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请不要忽视药师的处方审核权

请不要忽视药师的处方审核权
发表人:京东健康

文章首发于 |  男科医生张国喜头条号

 

先说两个故事。

 

故事一:

 

药师发现医生的处方有超剂量的情况,没有给患者发药,而是打了内部电话联系医生。

 

好巧不巧,刚好赶上医生去卫生间。

 

所以患者不高兴了,对药师说:大夫给我开的药,你给我就是了,难道你比大夫还会看病吗?

 

但这位药师仍等到医生在处方上签字确认后,才发了药。

 

 

故事二:

 

有一患儿,因口腔溃疡而到医院就诊。

 

医生在介绍了相关用法及可能的影响后,开具了含有乙醇成份的开喉剑。

 

等家属在取药时,药师看到处方中患者的年龄后,并没有把药发给其家属,而是问了一个问题:

 

医生告诉你怎么使用这个药了吗?

 

当得知被明确告知后,药师才把药物交到了家属手中。

 

 

这在旁人看来,这是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中却大有深意。

 

因为普通人在门诊看病时,不过是挂号、医生开处方、交钱,以及最后的取药。

 

可在整个流程中,取药是最后的环节,也是患者在离院前的最后一道“安全关”,而药师,就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把关人”。

 

原来,药师虽然有审核处方的职责,发现超剂量用药等不合理的处方时,都会及时与医生进行联系、确认。

 

后来,国家三部委下发的《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中明确规定,药师是医生处方审核的第一责任人。

 

这也就意味着,通过政策法规赋予了药师更大的权利,药师对医生的用药进行监督就在他们的权利范围内。

 

不过,由于我们一直有重医轻药的历史传统,导致了社会上对药师这个职业的认知度很低,就是在某些医疗机构内部,工作也得不到某些医务工作者的认可。

 

所以,希望在相关诊疗机构妥善处理“患者服用十倍剂量药物事件”的同时,请包括有关部门在内的全社会能够更加重视起药师这个职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人间四月天,既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也是感冒多发的时期,重症肌无力患者本来就抵抗力差,特别容易在气温忽高忽低、冷热不定的情况下容易伤风感冒,而且一旦患病,不仅会促使重症肌无力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其他疾病的抵抗力。

     

     

    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感冒发烧后,可能会表现出如下症状:

     

    1、眼睑下垂,产生复视等;眼皮往下拉拢,遮住了半个眼睛,此种情况表明疾病症状又复发。有时两眼交替出现症状。

     

    2、情况严重时会发生肌无力危象。对于病情发展迅速,症状严重时,重症肌无力患者会因呼吸肌麻痹而发生呼吸无力的现象。患者呼吸不畅,呼吸急促。遇到此种情况,应当立即送去医院进行救治,防止不测。

     

    在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就因一次重感冒而引发了重症肌无力危象,最后上呼吸肌进行及时抢救,才摆脱生命危险。

     

    那么,重症肌无力患者怎样才能合理的预防感冒呢?专家做出如下几点提示:

     

    首先,要做到起居有常,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生活秩序,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给合。

     

    其次,饮食要有节,按照中医的观点,重症肌无力属于痿证,病机与脾气亏虚关系密切,所以特别强调调节饮食,不能过饥或过饱,各种营养要调配恰当,不能偏食。

     

     

    此外,还要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强化自身的免疫力,但注意不能运动过量,重症肌无力病人运动过量会加重症状,所以病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有助于恢复健康的运动。

     

    如果患上了感冒,重症肌无力患者选择感冒药要注意,某些药物也会引发疾病症状加重,特别是抗生素,最好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进行。重症肌无力患者不能服用的感冒药有日夜百服宁、感康、快克、白加黑黑片、康必得、999感冒灵等感冒药,因为这些药品会加重患者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感冒是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和复发的常见诱因,对其进行日常家庭护理是十分必要的。若是延髓型或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感冒应及早找专科医师会诊,以防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高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痛风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酶的活性异常,例如促进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弱等,从而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肾脏排泌尿酸发生障碍,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积,产生高尿酸血症。

      痛风病变常侵犯关节、肾脏等组织,严重时可导致残疾、肾脏病变、肾功能衰竭、痛风石等并发症。以下三类药物可以延缓疾病的进程。

      一是抗痛风发作药,这类药有吲哚美辛和秋水仙碱片。吲哚美辛具有轻度的排尿酸作用,能消除痛风发作时引起的疼痛,常用于痛风发作所引起的骨关节症。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时要整片吞服,但胃溃疡、癫痫、精神病患者禁止服用此药。此类药品不宜长期服用。秋水仙碱片的毒副作用较大,目前只限于急性痛风发作期。

      二是尿酸排泄剂,包括丙磺舒、苯溴马隆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排泄,从而降低血中尿酸盐的浓度,防止尿酸盐结晶的生成,亦可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溶解。该类药无抗炎镇痛作用,一般用于慢性痛风的治疗。

      三是尿酸合成阻断剂,别嘌呤醇属于这类药。此类药主要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体内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可用于原发性、继发性和慢性痛风病的治疗。它不能控制痛风发作时的急性炎症,且必须在痛风的急性期消失后两周左右方可使用。

      痛风患者在用药时要掌握以下原则:

      一、处在急性关节炎期的患者一定要早用药,以免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且不宜过早停药,以免病情复发。目前用于治疗急性关节炎期痛风的药物主要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二、伴有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患者应首选排尿酸药进行治疗,一定要将体内的血尿酸水平维持在327微摩尔/升以下,以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防止痛风石的形成,并保护肾功能。

      三、处于无症状期和慢性期的痛风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降低体内的血尿酸水平。另外,此类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

      四、痛风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控制嘌呤的摄入量,要多喝水,喝小苏打水也是一个促进尿酸排泄的好方法。

  •   胶东在线消息 近日,记者从药监部门获悉,有14种假药正被药监稽查,请广大市民在购买药品时要多加注意。如发现下列药品,请及时向药监部门举报。

      14种假药名单为:(1)洛赛克肠溶胶囊,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403007,规格:20毫克×14粒/瓶,该批号药品非该公司生产。(2)清血化毒丸,广西南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标示企业未生产过该产品。(3)前列畅通五苓片,昆明华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390。标示企业未生产过“前列畅通五苓片”,盗用标示企业“五苓片”批准文号。(4)藏牛雄鞭,云南康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标示生产企业不存在。(5)金匮肾宝胶囊,云南省陇川屏风制药厂生产,标示企业不存在。(6)铂筋抗骨胶囊,安徽大东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标示企业未生产过该产品。(7)消喘康胶囊,安徽大东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标示企业未生产过该产品。(8)力伟胶囊,安徽大东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标示企业未生产过该产品。(9)雄肾宝回春如意胶囊,山西正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4021829,盗用标示企业名称,盗用标示企业“回春如意胶囊”的批准文号。(10)雄肾宝延时胶囊,山西正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4021829,该药盗用标示企业名称,盗用标示企业“回春如意胶囊”的批准文号。(11)雄肾宝速效胶囊,山西正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4021829,该药盗用标示企业名称,盗用标示企业“回春如意胶囊”的批准文号。(12)雄阳春回春如意胶囊,山西正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4021829,该药盗用标示企业名称,盗用标示企业“回春如意胶囊”的批准文号。(13)雄阳春延时胶囊,山西正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4021829,该药盗用标示企业名称,盗用标示企业“回春如意胶囊”的批准文号。(14)雄阳春速效胶囊,山西正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4021829,该药盗用标示企业名称,盗用标示企业“回春如意胶囊”的批准文号。(记者 刘彭令 通讯员 刘玉兰 李香花)

  • 生发“神药”邦瑞特被指广告自相矛盾,一则广告中宣称是内蒙古一位牧民邦瑞特偶然发现一种让羊吃了能长两倍羊毛的草药“育发草”后自创,再经海归“华裔法国医学博士瑞查·林(Richd Lynn)”升级研发而成;另一则广告则宣称是一位“秃大夫”用自己脑袋做试验研发而成,成分包括了“灵芝、赤参、何首乌、黑芝麻、当归、侧柏叶、茯苓”等7种中草药……

     

    那么,所谓的生发神药靠谱吗?先让我们从男性脱发的原因说起。

     

     

    一.脱发病因在于雄激素

     

    所谓雌雄有别,男性体内以雄激素多而区别于女性,男性体内雄激素主要为睾酮,这个叫睾酮的化合物在一种还原酶的化学作用转换为活性更强的二氢睾酮,这个二氢睾酮就是直接导致脱发的罪魁祸首,为何?二氢睾酮能使得毛发生长期缩短,毛囊萎缩,毛发无法吸收养分,渐渐就寸草不生,如此恶性循环就成为严重的脱发一族了。然而更为严谨的说法,脱发的朋友是因为体内局部的二氢睾酮多,而其实体内总体雄激素并不是高于平均水平。曾有相关大型研究数据证实这一点。

     

    二.所谓的生发“神药”为什么是不靠谱的?

     

    各种媒体宣传的无数种生发防脱发神药,大都是无良商家忽悠和骗人的,什么祖传秘方、什么最新科技、各类草药基础上研发之类,千万要擦亮双眼,防止被套路!国内外从来没有研究能证明,这些中药、草药或食物、营养物能生发。

     

    民间各种偏方,如头皮按摩,涂一些生发产品,激光生发仪,它们无非是折腾你的头发和头皮,帮助血液循环让头皮舒服一会而已,对于头发生长的关键部位毛囊,它们隔山打牛,对于毛囊内真正起作用的二氢睾酮和那个转换酶,作用微乎其微,因此无法发挥生发或防脱发作用。

     

     

    三.真正防脱发的药物是什么?

     

    1.口服药物非那雄胺

     

    非那雄胺,可以抑制雄激素睾酮还原酶的活性,阻断了睾酮向二氢睾酮的转化,从而保护毛囊,从根源上防止脱发进展。坚持按时按量服用,并不会把第二性征吃没了。据文献报道,服用半年后,有效率可达 60-70%,治疗一年半后,有效率可达90%以上。

     

    2.外用药物米诺地尔

     

    米诺地尔为血管扩张药,局部外用时扩张毛细血管,毛发能因此获得更多养分,从而延缓脱发,促进新发生长,文献报道外用 4 个月有效率接近60%,12 个月有效率约70%。注意米诺地尔仅限于头皮局部使用,不能口服或将本品涂于身体的其他区域,对头皮有瘢痕或损伤的部位无效。

     

    值得提醒的有2点:

     

    第一,口服药、外用药停药后新生的毛发仍然会脱落。

     

    第二,轻症、早期时疗效好,重症如脱发十年时由于大量毛囊已经彻底萎缩,很难春风吹又生的。这时植发是唯一的选择,而不是买生发神药!

  •    四川在线消息 今年8月,卫生部公布的《处方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新处方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原有旧处方可延用至12月31日。经过3个月的酝酿和筹备,四川省各大医院将于2005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新处方,原有旧处方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昨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向社会展示了新处方的样本,适用于四川医疗界的新处方首次亮相。
      

      新处方标准版出炉
      和旧处方相比,新处方在颜色、格式上都有重大改变。尤其突出的是,淡红、淡黄、淡绿、白色四种颜色将代替原有的红白两色。
      据四川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吴正中介绍,现在仍在使用的旧处方颜色较为单一,为红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白色的处方最为普遍,广泛用于内科、外科、骨科、儿科等各个科室;红色为专用的麻醉处方。在吴正中印象中,他进入省医院20多年,处方的颜色就从来没有改变过。
      吴正中说,省医院负责为全省新处方的制定提供样本,各医院将以此为参照。估计到时各医院的处方会和公布的处方有微小调整,但总的格式和颜色不会变。由于新处方才刚刚设计完毕,省医院尚未开始大规模印刷,记者昨日看到的还是医院药剂科提供的打印处方:淡绿色的儿科处方,淡黄色的急诊处方,淡红色的麻醉处方,白色的则为普通处方。原来通用的处方将于2004年12月31日被废止。
      

      新处方必填“临床诊断”
      除了从纸张颜色来加以区别外,新处方还对处方格式及内容有了严格的规定。最突出的变化是,除特殊情况外,医生在开处方时必须在“临床诊断”一栏明确写明病人所患何病。否则,药师可以拒绝发放药品。
      儿科处方除了将颜色规定为淡绿色之外,还对儿童的年龄加以细化。“年龄”一栏看到,年月日必须填写清楚,而以前儿童的年龄一般只需细化到月就可以了。吴正中说,他们在设计这一细节时,着重考虑了儿童患者的特殊性,要求医生对小儿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对待。另外,14岁以下的儿童,无论他是看外科还是内科,都一律使用淡绿色的处方。“患者是大人还是小孩,通过处方颜色就一目了然了。”吴正中认为,这样的处方更有助于加强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绝不允许写天书
      新处方要求医生必须清晰、完整、规范地书写,坚决不允许写“天书”。吴正中说,让每一位病人都能看得懂是新处方对医生书写上的要求。
      新处方规定,每张处方限用于一名患者,字迹应当清楚,不得涂改。医生必须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再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的字句。
      

      开药量一般不超过7日
      据吴正中介绍,新处方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处方,都必须遵从当日有效的原则,对于过期的处方将视为无效。对于外地看病异地拿药的患者,则需要医生注明,才能破例处理。
      另外,医生在开处方时,药品用量一般不得超过7日,急诊处方用量一般不得超过3日。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吴正中说,新处方对于药品用量的限制,可以有效杜绝医生开大处方、大包药的现象,得益的是病人。对于个别病人开药囤积药品的行为也将起到约束作用。
      

      新处方实施病人受益
      记者采访时,部分市民对即将实施的新处方反应冷淡,表示新处方是医生的事,对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但吴正中说,新处方虽然表面上和医务人员关系密切,实际上病人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吴正中说:“新处方进一步约束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医生不能乱开药了,不能开大处方了,药师的责任进一步强化了,病人也不能想开什么药就让医生开什么药了,新处方可能会显得麻烦一些,但最终的受益者显而易见,那肯定是病人。”
      新处方的实施可以大大减少抗生素的滥用。“现在,一个普通的感冒就要用上头孢等高级抗生素,更严重的感染就基本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了。”而新处方中,医生必须写名病人所患何病,药师在拿到这张处方时,需要详细对药品进行审核,发现有不适用于该病的药品,必须立即指出,同时不予发放药品。“如果药师核对有误,发放了不该发的药品,最后的责任人应该是药师。”
      而作为患者,同样也受到了相应的约束,至少可以减少目前患者喜欢开搭车药的现象。例如,个别感冒患者除了要求医生开治疗感冒的药品外,还另外要求医生开眼药水。但新处方施行之后,医生就算开了眼药水,药师一核对,发现眼药水和感冒并没有关系,是不会轻易发药给患者的,出了问题药师是要负责的。
      

      写病情可能暴露病人隐私
      虽然新处方即将实施,但一些模糊概念至今仍处于争论之中,最为激烈的一点,就是医师开具处方时,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注明临床诊断。按照医生们的理解,条款中规定除了特殊情况,所有的新处方中都应该明确写出病人所患何病。但医生们表示,临床诊断可能与病人隐私发生冲突。
      “有些患者是不愿意将自己的病公开的,比如性病患者。”一位泌尿科医生说,在前来看病的病人中,几乎95%以上的病人都不希望医生将自己的诊断写出来。但新处方有要求明确写出诊断,医生们拿不准的是,如果不注明诊断,有可能给医生本人带来麻烦;如果注明诊断,病人可能不会答应。
      经过反复协商,最后医生们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征询病人的意见,取得病人同意。如果病人实在不愿意将自己的病写出来,就要病人自己说明情况。但关于如何规避医生的责任,目前尚未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由于新处方中每张处方都要求写出“临床诊断”,医生们预测:新处方施行之后,临床诊断一栏中“待诊”的现象会有所增加,比如“发热待查”、“腹痛待查”等。如果病人对此有所疑虑,医生希望病人能够理解。
      据吴正中介绍,由于疾病的多变和复杂性,很多疾病是很难一次就诊断明确的,因此可能每次诊断的病情会有所不同。这种情况的出现,绝不是医生手艺不好,而是疾病在发展中不可预料的。
      

      处方实名制有点难
      关于不规范处方的认定同样让医生们感到麻烦。按规定,“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不规范处方或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但到底什么样的处方不合法,医生们感到疑惑。
      医生们认为,影响处方合法性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少数病人在看病时使用虚假姓名。尤其是一些身患传染病、性病和未婚少女病人,不愿意告诉医生自己的真实名字。“很显然,虚假用名的处方是不合规范的,也是不合法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想病人全部使用真实名字,估计会有些困难。”
      一位内科医生举例说,看病不同于到银行里存钱,因为银行要核对身份证,用假名字银行是不认的。但医院怎么办?有什么权力让病人看病出示身份证?有医生说,病人用虚假名字对他本人也是不利的,因为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医院同样也可以不认。
      

      市民反响:天书处方没法抓药
      针对即将推行的新处方,绝大多数市民拍手称快。他们认为,新处方进一步规范了医生的行为,加强了对病人的保护。市民万先生说,他倒不求别的,就是希望医生在写处方时字能规矩一点,不要像鬼画桃符一样让人看不懂。“我被天书处方害惨了!”万先生对此深有感触。
      今年1月份,因感冒咳嗽的万先生在一家大医院找一名老医生看中医。为了图方便,万先生将处方拿到住家附近的一家药店去买药。结果这是一张缺胳膊少腿的处方,有的缺偏旁,有的缺部首,冬瓜仁还用一似图非图的符号表示,结果药店的工作人员完全看不懂,根本没办法抓药。
      但有极少数市民却对新处方持一种抵制的态度。“看一次病要跑好几趟,开好几张处方,想开点搭车药都不行,太麻烦了!”
      市民王大姐说,她每次看病都喜欢让医生附带开一些家庭必备药,像治感冒的抗病毒冲剂、消炎的阿莫西林等,但以后咳嗽不能开头痛药,感冒不能开保健药,而是分开来开,岂不是把人的腿杆都跑断了?
      

      专家意见:制约了医生保护了病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胡光伟先生表示,《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既进一步规范了医生和药师的职业行为,又进一步强化了对病人权益的保护。与以往的处方相比,增加了很多人性化的东西在里面,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君士达律师事务所邓勇律师表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法制化的完善,新处方的实施无论对于病人还是医生,都体现了医疗法制化的进步。像新处方中的诸多规定,都进一步加强了对双方的保护,使医疗行为有法可依。这对于处理目前的医疗纠纷,也是相当有用的。  

  • 珍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渴求,决不能拿生命当儿戏。

    近日,“权健事件”引来舆论高度关注。在天津市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权健公司之后,经过调查取证,公安机关也已经于1月1日依法对其涉嫌传销犯罪和涉嫌虚假广告犯罪行为进行立案侦查。同时,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取缔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的火疗养生场所、开展集中打击清理整顿保健品乱象专项行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保健品销售的套路不断被揭开。该事件已经成为一场了解和认识保健品功效的公开课,给消费者、行业企业乃至监管部门以思考。

     

    从媒体现有报道来看,一个售价千元的鞋垫,据称是对罗圈腿、心脏病、前列腺炎都有奇效;负离子磁卫生巾,则可以治疗各种男女生理疾病;有效成分和果汁无异的“本草清液”,却被标榜可以“排毒”、售价千元……这些听起来匪夷所思、无所不能的疗效,遍布在产品销售的各种话术之中。但这一切,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在保健品销售中,无中生有、夸大功效,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套路”。

     

    保健品不是药品,更不是“万能神药”,这应是一个共识和常识。

    但有的神化保健品功效、进行虚假宣传,让患者产生误解甚至放弃正常治疗;有的以免费体检、旅游、讲座等为幌子,打亲情牌推销产品;有的许以高额返现、多买多赚等承诺,设置消费陷阱骗取钱财……在不少案例中,一些保健品已经从专注健康、有益身心的产品,变成了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工具,给病人乃至家庭带来难以抹去的阴影。改善健康,决不能成为一门只顾赚钱的生意。

     

    我们需要提倡求真务实、能辨真伪的科学素养。从魏则西一家所相信的“高科技疗法”,到周洋一家所购买的“抗癌产品”,利用的都是人们对科学力量的信任。这种朴素的情怀,决不能成为不法之徒的可乘之机。任何故弄玄虚、虚无缥缈的“神秘力量”,都是对科学的曲解;任何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代理神话”,都是对成功的歪曲。

     

    我们必须强调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市场法则。无论是广告法还是食品安全法,都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可以治病,严禁虚假宣传。事实上,公安机关也一直在对此行为进行打击,去年以来就已破获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3000多起,追赃挽损超过1.4亿元。对企业而言,无论多大的规模、多响的牌子,只要触犯了法律、伤害了消费者,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给公众一个交代。

     

     

    健康中国建设,任重道远。对任何企业和任何人来说,都需要绷紧心中的弦,珍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渴求,决不能拿生命当儿戏。

  • 生发“神药”邦瑞特被指广告自相矛盾,一则广告中宣称是内蒙古一位牧民邦瑞特偶然发现一种让羊吃了能长两倍羊毛的草药“育发草”后自创,再经海归“华裔法国医学博士瑞查·林(Richd Lynn)”升级研发而成;另一则广告则宣称是一位“秃大夫”用自己脑袋做试验研发而成,成分包括了“灵芝、赤参、何首乌、黑芝麻、当归、侧柏叶、茯苓”等7种中草药……

    那么,所谓的生发神药靠谱吗?先让我们从男性脱发的原因说起。

     

     

    一.脱发病因在于雄激素

    所谓雌雄有别,男性体内以雄激素多而区别于女性,男性体内雄激素主要为睾酮,这个叫睾酮的化合物在一种还原酶的化学作用转换为活性更强的二氢睾酮,这个二氢睾酮就是直接导致脱发的罪魁祸首,为何?

    二氢睾酮能使得毛发生长期缩短,毛囊萎缩,毛发无法吸收养分,渐渐就寸草不生,如此恶性循环就成为严重的脱发一族了。

    然而更为严谨的说法,脱发的朋友是因为体内局部的二氢睾酮多,而其实体内总体雄激素并不是高于平均水平。曾有相关大型研究数据证实这一点。

     

    二.所谓的生发“神药”为什么是不靠谱的?

     

    各种媒体宣传的无数种生发防脱发神药,大都是无良商家忽悠和骗人的,什么祖传秘方、什么最新科技、各类草药基础上研发之类,千万要擦亮双眼,防止被套路!国内外从来没有研究能证明,这些中药、草药或食物、营养物能生发。

    民间各种偏方,如头皮按摩,涂一些生发产品,激光生发仪,它们无非是折腾你的头发和头皮,帮助血液循环让头皮舒服一会而已,对于头发生长的关键部位毛囊,它们隔山打牛,对于毛囊内真正起作用的二氢睾酮和那个转换酶,作用微乎其微,因此无法发挥生发或防脱发作用。

     

     

    三.真正防脱发的药物是什么?

     

    1.口服药物非那雄胺

     

    非那雄胺,可以抑制雄激素睾酮还原酶的活性,阻断了睾酮向二氢睾酮的转化,从而保护毛囊,从根源上防止脱发进展。坚持按时按量服用,并不会把第二性征吃没了。据文献报道,服用半年后,有效率可达 60-70%,治疗一年半后,有效率可达90%以上。

     

    2.外用药物米诺地尔:

     

    米诺地尔为血管扩张药,局部外用时扩张毛细血管,毛发能因此获得更多养分,从而延缓脱发,促进新发生长,文献报道外用 4 个月有效率接近60%,12 个月有效率约70%。注意米诺地尔仅限于头皮局部使用,不能口服或将本品涂于身体的其他区域,对头皮有瘢痕或损伤的部位无效。

    值得提醒的有2点,第一,口服药、外用药停药后新生的毛发仍然会脱落,第二,轻症、早期时疗效好,重症如脱发十年时由于大量毛囊已经彻底萎缩,很难春风吹又生的。这时植发是唯一的选择,而不是买生发神药!
     

  • 中药治病,正确的服用方法是保证疗效的前提。清代名医徐大椿云:“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服法中忌口是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忌口即服用中药时饮食方面的禁忌。

     

    《本草纲目》中也有许多服药忌口内容,如甘草忌猪肉、菘菜、海藻;黄连、胡黄连忌猪肉、冷水;苍耳忌猪肉、马肉、米泔;桔梗、乌梅忌猪肉;仙茅忌牛肉、牛乳;吴茱萸忌猪心、猪肉;丹参、茯苓、茯神忌醋等。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记载服药忌口112条之多。

      

     

    服药忌口是人们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阻碍药物吸收的食物

     

    油腻、肥厚、生硬的食物,不易消化,阻碍药物吸收,无论服用何种药物,都应避免,这属于服药忌口的一般通则。如《本草经集注·序录》载:“服药不可多食肥猪、犬肉、肥羹、鱼鲙腥臊。”《千金要方·服饵》载:“凡饵汤药,其粥、食、肉、菜皆须大熟。熟即易消,与药相宜;若生则难消,复损药力。”

     

    2.改变药物药性的食物

     

    某些食物会改变某些药物的药性,降低药物的疗效。服用滋补中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服用活血化瘀药时,忌食蚕豆、鱼、酸冷食物;服用温里药时,不宜食生冷瓜果等;服用清热药时,忌服烟、酒、薤、姜、花椒、胡椒等辛辣之物;服用化湿药物时,忌食生冷瓜果、饴糖、糯米、猪肉等。

      

    3.会加剧病情的食物

     

    有一类食物称“发物”,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

     

     

    如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

     

    海鲜类大多咸寒而腥,如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症。

     

    发物易引起发热、发疮、上火、动风、生痰、胀气以及诱发痼疾等,常见的发物有羊肉、猪蹄、鹅肉、牛肉、海鲜、香菜、韭菜等。治疗皮肤疮疡肿毒,禁食发物。

     

    4.和药物同用后导致其他病变的食物

     

    有些食物和药物同用后会导致其它病变或不良后果。如《东医宝鉴》载:“服地黄、何首乌,人食萝卜则能耗诸血,令人发早白。”意思是服用地黄、何首乌时,食用萝卜,则会耗诸血,使人头发早白。

     

    总之,中医治病离不开辨证论治,忌口也不能忽视“辨证论忌”。如疾病属寒证,症见体质虚寒,大便溏薄,胃痛喜热,四肢发冷等,则应忌食寒凉生冷之食物,如西瓜、雪梨、香蕉;热证见面目赤红、发热、痔疮下血、心烦失眠者,忌食生姜、辣椒、大蒜、油炸食品等。

  • 违法药品广告有哪些类型?

     

     

    (1)未经审查机关审批擅自发布药品广告;
    (2)任意篡改广告审批内容,夸大疗效宣传。如:疗效最佳、药到病除、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含有“最新技术”、“最高科学”、“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绝对化语言和表示;含有治愈率、有效率及获奖的内容;使用儿童的名义和形象;以儿童为广告诉求对象;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内容;含有“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等承诺;含有直接显示疾病症状、病理和医疗诊断的画面,令人感到已患某种疾病,使人误解不使用该药品会患某种疾病或者加重病情,直接或者间接怂勇任意过量使用药品。
    (3)处方药在大众媒体(如电视、广播、杂志、报纸、互联网等)发布广告;
    (4)使用过期失效的广告批准文号,甚至伪造冒用药品广告批准文号进行宣传;
    (5)利用公共场所(如公园、影剧院、宾馆、广场等)进行以健康讲座、咨询、免费送药、附赠药品或礼品,以及上门赠送药品等名义进行药品宣传、推荐。
       
    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并且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

     

    何谓药物的常用量、极量、中毒量和安全范围?

     

     

    常用量是指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既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而又较安全的量;常用量一般大于最小有效量,小于极量,有些书籍称为治疗量。极量是指药物治疗的剂量限制,即安全用药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发生中毒的危险。规定了极量的药物主要是那些作用强烈、毒性较大的药物,药物一般不得超过极量使用。最小中毒量是指产生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安全范围表明药物的安全性大小。一般以药物产生疗效的最小有效量至最小中毒量这一段距离表示,这段距离越宽、药物的安全范围就大,反之就小。不过,以药物的治疗指数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更准确些。治疗指数是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LD50)与产生50%有效反映量(ED50)之比值。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以LD50/ED50表示。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今天和大家聊聊儿科中成药,给大家说说儿童用药指导原则。


    很多人认为中药起效慢、副作用小,这真是“千古奇冤”。中药如果对证,疗效立竿见影,反之如果用药与证型不符,则危害甚大。


    中药有汤药、药丸、药散、药膏、中药饮片等等。


    汤药消化吸收快,荡涤五脏六腑,治疗急症更加高效,中成药以丸药为主,消化吸收需要一定时间,治疗急症不如汤药起效快。


    小儿体质娇弱,用药更是要慎之又慎,如果各位家长想要把中成药作为孩子生病时的解决办法,平时就要对《辨体质、选药膳》和舌诊等内容好好系统的学习。

     


    接下来说一说儿科用药的原则:


    1、儿科用药原则第一条:治疗要及时、正确、审慎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患病,且病情变化快,要根据患儿发病时的身体状态,同时参考平时的体质,进行准确的辨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有效的控制疾病发展变化,避免延误病情,比如小儿普通感冒病情轻浅,只有发热、怕冷、咳嗽等症状。


    但其中有一部分由于调护不当,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可逐渐发展为小儿肺炎,当然,准确的辨证对于家长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本应是中医儿科医师的职责,但是各位家长们,可以通过学习《辨体质选药膳》这套音频知识,了解辨别自家孩子体质,这对预防和调理孩子体质是大有好处的,在家通过符合孩子体质的药膳和食疗,让孩子边享用美味的食物,边调理好身体,比起让孩子吃药,药膳食疗是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是对身体好的。


    但是辩证需要系统的学习,而不是琐碎零散的碎片化学习,很容易认知不全,而辨错体质,选错药膳,没调理好孩子的身体反而加重病情。


    2、儿科用药原则第二条:力求精简,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小儿脏腑轻灵,对药物的反应比成年人敏感的多,再加上个头小、体重轻、新陈代谢旺盛,用药上一定要精简,不可杂药乱投,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服药难易等情况灵活掌握。


    另外,要注意“中病即止”,意思是:用药一段时间后,如病情已明显好转,相关症状已比较轻浅时,应及时减少药量或停药,以免过度用药损伤正气。


    例如:患儿实热体质,平时容易“上火”,使用清热泻火类中药本属正确的治疗,但如果没能中病即止,过度服用此类苦寒药物,很有可能损伤脾肾阳气,导致孩子出现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频数等虚寒表现。


    再如:过量或过久的使用抗生素,导致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失调,一些平时存在于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成为致病菌,从而引起二次感染。


    所以要根据患儿病情、体质针对性用药。

     

     

    3、儿科用药原则第三条:不可乱投“补药”

     

    中医治疗疾病时,有“虚则补之”这一概念,意思是:人体感受病邪开始发病后,由于身体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出现一系列虚弱的表现,这时需要使用补益类的药品来扶助人体正气以驱邪外出,虽然补益类的药物对体质虚弱的孩子非常有帮助,可以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


    但如果孩子不属虚证,生病是因为外感风寒、风热实邪,或内有痰湿、食积、瘀血等有型实邪,这种情况下再投补益药非但不能祛除病邪,反而会起到“助纣为虐”负面效果。而且长期使用某些补药还可能导致性早熟。

     

    4、最后一个原则是掌握药量

     

    儿童用药剂量常常随年龄大小、发育状况、病情轻重而不同。切记不可自行判断用药量,药量需咨询医师或药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