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次的空腹血糖正常并不意味着你是安全、没有糖尿病,首先如果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升高,也属于糖尿病。其次这次血糖正常,可能就是你胰岛拼命努力分泌胰岛素的结果,而且很有可能,在努力出这么个健康结果之后,胰岛就进入虚弱甚至衰竭状态,从此开始血糖升高了,之前的一次血糖正常不能代表之后也正常,甚至可能是最后一次正常了,尤其是当你具备肥胖、三多一少症状时候。而且大部分中国人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看是否为糖尿病需要做糖耐量实验结合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发病早期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称为糖耐量低减或空腹血糖受损,也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糖尿病早期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大多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升高。
早些年治疗指南中鼓励采用生活改变来治疗,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达到标准体重来控制血糖。一般观察3-6个月,血糖不达标后才开始药物治疗。这种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大部分人不能达标,而且可能延误胰岛细胞恢复时机。
新版糖尿病治疗指南提出一旦确诊糖尿病就需积极药物治疗,以防糖尿病病情快速发展,针对药物控制血糖无效的病例,推荐加用基础胰岛素,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医药保健市场关于糖尿病的药品、保健品种类繁多,抓住患者怕得病、怕终生用药的心理,打着特效、根治幌子的各种虚假广告铺天盖地,抓住患者想试一试、大不了再到医院治疗心态,导致患者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血糖大幅波动,甚至病情加重。正规的药物、医院是不让做广告的。
还有部分人或是利益驱使、或是心态作祟,到处宣传自己或谁谁就是糖尿病,吃了某个药物病救治好了,也许他当时就不是糖尿病,只是一过性血糖异常;或者他根本就没有糖尿病,只是误导患者。糖尿病根据每个人分型不同、阶段不同,治疗不一样的。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在不发生显性、隐性低血糖情况下,血糖控制越低越好,为防治远期并发症。但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升高是渐进的过程。在发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发现时,血糖持续在很高水平,有些人可能数年都没有正规治疗,对于现阶段高血糖水平有一定耐受性,部分患者会误认为自身的血糖的升高是短时间出现,急于在短时间内将至正常血糖水平,而应用过量降糖药,导致自身无法耐受正常人的血糖水平,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状,甚至带来生命威胁。
针对糖尿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治疗主要依据静脉血糖水平,症状只是疾病一种表现,很多患者明确诊断糖尿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认为只要自身无不适症状,就意味着血糖控制良好,全凭着感觉自行停药或加减剂量,不做血糖监测。
实际上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并不完全平行,部分患者即使血糖水平很高,也无明显症状。这种凭借症状、自我感觉、自我治疗所带来的风险、危害甚至大于持续性的高血糖,同事带来发生冠心病、蛋白尿、白内障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药物的联合应用是临床常用方法,目的是达到治疗目标,减少大剂量单一药物的不良反应,但相同作用的降糖药合用相当于单一品种药物超剂量应用,会造药物不良反应、毒性增强而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胰岛素是人体内存在的正常激素,缺乏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是需要外源性的补充,血糖控制稳定后据病情可以减量,甚至有的病人可改服口服药物。一旦确认为缺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好血糖的糖尿病病人,都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其目的是防止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那种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会“成瘾”的想法是没有根据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关于高血压的错误想法和说法,多了去!可惜总有好多人,喜欢用自己的经验去判断,而不是用有充分证据的循证医学!
一个同学240斤,测血压比较高,又不想吃药,吃药了还不听医生劝告,总想吃吃停停!来看看我同学的几个经典问题!
一、我不吃药行不行?
高血压大多数不一定有症状,所以许多人认为,不吃药也可以,我可以减肥运动!其实倒也是真的,高血压的并发症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发生的!高血压时间久了,才会出现高血压的并发症,这个时间因人而异,但大多数高血压,持续5到10年以后,各种并发症就接踵而至!什么脑出血,冠心病,脑梗塞……所以,高血压吃好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你不难受,而且为了让你数年以后没有并发症从而不难受!
二、能不能吃一个药?不吃两个?
朋友的血压比较高,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不是把药吃上,而是控制达标!因为只有控制达标才能更好的减少并发症!所以,吃几个药是需要根据血压情况来决定的,而不是医生!而且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就是多品种的联合用药!所以,如果一个降压药不能控制,接下来要做的不是换药或者加量,而是联合第二个降压药!
三、为什么别人都是一开始一个药,而我是两个?
这个道理就更简单了,降压治疗一开始的开具药物也是需要根据血压水平来决定的,如果血压太高,根据判断一个药物不能控制血压达标,那么可以直接开具两联药物!而这个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你要是真觉得不能接受一下吃两种药,可以先吃一个,不行再联合第二个!但事实是,医生的判断往往要比你自己的想象更准确!
四、为啥不让我吃硝苯地平片?
硝苯地平片是钙离子拮抗剂中的一种,但因为其降压迅速,而且半衰期较短,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普通的硝苯地平平片不仅不能使得降压后获益,反而增加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所以许多指南已经明确的指出和建议!钙离子拮抗剂降压治疗要使用缓释制剂或控制制剂,但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硝苯地平因为其降压迅速和价格便宜,仍然活跃在降压药物的一线!
五、我吃了药以后是不是就不能停下来?
这个问题比较普遍,许多人就是因为害怕吃了药以后停不下来从而拒绝服药!但陈大夫已经讲过,高血压的并发症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只有把血压控制达标才能产生获益,才能减少相关并发症!所以,如果为了停不下药物而拒绝服药,你得到的将是数年以后的脑出血、脑梗塞、冠心病等等并发症!和这些并发症相比,你认为吃药重要还是并发症可怕?如果你觉得并发症可怕,那么吃药才能预防或者避免,如果你觉得吃药比并发症可怕,你可以选择不吃药!
六、有没有办法不吃药?
如果我真有办法让你不吃药,我早获得诺贝尔奖了!如果真有一个治疗高血压不吃药的方法,在这个信息快速流通的社会,早就风靡全球了,还需要我来告诉大家?但可以明确的是,减重、运动、戒除不良习惯、减少精神压力、改善睡眠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使得血压更容易控制或者更容易达标!如果你真的是因为体重太重引起的高血压,通过减重等方法,或许你真的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七、为什么让我先吃ACEI或ARB,而别人是其他药物?
年轻男士的高血压,牵涉到很多问题,比如性功能障碍的问题!而在高血压降压药物的研究中,可以性功能不全的副作用中,ARB类的药物被证实减少性功能障碍的可能最少,证据也最充分!所以,如果你真的有什么难言之隐,就建议选择药物的时候告诉医生,医生会根据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许多情况综合考虑然后选择合适药物!
当然,这些问题都是我同学问的,陈大夫今天发在这里!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大箩筐,限制于篇幅原因,陈大夫就不能再啰嗦了!
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吃药降压而且达标才可以减少并发症!所以,降压而且血压达标才是硬道理,还是先不要去想其他的问题了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来说,这个“天”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饮食控制会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有的糖尿病患者认为,控制糖尿病的的主要手段就是要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此来达到控制血糖升高的目的。糖尿病治疗的首要原则就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不仅主食的摄入量要控制,副食的摄入量同样也要加以控制。由于控制主食的摄入减少副食选择就会多样化,从而导致体内营养物质的失衡。
如果不吃主食或主食进食过少不仅难以维持身体健康还可能会导致两个结果:1、人体总热量达不到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使体内蛋白质、脂肪过量分解,不利于人体机能的活跃性和新陈代谢。2、由于认为自己控制了饮食量从而造成副食摄入过多、相应的脂肪的摄入量过多容易引起高脂血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有不少水果是甜的,但也不全是甜的。提到水果两字大多数患者会普遍认为水果是甜的,吃多会引起血糖升高。但是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水果中富含的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改善血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水果中的膳食纤维会延缓血糖的吸收,从而达到控制血糖值的目的。
有些患者认为植物油中含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动物油要好。动物油富含大量的脂类物质,会对心脑血管造成压力。植物油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无节制使用。但是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不管是动物油还是植物油都含大量的油脂,会产生高热量。加大使用量会增加体重,影响对血糖的控制。植物油的使用量切记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
不少患者认为吃了降糖药就万事大吉了,就能够享受到大餐的美味了,而不用担心血糖不平衡这一问题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降糖药、胰岛素在合理的饮食上有效,能够使血糖平稳。我们日常食物数量和种类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血糖势必不会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同时,胰岛素的注射必须与进餐时间进行配合这样才会有作用。
知道这些误区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控制,保护身体健康!
我是一名患糖尿病6年的人,如今已经快50岁了,这些年来,在控糖路上,也走过不少弯路,今天总结一下我曾经进入过的控糖误区,希望糖友们别犯同样错误了。
经过这些年系统地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科学的膳食结构,严谨自律的生活规律,坚定的信心和坚持不懈地努力,是战胜一切病魔的有力保障!
误区一:糖尿病人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
为了控糖,有的人认为这不能吃,那不能吃,实质上全错了,这是饮食误区!糖尿病人没什么绝对不能吃的,只是要掌握好量和搭配的问题。
人体各个器官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不相同,我们所吃的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也不尽相同。任何一个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吃不饱,都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威胁。所以要想让各个器官健康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就应给它们全面地充分的营养,这就是营养均衡。
我在糖友大本营看到有的糖友说吃了一碗白米饭,血糖高了,就认为这碗饭以后不能吃。我认为不是不能吃,而是你一次吃得太多太单纯了。
白米饭是升糖高,但它也有人身必需的营养物质,不吃就会缺少这些营养。怎么办?少吃。比如主食三份,可以吃一份白米饭,其他两份搭配低升糖主食。那样餐后血糖还会高吗?
误区二:某些食物可以降血糖
有人说有些食物可降糖,这也是糖友的饮食误区。没有可以降糖的食物,食物含有糖尿病人所必需的营养的食物。我们衡量糖尿病人食物的标准不应该是降糖还是升糖,而是应该看食物的营养成分适合不适合糖尿病人所缺乏的营养!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营养不良所致,那是因为胰腺因缺乏必需的营养而无力承担转化利用血糖的重任,这才导致血糖升高。所以只要能给胰腺以足够的营养,让胰腺强壮起来,尽快恢复功能,那么血糖还会降不下来吗?
追本溯源,一切病根很可能都是营养失衡!我们的身体包含了大自然的一切营养素质。凡是大自然中有的营养素质,在我们身体中几乎都存在。这些营养素质,除阳光和空气外,都是由口来摄入。
只所以病从口入,那就是因为偏吃偏喝,摄入的营养不均衡,使身体某些地方失去营养而不能正常工作。久而久之,这些地方就会因长期得不到营养而衰弱。如再加上过多摄入一些对这个部位有伤害的食物,或有伤害的行为,那就是雪上加霜。这就是得病的根源! 对疾病的医疗,就是在病情加重而不能自愈的情况下,进行的强化治理!
药物治疗,其实这就好比一个人长期吃不饱,饿得少气没力了,干不了活,你只是帮他干活让他休息,如果还是不让他吃饱东西,一直替他干活,等他饿死了,那就终身难治愈了。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说错了大家也别见笑。
钴和铬是胰腺必需的营养要素。比如南瓜含钴和铬丰富,糖友不必吃那么多就可以满足胰腺的需求。这就说明南瓜虽然不降糖,但它可以给胰腺充足的营养,让胰腺尽快强壮起来。
误区三:好食物可以不忌口
有人听说南瓜降血糖,就买了一车南瓜,早上蒸着吃,中午炒着吃,晚上煮着吃,一天三顿净吃南瓜,结果是血糖不但没有降下来,反而又高了。他就没听说过物极必反的道理,再好的东西,也是适量是美味佳肴,超量是毒药。比如医生让你吃药一次吃一片,你非吃2片或3片,后果是适得其反。
中医说药食同源,药食也是同理。按身体所需,什么食物应该吃多少,那就只能吃多少,吃少了营养不良,吃多了轻者生病,重者要命,因吃太多撑死的大有人在。这就是常言道七分饱长寿,八分饱健康,九分饱生病,十分饱要命。那么到底吃多少才是七八分饱呢?
在我们生活中,吃东西实质上和吃药是一个道理。吃药时需要针对病情搭配多种药材,那是因为每种药材所含的成分都不同,需要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发挥最佳作用。我们吃的食物也是这样,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也不一样,为了适应身体对多种营养的需求,所以必须食用多种食物才能保证身体营养均衡。
说起食疗养生,我觉得我们每天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延续生命填饱肚子,也不是为了享受美味,更不是为了炫富大吃大喝,而是在于养生!吃饭,就是要吃出健康,吃出毛病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如果能找出人体每天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各种营养素的数据,再找到各种粮食、蔬菜和水果的各种微量元素和各种营养素的数据,然后把它们按照人体所需有机地、合理地搭配起来,那么,一定能有效地保持人体各种营养的均衡,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永葆青春!
误区四:只控制饮食而不运动
有些糖尿病人平时在饮食上对自己很严苛,但是吃完之后却不运动,一坐就是一整天。我认为规律的饮食和运动是必须每天进行的。
因为吃东西就是为了给身体进行活动提供热能。如果不运动,这些热能就没用了,只好存在身体内,这就形成肥胖。所以饮食加运动是身体的自然规律,我们必须遵守身体的这个自然规律,进行科学的、规律的进食,一旦规律被打乱了,就会出现很多麻烦,这就是病。
有了病用药来调整,这只是一种手段,手段是可用,也可不用,但按规律科学地进食和适量运动却是必须长期坚持。如果我们能尽快恢复按规律进食,把打乱的规律纠正过来,那就没必要用药了,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每天按规律正确地、科学地搭配食材,定时定量地进食,坚持适量运动,才能永远保持身体营养均衡,生态平衡,做到百病不侵,生生不息,健康长寿。这不仅仅是我们糖友应该这样做,正常人也应遵循这个规律!这也是灵丹妙药!
我就是按照这个思路,经过多方探索,找到一些符合食疗养生的食谱,按质按量制定了一周的食谱,而且根据实际情况和身体状况随时进行调整。每天坚持徒步6公里左右,经常进行游泳、打乒乓球、仰卧起坐等力所能及的健身运动。
就是这样,不靠吃药打针,完全靠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将血糖一直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体重保持在63公斤左右。我的控糖实践经历,也说明了食疗有时候是可以跟药疗媲美的,这么快就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当然,这也是经过医生认可的,如果某一天,他觉得我该用药了,我还是会继续用药,配合饮食运动,以期控制好血糖。
先讲一个典型案例,再给大家提供糖尿病防治的“五驾马车”。
这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医疗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冠脉搭桥术后10余年的大爷。2型糖尿病病史14年,目前存在心衰、慢性肾功能不全、双下肢闭塞等疾患。心衰的患者一般需要低盐、控制液体量。本次因心衰再次住院,医生给予5%葡萄加中和量的胰岛素带活血药物静点。第二天晨,医生去查房,看见大爷正在津津有味的吃着甜枣。医生赶紧制止,并向大爷宣教。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适度运动、监测血糖、药物控制,并由医生进行宣教,其中饮食控制应是第一位,之后大爷表示偶尔吃一次水果。医生建议患者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并择期请内分泌科会诊,指导降糖。大爷表示不必了,调整血糖自有一套,并且气愤的说去年住院的时候内分泌科来会诊被他骂走了,起因就是会诊主任建议换用诺和锐皮下注射降糖,但需要购买诺和笔注射,大爷就火了,这不就是为了赚黑心钱让其买笔吗?当时医生也没有太在意,向大爷交代了完毕走了,临走大爷还夸真是个负责任的好大夫啊。晚上医生来接班,白班大夫告诉这个大爷生气了,问为什么他是糖尿病还给输糖。
夜班例行查房,走到大爷房间,刚想和大爷解释用糖的原因,大爷就火了。大爷:告诉我,我糖尿病为什么给我用糖?医生:您有心衰,用盐会加重心衰啊。大爷:你糊弄谁呢?医生:心衰的都这么用啊?大爷:你告诉我都这么用?我问问你们院长是不是这么用?他要说这么用我连他也告倒了,明天我就让你干不了大夫了!你是个什么大夫?赚黑心钱啊?我怎么这么倒霉,去年遇到黑心大夫让我买笔,你又给我用糖?之后种种不堪言论,并阻止医生进行医疗活动,表示不让医生再害别人。医生无奈之后求助主任,主任毕竟是见多识广,很快安抚了大爷。医生这时候怀疑人生了,不断思考究竟错在哪?次日晨起交班完毕,换另一个医生接管患者。医生和主任交流:主任我错在哪里?主任笑而不答,慢慢的丢过来一句:大爷说你查房不让吃枣就引起不满。至此医生彻底无语,并暗暗发誓以后在遇到糖尿病患者就是吃蜂蜜也不管了。(哎下次遇到糖尿病患者还是不能不管啊)。之后听闻大爷瓜果梨桃仍是吃的津津有味。其实一瓶5%葡萄糖250毫升,算下来12.5克糖还有中和量胰岛素不会有任何的问题。每天不注意饮食长期出去高血糖状态,会对心、脑、肾、眼及周围神经产生严重危害。这位大爷就是长期血糖控制不好所以才会冠脉搭桥、肾功能不全、下肢动脉闭塞等等疾病缠身。
这正是:
小小糖水惹了祸,医生不知哪犯错。
奉劝糖友管住嘴,健康知识别错过。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理论,由著名糖尿病学家向红丁教授首次提出。饮食、运动、药物、教育、监测这“五匹马”,让无数的糖尿病患者从中获益。
他还提出了预防糖尿病的“五个要点”:对糖尿病无知——多懂点儿;心理应激增多——放松点儿;热量摄取过多——少吃点儿;体力活动减少——勤动点儿;必要的时候——药物要用点儿。糖尿病的治疗不是目的,目的是达标。达标内容很多,至少包括五项,那就是要使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和血液稠黏度达标。向教授把这五项比作“杀手”,形象地比喻上述五项超标是:“臃肿的杀手”、“甜蜜的杀手”、“无声的杀手”、“油腻的杀手”和“粘稠的杀手”。消灭这些杀手,就要做到:减肥、降糖、降压、调脂和降粘。
糖尿病是个甜蜜的杀手,要战胜它,必须要有勇气和毅力,这五驾马车助你踏向健康之路。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综合措施之一,与运动治疗并称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性治疗。
作为医务工作者,临床实践中经常见到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存在迷惑或误区,现总结如下,希望对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对控制饮食认识不足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对于年轻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尽管医生谆谆告诫,患者早期就诊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血糖高也不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医生您看,我现在能吃能干的,少吃少喝太亏了。”
这类年轻患者真的是拿着青春赌明天,易诱发并发症,往往进展速度很快,有些人不用3~5年就会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糖尿病眼底病变等也进展得很快,完全失明者临床并不鲜见。
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的胰岛素相对或者绝对缺乏,外周葡萄糖利用障碍,血糖升高。
如果糖尿病患者想饱饱地吃一顿饭,因为胰岛素的量有限,多吃的饭只能从体内以尿糖的形式流出,且血管内升高的血糖浓度又对血管内皮造成了损害,久而久之,体内所有血管组织的脏器就会发生病变。
因此,对于早期胰岛尚有一定代偿功能的患者而言,控制饮食是为了保护尚有的部分胰岛功能。
把握不好主食的量
由于糖尿病饮食是一种与重量有关的饮食,吃多吃少关系着给疲劳的胰岛带来多大的负担,吃多了,血糖难以正常,吃得太少会发生低血糖。
因此,掌握食物的重量对于控制血糖非常重要。主食在传统意义上,是指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常见的主食有大米、面粉类(如面条、饺子等)、玉米、小米等。医生经常告诉患者,每日100克主食就可以了。
许多患者(尤其是农村的患者)把握不好100克饭的量。比如一位糖尿病患者告诉医生,他听说水饺的血糖生成指数低,经常吃水饺,每顿才吃一平碗,餐后血糖却控制不好。
医生问他,一平碗能有几个水饺,他说15~16个吧。医生说,你可能吃多了。糖尿病患者可以将水饺店及家里自己包的水饺用电子秤称一下,对比后会发现,去了饺子皮,大约7~8个水饺就差不多100克了。
将外面的包子去掉包子皮后发现,大多数包子馅与饺子馅一样,占自身重量的1/3。当然,每个饺子大小不一,饺子皮的厚薄不一,这只是大致参考。
建议糖友们买一个电子秤,将自己经常吃的主食称重计量,以控制好饮食量。如此操作,久而久之,规律用药,配合适量运动,血糖就平稳了。大米和白面做熟之后,因为饱含了一定的水分,重量肯定会有所增加,一般主食经过处理做熟之后,熟重和生重之间的差别是1.5倍。
营养师所说的100克是指干重,做成水饺或者烫面饼,一般以140克计算,馒头以150克计算;至于米饭,水分不同,可能差别较大,建议糖尿病患者做米饭时可以先称重一下干大米的量,然后根据习惯做法,算算自己做成了多少克米饭,换算一下。久而久之,对自己应该吃多少主食就有把握了。
不敢吃水果
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敢吃水果。其实,血糖平稳时,在两餐之间适量加餐水果是完全可以的。
1个150克红富士苹果的含糖量在15%~20%之间,也就是25克左右的糖分,餐后3小时加餐适量水果是完全可以的。糖友可以吃完50~100克水果后测量一下餐后血糖。
不敢喝稀饭
有的糖尿病患者喝稀饭或类似稀饭的液态或半固态食物,如米汤、面糊或米粉等,可使血糖发生较大波动,因此,许多患者不敢喝稀饭。
其实,可以在做稀饭或米粥的时候多放一些豆类等杂粮(如红小豆、绿豆、芸豆或豌豆),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少吃或不吃主食
将高蛋白类食物作为主要能量来源,这种认识不完全正确。主食可以提供人体活动的能量,也是最经济的人体营养来源,少吃或不吃主食,过多摄入蛋白质类食物,可能导致摄入的蛋白质超标,加重肾脏负担,而总能量却不够,导致能量利用出现问题,以至于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
国际营养协会对成年健康个体的蛋白质推荐量为0.8克/千克/天。蛋白质不仅
可帮助替换和形成新的组织,在血液和细胞中运输氧气和营养,调节水和酸的平衡,而且还是产生抗体所必需的物质。
然而,过多的蛋白质摄入,尤其是动物蛋白消耗过量,会导致心脏疾病、卒中、骨质疏松和肾结石。
提倡吃动平衡,合理用药,维持健康的体重。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增加全谷物杂粮类,最简单的办法是一餐食用拳头大小的米饭,粗粮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常吃鱼、禽类,蛋奶天天有,肉类选瘦肉且一天大约掌心大的量。饮食清淡,定时定量,做好自我管理。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措施,《黄帝内经》中说人要“饮食有节”,医生们说的“饮食六七分饱”的原因也在于此。
掌握正确的饮食原则,同时注意不仅食物种类会影响血糖的控制水平,进食习惯也会对血糖水平产生影响,糖尿病患者可坚持少食多餐,按需分餐,定时定量进餐。
肾性糖尿病需要注意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注意尿液变化、饮食调整、定期检查等。
1.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对于肾性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因为高血糖会加重肾脏损害。应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等综合手段来控制血糖水平。
2.控制血压:严格控制血压可以降低肾脏损伤的风险。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的降压措施,如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药物等。
3.注意尿液变化:肾性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尿液的变化,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能是尿路感染等肾脏疾病的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
4.饮食调整:饮食中应注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负担。同时,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等。此外,严格控制饮食中盐的摄入也是必要的。
5.定期检查:肾性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肾脏问题。同时,也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血糖、血压等。
日常生活中,还应适量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延缓肾损害的进展。适量饮水,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建议肾性糖尿病患者,严格遵医进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糖尿病这个词,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翻了两倍。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估计,2015年有4.1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到204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6.42亿。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中,有含淀粉类的食物,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主食。
食物进入胃做了短暂停留,进入小肠。小肠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
血液就像是列车,带着糖运输前往进入每个细胞。葡萄糖是细胞重要的能量来源,细胞一切活动需要的能量大部分都来自于糖。
细胞也有自己的算盘,将一部分糖消耗掉供给日常生活。如果血糖太多,多余的血糖会跑到肝脏中储存起来,就是肝糖原。
最后如果连肝糖原都储存不下了,就转化为脂肪储存,也就是我们讨厌的“肥肉”。等饿的时候细胞再吃肝糖原,甚至脂肪动员消耗脂肪。
这差不多就是糖在身体里的活动了,但也不是那么简单。
细胞可是很讲究的,就像疫情期间的小区管理,不是糖想进来就进得来的,只有打开细胞的门,糖才可以进去,而打开这道门的钥匙就是胰岛素。
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糖需要搭上血液列车才能到达各个细胞。就像我们坐火车一样,葡萄糖登上血液列车也需要排队,轮流登上摆渡车,也就是我们说的葡萄糖的运输载体。陪伴葡萄糖们旅行的,是胰腺分泌的列车员胰岛素。
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如果糖无法进入细胞就会滞留在血液中,血液中的糖就会超标了。
胰岛素这么重要,那它是怎么来的呢?
人类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叫胰腺,那是生产胰岛素的重要厂家。
可能有人就疑惑,为什么体内升血糖的激素这么多,像肾上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等都可以升血糖,但是,降血糖的激素只有一种?
这个原因很难说清楚,可能和人类进化有关。在人类历史中,遥远的远古时期,都是茹毛饮血,吃生肉为主,很少可以进食到野果、薯类,这些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进食都比较少。为了生存也得经常应对危险,挨饿得升血糖吧,奔跑躲避追捕要升血糖吧。但是人类到了石器时代,突然就掌握了对火的应用,知道吃熟食的好处了,也就突然掌握了农耕技术,一下子进入了种植农作物、谷物的时代,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开始摄入,而人类那个时候可能还没进化出更多的降糖激素,胰岛素就临阵磨枪,开始投入使用,直到今天。
那现在说回来,胰腺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要分泌胰岛素呢?另一个关键的物质要出场了,那就是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它是小肠分解淀粉时产生的,它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报信。GLP-1会第一时间将血糖要升高的消息报告给胰腺:“快快快,起来干活,分泌胰岛素。”于是胰腺的β细胞开始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生命周期只有5-15分钟,它唯一的使命就是去找到细胞为糖打开大门,让糖进入细胞,为细胞供给能量,这样糖有了出路,血液中的糖含量就会降低了。血液中的糖低了,胰岛α细胞又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升高,就这样两者维持一个血糖的动态平衡。
有些人是因为免疫系统缺陷和遗传等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那么糖就不可能顺利进入细胞,血糖就会一直超标。
人体免疫就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人体内的警察,要攻击体内的坏人。有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会误判,把自身组织误以为外来有害的东西,进行攻击,就是所谓的自身免疫,如果自身免疫发生在胰腺,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不能分泌胰岛素,便可发生糖尿病。
这类人群我们称之为1型糖尿病人,这类人群需要终身依靠外援——注射胰岛素来帮助糖进入细胞完成代谢。这类糖尿病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病,仅有6%左右的糖尿病患者是1型糖尿病。
除了1型糖尿病,还有一种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占比最多、病情最复杂、隐藏又比较深的2型糖尿病。那么2型糖尿病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糖代谢的过程中,小肠在分解淀粉时,如果忘记分泌GLP-1,也就是压根没有通信兵去报信,胰腺就会傻乎乎地在家睡觉,不知道要分泌胰岛素。这种由于通讯设施错误导致的高血糖,是一种2型糖尿病。当然,这是一种很绝对的情况。
更多的情况是,如果你吃吃喝喝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胰岛素的感受,胃肠道吸收太多的葡萄糖,就像过多乘客扎堆来到列车员面前,这个工作量直接把列车员吓懵了,只能消极怠工甚至罢工。
小肠照常分泌了GLP-1,而GLP-1不积极工作,慢悠悠地去报信,胰腺接到指令后也慢悠悠地分泌,分泌出来的胰岛素又慢悠悠地去开门。意思就是如果肽君、胰腺、胰岛素这三个家伙有一个患了拖延症,或者是全部患了拖延症,那结果就糟糕了。
血糖进入不了细胞,血糖值就飙高,这个时候,胰岛就只能派更多的胰岛素去救场,但这种做法不一定有效,最后还可能把胰腺总部累死,再也培养不出胰岛素来。所以某些病人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
这种因为无法识别胰岛素而导致血糖无处可去的情况,我们称为2型糖尿病。这类糖尿病发病时间通常较晚,且与肥胖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类是妊娠糖尿病。在怀孕前血糖正常,妊娠期突然血糖升高,而分娩后又恢复正常。这一类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主要是因为体内内分泌变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功能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妊娠糖尿病一经诊断,就应该立即开始治疗,否则高血糖状态会对母亲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即便分娩后血糖值恢复正常,也应该定期进行血糖测试,及时发现血糖变化,否则有可能会转化成其他类型糖尿病。
最后就是特殊类型糖尿病,比较少见,主要是继发于其他的疾病,病因众多,患者较少。
这里主要指的是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称好发人群,是指容易得糖尿病,但目前血糖还正常的人群。一般来说,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饮食和运动等多种因素相关。
易患糖尿病人群如下:
1、有糖尿病家族史
2、身体肥胖
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
3、生产过巨婴
生过8斤以上巨大婴儿的妇女,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4、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孩子
有研究发现,出生时在5斤以下体重较轻的孩子,胰岛发育可能存在问题,长大以后患代谢综合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概率较高。
5、患有代谢综合症
代谢综合症(或者叫胰岛素抵抗综合症)是以引起多种物质(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疾病,包括高体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黏、高胰岛素血症、微量白蛋白尿、脂肪肝。如果具备其中三项或三项以上,则患有代谢综合症。患有代谢综合症的人群,即使血糖不高,也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6、糖耐量受损
有一部分人,他们的空腹血糖是正常的,在饮用糖水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超过了正常血糖的水平(≥7.8 mmol/L),但不超过11.1mmol/L。这显然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医生却不能轻易放过这个发现。这个结果表明这些人的血糖调节能力可能已经受损,临床上把这种情况称为:糖尿病前期,也称为糖耐量受损。
另外一个可能性是,受试者的空腹血糖未达糖尿病的水平(≥7mmol/L),但介于6.1至6.9 mmol/L之间,也反映了糖代谢的异常,因此也被归类为糖尿病前期。
为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规律监测血糖十分重要。血糖监测频率因人而异,您可与医生详细交流后做决定。每年至少一次血糖测定为常见推荐次数。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对人体各个系统造成损害,其中包括心脑血管系统。糖尿病患者往往会伴随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这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害。
首先,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会导致心脏病的发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壁变厚,血流速度减慢,形成动脉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病。据统计,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病的比例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其次,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也会引发脑血管疾病。高血糖可以导致脑血管硬化、狭窄甚至阻塞,引发脑血栓、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再次,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还会引发下肢血管疾病。高血糖会导致下肢血管硬化,血流不畅,引发下肢疼痛、肌肉萎缩、溃疡、坏死等症状,严重的甚至需要截肢。
此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心脏、脑部、下肢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受到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活动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会导致各种严重的疾病,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重视血糖的控制,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脑血管病变,以减少其危害。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也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神经病变,也称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主要是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导致全身小血管病变,进而影响神经的营养供应,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表现为手脚麻木、疼痛、无力、感觉异常等。严重的时候,患者甚至会出现行走困难,丧失自理能力。此外,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引发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好血糖:这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键。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应该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必要时使用药物,以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二、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神经系统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神经病变的迹象。如果出现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三、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也是导致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检查血压和血脂,如果超标,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因为这些都会加重神经病变的程度。同时,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五、科学用药治疗:有些药物可以保护神经,减轻神经病变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总的来说,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患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控制血糖,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神经病变。同时,患者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积极改善生活质量,以减轻神经病变带来的痛苦。
最近糖友王大叔跟我们咨询问题,他说自己得糖尿病5年了,一直按医生的指导配合吃药治疗,日常三餐饮食也安排得妥当,也坚持运动锻炼。
但是最近出现了腿疼的情况,自己的小腿和足部出现持续的疼痛,刚开始以为是自己坐久了,后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于是他想咨询医生,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
经过仔细的询问和检查,医生反馈说王大叔的腿疼却是因为运动过度导致的。因此对于糖友经常出现腿疼的情况,多见于以下3种情况,糖友们可以参考下医生的讲解。
糖尿病人为了降糖,走得太多
除了遵从医嘱外,控制血糖比较常见的策略是“管住嘴 迈开腿”,通过合适的运动,确实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很好地控制体重,尤其是餐后的1~2小时,可以适当运动,帮助患者更好控制血糖,维持健康的体重。
但是很多糖友,不想用药物控糖,发现运动对血糖有影响后,加大了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持续的长久的过度运动容易损伤肌肉和关节,长期累积,则容易出现腿部疼痛的感觉。
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餐后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30-45分钟左右即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较合适,没有必要做强度过大的运动。
建议大家在运动过程中要穿合适的鞋,这样也会帮助减轻下肢所承受的压力,保护关节和肌肉。在运动的过程当中,速度不需要太快,稍微微的出汗就可以了。
糖尿病对血管的损害也会导致腿疼
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时间血糖控制得不好,出现了血管损害的情况,那么当血管的管腔变得狭窄的时候,血液就会越来越循环不畅,在运动过程当中形成的代谢的废物和杂质就不能被快速带走,长期下来,沉积在肢体远端,就容易造成腿部的不适、发生疼痛、产生酸胀感。
如果糖友有吸烟的习惯的话,这种情况会变得更加的严重。当病情越来越严重以后,患者会出现间歇性的跛行,就是行走一段时间出现明显的疼痛之后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慢慢的再次行走,之后再次出现疼痛,从而形成了恶行循环。
因此,这类情况要及早到医院去进行血管彩超的检查,看看是否是下肢血管是否已经出现了狭窄,严重的情况需要做下肢血管造影,要在专业的医生帮助下科学合理的用药,控制自己的血管病情,同时要在内科医生的帮助下积极地控制血糖,吸烟的患者一定要戒烟,尽量控制自己的饮食,慢慢的将血糖控制住。
糖尿病神经病变也会导致疼痛
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腿疼的情况,很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导致的,也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是肢端出现刺痛,麻木感等。
对于一些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友来说,在缺乏维生素b12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这类疼痛现象。因此,糖友们在出现疼痛的时候,可以找医生识别下。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糖不要单纯只凭运动,也要综合饮食用药一起进行,避免发生过劳运动的情况,同时糖尿病人也要明确,糖尿病容易出现血管以及神经的问题,会导致患者出现小腿或者是足部的疼痛,无论疼痛能否忍受,都要及早的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日常要做好血糖监测,将血糖控制在平稳的范围内。
今天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一大早我就打开了电脑,准备处理一些文件。突然,一个弹窗提醒我,我的线上问诊时间到了。记得上次是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内分泌科预约的,医生***在那天给我提供了非常专业的建议。
在等待医生的回复时,我仔细回想了自己的病情。我有糖尿病,最近小便的时候有时候泡沫比较多,有时候又没有。这让我有点担心,不知道是不是病情加重了。
医生很快就回复了。他首先告诉我,糖尿病确实可能会导致泡沫尿,但是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定具体原因。他建议我查一下24小时尿蛋白,看看肾功能是否有异常,是否适合继续服用二甲双胍。
听到这里,我放心了一些。医生非常细心,他不仅关注我的病情,还提醒我,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应该及时就医。这让我感到非常温暖,也让我对医生更加信任。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检查,并及时反馈了结果。医生也根据我的病情调整了治疗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也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
虽然我现在病情已经稳定,但我知道,只要有任何不适,我都可以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找到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打开了我的手机,准备去线上医院预约一位肾脏内科的专家进行咨询。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我时常担心自己的肾脏健康问题。
很快,我成功预约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肾脏内科专家。在咨询过程中,专家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包括血糖控制情况、尿检结果等。我向他表达了最近对微量蛋白尿的担忧。
专家非常耐心地为我解答,他告诉我卡格列净类药物对于控制血糖和微量蛋白尿都非常有效。他还提醒我要注意血压控制,如果血压不低,可以使用沙坦类药物来降低蛋白尿。听到这里,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在咨询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风险,但专家强调,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卡格列净和恩格列净对肾脏都是安全的。他还建议我不要盲目相信网上的言论,要理性对待药物。
专家还提醒我,如果我的病情没有明显进展,可以先尝试使用卡格列净,如果效果不佳,再考虑其他药物。此外,他还告诉我格列净类药物可以长期服用,但需要定期复查尿检和血糖。
通过与专家的沟通,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的治疗有了信心。最后,我向专家表示了感谢,他微笑着告诉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浏览着网页,突然一条信息弹了出来:“您好,我是您的医生,您之前提到的糖尿病问题,我有一些疑问想要了解一下。”
我立刻回复了医生,详细描述了我的病情,包括性功能不好,硬度不足,以及一些其他症状,比如腰膝酸软,大便溏稀,四肢冰冷,怕冷怕热,遗精,口干口苦,耳聋耳鸣等。
医生非常细心,不仅询问了我的病情,还询问了我的生活习惯,比如是否有熬夜喝酒的习惯,工作压力是否大,有没有尿频、尿急、尿不尽等情况。我一一回答了医生的问题。
几天后,医生回复了我,他告诉我,糖尿病时间久了会影响到勃起方面,他建议我尝试一些中成药来改善我的症状。我有些担心,这些药会不会对我的血糖有影响,医生耐心地告诉我,这些药不会影响血糖,而且可以和我的降糖药一起服用。
医生还告诉我,他给我开的药是饭后服用的,让我注意不要和我的降糖药一起服用。我非常感激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他不仅给我提供了治疗方案,还给我讲解了用药的注意事项。
现在,我已经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了,虽然只是十几天,但我已经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症状有所缓解。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病情会越来越好的。
我总是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尿糖。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吃西格列汀会使尿糖升高,吓得我不敢再服用了。于是我决定去找医生咨询一下,毕竟我不想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很方便也很快捷。医生告诉我,西格列汀并不会使尿糖升高,相反,它是一种常用的降糖药物,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尿糖的排泄。听到这话,我松了一口气,原来我之前的担忧都是多余的。
医生还建议我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同时,他也提醒我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我妈妈今年50岁,最近三个月来,她的身体状况开始出现异常。最明显的症状是尿糖高达4个+,这让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担心。除了尿糖高外,她的视力也变得模糊,经常需要眯着眼睛才能看清东西。更让人不安的是,偶尔她的鼻孔会有血丝出现。这些症状让她感到非常不适,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作为女儿,我决定陪她去看医生。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选择了在线问诊。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们很快就找到了一位专业的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妈妈的病情,并查看了她之前的检查报告。医生告诉我们,妈妈的空腹血糖已经达到了11.67,属于非常高的水平。同时,肝功能也出现了轻度升高的情况。医生强调,长期的高血糖会对眼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必须尽快采取措施。
医生建议我们立即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包括查糖化、复查肝肾功能、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脂等项目。对于鼻孔出血的问题,医生建议我们去耳鼻喉科进行检查,并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四项。医生还提醒我们,如果眼睛的不适感加剧,需要及时去眼科进行眼底检查。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治疗和调理的过程。妈妈每天都要测量血糖,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和运动。同时,医生开了一些药物,包括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缓释片,帮助控制血糖。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妈妈的血糖逐渐趋于稳定,视力也有所改善。鼻孔出血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面对健康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就医、科学治疗和合理调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也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便捷服务,让我们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帮助。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在忙碌的生活中突然接到体检通知,被告知可能存在肾损伤的问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我倍感焦虑,不知如何是好。在我一筹莫展之际,朋友推荐了我京东互联网医院,让我在线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通过与医生的线上沟通,我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和以往病史,包括早期的糖尿病。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关于血糖控制、血压和体重的情况,并对我之前的降糖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评估。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进行了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检查,结果显示尿微量alb/尿肌酐21.34,这表明我可能处于糖尿病肾病早期。医生告诉我,尽管如此,治疗的基础还是积极控制血糖。他建议我调整降糖药物,并强调调整药物需要同时监测血糖,一般需要3-5天的时间。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新的降糖药物方案,并定期监测血糖。虽然调整药物初期有些不适,但在医生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坚持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血糖控制逐渐稳定,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他们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更给予了我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京东互联网医院,让我感受到了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某个普通的周末上午,一位患有血糖问题的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详细了解了患者的情况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提醒患者,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同时也告知患者每次只能用一次处方,但可以续单购买。患者对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表示感激,同时在结束问诊后,患者心存感激和信任,愿意再次选择这种便捷的线上问诊服务。
2024年7月4日,阳光明媚,我坐在家中电脑前,心中有些许焦虑。糖尿病二型,这个疾病已经伴随我多年,我知道它不会轻易离开。这天,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希望通过互联网医院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医生***的形象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他/她专业、细致,让我感到安心。在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后,***医生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并为我开具了度拉糖肽的处方。虽然价格略高于我在商品页看到的,但我知道,这是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当我收到药品后,我发现与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购买的药品不同。询问医生***后,我得知这是由于处方系统只有这个品牌的药品。虽然有些失望,但我对医生***的信任并未减少。他/她告诉我,还有0.75mg的剂量可供选择。
用药期间,我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虽然有时候会有一些不适,但我知道,这是正常的药物反应。每当感到不适,我都会及时联系医生***,他/她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疑问,给我信心。
如今,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线上问诊的生活方式。它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感谢医生***,是他/她让我感受到了医学的魅力,也让我对糖尿病有了更深的认识。
昨天,我母亲查尿酸过高,其他检测指标也有异常,让我很担心。我决定在网上寻求医生的建议。我选择了一个知名的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对我母亲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的各种疑惑,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贴心。
医生告诉我母亲可以继续打胰岛素,同时需要注意控制饮食,清淡低嘌呤饮食,少吃动物内脏、豆腐和肉类。对于其他指标异常,医生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让我感到很安心。
最后,医生还提醒我母亲需要持续观察病情,并在一个月后复查。我对这次线上问诊的效果非常满意,感谢医生的指导和关心。
我最近因为糖尿病运动后尿酮出现情况向医生咨询了一下,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地了解了我的病情,详细询问了我的运动情况和药物使用情况。在沟通中,医生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让我了解了糖尿病运动后多久可以查尿酮的问题。医生还提醒我要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和适度的运动量,以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通过这次问诊,我对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好的把握。
在问诊中,医生助理也非常贴心地提醒我可能需要辅助医生了解病情,让医生更快地给出诊疗建议。整个问诊持续了两天,在这期间,医生和医生助理都给予了我充分的关注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专业和用心。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们对患者的关心和责任。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医疗知识,还能够以友善的态度与患者交流,让患者在问诊过程中感到安心和舒心。我对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印象非常深刻,我相信在这里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