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每天走1万步还是6000步更健康?科学运动,健康一生

每天走1万步还是6000步更健康?科学运动,健康一生
发表人:李培勇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现在"健步走"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把 "晒步数"变为了一种潮流。为了在朋友圈步数置顶!很多小伙伴日走万步甚至几万步!日常生活中跑步和走路是我们最普遍的运动了,而走路更是被称为百炼之祖。那么走路确实有什么好处

 

1. 经常走路会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摄入更多的胆固醇,从而诱发动脉硬化的发生,走路不仅可以燃烧脂肪,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其次,走路作为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可以把全身大部分肌肉骨骼动员起来,增强人体代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进而减少患动脉硬化的几率。

 

2、经常走路会降低血糖

 

对于糖友们来讲,有氧运动是防治糖尿病最有效的措施。其中最简单、成本最低、效果显著的方法,可能就是步行了。实验证明:中老年人以每小时3000米的速度步行,每分钟的行步90~100步,机体代谢率可提高48%。糖尿病患者经一日的徒步旅行后,血糖可降3.4mmol/L。

 

注意:一般来说,糖尿病人的最佳运动时间是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运动时间为 30分钟最佳。

 

 

3、经常走路可以防止便秘

 

运动太少容易造成内脏拥挤地"堆"在一起,极其容易导致便秘。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地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慢步时可握拳有节奏地捶击腹部,以感觉不痛为宜,每分钟捶腹30下左右.每天捶腹1次,每次坚持半小时,可使排便通畅.

 

4.经常走路可以让精神快乐

 

行走锻炼是天然的镇静剂,定时坚持步行,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这是因为人不愉快与血性有关系,步行能减少血糖,血脂;排除血淤,血症等血里的垃圾,血里没有垃圾,气血通畅,人会愉快。人的血里没有垃圾,人一定漂亮及美丽。

 

走路被誉为21世纪最好的锻炼方法之一,不但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行走速度可快可慢,从而达到不同的健身效果。但现在网友们问到底是走6000步还是1万步健康?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厉彦虎主任医师在发布会上介绍,运动在于科学,运动是有科学性的,要遵循生命的基本规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

 

你说1万步也好,6000步也好,这个争论本身就有问题。其实运动还是要因人而异。如果是年轻人,身体状况好,运动量大,就可以增加运动量,甚至还可以考虑力量型训练。但是如果是老年人,体机能差,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坚持走步就很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胃肠道常见的并发症,其特点表现为在无胃机械性梗阻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现象。其主要发病机制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长期维持的高血糖引起胃动力障碍,导致平滑肌的收缩力降低、胃蠕动力减弱,胃窦无张力及排空延迟,幽门收缩的时间延长,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的表现主要为胃脘胀满、食后腹胀、上腹痛、厌食、嗳气、体重减轻等。通过一般治疗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避免波动幅度过大,加强胃排空、减轻症状。通过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若未及时或未接受正规治疗,本病不仅可引起机体血糖控制不良,还可诱发机体营养不良及内环境紊乱,严重可导致全身衰竭,加剧病情恶化[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健身,是帮助我们身体增强体魄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的身材和体型,很多人也开始投入到健身事业中去。但是万万没想到的却是,我在逐渐变强的过程中,身体更容易受到疾病侵袭,头发也开始脱落了,感觉自己要秃了。

     

     

    很多人练错了,造成免疫力下降和脱发等现象:

     

    盲目力量训练——头发脱落

     

    当雄性激素过旺的人,健身的时候,我们身体的雄性激素还在明显增加,运动的过程中,会将这种物质,转化成一种会让头发毛囊收缩导致脱发的物质,就让头发变得越来越稀少了。当女性频繁的锻炼力量也会导致脱发现象。

     

    当然若是你是正常的情况下去锻炼,不仅不会造成秃头,还可能会加强头细胞的供养能力,促进皮肤的正常循环,加快毛囊生长毛发。

     

     

    过度训练——降低兴趣

     

    健身时,雄性激素的增加会同时增加男性能力,长期锻炼,也会收获强壮的身体。但有一些男性锻炼的时候,总是想要更加刺激和猛烈,想要更强大的肌肉和享受流汗的感觉,就会参与一些高强度的运动,导致“锌”元素大量流失,进而导致男人失去兴趣。

     

    建议男性在做高强度的训练时,可以在日常多吃一些牛肉、鸡蛋、蘑菇、粗粮等食物,来补充锌元素。女性当然也不能过度训练,会导致身体的激素平衡失调,脂肪下降的同时也会对此产生影响。

     

    高强度训练——免疫力下降

     

    在不断的高强度运动之后,免疫力会在这个时间段出现短暂的下降,若是一直长时间在高强度的训练之下,身体一直不休息,免疫就会一直处在低下的装填,人就很容易生病。病毒和病菌侵袭身体,导致免疫力被削弱。

     

    乱用健身剂——心血管疾病

     

    很多健身的人士爱吃蛋白粉,女性则是为了减肥尝试减肥药。过量的吃蛋白粉和无论什么的减肥药即使达到塑性效果,但是会有很多其他副作用,导致腹泻头痛,消化系统问题,心律不齐,容易发脾气和出汗。

     

    帮助增长肌肉的药物通常都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造成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风险。

      
    逆向运动——青光眼

     

    随着运动的方法越来越多,往前跑的人得知倒退跑步比向前跑步消耗的热量更多之后,心率也会提升。但是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心血管系统退化,倒退跑步或者走都可能导致出现晕倒或是无力,增加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另外还有年轻人之间的倒立运动,几分钟的话是可以很快恢复,但是若是一直很长时间,持续很久的这样动作,会导致眼睛内液体压力增加,压迫神经导致出现青光眼的现象。

     

    摄入大于消耗——越动越胖

     

    当大量运动后,刚结束的时候可能会没什么胃口。但是当过了半小时左右,胃口就会打开,想吃东西,并且把握不好食量。没做多少运动,但是吃的却超级多,就会导致入不敷出,越来越胖。


    并且训练不能断断续续,这样脂肪得不到消耗,还会积存。也不能一次性太高强度,代谢运转下降,导致脂肪燃烧效果变差。

     

    健身一天几次比较好呢?

     

    因人而异,一般一天一次就可以。新手来说的话,一周锻炼三次,隔一天一次效果比较好。训练时间在40-60分钟最好,太超过这个时间,专注力就会不够,不能够集中精神训练,还会感到疲惫。

     

    最后,健身不能急于求成,效果需要慢慢积累。只要坚持下去,总能得到回报。

  • 60岁开始,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年轻的时候没有的疾病,60岁开始,全都来了,这些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很大,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这些疾病不仅难以治愈,而且会对寿命造成影响。

     

    所以60岁,被人们称为寿命决定期,这个年龄开始,更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更应该注意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更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体检。

     

    60岁开始,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主要是身体受不了,建议选择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方式,比如走路,走路一方面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走路还可以判断身体是否健康,有助于提前发现疾病。无论男女,走路有六个表现,恭喜你很健康。

     

    第一,60岁开始,每天依然能坚持走五千步左右,而且没有任何不适,那么恭喜你很健康,五千步,既不会太累,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第二,60岁开始,依然能迈开步子朝前走,步履矫健,没有异常的步态,所谓异常的步态,比如慌张步态,剪刀步态,偏瘫步态,跛行等,这些异常的步态往往提示着身体异常的疾病,特别是颅内疾病,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

     

     

    第三,60岁开始,走路时依然呼吸平稳,没有呼吸困难的表现,如果你罹患了某些肺部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容易出现肺功能下降,走路的时候则会出现气喘吁吁,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

     

    第四,60岁开始,走路时依然精神抖擞,每天走五千步依然不觉得很累,而且坚持走路让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相反,如果你走路的时候精神萎靡不振,总是感到疲惫,乏力,别说五千步了,走几百步就感到身体不堪重负了,那么你要重视了。

     

     

    第五,60岁开始,走路时没有胸痛,心悸的表现,这提示你的心脏功能良好,相反,如果心脏出现异常,走路时容易出现胸痛,心悸。

     

    第六,60岁开始,走路时没有腿痛,麻木,酸胀,抽筋的感觉,不仅提示着下肢血管良好,也提示着膝关节良好。

     

    走路有两个注意事项,选一双合脚的软底运动鞋。如是专门的跑鞋更好,这样可缓冲脚底的压力,以防止不太运动的关节受到伤害。二、穿一套舒适的运动装。这样能让自己的心情和身体放松,从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走出来。

  • 我的爷爷已经96岁了,在他92岁之前,每天至少10000步,不过现在是因为颈椎病脚底发麻走不动了,但是他说:是每天10000步,让他长寿!

     

    我的一个朋友,今年50多岁,以前一直坚持,但是现在每天走不到10000步膝盖就痛了,查出来有膝关节炎,今天他对我说:是每天10000步害了他!

     

    每天10000步,我们是该坚持还是放弃呢?

     

    一、每天10000步,健康吗?

     

    毋容置疑,每天10000步对健康是大有好处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我先简单讲讲好处如下:

     

    1、心脑血管系统:坚持走路或跑步会让你有强大的心脑血管功能,预防心脏病,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发生。

     

     

    2、颈肩部及脊柱:正确的走路或跑步姿势会对颈肩部及脊柱的不适有很大改善。

     

    3、肺部及呼吸系统:会增大肺活量,并加强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有效抵抗各种肺部疾病。

     

    4、肝肾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由于出汗及能量消耗等,可降低血脂、血糖及尿酸等。

     

    5、眼睛:坚持走路或跑步的人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眼睛直视远方,这对眼睛是很好的放松休息,有效保护视力。

     

    6、骨骼及关节:提高各关节的强度,并增加骨密度,避免骨质疏松。

     

    7、其他还有很多,总之,好处多多。

     

    二、每天10000步对膝盖是不是不好?

     

    对正常人来说,每天10000步其实并不算多,适量的走路或者跑步是可以增加关节周围肌力,增加韧带强度,从而导致关节稳定,对关节是有保护作用的。而且提高关节周围骨密度,加强骨质就更不易得关节炎。

     

     

    三、那是不是任何人的膝关节都可以坚持10000步?

     

    并不是!

     

    1、已经得关节炎的人不适合。因为关节炎朋友的膝盖并不是一个健康的膝盖,过量走路或者跑步都会加速膝关节的磨损,导致关节炎发作或者加重。这类朋友有特殊的走路方法,下次我会专门介绍。

     

    2、经常膝盖内疼痛的朋友不适合。前期刚开始走路我们可能会因为劳累等原因出现膝盖周围酸痛,但这是膝盖周围,并不是膝盖内,我们要注意甄别。如果是膝盖内疼痛就一定不适合了,因为可能是交叉韧带及半月板等损伤。

     

    3、下肢有任何损伤尽量避免跑步,因为可能疼痛而导致跑步姿势的改变,姿势一变,膝盖的负重就会发生改变,使得有些薄弱的地方会遭受更大的力量从而出现关节病变。

     

    4、如果很累了也不可以,正常人坚持锻炼10000步不会太累。但是生病了就不一样,又或者太乏困了还在坚持,这样容易劳累后出现姿势的改变,理由同上,对膝盖不好。

     

    你现在是不是已经知道每天10000步该坚持还是放弃了?

     

     

    如果你真的适合每天10000步,那我们就做好运动前热身,换上合脚的跑鞋,抬头挺胸,保持姿势稳定,跑起来吧!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微博

     

    学沫沫小黄的外婆最近遇上烦心事了,喝水也胖,少吃也重。

     

    体重,能让每个老外婆夜不能寐,愁眉不展。

     

    于是乎,老外婆痛定思痛,夏(瞎)练三伏,每晚吃过饭,筷子一撂就去走路了,

     

    虽然碗没人洗,但是黄医森还是举双手双脚赞成,因为能增(mei)进(ren)健(lao)康(dao)啊!

     

    老外婆给自己订的目标是日行万步,每天回来汗水淌淌滴,洗了澡就早早就寝了,少了叮咛,学沫沫小黄也暗自偷笑。

     

    渐渐地,老外婆可以适应日行万步的运动量了,问黄医森:是否可以加量?

     

    出于职业病,黄医森出言谨慎,都要找依据的。

     

    一查发现,日行万步居然错了!

     

    每天走1万步这个被广泛接受的目标,并没有多少科学研究的佐证,它源自于1965年日本公司的一款计步器的营销广告。这个计步器的名称叫“Manpo-kei”日文中的意思就是 “万步计”。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表在2019年JAMA子刊上,这项研究调查了16741名62至101岁的女性(平均年龄72岁)。

     

    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所有参与者在清醒时都戴着一种计步跟踪装置。

     

    研究主要结果体现在下面这张图上了,纵坐标是死亡风险(数值越小说明风险越小越有利于健康),横坐标是每日步数。

     

     

     

    结果显示:

     

    1、每天大约走4400步就有开始显现出明显健康益处了。

    2、到每天大约7500步时,死亡风险比步行约2700步的人低大约58%。不过,当日步行数超过7500步之后,死亡风险就没有进一步降低了。所以7500步/天健康获益刚刚好,不用多走了。

     

    研究还显示:快走和慢走与死亡风险并无关联,随意快走或慢走都无所谓,只有步数最重要。

     

     

    每天7500步性价比最佳,这比更常见的10000步的少25%。

     

    科学告诉你,好少走2500步,老外婆们开心哇?

     

    当然问我老爷叔每天走多少步最佳?

     

    学沫沫小黄的老母亲每天走多少步最佳?

     

    学沫沫小黄每天要走多少步?

     

    黄医森还得查查资料,期待更多的研究噢。

     

    除了刻意走路健身,黄医森特别建议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的效果。

     

    Tips:

     

    1. 尽量走楼梯而不是电梯。

    2. 开车族停车则停在你看见的第一个空车位,而不是找离入口最近的空车位。

    3. 乘车族可以提早一站下车,走到目的地。

  • 提到高血压,大家都会觉得比较熟悉,因为它的发病率实在是太高了, 50岁以后高血压的发病率有显著的增加。根据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国内高血压的患病率超过了10%,这个数据是比较可怕的。


    和高血压的患病率相比,大家对高血压的了解就比较少了,不少人看不出高血压的危害,认为血压高了就吃药,血压正常就不吃药,殊不知这种行为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很多朋友可能都听过跑步可以降低血压,那这种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呢?是否靠谱呢?为了解除大家的疑惑,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跑步降低血压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从这句话能看出运动的重要性,但是说到运动可以降低血压,估计很多人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其实运动降低血压也是有科学依据的。血压就是指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血管内的水分越多,血压越容易高,反之亦然。当人在跑步的时候,基础代谢率提高,人就会比较容易出汗,大量的出汗可以使体内的液体量相对减少,那血压肯定也会有一定的降低


    另外人在运动的时候,产热增加,温度升高,这个时候就需要扩张毛细血管来帮助散热,但是体内血液的量就那些,这样的话血压就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除此之外,长期的运动也会使心率偏慢,看看那些职业运动员就知道了,而且长期的运动可以使心率减慢和心输出量降低,可引起体内分泌的缩血管作用,比如儿茶酚胺。运动也可以改善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使之处于愉快的环境中。


    经常跑步有利于降低体重,对于那些肥胖者来说,他们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就不得不努力分泌胰岛素。如果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增加,就会造成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

     


    虽然跑步可以降低血压,但是却无法替代降压药物:


    其实真正的科学的降血压是需要综合性的一些措施,比如运动、清淡饮食、保持乐观的心态、按时服用降压药等,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按时服用降压药物。虽然跑步可以降低血压,但是作用真的有限,就好比你一个月正业可以挣7000,做副业可以挣100,虽然副业也有收入,但是和主业相比差远了,不能用副业替代主业。

    目前来说是没有办法治愈原发性高血压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的,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就是预防相关的并发症。

  • 由于社会医疗卫生保健设施建设与完善,经济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意识到老年生活保健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适当的体育锻炼。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也有“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的说法。经常有老人咨询:“六十岁的人早上走路一小时,晚上饭后走路一小时,对身体有帮助吗?”

     

     

    六十岁的人早上走路一小时,晚上饭后走路一小时,对身体有帮助吗?

     

    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老年人,各脏器系统功能逐渐老化,在形态学和功能上都发生一系列衰老性改变。许多研究表明,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尤其是散步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疾病的发生。但不合理的体育运动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本身患有慢性疾患的老年人群。

     

    不合理的体育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运动强度不合理的运动,不同人群的运动强度自然不一样,尤其是对于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来说,特别是心肺功能相对较差的老年人,运动量应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需要提醒高血压人群,运动前后要监测血压,佩戴运动心率监测设备,同时需要注意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心、气促、胸痛胸闷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就地休息。

     

    第二种是运动持续时间的问题,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合适,通常20-60分钟适宜于老年人的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持续时间应该也是由短到长,循序渐进。当运动强度过大时,运动持续时间可相应缩短。对于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而言,低强度、间断、有节奏的运动方式更为合适,运动持续时间20分钟更为合适,运动过程中多留意肌肉关节疲劳甚至疼痛这些预警信号,一旦出现,停止锻炼。缩短体育运动持续时间。

     

     

    结语

     

    对于60岁的老年人来说,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合理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不仅可以预防老年期的疾病,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而且可以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使其能够怀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老年生活,提高老年生活的质量。

  • 走路,一直是每个医生和专家都推荐的养生运动方式之一,因为这个运动不需要局限于场地,还不用配备特别的运动设备,只用简单的准备好一双运动鞋,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的一场运动。

     

     

    走路的确有很多的好处,具体表现在:

     

    比较省钱的运动

     

    走路的优点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不用别人特意的教你,任意的地方只要你想,就可以进行。并且不用专门花钱去买一些运动装备,只用在正确的姿势下,元气满满的出发就行了。

     

    燃烧热量减肥

     

    我们的祖先很少有胖子的原因,就是因为那个年代,以步当车。没有现在的科技发达,出门都是交通工具,以前走的多自然脂肪就少。现在的我们不仅出行很方便,在工作的地方一坐还是一天,基本没有什么运动消耗,就会导致脂肪的储存。经常走路的人,身体摄取的热量都会通过转化变成能量消耗掉,因此可以保持身材,或许更苗条。


    还可以通过走路锻炼到身体的整体线条,因为步行是需要全身协调运作的一个运动,我们的臀腿、肩膀和手臂都能得到锻炼,长期走路,就会让我们看起来更加好看,身体拥有流线美。

     

    增高免疫力

    运动的时候我们的心肺一直处于工作的状态,驱使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更好的运送氧气和汲取营养。当心肺一直处在良好的状态的时候,我们的免疫细胞就形成了保护屏障,可以增进我们的抵抗力,防御疾病的发生。

     

     

    另外,每天步行,还能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可以计数出来步数了。随着推出很多可以统计步数的软件,还可以看到自己的步数排名,甚至有的为了软件的使用率,推出了走到一定步数还可以得到奖励。让很多闲来无事的上年纪的人来说,吸引力非常的大,认为只有好处没坏处,盲目的刷步数。


    那么到底步数走到一万步有益养生吗?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讲,这个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对健康很有帮助。还能帮助提高身体代谢,增强体质。并且年轻人的关节是处在一个性能好的阶段,不用担心关节的问题,万步自然不是问题。

     

    但是,对这1类人群确实不友好,伤害身体健康,得不偿失:

     

    对于关节不好,膝盖有问题的人和膝关节已经退化的老年人来说,日走万步可能就会导致关节炎症和骨质增生等问题,最后得不偿失,让自己的健康受到损害,关节也会经常出现肿痛等问题。


    若是这方面的人想要增加运动,最好还是经过检查之后,根据医生的指导建议下,再进行运动,若是盲目的去运动,膝关节只会受到伤害,建议,每天将步数控制在6000步左右即可,走路的时候也不要太注意增加强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走路方式,还有运动最重要的保障就是一双舒服的鞋子,不要让自己的脚因为鞋子也受到伤害。

     

    并且根据国家健康标准,每天的步数在4000以上都可以起到锻炼的效果,因此没必要去刷步数争排名,更没必要为了一点小利益,刷步数伤害身体。


    最后,大家一定要知道的是,运动就是一个双面性的活动,因人而异。每个人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强度也是,保持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循序渐进的增加就可以。

  • 现代人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明白“生命在于科学运动”。

     

    假如你现在翻开朋友圈,你会发现,刷屏的不仅仅是晒美食、晒旅游、晒孩子等等,还有一种:晒步行数,即你在进行运动锻炼时走了多少步,以此展示自己的步行记录。

     

    很多人都认为,走的步数越多,运动就越充分,身体就越健康。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每天徒步行走多少步对膝盖关节的伤害最小?

     

    有研究资料显示,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热量大约在2000大卡左右,维持人体的生命体征和日常活动只会消耗1700大卡左右,剩下的300大卡需要通过运动来消耗。

     

    一般来说,走路1分钟会消耗2大卡左右,按1秒钟1步来计算,就是60步消耗2大卡。也就是说,要消耗掉多余的300大卡,就需要行走大约9000步。

     

    专业人士表示,每天走8000~10000步最为适合,这样既可达到锻炼的预期效果,又对膝盖关节的伤害最小。当然,只看徒步行走的步数,而不重视运动强度,也是不能达到保证健康的目的。

     

    “日行万步”适合每个人吗?

     

    当前,“日行万步”广为人知,已经成为很多人维护健康的目标。但是,运动健身不能相互攀比,并非走的步数越多,运动就越充分,身体就越健康,也并非一定要“日行万步”。

     

    有关专家指出,不同年龄段的人适合的运动量是不一样的。少年人因为骨骼发育的不太成熟,所以运动量不能够太大;青年人的运动量相对可以适当加大,而老年人则要按照自己的身体状况适量运动,不能进行激烈活动。

     

    总之,步行运动要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身体情况、运动时间及运动后的反应(如心率、呼吸次数和肌肉是否酸痛)等进行综合考量,合理选择自己的运动量,并不是一定要“日行万步”。

     

     

    徒步行走需要注意什么?

     

    (1)准备工作要充分。穿双软底跑鞋;身着舒适运动装;充分热身;带瓶水,运动时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

    (2)徒步行走最好在平地上进行,这样对膝盖关节的损伤较小。

    (3)由慢到快,逐步增加速度,对于老年人、体弱的人来说,速度可以略为降低。

    (4)一般每天徒步行走30分钟左右,如有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周身微热、面色微红、出小汗等表现,说明运动适量。

     

    总结

     

    总之,徒步行走要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身体情况、运动时间及运动后的反应等进行综合考量,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增加步行数,否则对膝盖关节的伤害很大。另外,徒步行走要以身体舒适、没有异常感觉为宜。

  •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说法,且不说这种理念正不正确,现在有多少人是能坚持饭后散步的?很多人每天都需要上班,回到家根本不想再动弹。而那些年纪大一点的老人,也不敢胡乱折腾,生怕一个不小心,给家人增添负担。

      

     


    但其实走路这件事,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养生方式了,有些人看不上散步,认为运动强度太小,没什么效果。其实散步对于刚开始运动的人以及中老年人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有的人体型比较肥胖,一开始就让他们跑步、健身也不实际,散步比较缓和,适合做健身前的铺垫。

     

    而且散步也不需要花费太多体力和时间,只要一双运动鞋,一个场地,随时都是开始。相比于其他运动项目,散步更易操作,更好坚持。

      
    如果觉得散步的强度太小的话,也可以调整步伐和速度。总之,散步的好处是远远超出缺点的。

     

    什么时候开始散步最好?

     

    其实决定散步时间的永远是自己的行动力,有的人比较懒,不愿意吃完饭以后还出门折腾,而有的人即使过了60岁,还不忘锻炼身体。所以什么时候开始散步,还是要看自己。

     

    一般来说,在40岁之前,最好是坚持有规律的运动,每天饭后都能散步半小时。过了50岁以后,散步的同时也要注重保养身体,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均衡营养。除此以外,有人非常看重计步器上的数字,觉得只有走到一万步才有锻炼的效果,即使身体已经扛不住了,还是坚持走完自己设定的步数。

      
    其实,一个人应该走多少路,是要看自身情况的,如果走了三千步就累得受不了了,也要及时停止,如果走了五千步也没什么感觉,可以适当加强运动强度,比如可以从慢慢散步调整成快走。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和方式,才能更好地收获散步的好处,一味地追求计步器上的数字,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每天走多少路跟寿命有关系吗?

     

    很多人觉得坚持散步有益于延长寿命,其实,相比于从不运动,每天散步半小时,确实能减少患病的风险。因为在散步的过程中,身体会消耗一部分热量,避免脂肪堆积导致肥胖。同时,运动起来,人体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机体运行就会更加高效率,从而延缓器官老化的时间。

      
    坚持散步,对消化系统、血管、心脏、肝脏等都有好处。所以,如果没事的话,不如走出家门,抽出半个小时来散步吧,既促进了消化,还有益于身心健康。

     

    50岁以后,这件事可能比运动更重要

     

    这3个时间点要喝水

     

    很多人平时都不会注意喝水的时间,其实很多时候身体都是非常“渴”的,及时补充水分,才能让身体一直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记住三个时间点:早上起床时、临睡前、晚上起夜时,这三个时间点都应该喝一杯温水,既解渴又能促进血液循环。

      
    坚持睡午觉

     

    很多上班族都有睡午觉的习惯,其实人确实应该在中午休息15-20分钟,这不仅能解乏,还能让大脑和身体休息一下,更有益于健康。

    两餐之间吃点小零食

     

    有些人常常坚持不到下一餐就饿了,这个时候不需要强忍饥饿,可以适量吃一些小零食,缓解饥饿,又能避免下一顿吃多,不过要尽量选择一些低脂低糖的食物。

      
    总结:散步很简单,但有些人却不肯尝试,宁愿躺在家里看电视也不肯出门走路,希望你看完以后,可以克服懒惰,每天花半个小时,散散步,听听歌,更有益健康。

  • 提到高血压,大家都会觉得比较熟悉,因为它的发病率实在是太高了, 50岁以后高血压的发病率有显著的增加。根据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国内高血压的患病率超过了10%,这个数据是比较可怕的。

     

    和高血压的患病率相比,大家对高血压的了解就比较少了,不少人看不出高血压的危害,认为血压高了就吃药,血压正常就不吃药,殊不知这种行为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

     

    很多朋友可能都听过跑步可以降低血压,那这种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呢?是否靠谱呢?为了解除大家的疑惑,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跑步降低血压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从这句话能看出运动的重要性,但是说到运动可以降低血压,估计很多人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其实运动降低血压也是有科学依据的。血压就是指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血管内的水分越多,血压越容易高,反之亦然。

     

    当人在跑步的时候,基础代谢率提高,人就会比较容易出汗,大量的出汗可以使体内的液体量相对减少,那血压肯定也会有一定的降低。

     

    另外,人在运动的时候,产热增加,温度升高,这个时候就需要扩张毛细血管来帮助散热,但是体内血液的量就那些,这样的话血压就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除此之外,长期的运动也会使心率偏慢,看看那些职业运动员就知道了,而且长期的运动可以使心率减慢和心输出量降低,可引起体内分泌的缩血管作用,比如儿茶酚胺。运动也可以改善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使之处于愉快的环境中。

     

    经常跑步有利于降低体重,对于那些肥胖者来说,他们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就不得不努力分泌胰岛素。如果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增加,就会造成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

     

     

    虽然跑步可以降低血压,但是却无法替代降压药物:

     

    其实真正的科学的降血压是需要综合性的一些措施,比如运动、清淡饮食、保持乐观的心态、按时服用降压药等,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虽然跑步可以降低血压,但是作用真的有限,就好比你一个月正业可以挣7000,做副业可以挣100,虽然副业也有收入,但是和主业相比差远了,不能用副业替代主业。

     

    目前来说是没有办法治愈原发性高血压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的,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就是预防相关的并发症。

  •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心中有些忐忑。因为近期血糖控制不稳定,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屏幕那头,一位和蔼的全科医生***医生出现了,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和用药情况。

    ***医生告诉我,虽然他是通过屏幕为我服务,但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不亚于线下医院。我向他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和之前的治疗经历,他听后,微笑着安慰我说:“别担心,我会根据你的情况给你制定一个合适的用药计划。”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了解到,虽然我之前已经使用过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但剂量可能需要调整。他根据我的病情,为我开具了新的处方,并详细解释了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用药期间,我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并及时向他在线上咨询。他总是耐心解答我的疑问,让我感受到了如家人般的温暖。不久,我的血糖逐渐稳定,生活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捷与高效。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使用这种服务,让健康的生活伴随我每一天。

  • 2023年5月26日,我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进行了线下确诊,医生告诉我是糖尿病。从那天起,我就开始了与糖尿病的斗争。每天监测血糖,按时服药,成为了我的日常生活。

    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我开始尝试线上问诊。通过互联网医院,我找到了一位内分泌科的医生,他非常专业,耐心地听我讲述病情,并为我提供了专业的治疗方案。

    记得有一次,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咨询医生关于二甲双胍的用量问题。医生在详细询问了我的用药情况和病情后,立刻为我调整了处方。当我提出需要续方时,医生迅速响应,并在药师审核后,将药品送到了我的手中。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深深感受到他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他不仅关注我的病情,还关心我的生活,给我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这让我对糖尿病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有信心面对病痛。

    如今,我已经习惯了线上问诊。它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关爱。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一定能战胜糖尿病,过上健康的生活。

  •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屏幕上闪烁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消息。我轻轻地点击了那个熟悉的图标,等待着与医生的联系。

    医生***您好,我最近身体有些不适,想咨询一下。

    医生***你好,请问你能详细描述一下你的症状吗?

    我告诉她了我的身高体重,平时的一些不适症状,以及去医院检查的结果。

    医生***根据你的检查结果,你的症状确实有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但不算严重。你可以尝试吃二甲双瓜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下了。医生***的耐心和细心让我感到温暖,他的专业建议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开始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每天按时服用药物。虽然过程并不轻松,但我始终坚持下来。几个月后,我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现在,我非常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和医生***的帮助。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像我这样的患者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 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早上7点,我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点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这是我第三次通过线上问诊,和内分泌科的***医生沟通。

    自从血糖开始波动,我就意识到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由于身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我并不方便频繁前往大医院,所以线上问诊成了我的首选。

    这次,我向***医生汇报了我的血糖数值,分别是早餐后13.8,中午餐前7.3和餐后8.7,晚餐前2.6和餐后5.2。虽然今天周六要上课,但我还是记得在早餐后两小时测量了一次血糖,结果没有记录下来。

    ***医生很耐心地听我描述,并告诉我不要担心,她可以根据我的血糖数值调整治疗方案。她给了我一些日常饮食和运动方面的建议,并告诉我如果血糖波动较大,要及时联系她。

    沟通结束后,我感到非常安心。虽然我没有见到***医生,但她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血糖一定会逐渐平稳。

    在结束这次问诊后,我看到了一条温馨的提示: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这让我对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更加信任。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天,阳光正好,我坐在家里,手中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时间:2024年8月7日,23点25分。我轻轻地点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APP,开始了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屏幕那头,是那位来自内分泌科的医生,他亲切地向我问好。我告诉他我的情况,糖尿病二期,希望能得到一些用药建议。

    医生很耐心,他询问了我正在使用的药物,并详细询问了我使用的方法和剂量。我回答了医生的问题,他告诉我现在使用的司美格鲁针剂,是大支的,每周使用0.5mg。

    医生又询问了我之前的使用情况,我告诉他之前用两个月中间有停用三个月。医生听后,有些惊讶,因为他指出3ml规格的司美格鲁针剂没有0.5mg的刻度。

    我解释说我通常会自己量,医生听后点了点头,并确认我确定是3ml。医生提醒我,他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挂断电话后,我心中充满了感激。这位医生不仅专业,而且耐心,他的建议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那天,阳光明媚,我像往常一样打开了我的手机,想要了解一些关于糖尿病的常识。突然,我看到了一个互联网医院的信息,心想这也许是一个解决我疑惑的好方法。

    我注册了账号,上传了我的体检资料,并预约了一位内分泌科的专家。预约成功后,我紧张地等待着。

    几天后,我的医生***回复了我。他首先询问了我的血糖情况,我告诉他我的空腹血糖在8左右。他建议我提供更多的血糖数据,包括平常空腹及三餐后的血糖值。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上传了更多的血糖数据。医生告诉我,我的血糖控制目标应该是空腹血糖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左右,尽量避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6.5%以下。目前,我的血糖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医生还询问了我的身高体重,我告诉他我身高168cm,体重127斤。医生根据我的情况,建议我口服二甲双胍+达格列净+阿卡波糖降糖治疗。他告诉我,糖尿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不推荐中成药。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耐心。他不仅给了我专业的建议,还告诉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就诊。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解决了我的疑惑,还对糖尿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非常感谢这位医生,也感谢互联网医院给我提供了这么便捷的服务。

  • 那天,阳光明媚,我如往常一样,带着对健康的担忧,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平台。屏幕那头,一位亲切的医生***,耐心地倾听着我的病情。

    “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医生的问候如同春日的暖阳,让我感到温暖。

    我简要地说明了我的情况,最近血糖控制不稳定,医生建议我提供一些验血单子,比如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水平。

    虽然最近一年我只测过手指血糖,但之前的在家测量的数据,我还是决定晚上发给医生。

    “之前的可以吗?我参考看下。”医生的回复让我心中一暖,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负责。

    我报上了身高和体重,同时也提到了我患有脂肪肝,但没有高血压和心脏病。

    “好的,抽空发单子给我。”医生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我的关心。

    然而,当我找不到之前的验血单时,我感到有些沮丧。但医生并没有放弃,他告诉我:“没关系,我们慢慢来。”

    我提到了关于换药和自行打胰岛素的问题,医生告诉我:“这个最好了解下胰岛功能糖化血红蛋白。”

    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数据,但医生告诉我:“不知道数据,就是瞎子摸石头过河了,效果不能预判。”这让我感到一丝安心,因为我知道他是在真诚地为我考虑。

    医生还提到了我的甘油三酯偏高,并建议:“饮食控制是基础,如果饮食效果不好,可以考虑吃药,非诺贝特。”

    在结束问诊之前,医生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捷和高效,也让我对医生的专业和负责有了更深的认识。

  •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紧张地等待着线上问诊的开始。屏幕那头,是来自内分泌科的***医生,她笑容可掬,让我心中的不安渐渐消散。

    我向***医生讲述了我的症状:突然瘦了10多斤,而且体重一直往下掉。体检结果显示甲亢,但没有超标。我担心这是否意味着病情严重,需要立即治疗。

    ***医生耐心地倾听我的描述,然后细心地询问了我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细节。她告诉我,瘦得快可能与糖尿病有关,需要进一步检查胰岛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预约了医院的检查。几天后,我再次与***医生进行了线上问诊。她告诉我,检查结果显示我确实患有糖尿病,需要用药治疗。

    当我询问是否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时,***医生耐心地解释了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并告诉我,短期内我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而长期是否需要注射,还需要根据胰岛功能的结果来决定。

    在咨询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她不仅解答了我的疑问,还为我提供了心理支持。她的专业素养让我对治疗充满信心。

    虽然目前我还不能完全摆脱病痛的困扰,但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战胜病魔,过上健康的生活。

  •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等待着与医生的线上咨询。屏幕那头,医生***温和的声音响起,'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 我简要地描述了我的症状:去年年底到现在,我消瘦了很多,将近八公斤,血糖偏高,睡眠不好,手脚发麻。医生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问了我一些问题,比如血糖的具体数值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

    接下来的对话,我感受到了医生的细致和专业。他询问了我日常的饮食习惯,询问了我是否有运动,询问了我是否有其他疾病史。我一一回答,他则根据我的症状和回答,给出了初步的诊断和用药建议。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关心和耐心。他不仅询问了我的病情,还询问了我的感受,让我觉得他不仅仅是一个医生,更像是一个朋友。他告诉我,我的情况可能与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应激反应有关,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并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血糖。

    在咨询结束后,医生告诉我,我的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很快就可以拿到了。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不仅仅是因为他给我提供了治疗方案,更是因为他给了我信心和希望。

    这次线上咨询的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在家就能得到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省去了去医院的时间和精力,也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 在线医疗的温暖守护

    那天,东北的冬天格外寒冷,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医院的旅程。身体的不适让我倍感疲惫,空腹血糖的检查结果更是让我心头一紧——14.38mmol/L,这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

    在医院的候诊区,我遇到了一位温柔的患者服务人员,她帮我指引到了内分泌科的诊室。我紧张地坐下,等待着医生的到来。医生是一位面带微笑的女性,她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并详细记录了我在家的用药情况。

    医生询问我是否确诊过糖尿病,我点了点头。她告诉我,我已经在服用门冬胰岛素和拜糖平,但血糖控制似乎并不理想。医生给我详细解释了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并建议我调整用药时间,监测血糖,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由于我家距离医院较远,医生建议我最好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以便于更密切地监测我的病情。在离开诊室前,医生还特别叮嘱我注意糖尿病饮食,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回到家后,我仔细思考了医生的建议,并决定遵循医嘱。虽然住院治疗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重拾健康。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在线医疗的便捷和高效。在寒冷的冬日里,医生的专业建议让我倍感温暖,也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信心。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