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天接诊一个患者,长达十多年病史的强迫症伴社交回避,陪同患者的家属说有位医生说“患者的病做三到四次咨询就完全康复了”,但是那个“神医”离得太远了,你这里很方便,而且我们也有医保,就你来给我们做咨询吧!
我澄清:我是普通的医生,不是神医,我不能不见患者看病,不见患者给出具体用药或者咨询,你要是在我这边看,可能在最初几个月每周都需要来,看了三个月我也不一定帮你完全除根。之后探讨了近 40 分钟(我们医院每次咨询门诊 25 分钟)的初始访谈,详细的了解发病情况及用药情况,并给出可能的诊疗方向,然后走时这个患者家长说:你这不是咨询啊(没付费走了)。
发文再次给广大的患者说医生不是神,尤其是难治性的精神疾病需要长时间医生患者家属一起努力才能看到治愈可能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说起精神病,第一印象可能是「发疯」、「乱骂人」、「行为异常」,或者是失眠、抑郁、自杀、自残等,很多影视剧作品也喜欢把「犯罪」和精神疾病相关联。
其实那只是冰山一角,精神疾病还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身体的各种疼痛、说不清的难过、痛苦、浑身不适、尿频、大便次数多、食欲不振或食欲亢进等。
即使诊断为各种疾病,花钱无数却无法消除疾苦,使病人倍受煎熬,就是说身体的各种痛苦还可以以非常隐蔽的形式隐藏在精神疾病之中,使我们很难识别其庐山真面目,换句话说精神疾病才是这些身体病症的根源,治好了这些精神问题,才可以改善躯体不适症状。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3位患者患病的经历,起病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疼痛」是他们主要痛苦的症状……
故事1:
19岁的刘甜甜(化名)在某大学读书,平素话少,不喜欢社交,很少和宿舍人说话,舍友们背地里说她「自命不凡」。一个人去食堂吃饭、独自去教室上课,不愿参加学校、班级、宿舍的活动,渐渐的各种活动大家也不叫她了。
大三的下学期,班主任找到了刘甜甜,「你最近怎么总是旷课?再这样下去,都难毕业!」「老师,真的不是故意的。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觉得头疼的很,时不时还胸口疼,上述疼痛症状位置不固定,好像经常移动,已经看了好几家医院了,都查不出什么毛病来,只能回宿舍躺着……」
故事2:
兢兢业业的闫爽(化名)是名银行职员,35岁上升空间有限,身体也拼不过年轻一辈。
经常因为身体难受休病假,半年没上班了,病情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觉得浑身疼,喜欢躺着,可是躺着症状也不能减轻,动起来就疼得厉害,终日卧床,根本下不了床!」
闫爽告诉我们,某市的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按照此病治疗一段时间一点·没效果,又到外地另一个大医院诊断是“肌纤维痛”,又吃了许多药,治疗一段时间还是不见好转,而且到处都疼。
家人听说是精神因素导致的,把她送到某大城市的三甲精神病院求治,被收入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吃了很多抗抑郁、抗焦虑药,疼痛症状有所改善,还是好不彻底。
故事3:
张德民(化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和竞争对手打「商业战」是他的日常。
最近,他打了场败仗,营业额被对手吊打、碾压,那以后经常感觉腿疼、腰疼,没有力气,甚至都站不起来了…
他怀疑自己患了重病,可是一直查不到原因,可是过一段时间又头疼起来,经常去医院检查头疼的问题,可是以往的毛病却不再提了,好像已经好了一样,为了搞清头疼原因,他住进医院,各专科会诊后,结论是「无器质性疾病,建议去心理科治疗」。这个结果使他很沮丧,几乎要崩溃了,七尺的男儿居然哇哇大哭了起来……
于是,我们走访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找到了3名患者的接诊医生——李江波主任。
李江波从事精神科医疗工作已经30余年了,而且在日本研究森田疗法、心身医学多年,他告诉我们:“精神疾病的一部分症状很有迷惑性,往往以身体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身体各部位的疼痛、闷、晕、胀、无力等,为此无论病人还是家属都会认为是身体出了毛病,各科医师也是首先这样考虑的,会积极地做各种检查,帮助病人查找发病病因,而且给与对症治疗。”
有时即使给予病人充分地治疗,症状还是没见好,医师才会考虑是否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建议到心理科治疗。
而很多患者仍无法同意医生的意见,继续换一家医院或换一个科室再重复检查和治疗,往往是几经周折,万般无奈才不得不半信半疑的去精神科或心理科求治。
其实做了几十种检查也不过就是一类检查,即身体检查,若身体检查没问题,患者又不是装病,那一定还有其他原因,那就是心理方面因素,包括心理疾病、不良行为和性格、饮食、性行为异常、人际关系问题等,所以另一部分检查就是心理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去探索非器质性痛苦的真正原因。
所谓术业有专攻,上面3位「各种疼」的病人,遇到李江波之前,也是四处求医,各种检查来了一遍,查不出明确的病变,吃了一些药也都不见好转,即使是吃了一些抗抑郁药物,症状有所改善,仍不能完全得到治愈,。
最终,李江波主任给他们1个共同的诊断——躯体形式障碍,就是我们提到的「精神疾病」之一。
国际上对这个病的病因仍没有弄清,在最近的国际疾病分类,把这个病的名称又改为躯体不适障碍。许多医学专家都认为情绪的压抑和对现实的逃避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病因,如果情绪没能表达出来,就会表现在躯体上。
但是事实上其病因也许并不仅限于此,李江波主任告诉我们,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性格倾向于过于敏感、胆小,过度追求完美。
生活中经常由于劳累、被批评、失败、挫折、寒冷、炎热、紧张、恐惧、生气等因素导致躯体不适感,或者由于偶尔的失眠导致身体不适感觉,这种躯体不适本来是对这些刺激因素的正常反应和现象,正常的现象不去在意它很快就会消失,而具有上述性格特征的人,对于身体出现的哪怕一点不适感觉都特别敏感,容易往坏了想,越想越怕。
因此对这些身体不适感觉引起“特别关注”,越是关注,其身体不适感觉就会越是被增强,这是一种精神交互作用,它使躯体不适症状越来越加强,形成恶性循环,逐渐加重而难以治愈。
故事1的主人公比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同学不理她又很生气,经常生气就头疼,头疼就不上课,就更有时间去关注头痛,就更头疼,可是经常吃完饭就躺着,不容易消化,胃肠又不舒服了,开始关注胃肠,越关注就感觉越难受。
故事2的主人公是银行职员,经常坐着,回家很累,家务都是丈夫做,自己坐着吃现成的,久坐不动很容易导致身体弱,肌肉僵硬疼痛,越是关注这种疼痛,就越痛,就越不爱动(精神交互作用),陷入恶性循环,疼痛久治不愈,心情越来越差,情绪越来越低落,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后情绪得到改善,躯体不适感得到减轻,然而不爱动的习惯没有改变,身体肌肉久坐导致的僵硬感仍没有改善。所以尽管服了很多抗抑郁药物,疼痛症状仍然不能彻底改善。
故事3的主人公,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在电脑旁久坐,久之难免颈肩、腰部疼痛,由于工作失利,导致情绪消沉,身体不适感觉增强,为此却怀疑是患了躯体疾病,到医院又查不出器质性疾病,更是心怀疑虑,更加关注躯体不适症状,却没有改变久坐不动的状态,越是这样就越是容易身体不适症状加重。
第一个病人有个特点:闲着的时候疼加重、忙起来的时候疼痛减轻甚至不疼。所以,李江波主任在接诊她的时候,除了对应给与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的治疗外,还建议她发展点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比如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这种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大脑的快乐信号,还能让她通过这些活动变得开朗起来,打开心门,积极交友,这样就减少了对不适感觉的关注,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使疼痛等躯体不适症状减轻,心情就更加愉悦,也逐渐愿意与同学适当交往,形成良性循环,躯体疼痛症状逐渐消失。
第二个病人,尽可能去改变久坐、不爱动的习惯,既然没有查出确切的身体各系统的问题,给予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改善睡眠、情绪,同时鼓励她在床上爬起来(因为以往经常躺着,身体不动,尽量休息并无疼痛改善效果);从开始每天走100步,一点一点的加到每天1千步,最后每天突破10000步,用这种「目标性激励」的方式,促使她活动起来,不去关注和放大躯体不适症状,转移注意力,切断精神交互作用,切断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
第三位男病人把自己的疼痛症状想的很坏,认为可能是患了什么重病,越是这样就越害怕,反而症状就越严重,其实怕病就等于希望健康,那就建议他为了健康而多去进行身体锻炼,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改善情绪、睡眠,这样一来关注的焦点发生了改变,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改善了恶性循环,也改善了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
通过上述治疗和指导,以及患者的配合,上述患者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精神类疾病一旦发生,有些患者症状来势凶猛,进展异常迅速;有些症状的诱因很难以被患者本人和家属察觉,医生有时也很难鉴别。
但是如果没有器质性疾病证据,按照身体疾病不能使其身体不适症状得到改善的患者,一定要关注是否可能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一旦确定心理方面的异常改变,精神疾病的治疗要采取综合的方法,即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其不断关注躯体不适症状的状态。
李江波主任把精神症状、躯体不适症状比喻成「火」,如果单纯用药治疗比喻成消防队灭火,不将持续的不良情绪和不断地对症状的关注掐断,就如同没有切断火源,病情就会反反复复,不能得到好转。
李江波主任有很多病人朋友,他们都亲切的叫他「知心李老师」。面对病人,他喜欢倾注120%的爱心和100%的专业,这也是病人「络绎不绝」、「好评如潮」的原因。
如果您阅读完这篇文章,也发现了相关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卡片,找到我们的李江波主任进行线上咨询,祝您健康!
提起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人会说“喝枸杞茶”“喝当归黄芪茶”“吃阿胶”之类的,总之就是,各类中药吃起来。什么?难道说中医养生就是买买买?NO!中医养生可不是“中药养生”!
中医养生是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消除不适、已病促愈、病后复原的保健目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其深度思想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点。《黄帝内经》中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调整。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阴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阳则为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
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保养,更注意心境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二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千万别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而且养生也不仅仅是为了长寿。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有必要的。
但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地域的人,养生方法不可“一刀切”。
好的身体不是“吃”出来的,而是“顺”出来的。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三七又称“金不换”,药效卓越
三七在古书中被称为“金不换”,这足以说明其疗效卓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于三七止血活血也早有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明了三七有良好的止血、活血双相调节作用,与我们常说“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相符合,同时还有一定的补血作用,可以促进血液中血细胞的再生。
三七是五加科三七的根,性甘、微苦,温。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临床常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等,为止血、疗伤的要药。不仅可以内服还能外用,内服药方法多为研末冲服,故临床常用剂型为三七粉。
但三七粉并不能替代西药进行降压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三七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三七不仅在血液系统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对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物质代谢系统,以及抗炎、抗衰老、抗肿瘤等多方面具有生理活性。
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可以扩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对于冠心病有很好的疗效。目前有药理实验研究认为,三七有扩血管、降血压的作用,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证实。此外,诸多研究证明三七对于糖尿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有一定的疗效。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此类研究并未进行临床试验,仅仅是细胞和动物试验,到底实验是否真实不确定,最重要的是,并没有可靠证据能证明三七能够直接代替西药来降压!
根据《内科学》教材、欧美以及中国的相关指南可以给出答案:原发性高血压病(就是我们讨论的这种、最常见的“高血压”)几乎都不能根治,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而降压药物中并未提价三七粉或其它三七产品。
注意,由于高血压病患者人数众多,很多推销人员看中了这一块市场,他们对高血压侃侃而谈,宣称三七等中药能根治血压,这里特别要来辟谣!警惕那些说治高血压吃三七的人!高血压病的朋友们其实不必担心焦虑,高血压病虽然是一个需要终生服药治疗的疾病,我们如果能坚持吃药,同时注重运动、减肥、戒烟、低盐低脂饮食……这些良好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拥有健康的生活!
三七粉是药不是保健品,服用需要注意5点
三七虽有多方面的疗效,但是并非“神药”,再好的药材也是“药”,是药就有三分毒,不是像保健品那样人人都能用。除了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用药,还有以下情况需要注意:
1. 三七不宜与蚕豆、鱼类以及冷酸食物一起食用,因为会影响三七的吸收,是功效减弱。
2. 感冒的人不宜服用三七。
3. 三七不宜吃太多,每天6-9克,分次食用。
4. 女性朋友月经期间不宜食用三七粉,因为三七有活血的功效,会导致月经量的增多。
5. 怀孕期间不宜服用三七粉。
现在治疗传染病,无论是哪一种,无论传染性怎么样,一律都会采取隔离治疗的方法。但以前有很多名医在在治疗一些有传染性疾病的时候,有他们独特的治疗方法。
曹颖甫的弟子姜佐景曾经治疗过这样一个病人,三月的时候朱锡基,来请他前去看病,病的是家里的一个婢女,姜佐景看着应是烂喉痧的初起表现,于是便给他开了一副透疹轻剂。没想到第二天的时候发热更厉害,也没见有疹点冒出。于是继续用透发的药治疗。
到了第三天,早上姜佐景还没来得及去看病人,就看见朱锡基派人来请他了。到了后,朱锡基对他说:“周围人都说她得了猩红热,说怕传染给别人,让我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去,本来大家都只是在背后说说,可这一大早,房东就在下面喊话,怂恿众人让我们送传染病医院,我一时拿不了主意,所以赶紧请你来看看。”
姜佐景查看了一番,说道:“你看病人的烂喉痧已经发出来了,但痧毒发出不畅,病人喉咙肿痛,喉咙表面就像覆着一层白色的豆乳,喘息的声音又这样大,呼吸十分困难,咳痰咳不出来,她又有身热胸闷的症状,眼睛张开都有些困难,而且她整个人表现十分烦躁,这样看来,她的病已经到了烂喉痧比较危险的时期了。”朱锡基说道:“先生不要怕,只管大胆用药。”
斟酌了一下,姜佐景便开出了麻黄、石膏、杏仁、甘草这四味药,又稍微加了些芦根、竹茹、蝉衣、蚤休等清热化痰的药。让人煎汤后给她服下。服下没多久,病人就安静地睡着了,过了一会儿潜伏在体内的痧毒,全部都发了出来,喉痛的症状也渐渐消失了。姜佐景又开了一些调理的药给她服下,三日过后,病竟痊愈了。
姜佐景有次出门碰见了该女子,女子不断地道谢,边道谢边说:“之前我病重的时候,喝了您开的药,感觉全身都凉爽了下来,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如此轻松的感觉,就像人做事的时候迷迷糊糊的,突然有人给你指点了一下,瞬间就看到了希望。”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出疹,都以疹完全透出来为好,如果迟迟透不出来,可能病症就比较凶险了。烂喉痧在透疹之前会有身体发热的症状,疹还没有发出时候尽管有身热,也应该用药性偏温的药,不能随意使用寒凉药。但当疹已经在发的时候,身体往往会呈现高热的症状,此时在治疗的时候,不可用温热的药,应用麻杏石甘汤,略微加大剂量,往往效果都比较好。
电视剧《神医喜来乐》,演的是一民间中医悲欢离合的辛酸故事,让人百看不厌,在欢笑或悲伤之后引人深思。
民间中医因无官府庇护,无权无势,自古至今倍受官方医生的欺凌,何况现在西医在各方面占尽优势。西医的贬斥排挤不在话下,国人的崇洋媚外,或用西医的一套管理办法来要求和压制中医,致中医特别是民间中医于绝境,尽管没象王太医那样谋杀、纵火、污蔑、中伤、陷害之能事。民间中医大多只有一技之长,即使像喜来乐那样钻研古代经典著作,理论深厚、经验丰富,但没有官方承认的学历,照样没有地位,也就难免处处受人排挤、刁难。
剧中不难看到喜来乐虽然常用简、便、廉、验单方为人治病,但从为格格治病,为太医、为皇妃、为袁世凯治病,从字体中看出王太医有痰疾在身等等,不难看出他也是饱学之士,对中医的经典理论下过一定的功夫。就连洋相百出,憨厚可爱的徒弟张德福,也能从望、闻、问、切中预见疾病的苗头,对汤头、脉诀、药性倒背如流,令人想到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方面抱怨中医难学,一方面不愿下死力气,背诵必背的歌诀。
为什么老中医在诊断用药时娴熟自如,手到擒来,正是“童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受用终身,加之勤思考,多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所以说学中医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中国中医药报》今年四月三日登载的陆金国先生《中医高等教育繁荣下的隐忧》一文,提出的问题发人深思,很有同感,但是,最后提出中医应该走精英教育之路的观点,我觉得远离实际,不敢苟同。
王太医、卢忠等人应该算作精英人物吧?理论深厚,经验丰富,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却视为贫贱之民诊病有失身份。
为格格治病和防治瘟疫,王太医的方剂应该是最合乎标准的方案,但因胶柱鼓瑟,生搬硬套,不知变通而束手无策,到了喜来乐手上,无非是换了种使用方法,却收效天壤之别。如果中医人才都走精英教育之路,也就没有《串雅》一书,民众也就小病扛,大病躺,重病等着见阎王,与医疗不沾边了。
现在为什么病人都朝城里挤?不光是经济条件好了才去找精英医生治疗,主要是大专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基层缺少中医人才,你还要走精英教育之路吗?即使培养出来的博士、硕士都能到基层工作,且不说大材小用,还不一定开展得了工作局面。基层需要的是面面俱到的全科人才,而好一点的中医即使一点不懂西医,通过临床实践,内、外、妇、儿、骨伤,哪方面都能成为全科人才。
坐骨神经痛这种疾病分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的坐骨神经痛坐引起的症状主要是有疼痛,中药如何治疗坐骨神经痛呢?
患者可以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坐骨神经痛这种疾病,患者所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制川乌需要准备10克,制草乌需要准备10克,细辛需要准备6克,牛膝需要准备15克,苍术需要准备12克,防己需要准备12克,制乳香需要准备10克,制没药需要准备10克,川芎需要准备15克,桂枝需要准备12克,甘草需要准备6克。此方具有散寒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
患者可以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坐骨神经痛这种疾病,患者所需要皂刺需要准备30克,独活需要准备9克,附子需要准备9克,肉桂需要准备6克,姜黄需要准备15克,苍术需要准备15克,薏仁需要准备30克,防己需要准备9克。此方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
方名皂独附姜汤。组成药物包括了皂刺,独活,附子,肉桂,姜黄,苍术,薏仁,防己。用法全部药材一同入锅中水煎服,服用方法是每日1剂,日服2次。方名舒筋活络饮。组成药物包括了独活,灵仙,千年健,杜仲1,牛膝,续断,木瓜,鸡血藤,红花,当归,川芎,地龙。用法全部药材一同入锅中水煎服,服用方法是每日1剂,日服2次。
患者可以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坐骨神经痛这种疾病,患者所需要准备独活15克,灵仙需要准备12克,千年健需要准备10克,杜仲需要准备12克,牛膝需要准备15克,续断需要准备12克,木瓜需要准备10克,鸡血藤需要准备30克,红花需要准备9克,当归需要准备12克,川芎需要准备9克,地龙需要准备10克。。此方具有舒筋活络,行血止痛的功效。
以上就是治疗坐骨神经痛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患者在用这些方法来进行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使用,患者平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太过于劳累了,平时要注意休息,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晚上的时候不要熬夜。
张从正,是“攻邪派”的创始人,对汗、吐、泻等攻邪治法的认识别具一格,而且擅长使用药性猛烈的药物来治疗疾病,这在中医学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张从正生活的金朝,金宣宗完颜珣曾因为张从正医术高明,将张从正征兆为宫廷太医,不过宫廷之中太医院太过闲暇,且有小人常常排挤。张从正想着自己有悬壶济世的志向不能埋没在宫廷之中,于是没干多久就辞官回家,继续他的“游医”生活。
话说张从正有一次过亳州时,遇到了一个得了怪病的女子。那是什么怪病呢?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精神病,这位女子半年前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引起的,突然的就变得疯疯癫癫的、见人就嬉笑不止。家里人和她说话,她也似懂非懂。家人怕她乱跑就把她关在家中,谁知她在家中又打又砸,还跳窗逃了出来。就这么整日在村子里游荡,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她的丈夫将附近但凡有点名气的医生都请过来,为妻子看过病,有的医生认为是心火扰神,用清心火的药物;有的认为是痰火扰神,用祛痰火的药物;还有些认为药物难以治疗,用针灸治疗等。如此种种办法都用过了,就是不见效果。
这位女子的丈夫本来都想放弃治疗了,不过听说亳州城最近来了一位郎中,以前还是皇宫里的太医,想着这位郎中名气这么大,万一能治好自己妻子的病呢?毕竟普通人家,哪里供养的来这么一个活菩萨。于是,便哄着疯癫的女子去找张从正碰碰运气。
这天张从正在当地一家药房门前坐诊,慕名而来的病人不少。在排队看病的人群中就有一个男人带着一个疯癫的女子,由于那位疯癫的女子太过显眼,不一会儿便引来了人们的围观。这也引起了张从正的注意。
张从正说:“这位兄台,你的妻子得的什么病?”这个男人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我妻子也不知道怎么了,这样疯疯癫癫半年多了,附近的人都说你是神医,你可要救救她啊!”这时药房的一个小二对张从正说:“张先生,这男人为了自己老婆的病,把附近的郎中都请了个遍,都拿这病没辙。”张从正看了看,那个女人,反而放声笑道:“这位兄台,今天你怕是找对人了,这个病我能治。”众人听了大惊,心想“太医”果真这么厉害?
只见张从正接着说:“《黄帝内经》有说到神有余则笑不休,这里所说的神便是心火,火如果遇到风则会变成烈焰,所以就会笑个不停。这个病必是因为痰热内盛,久郁化火,上扰心神导致的。所以这病很好治,只要祛除痰火即可。”
众人听到这纷纷觉得分析的十分有道理。这时候药房的抓药老先生出来了,向张从正行礼后,客气地说道:“张先生,果然是高见,只是老朽抓药多年,能看出这病机的郎中怕是不少,只是这体内之‘痰火’先生打算如何祛除啊?”
张从正微微一笑,说道:“此事简单,取沧盐成块者二两余,用火烧令通赤,放冷后研成细末,用河水一大碗来煮。放温后分三次喝完。然后用钗子伸到口中探吐,以催吐之法来呕吐痰涎。然后再用大剂量黄连解毒汤,以苦寒直折来清泄火热。老前辈以为如何?”
药房的老先生听后,捋了捋胡须,细想了片刻说道:“先生用药好大的手笔,敢用如此峻猛之手段,老朽佩服。”说完便吩咐药房的小二赶紧按照张从正的方子去配药,给那对夫妻带了回家,嘱咐一定按照张先生的方子吃药。
果然,这位女子吃药后探吐,一下呕吐出了热痰五升,接着服用大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几天,那病果然就好了。后来张从正将这个病案记载在了自己的医书《儒门事亲》之中,在病案末尾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法虽无奇,但医者审因论治,确值后人仔细揣摩。”
附:《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黄连三两(9g),黄芩二两(6g),黄柏二两(6g),栀子十四枚(9g)。
蒲公英,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等到结种的时候,有着大大的白头(暂且这样称呼吧)。然后我们用力稍稍一吹,就会四散开来。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其实是在帮助他们开始新的生命。生老病死原本人生之常识,可我们大多无畏生亦无畏死。只有断气那一刻,让自己的至亲感到悲恸,本人觉得如何,亦无法追及。
蒲公英,我们老家叫补补丁(音),在春季的时候,会踩来当野菜吃。由于老家比较穷的原因,我们那里的人比较喜欢吃蒸菜,什么菜都可以放点面一起在蒸笼里蒸,然后吃了。刚开始不懂,后来才知道这样做不仅可以把这种菜当菜还可以当主食。
蒲公英当然是一种药,而且是一种好药。在临床上但凡遇到疮疡疖肿,我都会开上三十克蒲公英。清热解毒是蒲公英最主要的功效,也是治疗疮疡的最常用药物。复习下中药,蒲公英的作用很多,能够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治疗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火;肠炎;痢疾;肝炎;胆吓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此言不虚,每次回老家都会遇到几个人来找我看病,家里没药店,就让老乡在野地里找药。蒲公英,我们那到处都是,所以也是我治疗外科疾病的最主要的药物。记得有一次碰到一个急性乳腺炎的患者,单用一味药,蒲公英,就取得良好的效果。
蒲公英是具有很强生命力和繁殖能力的植物,不经意间的一吹,就能把一个生命从这个地方带到另外一个地方。吹蒲公英给我们带来愉悦,也给蒲公英带来繁殖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蒲公英是聪明的,其本身也是会思考的。难道不是吗?
(附:蒲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在古代中医学中,将那些富贵人家容易患的一些疾病,称为“膏粱之疾”,其实 “膏”指肥肉,“粱”是指细粮,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指肥美的食物,因为这些那些达官贵人们经常饮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容易出现的一类疾病叫做“膏粱之疾”。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选择越来越多了,很多人还没有从过去的观念中转变过来,没有注意到均衡健康的饮食,从而古代的“膏粱之疾”也成了普通老百姓容易罹患的疾病。中医治病自古都十分注意区分不同社会群体病人的体质特点来辨证治疗。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李东垣(又名李杲)的治病故事。
一次有位朝贵得了脚气(这里说的中医古病名“脚气”可不是现在常说的脚部皮肤病,而是一种足胫部麻木、酸痛、软弱无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又称脚弱),这位朝贵身体肥胖,头面部及全身关节处都皮肤发红,微微肿大,足径部位更是又红又肿,疼痛的不得了,要是用手轻轻触碰患处皮肤就疼得更厉害,不论是坐着还是躺着,疼痛都不减轻,而且这些症状以早上和晚上越加明显。
这位朝贵请了很多医生为自己诊治,效果均不理想。辗转来回,拖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这位朝贵因为人脉很广,差人找到了当时大名鼎鼎的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张元素听到那位朝贵派的人对病情的介绍,心中念道不难办,只是自己手上头上还有许多病人尚未处理完,不便突然离开。然后,就告诉来者说:“你们老爷的病不难治,我今日诸多事务脱不开身,我就让我的徒弟李东垣随你回去,他定能为你家老爷驱除病痛。”就这样李东垣便被师傅派去为这位朝贵看病。
这位朝贵知道自己差遣的仆人并没有将名医张元素带回来,而是带回来了他的徒弟,心中很是不屑,心想一个还未出师的小子,还能看好自己的病?当李东垣开始问诊的时候,这人便很不情愿地回答着,李杲从语气中听出了这位朝贵对自己很是不信任,于是突然扯开了话题,说:“大人,老家可是在南方?”这为朝贵一听有人问起自己的老家,有点意外,回答道:“是的。”李东垣继续问:“我一听您的口音就知道是南方人,我以前和师父行医去过南方,南方多好,温暖湿润。”这位朝贵听到对面的小伙子在谈论起自己熟悉的南方,心中十分感概,自己来北方做官多年,还没有回过家,于是和李东垣说到:“唉,南方确实好啊,哪像这里又干又冷,每年冬天很冷的时候,我就经常喝酒取暖,要是南方哪有这般冷……”
李东垣听到病人说自己经常饮酒取暖,加上这位病人做官平时定是多食肥甘所以才如此肥硕,切脉的时候又是脉象濡而数,心想这一切都能对上了,于是打断那位朝贵的话说:“大人您的病清楚了,您身体肥硕,中医说‘胖人多湿’,您的湿气,必是嗜食肥甘经常喝酒,积久伤脾,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则湿邪更盛,久郁化热,湿热夹杂下注而导致这病的。您这病好治,我为您开几副药就好了。”于是李东垣大笔一挥写下了方子:羌活半两,防风三钱,升麻一钱,葛根二钱,白术一钱,苍术三钱,当归身三钱,人参二钱,甘草五钱,苦参(酒浸)二钱,黄芩(炒)一钱,知母(酒洗)三钱,茵陈(酒炒)五钱,猪芩三钱,泽泻三钱。上药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
那位权贵听了李东垣这番分析,觉得很有道理,心中不禁感叹名师出高徒啊!不敢再怠慢李东垣了,赶忙吩咐人按照李东垣的方子去抓药。才服用了一副药,疼痛就减轻了一半,接着又服用了一副,疼痛消失了,而且肿也消了。但是右手手指末端还有微肿。这位权贵这次差人专门找李东垣来复诊。李东垣一看,必是瘀血停聚,便用三棱针刺指尖,放除了许多黑血。于是这手指头也消肿了。
这段医案记载在《名医类案》之中,李东垣使用的其实是一个由他师傅张元素创立的一个名方——当归拈痛汤,这个方子具有非常好的利湿清热、疏风止痛的作用,对于湿热夹杂闭著不通导致的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后来这个方子被收录在张元素的医书《医学启源》之中。
一、冠心病是咋回事?
了解了冠心病是怎么回事?你才能了解冠心病根治能不能,如果不了解冠心病的原理,咱们接下来聊的这些就都没有意义。冠心病是咋回事呢?冠心病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因为狭窄,导致狭窄血管所供血的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在这里,能够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必经过程,有证据显示,从人类出生,动脉粥样硬化就始终伴随我们终生。也就是说,冠心病,本身就是我们人类衰老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自然病程,就和年龄一样,势不可挡。
二、冠心病能治愈吗?
明白了冠心病的道理我们就理解了,我们所做的所有为冠心病作出的努力,其目的都是为了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使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缓慢而已,至于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理论上讲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冠心病能够治愈,从理论上讲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好像能够治愈逐年变老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所做的所有的治疗努力,都是为了延缓病情,改善症状而做出的努力。并不能真正治愈。
三、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太多了
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才是压垮中医的诸多稻草之一,在没有弄清楚事情原委之前,就有许多的打着“中医”幌子的非中医人来告诉你,这个事情我可以治愈。辩证法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所以,我讲得时候也不敢绝对怎样,包括冠心病能不能治愈,我也是从理论上讲,不会治愈。但或许随着医学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攻克冠心病,彻底治愈冠心病呢!但至少现在,真正的中医,也不会打着治愈的旗号来忽悠病人。
冠心病,临床治愈的数不胜数,但彻底根除或者治愈,或许需要时日。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那天下午,我正坐在电脑前,心情有些沉重。自从被诊断出患有社交恐惧症以来,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害怕与人交流,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甚至害怕在别人面前吃饭。我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直到我遇到了那位来自互联网医院的医生。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鼓起勇气,向那位医生咨询了我的病情。医生非常耐心地听我讲述,不时地点头,似乎在认真思考。我告诉她我正在服用苯海索,但效果并不理想。医生微笑着说:“别担心,我会帮您调整治疗方案。”
接下来的几天里,医生通过互联网医院与我进行了多次沟通。她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了解了我的生活习惯,并耐心地为我解答疑问。我感受到了她的专业和关怀,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不再那么害怕与人交流,甚至开始尝试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这一切都得益于那位医生的悉心治疗和鼓励。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使用苯海索后感到有些不适。我立刻向医生反映了情况。她没有责怪我,而是耐心地为我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并告诉我如何调整剂量。她说:“健康是最重要的,不要担心,我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通过互联网医院,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治疗,还学会了如何面对疾病,如何调整心态。我深深感激那位医生,她不仅是一位医生,更是我的朋友和导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间胡思乱想,心慌意乱,仿佛世界末日般恐惧?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与焦虑症有关。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焦虑症主要分为急性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障碍两种。急性焦虑症,又称惊恐症,表现为突然的惊恐发作,患者会出现濒死、窒息、精神失控等症状。而广泛性焦虑障碍则表现为长期的紧张、烦躁、缺乏耐心,患者常常会担心各种事情,即使没有实际发生。
除了心理症状,焦虑症还可能伴随一些生理症状,如心悸、心慌、尿频、尿急、肢体发抖等。这些症状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地西泮、艾司唑仑等抗焦虑药物,以及普萘洛尔等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心理治疗主要包括放松疗法和认知疗法,通过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调整认知偏差,从而缓解焦虑症状。
除了接受专业治疗外,焦虑症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加强日常保养。以下是一些建议: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出现焦虑症状,请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科学的治疗,我们相信焦虑症是可以被控制的。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期盼,他们希望孩子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更拥有一颗纯净的心灵。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将针对儿童焦虑症这一常见心理问题进行科普,帮助家长了解其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儿童焦虑症的症状
儿童焦虑症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二、儿童焦虑症的原因
儿童焦虑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三、儿童焦虑症的预防
预防儿童焦虑症的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儿童焦虑症的治疗
儿童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总之,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儿童焦虑症,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近年来,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开始关注“高考焦虑症”。然而,对于真正患有焦虑症的考生来说,他们却常常承受着来自外界误解和压力的双重困扰。
什么是“高考焦虑症”呢?简单来说,它是指在高考临近时,考生由于过度担忧考试成绩而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包括失眠、食欲不振、焦虑、紧张、恐惧等。然而,并非所有面临高考压力的考生都会患上“高考焦虑症”,因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方式都不同。
那么,如何正确应对“高考焦虑症”呢?首先,考生要学会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其次,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考生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避免过度施压。此外,一些心理疏导和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也可以帮助考生缓解焦虑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些确实患有焦虑症的考生,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医生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帮助考生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
总之,面对“高考焦虑症”,我们要理性看待,既要关注考生的心理健康,也要避免过度解读和夸大其词。只有正确认识“高考焦虑症”,才能更好地帮助考生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以下是一些与“高考焦虑症”相关的科普知识:
1.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恐惧等情绪。
2. 焦虑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得到有效治疗。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
4. 家长和老师要关注考生的心理状态,给予关爱和支持。
5. 如有需要,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如今,网络流行语中常常出现“你是不是有强迫症啊?”这样的调侃。这虽然是一种玩笑,但事实上,在医学上,强迫症确实是一种真实的疾病,它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
那么,如何治疗强迫症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强迫症的症状。强迫症的主要表现是反复出现一些无意义的思想,患者会不断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完成了某些事情。例如,明明已经锁好了门窗,离开家后还是反复担心是否遗漏了某个细节,不得不返回确认。针对这种情况,一些网友提出了拍照片作为证据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强迫症,请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测。一旦确诊,请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强迫症并非真正的心理疾病,因此不要过度依赖药物治疗。最好的方法是寻求正规心理医生的一对一心理辅导。药物治疗可能会在停止服药后出现反弹,因此心理治疗是更为可靠的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缓解强迫症。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增加户外活动,放松心情。
3. 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
4.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5. 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总之,强迫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压力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长期承受压力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本文将介绍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包括饮食、运动和心理调适等方面,帮助大家保持身心健康。
首先,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钙、镁、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脱脂牛奶、菠菜、杏仁、开心果、胡桃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调节神经系统,缓解压力。此外,鱼类、豆制品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也能有效降低压力激素水平。
其次,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释放压力,改善心情。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此外,心理调适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压力:
1. 正确认识压力:了解压力的来源,避免过度焦虑和恐慌。
2.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帮助身心放松。
3. 保持良好的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抗压能力。
4. 积极面对生活: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情绪。
5. 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沟通,共同面对压力。
总之,缓解压力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结合饮食、运动和心理调适等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失眠,这个困扰着许多人的常见问题,其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易醒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受到失眠的困扰。在我国,失眠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应对失眠呢?除了调整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外,药物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市面上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乌灵胶囊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因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乌灵胶囊的主要成分乌灵菌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补肾健脑、养心安神等功效。
除了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也是缓解失眠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
2. 避免睡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3. 睡前进行轻松的放松活动,如阅读、听轻音乐等。
4. 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如安静、舒适、适宜的温度。
5. 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
总之,失眠并非不可战胜,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调整,相信每个人都能拥有良好的睡眠。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考试成为了衡量学生能力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学生在面对考试时会出现焦虑情绪,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坐立不安、睡眠质量差等,这种现象被称为考试焦虑症。
考试焦虑症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诸多负面影响。生理上,会导致休息不足、精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头晕等症状;心理上,会引发焦虑、沟通困难、心理压抑、恐惧、信心下降、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负面影响会严重影响学生在考试中的发挥,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考试焦虑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认知错误:过度夸大考试与个人成败、前途的关系,导致情绪过分紧张。
2. 缺乏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不如他人,或准备不充分,担心无法取得好成绩。
3. 复习不充分:没有认真全面地复习,却又想取得好成绩。
4. 目标过高:考试前不切实际地将目标定得过高,如“一定要考到某某学校”或“一定要超过某某人”等。
5. 失误经历:由于前几次考试因过度紧张而失败,这次复习时又想起上次考试的紧张情形,导致焦虑情绪加剧。
为了预防和缓解考试焦虑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调整心态:正确看待考试,将其视为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而非决定命运的唯一途径。
2. 增强自信:通过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3.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认真复习,全面掌握知识,避免临时抱佛脚。
4. 适当放松:参加体育锻炼、听音乐、散步等,缓解紧张情绪。
5.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老师沟通交流,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缓解考试焦虑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考试,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高考结束,意味着长达数十年的学习生涯画上了句号。然而,在这短暂的庆祝之后,许多考生可能会陷入一种焦虑的情绪中。这种情绪被称为“后高考心理”,是由于考生在等待录取结果的过程中,面临各种未知的压力所导致的。
后高考心理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紧张和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考生的日常生活,甚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及时缓解这种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为了缓解后高考心理,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此外,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关注考生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如果考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总之,后高考心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考生和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就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迎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