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啃指甲是怎么回事?会有哪些不良影响?

孩子啃指甲是怎么回事?会有哪些不良影响?
发表人:梧桐健康

同学家孩子今年七岁了,上午焦急的打电话诉说:“孩子已经很久没有剪过指甲了,一伸手出来就要“啃”,该怎么弄呢?”其实这种情况在儿科是很常见的,那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孩子啃指甲的原因以及不良影响,最后再给出解决方案!

 

 

生理性的:

 

大多是由于缺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铁而导致的异食症。患有异食症的孩子不仅啃指甲,还会出现吃泥土等不可思议的东西。这种情况下,一般带孩子及时就诊医院做出相关检查,进一步确诊以排除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异食症即可。

  
心理因素:

 

比如孩子自小性格较内向,或抑郁、焦虑等精神疾患时也会出现啃指甲。还有的部分孩子是模仿别人造成的不良习惯。

 

不良影响:

 

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到处乱摸,指甲中免不了会滋生很多致病微生物,孩子啃指甲的“毛病”,食入这些病原微生物是在所难免了。

 

咬指甲时间较长的孩子,由于甲床被破坏,渐渐会发展为甲沟炎,有的孩子也会出现牙齿生长畸形或是不整齐。

 

如何正确的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呢?

 

很多小孩子会出现咬指甲的行为,家长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该行为,适当给予纠正,要知道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不让做的事情越是感兴趣。

 

对于那些频繁出现啃指甲行为的儿童,家长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以及心理情绪等,如果是抑郁、焦虑等情绪导致的,家长要适时给予安慰,帮助孩子缓解相关负面情绪,这种不良习惯随之便会消失。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家长在教育引导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要嘲笑或是打骂孩子,否则孩子会有心理阴影的;当孩子咬指甲时,要转移孩子注意力,常常鼓励孩子多动手做手工、多交朋友等;如果孩子咬指甲的行为自止不住,可以在孩子指甲周围涂上酱油等怪味的食物,当孩子再次咬指甲时便会对指甲心生厌恶,从而可以制止孩子咬指甲的坏习惯。

 

当孩子指甲长长时,要及时帮助孩子修剪指甲,告知孩子修剪指甲后既卫生又美观,以及指甲有哪些作用。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漂亮的指甲。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听不懂,其实2岁的孩子就很懂事的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我们都知道睡觉打呼噜并不是睡得香的表现,而是一种病态,小孩打呼噜也不例外,大多数可能是一些疾病导致的,所以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小孩打呼噜主要原因是儿童鼻腔、气道等尚未发育完全,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加上一些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肿胀,炎性分泌物增加,更加重了气道狭窄。

     

     

    常见的疾病有:

     

    1、感冒。由于炎症刺激,鼻塞不通,鼻腔分泌物增多,阻塞鼻道、气道。

     

    2、鼻炎。由于婴幼儿鼻腔狭窄,鼻炎引起的粘膜水肿也会造成气道的阻塞,出现打鼾。

     

    3、过度肥胖。肥胖的小孩仰卧位睡觉时,舌根下坠,阻塞咽喉部气道,引发呼吸。

     

    4、扁桃体肥大。这两个病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同时存在。正常情况下扁桃体在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当扁桃体肥大时,会阻塞咽腔。

     

     

    5、腺样体肥大。出生后就存在腺样体,2-6岁时容易发生增生,继而不同程度地阻塞后鼻孔,表现为鼻塞,说话有鼻音,流涕。入睡时打鼾和憋气是主要症状。想要明确这个问题,去耳鼻喉科做检查,鼻内镜等检测方法都可以直观的观察。具体怎么治疗,需要做睡眠监测,如果被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就要尽快手术切除。

     

    6、哮喘: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导致睡眠时呼吸困难,导致打鼾。

     

    儿童打鼾会对儿童造成以下危害:

     

    1、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打鼾儿童看似睡得很熟,但其实睡眠质量不高,这样会影响孩子白天的精神、食欲,长此以往会影响身高、体重的发育。

     

    2、学习成绩差。打鼾儿童睡眠质量差,导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打鼾者还会使血液中氧饱和度降低,致大脑缺氧,更是会影响儿童智力的发育。

     

    3、变丑。孩子经常张口呼吸时,面部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参差不齐,非常影响孩子的面容。

     

    4、慢性肺心病。

     

    打鼾会降低宝宝的睡眠质量,白天无精打彩,上课注意力下降,而且夜间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如果长期睡眠不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小孩打鼾不容忽视,如果家长觉得严重,应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寻找病因,及时治疗。

  • 虽然牙齿矫正可以改善人们牙齿排列不齐的问题,但是如果医生的操作不规范,或者患者没有做好牙齿矫正后的护理,就会产生牙齿矫正的危害。

     

    一、牙齿矫正有哪些后遗症?

     

    1.对牙髓的影响:在治疗初期,牙髓内产生轻度的、暂时性的炎症反应,表现为患者在加力的头几天内有疼痛或不适感。但实验证明,这种影响是没有临床意义的。

     

    2、对牙根的影响:牙齿矫正时,牙根表面也发生着吸收、增生这种重建活动。治疗后,牙根凭着自身修复能力而恢复正常,但如果治疗中加力过大,会增加牙根吸收的危险性。

     

    3、对牙槽骨高度的影响:做过正畸治疗的人,牙槽骨高度都会有少量的降低,这是由于戴矫治器使口腔卫生不易保持,增加患牙龈炎的机会,对牙槽骨有一定的影响,在治疗完成后,牙槽骨不会再继续发生吸收,如果口腔卫生保持好,牙槽骨会逐渐恢复正常。

     

     

    4、牙齿变松动:在正常情况下,每个牙都有一定的生理动度以便能缓冲咀嚼压力,防止牙齿受创伤。牙齿要移动,需要牙槽骨和牙周膜的重建,因为牙齿是靠牙周膜固定在牙槽骨里,这样牙齿就会变松动。但牙齿矫正到正常位置停止移动后,牙齿能够能通过自身的修复能力便牙周膜重新附着而变稳固,不会发生永久性损伤。如果临床上发现牙齿松动度太大,应暂停加力,让其恢复段时间后再继续加力。

     

    二、做牙齿矫正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进行牙齿矫正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因为这些问题可能给牙齿矫正带来一些影响,所以建议要注意,这样才能保证效果和安全的问题。

     

    1、不吃骨类、硬壳食品:在正畸医治时代,除遵守大夫的指示外,还要小心照顾护理牙齿上的矫正器。还要防止吃大块的食品,好比要把苹果切成小块才吃,如许可以防止因饮食不妥而致使矫正器的附件松脱,从而使得全部矫治的进程能顺利完成。起首应当防止吃质地较硬的食品,好比:骨类食品、蟹、坚果类等。

     

    2、餐后可用水或茶水漱口,在人体口腔中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所以,照顾护理牙齿的最抱负的法子固然是能够每餐饭后都刷牙。是以,口腔内有不少畸形的致病细菌存在。如果牙齿刷得欠好,牙齿间残留有食品,则细菌大量滋生,会造成蛀牙或牙周构造炎症,粉碎全部疗程。如果餐后刷牙不便利,可用水或茶水漱口。

     

    3、不吃过粘食品,啃或磕的工具不能吃,肉类等须用刀切或用手撕成小块肉或去壳后再吃,不能用牙齿直接啃或撕拉:不能吃过粘的食品。

     

     

    4、少吃零食,要削减吃零食和糖果的数目,特别是口香糖。如果是青少年矫治牙齿,父母要特别细致催促孩子遵守大夫的叮嘱,好比:按期到病院查抄、调换钢丝、戴橡皮圈等。由于口香糖黏着于矫正器上,难以断根。不然,矫正的进程耽误,同时也不能到达抱负的矫正结果。

     

    5、保持口腔干净:因为牙齿矫正器是靠粘结剂粘结在牙齿上,经由过程矫正器件给牙齿施力,来到达抱负的牙齿挪动。使用正畸公用牙刷,行动要柔柔、要慢,每次3~5分钟。是以说,牙齿矫正患者必要连结精良的口腔干净。

  • “我不要吃青菜,好难吃哟!”我可不可以只喝汽水不要吃饭呢?”上述的情境宝妈们是不是很熟悉?许多孩子都有挑食、偏食的问题,只要餐桌上出现他们不喜欢吃的食物,爸爸妈妈不是好言相劝,要不就是大声呵斥,逼得小朋友含着眼泪勉强下咽。为什么原本一个全家美好的用餐气氛,最后却是餐桌反倒成了亲子战场?相信很多人都不希望出现这种亲子对峙的局面,烦恼的爸妈们,只要你们多付出一些关怀和耐心,多运用一些技巧,应对小孩偏食还是有很多技巧的。

    习惯建立,从断奶期开始

    每个人对食物都有不同的偏好,适应能力也不一样,有些孩子喜欢尝试新的食物,对口味也能很快适应;但有些保守、胆小的孩子,就不愿意向没吃过的东西挑战,只要不合口味的食物就坚持不吃。其实,只要不是极端地挑食,爸妈不必太担心孩子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

    因为当幼儿讨厌某种食物时,我们就可以其他的食物替代以维持均衡营养,而且,这也是小孩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幼儿期小孩挑食的问题一直持续下去,而不给予理会,也可能导致日后孩子上学后,无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融洽的情况。

    所谓偏食,就是对食物喜欢或不喜欢的激烈反应,和对食物选择有偏差的行为表现。挑食、偏食、拒食等都是孩子常见的饮食问题。

    造成幼儿偏食原因大致可分为:

    1、过度矫正或强迫进食

    过分纠正孩子的偏食习惯,可能带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反而会增加幼儿对此类食物的厌恶。所以,板起脸孔,让他没有一丝喘息机会地什么都吃的做法,只会造成反效果罢了。

    2、不愉快的进食经验。

    例如:被热汤烫到、被鱼刺梗住、口味太重、菜色单调等,也会影响幼儿对食物的印象,进而造成孩子拒吃或害怕的心理。

    3、照顾者本身就有偏食的情形。

    父母、家庭的饮食习惯,会对孩子的偏食造成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幼儿的模仿力强,若瓣对象中有偏食现象时,往往无形中会影响幼儿不吃或讨厌某种食物,而表现出偏食的状况。

    4、没有正确的营养知识。

    因父母成熟的营养认识,造成孩子只吃双亲自认为的食物,久而久之便容易造成孩子偏食的现象。

    如何让孩子什么都吃:

    1、食物变化,改善偏食行为

    如果小朋友只是偶尔不吃某些食物,不要马上断定他就是不喜欢,而是要隔天,换个外形、烹调方式再试试看,方法包括:

    1、选用色彩鲜艳、图案可爱的餐具

    把孩子不喜欢的食物放到可爱的容器中,不仅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可能大为提高孩子吃的意愿。

    2、更换花样烹食

    同样的食材变换不同的的烹煮法、运用多样化的组合,在菜色的颜色、口感上作调整,让小朋友觉得鹇有趣,也更具吸引力。如将大力水手喜欢的蔬菜变成好吃的菠菜炒蛋;不讨好的青椒,改成酸酸甜甜的咕老肉;小黄瓜、胡萝卜,芹菜切片切丝,加上切碎的蛋白,加点沙拉,就成了一道爽口的沙拉了!将起司加热蘸着面包或水果吃,不也很特别吗?

    3、改变食物的外观

    许多孩子因为之前的经验,一旦觉得某种食物难吃,下次就不愿意再加以尝试了。此时爸爸妈妈不妨化有形为无形,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将该食物吃下。将小朋友讨厌吃的东西切碎、磨成泥、打成汁或以模型切割等方式改变形状,再加入其他食物一起烹调。例如对不爱吃蔬菜的孩子,妈妈可以试着改变形状,再加入其他食物一起烹调。

    4、给食物摆个可爱的造型

    在菜色上做点装饰,吸引小朋友的兴趣。譬如将炒饭加入青菜、蕃茄酱作点颜色变化,用模型或蔬菜把饭装点成凯蒂猫或比卡丘;把菜摆成花朵的形状;或将蔬菜切成可爱又可用手抓的形状等,只要多花点心思,都可以带给孩子新奇有趣的感受。

    5、辅食青春双歧杆菌。小孩不爱吃饭,很有可能是积食、不消化,每天给孩子补充200亿青春双歧杆菌,就可以增加宝宝的胃肠道蠕动,避免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让宝宝胃口好起来!

  • 唇裂俗称为“兔唇”,是外科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畸形,常常与腭裂相伴而发。这种先天性的畸形主要在怀孕的第4周到第10周之间。唇腭裂指新生儿一生下来上边的嘴唇是裂开的,在同一侧或者两侧、部分或者完全裂开来,变成两瓣或者三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1、基因因素

     

    一般基因因素引起的先天性畸形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属于部分患儿的直系亲属或者旁系亲属中有类似的畸形发生。也有可能是胎儿在每次出生时,父母的基因都会产生一个新的组合。尽管在近几代的亲属中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畸形,在出生的胎儿也有可能因为新的基因组合而出现。

     

    2、感染和损伤

     

    如果在怀孕期间,大概在前两个月左右,孕妇不小心被病毒感染导致疾病,比如流感,风疹或者某种损伤的作用下,导致了胎儿基因序列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后出现了唇腭裂的基因,最后患病。

     

    3、慢性疾病

     

    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比如贫血、糖尿病、严重的营养障碍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的导致有可能有唇腭裂基因在作怪。在另一方面这些疾病会在胎儿敏感且脆弱的基因物质上发生不好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诱发唇腭裂的发生。

     

    4、怀孕期间服用某些药物

     

    怀孕时服用了镇静剂、抗癫痫药物、激素类药物等等会参入到胎儿的基因物质中,导致胎儿发生新的突变,从而生下带有唇腭裂的宝宝。

     

    5、X射线照射

     

    如果在大量的在X射线下照射,X射线会使得胎儿的基因序列发生了变化。如果造成了相关与唇腭裂基因损伤的话,新胎儿就会发生畸形。

     

    6、年龄因素

     

    人类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2到28岁之间。如果父母的年龄相对于偏大,那么就算父母之前并没有唇腭裂的基因,但是随着时间慢慢推移,父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父母也会发生一些基因物质突变,如果正好变化发生在正在正常发育的唇腭裂基因上那句会导致胎儿生下就畸形。

     

    7、环境因素

     

    如果孕妇没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和怀孕环境,缺乏了叶酸和维生素的补充,那么都会加强出现先天畸形的情况,所以怀孕不是一件小事情,一个健康的宝宝比什么都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很多家长曾经都问过一个问题:“医生,我们家孩子晚上睡觉总是磨牙,是不是他肚子里边有虫啊?”原来的人们都认为“夜里磨牙,肚里虫爬”,为什么总说磨牙是由寄生虫导致的呢?曾经听到一个家长诉苦,说听孩子夜里磨牙的声音太恐怖了,咯吱咯吱,就像嚼骨头一样慎人,令她自己也是害怕不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卫生条件也越来越好,孩子肚子里存在寄生虫的情况越来越少。有的家长听闻孩子脸上的白斑也是由于肚里有虫导致的,所以就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认为孩子一定有寄生虫存在,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首先,孩子脸上的白斑大多是白色糠疹或者营养不良造成的,家长不用过于担心。保持皮肤滋润,充分保湿,给宝宝抹些儿童护肤霜,同时保持营养摄入均衡,不要盲目给孩子服用打虫药,多数孩子一段时间后就会有所改善。如果还不见好转,则要到专业医院皮肤科看看白斑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那么,到底什么原因能引起小孩睡觉磨牙呢?

     

    一是睡前加餐,过度进食所致的食积,胃肠道不能有效的消化食物,入睡后仍需继续工作,加班加点运转,所以引起牙齿来回磨动,只要保证每天减少进食量就可以很快解决了。

     

    二是由于孩子成长过程中营养不均、造成维生素缺乏,或者小孩本身就有厌食、挑食的习惯。此时,应纠正不良习惯,保持营养均衡。或者是牙齿本身的问题致使孩子出现夜间磨牙情况,有些小孩正处于换牙期间的一种反应,一般不用处理;又或者是牙齿咬合接触关系不良引起的,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体本身就要通过磨牙来进行调整,达到咬合平衡,最好找专业口腔科医生进行专业指导。

     

     

    三是精神因素,由于紧张、激动、焦虑、或入睡前过于兴奋等情绪波动都可以导致夜间磨牙,要避免训斥孩子,帮助孩子疏解压力及紧张焦虑,排除诱因及心理因素,对于改善磨牙的状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是小朋友磨牙或许真的是由于寄生虫导致的,要做相关的理化检查才能确诊。长期磨牙还会影响下颌关节,磨损牙釉质,家长们应及早处理才好。

     

    说到这里,你还觉得磨牙就是由于肚子里有寄生虫所导致的吗?偏听偏信,往往是家长忽略孩子一些内在病理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耽误明确孩子的潜在性病理状态的罪魁祸首。所以,家长的教育和认识观念的改变,可能是改善孩子健康状态的关键因素。

  • 当孩子说屁屁痒,妈妈内心思考:‘孩子平时啃手指节,估计要做蛲虫检查了,平时蛮注意卫生的’。

     

    犹记得,30多年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我,某天早上被手持一张牛皮卡片的母亲抓着,猛然脱了裤子裤子往往屁股戳,她没有预先说明就突如其来,我当然不知所措,更无法使用的更好,只见母亲怎么粘都身上的肉被夹住,迟迟无法粘到肛门口,气急急的样子,让我从此对蛲虫检查产生了奇怪的阴影啊!

     


     

    我竟承认,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没多久,我默默想起“应该快要做蛲虫检查了吧?”这次竟然有点期待的感觉(惊?!)一来想知道,小孩会不会跟我当年一样囧脸,粘不到,二来也想做点心理缓解的实验,于是,知道要替孩子粘之前,便提前2天进行心理建设,包括“为什么要拿贴纸黏糊糊呢?又要怎样配合,才能快速解决?

     

    我跟孩子解释,蛲虫是一种白色的寄生虫,因为形状尺寸,所以又称“针状虫”,它会待在大肠,小肠,直肠,靠食物残渣跟人体血液存活,晚上的时候,蛲虫会从肠子出来,跑到肛门附近周围产卵,所以得到蛲虫的患者,肛门会觉得痒痒的。

     

    根据研究指出,3岁到7岁的儿童,因为吃手,咬指甲等卫生习惯不好,所以是患蛲虫的高危人群,而“蛲虫检查”就是利用贴纸的黏性,在起床后,尚未如厕前,用检查纸在肛门口粘黏数次,把虫卵采集下来,再交给实验室寻找虫卵。

     

    蛲虫跟环境大有关系,它会通过饮食,灰尘,物品接触来传播,卫生条件越差,得到蛲虫的机率就到了,但实际上近儿十多年来,因为卫生环境跟宣教做得好,患蛲虫的比例已经很低了,现在做蛲虫检查就是例行公事,不用太恐慌,若是真的需要复检,治疗,也只要二次投药就好。

     

    等孩子听过蛲虫检查的由来后,他们将理解为什么大人要把贴纸黏合向自己的肛门,知道这是采集行为后,就比较不容易害怕,也更能配合张开胫,让大人快速采摘到样本,我得说,我采我小孩的,比我妈采我的经验要好太多了(笑)。

     

     

    另外,虽然现在普遍患病的机率不高,但家长还是要注意环境卫生,像蛲虫怕晒太阳,所以我们要经常让室内通风,把孩子接触到的寝具,衣服,常拿去日晒杀个菌,内衣裤更不要不洗就重复穿,玩具也别忘了勤消毒,更重要的是,注意孩子的卫生自保意识,协助他们改掉吃手,咬指甲,抓屁屁的习惯。

     
     
    屁股痒的因素,最常见是因为过敏反应,如果穿的裤子比较紧或是不透气、材质比较不适合,或是过度清洁肛门,都容易造成肛门附近皮肤敏感,出现搔痒的情况,除了更换裤子以外,也可以涂抹一些保湿性的乳液,有些医师也会建议可以让肛门泡一点温水,或是温水里加一点碘伏,每次五到十分钟,通常症状都可以得到缓解。

     

    痔疮也是会造成小孩出现肛门痒的情形,当然小孩应该常常出现便秘、肚子痛或是硬大便等情况,此时应该就诊比较好。

     

    某些食物也会造成肛门搔痒,例如辛辣的食物、柑橘类水果、咖啡因和酒精会刺激肛门部位,只要避开这些食物,症状应该就会缓解。

     

     

    至于爸妈最担心蛲虫的问题,蛲虫通常会造成肛门搔痒,所以会造成睡眠品质不佳,蛲虫在晚上会移动到肛门产卵,所以夜间搔痒会变得更严重,有时会移动到女孩的阴道,有时候会造成阴道出现分泌物。如果儿童有蛲虫感染,通常在孩子入睡后2或3个小时左右,可以在肛门部位看到虫,有时可以在粪便上或是内裤上看到,像一条小小白线状的虫体(0.2-1.3CM大小)。至于腹痛或是恶心的症状通常不常见,除非腹腔内的虫体非常多才会出现。

     
     
    所以大多数肛门痒的小孩,都不太像是蛲虫感染,大多数都是肛门皮肤比较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家长可以考虑更换比较透气或是柔软的裤子看看,也可以涂抹一些保湿的乳液,如果没有改善,才需要寻求医师的协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昨天碰到一个孩子,是他奶奶带他来看病的。小孩子得的是感冒咳嗽,来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咳嗽的问题。但看过小孩之后,我发现孩子比较瘦小,就仔细询问了一下他的饮食情况。结果我发现孩子有严重挑食的毛病,平常只爱吃一些肉类的食物,再者就是面包等。在给孩子开完咳嗽的药方之后,孩子的奶奶询问孩子怎么老是只吃肉呢?我告诉她这个问题可能有很多原因。

     

     

    首先,可能孩子的家长自身不注意或者说不会带孩子。孩子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是受家长的引导而养成的,比如家长成天吃肉,孩子肯定也会喜欢肉食。由于小孩子发育未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弱。每个孩子都有类似的习惯,那就是一旦孩子认定一种食物,他基本上就爱上这个食物了。如果不是故意引导,他可能会一直吃这种食物而不会自己改变食物种类。一个同事用故事的形式说了这样一个道理:他说他的孩子平常喜欢吃炒鸡蛋。又一次一个很有钱的同学请客,让同事的孩子点菜。结果孩子就点一个炒鸡蛋,别的什么也没有点。同事当面没有说什么,后来给我说孩子真傻,遇到大款还不点点贵的。我说其实这怨不得孩子,孩子很单纯,就知道炒鸡蛋好吃,而不知道鲍鱼更好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以前没有吃过鲍鱼。没有吃过的食物,孩子接受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要想要孩子养成不挑食的习惯,就需要家长好好地进行引导。

     

    其次,孩子可能患上寄生虫病了。“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少年儿童健康的常见病,特别是以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病等为代表的土源性肠道线虫病,在儿童中感染率较高,以5~14岁最高,2岁以下儿童并不少见。

     

     

    通常说的儿童有虫多是指患有这一类寄生虫病。肠道线虫寄生儿童肠道,夺取营养,往往导致儿童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及智力发育,甚至可因并发症而导致死亡。蛔虫幼虫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过敏症状。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常有腹痛伴食欲减退、恶心、腹泻或便秘,大便出(或吐出)蛔虫,时有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严重感染的常可引起儿童营养不良、反应迟钝、发育障碍,还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等严重并发症;钩虫寄生于十二指肠及小肠内,吸食血液而引起儿童贫血,病初时有食欲亢进、好食易饿、喜食泥土或生米等异食癖,继而发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面色指甲苍白,表情淡漠,毛发枯干,头晕、乏力,气短、心悸等,慢性长期感染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严重时可致贫血性心力衰竭;鞭虫寄生于儿童盲肠,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

     

    轻度感染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中度和重度感染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便等症状;蛲虫病以夜间肛门、阴部奇痒为主要特征,影响睡眠,可伴有食欲不振、消瘦、烦躁、夜惊等症状。有时可侵入邻近器官,引起异位并发症,如阴道炎、输卵管炎、阑尾炎等,长期反复不愈对儿童身心健康均有影响。慢性寄生虫病还可引起小儿侏儒症。”以上教科书式的语言告诉我们,寄生虫病是引起孩子消化功能最主要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上面提到的异食癖就是指孩子偏食某一种食物甚至非食物的东西比如土壤等,偏嗜肉食也是其中的表现之一。

     

    最后,孩子可能患上了一种怪病。曾经有一个老中医给我讲了一例他见过的怪病。患者是女孩,二十多岁,嗜食肉。和普通爱吃肉的孩子不一样,她必须一天三顿吃肉,而且每吃的量很大。老先生见到这例病人还是在民国年间,那时候的人很穷,家里当然养不起一个天天吃肉的姑娘。但是由于太过喜欢吃肉,如果家里没有,她就会到别的人家去偷。孩子的家长很没有办法,到处求医。最后找到这位来大夫那里。第一次见到这种病例,老大夫也懵了。大夫并没有给孩子做任何处理,只是告诉她的家长等一周后再来看。这一周之间,老大夫查遍所有资料,最后在《本草刚目》中看到李时珍治疗这种病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让患者吃马粪喝马尿。老大夫就用李时珍的办法。结果还真不错,大约一月后,孩子竟然奇迹般好了。这是一个真是的故事,虽然很怪诞。

     

    小孩偏食肉食对孩子的发育很不利,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家长最好先反省一下自己,然后慢慢引导孩子接受其他食物。如果孩子出现消瘦并且偏食肉食,最好去医院看一下医生。

  • 小孩子们总是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习惯,比如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者是跪在地上写作业等等。而这其中一直令大多数家长困扰的是,很大一部分小孩,甚至是已经长大的成年人,都喜欢咬自己的指甲。

     

     

    爱看篮球的应该都知道NBA著名球星詹姆斯,而了解他的人肯定知道詹皇有一个著名的怪癖,那就是咬指甲。我们看比赛的时候可以发现,大多数时候詹姆斯都在啃指甲,就连他的好朋友科比,也一度被他的怪癖所传染。


    由此可见,爱咬指甲的人确实不在少数,各个年龄段、各种身份的人都有。那么,孩子甚至是成年人爱咬指甲,这是什么毛病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咬指甲,是本人焦虑的一种表现。

     

    以焦虑为根源,人们通常会进一步发展出紧张、压抑等更多的负面情绪。人们正是通过咬指甲这一行为来转移自身注意力,释放压力,缓解焦虑的情绪,从而达到安抚自己的目的。这样的行为长时间持续下去,就会发展成习惯。

     

    对于小孩来说,口腔是他们最早获得满足感的地方,他们可以通过吮吸妈妈的乳头来获得营养和安全感。但妈妈并不能一直都待在孩子的身边,所以当妈妈不在时,孩子就可能会通过吃手指——这一最方便获得的工具,来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安抚自己,使自己获得满足。

     

     

    因此,咬手指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的一个正常的过程。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他们会逐渐找到其他的方式安抚自己,从而改掉咬手指的习惯。

     

    但如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发展出其他的安抚方式,那么他们的焦虑等负面情绪无法处理和发泄,就可能会再回到最初所习惯的方式。


    这也是大部分人直到成年还在咬指甲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对小孩适当的引导和干预,来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但干预并不意味着强烈的制止或责骂,这可能会从反面强化孩子的行为,导致咬指甲的情况更加严重。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小孩改掉咬指甲的怪癖呢?接下来这五招可千万要记好!


    1.减少对该行为的关注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咬指甲这一行而过于焦虑,应该减少对该行为的关注,不要因为这个行为而去指责孩子。过多的关注只会强化行为本身,甚至达到固化的程度。若实在忽视不了,可以在孩子咬指甲的时候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带他做一些其他事情,从而忘记咬指甲这件事。


    2.了解孩子的情绪并接纳它

     

    不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情绪。家长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不尊重甚至忽视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应该试着去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安全的表达和释放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了焦虑这一压力源,咬指甲的行为也会慢慢的减少。

     

    3.寻找可替代的应对方式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沟通,寻找当他想咬指甲时,可以用来替代的方式,比如:画画、运动之类的。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决定他所能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但同时也要考虑该方式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4.假装症状练习

     

    有些孩子因为已经习惯了,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咬指甲的行为,这样对于改正这个习惯就有了一定的阻碍。家长可以通过以下的练习,帮助孩子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一无意识过程。

     

    固定某个时间,每天3 - 4次,每次一分钟左右。用非常缓慢的速度去模拟咬指甲的过程,感受自己的手在举起来靠近嘴巴。到达唇边后,可以放在嘴里,也可以停在嘴边然后放下,整个过程重复2 - 3次。

     

    5.分小目标完成任务

     

    想要短时间内完全改正孩子的坏习惯是不太可能的,家长不如把它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来完成。比如孩子的左手咬得比右手严重,那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把左手当成“保护区”,一周之内先不咬它。


    如果孩子达成了目标,我们就可以实现孩子的一个小愿望;但如果孩子没有达成,也不要指责他,可以鼓励他进行下一次尝试。这样一个一个目标完成下去,总有一天就把大目标给完成了。

     

    总而言之,想要帮孩子改正咬指甲这一怪癖,最重要的是陪伴,在家长帮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下,而不只是简单粗暴地拉出孩子的手指并指责他!

  • 作者 | 北京天坛医院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家宝贝能吃能喝,就是不长个呢?和同龄孩子一起玩儿,怎么矮一大截呢?是属于生理性晚长还是确实有病理性异常呢?

     

    下面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帮助您化解疑虑,避免因为认识的误区而延误宝贝的生长发育。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或第三百分位。引起矮小的病因很多,如鞍区疾病导致的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家族性矮小、甲状腺功能低下及性早熟等。矮小症是非常复杂的内分泌疾病,需要专科医生进行全面评估,以给予恰当的健康指导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生长发育的规律

     

    1、婴幼儿期(0-2岁)

     

    是宝贝出生后的第一个快速生长期,年生长速度可以达25cm,此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生后第2年生长速度约为10cm/年。

     

     

    2、儿童期(3岁-青春期前)

     

    生长速度相对减缓,每年生长速度约5-8cm。

     

    3、青春期(女孩9-11岁,男孩12-14岁)

     

    为人的第二个生长高峰,男孩在整个青春期身高可增高25-28cm(7-9cm/年);女孩约可增加22-25cm(6-8cm/年)。

     

    如有以下情况,则提示孩子存在生长缓慢:

     

    (1)儿童的生长速度3岁前小于7cm/年;

    (2)3岁到青春期小于5cm/年;

    (3)青春期小于6cm/年。

    (4)孩子低于同龄人身高曲线第15百分位需要引起家长重视,每半年监测身高增长情况,并就医咨询。

    (5)低于同龄人身高曲线第3百分位应该给予治疗。

     

     

    如何避免生长误区

     

    误区1:身高是遗传决定,没法改变。

     

    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的联系,但是遗传身高给出的是一个身高的范围,上下有8-10公分的浮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营养、运动、睡眠、环境及针对矮小症的药物干预等而改善的。

     

    误区2:矮小就是因为缺少营养。

     

    有不少的家长盲目认为只要把孩子饮食调理好,孩子就一定会长高,所以这些家长们给孩子变着花样弄好吃的,结果有不少孩子体重明显增加了,但是个头却没有长上去。这类家长往往忽略了,造成矮小的原因不仅仅是营养物质的缺乏,还有一些疾病及其他因素而导致身高增长缓慢。

     

    误区3:比同龄孩子发育早、长得快,身高就一定高。

     

    当出现这种情况还需要注意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青春发育比一般的孩子提前出现,但也会提前出现骨骺闭合,生长年限缩短导致终身高减损;出现这种情况往往都是因为家长不了解青春发育的规律,对孩子性发育情况的变化观察不仔细,错过了最好的就医时机而导致的。

     

    误区4:个子矮是晚长,盲目等待。

     

    孩子的每个阶段,包括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儿期、青春期,都有这个阶段身高增长的自然规律。“小时候没长够的个子,可以通过青春期突飞猛进补上”,这种观念不一定是正确的。家长需要通过科学的观察、专业的指导决定是否治疗,以免错过了最佳时机,后悔莫及。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疫苗关乎着孩子的健康安危。问题疫苗一度引起大家的恐慌。

     

    据新闻介绍,之前,国家药监局根据线索,对长春长生生物公司开展飞行检查,发现该企业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规行为。长生生物已经被责令停止狂犬疫苗的生产,并在全国范围内紧急通知停用、召回该公司生产的所有狂犬病疫苗。随后,长生生物股价连续跌停。

     

     

    很多家长关心,问题疫苗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会有什么后果?

     

    1. 疫苗成分不足:免疫原性不够、没有预防免疫功能。相当于白接种了,白挨几针。可以以后补种正规保质保量的疫苗。

     

    2、疫苗质量不合格,蛋白变性,从而改变抗原结构,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但这类过敏一般为I型速发型过敏反应,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接种当时未发生过敏,则以后也难发生。
     

    3、疫苗保存温度不当,未冷藏。有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毒性蛋白。
     

    4、减毒的微生物疫苗,可以发生转变,变成能致病的微生物,如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或流感苗还原成能导致脊髓灰质炎、流感的病毒。 正常的减毒疫苗已用甲醛处理有免疫原性而无毒性。减毒疫苗,有严格的温度储存条件,是冷链储存。疫苗未经正规冷藏储存,减毒疫苗有活性转变致病的可能,也就是接种此类预防疫苗非但不能预防此病反而有可能引起此病。

     

    我同学的孩子,在2017年1月份,后来证实,正是问题疫苗出现进入的这个阶段。孩子当时3个月大,注射了百白破疫苗,打完没几天,就总是咳的难受。

     

    问我,结合刚注射过百白破,我就怀疑是不是感染百日咳了。当时大冬天,3个月的孩子,咳的难受,当地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都不能检测是否是百日咳感染,那么小的孩子也不能随便用药。没办法,从当地转战济南齐鲁医院,果然是百日咳。 

     

     

    当时只是怀疑,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这次爆出问题疫苗,才更加证实了问题存在。

     

    6.百白破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对于已接种减毒疫苗者,疫苗所对应的疾病均为急性流行性传染病,如果接种当时或短时间内如两三周内未发病,则一般再不会发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