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眼睛模糊怎么治?

糖尿病眼睛模糊怎么治?
发表人:周喜玉

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升高会影响到眼睛而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原因是眼睛发生了多种疾病,如: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情况都会对视力有所损害,这就是糖尿病的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眼睛模糊的主要原因,严重者也可能会导致失明的发生,因此,对于糖尿病的患者眼睛模糊应该怎么治疗?当然是越早治疗越好,具体治疗的方案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控制血糖,这也是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基本的方法,研究发现无论是一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当血糖控制达标后,视网膜的发病率或以明显的降低,控制血糖的方法有饮食运动的控制、药物的控制等方法。

第二,控制血压及血脂,血压高的患者同时也会对微血管产生危害,出现视网膜的病变导致视力模糊,对于糖尿病的患者血压应该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对于血脂的控制也同样的重要,因为高血脂同时会影响到高血糖、高血压以及其他相关的指标,常常相互影响,因此,控制血脂对于血压和血糖都是有好处的,对于糖尿病眼睛模糊的症状也是能够缓解的。

第三,戒烟戒酒,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应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包括羟苯磺酸钙以及胰激肽原酶等,同时每年需要进行眼底的定期复查,进行散瞳检查以及必要时进行荧光造影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新生儿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综合征,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糖类代谢紊乱,对糖类的耐受性降低,患者出现血糖升高,并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称为新生儿糖尿病,以Ⅰ型糖尿病为主,这类患儿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此外,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少见。治疗方式包括:液体管理、胰岛素替代治疗、积极控制感染等。尽管积极治疗,该病预后不佳。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基本病理改变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病史10年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为50%,超过20年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乎10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欧美发达国家成人盲的首位。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糖尿病人也日渐增多,确诊患者超过9000万,隐性患者近1.5亿。随着糖尿病患者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者也呈现上升趋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盲,不可逆,需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糖尿病一旦确诊,糖尿病患者就需要去眼科检查,眼底镜检查是常规检查项目,可以了解有无视网膜病变发生,比较敏感的检查项目是视觉诱发电位、闪光视网膜电流图尤其是震荡电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隐匿,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眼底表现也不明显,而此时眼科特殊检查可能就存在异常。一旦眼科特检存在异常就需要早干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除高血糖外,还有高血压、血脂高、血黏稠、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等。因此治疗糖尿病除控制血糖外,对基础疾病也需要控制。

     

    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6.0%以下。存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在135/80mmHg最为理想。血脂、血黏度也需要控制在正常水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需要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导升明(羟苯磺酸钙)、怡开(胰激肽原酶)、递法明、阿司匹林或者潘生丁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期需要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者格栅样光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毛细血管无灌注或者新生血管形成者,全视网膜光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是预防控制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措施,方法简便、廉价、效果好。可以考虑玻璃体腔注射长效激素曲安奈德、雷珠单抗或者康柏西普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需要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适用于玻璃体积血三个月不吸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眼压升高产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考虑视网膜冷冻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基本病理改变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病史10年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为50%,超过20年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乎10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欧美发达国家成人盲的首位。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糖尿病人也日渐增多,确诊患者超过9000万,隐性患者近1.5亿。随着糖尿病患者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者也呈现上升趋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盲,不可逆,需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糖尿病一旦确诊,糖尿病患者就需要去眼科检查,眼底镜检查是常规检查项目,可以了解有无视网膜病变发生,比较敏感的检查项目是视觉诱发电位、闪光视网膜电流图尤其是震荡电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隐匿,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眼底表现也不明显,而此时眼科特殊检查可能就存在异常。一旦眼科特检存在异常就需要早干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除高血糖外,还有高血压、血脂高、血黏稠、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等。因此治疗糖尿病除控制血糖外,对基础疾病也需要控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6.0%以下。存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在135/80mmHg最为理想。血脂、血黏度也需要控制在正常水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需要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导升明(羟苯磺酸钙)、怡开(胰激肽原酶)、递法明、阿司匹林或者潘生丁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期需要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者格栅样光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毛细血管无灌注或者新生血管形成者,全视网膜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是预防控制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措施,方法简便、廉价、效果好。可以考虑玻璃体腔注射长效激素曲安奈德、雷珠单抗或者康柏西普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需要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适用于玻璃体积血三个月不吸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眼压升高产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考虑视网膜冷冻治疗。

  • 胰岛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糖水平。然而,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使用胰岛素。在某些情况下,胰岛素可能不能使用,甚至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损害。以下是一些胰岛素不能使用的情况。

    首先,对胰岛素过敏的人不能使用胰岛素。虽然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确实存在。对胰岛素过敏的人可能会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红肿、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血压下降等严重过敏反应。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胰岛素,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其次,有严重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的人不能使用胰岛素。这是因为肝脏和肾脏是胰岛素的主要代谢和排泄器官。当肝脏或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时,胰岛素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胰岛素在体内积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

    另外,有严重心脏疾病的人也需要谨慎使用胰岛素。这是因为胰岛素可以增加心脏的工作负荷,对于已经有心脏疾病的人来说,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此外,正在使用某些药物的人也不能使用胰岛素。例如,某些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某些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某些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等,可能会与胰岛素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胰岛素的效果,或者增加低血糖反应的风险。

    总的来说,虽然胰岛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降血糖药物,但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使用。在使用胰岛素之前,应该详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咨询医生的意见。如果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胰岛素,并及时就医。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对人体各个系统造成损害,其中包括心脑血管系统。糖尿病患者往往会伴随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这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害。

    首先,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会导致心脏病的发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壁变厚,血流速度减慢,形成动脉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病。据统计,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病的比例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其次,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也会引发脑血管疾病。高血糖可以导致脑血管硬化、狭窄甚至阻塞,引发脑血栓、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再次,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还会引发下肢血管疾病。高血糖会导致下肢血管硬化,血流不畅,引发下肢疼痛、肌肉萎缩、溃疡、坏死等症状,严重的甚至需要截肢。

    此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心脏、脑部、下肢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受到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活动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会导致各种严重的疾病,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重视血糖的控制,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脑血管病变,以减少其危害。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也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

  •  

    年纪轻轻就查出血糖升高,老了该怎么办?

     

    的确,血糖更像是一个隐形杀手,一天两天可能不会造成特殊不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却是不容忽视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占10.4%,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20%以上,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居世界榜首,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

     

    那么,血糖升高,究竟有哪些表现呢?

     

    第一,最典型的表现,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饮多尿多食,所谓一少,即体重下降,但这里要说的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一定会有这么典型的表现,有的患者仅仅有其中一种不适,比如很多患者以消瘦入院,在检查的时候意外发现罹患糖尿病。

     

    第二,皮肤瘙痒,很多糖尿病患者可以仅仅以皮肤瘙痒为首发表现,就诊的时候误以为是皮肤病,其实却是高血糖所致。

     

    第三,视物模糊,如果血糖很高,会使眼睛的房水,晶体渗透压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视物模糊,此时患者不一定会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第四,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很多患者以并发症来就诊,才发现原来是罹患了糖尿病,事实上,这样的患者可能很久前就有血糖升高的症状,只是一直未引起重视,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主要是视物模糊,浮肿,蛋白尿,肢体麻木。

     

     

    45岁以后是糖尿病的高发年龄,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大约一亿,这个比例是非常惊人的,而且它在以疯狂快的速度逐年增长,除了1型糖尿病之外,大多数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它的发生与遗传,后天生活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控制好你的BMI指数,所谓BMI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正常的BMI指数是18.5-23.9,超过最高上限,也是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第二,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主要来自粗粮,新鲜蔬菜。

     

    第三,45岁以后定期检查血糖和血脂,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下眼底检查,做好预防。

     

    第四,远离酒和碳酸饮料,多饮白开水。

     

    第五,适当运动,运动不仅能控制体重,还能辅助降低血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超过80%的 II 型糖尿病与肥胖的人,都与缺乏运动有关。

    实际上,不论是行走还是剧烈运动,均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的危险。一般情况下,运动强度越大,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就越低。每周一次的快走或骑车运动,就能显著改善空腹血糖水平的控制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如果每天都进行规律的体育运动,糖尿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性更能下降15%~60%。因此,提高身体活动水平,即运动锻炼,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基石之一。

    那么,和正常人相比,糖尿病人在运动前,要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1 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

    检查项目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心电图及心功能等等,看看有无心血管、神经以及其它方面的并发症。与医生共同讨论如何适当运动。

    2 你的脚,更加脆弱

    每次运动前细检查足部并选择合脚的鞋袜。要特别注意鞋底平整,不能有沙、石之类的异物。因为糖尿病的脚,比一般人的脚更加脆弱。

    3 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片”

    卡片上应写上姓名、亲友联系方式,写明你是糖尿病病人。如果出现意外,便于他人采取急救措施及帮助联系患者家人。

    4 随身携带升糖食品

    如糖块、巧克力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当然,这些产品有一些共同的缺点,就是天热,容易融化,升糖慢。京东商城有一款产品,叫“低糖卫士”,为国内知名糖尿病专家多年心血结晶,易吸收,升糖快,不融化,便于携带,效果极佳。

    5 结伴而行

    让同伴知道你是一位糖尿病病人,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处理。

    6 有下列七种情况者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1)有急性并发症或急性感染;

    (2)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3)有严重神经精神病变;

    (4)有糖尿病足溃疡;

    (5)近期发生心肌梗死、脑中风、合并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

    (6)血压控制欠佳时

    (7)血糖控制很差或血糖波动较大时、常发生低血糖症状者。

    在国外,针对糖尿病人的运动,如何运动,多大的运动量,等等,是有专业的医生会给糖尿病人开具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处方】的,就像给病人开具 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或者胰岛素一样, 是作为糖尿病人诊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在国外,糖尿病人是按照医生的【处方】去运动的。

  • 有人说糖尿病不算病,少吃甜的就行,其他该吃吃该喝喝,不能太当回事。如果疾病都这么好对付,那可真是太幸福了。通常,认为糖尿病“不叫事儿”主要是因为病情较轻,没有什么严重的症状,对生活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所以轻视它。但是,如果不严格控制的话,并发症是非常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竟然有这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病

     

    我国自从1980年第一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以来到今天,糖尿病患病率已翻了十多倍。据2013年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就已达1.14亿。对于普通人来说,与感冒、腹泻等疾病相比,糖尿病的症状不太容易识别,不查血糖的话很难自己发现,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知晓自己已经患病。

                                                 

    在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血糖、体重控制不达标,血压控制不达标者更是有70%以上。

     

    不控制的危害有多大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严格控制血糖,会有诸多并发症出现,涉及心、脑、肾、眼、足、周围神经等部位。

     

    (1)糖尿病足:糖尿病导致的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以及下肢血管病变,软组织被破坏、骨关节畸形、溃烂、感染,严重者则需要截止。在我国,有20%左右50 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病变。在一项有1684例截肢患者参与的统计中,有475例为糖尿病足截肢。

     

    (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同时,心血管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据统计,在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约为17.1%。此外,约20%~40%的患者会出现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硬化、脑萎缩、脑出血等。

     

    (3)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国约有21.3%的糖尿病患者患有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已超过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

     

     

     

    (4)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一大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约20%~40%的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约8%的人因此丧失视力。

     

    糖尿病也有“预警期”

     

    糖尿病在发病之前有一个“预警期”,称为“糖尿病前期”。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还不算是真正的糖尿病患者,在这一时期严格控制饮食、作息,规律运动,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一般空腹血糖>6.1,餐后2小时血糖>7.8,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血糖>11.1),则为糖尿病前期。我国糖尿病“后备力量”十分庞大,预估约有1.48亿人。

     

    所以,即便没有糖尿病的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血糖,饮食不要过于“放纵”,还要规律运动,定期体检,在糖前期及时发现,及时控制。

     

  •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内胰岛素供应不足或机体细胞利用胰岛素能力下降而引起的一种代谢疾病,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患者血糖值高于正常人群,糖尿病可分为三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1型糖尿病偏向于先天疾病,并非完全是先天疾病,一般人也有机会患1型糖尿病,但这只是相对较少。而且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由于进食过多的精制食物,以及由于缺乏运动而使人体摄入的热量远远高于摄入的热量,从而导致体内胰岛素代谢出现问题,从而引起糖尿病。

     

    通常很难发现糖尿病症状,建议通过健康检查观察血糖值的变化,如果早期发现糖尿病问题,还可以通过药物、饮食控制和锻炼等方法,才能与疾病共存,也能保持未来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症状

    尿频,口渴:当血糖升高,体内不能充分利用,肾将多余的糖分排入尿液,同时也连带排出体内的水分,因而会出现尿频的现象,排尿过多体内就会缺乏水分,从而引起口渴。

     

    饥饿感:血液中的糖不能充分利用,导致身体能量不足,病人想吃精致食物以缓解饥饿感,但却让病情加重。

     

    减肥: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没有被充分利用时,人体开始摄入储存在体内的脂肪来补充热量,此时患者的体重可能迅速下降。

     

    视觉障碍:高血糖可引起视网膜病变,出现视线模糊,眼疲劳等症状。

     

    其它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末梢神经反应,皮肤瘙痒,伤口不容易愈合,女性则可出现月经异常,男性可出现阳痿等。

     

    治疗糖尿病

    饮食控制:患者对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均衡营养的需求与正常人群相同,应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最重要的是总热量要固定。

     

    锻炼治疗:辅助性的饮食控制治疗,病人可以通过锻炼增加热量消耗,促进脂肪代谢,改善胰岛素的作用功能,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降糖药:最初服用的药物剂量较小,为了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应与饮食控制和锻炼同时进行。

     

    注射液胰岛素:主要是针对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妊娠、手术前后血糖过高等病患而采用的降糖药。

     

    糖尿病其实没有真正的治疗手段,只要病人在日常饮食上有所控制,就可以控制血糖的平衡,才能保证未来生活的质量。

  • 导致小儿疝气的原因比较多,包括先天性因素、遗传因素、腹腔内压力增加等。

    1.先天性因素:小儿疝气的出现,常常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的结构异常或者肌肉发育不完善,就可诱发疝气的出现。

    2.遗传因素:疝气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存在家族史,孩子患上疝气的概率就可增加。

    3.腹腔内压力增加:当婴儿持续哭闹、咳嗽或者用力排便等,都可导致腹腔内的压力增加,进而导致腹部脆弱区域的组织出现向外凸出的现象。

    一旦出现小儿疝气,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医院走廊里传来阵阵的抽噎声,走进了解之后,原来是病房里的小张的父亲,说自己的儿子两个肾都严重损伤,肾脏衰竭,患上了尿毒症。

     

    没想到,年仅27岁的小伙子,肾脏坏到了这个程度,余生可能都要看着医院的仪器来维持生命,让人惋惜。

     

    从父亲那了解到小张从小就喜欢偷跑着上网,半夜还抱着手机不睡觉,说了很多次也没改。到了升入大学之后的小张,更是愈发厉害,几乎天天都在网吧里坐着,天天吃外卖熬夜。医生听闻,感叹小张就算是铁打的肾脏,也经受不住这样的伤害。

     

     

    此外,医生还感叹父亲说的另一件事:小张经常把饮料当水喝,肾当然会受不了!

     

    肾脏经不住熬夜

     

    长期的熬夜,会让人体的生物节律混乱,激素不平衡造成代谢紊乱。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让病菌更容易侵袭身体,引发疾病。

     

    另外,新陈代谢还会降低,嘌呤物质的增加导致尿酸升高,身体无法代谢更多的尿酸,析出尿酸盐伤害肾脏功能,增加肾负担。长期这样的情况,身体很容易感染炎症,诱发肾炎和肾衰竭。

     

    肾脏经不住饮料当水喝

     

    像爱喝饮料的小张一样,很多人都喜欢喝口感特别的饮料。用饮料解渴,很少喝水。饮料里含有大量的糖,会阻碍嘌呤物质的分解,甚至增加更多的尿酸,伤害肾脏。饮料含有一定的浓度,会促进尿液的排出,加速水分的流失,导致肾脏缺水。

     

     

    若是并且喝水太少的人,尿液里毒素积累就越多,经常不上厕所,毒素越来越多,最后诱发肾结石。

     

    肾脏经不住久坐

     

    若是长时间坐在那玩游戏,或是经常坐在办公室的上班族,经常坐在那里压迫自己的膀胱经,抑制膀胱附近的气血运行。而神经也和膀胱经是互相联系的,肾功能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从而出现问题。因此,不要经常在坐姿位置,每半个小时适当的活动,对肾脏更加健康。

     

    肾脏经不住受凉

     

    中医里把肾脏归为不能受寒的器官,肾脏喜欢温暖的环境。肾脏的肾经连系着我们的脚和腰,因此平常要注意腰部和足部的保养。

     

    平常的话,可以用双手对足部和脚部进行按摩,经常泡脚,做好这两部位的保暖。


    肾脏经不住受惊

     

    当人受到严重惊吓的时候,会见到吓到尿尿和双腿酸软无力的情况。肾脏受到惊吓,消耗大量的肾精。

     

    肾脏经不住滥用药

     

    只要是药,对我们来说都会有一些轻微的副作用,可能短期内没什么影响,或是经过长时间代谢掉。但是若是一直滥用药,药物的残留毒素积累,进入血液到达肾脏,加重肾脏的负担。

     

    建议平常去医院,还是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不要擅自多用药或是减少药。

     

    肾脏经不住纵烟纵酒

     

    烟酒在生活上被很多人用来消遣玩乐,沉溺在烟酒带来的满足感和放松感。但是吸烟伤害五脏的肺部,纵酒伤害五脏的肝部,五脏之间互相作用,长此以往连累肾脏,引发肾脏相关疾病。


    养好肾脏的三种运动:

     

    常踮脚

     

    肾经在脚,因此平常药多通畅足部的气血,保养肾精,巩固肾气。

     

    踢毽子

     

    踢毽子,也是一个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的运动,同时对提升肾脏功能有极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新陈代谢,改善血管弹性,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走猫步

     

    经常用脚在一条线上走路,也就是猫步,脚尖先着地在落下脚跟,移动重心,两脚重复动作,可以通畅肾精,增进肾脏健康。


    最后,肾脏不止是要注意运动,还要合理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做好规律充分的休息,常常按摩放松自己,压力不要太大,平时也做好身体检查,预防肾病突袭。

  • 我是小明的妈妈,我的儿子今年快六岁了,去年被诊断出一型糖尿病。最近几天,他的血糖一直在升高,吃过饭后也降不下来。我们使用的是胰岛素泵,基础率已经调整了好几次,但似乎并没有起到作用。小明的体重是38.6斤,按照医生的建议,我们每天给他注射不超过12单位的胰岛素。然而,血糖控制依然不理想。

    我非常担心小明的健康,于是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我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了在线咨询。医生告诉我,一型糖尿病本身血糖波动比较大,蜜月期过后血糖波动会有一个周期,通常为2到4周。小孩子的饮食和作息需要严格控制,否则会影响血糖的稳定性。

    医生还提醒我,胰岛素泵的使用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管路堵塞等问题。同时,建议我们密切关注小明的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和注射时间。医生的建议让我感到安心,我会认真遵循他的指导,帮助小明更好地管理他的疾病。

    一型糖尿病就医指南 一型糖尿病就医指南 一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胰腺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常见症状包括口渴、多尿、疲劳等。易感人群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 推荐科室 内分泌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和注射时间。 2. 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3. 定期检查和维护胰岛素泵,避免管路堵塞等问题。 4. 注意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5.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

  •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六个月内的新生儿中。这种疾病的特点是新生儿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在台北秋季,由于气候凉爽、湿度适中,新生儿糖尿病的发病率可能会略有上升。以下是关于新生儿糖尿病的介绍以及台北地区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的分类说明。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糖尿病通常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等症状。由于新生儿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不适,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异常表现。如果发现新生儿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台北地区家庭预防措施
    1. 加强新生儿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定期进行体温监测,避免感染。
    2. 注意饮食卫生:母乳喂养时,母亲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过多糖分。
    3. 观察新生儿行为:关注新生儿的睡眠、饮食、排泄等方面,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4. 定期体检:在医生的建议下,定期进行新生儿糖尿病筛查。
    5. 加强新生儿室内外活动:适当增加新生儿户外活动时间,增强抵抗力。

    三、治疗策略
    1.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胰岛素进行控制血糖。
    2. 饮食管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糖分的摄入。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4. 定期复查:密切监测血糖水平,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支持:给予新生儿家庭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四、预防措施总结
    新生儿糖尿病虽然罕见,但家长仍需提高警惕。在台北秋季,家长要特别注意新生儿的护理和预防工作,及时发现并治疗新生儿糖尿病。

  • 今天早上,我带着孩子去小儿内科做了入园体检,在网上找到了一位医生进行了线上问诊。

    医生很细心地询问了孩子的症状,询问了孩子最近的饮食情况,特别是主食的摄入情况。医生还询问了孩子有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我告诉医生,孩子一直都有挑食的习惯,最近胃口不好,尤其是早上吐了水。医生告诉我,酮体一般是最近吃的不好才会产生的,然后建议一周后再复查尿常规。

    我很担心孩子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医生解释说,没有其他症状的时候不考虑糖尿病,还建议孩子查个末梢血糖。并且告诉我,一般就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时候,酮体才会显著增加。医生还安排了孩子查了空腹末梢血糖。

    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我对孩子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信任医生的专业建议。

  • 小儿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在杭州春季,由于气候多变,儿童容易受到感染,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以下是针对小儿糖尿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1. 增强儿童体质:合理安排儿童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儿童免疫力。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接触传染性疾病。
    3. 合理用药: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药物。
    4.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关心儿童心理,关注其情感需求,减轻心理压力。
    5. 定期检查:定期带儿童进行血糖检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治疗策略:
    1. 饮食管理:根据医生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 运动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
    3.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控制。
    4. 心理治疗: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5.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期。这种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受阻所引起的。在长沙秋季,由于天气逐渐转凉,室内外温差较大,新生儿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对于新生儿糖尿病的预防,家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受凉。
    2. 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可以通过适当的户外活动来实现。
    3. 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4. 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5. 如果家中已有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在治疗方面,家庭应遵循以下策略:
    1.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不能自行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2.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血糖水平,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并采取措施。
    3. 注意新生儿的饮食管理,合理搭配营养,避免过量摄入糖分。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5. 如果病情严重,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 小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这种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导致的血糖水平升高。在上海春季,由于气候变化和儿童户外活动增加,小儿糖尿病的发病率可能会有所上升。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儿糖尿病的介绍、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小儿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减轻、易疲劳等。严重时,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根据发病机制,小儿糖尿病可分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期发病,是自身免疫性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的;而二型糖尿病则多见于青少年,与遗传、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二、家庭预防策略
    1. 注意饮食: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2. 适度运动:鼓励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低血糖。
    3.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血糖、尿糖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4. 控制体重:避免儿童肥胖,减少糖尿病发病风险。
    5. 保持良好心态:鼓励孩子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控制。
    三、治疗策略
    1. 胰岛素治疗:对于一型糖尿病患儿,胰岛素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病情,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2. 口服药物:对于二型糖尿病患儿,医生可能会推荐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
    3.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血糖稳定。
    4. 心理支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春季注意事项
    1. 注意保暖:春季气温变化较大,注意给孩子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2. 适量增减衣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孩子受凉。
    3. 注意饮食卫生:春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注意饮食卫生,预防疾病。
    4. 避免剧烈运动:春季天气多变,避免孩子参加剧烈运动,以免诱发低血糖。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面对糖尿病儿童,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共同努力,采取科学的保健措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饮食管理是糖尿病儿童保健的关键。家长应遵循营养均衡的原则,为患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建议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热量。同时,要限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鼓励患儿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其次,运动对于糖尿病儿童来说至关重要。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还有助于控制血糖。家长和老师应鼓励患儿参加适合的运动,如游泳、慢跑、跳绳等。在运动前,患儿应适量加餐,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此外,血糖监测是糖尿病儿童保健的重要环节。家长和患儿应定期监测血糖,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应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在药物治疗方面,糖尿病儿童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低血糖、体重增加等。

    除了上述保健措施,家长和患儿还应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为患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小儿糖尿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儿科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导致血糖升高。在福州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适中,正是小儿糖尿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小儿糖尿病,以下是一些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注意饮食:家长应保证孩子饮食均衡,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蔬菜和粗粮的摄入量。
    2. 适量运动: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定期检查: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血糖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4. 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
    二、治疗策略
    1. 胰岛素治疗:根据孩子的病情,医生会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2. 胰岛素泵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小儿糖尿病,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
    3. 监测血糖:家长需定期监测孩子的血糖水平,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4. 饮食调整:在医生指导下,家长需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确保血糖稳定。
    5. 心理支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儿童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是导致儿童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美国医学会杂志》报道,2001-2009年间,美国19岁及以下少年儿童的1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21%,10-19岁少年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30%。

    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居高不下,大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肥胖儿童更容易发展为糖尿病,原因如下:

    1. 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缺乏膳食纤维。

    2. 缺乏运动:学业压力和电子产品的影响导致儿童缺乏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3. 家长营养知识缺乏:对儿童饮食和营养摄入缺乏正确的引导。

    4. 糖尿病家族史: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更容易发生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按时服药,避免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预防儿童糖尿病的关键在于:

    1. 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油腻和甜食。

    2. 鼓励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增加体育锻炼。

    3. 增强家长的营养知识,正确引导儿童的饮食和营养摄入。

    4. 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糖尿病的早期迹象。

  •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在重庆夏季,由于高温和湿度较高,新生儿糖尿病的症状可能更加明显。以下是对新生儿糖尿病的介绍、重庆地区相关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新生儿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吃奶量增加、疲劳和呕吐。这些症状可能与夏季的高温有关,因为高温可能导致身体水分流失,从而使症状加剧。
    家庭预防措施包括: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新生儿受到过热或过冷的影响。
    2. 确保新生儿摄入足够的水分,特别是在高温的夏季。
    3.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体重和尿量,以便及时发现症状。
    4. 避免给新生儿喂食过多的糖分,以免加重病情。
    5. 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均衡,避免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
    治疗策略包括:
    1. 糖尿病饮食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新生儿的饮食计划。
    2. 胰岛素治疗:在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3. 定期监测:定期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血糖和尿糖的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心理支持:对于新生儿和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