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揭开炭烧酸奶的神秘面纱

揭开炭烧酸奶的神秘面纱
发表人:听我说健康

炭烧酸奶是近年来酸奶市场上的新贵,其以独特的风味、细腻的口感、与众不同的颜值,迅速占领了大批年轻人的心扉。炭烧酸奶价格普遍高于普通酸奶,在营养价值上与普通酸奶有何不同呢? 

 

 

炭烧酸奶真是烧出来的吗?

 

炭烧酸奶与炭烧咖啡虽然名字上都带有炭烧二字,但是炭烧酸奶并不是用炭烧烤出来的,其制作原理,是利用了食品工业中的一种非酶棕色化反应叫做美拉德反应,将鲜牛奶与糖经过长时间的高温(95℃以上)加热之后,其中的糖(羟基化合物)与氨基酸(氨基化合物)发生反应,产生具有特殊气味的棕褐色物质,然后再添加益生菌低温(37℃)长时间发酵而成。

 

美拉德反应在食品加热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比如油条、麻花、烤肉等在制作过程中,颜色发生由浅变深的反映,这个过程除了有颜色变化以外,还有香味物质的产生。炭烧酸奶的焦香味就是这么来的。当然,也不是人人都喜欢炭烧酸奶这种焦香味。

 

确切的说炭烧酸奶不是纯正的酸奶,而是风味发酵乳,营养价值低于酸奶。纯正酸奶蛋白质含量较高(国标要求蛋白质≥2.9%),风味发酵乳蛋白质含量较低(≥2.3%)。

 

炭烧酸奶营养价值

 

同属于风味发酵乳,炭烧酸奶与普通发酵乳的发酵时间不同,但从营养价值上来讲,并不比普通风味发酵乳更高。由于长时间的高温加热,使得牛奶中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含量大大减少;炭烧酸奶在褐变的同时,氨基酸因为与糖发生反应,导致必需氨基酸部分损失,致使其营养价值下降。另外,为了中和焦味,炭烧酸奶还加入了不少糖,这一点跟普通风味发酵乳类似。从其外包装的营养成分表上也可以看出,炭烧酸奶的含糖量通常在12%以上。

 

 

一般来说,我们喝酸奶主要是获取其中的蛋白质和钙元素,炭烧酸奶蛋白质含量并不比普通酸奶高,甚至略低,而我们最不需要的糖的含量却普遍偏高。因此,炭烧酸奶在营养价值方面没有什么优势。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炭烧酸奶的价格要比普通风味发酵乳高很多,主要是因为炭烧酸奶工艺复杂、风味比较特殊。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成本自然会高一些,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在选购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对于体重消瘦想增重的人,强烈推荐这款酸奶,对于想减肥的人就算了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几个蜂箱,一个简易帐篷,再打上“天然蜂蜜”的招牌,近日,(山东)泰城市民郑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农村一位蜂农那里购买了3瓶10元一斤的纯蜂蜜,但是买来以后发现,蜂蜜颜色发暗褐色,特别浑浊,尝一口蔗糖味很浓,口感甜腻。她怀疑自己买到了假蜂蜜。8日,专业人士通过演示揭示了用白糖水加少许淀粉或者增稠剂,再加一丁点真蜂蜜放在火上熬制,制造假蜂蜜的过程。

      糖水加 淀粉 “酿”出“蜂蜜”来

      8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一家蜂场的实验室,专业人员向记者演示假蜂蜜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室工作人员准备好实验原料:400g白砂糖、10g淀粉、一瓶纯正蜂蜜。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取来一个400ml的烧杯,加入100ml左右的自来水,在炉子上烧开后加入200g左右的白砂糖,匀速搅拌。大约15分钟后记者看到,白色透明的清水变成了稍微发黄的颜色,而且熬出来的糖水与真蜂蜜在颜色上完全一样,唯一区别就是糖水没有蜂蜜的那种浓稠度。

      接着,实验人员将少许淀粉倒入糖水中,在火上搅拌熬制。1分钟后熄火,用搅拌棒不断搅拌冷却。记者注意到,随着实验人员的搅拌,烧杯里的混合物慢慢变稠,用搅拌棒一挑,已经能挑出细丝来。但是与纯正蜂蜜比较,在颜色上还是略显白色。

      随后实验人员按照熬制成的混合物的一半比例添加真蜂蜜,对二者进行均匀搅拌,半分钟后,假蜂蜜就“酿”成了。

      颜色气味几乎以假乱真

      记者将刚刚制作成功的假蜂蜜与真蜂蜜比较观察,在颜色上二者完全一样,都呈水白色。记者拿起假蜂蜜闻气味,在一点花香味中闻到了一股甜腻的糖味。仅靠这一看一闻,假蜂蜜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记者将制作好的假蜂蜜灌入矿泉水瓶中,带到了山东农业大学附近的蜂产品店,想让前来购买蜂蜜的消费者鉴别一下蜂蜜的真假。

      家住大桥社区的董先生两手各拿着一瓶蜂蜜,辨别了很长时间也分不出真假。在记者和蜂产品店销售人员的指点下,他才辨认出矿泉水瓶中装的蜂蜜是假的。

      随后又有几位消费者前来买蜂蜜,都表示无法准确地辨认出蜂蜜的真假,称一般只是去熟悉的店面购买,不敢轻易购买走街串巷的那种散装蜂蜜。五位消费者中,只有一位经常喝蜂蜜的老人辨认出了假蜂蜜。

      一尝一滴识别假蜂蜜

      “别看颜色上差不多,吃在嘴里差别就大了。”蜂场实验室的专业人员告诉记者。按照他的指点,记者将一勺假蜂蜜放进嘴里,一股甜得发腻的感觉一下子让记者全身打颤。“太甜了!”“太齁了吧,赶快喝水。”看着记者直吐舌头,实验人员说应该赶紧用水漱漱口。

      除了味道的差别,在细节处真假蜂蜜也有区别。在专业人员的指点下,记者又用搅拌棒挑丝,虽然真假蜂蜜都能挑起丝来,但是掺水的假蜂蜜拉的丝不长,而且呈滴状落下。

      实验人员告诉记者,判断蜂蜜是否掺水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将蜂蜜滴在白纸上,如果蜂蜜渐渐渗开,说明蜂蜜掺水。果然,记者将制作好的假蜂蜜放在白纸上,半分钟后白纸就被阴湿了,而真蜂蜜在白纸上粘稠得粘成一团。

      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一个蜂箱里有四五万只蜜蜂,一个花季产洋槐蜜30斤左右,将蜜蜂饲养成本、蜂蜜水分损耗、人工费计算在内,一斤洋槐蜜的生产成本在12.5-13元左右,而洋槐蜜的收购价能达到每斤15-16元。若是在超市里出售,再加上各种费用,一斤洋槐蜜的成本能达到18元左右。

      但是记者在市场上走了一圈,低于成本价的蜂蜜不少见。在普照寺路的一家蜂产品店,记者看到门上只挂着“蜂产品总汇”字样的牌子,没有任何品牌标识。店内货架上摆着装有蜂蜜的塑料瓶,瓶子上没有任何标签。店老板告诉记者,蜂蜜都是她家自己放的蜂养的,是纯天然的,绝对不掺假。洋槐蜜每斤13元,枣花蜜每斤15元,若是打散装的蜂蜜,还可以再便宜点。

      在虎山路的一家蜂产品超市,散装洋槐蜜每斤12元,枣花蜜每斤14元。

      相关链接:制造假蜂蜜的办法还有好几种

      山东农业大学专业技术人员卜令友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假蜂蜜的类型一般有五种:用饴糖、高果糖浆直接冒充蜂蜜,成本只有蜂蜜的1/8;用白糖加水和硫酸进行熬制,硫酸裂解白糖,从而冒充蜂蜜,熬的时间越长颜色越深;用少量糖,多加水,采取添加增稠剂的方式来增加假蜂蜜的浓度;用糖稀加色稠剂调制或者用甜蜜素和色素直接勾兑。

                         保健一周热文推荐   

        ·保健妙招让你摆脱“黄脸婆”    ·“早上梳头养生作用比洗脸重要

        ·吃零食的致癌程度与辐射相同    ·女性必须掌握的补血圣经

        ·养颜食物各有侧重不能一概而论   ·脚上信号反应出全身器官的健康

        ·夺命恶习正在吞噬你的性命      ·神奇“3分钟”助你健康长寿

  • 市民常手捧一杯手摇饮品,但过多的糖分已成为国人健康的隐形杀手,有关专家及食品局等单位召开记者会呼吁,含糖饮品对健康有诸多危害,过量食用会导致肥胖,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希望政府要求手摇饮品业者,在每一杯饮品上,必须标明糖分含量及热量,提醒市民每日摄入糖分。

     

    手一杯饮料成了学生们在全民运动中喝的高比例。

    有专家指出,喝含糖饮料已经给国民的健康带来了威胁,在医疗三大开支中,第一是洗肾,第二是糖尿病,第三是牙周疾病。就诊糖尿病患者从2015年的139万人,到去年的164万人,这一比例逐年上升,与血糖摄入量高度相关。

     

    根据相关研究,年龄在13-18岁之间的年轻人摄入的糖分最多。年龄在13-15岁的人喝含糖饮料,平均每周6.7次;年龄在16-18岁的人喝含糖饮料,平均每周6.6次,平均每周超过7次,甚至更多,最高达到52.8%,几乎每天一杯含糖饮料。

    全糖珍珠奶茶中糖含量高是健康的隐忧。

    每天摄入的糖分应为每日总卡路里的十分之一,根据相关食品营养成分数据库,一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近62公克(约12颗方糖),只要每天一杯,就超过了每日摄糖上限。

     

     

    以每天2大卡的成年人来计算,一天不宜摄入超过200大卡,但多数人都容易超标,而且摄入过多的糖会影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如何让标识更明确,让儿童、家长知道有更好的选择,希望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也需要商家的配合来达到效果。

    强迫人们食用含糖和热量的食物来保护身体健康。

    「连锁店及速食行业现场调制饮料标识规则」草案已预先修订,未来饮料应以总糖量和总热量来标识,可采用中文、图卡等显眼方式,在现场、菜单和标签上标明。如标示不实,可处罚款四万元以上,四百万元以下;如标示不实,可处罚款三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

     

    我们建议,只在现场公布总糖的含量,民众并不会留意,建议未来每一杯饮料标签上都应该有标示,让民众喝饮料时,还一边提醒自己到底喝了多少糖和热量,甚至建议设置糖量摄取APP,将手摇饮品也纳入查询项目,只要饮品超标就由智慧装置发出警告,民众若喝过量就会报警,呼吁食品局和相关研究机构等单位,共同努力,保护民众的健康。

  • 加工食品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食品添加剂就被广泛应用到加工食品中。许多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食品”,其实是靠各类添加剂“调”出来的。公众谈食品添加剂色变,而食品专业人士却认为:“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没有食品添加剂工业,就没有现代化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人们之所以对食品添加剂惶恐,主要是因为缺乏对它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食品添加剂的神秘面纱,对食品添加剂了解的越多,才会越有选择权和主动权。

     

     

    食品添加剂是什么呢?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其中,营养强化剂、食用香料等都属于食品添加剂。

     

    我国批准使用的添加剂一共有2400多种。每一种添加剂都经过严格的毒理学实验,再根据人群的特点、食品的种类和可能的每日摄入量,制定出食用的安全限量。因此,只要是经国家批准并在使用过程中遵守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的。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一般符合以下要求:


    ①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②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③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④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⑤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食用量。

     

    当然,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超范围、超量使用。柠檬黄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可以在膨化食品、冰淇淋、果汁饮料等食品中使用,但是在粉丝中加入柠檬黄等人工合成色素,就属于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作为消费者为了避免选择这种超范围、超量使用的食品,建议大家在购买加工食品时,尽量要到大超市选择大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原来它们是非法添加物

     

    众所周知的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吊白块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都是不属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属于违禁使用的非法添加物。

     

    不含食品添加剂未必真安全

     

    有时候我们会在食品包装上看到,“本产品不含某某食品添加剂”的字样。其实潜台词就是说这个食品更安全!但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

     

    有些食品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反而是不安全的。比如防腐剂是可以抑制食品腐败的,因为腐败后的食品引起中毒的危害要大得多;抗氧化剂也能控制油脂中过氧化物的生成,而过氧化物对细胞的衰老,各种疾病的产生影响很大。所以并不是一点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就更安全。应该辩证的去看待。

     

     

    据统计,我们每人每天平均添加剂摄入可高达10~40种。尤其是城市人比较多,超市依赖族,一天可能吃进添加剂50多种。  

     

    所以,就算是不考虑非法添加剂,虽然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高,但是还是建议少吃为好。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选购食品时先看标签,买那些标签中添加剂少的食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喝饮料。不要购买颜色过艳、味道过浓、口感异常的食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母乳喂养建立起的亲子关系是妈妈与宝宝之间最温暖的回忆。虽说母乳喂养再久都不嫌累,可总有不得不结束的一天,这一天到来时,妈妈应该如何帮助自己和宝宝科学平稳地共同度过难关?来听听特邀儿保专家叶芳博士的建议吧!



    专家简介

    叶芳,医学博士,儿童保健医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就职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要负责儿童常见病的诊治,各月龄儿童体检,免疫接种咨询等。擅长儿童营养性疾病的诊治及幼儿智力早期开发,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指导,儿童疾病预防等。

     

    断奶是一个让人揪心的过程。为了全面了解这一过程,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介绍:
    什么是断奶为什么要断奶什么时候断奶什么时候不要断奶重点介绍如何断奶


    WHAT 断奶是什么?



    断奶的真正定义是在宝宝饮食中开始引入辅食,逐步脱离母乳的过程。也就是说,从给宝宝添加第一种母乳以外的食物开始,宝宝就进入了断奶的阶段。

    断奶分两类:自然离奶和计划断奶。


    自然离奶是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逐步进行断奶,也叫做宝宝主导的断奶,是宝宝主动脱离母乳的过程。当宝宝逐渐接受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辅食,同时仍给予母乳喂养,通常在2-4岁之间宝宝可以完全断奶。

    计划断奶是妈妈根据情况决定开始断奶,也叫做妈妈主导的断奶。考虑计划断奶的主要因素包括:休完产假回到职场、母乳不足、哺乳体验不佳或患有不宜哺乳的疾病、再次怀孕等。

    WHY 为什么要断奶?



    宝宝4-6个月开始,体内的铁储存已经耗尽,而母乳中铁含量较低使得需要额外给予宝宝含铁食物以保证铁的摄入;宝宝一岁左右开始,母乳已经不能为其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因此需要添加包括肉、鱼、蛋黄、豆腐、奶酪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延迟辅食添加的时间可导致宝宝出现缺铁性贫血和其他微量营养素缺乏。因此,宝宝需要逐步接受包括配方奶、辅食在内的其他食物,进入逐步脱离母乳(断奶)的阶段。

    WHEN 什么时候断奶?



    对于断奶,国内外没有一个明确推荐的时间段。通常认为在13-15月龄或3岁左右,是普遍意义上断奶的最佳时机,即错过1岁半-2岁半这个自我意识和独占欲增长的小高峰阶段,同时该时期宝宝的短期记忆力明显增强,能长时间寻找妈妈而不容易转移注意力。

    即便有规律可言,断奶也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即每个家庭、每个妈妈和每个宝宝,都有适合自己的断奶时间。


    WHEN NOT 什么时候不要断奶?



    湿疹国内外研究结果都表明,纯母乳喂养可减少婴儿早期的皮肤湿疹和过敏。如果因添加辅食或配方奶导致少量湿疹,为避免湿疹严重,应恢复部分母乳并推迟断奶时间。

    宝宝生病如果宝宝正在生病,应当坚持母乳喂养,适当推迟断奶的时间。


    生活环境出现较大转变当家庭出现一些变化(如近期搬家、装修等引起家庭环境变化),应当推迟断奶的时间,待宝宝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后再行断奶。

    how 如何断奶?



    母乳喂养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妈妈可以选择哺乳和断奶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逐步断奶、偶尔满足宝宝的强烈需求进行哺乳。一般来说,每天进行3-4次哺乳,奶量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每天仅哺乳2次,奶量会更少。每天仅哺乳一次,奶量几乎会降到0。断奶的首要前提是: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根据宝宝的月龄不同,需要关注的重点也不同。以下按照月龄不同进行断奶的介绍。


    0-6月龄宝宝



    6月龄内的宝宝断奶,妈妈需要完成两个重点任务。

    1、逐步适应奶瓶 逐步适应奶瓶就是依次将母乳减量,用奶瓶代替哺乳,避免突然断奶。

    2、观察宝宝对配方奶有无不适应部分 6月龄内的宝宝肠道屏障功能还未发育完全,从母乳过渡到配方奶时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以咨询医生意见,为宝宝更换最适合的奶粉:


    宝宝口唇周围发红;面部、身体皮肤出现散在的红色小疙瘩;大便带血丝;大便发绿;肚子鼓鼓的,放屁较多;大便中奶瓣等,都在提示对配方奶中的部分物质过敏或不消化,或喂奶方式有问题。

     

    另外需要观察宝宝是否出现脱水症状:前囟凹陷、嘴唇发干、哭闹时没有眼泪、皮肤没有弹性等。当宝宝出现一个症状时需要恢复部分母乳喂养,出现两个以上症状时需要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6-12月龄宝宝



    除了以上提到的断奶技巧外,对于6-12月龄的宝宝,还需注意适当延迟每次哺乳的时间。当宝宝提出要求时,不要绝对拒绝,答应他会在某项活动之后再哺乳,尽可能通过讲故事、外出活动、玩游戏等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增加与除妈妈以外其他人的互动,等到宝宝与其他照顾者熟悉之后,就可以由他来喂奶瓶和辅食了。


    如果妈妈还在哺乳,每次哺乳时要逐渐缩短时间。可以试着用一个计时器,当设定时间结束时,就要停止哺乳。一段时间后,当宝宝意识到时间一到就不能吃奶了,但每天还能吃到妈妈的奶,几次之后就会接受这一现实了。这个阶段可以给宝宝添加少量水或果汁,但建议每日包括水、果汁在内的饮水量不超过120ml,以免影响吃奶量。

     

     

    1岁以上宝宝



    1岁之后的宝宝断奶难度较大,随着月龄的增大,此阶段的母乳对于宝宝来说,不再仅仅是营养来源,更是安全感的来源和与妈妈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断奶阶段要注意:



    1、不要主动提供 也不要一味拒绝



    当宝宝一再要求哺乳,可以哺乳一次,但不要每次想吃奶时都满足他。



    2、规律给宝宝喂辅食和水



    尽可能减少宝宝饿和渴的感觉,要知道,此时期的宝宝大多是因为无聊、困倦、舒适等原因,而非饥饿,会要求妈妈哺乳,因此当宝宝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后,分情况想办法来代替哺乳,例如:

    当宝宝感到无聊时,可以给他一块小点心(如磨牙棒、婴儿饼干、或自制胡萝卜条等)来分散注意力,或带他进行户外活动;
    在平时的哺乳时间不断地向他介绍能带来安全感的新食物,新玩具(如毛绒玩具)等。要注意,分散宝宝注意力的时候尽量选择与之前哺乳时不同的地方。

    大部分宝宝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或每晚入睡时,对于母乳的需求特别强烈。如果你的宝宝属于其中一个,可以在这一时间段进行哺乳。

    3、给宝宝直接使用杯子喝奶



    4、尽可能多与宝宝进行亲密接触



    但要尽量避免像以往哺乳那样抱着宝宝,否则会给宝宝带来错觉,以为妈妈要开始哺乳了。可以试着竖抱宝宝,并增加皮肤的直接接触。

     

    还有想问的?点此和叶芳医生直接交流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也许你用了很多护肤品,养护效果却并不那么理想。想让皮肤保持水润有弹性,除了选择合适的护肤品之外,还需要了解更多皮肤知识和护肤技巧。只有真正掌握了科学道理,才懂得如何做自己的“美容顾问”,用最简单的方法照顾出健康的皮肤哦。

      困惑一,为什么使用护肤品时总感觉吸收很慢,甚至有“浮”在脸上的感觉?

      请检查你是否因为清洁不当或寒冷、大风等刺激导致角质层过厚,阻碍我们的肌肤排出内部污垢和代谢物,更使水分和营养不能经由角质层这一输送通道进入肌肤深层。因此注意观察自己的肌肤状况,适当的定期去角质是很必要的。

      困惑二,怎么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角质呢?多久需要做一次去角质护理?

      洗干净脸之后对着镜子观察,如果皮肤看起来还是黯沉没有光泽,“T”字区出现毛孔膨胀或有黑头,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粗糙不平滑或有小丘一样的凸起。发现以上情况就可以去角质了。通常干性肌肤或者是在干燥的季节,去角质的周期最好为两周一次。

      困惑三,不是说角质就是死皮么,为什么还要给角质层补充营养呢?

      角质层是由从基底层不断分裂的新生细胞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直至最后角化脱落的全过程而产生的。这一代代的新旧更替既是肌肤吐故纳新的过程,也是掌管着皮肤的新陈代谢和保卫工作的天然守护。角质层和我们的身体一样,也需要“冬令进补”来提高抵抗力。像氨基酸、神经酰胺这些成分,能帮助生成健全的角质层细胞,促进角质层保护肌肤免受各种刺激伤害的屏障机能。此外,补充适量油脂还能让角质层得到充分的滋润和舒缓,修复干燥、脱皮状况。

      困惑四,是不是只有年龄偏大的女性才需要着手进行真皮层护理啊?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护肤习惯都不同,仅仅用生理年龄来区分相应的护肤方法和护肤产品其实并不科学。譬如习惯性熬夜的人比正常作息的人更容易流失蛋白质等营养,皮肤也会显得粗糙黯淡。因为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产生硬化、脆弱或流失,且变得不易吸收水分,肌肤就会干枯且失去弹力。因此像这类人,即使非常年轻也需要及时给肌肤深层补充养分,并在膳食搭配上注意补充含维他命的食物,从内而外地调理身心健康、改善皮肤状态。

      困惑五,我经常用化妆水敷脸为什么还是皮肤干燥呢,不是补水就行了吗?

      简单的说,保湿就是要帮助肌肤补充水分,维持肌肤稳定充足的含水量。但完整的保湿应该有三个步骤,“补水、保水、锁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天使用化妆水和喷雾之后,还需要再给肌肤添上精华和乳霜保养的原因。保湿三步骤的功能都可以在护肤品中找到相应的成分来帮助肌肤达成一个畅通的循环保湿系统,让你的皮肤始终水润不干燥。

      美白和保湿效果的合二为一。既能使皮肤净透润白,又能避免通常美白产品引起的干燥。无香料,不含酒精,安全无刺激。

      困惑六,护肤品中常见的保湿成分有哪些呢?

      各种植物花水、温泉水等成分,作为大量为肌肤补充水分的主角,承担起保湿三步骤中第一步骤“补水”的工作。而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等广泛分布于皮肤中的重要护肤成分,则具有特殊的保水效果,能有效帮助肌肤吸收水分、提高皮肤持水能力、改善皮肤营养代谢,是最佳的“保水”成分之一。至于“锁水”工作,则交给甘油、鳄梨油和牛油树脂等蕴含多种维他命、植物甾醇的成分,在肌肤表层形成一层柔软的润肤膜,锁住水分、保持肌肤含水量。

      添加了维他命A、C、E,精致面部轮廓,增加肌肤柔软度和弹性,防止肌肤松弛。玻璃苣和榛子油为皮肤补充水分,并修复皮肤水脂膜。取自花梨木、天竺葵和桔子的精油可以帮助肌肤舒减压力,使肌肤镇定、放松。

  • 酸奶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被很多人奉为减肥的首要选择,然而现如今市面上的酸奶品种繁多良莠不齐,很多酸奶在各种添加剂地助推下,已经不是当初“单纯”的酸奶了,因此不经甄别地喝酸奶减肥可能会让你越喝越肥。

     

     

    “陷阱一”——酸奶中的脂质

     

    人体的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我们每天要进食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作为补充。这些营养素在体内的摄入和排出需要保持平衡。多余的脂质摄入会引起肥胖。

     

    很多人不清楚有些酸奶中添加了油脂,因此喝酸奶的习惯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摄入了更多的油脂,这些油脂被小肠吸收,经过“拆卸重组”,换了副“面孔”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人体的各个部位,于是人就会越来越胖。

     

    酸奶中都有哪些“伪装”的油脂呢?

     

    炼乳

     

    炼乳其实是一种浓缩奶,将新鲜奶经过真空浓缩等方法除去其中的大部分水分,浓缩成原来体积30%,再加入40%蔗糖制成的,因此炼乳很甜,常用来增加产品的甜度,炼乳的热量也很高通常为300~400大卡/100g,一小勺炼乳相当于吃了一个苹果。

     

     

    稀奶油

     

    稀奶油也叫淡奶油,是从牛乳提取出来的一种乳状液体,这种奶油的脂肪含量很高,一般是在35%左右。在酸奶中添加稀奶油虽然口感更顺滑香浓,但是会使酸奶的油脂含量倍增。稀奶油的热量也不低,和炼乳相似。

     

    “无添加”酸奶中的奶油

     

    市面上很多酸奶标注着“0添加”或者“无添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一定没有油脂成分。有的“0添加”酸奶在生产的最开始,将自己生产过程中生牛乳离心出来的奶油浓缩后添加回牛乳,其实就相当于在正常牛乳中添加稀奶油,对于这类标注的酸奶,在购买时还是应当认真查看其配料表及成分表。

     

    “陷阱二”——添加糖

     

    酸奶是用鲜牛奶经过乳酸菌发酵制成的,所以酸奶本身并不含糖。而市面上的大部分酸奶,为了保证口感与味道,会加入大量的糖。

     

     

    从热量上来看,一般每100毫升可乐含热量180千焦,而风味酸牛奶标注热量一般为每100毫升344千焦,与同等重量的可乐相比,酸奶的确热量翻倍,可以说一杯酸奶=两罐可乐。因此越是好喝的甜酸奶,热量越高。

     

    “非陷阱”——益生菌是好东西

     

    引发肥胖的原因多为进食高脂肪及高碳水化合物,这样会造成肠道菌群的紊乱。因此可以通过摄入益生菌,实现减肥的目的。益生菌不仅可以改善葡萄糖和脂肪代谢水平,同时也能够调节由高脂肪进食造成的肝脏功能紊乱问题,进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脂肪变性症状,帮助体重减轻。

     

    总之,如果想减肥,喝酸奶一定要喝对了。首先看它的营养成分表,脂肪含量不能过高。其次看它的配料表,尽量选择没有添加稀奶油和炼乳的酸奶,另外看存放方式和保质期,时间越长防腐剂越多,最后可以看看有没有活的益生菌,满足以上条件,就是不会使我们发胖的酸奶没错啦!

  • 不药博士属于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所以一喝酒就脸红,所以也就早早的给自己准备了一些实战解酒妙方。当然这些方子,也是我从网上搜寻的。根据理论的指导,和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再结合我自身实际,所总结的。所以这些妙方,适合我,但可能也适合你。

     

    简单描述一下喝酒的过程


    酒精途经食道入胃,胃部能吸收大约20%的酒精,剩下的主要在小肠吸收入血。若空腹喝酒,2~5分钟酒精即可进入血液,30分钟后在血液中达到最高浓度。达到醉酒状态,与喝酒的量有关,也有人体的体质有关。当然还有少部分酒精是通过皮肤和呼吸排出的。酒精(乙醇)的代谢靠两种重要的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由乙醇变成乙醛,再变成乙酸,就随尿排出体外了。

     

    通常越喝越白的人,是最伤肝脏的。因为酒精运送到肝脏,肝脏完全无法解决掉他们。通常喝酒脸红的人,属于第二种乙醛脱氢酶缺乏的人,不是酒精的刺激,而是初级代谢产物乙醛的刺激,使皮肤泛红,这种人不仅伤肝脏,而且伤全身。因为乙醛对身体多数器官都有毒性,可造成DNA损伤,有致癌效应。

     

     

    解酒,分酒前、酒中和酒后


    酒前:1、不要空腹!不要空腹!不要空腹!重要事情说三遍!2、喝牛奶,既能保护胃粘膜,又能降低胃对酒精的吸收,延缓吸收时间。酸奶也可以。3、有条件的,吃点海王金樽。

     

    酒中:1、多喝水!或者喝汤,以有温度的汤为最佳,增加排汗;多吃利尿的食物,比如冬瓜、白菜、西瓜或者西瓜汁等,促进排泄。2、多吃点木耳等含多糖丰富的食物,多糖能提高两种脱氢酶活性,对于加速酒精代谢有明显的好处,而且对还能保护肝脏。3、燕麦粥等米粥类,含较丰富的维生素B族,能提高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活性,要知道,缺了乙醛脱氢酶,使乙醛在体内聚集,多数是要通过肝脏P450酶系逐步进行代谢的。

     

    酒后:1、蜂蜜水可以缓解醉酒后的头痛症状。美国国家头痛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2、含姜片,姜本身有温中止呕的作用,所以酒后觉得恶心呕吐,口含姜片,效果不错的。3、葛花解酒茶,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确实能缓解一些症状,经常喝酒的人不妨常备一些。

     

     

    不好使的解酒方法:


    1、喝醋:有人说醋含乙酸,乙酸和乙醇能起反应,所以可以降低酒精浓度。二者确实可以反应,但是需要浓硫酸的催化和加热的条件,所以这个方法就是胡说八道。

     

    2、吃盐:吃盐只能增加肾脏负担,增加血液粘稠度,对于解酒毫无功效。如饮用生理盐水或口服补盐液,,或许会缓解因呕吐造成的脱水,并增加排泄。

     

    喝进去了,不管是哪种途径,终究是要排出去,终究是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了。以上方法只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喝酒对身体的伤害。

     

    酒,还是少喝的好!

  •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利用缺陷),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一、糖尿病分型

    1. 1 型糖尿病(T1DM)

    发病年龄轻,大多<30 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 C 肽水平低下,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 2 型糖尿病(T2DM)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是在不同水平上(从环境因素到遗传因素或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病因学相对明确的一类高血糖状态。比如:胰岛β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引起的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等。

    4. 妊娠糖尿病(GDM)

    指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不包括孕前已诊断或已患糖尿病的病人,后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二、糖尿病病因

    1. 遗传因素

    1 型或 2 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 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2. 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 2 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 2 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三、临床表现

    1.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 1 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 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 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四、辅助检查

    1. 尿糖测定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2. 血糖测定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 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是诊断糖尿病的确诊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指给成人口服 75g 无水葡萄糖,儿童按每公斤体重 1.75g 计算,总量不超过 75g,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在血糖异常增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为明确是否为糖尿病可以采用该试验。

    (1)正常糖耐量

    FBG(空腹血糖)≤6.1mmol/L,OGTT2 小时血糖<7.8mmol/L。

    (2)空腹血糖受损(IFG)

    FBG6.1~6.9mmol/L,OGTT2 小时血糖<7.8mmol/L。

    (3)糖耐量异常(IGT)

    7.8mmol/L ≤OGTT2 小时血糖<11.1mmol/L。

    3. 糖化血红蛋白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 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4. 血清胰岛素和 C 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 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5. 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 1 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 GAD 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 1 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

    五、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有糖尿病的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合并空腹血糖大于等于 7.0 毫摩尔每升。第二条是有糖尿病的症状,餐后两小时,就是糖耐量实验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 11.1 毫摩尔每升。第三条是有糖尿病的症状,随机血糖大于等于 11.1 毫摩尔每升。

    对于无糖尿病症状、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须在另一天复查核实而确定诊断。

    以上就是对糖尿病的一个系统介绍,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能够有所收获,下一篇文章我将带大家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敬请期待。

  •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人们常常“谈胖色变”。很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含糖饮食是导致肥胖的唯一重要的“元凶”,并把糖和威胁健康划等号。而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中医药报》的一篇报道中,某年过八旬的国医大师,却对糖分并不排斥。记者就养生之道采访大师,就餐时大家本以为大师会点诸如乌龙茶、菊花茶之类的饮品,不料他却主动点了一杯汽水。这一举动让在场的工作人员倍感意外,但老先生只是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偶尔少喝点,无妨”。老先生说他早年在喀麦隆援外的时候就常喝汽水。

     

     

    要知道,国医大师可是国宝中医,他们的养生经一直被老百姓奉为圭臬。老先生用自己多年的养生习惯告诉大家,凡事不可绝对,把握好度很重要。其实糖分与肥胖并没有必然相关性,威胁健康的说法也有些绝对了,说到底还是一个“度”的问题,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导致肥胖的因素有很多,这个“锅”不能只让糖来背。

     

    人们谈“糖”色变时,通常指的是“蔗糖”(食糖)。适量的糖分摄入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口味上的愉悦感,还能给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所需能量,维持日常活动消耗。但如果长期一直摄入太多糖分,则会导致总能量摄入过高,就有可能引起肥胖或其他健康问题。

    虽然如此,但糖分并非是引起超重或肥胖的唯一原因,先天遗传、后天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疾病或用药刺激等都可能使人肥胖,这个“锅”不能只让糖来背。

     

     

    事实上,糖分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人体饥饿、低血糖时,快速吃一个糖块或者喝一杯糖水,可迅速缓解头晕、心慌等不适,避免低血糖休克等危急重症。平时人们最常食用的牛奶、蜂蜜、水果、蔬菜以及谷物等等,也都天然含有糖分,大多以葡萄糖、果糖和乳糖等形式出现,以提供人体每日能量补给。因此,管理体重不可仅仅盲目控糖,健康均衡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才是关键。

     

    第二、科学控糖, 每日摄入多少才恰到好处?

     

    含糖饮食之所以让人有所顾虑,说到底还是因为过量摄入并不好,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对糖有科学的控量意识。对于糖代谢正常的人来说,科学控糖,可不必过分担心由此引发肥胖。

     

    那么,究竟如何才算科学控糖呢?

     

    有一个简单可靠的办法,可以借鉴国家发布的权威数据,来了解每日人体恰当的糖摄入量,再结合自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盲目地道听途说或者简单地奉行“拿来主义”。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每天平均需要摄入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的食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到总能量的50%以上;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添加糖不超过50克。[

     

    知道了标准和限制之后,就可以通过食品包装标签来获取有关食品糖分和热量含量信息。例如,选择小包装的产品,或者对标签中含热量高的食物分次食用。目前市场上有着不少食物和饮料推出了低糖低热量和无糖无热量的产品,可以给到我们提供更多选择。自我控制一个恰当的摄入量,这样既不影响品尝美味,也不需要过于担心体重增加。

     

    其实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身心愉悦、合理适度,含糖饮食并非“洪水猛兽”。特别是在炎炎夏日,来一杯冰爽的汽水,幸福感瞬间爆棚有没有?前些天逛超市,在饮料货架前,一位年轻妈妈在给孩子讲喝汽水有多么恐怖,让人听后哭笑不得!我把这个情景跟朋友描述了一遍,朋友开玩笑说:“以前孩子是开开心心地喝汽水,听了妈妈说的话以后是战战兢兢地喝汽水,这又何必呢!”

     

    想想朋友说的话,倒也不无道理。把含糖饮食妖魔化,本身就是很多人对健康观念的过分解读。在遵循科学指导和适度原则下,各种食物都可成为我们健康生活的一部分,美味与健康兼得不是梦!

  •   ★敷脸的作用

      敷脸之所以在脸部肌肤保养中,被视为最重要的程序,是因为它是根据实际的皮肤性质与状况,利用适合个人肤质的敷面剂,帮助皮肤更健康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如下:

      1、能够排除级调节多余的油脂,使脸部的皮脂腺畅通,防止粉刺、面疱、暗疮的产生。

      2、长敷脸可以分解肌肤黑色素的聚结,长保皮肤水嫩,防止黑雀斑的产生。

      3、其实敷脸可以说是清洁肌肤最干净的方法喔!因为它能够彻底清除毛细孔中的污物、铅质、水银、毒素等,并吸取皮肤中的油脂、死灭细胞、粗糙角质,使得毛细孔舒畅。并中和皮肤过多的酸碱及有温和、收敛毛细孔的舒缓作用。

      4、由于敷脸产品中含有高单位的营养,能保养、防止肌肤产生小细纹,且由于含丰富的营养,所以特别适合干燥皮肤。

      5、具有天然成份的各种脂溶性维生素C,可使皮肤吸收、?除黑色素。

      6、具温和的收敛剂,能减轻皮肤过敏,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排泄毒素。

      ★选用正确的敷脸产品

      1、利用小黄瓜柠檬敷脸,大错特错!

      说到敷脸,如果你的脑海里首先出现的画面是一张,两个眼睛盖着小黄瓜、两颊贴着柠檬皮的画面,那你就是被电视剧情所误导了!因为这种护肤方式,根本就是大错。想想看,这个要紧紧贴住整张细脸的敷面剂,成分最为要紧。最怕的是,被坊间以讹传讹或民间流传已久却不正确的敷面剂给坏了脸皮,使原本是要美化皮肤的帮手,反而成了破坏皮肤的凶手,不可不慎啊!

      以新鲜蔬果菜切片榨汁,用以调配面粉或乳粉敷剂的方法是属于老旧的敷脸方式。目前还是有很多美眉们保有这种老旧的思想,认为柠檬、丝瓜、荟等植物,有助于皮肤变得光滑、洁白。但是根据皮肤生理构造组织的科学理论显示,我们的皮肤属于脂溶性,具有皮脂腺,可防止水分侵入皮肤表层,对于此种鲜果蔬菜的水溶性敷面剂,皮肤根本无法吸收;而榨成汁的果菜,更容易被空气渗透污染,产生细菌感染,敷面反而有害无益。若此时皮肤有面疱或伤口,更曾引起毛囊发炎甚至出现敏感面疱!因此,请马上停止这种可怕的敷面方式吧!

      2、以石蜡与石油胶调配而成的蜡质敷脸产品

      应该根据自己的肤质来看是否适合,否则会容易引粉剌、面疱、过敏的严重现象。以矿物质成分提炼制成的敷脸产品,其虽能有效的清除毛细孔污物、粗硬角质的功用,对于干燥及老化皮肤有所帮助;但却不适用于长粉刺、面疱的油质皮肤和过敏性皮肤。

      3、以含天然矿植物成分研制成的敷脸产品

      如各种草本植物、花卉、鲜果之精华,配合中药、生物、维他命,以最新科学技术浓缩而成,是最安全可靠的,具有清除污物、滋润皮肤、容易吸收的特性。

      ★正确的敷脸方法

      其实可以到各大百货公司的专柜请专业美容师使用科学仪器帮你检验皮肤,彻底了解自己的皮肤内的实际状况及肤质或美容问题产生的原因;再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敷面膜及护肤品。而在清洁洗脸后,蒸脸让毛细孔张开,如果皮肤上已有粉刺或老化粗糙角质,则要先去除角质,每周护理一至三次(视皮肤状而定)。

      然后准备干净的磁碗及杓子,放入适量的敷脸产品,调制不稀不稠,能顺利沾敷于脸上的程度即可。敷于脸上时,请不要涂得太薄或太厚,从两颊下巴至额头,并将全脸涂满才能深入毛孔,吸取脸部污物,另外记得要露出眼睛,鼻孔,嘴唇喔。(现在也有直接将保养液放入面膜中的敷脸产品,如使用此种产品者则无需注意此点。)

      而敷脸的时间不可太长或太短,约十五至二十分钟,八分干就可以拆掉,敷太久或太干容易发痒或造成过敏。拆面膜时,先小心将面膜慢慢卷起拿掉,残留的部分可以用温毛巾轻轻的擦拭干净。整个动作过程要轻柔,以防皮肤脆弱者出现反效果。

      而在敷脸后记得要使用护肤品,才不会有干燥紧绷或过敏的现象,因为敷面膜拆除后毛孔较干需要滋润,请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护肤产品,切记敷面后皮肤的PH质(酸碱质不平,务必擦化妆水、精华液或乳液,正确使用程序为水类→乳液类→霜类→特殊调理类(局部),如祛斑霜和面疱霜或疤痕霜→眼霜、唇霜。)

      另外要切记!1.不要使用不适合个人肤质或含强力药效的产品。2.早晚必须按时清洁保养护理,油质部份多清除、干燥部份多滋润,兼顾治标治本的原则。

      其实不同肤质应选用不同敷面成份的敷面剂:如油性皮肤或易长粉刺、面疱者较适合使用“平衡调理敷脸产品”;皮肤黑粗、敏感者较适合使用“天然酸敷脸产品”;中干性或易长黑雀斑皮肤者适用“嫩白敷脸产品”;偏干性或是容易老化的肤质适用“细胞性敷脸产品”,而容易敏感或微细血管扩张的皮肤适用“敏感专用敷脸产品”。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