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记住顺口溜:一摇二装三排气,四调五消六注射,七停八拔九卸十收藏。
轻轻滚动注射笔,或来回上下颠倒注射笔 15 次,使胰岛素混合均匀。检查胰岛素是否摇匀、胰岛素剂型及有效期。
取下针头纸签,将针头顺时针旋转在笔芯架上。
转动剂量调节栓,调至 2 个单位剂量,敲打笔芯,针头朝上,排气,针头有药流出时表示空气已经排完。
转动剂量调节栓,选择您所需要的剂量。
用酒精棉,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而外环形消毒注射部位。注射部位通常可以选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待酒精挥发。
儿童和消瘦成年人与皮肤呈 45°角进针。正常体重成年人呈 90°度。两次注射间距 2 cm 以上。
注射部位应至少离关节一横掌远,避免在瘢痕或硬块部位注射。
注射完毕后,剂量窗口归零,保持注射姿态体停留 10 秒。
用干棉签轻轻按压注射器部位,拔出针头。
盖上针头外套,逆时针取下针头丢入专用收纳锐器的垃圾桶。
将胰岛素及笔收藏在安全的地方。已开瓶的胰岛素可用 28 天,室温下即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之一,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笔者常常会碰到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不够了解,使用不够规范,或者储存不当,以致于在使用时犯了不少错误,甚至引发严重后果。今天,笔者就来盘点一下临床上碰到的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以及为大家送上8条关于胰岛素的重要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糖尿病患者。
错误一:随意更换胰岛素种类
李阿姨原来一直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在注射完后到家附近的社区医院购买,但是社区医院没有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只有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李阿姨以为门冬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是同一种,于是就购买了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回家并按照原剂量注射。某天半夜突然出现全身乏力、心慌、手抖和冒冷汗,家人急忙拨打120送来医院,测血糖值只有1.6mmol/L。
正解:购买胰岛素请一定要认准药名上的每一个字,只有每一个字都完全相同的胰岛素才是一样的,多一个数字都并不一样。
错误二:一个部位多次反复注射
一天有20多年糖尿病史的王大爷被急诊送入院,诊断为酮症酸中毒,在医院里测血糖26mmo/L。家属说之前王大爷一直使用诺和灵30R注射液早20U晚16U,血糖都能控制正常,已经用了3个月了。但最近使用这种胰岛素和相同的剂量,餐后血糖都明显升高,而且王大爷饮食一直控制得很好。医生在查看王大爷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时发现,王大爷注射胰岛素的腹壁皮肤有明显而且范围比较大的硬结,再深入询问才知道原来王大爷这3个月以来一直在同一个部位反复注射,这导致了该部位皮下脂肪萎缩,产生硬结,并严重影响了胰岛素的吸收,所以才会导致失效。
正解: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可有前臂三角肌下缘、大腿外侧、腹壁及臀部等不同注射点,但无论在哪个部位注射,都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以防止脂肪萎缩或增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部位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的吸收率是不同的。
1. 认清胰岛素的种类
胰岛素按作用持续时间分可分为短、中、长效,按使用种类分可分为单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通常来说带数字的都是预混胰岛素,不带数字的都是单一胰岛素,不同种类的胰岛素不能混用,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
2. 胰岛素的储存
许多患者为了方便到医院购买胰岛素会一次性购买3个月的用量,带回家后就涉及到如何储存的问题。通常未开封使用的胰岛素应该放冰箱冷藏保存,而开封后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就不需要再放进冰箱,放在阴凉处如抽屉就行了,因为胰岛素反复解冻和冷藏,温度的变化很容易导致失效,而且在外出乘坐飞机时,胰岛素请一定要随身携带,切忌随行李托运。
3.孕妇也可以使用胰岛素
有很多人认为孕妇不能吃降糖药,也不能打胰岛素,其实孕妇高血糖的危害更大,孕妇使用胰岛素是安全的。另外,并非是糖尿病病情严重才使用胰岛素,对于一些合并感染等急症的2型糖尿病,可以使用胰岛素。胰岛素使用了也并非就不能停药,对于2型糖尿病,可以在适当时机由胰岛素转为口服降糖药。
4. 注意注射部位
上面已经说到,注射胰岛素不能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胰岛素注射部位吸收胰岛素速度快慢不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腹部、上臂、大腿和臀部。严格来说,咱们的注射部位应该根据使用胰岛素类型的不同选择相应部位。 比如短效胰岛素:餐前15~30分钟注射,首选腹部,吸收速度较快;长效胰岛素制剂:固定时间点注射,首选大腿和臀部,其他部位也行,注意严防肌内注射,避免严重低血糖。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吸收速率不受注射部位的影响,可以在任何注射部位注射。
5. 每次注射应更换针头
胰岛素注射的针头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反复使用容易导致感染、疼痛和注射剂量不准确等。另外注射时要消毒注射部位,但也有病友没有消毒或将消毒液放置时间过长,还有的病友注射时消毒的范围不够,造成了注射局部的污染
总之,以上这些都是胰岛素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错误,也希望广大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能够熟悉胰岛素的常识,避免引发严重后果。
2型糖尿病长期坚持用胰岛素好还是吃药好?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选A或者选B的单选题,而是一个答案不一的开放式问题。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以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够完全治愈,因为胰岛一旦损伤,就是不可逆的,就好比摔坏的玻璃杯,即便可以重新粘合起来,但总归是有裂痕的,已经不能跟新的玻璃杯去比较了。
也许有人会说那我重新换个玻璃杯,换个胰岛不就行了吗?
确实,目前是有胰岛干细胞移植手术的,但是!这项技术目前并不成熟,而且不同的糖尿病人体质情况也不一样,另外还涉及到经费、愈后等等诸多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一旦确诊糖尿病,基本就意味着,它将终身与你相随,不过虽然胰岛损伤不可逆,但只要调养得当,完全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而治疗糖尿病,最为有用的方法还是“五驾马车”,即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
回归正题,对于2型糖尿病人来说,药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包括了服用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吃药好还是打胰岛素好?
前面已经说过,糖尿病人吃药还是打胰岛素,其实并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糖尿病的分型、2型糖尿病的病程长短、肝肾功能情况以及病人胰岛功能情况等,然后由医生来决定是服用降糖药物还是打胰岛素。
降糖药物特点:方便、经济、疗效好,胰岛素特点:无肝肾损伤,降血糖效果好,但易引起肥胖、低血糖。
口服降糖药适合人群:
胰岛素适合人群:
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使用降糖药物治疗,不过,当药物治疗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血糖时,就需要采用药物配合胰岛素进行治疗。当患者血糖明显改善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恢复药物治疗。
所以,具体使用药物治疗还是胰岛素,还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实际上,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联合使用,以便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并防止胰岛素引起的体重增加。
糖尿病尤其是二型糖尿病,是一个进展性的慢性疾病。随着病程延长,胰岛损伤加重,血糖更难以控制,控制血糖的方法也要随之调整。
在2型糖尿病刚确诊的时候,会短期采用胰岛素治疗,等到血糖稳定后,一般会采用生活方式干预配合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当病程延长,通过原来的治疗方法难以控制血糖,并开始出现并发症的时候,就需要采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联合治疗,所以,具体的治疗方案还是要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胰岛素由胰腺产生,主要是维持体内糖分的恒定,某些疾病或接受外来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血中会出现对抗胰岛素的抗体。
为什么要进行胰岛素抗体检查?
胰岛素抗体检查,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者不明原因的低血糖患者。
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通常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所以又称为“幼年型糖尿病”。其症状是迅速发生且严重,包括尿频、口渴、饥饿感、视力模糊及疲倦。
因为此型患者缺乏胰岛素,血中的葡萄糖越来越高,肾脏会将血中的一部分葡萄糖排泄出去,这一过程会造成很多水分和电解质一起排出,导致尿频及口渴。
另外,由于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就转向分解蛋白质及脂肪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使用了许多蛋白质及脂肪,因而产生体重减轻现象。
由于脂肪的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如果这酸性物质太多,就会演变成酮症酸中毒,造成意识昏迷,这是一种紧急状况,需要立即送医院处理。
胰岛素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胰岛素抗体检测正常参考值是阴性。
胰岛素抗体检测阳性可能的原因:
a. 接受外来胰岛素补充治疗(胰岛素治疗效果变差时,需要更大剂量的胰岛素或对胰岛素过敏)。
b.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由于胰岛素自身抗体造成的使血中胰岛素水平极低。
c. 嗜糖症,多发生在日本及韩国。
d.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注意事项。
治疗上必须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如果每日接受规律注射,再加上定时的三餐配合以进行食物控制,大部患者可过着和正常人一样有活力及挑战的生活。患者需要控制食物的量、时间和种类,来控制血糖。
必须增加纤维素及多糖类食物的摄取,避免单糖类的食物,吃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包括豆类、全谷类及部分水果),以及含多糖类的食物(包括土豆及米饭)。
另外,由于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脏病的概率比较高,所以要减少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取,更要戒烟。运动也是必要的,但要非常小心,必须适当地调整胰岛素剂量、进食量及运动时间,避免发生血糖过低或过高的情况。随时携带方糖,避免低血糖。
消化不良和便秘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病症,但是很难治好,其实只要坚持科学地揉肚子,就可以轻松促进消化治疗便秘。首先准备好硬板床,依次进行胃、十二指肠和小肠、阑尾、大肠和小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等部位的按摩,坚持做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一、准备工作
1.硬板床;2.平躺屈膝;
第一部分:腹部按摩
胃部按摩
●按摩点定位:左侧乳头直下,与肋骨的交点,以右手的食指与肋骨相贴。
●力度:腹部下陷3公分
●按摩手法:手不要离开腹部,像吸盘一样吸住,顺时针揉5分钟。
十二指肠和小肠按摩
●按摩点定位:肚脐
●力度:腹部下陷3公分
●按摩手法:手不要离开腹部,像吸盘一样吸住,顺时针揉(也可震动)5分钟
阑尾、大肠和小肠按摩
●按摩点定位:右手小指紧贴髂前上棘(俗称大胯骨)
●力度:腹部下陷3公分
●按摩手法:手不要离开腹部,像吸盘一样吸住,揉(也可震)5分钟。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按摩
●按摩点定位:右手小指紧贴髂前上棘(俗称大胯骨)开始
●力度:腹部下陷3公分
●按摩手法:从右胯→右肋骨下→左肋骨下→左胯,滑到右髂前上棘,用一定的力量,按顺序擦揉上述部位的皮肤,使力量浸透到内脏,周而复始,共计5分钟。
第二部分:腹部运动
屈膝做卷腹动作15次+屈膝抬臀3次(一共做2~3组)
●类似仰卧起坐
●速度不要太快
●起身尽量贴近腿部
●屈膝抬臀,每次抬腹坚持3秒
平躺屈膝12次+屈膝抬臀3次(一共做2~3组)
●时刻保持小腿和创面平行
●缓缓放平双腿
●屈膝抬臀,每次抬腹坚持3秒
30岁社会精英,感染幽门螺杆菌多年,坚持做了一件事,幽门螺杆菌少了,胃舒服多了。
男人三十而立,年仅30岁的小刘年轻有为。虽然事业上是成功的,不过可能是因为长期应酬的原因,小刘的胃,这两年并不好,总是不舒服,而且还有较严重的口臭,让他十分烦恼。
小刘去年就因胃不舒服,去做C14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dpm值居然高达1035,可以说胃里面幽门螺杆菌非常的活跃。小刘深知只有身体好,才能继续奋斗,于是去了医院进行了抗生素四联治疗。
通常情况下幽门螺杆菌会有下面几个比较典型的症状:
1.首先就是口臭:幽门螺杆菌在牙菌斑中寄生,在口腔内感染发作,会导致口味重,小刘也是深受其害。
2.其次是泛酸:人们受到幽门螺杆菌的影响会诱发胃泌素排泄,导致胃酸过多,主要表现为泛酸和烧心。
3.还有就是腹痛:幽门螺杆菌患者还会有腹痛的现象,这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受到损害,且有些患者还可能会有反复发作性猛烈腹痛、上消化道少数出血等表现。
一开始在医生指导下,小刘坚持使用抗生素来除菌,并在用完之后一个月复查一次。第一次复查之后,幽门螺杆菌dpm值已经降到100以内。
不过好景不长,没多久,小刘的胃痛再次发作,之前的那些症状又来了,考虑到小张因工作的原因,还经常需要应酬,随时都有再复发和被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所以抗生素治疗除菌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阻止复发。
【中医:胃病“七分治三分养”,多喝养胃茶,远离幽门杆菌,口臭也没了】
想要阻止复发,赶走幽门螺杆菌的同时,要维护好胃部的环境,让胃变得不再“适合”幽门螺杆菌生长,从而达到远离幽门螺杆菌的目的。
推荐养胃小金方:丁香再加上猴头菇、沙棘、山楂、佛手、大枣、橘皮、甘草、栀子等10味中药一起泡水喝吗,就是著名的丁香猴头菇沙棘茶!
肠胃不好、有口臭的朋友,都推荐试试!一天喝2次,养胃暖胃,增强胃肠动力,胃好胃口才能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的皮下注射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那么关于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有很多的疑问和困惑,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解读一下。
一、哪些人需要胰岛素注射?
对于哪些人需要注射胰岛素呢?首先是一型糖尿病的患者,一型糖尿病是患者属于先天胰岛功能缺陷或者是胰岛素功能障碍!此类人群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再者就是使用药物控制不佳的糖尿病!还有就是急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或者需要手术的患者,为了度过急性期需要使用胰岛素!随着大家对胰岛素的认识逐步加深,现在主张刚刚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禁忌症都建议开始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选择是胰岛素还是药物治疗。
二、长期使用胰岛素好不好?
很多人担心的是使用胰岛素以后是不是有依赖性,然后长期使用胰岛素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其实这些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首先使用胰岛素没有依赖性,其对胰岛素的依赖主要是我们的胰岛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胰岛素功能异常导致的!其次对于需要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使用胰岛素以后能够把血糖控制达标,那么其获益是明显会大于风险的,所以我们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三、使用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首先是要把胰岛素正确的保存和存放,胰岛素保存不当,很快就会失效,而每支胰岛素有300个单位可以使用时间也不尽相同,如果保存不当,那么胰岛素失效以后再皮下注射,就会使得血糖控制不达标。再者就是需要注意正确的注册方式,因为胰岛素是自己皮下注射,所以注意消毒卫生,避免注射部位感染,也非常重要。第三,就是使用胰岛素以后,注意监测血糖,使得血糖达标,同时还要避免低血糖的出现。
看懂了吗?胰岛素使用不会出现依赖性,也不用过度担忧其副作用,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现在由于人们在饮食上特别没有节制,所以糖尿病的人群随之也在不断扩大。民间有很多流传治疗糖尿病的食物,其中芋头是我们经常能在餐桌上看见的一道美食。但有传言说它属于天然的胰岛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多多食用它,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芋头。
芋头可以当做胰岛素吗?
芋头又叫毛芋,在中医上认为芋头性平,味道虽属辛,但可以在一定程度帮助人们提高食欲,还能帮助人们排解体内堆积的毒素,解决便秘,有减轻肠道负担的功效,但如果说它是天然的胰岛素,说法并不准确。
不过芋头本身含有丰富的各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比如说淀粉、各种微量元素等。特别是它所含的氟,对于牙齿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除此之外芋头本身含有的营养物质,能够帮助胃肠道促进消化,增强人们的食欲,而且还可以治疗腹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人们对抗疾病的能力,而且它还具有膳食纤维的功能,所以芋头的营养价值是十分高的。
芋头属于低碳水化合物,食用起来对血管的压力比较小,因为含的膳食纤维比较多,所以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保持稳定。但是要是把芋头当成天然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那这种做法就是错误的,只能说是经常食用芋头并不会引起血糖异常升高。但如果过量的食用,或者是食用方法不正确的,也会引起血糖异常。因为芋头内的淀粉含量很高,如果过量食用,不利于血糖降低,但如果相比较于米饭或者是面粉之类的食物,芋头相对于它们而言还是比较好的主食替代品。因为芋头自身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以助消化,降低热量摄入,有效的减少人们体内的脂肪,相比于这些日常主食,更加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食用芋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但是对于一些易过敏体质的人们或者是体内有湿痰、胃部不适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日常还是少吃一些芋头,而且吃芋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最适用的烹饪方式,并不要用它来炒菜或者是油炸之类的。最适用于蒸或者是煮,然后再进行食用。因为如果用其他烹饪方法,很容易破坏芋头本身的营养价值,会给喉咙造成刺激或者是产生腹胀气之类的。芋头虽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可以当做主食,用来减少一些米、面之类的摄入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慢血糖升高的速度,但一定要适量食用。
其实除了芋头,下面这两种食物,在日常饮食中也可以用它们来代替主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低人体所摄入的热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控制血糖水平。
1:玉米:
玉米几乎是每家的餐桌上都会出现的食物之一,但是殊不知,玉米中含有的粗纤维比日常我们所食用的一些米面还要高出10倍左右,它不仅能在帮助肠道消化以及在提高人体的代谢功能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因为玉米中富含的营养素较多,比如说叶黄素等,对于保护眼睛也有很好的功效,可以很好的预防一些眼疾的发生,特别是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除此之外,玉米中因为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亚油酸、维生素e等,这些元素能够很好的养护肝脏,提高人体的肝脏代谢以及解毒能力,还能够帮助血液循环顺畅,预防一些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玉米热量低,营养价值高,是非常好的主食选择之一,日常烹饪过程中可以用玉米来蒸、煮吃。
2:燕麦
通常在早餐的时候会用燕麦泡牛奶来当做早餐,但其实燕麦中所富含的粗纤维也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它自身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燕麦中还富含一种物质,名字叫亚油酸,这些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肠道吸收太多的油脂,能够帮助人体把这些多余的胆固醇和油脂排出体外,燕麦自身的热量也是很低的,能够减少人体摄入多余热量,提高饱腹感,是糖尿病患者不错的主食选择。
对于糖友们而言,不要听信一些不实传言,要科学饮食,在主食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粗纤维、热量低的食物代替主食,能够使血糖稳定下来是极为重要的。
李大爷75岁,打了10年的基础胰岛素,让我给停了,半年下来,不仅血糖控制的更好了,还减了30斤体重,以前他走路气喘吁吁,现在走几百米一点都不会喘。
-1-
为什么给他停用胰岛素
首先,他是 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素联用,体内胰岛素水平容易升高,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体重不容易控制。
其次,李大爷 处于肥胖状态,身高172厘米,体重90千克,需要控制体重。
第三 ,有低血糖现象。李大爷血糖控制很理想空腹都在6-7mmol/L,餐后也在8mmol/L以下,但经常会出现餐前的低血糖。
这就是胰岛素和促泌剂联用的两个弊端:一是容易出现低血糖,二是体重很不容易控制。
检查后我还发现,李大爷的肝肾功能都很好,完全可以停用胰岛素该换口服药。
李大爷停用胰岛素6个月后: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血糖6-7 mmol/L,这么标准的血糖却从来没有低血糖。
他自述,没有了低血糖的困扰,也敢长时间出去走走路逛逛了,以前饭稍微吃的晚一点,胃就不舒服,很快满头大汗,低血糖,让他非常害怕——现在也没有了。
像李大爷这个岁数空腹血糖控制在6-7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8mmol/L左右就完全可以了。 饮食尽量丰富些,两餐中间可以常规少量吃些水果,吃水果的糖尿病患者比不吃水果的神经系统的并发症要出来的晚。
-2-
哪些人群适合停用胰岛素
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停用胰岛素或减少注射次数:
1 常年累月在用胰岛素治疗的肥胖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或者轻度异常,血糖控制差者。
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紊乱、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的尽量停用胰岛素,无论年龄大小。
3 完全用预混胰岛素30治疗,经常出现餐后血糖不达标,追加胰岛素用量,从而出现餐前低血糖者,如果没有禁忌证可以改为口服药降糖药加基础胰岛素,或完全改为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
4 长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下血糖控制即使达标,如果胰岛素用量不大,可以考虑停用胰岛素。
5 因肝肾功能轻度异常而选择注射胰岛素者,比如有些慢性乙肝或者丙肝患者,没有肝硬化肝功也很好或者轻度异常,完全有可供选择的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朋友们想想: 是否您真的需要用胰岛素治疗,是否可以重新调整方案,摆脱注射胰岛素的不便与低血糖的困扰?
通过这个案例,糖友们应该知道每日监测血糖的重要了吧,还要知道治疗方法完全因人而异,找到一个好医生,坚持治疗很重要。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然而,许多糖友在治疗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惑,例如“为什么我的降糖药不管用?”
个案:陈爷爷的血糖控制难题
80岁的陈爷爷患有糖尿病多年,一直坚持服用降糖药物。然而,最近他发现,尽管按时服药,但血糖水平仍然波动不定。在一次门诊中,陈爷爷与医生发生了争吵,因为医生在电脑操作中出现了错误,导致血糖检查费用增加。这次争吵让陈爷爷的心情变得糟糕,血糖水平也进一步升高。
医生指出:心理因素影响血糖控制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血糖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当患者遇到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时,这些情绪会反过来影响血糖水平,使得血糖控制更加困难。陈爷爷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年龄、病程等因素密切相关。儿童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依赖心理、行动畏缩等问题;中年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力不从心等症状;而老年患者则可能会表现出急躁易怒、难以接受治疗等特点。
如何应对糖尿病心理障碍
为了应对糖尿病心理障碍,患者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此外,患者家属也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除了心理因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对血糖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患者需要合理搭配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并保持适度的运动。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心理、生理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我父亲最近因为突然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加上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引发了焦虑,戒酒半年左右时间后,他出现了失眠的症状,半夜三四点醒就很难入睡,一直胡思乱想不愿意说话。
我带着父亲到互联网医院进行了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父亲的病情和生活习惯,然后建议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经过医生的诊断,父亲的焦虑和失眠症状与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关系,医生为他开了马来酸和右佐匹克隆片,并详细告诉了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医生还给了父亲一些建议,让他保持适当强度的运动,因为这对他的病情会有帮助。
在医生的建议下,父亲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焦虑和失眠症状也有所缓解。
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感到很安心,我会继续关注父亲的病情,同时也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我是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最近总是感到焦虑不安,睡眠质量也变得很差。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尝试在线问诊,寻找专业的医生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与一位内分泌科的医生进行了在线交流。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我的症状和药物使用情况,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建议我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少食含糖食物,并尽量减少安神补脑药物的使用。
在交流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友善和耐心,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他建议我可以考虑就诊神经内科医生,但同时也给出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
通过这次在线问诊,我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管理疾病的方法。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非常好,感谢医生的专业和耐心!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低血糖昏迷。低血糖是指静脉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而由低血糖引发的昏迷则被称为低血糖昏迷。糖尿病患者易出现低血糖昏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当糖尿病患者血糖迅速下降时,大脑皮质会首先受到影响,导致意识模糊、定向能力和识别能力丧失、精神异常以及言语不清等症状。当皮质功能受到抑制时,患者还可能出现躁动不安、心动过速以及瞳孔散大等症状。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累及中脑时,患者还可能出现阵发性惊厥,并很快陷入低血糖昏迷。
其次,一些不稳定型或幼年型糖尿病患者,或者胰岛功能过强的患者,其低血糖反应往往不易自行缓解,且症状较为严重,如急性精神病或癫痫样抽搐等,之后可迅速陷入严重的昏迷状态。
此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症状往往越不典型。即使严重的低血糖,也没有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表现,而且精神症状非常短暂,之后便陷入深昏迷。此外,病史长或病程长的患者,以及有植物神经病变的患者,交感神经反应迟钝,也容易发生昏迷。
为了预防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2. 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糖分。
3. 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糖。
4.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5.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可能会出现身体乏力的症状,同时还伴随着多食多饮等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感觉障碍、手脚麻木和疼痛感,甚至对胃肠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虽然血糖升高会引起全身不适,如四肢麻木或身体乏力,但通常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患者无需过度担心失眠问题。为了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作息,避免植物神经紊乱或神经系统病症的发生,从而影响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症状包括四肢感觉异常、麻木、疼痛,以及皮肤寒冷、蚁走感等。严重时,还可能对胃肠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方面,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持续升高,从而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口服营养神经类药品来改善病情,避免疾病久治不愈。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手段。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此外,患者还应注意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总之,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中青年人和青少年群体中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这一现象背后,儿童肥胖和超重问题成为了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相比之下,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则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儿童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超重率高达17.6%,肥胖率则达到5.6%。在这些儿童中,糖尿病患者已经占到了全部糖尿病患者的5%,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专家呼吁,要重视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及早采取防治措施。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营养配餐至关重要,学校也应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学生每天进行至少0.5至1小时的体育锻炼。
所谓的“沙发土豆”们,即长时间久坐看电视的人群,他们往往缺乏运动,且饮食不健康,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专家建议,人们应减少久坐时间,将低强度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打电话时起身活动,而不是坐着打电话。
尽管日常家务不能完全取代权威机构推荐的每天30分钟锻炼,但低强度运动对降低血糖水平仍然有益。例如,洗衣、熨衣、叠衣等家务劳动,以及散步等轻度运动,都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做家务1小时,血糖水平就会下降0.2mmol/L。
此外,家庭医生和内分泌科医生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可以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等。同时,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也应当加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筛查工作,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总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调整饮食习惯以及及时就医,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突然昏迷晕倒。那个晚上,我像往常一样沉浸在游戏世界中,直到我需要去卫生间。起初,一切都很正常。但当我站起来时,世界开始旋转,我的视线模糊不清,耳鸣声响起。下一刻,我就失去了知觉。
当我醒来时,我发现自己躺在地上,头痛欲裂,四肢无力。幸运的是,我的室友及时发现了我,并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医生们赶到后,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脑部扫描和血液测试。结果显示,我可能患有低血糖。
我被送往了最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医生告诉我,低血糖可能是由于我长时间不吃东西、过度疲劳或者其他健康问题引起的。他们建议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并定期进行体检。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学会了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过程中最令人担忧的不良反应之一便是低血糖昏迷。低血糖是指静脉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由此引发的昏迷称为低血糖昏迷。这种状况在糖尿病患者中并不罕见,并且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那么,在哪些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昏迷呢?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迅速下降时,大脑皮质最先受到影响,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定向能力和识别能力下降、精神异常以及言语不清等症状。若皮质功能受到严重抑制,患者可能会出现躁动不安、心动过速以及瞳孔扩大等症状。当病情进一步恶化,累及到中脑时,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惊厥,并迅速陷入昏迷状态。
其次,一些不稳定性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幼年型糖尿病患者,以及胰岛素过量者,低血糖反应往往难以自行缓解,且容易呈现出恶性的低血糖反应症状,如急性精神病或癫痫样抽搐,这些症状可能导致患者迅速陷入严重的昏迷状态。
此外,低血糖发作的频率越高,症状越不典型。即使血糖水平较低,患者也可能没有明显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反而出现精神异常,并迅速陷入昏迷。此外,若患者存在植物神经病变,交感神经兴奋不足,也容易引发昏迷。
专家提示,糖尿病患者若出现血糖水平迅速下降、大脑皮质功能受到抑制、不稳定性以及幼年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过量者、低血糖发作次数较多且症状不典型等情况,需提高警惕,以免发生昏迷。若患者存在植物神经病变,也需加强防范。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在网上寻求医疗帮助。然而,当我朋友的母亲遭遇车祸,昏迷不醒,病危通知书如期而至时,我知道我必须采取行动。我们无法亲自到达医院,时间也变得异常宝贵。于是,我决定尝试使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图文问诊服务。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无助。我的朋友的母亲已经昏迷了17天,两次抢救都未能唤醒她。医生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我心中最后一丝希望。然而,医生并没有放弃,他详细解释了病情,提供了可能的治疗方案,并鼓励我们保持信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全力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虽然过程艰辛,但最终,奇迹发生了。我的朋友的母亲逐渐苏醒,开始恢复健康。我们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医院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还能为我们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即使面临最黑暗的时刻,也有希望的光芒。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感谢医生,感谢所有支持我们的人们。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空腹或餐前血糖升高的现象。血糖超过7.0mmol/L时,就需要引起重视,并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1. 降糖药用量过大:一些患者由于对血糖控制要求较高,导致降糖药物用量过大,引发夜间低血糖,进而导致早晨空腹血糖反跳性升高,也就是苏木杰反应。
2. 黎明现象: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但凌晨2:00~3:00开始血糖逐渐升高,可能与午夜过后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有关。
3. 降糖药物用量不足:患者由于头天晚上降糖药物用量不足,导致餐后血糖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晚上或睡前血糖较高,并延续到次日空腹。
4. 夜里加餐过量或频繁加餐:为了防止夜间低血糖,一些患者需要在睡前加餐,但加餐量过大或过于频繁,会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5. 夜间睡眠欠佳:失眠或睡眠不足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类激素分泌增高,胰岛素敏感度下降,血糖水平升高。
6. 天气寒冷:寒冷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调整降糖药物用量: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适当调整降糖药物用量,避免夜间低血糖。
2. 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选择中、长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如格列美脲、达美康缓释片、二甲双胍缓释片、诺和灵N、诺和平等。
3. 合理加餐:根据睡前血糖水平,合理加餐,加餐量不宜过大。
4. 保持良好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学会放松,避免过度焦虑,必要时可配合使用镇静安眠药物。
5. 注意保暖:居室温度不宜过低,注意穿着保暖。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空腹/餐前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