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0-3岁的宝宝原来可以独立做这么多事!

0-3岁的宝宝原来可以独立做这么多事!
发表人:京东健康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长辈们怕孩子吃不饱、怕到处都是——喂!在外面怕孩子累着——抱!怕孩子画不好——抢过笔我来画!拼图拼不上,孩子刚露出一点难色——立即帮他拼好!快放下,你拿不动——奶奶来!想自己下楼——别摔着,奶奶来!……

 

总之,为啥我们都说带孩子累,实在是我们太“勤快”了!

 

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怎样培养婴幼儿独立能力的话题。对,你没看错,从婴儿期就要培养了!

 

一、为什么独立性在婴幼阶段如此重要?

 

小可爱们不会永远停留在什么都需要你帮忙的婴儿阶段,独立是他长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好处多多

 

心理学:培养独立性可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在提高宝宝做事效率的同时树立一种“我能做到”的信念。还传达给孩子一种父母对于他独立完成任务的信赖和支持。

 

语言学:宝宝在一次次的沟通和独立操作中可以深深地记住这些新知识。

 

鼓励他用语言、手势甚至比划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说,“到刷牙时间了,我们该用什么来刷牙呢?”,站在洗脸池前的宝宝会条件反射地看向牙刷的方向。这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语言习得的训练。

 

运动行为学:宝宝在日常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才能更好地发展运动、力量、协调能力。他会知道要用多大的力打开一个盒子,会感受到擦桌子时手里湿海绵的触感,会感受到弯下腰捡鞋子时身体左右摇晃以保持平衡。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独立性高的宝宝会很容易忙碌起来,我们就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

 

二、五种简单方法使宝宝逐步自立

 

1、我开头,你完成

 

很简单,由家长开始做一件事或任务中的一部分,让宝宝完成下一个或最后一个步骤。

 

比如,剥开一个香蕉的顶部,再把香蕉皮分成几瓣,然后让你的宝宝一瓣瓣地拽着香蕉皮向下拉;

 

把宝宝的胳膊从袖子里抽出来,然后让他自己把衣服拉过头顶脱下来;帮宝宝把脚上的鞋松一松让鞋子离开脚踝,再让他们自己把鞋子整个脱下来。

 

2、你开始,我完成

 

适合清洁类的任务。

 

例如:让你的宝宝试着刷牙,家长跟进完成刷牙的最终过程;

 

饭后让你的宝宝擦她自己的餐盘和桌子,干不干净不重要。

 

3、我们一起做适合有点挑战性的任务。

 

例如:早饭时剥鸡蛋;用儿童专用塑料刀切一些软的食物;洗澡时往头上倒水冲掉泡沫等等。

 

 

4、我做示范,你来试试

 

只需要很基本的技能。

 

例如:把脏衣服放在一个洗衣篮里;摘帽子;帮家长拎一两个比较轻的装不易碎物品的购物袋。

 

5、你来挑选

 

例如:在两件衬衫,两次点心或两个玩具选一个,让宝宝看过摸过之后用他们的咿呀童言或者手势进行表达和选择。

 

看过你会觉得,哈哈,这么简单啊,随时都可以做到。

 

三、0-3岁自立清单

 

1、 衣着

 

通过头部把上衣脱下来

把手臂从袖子里拽出来

脱袜子(帮宝宝把袜子拉下脚跟,扯松脚趾处)

脱鞋(帮宝宝松开并拉到脚后跟)

在两件衣服之间选择

把鞋放到鞋架上

自己脱外套

拉开拉链

摘掉帽子

提裤子(站立状态的宝宝)

脱裤子(坐卧状态的宝宝;需要拉臀部下方的裤子来协助)

 

2、 清洗自己(1岁以上)

 

刷牙

梳头

擦脸擦手

擦鼻涕

从杯子里倒水冲掉泡沫

擦浴液

洗手

从纸巾盒里抽干净的纸巾摘下要用的毛巾

洗澡后擦干身子

 

 

3、 家里家外(1岁半以上)

 

擦桌子

开门和关门

扫地

掸灰尘

洗碗

剥玉米

磕开鸡蛋

把准备好的配料倒到碗里

用碗勺混合搅拌食物

丢垃圾

把洗干净的衣服从烘干机里拿到篮子里

把脏衣服放到洗衣篮里

换新的垃圾袋把玩具和书放到篮子或桶里

帮家长拎一小袋装不易碎物品的购物袋

在家长打开婴儿车的扣钮后自己从车上跳出来

给花儿浇水

开灯关灯(如果宝宝够不到开关要把他抱起来、或让他踩小凳子)

 

4、进餐时间(1岁半+)

 

在两种点心之间进行选择

剥香蕉

打开一个容器(家长帮助撕开包装或拧松盖子)

用儿童专用小刀切一些比较软的食物

自己吃饭(即使会搞得饭桌一团糟!)

从小罐子里倒饮料到杯里

饭后擦盘子或桌子

饭后洗脸和手

将碗碟放到水槽里,柜子里或台子上

 

四、多早开始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是合适的?

 

让宝宝参与每天的自我护理。在4-6个月时,大多数婴儿已经可以找到自己的脚,这是一个可以让宝宝开始学着自己脱袜子的完美的时间点。

 

所以你看,可不要等到3岁再让孩子去做这些事,培养独立性贯穿在生活中的每一天。

 

五、耐心、耐心、耐心

 

最初,让宝宝剥香蕉皮他肯定是做不好的,不要灰心。

 

很多时候,宝宝也不会像我们期待的那么专注,比如你让他把自己解开鞋扣,可一转身,他却开始玩玩具去了。

 

别因为这种可气的事情而否定孩子的能力,说实在的,宝宝们是正在锻炼独立性,而不是他已经养成了。

 

所以当宝宝们试着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家长必须离他们近一点,并且保持专注(放下手机)。

 

这样才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马上提供帮助,在他们困惑的时候做出示范,并且要一直鼓励,不要因为他们做的不好就停止啦。​​​​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宝宝容易出现积食的时节,在我接触的病患案例中,“饺子”“粽子”“包子”“卷饼”“汤圆”这类食物,都是常见的“积食制造犯”,因为这些食物材料的构成中,又是面饼面皮又是肉馅,而且往往还不止一种肉,是“三鲜”混杂,这对孩子脆弱的肠胃系统是巨大的挑战。

     

     

    打个比方,转动脖子会不会?健康人都能做到,骑自行车容易不容易?大多数人都会骑;写字难不难?经过小学教育,基本都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好了,现在让你把这三个动作一块做试试!

     

    做不来,那就对了!正常人都做不了,如果做得了,那是天赋异禀骨骼清奇。

     

    所以,给孩子的食物,肉类应尽量避免和面饼糯米等混杂在一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与积食,尤其是有些家长热衷于给宝宝包小馄饨、小饺子,小小的,很可爱,宝宝也爱吃,但是不好消化。

     

    宝宝该怎么吃粽子呢?

     

    由于宝贝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不如成人,加之粽子是糯米做的,粘性大,软糯,宝贝的咀嚼能力有限,从而导致宝贝对粽子类的食物消化更差。

     

    所以,给宝贝吃粽子,宝贝越小给的量越少,甚至控制不给宝贝吃。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宝贝尽量不给,1-2岁的宝贝可以给粽子的1/5,2-3岁可以给1/3的粽子,3岁-7岁给半个或者2/3的粽子就可以了。

     

    粽子种类的选择也要选择品种单一,像肉粽、蛋黄粽、还有什么奇奇怪怪的粽子就不要给宝宝吃了。粽子的热量很高,所以算主食食物,注意扣减主食摄入量,粽子的材料是糯米,糯米的黏性大,容易粘在宝宝的口腔,所以吃完粽子要给宝宝清洁口腔,以免在口腔残留引起蛀牙,适量蘸糖可以减弱粽子的黏性,但对于宝宝来说,糖还是要尽量少摄入,对宝宝的味蕾刺激很大,养成重口味就不好了。

     

    还要注意一点,粽子黏腻,注意防噎到,尤其是枣粽子的枣核,家长要提前把枣核剔除,以免发生呛咳,不要空腹吃粽子,也不要在晚上吃,如果宝宝有胃肠道的问题或者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也要忌口,就不能吃粽子。

     

     

    粽子好吃,莫要贪吃哦!​​​​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宝宝成长过程中,玩耍是必不可少的,父母陪宝宝一起玩的话,对宝宝来说更是益处多多。

     

    亲子游戏有什么作用?

    孩子在亲子游戏中获得了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积累了感觉印象,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在亲子游戏中获得了对待人际交往的态度、方法,体验了初步的交往关系,有助于社会性关系的发展。加强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密切亲子关系,有助于个性的完善和发展。

    家长和0-1岁的宝宝玩这些亲子游戏

     

    1.抚摸宝宝

     

    适合:0-3月的宝宝

    抚摸宝宝或拿不同的物品接触宝宝的皮肤,可以让宝宝更好的感受对方的身体语言——无声的语言。洗完澡后对宝宝轻柔的抚触按摩;将玩具放在宝宝的手边或脚边,让宝宝推开或踢开;或准备不同质地的物品(丝巾、棉布、海绵、塑料等),让宝宝用手抓,感受不同的质地与触感。

     

    2.黑白图卡

     

    适合:0-3月的宝宝

    婴儿喜欢凝视一些对比强烈的颜色。研究证明,明暗的强烈对比会给婴儿大脑发出强烈视觉信号,刺激视觉发展和大脑发育。阅读时间可以在宝宝洗澡后抚触时,妈妈边抚触,让爸爸配合拿着黑白卡片书带着宝宝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最合适的时间,来做这个操作。

     

    3.翻滚起来

     

    适合:4-6月的宝宝

    当宝宝学会滚了,他就会不停地去尝试滚地更快,滚出更多新花样,这是身体技能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可以鼓励他多滚起来,可以在他翻身可及的位置放一个玩具,鼓励他翻过身来。他翻过来了可以再增加一点难度,把他放成趴的姿势(这个姿势真不那么好受),鼓励他侧身翻。每次他们的尝试我们都要用夸张的反应,这时他们才会动力满满地继续尝试。

     

    4.躲猫猫

     

    适合:4-6月的宝宝

    很多宝宝都很喜欢藏猫猫的游戏,这类游戏有助于宝宝积极活跃的探索身边的事物。家长把脸一隐一现来逗宝宝发笑的游戏。大人遮住自己的脸,让宝宝觉得大人怎么不见了的同时,用语言吸引宝宝的注意。玩这个游戏时可以使用毯子,用手,或者任何你可以躲在后面的东西。

    5.认五官

     

    适合:7-12月的宝宝

    教宝宝认识五官,可以帮助宝宝尽快建立自我意识,对大运动和反应能力。家长随便找个纸笔,在纸上画一个大头娃娃的图案,有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就可以,图案要画得稍微大一些。如果家里有现成的婴儿海报,也可以直接用。先带着宝宝一起认认五官,哪个是鼻子、哪个是嘴巴。宝宝熟悉认知后,游戏开始。说到眼睛,迅速指到眼睛,或用手掌拍眼睛的位置。和宝宝互换角色出题,看谁反应比较快。

     

    6. 障碍爬行

     

    适合:7-12月的宝宝

    宝宝学习爬行,妈妈可以在宝宝差一点点才能够到的地方放一些有趣的玩具,吸引他爬过去,慢慢的锻炼他的爬行能力,当爬的动作已经比较娴熟的时候,就用枕头设置一些小障碍,让宝宝从上面爬过去。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我记得前几天好像有妈妈给我留言,问起了给孩子洗屁股的事情,当时由于回复字数的限制加上手边刚好有事,实在没记清有没有回复。再返回去找,消息覆盖太多,也实在困难。

     

    因为这个问题也属于共性问题,所以也不妨专门成文科普一下。​

     

    有必要给孩子洗屁屁吗?

     

    小孩子的会阴部的皮肤是比较容易受刺激的,原因就是尿便的刺激。

     

    特别是6个月之内母乳喂养也好,奶粉喂养也好,孩子摄入量充足的话,他表现的就是尿比较多,可能会在十几二十次这样都是正常的。便的话,孩子的胃肠道消化功能不是特别健全,他的大便里面时含有酸性物质比较多,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也比较多,所以是非常好的一个细菌的培养基。

     

    这样的话不管是尿也好,便也罢,对孩子会阴部的皮肤刺激都是比较大的,所以给孩子清洗会阴部建议最好的频率是每次尿便之后要用流动水冲洗。

     

    清洗仅仅是为了清除肉眼看到的脏东西吗?

     

    由于孩子小的时候尿便次数较多,有些妈妈也会有偷懒的小想法,比如用湿巾帮宝宝把能看到的脏东西都擦掉,然而清洗的目的不仅是要洗掉尿便里的脏东西,主要是要把粪便里的氨清理掉,因为氨一旦和孩子皮肤上的水结合会形成氨水,这样的话对孩子的皮肤是有腐蚀性,也是造成孩子臀红的主要原因。

     

     

    宝宝洗屁股的水温有讲究吗?

     

    冲洗的水温建议就是洗澡的水温,接近孩子的体温就可以了,36℃左右都是没问题的,清洗完毕后要充分的晾干。

     

    洗屁屁是否男女有别?

     

    女孩的话,要从前往后清洗,避免大便污染孩子的会阴部。

     

    在新生儿期,有几个部位不建议过分清洗,比如女孩的阴唇的黏膜和男孩子的包皮,如果一旦出现红肿的话,表面比较发红,建议要到医院去看一下,让医生看一下是不是存在包皮过长,或者小阴唇粘连这样的情况。

  • 作者 | 华大母婴

    文章首发于 |  华大细胞公众号

     

    从新生儿到3岁,宝宝总共需要经历10次体检。

     

    体检的意义

     

    婴幼儿体检十分重要,可以从体检中得知宝宝是否健康,对宝宝的身体状况更加了解。

     

    宝宝从出生到三岁之前不仅体力脑力均发展较快,而且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最敏感,任何细微的环境变化都可能引起宝宝不适,所以让宝宝接受定期的体检对于全面掌握宝宝身体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些疾病在宝宝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出现萌芽,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关措施以降低这些疾病会宝宝的不良影响。因此,专家提议,宝宝在三岁之前应该一年至少做两次体检。对于体检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解决。

     

    每次体检对于宝宝来说,都是一个成长的里程碑,宝爸宝妈们一定要重视哦!

     

    10 次体检的时间

     

    一岁以内宝宝要进行7次体检:

     

        第1次体检:出生后

     

        第2次体检:出生后第28天

     

        第3次体检:出生后第42天

     

        第4次体检:宝宝4个月时

     

        第5次体检:宝宝6个月时

     

        第6次体检:宝宝9个月时

     

        第7次体检:宝宝1周岁时

     

    之后在1岁半、2岁、3岁各进行一次体检。

     

    这样宝宝从出生到3岁一共体检10次。

     

    体检项目和时间表

     

    第一次体检(出生后)

     

    这是宝宝出生后接受的第一次检查,一般在出生后立刻进行。如果发现宝宝异常,可及早进行治疗。

     

     

    重点项目解读:肌张力

     

    肌张力是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的不随意收缩。临床上以被动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所感到的阻力来判断肌张力。脑瘫中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脑瘫,几乎导致这些症状出现的原因都离不开肌张力,肌张力的异常是导致各型脑瘫的重要因素。

     

    第二次体检(28天)

     

    第二次体检通常是在宝宝一个月大左右,也叫做满月体检。另外,宝宝的计划免疫卡也应该在体检的时候办好。

     

     

    重点项目解读:呼吸频率

     

    呼吸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必需过程,人体通过呼吸而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第三次体检(42天)

     

    第三次体检也就是“42天体检”,即体检时间是在宝宝出生后的42天或两个月的时候。因为此次体检时宝宝已经离开医院在自己家了,所以第三次体检也是监测宝宝生长发育的开端。

     

     

     

    重点项目解读:评价发育智能

     

    一般医生会以拉坐和竖抱等方式来测试宝宝竖头的情况,给予玩具来测评宝宝手部抓握的情况,用移动的图卡或玩具测试宝宝追视的情况,用摇铃测试宝宝听觉的情况,并询问家长宝宝语言发育的情况。

     

    如果有疑问,会通过神经-行为测试进一步对宝宝的智能发育作全面评价。对有智力发育迟缓的宝宝,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第四次体检(4个月)

     

    当宝宝有四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第四次体检了。这时带宝宝去体检就要准备宝宝用品了,比如尿不湿、奶粉奶瓶等,因为整个体检下来,宝宝的体力有所消耗,不要让宝宝挨饿。

     

     

    第五次体检(6个月)

     

    当宝宝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第六次体检了。这个时候有的宝宝已经开始长牙了,流口水及磨牙的现象比较常见,因此要给宝宝做好卫生工作,避免龋齿和口周湿疹的出现。

     

     

    重点项目解读:

     

    1、牙齿检查:乳牙的萌出时间是具有个体差异的,过早萌出或延迟萌出,都会对宝宝牙齿发育和辅食添加造成影响。一般,宝宝半岁开始萌发出两颗下门牙,医生会查看宝宝出牙状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意见。

     

    2、评价发育智能:半岁的宝宝已经能够灵活地翻身,独坐稳定而持久,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扶着腋下可以主动迈步,玩具能在两手之间倒手,想要抓取小物体,叫名字有反应,偶尔模仿发音,甚至可以说爸 妈 打”等词,能够理解语言和动作及物品之间的联系,怯生反应明显。医生会依据以上几个方面对宝宝进行测试,观察宝宝的反应,并给予家长正确的指导和意见。

     

    3、血常规检查:对于母亲孕期存在贫血问题的宝宝,可以做血常规检查,了解宝宝是否贫血,如果贫血应适当补充铁剂。

     

    第六次体检(9个月)

     

    宝宝九个月大的时候就该进行第六次体检了。由于宝宝已经长出乳牙了,所以口腔卫生工作一定要做好,控制宝宝进食甜食的数量,预防龋齿的出现。

     

     

    重点项目解读:

     

    1、牙齿检查:9个月的宝宝一般已经出2—4颗牙齿了,医生会查看宝宝出牙状况,了解宝宝是否患有龋齿,并指导家长帮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工作。

     

    2、评价发育智能:9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手膝爬,可以从仰卧位坐起到站立和坐下,各种体位和姿势之间可以较好的转换,扶着东西可以站并迈步,有取放意识,能够拇食指捏取小物体,会盖瓶盖、套杯等,可以清晰地发爸 妈”音,能够理解语言和动作联系,可以执行简单的指令,能认识身体部位,模仿家长肢体动作。

     

    第七次体检(1周岁)

     

    第七次体检的时间是在宝宝一岁的时候,本次体检时如果宝宝还没有乳牙萌出,可能是缺钙。就要相应地给宝宝补充钙质。

     

     

    重点项目解读:

     

    1、牙齿检查:1岁的宝宝一般已经出6—8颗牙齿了,医生会查看宝宝出牙状况,了解宝宝是否患有龋齿,并指导家长帮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工作。

     

    2、评价发育智能:1岁的宝宝已经可以爬越障碍,独立站片刻,扶物行走了,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增强,他已经可以搭积木、滚皮球、够玩具、翻书画、学涂鸦了,他可以理解更多的语言,学会用点头和摇头表达自己的意见,模仿能力也越来越强,可以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还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甚至还可以说抱、拿、给、走、要”等简单的词语。

     

    第八次体检(1岁半)

     

     

    重点项目解读:

     

    牙齿检查:医生会查看宝宝出牙状况,了解宝宝是否患有龋齿,并指导家长帮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工作。

     

    第九次体检(2周岁)

     

    宝宝两周岁的时候进行第九次体检。宝宝两岁是有婴儿向幼儿转变的新时期,并表现为很多明显的幼儿特征。

     

     

    第十次体检(3周岁)

     

    这次体检是在宝宝三岁的时候。这时小朋友的乳牙已基本上齐全,共20颗,父母还是要注意口腔卫生,预防龋齿和牙龈炎。

     

     

    婴儿体检标准

     

    关于体检标准,比较重要的有三项:身高、体重以及头围。

     

    身高

     

    周岁之前,宝宝的身高增速是递减的。前三个月长高最多,平均每月3~3.5cm;四个月大到六个月大时,每月约长高2cm;七个月大到满周岁时每月长高约1~1.5cm。

     

    所以等宝宝一周岁时,身高大约是刚出生时的1.5倍。宝宝满周岁之前是身高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一定要保证营养供给,科学喂养,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体重

     

    宝宝刚出生时合理的体重区间在2.5~4.0kg左右。前三个月增重最明显,平均每月750~900g;四到六个月每月增重约600g,七个月大到一岁时,每月增重约500g。

     

    累积下来,宝宝刚出生时的体重仅为一岁大时体重的1/3。实际上,宝宝体重既可能增加,还可能降低,但理想的变化量应该在正常体重的10%左右。

     

    一旦增重大于20%就有肥胖症可能,同样体重减少量超过15%也是不正常的,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者其他疾病,建议就医检查。

     

    头围

     

    宝宝大脑和颅骨的生长状况反映在数据上就是头围大小。具体测量方法是把软卷尺围在宝宝后脑勺较突出的位置到额头处一周。前六个月宝宝的头围增长约6~10cm,到周岁时共增长11cm左右,这也是人头脑和颅骨发育最迅速的阶段。

     

     

    通过体检可能发现的疾病

     

    ① 孩子无论是过胖、过瘦或身材矮小、抵抗力低下,这都有可能跟营养性疾病有关。虽然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都变好了,但营养性疾病的患病率仍然很高,如消化不良、贫血、某些慢性疾病,都会引起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② 人的心脏每天大约要跳动十万次左右,这么大的工作量,如果心脏存在问题,将会成为猝死的原因之一。除了人们熟知的先天性心脏病外,人们还面临着心肌问题的风险,这种风险也会出现在孩子身上。由于心肌功能代偿能力强,潜在的问题不易暴露,所以心肌问题常常会被人们忽略,只有通过体检的方式,才能监测心脏健康。

     

    ③ 乙肝病毒携带率在中国人中很高,严重危害公共健康,乙肝病毒是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元凶,因此接种疫苗必须及时、有效。通过体检,可发现身体保护性抗体是否有减弱或消失,有必要时必须要及时复种疫苗。

     

    ④ 脊柱侧弯可引发一些列问题,如脊椎病、身体发育不对称、腰腿痛等,除了先天性骨骼肌肉畸形外,不良的坐姿常常会影响脊椎发育的健康。脊柱侧弯也是儿童的常见病之一,通过体检的方式可及时发现病情,采取非手术疗法,加上积极正确的体育锻炼,可纠正侧弯,减轻手术带来的痛苦。

     

    ⑤ 肥胖已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调整饮食、改变生活方式,才能预防。肥胖症危害大,不仅可引发心血管、内分泌代谢等多系统疾病,肥胖还会影响智力等多方面发育。

     

    ⑥ 通过只有孩子耳朵疼或耳道流出脓水时,才会想起去看耳鼻喉科。儿童听力受损是很难被发现的,别等到听力受损才想到治疗。通过体检,可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及时解决,以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⑦ 弱视在儿童身上并不少见,弱视必须在低龄时进行治疗,错过治疗关键期将无法挽回。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很难发现孩子有弱视的,只有通过体检才能发现。

     

    体检注意事项

     

    明确体检地点

     

    宝宝出生后的最早那次体检一般是在分娩的医院里,有的是在当地的妇幼保健所,后续的体检安排在就近的社区卫生院就可以。为了让体检准时进行,家长要提前确定“42天体检”的地点。

     

    提前预约

     

    带宝宝体检之前最好事先了解一下相关医院的时间安排,接着选择工作人员正常上班时间去体检,还要错开上下班交通拥堵时段。如果时间安排不合适的话,可以自行调整。

     

    证件齐备

     

    初次带宝宝体检的时候要带好基础证件,如宝宝的出生证明、户口本、家长身份证等。具体其他的证件根据地区要求携带。对于宝宝平时生活表现妈妈要仔细观察,用心记住,可与医生沟通。

     

    照顾宝宝的情绪

     

    体检是给宝宝体检,因此一定要在宝宝心情好的时候去体检,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检查。建议在上午去体检,因为空气比较好,温度也适宜。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肉呼呼粉嫩嫩的小生命会让新手爸妈们兴奋不已,那么作为新手,如何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年,从各方面照顾好心爱的baby呢?

     

    宝宝出生第一年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为你一一道来。

     

    第一个月

     

    1、24小时内要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

     

    2、新生儿每天可以睡16—20小时。

     

    3、不要枕枕头,把毛巾折两折枕,三个月后给宝宝枕枕头,枕高3到4厘米为宜。

     

    4、母乳喂奶前后半小时不要喂水,稀释胃液影响消化,睡前不喂水。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可以不喂水。人工喂养,两餐之间需要喂水。

     

     

    5、早看黑白图片,培养智力,距离眼镜20厘米处,每周换一张照片,直至宝宝有反应。(0—3个月内)

     

    6、新生儿期间,按需喂养,宝宝饿了就喂奶。

     

    第二个月

     

    1、每个乳房喂奶10—15分钟,每三小时喂一次,养成按顿喂养好习惯。

     

    2、不要用摇晃的方式哄宝宝睡觉,影响脑发育,容易影响智力。若要哄,可幅度小、有规律、轻柔舒缓、每次以10分钟左右为宜。

     

    3、45天可以训练宝宝抬头,每天两次,每次10秒钟,每次俯卧时间不宜超过一分钟。

     

    4、不要经常抱宝宝,不利于独立性格的形成。

     

    第三个月

     

    1、上午可以睡1~2次,下午2次,晚上睡1~2个大觉。

     

    2、喂奶每天6次,每次100ml~120ml左右,每日喂养总量超过600ml即可。

     

    3、陪宝宝发a、e等元音,训练宝宝追视能力。

     

    4、给宝宝做按摩,每天洗澡后做抚触按摩,有效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锻炼宝宝的感觉系统(益智)。

     

    5、预防宝宝经常偏头睡。

     

    第四个月

     

    1、给宝宝枕枕头,枕高3~4厘米。

     

    2、宝宝游泳可以提高智力。可以增强自信心、增强免疫力、增大肺活量,睡前游泳更可以促进宝宝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3、不要给宝宝看电视超过3分钟,辐射,对眼睛不好。

     

    4、训练宝宝视觉,准备纯色的彩色图片,教宝宝认识不同颜色。

     

    5、用棉签给宝宝擦牙。

     

    6、训练宝宝用手抓东西、训练宝宝嗅觉。

     

    7、听三字儿歌学发音。

     

    第五个月

     

    1、辅食的添加时间根据孩子生理发育来定,如果孩子已具备添加辅食的条件就可以添加了。

     

    但是最早不能早于4个月,最晚不能晚于8个月。

     

    2、第一勺以对宝宝肠胃没有任何负担的米粉开始。

     

    第一天只喂一两勺,之后观察宝宝情况;

     

    第二天、第三天可以增加至两三勺,慢慢增加。

     

    4-5天时,可以在米粉里增加蔬菜泥,习惯之后可以增加蔬菜的种类。

     

    3、6个月喂养半流质食物,7~12个月添加碎菜末、等碎状固体食物。

     

    4、此月宝宝出牙,会吃手,应阻止,否则会影响出牙或牙齿排列不整齐,有缝隙。可用磨牙棒转移宝宝注意力。

     

     

    5、不要添加淀粉类食物。

     

    6、训练宝宝发ma、ba等音阶。

     

    第六个月

     

    1、不要喝豆浆、不要用牛奶、酸奶代替配方奶。

     

    2、宝宝开始有脾气,不要纵容,要让宝宝自己安静下来后,再引导。

     

    第七个月

     

    1、保护宝宝牙齿,吃完奶后,喂几口温开水冲洗口腔,棉签粘淡盐水每天早晚帮宝宝清洗牙齿和牙床。

     

    2、给宝宝讲故事和看彩色图片书,重复讲一个故事,看宝宝反映。

     

    3、宝宝会出现假哭、假笑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妈妈应视情况让宝宝觉得这样做不能达到目的,几次之后,宝宝就不会再这样了。

     

    4、宝宝扔东西,不是惹你生气,开始时是因为发育不全拿不稳,妈妈不应生气,应和宝宝玩扔东西的游戏,适当加以引导。

     

    5、宝宝怕生人,家长可给予更多陪伴和引导。

     

    第八个月

     

    1、不要给宝宝喝糖水、冰水。

     

    2、训练宝宝用小勺。

     

    3、宝宝会出现很多重复的动作,如反复摆同一积木,不要阻止。

     

    4、不要告诉宝宝“天黑,外面有鬼之类的话”宝宝以后会怕黑,胆子小,不敢独处。

     

    第九个月

     

    1、可以吃面食、小馒头等

     

    2、6个月前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不喝水,6个月后的宝宝不要喝冰水,喝温开水。

     

    3、不要给宝宝吃膨化食品、爆米花、松花蛋、油条、腌制食品、味精多的食品,会影响宝宝智力。

     

    4、经常锻炼宝宝的爬行能力,不要急于让宝宝行走。爬好了,才能走。

     

    第十个月

     

    1、不要吃糖和巧克力。

     

    2、制定宝宝吃饭规则、定时定量定位置,养成良好习惯,否则宝宝容易不爱吃饭,影响发育。坚决不吃零食,吃零食会影响吃正餐。

     

    3、和宝宝一起看书、翻书。

     

    4、给宝宝准备玩具箱,让宝宝玩完玩具自己放回去。可以告诉他,小球回家了。

     

    5、培养宝宝乐感,每天10~15分钟古典音乐,宝宝爬行时可以放有节奏的音乐。

     

    6、做游戏激发宝宝好奇心,可以将搭好的积木推倒,再陪宝宝搭、可以让宝宝找小球。

     

    第十一个月

     

    1、学习站立。

     

    2、给宝宝营造独立思考的环境,宝宝玩玩具或积木时不要打扰,若买了新玩具看见宝宝还在玩别的玩具,也不要打断宝宝,等宝宝不玩后,再告诉宝宝玩新玩具,不然宝宝会对什么事情都不专心,会习惯浅尝辄止。

     

    3、看图片学动物叫

     

    4、不要使用学步车

     

    5、宝宝任性不能纵容,可转移宝宝注意力,或等宝宝安静下来再处理。

     

    第十二个月

     

    1、让宝宝多翻书,可以锻炼手指灵活,陪宝宝看书识字,每天坚持看,养成宝宝主动看书的习惯。

     

    2、训练宝宝自己走,宝宝摔倒了,一定不要扶,忍痛引导宝宝自己起来,开始时宝宝会很慢,慢慢会自己起,这样的宝宝坚强、独立。

     

    3、光脚丫走路好处多。

     

    4、给宝宝说话的机会,如宝宝如果想拿杯子,不要马上递给他,要鼓励宝宝说出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1.太早入托孩子更富有攻击性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在《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幼儿园吗?》一书中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英国儿童问题权威人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幼儿园、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

     

     

    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

     

    过早上幼儿园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幼儿园。

     

    2.幼儿园还是等孩子3周岁后再送

     

    陈女士的孩子曾是小小班的孩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保姆,她将两岁的儿子送到了幼儿园,而孩子在小小班的一年时间里,就是她们一家与疾病搏斗的一年。

     

    班上只要有一个孩子感冒,她家的孩子就会被传染,冬天她和老公常常顶风冒雪在深更半夜打的带孩子去看急诊,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孩子在上小小班时还感染了手口足病,所幸不严重。陈女士粗略统计了一下,因为疾病、天气恶劣等原因女儿实际上只上了半年小小班;而治病花去了七千多元。

     

    如果家里有人带孩子,建议三周岁再上幼儿园。因为两周岁的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是最弱的,而幼儿园是一个公共场所,再好的幼儿园也不会像家里一对一的照顾那么好。

     

    年龄越小的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越强烈,这种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进食,进而会影响孩子的抵抗力,就特别容易生病。从孩子的健康考虑还是三岁比较好点。

     

    3.最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

     

    小虎的妈妈说:我儿子2岁多了,因为一家人都宠着他一个,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差,于是我坚持把他送进了幼儿园,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并不是想学多少知识,而是想让他学会和别人相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我们的社会中,情商的发展绝对比智商重要。像是道德、基本常识啊、如何找朋友玩啊、跟朋友生气了又怎么办,她认为与人相处的技巧比文化知识来的重要。这些都只有在幼儿园里才能学得。

     

     

    两岁半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

     

    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父母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幼儿园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

     

    而幼儿园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

     

    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回应和满足时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研究人指出:婴幼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地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地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孩子太早送去幼儿园以后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如果由于幼儿园老师是不固定的,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生病、休假以及培训等,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的。

     

    即使人员相对固定,她们也要轮班照顾孩子,所以在孩子心理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期,父母的坚持照育是很重要的。

     

    美国最新一项研究发现,无论托儿所有多好,那些较早或较久待在托儿所的儿童在整个小学时期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而且更不听话,这是有关儿童护理的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一个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研究人员推测,托儿所缺少有经验的育儿老师,老师们缺少时间解决孩子争玩具、争活动场地等问题都是影响因素。

     

    该研究成果由美国国家儿童卫生及人类发展研究院作出,其研究报告发表在医学月刊《儿童发展》上。

     

    这一针对1364名儿童、历时十多年的儿童护理方面的研究,比较了儿童从出生一个月大到四岁半所接受的护理的规模、类型和质量,并研究了直到儿童11岁前其情感和语言的发展。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们称,那些待在托儿所时间较长的孩子即便在11岁时,也会出现“容易打群架”、“爱争吵”等问题。

     

    4.入园太早淡了亲情

     

    乐乐妈妈都是在职场打拼的年轻父母,俩口子的工作又忙,无奈之下他们让两岁四个月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小班,而且还是全托。

     

    刚开始孩子非常不情愿去,每次去都哭得很厉害,从早上起床情绪就不好,为此还影响早上的食欲。孩子适应幼儿园之后反而对班上的保育员产生了依赖,回家后与父母亲热一阵之后就自已呆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与爸爸妈妈讲话明显少了很多。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小班孩子的入园年龄应满3周岁。父母提早送孩子入园的想法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繁忙;二是认为自己不会带,早入托就能使孩子早点受教育,其实这种想法是比较偏颇的。

     

    首先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幼儿在3岁之前仍处在亲子依恋阶段,最好以家庭抚养为主;离开父母、家庭的时间不宜太长。6个月-2岁是孩子与父母的特殊情感连接阶段,直到2岁左右孩子与同龄人主动性社交才开始萌芽,2岁半左右孩子逻辑和秩序感才逐渐建立,方能有效进行组织性互动和生活。

     

    由于婴幼儿阶段是早期依恋感发展的最佳时期,过早入园会导致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语言发展有局限性,不懂调节情绪等问题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心理负担变的不愿意主动社交和表达,缺乏安全感,这对孩子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入高层次情感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所以适龄性的行为和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家长的一已之见而成为阻碍孩子长期发展的绊脚石。

     

    5.三岁前上托儿所易致情感问题

     

    在英国,剑桥大学着名心理学教授兰姆近日公布的另一研究结果回应了美国国家儿童卫生及人类发展研究院的上述研究。兰姆通过研究发现,早早送孩子上托儿所可能导致其长期出现情感问题。

     

    兰姆指出,孩子在三岁之前就被送到托儿所,长大后更容易有不良行为,处理压力的能力更低。

     

    去年,兰姆教授和同事在3000名幼儿中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入托前9个月儿童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是未入托的同龄孩子的两倍。而且,上托儿所的幼儿年龄越小,压力值就越大。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着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就提出警告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急诊科平静的夜晚被一位父亲急促的喘息声打破,只见一位焦急的父亲抱着3岁左右的小孩儿快步跑入急诊室,身后是同样焦急、疑惑、无奈的一家人。“大夫,你快看看我家娃娃,突然就不让碰手臂了,平常喜欢玩的玩具,今天说什么也不碰,给他好吃的,他也不伸手拿”父亲激动的问道。

     

    医生马上开始检查,先是伸手准备去拉小孩儿的左手,小孩躲闪了几下便开始嚎啕大哭起来;一旁的爷爷显得有些激动:“前几天我都是牵着他的手玩耍,今天怎么都不牵我”。“来,用那只手拿住叔叔的笔”大夫打趣的逗着小孩,小孩眼里充满了好奇,想要去拿,却又怎么都不伸手。在医生再三的“哄诱”下,小孩侧了下身子,试图换只手拿。“用另一只手,好吗?”医生说道。重复了好几次,孩子就是不肯拿。“来,宝宝,把手给叔叔看看”。小孩逐渐平静下来,只见医生一手抓住小孩的上臂,一手放在小孩的手肘下。

     

     

    前后拉伸,旋转了一下,小孩停止了哭泣。“你们有牵过小孩的手臂吗,或者有摔倒什么的吗?”医生问道。“有!前天接小孩回家,他非要荡秋千,说是在幼儿园没玩够,我和他妈妈就抓着他的手臂,来回荡了好几次”父亲回答道。“这是桡骨小头半脱位”医生解释到。

     

    相信很多家庭都碰到过这种问题,那么,给大家科普一下桡骨小头半脱位。肘关节是有桡骨、尺骨以及肱骨组成的一个关节,外周有韧带和肌肉组织包绕。但是对于刚开始发育的小孩来说,这些韧带、软组织是薄弱的,在外力的牵拉下,桡骨小头很容易脱出,造成小孩的手肘不能动,韧带、软组织一旦受损,恢复速度缓慢,脱位的可能性就会变大,很大的可能再次发生脱位。

     

     

    肘关节的韧带和软组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厚实,因而这个病好发于小孩子,而随着小孩长大,一般不在发生。小孩子因为太小,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当桡骨小头脱位发生的时候,为了避免疼痛加重,他们都会选择不在去运动手臂、肘关节。

     

    那么,怎样避免宝宝桡骨小头半脱位呢?避免大人领小儿上台阶、牵拉胳膊,避免小儿自己提重物,观察小孩是否有外伤史。当发现小儿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时候应该及时就医、复位,复位后予以屈肘位悬吊一周左右,在平常穿衣中应注意先穿患肢,在穿健侧的衣袖,避免再次牵拉,限制小儿患肢的活动量,防治脱位的再次发生。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数据显示,超过80%的宝宝都会有夜醒,其中超过22%的宝宝夜醒在3次以上的。婴儿睡眠周期相对较短,睡眠机制尚未成熟,在深睡眠和浅睡眠转换时醒来。

     

    宝宝不能自主入睡跟家长的喂养方式、生活习惯有关,其实这都是爸爸妈妈一手造成的,宝宝的睡眠受爸妈影响,宝宝睡不好又反过来影响爸妈,陷入了恶性循环。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如何培养宝宝自主入睡。

     

    孕晚期就开始培养宝宝睡眠规律

     

    当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他感受到的全是黑暗,「白天」和「黑夜」对宝宝来说是根据妈妈活动量来判断的,白天妈妈活动多,晚上妈妈活动少,所以孕妈妈要保证规律作息,不可以熬夜!

     

    宝宝出生后,3-4个月大时开始有白天黑夜的区分,主要靠光线、声音等来判断。宝宝白天睡觉时,家人生活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声音都可以存在,不必刻意静音,但是晚上宝宝睡后就要全家彻底静下来营造睡眠氛围。

     

     

    培养宝宝自主入睡方法

     

    01 抓住睡眠信号

     

    宝宝的睡眠习惯是越困越睡不着,所以,咱们得看好宝宝的睡眠信号和清醒时间,让宝宝刚刚有困意的时候就去入睡,会更顺利。

     

    宝宝犯困的表现是最直观的提示,一般宝宝犯困的信号有:打哈欠、揉眼睛、眼睛没神、反应不灵敏、啃手、咬东西、晃头、抓头发、小手胡乱挥舞、尖叫。

     

    02 准备睡眠仪式

     

    根据家庭习惯,准备相对固定的睡前仪式。例如:在大人陪伴下睡前洗澡、抚触、听音乐、光线调暗、熟悉的枕头被褥等。

     

    关键是每天坚持按一样的顺序做同样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宝宝踏实期待,从兴奋状态逐渐变得平静,从而减少哭闹。时间久了,宝宝就能把这些活动和睡觉联系起来,知道做完这些就要睡觉了。

     

     

    03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舒适的睡眠环境对成儿和宝宝都必不可少。比如昏暗的灯光、不过分吵闹的环境、合适的温度、舒适的睡衣和床品、安抚玩具的陪伴等,减少外界的刺激,建立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

     

    04 必要安抚

     

    「困意」对宝宝是一种难过的体验,会不自觉地哭闹,而吸吮、拥抱和拍打会使宝宝达到相对平静状态,这些方式的 「哄」,是积极正面的。

     

    妈妈们可以尝试从在房间里小范围来回走动,左右左右摇摆,注意不要猛晃脑袋,待安静下来后轻轻放下;或者使用安抚巾、安抚奶嘴辅助安抚。

     

    很多妈妈认为安抚奶嘴、安抚巾不好,其实不然。家长不用刻意拒绝宝宝喜欢的小安抚物,使用安抚奶嘴和安抚巾是为了让宝宝学会自我安抚,培养自主入睡能力。

     

    安抚奶嘴要注意控制使用频率,只在宝宝睡前或哭闹时使用,以免过度依赖。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要定期清洗晾晒宝宝的安抚物。​​​​

  •  据研究表明:宝宝出生后两三天就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记忆能力会获得自然的发展,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能有效挖掘宝宝的记忆潜力。

      特点一:3岁前宝宝的记忆富有情绪色彩,特别容易记住那些使他们愉快或令他们悲伤、气愤的事情或情景,以及其他引起他们情绪反应的事物。

      在听故事、儿歌时,宝宝往往特别容易记住最有感情的那些句子,比如《小鸭子游泳》这首诗,宝宝听后首先记住的是“小鸭子摇啊摇,扑通一声跳下河”,诗句中“摇啊摇”、“扑通一声”等语言形象生动,能引起宝宝情绪上的反应。还比如第一次高高兴兴去外婆家的情景,他能记得很久很久。

      宝宝的这种情绪记忆大约开始于出生六个月或更早些。

      特点二:3岁前宝宝的记忆内容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一般不会超过一年。

      据研究表明:宝宝见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1岁以内的宝宝只能认得几天以前的事物;2岁左右的宝宝只能认得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3岁左右的宝宝可以认得几个月以前的事物。宝宝见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1岁以内的宝宝不能回忆起来;2岁左右的宝宝可以回忆几天以前的事;3岁左右的宝宝可以回忆几个星期以前的事。比如爸爸在外学习一年后回到家中,小宝宝可能就不要爸爸抱,这时爸爸大可不必伤心,因为宝宝的记忆能力有限,他已经忘记了爸爸的形象,把爸爸当成了陌生人。

      特点三:3岁前宝宝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目的和意图,凡是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事物就容易记住。

      生活中爸爸妈妈可能经常遇到的情景是:自己的某件东西不知放到哪儿去了,若宝宝在身边,你边找边嘀咕着“我那东西放哪儿去了呢?”,这时他可能一下子就能帮你找到(前提是:你放置东西时宝宝在身边)。你可能会觉得非常奇怪,为宝宝非凡的记忆力而喜出望外,其实这些都是宝宝的无意记忆,而且宝宝非常擅长无意记忆。

      特点四:宝宝记忆内容在脑中保存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般而言,影响儿童记忆力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一是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看得听得越清楚、越仔细、越完整,在脑中保持时间越长;

      二是宝宝的知识经验和对事物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助于宝宝对事物的理解,而理解较深的事物记的时间就越长;

      三是宝宝的情绪状态。积极的情绪状态或引起宝宝积极情绪体验的事物宝宝记的时间越长;

      四是记忆对象的特点。引起宝宝兴趣的、形象生动鲜明的,在脑中保存的时间长。

  •   ①正常儿童七、八月时进入咿呀学语的阶段,有一些语言的出现,包括声母、韵母组合,“爸爸”“妈妈”都会有了。但是这个阶段没有真正进入学会说单词的阶段。

      1岁的时候才到真正单词的阶段,慢慢语言发展进入更快速的发展阶段,可能到1岁多左右开始进入词汇大爆炸的阶段,一下子会说好多词。

      1岁半开始进入2岁,由单词进入双词发展阶段,会说两个词了,妈妈抱,宝宝吃,这样的。有人称为“电报语”阶段。

      进入2岁以后,可能语言由简单的双词句,慢慢两岁半,三岁更复杂,由简单句慢慢变成复杂句的阶段,3、4岁基本的语法已经掌握了。

      ②1岁-1岁半是学会独立行走的年龄,是孩子从摇摇晃晃走几步到掌握身体平衡行走的阶段。

      宝宝走的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10-11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宝宝扶站已经很稳了,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了,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走路了。

      第二阶段 12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 12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 13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阶段 13-15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

      整个婴儿期宝宝的动作发展是否正常,关系着生理健康及日后的认知发展,如果宝宝动作发展受阻,不但会影响日后的学习,也会形成心理的障碍,所以父母该时时注意宝宝每个阶段的动作发展情形。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