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揭开传染病的神秘面纱

揭开传染病的神秘面纱
发表人:曾智勇

大家可能听过鼠疫和霍乱,以及现在非典型肺炎,以及近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是令人谈虎色变的烈性传染病。还有乙肝,结核病等传染病。今日我在这里介绍一下什么是传染病。

简单的说就是这类病具有传染性,传播性。普由病原体通感染人后发病,不会传播。传染病有传播性,引起其他接触者感染,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传染病无三个要素组成: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就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说,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包括发病的和无症状的,不要忘了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如蝙蝠等。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和空气气溶胶。易感人群:所有人都容易感染,理论上有抗体的具有免疫能力,特别打疫苗产生抗体后。

传染病的防治要从以上三方面用力。传染源方面,经常杀毒消毒,积极治疗感染者,隔离感染者,对感染者接触过的地方消毒,不要接触野生动物。传播途径,切除传播途径,就是避免吸入感染者的飞沫和避免接触分泌物,方法是保持一米以上距离,戴口罩,勤洗手。保护易感人群方面就是打疫苗。这是为什么我们打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等疫苗的原因,期待新冠疫苗早日成熟及应用。

感谢大家阅读,期待下来写一些通俗的文章给大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鼠疫疾病介绍: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又称鼠疫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属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主要传染源为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主要传播方式为“鼠-鼠蚤-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需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推荐科普文章
  • 冬季是一个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最“有名”的非“流感”莫属了。“流感病毒”似乎成了冬季的代名词。除此之外,还有三种具有感染性质的微生物也活跃在冬季,而且是活跃在你我的家中,这三种微生物便是诺如病毒、沙门氏菌和军团菌。
     

     

    消不灭的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引起成人和儿童肠道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有些时候看似被消灭了,实则悄悄“潜伏”于我们身边。


    (1)外来侵袭:超市购物袋我们经常会反复使用,如果袋子上面沾有病毒,就带到我们的家里来了。另外,食品外包装也有可能沾染诺如病毒;如果是熟食,我们平常是不是先洗手,再去打开包装吃东西,这样一来病毒自然就会进入我们的身体。


    (2)水源感染:如果我们日常用的水源被污染,再加上有的老人喜欢接上一盆水洗菜,这样就相当于把污染物留在了菜上。如果家里有用净水器的,并且净水器是RO反渗技术,是可以过滤掉诺如病毒的,但是净水器一定要定期清理。

     

    (3)卫生间隐匿:粪便是诺如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果冲厕所的时候不盖马桶盖,那么水冲下去的一瞬间,粪便颗粒就会裹挟着病毒连同水雾一起形成气溶胶漂浮在卫生间的空气中,继而落在毛巾上、牙刷上、水池上……

     


    藏在“美味”中的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会引起胃肠炎、伤寒、败血症等。生的肉类和蛋类是沙门氏菌的主要传播途径,肉及其制品的沙门氏菌检出率美国为20%~25%、英国为9.9%,国内肉类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1%—39.5%;中国蛋及其制品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9%~43.7%。


    当我们用蛋、鸡肉、猪肉、牛肉等烹调美味佳肴时,沙门氏菌可能就会在不经意间侵入我们的身体……清洗肉类时飞溅的水花会将细菌带到案板、水池边等容易被忽略的地方,烹饪结束后如果不注意清洁边边角角的地方,沙门氏菌就会在那里悄悄的“生根发芽”。


    具有两面性的加湿器

     

    冬季的气候比较干燥,尤其是北方,很多人家里都有加湿器;在干燥的季节使用加湿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呼吸道。但是,加湿器也有两面性,既可以保护呼吸道,也可以伤害呼吸道。 
     
     
    这主要是由于水底部不经常清理容易滋生军团菌,一旦被军团菌感染容易发生一种以肺炎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所以,加湿器不要只往里加水,最好将上次的水底倒掉换新水,还有注意定期清理。


    日常生活多注意,家中的环境治理也不容小觑,不给病毒生存留空间,我们的健康就会更有保障啦。

  • 自入冬以来,我国疫情“小风波”不断,国内疫情防控也面临两大风险:一是外部因素影响及境外输入;二是新冠病毒通过环境传播。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环境传播已是新出现的课题,需要科学家寻找规律并研究预防措施。同时,英国政府确认出现新冠病毒变异,且传播速率提高了70%。

     

    这两则消息一出,在国内外可谓是激起千层浪,疫苗无效论、物品有毒论等各种信息扑面而来。

     

    那环境传人、病毒变异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今天就来谈一谈~~

     

    环境传人


    入冬以来,我国确实陆续出现本土散发病例,如 成都、绥芬河、大连、北京和广州等地 接连报告出现本土疫情,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散发病例与进口冷链食品有密切的关系。


    钟院士所说的环境传人其实就是指“物传人”!物传人,多数是指物品受到病毒污染,人接触后造成感染。

     

    而且,从目前的现象来看,在我国一般由进口物品引起,同时必需满足三个条件才会感染:

    • 物品污染较重;
    • 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较长,一般来说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
    • 接触污染物品时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所以,大家不用太夸张,菜可以买,快递可以拿,冷冻食品可以吃。

     

    而且,物传人一般发生在疫情的早期,起到导火索的作用,但在疫情传播扩散中的作用非常有限,人传人才是新冠病毒流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最后提醒大家,不管是人传人,还是物传人,我们坚持做到“少聚集、戴口罩、手卫生、勤通风”这些措施,一定程度可以杜绝感染。

     

    病毒变异

     

    相比环境传人,病毒变异给大家带来的震撼更大。目前多款疫苗都已紧急批准使用,这就让大家产生疑惑:是否病毒变异会导致疫苗没用?那疫苗还需要接种吗?

     

     

    首先,需要跟大家表明的是,目前并无证据或数据显示变异的新冠病毒对疫苗的有效性会产生影响。因此,疫苗无效论是个非常错误的观念。


    其次,病毒变异属于正常现象。比如大家熟知的流感疫苗,为什么需要每年都接种呢?就是因为流感病毒家族太过庞大,且非常容易变异,目前还没有开发出一种针对全部流感病毒的疫苗,所以,需要每年根据WHO监测出来的毒株来生产疫苗,也就需要每年都要接种。对于新冠病毒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大家不需要对新冠病毒的变异“特殊”对待!

     

    目前,由复星医药和BioNTech共同开发的mRNA新冠核酸疫苗在今年的新冠疫苗研发中脱颖而出。原因何在?

     

    究其原因,不外乎其四大技术优势:
    1、不含病毒成分,没有感染风险;
    2、研发周期短,能够快速开发新型候选疫苗;
    3、体液及T细胞双重免疫机制,免疫原性强,不需要佐剂;
    4、易量产,mRNA以化学合成即可生产。


    其他的技术层面我们先不看,单单看研发效率和产能优势就足以让我们兴奋。即使后期新冠病毒真如流感病毒一样,容易变异,需要每年接种,相信凭借mRNA独特的技术,也能很快开发出新的新冠疫苗,且能够量产。


    有这样强大的技术和生产优势支撑,大家还担心什么呢?

  •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利用缺陷),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一、糖尿病分型

    1. 1 型糖尿病(T1DM)

    发病年龄轻,大多<30 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 C 肽水平低下,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 2 型糖尿病(T2DM)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是在不同水平上(从环境因素到遗传因素或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病因学相对明确的一类高血糖状态。比如:胰岛β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引起的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等。

    4. 妊娠糖尿病(GDM)

    指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不包括孕前已诊断或已患糖尿病的病人,后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二、糖尿病病因

    1. 遗传因素

    1 型或 2 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 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2. 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 2 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 2 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三、临床表现

    1.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 1 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 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 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四、辅助检查

    1. 尿糖测定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2. 血糖测定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 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是诊断糖尿病的确诊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指给成人口服 75g 无水葡萄糖,儿童按每公斤体重 1.75g 计算,总量不超过 75g,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在血糖异常增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为明确是否为糖尿病可以采用该试验。

    (1)正常糖耐量

    FBG(空腹血糖)≤6.1mmol/L,OGTT2 小时血糖<7.8mmol/L。

    (2)空腹血糖受损(IFG)

    FBG6.1~6.9mmol/L,OGTT2 小时血糖<7.8mmol/L。

    (3)糖耐量异常(IGT)

    7.8mmol/L ≤OGTT2 小时血糖<11.1mmol/L。

    3. 糖化血红蛋白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 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4. 血清胰岛素和 C 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 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5. 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 1 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 GAD 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 1 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

    五、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有糖尿病的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合并空腹血糖大于等于 7.0 毫摩尔每升。第二条是有糖尿病的症状,餐后两小时,就是糖耐量实验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 11.1 毫摩尔每升。第三条是有糖尿病的症状,随机血糖大于等于 11.1 毫摩尔每升。

    对于无糖尿病症状、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须在另一天复查核实而确定诊断。

    以上就是对糖尿病的一个系统介绍,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能够有所收获,下一篇文章我将带大家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敬请期待。

  • 加工食品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食品添加剂就被广泛应用到加工食品中。许多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食品”,其实是靠各类添加剂“调”出来的。公众谈食品添加剂色变,而食品专业人士却认为:“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没有食品添加剂工业,就没有现代化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人们之所以对食品添加剂惶恐,主要是因为缺乏对它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食品添加剂的神秘面纱,对食品添加剂了解的越多,才会越有选择权和主动权。

     

     

    食品添加剂是什么呢?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其中,营养强化剂、食用香料等都属于食品添加剂。

     

    我国批准使用的添加剂一共有2400多种。每一种添加剂都经过严格的毒理学实验,再根据人群的特点、食品的种类和可能的每日摄入量,制定出食用的安全限量。因此,只要是经国家批准并在使用过程中遵守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的。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一般符合以下要求:


    ①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②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③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④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⑤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食用量。

     

    当然,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超范围、超量使用。柠檬黄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可以在膨化食品、冰淇淋、果汁饮料等食品中使用,但是在粉丝中加入柠檬黄等人工合成色素,就属于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作为消费者为了避免选择这种超范围、超量使用的食品,建议大家在购买加工食品时,尽量要到大超市选择大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原来它们是非法添加物

     

    众所周知的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吊白块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都是不属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属于违禁使用的非法添加物。

     

    不含食品添加剂未必真安全

     

    有时候我们会在食品包装上看到,“本产品不含某某食品添加剂”的字样。其实潜台词就是说这个食品更安全!但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

     

    有些食品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反而是不安全的。比如防腐剂是可以抑制食品腐败的,因为腐败后的食品引起中毒的危害要大得多;抗氧化剂也能控制油脂中过氧化物的生成,而过氧化物对细胞的衰老,各种疾病的产生影响很大。所以并不是一点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就更安全。应该辩证的去看待。

     

     

    据统计,我们每人每天平均添加剂摄入可高达10~40种。尤其是城市人比较多,超市依赖族,一天可能吃进添加剂50多种。  

     

    所以,就算是不考虑非法添加剂,虽然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高,但是还是建议少吃为好。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选购食品时先看标签,买那些标签中添加剂少的食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喝饮料。不要购买颜色过艳、味道过浓、口感异常的食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每次睡完午觉,桌面都有一汪口水,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为什么睡觉还是会流口水?

     

    为了搞清楚睡觉时流口水的背后到底是不是跟疾病有关,我们需要先了解:口水,到底是哪里来的?

     

    口水,也就是唾液,分泌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其分泌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类似于心跳)。

     

     

    口腔里有3对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口腔里的黏膜上还有无数个小唾液腺,它们总在不停地分泌着唾液,不仅能湿润口腔环境,还能帮助消化、杀菌、清洁等。

     

    而当受到大脑神经刺激、吃东西时,分泌的唾液就会更多些。

     

    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唾液的分泌量大致为1000~1500毫升左右,即使在没有食物或者其它外界因素刺激的前提下,大约每个小时也能分泌30毫升左右的唾液。

     

    但你趴着睡觉时流出口水,也是正常现象。

     

    但是如果你不自觉流口水,还感觉有身体上的不适,那很有可能是身体在响起警报了!

     

    1、一边流着口水、一边流着鼻涕

     

    如果大家在睡觉的过程中,容易流口水和鼻塞,有可能是鼻炎在作妖。

     

    在鼻炎的影响下鼻子无法通气,只能通过张口呼吸的方式来获取氧气,受到重力的影响口水会流出,可能也会有这种现象产生。

     

    如果是流口水时,伴有鼻塞、鼻子上的不舒服,需要尽早就诊治疗,防止鼻炎严重化,恢复鼻子通气状态。平时也可以用洗鼻器清洗鼻腔,辅助改善,不过建议大家在专业医生评估、指导下使用哦。

     

     

    2、一边流着口水、一边胸闷胸痛

     

    很有可能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顾名思义就是血管原有的弹性、功能遭到破坏,一旦身体出现了动脉硬化的情况,会导致大脑以及肌肉出现缺氧、缺血的情况。

     

    在面容部会发生肌肉松弛,另外吞咽功能也会下降,就容易发生流口水现象。

     

    还有可能会伴随胸闷、胸痛、头晕、头痛、心悸、失眠多梦等情况。

     

    生活中,尤其是患有三高等疾病的中老年人,需要着重警惕动脉粥样化这种病症。

     

    3、一边流口水,一边“阿巴阿巴”

     

    如果大家在以前都不会流口水,但是突然在某段时间当中,出现了睡觉流口水的情况,并且言语不清,伴有面部肌肉失控、口角歪斜、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那么发生中风的可能性很高,一定要及时就诊,第一时间采取改善措施。

     

    当然,如果你过度疲劳,服用了某些精神类药物、或是处于脑子消耗过度的情况下,都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出现一定的紊乱,发生流口水的情况。

     

    引起流口水的情况有很多,所以大家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学会细心观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更加要多多注意。

     

    当然,如果你流口水时没感到什么不适,但口水散发异味影响到他人,也要及时去就诊。

     

    因为很可能是你平时不注意口腔清洁,导致细胞在你口腔里繁荣生长了,发生了生龋齿、牙周病,炎症就会增进唾液分泌,同时还会引发口臭。

     

    为了自己和他人,出现口腔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否则口腔细菌可能会啃噬全身健康,造成肠胃疾病、冠心病,增加糖尿病、高血压等的风险。

  •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全球结核病疫情上升”或者“中国结核病疫情严重”的播报,对于这种骇人听闻的标题,现在的老百姓并不会感到害怕。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觉得人类基本上“战胜”了肺结核。

     

    然而70年前,结核病位列死亡榜榜首,“十病九痨”、“谈痨色变”成了当时人民的常态。

     

    鲁迅、巴金、郁达夫、陈果夫都曾罹患过结核病,鲁迅先生就是因为肺结核去世的。

     

    痨病和肺结核——过去和现在

     

    “过去”的肺痨:1936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当时中国患痨的患者约有2700万人,每年死于痨病的人约有140万之多。也就是说,每1分钟就会死亡26个痨病患者[1];

     

    “现代”的肺结核:根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现有的结核菌感染者4亿人,结核病患者约500万人,每年因患结核病死亡的患者达到15万人[2] 。

     

    那么,这70年间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结核病在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转折点:西医传入中国

     

    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也首次将“西洋医学”传入中国[3] 。在古代中国,西医作为“舶来品”,伴随着近代历史波澜壮阔的变革而变化。

     

    中医在近代受到攻击的一个主要原因——缺少集体免疫的能力。中医更擅长救治个体,而不能演变成集体的保健行动。

     

    现代的中国人,身体越来越服从于国家整体规划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就很难满足社会的规划需求。

     

    1945年至今,中国由于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有效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还有卡介苗等预防措施的普及与推广,结核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已经大幅度的下降了。

     

    换言之,抗菌药物及疫苗的广泛应用,开启了人类有效应对结核杆菌的新篇章。

     

    结核杆菌哪儿来的?

     

    作为一个传染病,控制源头、分析变异等因素,是控制病情发展的重点方向。

     

    研究表明,结核杆菌已经和人类共同生存和进化至少7万年了。[4]结核杆菌起源于非洲,并伴随着人类“走出非洲”的迁徙传播至全球。

     

     

    在我国高度流行的北京家族( Beijing family)菌株属于Lineage2;除北京家族菌株外,Lineage4菌株也在我国广泛流行,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

     

    追踪传播规律是防控的关键

     

    作为传染性疾病,掌握其传播规律是防控的关键。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健康人通过呼吸道吸入带菌的飞沫后建立肺部感染。

     

    然而,仅约5%的感染者会在2年内发病(近期感染, recent infection),其余95%的感染者会进入长期无症状的潜伏感染状态,其中约5%的感染者会在几年或几十年后从潜伏状态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内因复燃,reactivation)。

     

    近期感染病例对应了近期发生的传播事件,一个地区结核病疫情中近期感染病例的比例反应了当地结核病的近期传播率( recenttransmission rate)。

     

    中国疾控中心宣:掐断传染源

     

    肺结核病人使劲咳嗽、咳痰、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的时候,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这些飞沫被周围人群吸入将会造成感染。

     

    传染期肺结核患者应该停工、休学、隔离治疗,独居一室,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封闭场所。传染期的患者去公共场所时应主动佩戴口罩,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卫生习惯,用纸将痰包起来进行焚烧。

     

    病人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肘部掩住口鼻,避免直接面对他人,减少结核菌的传播。

     

    新冠病毒、SARS,会成为下一下结核杆菌吗?

     

    经过中国和世界人民的不断奋斗,鼠疫、疟疾、2003年经历非典、2020年再次经历新冠,无数人期盼病人减少的同时,更加期待病毒能随着切断传染源、疫苗研制、细胞因子等技术的不断突破而减少,甚至是消失!

     

    所以说,病毒的肆虐和消亡何尝不是人类的进化史呢!

     

    参考文献:

    [1]童星门:《中国防痨协会的过去和未来》,《中国防痨协会第三届征募大会特刊》,1936年,第13页。

    [2]彭卫生等:《新编结核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

    [3]董少新:《形神之间——早期西洋医学入华史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4]Comas I . Coscolla M,Tao L,et al. Out-of-Africa migration and Neolithic co- expans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ith modern humans [J]. Nature Genetics,2013,45(10):1176-U311.

     

    审稿人 |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张峰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炭烧酸奶是近年来酸奶市场上的新贵,其以独特的风味、细腻的口感、与众不同的颜值,迅速占领了大批年轻人的心扉。炭烧酸奶价格普遍高于普通酸奶,在营养价值上与普通酸奶有何不同呢? 

     

     

    炭烧酸奶真是烧出来的吗?

     

    炭烧酸奶与炭烧咖啡虽然名字上都带有炭烧二字,但是炭烧酸奶并不是用炭烧烤出来的,其制作原理,是利用了食品工业中的一种非酶棕色化反应叫做美拉德反应,将鲜牛奶与糖经过长时间的高温(95℃以上)加热之后,其中的糖(羟基化合物)与氨基酸(氨基化合物)发生反应,产生具有特殊气味的棕褐色物质,然后再添加益生菌低温(37℃)长时间发酵而成。

     

    美拉德反应在食品加热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比如油条、麻花、烤肉等在制作过程中,颜色发生由浅变深的反映,这个过程除了有颜色变化以外,还有香味物质的产生。炭烧酸奶的焦香味就是这么来的。当然,也不是人人都喜欢炭烧酸奶这种焦香味。

     

    确切的说炭烧酸奶不是纯正的酸奶,而是风味发酵乳,营养价值低于酸奶。纯正酸奶蛋白质含量较高(国标要求蛋白质≥2.9%),风味发酵乳蛋白质含量较低(≥2.3%)。

     

    炭烧酸奶营养价值

     

    同属于风味发酵乳,炭烧酸奶与普通发酵乳的发酵时间不同,但从营养价值上来讲,并不比普通风味发酵乳更高。由于长时间的高温加热,使得牛奶中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含量大大减少;炭烧酸奶在褐变的同时,氨基酸因为与糖发生反应,导致必需氨基酸部分损失,致使其营养价值下降。另外,为了中和焦味,炭烧酸奶还加入了不少糖,这一点跟普通风味发酵乳类似。从其外包装的营养成分表上也可以看出,炭烧酸奶的含糖量通常在12%以上。

     

     

    一般来说,我们喝酸奶主要是获取其中的蛋白质和钙元素,炭烧酸奶蛋白质含量并不比普通酸奶高,甚至略低,而我们最不需要的糖的含量却普遍偏高。因此,炭烧酸奶在营养价值方面没有什么优势。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炭烧酸奶的价格要比普通风味发酵乳高很多,主要是因为炭烧酸奶工艺复杂、风味比较特殊。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成本自然会高一些,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在选购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对于体重消瘦想增重的人,强烈推荐这款酸奶,对于想减肥的人就算了吧。

  • 艾滋病我们大家谁都知道是个不能治愈的疾病,而且是非洲国家最多见的疾病,不过很多人都只知道艾滋病可怕,但是却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方式,而且不少人都会认为只要是接触了艾滋病病人就会患病。其实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吃过的菜,喝过的汤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为直径的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原因。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发现。

     

     

    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在离开人体,如果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几分钟就会死亡。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该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亲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等,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艾滋病的传染途径

     

    1、用针具的传播

     

    使用不洁针具可以使艾滋病毒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例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吊针等。不光是艾滋病病毒,其他疾病(例如:肝炎)也可能通过针具而传播。另外,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在有些西方国家,政府还有专门给吸毒者发放免费针具的部门,就是为了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2、婴传播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但是,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有关抗艾滋病的药品,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就会降低很多,甚至完全健康。有艾滋病病毒的母亲绝对不可以用自己母乳喂养孩子。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可以让我们及时的做出相关的预防措施,所以说一定要自我保护完善,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的同时还能及时预防艾滋病的侵袭,人们平时要多注意卫生。

  • 伤寒和霍乱是两种不同的肠道传染病,它们的区别包括病原体不同、传播途径不同、潜伏期不同、临床表现不同、预防及治疗方法不同。1.病原体: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而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2.传播途径:伤寒通常通过进食或饮用被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霍乱主要通过饮用污染的水或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如水池或厕所。3.潜伏期不同:伤寒潜伏期一般为7到14天,而霍乱的潜伏期通常很短,为几小时至五天不等。4.临床表现:伤寒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全身不适、头痛、腹痛和便秘或腹泻(可能出现稀水状便)。霍乱的主要症状包括急性大量而频繁的腹泻,伴有水样或米汤样的大便、呕吐、脱水和很快出现体力衰竭。5.预防及治疗:伤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注射伤寒疫苗、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霍乱的主要预防措施是饮用安全水源、食用煮熟的食物,携带适当的卫生用品和遵循个人卫生习惯。对于确诊的患者,伤寒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霍乱主要是通过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来治疗。无论是伤寒还是霍乱均是极为严重的传染病,发病后需及时就诊并隔离治疗,防止病情的加重。

  • 霍乱可能会引起急性肾衰竭、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1.急性肾衰竭:霍乱是一种因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患者在发病初期由于急性呕吐,腹泻导致身体脱水,患者可出现肾前性少尿、氮质血症,若不及时补液可引起肾损伤,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肾衰竭。

    2.急性肺水肿:霍乱患者由于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肺循环高压,若治疗不当,短时间内补充大量不含碱的液体可能会导致肺循环高压加重,最终引起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建议在生活中加强自身护理,注意个人卫生,保证睡眠充足,同时及时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