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猝死离我们有多远?浅谈中年人的健康危机

猝死离我们有多远?浅谈中年人的健康危机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邸亮

又是一个夜班,又是一个彻夜不眠。而下夜班也只能第二天中午处理完手头的工作才能回家。每每看到医生猝死的报道都心痛不已,也深怕自己躺下后不会醒来。 猝死就在你我身边,可以浓缩成 6 个字,即患者是因病、突然、死亡。应该如何预防呢?

 

 

不急,先听听我的夜班故事。白天来了一个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及家属选择了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需应用肝素钠持续泵入48小时抗凝,每4小时要采血监测APTT,使之维持在50-70S。夜班接班后仔细查了患者,开始完善在院病历、出院病历,应对随时患病的患者,多次查看心梗患者,接近凌晨的时候,查看化验APTT不达标,调整肝素。这时电话铃响了,心跳突然加速,猛地心悸了几下。这就预示着要来新的患者了。内心企盼着会不会是其他科室请教问题的?会不会是找借用仪器设备的?拿起听筒,一个熟悉的声音:我是急诊科,一个考虑心衰的患者,准备好床接患者。赶紧放下手头的活,吩咐护士准备。一会患者上来了赶紧监护、查看生命体征,查体、问病史、用药、写病历和患者家属谈话签字,一套下来1个多小时。患者也平稳了许多。继续完善病历,熬到了02:30实在有些困了,回到值班室眯着,闹铃定到03:50,因为04:00需要采血化验。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到底睡没睡着,外面有一点动静就惊醒一次。一会的功夫被熟悉的音乐叫醒。这时候赶紧下医嘱抽血化验,约20分钟后APTT出来了,刚好达标。患者监护生命体征平稳,新来的患者半卧位依然入睡。回到值班室,总是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突然间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彻底弄清醒,原来是护士喊我,急诊又打来电话。。。。。。打开手机看时间06:45,赶紧洗了一把脸,整理被褥,来到医办室守候,有一个心衰的患者喘得厉害,赶紧用药、抢救,大约30分钟后开始逐渐呼吸平稳,这才松了一口气,又要开始写病历、谈话、签字......交班、查房、开药、开检查单,忙完已是11:55.

 

下夜班补觉,却也不像年轻时候睡得踏实,体力恢复的也慢。睡了2个多小时,女儿放学回来我也就醒了。短短的陪了会孩子,刷了刷头条......心里很不开心,今天阅读量好少啊,也没涨粉丝啊。到了快18:00却又要出门,因为已经答应了一个好兄弟一起要喝酒。无奈的酒局,悲惨的人生。几瓶啤酒下肚,很快就醉了。高强度夜班,短暂的睡眠,又大量饮酒。作死的节奏。第二天晨起胃难受、头晕、周身无力。

 

而今天03:00就醒了,再也睡不着。索性起床,来到电脑前,思索着前几天,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出的一条消息,标题为80后们:“中年人”这个称谓,你们接受吗?文中提到第一批80后已经37岁,最后一批也满28岁。中年象征着柴米油盐,象征着重压下的琐碎生活,而我今年正好是本命年36周岁。不服气是没用的,因为身体和潜意识已经不断的提醒自己真的不年轻了。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也越来越年轻化。我们科见过一个29岁心梗的患者,就是因为长期熬夜、大烟、大酒,最后放了支架。他是不幸的年纪轻轻就放了支架,终身泡在药里,他又是幸运的,他有机会做了支架,而没有猝死。70、80后醒醒吧,不要再透支身体了。牙疼的时候才知道大鱼大肉摆在面前也没用。生病的时候才明白金山银山也没地方花。人生最悲惨的事就是人在天堂,钱在银行。你有再多的财富,没有健康等于零。

 

书归正传吧,我们来说猝死。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的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尽管猝死难以预测,但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可有一些征兆,如心肌梗死引发的猝死,常在发病前一周出现背痛,胸痛,气短、胸闷、疲乏等症状,需引起重视。

 

 

怎么才能有效的预防猝死呢?

 

一、平衡饮食,加强运动,控制体重

 

生活中要避免胡吃海塞,不要再参加一些没有必要的酒局。多吃水果、蔬菜,BMI指数控制在24以下。(体质指数,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此外,每周宜进行三次以上的有氧运动,每次30~45分钟,有利于体内物质代谢,保持血管舒缩弹性。应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

 

二、戒烟限酒

 

吸烟和吸二手烟等于慢性自杀,烟的代谢物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舒缩功能,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而长期大量饮酒会引发肝硬化、酒精性心肌病等疾患,如果正在应用头孢等抗生素,容易造成双流伦反应,诱发猝死。

 

三、经常测量血压、血糖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方式西方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要关注自己的血压、血糖,及时治疗,千万不能不当回事。

 

四、多饮水,避免久坐不动

 

持续缺水的状态会导致血液黏稠,一直保持坐姿将不利于下肢的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血液淤滞会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一定要注意定时的起来运动和补充水分,虽然忙起来很难兼顾,但是为了您的健康、您的家人,请尽量去做吧。特别要说明的就是“经济舱综合征”,有的人长时间坐飞机,肢体活动受限,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导致肺栓塞死亡。

 

五、注意身体的求救信号

 

时刻关注身体状况,当出现胸闷、胸部挤压痛;心慌;长期上腹痛;气短、呼吸困难;头晕、晕厥;冷汗;恶心呕吐;莫名疲劳等症状时一定要重视并及时就医,因为这都是猝死前的信号!

 

六、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

 

别将压力看成动力,透支身体,累坏自己。我们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压力势必增大。但这不是不爱护健康的理由。年轻时用健康换钱,年老了试图用钱换健康。结果是人财两空。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的身后是一个家庭,是那些最爱我们最离不开我们的人。


七、做到定期体检

 

体检了解自身身体情况,做到及早预警、早干预,有效地预防猝死等严重情况的发生。别以为能救命的只有医生,其实最能救命的是你自己,养生防治重于救命,

 

八、多关注专业人员的正确健康宣传知识。

 

学会心肺复苏知识,懂得猝死基本抢救流程。

 

 

最后,真心希望大家重视自己的身体。您的健康,我的心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11月27日,中国台湾演员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中因心脏性猝死离世,享年35岁。

     

    35岁,很年轻的年纪。

     

     

    年轻人突然猝死,已经并不是个例。

     

    2019年11月1日,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医生江金健,因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2019年7月4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教授肖育众,被人发现晕倒在实验室,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

     

    年纪轻轻怎么会猝死?猝死离我们有多近?

     

    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会忽然猝死

     

    在众多引发猝死的原因中,心脏性猝死是发生率最高的。                       

     

     

    心脏性猝死(SCD)是由于心脏病导致的意外死亡,据估计,全世界SCD每年有超过700万人丧生。

     

    中国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是42/10万,据此推算, 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

     

    心脏猝死来势汹汹,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

     

    大多数心脏性猝死是由异常的心律引起的, 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是心室纤颤,是指从心室(心脏下腔)发出的不规则搏动,节律杂乱无章。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心脏将无法泵血,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在几分钟之内发生死亡。

     

     

    心脏性猝死不是突然发生的,有很多风险因素会增加一个人的心脏骤停和心脏猝死的风险。

     

    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长期血压控制不好,容易损害左心室壁,导致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被认为是成年人中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2016年有一份对中国人高血压知晓率的调查,从数据上看,中国人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仅有51.6%,有近一半的人群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这意味着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的发病隐患。

     

    “极度疲劳”的状态也是引发年轻人猝死的重要原因。

     

    从数据上显示,中国目前中青年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突发性心源性死亡最常见于30多岁至40多岁的成年人。

     

    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交感神经会变得兴奋,从而使血压升高,让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心脏负担增加,诱发心律失常,很容易引发猝死。

     

    猝死诱发因素还有大量吸烟, 饮酒、情绪波动、运动过量……

     

    猝死前是否有征兆

     

    可惜的是,在心脏骤停之前,大约50%的人没有任何症状。

     

    另外一部分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其症状也不会特别明显。

     

    例如突然发生的胸痛,疲劳,头晕,呼吸急促,虚弱和呕吐,而这些症状往往会被大部分人忽视。

     

    猝死如何预防

     

    心脏骤停基本上是“死亡”的代名词。

     

    1.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对于年轻人,心脏骤停的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筛查的方法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电解质等检查,发现心脏缺血、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等证据,以及积极地回顾是否有胸痛、疲劳等症状。

     

    2. 定期体育锻炼很重要

     

    进行自己能耐受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各器官发挥正常的功能。

     

    3. 戒烟

     

    吸烟者患冠状动脉斑块的可能性是普通吸烟者的2至4倍,科学研究已证实, 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严重受损, 从而诱发急性血栓,需要积极地戒烟。

     

     

    请牢牢记住AED,能救命

     

    心脏性猝死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但是其实是有机会的。

     

    2019年3月,6名协和医院的医生通过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除颤仪(AED),成功救治了一名猝死的中年男子。

     

    AED是一种原理复杂但易于使用的医疗设备,可以分析心脏的节律,并在必要时进行电击或除颤,以帮助心脏重新建立有效的节律。

     

    普通人也能够操作AED,当遇到紧急情况,在设备完好的情况,可以立即开启设备,根据设备显示屏和自动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日本是AED普及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根据日本総務省消防厅2018年的统计数据,使用了AED,患者的救命率能提升到53.5%,比仅仅呼叫急救车高出了6倍,也比只做心脏按压高出了3倍。

     

    所以,在公共场合遇到猝死的情况,请大声呼喊AED,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作者 | 高秋 

    责任编辑 | 十三月

  •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 60岁开始,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年轻的时候没有的疾病,60岁开始,全都来了,这些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很大,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这些疾病不仅难以治愈,而且会对寿命造成影响。

     

    所以60岁,被人们称为寿命决定期,这个年龄开始,更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更应该注意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更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体检。

     

    60岁开始,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主要是身体受不了,建议选择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方式,比如走路,走路一方面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走路还可以判断身体是否健康,有助于提前发现疾病。无论男女,走路有六个表现,恭喜你很健康。

     

    第一,60岁开始,每天依然能坚持走五千步左右,而且没有任何不适,那么恭喜你很健康,五千步,既不会太累,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第二,60岁开始,依然能迈开步子朝前走,步履矫健,没有异常的步态,所谓异常的步态,比如慌张步态,剪刀步态,偏瘫步态,跛行等,这些异常的步态往往提示着身体异常的疾病,特别是颅内疾病,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

     

     

    第三,60岁开始,走路时依然呼吸平稳,没有呼吸困难的表现,如果你罹患了某些肺部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容易出现肺功能下降,走路的时候则会出现气喘吁吁,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

     

    第四,60岁开始,走路时依然精神抖擞,每天走五千步依然不觉得很累,而且坚持走路让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相反,如果你走路的时候精神萎靡不振,总是感到疲惫,乏力,别说五千步了,走几百步就感到身体不堪重负了,那么你要重视了。

     

     

    第五,60岁开始,走路时没有胸痛,心悸的表现,这提示你的心脏功能良好,相反,如果心脏出现异常,走路时容易出现胸痛,心悸。

     

    第六,60岁开始,走路时没有腿痛,麻木,酸胀,抽筋的感觉,不仅提示着下肢血管良好,也提示着膝关节良好。

     

    走路有两个注意事项,选一双合脚的软底运动鞋。如是专门的跑鞋更好,这样可缓冲脚底的压力,以防止不太运动的关节受到伤害。二、穿一套舒适的运动装。这样能让自己的心情和身体放松,从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走出来。

  • 王健林在一部视频中,向大家讲述了他曾经的目标,比如拿到一个亿。听完这节励志课,且慢激动,得先瞧瞧脚下,人家站在高高云端,在清爽的风中哲思,你和芸芸众生一样,汗流浃背地挤在灌木丛中,你们伸手碰到的东西,能一样么?

     

    所以,我们得先谈谈或许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40岁后远离大肠癌。其实一个亿也未必没有可能,人总是要有梦想的,关键是你要有足够的时间看风景。

     

    45岁是一个高危年龄

     

    长年累月为了生计索食,上有老下有小的重重大山,心中怨恨又难以拒绝的喝酒应酬,闲暇时光的日益窘迫,使得男人40岁后体重开始直线飙升,血压,血脂,血糖也随之水涨船高。女人呢,也和男人一样,随着年龄增高基础代谢率不断下降,肌肉等实体组织逐渐减少,脂肪组织增多,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减弱,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开始缠身。

     

     

    更可怕的是,一个可怕的杀手,也开始频频在这个年龄段出没。它叫大肠癌。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它喜欢逛的地方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来人们也会在右半结肠遇见它。在中国,大肠癌患者发病的中位年龄为45岁左右,也就是说,跨过这个年龄,你越来越有可能与这魔鬼相遇。

     

    高危征兆

     

    大肠癌起病隐匿,很多人发现后已是晚期,但它前期并非没有蛛丝马迹。最开始的征兆是,排便习惯与大便形状的改变。例如大便带血,大便形状变细,频繁出现便秘,或便秘与腹泻轮流换岗。

     

    因为病变会使胃结肠反射加强,所以还会出现餐后腹痛,这痛不那么尖锐,闷闷的,我们称它钝痛。当然,如果大肠癌已引起了肠梗阻,随之而来的就是阵发性绞痛了!所以,一旦你出现了大便规律、形状改变,便血,腹痛,你得高度警惕,因为这可能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你需立即就医,肛门指诊是最为便捷的发现直肠癌的手段,而其他部位则以纤维结肠镜检查最为精确。

     

    潘多拉魔盒是被谁打开的?

     

    大肠癌原来被我们人体牢牢封印在盒子中,这封印为何会被揭开,经过探索,人们发现下面四种因素会提高它诞生的概率:

     

    A、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肠癌的死亡率与人口平均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高度相关,高发地区每日进入人们口中的脂肪高达120克以上。

     

    B、大肠炎症及大肠腺瘤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Crohn病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很多,出血性溃疡性结肠恶变可能性更大,病程超过十年的,有接近一半的概率发展成癌。大肠腺瘤与大肠癌的基因变化相近,恶变率根据其病理形态的不同在0.7%~40%之间,其中绒毛状腺瘤的恶病率最高。

     

    C、遗传因素

     

    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造化弄人,先天因素很大程度影响着我们的命运,有研究发现,有大肠癌家族史者死于大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四倍。

     

     

    D、胆囊切除术和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

     

    胆囊切除后,右半结肠癌发生率明显增加;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患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100~500倍,肿瘤多生长在手术吻合口附近,时间点常为术后二十年。所以接受过这两类手术的患者,需要定期体检,将大肠癌拒之门外。

     

    反其道而避之

     

    中国古人有一句话,叫常走夜路会见到污秽之物。既然上面四种原因会导致大肠癌,我们就要努力避开它们。命运我们无法选择,所以家族遗传等因素我们只能乐观面对,坦然接受。但是生活方式,我们是可以选择的。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肠癌的高发病率首先出现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北美,北欧,然后是西欧和日本,近年来则开始在经济崛起的中国游弋。它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如影随形。所以,我们就索性来一个低脂肪,高纤维饮食如何?轻度限制脂肪膳食,就每日脂肪总量不能超过50克,膳食中脂肪供能不超过总能量的25%。

     

    1、禁用油煎,油炸的做菜方式,多选择蒸、炖、熬、煮、烩、烘等烹饪方式。

     

    2、荤类食物,多买禽类,鱼类,脱脂乳制品,蛋类。

     

    3、素品呢,多采购燕麦,玉米,小米,黑米,黑面等粗粮;白菜,青菜,韭菜,芹菜等蔬菜;蘑菇、海带等菌藻类食物;多给家人准备各种鲜果。

     

    4、远离肥肉,烧烤,油酥点心,蛋糕,各种油炸食品;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比如蛋黄、动物内脏、脑组织、动物油(海洋生物油脂除外)。

     

    赚一个亿很难,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索取;养生其实并不那么难,因为它的秘密在于节制。

  • 记得是刚到医院上班不久,还在ICU转科时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让我刻骨铭心:

     

    25岁的小伙子小王,长得帅气、精神,一直被父母当做心头肉,不惜每年花费二三十万元的费用送去国外留学。

     

    三年的国外生活让小王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来后喝不惯家里的白开水,加上母亲爱子心切,给孩子一口气买了几十箱的饮料,堆得整个房子都是,饮料也就成了小王的"白开水"。

     

     

    学成归来的小王整天忙于亲朋好友的应酬,成天奔波于酒席之间,回家后也就只喝一些饮料。看着孩子很是忙碌,父母感到很自豪也很无奈。忙活了一阵终于可以休息下来了,这天早饭后,父母想让小王陪他们去超市逛逛,小王说瞌睡不想去,父母也就没再勉强。

     

    直到吃下午饭时小王还是没有起床,母亲看到孩子翻来覆去也睡不踏实,就给小王吃了点安眠药,想让孩子好好睡个踏实觉。直到第二天午饭时小王都没有起床,此刻父母才发现情况不对,急忙送去医院急诊室。

     

     

    到急诊室时小王呈昏迷状态,测血糖时直接爆表:提示大于33.3mmol/L,急诊医生查体、问诊、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酮症酸中毒,而且已累及多脏器功能受损,马上转入ICU重症监护室。

     

    看着如此年轻的生命医护人员都很惋惜,虽然经多科室会诊,高级生命支持,血滤等等治疗,最终还是没有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

     

    仅仅5天后小王的心跳、呼吸就停止了,他的父母守着他的尸体久久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他们始终认为孩子是因为太累了,在安眠药的作用下睡的太沉了......

     

    悔恨、痛苦、绝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让这对老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医生都不爱喝饮料,矫情,饮料还能喝死人?",是的,饮料确实能喝死人,不是亲眼目睹过,恐怕我自己都很难相信!

     

    而这个血的教训、铁的事实再次证明饮料是能喝死人的。

     

    那么,喝饮料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分,会导致人体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因血糖急剧升高引起的胰岛素严重不足激发的酸中毒,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二、超重、肥胖、其他各类代谢性疾病:

     

    长时间饮用饮料会引起糖分在体内过多堆积会产生内源性的尿酸,形成高尿酸血症,从而引起痛风。部分碳酸类饮料当中含有磷,会导致钙质流失。喝多了引起骨质疏松,造成各种骨折。

     

    三、对牙齿的破坏、肾结石、脂肪肝等等。

     

    最后,谨以此篇真实案例再次告诫大家"生命诚可贵,且喝且珍惜"。

  • 衰老一直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身体素质也会是不同的。比如说人在婴幼儿和中老年时期身体比较脆弱,而在青壮年的时候身体一般都比较“硬朗”。另外,宝宝刚生下来的时候,脸上的皮肤看起来比较粗糙,过几天后会发现很光滑,之后慢慢长大,过了身体的鼎盛期后,开始慢慢衰老。那么,大家都知道人一般是从多大年纪开始衰老的吗?

      


    一般情况下是从45岁以后才开始真正的衰老

     

    通常人的身体在达到顶峰之后,持续不多长时间就开始慢慢的在向下坡路的方向走了。其实相关研究表明人在25~30岁左右的时候无论是皮肤状态还是力气等方面,都比较的“强盛”,在30岁之后,人的某些器官就会有小程度的老化了。但是通常在30~45岁之间无论是人的面部状况,还是人身体的其他方面老化的都不太明显,有时候看起来好像没多大变化。但是大约到了45岁以后,人的衰老状况就算是非常的明显了。但是这种衰老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步的,它还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关。

      
    衰老和个人实际情况有很大关系

     

    有的人生活比较抑郁,每天生活的也比较没有自我,或者是每天饮食和休息时间也不规律,那么他就可能会衰老得更快一点,有可能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就会有明显的衰老现象。而相对来讲,有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很开心,大笑的频率也比较多,也经常外出锻炼,并且和他人有着良好的关系,平时又很注意保养的话,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会比别人的衰老来的更晚一些,有的甚至四十多岁的时候看起来还是比较的年轻。

     

     

    如何延缓衰老状况

     

    虽然衰老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却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来延缓它。比如说每天饮食均衡,做好三餐的营养搭配;比如说每周坚持适度的锻炼,保证自己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比如说经常学一些新东西,保持一颗豁达的心态。这些都有可能会帮我们延缓衰老的到来。

      
    总的来说,衰老规律势不可挡,但是确是可以采取一些得当的方法来延缓衰老,通常情况下人是在45岁以后会有明显的衰老迹象,除了前文提到的注意饮食、锻炼、心态外,其实不熬夜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并且很是有效的延缓衰老的方法。熬夜不仅会使表面皮肤看起来更差,有时候还会损害人体内部器官的正常运转。一般情况下我们身边经常熬夜的小伙伴不仅会有黑圆圈,皮肤还会变粗糙,看起来还会比较暗沉,有的人还会有掉发现象,长此以往的话,还比较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所以要想老得更慢,就不能经常熬夜。

  • 一直以来,主食都是国人餐桌上的主角。

     

    但近年来,对于主食的口诛笔伐不绝于耳:晚餐少吃主食、减肥少吃主食、糖尿病少吃主食……主食似乎成了“万恶之源”。

     

     

    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居民的主食消费量明显下降,2002年谷类摄入比1982年和1992年分别下降21%和10%,且仍在持续下降。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证实,主食摄入量与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息息相关。尤其步入50岁后,主食摄入量适当增加,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并采访权威专家,揭秘碳水化合物与身体之间的神奇联系。

     

    受访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老年与临床营养室主任  张坚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高阳

    本文编辑 | 任琳贤  刘云瑽

     

    主食摄入与死亡率紧密相关

     

    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学者分析了1961~201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及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879份死亡率情况,证实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供能比例是不同年龄死亡率的有力预测指标。

     

    研究发现:

     

    20岁以下,蛋白质供能占比16%,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各占约42%,可使死亡率最低。

     

    20岁以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缓慢增加,脂肪供能比逐渐下降,蛋白质供能比变化不大。

     

    到了晚年时期(男性约60岁,女性约70岁),供能比迎来巨变:蛋白质供能占比下降至11%,脂肪占比下降至22%,而碳水化合物占比高达67%,此时死亡率最低。

     

     

    也就是说,随着年龄增加,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应逐渐提高。

     

    既往观点认为,步入65岁后,人体新陈代谢和消化功能减弱,不应摄入过多主食和限制蛋白质,但此次研究结论猛烈冲击着旧有的观点。

     

    研究人员建议中老年人采取高碳水、低脂肪饮食模式,并适当减少蛋白质,更利于延长寿命;而以高脂肪低碳水为特征的“生酮饮食”,对健康中老年人有害无益。

     

    主食吃太多或太少都不好

     

    过去人们多从事重体力劳动,食物种类单一,主食是果腹的生存食物。

     

    但近三四十年来,粮食产量提高,加工工艺进步,主食更精细化,而吃太多精米白面不利健康,才有了低碳的健康饮食理念,但现在看来有些矫枉过正。

     

     

    比如,很多餐馆都是先上菜后上饭,每人只有小小一碗米或者多人分食一盘,超过一半的人根本不吃主食。减肥者更甚,不吃肉和主食,只用水煮菜或水果替代。慢病患者也将主食视为升糖祸首,导致很多老人不敢吃主食。

     
    2011年,《中国白领膳食健康白皮书》针对国内5个大城市白领的调查显示,近四成人每天主食摄入不足250克,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每天谷薯类推荐摄入量达250~400克的建议。

     

    老人的主食摄入情况更不乐观,2002~2012年,60~74岁的城市老人每天主食摄入量为231克,75岁以上者只有206克。农村虽整体摄入量好于城市,但也低于全国平均值(300.8克)。
     

    近年来,关于主食的新研究不断推出:

     

    《柳叶刀·公共卫生》2018年刊登的研究结果显示出相似趋势:从50岁开始,摄入中等量碳水化合物的人,平均预期生存期为33年;而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少的人,会减寿4年;吃得太多则减寿1年。

     

    2019年《欧洲心脏杂志》刊载的研究发现,低碳水饮食与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最低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2%,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50%。

     

    主食的益处超出你想象

     

    一直以来,人们对主食有很多误区:吃饭要七八分饱,因此故意减掉主食摄入量;主食吃多会升糖发胖等等。

     

    其实自古以来,《黄帝内经》认为“五谷为养”,膳食指南更是将主食视为膳食金字塔的基石。

     

    1.张坚:少吃精米白面,多吃全谷物
     
    学界一直都保持清醒,对公众提倡“均衡饮食”,从未让大家减少甚至不吃主食。更多的是建议大家少吃精米白面,多吃全谷物,也就是未经精细化加工或经碾磨、粉碎、压片等处理,仍保留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麸皮及其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

     

    2.左小霞:蛋白质、脂肪不能替代主食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表示,谷物富含淀粉,是大部分食物中碳水的主要来源,经人们咀嚼、吞咽后,在肠道中水解成可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葡萄糖,提供每日所需能量,对维持机体组织活动和神经系统运转有重要意义。因此,蛋白质、脂肪等,都不能替代主食发挥作用。

     

    促进肠胃蠕动

     

    主食中的粗粮薯类、杂豆类富含膳食纤维,足量的膳食纤维会大大增加肠道内的菌群数量,利于预防便秘、促进肠道蠕动。

     

    膳食纤维有很强饱腹感,从而会减少食物摄入量,更利于控制体重,有助减肥。

     

    增强人体免疫力

     

    主食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B族维生素、镁、钙等。经常不吃主食的人,容易出现微量营养素缺乏。

     

    长期不吃主食的人,轻则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嗜睡,严重者可出现记忆力减退、便秘口臭、月经紊乱、肌肉无力、贫血、 发抖等症状。

     

    调控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主食深恶痛绝,但主食本身并不升糖。相反,如果糖尿病患者一天吃的主食少于三两,体内升糖激素将很快升高,不仅使血糖升高,还会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加重肝肾负担,还会导致低血糖。

     

    维持脑、骨、肌肉正常运转

     

    老年人的主食更不能轻易减掉。因为碳水化合物是维持脑功能、骨骼、肌肉运转的重要来源,一旦主食吃得少,就要“浪费”更多蛋白质来为机体供能,长期下来,体重、肌肉量会严重丢失。

     

    老人还可能会缺乏微量营养素,不利健康。因此,健康的老人,千万不要因为年纪增长,消化能力下降,就大量减少主食摄入,甚至用蛋白质替代主食,这可能适得其反。

     

    碳水化合物的“最佳摄入量”

     

    正常人要遵循“碳水化合物50%~65%、脂肪20%~30%、蛋白质10%~15%”的科学膳食模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谷薯类摄入量是250~400克,约等于两三碗米饭的重量(一碗二两米饭在150克左右)。

     

    每餐建议不要都是精米白面,粗粮占主食比例的20%~30%。老人要保持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不小于50%,蛋白质不超过20%,脂肪不超过30%。

     

     

    日常生活中,吃好主食要注意以下几点:

     
    搭配至少一种粗粮

    大家在蒸白米饭时,可加入高粱米、藜麦、糙米等杂粮,熬粥时可以加点小米、紫米、燕麦、坚果等。

     

    烙饼或做馒头时,掺点玉米面、黑米面,不仅能增加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还可以丰富口感。

     

    红豆、芸豆、绿豆、鹰嘴豆、蚕豆等杂豆,与谷类食物搭配食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蛋白质互补作用。

     

    薯类适当替代

    除了精米白面,薯类可以起到替代部分主食的作用,土豆、红薯、芋头、山药等薯类每天可摄入50~100克,其中富含膳食纤维及维生素C,可促进肠道蠕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项研究表明,与吃精制谷物相比,每天吃土豆,饮食质量、血液指标和整体健康指数会更好。土豆中钾含量较高,适合血压高人群。

     

    换种烹调方式

    炒饭、油饼、油条、年糕、炸酱面等主食可能油、盐、糖都超标。

     

    除了尽量少吃这些,也可以改变烹调方法,炒饭、炒面可以只放一次油,用不粘锅来炒;做油饼、酥饼等时,不用油煎,可尝试蒸烤;带馅儿的主食,要少放肥肉,多放蔬菜、豆制品等配料。

     

    特殊人群主食的食用方法

     

    一日三餐,可根据个人习惯来分配主食摄入量。

     
    年轻人早餐经常因通勤延迟或耽误,但无论如何都要吃早餐,早餐中一定要有主食,这是一天工作学习的能量来源。

     

    中年人有晚餐时间应酬多、喝酒多、不吃主食的情况,应有意识地“加个餐”,避免不吃主食带来的健康风险。

     

    老人时间较充裕,早餐尽量做得丰富一些,主食量多一点,杂粮、薯类搭配起来,再加一些肉、蛋、奶、坚果、小菜等。

     

    高龄、衰弱、消化能力差的老人,可减少粗粮摄入,多吃一些粥、米糊、米浆等,也可以粗粮细做。例如,借助压力锅烹调、煮粥、混合面做发面食品等。

     

    有糖尿病的老人,每天主食的推荐摄入量为250~400克,食物不要做得太软烂,搭配肉、蛋、水产品、大豆、蔬菜一起吃,可抑制血糖快速上升;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主食可以少吃一点,但在每两餐之间要适当加餐,定时定量,保持血糖平稳。▲

  •  

    阿尔茨海默病仿佛是老人的脑海里的一块橡皮擦,患病的老人渐渐忘记了最爱的家人、忘记吃饭、忘记从前的一切……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的退化性病变,是老年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为什么这种常见疾病,会悄悄「偷走」老人的生命?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毁坏人的健康,也伤害一个幸福的家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疾病并不专属于老人。

     

    因此,我们也要跟家里的长辈一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健康的体态、良好的心态、适量的脑力活动和增加亲友间的交往,帮助家人也帮助自己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科学审核:
    京东全职医生-精神内科-汪立燕
  •  

    这年头,衣服假,鞋子假,但是保健品更假,不但贵而且假,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上当,在这些人中,老年人首当其冲。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按说人从小到老,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应该什么场面都见过,可为什么依然会上当受骗?

     

    首先,有句话叫防不胜防,魔到一尺,道高一丈,骗子的手段自然是五花八门,一个不留意,就会上当受骗,其次,骗子口才特别好,哪怕是一件假东西,也能吹的天花乱坠,再加上往往是团伙行骗,所以容易得手,最后,也是最可怕的,现在骗子都打亲情牌了,很多老人都是空巢老人,也有的,子女不在身边,长期缺少关怀与温暖,骗子这时候嘘寒问暖,虽然假心假意,但是却能取得老年人的信任。

     

    这不,60岁的孙老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长期吃保健品,用儿子的话说,家里,桌子上,抽屉里,冰箱里,全是老太买的保健品,每天早上一起来,饭不吃就是一把药,儿子虽然说了很多次,但依然不管用。

     

    我们四兄弟天天都得上班,哪有太多时间管她,一个不留意,她就弄来一堆药,怎么说都不听!后来四个儿子也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她去了。

     

    但是他们怎么都不会想到,孙老太竟因为乱吃保健品罹患了药物性肝损伤,最终出现了肝衰竭,医生说,送来的时候老太的情况已经很不好了,整个人黄的厉害,皮肤巩膜全都发黄,尿液的颜色像浓茶一样,一查肝功能,无论是胆红素还是转安慰,都超过了正常的几十倍。

     

    老人家平时身体就不怎么好,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可能是听了别人的话,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保健品上,但却没想到,即便是保健品,依然对身体有影响。

     

    医生说,虽然很多保健品都宣称无毒副作用,其实完全是无稽之谈,保健品中可能添加有一些不明的成分,一旦长期过量服用就有可能损伤肝脏,很多保健品宣称自己不是药,但为了增加效果,往往会在其中添加药物成分。

     

    肝脏是人体很重要的解毒器官,一旦出现衰竭,后果往往非常严重。

     

    虽然及时送进了医院,但老太病情持续恶化,不但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而且还出现了肾衰竭并发症,进行了血液透析。

     

    可是就在医生全力救治的时候,四个儿子的态度却来了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改变。

     

    他们一起找到医生,签字拒绝继续抢救。

    年龄这么大了,治好了又能怎么样,还不一样天天去买保健品吃。其中一个儿子说。

     

    另一个儿子则长叹一口气,哎,死了也是一种解脱,咱妈那么多病,活的难受。

     

    不过好在还有一个儿子这么说了句,要是平时咱们能多陪陪妈妈就好了,至少病了不舒服了咱们能早点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对人类而言,衰老是一个缓慢出现、必然发生的生物学过程,可表现为皮肤皱纹、头发花白、行动迟缓、记忆功能减退等。有人问,60岁以后,如何延缓衰老,提升生命质量?首先我们需要清楚一点,衰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不存在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能够一下子延缓衰老,让人逆龄生长,所谓的抗氧化药物、抗衰老药物只是一个传说,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延缓衰老,提升生活质量,以下4方面很重要!

     

     

    一、60岁以后,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1)控制糖类和热量的摄入

    摄入糖的种类与衰老有关,应该以淀粉为主,老年人最好不要吃如葡萄糖、蔗糖和果糖等精制糖。

     

    (2)注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鱼、奶、豆类等优质蛋白质对老年人十分重要,可以延缓衰老。

     

    (3)控制脂类的摄入总量,注意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成年人每天胆固醇摄入不宜超过300毫克,日常膳食中应控制动物内脏和蛋类的摄入,以防血清中胆固醇升高,宜选用植物油和鱼油,适量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

     

    (4)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

    微量元素也是抗衰老的重要物质,补充足量的微量元素,必须增加鱼类、瘦肉、海产品、豆类蔬菜、粗粮和骨头汤的摄入。

     
    (5)保证维生素的摄入

    维生素E可预防心脏病发作,具有抗癌作用且能延缓衰老。富含维生素E的食品有:麦胚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维生素 C 可以延缓衰老,预防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富含有维生素 C的蔬菜有:辣椒、芥菜头、青蒜、菜花、金花菜、苦瓜、雪里红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猕猴桃、鲜枣、山楂、柚子、草莓、柑橘等。此外,还应多吃富含B6、B12 和叶酸的水果和蔬菜。

     

    (6)多吃可以抗氧化的食物

    常见的抗衰老食物有黑芝麻、核桃、 木耳、枸杞、绞股蓝、沙棘、白果、莲米、红枣、 山药、紫菜、萝卜、紫薯等,这些食物能够清除自由基,从而延缓衰老。

     

    二、60岁以后,要注意保证良好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会让我们的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益于老年的身心健康,从而有助于延缓衰老。何为良好的睡眠?答案很明确,千百年来,我们都一直会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的生活习惯,这其实已经刻入我们的基因,即所谓的昼夜节律,又称生物钟,这种节律调节着我们体内的各种激素和神经递质,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动力、代谢和能量水平等,能否遵守昼夜节律按时睡眠,也是决定我们是否健康、是否容易患病、体型是胖是瘦以及是容易疲惫还是活力四射的关键一环。

     
    三、60岁以后,应该保持好奇心和良好的心态

     

    好奇心可以促使老年人去探索新事物,在完成认知或身体挑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延缓衰老。良好的心态可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有益于身体健康。

     

     

    四、60岁以后,应该坚持有规律地运动

     

    很多研究表明,坚持有规律的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延缓衰老的速度。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教授推荐老年人多做三种运动:走路、游泳、太极拳,坚持这三种运动,既然能延缓衰老,提高寿命,还能预防疾病。

     
    结语

     

    延缓衰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衰老的发生和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内外环境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如何延缓衰老的这个永恒课题上,还没有最完美的答案,值得人类继续探讨,但上述4点如果能够做到,相信一定会对老年人健康大有裨益!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