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都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有的患者并不是很了解,而糖尿病足这种并发症的了解更是微乎其微,当发生糖尿病足时已经比较严重,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从而不得不截肢来继续保命治疗。那么,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糖尿病足应该怎么判断它的严重性?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总结,对于糖尿病足严重性的判断,要根据症状和表现,最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这样能够将糖尿病足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而保全生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导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出现的症状有视力下降,四肢麻木疼痛,餐后低血糖,白内障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注意调养,预防并发症。首先,控制饮食。其次,戒烟戒酒。锻炼运动,严格控制血糖,最后,做好筛查。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一般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导致的。常见的症状有视力下降,白内障,四肢麻木疼痛,餐后低血糖等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生活中也需要多加注意,仔细调养,预防并发症,接下来就为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预防并发症的几个方法吧。
1、饮食控制
饮食疗法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常用方法。应遵循饮食原则,低糖,低脂肪,低盐,中等蛋白质,高纤维,少量的膳食。平衡指的是热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平衡,病人需要根据体力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2、戒烟喝酒
戒烟应该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吸烟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冠心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戒烟。此外,酒精的控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清除自由基,促进血液循环。
3、锻炼运动
日常运动不是辅助疗法,它是治疗肥胖症的主要方法。运动后必须在饭后半小时内进行,锻炼效果在24小时后消失,所以每天必须锻炼半小时。锻炼达到中等强度,运动可以选择走,上下楼梯,游泳,乒乓球等,可以因人而异。
4、严格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因此,患者应及时监测血糖、饮食、运动或用药,最终控制血糖。如果觉得眼睛不舒服必须定期做眼部检查。
5、做好筛查工作
对于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是要了解糖尿病的具体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一般来说,这些并发症会发生在1型糖尿病确诊5年后,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5年后及时筛查。糖尿病会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展,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立即筛查心血管疾病。
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糖类的摄取,有的患者会因饮食中的糖类无法估算就会产生恐惧因此戒掉了,就会造成营养素加速流失。因此,我们该如何保持一边的摄取营养一边的控制血糖的水平呢?在平时我们除了“少吃精制糖”、“控制糖量”,以外,还应该从饮食、运动、治疗等一起控制血糖,还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因此就要树立正确的营养摄取观念,轻松地应对血糖的控制。
为了预防肾脏发生病变,我们就要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压与高血脂的症状,并且适量的摄取蛋白质。因此我们除了控制糖的摄入量,还要适当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适量的摄取蛋白质的含量也是保护肾脏和预防肾脏发生病变的关键。
糖尿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若是因为我们疏于预防和照顾,如果病情出现恶化就难以复原,甚至还会面临截肢的命运。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多尿的症状,就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大量流失。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就会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因此就会引发贫血的症状或者末梢神经发生病变。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重保护手和足部外,还要适量的摄取锌、铬、镁、钙等矿物质。我们还要补充体内流失的维生素B12.
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升高就会对末梢神经的微血管造成一定的伤害,明显的症状就是眼部会出现问题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因此未来预防视网膜发生病变,在平时除了积极控制血糖与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对眼睛的保养。在平时可以多摄取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比如叶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也会因为多尿导致体内的钙、磷等元素流失,胰岛素分泌的不足对造骨细胞的活性也有很大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如果要预防骨质疏松,在饮食中要及时的补钙,也要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3。
糖尿病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多注意,就可以起到预防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多少对糖尿病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糖尿病在临床上根据其严重程度是被分为1型和2型两种,而且越往后其症状越严重。专家介绍,糖尿病可以说是一种不治之症,一旦患上只能采取药物控制病情的方法。那么,糖尿病最严重之时,是什么情况呢?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由于基因遗传缺陷导致,少数患者由病毒感染所导致。而2型糖尿病大部分由于成年后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仅少数患者是由于遗传导致。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类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能正常产生而导致的代谢功能障碍性疾病,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并非完全丧失,因此可以通过药物注射或口服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部分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素功能可以正常产生,部分患者需长期治疗。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病因较为复杂,遗传因素、环境污染、饮食、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等都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目前该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30岁以后,大部分患者发病期在30-55岁之间。
糖尿病一般会伴随很多慢性并发症联合疾病,患者通常罹患糖尿病后身体会出现许多因糖尿病引起的合并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疾、心脑血管疾病等都是由糖尿病变转变而来,这些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其中糖尿病肾病是并发症中危害最大也是发病率最高的。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患者致死率最高的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最常见的一种,由于体内内分泌失调,胰岛素分泌不足,早期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肾脏代谢困难形成肾小球肾炎,且由于患者自身代谢紊乱,肾病治疗存在一定困难,最终随着患者病情加重形成肾衰竭,因此在糖尿病患者发现自身罹患合并症时应及早就医。
通过上文关于糖尿病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糖尿病若较为严重,是会引发肾衰竭的,因此,对于此病我们应积极重视。另外,专家提醒,患上糖尿病除了按时服药外,还应在饮食上注意糖分的摄取,且要每餐所吃的食物量要少一点。
贫血和低血糖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们有时会出现类似的症状,比如两者都会引起人们的头晕、乏力、面色出现苍白等症状,但我们大家一定要弄清楚贫血和低血糖的区别,两者不仅在症状上有很多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异。低血糖的患者在平时就要注意糖分的补充要及时,贫血患者要注意吃有营养的食物补充体内缺乏的营养元素,下面一起来看看贫血与低血糖的区别。
贫血和低血糖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贫血和低血糖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事实上贫血和低血糖都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同时因为两者的发病症状有点类似,所以很多人会把贫血和低血糖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出现治疗失误,延误了疾病的及时治疗,进而导致病情出现恶化,所以我们要正确区分贫血和低血糖还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两者发病症状有何不同。先是低血糖症状,低血糖发病时环责会出现身体虚弱、莫名的出汗、心悸、身体会出现震颤、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注意力也会出现不容易集中、视力也出现障碍问题、意识还会出现逐渐模糊等,严重者还会出现抽搐甚至是昏迷。
贫血,贫血患者的脸首先会发白,其中还会出现嘴唇、口腔粘膜、指甲发白的表现,贫血的人头发偏枯黄色,不是那么黑,不会瞬间身体不舒服,而是经常感到身体出现疲倦无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不爱运动的现象,少数人的患者还会出现厌食的症状。
贫血和低血糖的症状不同,所以它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第一如果是低血糖的治疗,低血糖的病人关键的治疗方案就是补糖,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吃些高能量的食物,种类要多样化,不能只吃一个品种,这样还会造成营养不足。平时贫血的病人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如大枣、桂圆等。
其实贫血和低血糖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通过以上的知识分享希望可以帮助过更多的人们。我们可以根据症状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可以尽快地帮助我们恢复身体的健康。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也应该多学习一点知识方便我们更好的维持身体的健康。
不知道你还记得吗?我们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小孩骑着三轮车不小心辗过老奶奶的脚,但是老奶奶没有反应还在继续睡觉,吓坏小孩子的广告吗?出现这样的感觉迟钝,其实就是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下肢动脉阻塞,而导致的糖尿病足。
当糖尿病的患者出现血糖升高时就会使全身的血管变得很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也会使血管壁因受损而导致发炎,进而促使血小板集中在受损处进行修复,就会导致出现动脉粥状硬化。最后还会使我们的血管愈来愈狭窄,进而形成下肢周边血管出现阻塞。
当血液流通受限时,小腿与脚掌处于全身血液循环的远端,就会得不到充足的血液灌流时,血液运输而来的养分与营养就无法使足部获取。有的患者下肢还会经常出现冰冷,若不小心出现伤口时,就会使伤口得不到适当的养分而无法修复愈合,最后还会遭受细菌的入侵,伤口就会出现感染、溃烂与坏死,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尿病足。就会让病人陷入在蜂窝性组织炎、骨髓炎与截肢的风险中。
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增加全身的血管阻塞率,当血管出现阻塞的情况增多,就会引起因血管阻塞而产生相关的疾病,比如:脑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因此增加。另外,糖尿病患者因为神经发生病变就会感觉不到痛,因此有的患者为了刺激下肢就会在足浴时提高水温,或者是在按摩时施力搔抓、揉捏双脚等。
我们建议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平衡外,也要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护,尤其是冬天应避免用过高的水温泡脚,双脚感觉酸麻时,也避免过于施力刺激双脚皮肤。同时也建议经常穿着合脚的鞋履和保暖的袜子、仔细检查每日双脚的状态;及时地修剪脚趾甲,预留适当长度的指甲,若有嵌甲或水泡等状况,应寻求专业照护,避免自己不谨慎的处理而导致出现伤口。
糖尿病其实不是可怕的疾病,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最常见就是糖尿病足,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出现不适的症状时我们就要引起注意,及时的就医检查,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我们常说的三高中的一高,就是高血糖。即便糖尿病发病率非常高,但关于对糖尿病的认识,还有很多人存在很多的误区,咱们一起来走进糖尿病看一看糖尿病相关的一些知识。
一、糖尿病可怕吗?
糖尿病非常的常见,也没有见哪个糖尿病立马就因此而丧失性命,这也就意味着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糖尿病患者不遗传、糖尿病患者不传染、糖尿病患者能治疗,而且糖尿病能够预防。
对于一个被遗传不传染而且可防可治的疾病,你们觉得糖尿病可怕吗?
二、为什么谈糖尿病色变?
既然糖尿病没有那么可怕,那么为什么大家谈糖尿病就为之色变呢?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一旦罹患很难根治,而且糖尿病患者需要在管住嘴的基础上进行治疗,而管住嘴正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痛处。
而且糖尿病患者不可怕,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相当可怕。糖尿病患者可以并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眼病等,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谈糖尿病为之色变的重要原因。
三、怎样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才可怕,那也就意味着糖尿病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可怕之处的,毕竟它的并发症会让我们为之色变。
那么怎样预防糖尿病呢?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的干预,避免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进行适量的运动,避免肥胖减少,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的进餐规律。
这些都是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基础方法,其实说白了很多慢性病都是生活方式病,只要我们生活方式正确规律,而且没有不良嗜好,那么糖尿病是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的。
看懂了吗?糖尿病不可怕,但糖尿病的并发症还是会让人觉得有点可怕,如果你不想罹患糖尿病,那么就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避免不良习惯,减少肥胖,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有效的减少和预防糖尿病。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经常有糖尿病病人问我,我血糖就是高了点,没有什么症状,可以不用治疗吧,其实,这是对糖尿病的一种误解,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下面来说一下原因。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常伴有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糖尿病的危害主要不在其疾病本身,而在于其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性非酮症高渗透性昏迷、乳酸中毒,低血糖昏迷,这些往往是由于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所致,如抢救不及时多有生命危险。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逐渐引起人体所有器官的损害,产生各种慢性并发症。如失明;蛋白尿、尿毒症;四肢酸痛、感觉障碍、阳痿、排尿困难、上腹胀痛、返酸恶心、呕吐、腹泻与便秘交替;下肢坏疽,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易合并有皮肤、骨、关节、牙周病变,也易发生白内障、青光眼等;还可以因抵抗力下降而易合并肺结核和泌尿感染等多种感染;妊娠时易出现妊娠并发症及胎儿、婴儿畸形 、甚者胎儿死亡率也较高。因此,糖尿病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构成影响健康长寿的四大危险因素,糖尿病也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的第三位死亡性疾病。
一旦发生并发症,不仅预后严重,而且还造成社会、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糖尿病专家统计:由糖尿病引起的失明比一般人的多10—23倍,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比一般人的多20倍,糖尿病并发的冠心病及中风比一般人的增加2—3倍,糖尿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比一般肾病多17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死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常因并发肾功能衰竭而亡。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疾病,很多人需要终生服药,常常有病人问我,医生嘱咐要定期复诊,那么多久复诊才是定期复诊呢?
在说定期复诊之前,先说一下复诊的必要性。一些患者采取满不在乎的心态,其实,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常常导致严重后果,这些并发症常常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使患者付出惨痛的代价。
针对糖尿病的治疗,初诊时最好到一家有内分泌或糖尿病专科的医院去看病,能得到比较适当的检查、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
以后定期随诊的次数和间隔应根据病情而定,总的来说血糖控制较好、问题越少的患者,看病的间隔时间可以长一些,但不宜超过两个月;血糖控制较差、问题较多的患者,应根据医生的要求按时到医院检查、诊治,以利于医生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处理,必要时可每周就医一次。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很多人对糖尿病还算了解,但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却知之甚少。今天咱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糖尿病并发症,看看糖尿病的并发症都是什么时候出现?如何早发现和早预防?
一、糖尿病都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很多,而且很多都是比较重的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很多,比如视网膜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冠心病、脑梗塞等,甚至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本身也会出现糖尿病各种酸中毒等情况,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可谓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但糖尿病损害最多的,依然是血管,由血管病变衍生出的各种病变是主要的并发症。
二、糖尿病并发症几年的时候会出现?
我理解提问者的意思,糖尿病3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并发症?5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并发症?10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并发症?但实际上,糖尿病确实时间越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就越高,但绝对没有这样的时间规律可以遵循。
如果我们血糖控制得好,可能我们可以和糖尿病和谐共处一辈子,但如果我们血糖控制的不好,可能我们很快就会被糖尿病的并发症所淹没,无论是你半年还是一年的糖尿病。
三、如何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早期并不一定有症状,很多人都是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而就诊才发现糖尿病,或者是体检时发现糖尿病。所以如何才能早发现糖尿病呢?有人说这样的症状,那样的症状可能是糖尿病,我觉得症状不一定更早,但体检却会比症状更早的发现糖尿病。
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体检越来越多,而血糖几乎是每一个患者体检时的必备项目,所以如果你没有体检过,我建议您也要定期监测一下血糖,这样就能最早的发现和识别糖尿病。
看懂了吗?糖尿病很可怕,并发症更可怕,但如果我们有方法,糖尿病也可以早期发现。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糖尿病,可能每个人都不是太陌生的代名词,它代表的是我们的胰腺功能是否正常,它代表的我们日常摄入的糖类是否能不能正常的分解。
胰腺,人们体内一个重要的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它可以分泌胰岛素,可以帮我们把血糖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还可以分泌胰液,分泌还有各种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参与人体的各种消化。
胰腺分泌不足,会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也就形成了我们日常最常见的一种病---糖尿病。
1. 早期
在这个时间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它没有明显的不适和临床的变现,但是用血糖试纸可以测试出来
2. 1型和2型的糖尿病
1型的起病比较急,部分患者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口渴想多喝水,上厕所频繁,饮食上吃的比较多,但是就是体重在下降,;也有少数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现象,也有可能会出现腹痛的现象;也有极少数的患者起病慢,无明显特征,需要用血糖试纸来检测。
2型的起病慢,部分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会因为出现并发症或者在体检时检测出来,这种常常伴有家庭史。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心慌,牙齿出血不止,伤口溃烂不愈合等症状。
当病情发展到并发症这步,就意味着身体的好多相应的器官已经在发生着变化。
眼睛,可能会因为血糖的升高而导致模糊不清,视力下降,导致青光眼,白内障等;足部,可能会因为血糖的升高,导致受伤后的伤口不易愈合,还后引发全身感染的可能,严重的话还会截肢;心血管,会因为血糖的升高出现动脉粥样化,而且患病率是较高;肾脏,如果血糖一直是升高的状态,可能会导致肾衰竭;神经,血糖的升高会导致胃肠功能,生殖系统功能和心脏功能紊乱,也会影响神经系统。
可以合理地控制饮食,控制血糖的升高,进而预防并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1. 要合理的安排饮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食粗粮;
2. 要学习糖尿病的知识,接受糖尿病教育,要正确的对待;
3. 要养成每日监测血糖的习惯;定期去医院复检;
4. 要合理的做一些运动;
5. 在家里家属应做好监督,提醒,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就医。
糖尿病的历史有数千年了,虽然经过了很久的探索,但是目前也是无法根治糖尿病的,所以得了糖尿病以后只有通过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控制饮食+坚持运动+监测血糖等方式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坚持按照我说的这些方式控制血糖的话,生活就没有了质量,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做、不能吸烟、喝酒等,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太多了。
但是要说到哪些行为会使糖尿病加重,估计不少人都不是太清楚。不过需要知道一点,糖尿病加重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血糖的升高或者降低。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防治糖尿病,我来聊聊糖尿病的那些你想知道的事情。
糖尿病加重的时候,患者有什么表现?
上面已经说了,糖尿病加重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血糖的升高或者显著低于正常血糖,但是需要注意由于测量血糖是一个有创伤的操作,所以测量血糖不是太让人容易接受,不过当血糖升高的时候,多数患者会有一些明显的症状。
当血糖升高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口渴明显、小便次数或者尿量增加、饥饿感明显等。在人体内存在着口渴中枢,而能刺激口渴中枢的主要是血浆渗透压。当血糖升高的时候,血浆渗透压增高,所以能刺激位于下丘脑的口渴中枢,所以就会产生口渴的感觉。
当一个人产生口渴的感觉的时候,就会大量地喝水,而喝水多了以后就会使尿量或者小便次数增加,有不少患者的小便次数在24小时内就超过了20次,尿量可以达到3L甚至10L,而且由于尿液里面的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人,所以里面会有迟迟不能散去的泡沫。可能不少朋友不太理解为什么尿液中有葡萄糖会产生泡沫,其实这个和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尿中的葡萄糖增加,会使尿液的表面张力增加,这样的话有利于形成泡沫。
糖尿病病人血糖升高的时候,也容易产生饥饿感。人体要利用好血糖,就需要有胰岛素的参与,而糖尿病患者体内要不胰岛素绝对缺乏,要不就是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这样的话虽然血液中葡萄糖多,但是却无法利用。另外,糖尿病患者本身的尿量就会增加,当这些小便排出体外的时候,就会带走一些葡萄糖,这样的话就会引起能量供应不足,让大脑产生饥饿的感觉。
如果血糖比较高的时候,就容易引起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这些急性并发症症状都是比较严重的,如果抢救不及时会造成死亡的。
从长期来看,如果一个人血糖控制的不好,即便饭量大,也容易变得消瘦。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含量虽然不低,但是由于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所以不能很好地利用葡萄糖。在人体内提供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就相当于零花钱,而脂肪就相当于存在银行里的钱,蛋白质就相当于不动产,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变卖的。糖尿病患者不能很好地利用葡萄糖,那就只有消耗脂肪了。所以不少糖尿病患者虽然饭量大,但是却吃不胖。
哪些行为会加重糖尿病?
喝酒:估计糖尿病患者都曾经被内分泌科医生告知不能喝酒吧,其实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在我们人体内血糖的来源主要是食物中摄取、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主要是指脂肪和蛋白质转变成糖类)等,当糖尿病患者喝酒的时候,酒精会抑制血糖的生成,从而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对于那些口服降糖药物或者打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如果再喝酒,那就特别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不要小看低血糖,和高血糖相比,低血糖的致命性更伤。另外,酒被喝进去以后,乙醇转变成乙醛,而乙醛本身就能够损伤胰腺细胞,要知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可是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物质,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自控力不强: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由于目前是无法治愈的,所以对于糖尿病的长期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内分泌科医生会反复告诉患者如何如何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但是不少患者依然做不到自律,不按时吃药、不按时监测血糖、也不积极运动,而且自身可能还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的话,肯定就无法保证血糖的稳定,而长期的血糖控制不好,必然会增加脑卒中、视力下降、肾功能收受损、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之前我遇到过一个糖尿病病史5年多的患者,他平时不注意控制血糖、也不按时喝药,而且还有吸烟、喝酒、暴饮暴食、熬夜的习惯,结果突然有一天出现了脑出血。
运动量不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坚持运动其实是比较重要的,而且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中就提到了坚持运动。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很多的好处,首先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且还能增加糖类和脂肪的消耗。其次运动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体重和心情,这些都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但是需要注意,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剧烈运动,应该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散步、快走、慢跑、太极、骑车等,具体的可以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每天的运动时间应该控制在30~45分钟,每周的运动次数不低于5次。
熬夜:虽然最新的教材没有提到熬夜是糖尿病的一个高危因素,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表明熬夜确实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之前有国外的研究表明,那些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的人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概率显著高于平均睡眠超过6小时的人。这个其实也好理解,熬夜会引起内分泌紊乱,而降低血糖的胰岛素本身就是一种激素,熬夜会扰乱胰岛素的分泌,所以可能会使糖尿病症状加重。
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回暖,但糖尿病患者却要格外警惕糖尿病足(DF)的发生。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糖友们需要做好足部保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一、糖尿病足的危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在下肢出现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其危害主要包括:
二、春季糖尿病足的预防
1. 注意足部卫生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足部,避免感染。洗脚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2. 选择合适的鞋袜
选择透气性好、舒适的鞋袜,避免脚部受挤压、摩擦。春季可以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或羊毛袜子,鞋底软硬适中,鞋头宽敞。
3. 定期检查足部
定期检查足部皮肤,发现皮肤破损、水泡、溃疡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4. 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糖友们要定期监测血糖,按时服药,合理饮食。
5.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糖友们应戒烟限酒。
三、糖尿病足的治疗
糖尿病足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包括:
总之,春季是糖尿病足的高发季节,糖友们要格外注意足部保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后期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足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早期筛查对于预防糖尿病足至关重要。研究发现,8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足病风险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并得到有效控制。然而,许多患者对足病早期预防和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病情恶化,甚至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密切相关。在外伤、压力、感染等因素的诱发下,足部容易出现溃疡、坏疽等严重并发症。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约有100万糖尿病患者因足病截肢,其中70%的截肢案例与糖尿病有关。在我国,糖尿病足病已成为住院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并发症,截肢率逐年上升。
为了预防糖尿病足,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足部护理,包括每天检查足部,保持足部卫生,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此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踝肱指数(ABI)等检查,以评估足部血管状况。一旦发现足部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中大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足病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的医护团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中心通过开展糖尿病足病筛查、治疗、康复等系列工作,帮助患者控制病情,降低截肢风险。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治疗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糖尿病足病科普宣传,提高患者对足病早期筛查和预防的认识,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病的发生率和截肢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湿气是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疾病的根源之一。而花椒水泡脚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被许多人用来祛除湿气、减肥。那么,花椒水泡脚真的可以祛湿、减肥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花椒水泡脚的祛湿原理主要来自于花椒的祛寒作用。花椒性温热,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当我们将花椒放入热水中泡脚时,花椒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渗透到皮肤里,帮助驱散体内的寒气,从而起到祛湿的作用。
然而,花椒水泡脚的减肥作用还需谨慎对待。虽然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但单纯依靠花椒水泡脚来减肥效果有限。要想达到减肥的目的,还需要结合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花椒水泡脚的注意事项:
除了祛湿、减肥外,花椒水泡脚还具有以下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花椒水泡脚并非适合所有人。患有足部溃疡、糖尿病足等疾病的人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总之,花椒水泡脚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具有一定的祛湿、减肥功效。但我们在使用时还需注意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与血管供血不足密切相关,导致脚底皮肤和肌肉出现溃烂、坏疽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了解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1. 严格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根据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力求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 足部护理: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泡脚,避免使用过热的水,以免烫伤皮肤。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穿着过紧或过松的鞋子,以免造成足部损伤。
3. 预防感染:注意足部卫生,避免赤脚行走,防止细菌滋生。一旦出现足部伤口,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4.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血管病变,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限酒。
5. 适当运动:加强下肢运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足。
二、糖尿病足的治疗
1. 扩张血管:通过药物治疗,扩张下肢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2. 抗感染治疗:针对感染部位,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 足部护理:定期进行足部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4. 外科治疗:对于严重感染的足部,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如清创、截肢等。
三、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治疗,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好日常护理,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足作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情发展通常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便于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在中医上,糖尿病足通常分为六级,从无开放性病灶的0级到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的5级,每个级别都有其具体的症状和表现。
而西医则通常将糖尿病足分为四期,从早期病变期到坏疽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了解糖尿病足的不同阶段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并加强日常护理,以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糖尿病足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下肢疼痛的问题。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关节炎或腰椎病引起的,但实际上,这可能是糖尿病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的表现。
糖尿病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针刺痛、烧灼感等,疼痛位置通常在小腿处,不靠近关节处。而糖尿病神经病变则可能导致下肢麻木、疼痛、针刺痛、烧灼感、手套袜套样的感觉等。
那么,如何区分糖尿病引起的腿痛和关节炎引起的腿痛呢?北京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尚建建议,关节疼痛通常发生在关节处,而糖尿病引起的腿痛则多发生在小腿处,且患者通常可以明显感觉患侧腿部以及脚部的温度低于正常体温。
糖友出现腿痛时,首先要做好腿部的保暖工作,但保暖要适度,注意不要受伤。在就医之前,最好不要擅自做其他措施,以免耽误病情。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下肢血管疾病筛查,尤其是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筛查间隔应缩短为半年。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最终导致了糖尿病足的发生。本文将详细探讨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并预防这种疾病。
一、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壁增厚,最终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使下肢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糖尿病足。
二、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也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会导致感觉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这些病变会导致足部感觉减退、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等问题,从而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三、足部护理不当
足部护理不当也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足部护理知识,导致足部受伤、感染等问题,最终引发糖尿病足。
四、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因素外,吸烟、肥胖、高血压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五、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加强足部护理,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糖尿病足便是由于血管病变和感觉神经病变共同作用导致的严重后果。为了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首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键。患者应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力求将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避免受伤也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环节。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导致感觉减退,患者应注意日常生活中避免皮肤受伤。例如,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冬季注意保暖,每天检查全身皮肤,特别是四肢,一旦发现破损及时处理。
此外,合理饮食也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措施。患者应保持营养均衡,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钙、磷、钾、钠、镁等矿物质,以及铁、碘、锌、硒、铜、氟、铬等微量元素。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C、泛酸、叶酸、烟酸、胆碱等以及脂溶性维生素A、D、E及膳食纤维等。
药物治疗也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手段。对于疼痛难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最后,戒烟也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措施。吸烟会加重血管病变,导致神经损伤,因此患者应积极戒烟。
糖尿病足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及时控制和治疗糖尿病足病,我们首先要了解其症状表现。
1. 末梢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足病患者常出现四肢末端感觉障碍,尤其是下肢。表现为对称性的疼痛和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发热、怕冷或触电样感觉。这种“无痛足”症状是糖尿病足病的典型表现之一。
2. 肢体缺血症状:早期患者常出现肢体发凉、怕冷或怕热、麻木、疼痛等症状,尤其在寒冷季节或夜间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提示下肢缺血。随着病情进展,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出现静息痛,影响睡眠。下肢下垂时,由于重力作用,肢体血流量增加,可以适当缓解疼痛。
3. 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微血管病变,容易发生感染。轻度的外伤即可成为细菌侵入的途径。感染会迅速蔓延,并产生大量脓液和腐败组织,形成筋膜腔高压综合征,甚至骨髓炎。感染严重者,可引发全身性感染,加重病情。
糖尿病足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措施。首先,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的血糖水平。其次,要注意足部护理,避免足部受伤。此外,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当出现糖尿病足病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糖尿病足病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了解其症状表现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足病,降低截肢率和病死率。
除了上述症状外,糖尿病足病还可能伴随以下表现:
1. 足部皮肤干燥、皲裂: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皲裂,增加感染风险。
2. 足部肌肉萎缩:长期足部缺血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影响足部功能。
3. 足部畸形:糖尿病足病患者可能出现足部畸形,如拇外翻、足部变形等。
4. 足部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病患者可能出现足部血管病变,如动脉硬化、静脉曲张等。
糖尿病足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足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足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注意事项,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一、糖尿病足的危害
1. 高致残率:糖尿病足会导致足部溃疡、坏疽,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据统计,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而糖尿病足是导致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高致死率:糖尿病足病情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3.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糖尿病足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接受治疗,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二、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1. 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并按照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2. 注意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硬底鞋。
3.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糖尿病足病情,应尽早戒烟。适量饮酒也有助于控制血糖。
4. 适度运动:适当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糖尿病足。运动方式可选择散步、慢跑等。
5.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糖尿病足风险。
三、糖尿病足的注意事项
1.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
2. 遵医嘱: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不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3. 注意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糖食物。
4.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5. 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足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