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项国际研究发现克罗恩病(CD)或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在1年内将免疫调节剂与新型生物制剂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或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联合治疗不能提高临床缓解率,内镜下缓解率或坚持治疗的比率。
使用这些新型非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生物制剂中的一种进行单药治疗或生物制剂加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的联合治疗后,患者在12个月内仍接受治疗或表现出内镜下反应的结果类似。
对于维多珠单抗治疗者,在以下时间点添加硫嘌呤或甲氨蝶呤与单药治疗相比,临床缓解或反应无明显差异:
第14周(68.2%vs 74.1%; P = 0.22)
第30周(74.3%vs 75.6%; P = 0.78)
第54周(78.3%vs 72.9%; P = 0.33)
同样,使用乌司奴单抗,在以下时间点,联合治疗的临床缓解或反应无差异:
第14周(54.6%vs 65.8%; P = 0.08)
第30周(71.6%对77.4%; P = 0.33)
第54周(62.1%vs 67.0%; P = 0.52)
在随访的第一年,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中有48.9%的患者接受单药治疗,而接受单一疗法的患者中则有45%(P = 0.44)。
接受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或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治疗的CD或UC患者不需要与免疫调节剂联合治疗。
研究指出,对于既往的生物制剂(如类克),其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每年都在10%到25%之间,这主要是通过引起低谷浓度的抗药物抗体引起的。因此,当开始抗TNF治疗,特别是英夫利昔单抗(类克)时,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已发展为将生物制剂与常规免疫调节剂相结合。目前尚不清楚与较新的非抗TNF药物联合治疗的影响。
研究在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的三个三级医疗中心进行,研究对象是从2012年1月1日至7月1日接受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或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维持治疗的UC(n = 263)和CD患者(n = 286)。2019年。主要结果是第14周的临床缓解或反应,基于CD的Harvey Bradshaw指数或UC的简单临床结肠炎指数或部分Mayo评分。平均病程为13至15年。
在131例接受维多珠单抗的患者中,78例也接受了硫嘌呤,53例接受了甲氨蝶呤。在接受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的120名患者中,有57名还接受了硫嘌呤,有63名正在接受甲氨蝶呤。两个治疗组在诊断时的平均年龄约为30岁,超过50%的参与者为女性。
在多变量分析中,调整疾病持续时间,先前的抗TNF用药,研究地点,开始使用激素和皮下诱导剂量,免疫调节剂的使用不能预测任何时间点的临床缓解或反应。此外,这些其他临床参数均不能独立预测临床缓解或反应。
按IBD类型,未用过或用过的生物制剂态以及免疫调节剂类型进行的亚组分析显示,在两个治疗组中联合治疗均无益处。
这些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相呼应。例如,对GEMINI 1试验的亚分析发现,接受维多珠单抗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的患者在临床结局方面无差异,而对于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IM-UNITI和CERTIFI试验在添加免疫调节剂后无改善。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与较旧的生物制剂(如TNF抑制剂类克)相比,这些新型生物制剂的抗药物抗体形成率降低,因此具有更高的血清药物浓度和响应率。
这项多中心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常规将免疫调节剂与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或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一起使用不会改善临床或内镜缓解,因此,只需单独使用这两类新型生物制剂即可,用药更少,副作用也更少,而疗效相当。
此外,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或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的免疫原性风险较低,因此不需要添加免疫调节剂以最小化免疫原性。鉴于在医学上适当的情况下避免使用免疫调节剂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们具有增加感染和恶性肿瘤的相关风险。当然,在提供明确指导之前还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但这些数据是有利的。
研究人员也呼吁进行前瞻性研究,以足够的能力和最少的潜在混杂因素评估联合疗法在治疗过程中的益处,并优化其在新型生物制剂疗法中的使用。
该研究的一些局限性,包括回顾性和中心间治疗策略的异质性。即使在中心内,也存在内在的选择偏见,联合治疗接受者可能具有更严重的疾病表型。此外,大多数研究患者具有生物制剂使用经验,这可能会影响结果。另一个局限性是无法分析客观指标,例如粪便钙卫蛋白,C反应蛋白和药物水平,因为并非所有中心都在1年的随访期间进行了这些测试。因此,该研究无法确定同时使用免疫调节剂是否会影响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或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的药代动力学。此外,由于缺乏免疫调节剂初用状态的数据,该分析无法解决在开始联合治疗时免疫调节剂患者的获益是否更大。最后,研究地点没有系统地收集有关治疗相关安全终点(例如严重感染)的数据。
参考文献:Combination Therapy Does Not Improve Rate of Clinical or Endoscopic Re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Treated With Vedolizumab or Ustekinumab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肠道疾病,且其患病率在近年来仍逐步上涨,结肠炎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得了结肠炎及时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进行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对于其治愈是极有帮助的。那么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病情观察
1.根据病情观察腹泻的频率次数和大便的性状。
2.暴发型患者因大便次数频繁,应观察是否有口渴、皮肤弹性减弱、消瘦、乏力、心悸、血压下降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营养障碍的表现。
3.如病情恶化、毒血症明显、高热伴腹胀、腹部压痛、肠呜音减弱或消失,或出现腹膜刺激症,提示有并发症应立即与医师联系协助抢救。
二、对症护理
1.腹痛应用解痉剂时,剂量宜小,避免引起中毒性结肠扩张。
2.严重发作者,应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血制品,以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3.需行结肠内窥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时,以低压生理盐水灌肠做肠道准备,避免压力过高防止肠穿孔。
4.指导患者以刺激性小、纤维素少、高热量饮食;大出血时禁食,以后根据病情过渡到流质和无渣饮食,慎用牛奶和乳制品等。
三、一般护理
1.连续便血和腹泻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便后温水坐浴或肛门热敷,改善局部循环。并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
2.需行药物保留灌肠时,宜在晚睡前执行,先嘱患者爿dat便,取方叙b啦,行低压盐水灌肠。
3.轻者适当休息,指导患者晚间安然入眠,重视午睡;重型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肠蠕动和肠痉挛。
四、饮食护理
1.要饮食有规律,一日三餐做到定时定量,不过分饥饿、不暴饮暴食,这样有利于肠道消化平衡,避免因无节制饮食而致肠道功能紊乱。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宜食:健脾食品,山药、扁豆、莲心、百合、红枣。少食冷饮,少食易胀气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韭菜、洋葱、大蒜、油炸食品、咖啡、碳酸饮料等。
3.少吃高脂食物,以免因为其难消化加重肠胃负担,例如少吃高脂的快餐。
4.避免过量饮酒。
5.每天不要摄入过多纤维食物,可以选择全麦食品,以及柑橘、菠菜、胡萝卜等。
6.避开过敏食物,如果发现自己每次吃过某种食物就有类似反应,就要小心是不是对此过敏,可以选择其他食物代替。
溃疡性结肠炎是多见的肠道疾病,而且最近这些年来,结肠炎的发病率只升不降,因此人们对于结肠炎慢慢的开始重视起来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结肠炎的工作,首先要了解结肠炎的病因是什么。那么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因素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感染因素:
尚未发现任何病毒、细菌或病原虫与本病有何特异性联系。此病急性期临床表现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其炎性改变酷似菌痢,但反复大便培养以及结肠粘膜中未证实有细菌或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故多认为细菌感染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直接发病原因。但患者肠道菌落计数却多超过正常人,在有些病员的配偶及病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均可检测出淋巴细胞毒素,从大批病例随访中,确实发现有0.5%~8.2%的菌痢患者常常演变为本病。另外动物实验中,若大肠肠道内是无菌的,则往往不能形成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因此也不能排除肠道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
(2)自身免疫因素:
近年来最受重视,研究较深入,据研究事实有以下几点支持自身免疫发病原因。
①临床常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②体液免疫。
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抗结肠抗体(主要为IgM),其抗原是结肠上皮细胞内的脂多糖,虽然对胎儿等结肠上皮细胞无细胞毒作用,但它能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细胞,发挥向导作用,使细胞毒细胞杀伤靶细胞——结肠上皮细胞;血清中还可能含有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大肠杆菌O14型等抗体。另外,血清中还常含有一种(或一些)抑制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
③细胞免疫。
患者的淋巴细胞与正常成人或胎儿结肠上皮细胞共同培养,使结肠上皮受损,说明患者的淋巴细胞已被致敏,出现了细胞毒作用。这种细胞毒作用可由大肠杆菌O14、O19等的菌体中提出的脂多糖,刺激正常人淋巴细胞、激发K细胞而产生。细胞毒作用对本病是重要的致病作用。
④免疫复合物存在。
患者结肠固有膜中有IgG、补体C3的F及S表型和纤维蛋白的沉积的免疫复合物,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很可能是引起肠道外病变的因素。
⑤肠壁粘膜局部。
常含有大量的IgG细胞,此系T8(抑制性)细胞减少、T4(辅助性)细胞增多的结果。
以上内容给大家详细介绍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大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应该有所了解了吧。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有发现还有溃疡性结肠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误诊耽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肠道系统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疾病,一般病变的部位都在肠道内。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一般是一下三种:采取内科治疗的手法,通过药物的治疗或者是激素的治疗,严重一点的患者可以采取手术的方式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和直肠上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疾病,病变的部位一般在大肠黏膜及其黏膜下层的位置,还有乙状结肠和直肠也是发病的部位,有些患者甚至病变的区域出现在了降结肠上,严重的时候会蔓延到整个结肠,而且这个病很容易反复发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对于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要怎么治疗。
因为溃疡性结肠炎这个疾病到现在的具体病因还不是非常的明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说每个人出现的症状可能都不是一样的,这就要求对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的治疗做到对症下药。下面就来了解和科普一下。
1、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的一般方法是采取内科治疗的方式。
治疗的时候需要患者躺在床上休息,进行全身的治疗。内科治疗首要的原则就是要维持机体的电解质的平衡,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补充患者体内的蛋白质,这样可以同时补充患者体内的营养成分。
2、还可以通过药物的治疗。
但是在发作快速的时候,可以采用激素治疗的方式,而且激素治疗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激素治疗仅仅适合于急性的发作,慢性的发作还是采取普通的药物治疗的方式。
3、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已经比较严重的患者,一般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手法来治疗.
特别是那些溃疡性结肠炎后期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大出血的现象,通常大出血的情况也无法得到控制,在这个情况下,对激素的敏感性也会降低,一般产生不了很好的效果。只能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了。手术的方式一般为采取全切除的方案。
以上就是对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的一些治疗方法了。一般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和病情来定制专属的治疗方案的,由于这个疾病的特殊性,所以每个人可能产生的症状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患者在患病的时候不可以自己乱吃药,一定要到医院去做全面的检查和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肠道黏膜受损,长期炎症水肿糜烂形成的,这其中的过程一般都是在得了结肠炎之后并没有注意饮食方面,而造成了病情一步一步的恶化。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程较为漫长而且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的发生于结直肠的炎症反应性疾病。患者本人除了积极配合治疗以外,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程较为漫长而且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的发生于结直肠的炎症反应性疾病。本病的炎症属于非特异性的慢性炎症反应,在临床由于缺乏特异性,因此,常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由于本病的病程较为漫长,故而治疗时间也较长,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还有各项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除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外,患者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
1.饮食方面
首先应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并发其他的感染性胃肠道疾病。其次就是所食用的食物方面的问题。由于患者的肠道发生了炎症反应,此时肠道的功能和免疫力方面都较差,因此,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少吃粗纤维的食物,一些生蔬菜等富含食物纤维的食物也要尽量避免食用。
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也会对患者肠道造成较大的刺激,因此,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一些过冷过热的容易刺激肠道的食物也要少吃。另外,患者还应慎食海鲜。在中医上,海鲜这类海产品被定义为发物,这类食物含有的蛋白质容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所以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鲜。
2.作息方面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机体免疫系统尤其是肠道免疫紊乱的密切相关。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等可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在生活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生活规律,注意休息,轻者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恢复期避免剧烈活动及过度劳累,以免加重或诱发并发症。
除了上文所述的一系列饮食作息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外,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胃肠道的负担。每一餐尽量不要吃太饱,最好是少量多餐,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情,减少精神压力,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加快疾病的康复。
溃疡性结肠炎为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在结肠出现的黏膜的炎症溃疡的表现,属于免疫方面的疾病。病变主要涉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可有全身临床症状。患者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查我们都是不太了解的,因为很多患者都以为自己的溃疡性结肠炎就是疼一下而已,疼过了就好了,其实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检查好自身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才能做好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那么、溃疡性结肠炎检查的方法有哪些呢?
溃疡性结肠炎检查的方法有哪些?
1.临床表现
除少数患者起病急骤外,一般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症状以腹泻为主,排出含有血、脓和黏液的粪便,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并里急后重,排便后可获缓解。
轻型患者症状较轻微,每日腹泻不足5次。
重型每日腹泻在5次以上,为水泻或血便,腹痛较重,有发热症状,体温可超过38.5℃,脉率大于90次/分。
暴发型较少见。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腹泻量大,经常便血。体温升高可达40℃,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疾病日久不愈,可出现消瘦、贫血、营养障碍、衰弱等。部分患者有肠道外表现,如结节性红斑、虹膜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小胆管周围炎等。
2.辅助检查
诊断上主要依靠纤维结肠镜检,因为90%~95%患者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因此事实上通过纤维乙状结肠镜检已能明确诊断。镜检中可看到充血、水肿的黏膜,脆而易出血。在进展性病例中可看到溃疡,周围有隆起的肉芽组织和水肿的黏膜,貌似息肉样,或可称为假息肉形成。在慢性进展性病例中直肠和乙状结肠腔可明显缩小,为明确病变范围,还是应用纤维结肠镜作全结肠检查,同时作多处活组织检查以便与克隆结肠炎鉴别。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要选择比较专业的医院进行自身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查,从而更好地做好针对性的治疗,另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平时生活中还要多多注意自身的饮食习惯,像一些辛辣食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不要去吃。
2021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发布了肾小球疾病的管理指南,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成人和儿童肾小球疾病患者的管理指导。指南内容涉及各种肾小球疾病,包括免疫球蛋白A肾病和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膜性肾病,儿童肾病综合征等。下文主要介绍膜性肾病和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病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 膜性肾病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起病往往较隐匿。
与2012 KDIGO指南不同的是,新指南指出, 对于PLA2R抗体阳性且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可能不需要肾脏活检来确认膜性肾病诊断。然而对于这类患者,肾活检也可以提供重要的额外信息。无论PLA2R抗体和/或TSHD7A抗体是否阳性,都应对膜性肾病患者进行相关疾病评估。对于膜性肾病患者,应用临床和实验室标准评估肾功能丢失进展的风险。
所有存在蛋白尿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均应接受优化支持治疗。蛋白尿<3.5g/d、溴甲酚紫(BCP)或免疫测定法测定的血清白蛋白>30g/L、且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的膜性肾病患者,不需要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存在至少一项疾病进展危险因素或发生肾病综合征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损伤、感染、血栓栓塞事件)的膜性肾病患者,可以考虑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存在至少一项疾病进展危险因素的膜性肾病患者,推荐使用利妥昔单抗或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或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治疗至少6个月,根据风险评估选择治疗。治疗开始后连续监测PLA2R抗体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膜性肾病患者的治疗反应,并可用于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肾病综合征治疗后复发的膜性肾病患者,初始治疗采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后续治疗可以重复使用利妥昔单抗;初始治疗采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或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后续治疗可以改用利妥昔单抗。
对于膜性肾病患者, 移植前评估应尽量确定膜性肾病是否与PLA2R相关。如果血液中持续存在PLA2R抗体,复发风险会增加。移植后,对于已知PLA2Rab相关性膜性肾病患者,根据移植前抗体水平,每1-3个月测量一次PLA2R抗体,并进行移植物的活检,以防抗体增加。 利妥昔单抗可用于治疗复发性膜性肾病患者。
膜性肾病在儿童中非常罕见,尚没有证据指导儿童膜性肾病的治疗。 膜性肾病儿童患者应在专业中心接受治疗。对于膜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方案应基于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风险来制定。
对于膜性肾病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重要的注意事项如下:
1. 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关。
2. 评估静脉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
3. 膜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患者也有发生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取决于年龄,既往病史,糖尿病,eGFR,吸烟和肾病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以使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包括既往史和蛋白尿)进行风险评估。
4. 使用阿司匹林不足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使用华法林足以预防动脉血栓栓塞。
5. 类固醇会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因此,开始泼尼松治疗的患者不应避免抗凝治疗。
儿童肾病综合征
儿童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疾病之一。 发病年龄多见于3~6岁的幼儿,因治疗过程中患儿机体免疫功能较低,很容易因劳累或其他儿童带病上课而感染上病毒或细菌,导致病情复发。
与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管理相反,通常不会在儿童就诊时进行诊断性肾活检来确定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儿童患者通常被认为患有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微小病变(MCD),如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长期肾脏存活率较差,应进行更广泛的评估,包括肾脏活检和基因检测。
自2012年指南发布以来,多项试验表明,较短的初始糖皮质激素治疗与6个月治疗的疗效相当。因此,2021年指南进行了更新, 建议儿童接受总共8-12周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而不是24周。这将有助于降低治疗毒性,特别是考虑到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经常复发,患者后续可能接受多个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指南还建议,对于频繁复发性和激素依赖性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期间接受0.5mg/kg/d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治疗一周,以降低复发的风险,重新开始治疗时需要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对于存在激素相关副作用且频繁复发的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以及对于所有具有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 建议使用节制糖皮质激素使用的药物。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可以使用的节制糖皮质激素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左旋咪唑、霉酚酸酯、利妥昔单抗或CNI。
最近结果表明,左旋咪唑可能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廉价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频繁复发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对于频繁复发和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利妥昔单抗可能是较好的类固醇节制方案。
对于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失败后,推荐使用CNI作为初始治疗。如果无法获得CNI且利妥昔单抗的疗效有限时,推荐使用环磷酰胺。对CNI有反应的患者,应考虑改用霉酚酸酯用于维持缓解,从而避免CNI的长期毒性。此外,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指导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参考文献:
Kidney Int. 2021;100(4):753-77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杨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研究方向为慢性肾脏病。
作者 | 北京天坛医院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一直以来,肝癌因其起病隐匿、发展速度快、预后不良被称为“癌中之王”,我国作为乙肝大国,每年新发肝癌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肝癌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肝癌的治疗方式也逐渐增加,使得肝癌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值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肝癌治疗方法。
手术
一直以来,手术被称为“唯一可能治愈肝癌的手段”,相比其它治疗方法,手术能够最直观地切除肿瘤病灶,效果确切,部分患者甚至可以接受肝移植手术,直接获得一个没有病变的“全新”的肝脏。
但是,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操作,一方面,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切除超过一半的肝脏,创伤较大,部分身体情况不好的患者可能无法耐受手术;另一方面,由于肝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只能通过体检发现,所以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发病时已经没有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因此,总的来说,只有30%左右的患者能够通过手术获益。好在近年来随着各种肝癌治疗手段和药物的出现,手术已不再是肝癌的唯一根治性方式了。
消融治疗
消融治疗是指通过极高温或是极低温来“杀死”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式,往往不需要大范围手术操作,可以在腹腔镜引导下,或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治疗。
相对于手术而言,消融治疗创伤明显减小,特别适用于肝脏上多个部位的多发肿瘤,或是位置复杂、手术切除风险高的肿瘤。
消融治疗分为射频消融、微波消融以及冷冻消融等,对于比较晚期的肿瘤,也可以通过多次消融治疗使肿瘤逐步缩小,为本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提供手术机会。
介入治疗
截至目前,肝癌没有十分有效的全身放化疗方法,相比之下,局部介入治疗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介入治疗通过腹腔大动脉,将肝癌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区域的动脉血管,针对性强,对于能够看到明显供血血管的肿瘤,还可以通过栓塞供血血管,达到使肿瘤缩小的目的。
另外,接受了根治性手术的肝脏肿瘤患者,术后定期进行预防性介入治疗也可以达到良好的预防复发的目的。相比全身化疗,介入化疗创伤小、副作用轻、患者心理负担小,可以在术后1-2天之内出院。
靶向治疗
近年来,针对肝癌的靶向药物层出不穷,部分药物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肿瘤之所以可以快速生长,并且很多情况下对药物治疗没有明显效果,与细胞变异后产生的诸如无限增殖、血管新生等特性密切相关,而靶向药物的作用原理恰恰能够精确到细胞信号通路层面,通过作用于肿瘤特异性靶点,抑制肿瘤的异常增生,达到消灭肿瘤的作用。
目前,大量的观察已经证实:肝癌靶向药物,特别是联合介入治疗等其他治疗同时进行时,能够有效控制肝癌的发展,甚至达到治愈效果。美中不足的是,目前靶向药物进入医保的品种较少,部分药物价格较高且需要完全自费,会对一些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
其他治疗
除上述治疗方式之外,肝癌的免疫治疗、中药治疗等也可以对肿瘤的控制有良好的效果,但往往需辅助以上叙述的主要治疗方式。另外,日常生活中患者的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调节也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以上多种治疗方式的全方面结合,现在,肝癌患者的总体治愈率和生存期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
当然,肿瘤的预防和早发现、早治疗,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都十分重要,常见的检查方法如腹部超声、CT等都可以早期发现肿瘤。如果患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等,更是要及时治疗,定期复查,将肝癌的发生遏制在摇篮里。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2021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发布了肾小球疾病的管理指南,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成人和儿童肾小球疾病患者的管理指导。指南内容涉及各种肾小球疾病,包括免疫球蛋白A肾病和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膜性肾病,儿童肾病综合征等。下文主要介绍膜性肾病和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病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 膜性肾病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起病往往较隐匿。
与2012 KDIGO指南不同的是,新指南指出, 对于PLA2R抗体阳性且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可能不需要肾脏活检来确认膜性肾病诊断。然而对于这类患者,肾活检也可以提供重要的额外信息。无论PLA2R抗体和/或TSHD7A抗体是否阳性,都应对膜性肾病患者进行相关疾病评估。对于膜性肾病患者,应用临床和实验室标准评估肾功能丢失进展的风险。
所有存在蛋白尿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均应接受优化支持治疗。蛋白尿<3.5g/d、溴甲酚紫(BCP)或免疫测定法测定的血清白蛋白>30g/L、且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的膜性肾病患者,不需要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存在至少一项疾病进展危险因素或发生肾病综合征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损伤、感染、血栓栓塞事件)的膜性肾病患者,可以考虑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存在至少一项疾病进展危险因素的膜性肾病患者,推荐使用利妥昔单抗或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或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治疗至少6个月,根据风险评估选择治疗。治疗开始后连续监测PLA2R抗体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膜性肾病患者的治疗反应,并可用于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肾病综合征治疗后复发的膜性肾病患者,初始治疗采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后续治疗可以重复使用利妥昔单抗;初始治疗采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或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后续治疗可以改用利妥昔单抗。
对于膜性肾病患者, 移植前评估应尽量确定膜性肾病是否与PLA2R相关。如果血液中持续存在PLA2R抗体,复发风险会增加。移植后,对于已知PLA2Rab相关性膜性肾病患者,根据移植前抗体水平,每1-3个月测量一次PLA2R抗体,并进行移植物的活检,以防抗体增加。 利妥昔单抗可用于治疗复发性膜性肾病患者。
膜性肾病在儿童中非常罕见,尚没有证据指导儿童膜性肾病的治疗。 膜性肾病儿童患者应在专业中心接受治疗。对于膜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方案应基于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风险来制定。
对于膜性肾病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重要的注意事项如下:
1. 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关。
2. 评估静脉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
3. 膜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患者也有发生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取决于年龄,既往病史,糖尿病,eGFR,吸烟和肾病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以使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包括既往史和蛋白尿)进行风险评估。
4. 使用阿司匹林不足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使用华法林足以预防动脉血栓栓塞。
5. 类固醇会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因此,开始泼尼松治疗的患者不应避免抗凝治疗。
儿童肾病综合征
儿童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疾病之一。 发病年龄多见于3~6岁的幼儿,因治疗过程中患儿机体免疫功能较低,很容易因劳累或其他儿童带病上课而感染上病毒或细菌,导致病情复发。
与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管理相反,通常不会在儿童就诊时进行诊断性肾活检来确定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儿童患者通常被认为患有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微小病变(MCD),如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长期肾脏存活率较差,应进行更广泛的评估,包括肾脏活检和基因检测。
自2012年指南发布以来,多项试验表明,较短的初始糖皮质激素治疗与6个月治疗的疗效相当。因此,2021年指南进行了更新, 建议儿童接受总共8-12周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而不是24周。这将有助于降低治疗毒性,特别是考虑到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经常复发,患者后续可能接受多个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指南还建议,对于频繁复发性和激素依赖性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期间接受0.5mg/kg/d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治疗一周,以降低复发的风险,重新开始治疗时需要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对于存在激素相关副作用且频繁复发的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以及对于所有具有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 建议使用节制糖皮质激素使用的药物。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可以使用的节制糖皮质激素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左旋咪唑、霉酚酸酯、利妥昔单抗或CNI。
最近结果表明,左旋咪唑可能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廉价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频繁复发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对于频繁复发和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利妥昔单抗可能是较好的类固醇节制方案。
对于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失败后,推荐使用CNI作为初始治疗。如果无法获得CNI且利妥昔单抗的疗效有限时,推荐使用环磷酰胺。对CNI有反应的患者,应考虑改用霉酚酸酯用于维持缓解,从而避免CNI的长期毒性。此外,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指导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结肠炎作为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大家应该多少有些了解,这是一种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疾病,而且发病后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的调节。结肠炎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饮食要尽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导致病情的加重。
结肠炎是一种危害比较大的疾病,可能有患者会想,一个小小的结肠炎症能会有什么危害呢?其实不然,结肠炎之所以说危害大是因为急性发作或者是突然性发作对人体的危害大,可能造成身体的器官或者是内脏出现巨大的损害。所以,除了治疗外,结肠炎患者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宜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吸烟喝酒。
生冷食物指生冷瓜果、冷饮、凉馍、冷菜冷饭;油腻食物指肥肉、油炸煎炙的食品;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姜、生蒜、韭菜、洋葱等食品。进食这些食物及吸烟喝酒刺激结肠壁,使肠壁水肿、充血、平滑肌痉挛,引起本病复发或加重本病。
2、不宜吃过敏性食物。由于人的体质不同,对食物的过敏性感受也不同。
牛奶、鸡蛋、蜂蛹、土蚕、未成熟番茄、花生、波萝、蚂蚱、蟹类、蚕豆、蛇肉及一些昆虫食品等都具有致敏作用,有些人吃了这些食物易引起过敏、可有些人就不过敏,对某一食物某人是否过敏,就主要在于各人的体质不同而异。
3、不宜吃得过饱。
暴饮暴食吃得过饱,使肠胃功能紊乱使本病复发或加重。
4、腹部不宜受凉。
即使是夏天天气再热,也要把腹部盖好,不要使腹部着凉,否则肠子遇冷刺激而痉挛引起本病发作或加重。
5、不宜过度劳累。
在过度劳累情况下,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下降,容易使本病发作或加重。
6、不宜长期生气、郁闷、恼怒、忧思。
因为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使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刺激肠蠕动增强,肠液分泌过剩,使肠黏屏障的保护性能下降而造成肠黏膜化脓和出血,形成溃疡性结肠黏膜炎。
本文为大家讲解了得了结肠炎后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各位结肠炎患者看了上面的介绍是不是懂得了呢?一定要切记以上的六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最后,也祝结肠炎患者能很快的拥有健康的身体!
结肠炎是一种生活中很常见的肛肠疾病,因为结肠炎的病情比较的痛苦,所以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其实对于这种常见疾病,只要我们及时的预防就能够避免,下面了解一下结肠炎不能吃什么。
结肠炎患者不能吃的食物: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发物的范围很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属于发物类的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鸡蛋虽不属发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獐肉、腐乳、酒酿及葱、蒜、韭菜等。现代临床研究还证实,忌食发物对于外科手术后减少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结肠炎对患者的身体伤害并不是致命的,但是大家还是不能小看了结肠炎的病情。如果治疗的时候稍有疏忽,就容易诱发其他的并发症,比如肠穿孔、中毒性肠扩张、便血等就是结肠炎的并发症。
晨起第一次大便正常,过一会儿或吃完饭便稀且有粘液状东西。服用黄连素和枯草杆菌马来酸曲美布丁期间一直大便很好,停掉黄连素几天后大便就没有之前好了,现在停掉马来酸曲美布丁三四天大便有像以前一样晨起第一次还行,过一会儿便稀且有粘液条状,请问医生我应该怎么办?
克罗恩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病因复杂,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和生物制剂等。
1.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柳氮磺吡啶,可抑制肠道黏膜炎症反应,缓解症状;美沙拉嗪也具有特异治疗作用。
2.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药物可有效抑制肠道炎症,但需严格控制适应症和剂量。
3. 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和巯嘌呤可抑制肠道免疫反应,减轻炎症。
4. 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可抑制肠道细菌感染,消除炎症。
5. 生物制剂:如英福利昔单抗,可拮抗促炎细胞因子,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克罗恩病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规律饮食,以控制病情,防止反复发作。
外阴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影响肠道黏膜,也可能累及皮肤、关节、眼睛等部位。外阴克罗恩病患者的饮食调理对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疗方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方案需咨询医生)
①车前草60克,灶心土60克,生姜3克,水煎服。
②银花红糖茶:银花30克,红糖适量,泡水饮用。
③补虚正气粥:黄芪30克,人参3克(或党参15克),山药30-50克,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于半熟后放入山药(去皮切片)、黄芪、人参,煮至粥熟时加入白糖,做早餐食用,常服可益气养阴。适用于久泻伤气耗阴之症。
④紫苋菜粥:紫苋菜100克,白米50克,先用水煮苋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服用。
⑤参苓粥:人参3-5克(或党参15-20克),白茯苓15-20克,生姜3-5克,粳米100克,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汁,然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适用于外病脾虚之症。
⑥烧五香:鲜猪肉750克切块;干姜6克,吴茱萸3克,肉豆蔻3克,肉桂2克,丁香1克,共研末;另备酱油、黄酒、白糖、味精等,将面粉涂沫在猪肉内块表面,放入适量酱油、黄酒及酱、味精,浸泡2-3小时后放入烤箱中,文火烤15分钟左右,翻过再烤15分钟左右,熟后即可食,或食隔1周或半月服食一次。此法适用于脾肾阳虚之症。
二、适宜食物
1、供给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可提高机体抗癌力。
2、瘙痒宜吃苋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带、紫菜、鸡血、蛇肉、穿山甲。
3、多吃蔬菜、水果。
4、多饮茶水或清淡饮料。
5、宜凉血解毒食物。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三、不适宜食物
(1)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2)忌葱、蒜、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烟、酒。
(4)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5)忌公鸡、鹅等发物。
(6)瘙痒严重时忌海鲜及刺激、致敏食物。
克罗恩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克罗恩病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细粮、米饭、面条等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粗糙食物刺激肠道。
2. 适当补充蛋白质:蛋类、奶制品、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补充营养,改善身体虚弱。
3. 补充微量元素:牛奶、果汁、肉汤等食物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身体亚健康症状。
4. 限制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肠道负担,应尽量避免。
5. 定期复查:克罗恩病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饮食调整,克罗恩病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我管理: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2. 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
3.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成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
一、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成因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尚不明确。肛瘘是克罗恩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能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肠道壁薄弱,形成瘘管。
二、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症状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主要症状包括:
三、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诊断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四、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治疗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五、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预防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总之,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需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并做好日常保养,以改善生活质量。
克罗恩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肠梗阻,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克罗恩病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病情程度和病变部位,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等,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2. 休息与营养: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3.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锻炼,减轻心理压力。
4.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5. 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关注自身病情变化,做好日常保养,才能提高生活质量。
克罗恩病型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腹泻、肛门肿胀和开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如肠梗阻和胃肠道溃疡,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治疗克罗恩病型肛裂,首先需要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作时间。对于早期肛裂,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多喝水、多吃蔬菜、养成合理的排便习惯以及排便后温水冲洗等方式改善病情。然而,肛裂容易复发,因此在必要时需要服用药物,具体用药方案需遵医嘱,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针对不同病情的克罗恩病型肛裂,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轻度的肛裂,可以采用中药坐浴、放松肛门括约肌、涂抹消炎止痛软膏等方法促进溃疡愈合。对于较严重的肛裂,可以选择肛门内注入栓剂,缓解疼痛,改善皮肤赘余和外痔。此外,对于长期不愈合的肛裂,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服用排便药物,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克罗恩病型肛裂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还包括日常保养。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适当进行运动,以促进病情恢复。此外,晚上洗个热水澡也有助于预防肛裂的发生。
总之,克罗恩病型肛裂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日常保养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注意自身的生活习惯,以尽快恢复健康。
克罗恩病,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本文将详细介绍克罗恩病的危害,以及如何通过药物治疗和日常保养来减轻这些危害。
一、克罗恩病的危害
1. 腹痛:腹痛是克罗恩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发生在右下腹或脐周,呈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痛,伴有腹鸣。进食后症状加重,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2. 腹泻:腹泻也是克罗恩病常见症状,早期呈间歇性发作,后期可转为持续性。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肉眼脓血。当病变累及乙状结肠直肠或肛门时,可有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3. 发热:大多数患者伴有发热症状,可为间歇性低热或中度热,少数可出现弛张高热伴毒血症。部分患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长期发热后才出现消化道症状。
4. 营养不良:克罗恩病患者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儿童期发病还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此外,克罗恩病可能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引发皮肤损害、口腔溃疡、脊柱关节炎等肠外表现。
二、治疗克罗恩病的方法
1. 药物治疗:克罗恩病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主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防治并发症,阻止肠道毁损。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菌药、免疫抑制剂等。
2.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通常在糖皮质激素减量停用后使用,如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等。
3.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可针对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治疗。
4. 日常保养:患者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三、克罗恩病的预防
1. 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等。
2.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IBD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生物制剂通过靶向特定炎症因子,可以有效抑制肠道炎症,提高黏膜愈合的可能性。这使得IBD的治疗目标从单纯的临床缓解,转变为临床缓解、实验室炎症指标正常化和黏膜愈合相结合的深度愈合。
个体化治疗是IBD治疗的重要原则。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至关重要。例如,抗TNF制剂在IBD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其疗效受到药物浓度和抗药抗体的影响。通过药物浓度监测(TDM)可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除了抗TNF制剂,还有许多新的生物制剂正在研发中,如抗整合素制剂Vedolizumab等。这些新型生物制剂具有更高的靶向性和特异性,有望为IBD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肠道微生态在IBD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粪菌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方面取得了成功。目前,粪菌移植在IBD治疗中的应用尚处于研究阶段。
除了药物治疗,非传统药物如中药在IBD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由于缺乏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证据支持,其应用仍需谨慎。
总之,随着生物制剂研发的不断深入,IBD的治疗前景充满希望。但同时也需要加强个体化治疗、新型生物制剂研发和肠道微生态研究,以进一步提高IBD的治疗效果。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IB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一直致力于IBD的诊疗和研究,通过举办系列健康教育讲座,普及IBD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该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
治疗炎症性肠病需要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综合考虑。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切除病变肠段来缓解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运动,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作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科室设有专门的炎症性肠病门诊,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疗和护理。此外,科室还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普及IBD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信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炎症性肠病患者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