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浅谈具有肃降、排尿作用的白芍

浅谈具有肃降、排尿作用的白芍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黄继斌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桂枝汤,真武汤中要使用白芍,我记得有这样一个谚语,“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既然温阳,鼓舞阳气的药物那么好,那么是不是单用“扶阳”的药物就能治好病了呢?

 

无论如何,配伍方剂,要牢记阴阳互根互用的道理,过刚易折,配伍方剂,阴阳只持一端,必对身体无益。

 

所以你看治疗少阴病的真武汤,治疗肾阳虚,水气泛溢的真武汤,还是搭配了味酸,微寒的芍药。

 

芍药分为白芍和赤芍,一般来说,白芍偏于补血,养血,赤芍偏于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它们的共同点是:

 

1、可以祛除肌部、肉部、筋部、骨中之热,代表药是经方排脓散,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2、可以让气、津从心下向大小肠、膀胱肃降,也就是说有促进排尿的功能,代表经方小青龙汤,甘遂半夏汤等等;

 

3、可以使得过度上升的胃气、胃热下降;

 

4、促进气津从皮部到肌肉,心下,膀胱回流,从而消除水肿,代表经方真武汤;

 

5、针对人体膈的部位气的升降出入,增强膈的“入”的功能,代表经方大柴胡汤,四逆散;

 

总之对于调理人体的气津循环而言,这是一个有着“肃降”,“入”,“回流”功能的药物。

 

 

在桂枝汤中,白芍的存在使得气血能够向上、下、内、外均衡供给的作用。所以,当白芍用量增加后,胃气会主要向下输出,例如小建中汤,一般认为,因为白芍有肃降的作用,所以能够使得胃气肃降与肾气衔接,从而起到补肾的作用。

 

那么,减去白芍呢,或者将白芍的比例减少呢,气血则主要朝上了,例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桂枝汤。桂枝加桂汤之所以能够治疗气上冲,是因为当时患者的状态是“上虚下实”,此时引导气血向上引流,人体复归平衡,就不会有气上冲感了。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在中药当中很多药物虽然同出一物,但是要是药用部位不同那么它的药物作用也会不同,比如生姜和生姜皮。有的是同出一物,药用部位相同,但采摘季节不同,药物的作用效果也不相同,比如橘红和青皮。但是同出一物,药用部位相同,摘季节也相同,如果颜色不同,依然会有药物作用的不同,比如今天我要讲到的赤芍和白芍。

     

    赤芍、白芍都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不过赤芍还有一个药物来源是毛茛科植物川赤芍,一般在夏、秋二季采挖。虽然两个药物在植物学上并无多大区别,但是在中药中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味药物。

     

     

    中医认为,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作用。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就记载道:“芍药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减当归。”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病证。煎服用量为6~12g。血虚无瘀之症及痈疽已溃者慎服,反藜芦。

     

    赤芍是一个性寒的活血药,有很好的凉血活血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等证,常配伍一些清热解毒和凉血止血药物。赤芍的活血散瘀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瘀血证,如治疗血热瘀滞,出现痛经,可与益母草、丹参等药物活血调经药物同用;如治疗血瘀癥瘕腹痛,可与桂枝、牡丹、茯苓粉等活血消癥药物同用。

     

     

    赤芍药还可以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及热毒壅盛、痈肿疮疡等证。而且赤芍专入肝经,可以清泻肝经火热,用于治疗肝火上攻,导致的目赤肿痛或目生翳障等症。

     

    中医认为,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止汗、平肝潜阳的作用。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病症。煎服用量为6~15g。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白芍既是补血药又是调经药,对于血虚证和月经不调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治疗血虚出现面黄、月经不调,可与熟地、当归等补血药物配伍;又如对于治疗经行腹痛,可配伍止痛药延胡索同用;还如治疗阴虚血热的月经过多、崩漏,可与阿胶、地骨皮配伍。白芍味酸能收,可敛阴止汗。配伍解表、补气、清虚热等方面的药物,可以治疗表虚止汗、气虚自汗及阴虚盗汗等汗证。

     

    芍药的止痛作用,是养血、柔肝作用的结果,治疗血虚肝郁,胁肋头痛每与当归、白术、柴胡等药物配伍;治疗血虚肝所失养出现的筋脉拘急疼痛,常与甘草配伍;治疗肝脾不和,腹痛泄泻,常与白术、防风等药物配伍。最后白芍还能治疗肝阳上亢,对于肝阳上亢的眩晕头痛,常与地黄、牛膝、赭石等药物搭配使用。

  • 周大妈患了肾炎,在医院里输了半个月的吊瓶好多了,出院了。回来后找到我,让我用中医给她调理。通过她的化验单可以看出病情控制得不错,没有必要再吃中药了,建议她可以试试“玉米须汤”来保健,清热利尿消炎很好用。她觉得这法子太简单,但是对于她的病情是有益的。

     

     

    玉米须

     

    玉米须是很廉价的药品,一般不为人们所珍惜,只是在中医师的眼里它是个宝。玉米须,最早药用记载见于1476年的《滇南本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中国药典》1977年收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版(一部)收录的常用药材品种。

     

    吃玉米,大家都爱光煮玉米,把玉米须扔掉。其实这很浪费,我们应该把玉米须摘下来,洗浄,煮水喝,是一家人清热消暑的保健茶。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它还能利水、消肿。中医认为玉米须,甘平,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脚、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

     

    玉米须对人还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

     

    所以对于防治肾炎,适当喝点玉米须茶是很有益的。

     

     

    玉米须汤制作方法

     

    原料:玉米须50克。干品100克。

     

    制作方法:将玉米须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1小时,取汁饮用。

     

    养生功效:清热利湿,对湿热肾阳有益。

     

    另外,再介绍几个玉米须用于防治肾炎的食疗方法:

     

    肾炎水肿尿少:玉米须50克,黄精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可以除湿利尿,消水肿。

     

    膀胱炎、小便黄赤:玉米须50克,车前子(各包)9克,甘草6克,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清热、利尿、消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尿少、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玉米须、玉米芯各50克,水煎去渣代茶饮。毎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清热、利尿、消炎,缓解症状有益。

     

    尿血:玉米须50克,白茅根18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清热、利尿、消炎、止血,可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之,玉米须不是废物,应该了解它的功效,为我们所用,尤其是要防治湿热病、下焦湿热病、肾脏炎症性疾病等,都可以选择玉米须来保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传统中医里,我们评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可以从是否“吃得下、睡得着”来进行判断。这是因为人体的脾和胃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常说的“五脏六腑”中就包括了脾和胃,胃为表,而脾为里。脾胃影响着身体健康,许多疾病都与脾胃有关。脾主肉,面色蜡黄、疲惫乏力与脾有关,此外,脾还主思,若是出现用脑过度的情况,则会表现为“吃不下,睡不着”,这时候须得补脾。

     

    脾胃不好会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例如有的人一吃饭就会出现肚子发胀的情况,饭才刚刚吃完就想上厕所,这类人经常会在吃东西的时候感觉肚子里存在一股气,这股气若是能缓过来还好,要是缓不过来,就会造成腹胀腹痛、大便溏稀的现象,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前干后稀或者秘便的症状。还有的人一旦吃了比较凉的食物,肚子就会立马胀痛,这些都是脾胃较虚的表现。

     

     

    为了预防脾虚胃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养脾胃。很多人对于脾胃的保养不太重视,这样只会让脾和胃持续受到损伤,长此以往,一些较小的伤害累积到一起,就有可能影响到身体健康。

     

    一天当中,清晨当属阳气升发的时间段,此时若是食入良性食物就会伤及脾胃,时间久了还会引起脾胃寒凉。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可以尝试用古代的一味经典药方来缓解,这味药方叫“四君子汤”,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它是由四味药材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白术、茯苓、甘草和人参。这个古方主治脾胃虚寒。它由《伤寒论》中脱胎而来,将原本药方中燥烈的干姜去掉,由性质温和的茯苓取而代之,此时药方由祛除寒气转为了温补中气。

     

     

    药方中的四味药材,性质平和,不寒不燥,滋补力度适中,与“中庸”思想不谋而合。方中的人参用以补气养胃,白术用以去燥健脾,促进消化,茯苓则既可益气,也可用于健脾祛湿。

     

    一般情况下,脾胃虚弱的人群都可适用。由于这四味药材滋养脾胃的效果显著,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了许多补脾健胃的药剂,医生开的许多方子里都能见到这四味药材的影子。

     

     

    若是长期脾胃虚寒,则很容易导致各类疾病,于是后人在保证“四君子汤”的原药方不变的情况下,又往里面增加了陈皮和半夏两味药材,组成了“六君子汤”,“六君子汤”相较于“四君子汤”来说,增加了养胃化痰的功效,对于长期处于脾胃虚寒状态的人来说,健脾养胃的效果更胜一筹。

  • 它在东亚地区非常火,有一段时间,我收藏了好几个地区这种中药的制成品,中国大陆的,中国香港的,中国台湾的,日本的。这些地区的人广泛用它来祛除湿热。它如此家喻户晓,同时它又是一把打开中医经方治疗“湿病”的钥匙,所以这味中药在我们研读经方医学的过程中,无可回避。它叫薏苡仁。

    什么是湿邪?

    我们不可把经方医学所言的湿病狭隘地于现代医学所指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等同,然后用抗O,类风湿因子,血沉之类的指标来判断疾病的转归。

     

    我们一定要记住,限于历史条件,中医走向了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分析疾病的病理病机的道路,所以我们如果只是盯着几个指标看,那便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我们如果要对中药复方进行循证研究,以一组症候群为目标,才是比较合理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湿邪,所谓湿邪就是坏的津液,湿邪的存在阻碍了正常津液的流动,导致组织得到不到充分供给,故而逐渐萎缩。

     

    当湿邪初期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疼烦,关节疼痛,身体滞重,后期则有可能导致关节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 变形,这是一个湿邪从人体的体表外壳向人体内部的肉,筋,关节,甚至五脏侵入的过程。湿邪入侵的原因非常复杂,可能是外因,如汗出当风,久病取冷,也有可能是内因,如血虚生风,表虚不固。

     

    治疗湿病不易,因为当患者出现症状时,往往经历了一个从局部津液运行不利,到身体各关节气血津液流动失常的复杂过程,此时,病因已难确定,同时由于局部组织已经发生了萎缩,变性,所以也很难使它们完全恢复正常。而薏苡仁是治疗各阶段湿证都有可能用到的一味药。

     

    薏苡仁的主要功效:除湿,解拘挛,排脓

    薏苡仁是作用比较单纯的中药,作用主要就是三点,一是利水渗湿,二是解除湿痹引起的筋脉挛急疼痛,三是排脓,还有一些医家用来解毒散结,治疗赘疣,癌肿。

     

    其实,后面的这些功效都与薏苡仁的第一个作用息息相关。它能祛除人体肌部,肉,骨,关节中的湿邪,也就是不好的,过剩的津液,从而为正常津液的循行留出了位置,所以能一定程度拮抗湿邪留滞,气血津液循行受阻导致的筋脉挛急疼痛,甚至赘疣,癌肿。而它能够排脓,应该和它擅长祛除凝聚程度比较高的湿邪有关,胡希恕先生用它来治疗硬皮病也是这个道理。

     

    分清寒凉更重要

    要用好薏苡仁来祛除湿邪,一定要熟悉它的药性,才能更好地和另外一些祛湿的常用药物,例如白术,杏仁,进行鉴别。

     

    白术:甘,苦,温。

     

    苦杏仁:苦,微温。

     

    薏苡仁:味甘,微寒。

     

    三味药比较,从寒凉的角度分析,白术温,苦杏仁居中,薏苡仁最寒。所以薏苡仁适合治疗热象较重的湿病,白术适合治疗偏于寒象的湿病,所以需要我们具体用方时,辨清寒热,有的放矢。运用薏苡仁排脓也是如此,所谓脓肿,痈疽,有寒有热,有虚有实,同样是排脓药物,黄芪治虚,薏苡仁治实。

     

    不过,也可以通过精心炮制和配伍,在保留它祛湿,排脓的能力的同时,祛除其寒性,也就是所谓的寒药温用法。主要办法是炒用,或是将薏苡仁与白术,桂枝,当归,麻黄搭配,治疗慢性期寒象较著的湿痹,例如《明医指掌》中的“薏苡仁汤”;或是将薏苡仁与附子搭配,用来治疗慢性期体力衰减,疲劳,颜面苍白,病性属“阴”的肠痈,例如《金匮要略》中的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仁的剂量

    我研究过中国台湾,和日本生产的保健用的薏苡仁粉,或者红豆薏苡仁粉,每袋大概在9克作用,这个剂量是平时养生保健用的剂量。

     

    如果是医疗用,一般认为《外台秘要》中祛湿的麻杏薏甘汤,排脓的苇茎汤的剂量较可靠,薏苡仁都用了半升,也就是70克,那么薏苡仁治疗急性期病症的量应该在70克左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现在人们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很多人每天不但要思考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还会被外界的各种信息塞满仅有的空余时间。我们会关注演艺圈的八卦新闻,闲暇时候还会看看美国大选的经过等等。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需要让自己的身体和心情都静一静。当忙碌的一天走向黄昏的时候,大家都会感觉很累。也许这一天中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许这一天我们仅仅是在办公室看了一天各种消息。总之,就是感觉很累。

     

    痰湿体质

     

    之所人们工作一天之后会觉得特别累、特别疲惫。中医有一句话,能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叫“思虑伤脾”。生活或者工作中各种过度的思虑都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

     

     

    再往下发展就是舌苔变白、变腻,不想吃饭或者吃了饭消化不动。再往下发展患者就会有痰,痰湿逐渐多了起来。因为造成这种体质的环境比比皆是,所以出现脾虚痰湿的人群就会特别的多。

     

    健脾化痰丸

     

    张锡纯针对痰湿体质,拟定了一张方子,叫健脾化痰丸。这张方子药物也比较简单,只有2味,分别是白术、鸡内金。这两味药称取相同的剂量,焙干了之后打成粉末,炼蜜为丸就可以了。

     

     

    虽然只有2味药,但是这方子组合非常的精妙,白术健脾,鸡内金健胃。两个药配合在一起,长期服用,可以很好的恢复身体的胃纳脾运。

     

    为什么选这2个药呢,因为白术是补脾胃的主药,具备土性的特征,但是土性天生就容易壅滞,所以白术吃多了,有的患者会觉得胃脘堵得慌。张锡纯就给它又配了一味鸡内金。鸡内金连玻璃都能磨碎,所以搭配白术,补益与宣通并用。

     

    活用健脾化痰丸

     

    健脾化痰丸不但能治脾虚生出来的痰湿,还能治各种不想吃饭。很多人长期服用后,饭量会有所增加。我在临床上也喜欢用这个组合。现代人的脾胃虽然也虚,但是纯粹的虚却并不多见,这也就意味着人参、党参之类的药物使用机会其实不是特别多。

     

    现代人在脾虚的基础上伴有痰湿的却是不少,当患者伸出舌头来一看,舌苔是白或者白腻的。这种情况下用白术配鸡内金就较为合适了。

     

     

    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有没有痰,舌苔是否白腻作为判断的标准。如果患者有痰湿的话,在用药时我们应该慎用人参、黄芪这些偏补的药物。如果确因脾虚需要调补的话,可以参考张锡纯的健脾化痰丸,也就是白术配鸡内金,在健脾的同时能够化痰祛湿。

  • 写在前面的话


    每一味“经方中药”都是一个庞大的宝库,我们不得不佩服几千年前先贤们选择药物的眼光。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怎么写“五味子”这味药,这是个了不起的药!光是通过研究它的成分结构,就开发了几代经典的保护肝脏,降转氨酶的药物,比如五仁醇、联苯双酯、双环醇。

     

    五味子家族(五味子生药,提取物,有效成分衍生物)的确有保护肝脏,降低转氨酶的效果。《中药大辞典》(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10月版))即记载五味子烘干,研成粉末,过80~100目筛,成人每次5克左右,每日3次,30天一个疗程,有很好的保肝降酶作用。

     

    不过也有报道认为,若停药过早,会有反跳现象。所以现在服用五味子制剂,比如双环醇,需服用至少6个月,而且应根据肝病的分型,选择与“促进肝细胞再生类保肝药物”,“解毒类保肝药物”、“抗炎类保肝药物”等不同类别的保肝药物联用,才会有好的疗效。但中医秉承“整体观”来辩证用药,只知五味子能降“转氨酶”,可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绝对用不好五味子的。

     

     

    《神农本草经》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客观描述了五味子的治疗范围:味酸温,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在《伤寒杂病论》中,这味药出现12次,在《伤寒》中仅言治咳逆,在《金匮》兼言治上气。

     

    咳逆:剧烈咳嗽,有时伴有呼吸困难。

     

    上气:伴有上冲之气,胸部变得胀满。

     

    当患者咳逆上气得厉害时,有时上冲之气会聚集到颜面,导致面色红赤如醉酒貌,如有物蒙蔽头目,头晕目弦!一般而言,只要出现咳逆上气,就可以使用五味子。但是,光记住“咳逆上气”,仍不足以理解五味子的功效,要理解五味子,必须从它的性味入手。

     

     

    关键词:收敛,生津

     

    五味子药性以“酸”为主,兼少许“甘温”。酸具有收敛,固涩,生津的作用。甘则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的作用。所以,在五味子的药性中,压倒一切的是“收敛”的作用,兼有少许“温补”的作用。一言以蔽之:五味子能收敛全身的气阴,兼有少许生津,温补之效。

     

    下面我列出五味子对部分脏腑的作用:

     

    肺:能使肺气肃降 → 代表方剂:桂苓五味甘草汤

     

    肾:能补肾涩精 → 代表方剂:五子衍宗丸

     

    肠:能涩肠止泻 → 代表方剂:四神丸

     

    心:能宁心安神 → 代表方剂:天王补心丹

     

    脉:能益气生津 → 代表方剂:生脉散

     

    肝:使肝的“疏泄”不那么剧烈,回归平和,使肝能够得到休养生息,这也是五味子能够护肝的根本原因→ 代表方剂:名医姜春华的→ 三合一甲方

     

    这些作用,都是由“五味子”收敛气阴,生津,温补而衍生的。

     


     

    禁忌与巧用之法

     

    由于“五味子”有很强的收敛气阴的作用,所以,外感初起,恐其敛束不散,所以外有表邪,咳嗽初起,痧疹初发时忌用。不过张锡纯也有解决之道,若咳逆上气挟有外感的,就将它和干姜、生姜、麻黄、细辛等有“辛散之性”的药物同用,如此才不会留邪。

     

    凡入煎剂均应捣碎,因为它的“核仁”性味为辛,捣碎后辛酸相济,就不会酸敛过甚,服后胃脘胀满了。一般来说北五味子质地比南五味子优良。

  • 核桃是一种大家都喜欢吃的坚果之一。众人皆知核桃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不饱和脂肪酸)等,其对人体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但殊不知核桃里边有一种东西也颇为重要,但是都被大家当做废弃物扔掉,它就是——核桃隔即分心木。分心木是核桃中间夹层那片很薄的木质东西,它将核桃仁从中间分隔开来。

     

     

    记得有一次去查房,走到一间病房的时候,看见一位阿姨正在剥核桃吃,只见她往瓶子里放些什么,于是就怀着一个好奇的心就走上前,去请教这位阿姨,阿姨就告诉我是核桃隔(分心木),就问她收集这些做什么,她说把它们收集起来用来泡水喝。这也是第一次了解到这个木质隔膜,可以当做药物来使用。

     

    中医方面认为,分心木是一味中药,比如它有固肾涩精,止带的功效,那么可以用来治疗男性的遗精,女性的白带异常等相关疾病;还有止泻痢的功效,就可以治疗肠胃性疾病,比如痢疾等。有相关书籍记载分心木具有“健脾固肾”、“利尿清热”等的功效。

     

     

     

    分心木其味道苦涩,没有毒性,药物的性质比较平和,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与其把它当废物扔掉还不如把它用来泡水喝,还可以起到保健预防的作用。分心木泡水可以治疗失眠,如果患有长期睡不着觉的情况,通过此法会有不错的疗效。

     

    使用方法:

     

    取一小撮放入杯中,用热水浸泡十几分钟饮用即可,一天可以多次服用,但晚上睡觉前一两个小时服用一小杯,会有助于睡眠。如果男性有遗精、尿频或者滑精的现象,不妨可以用分心木泡水喝,可以有效的减轻这些情况。

     

    分心木可适用于大部分的人群。当然了有喝过分心木泡过水的人,曾反映说,自己饮用了一段时间会感觉到嘴里发干,有的时候也会感到恶心等不适的症状。以上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人会出现,但是如果饮用了分心木泡过的水,发现有不舒服的情况,立即停止饮用即可。

     

    本文旨在科普,请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 尿道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少见,多在尿道已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如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和尿道异物,而继发性尿道结石绝大多数是膀胱结石或上尿路结石排出过程中经过尿道时受阻。泌尿系结石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疾病,一旦得上一定要进行手术治疗来取出结石。除了要选择进行正确的手术,在手术后的护理也非常重要。要想使疾病更好的恢复和彻底的痊愈,一定要按照医生建议去进行护理,以免留下一些后遗症影响身体的健康。

     


    泌尿系结石术后的护理问题也同要重要,一定要注意饮食,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还要多喝水也有好处,不要吃含有高蛋白的食物比如奶类和豆类。还有适量进行运动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最后还要及时检查。有没有并发症的发生,下面让我们来具体看一下泌尿系结石的护理方法。


    第一,注意饮食。饮食要一定要营养均衡多吃一些有营养的还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蔬菜,有黄瓜,豆角,绿豆芽。水果有苹果,雪梨,西瓜,葡萄,橙子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不要挑食,偏食,多食,一定要按时吃饭。


    第二,要多喝水。泌尿系的结石护理方护理方法还包括别的疾病没有的一条,一定要坚持大量饮水,因为大量的喝水就能产生大量的尿。每天保持八杯水,这样不但起到预防肾结石复发的作用,还能保证我们人体钙的摄入量,并且对身体其他方面有好处。


    第三,不要吃高蛋白。平时要注意不要吃高蛋白的食物,因为高蛋白的食物大量摄入的话容易引起尿酸盐,膀氨酸,黄嘌吟等多会使身体形成结石,高蛋白含量多的食物有动物内脏,肝脏,牛奶,乳酪,牛羊肉以及各种豆类都要尽量少吃。


    第四,进行运动。在手术过后一定要进行适量的运动,平时还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免引起感冒和一些疾病的发生,因为一些感冒和一些疾病就会引发泌尿系结石再次发作,因此在做完泌尿系结石手术以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健康。


    第五,定时检查。平时要注意定期检查,定期要尿化检x线或B超检查观察有没有复发现象。或者是没有清除干净的结石,腰痛和血尿,还要及时去就诊。结石是否干净和肾功能的恢复情况都是临床复查的主要项。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询问医生并及时检查治疗。

     

     


    泌尿系结石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选择正确的手术治疗非常重要。但是除了手术治疗术后的护理方法也同等重要。家里人一定要给患者护理好,进行正确的饮食方法,多让患者喝一些水。还要进行适量的运动,除了这些定期做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恐怕无人不识白茅根,肯定也都吃过。小时候,家乡的田野地里到处都是,渴了就拽几根,放在嘴里大嚼一番,那真是甘甜可口,想着大自然蕴生出这样天然美味的解渴神草,真是满心欢喜。后来,上大学学了中药后,才知道白茅根不仅仅能止渴,其实它最擅长治的是出血和尿路感染。 

     

     

    认识白茅根:

     

    白茅根,味甘,性寒,入肺、胃、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如咳血、吐血、衄血、尿血等,以及热淋、水肿、胃热呕吐、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温热烦渴等。内服煎汤,15~30g,鲜品需加倍30~60g,以鲜品为佳。也可捣汁服用。 

     

     

    古代医家对白茅根的论述颇多,治疗上述病证极爱用它。如《本草纲目》言:“白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便,故能止诸血、哕逆、喘急、消渴,治黄疸水肿,乃良物也”。《本草求原》:“白茅根,和上下之阳,清脾胃伏热,生肺津以凉血,为热血妄行上下诸失血之要药”。《本草正义》:“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于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以主吐衄呕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 

     

    据现代药理研究,白茅根含白茅素、芦竹素、钾、钙、多量蔗糖、葡萄糖等,煎剂有很强的利尿、促凝血作用,还能抑制痢疾杆菌,并能解热。

     

    那些人不适于服用白茅根:

     

    白茅根虽然好吃又能治病,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对于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应忌服。

     

    (白茅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var. major( 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女性为甚。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对武汉地区426例18岁以上成人进行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尿失禁患者136人,占被调查人群的31.9%,女性93人,男性43人,分别占各自人群的40.3%和22.1%。在了解所有调查对象的就医倾向时,只有34.04%的调查对象有就诊意向。

     

    引起尿失禁,一般有三种情况:

     

    其一,可能是膀胱过度充盈

     

    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造成的尿潴留,随着膀胱内尿液积聚,使膀胱内压不断增加而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便可持续由尿道流出,临床上叫充溢性尿失禁。

     

     

    其二,可能是尿道括约肌松弛

     

    产妇和老年妇女尿道括约肌退行性病变、重症肌无力以及会阴手术、分娩等括约肌损伤都可引起尿失禁。尿失禁常在负重、行走、咳嗽、大笑、打喷嚏等情况下发生。临床上称之为压力性尿失禁。

     

    其三,可能是中枢神经损伤或病变

     

    外伤等造成支配膀胱的脊髓神经损伤,或者神经传导功能发生障碍,使排尿的初级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引起尿失禁。

      

    应对策略


    尿失禁虽不能致命,但却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所以,应积极预防。

     

    ①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慣,防止尿道感来;

     

    ② 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

     

    ③ 加强体有锻炼,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以免引起腹压增高而导致尿失禁;

     

    ④ 妇女生小孩后要注意休息,不要过早负重和芳累,每天应坚持收缩肛门5-10分钟;

     

    ⑤ 平时不要憋尿,还要注意减肥,如果有产伤要及时修复;

     

    ⑥ 注意饮食清淡,多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腹压增高;

     

    ⑦ 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发现阴道有堵塞感或其他各种不适的感觉要及时就诊。

     

    盆底肌群锻炼法


    盆底肌群锻炼法有助于提升盆底肌张力,改善膀胱功能;

     

    ① 每日进行45-100次紧缩肛门及阴道运动,每次3-5秒;

     

    ② 平躺在床上,每天至少进行仰卧起坐运动2次;

     

    ③ 平卧在床上进行快捷而有规律的伸缩双朋运动,每日3次;

     

    ④ 提倡蹲式排便,蹲式排便有益于盆底肌张力的维持或提高。

     

     

    尿痛


    如果排尿时疼痛,可能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十分常见,在感染性疾病中,它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第二位。由于女性解剖与生理上的原因,更易患尿路感染(如新婚夫妇性生活不洁常会造成女方尿道、膀胱细菌感染发炎)。尿道、膀胱细菌感染发炎,致使尿道黏膜充血肿胀,排尿时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尿路感染的特征是尿频、尿急、尿痛的膨胱刺激症。

     

    急性尿路感染可伴有发热、寒战、腰痛;慢性尿路感染可见低热、腰酸、轻度水脚,患者肾区有叩击痛,尿液混浊,尿的臭味很重。有以上症状,就基本上可确诊为尿路感染。但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很多、医生还要根据病情做一系列化验与检査才能明确诊断。因此,患者应给予积极配合。

     

    如果排尿时疼痛,有血尿,可能是结石、肿瘤压迫尿道所致。

     

    血尿伴有腰部胀痛或一侧腹部绞痛,以肾、输尿管结石的可能性最大,疼痛大多向下腹部或低尾部放射,疼痛银转不安,多为输尿管结石。

     

    并不是所有的结石都会引起尿痛,主要与梗阻程度、积水速度以及结石活动程度相关。较大的结石,或者在肾脏、输尿管、膀胱里不活动的结石,如果没有造成突发的梗阻和感染,不会出现疼痛。较大的尿路结石活动较少,大多数疼痛不厉害;而较小的结石容易活动,一旦堵在输尿管内突然引起梗阻,疼痛就非常剧烈,常称为肾绞痛。

     

    尿痛应从防治各种生殖道疾病开始。

     

    尿急


    如果排尿急迫,常与尿频、尿痛同时发生,可能是泌尿系炎症所致。憋不住尿,稍有排尿意愿就已排出尿液即为尿急,大多是由于膀胱、尿道及前列腺急性炎症或膀胱容量显著缩小所致,常与尿频、尿痛同时发生。如果排尿急迫,可能是心理性因素所致。人们总有一种感觉,在即将上火车、登机、出发的时候,习惯性解一下小便,可不少人解了以后很快又有尿意,这就是精神作用的结果。

     

    精神紧张或与排尿相关的神经病变,均可引起神经系统反射紊乱,发生尿急、尿频。神经性多饮多尿症、神经性膀胱炎,就是常见的精神神经性因素所致。

     

    经常失眠、消化不良,或严重的神经衰弱,在睡觉之前常常小便频繁、急迫,这种情况多见于中年女性。精神性因素引起的尿急,一般表现为小便较少,明显有精神作用的“迹象”。精神紧张引起的尿急,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进行心理治疗和调节神经的药物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