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今天和大家聊聊儿科中成药,给大家说说儿童用药指导原则。
很多人认为中药起效慢、副作用小,这真是“千古奇冤”。中药如果对证,疗效立竿见影,反之如果用药与证型不符,则危害甚大。
中药有汤药、药丸、药散、药膏、中药饮片等等。
汤药消化吸收快,荡涤五脏六腑,治疗急症更加高效,中成药以丸药为主,消化吸收需要一定时间,治疗急症不如汤药起效快。
小儿体质娇弱,用药更是要慎之又慎,如果各位家长想要把中成药作为孩子生病时的解决办法,平时就要对《辨体质、选药膳》和舌诊等内容好好系统的学习。
1、儿科用药原则第一条:治疗要及时、正确、审慎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患病,且病情变化快,要根据患儿发病时的身体状态,同时参考平时的体质,进行准确的辨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有效的控制疾病发展变化,避免延误病情,比如小儿普通感冒病情轻浅,只有发热、怕冷、咳嗽等症状。
但其中有一部分由于调护不当,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可逐渐发展为小儿肺炎,当然,准确的辨证对于家长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本应是中医儿科医师的职责,但是各位家长们,可以通过学习《辨体质选药膳》这套音频知识,了解辨别自家孩子体质,这对预防和调理孩子体质是大有好处的,在家通过符合孩子体质的药膳和食疗,让孩子边享用美味的食物,边调理好身体,比起让孩子吃药,药膳食疗是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是对身体好的。
但是辩证需要系统的学习,而不是琐碎零散的碎片化学习,很容易认知不全,而辨错体质,选错药膳,没调理好孩子的身体反而加重病情。
2、儿科用药原则第二条:力求精简,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小儿脏腑轻灵,对药物的反应比成年人敏感的多,再加上个头小、体重轻、新陈代谢旺盛,用药上一定要精简,不可杂药乱投,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服药难易等情况灵活掌握。
另外,要注意“中病即止”,意思是:用药一段时间后,如病情已明显好转,相关症状已比较轻浅时,应及时减少药量或停药,以免过度用药损伤正气。
例如:患儿实热体质,平时容易“上火”,使用清热泻火类中药本属正确的治疗,但如果没能中病即止,过度服用此类苦寒药物,很有可能损伤脾肾阳气,导致孩子出现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频数等虚寒表现。
再如:过量或过久的使用抗生素,导致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失调,一些平时存在于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成为致病菌,从而引起二次感染。
所以要根据患儿病情、体质针对性用药。
3、儿科用药原则第三条:不可乱投“补药”
中医治疗疾病时,有“虚则补之”这一概念,意思是:人体感受病邪开始发病后,由于身体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出现一系列虚弱的表现,这时需要使用补益类的药品来扶助人体正气以驱邪外出,虽然补益类的药物对体质虚弱的孩子非常有帮助,可以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
但如果孩子不属虚证,生病是因为外感风寒、风热实邪,或内有痰湿、食积、瘀血等有型实邪,这种情况下再投补益药非但不能祛除病邪,反而会起到“助纣为虐”负面效果。而且长期使用某些补药还可能导致性早熟。
4、最后一个原则是掌握药量
儿童用药剂量常常随年龄大小、发育状况、病情轻重而不同。切记不可自行判断用药量,药量需咨询医师或药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小孩的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家长朋友们平时一定要多注意护理孩子的身体,尤其是在天气变化比较频繁的春秋季节,更应该积极预防孩子出现感冒症状。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孩子感冒之后的症状会更加严重,如果不抓紧治疗很容易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所以,家中一定要常备抗病毒的感冒药,当孩子感冒之后根据实际症状口服药物治疗。
小孩出现病毒性感冒之后,很容易出现鼻子不通气、淌鼻涕,打喷嚏以及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根据病情口服药物治疗,那么还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身体发热甚至发高烧等症状。这个时候应该及时给孩子口服小儿氨酚那敏颗粒、优卡丹等药物治疗。如果伴有发热、发高烧等症状还需要及时服用美林或者泰诺林等药物联合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症状。
在这里还需要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在选择使用药物给孩子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时候。一定要得到医生的允许或者指导,千万不能自己想当然的给孩子乱用药物治疗,不然后果会远比大家相信的危险。如果服药之后孩子的病情得到缓解,一般情况下之后左右感冒症状就会消失。平时一定要多注意护理孩子的身体,尤其是在变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增减衣物,只有这样才能够积极预防病毒性感冒出现。
希望广大家长朋友们看过上面的内容之后,能够对小孩抗病毒药物有更多了解。当孩子出现病毒性感冒的时刻,家长千万不能有病乱投医。一定要杜绝乱给孩子吃药的现象发生,当孩子的身体发热但没有达到高烧水平的时候,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烧。比如,可以用医用酒精擦拭身体或者贴退热贴都可以降低体温。如果还感冒发烧症状服药无效,就应该及时就医输液治疗。
感冒,对普通人来说大概是最司空见惯的病了。
甚至,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它可能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病”——“感冒啊?扛几天自己就好了”。
确实,我们的身体有着强大的自愈能力,对付感冒的确不是什么大事。
但值得注意的是:
感冒好恢复,但有一种由感冒引起的并发症,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比如,有家长就曾发现:孩子感冒好了之后,晚上睡觉却还是不踏实,夜里常常醒来哭闹,还不停用手抓耳朵,或是用头蹭枕头。
在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这是因感冒而引起的急性中耳炎。
感冒为什么会引发中耳炎?中耳炎还有哪些可能的原因?生活中又应该如何正确预防中耳炎?
今天,就让Dr.京来带领大家一探究竟吧~
急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多样,可能由感冒、飞行或潜水时气压变化、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烟酒过度等引起。
其中,感冒之所以会引发中耳炎,多是因为鼻咽部的致病菌通过咽鼓管感染中耳,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由于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更短、平、宽,且呈水平位,再加上孩子自身免疫力较差,因此婴幼儿往往更容易因感冒而引发中耳炎。
春季易感冒,自然也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发期,通常在感染中耳炎之后的48小时内就会发病。
它的早期症状为耳朵疼(通常是晚上疼,白天会稍微减轻,但注意这不意味着病情好转)。
太小的婴儿可能不会表达,而是表现出烦躁、哭闹、食欲不佳、抓耳摇头等。
大点的孩子则可能会反映说“耳朵嗡嗡作响、肿胀”,或是听力下降,听不清旁人说话,看电视或视频也要把声音调大(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在得了急性中耳炎之后,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就可能导致患儿的听力不可逆地下降,严重者可能引起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首先,如前所述,中耳炎常常继发于感冒,所以在气温变化期间,一定要注意帮孩子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真的感冒了,就要及时医治。
一般来说,只要治疗及时,就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听力也能完全恢复。可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急性中耳炎就可能转变为慢性中耳炎,日后会影响听力,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中耳炎的恢复情况,是不能依靠“是否感到耳痛”来判断的。所以有些家长看孩子好像不疼了,就认为病情好转了,不再回医院复查了。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造成鼓膜破溃、耳朵流脓的话,这时孩子的疼痛感却往往是减轻的,所以孩子的感受不一定准确。具体的康复情况,还是需要医生来判别。
在生活中,也要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预防中耳炎——
● 不要吸烟,更不能让孩子吸二手烟。
●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但如果是游泳跳水等活动的话,一定要注意分辨水质,避免接触不干净的水。
● 对婴幼儿来说,尽量保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因为母乳含有抗体,可以保护婴儿耳部免受感染(当然喂养姿势要正确:不要让孩子仰面躺着喝奶,以防乳汁经咽鼓管流入中耳,那可能反倒会诱发病症)。
● 坐飞机时,起降阶段的气压变化也可能损伤中耳,这时可以多做吞咽动作,以平衡中耳内外压力。
●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擤鼻涕”——交叉单侧擤鼻,即压住一边擤另一边,擤的力度也不要太大。否则,鼻咽部压力增高,细菌就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另外,还要告诫孩子不要“吸鼻子”,大量的鼻涕堆积不光可能引起急性中耳炎,还可能形成鼻后滴漏,引发更多并发症。
总而言之,急性中耳炎本身并不可怕,但关键是它有一定的隐蔽性,而且常常会因感冒这种常见病引起,所以往往需要我们多加留意。特别是做家长的,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况。一旦发现某些征兆,就尽快就医。
头孢类抗生素,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抗感染领域得到广泛使用,也是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最常用药。
头孢类药物分类
头孢类药物目前常用的有四代,其代表药物分别有:
1、 第一代头孢菌素代表药物:
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
2、 第二代头孢菌素代表药物:
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丙烯。
3、 第三代头孢菌素代表药物:
头孢克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
4、 第四代头孢菌素代表药物: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头孢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相同点:毒性较低,存在过敏反应多为轻度如:皮疹、荨麻疹。但与青霉素类药物存在交叉过敏现象。口服偶见胃肠道反应,静脉给药可发生静脉炎。大剂量使用头孢类药物可发生头晕、头痛及可逆性中毒性精神系统反应。
不同点:一、二代头孢类药物肾毒性相对较大,且一代头孢类药物大于二代头孢类药物,三、四代头孢类药物几乎无肾毒性。一、二代头孢类药物抗菌谱较小,一般不会发生二重感染,而三、四代头孢类药物抗菌谱广,使用不当可造成二重感染。头孢孟多与头孢哌酮还可引起低凝血原症或血小板减少从而导致严重出血。
头孢类药物用于儿童,应注意以下三点:
1.有适应症才能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抗生素应用必须要有严格的适应症,专业说法就是: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生素,如何诊断呢,需要专业的儿科医生根据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因此家长自行使用抗生素是错误的如果医生诊断为细菌感染,也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千万不可过量,因为宝宝的器官发育不成熟,对药物的代谢解毒功能尚不完善,过大剂量可能会带来肝脏或肾毒性。
2.头孢类使用疗程要足量,不可自行停药
抗生素使用一定要足量,否则达不到疗效,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减量或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同时,抗生素使用时间上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足够疗程,比如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需要在症状消失后再服用3-4天巩固。如果过早减量或停药,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可能。
3.不能妖魔化抗生素,该用时却拒绝使用抗生素
有一些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对儿童毒性较大,说明书也规定儿童禁用,家长应该让宝宝远离它们。但头孢类、青霉素类、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在诊断为细菌感染的前提下,是可以用于婴幼儿甚至新生儿的。如果儿科医生根据宝宝的症状、化验检查等诊断认为细菌感染明确,家长们不必害怕使用抗生素,因为细菌感染不通过抗生素来遏制,宝宝病情会有加重可能的。
综上所述:头孢菌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细菌药物优点众多,但一定要在有明确指针情况下用药,最好在专业人士(医师、药师)指导下用药方可保障治疗效果,降低用药错误事件发生率。
参考资料:
《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某一天,你发现孩子鼻音变重,鼻子下面挂着两条鼻涕虫,甚至冒出鼻涕泡,第一反应是孩子感冒了,于是你给孩子吃了感冒药,结果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这时候,你是不是开始怀疑药效了?
先别着急,在吃药之前,你有没有好好判断一下是不是感冒呢?
出现鼻塞、流鼻涕的症状,除了感冒,还有可能是鼻炎。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症状表现为:打喷嚏、咳嗽、鼻塞、流鼻涕、发热等等。由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引起,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鼻炎是一种鼻腔炎性疾病,由病毒、细菌、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症状表现为:鼻塞、鼻内干燥、痒感、流鼻涕等等,主要局限于鼻部。鼻炎又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
鼻炎和感冒的症状有些类似,一时之间可能区分不出,如果症状持续时间久,主要是鼻部不适,要警惕鼻炎。
天气转凉,稍不注意小孩子就发热了,家长第一想到的就是炎症,确实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没有传染病的可能性。
在发热的同时,如果身体各处出现皮疹,要考虑是否出现了水痘。
如果是突然出现畏寒、高热,并且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体弱等症状,可能是流感。
如果急性发热伴有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很可能患有疱疹性咽峡炎。
在发热同时有手、足、口以及臀部和肛周出现皮疹、溃疡,甚至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发疹等症状,要警惕手足口病。
怀疑有这些疾病时,不要犹豫,建议及时去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第一时间将小伙伴们隔离开,防止出现人传人的现象。
进入干燥、寒冷的冬季,大人的皮肤都会出现起皮、干燥等问题,小孩子的肌肤就更是如此。家长要时常多加注意,摸摸孩子的皮肤是否有变化。
如果孩子出现皮肤干燥、轻度脱皮的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孩子皮肤摸上去有些许粗糙,少量脱皮,这种情况需要每天多涂抹润肤霜,减少洗澡次数,少用肥皂沐浴露。
要是孩子的皮肤很干,晚上不停地抓,在四肢和小屁股蛋留下一条条的抓痕。这属于干性湿疹,是一种皮肤病,需要去医院皮肤科就诊。
如果在小腿的胫前、手臂或者腰腹部出现脱皮,呈淡褐色鳞片状,要考虑是否为鱼鳞病。鱼鳞病是一种皮肤病,在冬季容易加重,这种情况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每天使用尿素软膏和涂抹润肤霜。
一旦出现大量脱皮、发痒、发疹之类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更严重的现象发生。
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除了会造成眼睛干涩痒,还会对心理造成影响,过分沉迷于虚拟世界,就会脱离真实世界。要远离电子产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有些家长也沉迷于电子产品。
刚开始,可以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使用结束后,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散步,教孩子参与一些娱乐活动,比如打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画画、跳舞、手工制作等,逐步培养孩子的兴趣,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平常多和孩子互动,用亲子活动替代电子产品,可以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去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接触自然界的小动物,让孩子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依然能体会自然的物种多样性。
最关键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不然,孩子问起你,为什么要我远离,你却在玩手机,你怎么和他解释?
假期到了,空闲的时间比平时多,这段时间正好可以和孩子好好沟通交流,辅导孩子作业,记得辅导作业的时候千万要沉住气,不能青筋暴起。
及时了解孩子内心想法,促进亲子关系,形成有益的环境,岂不美哉?
祝愿大家拥有一个美好的假期!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形觉剥夺或双眼高度屈光不正等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经过恰当治疗后视力提高。弱视是学龄前儿童较为常见的眼病,会严重地影响儿童双眼视觉的发育,如不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将造成终生的视力低下。
一、儿童弱视有哪些分类呢?
1.斜视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经常发生为斜视眼、单眼弱视。斜视性弱视发病率高,占斜视1/2。这种弱视眼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是可逆的。偶有少数原发性的,即使在最积极的治疗下,视力改善也不理想。
2.屈光参差性弱视
这类弱视是功能性的、可逆的。一般两只眼相差2~3.00D以上者,屈光度较高的一眼易形成弱视或斜视弱视的深度不一定与屈光参差的度数成正比,但与注视性质有关,旁中心注视者弱视程度较深。
3.屈光不正性弱视
这种弱视多数为双眼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的儿童。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多数近视在-3.50D以上,远视在2.50D以上,或兼有散光者。
4.形觉剥夺性弱视
本病是由于功能性障碍而发生的弱视,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
5.先天性弱视
这种弱视发生在婴儿期,双眼视觉形成以前,预后较差。这种弱视眼底正常,有些先天性弱视继发于眼球震颤。
二、儿童弱视是怎么形成的?
儿童弱视是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岁以内),存在一些异常的视觉经验导致的,如:1)如果一只眼斜视,则两只眼睛看到外界物体的像就不能同时出现在双眼相对应的视网膜位置上,斜视的这只眼睛就会受到抑制、成为弱视眼;2)如果两眼的屈光度相差较大(如一只眼近视300度,一只眼正常)时,外界物体在两只眼形成的物像的大小及清晰度就不一样,近视300度的这只眼就有可能成为弱视眼;3)如果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上睑下垂等这些可以影响光线进成为弱视眼。
三、弱视多好发于哪些人群?
1.有家族遗传的儿童:有研究表明,儿童斜视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而小儿眼球发育关键期如果缺乏足够的视觉刺激,使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就容易形成弱视。
2.屈光不正的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远视性屈光不正患者。
注:儿童长时间的用眼易导致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进而导致弱视。
每到春节期间,家里有小孩子,难免有感冒发热、咳嗽咳痰、跌打外伤等等之困扰,有时症状轻微的可以在家观察或用药,不一定需要立即去医院。那么问题来了,家中备用哪些药物合适?如何保存药物?这里为各位宝妈整理了一些儿童备用药的建议,值得您收藏并在育儿实践中参考运用,保护小孩健康成长。
外用药
可备用碘伏、创可贴、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炉甘石洗剂。
感冒用药
可备用儿童专用的复方感冒药如抗感颗粒或小儿氨酚伪麻分散片,记住,选用一种即可!
退烧药
可备用对乙酰氨基酚(如商品名泰诺林)或布洛芬(如商品名美林)。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一个过程,是机体对于炎症反应的一种外在反应,家长朋友可以稍微淡定一些,不要急于立即让宝宝服药降温,可以在体温大于38.5度以上才服药。特别注意若持续发热,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止泻药
可备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
蒙脱石散(如商品名思密达)安全性好,可以吸附细菌、病毒,缓解腹泻。口服补液盐可以补充流失的体液,有静脉补液的功效。
药物保存注意事项
1、药物放置于小孩拿不到的地方。
2、药物放置于避光、干燥、阴凉处,防止变质失效。
3、特别注意有效期,过期药品绝不服用。
4、液体制剂口服药特别是糖浆类药物不要直接用嘴对着喝,应以刻度杯服药,防止细菌污染。另外要注意此类药物开封后有效期变短,时间长了应弃去。
重要提示
使用药物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您需要将对宝宝的爱心转化为行动,那就是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特别是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另外密切观察精神症状有无好转,必要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贝,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贝健康快乐成长,但是成长之路不免有些小意外,像常见的孩子呕吐、发热、发烧等一系列常见疾病时,家长们免不了就会手忙脚乱,慌了阵脚。当孩子表现出这种一系列症状时,家长需警惕,小心是胃炎“找上门”。
小儿胃炎常常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影响孩子正常发育,并且会经常反复的发作,使孩子和家长都深受其害,因此日常一定要注意小儿胃炎的防治,俗话说的好“防大于治”。
1、释放情绪远离胃炎
胃炎和情绪也息息相关,当儿童长期处于疲劳或紧张,也会导致胃炎发作。有些孩子一到考试或关键的时候就会出现肚子痛,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假装的,其实确实有部分孩子会因精神紧张诱发了胃炎。故做家长的莫要忽视,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并让孩子多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平日加强锻炼,适当可放些轻音乐,来缓解紧张情绪。此外,家长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病情”,尤其不要总问“好点了吗,还难受吗…..”,以免造成孩子对疾病心里负担的压力。
2、速度与胃炎秘密
饮料、果汁都具有高糖、高浓缩等特性的饮料,如果儿童在饮用时,不经稀释就饮用,会造成刺激肠胃。所以在饮用果汁类等浓度高的饮料时,儿童的饮品要稀释到成人的2~3倍的标准,并且在饮用的时候,不能短时间大量饮用,因为这样做会稀释胃液,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同时吃饭或进食的速度也勿过快,容易造成肠胃压力过大,引起胃部不适,故饮食速度和方法也很重要。
3、检测过敏源防胃炎
对于婴幼儿如果对某种奶制品或含奶辅食过敏,也可引起胃黏膜发生糜烂,引起急性胃炎。通常会出现腹泻、腹涨及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但对于稍大的儿童来说,往往是在食用了海鲜食物后引起过敏发病,甚至有的还儿童还会伴有过敏性紫癜等症状。对于过敏引起的胃炎一般都是急性,如果治疗不对症,也会拖延成慢性胃炎。故家长需要提前带孩子进行过敏原检测,只要明确了诊断,及时停止食用引起过敏的食物,同时采取抗过敏治疗,可避免胃炎等疾病的发生。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如果就医时查明是细菌感染,一般都需要用抗生素治疗,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谨遵医嘱服用,不能滥用也不能执意抗拒。
但对于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用抗生素很可能无效,这是由于90%以上的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而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并不能杀灭病毒。
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对出现症状48小时内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有效,对普通感冒无特效,所以宝宝感冒时良好饮食、休息与调护才是关键。
另外,如果是针对上下呼吸道受刺激引起的咳嗽,医生可能会建议做雾化。
做雾化的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如果自己在家做雾化,雾化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加药前和做完雾化后都要洗手,雾化吸入半小时前不要进食,以防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呼吸道引起呕吐,吸入液的温度要接近人体温度,特别是冬季,要先把吸入液放置在温暖处缓一缓,避免冷刺激导致咳嗽加剧,吸入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药物浓度发生变化,影响最终的效果。
最后讲一下日常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再多都是“事后补救”的对策,治疗不如预防,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些细节,减少孩子生病的次数与机会,不仅孩子少遭罪,大人也跟着轻松不少。
注意:前面提到的抗病毒药「奥司他韦」会降低流感疫苗的效果。所以接种流感疫苗前两天到接种完疫苗两周,避免服用奥司他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集体生活和生病都是不可避免的,孩子的免疫能力也是通过一次次和疾病的对抗而不断加强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的逐渐完善,他们的抵抗力也会越来越好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家庭常用药现在是很多家庭都会常备的,但是往往很多人存放不对,今天就来认识下~
1.都是药就能放一起?
许多家庭都喜欢将常用药放在同一个小药箱里,实际上这样非常不科学!
一是因为,在药物长期存放过程中,会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外用药和内服药存放在一起,会产生相互影响。
二是有可能混淆药物的用药方法,造成伤害。如外用药炉甘石洗剂,外观很像草莓口味的混悬液,容易造成误服。
三是成人药和儿童药混放也不安全,因两者可能名称相同、外观相似,但规格不同,如果家长错误地将成人的药物给儿童服用,可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建议
外用药和内服药分开保存,成人药和儿童药分开保存。
2.把药放冰箱就行了?
很多人买回药物就放到冰箱,觉得这样储存最安全。可是,不同的药物储存条件不同。
药品的储存温度分为:
常温(0~30℃),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阴凉(0~20℃),如桔贝合剂;
冷藏(2~8℃),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部分药品还要求密封、避光、干燥等。
所以,并不是所有药品都适合放入冰箱保存,例如糖浆剂在过低的温度下,药物的溶解度可能会降低,导致药物浓度与标注的不符;乳膏保存温度过低,可能引起基质分层,影响其均匀性与药效。
建议:按照药品外包装或说明书上“贮藏” 项的要求储存。
3.药品包装别更换
现在有方便人们在短时出门时服药的小药盒,很多人喜欢把一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的药全部拆包装后,放入一个小药盒内。
然而,丢掉药品原包装、把药品长期混放在一起的做法是错误的。
丢弃原包装,可能会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及药效,将不同的药品混在一起,相互之间甚至会发生反应。
建议
药品最好放在原包装里。目前大多数药片都采用铝箔独立包装,可将药片连同包装起剪下后,再放入小药盘,同时别忘了标明有效期。
4. 别忘了要定期清理
很多人会问,药品开封后,是不是仍可以参照原包装的保质期呢?
药品未开封时,保质期可至药品包装标示的有效期;一旦开封,有效期会因为贮藏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
片剂、胶囊等容易干燥、破裂;颗粒剂、滴丸等药物容易吸潮;液体剂应在疗程内服用完毕,尤其是糖浆剂因其特殊性,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而产生霉变,即使药品开启后冷藏保存,也不适合长期储存。
未冷藏保存的口服液,即使严格按照贮藏条件保存,一般开封一个月后也不建议再服用。
建议
3-6个月要清理家中备药一次,不要服用过期或性状有明显变化的药品。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今年感觉周围的妈妈们越来越会带孩子,每次过完节生病的孩子都会增多,今年还好,较以往的门诊量少了许多。
随着天气转暖,看到许多孩子在户外活动,看见孩子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我也很高兴!
“养孩子”做好两点内容,一个是吃的好,一个是多活动。
给孩子吃并不是"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而是合理膳食,懂得搭配、均衡的营养搭配才能保证孩子的能量补充。
相信许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再放了长假之后都不愿意上学,马上就要开学了,还没进入状态,就是所谓的"假期综合症"的主要表现。
“开学”对于孩子来说,不但是作息时间的改变,也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些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年龄较小的孩子自身的调节能力不够完善,很难直接从假期放松的状态,快速的进入学习的紧张状态,所以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调节。
调整作息时间
至少在开学前一周按照上学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
①早上的作息时间
孩子生病或者发育等出现问题都和"作息""饮食"息息相关,调整作息习惯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身体里每一个机体都有其"生物钟",比如说孩子正睡得昏沉,"强行"叫起床,消化系统还没能正式启动,就开始吃早饭,肯定是"违背生理规律"的。这期间至少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调节。
如果调整不好呢?孩子根本没食欲,如果还是吃了东西,不但影响肠道消化,吸收也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水平。
②晚上的作息时间
一岁以内的孩子,最好保持12-14个小时的睡眠;当孩子到了2-3岁幼儿期,上了幼儿园每天还要保持10个小时的睡眠;上小学的时候要保持8小时的睡眠。
根据不同年龄段睡眠时长很重要,还有入睡时间更为重要。
保证睡眠时长
保持充足的睡眠固然重要,对于入睡的时间也不容忽视,这同样关系着第二天能否有个好的精神状态。因为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等阶段,不同的阶段所对应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因为深度睡眠是需要经过全身各个内脏共同配合才能够进入的状态。
需要特别注意:
对于刚刚上过幼儿园的孩子,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的在家休假,因为这对于孩子再次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会非常困难。最先是心理上的适应,学校是一个集体的环境,调整从家里到集体的过程同样非常关键!
带孩子户外活动:运动是调整人生理心理机能的最好方式。
等到孩子开学以后,可以参考孩子的食欲和精神状态,看是否需要进一步调理。
本期内容向大家阐述了孩子在开学前期调节作息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希望”新手爸妈”们能够在遇到问题是不要慌张,多学习育儿知识~
感冒时,痰液增多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当痰液难以咳出时,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感冒患者缓解痰液难以咳出的困扰。
首先,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增加饮水量,特别是温开水,可以帮助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也有助于缓解痰液黏稠的问题。
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如羧甲司坦口服液、氨溴索糖浆等。这些药物可以促进痰液溶解,使其更容易咳出。在使用药物时,请务必遵循医嘱,避免自行随意用药。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一些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尝试。例如,雾化吸入可以帮助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排出。此外,胸部叩击和震动也可以帮助痰液松动,使其更容易咳出。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咳嗽症状。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康复。
如果痰液颜色异常、量多,或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
总之,感冒痰液难以咳出时,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方法来缓解症状。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康复。
女性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往往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这可能与女性偏寒体质、内分泌变化以及免疫力波动等因素有关。
那么,女性如何通过饮食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呢?以下是一些适合女性食用的食物和食谱,帮助她们远离感冒的困扰。
1. 防风粥
防风粥是一道具有清热祛风、散寒止痛功效的食疗方。它以大米为基础,搭配防风、葱白和生姜等食材,能够有效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畏寒发热、骨节酸痛等症状。
2. 神仙粥
神仙粥是一道以生姜、糯米和葱白为主要食材的食疗方。它具有辛温解表、驱寒温阳的功效,非常适合风寒感冒初期的患者。
3. 荆芥粥
荆芥粥是一道以荆芥、薄荷、淡豆豉和糯米为主要食材的食疗方。它具有发汗解表、清热利咽的功效,适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咽痛等症状。
4. 生姜苏叶粥
生姜苏叶粥是一道以生姜和苏叶为主要食材的食疗方。生姜具有祛痰、祛寒、补气、平喘的功效,苏叶具有发散风寒的效果,两者搭配能够有效缓解风寒感冒。
5. 紫苏杏仁粥
紫苏杏仁粥是一道以紫苏、杏仁、生姜、大枣和粳米为主要食材的食疗方。它具有解表散寒、和胃、理气止咳的功效,适合患有风寒感冒的女性食用。
除了食疗,女性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
1.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
2.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压力,提高免疫力。
5. 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减少感染机会。
近年来,肺癌已成为我国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肺癌,其中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为了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发起了“直击肺癌——‘易’分钟行动”,呼吁医生为每位患者多抽出一点时间进行肺癌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李时悦指出,CT是早期发现肺癌的最有效手段,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CT检查。他强调,‘很久不感冒’并不意味着身体好,这可能是免疫系统有问题的表现。
李时悦还介绍了肺癌的发病情况。目前,我国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0%,每年有60万患者死于肺癌。手术是目前治疗肺癌最有效的手段,但遗憾的是,80%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已不适合手术治疗。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何建行表示,CT是早期发现肺癌最有效的检查手段,八成的早期患者都能通过CT发现。他建议,肺癌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CT检查,特别是家族中曾有人发生肺癌的人群,检查频率应提高到每10个月一次。
何建行还介绍了肺癌的治疗方法。靶向治疗是目前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有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有效率可达70%。他建议,对于这类患者,在诊断初期就应选择靶向治疗。
李时悦则提醒,如果患者不愿意接受基因检测,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靶向治疗。一般来说,女性、腺癌、不抽烟的患者EGFR突变的比例较高。
除了CT检查和靶向治疗,肺癌患者还应重视日常保养。何建行建议,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肺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通过普及肺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肺癌的认识,可以有效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孩子们总是干咳,让家长们既心疼又担心。干咳的原因有很多,对症治疗至关重要。
首先,干咳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感冒通常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引起,也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如溶血性链球菌等。感冒症状包括鼻塞、咳嗽、发热等。病毒性感冒通常在7-10天内自愈,而细菌性感冒则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除了感染因素,过敏也可能导致孩子干咳。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对于过敏引起的干咳,除了抗过敏治疗,还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
在饮食方面,建议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适当食用大蒜、生姜、辣椒、柠檬、柑橘等食物,这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毒、驱寒祛痰的功效,有助于缓解感冒症状。同时,鸡汤和鸡肉也是不错的选择,鸡汤富含氨基酸,能增强人体抵抗力,鸡肉中的特殊物质可以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和鼻黏膜分泌,有利于保持呼吸道畅通。
此外,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接触二手烟等有害物质。如果孩子干咳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总之,孩子干咳的原因有很多,家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孩子的体质锻炼,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干咳的有效方法。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虽然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到来,但气候却仍然保持着夏日的炎热,有时还会出现“秋老虎”的现象。在这个换季时节,我们的身体需要适应气候的变化,因此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立秋后养生的一些建议:
1. 防秋燥: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导致口干、咽燥、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要注重补水,多喝水、粥、豆浆等,多吃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如萝卜、莲藕、荸荠、梨等。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2. 养肺:秋季与肺相应,干燥的气候容易损伤肺气。可以适当食用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以润肺、养阴、润燥。
3. 祛暑降温:立秋后,虽然昼夜温差变大,但白天仍然很热,有时暑气更加逼人。因此,防暑降温仍然是必要的,不要因为天气转凉而放松警惕。
4. 少吃秋瓜:立秋之后,西瓜、香瓜、菜瓜等瓜类水果不宜过量食用,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5. 预防感冒:立秋后,早晚温差较大,容易引发感冒。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感冒。
6. 防治“空调病”:立秋后,早晚天气转凉,空调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发“空调病”。
7. 运动要适量:立秋后,湿热仍然未完全消退,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剧烈运动。最好选择在早晚气温适宜时进行锻炼。
此外,以下是一些立秋节气的养生食物推荐:
1. 南瓜红枣排骨汤:南瓜具有补中益气、消痰止咳的功效,红枣具有补血养颜的功效,排骨则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
2. 白果莲子山药汤:白果具有润肺止咳、健脾益胃的功效,莲子具有养心安神、补脾止泻的功效,山药具有健脾益胃、滋阴润燥的功效。
3. 西红柿土豆牛肉汤:西红柿具有补血抗衰老、抗氧化等功效,土豆具有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的功效,牛肉则具有益气强身、健脾祛湿的功效。
立秋后,做好养生保健,才能迎接秋天的到来。
病毒性重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症状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第二阶段患者会出现高烧、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此时病情较为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第三阶段可能会发展为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并发症,甚至引发其他严重疾病。
为了及早发现并治疗病毒性重感冒,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早期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呼吸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血常规检查、听诊检查等,以明确病情。
治疗病毒性重感冒,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抗病毒药物和抗感冒药。抗病毒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抗感冒药则主要针对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鼻塞等进行缓解。此外,患者还可以使用莲花清瘟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以辅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海鲜等寒凉食物也建议暂时避免,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病毒性重感冒的预防同样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在流感季节,应尽量减少去人多的地方,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病毒感染。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除了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增多外,胃病患者也明显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寒冷的天气对胃部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首先,寒冷的天气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其兴奋性升高,导致血管收缩,胃黏膜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进而诱发或加重胃病。此外,副交感神经、垂体、肾上腺系统也会受到刺激,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胃泌素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胃病。
对于患有慢性溃疡等胃病的人群来说,气温下降更容易导致病情复发。如果未注意保暖,消化性溃疡的发作可能会更加严重,甚至出现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寒冷的天气还会导致胃部肌肉和脂肪组织减少,更容易受凉。此时,如果服用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不仅不能缓解胃痛,反而可能损伤胃黏膜,加重病情。一些过于寒凉的中药如大黄、黄芩等也不宜长期服用。
为了预防胃病,建议饮食以‘不烫不凉’为度,少吃生、冷、硬的食物。饭后可适当散步、运动,但应避免餐后半小时内剧烈运动。同时,外出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腹部。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缓解压力,也有助于预防胃病。
对于胃病患者来说,选择正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至关重要。常见的胃病科室包括消化内科、胃镜室等。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四岁的婷婷,自幼体弱多病,反复感冒,让父母操碎了心。然而,在最近的一次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婷婷出现了喘息和胸闷的症状。经过医院的检查,婷婷被诊断为房间隔缺损,这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烧,甚至是肺炎,都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心房中间的隔板没有完全闭合,导致心房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血液流动受到影响,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夏洪远医生提醒,如果孩子经常感冒、发烧,甚至出现肺炎,建议及时带孩子进行心肺功能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除了房间隔缺损,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还包括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
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很多,包括母亲在怀孕期间受到病毒感染、服药、环境污染或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怀孕初期,胎儿的心脏发育至关重要,任何不利因素都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异常。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手术修复心脏结构,恢复正常血流。药物治疗则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如控制心衰、预防感染等。
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关键在于孕期的保健。孕妇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胎儿心脏发育的因素。
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困扰,如何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成为许多患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介绍七种有效降低血糖的方法,帮助糖尿病患者恢复健康。
首先,合理调整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的食物,如燕麦、糙米等。此外,增加蔬菜、水果和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稳定血糖。
其次,加强运动锻炼也是降低血糖的重要途径。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利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此外,合理用药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胰岛素等。同时,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控制血糖也十分重要。压力和情绪波动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学会放松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另外,积极治疗其他疾病,如感冒、感染等,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环节。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总之,控制血糖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饮食、运动、用药、心态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享受健康的生活。
痘痘一直是困扰许多人的皮肤问题,而长在脸上的痘痘更是让人烦恼不已。除了常见的上火、肌肤水油失衡等因素外,痘痘也可能预示着身体其他部位的潜在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脸上不同部位长痘痘可能的原因。
1. 额头长痘
额头长痘通常与心火旺、血液循环不畅有关。这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睡眠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建议保持良好的作息,适当放松心情,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有助于改善额头痘痘问题。
2. 下巴长痘
下巴长痘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有关。建议女性朋友们注意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下巴痘痘问题。
3. 左脸颊长痘
左脸颊长痘可能与肝火旺盛、情绪不稳定有关。建议保持良好的作息,适当放松心情,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有助于改善左脸颊痘痘问题。
4. 右脸颊长痘
右脸颊长痘可能与肺火旺盛、过敏体质有关。建议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多喝水,注意饮食卫生,有助于改善右脸颊痘痘问题。
5. 鼻尖长痘
鼻尖长痘可能与胃火旺盛、消化系统异常有关。建议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有助于改善鼻尖痘痘问题。
6. 唇周长痘
唇周长痘可能与便秘、体内毒素堆积有关。建议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有助于改善唇周痘痘问题。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痘痘原因,具体情况还需结合个人体质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痘痘问题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