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偷偷入侵肝脏的“黑客”-乙肝病毒

偷偷入侵肝脏的“黑客”-乙肝病毒
发表人:侯艳娇医生

临床上曾经碰到过一个人,提到自己感染乙肝的原因,她说是因为,小时候在村卫生室打针,整个村里都共用一支玻璃注射器。给上一个人打完,就用酒精泡一泡,再给下一个人用。也不知道,其中村里到底哪个人得了乙肝,不知不觉中,就被传染了。这是典型的因为共用注射器,被传染乙肝的案例。

 

我国是乙肝大国,新京报。曾经在2018年报道过一组数据,数据显示,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9000万人。人群中,乙肝感染者比例还是很高的。

 

 

 

这么高的发病率,再加上“肝炎-肝硬化一肝癌”三步曲的说法,令很多人会谈肝炎而色变。

 

 

                                                      (肝炎-肝硬化一肝癌演变过程)

 

事实上,病毒性肝炎分为多种。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炎类型都有。最常见的肝炎病毒感染类型,还是乙肝病毒。

 

什么是乙肝病毒?如何传播?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作为一个偷偷侵犯肝脏的黑客,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乙肝病毒如何灭活?

 

乙肝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不容易被灭活。但可以高温消毒的方式灭活病毒,比如通过65℃10小时、煮沸20~30分钟或高压蒸气方法,都可灭活乙肝病毒。含氯制剂、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有很好的灭活效果。

 

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会有什么表现?

 

不少乙肝患者,起病很缓慢,有的人会感觉到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和肝区疼痛等症状,易转为慢性肝炎。及时早期筛查乙肝病毒很有必要。

 

 

如果乙肝病毒长期感染人体,容易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尽管当前乙肝并不能彻被底治愈。但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规范治疗,可以把人体内乙肝病毒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降低乙肝患者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建议及时检测和治疗乙肝病毒,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最后,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安全注射,不跟别人共用注射器、洁身自好,远离乙肝。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乙型肝炎疾病介绍:
乙型肝炎俗称乙肝,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传染性疾病,据世卫估计,2015年有2.57亿人患有慢性乙肝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病,并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HBV可经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如血制品、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任何慢性HBV感染患者均可能成为下一个患者的传染源,因此做好乙肝预防措施、HBV筛查以及乙肝患者积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上述措施可以减少乙肝传播、降低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的风险[1,2,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王素娜
    文章首发于 | 感染科王素娜微博

     

    乙肝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临床上通常见到的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急性乙肝很少见。那么,急性乙肝需要抗病毒治疗吗?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指征是什么?

     

    对于急性乙肝患者,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因为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患者即使感染乙肝也绝大多数也可以自愈,具体来说,超过95%的成人急性乙肝可自发缓解,也就是可以自发的实现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到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转换,故急性乙肝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但必须有证据证明是急性乙肝,比如既往每年体检乙肝全阴性。经常有患者说以前没得过乙肝,但事实上是从来没有过肝炎的症状,也没有检查过,并不清楚以前是否为乙肝携带者。

     

    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超过半年就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了。

     

    超过一半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终身不需要治疗。尤其是乙肝e抗原阴性(比如HBsAg,HBeAb,HBcAb阳性的小三阳),HBV DNA小于2000 IU/ml,并且谷丙转氨酶正常的患者,绝大多数终身不需要治疗,只要定期复查监测有没有变化就好。

     

    特别注明:谷丙转氨酶的正常范围 女性≤25 IU/ml,男性≤35 IU/ml。

     

     

    需要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包括

     

    1.乙肝e抗原阳性(大三阳),谷丙转氨酶持续升高达到或超过2倍正常上限(女性≥50 IU/ml,男性≥70 IU/ml),观察3-6月后没有自发的转成小三阳。

     

    2.乙肝e抗原阴性(多数指小三阳),HBV DNA≥2000 IU/ml,谷丙转氨酶升高达到或超过2倍正常上限,持续3-6月。

     

    3.对于HBV DNA≥2000 IU/ml,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没有达到上述治疗标准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评估肝组织学病变程度。有创的检查是肝组织活检。无创的检查推荐肝脏弹性检测或者肝纤维化扫描,如果无创检测提示肝纤维化≥F2,则推荐抗病毒治疗。

     

    4.如果HBV DNA小于2000 IU/ml,谷丙转氨酶升高,建议首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转氨酶升高,比如丙肝病毒感染,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5.乙肝免疫耐受期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乙肝免疫耐受期,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随着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的相继上市,乙肝的抗病毒治疗也进入了强效低耐药时代,抗病毒治疗也让越来越多的慢乙肝患者受益。

     

    但是,不确定甚至无限的疗程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甚至误会抗病毒药有依赖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有不少乙肝的治愈性药物在研发中。

     

    所以,希望该抗病毒的患者能够遵医嘱按时用药,这样才能等到治愈性药物上市的那一天,不会因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而徒留遗憾。

     

    参考文献:


    1.2018年美国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氧气如何送达人体各处的?血管是怎么一点点堵住的?为何呼吸系统总受病菌侵犯…

     

    病菌入侵,呼吸系统如何守疆护土?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那么呼吸系统就是守护城池的堡垒,它直面病毒、细菌等外敌的侵袭,一旦被攻破,流感、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就会传播开来。

     

    为了抵御病菌,呼吸系统做出了哪些努力?《生命时报》带你看看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全过程。

     

    审核专家

    航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窦志芳

     

    秋冬季节交替、气温转冷,潜伏在四处的病菌也倾巢而出,伺机攻破人体的防线。不小心“中招”的费先生躺在床上感叹:“我怎么又得流感了!”

     

     

    时间回溯到两天前,寒潮突然来袭,刚出家门的费先生打着哆嗦吸了口冷气。一些“运气不错”的病菌,顺着空气成功混进鼻腔,向呼吸道发起进攻。

     

     

    突破第一道封锁线:鼻毛

     

    病菌侵入人体、在通过鼻腔时,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鼻毛会奋起反抗,挡住一部分病菌入侵。

     

     

    一些病原微生物侥幸越过这道关卡,抵达前方的气管。

     

     

    进攻第二道关卡:气管黏液

     

    气管遇到“入侵部队”,会发动上皮细胞分泌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的黏液,同时摆动如麦浪一般的纤毛,将病原微生物、灰尘等牢牢粘住,拼命推出气管。

     

     

    随着第二道关卡守卫的努力,此时的费先生觉得嗓子痒痒的,咳出了一口痰。

     

     

    破坏第三道屏障:肺泡

     

    由于冷空气的刺激,纤毛的力气不如平时那样强大,部分漏网之鱼闯过气管,到达肺部。

     

    肺部派出肺泡里的“巨噬细胞”正面迎敌,但无奈寡不敌众,无法消灭数量庞大的病原微生物大军。

     

     

    在体内流窜作案

     

    最终,狡猾的病菌攻破了呼吸系统的免疫屏障,开始在咽部、气管、肺部的细胞内安家、繁殖,引发感染,造成费先生出现体温升高、咳嗽流涕、全身酸痛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呼吸道气管的纤毛摆动是一个很重要的保护机制。人在受凉后,纤毛摆动速度会减慢、甚至脱落,气道分泌物增加,从而导致防御机制下降。因此,很多呼吸道疾病都是从受凉开始,尤其在秋冬季节,此类病症更易高发。

     

    广大人群对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其中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等更容易患病。建议大家外出时及时增添衣物,重点护好头颈部、腰部和足部等寒气入口,不给病菌可乘之机。

  • 腹泻是生活里很常见的小毛病,可谓是“驰骋”四季,什么时候都有它的“踪影”。吃坏了,着凉了,就连头疼脑热都有可能捎带着肚子一起“遭殃”。同样是腹泻症状,可它们的“出身”却不相同。比如,夏天腹泻大多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时至深冬,如果发生腹泻,则很有可能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了,这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诺如病毒。

     

     
    传染极强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排毒时间长、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等特点。极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尤其是儿童和老人属于高危人群,95%以上的病毒性胃肠炎都是由诺如病毒引起。


    症状典型

    诺如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12-48小时,感染病毒后会出现肠胃炎的症状,典型的表现就是呕吐和腹泻,其中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同时还可能出现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脱水。

     

    无处不在

    诺如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是该病毒流行的高发季节,且每隔2-3年还会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诺如病毒新变异株,危害性不可小觑。自2014年冬季以来,我国的诺如病毒疫情爆发大幅增加,显著高于历年水平,尤其是今年冬天,诺如病毒相关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这“无处不在”、令人头疼的病毒究竟是如何传播、感染的呢?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是指由于患者消化道含有可致病病原体,带有病原体的粪便排出体外后,直接污染了食物,或者通过被污染的手或其他媒介,如水、食物等,间接污染了食物,通过易感者消化道进入体内,造成感染的过程。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等地方引起大面积感染事件。

     

    感染方式可能有以下几种:

    1、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是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发生手-口接触,因为病毒很小,且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引起感染。

    2、直接接触病毒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同进食或使用相同的餐具也可引起感染。

    3、食物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等污染物体的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呕吐物上细小的飞沫污染,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只要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感染诺如病毒症状消失后,患者身上的病毒还有传染性,所以在痊愈后的几天,应该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以防止病毒传播。同时应做好预防工作,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减少在外就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以及疱疹病毒家族的病毒都会引起肝病,这些病毒感染可能与妊娠同时发生。包括肝硬化在内的急性或慢性肝衰竭都与不良妊娠结局高风险相关。此外,一些病毒感染,包括乙型和丙型肝炎,会导致胎儿或围产期传播和后代慢性感染的风险,以及肝硬化和肝癌过早死亡风险。近日,《美国妇产科杂志》在线发表了怀孕期间肝炎病毒感染的管理策略,下文重点介绍了甲肝(HAV)、乙肝(HBV)、丙肝(HCV)病毒感染的管理策略。

     

    甲肝病毒感染

    推荐的妊娠期甲肝病毒暴露后预防策略包括免疫球蛋白单次注射,应基于体重进行静脉注射(0.1ml/kg)。该策略可以提供被动和暂时性免疫,但针对孕妇的数据很有限,在暴露后14天内注射,有效性达到80%-90%。

     

    甲肝疫苗用于预防已经超过25年。 怀孕期间接种甲肝疫苗的建议与非孕期女性相同:适用于有感染风险或严重后果的女性。 如果没有免疫球蛋白,接种疫苗也可以作为暴露后的预防措施,这对于有甲肝长期暴露风险的女性很关键。

     

    甲肝疫苗接种后报告的常见反应包括发热(16%)、注射部位红斑(15%)和注射部位肿胀(10%)。最近,美国疫苗安全数据库对孕妇接种甲肝疫苗的安全性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包括1140名活产婴儿,70%的疫苗接种发生在孕早期。怀孕期间接种疫苗很少见,约为1.7/1000。大多数出生结局与接种疫苗无关,有可能与小于胎龄儿(SGA)风险相关。

     

    暴露于甲肝的婴儿可以通过胎盘抗体转移获得免疫力。这种被动免疫可提供几个月的保护,到12个月大时检测不到抗体水平。

     

    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感染在怀孕期间对胎儿和母亲都会产生影响。母体血清病毒载量高(乙肝DNA水平>200000 1U/ml)是预防失败的一个常见原因,即使进行了主动和被动免疫,围产期垂直传播率仍可达到9%。

     

    一些专业组织建议,如果母体乙肝DNA>200000IU/ml,作为一种保守的选择,考虑采取抗病毒预防措施,以尽量减少乙肝的垂直传播。 在妊娠28-32周开始抗病毒预防,为分娩前抑制乙肝病毒载量和预防垂直传播提供了时间窗口。妊娠期抗病毒开始和停止的理想时间还没有确定。

     

    具有疗效和安全性的抗病毒疗法包括 核苷/核苷类似物聚合酶抑制剂: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基于对非怀孕成人的许多研究结果和两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了TDF在亚洲HBeAg+感染女性中的疗效和安全性,TDF是孕妇的首选抗病毒药物,与老的抗病毒药物相比,TDF的抗病毒耐药要少得多。孕妇使用TDF的一个小问题是有磷酸盐流失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是一种新药,具有较小的肾脏和骨骼毒性,在中国一组孕妇进行的研究中,证明了其对围产期乙肝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过还需要更多关于TAF在妊娠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

     

    怀孕期间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重要风险是停药后疾病复发的风险。肝病复发是由乙肝 DNA病毒载量和宿主免疫学活性增加引起的,定义是ALT水平突然增加到正常上限的5倍以上。估计在女性中的患病率在4-25%之间。针对这一问题的处理, 在停止治疗后的头6个月,应每2-3个月随访产妇的ALT水平。如果持续存在恶化,重新开始妊娠期使用的相同抗病毒治疗药物可能会有帮助。

     

    TDF在婴儿中吸收较差,转移到母乳中的情况极少。据估计,婴儿总暴露量约为口服剂量的0.03%。TAF的哺乳期研究很少。

     

    对于没有临床指征进行持续治疗且其婴儿接受了HBIG和疫苗接种的母亲,TDF可在分娩后0-12周停止。虽然母乳中存在乙肝病毒,但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并不会明显高于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因此不应推迟母乳喂养。为了发现乙肝垂直传播或疫苗接种失败的情况,应在婴儿9-12个月大时,以及在首次疫苗接种后至少2个月,对婴儿进行HBsAg和抗HBs的血清学检测。

     

    丙肝病毒感染

    如果有必要进行侵入性的产前诊断检查,建议采用羊膜穿刺而不是绒毛取样。剖宫产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减少丙肝的母婴传播,因为垂直传播的确切时间未知。较早的队列研究表明,可能有部分丙肝病毒载量升高的女性在临产前进行剖宫产是有益的,不过还需要更多的前瞻性、设计良好的研究进行验证。

     

    感染丙肝的女性都应该戒酒。对于肝功能正常的丙肝患者,大多数药物的剂量不需要调整,包括乙酰氨基酚。怀孕期间一般不需要对肝功能或病毒载量进行常规的连续性实验室监测,孕妇应转诊到肝病或传染病科。 丙肝女性所生的婴儿应在>18个月大时进行抗丙肝抗体筛查,或在1个月大后进行2次丙肝RNA筛查

     

    丙型肝炎的治疗和实现持续病毒学缓解与肝脏相关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DAA)治疗现在被推荐给几乎所有的慢性丙肝感染患者。评估DAAs在妊娠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很少。雷迪帕韦/索非布韦的经验仅限于最近发表的1期试验,治愈率为100%,没有安全性问题。

     

    目前对索非布韦/维帕他韦的早期研究正在进行中。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 应劝告患有丙肝的育龄女性在怀孕前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改善健康状况并消除垂直传播的风险。在接受DAA治疗(使用或不使用利巴韦林)期间发现怀孕的女性,应与医生讨论继续治疗的风险和益处。 利巴韦林在怀孕期间是禁忌使用的,因为其致畸风险在停止治疗后可持续6个月。

     

    参考文献:

    Am J Obstet Gynecol. 2021 Sep 10;S0002-9378(21)00998-4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梁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流行病学。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有人跟我说,乙肝根本不用管,治也治不好,不治疗反而一直正常,所以乙肝不需要治疗。

     

    今天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了解一下

     

    乙肝病毒感染后的自然史

     

    国内大部分乙肝患者(约85%)都是有乙肝家族史的,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乙肝。

     

    这个时候感染大部分患者肝功能正常,DNA高度复制,我们称为乙肝免疫耐受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90%左右的耐受期患者会发展到免疫清除期,特点是病毒数量下降,肝功能出现波动。表现的化验结果情况就是患者大三阳,DNA没有以前高了,肝功能不正常。

     

     

    随后一部分患者会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部分患者肝功能会出现正常。这就是有的人奇怪以前是大三阳现在变成小三阳了,很多人还认为自己是好了。

     

    由于机体的免疫力没有办法把病毒完全清除出去,这个时候相当于机体和病毒在进行一场战争。

     

    有时候转为大三阳,有时候成为小三阳。但是由于战场在肝脏,所以肝细胞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肝功能反复波动的结果就是逐步地出现了肝纤维化、肝硬化。。。

     

    还有一些人肝功能始终正常,我们说一直处在免疫耐受期。

     

    这些人就安全了吗?

     

    不是的。体内有DNA病毒的存在,DNA片段容易整合到人体细胞内,所以高DNA的人群更容易肝癌。

     

    那些强调乙肝不需要治疗的人只看到了部分人肝功能一直正常,却不知道更多的人病情在进展。

     

     

    那么乙肝抗病毒治疗有多难?

     

    现在可以这么说,对于大部分肝炎患者来说,只要比别人多吃一粒药,你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活着。

     

    别等乙肝进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时候再说,反正乙肝也看不好,吃药也没有用。

     

    你说的看好是什么概念?

     

    我觉得只要病情不进展,不影响正常生活和正常寿命就是看好了。当然前提是乙肝患者比普通人每一天多吃一粒药。仅此而已。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每年冬春季,都会有一位不受欢迎的“客人”造访我们的家门——它就是流感。流感,学名是流行性感冒,指的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1]

     

    每年必到,“长盛不衰”,流感病毒与普通病毒相比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历史上的流感大流行到底有多可怕?

     

     

    一、流感的病原体

     

    流感分为甲、乙、丙三型,对应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它们属于同种病毒,具有相似的结构;都近似球形,由包膜和核衣壳组成。包膜是病毒最外面的一层“保护壳”,为双层膜结构;核衣壳则是病毒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遗传物质RNA与结合在其上的核蛋白组成。[2]

     

     

    在包膜上,还嵌有两种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它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主要参与病毒的感染和扩散;也可以说是病毒的“身份证号”,决定着病毒的不同亚型。

     

    原来,HA和NA是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对象,也就是说在免疫系统的“眼中”,具有同样HA和NA的病毒是一种类型。然而它们的结构较为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产生新的亚型,进而“逃脱法眼”,在人和人之间广泛传播,造成大的流行!

     

    在三型流感病毒中,甲型病毒的变异能力最强,一共拥有16种HA和9种NA,组合起来,有着数以百计的亚型。其中,由H1、H2、H3和N1、N2构成的亚型主要感染人,比如我们常说的H1N1、H2N2等;其他亚型则主要感染鸟、猪、马等动物。[2]

     

    乙型、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能力则较弱,只有一型。可见,三型病毒中,“善于变装”的甲型病毒的传染力最强,它也是历史上很多次大流行的“幕后黑手”。

     

     

    二、流感的五次大流行

     

    1.  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流感爆发于1918-1919年间,最先由西班牙公布,因而得名[3]。它主要由H1N1病毒引起,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灾难,累计造成了全球约5000万人的死亡,是名副其实的“杀人流感”[4]

     

     

    2.  亚洲流感

    在1957年,从亚洲开启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大流感。它被我们称为亚洲流感,主要由H2N2病毒引起,一直持续到1968年,共造成超过100万人的死亡[4]

     

    3.  香港流感

    爆发于1968-1977年间,首发于香港的流感大流行被我们称为香港流感。它主要由H3N2病毒引起,同样有超过100万人因此丧生[4]

     

     

    4.  俄罗斯流感

    在1977,H1N1病毒经过变异、卷土重来,它的第一站是俄罗斯。这次大流行被我们称作俄罗斯流感,一直持续到今天,其流行仍未停止。

     

    5.  2009年甲型流感

    在2009年,H1N1病毒“再创新型”,并导致了21世纪的首次大流行。我们至今仍受到它的困扰。

     

     

    流感病毒通过飞沫就能传播,会侵入我们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感染。它还“善于变装”,一共有一百多种不同的“伪装”;也因此多次“逃脱”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在历史上“兴风作浪”,造成了5次世界大流行。流感不容小觑,大家在冬春季一定要做好防护!

     

    【参考文献】
    [1]何伋,马恩轩,成义仁主编.内科疾病神经症状与精神障碍[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李凡,徐志凯编.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7.
    [3]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编;黄帧.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二十 病毒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4]方研.历史上的流感大暴发[J].生命与灾害,2018(01):4-5.
  • 家住江苏无锡,56岁的老李最近住院了,曾经以为“乙肝携带”无碍的他不幸被确诊为“肝癌”。以下是老李的自述:

     

    知道自己是“乙肝携带”是在二十年前的一次健康体检,不过当时肝功能正常,而且能吃能喝,身体没什么不舒服,仗着自己年轻,我就认为自己并无大碍。后来,我带着我妈、我姐也去做了检查,我才知道我们家是“乙肝家族”。

     

    20多年来,一直没觉得身体有不舒服,再加上平日工作繁忙,应酬也多,就没再去过医院检查过。

     

    问题出现在今年2月份,我感觉肚子经常隐隐作痛。

     

    到医院一做B超——“肝癌”,大夫说都已经转移了,我当时就懵了!

     

    “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无碍是认知错误!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感染科殷晋伟主治医师指出老李的病例实在让人可惜。据统计,中国约10%人群可能携带乙肝病毒。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要求,过去诊断为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更名为“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因为状态是不稳定的,是随时可以变化的,所以更强调随访监测。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并不代表着绝对的安全,这类人群体内依然存在一定量的乙肝病毒。如果体内乙肝病毒处于复制活跃阶段,就会导致患者肝脏组织逐渐受损,进而病情有可能发展成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乙肝携带状态的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

     

    我们不应该像老李那样把年轻当成我们挥霍健康的资本,虽然身体没什么不舒服,也应该定期随访监测。

     

    乙肝病毒携带状态的患者定期随访监测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乙肝两对半;

    ②肝功能;

    ③HBV-DNA;

    ④腹部彩超;

    ⑤AFP;

    ⑥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

     

    必要时需进行肝组织学检测。

     

    为什么有症状,就成“肝癌”晚期了?

     

    早期肝癌通常没有症状,导致很多肝癌病人不能得到早期的诊断、早期的治疗,使肝癌的治疗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

     

    通常来讲,肝癌的早期症状包括身体乏力,腹部不适等,但是这些症状没有特别的针对性,其他疾病也可以出现,因此导致病人不能早期察觉。

     

    当早期肝癌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晚期,肝癌晚期症状主要是肝区疼痛,消瘦,出现腹水引起腹胀等。

     

    远离“肝癌”,做到1点

     

    提醒:长期病毒携带,30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乙肝病毒可能会出现复制活跃!

     

    所以要记住1点,定期随访监测,必要时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强调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并明显扩大了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如果血清HBV-DNA阳性,ALT>40IU/ml,就应该积极考虑抗病毒治疗,尤其是对于年龄大于30岁者,更应该积极考虑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如果血清HBV-DNA阳性,虽然ALT在正常范围,如果出现下述五种情况:

     

    ①肝脏组织学检查提示明显炎症和或纤维化(G≥2级和或S≥2);

    ②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肝细胞癌家族史且年龄超过30岁;

    ③ALT持续正常、年龄超过30岁,建议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或肝组织学检查提示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④乙型肝炎相关肝外表现;

    ⑤代偿期肝硬化,我们就应该积极考虑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何选择?新版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优先推荐的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丙酚替诺福韦(TAF)。目前对这三个药物都是一线推荐,这三种药物孰优孰劣?客观说,三者只有细微差别,所以初治患者药物的选择由医生来选择,指南中对这三个药物没有特别推荐优先。

     

    给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患者的5点建议

     

    1. 建议6-12个月进行肝功能、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腹部超声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等检查,必要时进行肝组织学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针,及时启动治疗。

    2. 年龄超过30岁,肝功能正常也不是就进入了保险箱,如果肝组织有明显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需要规范抗病毒治疗;

    3. 规律用药,也要坚持用药,保证药物在体内保持一定的浓度,不可随意停药;

    4. 均衡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但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

    5. 不要熬夜,也不要过分劳累,保持心情愉快,戒烟戒酒。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2):2648-2669

    [2]《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治疗,一查就是肝癌为什么?》.肝博士.2019年06期

    [3]《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并不健康》.家庭医学.2020年02月

     

    审稿医生 |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 感染科 殷晋伟 主治医师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得了庚型病毒性肝炎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这种病易感者包括接受血液透析者以及接触血源的医务人员。此外,静脉注射毒品是另一重要途径。得了庚型病毒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例如母婴、血管等等方面的感染,所以这些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庚型病毒性肝炎由于感染庚型肝炎病毒(HGV)所引起的,这种传输已被证实为肠外途径(血液)。庚型病毒性肝炎也是有很多方面所感染的,不管什么病,一旦患上就会十分痛苦,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庚型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原因?

     


    发病的病因


    在体内,在宿主细胞中庚型肝炎病毒被复制。庚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基因是约9.4kb,有一个大的连续,在HGV循环可以被宿主蛋白覆盖,表面有糖分子,所以病毒密度低。


    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HGV嗜肝性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所以肝组织和细胞中可以检测到病毒的基因组RNA负链及RNA病毒的复制站点;在血清和淋巴细胞基因组RNA的检测中,只有不负链RNA能检测,因此没有复制中间体。而丙型肝炎病毒可以在淋巴细胞中复制。HGV感染与丙型肝炎病毒相同,但其感染能力低于HCV。

     

     


    庚型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原因


    1.通血、血制品、性传播和母婴垂直感染。因为有一个类似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在常见GBV-C感染的艾滋病患者,GBV-C病毒携带率在14%-43%。


    2.免疫系统正常的人感染GBV-C,大多数在几年的时间来清除病毒颗粒体(血浆RNAGBV-C检测不到)。一些病毒可以在体内停留几十年。

     

    3.约2%的美国献血者的健康受到GBV-C颗粒检测。美国献血者13%有E2蛋白阳性,表明早期感染严重。


    以上就是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一些发病原因的简单介绍,相信你有所了解了吧,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在平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防感染,而且要尽早治疗,有时候也需要手术才能完成的。最后祝你身体健康。

  • 什么是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疫苗接种后,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将乙肝病毒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所以爸妈一定要及时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让宝宝避免乙肝感染。现有的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成功地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硬化、防肝癌第一针。

      

    新生儿必须打乙肝疫苗吗?

     

     

    有很多家长都知道宝宝需要打乙肝疫苗,但一般宝宝接种乙肝疫苗是从一出生开始就要接种,有的家长则说宝宝刚出生就要挨针想迟点才给宝宝接种,这样可以吗?新生儿必须打乙肝疫苗吗?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健全,一旦感染乙肝病毒,90%左右会引发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此,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然而,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医务人员或家长对24小时内接种疫苗概念含混不清,导致疫苗注射不及时的情况。“有的人认为要等到孩子出生24小时后才打疫苗,这是不正确的。应该一出生就打,越快越好。

     

    所有的新生儿都有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所以新生儿必须接种乙肝疫苗。由于幼婴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肝细胞的分化代谢处于幼稚阶段,一旦乙肝病毒人侵,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就能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基因中去。整合后的含病毒肝细胞,非但不受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攻击,而且能继续增殖形成克隆,向肝癌方向分化。经过多年的探索,当前国内外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的最佳措施是:乙肝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参与乙肝疫苗的结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可中和入侵的病毒,清除病毒,使新生儿免受感染。
     

    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

     

    按时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这样基本上大大降低将来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不接种乙肝疫苗,因为乙肝的传染性非常强,所以患病率相对其他的疾病来说比较高。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一般在8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

     

    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应该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是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为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为2年以上,接种者应该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对于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还有年限之分 一般来说,国产乙肝疫苗的作用时间是4~5年左右,而进口乙肝疫苗抗体持续时间为9年左右。虽然持续时间不同,不过价格也不同,国产疫苗价格比进口疫苗要便宜很多。

     

     

    注射完乙肝疫苗之后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乙肝五项,基本上为每年一次,当体内抗体(HBsAg)滴度降低到10以下的时候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补种疫苗或者加强针来提高抗体滴度。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乙肝疫苗的保护率为90%~95%,只有对少数人可能会无效,打乙肝疫苗的确是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的,但并不是长期有效,一般是5、6年。

  • 乙肝五项,听起来是有点陌生,大家不要想的那么复杂,实质上就是乙肝“两对半”检查单怎么看!

     

     

    我教大家一个不用三分钟时间就可以看明白的办法:先附上一张我做的图(注意:编号

     

     

    看结果之前,告诉大家一个不变得规律: 就是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医院检验报告单中乙肝两对半的项目顺序都是如图一样的,这点大家可以对比,不管你在哪个医院做的乙肝两对半,基本上项目顺序不变

    下面教大家具体怎么看:

    第一,其他不管,首先看第2项,只要是第2项阳性(+),就是有保护性抗体,即我们平时说的有抗体,可以避免乙肝病毒的全称,是一个最好最理想的检验结果;

     

     

    第二,第2项没抗体,接着看第1项,如第1项也没有出现阳性(+),大家也可以放心,你并没有感染乙肝病毒,因为第1项是感染乙肝的特异性标志。但只要第1项呈现阳性(+),那么就可以确诊你已被乙肝病毒急性感染

     

     

    第三,看到第1项出现阳性(+),接着看第3项和第5项,如果都是阳性(+),那么确诊为“大三阳”;如果只是第5项阳性(+),第3项还是阴性(-),即是:小二阳;

     

     

    第四,如果看到的是第1、4、5项阳性,那么可确诊为“小三阳”

     

     

    第五,如果是除以上类型结果外,检验单出现其他结果(比如4,5阳性),都基本上问题不大,只要是第1和第2项同时没有阳性,都应该考虑补种乙肝疫苗!

     

     

    最后再注意两点:

    • 不管是小三阳还是大三阳,或者说小二阳,这个乙肝两对半结果只能提示你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能诊断你为乙肝肝炎患者,要进一步确诊是否是肝炎,必须进一步看肝功能检查结果是否有转氨酶的升高;
    • 这个结果更不能当做乙肝治疗的任何依据,乙肝需不需要治疗,主要看两点:一是是否有肝脏炎症损伤,即酶学指标升高;二是看乙肝病毒量大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