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个人有轻生念头、有自杀计划乃至采取自杀行为均是可以得到有效干预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对此却不知晓。其实早在19世纪末,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就在他的《自杀论》中论述过自杀率与社会整合之间的相关关系,他认为可以通过影响社会的整合程度来影响一个社会自杀率的高低。
至今经过120多年的漫长历程,无数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证实了自杀在群体层面的可预防性以及在个体层面的可治疗性。比如:
1. 研究发现引导媒体合理报道自杀有助于降低自杀率;
2. 限制自杀工具或自杀场合的可及性、降低家用煤气或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含量可以降低自杀率;
3. 在美国空军内部开展综合性的自杀预防措施,可以成功降低美国空军的自杀率;
4. 意大利的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电话支持服务,可以显著降低社区老年人的自杀率;
5. ……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一、心力衰竭很可怕吗?
心力衰竭是各种疾病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衰竭,从而导致供血脏器供血障碍的一种心脏终末期状态,因为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特定的一个疾病,所以,心脏衰竭的时候,已经提示其心脏功能已经处于较差状态,所以其也就是真的可怕了。因为心力衰竭就意味着,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的状态,而且其几乎大多都是不可逆的,从而使得心衰多预示着预后不良。
二、心衰有什么预防办法?
1、积极控制原发病
心衰是各种疾病导致的一种状态,那么各种疾病不治疗,心衰就会继续进展,所以,治疗心衰的原发病非常重要,导致心衰的疾病有很多,常见的如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等,只有把原发病控制好,才能保证心衰不进展或者进展缓慢。
2、控制饮食
心衰是需要低盐饮食的,同时,心衰也需要限制水的摄入,因为高盐和多水饮食,会使得血液的容量负荷迅速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严重的可能加重或者诱发心衰。所以,平时多注意,心衰少发病。低盐和限水非常重要。
3、适量活动
心衰不是不能动,心衰也不是随便动,心衰需要适量活动,只有合理的运动,慢性期进行心脏康复,急性期绝对休息,才是减少心衰发作的最好方法。
4、避免受凉感染
感染是心衰发作的常见诱发原因,各种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消化道、肺部等等的感染,都可以诱发加重心衰,所以,心衰的患者,需要严格预防各种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5、吃好药
一旦出现心衰,几乎都是需要终身服药的,主要有两大类药物,一类是改善心衰症状的药物,主要是强心利尿扩血管类的药物,另一类是改善心衰预后的药物,主要是B受体阻滞剂、ACE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三大类,当然也有其他药物,只有严格良好的依从性,才能避免心衰的再次发作。
心衰以后,只要做到以上几点,有好多病人还是会有很好的生活质量的,至于预后,还是和疾病本身有关,但做到以上几点,减少发病和延长寿命也是不无裨益的。
亲,看懂了吗?赶紧关注我们,每天都有看得懂的科普推送给您!
中老年人要注意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对此疾病,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方法,其中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质量非常的重要,同时也应该重视体检,哪怕患有了心律失常,也可以获得尽快的治疗,以免产生并发症。
很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其实在生活中并不会出现心慌或者是胸闷等这一些典型的症状,往往在体检的过程中才会发现自己已经患有了心律失常,所以说,为了让自身的健康获得保障,我们一定不可以忽视体检,那么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怎么样才能够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
1,很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其实并不会出现典型的症状,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重视体检。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很有可能会引起猝死,特别是在严重疲劳的状态下更加会引起心律失常。
2,在发现心律失常之后,我们必须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不可以随意的服用药物,或者是在看到自己病情有所好转之后也不可以停止药物服用。
3,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运动一定要适量运动量越大,其实对于身体也并不是拥有一定的好处,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最好是选择散步或者是打太极拳,着一些比较柔和的运动。
4,要想减少猝死的几率,那么一定要避免冷热的刺激,同时也应该小心感冒的出现,洗澡的时候不可以水温过高或者是过低。
5,在生活中也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减少喝咖啡或者是浓茶,同时也不可以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
6,要想预防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猝死几率,那么一定要减少过量的喝酒,同时也应该戒烟,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我们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现象,让我们因此而出现心脏异常。
7,保持良好的睡眠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如果长期的劳累就可能会增加心率失常出现的几率。
8,和人接触的时候一定要宽容的对待,避免自己出现情绪波动的现象。如果处于过分紧张的状态就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出现。
9,要想达到预防心律失常的效果,那么首先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完全文,我们对于如何预防心律失常有了相应的了解,为了让自身的健康获得保障,那么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并没有出现典型症状的患者来说,也应该重视体检,因为这样的一种疾病,这是对于我们人体的生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必须要及时接受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攀升,估计到2026年,社会将进入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超高年龄社会”,即占全国人口2成的老年人群体。失智可以说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而阿兹海默症是其主要病因。所以,怎样减少阿兹海默症的流行,就需要平时做好预防工作。
五种防治阿兹海默症的方法。
锻炼可以治疗百病,通过刺激大脑的运作,可以减缓认知功能的恶化,并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降低阿兹海默症的发病风险。推荐挑选出自己喜欢的运动,比如去公园散步,让自己有动力坚持下去,但是时间不能太长,养成正常的习惯就很重要了,另外,还要小心运动损伤。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会渴望和别人联系,我们不一定要成为群体的焦点,但是我们需要和周围的人进行真实的交流,绝对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而是要积极参与所属的社交圈,有机会约朋友出去吃饭,或者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根据研究推论,阿兹海默症可以归为第三型糖尿病,即病人的大脑会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大脑血压过高。在这方面,饮食控制就变得非常重要,比如吃低碳水化合物,吃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吃椰子油。如果要挑战超低碳水化合物食谱,可以尝试生酮饮食或者地中海饮食。
另外,正确使用保健产品,包括鱼油,维生素B12,维生素D,叶酸,镁,也有助于治疗阿兹海默症。但是请记住,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你必须向专业医生咨询他们的疗效和你的身体状况。
大脑的锻炼和训练非常重要,即使退休了也要不断地自我激励学习,这才算是健康的生活方法。不过,也要适时让自己休息一下,长期工作压力会给大脑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妨碍记忆和神经的发育。所以,多安排一些放松的行程是很好的,比如泡温泉,或者去郊外散步。你还可以尝试从未做过的事情,但是要考虑到身体的安全性,玩一款乐器也是不错的选择。
阿兹海默症患者常常有睡眠障碍的困扰,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发现,睡眠质量差的人,通常在大脑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样蛋白,这些蛋白会影响睡眠,从而使大脑中的毒素难以清除,同时还会干扰记忆的产生。所以,病人一定要调整好生理闹钟,注意寝室环境和气氛,排除一切可能影响睡眠的因素(比如不要把手机和电脑放在床边),让大脑习惯你睡觉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优质睡眠。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放弃、逃避、退缩、依赖、缺乏勇气,是处于抑郁之中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是产生于现实中的挫折与失败,但其根源依然来自于内心中的“战争”。
患者会表现出逃避工作、逃避人际交往的倾向,有时连应付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逃避也会以“病态依赖”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在所依赖的人身边才能部分地面对生活,离开所依赖的对象他什么都做不了。一开始,逃避会令他感觉好过一些,起码可以少一些自我挣扎。但逃得了一时却逃不了一世,这是一场来自内心的战争,就算逃避了所有人,所有事,都不会终结。
这场战争的起源在于两个自我: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正是因为理想化自我无法达到,而真实自我又无法接受,所以他一直在两个自我的矛盾中挣扎。开始他会奋力地摆脱真我,以达到理想化的自我,当这种挣扎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的时候,他就会慢慢地变得自卑与自恨。
当他既无法放弃幻想,又无法面对真我的时候,就会逃避现实来让自己“心安”。毕竟他自己都无法面对这“丑陋”的自己,又怎敢让别人发现,所以逃避也是维系理想化自我的一种手段。缺乏对真我的接纳,有时也会被外移,就好像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他,没有人会接纳这样的他,如果以这样的自己去见人,就一定会受到他人的伤害或抛弃。
总之,因为这种外移的作用(把自己内心中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他可以找到很多支持自己逃避的理由。如,失败、他人的否定、现实的艰难等。但逃避并不能解决这场内心的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失败与挫折。逃避的时间越久,就越没有勇气来面对生活与真实的自己。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抑郁症的预防主要是两个方面,心理和运动,两者一起抓才能有效地进行对抑郁症的预防。从个体心理的角度而言,人都有交流、宣泄、归属的需要,哪怕是身处荒岛,也会自言自语或向花草树木鸟兽倾诉。这些都属于抑郁症的预防。而运动,尤其是剧烈的有氧运动,也可以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增进食欲、睡眠和自尊。同时,运动还能使大脑中与抑郁症相关的化学物质失衡转向正常,从而达到抑郁症的预防目的。
一、学会自我调节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各个年龄的躯体疾病、酗酒、吸毒、乱用药等不良生活方式,都可能导致抑郁发病,应自觉防止这些“体因性”的因素侵害自己。要均衡饮食,保持户外运动。
(2)适时制定计划:每天晚上睡觉以前,考虑明天干什么,制定第二天的行事计划。但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要太低,必须留有充分余地,这样每天都可以顺利完成计划。每天的小小进步能让自己积累自信。
(3)肯定自己;每天早上睡觉以前,肯定自己一天的成绩和进步,尽量少想消极的东西。最好能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美女的体验,进步和成绩。这样能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并能检视自己的情绪变化。
(4)学会倾诉:不要把不如意的事情,心中的愤怒堆积下来,而要选择可以信任的对象倾诉,或者选择其他适合自己的方式发泄,比如有氧运动、逛街、看书,在这些活动中放松自我。
(5)增强自我抵抗力:由精神刺激引起的一大组“心因性”抑郁症,从根本上消除刺激源不可能,但学会增强对刺激的抗力,加强心理免疫的能力,可以大大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
二、家人的关心与帮助
保持家人之间日常的良好沟通,遇到烦心事或者工作,生活上的难题要向家人倾诉或寻求家人的帮助;有抑郁倾向的人,在家人亲情的滋润下,或许很快就可以摆脱抑郁困扰。
三、朋友同事的尊重与理解
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交往等,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病程慢性化的几率。朋友、同事的精神支持,适时的鼓励,一次深刻的交谈,特别是来自好友的关心、尊重,可以改变自己的不良认知和提高适应能力,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和培养良好的心态。
对于心律失常这种疾病,很多人都闻风丧胆。
因为这种疾病会使得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遭受很大的折磨,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那么,心律失常的预防保健方法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们专家的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预防诱发因素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2)稳定的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4)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检查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6)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以上这些就是专家在心律失常的预防保健方面给大家提出的一些建议,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大家只有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免受疾病的困扰。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其特点有三:死亡急骤、死亡出人意料和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近年来,我国随着心血管病发生率的增高,心脏猝死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心源性猝死,占据了猝死中的绝大多数,正是因为心脏这一重要脏器的功能无可替代,而且随着老龄化的加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也就自然而然的增多了,我们要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呢?
一、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做好心脏病的二级预防
如果已经发现自己罹患心脏病,不管是心律失常还是冠心病,不管是心肌病还是心功能不全,不管是瓣膜病还是其他心脏病,只要发现,做好心脏病的二级预防就相当的重要了,因为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猝死就已经先行给我们打了招呼,这类人是猝死的高发人群,如果不能做好二级预防,那么后果你懂得。
二、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做好心脏病的一级预防
如果有高危因素,不管是家族心脏病高发病史,还是抽烟酗酒史,还是熬夜劳累加班史,又或者是其他心脏病高危因素,只要有高危因素,还没有罹患心脏病的患者,需要做好心脏病的一级预防,戒除不良习惯等,才能避免猝死找上门来。
三、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做好体检
如果没有什么高危因素,定期做好体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心肌肥厚,心律失常等无症状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体检发现,所以,对普通人群进行体检,做好预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防患于未然。
四、全面科普心肺复苏
猝死最好的治疗就是短时间内进行心肺复苏,因为时间越长,心肺复苏过来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超过4-6分钟,多数就不可逆的死亡,所以,如果等医护人员到来,可能结局就悲剧了,所以,做好全面的全民科普,科普心肺复苏,对身边的人尤其重要。
猝死,防不胜防,但我们不能因为防不胜防而不防,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过度劳累或者是缺乏睡眠,压力太大等等,大家要懂得缓解的方法,避免出现猝死的症状。如果旁边有人出现猝死的问题,可以采用急救的方法,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猝死如何急救?
1、用力叩击胸部位置
如果患者出现昏迷状态,要将患者放置在柔软的地面上,颈部上抬,头轻轻后仰,促进气道的流畅,帮助患者的呼吸。然后用力握紧拳头,对准患者胸部位置,进行短暂而有力的叩击。如果没有效果,可反复进行,避免出现室速、室颤等现象,帮助患者恢复窦性心律。
2、做全外心脏按压
将左手放置在患者胸骨下1/3处,然后右手按压在左手的上方,每分钟一百次左右的速度,适当用力按压心脏,使胸廓能进行上下活动,将心脏里的含氧量输送到动脉血管中,让心脏和大脑得到血液的供应。
3、人工口对口呼吸
出现猝死的症状时,患者处于昏迷的状态,会引发心脏停止的现象,容易引起缺氧,出现生命危险。这个时候要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将患者的鼻孔捏住,然后推开下颌,让患者的口始终处于张开的状态。急救者用力吸气,将气吹入患者的口中,反复进行,避免患者出现缺氧而死的现象。
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1、过度劳累
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新闻,有人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出现猝死的现象。如果人们长期过度熬夜,加班加点,黑白颠倒,容易引发过劳死的症状。大家要在工作之余适当休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规律的节奏。
2、压力太大
平常如果压力太大,也有可能会导致压抑紧张、焦虑等等不良的状态中,提升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更容易诱发心肌梗死的现象。所以大家要重视调理的方法,多和朋友谈心,多到户外运动,参加社交活动,有助于舒缓压力,减少多种不良的情绪。
3、酗酒过度
这是非常常见的诱发猝死的原因。如果经常喝酒、酒精过度,可导致心率加快,破坏人体的血压平衡,引起多种心血管异常的表现。长期如此可诱发心脏衰竭,甚至引起心脏缺氧、心肌梗死等症状。为了安全期间,建议大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抽烟喝酒。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也是冠心病中常见的致死率较高、致残率较高的一种类型。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较高,所以也因为其可怕性得到大家的广泛熟知。
怎么预防心肌梗死呢?
1.杜绝不良习惯
不良习惯是导致发生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之一,也是现代人心梗高发和低龄化的最为常见的原因,主要的不良习惯包括很多,比如吸烟、喝酒、熬夜、睡眠不足、吸毒等等,不良习惯的增加,大大增加心梗的发生率,所以,杜绝不良习惯,是减少心梗发生的最可行的方法之一。
2.控制好相关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肾病等等相关疾病所致的心梗,更是心梗高发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些疾病会加速或者诱发心梗的发生,所以一旦罹患这些疾病,积极降压、控糖、减重、降脂等,会减少心梗的发生概率。
3.保持良好心态
工作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心因性因素,也是现代人心梗高发的重要诱因,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会导致交感神经张力过高,从而导致心梗高发,所以良好的心态,是减少心梗发生的重要措施。
4.规律生活习惯
按时作息,工作生活规律,积极御寒保暖,避免高热中暑,适时增减衣物,定期保健养生,可以使得生物钟更有节律感,减少不必要的发生其他疾病的概率,从而减少心梗的发生。
5.一旦罹患冠心病谨遵医嘱
一旦发现自己罹患冠心病,那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谨遵医嘱,可减少心血管病急性事件,减少心梗的发生,而不能很好的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病人,其心梗发生率也就大大高于良好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病人。所以,一旦罹患冠心病,谨遵医嘱会减少心梗的发生几率。
仅此而已,注意一些小的细节,心态上藐视它,但是从行动上重视它,我们或许可以和冠心病良好相处,让并发症或者急性心血管事件来的更晚一些。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11月27日,中国台湾演员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中因心脏性猝死离世,享年35岁。
35岁,很年轻的年纪。
年轻人突然猝死,已经并不是个例。
2019年11月1日,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医生江金健,因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2019年7月4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教授肖育众,被人发现晕倒在实验室,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
年纪轻轻怎么会猝死?猝死离我们有多近?
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会忽然猝死
在众多引发猝死的原因中,心脏性猝死是发生率最高的。
心脏性猝死(SCD)是由于心脏病导致的意外死亡,据估计,全世界SCD每年有超过700万人丧生。
中国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是42/10万,据此推算, 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
心脏猝死来势汹汹,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
大多数心脏性猝死是由异常的心律引起的, 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是心室纤颤,是指从心室(心脏下腔)发出的不规则搏动,节律杂乱无章。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心脏将无法泵血,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在几分钟之内发生死亡。
心脏性猝死不是突然发生的,有很多风险因素会增加一个人的心脏骤停和心脏猝死的风险。
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长期血压控制不好,容易损害左心室壁,导致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被认为是成年人中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2016年有一份对中国人高血压知晓率的调查,从数据上看,中国人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仅有51.6%,有近一半的人群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这意味着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的发病隐患。
“极度疲劳”的状态也是引发年轻人猝死的重要原因。
从数据上显示,中国目前中青年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突发性心源性死亡最常见于30多岁至40多岁的成年人。
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交感神经会变得兴奋,从而使血压升高,让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心脏负担增加,诱发心律失常,很容易引发猝死。
猝死诱发因素还有大量吸烟, 饮酒、情绪波动、运动过量……
猝死前是否有征兆
可惜的是,在心脏骤停之前,大约50%的人没有任何症状。
另外一部分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其症状也不会特别明显。
例如突然发生的胸痛,疲劳,头晕,呼吸急促,虚弱和呕吐,而这些症状往往会被大部分人忽视。
猝死如何预防
心脏骤停基本上是“死亡”的代名词。
1.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对于年轻人,心脏骤停的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筛查的方法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电解质等检查,发现心脏缺血、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等证据,以及积极地回顾是否有胸痛、疲劳等症状。
2. 定期体育锻炼很重要
进行自己能耐受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各器官发挥正常的功能。
3. 戒烟
吸烟者患冠状动脉斑块的可能性是普通吸烟者的2至4倍,科学研究已证实, 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严重受损, 从而诱发急性血栓,需要积极地戒烟。
请牢牢记住AED,能救命
心脏性猝死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但是其实是有机会的。
2019年3月,6名协和医院的医生通过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除颤仪(AED),成功救治了一名猝死的中年男子。
AED是一种原理复杂但易于使用的医疗设备,可以分析心脏的节律,并在必要时进行电击或除颤,以帮助心脏重新建立有效的节律。
普通人也能够操作AED,当遇到紧急情况,在设备完好的情况,可以立即开启设备,根据设备显示屏和自动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日本是AED普及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根据日本総務省消防厅2018年的统计数据,使用了AED,患者的救命率能提升到53.5%,比仅仅呼叫急救车高出了6倍,也比只做心脏按压高出了3倍。
所以,在公共场合遇到猝死的情况,请大声呼喊AED,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作者 | 高秋
责任编辑 | 十三月
我总是睡不好,食欲差,情绪波动大,想知道是不是精神上有问题?
我是一个在呼和浩特市生活的年轻人,最近总是感到精神疲惫,睡眠质量很差。有时候我会一觉睡到中午,而有时候却整夜难以入眠。食欲也变得很差,经常感觉很饿但吃两口就不想吃了。最让我担忧的是我的情绪波动很大,经常莫名其妙地哭泣,甚至有过自残行为。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精神上的问题,于是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与一位资深的心理医生进行了交流。医生耐心地听我描述了我的症状和感受,并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分析。最终,医生初步诊断我可能患有抑郁症,并建议我尽快到医院精神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我对这个结果感到既惊讶又释然。惊讶的是我从未想过自己的问题可能是抑郁症;释然的是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并且有了一个明确的治疗方向。现在,我正在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理。虽然这条路可能会很漫长和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我会走出阴霾,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我在一个晚上实在是受不了自己的情绪了,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开始想要结束一切。
我找到了一个互联网医院,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位精神科医生。医生非常细心地倾听了我的主诉,我感觉到了一丝温暖和安心。
医生建议我进行了一些情绪评估量表,并根据结果给出了专业的建议。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觉得我并不孤单。
虽然我仍然感到困惑和痛苦,但是在医生的帮助下,我开始有了一丝希望。
躁狂症,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工作、人际关系及身心健康带来诸多困扰。
躁狂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杀倾向:躁狂症患者情绪波动大,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杀倾向。
2. 心脏疾病:躁狂症患者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患心脏病的风险较高,需引起重视。
3. 头痛:躁狂症患者常伴有头痛症状,可能与情绪波动、压力等因素有关。
4. 糖尿病:躁狂症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5. 生活方式改变:躁狂症患者可能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导致身体健康状况恶化。
面对躁狂症,患者应积极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
3.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4. 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情绪。
5. 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治疗。
躁狂症并非不可治愈,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可以恢复健康,重返正常生活。
我总是逃避现实,情绪失控,想自杀但又怕疼,需要帮助。这个问题困扰着我很久了,直到我在淄博市的一家医院找到了专业的心理医生。从那天起,我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
我记得第一次去医院时,医生问我是否已经去过医院就医并进行治疗。我告诉他我已经去过了,并且正在服用右佐匹克隆片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然而,我的失眠问题依然存在,每天晚上只能睡五个小时,白天也只能睡二三个小时。医生建议我尝试苯二氮卓类的药物,例如劳拉西泮或奥沙西泮,以改善我的失眠症状和缓解焦虑症状。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医生不仅关注我的药物治疗,还提供了心理咨询和支持。他们教我如何面对现实和未来,如何处理情绪波动和压力。慢慢地,我开始理解自己的感受,并学会了更好地管理它们。
现在,我已经不再逃避现实,我的情绪也更加稳定。虽然我仍然有困难的日子,但我知道我可以依靠医生和家人的支持来度过难关。我很感激在淄博市的那家医院和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那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如往常一样,在家中享受着闲暇时光。但突然,一阵莫名的情绪波动让我无法平静,我开始怀疑自己,怀疑生活的意义。我开始出现自杀的念头,那段时间,我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动力。
我鼓起勇气,拨通了互联网医院的电话,向一位精神科医生倾诉了我的烦恼。医生***的声音温柔而坚定,他耐心地听我讲述,并没有打断我,也没有急于给出诊断。
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医生***询问了我自杀行为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原因等。我告诉他,去年三月份因为失恋和工作压力,我曾经有过自杀行为,但后来逐渐好转。然而,最近的情况又让我陷入了困境。
医生***告诉我,我的情况需要去医院就诊治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虽然有些担心,但也被他的专业和耐心所打动,决定按照他的建议行动。
我安排了第二天上午去医院就诊,但这也与我的面试时间冲突了。医生***告诉我,可以下午去,不一定非要那么赶。他的话语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治疗的决心。
最终,我选择了下午去医院就诊,医生***的专业治疗和鼓励让我逐渐走出了那段黑暗的日子。我感激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也感谢互联网医院为我提供的便捷服务。
我曾经以为我和父亲的关系是无可挑剔的。我们总是能够聊得来,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想法。然而,最近我收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我的父亲突然有了自杀倾向。起初,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会这样做。我们家关系和谐,经济状况良好,似乎没有任何理由让他产生这样的念头。
通过与一位在线医生的交流,我开始了解到可能的原因。医生指出,我的父亲可能患有抑郁症。他的童年经历、工作压力和商业伙伴的恶意欠款都可能是导致他情绪低落的因素。医生建议我尽快与父亲沟通,并鼓励他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我决定暂时放下大学的期末考试,回到家中陪伴父亲。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谈话,我发现他内心的痛苦远比我想象的要深。他的自我否定和攻击性思维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幸运的是,医生告诉我,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我们能够及时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