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血常规不难看,简化一下,5秒钟判断出疾病

血常规不难看,简化一下,5秒钟判断出疾病
发表人:骨科王医生

 

血常规是一项最基本的检查,无论是健康体检或者是住院治疗,血常规都是必须的!

 

 

因此,很多朋友经常会拿着血常规的化验单问我:

 

王医生,这白细胞计数高是什么意思呀?

 

王医生,这血小板高有问题吗?

 

王医生,红细胞低代表什么呢?

 

下面我来教一教大家怎么初步的去认识一下血常规的化验单:

 

 

 

乍一看上图的血常规,项目太多,非医学专业的朋友表示,根本看不懂!

 

化繁为简,挑重点,简化成三大类!

 

 

 

我们将血常规简化成:三大类!

 

  1. 白细胞系统;

  2. 红细胞系统;

  3. 血小板系统。

 

下面我来具体分析下这三大类怎么简单判读!

 

人体警卫队:白细胞系统!

 

 

白细胞系统,非专业人士只要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即可:

 

白细胞就是人体的警卫队,那么白细胞计数升高,表示我们人体的警卫队出动了。

 

为什么呢?因为有敌人入侵!

 

这个敌人可能就是某些细菌,细菌会引起炎症感染。

 

也就是说,花1秒种,看到化验单上白细胞计数:就代表机体可能就是有炎症感染了!

 

相同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是这个意思。有时候这个数值高,白细胞总数并没有升高。

 

再花1秒钟,看到化验单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代表机体可能就是有炎症感染了!

 

运氧小分队: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系统,非专业人士只要看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即可:

 

红细胞就是人体的运氧小分队,红细胞可以将我们氧气运送到我们需要的器官。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少我们称之为贫血。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贫血的患者脸色苍白,血色不足。

 

我们只需要花1秒钟,看到化验单上红细胞计数:就代表贫血!

 

相同的,再花1秒钟,看到化验单上血红蛋白:也代表贫血!

 

当然,具体数值反映出贫血的程度,越少贫血越严重,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

 

抗洪抢险队:血小板系统!

 

 

血小板系统,非专业人士只要看血小板即可:

 

血管出血,就犹如洪水泛滥,而血小板就是我们人体的抗洪抢险队,堵住血管破口。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就是参与机体的止血及凝血。

 

我们只需要再花1秒钟,看到化验单上血小板。

 

如果血小板计数:就代表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产生血栓!

 

如果血小板计数:就代表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容易出血!

 

比如牙龈出血,鼻子出血,身上有瘀点瘀斑,也要考虑到是不是血小板不正常了。

 

总结:我们只需要5秒钟,看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5个数值,即可了解我们一般的身体情况!您会了吗?

 

友情提醒:更专业的判读还是要交给专业的医生去做!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冠心病在最近几年的变得越来越频繁,而且它对身体还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在人们的心中仿佛像是洪水猛兽一样的存在。

     

    了解冠心病的症状和表现也是很重要的,对及早治疗冠心病有着很好的帮助,如果你出现了以下的症状,得小心留意自己是不是患上了冠心病。

      

     

    1、胸口疼

     

    患有冠心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胸口会出现疼痛的情况。

     

    因为得了冠心病就代表人体的冠状动脉出现了损伤。也会影响到机体的供血系统。

     

    心脏会因为血液和氧气的不充足而出现疼痛的情况,严重时疼痛还有可能会蔓延到人的手臂上。

     

     

    2、恶心想吐

     

    有时当出现恶心想吐时,不少人会想到自己的肠胃不舒服,而不会联想到冠心病的情况。

     

    其实如果得了冠心病的话,会出现胸口疼痛的情况。而且还会出现恶心想吐的情况。

     

    所以,如果你出现了胸口疼痛,并感到恶心想吐时,最好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是不是因为患上了冠心病而导致的。

      
    3、耳鸣

     

    如果之前都没有出现过耳鸣的情况,忽然发现自己出现了耳鸣的情况的话,最好去做个检查,看看是不是因为患上冠心病导致的。

     

    因为人的耳蜗对于缺少氧气缺少血液的情况是十分的敏感的。患有冠心病的话通常会伴随耳鸣的出现。

     

    而且有不少冠心病患者的耳鸣症状会比心绞痛出现得还要早。所以,当你无缘无故出现了耳鸣,要注意提防是不是患了冠心病所导致。

     

    4、头昏

     

    因为很多冠心病患者的供血系统会存在着不少毛病。当心脏的供血不正常时,心就会加速跳动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而心脏快速跳动会消耗身体的很多能量,就很容易出现头晕的情况。

      
    如果你出现了上述的四种情况,得小心留意是不是这是身体给你发出的警告信号,告诉你有可能患上了冠心病。

     

    如果真的患上了冠心病的话,也一定要尽早地去治疗,千万不能不把它当回事,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情况出现。

     

    介绍完冠心病带来的症状后,下面再来说说冠心病的高发人群,如果你是这两类人群的话,也更加要注意对冠心病的防治工作。

      
    1、烟民

     

    据研究显示,抽烟的人患上冠心病的概率要高于不抽烟的的人,而且每天抽烟量越大,患上冠心病的概率也就越多。

     

    这是因为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对人体的血管造成伤害,长久以往也就会引起冠心病的出现。

     

    所以要想减少患上冠心病的风险,最好先把烟给戒掉。

      
    2、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也很容易患上冠心病。因为有高血压的话就表示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这样时间久了,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下的话,也就更容易患上冠心病了。所以如果你有高血压的话,更要做好对冠心病的防治工作。

      
    以上所说的四种症状就是患上冠心病的症状,如果你出现了上面所说的哪些症状的话,不能不当一回事,最好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是不是自己患上了冠心病。

     

    而对于抽烟的人和高血压患者来说,则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免患上冠心病。

  • ⒈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一切发物如:五香大料、咖啡、香菜等;尤其是阴虚的患者如:舌红、脉洪大,盗汗、大便干、血尿等症;但阳虚的患者如:舌淡苔白、脉沉,身寒肢冷、便稀、可食热性食物。

     

     

    ⒉宜食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适当饮水;忌食一切补品、补药及易上火食品如:辣椒、荔枝、巧克力等。特别是阴虚内热如舌紫、脉滞,胸闷、腹胀等有瘀症的患者。 

     

    ⒊所有肾病患者禁用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关木通及自动免疫的注射。

     

    ⒋尿毒症患者保持大便通畅,每日应排便2∽3次为宜,不熬夜,节制性生活,注意休息、避免受凉。

     

    ⒌已服用激素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师指导下递减激素用量与次数。

     

    ⒍水肿重者应忌盐,限制蛋白食物的入量,少饮水。水肿不重,可进低钠盐饮食;无浮肿不限制饮水和蛋白食物的入量;镜下血尿者及宜上火者多饮水,多食苹果、白糖、黑芝麻、木耳等养阴降火的食品。 

     

    ⒎尿毒症高血钾者忌食高钾食品如:香蕉、柑橘、土豆、西红柿、南瓜、茶叶、酱油、味精;血钾低的患者相反。

     

     

    ⒏血尿酸高者尤其忌食动物内脏、鱼虾蟹蚌、啤酒、菇类、豆类、菠菜。

     

    ⒐在治疗期间,如有感冒、发烧、感染、等情况出现,应急时与本科医生联系,以便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加重。

     

    ⒑树立信心,坚持治疗,保持心情愉快。

     

    附: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多年来,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和化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肾小球疾病的几大临床症候群,如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等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并指导治疗,在肾活检技术开展以前,对肾脏病的诊断与治疗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临床综合征诊断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它必须结合肾组织病理学诊断,才有可能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病因进行分析,进而指导 诊断和治疗。在一些尚不能开展肾活检的基层医院,仍然停留在临床综合征诊断水平。)

  • 宝宝们去医院,一般都少不了血常规这个流程,这对我们判断宝宝有没有细菌感染、有没有潜在的血液系统疾病等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很多爸妈好容易搞定小家伙(哭闹着)的抽血或者扎手指,拿到血常规那一刻,看着各种数字和箭头,又蒙圈了“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就不知道是啥了。”

     

    嗯,血常规的指标那么多,有些是很专业,爸妈看不懂没事,但是对于家长来说只要知道这几个指标意味着什么,就够啦。

      

     

    哪些指标呢?有爸妈说,血常规报告拿到手,看着密密麻麻一片,头都大了。嗯,血常规上面的指标看起来很多,其实也就3大类:

     

    • 白细胞相关指标

    • 红细胞相关指标

    • 血小板相关指标

     

    这3大类啥意思?爸妈们说:字都认识,拼在一起就不知道是啥了。

     

    简单说呢,宝宝生病最常见的感冒发烧,我们医生和爸妈都最想知道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怎么看?看白细胞相关指标;

     

     

    又比如判断宝宝是不是贫血,只需要看红细胞相关指标;

     

     

    然后,凝血功能好不好,那就看血小板相关指标啦:血小板参与止血和凝血,如果血小板低,可能会有一些出血止不住的情况,严重的甚至到处出血。

     

    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其实都是一个妈(骨髓)生的,如果三个都减少,不好,骨髓造血功能有问题,但是这些方面,血常规报告提供的参考有限。

     

    所以,一般给宝宝做血常规,大多就是为了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或者有没有贫血,其他方面真的不能对家长要求太多。

     

    也就是说,薄薄一纸血常规报告在手,爸妈主要看白细胞相关指标和红细胞相关指标就行,其他太专业的还是交给医生判断吧。

     

    白细胞相关指标

     

     

    宝宝这次的感冒发烧,到底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赶紧看看白细胞相关指标。白细胞又是啥细胞?不是一种,是5种细胞的总和,白细胞5兄弟分别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血常规上这些细胞通常并排排在白细胞的下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这5种细胞的百分比;另外一部分是这5种细胞的数量,所以白细胞相关指标中有11种。

     

    白细胞对于人体有非常重要作用,它是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细菌或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时,要靠他穿过毛细血管壁赶到病菌入侵部位,齐心协力把病菌包围、吞噬、杀灭,来让我们保持健康。

     

    所以,一旦血常规上显示白细胞数量高,不好,免疫系统与病菌开始交战了。

     

     

     

    像宝宝发烧时爸妈和我们最关心的,是病毒感染呢还是细菌感染,就要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看这两种数据升高或者降低,对于区别细菌还是病毒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般来说,如果是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英文缩写为:NE)往往会计数增高、比例增高,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NE)就会降低。

     

    但是,在急性病毒感染初期,处于高热等机体应激状态时,也常可伴中性粒细胞(NE)暂时性增高,需要借助临床表现与其他辅助检查(如C反应蛋白等)予以鉴别。此外,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等)、严重感染脓毒症时,也可出现中性粒细胞(NE)降低。另外有急性呕吐、外伤等应激时,中性粒细胞(NE)可出现明显升高,但并不代表是细菌感染。

     

     

    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缩写为:CRP)虽然在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时都会升高,但对细菌感染更敏感,会升得更高,病毒感染时最多象征性升高一下,不会很明显。所以,超敏C反应蛋白(CRP)升高越明显,细菌感染可能性越大。我们一般认为超敏C反应蛋白(CRP)>40mgL 时,宝宝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判断宝宝是不是细菌感染,除了看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还是会综合分析。因为很多病毒感染疾病比如EB病毒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腺病毒感染等,以及非感染性疾病比如川崎病,血常规显示出来的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都可能出现升高,而有些细菌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鼻窦炎、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往往都不高。

     

    爸妈先看看白细胞,可以先大致有个了解,具体判断还是要根据当地医生的来。

     

    红细胞相关指标

     

     

    宝宝有贫血吗?瞅瞅红细胞相关指标怎么样。红细胞相关指标主要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血红蛋白:见上图,血红蛋白有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作为普通家长,我们就看一个数据: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英文缩写为:HB)。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参考范围,血红蛋白低,就提示贫血了。如果有贫血,就需要做进一步检查了。

     

     

    另外,红细胞又包括: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宽度。红细胞的相关指标主要是方便医生判断是哪种类型的贫血。

     

    血小板相关指标

     

    血小板(英文缩写:PLT)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裂解、胞质脱落而成。它的功能就是参与止血和凝血。

     

    过低的话,不好,宝宝可能会有一些出血止不住的情况甚至到处出血危及生命。

     

    血小板主要看点啥?看PLT系指标:某些病毒感染会让Plt暂时性下降,一般下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很有限。

     

    如果宝宝的Plt持续低于正常值范围,就要警惕血液病的可能,最好再做个骨髓检查,看看有没有存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再障和白血病等疾病。

     

    其他的爸妈不用管,太专业了,交给医生就行。

     

    这里就是血常规的主要指标,爸妈挑重点看就行,但具体是什么情况还是要由医生来分析。小南也希望爸妈都能了解一下,少一些抓瞎,多一些淡定,更希望宝宝们少生病!

  • 作者:吴光秀

      什么是血糖波动大

      糖尿病患者需只要通过监测空腹、三餐后2小时、凌晨和睡前血糖,就了解血糖波动情况。血糖波动分为两种:

      1.餐后餐前血糖波动:指三次餐后与餐前血糖之差的平均值控制在2.2mmol/L以内。

      2.日间血糖波动:指一天中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不要超过4.4mmol/L。

      糖尿病患者可以参考上述标准,看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是否达标。

      血糖波动大主要表现为餐后高血糖和低血糖,如果你存在上述两种情况,即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也说明您的血糖波动过大。

      对于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应因人而异。

      对于儿童、青少年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病史比较长的老年人,尤其是有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者,要放宽血糖控制标准。

      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妊娠妇女,血糖控制要更严格一些:空腹血糖小于等于5.3mmol/L,餐后2小时小于等于6.7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不要超过7.8mmol/L,夜间血糖不能低于3.3mmol/L。血糖波动大直接导致糖尿病并发症

      目前研究证明:血糖波动大可以导致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体内炎症反应的加重,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就如人们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吃饭容易得胃炎一样。

      体内炎症反应会损伤血管内皮的细胞,导致血管损伤,最后导致血管狭窄,相应组织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一系列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并发症也随之发生。血糖波动大,如何应对

      面对血糖的微幅波动,不用斤斤计较每个数值的起伏,而当血糖连续出现高于或低于目标值的状况时,探究原因或寻求解决办法,才是管理血糖的正确做法。

      如果血糖波动过大,尽早就医。1调整药物

      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别。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较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明显延长,疗效更稳定,血糖波动更少,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能模拟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减少餐前低血糖,较短效人胰岛素在控制餐后血糖波动方面更有优越性。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泵)能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可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更有效地减轻血糖波动。

      口服降糖药中以降低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药物,如格列奈类、α - 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波动。

      DPP-4和GLP-1等肠促胰岛素类似物以葡萄糖依赖方式促进胰岛素释放,同时抑制胰升血糖素分泌,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有助于减少血糖波动。2饮食七八分饱

      糖尿病患者吃得太多或吃得太少均会导致血糖波动大,因此饮食既不能吃得太多,也不能吃得太少,七八分饱刚刚好。3少量饮酒或戒酒

      酒精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甚至会诱发低血糖,大量饮酒同样会导致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最好戒酒,或少饮酒。

      血糖控制稳定后可以少量饮酒,但女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450毫升啤酒,或150毫升红酒,或50毫升低度白酒;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750毫升啤酒,250毫升红酒,或80毫升低度白酒。且每周饮酒量不超过2次。4情绪稳定

      情绪变化导致体内升糖激素分泌波动,导致血糖也随着波动,内分泌领域流传一句话:情绪不好的人,控制不好血糖。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保持一个好心态,遇事不挣。5学会给自己减压

      长期压力大,伴随着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多,导致血糖升高,也会导致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应学会为自己减压,如培养一个爱好,多运动,多交朋友,多旅游等。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要规律,正确服用口服药,胰岛素定时定点注射,规律作息,减少情绪波动,保持血糖平稳达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 血管分布在身体的每个角落,血管的健康对于身体来说至关重要。

     

    血管堵塞初期没有明显症状,而一旦因堵塞出现器官缺血,这时候往往已经很严重,势必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猝死,所以,及时分辨血管堵塞的信号非常关键。

     

     

    有位患者,之前是重点中学的老师,现在退休在家,退休后没什么事,待在家也不爱出去,平时就喜欢做饭,研究各种各样的菜品,这也是她唯一的爱好。

     

    前不久,刘阿姨经常觉得乏困不已,白天也是不断打哈欠,还经常出现眩晕现象,她以为是没休息好,也没太在意。

     

    谁知道,没过几天,刘阿姨在做饭时突然晕倒,一旁的老板吓坏了,赶紧打120送她去医院,然而遗憾的是,送到医院没多久,医院就下了死亡通知书,结果显示:血管堵塞导致的脑梗死。

     

    刘阿姨的老伴早已泣不成声,后来,医生仔细询问后,这才知道:原来,导致刘阿姨突然脑梗死的诱因——炒菜时爱放酱油、蚝油之类的调料。

     

    原来,刘阿姨本身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吃饭时为了让饭菜更鲜美,平时炒菜总喜欢放很多酱油、蚝油之类的调料,但其实这些调料是“隐形盐”大户,吃多了容易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会导致血管被堵塞,正是因为这个习惯,最终导致刘阿姨突发脑梗死。

     

     

    医生还告诉家属,除此之外,日常这3个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血管堵塞的“元凶”,最好及时改掉!

     

    习惯一:不爱运动

     

    很多人现在都不爱运动,经常久坐不动,会导致血液循环缓慢,造成血管内循环不及时,体内垃圾毒素无法正常排出,血液就会变得粘稠,导致身体供血不足。

     

    习惯二:经常熬夜

     

    熬夜是现代人的家常便饭,每天睡得很晚,早晨又不能按时起床,会直接导致生物钟失调,久而久之,血流量变慢,血液就会变得粘稠,很容易导致血管堵塞。

     

    习惯三、不良饮食

     

    很多人平时饮食不忌嘴,暴饮暴食、吃的过于油腻、就会导致营养过剩,多余的脂质和养分如果不能及时被代谢,就会堆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被堵塞。

     

     

    血管堵塞的症状有哪些?这8个信号不可忽视,一旦出现,及时就医!

     

    1、疼痛(不通则痛)——包括胸痛、肢体肿胀、下肢活动性疼痛;

     

    2、心悸、呼吸困难——心脏血管堵塞;

     

    3、经常打鼾——伴随着呼吸暂停,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4、昏厥、伴随心悸——脑血管被堵塞;

     

    5、失眠、记忆力下降——脑供血不足、脑血管堵塞;

     

    6、肢体水肿——血管严重不通;

     

    7、走路腿疼、肢体麻木——下肢动脉堵塞;

     

    8、视力下降、黑蒙——眼底血压堵塞;

     

     

    血管一旦堵塞,全身都深受其害,不可大意!‍

     

    血管阻塞是许多心脑血管病的直接诱因,因为全身能否得到充足的血液,完全取决于血管是否通畅,

     

    血管一旦阻塞,不仅可能会导致中风、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器官缺血严重的,还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猝死,直接危及生命安全,所以,防止血管堵塞刻不容缓。

     

    养护血管,谨记“2多2少”,轻松疏通血管!

     

    “2少”

     

    第二招:少油腻、饮食淡

     

    饮食油腻、高盐饮食习惯非常容易导致血管堵塞,因此,日常饮食一定要清淡,对于盐的摄入,最好控制在5克以内,日常多吃粗粮、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

     

    第三招:少抽烟、多饮酒

     

    吸烟、饮酒非常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加重血管阻塞,这也在无形中,为血管堵塞留下了很多隐患,最好能直接戒掉。

     

     

    “2多”

     

    第一招:多锻炼、勤运动

     

    每天最好抽出半小时来运动,锻炼不仅能增强血管输送血液的能力,加快血液循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动脉硬化,以及心肌梗死。

     

    第四招:多喝水、要坚持

     

    多喝水可以帮助加强血液循环,加速血管内垃圾毒素的排出,从而有利于血脂代谢,也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而且今后10年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已经占到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血管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除了定期体检之外,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在家初步探查血管有无问题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通过日常观察我们的手脚,便可以判断血管的健康状况,让我们一起来学学,为血管健康做好防护吧。

     

    (一)手脚肿胀或麻木

     

    手和脚都处于肢体末端,是离心脏相对较远的地方;如果血液流动受阻,则会影响到手脚的血液供应。当大量血液聚集在肢体上时,就会导致手(或脚)肿胀;而且一般是一侧较大、一侧相对较小。而且,血栓堵塞血管时,血液循环流动的速度就会下降,相应部位的氧气、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输送,手脚就会出现麻木的情况。

     

     

    (二)手脚冰凉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总爱手脚冰凉;一般和气血亏虚或者久坐不运动有关。但是,如果大夏天的依然手脚冰凉,甚至出现酸疼的感觉,那么就要引起注意了。因为有可能是血液黏度升高、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

     

     

    (三)攥拳测试

     

    将手抬起至胸前与心脏等高的位置,用力攥拳30秒,然后松开看手掌颜色。如果手掌颜色能在3秒内快速恢复到原来状态,说明血管健康、血液通畅;如果超过5秒不能恢复原貌,说明血管弹性较差,你要警惕动脉硬化和三高了。

     

     

    (四)抬腿测试

     

    平躺在床上,双腿抬高45°左右,保持30秒,然后观察双腿的颜色。如果有一条腿苍白,甚至有点蜡白,把腿放下去恢复正常坐姿时,这条腿会发生潮红;那么说明这条腿已经发生了缺血症状,血管很可能已经堵塞了。

     

     

    (五)常摸脚背

     

    脚背有凸起、跳动的血管,没事儿可以经常摸一摸双脚的血管,感受左右两侧跳动的节奏与强度是否一致。如果明显一边强一边弱,那么,我们就必须重视起来了。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血管健康是大事,经常检查并关爱血管;我们自然会收获更多的健康,更可及早发现问题,抓住最佳的治疗恢复期。

  • 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不及时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部分肝硬化患老继而发展为肝癌。整个病变过程是逐步变化完成的,肝硬化被称为肝癌的癌前病变,一般的发展趋勢是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肝癌对个体生命具有直接的威胁作用,其危害极为严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愈肝癌。

     

    一、什么导致了肝癌

     

    1、乙肝病毒

     

    肝癌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肝炎病毒,与肝癌相关的病毒性肝炎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以乙型肝炎最多见。乙肝抗原阳性的人群,患肝癌的概率明显高于阴性者。

     

    2、酗酒

     

    酗酒成为仅次于乙肝的又一主要致癌因素,20%左右长期饮酒的人发生肝硬化,酗酒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危害尤为严重。

     

    3、黄曲霉素

     

    黄曲霉毒素是肝癌发生的第三大帮凶,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玉米、花生等食品中,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烈的致癌物质。乙肝病毒可提高肝细胞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两者协同作用,促使肝细胞发生癌变。

     

    二、如何预防肝癌

     

    1、接种疫苗

     

    预防病毒性肝炎是预防肝癌的最主要手段,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从而预防肝癌。目前我国甲肝和乙肝都有非常有效的疫苗,接种成功率都在90%以上。乙肝疫苗的接种要注射3次,在首次注射后,分别于一个月和六个月后再次注射。

     

    甲肝与戊肝主要经消化道进行传播,人们应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保持餐具的清洁。不与他人共用碗筷、牙具、剃须刀、文身针和针灸针等用品。

      

    2、多吃蔬果粗粮、少吃高脂食物、禁食霉变、腐烂食物

     

    饮食要多样化,首先应注意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平衡,保持饮食多样化,食物粗细粮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精米精面、动物性脂肪和低纤维食物。米糠具防癌作用,米糠中不仅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够保护肝脏,而且米槺纤维吸附致癌有害物的效果非常好。忌食霉变、腐烂的食品。

      

     

    3、别让药物毒害你的肝

     

    不要乱吃药,是药三分毒,现已发现多种药物可导致肝损害,导致药物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4、戒烟限酒,让肝体息

     

    烟中的致癌物质与肝癌等其他肿瘤的产生有一定关联。长期大量饮酒可以造成肝细胞损害,肝功能出现异常,继而导致肝硬化,进步恶化为肝癌。有慢性肝炎病史的患者,更应该彻底戒烟酒

     

    5、勤锻炼,心放宽

     

    古人早就提出“怒伤肝”。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就是疏泄气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而不良情志会导致肝的气机失调,引起肝脏病变。愤怒和忧虑等不良情绪可影响人体抵抗力,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对肝脏不利。因此保持精神愉快,胸襟开阔,乐观向上,避过度郁相牌气暴,再配合适时的体育锻炼,使生命充满生机和活力,能有效提高入体音器官的兔疫功能,进而避免肝细胞癌变,预防用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楼时稍有喘息,动起来容易气喘吁吁,有些人可能认为是喘息或自己肺活量差,但这也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的症状。据数据显示,全球有2千5百万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听说过,许多人诊断迟缓,往往活不了三年。

     

     

    肺动脉高压的确定是指不明原因的肺动脉压逐渐升高,进行性发展引起的慢性疾病已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体力活动受限。

     

    肢体水肿,肺动脉高压,蓝嘴唇要小心。

     

    肺动脉高压在40-50岁之间的中年人群中表现较好,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常见的症状还包括四肢水肿、嘴唇发青,这些症状与许多胸腔和心脏疾病相似。

     

    肺高症的朋友分享说,儿时母亲因肺高压症去世,后来哥哥也被诊断患有肺高症而去世,医生怀疑可能有遗传因素,请她作详细的检查评估,才发现自己也是肺高症患者。所幸早发现,早控制,现在她的生活和常人没有什么不同。

     

    病症难以确诊时要小心喘,咳,血,肿和晕。

     

    心脏学会肺高压委员会曾指出,本病平均要看诊4次以上才能确诊,若发现亲友常有劳累、不明原因的喘息,多加留意‘喘、咳、血、肿、晕’,这些症状出现时,最好尽快到医务科、胸外科进一步详细检查。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因心脏分流失调而发病。

     

    如果没有得到积极的治疗,肺动脉高压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年!儿童心脏学会会长表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约5%-10%会因心脏分流问题及肺动脉血流压力增加而持续发生肺动脉高压,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

     

    同时,自身免疫疾病的高危群体需要进行跨科治疗。

     

    也指出,如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红斑性狼疮、硬皮症、干燥症病患等,亦可引起渐进性肺动脉高压。只有进行跨科别联合治疗,并由心内科、儿童心内科、胸外科、免疫风湿科、放射诊断科综合评估,才能适当协助病友控制病情。

     

    生存超过3个月的新疗法维持生命品质。

     

    过去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心肺移植,当时有一半病人活不过3年;现今只要病人配合医师,全力控制病情,保持原有的生活品质,就可以不断更新治疗策略,使病人预后得到改善。

     

     

    疾病不易确诊,又得终生服药控制,最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呼吁大家不要忽视身体任何症状,多给病友体贴和关怀。

  • 是什么导致血管变“脆”?

     

    血管变脆一般是由于血管内膜组织发生炎症,使得血管内膜组织被炎性细胞浸润,内膜组织下出现大量的胆固醇堆积或者血管出血、产生血栓等,造成内膜组织增生,并逐渐钙化,最终导致血管变“脆”。

     

    而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更是导致血管粥样硬化、变脆的“罪魁祸首”,如:抽烟、喝酒,长期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那么,当身体血管变脆时,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身体有这五个症状,是血管开始变“脆”了

     

    1、总是打哈欠

     

    通常长时间的熬夜或睡眠不足的时候才会导致人们打哈欠,只要休息好了,一般不会出现总是打哈欠的情况。

     

    但是,如果血管变硬、开始变“脆”时会使得大脑供血量减少,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造成总是打哈欠的症状,并且有时会伴随着头昏脑涨的症状。

     

    2、耳鸣

     

    血管开始变“脆”,就会使大脑供血量逐渐减少,引起大脑的缺血缺氧情况,如果大脑长时间处于这种氧不足的状态就会引起耳鸣,同时伴有头晕、恶心等。

     

    3、头痛失眠

     

    如果总是在晚上要睡觉的那个时间段里头出现昏沉或者疼痛的情况的话,那要小心了,因为这可能是血管开始变“脆”,导致脑的细小血管会有微小出血的情况,从而会影响到脑神经,造成头痛失眠。

     

     

    4、体能下降

     

    当血管逐渐硬化,开始变“脆”时,会使得我们的大动脉血管的内膜下组织,出现脂质沉积和内膜增生的情况,导致血管内腔变得狭窄,减少了血液的运输量,使得身体内脏或肢体不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从而引起身体活动力、体能、耐受力等的下降。

     

    5、身体局部疼痛、水肿

     

    血管开始变“脆”后,相比于正常血管就会变得更容易堵塞和破裂出血,然后就会造成堵塞出或者出血处局部的麻木和疼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水肿和淤血。

     

     

    血管变“脆”不及时解决,这两个危害找上门

     

    1、抗压能力减弱,小问题容易变大危害

     

    血管变脆,意味着血管就会缺少弹力,甚至失去弹力,使得血管的承受外界或者内部冲击的能力大幅度减弱,一旦身体出现磕磕碰碰,或者剧烈运动导致血流加快,对血管压力变大,都会使得血管破裂,造成局部内出血,轻则手术治疗,重则危及生命。

     

    2、容易脑出血

     

    其实我们的血管就像塑料软管一样,保养得好的时候,柔软如初,可一旦不怎么管它,让它经历风吹雨打,它就会慢慢硬化,然后稍微一用力便会破裂。

     

     

    同理,如果我们的血管一旦弹性下降、变脆,就会变得容易破裂,只要日常生活中,对血管的压力稍稍大一点,如:剧烈运动,摔倒、兴奋等,都可能会引起血管破裂,极大的增加了脑出血的发病率。

     

    俗话说:“人与血管同寿”!出现以上几个信号的时候,往往是身体在给我们发出提醒:告知我们应该及时调理身体了,只有当身体走上正轨的时候,才能避免更多疾病的发生。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