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何增加单亲孩子的安全感呢?

如何增加单亲孩子的安全感呢?
发表人:阿包医师

在我们家,单亲这件事,不会特别被拿出来讨论,因为睿睿从很小、几乎还没有意识到爸爸存在的时候,就跟着我生活,而我本身是父亲独自带长大,特别知道单亲孩子的心情,所以不会一直拿‘我们家没有男人’或‘妈妈一个人带你很辛苦’这种话语,去向孩子讨关注。

 

 

相反的,我告诉她许多迷你家庭的好处,像是:自由啊、不拘束啊、没有闲杂人等嘴碎啊,避免她因为双亲分手,而产生自卑感,在长期正向薰陶下,女儿理解到家庭有很多不同的样貌,所以,当她面对同学询问时,完全不会感到自卑,而是一付‘我家很时尚,我妈跟我超酷’的样子,自然也不会有‘人生一定要结婚、生小孩’的想法。

 

好朋友安佐拉小姐,是我过去在互联网平台的好同事,我从全职妈妈准备北上时,就是她帮我拉的线,好让我带孩子离开不健康的环境后,能迅速找到一份符合自己技能的全职工作,只是,当初我们都没想到,离职后仍可以有像家人一样的情谊,尤其是我的女儿睿睿,她自1岁起,就和安佐拉十分投缘,简直是把安佐拉当自家人一样,对这位大姐姐总是又爱、又暱、又任性。

 

 

人说:‘出外靠朋友。’离开原生家庭多年,现在又单身育子的我,应该最能体现这句话了。

 

上周末,我人不舒服,立马打了电话问安佐拉,可否帮忙照顾睿睿?她毫不犹豫地接下这份苦差事,并且跟睿睿透露一个好消息:‘她要结婚了!’人在急诊室输液的我,自然是无法参与这一刻,所以安佐拉打算用录视频的方式,来记录睿睿知道这事的反应。

 

‘我要结婚了!’安佐拉有点失望,想说睿睿怎么没有说什么,便把镜头关掉,此时睿睿才回神大喊:‘你要结婚了?你真的要结婚了!’接着开始连珠炮发射:‘你跟谁结婚?他真的爱你哦?是他追求你的吗?’当然也不忘提醒:‘你一定要请我哦!我一定要去看你结婚!不要忘了我!’

 

 

等到我从急诊出院、安佐拉离开后,睿睿兴高采烈地,跟我聊到她要去洒花(当花童),又说怕自己会害羞怯场,讲着讲着,她突然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我不要安佐拉结婚!呜呜呜~’我问她:‘你是怕她被欺负吗?’睿睿点点头,完全以娘家自居的身分说:‘如果她被欺负,可以来我们家住。’却又停不住眼泪。

 

等她哭到我真的觉得太夸张的时候,正在聊天的安佐拉才惊觉,‘睿睿是不是有大宝心态,担心我结婚后有小孩,就会忘了她?’我把话转给正在低潮的睿睿,她立马点点头、哭得更大声,原来这孩子真的好爱好爱她。

 

在生活与育儿的压力下,老实说,我不是一个温柔的妈妈,说是带兵操练的班长还差不多,而安佐拉对睿睿来说,反而是一种介于母亲与姐姐之间的慰藉,比自己的亲生爸爸还重要,所以她害怕安佐拉有小孩后,就跟爸爸一样消失,再也不来找她…。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写出这件事的原因,因为从安佐拉要结婚的消息,我观察到孩子内心的恐惧:害怕被抛弃,质疑婚姻制度等等,纵使我多努力,让女儿知道单亲也是一种正向的选择,但有些缺憾仍是无法完全弥补的!

 

不过,跟我一样单亲的家长,也不用过于放大,毕竟每个家庭有不同问题,双亲亦是,只是此事点出了盲点,未来我会针对这方面下手,让睿睿更有安全感,并且不至于对婚姻制度丧失信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每当老夫老妻吵架的时候,总会有丈夫对着妻子喊出——你是不是更年期了!一想到这个词,大家想起来的往往是暴躁、反复无常。更年期对于妇女本身的痛苦,做老公、做儿女的,可能很难理解,甚至还会不断埋怨。

     

    妇女更年期,具体值的是妇女完全绝经前数月到之后几年的一段时间,一般来说,妇女更年期的平均开始年龄是四十八岁,持续时间一般会在1到3年。

     

    更年期,女性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痛苦呢?

     

    从最根本的身体原因来说,妇女的卵巢功能在绝经期逐渐衰退,到50岁左右的卵巢内的卵细胞已经所剩无几,因此身体正常产生的雌激素相比之前大为减少,激素减少引起内分泌失调,进而引起了一系列身体变化。

     

    例如,雌激素的减少能够阵发性的引起自主神经紊乱,反馈性地引起我们身体内的几种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内啡肽的紊乱,从而导致我们身体启动散热功能,身体不由自主地发热、出汗、心悸,这时候我们的脸蛋会红扑扑的,心中会忍不住烦躁,会忍不住发脾气。这种症状在医学上叫做血管舒缩综合征。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更年期容易烦躁的原因,因为是身体的症状影响了心理,会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如果血管舒缩综合征发生在晚上,就会很容易让人惊醒,大汗淋漓、失眠焦虑。

     

    在更年期的晚期,因为卵巢器官的衰老会带来一系列继发影响,妇女们还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在这个时期,各种疾病的患病率都比往常高了许多,这也是很多妇女觉得这个时候总是不舒服的原因。

     

    总而言之,更年期,这是一种身体的生理性变化,无法逆转。但是我们可以去积极应对,积极保健,去解决问题。

     

    作为家人,如何帮助她渡过更年期?

     

    作为丈夫,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去陪伴亲爱的老婆、敬爱的母亲渡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呢?作为家人,我们这个时候一定要有更多的耐心,不要害怕。作为家人,就要承担起家人的责任。

     

    她并不是自己想变成这样,她也想跟我们好好说话,此时的她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要鼓励她们向我们分享自己的不舒服,分享自己在烦恼什么,我们要让她们知道更年期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生理变化,不需要去因此责怪自己、自怨自艾。除此之外,我们要尽量和她们一起进行健康的饮食,多和她们出去走走、散散步,如果有家务活要做,我们就主动陪伴着她们一起去劳作。

     

    如果她们情绪失控,尽量不要在这个时候和她们争吵,抱抱她们,安抚下她们的情绪。

     

    自己又该如何去调整状态呢?

     

    首先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有有规律,不要急急忙忙地去做事,不要胡思乱想,可以每天抽空放松一下,多呼吸清新的空气。我们也可以给自己找一些充实的事情去做,让生活变得更积极、更有意义。

     

    在饮食上,我们要注意每天服用钙片,或者每天多吃一点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同时多吃蔬菜、水果,油脂高的食物要少吃一些。

     

    如果身体和心理症状比较严重,我们就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去检查一下,既让自己放心,也让家人放心。

     

    虽然这段日子可能会有一些痛苦、会有一些挫折,但是我们一定能够和家人一起继续向前走,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本文作者:朱柯东
  • 相信不少女性都听说过安全期,也有部分人通过所谓的“安全期”来避孕。但凡事没有绝对的安全,运用安全期来避孕,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

     

    小李今年27岁,刚结婚的她并没有要孩子的打算。新婚燕尔,小李的丈夫不喜欢用避孕套避孕,而小李又担心服用避孕药对身体伤害较大。权衡之下,小夫妻二人推算出小李的“安全期”,选择在安全期同房的方式来避孕。

     

     

    然而,很快小李就发现自己月经没有如期来潮,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居然怀孕了,夫妻二人顿时傻眼了。俩人都很困惑:“明明是在安全期同房,怎么就怀孕了呢?”再加上二人根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也就更加焦虑了。

     

    那么,女性的安全期是什么呢?

     

    “安全期”是相对于易受孕日期而言的。卵子在体内存活时间一般是3至5天,因此,在排卵前后的4—5天是女性的易受孕时间。故除此之外的时间可称为“安全期”,也有人称安全期为“前七后八”,即月经来潮的前七天和月经结束后的八天。也有部分人通过网上流传的一些计算公式或者App应用软件来推算“安全期”。不管哪种说法的“安全期”,其原则和依据都是相对于排卵情况而言的,都不具备确定性。

     

     

    “安全期避孕法”的原理就是避开女性排卵期进行的无障碍、无保护的性交。

     

    那么,“安全期”真的安全吗?这种避孕方法可靠不?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管用什么方法去推算,这种缺少动态观察和记录身体变化规律的方法都严重缺乏科学客观的评判标准。靠掰指头和数日历推算的“安全期”,根本不是科学的自然避孕法,并不具备绝对的可信度。

     

    此外,女性体内激素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此变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真正符合“安全期”计算方法的人更是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所以,会存在女性在所谓的“安全期”内出现排卵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常会有人在“安全期”内意外中标怀孕。

     

    具备生育能力的女性尤其要明白,保护好自己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无辜中招的小生命负责。如果真的没有做好迎接新生命的准备,切记不要盲信所谓的“安全期避孕法”。比起“安全期”,诸多相对安全的避孕方法要实用得多。

  •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近500人的付费学习群里,只有40名爸爸的加入,比例不足10%。
    包括送孩子来机构干预时,近八成的陪读家长都是妈妈/奶奶姥姥,很少见到爸爸的身影。

    “丧偶式育儿”、“隐形爸爸”等这类名词,我们早已见怪不怪。我们不得不承认,自打孩子出现在娘胎里时,妈妈就不自觉地承担起来照顾孩子的主要责任。

    不止一位妈妈表示:“一说到孩子,孩子他爸总是以工作忙、累、没时间为理由推脱。可是你会发现,他就算有了时间,通常都是在玩手机,要么就敷衍了事,很少会跟我一起给孩子做训练。”

    不过,爸爸,真的那么“不堪”吗?

    妇女节那天,我们在《父母共读营》的学习群里发起了一场情感辩论赛:“养娃路上,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一起看听听大家怎么说吧~

    (文中观点,皆为化名)

     

     

    No.01

    妈妈有多辛苦,有目共睹 

     

    @毅毅爸爸

     

    我去外地做干预,见到的都是妈妈,偶尔也会见到几个爸爸,但也只是坐在旁边当陪衬。

     

    但很多的星宝妈妈跟我聊天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宝宝的爸爸没来,只是觉得佩服我(我竟然能够独自一个人带着孩子),因为在他们心中,认为爸爸根本就不应该或者是不会带孩子吧。

     

    我记得有一次住宾馆的时候,宾馆的前台服务员对我说:“ 现在真是变天了,你一个男人就敢一个人带着娃出来。”从她的回答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是谁在带得多。

     

    我相信我们群里的人都不陌生,有一个词叫“冰箱妈妈”。在美国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把这一类的问题归咎于妈妈的冰冷。 为什么会只归咎于妈妈呢?大概是所有人理所当然认为:带娃就是妈妈的事情

     

    我们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精力旺盛、上下乱窜,有的不愿意走路、得天天抱着。在干预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妈妈那瘦小的身躯,背着一个30斤、40斤,甚至50斤的孩子,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匆匆地跑起来, 我真的由衷的佩服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瘦弱的身躯能够抱起这样的孩子。

     

    说心里话,我们夫妻俩都有工作,都在挣一样的钱,但是在家里面,尤其是带孩子去小区或者是哪里玩的时候,我是不敢去的,我更多的是在家里面带孩子。

     

    因为我家的孩子与众不同,我害怕别人的眼光,但是孩子的妈妈不一样,他为了孩子能够走进正常人的生活,我想他应该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把孩子带到众人的面前,带到其他孩子的包围圈里面。

     

    @小豪妈妈

     

    大家都说为母则刚,她们从一个女孩子的角色转变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手妈妈,最后到全能妈妈,她们能撑得住各种各样的压力。

     

    妈妈在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即便是吃喝拉撒的这种小事的压力,也并不会比爸爸在外面工作的精神压力要小。

     

     

    No.02

    关于“爸爸”这个角色,

    她们有10086+条吐槽…… 

     

    @辰逸妈妈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从我的孩子去医院检查确诊到现在的干预,一直都是我在做,爸爸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每次我去机构里面带孩子上课,老师的要求和课后作都是我先完成好了,然后爸爸才想跟着做。

     

    我和爸爸都要上班,他可以全心全意的上班,但我在上班的时候却总是会想着“我的孩子现在怎么样啦?我的孩子今天是不是有进步呢?”

     

    我在机构也能看到,大部分事情都是妈妈在做,而且偶尔有个别爸爸出现,大家都会觉得:“哇,真是很稀奇。” 

     

    @濛濛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们家老大已经13岁了,正好处于青春期,然后老二现在又是这种情况,我们家是我跟孩子爸爸都在上班。

     

    我下班后还要负责两个孩子,简直是轮轴转;但是爸爸呢,一回家就刷手机,偶尔叫他带一下孩子,结果还没两分钟他就呼呼大睡。

     

    我倒是不是想吐槽什么,我只是觉得爸爸其实还是有很多时间可以挤出来跟妈妈一起带孩子的。因为妈妈真的是从早忙到晚,只有在孩子睡觉后(往往要到11点后)才有自己的时间。我的工资根本不比爸爸少,但是我觉得我整天都忙个没完没了。

     

    可能是因为爸爸带的比较少,老二相对来说更粘我,所以我几乎已经没有自己的时间了。老大现在已经是青春期的初中生了,我几乎已经不怎么管他了,精力都在老二身上。

     

    我不止一次的跟爸爸说:“再这样下去,我两个娃都搞不定了。”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才能负起这个责任。

     

    我觉得妈妈的压力真的非常大,如果没教育好孩子,我们总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但是爸爸好像没有这个感觉。每天他反正都忙着他自己的事情,觉得只要把钱交给机构,孩子就能干预好。

     

    而我作为妈妈,不仅要学习干预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大孩儿的青春期相关等很多家庭教育的知识,我真的是学了好多,时间真的很紧,我很希望爸爸能够快点负担起来。

     

     

    No.03

    可是,爸爸们真的这么不堪吗?

     

    @小涵妈妈

     

    妈妈很难,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咱们的爸爸真的都不管用吗?

     

    其实,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爸爸的付出实际上一点也不比妈妈少。

     

    父母的不同角色与不同投入是性别差异所导致的,母亲负责给予孩子注入更多的灵魂的力量,但是父亲则负责给孩子注入生存的力量,使孩子能够有能力去和勇气去面对外部的世界。

     

    另外,父亲和母亲给予孩子的东西各不相同。 母爱,给予的是情感和关爱;都说父爱如山,那山他是巍峨的,也是沉默的,但是他的力量绝对是任何东西所不能替代的。

     

    都说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那身为男人,爸爸肩负着他不可推卸的家庭重任,他们需要面对的社会压力、需要迎接的生活挑战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在为人父、为人夫之后,其实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他会感觉肩上的担子会更加的重起来,包括前文的毅毅爸爸。

     

    父亲追求卓越,总想出人头地,是为了对妻子、对孩子、对一家老小进行负责,为了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这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所以他们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压力都非常大。

     

    爸爸们会风里来雨里去,穿梭于在这个工作之中,甚至忘了时间,忘了自己的辛苦,有的还忘记了疲劳。比如说我家爸爸,他可能为了这个家,有时候可能很晚才能回家,但是他一定是为了这个家庭付出的,他的确很累。

     

    爸爸妈妈两个人为了维护这个家,总会有一个人牺牲但牺牲的更多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妈妈。也有什么都不管的妈妈,都是爸爸在管的家庭,所以这个事情还是要多方面地去看待。

     

    再比如,当妈妈在月子里的时候,孩子哭闹睡不好的时候就会影响爸爸工作,然后妈妈会说,“你到隔壁小房间睡觉去”;当爸爸好不容易想要给孩子换个尿不湿的时候,一旦给孩子穿的不对,妈妈就会说,“你什么都不会干,快到一边歇着去吧。”这种时候,我们很少去思考爸爸是怎么想的。

     

    大多数人也懒得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都会天真的觉得:“哎呀,有些活谁做都一样。”剩下的时间,爸爸只能相当于又过着单身的生活,这就导致爸爸不仅仅要忍受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还要忍受夫妻之间的不认同。

     

    有人说,当孩子确诊之后,是妈妈一直在忙碌和干预,爸爸却好像还觉得孩子不是那么的差劲。其实我想说的是,爸爸也是从孩子长大过来的,他肯定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有哪些落后的地方。

     

    父亲,他就像一座山一样,很多东西他不愿意表现出来,只会默默放在自己心里。如果他也像咱们妈妈一样表现的很激烈,或者说把看到的东西都抛出来的话,那么夫妻双方就会更觉得没有靠山或精神支撑了。

     

    相反,我觉得 父亲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给妈妈心理安慰,以及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让妈妈觉得孩子不是那么差,让她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因为他不想把谱系家庭中孩子的结果全部让妈妈去承担。

     

    他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妈妈能够在心理上轻松、缓和一些。

     

     小编后记 

     

    我们今天讨论的命题是“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辛苦”,其实难以用一个具体的标准去衡量。

    事实上,在一个家庭里,尤其是自闭症家庭,孩子的进步一定是依赖父母双方的共同合作。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有着各自的分工,家庭里的每个角色都在努力完成好自己所擅长的那一部分。

    例如,按照最常见的家庭分工形式来说,爸爸承受的更多的是经济压力,而妈妈则承受着照看孩子成长的压力。而不管是经济负担还是精神压力,都不容小觑~

    想要养育好一名自闭症孩子,意味着夫妻双方需要更多的包容,更多的谅解,也需要各自平衡好家庭的分工和协作。

    无论是哪种分工方式,都需要夫妻双方足够理解和支持对方,能够看见彼此的辛苦和付出。

    只有双方互相扶持,才能带着孩子和小家庭走的更远。

    今天,请爸爸妈妈们,给对方互点一个赞,互说一声:辛苦了~

  • 最近门诊来了一位大娘带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来看病。大娘说,这个孩子是她的孙子,现在才5个多月,但是最近几天一直是发烧的状态,用了退烧药当时降下去体温,过不了多久还是会烧起来,这让她很担心!

     

     

    我从病因开始问起,希望能得到有效的证据作为诊疗参考。没想到刚一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烧,这位大娘已经是委屈又气愤的样子了,开始跟我抱怨自己的儿媳妇:“我就说他妈妈不会带孩子吧,好好地开什么窗通风啊,最后把孩子折腾病了,说她还一百个不乐意!”从大娘的抱怨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是80后上班族,平时也没空带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孩子的奶奶在带。然而孩子奶奶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我捕捉到了重要信息,她说:“趁他父母不在,我赶紧带他来看看中医”。

     

    我隐约意识到,孩子的父母对于奶奶来纯中医门诊这件事可能不知情,草率处理并不是负责的表现。于是我耐心地劝说孩子的奶奶,这件事应该告诉孩子父母,他们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不让他们知情是不妥当的。孩子的奶奶一开始很不情愿,找出了理由来搪塞我,但在我的坚持下还是拨通了儿媳妇的电话。我坐在大娘旁边,明显感觉到了孩子母亲的强烈反对,言辞间满是谴责…大娘悻悻地挂掉了电话,但还是坚持要求大夫给开中药退烧,抱着孩子在诊室不走。

     

     

    这个情景,让大夫很是为难。我跟大娘解释道:“不开药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并不同意您这样的处理方式。作为一家人,您最好还是征得大家同意,统一了意见再来就医比较妥当,否则即使开完药,回家后也可能因为吃药而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反复劝说下,最后大娘抱着孩子无奈地走了,刚出诊室就接到了儿媳妇催着回家的电话,“我知道了,我们不看了不就得了嘛,孩子出了事你们自己负责就好!我尽力了!”

     

    看着大娘抱着孙子走出门诊的落寞背影,再想想电话另一边儿媳妇声嘶力竭的“命令”,不禁感慨“小儿难养”。一方面现代社会孩子越来越金贵,父母得子不易,爷爷奶奶也视若掌上明珠,两辈人常常因为养孩子理念及习惯差异而闹矛盾,有的甚至导致儿子儿媳闹到离婚。另一方面,关于孩子生病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常常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也曾见过儿子儿媳妇责怪老人带孩子看西医的情况。因为他们认为抗生素等西药副作用较大,所以排斥西医。


    笔者在此要告诉大家的是,中西医各有优势,找到负责任的医生,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还有,不论如何,做子女的应该尊重老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应该好好说,动辄“训斥”,实在不妥。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尤其留守家庭或者父母忙于事业的家庭更为严重。

     

    亲子关系紧张,甚至破裂的的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因素,现在出去打工已经是在农村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还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不懂孩子成长的心理规律,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和做父母的智慧。

     

    这类家庭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往往是比较矛盾的。可以说,既爱又恨,爱恨交加。

     

    爱,是因为父母生养抚育了他们,给他们钱花,恨,是因为孩子成长有很多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时刻,这时候他们很需要父母,而这时候父母去那里了?

     

     

    孩子虽然理智上能理解父母为了这个家挣钱去了,但感情上是有埋怨和委屈的!并且这些负面情绪是有记忆,另外因为相距甚远,情感交流很少,有的学生说他和父母打电话几年了就那几句,还没有打,就知道说什么,都能背出来!

     

    所以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不交流感情就会疏远!

     

    那么如何改善这种亲子关系呢 ?

     

    一,家长方面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孩子成长是有关键期的,家长错过孩子成长关键期的三年,可能要用10年,30年,甚至一辈子来弥补!

     

    其次,爱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和孩子之间形成一定的甚至深厚的感情基础,家长是没有教育指责孩子的权利的!

     

    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孩子对家长是有情绪的,并且这种情绪大多是负面的,比如说委屈,指责甚至恨!

     

    当家长教育,指责,控诉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时,孩子想的可能是:爸爸或者妈妈您不要管我,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到哪里去了,现在出现问题了,又来管我?!我不需你管!

     

    甚至有的孩子在潜意识里面,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就是要出现问题,我就是不好好学习,我就是要学坏,你们让我不舒服,不疼爱我,我也让你们痛苦,他们甚至以自己的前途为代价来报复父母!

     

    再次,家长不在孩子身边,但爱可以伴孩子左右!

     

    现在网络很方便,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即使不知道说什么,孩子最起码知道父母心理是有他/她的!

     

    其实父母可以给孩子说说自己生活,社会的见闻,或者新闻,也可以问问孩子的学习生活,但孩子说到父母不爱听的内容的时候,尽量做到接纳,让孩子感觉的安全和被接纳,孩子的心门慢慢就会向父母打开!

     

    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送些礼物和用品,不要总是给钱,钱不能代替礼物和用品!你们之间有距离,但心可以无间隙!

     

    最后,假期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时期,好好把握,多给孩子满满的爱,多交流,理解孩子。

     

    总之,家长在教育这样的孩子之前,首先要先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要多给孩子爱,关心,理解,多进行沟通,交流,少教育,指责!有耐心些,多等等孩子,等孩子慢慢长大,慢慢理解父母!

     

    二,孩子方面

     

    首先,希望孩子们要理解,没有家长不爱孩子的,他们在外面其实挺牵挂自己的孩子的,孩子可以问问父母,他们心理有没有你的位置!

     

    其次,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你的父母,不是教育学家也不是心理专家。

     

     

    他们不是不爱你,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爱。更不懂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有关键期的。很多父母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他们没有经验,没有当父母的知识,不知道当父母的智慧,他们没有学习如何当父母!

     

    所以很多父母虽然爱孩子,却不会爱,甚至以爱的名誉在伤害孩子!而对孩子来说成长的关键几年,对于父母来说和他们以前一样是他们努力拼搏赚钱的几年!请不要以教育学家或者心理专家的水平来要求他们。

     

    再次,多和父母联系,其实父母是想知道孩子的消息,接到孩子的电话是比较开心的。多和自己的父母聊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的父母不善于表达,但他们爱孩子的心是一样的。利用假期和父母好好相处,了解、理解父母的生活。

     

    最后,带上爱和感恩成长! 

     

    如果孩子总是埋怨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心会经常被委屈,痛苦指责等不良情绪包围。

     

    其实最痛苦的人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不知不觉的想报复自己的父母,其实最终报复的是孩子自己,孩子是让父母痛苦了,但最终孩子自己要来承担很多不良后果。

     

    比如没有考上大学,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比如抽烟,上网成瘾,没有责任感的等!这些孩子的人生将陷入更大的悲哀,和痛苦当中!

     

    所以希望孩子们带着爱和感恩成长吧,爱和感恩是化解一切痛苦和负面情绪的良药!

     

    它可以让你的世界洒满阳光,和快乐同行,和成功相伴!爱和感恩可以帮助你摆脱情感上没有父母陪伴和爱的情感的缺失,和遗憾!从而开启快乐,开心,最终成功的人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为人父母都知道,小孩只要安静准没好事!一位妈妈上网分享自家孩子的杰作,表示自己才看个手机,发现孩子突然变得好安静,一探究竟后却被“这一幕"吓到花容失色,照片发布后引发广大网友留言!

     

     

    这位妈妈当时与两个分别5岁、3岁的孩子在客厅,吃饱后她看手机,两个孩子则在一旁玩耍。突然间,原本很吵的两人安静下来,她好奇往沙发看过去后发现有个人脸"浮现"在上头,吓到放声尖叫!

     

    原来,这两个孩子正在沙发玩躲猫猫,5岁长子躲进沙发套里面,把整张脸用力往外推挤,从外部看上去,就是一张浮在沙发上的脸孔,让妈妈直呼真的很可怕!

     

    虽然吓人,但5岁儿的"杰作"仍引来众多网友回应,"太吓人了"、"好可怕"、"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哭出来"、"我很久没这样尖叫了"、"看起来好像人面鱼"、"我内心可能会留下创伤"、"会吓到不敢睡"。

     

    有些网友则觉得"好可爱啊"、"半夜看到这个笑出来"、"妈妈还能冷静拍下照片,拍得很好啊"、"看起来可以在低预算的恐怖电影中使用"。

     

    不过,也有为人父母的网友感同身受,"孩子的行为果然都无法不可预测啊"、"我小孩也喜欢躲进沙发套"。

     

    居家安全不可忽视!儿科医生点出“10大危险处所”

     

    孩子通常好奇心重、天马行空、喜欢探索,常会有令人哭笑不得的行为!不过针对幼龄的孩子来说,即便是在家中玩耍,仍有许多地方有着潜在危险。

     

    为避免孩子受伤,需注意10个家中危险的地方,呼吁爸妈或照顾者留意居家安全:

     

     

    1. 浴缸、洗衣机

    即使浴缸的水深只有10厘米,也具有让婴幼儿溺毙的程度。平时要确定没有水在浴缸里头,并随手关浴室门。洗衣机周遭也不要放有垫脚物品,防止宝宝爬入。

     

    2. 门窗

    在开关门窗时,务必先确认孩子有无在门窗边,避免夹伤手指或撞到身体。

     

    3. 床铺、沙发

    不论宝宝在沙发或床上睡觉,只要孩子已会翻身,爸妈就必须要在一旁看顾,专家建议最好让孩子睡在“有装围栏的婴儿床”。

     

    4. 玄关

    家中若设有玄关,宝宝又正好处于‘喜欢四处爬’的阶段,建议可用围栏挡住玄关、防止孩子爬入。另外,也可在穿鞋区铺上材质松软的厚垫,以防宝宝不慎摔落。

     

    5. 柜子

    许多人会使用"玻璃装饰柜"摆放物品,建议最好能锁上柜子,避免宝宝被柜中物品吸引而打开柜子门、发生夹手意外。

     

    6. 插座

    婴幼儿常会把手指或其他物品插入插座孔,进而发生触电。建议爸妈可在插座插上安全挡板、或更换为安全插座(例如:插座安全防尘盖、电源插座保护盖、自动安全防护盖)。

     

    7. 楼梯

    会爬行的宝宝常会趁大人不注意时爬楼梯,要是一不留意可能就会滚落下来,因此建议,楼梯口最好能装置安全栏杆或围栏。

     


     
    8. 阳台

    阳台若未加护栏(或阳台门未上锁),甚至在阳台上堆放物品、让孩子有垫脚爬高的机会,恐容易发生意外。

     

    9. 厨房

    一般而言,厨房里的每样器具都有危险性,除了不要让孩子进入厨房之外,爸妈也切记不要带着孩子进厨房煮菜或洗碗。

     

    10. 桌子、桌巾

    婴儿幼容易撞到桌角而受伤,爸妈最好在每个桌角加上边角防护套,另外也不要铺桌巾,要是桌上有热食、重物或其他物品时,孩子可能会拉扯桌巾而使物品掉落,导致受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这一天的门诊刚刚开始,我就接到医院电话中心的电话。

     

    “主任,您今天能加个号吗?”

     

    来过我门诊的朋友都知道,我的门诊是提前预约制的,而且总是早早就约满了。偶尔会有宝宝问题比较严重或者家长比较着急的情况,这时候就只能加号。

     

    我向电话中心问明情况,得知这是一个在家里摔伤的宝宝。这个宝宝很奇怪,已经到了可以正常走路的月龄,却因为走路不稳3天之内2次在家里摔伤。所以妈妈非常着急,想让我帮忙判断一下孩子的运动发育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你让她在上午号看完之后过来吧。”

     

     

    作为2个孩子的妈妈,我太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了。加号对于我不过是牺牲一些吃午饭的时间,但是可以给家长朋友缓解极大的焦虑。

     

    临近中午的时候,这位妈妈抱着一岁多的孩子来到了诊室。

     

    孩子的右脸颊上有一块摔伤的痕迹,同一侧的眼睑也有些红肿。家长说孩子在家里可以正常、自由地走动,因此我基本判定孩子的运动发育没有问题。

     

    我继续向家长询问:“那他平时都在哪里活动?”

     

    “在儿童房,地板上给他铺了保护垫,就怕万一他摔倒了磕伤自己...”

     

    “儿童房之外呢?”

     

    “那我们基本不敢让他自己走,都是先把他抱到附近再扶着他走。”

     

    听到这话,我马上明白这个孩子会接连摔跤而且摔得比较惨的原因了。

     

    孩子长时间只在儿童房内走路,保护垫很软,摔在地垫上没有任何的危险,也不会感觉到疼痛。所以孩子不知道在即将摔倒的情况下应该伸出双手支撑身体,保护自己。

     

    这就导致他在儿童房外光滑的地板上,依照以前在儿童房内的经验,站不稳或者走不稳的时候就直接摔在了地板上,不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摔伤了自己。

     

    这位妈妈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爱孩子了。给孩子太多过度的保护,让孩子失去了学习自我保护的机会。

     

    孩子一岁以内,从翻身独坐、爬行到直立行走,大运动进步飞速。这个过程不只是锻炼孩子肌肉骨骼的力量、四肢协调的能力,更是在锻炼大脑指挥四肢运动的能力,同时也在锻炼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的能力。

     

     

    所以我给这位妈妈提出了这样几点建议:

     

    1.要适当的保护下,增加孩子的活动范围,包括室内户外各个场所;

    2.要让孩子和同龄的其他孩子多交流,让他看一看其他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是采取什么姿势保护自己的;

    3.家里存在危险隐患的地方,比如桌角,要进行防撞保护;

    4.孩子走路的时候不要时刻不离手。当他出了一些磕碰的时候,要告诉他没关系,下次这种情况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听完我的这一番话,这位妈妈明白了之前对孩子保护太多,反而造成了他自我保护能力的建立受到了影响。她表示也会把我的建议转达给家里所有的看护人一起让孩子尽快完成完全独立行走的训练。​​​​

  • 之前遇到一个这样的患者,产后十多天,由丈夫用轮椅推着进入诊室,刚开始一句话也不说,全部由丈夫作答,当问及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时,一下子就哭了出来,大概这句话问到心坎上了。

      
    仔细听了夫妻两人的陈述后,才知道产妇生孩子受了两茬罪,本来准备顺产,肚子也已经疼了两天了,可上了产床,折腾了半天之后由于胎心不好又被推上了手术台,最终孩子由剖腹产出生,还没有等产妇缓过气,医生怀疑孩子心脏有问题,随即被转院治疗,又是一番折腾,最后出院,丈夫去上班了,由婆婆来照顾产妇,自古以来婆媳关系的处理就是一个难题,这一重一重的问题累积到一起难免产妇会抑郁,此次就诊是因为丈夫实在受不了产妇变化无常的情绪。

     

     

    事实上,产妇已经得了产后抑郁症,据调查,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达到50%以上,相信很多人也听说过由于严重的产后抑郁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悲惨事件,比如跳楼自杀、服药自杀等等,是什么原因导致产后抑郁?产后抑郁有什么表现?产后抑郁能不能预防或者治疗?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发病率在 15%~30%。典型的产后抑郁症于产后6周内发生,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产后抑郁的发生与产妇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对事物失去兴趣、情绪低落、疲倦、绝望无助,重者可表现为情绪失控甚至自杀倾向。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关键是打开产妇的心门,家人以及朋友应该多多给予关心,注意产妇情绪变化,如果有异常应该及早地进行开导或者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从产妇自身来说也应该正视产后抑郁,多和家人或者医生沟通,尽量做到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已经发生的话防止进一步加重。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治疗产后抑郁除了心理方面,还有一些抗抑郁的药哺乳期是可以吃的,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最后,小编建议大家给与产妇特别的关心和照顾,重视产后抑郁,不要等到不能挽回再后悔!

  • 最近我个朋友升级当爹了,内心无比激动。然而还没好好享受初为人父的喜悦,却差点闹起了一场家庭大战。媳妇儿坐月子,老妈和丈母娘轮流帮忙照顾。这几天媳妇儿总闷闷不乐,我寻思着不会是整产后抑郁吧,赶紧问原因。这一问可好,媳妇儿把朋友当垃圾桶了,把心里的不痛快和盘托出。原来,让她不开心的原因,竟然是朋友老妈做的饭。

     

    老妈给媳妇儿做的“月子餐”里每天都少不了小米汤:小米汤煮面条、小米汤煮鸡蛋、小米汤泡馒头……简直就是“小米餐”。

     

     

    “我费了那么大的劲儿才生下宝宝,现在还要给宝宝喂奶,你妈每天就给我吃小米汤,连点儿油星儿都见不着,更别说吃肉了!”媳妇儿愤愤不平。“都说月子里要多吃有营养的,我妈又是蔬菜、又是水果,还变着法儿地炖肉给我吃,还是我妈疼我!”媳妇儿说着直抹眼泪儿。

     

    老妈也挺委屈,“这你就不懂了,我们农村都是这样坐月子的,小米汤最有营养了,还好下奶。以前没奶吃的婴儿都是吃小米汤长大的!”听了老妈的解释,我也是一脸疑惑,小米汤真的这么有营养吗?

     

    为此,我特意查了医书,书中记载“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迹”,“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也就是说,穷苦百姓吃不起人参汤,就用米汤替代,效果也是很好的。此外,米汤尤其适合身体虚弱的人,既好消化,又能强健身体。看来,老妈给月子里的媳妇儿喝米汤并没有错。

     

     

    不过,“米汤虽好,也不可贪杯”。月子里只喝米汤也是不够,产妇在生产时会大量出血,耗费元气,造成气血两虚,单靠米汤的营养是没办法将这些亏空补起来的。科学的“月子餐”自然也少不了蔬菜、水果、肉类等各种食品的配合,均衡饮食,营养搭配科学化才是产妇恢复元气的最佳选择。幸好老妈和丈母娘一起照顾媳妇儿,这才啥都没缺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有营养的米汤特指“米油”,是用米熬稀饭或做干饭时,凝聚在锅面上的一层粥油。只有达到粘稠程度的米汤才有“赛参汤”的功效。

  • 文章首发于 |  男科医生张国喜头条号

     

    在计划生育管控制非常严格的上世纪8、90年代,有的乡镇卫生也可以做女子的绝育手术。

     

    这说明当时绝育措施多以女性为主,在国内各级医院的输卵管结扎技术也已相当成熟。

     

    而男子的输精管结扎,虽然技术同样很成熟,但却受制于泌尿外科医生从业人数等情况的限制,国内开展的相对较少。

     

     

    那么,男、女结扎中哪种风险更高?谁来做结扎更合适呢?

     

    1、手术风险。

     

    麻醉意外、出血、发热等问题,在男、女结扎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

     

    不过,由于男子结扎的创口更小,操作也更简便,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也更低。

     

    因此,男子结扎的风险更小一些。

     

    2、手术可导致器官损伤的风险。

     

    男子结扎虽然可造成神经、血管、睾丸、附睾等损伤,但几率很小;而女子结扎则有可能导致膀胱、肠道损伤及系膜撕裂等问题,同时几率要高一些。

     

    考虑到男子部位的特殊性,因为器官损伤的风险可以视为均等。

     

    3、术后风险。

     

    男女结扎术后都会出现出血、血肿、切口感染、延迟愈合等情况。

     

    男子术后,还有可能出现痛性结节、附睾淤积、睾丸炎、附睾炎等问题,偶发睾丸萎缩等情况。

     

    而女子结扎术后可出现盆腔痛、神经官能症、痛经、切口硬结、异位妊娠、肠粘连、月经不调等问题。

     

    综合考量的结果,男子结扎的风险相对要小一些。

     

    4、绝育效果和复通率。

     

    男子结扎自然再通的发生率为0.3—1.2%;而女子结扎的失败率为1.5—17.1%。

     

    借助显微镜等设备,男、女结扎复通手术的复通率都已达到90%以上。

     

    因此,就绝育效果而言,男子结扎的效果要更好。

     

    5、性功能障碍等风险。

     

    不论男、女结扎手术,都有可能因认识不够科学等原因,导致心理影响等情况而出现性功能障碍。

     

    其中,女性结扎术后常会出现的有冷淡、疼痛;如事先未进行健康宣教,男性发生性功能障碍的情况更为突显。

     

    不过相对而言,男人的性功能障碍更好治疗。

     

    所以,二者的风险大体相当。

     

     

    看到这里,想要做结扎手术的夫妻应该知道,谁做结扎合为适合了吧?!

     

    不过,两口子之间的事,并不能都用数字来衡量的,一切都还是商量着来更为合适。

     

    更何况,避孕的方法那么多,为什么非要一条道走到黑呢!

     

    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