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机体内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糖尿病分1型和2型,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两个不同的类型,一型糖尿病主要是它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的不足而造成的,比如说感染或者是其它一些中毒等原因导致了人胰岛细胞的损伤。不能够产生足够量的胰岛素,就是胰岛素绝对不足而造成的这种糖尿病, 或者是其它的一些急性的损害,所以一型糖尿病恐怕是要终身用胰岛素来进行治疗了。
而这个二型糖尿病呢,它往往起病比较缓慢,它不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不足而造成的,往往都是因为胰岛素抵抗而造成的。这个二型糖尿病的特点和我们人的这个生活习惯饮食劳累情致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现在百分之九十五的处于二型糖尿病,而一型糖尿病大概在占百分之五左右。
中国糖尿病前期人群增长速度非常惊人,早些年做的流行病学调检查来看比例一直还是比较低,十几年前可能还在5%以下。在2007年、2008年全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时候,比例就已经上升到15%左右。2010年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更是达到50。1%,也就是说糖尿病前期人群增长速度之快是超乎了所有人想象,对这个问题必须要加以重视。
那么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应该如何应对,以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呢?
1. 饮食控制
(1)早餐一定要吃(2)控制主食的摄入量(3)少吃快餐(4)无糖食物也少吃(5)少吃水果
2.适当运动
2型糖尿病更是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快走,太极拳,自行车等。每周推荐2次轻到中度阻力的抗阻运动,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比如举哑铃,弹力带,健身房器械等。糖尿病是代谢病,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结合,能最大程度改善糖尿病人的代谢情况。
3.戒烟限酒
烟酒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所以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应积极戒烟限酒。
4.减轻体重
肥胖与糖尿病其实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为大部分情况下,肥胖与糖尿病是互为原因的。但是大多数情况,如果你既有糖尿病,又是肥胖者,那么减重到合理的范围内,对糖尿病缓解有非常好的作用。
5.情绪管理
一些糖尿病前期的人非常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这样会加重血糖代谢紊乱, 我们应该把糖尿病看作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其实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逆转的,完全没有必要太过于担心。
6.药物
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药物并不是首选,只有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效果不佳,且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时,才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降糖药。
结语
总之,为了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抵制2型糖尿病,我们前期就需要全方位的干预,这样才能够逆转糖尿病,恢复血糖正常,真正的远离糖尿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门诊每天都接待很多糖尿病患者,发现他们对饮食有很多的误区,有的不敢吃米饭、不敢吃水果;有的天天吃苦瓜、吃南瓜,说是降血糖;还有的顿顿吃玉米饼子,别的什么都不吃......导致的结果就是,血糖不稳定,忽高忽低,长期这样的话对身体的危害相当大。
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关键是把握食物总能量,合理搭配各类食物,注意吃饭时的进餐顺序。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要多样化,应包括谷类薯类杂豆、蔬菜、水果、鱼虾、畜禽肉类、蛋类、大豆和坚果、奶类、油脂和食盐,建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如下:
一、主食每天250~400克(干重 ),其中全谷杂豆占1/3到1/2。
全谷类如全麦、玉米、燕麦、糙米、小米等,杂豆类如绿豆、红小豆、鹰嘴豆等,烹调时多选择杂粮饭、杂粮馒头、杂豆粥等,不要做白米粥。
二、新鲜蔬菜每天300~500克(生重),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深色蔬菜包括深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等,红色蔬菜如西红柿、橘红色蔬菜如胡萝卜,紫色蔬菜如紫甘蓝等。烹调时多蒸、煮、白灼等,少油煎油炸。
三、新鲜水果每天100~200克左右。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适量吃一些水果,水果选择升血糖指数GI值比较低的樱桃、柚子、桃子、苹果等水果,水果最好作为加餐在两餐之前或睡前吃,以避免一餐之内摄入太多的糖类增加胰腺负担。
四、鱼虾水产品类每天40~75克(生重)
这类水产品优质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很丰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五、畜禽肉类(猪牛羊肉等)每天40~75克(生重)
畜禽肉类在选择时,要多选瘦肉少选肥肉,少吃或不吃皮、动物内脏等能量高、胆固醇含量高的部分,尽量不吃腌制、烘烤、烟熏、酱卤等加工肉制品的摄入。
六、每天吃1个鸡蛋
蛋类营养丰富,性价比高,每天吃1个鸡蛋或者相当量的鹌鹑蛋、鸭蛋等,注意吃蛋时不要丢弃蛋黄。
七、大豆和坚果每天25~35克
大豆及其豆制品营养丰富,豆腐、豆干、豆皮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钙等营养素,其中大豆每天15~25克,坚果每天10克。
八、奶及奶制品每天300克
奶类是钙的最好来源,奶类的升糖指数(GI)很低,有益于控制餐后血糖,非常推荐糖尿病患者喝牛奶。
九、油脂每天25~30克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限制烹调油摄入,这是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关键之一,在食用油的种类方面,建议橄榄油、亚麻籽油、大豆油等交替食用。
十、加碘盐每天不超过6克
警惕味精、酱油、大酱等含盐高的食物,烹调时使用了这类含盐高的食物就少放或不放盐。
十一、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推荐糖尿病患者多喝水,白开水每天饮用1500~1700ml。若饮酒应减少正常饮食摄入。女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15g,男性不超过 25g(15g 酒精相当于 450ml 啤酒、150ml 葡萄酒或 50ml 低度白酒)。每周不超过 2 次。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
十二、戒烟
吸烟百害无一利。研究表明新发 2 型糖尿病患者戒烟有助于改善代谢指标、降低血压和白蛋白尿。
另外,除了以上饮食要点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餐后血糖还要做到以下4点:
1、粗细搭配降低餐后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要粗细搭配食用,即把GI较低的全麦粉、粗杂粮、杂豆等与GI较高的大米、面粉混合烹调或同时食用,避免餐后血糖升高太快太高。
2、每餐都要有蛋白质食物 进食蛋白质后升高餐后血糖的作用很弱,对空腹血糖的影响也很小,高蛋白食物还降低混合食物的升糖指数(GI)。此外,高蛋白食物可增加饱腹感,减轻饥饿感,有助于控制进食量(总能量)。所以糖尿病饮食中应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最好每一餐都有一两高蛋白食物。
3、每餐都要有主食与较多蔬菜搭配 糖尿病患者如果某一餐中蔬菜较多,那么餐后血糖较低。
4、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先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再吃主食,细嚼慢咽,这样做引起的血糖波动会比较小。而且这种进餐顺序的推荐已经写到《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里面,做为一个基本的原则确定下来。
参考文献:
[1]王兴国《糖尿病算算算》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得了糖尿病,可以根治吗?”这是很多患者的疑问。糖尿病除了这个英文直译的名字外,还有一个中文名叫“消渴症”。
除了这些正经名字之外,糖尿病还有一堆的绰号,比如“不死癌症”、“甜蜜杀手”、“终身性疾病”等,这些别称都暗指糖尿病不可治愈,给新糖友的心理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也让糖友们对那些号称能治愈糖尿病的灵丹妙药趋之若鹜。
那么,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愈呢?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牵扯到很多的基因缺陷。目前,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只能对症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分泌种类疾病。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糖尿病的并发症。高血糖会慢慢损伤你体内的血管、神经和器官,导致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加倍。糖尿病引发的足部感染可能意味着你会失去脚趾、脚或腿。高血糖还会造成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神经疼痛、灼热以及麻木等。
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方法就是控制血糖水平。目前来说,糖尿病的较好治疗方法就是采用饮食干预和运动治疗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增加药物治疗。通过以上治疗,血糖还是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控制。
中药辨证治疗糖尿病,疗效、安全性俱佳。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为三多,即多饮、多食、多尿,以及尿糖和血糖增高等,在中医范畴属于消渴症,综其病因多是由于元气内虚、气不布津所导致。
科学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外,糖尿病患者还要坚持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多方面治疗方式。
饮食上要摄入充分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选择脱脂奶和瘦肉,少吃含糖和脂肪高的食物。特别要记住碳水化合物会转化成糖,因此,少吃精制的碳水化合物,选择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食、红薯、南瓜和干菜豆,既可以增加饱腹感,也不会使血糖上升太快。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体重,因为肥胖会让糖尿病变得难以控制。减肥除了合理膳食外,还有适量的运动,可以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扭秧歌、跳健身操、跳绳、爬山等体育项目。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定期复查,不应该只关注血糖,还要学会观察血压和胆固醇的水平。每年至少要去看2次医生。
需要定期复查几个数据:胆固醇、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最后,保持一个宽松、平和、乐观的心态对于防治糖尿病尤为重要。
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糖类的摄取,有的患者会因饮食中的糖类无法估算就会产生恐惧因此戒掉了,就会造成营养素加速流失。因此,我们该如何保持一边的摄取营养一边的控制血糖的水平呢?在平时我们除了“少吃精制糖”、“控制糖量”,以外,还应该从饮食、运动、治疗等一起控制血糖,还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因此就要树立正确的营养摄取观念,轻松地应对血糖的控制。
为了预防肾脏发生病变,我们就要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压与高血脂的症状,并且适量的摄取蛋白质。因此我们除了控制糖的摄入量,还要适当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适量的摄取蛋白质的含量也是保护肾脏和预防肾脏发生病变的关键。
糖尿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若是因为我们疏于预防和照顾,如果病情出现恶化就难以复原,甚至还会面临截肢的命运。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多尿的症状,就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大量流失。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就会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因此就会引发贫血的症状或者末梢神经发生病变。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重保护手和足部外,还要适量的摄取锌、铬、镁、钙等矿物质。我们还要补充体内流失的维生素B12.
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升高就会对末梢神经的微血管造成一定的伤害,明显的症状就是眼部会出现问题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因此未来预防视网膜发生病变,在平时除了积极控制血糖与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对眼睛的保养。在平时可以多摄取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比如叶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也会因为多尿导致体内的钙、磷等元素流失,胰岛素分泌的不足对造骨细胞的活性也有很大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如果要预防骨质疏松,在饮食中要及时的补钙,也要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3。
糖尿病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多注意,就可以起到预防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血压患者人群的越来越多,许多的人都深受高血压困扰,总有一部分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治疗高血压,导致部分患者因急于康复用了许多不正确的方法。而且很多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及血压控制等方面,也同样存在不少错误。对于这些情况专家将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的事项分为四要四不要,下面就让我们带领大家来看看是哪四要、四不要。
“四要”
1、保暖要放在第一位
不少老年人神经末梢已经不敏感,不能敏锐察觉冷空气的刺激。所以,患者家属应尽早提醒患者注意天气变化,外出时添加衣物,尤其忌讳迎面吹风。天气冷时,要加强监测血压,比如以前是一周测一次,在冬季可能就要三天或一天测一次。
2、加量加药要遵医嘱
多数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和冬季使用的降压药的种类或剂量是不完全一样的。至于患者要加哪一种药物、加多少量,这得由专科医生来决定,患者不得自作主张。
3、饮食要清淡、多喝水
冬季天气干燥,高血压患者要多喝水,补充身体水分。如果身体缺少水分,血液黏稠度高,血小板活性增强,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和心衰。
4、高血压患者要限制饮酒
有人觉得冬季喝几杯酒暖暖身子,但实际上,酒精摄入过多,血压自然升高,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四不要”
1、降压不要太快
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很容易发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
2、不要把能否降血压作为判定好药的标准
降压不是评定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的。降压的同时还需要能保护靶器官,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脂质代谢和糖代谢,这类药物才适合长期服用,才是最理想的药物。
3、不要盲信偏方,自行服药
临床上经常遇到有患者用偏方、验方治疗,乱吃药乱用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之类的。这些东西使用后不但不能治疗高血压,反而会延误治疗时机。还有患者看药品说明书有降压作用的就用。提醒患者:“药品选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随便服用很容易出现问题。”
4、不要血压一降下来就马上停药
有人认为血压降下来以后就可以停药了,担心吃药的时间长了会产生耐药性。抗生素有耐药性,抗高血压药物是没有的。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必须长期用药,所不同的是用药的量可以根据病情调整。
以上内容就是高血压患者必须注意的几种情况,高血压患者记住在生活上要多注意保暖,少吃油腻食物和多喝水,尤其注意要限制喝酒。此外,更要遵从医生吩咐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高血压虽然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是它是可以预防的,同样它也是可以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的。所以请在面对高血压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目前是无法被根治的,只能通过服用药物+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这两点说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很多人还是疑惑颇多的。为了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控制好血压,我来分享一下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
在临床上高血压事实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前者由于病因不明,所以无法被治愈,而继发性高血压本身病因是明确的,一般来说在去除病因的时候,血压也多能恢复正常。日常生活中,如果不特殊说明,那高血压就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它是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
很多人确诊高血压以后,由于对高血压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并不按时服用药物,反而觉得一旦吃了降压药以后就戒不掉了,殊不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高血压本身目前就无法被治愈,无论吃不吃降压药,这种疾病还是一直存在的,吃药的目的是为了使血压达标,进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不按时服用降压药,就会造成血压的忽高忽低,这样无疑会增加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风险。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长期坚持治疗,在没有专业人员的建议下,不要擅作主张停用药物或者减量以及减少或者增加服药频率等。
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为什么血压忽高忽低会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举个例子吧,大家估计都有折铁丝的经验吧,如果反复折曲铁丝到一定的次数,铁丝就会断裂,而血压忽高忽低本身就相当于折铁丝,即便血管不破裂,也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血管受损以后就会加速血管的老化,老化的血管弹性会降低,血压如果忽然升高的时候,血管就容易破,可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降压药也比较重要,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长效降压药和普通降压药相比,工艺更先进,可以持续稳定地控制血压,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就可以,特别适合记忆力不好的中老年人。那些短效降压药虽然效果也可以,但是因为一天服用多次,所以很多人容易漏服,而且这也不利于平稳地控制血压。如果降压药能控制血压达标,而且也没有什么不良反应,那就不要随便更换治疗方案。在使用降压药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良反应,比如干咳、下肢水肿、心慌等,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停药或者换药。
2.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
都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道出了饮食的重要性,如果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控制好饮食,那在控制血压这一块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应该注意清淡饮食,做到低盐、高钾饮食,每天摄入的食盐应该控制在6g以内,在做饭的时候减少食盐以及含盐高的调味品的用量,尽量不要吃太咸的加工食品(比如腌制品、各类炒货等),在烹饪的时候尽量使用定量盐勺,这样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
适当增加摄入的钾也有利于降低血压,但是要注意不能直接口服补钾制剂,否则容易导致中毒。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食物中摄取,这样不仅安全性高,而且效果也可以。一般来说,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食物中都含有比较多的钾。建议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以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富含膳食纤维的杂粮、植物来源的优质蛋白为主,健身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尽量不要吃零食和垃圾食品。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戒烟、戒酒、控制好体重也是比较重要的。吸烟和喝酒对身体不好,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吸烟、喝酒还不利于控制血压,而且它们还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尽量去除这两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真的不能做到完全戒酒,那就尽量减少摄入的量,男性喝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每周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140g,女性不超过80 g。吸烟和喝酒对身体不好,这里不接受反驳,不要再拿身边特殊的例子去说事,马云一年能挣几个亿,你怎么一个亿都挣不了?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普遍存在超重或者肥胖的情况,而体重超标不仅仅不利于血压的控制,还会增加别的疾病的风险,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建议高血压患者把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男性的腰围控制在90cm以内、女性的控制在85cm以内。对于体重指数超过24的患者,可以采取一些减重的措施了,制定好一个科学的计划,然后坚持下来,一年内能瘦5%~10%就可以。
运动和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控制好血压也有好处,大量的研究发现坚持锻炼身体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仅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且还能降低其死亡率。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除了日常生活的活动以外,可以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运动的时间可以控制在30~60分钟,优先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快走等,具体的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对于那些病情不平稳的患者,可以暂停运动,待病情稳定的时候再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运动前也需要注意做热身运动,在运动的时候身边最好有人陪同,而且恶劣天气最好不要进行室外运动,在运动期间注意预防跌倒。
我今年60岁,退休了,原本在机关工作,一坐就是一整天,身体渐渐发福了,以为退休后终于有好日子过了,结果前阵子感觉全身无力,浑身痒痒,去医院检查,吓了一跳,2型糖尿病!
我刚从机关退下来,准备好好规划一下退休生活,结果就在过了60岁后,有一阵子总感觉口干,浑身无力,浑身痒痒,手脚指头尖发麻。
老伴看我很不对劲,就催我去医院做检查,这不来还好,一来吓一跳!血糖16.8,尿糖3个加号,医生看了我的单子,说我应该就是糖尿病了。
做了更细致的检查后,确实是2型糖尿病,我当时的心情,真的别提了!因为我邻居就是糖尿病,后面还有了并发症,反正不怎么好。
医生看我情绪不对,就说,你得这个病应该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久坐不动,然后肥胖,这些都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我一听,觉得很有道理,毕竟我过去确实不爱运动,周末有时间就打牌,原来还是我自己的原因啊!医生又交代了一些事情,比如糖尿病要吃药,也要坚持自我调理之类的。
从医院出来以后,我还是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每次想到我那可怜的邻居,我就不想步他后路,从饮食到运动,还有体重管控方面,我都付出了努力。
首先,饮食上,不要吃得太腻,减少高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均衡膳食,总之以前爱吃的肥肉,稀粥之类的,我现在几乎是不碰了的。
其次是运动,饭后半个小时,我一定要出去走步半个小时以上,走出微微出汗为止。这样,我坚持了两个月后,体重减了20斤左右。
神奇的是,去了医院复检,血糖居然真的降了下来,尿糖也只剩一个加号了,腿脚麻木的现象也减轻了,身上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力气,精神状态都变好了许多。
医生看我精神气挺好,就说,糖尿病并不一定必须用药,其实合理饮食和科学运动,才是预防疾病的最廉价、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唐代的百岁名医孙思邈,就经常坚持走步运动,他主张“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提倡走步运动,预防疾病。
现在我的空腹血糖在6.0毫摩尔以内,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6.8内,糖化血红蛋白在5.8%以内,可以说是很好了,也感受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带给我的益处!
如今社会,生活条件好了,不少老年人朋友吃得好,但是运动却不多,所以很多人跟我一样,有了慢性病,我觉得咱们有必要提醒下身边那些没患病的亲人朋友,保持良好的饮食跟生活习惯,坚持合理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身体才会更健康!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推荐使用24小时长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据数据统计,全球将近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具有年轻化的趋势。而,影响血压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饮食,为此,饮食上一定要多加注意,别再胡吃海喝。
血压高的人,少碰2物
1、腌制品
高血压最怕的是高盐食物,腌制品就含有大量的盐,因为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钠元素摄入的过多,人体血压就会不稳定,造成升高!
据临床医学显示,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的盐不能超过6克,为此在炒菜时,应该少放点盐,像薯片、虾条、锅巴等膨化食品也应该少吃。
2、肥肉
肥肉脂肪热量较高,属于高胆固醇食物。高胆固醇食物是高热能、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对血压都没有好处。高热能食物可诱发肥胖,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
高胆固醇食物多食肉类,有的肉类含脂肪高,虽然是高蛋白,但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容易造成血液中血脂过高,引起血压升高。
血压高的人,常食3菜有益处
芹菜
芹菜虽不具有降血压作用,但常吃能利尿消肿,富含的膳食纤维,也有助于调节血脂,对高血压也有好处。
土豆
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和钙元素,而且钠元素含量比较低。这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是很不错的食材。钾元素还能帮助人改善心肌收缩能力。
卷心菜
卷心菜使一种的常见的食材,其所含有的维生素A、氨基酸等物质,可以减少血栓形成,从而促进人体对其他物质的吸收度,并延迟血小板的凝固作用,使血压慢慢变平稳。
【不药博士】简介:此博士哥哥药学出身,却也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营养师,人帅不帅不知道,但内容一定很帅!
高血糖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烦恼,血糖偏高不一定就有糖尿病,但是如果长期血糖偏高,没有及时调理,就会导致身体内脏器官受损,身体处理糖分的能力下降,最终导致糖尿病发病。
提醒:血糖偏高的人如果脚部出现这3种异常,很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最好及时就医检查血糖
1、脚部浮肿
很多朋友四肢会出现浮肿现象,可能是因为血糖超标,身体分泌机制为了控制血糖,开始过量分泌胰岛素,引发胰岛素抵抗,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会导致浮肿。
2、频繁出现脚麻
脚是人体神经末梢比较聚集的地方,如果在没有长时间站立的情况却频繁出现脚麻,多半是因为体内血糖过高,影响了血液流速,导致脚部血液循环不通畅,出现脚麻。
3、脚部频繁出现刺痛感
脚部神经末梢本来就聚集,而且血液循环本身就偏慢,如果脚部经常无缘无故出现刺痛感或者瘙痒感等异常,可能是因为高血糖导致脚部神经末梢堵塞,脚部感觉神经出现障碍。
哪类人最容易被“高血糖”宠幸呢?
1.爱喝碳酸饮料的人
对于本来已经出现血糖偏高的人群,如果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会进一步加重肾脏和血管的负担,导致身体代谢机能受损,引发血糖和尿酸升高。市面上大多数碳酸饮料含糖量都非常高,而且为了保证口味加入了大量添加剂,长期饮用会提高患上糖尿病的几率。
2、喜欢吃甜食的人
奶油蛋糕非常美味,食用奶油会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产生满足感。但是奶油本身含糖量严重超标,而且还加入了防腐剂等化学添加剂,蛋糕也属于精细粮食制品,食用奶油蛋糕会导致血糖浓度短时间内急剧飙升。
3、爱吃零食的人
市面上的甜味零食以饼干为主,饼干本身含有大量淀粉,属于高升糖食物,饼干中的反式脂肪酸会抑制胰岛素分泌,再加上加工饼干时加入的各种化学添加剂,非常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出现高血糖不要慌,只要日常生活中做好降糖措施,把血糖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就不容易引发高血糖。
血糖高的人日常坚持补充维生素B对降低血糖是有帮助的,但是还需要进行科学的搭配,和其他营养素搭配起来服用,或能帮助降低血糖。
研究表明,坚持补充维生素B对降低胆固醇,保持血管弹性有积极作用。
随着患高血压的人群日益增多,高血压已经成为让人听到就害怕的慢性疾病了,倒不是因为高血压本身发病严重,关键在于它会诱发多种并发症,日常生活中稍不注意,可能就会使血压快速升高,引起其它心脑血管类疾病。而这些疾病都不是小问题,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是很大的威胁。
所以,很多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严格控制,按时服用药物,以维持血压的稳定,保证身体不受影响。其实,除了药物以外,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食物对稳定血压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大蒜。
大蒜是我们平时烹饪时常用的食材,作为一种配菜,大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褒贬不一,喜欢的人认为大蒜是人间美味,吃什么都离不开它,不喜欢的人对它退避三舍,只有菜里放了大蒜,宁愿不吃菜也不愿轻易尝试。确实,大蒜以它独特的味道在配菜中独树一帜,虽然味道不被一些人接受,但是说起它的功效,连专家也要竖起大拇指。
每天吃点大蒜,高血压绕道走
经常吃大蒜的人,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一件“养生”大事。大蒜富含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多有益处,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保护血管健康,预防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每天吃两三瓣大蒜,既不需要花费体力也无需花费金钱,是既简单又省钱的降血压方式。专家认为,坚持每天吃大蒜,能够很好地抑制血管老化,促进血液循环,是控制、稳定血压的不二之选。
所以,大家不要因为大蒜刺鼻的味道,就对大蒜产生抗拒,不愿尝试。不过,还是有很多朋友,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大蒜,那么还有哪些食物对稳定血压有益呢?
海带
海带应该是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食材了,作为一种海产品,海带的营养价值和它的价格很不匹配,价格低廉但是营养却非常丰富,含有能够预防高血压、稳定血压的重要元素,经常吃海带,可以帮助我们远离高血压。除此之外,海带中还富含甘露醇,这种物质可以和其他降压元素“并肩作战”,让高血压、动脉硬化、慢性肝炎等疾病绕道走,保卫人体健康。
芹菜
芹菜在降低血压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虽然它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却有着让很多食材望尘莫及的降压成分,可以扩张血管,使血液循环顺畅,预防血压突然升高,稳定血压。
竹笋
这段时间是吃竹笋的好时节,竹笋的营养价值也是被大众所认可的。竹笋秉持着健康食物的原则,纤维素含量高,脂肪和糖分含量低,符合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标准,是不错的降血压食材。平时血压波动比较频繁的人,可以试试多吃竹笋,可以有效地维持血压的稳定。
高血压作为“健康杀手”,在无形中增加了我们患病的几率,威胁身体健康,但是只要按时服药,饮食上多加控制,多吃降压“高手”,是可以很好地规避疾病风险的。
老年糖尿病饮食治疗需理清的基本概念,老年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需先理清基本概念。
城市居民的寿命提升很快,占41.5%的农村人在进入60岁时已存在生理和社会的老年征象,故中国仍将老年界定为≥60岁。
中国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最新全国糖尿病调查数据(2017)显示,老年人中有30%患有糖尿病,另有45%的老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即四分之三的老年人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是因人体对糖类食物的代谢能力出了问题,引起血糖持续升高、逐渐损伤全身动脉血管和微血管,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随着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糖尿病的策略和方法也不断提高。
特别是有关如何改变糖尿病结局的研究,已显示如能早期发现、早期开始综合治疗、长期良好控制血糖,适时适度接受降糖药的帮助,可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带病长期高质量生存。
饮食管理是所有与糖尿病有关的人需尽早开始、贯穿始终的基础治疗措施,饮食管理好坏与健康最终结局有关。
饮食治疗简单说,就是要“会吃饭,吃好饭”,通过适合自己的膳食结构和进餐方式,长期平稳控制血糖,力争不得糖尿病的并发症。
会吃饭的含义会吃饭的含义是知道吃什么饭对自己的健康有益。从生理学角度讲,吃饭是为了补充能量和营养素。
供能食品主要有糖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和脂肪类食物。糖类包括谷薯、水果和蔬菜,由于蔬菜是超长膳食纤维,人类进化过程中未能产生该类消化酶,食入蔬菜仅提供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几乎不提供能量。
脂肪类食物包括动物来源和植物来源的油脂,广义上还应包括脂质类,来自各种动物富含胆固醇酯的肉质类食物和蛋黄,其中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和嘌呤含量更高。该类食物也是提供蛋白质、氨基酸、嘌呤类、维生素类物质的主要食材。
各种豆类和干果不仅提供植物蛋白,也富含植物油和嘌呤,其中南瓜子和西瓜子的脂肪含量极低。奶和蛋类提供的是最优质的蛋白质,嘌呤含量几乎为零。
如何选择食物的品种和摄入量从医学角度讲,需根据个人的生理活动需求选择总的食物摄入量,根据个人对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选择食物品种,在保证营养素供给的基础上不增加自身的代谢负担(导致疾病),必要时增加药物,帮助必需营养素在人体的利用而不致病。
关注标准(理想)体重推荐用公式:男性的标准体重(千克)为身高(厘米)减去100,乘以0.9,女性的标准体重(千克)为身高(厘米)减去100,乘以0.85。
在标准体重的正负10%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正负>10%~<20%为超重或偏瘦(需要关注的体重范围),正负20%及以上为肥胖或消瘦(需要管理的体重范围)。
例如170厘米的男士,标准体重为170减去100,乘以0.9,等于63千克,57~69千克为正常体重范围,≤50.4千克为消瘦,51~56千克为偏瘦,≥76千克为肥胖,70~75千克为超重。老年人最好保持在标准体重和超重范围以内(63~75千克),不宜偏瘦。体重是衡量人体消耗与摄取是否平衡的主要指标。
血中代谢指标均是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血糖高(糖尿病)提示糖类食物的代谢能力不足,仅能选择满足代谢平衡的量即可。血甘油三酯高,提示脂肪类代谢能力不足,要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血胆固醇高,提示胆固醇代谢能力不足,要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摄入量。血尿酸高,提示嘌呤代谢能力不足,要限制富含嘌呤类食物的摄入量。
这几个指标是常规生化检查即可得知的,希望每位老年糖尿病患者要了解自己存在的代谢问题,多选择代谢能力强的食物品种。
原则上,控制体重和高甘油三酯血症需要患者自己多尽力,药物的作用有限。高胆固醇血症多需要药物控制,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在食用限定量的食物后仍不能控制到正常,该服用药物就早用,只要规避药物的不良反应,就长期用药,保持代谢指标控制在接近正常人范围。
以上所述可概括为“量出为入,量体择食”,此为饮食健康的基本原则,是“会吃饭”的基本理念。吃好饭的举措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按总能量中50%~55%的比例摄入糖类食物,不让血糖升高得离谱。
一日主食(碳水化合物)量选择和主餐各类食物配比举例如下:如身高170厘米的老年糖尿病(男士)患者,一日主食量最多250克,主餐可以100克(2/3拳头大小的体积),瘦肉100克(包括各种动物肉质食品,或75克瘦肉和50克豆制品),蔬菜500克,菜油10克。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胃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能力很强,主食最好配用粗粮或选用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材。为避免直接消化主食,进食顺序要先汤菜,10分钟后再开始吃主食,不宜过快。
尤其是早餐以优质蛋白类食物为主,推荐250毫升奶和一个鸡蛋、200克蔬菜、50~75克主食,也是先奶、蛋、菜,再主食。阿卡波糖类药物与第一口主食同服,其他降糖药在汤菜前服用。
餐后适量近距离或室内活动20~30分钟,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此外,还要注意进食量、运动量和降糖药量三者之间的平衡,避免发生低血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我血糖监测是了解血糖变化特点的有效途径。
临床实践中,我们应鼓励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有计划地调整饮食治疗及其他降糖治疗方案。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期诊断对于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糖尿病诊断方法:
1. 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耐量试验等,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2. 尿常规:通过检测尿糖、尿酮体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
3. 血脂检查:糖尿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血脂检查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4. 血压、血黏度检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是糖尿病患者的“隐形杀手”,需要及时控制。
5. 眼科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眼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6. 体重指数(BMI)检查:BMI可以帮助评估肥胖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除了上述检查,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等。
糖尿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演变成严重的疾病,甚至癌症。口腔溃疡、乳腺增生、糖尿病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将围绕这些疾病展开,探讨它们的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口腔溃疡:不可忽视的“小病”
口腔溃疡是生活中常见的病症,很多人认为它只是小病,不需要特别治疗。然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何悦提醒,口腔溃疡如果长时间不愈,可能是口腔癌或其他肿瘤的信号,应及时就医。
如何判断口腔溃疡的良恶性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1. 溃疡的愈合时间:良性溃疡大多能在数天到数周内自行愈合,但可能会在口腔其他部位复发;恶性溃疡则长时间不愈,超过一个月未愈合的溃疡就可能有癌变倾向。
2. 溃疡的外形:良性溃疡形态规则、边缘清楚、触之柔软且疼痛明显;恶性溃疡面积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界凹凸不平,底部不平,摸起来较硬,有时不太痛。
3. 全身情况:良性溃疡的全身表现较少;恶性溃疡可能会伴随颌面部及颈部的淋巴结肿大或粘连,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唇舌麻木等症状。
4. 药物使用:良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较好,而恶性溃疡对药物的反应较差。
胃肠道息肉:警惕癌变的隐患
许多胃肠道肿瘤都是由息肉恶变而成的,尤其是结肠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更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姚礼庆提醒,胃镜和肠镜检查是及时发现胃肠道息肉及肿瘤的最佳方法。
以下人群要格外重视内镜检查:
1. 不明原因上腹疼痛者
2. 大便隐血试验结果为阳性者
3. 相关肿瘤标志物明显增高者
4. 有肿瘤家族史者
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癌的潜在风险
乳腺增生性疾病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患有囊性乳腺增生的女性得乳腺癌的机会是健康人群的数倍。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性疾病是可以逆转的。
患有乳腺增生的女性平时应该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少生气、少动怒。在饮食上要尽量不吃或少吃可能含有较多雌激素的食物,如人工喂养的鸡、鳝鱼、甲鱼及防止女性衰老、养颜的保健品等,同时还需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糖尿病:癌症的“帮凶”
糖尿病虽然没有明显的不适,但如果血糖长期控制得不好,它的并发症会严重危害健康。糖尿病患者得癌症的几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易患的癌症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子宫内膜癌等。这与糖尿病患者中肥胖症发病率高有关,也与高血糖有关。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避孕已经成为许多女性关注的焦点。避孕套作为一种常见的避孕工具,虽然使用方便,但并不能完全杜绝意外怀孕的风险。因此,避孕药作为一种重要的避孕手段,仍然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然而,并非所有女性都适合服用避孕药。以下是一些不适合服用避孕药的群体:
1. 肝脏、肾脏疾病患者:避孕药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并通过肾脏排泄。患有肝、肾疾病的女性使用避孕药,可能会加重病情。
2.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因此,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避孕药。
3. 糖尿病患者:避孕药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使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服用避孕药。
4. 哺乳期妇女:避孕药可能会影响乳汁分泌,降低乳汁质量,并对哺乳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避孕药。
5. 月经过少的女性:长期使用避孕药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萎缩,加重月经过少的情况。因此,月经过少的女性在使用避孕药前应先咨询医生。
6. 有肿瘤的女性:避孕药可能会对肿瘤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患有乳房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以及各种恶性肿瘤的女性不宜使用避孕药。
7. 孕妇:早孕期误用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导致婴儿发生先天性畸形,因此孕妇不能使用避孕药。
总之,避孕药虽然能够解决意外怀孕的问题,但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在使用避孕药前,应先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是否适合使用避孕药。
糖尿病,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与此同时,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同样不容忽视。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糖尿病是否会引发高血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糖尿病和高血压并非同一种疾病,而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病。然而,它们之间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临床上,许多高血压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中也存在相当一部分人伴有高血压。因此,我们将这两种疾病统称为“糖尿病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两者都与高血脂、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糖尿病对血管紧张素等升压物质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同时,糖尿病还会引起肾脏损害,而肾脏损害又会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此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血液粘稠度大,血管壁受损,血管阻力增大,这些因素都容易引发高血压。
为了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高血压,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其次,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最后,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血压升高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总之,糖尿病和高血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了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重,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血压。
消渴症,即我们常说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以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这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以及自我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除了饮食控制,运动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降低血糖,改善病情。
药物治疗方面,常见的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胰岛素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血糖监测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措施,患者还需要进行自我管理。这包括学习糖尿病知识,了解病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以及学会应对各种并发症。
总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患者、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就一定能够控制病情,享受健康的生活。
在医学领域,肥胖、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被统称为代谢综合征。这一综合征对心血管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研究发现,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3倍,脑卒中的风险会增加4倍。其中,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因素。而腰围则是衡量腹型肥胖的重要指标。
当腰围超过90厘米(男性)或80厘米(女性)时,我们就进入了“腰围黄色预警”阶段,这时需要引起重视,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代谢综合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饮食调整
规律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糖分和盐分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选择低脂、高蛋白的食物。
2. 运动治疗
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每周至少进行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
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代谢综合征。
当腰围超过102厘米(男性)或88厘米(女性)时,就进入了“腰围红色预警”阶段,这时需要积极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
除了上述措施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预防代谢综合征:
1. 保持良好的心态
情绪波动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进而影响代谢。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
2. 睡眠充足
睡眠不足会影响代谢,导致体重增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代谢。
3.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会加重代谢综合征的症状,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代谢。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预防和治疗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代谢综合征,维护心血管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对母婴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孕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尤为重要。许多准妈妈都会关心妊娠糖尿病可以吃小麦吗?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妊娠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适量食用小麦的。小麦是一种粗粮,相比于精米精面,其升糖指数更低,对血糖控制更为有利。因此,在饮食中适量加入小麦,如糙米、糙面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其次,在烹饪过程中,应尽量保持食物的原始状态,避免过度加工。例如,糙米和糙面比精米精面更有利于血糖控制。此外,烹饪时间也应尽量缩短,以减少食物的升糖指数。
另外,建议孕妇在食用食物时尽量保留食物的皮,如水果和蔬菜。在清洗干净的前提下,尽量不削皮,因为食物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有助于控制血糖。
除了饮食方面,孕妇还应加强运动,保持合理的体重增长。此外,补充适量的抗氧化物质,如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也有助于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
总之,妊娠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小麦,但应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和食用量,以保持血糖的稳定。同时,加强运动、控制体重和补充抗氧化物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肾功能的下降。为了延缓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合理的饮食管理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于糖尿病肾病4期饮食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过多的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加重肾脏负担。患者应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燕麦等,并减少精制糖和淀粉的摄入。
其次,要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加速肾功能的恶化。患者应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鸡蛋、牛奶等,并控制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建议在0.6-0.8克/千克体重/天。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限制脂肪摄入: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血脂升高,加重肾脏负担。患者应选择低脂食物,如鱼、瘦肉、鸡胸肉等,并限制植物油的摄入。
2. 限制盐分摄入: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水肿和高血压,加重肾脏负担。患者应减少食盐的摄入,每天控制在3克以内。
3.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维持肾脏健康至关重要。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钙、镁、锌等矿物质的食物。
4.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压。
5. 定期监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难题。近年来,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现代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我国糖尿病学分会于2015年发布了新版《中国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指南》,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为科学、规范的血糖监测方案。
新版指南强调了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指出血糖监测结果有助于评估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指南对现有的5类血糖监测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动态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1,5-脱水葡萄糖醇监测等。
此外,新版指南还针对不同患者群体提出了个性化的血糖监测方案,例如,生活方式干预者、使用口服降糖药者、使用胰岛素治疗者以及特殊人群等,都应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为了提高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新版指南还强调了医护人员对血糖监测的重视和关注,并建议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教育,提高其血糖监测水平。
总之,新版《中国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指南》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威胁。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指出,改变中国人的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从供给侧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
泰康老年迪士尼以满足老年人七大需求为核心,重塑老年人生活状态,创新打造高品质养老生活方式。这七大需求包括社交、运动、美食、文化、健康、财务管理和心灵归宿。
在社交方面,泰康老年迪士尼注重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消除孤独感。社区内开设了丰富的课程和俱乐部,举办各类主题文艺活动,让老年人结交朋友,学习知识,充实快乐。
在健康方面,泰康医养结合模式得到进一步提升,充分应用互联网等新一代高科技,为老年人健康管理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和防护。社区内建立了医养康护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急救、慢病管理和康复治疗。
对于失智老人,泰康医养社区施行泰康国际标准失智长者照护体系,提供全方位的跨学科照护服务。此外,泰康还引入了水疗康复、音乐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式,帮助失智老人重拾快乐和尊严。
泰康保险集团已完成全国13个核心城市医养社区布局,成为全国最大的高品质连锁养老集团之一。未来,泰康将继续加大在医疗和养老领域的投资,为更多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