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体检发现肺癌相关肿瘤标记物升高应怎么办?

体检发现肺癌相关肿瘤标记物升高应怎么办?
发表人:主任医师李辉
每次门诊都会遇到拿着体检报告来咨询的患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肿瘤标记物高于正常值。患者往往非常紧张,怀疑自己是不是有肺癌了,常常寝食不安,坐卧不宁。那究竟肿瘤标记物升高是不是就是患肺癌了呢?如何解读肿瘤标记物升高?发现肿瘤标记物升高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下面一一解答。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肿瘤标记物?肿瘤标志物实际上是由肿瘤细胞本身产生,或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刺激而产生的物质,它可以反映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且对肿瘤治疗时进行监测。换句话说,肿瘤标记物是一类健康指数,这些指数超标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与肿瘤相关。到目前为止,发现的肿瘤标记物很多,每种肿瘤有不同的特异肿瘤标记物和敏感肿瘤标记物。肺癌也有自己的肿瘤标记物。

肺癌的肿瘤标记物有哪些?

根据《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肺癌的肿瘤标记物包括六项即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质蛋白21-1片段(CYFRA21-1)、癌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其中小细胞肺癌比较有特异性的指标,是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比较有特异性的是CEA、SCC、CYFRA21-1和CA125。在临床的工作当中,一般会将这六种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对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鉴别的准确率。
 
肿瘤标记物升高一定是肿瘤吗?
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是肿瘤的专利,除了癌症时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会升高,其他一些肺肿瘤性疾病例如炎症性疾病,甚至良性瘤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值得强调的是,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并不高,其升高了并不能给出明确诊断。仅靠这些指标的筛查远远不够,还需要结合影像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查手段,结合临床有针对性的做出分析诊断。但是同时我也想再次强调,肿瘤标记物正常的癌症患者也是存在的,我临床遇到不少患者明确的恶性肿瘤的诊断,但是肿瘤标记物却是正常的。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证明了临床诊断肿瘤不能完全依赖肿瘤标记物。
 
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升高,我要怎么办?
来门诊咨询的大多数患者的疑问都是,我的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升高,是不是我有肺癌了呢?这个要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析。
第一种情况,体检中发现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升高,特别是一次性的轻度升高,并不能表示得了肺癌。请注意这里我强调了“一次性”和“轻度升高”这两个概念。“一次性”是指既往从未进行过肺癌肿瘤标记物的检查或一直正常仅仅此次异常。“轻度升高”是指在轻度超出正常值范围。如果你符合这两个条件,大可不必担心,肺癌的几率极低。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我通常建议患者2-3个月后重新复查同样的肿瘤标记物,大部分患者可能会回到正常值以下或者仍然保持轻度升高,这都是没有问题的。一段时间内动态观察肿瘤标志物指标,相对更有意义。一些非肿瘤性疾病导致的升高,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会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第二种情况,如果你的体检同时做了胸部低剂量螺旋CT没有发现异常,就更应该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第三种情况,对于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升高的非常显著,高出正常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患者则应该高度重视,如果没有进行过胸部CT检查的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检查以排除肺癌的可能。如果做个胸部CT则应咨询有经验的专科医生,针对性做进一步检查,以找到具体病因。

综上所述,做个小结:

1. 肺癌肿瘤标记物“一次性”“轻度”升高不必紧张,2-3个月以后再次复查即可。

2. 肺癌肿瘤标记物明显升高,比正常值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进行胸部CT检查。
3 . 如果第一种情况在复查的过程中持续升高,应及时咨询有经验的专科医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关于肺癌和高危人群,大家都很关注。

     

    关于肺癌高危人群,国内外有些区别,我国的建议将高危人群定义为:

     

    (1)年龄50~75岁;

     

    (2)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

     

     

    ①吸烟≥20包/年,或者吸烟指数400年支以上(吸烟指数=吸烟的年数×每日吸烟的支数),其中也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②被动吸烟者,也就是二手烟或三手烟等吸入者;

     

    ③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氡气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自然界常见惰性气体,比如矿井含量就很高,室内也有,所以要多开窗通气);

     

    ④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⑤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也就是慢支、肺气肿等)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题目中提到的如何筛查肺结节问题,可能本意是问如何筛查早期肺癌,因为肺结节和肺癌并非一个概念,肺结节可以是肺癌,也可以不是肺癌,反之,肺癌可以表现为结节,也可以不是结节,在这里不赘述。

     

     

    如何筛查肺癌,有简单而准确的答案,那就是低剂量螺旋CT。有两个要点,1是低剂量,2是CT。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对于高危人群的低剂量CT筛查,能较胸片降低死亡率20%。而使用低剂量的目的是在保证肺癌检出的基础上,不至于因为CT的辐射而诱发新的癌症。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下,今年想起来就来做一个CT,结果做的是常规剂量,然后等到三五年过去了,又想起来做个CT,结果一查都转移了。

     

    因此,必须强调如下几点:

     

    1、筛查适合于高危人群。

     

    2、每年都要查,而且最好是在同一个医院查。

     

    3、低剂量CT,必须是薄层,1mm最好。

     

    4、假如要拿CT找别人会诊,要去检查的地方把所有的数据都刻盘带走(原始薄层图像),因为打印的胶片基本都是厚层的,用来会诊信息不够。

     

    需要注意,有了筛查,并不是说所有的早期肺癌都能被发现。典型的例子是小细胞肺癌,很可能在两次检查之间发生,而且很可能一出现就发生转移,这种现象目前没有办法解决,但好处是,毕竟发生率较低。但绝不可因此就不筛查,或擅自将筛查间隔缩短,否则得不偿失。

  • 肺癌起病隐匿,早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直到晚期,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而晚期肺癌会向全身各处转移,大大提升了治疗的难度,也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这也是为什么肺癌一直是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重要原因。

     

    但是,如果我们能在早期就发现肺癌并及早进行手术,就能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提高到90%以上[1]!二级预防的“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适用于肺癌患者。为此,我们需要一种分辨率更高、精准度更强的检测方法,此时应运而生的就是低剂量螺旋CT了。那么,究竟什么是低剂量螺旋CT?和常规的检测手段相比,它有什么优势?我们又该如何根据低剂量螺旋CT的结果,判定自己有没有患上肺癌呢?

     

    一.    三大肺癌检测手段

     

    1.  X光片

     

     

    X光片、CT、螺旋CT……大家在医院做检查时,想必经常听说这些字眼。那么,它们究竟是指什么呢?它们都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测手段,都用到了一种叫做X射线的电磁波。我们知道,自然光的本质就是电磁波,相比起来,X射线的穿透能力更强,能穿透人体组织器官,进而投射到探测器上,映出图像;不同的人体部位对X射线的吸收和透射能力不同,因而在“胶片”上呈现出不同的“亮暗”影像。

     

    在照X光片时,我们就用这种办法,直接检测透过人体的X射线,绘制出图像。其劣势是分辨率较低,特别是对于重叠在一起的两个病灶,并不能很好地分辨。

     

     

    2.  CT

     

    如果说X光片映照出的是整体,那CT映照出的就是断面。CT又叫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它能通过计算机计算出人体不同平面的信息,进而一张又一张地展现出来。螺旋CT是CT的“进化版”,它能利用螺旋形的扫描线,获得更精准、更连续的扫描结果。

     

     

     

    3.  低剂量螺旋CT

     

    传统CT和X光片相比,虽然分辨率更高,却需要用到更大的辐射剂量,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同时对人体的伤害也更大。而低剂量螺旋CT综合了CT和X光片的优点,不但能分辨出肺部很多极其微小的结节,使肺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还减少了辐射剂量,提高了我们做检测时的安全性[2]

     

    二.    低剂量螺旋CT的诊断原则

     

    拿到报告后,我们还要注意区分“假阳性”,即并不是所有的结节都是恶性的。一般来说,如果结节的直径小于5mm,或者呈现“磨玻璃影”、半透明样,再或者主要位于肺的下部,这样的结节往往比较安全[3]。对于怀疑恶性的结节则要进行活检等进一步的诊断。

     

    空气污染、长期吸烟、职业粉尘……悄无声息之间,肺癌就可能近身!要想尽早地“揪”出肺癌,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要靠低剂量螺旋CT。如果想排除有可能的疾病风险,去医院做什么检查,你学会了吗?

     

    【参考文献】
    [1]任远.低剂量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77-3579.
    [2]黄洁惠,宋歌,石磊.低剂量螺旋CT的原理及临床应用[J].肿瘤学杂志,2016,22(04):316-321.
    [3]周清华,范亚光,王颖,乔友林,王贵齐,黄云超,王新允,吴宁,张国桢,郑向鹏,步宏,李印,韦森,陈良安,胡成平,石远凯,孙燕.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2018年版)[J].中国肺癌杂志,2018,21(02):67-75.
  • 肺癌是著名的“无声杀手”,它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步入晚期。所以,肺癌防治的关键就在于早期诊断。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低剂量螺旋CT,这种方法能检“揪”出非常微小的肺部结节。然而,我们都知道,CT具有一定的辐射性,也可能反过来增加我们患上癌症的几率。相较而言,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也有助于肺癌的早期筛查,那就是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我们一般会看哪些指标呢?对于肺癌来说,就是特有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顾名思义,是恶性肿瘤特有的标志[1]。它可以由恶性肿瘤自己分泌或者脱落,也可能来源于机体的“对抗”反应。肿瘤标志物还会进入组织液和血液,我们就可以通过常规的抽血对它进行检测,进而“佐证”恶性肿瘤的存在与否。那么,肺癌究竟有哪些肿瘤标志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酶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顾名思义,是神经细胞所特有的一类酸性蛋白酶。正常情况下,它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在血清内的含量极低。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最“凶险”的当属小细胞癌,它就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会大大提升血清中NSE的浓度。所以,NSE就是小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如果在血清中的浓度过高,往往提示着癌症的发生[2]

     

     

    2.  癌胚类

     

    主要有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两大类。它们一度存在于人体的胚胎中,其后则会在人体内消失。当肺癌“来袭”时,它们才会重新出现在血清中。不过,这两类标志物的特异性比较低,不但会出现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在其他癌症,如消化道癌症中也会出现[2]。所以,在临床上,我们还要联合检查其他肿瘤标志物,以便进一步的诊断。

     

    3.  蛋白类

     

    包括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5-3(CA15-3)、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2]。它们在正常人的血清中的含量极低,却在肿瘤细胞内被大量合成,随后释放到血液中。其中,两种糖链抗原被很多种恶性肿瘤所“偏爱”,因而特异性较低,主要用于辅助诊断[3]。而SCC-Ag和Cyfra21-1的特异性比较好,主要来源于肺癌细胞,特别是非小细胞癌,临床上常用它们来进行肺癌的诊断和分型[4-5]

      

     

    及早发现肺癌确实能救命!肿瘤标志物检查来帮你!抽血化验做检查,简便快速还准确!NSE、AFP、CEA、CA12-5、CA15-3、SCC-Ag、Cyfra21-1……化验单上的这些指标,你会读了吗?

     

    【参考文献】
    [1]杨丽萍,陈冬玲,陈振奋.联合检测血清SCC、TSGF和CEA在宫颈癌诊断与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0):52-54.
    [2]雷宇,赵洪文.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02):166-169.
    [3]张宝凯,张静,马希祥.临床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检验应用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22):3279-3280+3282.
    [4] Song WA, Liu X, Tian XD, et al. Utility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yfra 21-1 and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in lung cancer diagnosis: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China[J]. Chin Med J (Engl). 2011;124(20):3244-3248.
    [5] Pujol JL, Boher JM, Grenier J, Quantin X. Cyfra 21-1,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and progn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spective study in 621 patients[J]. Lung Cancer. 2001;31(2-3):221-231.
  • 作者 | 王素娜
    文章首发于 | 感染科王素娜微博

     

    经常有人体检发现胆红素升高,会觉得困惑,别的检查都正常,为什么胆红素会升高呢?需要治疗吗?

     

    答案是:无需治疗。

     

    这是怎么了?

     

    这其实是一种叫做Gilbert综合征的情况。

     

    为什么叫Gilbert综合征呢?按照综合征起名的一般规律,这一定是一个叫做Gilbert的人首先报道的。

     

    Gilbert综合征是UGT1A1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突变造成肝脏内胆红素尿苷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胆红素-UGT)活性下降,大约只有正常值的30%,不能正常的处理胆红素,从而引起胆红素升高。

     

     

    这种情况在人群中很常见,总的患病率约4-16%,男性多于女性。

     

    Gilbert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间断的轻度的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总胆红素常低于3mg/dl(51.3μmol/L)。在胆红素生成增加的情况下,总胆红素也可能更高,但通常低于6mg/dL(102.6)。

     

    黄疸发作的诱因包括:禁食,发热,溶血,重体力劳动,应激,月经等。比如,每日总热量摄入低于400Kcal(体重正常的成年女性一天推荐的进食量是1800Kcal)会导致总胆红素在48小时内升高2-3倍。

     

    如何确诊?

     

    那么,怎么诊断Gilbert综合征呢?它主要是排除性诊断,需要排除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情况。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是:

     

    一,反复检查发现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

     

    二,血常规,血涂片和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

     

     

    三,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正常。

     

    现在还可以进行基因检测,查UGT1A1基因也可明确诊断。但一般没有必要,因为Gilbert综合征通常并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不需要治疗,也不会影响寿命。

     

    有什么坏处?

     

    胆红素-UGT也参与一些药物的葡萄糖醛酸化,所以Gilbert综合征的患者应用某些药物时毒性反应增加,比如抗肿瘤药伊立替康。

     

    另一些药物可能会诱发Gilbert综合征的黄疸。比如治疗艾滋病的药阿扎那韦,阿扎那韦可以抑制胆红素-UGT活性,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什么?生病还有好处? 

     

    也有好消息,胆红素水平轻度升高可能是有益的,因为胆红素有抗氧化的作用。Gilbert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子宫内膜癌和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

     

    所以呢,体检发现仅仅总胆红素轻度升高,别的检查没有问题,就不要担心了。那是因为空腹体检,饥饿诱发了高胆红素血症呀!美美的吃一顿就好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肺肿大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退,气道膨胀、充气及肺容积增加或气道壁破坏等病理状态。肺肿大是因为我们的肺脏经过慢性疾病导致的,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出现的支气管扩张,其中最常见的是慢性支气管炎。而慢性支气管炎比较容易继发肺气肿,上期以往的话就会形成慢性肺源性的心脏病。

     

     

    肺水肿发生得比较缓慢,早期的症状不明显,或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咯痰,长期发展时,会在运动后感觉到呼吸的不畅,胸闷气短,会逐渐发展成无力,日常的工作会出现难以胜任的现象。当病情加重时,病人休息时也会感觉呼吸不畅,有些患者还会伴着出现口唇甲、手甲、趾甲呈紫色,医学上称为青紫。

     

    病人会感觉到乏力,体重也会下降,食欲下降。还得患者还会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典型的肺气肿患者会出现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形,呼吸运动会变弱,语音震颤变弱,叩诊过清音,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心浊音减小,肝浊音下降,呼吸音下降,有时可听到干、湿啰音,心音远低。

    肺气肿的病人该如何护理?

    一、蛋白质的补充

     

    老年肺气肿病人饮食应要注意营养的成分,多吃一些蛋白质类食品。心功能衰竭者,应要注意忌盐。如果长期饮用少量的食物,使用利尿剂者应要注意补钾离子。柑橘、香蕉、鲜蘑菇等食物中钾离子含量较高,因此可以多吃一些。

     

    二、做好相关的记录

     

    中老年人的肺气肿保养应做好每日的进食量、饮水量及排泄量的记录。

     

    三、戒烟

     

    中老年人的肺气肿必须戒烟,日常的保养也要注意预防吸进二手烟气和有害物质。

     

    四、腹式呼吸法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期,可采用腹式呼吸。因为病人利用胸腔呼吸机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达到极限时,就必须充分地调动腹膈肌的辅助呼吸功能,来增加吸氧和有效的通气量,来弥补通气的不足,缓解此病症。

     

     

    五,规律锻炼

     

    我们也应该配合太极拳,气功,长距离步行等身体疗法。

     

    六、及时就医

     

    如果老年人肺气肿突然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心衰及消化道出血症等病症,应该及时送医院门诊医治。

     

    以上是老年肺肿大的一些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此疾病,可以让我们做好预防的准备。

  • 作者:陈培才 主治医师 枣庄市肿瘤医院 放射科

    很多朋友都会问医生,拍胸片是不是就可以早期的查出肺癌的存在了呢?拍胸片确实是确诊很多疾病的重要方法,那胸片能查出早期肺癌吗?肺癌的辅助治疗有哪些?
    胸片能查出早期肺癌吗?
    胸片仅能用于肺癌初步检查,决不能作为确诊肺癌的依据。 胸片是肺癌影像学最基本检查方法,大部分肺癌能通过胸片得到初诊。但正位胸片上,约43%的肺部面积与心脏、纵隔、横膈等组织重叠,一些早期肺癌难以发现。胸片也缺乏密度对比,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的发现率较低。此外,即使胸片发现肿物,也不能明确其准确位置、性质和分期等。
    CT通过显示组织薄层横断面三维结构图像进行诊查,有效避免了肺与心脏、纵隔、横膈等组织的重叠,能发现肺尖、脊柱旁、靠近胸膜、心脏后方、纵隔、横膈等部位胸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肺癌。CT还有较高密度分辨率,能发现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灶。诊断早期肺癌,CT明显优于胸片。胸片发现问题者,需进一步CT检查。有的患者CT就能明确诊断。若CT不能明确诊断,肺中央有可疑肿物的,应再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周边存在可疑肿物的,应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若胸片检查未发现问题,但有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男性乳房增大、杵状指等肺癌疑似症状的,也应进一步全面检查。
    肺癌的辅助治疗有哪些?
    在肺癌的辅助治疗上,食疗的目的是增强体质,使各种治疗能正常进行,以及提高身体免疫能力,使防止转移、复发成为可能。
    肺癌患者在饮食上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脂肪类不要太高,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品,经常吃新鲜蔬菜,新鲜的水果。
    肺癌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以清淡为主,但是要注意营养和热量的补充,补充蛋白质类营养,可以促进肌肉蛋白的合成,增加体内热量。
    对于肺癌的检查方面大家应该掌握全面了,那么在肺癌的辅助治疗的问题上,小编需要提醒大家食疗虽然重要,但是不能取代肺癌的常规治疗哦!另外吃什么不吃什么最好听从医生嘱咐不要任性妄为、我行我素。

  • 作者:李晓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胸科医院 呼吸内科

    肺部间质病变属间质性肺疾病的范畴,在看到胸片、CT报告及临床医生的诊断——“间质性肺疾病(ILD)”时,许多患者往往不知所以。肺间质是相对于肺实质而言。实际上ILD病变部位以肺泡壁为主,但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细支气管,并常伴有肺实质受累如肺泡炎、肺泡腔内蛋白渗出等改变,故也称为“弥漫性肺实质疾病”,那么,肺部间质病变有哪些要点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肺部间质病变有哪些要点?

    1、病因方面包括:

    ①风湿免疫慢性病:系统硬化症、多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

    ②、治疗现任或药物相关性疾病:抗心律失常药、抗炎药物、抗惊厥药物、化疗药物、维生素、放疗、氧中毒;

    ③、职业和环境相关性经验疾病:矽肺、石棉肺、重金属肺、煤尘肺、铍尘肺、氧化铝肺;

    ④、吸入无机粉尘:滑石粉肺、铁尘肺、锡尘肺;

    ⑤、吸入有机颗粒(过敏性肺泡炎):饲鸽者肺、农民肺;

    ⑥、原发性疾病手术(未分类型)、肿瘤性疾病:肺淋马管癌病、支气管肺泡癌、肺淋巴瘤、Kaposi肉瘤;

    2、肺间质性疾病有许多共同的临床特点:渐进性运动性呼吸困难、影像学呈双侧弥漫性间质性浸润、限制性肺功能异常和低氧血症(患者有气喘伴有紫绀的表现)。

    3、胸部X线或胸部CT对ILD的特点:疾病早期可见磨玻璃样改变,更典型的改变是小结节影、线状(网状)影或二者混合的网状结节状阴影。肺泡充填性疾病表现为弥漫性边界不清的肺泡性小结节影,有时可见含气支气管征,晚期肺容积缩小可出现蜂窝样改变。

    4、肺功能检查: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动脉血气分析可显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肺部间质病变如何治疗?

    我院知名老中医专家孔教授研发的特色中药验方温肾清肺汤是公认的治疗间质性肺炎纤维化最有效的药物,该药物实现了间质性肺炎纤维化的快速临床缓解、深层次临床治愈、危重患者久不复发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此病方面有几大优势:

    1、大复方中药,根据传承秘方精制而成,又有50余年的完善提高,疗效十分显著。

    2、根据患者实际症状调配用药,做到一人一方,同时根据病情发展变化进行辨证加减,所以时时都能实现最好的治疗效果。

    3、不但可控制疾病,更能逐步实现逆转和消除间质性肺炎纤维化,是目前唯一可实现较高的消除间质性肺炎纤维化特色中药。

    4、许多国内最权威的三甲医院宣告无法治疗的重症间质性肺炎纤维化患者在使用温肾清肺汤后获得满意疗效,避免了病危死亡的悲剧。

    5、间质性肺炎纤维化患者服用此药不需住院,不必做重复查检,节省了大量医护费用。总体花费仅为一般医院治疗费用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

    6、不同以往治疗反复发作不能根除,服用此药可实现一次性达到治疗目标,不会复发,不需长年服药,治疗一次管一辈子。再不用重复住院重复治疗了,从此患者可健康长久的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 肺癌的发病率在各个国家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但具体的病因并不是十分清楚,有研究显示,和环境的恶化、慢性肺部炎症以及患者长期吸烟有关,也可能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肺癌的发展从早期到晚期并无明确的时间,有的患者病程较长,有的则较短,这和患者的个人情况及基本的身体素质有关,早期的诊断和及时规范的治疗时十分重要的。

     

     

    肺癌的早期发现主要依赖两点:

     

    第一,临床症状,肺癌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气短等肺部症状都肯那个出现,所以缺乏临床特异性,但随着疾病进展,会逐渐出现肺外症状,比如长时间的发热、消瘦,不明原因的关节游走,不明原因的激素分泌异常等等,出现这些症状,就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发生。

     

    第二,也有一部分患者在肺癌早期并无任何症状,仅仅在体检时发现肺部肿瘤,也就是说,除了临床症状之外,体检也是发现肺部肿瘤的重要方法,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发现,则应尽快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更加专业的检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治疗及时,有痊愈的希望。值得注意的是,手术之后并不能保证癌症不再复发,所以仍然需要注意。

     

     

    肺癌的发生和很多因素关系,长期吸烟的患者相较于正常人得肺癌的几率要高很多,环境污染、遗传因素、职业影响、长期接触辐射等等因素都和肺癌的发生有关,有的患者肺癌的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很容易导致漏诊。

     

    有时候肺癌的临床症状很不典型,极易和其疾病混淆:

     

    首先,肺结核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有时候与肺癌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发生于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的肺结核球和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很容易混淆,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及痰脱落细胞检查等手段加以鉴别。

     

    其次,肺部影像学表现提示肺炎,而经过抗生素的治疗阴影吸收很慢,或者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肺炎,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警惕肺癌的可能性。

     

    另外,癌性空洞和肺脓肿在影像学表现上也有相似之处,但是肺脓肿的起病比较急,伴随着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全身中毒症状比较明显,这两种疾病可通过痰脱落细胞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鉴别。

     

    总而言之,肺癌与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有相似之处,需要及时加以鉴别,通过细致的问诊和相关检查一般可以加以诊断,早期诊断对于肺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越早诊断的病人,生存率越高。

  • 血液常规检查对肺不张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白细胞分类计数哮喘及伴有黏液嵌塞的肺曲霉菌感染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偶尔也可见于Hodgkin病、非Hodgkin淋巴瘤、支气管肺癌和结节病。阻塞远端继发感染时有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增快。慢性感染和淋巴瘤多有贫血。结节病、淀粉样变、慢性感染和淋巴瘤可见γ球蛋白增高。

     

    血清学试验检测抗曲霉菌抗体对诊断肺变应性曲霉菌感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组织胞浆菌病和球孢子菌病引起支气管狭窄时特异性补体结合试验可为阳性。血及尿中检出5-羟色胺对支气管肺癌引起的类癌综合征有诊断价值。

     

    1.放射学检查放射学检查是诊断肺不张最重要的手段。常规胸部平片通常即可明确叶或段不张的存在及其部位。肺不张的放射学表现变化较大,常常是不典型的。

     

    在投照条件不够的前后位或后前位摄片,由于心脏的掩盖,左下叶不张常易漏诊。上叶不张可误认为纵隔增宽,包裹性积液亦与肺不张相似,且大量胸腔积液可掩盖下叶不张。支气管空气征可排除完全性支气管阻塞,但不能除开肺叶萎陷。

     

    在不张的肺段或肺叶的顶部发现钙化的淋巴结,对诊断支气管结石有重要意义。纤维化性纵隔炎及各种炎性淋巴结肿大时可发现纵隔钙化。变应性曲霉菌病、黏液黏稠症、淋巴瘤、不透X线的异物和支气管裂伤均有相应的放射学异常征象。异物阻塞主支气管时,常规胸片可发现一侧肺变小,透光度降低,另一侧肺体积增大,透光度增加。

     

    这一现象可能表示

     

    ①一侧肺因活瓣阻塞而过度膨胀,压迫对侧肺使其不张;

     

    ②一侧肺阻塞后发生吸收性不张,对侧肺代偿性过度膨胀。荧光透视和比较吸气末与呼气末的胸片可以鉴别上述两种情况,因为只有支气管通畅的肺在吸气、呼气之间容量有明显的变化。

     

    胸部的CT检查断层摄片对下述情况帮助较大:描述萎陷肺叶的位置与形状,有无支气管空气征,有无钙化及其位置,阻塞病变的性状,有无管腔内引起阻塞的包块。CT检查对于此类问题的诊断价值更大,特别是对下述情况明显优于断层摄影,包括:明确支气管腔内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甚或性质,探查肿大的纵隔淋巴结,鉴别纵隔包块与纵隔周围的肺不张。

     

    支气管造影主要用于了解非阻塞性肺不张中是否存在支气管扩张,但目前已基本为CT所取代。

     

    肺通气-灌注显像如怀疑肺不张由肺血栓所致,可考虑行肺通气-灌注显像或肺血管造影,相对而言血管造影的特异性较高。

     

    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对纤维化性纵隔炎所致肺不张的患者,上腔静脉血管造影有一定的价值。心血管疾病引起压迫性肺不张时可选择多种影像学手段。

     

    2.痰与支气管抽吸物检查痰液细菌涂片检查痰液细菌培养因为咳出的分泌物主要来自未发生不张的肺,不能反映引起支气管阻塞的病理过程,所以痰液检查对肺不张的诊断意义很小。应作细菌、真菌和结核杆菌的涂片检查与培养,并常规做细胞学检查。变应性曲霉菌感染有时可培养出曲霉菌,但需注意实验室常有曲霉菌的污染。如果咳出痰栓,并在镜下发现大量的菌丝,即可确立诊断。

     

     

     

    支气管肺癌时细胞学检查可有阳性发现,而大多数腺癌和良性肿瘤细胞学检查阴性。偶尔在淋巴瘤患者痰中可查到肿瘤细胞。

    3.皮肤试验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皮肤试验对肺不张诊断意义不大。支气管结石所致肺不张时结核菌素、球孢子菌素或组织胞浆菌素皮肤试验可为阳性,并为诊断提供线索。如肺不张由肺门淋巴结肿大压迫所致,结核菌素皮试在近期转为阳性,特别在儿童或青少年,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变应性曲霉菌感染时皮肤试验典型的为立即皮肤反应,某些患者表现为双相反应。

     

    4.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是肺不张最有价值的诊断手段之一,可用于大部分病例。多数情况下可在镜下直接看到阻塞性病变并取活检。如果使用硬质支气管镜,则可扩张狭窄部位并取出外源性异物或内源性的结石。如异物或支气管结石被肉芽组织包绕,则在镜下不易明确诊断。

     

     

    支气管腺癌表面通常覆盖有一层正常的上皮组织,如果肿瘤无蒂,易被误认为腔内的压迫性病变。但大部分腺癌有蒂,有助于判断其支气管的起源。支气管类癌血管丰富,活检时易出血,此时应留待开胸手术时切除,而不应盲目活检。有时支气管肺癌表面也可覆盖一层肉芽组织,镜下活检只能取到炎症组织。此时如果阻塞的支气管尚存细小的缝隙,也可通过深部刷检取得肿瘤学证据。对于支气管外的压迫性病变,支气管黏膜的活检偶尔可发现与基础病变有关的组织学异常。但管外的搏动性包块切忌活检。

    对于黏液栓引起的阻塞性肺不张,纤支镜下抽吸既是诊断性的也是治疗性的。纤支镜下活检与刷检对引起阻塞的良性和恶性肿瘤、结节病及特异性炎症也有诊断价值。

     

    5.淋巴结活检与胸腔外活检组织病理如果肺不张由支气管肺癌或淋巴瘤所致,斜角肌下与纵隔淋巴结活检对诊断甚有帮助,而纤支镜活检常常为阴性。如果有明确的肺门或纵隔长大,淋巴结活检常有阳性发现,如果放射学改变只有远端的肺组织萎陷,则难以取得阳性结果。结节病、结核、真菌感染引起肺不张时,斜角肌下和纵隔淋巴结活检偶有阳性发现。胸腔外活检(肝脏、骨骼、骨髓、周围淋巴结)对某些疾病如结节病、感染性肉芽肿、淋巴瘤和转移性支气管肺癌有时能提供诊断帮助。

     

    6.胸腔积液检查与胸膜活检肺不张时形成胸腔积液有多种原因。胸腔积液可能掩盖肺不张的放射学征象。胸腔积液检查与胸膜活检对恶性病变及某些炎症性病变有诊断价值。血胸见于胸部外伤或动脉瘤破裂,而血性胸腔积液提示肿瘤、肺栓塞、结核或创伤。

     

    7.剖胸探查相当多的肺不张患者因诊断性或治疗性目的最终需要作剖胸手术。支气管结石有35%需要开胸得以确诊。由支气管肺癌、腺癌、支气管狭窄、慢性炎症伴肺皱缩、局限性支气管炎以及外源性压迫所致的肺不张中也有部分病例需剖胸探查方能确诊。

     

  • 一、肺结核如何诊断?

     

    通过以下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点即可诊断为肺结核,具体如下: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是肺结核常见症状。约1/3患者有咯血,少数伴有呼吸困难。发热为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低热,部分伴有乏力、盗汗、食欲减退。轻者可无任何体征,肺实变者有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同时结合影像学诊断,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常规首选方法,病变多发生于上叶的尖后段、下叶背段和后基底段,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

     

     

    凡X线检查肺部发现有异常阴影者,必须通过系统检查,确定病变性质是结核性或其他性质。如一时难以确定,可经2周左右观察后复查,大部分炎症病变会有所变化,肺结核则变化不大。如果诊断为肺结核,应进一步明确有无活动性,因为结核活动性病变必须给予治疗。活动性病变在胸片上通常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的斑片状阴影,可有中心溶解和空洞,或出现播散病灶。胸片表现为钙化硬结或纤维化,痰检查不排菌,无任何症状,为无活动性肺结核。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方法,也是制定化疗方案和考核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每一个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肺部有异常阴影的患者都必须查痰。

     

    二、肺结核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自1944年链霉素问世后,结核病的治疗进入了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时代,随着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等药物的上市,在联合治疗原则下,新发肺结核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化学治疗成为治愈结核病、控制传染源的最重要手段。肺结核行化学药物治疗的周期约为半年至一年。

     

    1.药物治疗

     

    异烟肼: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是全效杀菌药。但单药应用易产生耐药性。适用于初治、复治的各型肺结核病及各种肺外结核,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必选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末梢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障碍、肝损害、变态反应及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

     

    利福平: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均有杀菌作用,单药应用易迅速产生耐药,是一种完全杀菌药。容易产生肝毒性、变态反应、类流感样综合征、胃肠道症状、类赫氏反应,偶致胎儿畸形等不良反应。

     

    吡嗪酰胺吡嗪酰胺: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主要是杀灭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B菌群。常见不良反应为高尿酸血症、损害、食欲不振、关节痛和恶心。

     

     

    乙胺丁醇:乙胺丁醇口服易吸收,不良反应为视神经炎,应在治疗前测定视力与视野,治疗中密切观察,鉴于儿童无症状判断能力,故不用。

     

    链霉素:链霉素对巨噬细胞外碱性环境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有杀菌作用。不良反应主要为耳毒性、前庭功能损害和肾毒性等,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儿童、老人、孕妇、听力障碍和肾功能不良等要慎用或不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病主要是利用其抗炎、抗毒素作用,仅用于结核毒性症状严重者,必须确保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使用。

     

    2.手术治疗

     

    当前肺结核外科手术治疗主要的适应证是经合理化学治疗后无效、多重耐药的厚壁空洞、大块干酪灶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和大咯血保守治疗无效者。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