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传统中医里,我们评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可以从是否“吃得下、睡得着”来进行判断。这是因为人体的脾和胃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常说的“五脏六腑”中就包括了脾和胃,胃为表,而脾为里。脾胃影响着身体健康,许多疾病都与脾胃有关。脾主肉,面色蜡黄、疲惫乏力与脾有关,此外,脾还主思,若是出现用脑过度的情况,则会表现为“吃不下,睡不着”,这时候须得补脾。
脾胃不好会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例如有的人一吃饭就会出现肚子发胀的情况,饭才刚刚吃完就想上厕所,这类人经常会在吃东西的时候感觉肚子里存在一股气,这股气若是能缓过来还好,要是缓不过来,就会造成腹胀腹痛、大便溏稀的现象,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前干后稀或者秘便的症状。还有的人一旦吃了比较凉的食物,肚子就会立马胀痛,这些都是脾胃较虚的表现。
为了预防脾虚胃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养脾胃。很多人对于脾胃的保养不太重视,这样只会让脾和胃持续受到损伤,长此以往,一些较小的伤害累积到一起,就有可能影响到身体健康。
一天当中,清晨当属阳气升发的时间段,此时若是食入良性食物就会伤及脾胃,时间久了还会引起脾胃寒凉。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可以尝试用古代的一味经典药方来缓解,这味药方叫“四君子汤”,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它是由四味药材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白术、茯苓、甘草和人参。这个古方主治脾胃虚寒。它由《伤寒论》中脱胎而来,将原本药方中燥烈的干姜去掉,由性质温和的茯苓取而代之,此时药方由祛除寒气转为了温补中气。
药方中的四味药材,性质平和,不寒不燥,滋补力度适中,与“中庸”思想不谋而合。方中的人参用以补气养胃,白术用以去燥健脾,促进消化,茯苓则既可益气,也可用于健脾祛湿。
一般情况下,脾胃虚弱的人群都可适用。由于这四味药材滋养脾胃的效果显著,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了许多补脾健胃的药剂,医生开的许多方子里都能见到这四味药材的影子。
若是长期脾胃虚寒,则很容易导致各类疾病,于是后人在保证“四君子汤”的原药方不变的情况下,又往里面增加了陈皮和半夏两味药材,组成了“六君子汤”,“六君子汤”相较于“四君子汤”来说,增加了养胃化痰的功效,对于长期处于脾胃虚寒状态的人来说,健脾养胃的效果更胜一筹。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两月前,一位女性患者因泄泻2日就诊。详问病史得知,患者平素喜食鱼蟹等性寒之物。前日,因吃海鲜自助餐,又大量食用冷饮、水果等物后,引起腹泻,一日5-7次,水样便,少腹冷痛。经过中药汤剂治疗,患者泄泻痊愈。因平素脾胃不和,常便稀,且时有白带量多、质清稀的毛病。故询问我是否有合适的药膳调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太原的一个名小吃——“头脑”,由明末清初医学家傅山发明。“头脑”由八味药食同源的物质组成,其中一味便是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作用,对于泄泻、带下、脾胃虚寒等都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我把山药推荐给了这位病人,让她或煮粥或蒸食或炒菜,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山药。
前两日,这位患者专程来告诉我,常食用山药后,自觉脾胃消化功能较前改善,近两月没有腹泻,白带多的问题也得到缓解。
山药,药食同源,是不错的滋补食品,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者食用。《神农本草经》中,山药为上品,“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同时,很多著名的中药方剂中,山药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医学家傅山治疗白带的著名方剂——完带汤中,山药与白术共为君药,起补脾利湿的作用,山药更是健肾以约束带脉,止带下。
滋阴补肾的著名方剂——六味地黄丸中,山药为臣药,有补益脾阴兼固精之效。
医圣张仲景扶正祛邪的代表方——薯蓣丸中,山药为君药,重用以健脾。
近现代中医学界的泰斗——张锡纯,善用山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共记载方剂170余首,用山药者近50首。张氏喜用生品,因其性质平和,故用量一般较大,可达120g以上。张氏用药粥最有特色,书中的山药粥剂有薯蓣粥、三宝粥及珠玉二宝粥等。治疗泄泻、呕吐等疾病。
现代研究证明,山药具降糖、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不过,山药虽好,但因其有收涩的作用,故大便燥结者不宜多食。
孩子不好好吃饭,是让很多父母头痛的一个事。去医院一看,大多是小儿厌食症,一般是3-6岁小儿多见,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严重的孩子则会出现面色萎黄,形体瘦弱,毛发枯稀,头大颈细,腹胀中满等。孩子不好好吃饭不仅会使消化系统异常,还可能出现焦虑,抽动,贫血等情况。
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孩子厌食呢?
首先是喂养不当,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父母溺爱娇惯,又缺乏育儿保健常识,唯恐孩子营养不足,让孩子摄入过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以致脾胃超负荷运行,日久出现积滞,同时大量的瓜果冷饮会损伤脾阳,导致寒从中生,正气不足,百病由生;
其次是药物影响,现在好多父母动不动就觉得孩子“发炎了”、“上火了”,常给孩子吃抗生素和下火药,小儿脾胃虚弱,这些药物更易损伤脾胃;
最后还有缺锌及甲状腺、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可能。
那么如何解决宝宝厌食呢?
以前在农村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用丁香、肉桂和小茴香做脐贴。
三药合用共同温运脾胃,由小茴香理气开道,肉桂引导入源,丁香乘势直达病所,加之生姜汁这一“呕家圣药”调和,加强药物透行力,使诸药直达中脘,消食化积。
选择敷脐是因为:
1.脐即神厥穴,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是调理脾胃之要穴;
2.人出生前脐部乃先天之精进入通道,小儿脐带虽然已断,但此通道亦还联通五脏六腑,此处用药,更易吸收,并且可以直接影响内里,而随着年龄增大,肚脐的这一功能会逐渐退化;
3.脐部外用药物,属自然疗法,药物透皮吸收,不刺激消化道,不损害肝肾,安全有效。
具体做法是:
丁香、肉桂和小茴香比例是1:2:2。将三药打粉后用姜汁调和成粘团备用,每次使用时取一小块,压平后大小约为一元硬币,用脱敏敷贴贴于肚脐正中,每日睡前贴,次日早晨取下,一周为一疗程。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一些宝宝会对这几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家长在使用时应注意随时观察孩子的情况,一旦发现皮肤红肿、瘙痒等反应时,应当及时取下,用碘伏清理局部。
此外,经常给小儿进行摩腹、捏脊等推拿也都有很好的效果。小儿推拿有病可治病,无病可防病,而且简单易操作,又安全有效。
治疗腹泻,张锡纯的山药粥就很好用。很多患者喝了山药粥之后的腹泻一般都能止住,但是也有止不住的。这种情况临床确实也会经常遇到,用了很多止泻的药物和方法,最后都没啥用。患者郁闷,医生也很郁闷。
或许当年的张锡纯先生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自拟了止泻的山药粥之后,又给出了一个山药粥的plus版本,那就是山药蛋黄粥。用来解决临床上遇到的顽固性腹泻,针对肠道滑涩的不固的患者效果不错。
这个粥是怎么来的呢?话说当年张锡纯行医的时候,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拉稀拉了半年多好不了,整个人拉的也是皮包骨头,瘦弱非常。后来就寻到张锡纯的诊所,当时自己已经拉的快爬不起来了,于是让家里人过来请个方子。后来张锡纯就告诉他家亲戚,回去给做个山药粥喝。喝几天看效果。
过了几天,这家人又来了,说张大夫,你这个山药粥喝上有效,但是这个拉稀还是没有止住,只是程度上有所减轻。张锡纯想了想,说这样吧,你每天还是继续熬山药粥,但是熬的时候往里面加上三个鸡蛋黄。就是把鸡蛋黄捏碎了,拌在粥里喝。这家人回去照办,又喝了两天,这半年多的拉稀竟止住了。
山药蛋黄粥是在山药粥基础上,再加入鸡蛋黄3个。山药粥中的山药用量,基本上就是按照每个人15-20克,冷水下锅,开锅后三沸就好了。此时再把3个鸡蛋黄捏碎了,拌到粥里喝下去就行。
本身老百姓也都知道吃鸡蛋能补肚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鸡蛋黄是个好东西,蛋黄油可以治湿疹,鸡蛋可以补虚,蛋黄还可以止泻。所以大家别小看餐桌上这枚小小的鸡蛋。
民国年间张锡纯,是中医教育的先行者。自出版了《医学衷中参西录》后,很多医生跟他通过书信交流。其中河北也有一位张大夫就曾给张锡纯写了一封信,内容大致如下:
张大夫你好,我是你的粉丝。同时我也是中医师,您的书我一直拜读,您的办法我也经常在临床上使用。
我这也有一位腹泻的患者,河间的刘大姐,50多岁。痔疮很厉害,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没有用。后来又开始拉稀,拉的刘大姐奄奄一息。这肠子就跟漏了差不多,什么药用上都止不住,不到一会连药都能给拉出去。患者脉象也有点弱,从症状来看,将成痨病。
于是我就用了您书中的这个山药粥的plus版——山药蛋黄粥。效果很好,喝了一次,刘大姐就不拉稀了。喝了三次,萎靡的脸上再次出现红光。喝了十几天后,整个身体恢复如常。自此以后,每次在临床上遇到拉稀拉的很厉害的患者,我都用您的这张方子,效果都不错,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山药本身可以收敛固涩,上能敛肺,中能补脾,下能补肾涩肠。鸡蛋黄也有固涩大肠的功效,而且和蛋白相比,蛋黄更容易消化。当我们在临床上遇到顽固性腹泻,用常规疗法无效的时候,可以考虑山药蛋黄粥,简单易行且有良效。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老在关节”。目前全球有3.55亿关节炎患者,亚洲地区每6人中就有1人会患上关节炎。
风湿性的关节炎或类风湿性的关节炎,会导致关节的变形和肿胀,它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也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近年来,有车一族、肥胖、高跟鞋一族,青年骨关节炎患者明显上升,每逢发作,患处红、肿、灼热、剧痛,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令患者痛苦不堪。
风湿性的关节炎或类风湿性的关节炎,它在现代一些的治疗,一般是基于几个大的方向,一个是止痛,另外一个是抗风湿治疗,用的是一些免疫抑制剂类的药物,另外严重的情况下,活动期用一些激素类的药,那么这些药物长期来说,它是一个缓解关节的变形和肿胀,中医学对于疾病的一些活动期,缓解症状是比较有优势的。
类风湿即坏死性血管炎?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围。近年来有学者称其为顽痹、历节风、湿热毒痹等。很多医家认为此证属湿热毒痹,根据其病急性期多表现为关节红肿热 痛,并伴有身自热、烦躁、口干、汗多等全身症状,且发病急骤。
故认为热毒湿浊癖阻是急性期病机所在。英国《自然杂志》曾报道英国学者通过对本病病理组 织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为坏死性血管炎。
四妙勇安汤是用于治疗外科的“热毒型脱疽”的一张名方,脱疽是一种中医病名。
该病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即现代的脉管炎、静脉血管炎和脉管血栓等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因皆因血管发生病变。
在四妙勇安汤的基础,加上一些清热祛湿通麻痹的一些药,比如说海风藤、青风藤,槲寄生强筋骨还有一些虫类的药,那么它就可以治疗关节炎,并且对其病因坏死性血管炎进行治疗。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首席研究员、首都国医名师房定亚老先生在古方《四妙勇安汤》的基础上加味,创立了现代的中成药金藤清痹颗粒,它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痛、解热、免疫调节作用。副作用小,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最近接诊了一例比较典型的胃气受损,气机紊乱的病例。患者5+年前因为喝了鹿茸酒后,导致自觉“上火”,长期体内燥热难安,舌红苔黄厚腻,经常自觉烧心。
遂长期自服“菊花茶”、“莲子心”,及服用各种凉药调理。20+天前,就诊于当地中医院,给予生地30克,玄参30克,牡丹皮30克,黄柏10克,知母15克,龙胆草15克,黄芩10克,柴胡15克,制大黄6克,郁金10克,泽泻30克,葛花25克,青黛(包煎)10克,竹叶10克治疗。经治疗,上症稍缓解。
患者遂又饮酒,饮酒后胃胀闷不适,于是吃了一些生白萝卜,服用后,胃部不适加重。恰好下午洗澡,看到下腹部有红色细疹若干,自以为是“蜘蛛痣”,联想到“肝硬化”,心中一惊,晚上便开始吃不下东西。
患者第二天强迫自己吃了一些馒头、西红柿,依然没有食欲,开始自觉心悸、头晕,遂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输液治疗,药物有庆大霉素,泮托拉唑等。
输液后,上症仍未好转,遂换了一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予“莫沙必利,阿莫西林,健胃消炎颗粒”治疗,并检查了“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以上项目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仍自觉恶心,食欲不振,遂就诊于我处,舌黯红,舌苔黄白相间,黄多白少,脉微弦,诊断为胃气受损,寒热错杂,气机紊乱症。
方则予“甘草泻心汤”加减,方药如:姜半夏6克、 黄连6克 、黄芩12克、 干姜6克、炙甘草12克、 党参12克、 生姜10克、 大枣12克、蒲公英20克、 醋香附10克、 陈皮12克、 竹茹12克、木香6克。中药配方颗粒,5剂,每日两次,每次一袋,开水冲服。患者用药后,恶心,呕吐感逐渐消失,食欲缓慢恢复,遂叮嘱患者不要暴饮暴食,吃饭吃七分饱,先吃一些面条。
患者长期身体燥热难安,一直用莲子心,菊花等清凉之品泡茶饮用,之后又喝了大黄,黄柏,玄参等寒凉中药,接着又不忌口,开始喝白酒,胃气因此受损,脾胃气机紊乱,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脾气不能升清,胃气不能降浊,气机紊乱后,又衍生各种变证。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通过脾升举清气,胃气肃降浊气,升降相依,生生不息,维持着人体气机升降的平衡,当平衡被破坏后,人体的脾胃和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不适。辛开苦降法则是应对脾胃气机紊乱的中正之法。
所谓辛开苦降法,就是辛温和苦寒药物并举,两类药物互相配合使用的一种方法。辛能散,能升,苦能泄,能降,辛温之品可以温运脾阳,益气升清,苦寒燥湿之品可以肃降浊气,祛除有形之邪——如此,清气升,浊气降,脾胃的升、降、出、入恢复正常,人体又恢复了动态平衡。
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剂就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大泻心汤,在这三个经典方子中,温药半夏可散结消痞,干姜/生姜可温中散寒,人参,大枣,甘草健脾和中,镇守中焦;凉药黄连,黄芩,苦寒肃降,泄热逐邪。辛温药物和寒凉药物搭配在一起后,脾气能升,胃气能降,胃部痞满不适,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气机紊乱之症就此消弭。
在三大泻心汤中,从比例分析,半夏泻心汤重用半夏,故消痞之力最强;生姜泻心汤,干姜之外,加用生姜,故温阳化饮的力量最强;甘草泻心汤,重用甘草,故补胃气的功效最强。
在这个病例中,由于患者长期服用寒凉药物,同时又喝酒,所以选用甘草泻心汤为基础方。患者的病情因“受惊吓”而加重,故加陈皮,香附以疏肝解郁,理气宽中。
香附和蒲公英是我非常喜欢搭配使用的一对药对,两者相伍既能疏肝气,清郁热,又能泻胃火,化湿热,同时既无燥热伤阴之忧,又无苦寒败胃之弊。所以我用香附必用蒲公英,用蒲公英必佐香附。
患者同时伴有些许恶心感,胃部不适感,遂稍加竹茹以化痰止呕,木香以行气、健脾、止痛。
总之,仲景开创的辛开苦降法乃调理脾气气机升降,恢复气机正常运行的首选方法,遇到此类病例,均可斟酌使用。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生活中,脾肾两虚的朋友较为常见。有的人脾虚为主,兼有肾虚。有的人肾虚为主,兼有脾虚。脾肾这两个脏腑往往相互影响,一损俱损。
因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胃滋养肾脏元气,肾脏元气温煦脾胃及其它脏腑。
脾肾两虚,痰湿内生
脾肾两虚之后,体内首先会产生痰湿浊邪。无论是肾虚累及脾脏,还是脾虚本脏虚弱,都会内生痰湿。因为太阴脾土,喜欢干燥而讨厌潮湿,当脾脏阳气不足或者肾阳温煦不够的时候,便会导致体内的痰湿浊邪内生,成为痰邪、湿邪、饮邪,影响经脉循行和气血流通。
体内有了痰湿之后,从舌苔上便能够看出来。患者的舌面上会有一层厚厚的白苔,甚至白腻。当痰湿邪气在体内郁久不化时,便会内生湿热,熏蒸脏腑,对健康的影响更大。
民国中医治痰湿
说起民国中医治痰湿的方法,先给大家讲一则张锡纯的医案,主人公是一位30多岁的小伙子,经常觉得害怕,平时胆小,有时候心口或者肚子这个地方,觉得突突的跳几下。然后气就往上冲,一直冲到胸口。在这憋着散不开。小伙子经常呃逆,觉得后脖子发热的时候就得高歌一曲。
甲状腺结节也凸起来了,年纪轻轻还肾虚,腿脚怕冷,脖子怕热,下身怕凉,上热下寒。家里人请了很多医生,用了不少药,但是最终都没有治好,病还是依旧那么病着。
小伙子也很郁闷,觉得自己得了怪病,找媳妇都不好找。后来家里人给他请来了张锡纯医生,张大夫来了之后,给小伙子诊断。
摸了脉,左手的脉比较平和,稍显没劲。右手的脉是直上直下的,很刻板的那种感觉。李世材的脉诀里说,直上直下的脉,这是冲脉。而且这脉还是外强中干,外表摸上去,紧绷绷的,好像还挺有劲儿似的,其实呢,你用力按下去,发现这是假象,按下去就散了,没什么劲儿。
再结合前面医生失败的治疗经验,张锡纯觉得不能按照之前医生的思路用药,这个病应该是肾虚导致冲气上逆,而且小伙子精神还有点失常,这个冲气里边夹着痰浊,冲上来的这个痰浊影响了小伙子的心神。
就给他开了一张理痰汤。这方子喝上,感觉不错,没过几天,小伙子这些奇怪的症状都没有了。剩了气短的症状,张锡纯又给用了几付升陷汤,调理过来了。
那么通过这个医案,我们能看到,对于身体虚弱,脾肾两虚这种情况,导致的痰湿随着冲气上逆、上冲的这种情况。张锡纯的这张理痰汤比较好用。
理痰汤
理痰汤一共有10味药,半夏、龙骨、牡蛎、代赭石、芒硝、黑芝麻、柏子仁、白芍、陈皮、茯苓。其中化痰用到了二陈汤,降冲气用了龙骨、牡蛎和代赭石,补肾虚用了黑芝麻,安神用了柏子仁。整个方子配在一起,可以不肾虚而化痰湿,降冲气而安心神。针对脾肾两虚的痰湿、痰浊上扰证,用之颇为对证。
周大妈患了肾炎,在医院里输了半个月的吊瓶好多了,出院了。回来后找到我,让我用中医给她调理。通过她的化验单可以看出病情控制得不错,没有必要再吃中药了,建议她可以试试“玉米须汤”来保健,清热利尿消炎很好用。她觉得这法子太简单,但是对于她的病情是有益的。
玉米须
玉米须是很廉价的药品,一般不为人们所珍惜,只是在中医师的眼里它是个宝。玉米须,最早药用记载见于1476年的《滇南本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中国药典》1977年收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版(一部)收录的常用药材品种。
吃玉米,大家都爱光煮玉米,把玉米须扔掉。其实这很浪费,我们应该把玉米须摘下来,洗浄,煮水喝,是一家人清热消暑的保健茶。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它还能利水、消肿。中医认为玉米须,甘平,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脚、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
玉米须对人还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
所以对于防治肾炎,适当喝点玉米须茶是很有益的。
玉米须汤制作方法
原料:玉米须50克。干品100克。
制作方法:将玉米须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1小时,取汁饮用。
养生功效:清热利湿,对湿热肾阳有益。
另外,再介绍几个玉米须用于防治肾炎的食疗方法:
肾炎水肿尿少:玉米须50克,黄精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可以除湿利尿,消水肿。
膀胱炎、小便黄赤:玉米须50克,车前子(各包)9克,甘草6克,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清热、利尿、消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尿少、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玉米须、玉米芯各50克,水煎去渣代茶饮。毎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清热、利尿、消炎,缓解症状有益。
尿血:玉米须50克,白茅根18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清热、利尿、消炎、止血,可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之,玉米须不是废物,应该了解它的功效,为我们所用,尤其是要防治湿热病、下焦湿热病、肾脏炎症性疾病等,都可以选择玉米须来保健。
众所周知,很多东西都是进口的比国产的贵,但有一种中药却着实为我们扬眉吐气,国产价格把进口价格远远地甩在后面,那就是“砂仁”。在药材市场中,国产砂仁的价格是进口砂仁的平均5~7倍,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0倍左右。今天主要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砂仁”这味药的市场现状及药用、食用价值。
砂仁自古以来就有国产、进口品种的区别。唐《药性论》记载:“缩沙蔤出波斯国(今伊朗)。”五代时期《海药本草》记载:“缩沙蜜,今按陈氏,生西海及西戎诸地……多从安东道来。”这些本草书籍中的描述都是砂仁进口而来的证据。宋代《本草图经》则详述:“缩砂蜜,出南地,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表明我国岭南地区也是砂仁的产地之一。
砂仁品名明清以前称缩砂蜜,明代起有缩砂蜜、缩砂密、缩砂、砂仁之称,至清代出现阳春砂、西砂之名。[1]现在作为中药使用的砂仁主要有三个品种,分别为阳春砂、绿壳砂、海南壳砂。阳春砂是广东阳春县的道地药材,是公认的砂仁最佳品种,笔者去年去安国药材市场时得知阳春砂的价格在每公斤550~590元之间;绿壳砂就是常说的进口砂仁品种,主产地在越南、缅甸、泰国等地,价格在每公斤60元左右;海南砂也叫“海南壳砂”,主产地主要在海南一带,也是常用的比较好的砂仁品种,价格在每公斤380~400元之间。
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湿浊中阻、呕吐泄泻、胃脘胀闷不舒、妊娠恶阻等病症,自古以来擅长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常常是将砂仁这味药运用得妙不可言。此外,近代名医焦树德老先生认为“引气归肾时用砂仁”,以此治疗肾不纳气的咳喘气促,可谓发前人所未发。总之,砂仁是一味很有灵气的中药,很多有经验的老中医在给患者开补脾胃、补肾药方时,最后都会加上几克砂仁,目的在于用砂仁的辛香走窜之性来防止大队滋补之药呆滞壅塞的弊端,实为画龙点睛之笔。
砂仁不光有药用价值,还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比如,《本草纲目》中有用砂仁煮酒的记载,称为“缩砂酒”,具有下气消食、止心腹痛的作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也称砂仁为“化酒食之妙剂”。同样是喝酒,比起现代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后的伤身又伤神,古人可谓高明,喜欢喝酒的朋友不妨一试。接下来再推荐一款粥:清代有一位叫曹延栋的秀才写了一本老年人养生保健专用书,书名《老老恒言》,该书被很多人所推崇,书中就记载了一道“砂仁粥”,现代通常做法为:按照砂仁(研末)3~5克、粳米100克的比例,放入适量饮用水煎煮。老年人或者脾胃不好的人群可以早晚餐温热食用或者一天少量多餐服用,具有“调中气、暖脾胃、助消化”的功效。
古老的药
败酱草这味药不算很常用,但常见,李时珍就曾感慨:"败酱草,善于排脓破血,所以张仲景治痈,古方妇科亦常用,而后人不知道习用,大概是因为没有遇到懂行的人吧。”
这味药很古老了,它是败酱科黄花败酱,百花败酱的干燥全草,也叫鹿肠,鹿首,马草,泽败,在我们贵州则叫胭脂麻,苦益菜,野苦菜。
在《神农本草经》中即已记载,这味药辛,苦,微寒,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活血行瘀,作用部位是小肠,大肠,肌部,肉部。这味药很安全,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采摘来蒸,当成野菜食用。
它能治疗两大类疾病:
1、小肠,大肠,肌部,肉部出现的脓肿。
推而论之,能够治疗下面这些部位的疾患:
肠部:急慢性阑尾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赤白痢疾,十二指肠溃疡等等。
肌部:痈疽肿毒,流行性腮腺炎,目赤肿痛等等。
肉部:肺痈。
2、妇人产后由于由于“血瘀”导致的瘀阻腹痛。
治疗肠部,肉部,妇人瘀阻腹痛多用煎服法,剂量干品在4g~20g之间,鲜者则可以用到50g~200g之间。
治疗肌部疾病,如急性腮腺炎,痈疽肿毒多用鲜品外敷法。比如说,可以用黄花败酱鲜叶50g以上,配合生石膏25~50g,捣碎,再加鸡蛋清调匀,外服痛处,一付药可以敷24小时左右。如果严重,则需外敷,内服。此法对乳腺炎,淋巴管炎,痈,疖等疾患亦有良效。
不过,此物寒凉,所以有医者认为应该用于“实热瘀滞”之症,若脾胃虚弱,食少泄泻,畏寒怕冷不宜用之,但是这种说法不是绝对的,中医的奥妙在于,通过配伍,寒药温用,温药寒用,在保留中药药效的同时,消除或减弱中药的副作用。这寒药温用法,就是我下面即将介绍的一个方子。
古老的方
这个古老的方子最早出现在《金匮要略》之中,它叫“薏苡附子败酱散”。它是治疗什么病的呢?它治疗的是肠痈病。
所谓肠痈,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阑尾炎,阑尾炎腹痛由上腹开始,以腹胀、闷痛为常见,之后则转移为右下腹痛,急性期会有很大的概率出现发热。
急性期,下腹部肿且有痞塞感,按压阑尾点(McBurney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会有压痛,这个时候病性属于“实热”,不用这个方子,用“大黄牡丹汤”。
待阑尾炎到过了急性期,脓疡已成,元气亦衰,病性属虚,属阴时,就可以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了。这个时候,患者下腹部会有局部肿胀,按压该部位,会有濡软的一团,仿佛有肿物。身体“无热感”(注:无热感,和体温正常是两码事,患者不觉得“热”,但是体温计测下来仍可能有低烧)。脉频数。如果这个病拖久了,皮肤会变得干燥粗糙,有时会呈现“鱼磷状”。
方药如:薏苡仁十分(40g),附子二分(8g),败酱草五分(20g),三味药,打成粉末,用2.5毫升的“方寸勺”取药一勺,倒入400毫升的水中,煎取200毫升,顿服。
有人会说,不是说败酱草这个药是治疗“实热瘀滞”之脓肿吗?为什么阴性,虚证的病证也能用呢?这就是经方配伍的奥秘之处了。
在这个方子中,薏苡仁既能促进排脓,又能润滑肌肤;败酱草机能排脓,又可活血;再加附子以振奋元气之沉衰,活跃脏腑之机能。败酱草的寒性被附子抑制了,而附子的大热亦让薏苡仁,败酱草所平衡。
这个方子不仅能用于慢性阑尾炎,还能用于局限性腹膜炎,化脓性附件炎,结核性腹膜炎,化脓性腹股沟淋巴结炎,肠结核,子宫内膜炎等出现“体力衰减,疲劳,颜面苍白,脉弱数或迟”,病性属“阴”者,亦可用于出现上述症候的局限性硬皮症,湿疹,蛇皮症等。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药了,至少有了两千年以上的天然药物入药史,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本经是这样描述它的:“味咸,平,无毒”。它生于东海,表面有纹,在经方中主要的作用是治疗“渴欲饮水不止者”,在经方之外则有软坚、化痰、治疗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清热的作用。
药架上很难见到它,但是吃货们对它却很熟悉,它就是文蛤,别名海蛤。
文蛤
文蛤,为帘蛤科动物文蛤的贝壳,生于东海浅海泥沙中,一般4-10月采集,去肉,晒干,洗净,晒干即成,市面上不难找到。
有学者例如清代《医宗金鉴》的作者吴谦,认为文蛤是“五倍子”。认为五倍子是江苏人所说的“文蛤”,它用五倍子来生津止渴,屡试屡效。有医家用五倍子500克,龙骨62克,云苓124克制成玉锁丹(每丸10克左右),治疗糖尿病之大渴,有效。但是,这只能说明在药架上没有文蛤的时候,可以用五倍子稍稍代之,并不能说明五倍子就是文蛤。因为五倍子首次出现,是在唐代的《开宝本草》中,仲景时代,五倍子尚未入药也。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匮要略》中对文蛤的记载,第一次它出现在“消渴小便不利琳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中: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文蛤散方:文蛤四两(宋本) 杵为散,取一方寸匕(2.74克)左右,倒入100毫升的温水中服用。
此方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益水行水,除湿利尿之功。
当然,单用文蛤散力量弱了一些,在严重的情况下,一般须用到文蛤汤加减。但是在使用文蛤汤时也需要取舍着用。
金匮呕吐哕下利脉证治第十七中是这样描述文蛤汤的: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文蛤汤方: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
以上七味药,用水1200毫升,熬到400毫升,每次温服200毫升,汗出即愈。
使用这个方子,必须要注意“兼主微风脉紧,头痛”的描述,这提示了寒邪外束皮肤腠理,患者肌肤有郁热的情况,所以才会用到大剂量的麻黄以发汗解表;麻黄,杏仁宣通水道,让体内津液代谢恢复正常运行;石膏清解郁热;大枣,生姜合用以守护胃气,守护气津,同时防止石膏过于寒凉而伤胃气;大剂量甘草以生胃津。
其中最妙的就是文蛤,江部洋一郎先生对于文蛤的论述值得一看,他认为当人体体内代谢失调时,机体往往不能将口渴后摄入的“水”,转换为人体的“津液”,由于此“水”,不能为人体所用,所以人就会猛喝水依然感觉“渴”。而文蛤就有着将人体外部的水,转换为人体内部的“津液”的作用。中医也把这种作用叫“滋阴”。
文蛤
当然,在没有风寒束表的情况下,就不必重用麻黄,杏仁了,减少其量,保存其宣肺通调水道的能力即可。麻黄可以减少到5-10克,杏仁可以减少到10-15克,其他药物剂量亦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而辩证加减。
在治疗肾气有虚的口渴患者时,可以将麻黄减少到3-5克,再加上山药20克,阴虚甚者加山茱萸15克,龟板30克,熟地20克,伴有阳虚者可加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石膏的用量依患者的口渴和胃热程度而定。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胃寒的症状。胃寒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其他消化系统疾病。那么,胃寒患者应该如何调理呢?以下是一些帮助缓解胃寒的食物和日常保养建议。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来缓解胃寒。小米是一种非常养胃的食物,它具有健脾和中、益肾气、清虚热、利小便、治烦渴的功效。小米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2、烟酸和钙、磷、铁等营养成分,被誉为‘保健米’。但是,由于小米性稍偏凉,气滞者和体质偏虚寒、小便清长者不宜过多食用。
南瓜也是缓解胃寒的好选择。南瓜性温,味甘,含有维生素、果胶和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能促进胃体肌肉弹性,碳水化合物能保护胃部免受刺激。南瓜中的膳食纤维细软,容易吸收,而果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起到解毒作用。
胡萝卜也是一种性味甘平的食物,具有下气补中、利脾膈、润肠胃、安五脏、有健食之效。丰富的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能明目养神,增强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和肉一起炖最合适,味道也更好。
除了饮食调理,胃寒患者还应该注意日常保养。多食温热食物,如羊肉、狗肉等,这些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并且适合调理胃寒病症。此外,大蒜、枸杞、银耳、红枣、核桃等食物也可以帮助缓解胃寒。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如果胃寒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消化内科是治疗胃部疾病的专业科室,可以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标题:小孩子胃寒呕吐的饮食食谱有哪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胃寒这一病症已经不再局限于成年人群,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开始受到胃寒的困扰。胃寒不仅会让孩子们感到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呕吐等症状,因此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对于小孩子胃寒呕吐的问题,除了及时就医外,合理的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孩子胃寒呕吐的食疗食谱,家长们可以尝试为孩子们制作:
1. 小茴香粥:小茴香具有健胃散寒的作用,将小茴香与粳米一起熬煮成粥,不仅能够缓解胃寒呕吐的症状,还能帮助孩子健脾开胃。
2. 南瓜粥:南瓜性温,具有温胃散寒的功效,将南瓜与大米熬煮成粥,适合脾胃虚弱、容易呕吐的小孩子食用。
3. 茯苓粥:茯苓具有健脾胃、安神的作用,将茯苓与人参、生姜等食材一起熬煮成粥,可以帮助孩子健脾益气、去虚寒。
除了以上食疗方法,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帮助孩子调理肠胃:
1.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2. 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4.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5. 如有需要,可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总之,对于小孩子胃寒呕吐的问题,家长朋友们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胃寒,是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中医认为,胃寒是由于脾胃虚寒,导致胃部功能紊乱,出现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为了缓解胃寒症状,改善胃部健康,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调理也至关重要。以下几种蔬菜,具有很好的养胃暖胃作用,可以帮助改善胃寒症状。
1. 南瓜:南瓜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杀菌、止痛等功效。南瓜中的丰富果胶可以吸附细菌和有毒物质,起到排毒作用,同时保护胃部免受刺激,减少溃疡。
2. 胡萝卜:胡萝卜性味甘平,富含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具有明目养神、增强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等作用。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物质,与肉一起炖煮更易吸收,味道也更佳。
3. 甘蓝:甘蓝被誉为天然“胃菜”,具有抗胃部溃疡、保护修复胃黏膜组织、保持胃部细胞活跃旺盛等作用。患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可以每天饮用甘蓝汁,或混合蜂蜜食用,有助于溃疡愈合。
4. 菠菜:菠菜味甘性凉,具有润燥养肝、益肠胃、通便秘等功效。菠菜可以促进胃和胰腺分泌,增加食欲,帮助消化。丰富的纤维素还能帮助肠道蠕动,有利排便。但菠菜草酸含量较高,应避免与高钙食物同食,或在烹煮前轻汆,除去草酸。
5. 红薯:红薯性平,味甘,具有补脾益气、暖胃去积等功效。红薯天寒食用,可以正气养胃,化食去积,兼可清肠减肥。但红薯淀粉含量较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在寒冷的冬季,生姜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温暖,还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本文将详细介绍生姜的保健作用、适用人群、食用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食谱推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生姜的营养价值。
一、生姜的保健作用
1. 防寒取暖:生姜中含有一种叫做姜辣素的成分,能够促进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使身体产生发热的感觉,从而起到防寒取暖的作用。
2. 预防感冒:生姜具有辛温发散的特点,能够有效驱散风寒,对于预防感冒有很好的作用。
3. 治疗胃病: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够刺激胃肠黏膜,促进消化,对于因寒凉食物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4. 增进食欲:生姜能够促进食欲,让人吃得更饱,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生姜的适用人群
生姜适合大多数人群食用,尤其是以下人群:
1. 脾胃虚寒的人: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食用。
2. 感冒患者:生姜能够驱散风寒,对于感冒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3. 胃病患者:生姜能够促进消化,对于胃病患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生姜的食用注意事项
1. 适量食用:生姜虽然具有多种保健作用,但也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上火。
2. 避免夜间食用:生姜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夜间食用可能会影响睡眠。
3. 注意姜皮:生姜皮具有行水消肿的功效,建议食用时保留姜皮。
四、生姜食谱推荐
1. 黑糖生姜红茶:将生姜洗净切片,与茶包一起用热水冲泡,加入黑糖搅拌均匀即可。
2. 养生姜饼:将生姜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成泥状,加入面粉、红枣碎、葡萄干碎等材料揉成面团,捏成小饼状,蒸熟即可。
3. 当归生姜羊肉汤:将羊肉切块焯水去血水,加入生姜块、当归等材料煮汤,煮至羊肉熟烂即可。
胃寒,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表现为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胃寒的发生与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那么,胃寒呕吐患者应该如何调整饮食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胃寒呕吐的饮食宜忌。
一、胃寒呕吐的饮食宜
1. 柠檬:柠檬具有清热、解毒、止吐的功效。胃寒呕吐患者可以每天早上喝一杯柠檬蜂蜜水或柠檬冰糖水,有助于缓解症状。
2. 苹果:苹果属于碱性食物,可以中和胃酸,改善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胃寒呕吐患者可以每天食用1-2个苹果,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加热后食用效果更佳。
3. 牛奶: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胃寒呕吐患者可以每天饮用300-400毫升牛奶,但最好加热后再饮用。
二、胃寒呕吐的饮食忌
1. 奶酪:奶酪属于酸性食物,容易导致胃酸增加,加重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利于胃寒的恢复。
2. 黄豆:黄豆容易胀气,让人感觉腹部饱胀,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3. 白酒:白酒属于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引发胃肠道不良反应,不利于恢复。此外,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食用。
三、胃寒呕吐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不吃刺激性食物。
2. 注意保暖:胃寒患者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3. 适当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
胃寒呕吐患者要重视饮食调整,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能尽快恢复健康。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抵抗力也随之下降。此时,喝上一杯温热的豆浆,不仅可以驱寒暖胃,还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豆浆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饮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在冬季,喝豆浆有以下好处:
1. 驱寒暖胃:豆浆性温,能够帮助身体驱寒暖胃,缓解冬季寒冷带来的不适。
2. 增强免疫力:豆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3. 滋养身体:豆浆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能够滋养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4. 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群:豆浆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饮用,尤其适合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需要额外补充营养的人群。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种冬季豆浆养生食谱:
1. 枸杞豆浆: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增强免疫能力的作用。
2. 黑芝麻糊:具有养颜润肤、乌发养发的作用。
3. 核桃杏仁露:具有养颜益智的作用。
4. 芝麻黑豆浆:具有乌发养颜、润肤美颜、补肺益气、滋补肝肾、润肠通便、养血增乳的作用。
5. 红枣莲子浆:具有滋阴益气、养血安神、补脾胃、清热解毒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豆浆虽好,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饮用。以下人群应谨慎饮用豆浆:
1. 脾胃虚寒者:豆浆性质偏寒,脾胃虚寒者饮用豆浆可能会引起腹泻。
2. 肾脏疾病患者:豆浆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肾脏疾病患者过量饮用豆浆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
3. 药物过敏者:部分人对豆浆中的大豆蛋白过敏,应避免饮用。
总之,豆浆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饮品,冬季饮用豆浆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但饮用豆浆时也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饮用导致不适。
胃寒呕吐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病症的发生通常与胃部功能受损有关,可能由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疾病等因素引起。
针对胃寒呕吐的治疗,中医和西医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注重调理脾胃,常选用保和丸、参桂理中丸、老蔻丸等中成药。保和丸具有消食导滞、和胃止呕的功效,适用于饮食不当导致的胃寒呕吐;参桂理中丸具有温中散寒、健脾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胃寒呕吐;老蔻丸具有消食化湿、温中散寒的功效,适用于寒湿困脾导致的胃寒呕吐。
西医治疗则侧重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纠正饮食不当、治疗相关疾病等。同时,西药如胃复安、多潘立酮等也可以缓解胃寒呕吐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胃寒呕吐的发生。
胃寒呕吐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她是一位66岁的女性患者,主诉胃寒、怕冷、盗汗(一直出汗、不停。睡觉也是),经过医生详细的询问和了解,患者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和不适感。医生耐心倾听,细心观察患者的描述,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并为患者开具了中药汤药处方,详细说明了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医生助理可能会辅助医生了解您的病情,方便医生更快的给您诊疗建议,感谢您的配合!问诊已开始,本次问诊可持续2天。
您好,我是***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消化科***大夫。这是我们这边医生开的药,吹风怕冷,出汗吹风冷,洗完澡吹风冷,还有腹胀,尿黄,嘴皮干燥上嘴皮开裂,还有口干。吃完药后有改善没?没感觉,开了2副药,吃了2个星期。大便怎么样啊?每天都有吗?是稀烂便还是偏硬的。怕冷吗?敢吃凉的食物吗?平时手脚发凉吗?西的,睡眠怎么样啊?胃口怎么样?三餐到点知道饥饿吗?手掌是热的,胃口不好,把舌苔拍照发来看看吧。主要怕风,吹空调没风就觉得很舒服,现在都没得饥饿感,冰箱里的东西不敢吃了,吃了就不舒服头有点痛。我重新开点中药吧,为了您的用药安全,请回答以下问题:(1)是否有药物过敏史;(2)目前肝肾功是否有异常;(3)目前是否在备育期;(4)是否还有其他疾病史;(5)目前是否还在服用药物。自己煮药可以吗?可以的,我问哈是什么病,这半个月一直胡思乱想,脾虚了,开多久的药呢,是不是脾虚 气虚,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点击卡片后您可直接预约药品,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
处方详情,开好药了,处方审核通过,您可一键预约药品,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开的是颗粒剂,直接冲水喝就行,这多久的药量,1周,吃完再找你吗,对的,自己熬的和这颗粒的药效区别大不大,颗粒剂携带方便,这怕风是为什么啊,是啊,睡觉要开风扇,不然好热,吹风扇怕冷,是的,还是偏阳虚了,中药里面放了温阳药。问诊已结束。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坐在内蒙古乌海市的家中,身体不适让我无法外出。这时,我了解到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存在,于是决定尝试线上问诊。
通过简单的操作,我联系到了一位来自中医消化科的***医生。***医生在了解了我的病情后,耐心地为我分析,认为我可能是脾胃虚寒,并给出了相应的治疗建议。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了饮食和生活习惯。虽然一开始感觉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在这次线上问诊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他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关注我的心理状态,让我感到温暖和安慰。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在寒冷的冬日,还是在炎热的夏日,我们都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