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退热早知道

宝宝退热早知道
发表人:主治医师李晶

关于宝宝退热的几个问题:

发热是儿童中非常常见的问题,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也是家长头疼得问题。

发热很多时候是由于自限性病毒感染导致。面对发热,作为家长的你,怎么处理

1. 发热就要用退热药吗?

不是的,退热处理属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有时用药退热会掩盖疾病的症状而影响诊断,故处理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时需慎重。

另外,退热药不能有效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也不可作为热性惊厥的预防性使用。

2.到底要不要用退热药?

可以用,但不要单纯为了退热而去退热/使用退热药。

因此,需再三明确退热的目的是什么:

(1)可缓解患儿因发热引起的烦躁和不适感等,让患儿可以舒服点;

(2)可缓解家长对患儿发热的紧张感或恐惧情绪,让家长心里可以舒服点。

3.什么时候要用退热药?

(1)当发热的患儿表现出头晕、头痛、四肢酸痛等各种不舒适,或是烦躁不安、易激惹或疲倦乏力、情绪低落的时候,可考虑使用退热药;

(2)当家长对患儿发热的问题感到很紧张感或很恐惧的时候,而且患儿腋温 38.5℃时,可考虑酌情吃退热药;

4.怎么选用退热药?

(1)大多指南的共识是,<3 个月的小婴儿发热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为主,退热药多适用于 3 月以上的患儿。

(2)有使用退热药适应证时,应选择毒性低、不良反应明确且少、患儿易接受剂型的退热药。

药物口服与塞肛的作用时间、退热效果和副作用等都没有明显差别,能接受口服者尽量选择口服。

如果有严重呕吐、小孩拒绝吃药等情形时,可考虑使用肛门塞剂。

(3)目前认为最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热药还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 2~3 月龄的患儿,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 6 月龄的患儿,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不推荐使用复方制剂的退热药,而且一定要避免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选用上与发热程度无关。

(4)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强龙等不能作为退热药用于患儿退热,除非有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严重者。

(5)安乃近:安乃近、保泰松等不仅可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应尽量避免使用,所有年龄都不推荐使用。

(6)阿司匹林:包括其衍生物如氨基比林、安替比林、赖氨比林、氨酚比林、安痛定等,与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的退热效果相当,并无优势,反而副作用更多,如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瑞氏综合征等风险以及水杨酸过敏反应等,故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退热药在儿童中使用,但可仅限用于儿童风湿热、幼年关节炎和川崎病。

(7)尼美舒利:作为儿童退热剂的应用还有待积累更多的证据,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 12 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5.退热针剂可以用吗?

一般情况下不推荐儿童使用退热的针剂。

建议尽量避免给儿童肌肉注射给药,因为这种给药途径可引起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使用不当甚至有可能造成患儿臀部肌肉萎缩,重复的肌肉注射还可能造成患儿焦虑和恐惧等而导致不配合医生的治疗。

6.退热药联合物理降温还推荐使用吗?

虽然现有证据显示,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在短时间内的退热效果会更好些,但与此同时会增加患儿的不适感,会有哭闹,可以适当的用。

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来退热。

7. 如果一直发热,退热药要一直用吗?

目前认为,对发热的患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等退热药时,只有当患儿表现出不适时才需要考虑继续使用,当患儿的不适并未减轻时可考虑更换其他药物,但切勿同时使用两种退热药。只有在患儿的不适持续或者在下一剂退热药到使用时间之前就再出现不适时才需要考虑更换退热药。两次退热药之间至少要间隔四个小时以上

9. 退热药效果不理想怎么办?

现有的研究显示,发热的程度不能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退热药不能有效地缩短发热的病程,其退热效果也不能用来鉴别发热的病因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退热药效果不理想,应该积极寻找导致发热的病因,对因治疗更重要。

10.G-6-PD 缺乏症患儿可以用什么退热药?

G-6-PD 缺乏症患儿在常规治疗剂量下使用布洛芬等退热药相对还是安全的,不会有明显溶血性贫血的危险。但切记不要大剂量或过量使用布洛芬等退热药,更不应使用氨基比林、安替比林、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非那西丁等药物退热。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芳香类止痛药中毒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芳香类止痛药中毒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李奇

    文章首发于 | 儿科李奇大夫

     

    发热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是机体对致热源的正常反应。那么关于发热,家长需要知道哪些知识呢? 

     

     

    1、体温的测量

     

    何时需要监测体温

     

    发热几乎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一种疾病症状,当宝宝出现精神不好,面色红,口唇红,或伴有不想活动,不想吃饭,想睡觉时,都需要及时给孩子监测体温。因此宝爸宝妈们家中一定要备有至少一支体温计,避免临时着急。

     

    正常体温范围

     

    人体的不同部位温度不同,临床上经常采用腋温、舌下温度以及肛温进行测量,判断是否发热。通常认为肛温≥38℃或者腋温≥37.5℃即为发热。

     

     

    体温计的选择

     

    目前市场主流的体温计类型主要有水银体温计、接触式电子体温计、红外线体温计三类,该如何选择呢?

     

    大部分宝爸宝妈用过的传统体温计都是水银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测量准确,价格低廉,是很多家庭的首选。其不足之处在于需要的测量时间较长,较小的婴幼儿难以配合。

     

    另外提醒大家,如果使用水银体温计,要避免摔落造成玻璃碎片损伤及元素汞暴露。儿童的元素汞暴露主要来自水银体温计使用中的破碎。汞(即水银)是一种常温即挥发的液态重金属,具备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一旦水银体温计破碎导致汞暴露,最好远离暴露地点,并且开窗通风,及时清理。

     

     

    第二类常见的体温计为接触式电子体温计。在新生儿和儿童的腋温测量中,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的测量差异很小,而且电子体温计测量时间较短,也不存在汞暴露的风险,因此电子体温计是替代水银体温计测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

     

    如果家里使用的是红外线电子体温计,则建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有可能提高测量准确性。

     

    如何正确测量体温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小儿体温,比如季节、一天当中不同的时间段体温都略有波动,小儿活动、哭闹、进食后、衣被过厚、室温过高都可以使体温升高到37.5℃左右。所以在测量体温时,应使宝宝处于安静状态,不哭闹、不活动,并且在穿的不多,房间温度适宜,非进食的情况下监测体温。

     

    2、就诊需要知道的问题  

      

    除了测量体温,还要做什么

     

    当宝宝发热时,家长需要观察并记录以下情况,方便在就诊时能够准确地描述孩子的病情:

    * 孩子的精神状况

    * 饮食及大小便情况(次数、性状等)

    * 有没有其它伴随症状如:鼻塞,咽痛,咳嗽,眼肿,皮疹,呕泻,抽搐等等

     

    若宝宝<3月龄,出现发热时应立刻就诊;如果出现持续发热、或发热伴精神萎靡,频繁呕吐,剧烈咳嗽,及抽搐发作等症状时,也建议及时就诊。

     

    何时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

     

    首先,我们要知道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测的目的是什么,其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目的是识别严重细菌感染,避免延误治疗。而指南中指出发热12小时后较发热12小时前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更优。

     

    家长急于查找病因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发热之初马上要求进行血常规、CRP检测未必是明智之举。

     

     

    血常规+CRP化验单怎么看

     

    很多家长想知道化验单怎么看,一般情况下:

     

    3岁以下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 WBC < 临界值15×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临界值10×109·L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小;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取CRP>临界值20 mg·L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小;取CRP >临界值40mg·L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取CRP >临界值80 mg·L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注意:疾病诊断需要结合多种化验结果及临床症状,单纯血常规及CRP检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请以医生结论为准!)

     

    3、退热药的使用

     

    何时可以使用退热药

     

    应用退热药的目的是缓解宝宝因发热出现的不适感,所以并不是孩子体温高于38.5℃就必须使用退热药物。

     

    常见的退热药物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和布洛芬(美林),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 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5 mg/kg,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h。

     

    ≥6 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剂量为每次10 mg/kg,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为6 ~8 h。

     

    不推荐这样使用退热药!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因此:

     

    * 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用于儿童退热;

    * 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退热。

    * 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 不推荐静脉、肌注赖氨匹林退热;赖氨匹林说明书最新【儿童用药】修改为:16岁以下儿童慎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儿童用药后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

     

     

    * 不推荐静脉、肌注中成药退热,如柴胡注射液等。柴胡注射液说明书修订要求应增加警示语【禁忌】项应当包括:儿童禁用。

     

     

    不推荐服用儿童复方感冒药

     

    首先,儿童复方感冒药不是退热药,但是很多家长在发热初期喜欢给孩子吃复方感冒药,如艾畅、惠菲宁、小儿氨酚黄那敏等等;认为可以把病毒和细菌“扼杀在摇篮里”。然而复方感冒药成分复杂,不推荐服用,有些复方感冒药同时具有退热功效,更不建议与退热药同时使用。

     

    多个欧美国家,都不推荐4岁以下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

     

    在美国药店出售的儿童复方感冒药说明书都标注了限制使用的年龄段:

    * 2岁以下禁用;

    * 4岁以下不推荐使用;

    * 4~6岁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6岁以上儿童根据需求自主使用。

     

    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对一些常见的感冒药做了一些变更,有需要的家长可以根据下方图片进行查找。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发烧,大家都不陌生。有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人一辈子都会经历发烧。发烧,顾名思义,体温的升高,体温高于37.3摄氏度就定义为发烧。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感染、失血等。

      
    家里有宝宝的最害怕、最担心的就是发烧,昨天还接到一个朋友电话说宝宝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烧到38度,担心得好几晚睡不着觉。宝宝发烧是很常见的,主要原因是长疱疹和呼吸道感染。

     

    那发热应该怎么办呢?教大家几招。

      
    首先讲讲测量体温的方法,此处以水银体温计为例。首先应该将体温计甩到35摄氏度以下,将腋窝的汗水搽拭干净,然后将体温计放入腋下测量5分钟后取出,水平的读取数值。如果担心准确度,可以多次测量。宝宝发烧后体温变化会很大,可以一天内多次测量,以准确了解体温的情况。

     

     

    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帮助退烧。首先是喝水,不管是什么情况,多喝热水准是没错的。发烧应该多喝热水,发烧持续时间较长或是体温较高,可导致身体缺水和电解质的紊乱,而且水能带走一部分的热量,能帮助退热,所以如果是发烧后应该多喝水,很多宝宝不是很愿意喝 ,可以加入一些果汁等。

      
    其次是洗热水澡,很多家长会有疑问说宝宝都发烧了,洗澡会不会加重病情呢?不会的。泡热水澡的时候能帮助身体散热,这会帮助身体降温的。

     

     

    但是洗澡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首先是环境问题,必须是保暖,不能透风,这样会加重病情;其次是水温应该稍微热一些,不能洗冷水澡,可能有的家长会觉得既然体温升高了,水温应该低一些可以帮助降温,这是不对,如果是水温较低会加重病情。

     

    还有一点,宝宝在泡澡过程中会失去一部分水分,发烧也可能会导致身体缺水,所以应该注意多饮水。还可以用温热毛巾擦拭身体,尤其是手心、脚心、腋下等。以前会有老人采用冰块或是酒精擦拭身体,这些都是不对的。应该采用温水将毛巾浸湿,然后擦拭。

     

    那发烧到什么程度提示应该及时就医呢?

     

    首先是体温升高时间较长或是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宝宝发热最容易反反复复,所以如果采用以上几个方法之后未能降温,应及时就诊。

    如果体温超过38.5摄氏度,说明体温调节中枢控制较困难,需要采用药物降温。如果发热伴有抽搐、持续咳嗽,或是皮肤出现疱疹等,需要及时就诊。尤其是合并抽搐等症状时候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宝宝发热虽然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应该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降温,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喂养的方式,给予易消化及宝宝平常爱吃的食物,穿宽松透气的衣服,及时测量体温,如果进一步发展应该及时就诊。

  • 很多孩子都会对某些物质有过敏反应,发烧也是儿童中很常见的问题。

     

    但是,过敏是不会引起儿童体温升高的。

     

    孩子过敏发烧,最有可能是受到了继发性感染的影响。过敏和发烧的症状,可能会有一些是相同的。但是治疗方法不同。

     

     

    那么,继发性感染有哪些呢?对于过敏和发烧又该如何治疗呢?


    继发性感染导致孩子过敏发烧


    孩子过敏发烧,最有可能是受到继发性感染的影响。

     

    过敏是不可能引起孩子的体温升高的。过敏反应的一些症状,可能会导致粘液聚集在孩子身体的不同部位中,从而引起感染。在过敏儿童中发现的最常见的继发性感染,是耳部感染、鼻窦感染和支气管炎。

     

    你应该咨询小儿科医师的建议,以确定发烧的原因。

     

    区别


    根据儿童健康组织所说,过敏是儿童的免疫系统对特定的物质有敏感,比如花粉。过敏反应会引起类似于感冒的一些症状,但其实并不是病毒导致的。


    对于受到继发性感染(比如鼻窦感染)的儿童来说,发烧是很常见的。过敏反应会引起鼻窦的肿胀、发炎,粘液分泌增多,还会促进细菌和病毒的生长。


    症状


    孩子过敏和发烧的症状可能会有部分相同。

     

    例如,一个粉尘螨过敏的儿童,可能会有严重的鼻窦充血,这会导致鼻窦感染,造成更严重的鼻窦充血。常见的过敏症状包括:流鼻水、打喷嚏、流眼泪、咽喉刺激和鼻窦充血。如果一个过敏的孩子发烧,他的体温可能会超过100.4华氏度。也会表现出一些症状,比如身体发冷、疲乏和恶心。

     


    过敏的治疗


    治疗要从看儿科医师开始。一个儿科医师将正确做出诊断,并推荐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家庭医生组织的报道,要通过识别引起反应的过敏原来防止过敏反应,避免过敏原,给孩子日常的抗组胺剂。如果孩子有慢性过敏性疾病,导致了连续的发烧,那么过敏医师可能会建议进行过敏注射。


    发烧的治疗


    治疗由过敏造成的发烧,要用止疼药或退烧药。不要让18岁以下的孩子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产品,可能会增加儿童患雷伊市综合症的风险。治疗发烧的其他方法,包括:让孩子穿宽松的衣服,洗温水澡,让孩子多喝水。


    注意


    建议,如果过敏的孩子表现出以下的症状,就要立即去看医生:发烧超过105华氏度;不断哭闹;颈部僵硬;很难醒来;出现紫色斑点或者呼吸困难。

  • 家里老人常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自然新生儿而也不例外,而这其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感冒发烧之类的。那么对于新妈妈来说,孩子发烧如何才能从容应对避免误区呢?今天主要讲解两种典型的发烧案例和解决办法:

     

    一、普通的感冒发烧情况以及处理办法。

     

     

    一般情况宝宝发烧会同时伴随咳嗽、流鼻涕、呼吸粗等症状。这个时候妈妈们会着急的给宝宝吃一些清热止咳药和头孢消炎药。可是之后就会发现宝宝一直拉肚子,还很虚弱,怎么办?其实,很多妈妈太心急退烧,或者根本不清楚的是——清热的药吃太多其实是会导致宝宝整个人比较寒,容易出现拉肚子的现象。所以建议清热的要少吃,退烧后就不吃。另外,如果头孢消炎药吃了三到五天左右,可以建议停用头孢,疗程已经用够了,接下来可以吃一些止咳止鼻涕的药,比如艾畅。可以止咳止鼻涕。

     

     

    针对宝宝感冒发烧后呼吸粗的症状,是否要做雾化治疗。家长如果有带小朋友去医院看过医生听过双肺没有很明显的罗音,只是单纯的上呼吸道感染的话,就不一定要做雾化。而且宝宝比较小的话,做雾化也不一定会配合。咳嗽的比较频繁比较厉害,小朋友也能配合雾化的话,也可以说使用一些激素,稍微消一下炎。其次,如果宝宝咳嗽比较厉害的话,家里常备的美敏伪麻是可以吃的。

     

    拉肚子问题。如果小朋友拉的次数比较多,而且大便比较稀烂或者是水样便的话。可以吃思密达来保护一下肠粘膜,另外建议可以吃一些益生菌来调理肠道的菌群。也建议宝宝生病期间的饮食稍微单调一点,不要太复杂,这样子对腹泻的好转也是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小朋友要注意保暖,手脚比较冰凉的话都要带一下手套,还有穿袜子可以手脚比较暖,也可以使末稍循环稍微好一点。

     

    二、检查是否免疫功能缺陷导致的发烧。

     

     

    如果是类似这样的情况:宝宝生长发育还不错,但是有纯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有多次高烧。很显然,这时候家长就要考虑有没有先天性的某些方面免疫功能的缺陷。所以建议做胸腺检查以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检查。

     

    这里需要提醒一下各位家长的是:在相应的地方,要找比较区域性的中心医院才能够做到这样的免疫性的检查。有时候这些免疫检查,通过抽血、x光片还不一定能找得到。需要跟踪一段时间慢慢才能够显现出来。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一些先天的宫内感染,比如说touch感染就是弓形虫或者是支原体、衣原体等等这一类的感染医院也都能够查得到。总之一定要给宝宝做一个相关的检查。

     

     

    如果实在找不到原因,那么建议可以适当的用一些免疫调节剂。比较安全的话,在新婴儿期可以用的可以吃一些针对性的益生菌。第二个可以用婴儿用的乳铁蛋白。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婴儿用的安全的免疫调节剂。但是这些都需要用的时间会比较长,配合纯母乳喂养都是可以的。

     

    另外,有些家长问到这种情况是否存宝宝大脑体温调控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可能性。是这样的,小朋友体温调控中枢的确是没有成人那么好,但是如果反复体温波动比较大,还是建议要排除一下免疫方面的问题。大脑发育是否有不良的情况。如果小朋友出生是比较好,暂时是不会考虑大脑发育不良的。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发热莫着急,关键查病因

     

     正常宝宝肛温在36.2度-37.8度之间,腋下温度在36度-37度之间;宝宝肛温超过37.8度,腋温超过37度,即为发热。发热是由于病原菌引起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当这些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的防御系统为保护机体,可作出各种保护机体的反应来抵御病原菌,发热就是其中的一种抵御反应。发热并不是一个坏现象,说明机体正在与病原菌作斗争,所以很消耗人得体力,宝宝就会嗜睡、乏力。 

     

    因此,小儿发热不要一味的着急降温退热,而是要搞清楚发热的原因。很多时候疾病刚刚开始,可能只表现为发热,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可能才逐渐表现出来。所以家长们不能一遇孩子发热就着急慌乱,适当控制体温的同时要回想一下孩子发热前一两日的情况,比如是否外出?饮食情况?大便如何?还要耐心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有时候一些症状或体征在发热一天左右才会慢慢表现出来,单纯退热而不注意查明病因,可能会掩藏真正的疾病,反而耽误治疗。

     

    宝宝发热了怎么护理

     

      

     

    在照顾发烧的孩子时,首先就是把他们的体温进行控制,不要让他们烧得太高,1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吃退烧药,只能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进行,所以,应该把包孩子的被包和衣服打开,必要时用空调调节一下室内的温度,但不要用风直吹。给孩子用毛巾蘸温水擦擦身体,用温水洗洗澡也可以。

     

    尽量不要输液。在孩子发生病毒感染时更多的是靠自身抗体来抵御,药物只是起辅助性作用,医生一般都是用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对症治疗,虽然现在有一些抗病毒的口服或静脉注射类药物,但是疗效并不明显,所以,病毒感染时没有必要输液。输液越多,发生药物过敏的机会就越大,这比打针吃药都要受罪。

     

    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吃药,但是也要在38.5℃以上的时候再吃,如果孩子只是有点发烧并没有其他不适,也用不着非要在短时间内把体温降下来,尤其是发烧原因还没确定的时候。

     

    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

     

    宝宝发热期间,时时刻刻要注意补充水分,以利于防脱水、排汗、排尿、排毒,必要时可口服补液盐。饮食要注意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避免辛辣、油腻、生冷,患儿如胃口不好,不必强迫进食。

     

  • 宝宝很容易发烧,特别是在冬季,宝宝很容易被感冒找上门。

     

    家长担心孩子发烧烧坏脑子,也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退烧药成了许多父母的法宝。

     

    但是,宝宝退烧用药不可乱用,一些有严重副作用、早该被拉入黑名单的退烧药依然存在,家长要注意。

     

    儿童感冒,用药大不同,不同于成人感冒,宝宝感冒发烧或者咳嗽,用药方法都需要特别留意。

     

     

    儿童感冒用药三大原则

     

    1. 成人用的感冒药,儿童不宜使用

     

    柴胡注射剂、安乃近、赖氨匹林、尼美舒利这四种药不要给宝宝用。

     

    柴胡注射液退烧效果很好,但会导致众多的不良反应,大部分表现为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晕厥等,2018年已经禁用于儿童。

     

    赖氨匹林能快速退热,但孩子在注射赖氨匹林后,可能会出现惊厥、呕吐等症状,甚至会昏迷,严重时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这种严重的不良反应被称为瑞氏综合征,12 岁以下的孩子患病比例最高。因此,不管孩子尚在襁褓中,还是已经会走路,甚至已经上了学,都不要使用这种药。

     

     

    尼美舒利也曾是风靡一时的儿童退烧药,效果好退烧快,很多医院诊所都喜欢用。但是尼美舒利容易造成儿童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我国,已经禁用于 12 岁以下儿童。

     

    2. 根据儿童年龄、体重计算药量,避免过量用药

     

    儿童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喝温开水,用温湿的毛巾擦拭身体等。物理降温无效、且腋下温度超过38.5℃的宝宝,则要使用退烧药。

     

    3. 儿童退烧药,就选这两样

     

    儿童用药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使用退烧药的目的在于缓解发烧给宝宝带来的不适,预防宝宝可能因为高烧引起高热惊厥。退烧药降温时,保证体温低于38.5℃就可以。

     

    儿童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是首选,必理通、泰诺林、扑热息痛的主要成份就是对乙酰氨基酚。

     

    儿童日常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每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mg,每4-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无效的患儿,可以考虑应用布洛芬进行退烧,美林、芬必得的主要成份就是布洛芬。

     

    儿童日常服用布洛芬,每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mg,每4-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

     

    用药小提示

     

    1.退烧过程中会大量出汗,用药中注意给宝宝及时补充水分;

     

    2.布洛芬可能会诱发哮喘,患有哮喘的患儿不建议使用;

     

    3.吃药降温的同时应配合物理降温,但切记不能使用酒精擦拭宝宝身体,酒精会透过儿童稚嫩的皮肤导致其酒精中毒。

     

    孩子发烧,是每一个妈妈都会经历的难关。作为一个聪明妈妈,我们要选择对孩子最安全的用药方式,陪伴孩子度过最难受的那几天。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孩子发热了,到底要不要紧?啥情况算严重?会不会有啥大问题?

     

    介绍下判断发热宝宝是否存在严重疾病风险的方法:

     

    红绿灯交通信号灯评估法

     

    发烧的宝宝有红灯栏的症状体征被视为有高风险需要就医检查。

     

    发烧的宝宝有黄灯栏的症状体征没有红灯栏症状体征被视为中等风险。

     

    发烧的宝宝有绿灯栏的症状体征没有红灯栏或黄灯栏的症状体征被视为风险较低。

     

     

     参考文献:Fever in under 5s: assessment and initial management.NICE guideline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大家都知道一件事情,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家庭,特别害怕宝宝发烧,毕竟一个大人发烧那倒是没什么,但是,如果是一个宝宝发烧,着实能让一家人都十分头疼,尤其是一些新人爸妈,面对宝宝发烧,更是头都能给你变大了,甚至会手足无措,那么,宝宝发烧了该怎么办呢?

     
    其实,遇到宝宝发烧的话,在一般的情况下,发烧是一种正常的身体调理,对于宝宝来说,其实非但没有害,相反还有助于孩子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因为发烧可以增加免疫系统吞噬细胞的一种抗体生成措施,说白点,就是宝宝发烧是产生免疫力的一个过程,所以,家长并不用太担心。

     

     
    当然,我也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发烧是正常现象不假,但是,宝宝的体温要维持在38C以下,如果超过了这个温度了,那对于宝宝来说,那你就得小心了,因为这种高烧对于孩子来说,危害非常大,尤其是还在发育中的宝宝,这种温度下,搞不好会烧坏脑子,这不是瞎说的。

     
    首先,就是物理降温法,最简单的,你去药店买一些退热贴或者用冰块敷在额头上面,不过,我觉得对于一些3岁左右的儿童,这种方式,我还是不太建议这样做的,最佳的选择是用温水浸毛巾后,慢慢地擦拭孩子的身体部位,比如额头、脖子和腋下等等地方,辅助孩子降温。

     
    如果仍然没有什么效果的话,宝宝还是持续的高烧不退,这时候,就要采用药物治疗,我个人首选推荐是布洛芬,不过,考虑到这种药物的剂量,你也可以选择用乙酰氨基酚,具体的话,那就只能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这个我觉得都可以的,如果这还不行的话,可以试试混合来使用。

     

     

    当然,我这里强烈不推荐,切记,是强烈不推荐大家去给宝宝吃阿司匹林进行退烧,这种东西千万别让孩子去吃,因为这种药片有一个副作用,可能会引发一种叫做瑞夷综合征的疾病,如果真的引发了这种疾病,你家宝宝这辈子算是倒霉了,所以,千万别用这种药物。

     
    当然,还有一些长辈,会使用一个偏方,比如盖被子降温法,这个我也是不太推荐的,这就相当于是“以毒攻毒”,这种方法搞好了,孩子拥有更强大的抵抗力,搞不好了,那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灭顶之灾,所以,那些土办法,千万别去做,否则下场一定不会太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看到某同学在桌上放了一瓶“六味地黄丸”,问之答曰:最近感觉有点虚,有点阳痿,随便吃吃……回答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六味地黄丸是不是神药?

     

    目前市场上的六味地黄丸共有655个批准文号。同一种药居然有六百多家药厂生产,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市场需求量太大。而且粗略估计一下,六味地黄丸的适应症居然高达近140种,OMG!这是什么概念?感觉日常的毛病没有它治不了的,这还不叫包治百病?所以是有些滥用了。

     

    但不可否认,六味地黄丸确实是补益类的经典名方,确实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更适合肾阴虚的人。它被认可的适应症主要为肾 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肾阴虚的判断

     

    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前提是,经中医辨证为肾 阴 虚的患者。这些症状可以辅助判断:舌红潮热、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盗汗、遗精、失眠、头晕、腰膝酸软、脉细快。

     

    三补三泻

     

    六味地黄丸不仅是补虚,也兼有泻下成分,方中重用熟地黄,滋 阴 补 肾,山茱萸和山药辅助。而泽泻、茯苓和牡丹皮相互配合又能清虚热,方子共奏补肾 阴,清虚热的功效。

     

    所以如果不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症,而滥服六味地黄丸,其实是有副作用的。

     

    以下人群忌用!

     

    六味地黄丸,针对肾阴虚,所以肾阳虚的人不能用,肾阳虚可以用桂附地黄丸。感冒发热病人、急性肠胃炎腹痛腹泻的病人,需暂停使用。健康人请勿当作保健药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很可能出现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情况。

     

    注意其他几种地黄丸的区分

     

    不同的症状可以服用不同的地黄丸,但最好在医生药师指导下服用,勿乱用!

     

    枳柏地黄丸,重滋阴降虚火。麦味地黄丸,重滋养肺肾。杞菊地黄丸,重滋补肝肾。归芍地黄丸,重补阴血清虚热。桂附地黄丸,重温阳,针对肾 阳 虚。明目地黄丸,重养肝明目。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3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在关注婴幼儿成长发育的过程中,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个名词经常出现。DHA是一种ω-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脑部和视网膜的发育至关重要。然而,关于DHA的补充,特别是最佳开始时间和是否有必要停止补充,家长们常常存在疑问。

    DHA补充的最佳开始时间

    DHA的补充应该从婴儿出生开始,乃至于在孕期就应该开始关注。母亲在孕期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摄入DHA,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有助于胎儿大脑和视网膜的健康发展。出生后,通过母乳喂养是婴儿获取DHA的最佳方式,因为母乳中自然含有DHA。对于无法完全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选择添加了DHA的婴儿配方奶粉。

    对于具体的补充时间,多数研究建议从出生开始,尤其是在婴儿的前六个月,这是大脑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DHA的补充对于支持健康的大脑发展尤为重要。

    是否有停止补充的建议年龄?

    关于DHA的补充是否需要在某个特定的年龄停止,目前的科学研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限。DHA对于儿童乃至成人的大脑健康都是有益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可以通过更多样化的饮食来获取DHA,如富含ω-3的鱼类(比如三文鱼、鲭鱼和沙丁鱼等)。因此,如果儿童的饮食中已经足够丰富,可以满足其DHA的需求,那么额外补充的必要性可能会降低。

    对于饮食中不常包含富含ω-3脂肪酸食物的儿童,继续补充DHA可能是一个好选择。特别是在学龄前和学龄期,这是认知功能发展的关键时期,DHA的补充可以支持记忆、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DHA的补充应从婴儿出生开始,乃至孕期就应该得到重视。对于是否有必要在某个年龄停止补充,没有明确的科学界限。家长应根据儿童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以及儿童的健康状况,做出适当的决定。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儿童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是满足其营养需求的关键。如果有疑问,应及时咨询专业的儿科医生或营养师。

  • 中药的命名并非随意,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依据。这些名称通常来源于药物的形态、气味、颜色、功效、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季节等特征。

    以形态命名,如牛膝、白头翁、狗脊等,都是因其外观与动物或自然现象相似而得名。例如,牛膝因茎节粗大膨出,状似牛的膝关节;白头翁则因其根部有白色茸毛,形似白发的老翁;狗脊则因其根上有金黄色茸毛,似狗的脊背。

    以气味命名,如酸枣仁、甘草、苦参、细辛等,都是根据其味道特点命名。例如,酸枣仁因其酸味而得名;甘草因其甜味而得名;苦参因其苦味而得名;细辛因其辣味而得名。

    以颜色命名,许多中药具有独特的颜色,如红花、赤芍、丹参等红色药材;黄柏、黄连、黄芩、大黄等黄色药材;青皮、青蒿、青黛、大青叶等青色药材;白术、白芷、白薇、白芨等白色药材;黑豆、黑丑、黑芝麻等黑色药材;紫草、紫花地丁等紫色药材。

    以产地命名,如川连、川芎、川贝母等,都是因其主产于四川而得名。其他如广藿香、广皮、广木香产于广东;建曲、建泽泻产于福建;云茯苓产于云南;关防风、关黄柏产于东北地区。

    以生长特点命名,如半夏、夏枯草、忍冬藤、万年青、冬虫夏草、冬青子等,都是根据其生长习性和特点命名。

    以药物功效命名,如防风、泽泻、益母草、千年健、远志、骨碎补、孩儿参等,都是根据其功效和主治疾病命名。

    以药用部位命名,如菊花、洋金花、旋覆花等以花入药;莲子、莱菔子、菟丝子等以子入药。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肌肉和关节疼痛的困扰。为了缓解这种疼痛,许多人会选择在药店购买非处方外用止痛药膏。然而,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出警告,一些常见的止痛药膏可能引发皮肤损伤,甚至导致化学性灼伤。

    据了解,此次被FDA点名的止痛药膏包括强生、曼秀雷敦等知名品牌。这些药膏中通常含有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或辣椒素等成分。其中,薄荷脑浓度超过3%,水杨酸甲酯浓度超过10%的药膏,更容易引发2至3级化学性灼伤。

    2至3级化学性灼伤是一种严重的皮肤损伤,可能导致皮肤红肿、疼痛、水疱、组织液渗出,甚至皮肤烧焦或乳白色。这种灼伤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否则可能留下疤痕。

    尽管FDA警告了这种风险,但目前收集到的灼伤案例相对较少,属于“罕见”情况。因此,FDA认为目前还不需要要求生产商在标签上标注警示信息。

    为了降低风险,FDA建议消费者在使用止痛药膏时注意以下几点:

    • 不要在有破损或已发生皮炎的部位使用止痛药膏;
    • 不要在涂抹外用止痛药膏的部位贴胶布类的东西;
    • 不要用加热垫、热水袋或烤灯等敷在或烘烤涂过药膏的部位;
    • 不要让药膏接触眼、鼻、口或生殖器黏膜;
    • 如果使用这些产品后,出现疼痛感、起泡或有类似灼伤的迹象,应立即停止使用该产品,及时就医。

    对于使用止痛药膏引起过敏的情况,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姜薇表示,临床上因使用止痛药膏引起过敏的情况比较常见。常见的过敏症状包括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外用迟发过敏性皮炎。

    为了确保安全使用止痛药膏,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 昨天下午六点开始发烧,至晚上九点多一直高烧不退,最高温度达到40.6度。经过口服美林和物理降温均未见好转,目前仍然持续发烧。患者表示食欲不佳,精神状态较差,偶尔咳嗽,无流鼻涕。患者已进行血常规检查,医生初步判断为病毒感染,建议观察72小时,多喝水,高热时吃退热药。患者向医生咨询了之前类似情况的治疗方案,并询问是否需要按照医院开具的药方进行治疗。患者表示温度开始下降,咳嗽情况有所缓解,目前只使用退热贴进行物理降温。医生在结束问诊时提醒患者,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需要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 小儿至宝丸作为一种家庭必备的儿童用药,在小儿感冒、发热、惊风等症状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小儿至宝丸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它们又分别具有怎样的功效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1. 紫苏叶: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的功效。在小儿至宝丸中,紫苏叶可以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

    2. 牛黄:牛黄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安神的作用。在小儿至宝丸中,牛黄可以治疗高热神志昏迷、小儿惊风、抽搐等症状。

    3. 羌活:羌活具有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的作用。在小儿至宝丸中,羌活可以缓解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4. 冰片: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作用。在小儿至宝丸中,冰片可以治疗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等症状。

    5. 天麻:天麻具有平肝息风、祛风湿的作用。在小儿至宝丸中,天麻可以治疗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6. 朱砂:朱砂具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的作用。在小儿至宝丸中,朱砂可以治疗心悸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

    7. 蝉蜕:蝉蜕具有疏散风热、透疹止痒的作用。在小儿至宝丸中,蝉蜕可以治疗风疹、湿疹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小儿至宝丸在治疗小儿常见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家长在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导用药,避免过量使用。

    2. 对小儿至宝丸成分过敏者禁用。

    3. 婴幼儿使用小儿至宝丸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总之,小儿至宝丸作为一种家庭必备的儿童用药,在治疗小儿常见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家长在使用时仍需谨慎,以确保孩子的健康。

  • 今天早上,孩子突然发烧了,我有些手足无措。孩子放学后没精神,开始量了体温,38度2。除了发热,孩子还说鼻子不透气,7点又量了一下,38度6。我给孩子喝了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但烧还是不退,孩子说嗓子疼,还咳嗽。医生告诉我,孩子可能是感冒了,建议注意日常护理,清淡饮食,避免再次着凉。可是孩子烧到了39度,我又给他喂了药,还是不退烧。

    医生建议我继续喂退烧药,并给孩子开了喉剑和蒲地蓝,孩子吞咽时也说疼。我开始担心起来,孩子一直不舒服,烧得厉害,我又给他喂了半包退烧药。医生告诉我,可以搭配使用开喉剑和蒲地蓝,我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孩子使用了这两种药物。

    孩子的状况终于好转,咳嗽也减轻了,我感到非常欣慰。虽然经历了一段小小的揪心,但在医生的指导下,我成功帮助孩子度过了这次病痛。我对医生的专业和细心感到由衷地感激。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服用药物来治疗疾病。然而,很多人在服用药物时,往往忽略了饮水的重要性。正确的用药方法不仅能提高药物疗效,还能降低药物副作用,保护我们的肾脏健康。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喝水对用药很重要。喝水可以帮助药物更好地溶解,促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此外,饮水还可以稀释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降低药物对器官的刺激,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那么,在服用哪些药物时,我们更需要注重饮水呢?以下几种药物需要特别注意:

      1. 解热镇痛药:如快克、百服宁、芬必得等。这类药物在治疗感冒、头痛、牙痛等疾病时,如果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因此,在服用这类药物时,一定要多喝水,每次服用后饮用200毫升温水。

      2. 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腹泻,如果在体内缺水的情况下服用,可能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因此,在服用抗生素时,除了多喝水外,还可以在饮用水中加点盐,以补充体液和血容量。

      3. 抗结核病药:如氨基水杨酸、利福平等。这类药物容易在尿液中形成结晶,损害肾脏。因此,在服用抗结核病药时,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

      4. 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等。这类药物在治疗水痘、疱疹等疾病时,需要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药物排泄受阻,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出现蛋白尿等症状。因此,在服用抗病毒药时,也需要多喝水。

      除了以上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药物也需要注意饮水,如利尿剂、抗凝血药等。总之,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合理饮水,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除了药物本身,我们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药物的效果。以下是一些提高药物疗效的建议: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运动。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身体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喝水对用药非常重要。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注重饮水,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那天晚上,我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发烧,体温升到了38.5℃。我赶紧打开手机,找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屏幕那头,一位医生微笑着向我问好,让我感到一丝安慰。

    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包括喉咙干、想咳嗽等。我如实回答后,医生告诉我可以配合抗病毒的药物和消炎的药物。我按照医嘱,在8点半到9点之间服用了布洛芬胶囊,但体温并未下降。

    医生询问了我是否喝过水,我回答没有喝多少水。医生提醒我发烧需要多喝水,于是我在他的建议下喝了一暖瓶水,并且吃了一个西瓜。

    我担心鱼腥草颗粒和喉风散、西瓜霜是否可以一起使用,医生告诉我这些药物都可以配合使用。当我询问布洛芬效果不好的时候,医生建议我明天可以用尼美舒利分散片代替。

    我询问鱼腥草颗粒和布洛芬是否需要隔开时间吃,医生告诉我不用。在医生的指导下,我放心地继续治疗。

    在咨询结束后,医生提醒我要注意出汗,以后不要受凉。我感到非常温暖,对这位医生的专业和关怀深表感激。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及时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依赖性日益增加,中药不良反应问题逐渐引起关注。根据相关报告显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药已成为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三大祸首”。

    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主要原因是传统观念认为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以及一些企业广告的误导。事实上,中药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如龙胆泻肝丸等含有马兜铃属中药的成药可引起急性肾衰、慢性肾衰、肾小管酸中毒等严重后果。

    除了禁用的含有马兜铃属中药的成药,一些常用中药也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报道。例如,大黄和桔梗等药材,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继发性便秘、心房纤颤等。

    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中药生产企业必须重视用药安全问题,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注明产品的不良反应。同时,广大消费者也应注意,中药并非绝对安全,应合理使用,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联系。

    此外,中药说明书上应详细列出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让消费者充分了解药品的潜在风险。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发布相关通知,要求药品说明书中必须包括不良反应,中药说明书也应实事求是地详细列出应用该药品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 提到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或许很多人感到陌生,但一提到它的俗称“扑热息痛”,大家就会恍然大悟。没错,它们是同一个药物。

    美国相关资料显示,每年因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致死的人数超过200人。这足以说明,如果使用不当,其毒性也可致命。

    对乙酰氨基酚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为N-乙酰对苯醌亚胺(NAPQI)的代谢物质,该物质具有较大的毒性。在正常情况下,NAPQI会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结合,降低其毒性。然而,当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剂量过大或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减少时,NAPQI就会与重要的大分子结合,导致肝损害,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肝坏死。

    除了肝毒性,对乙酰氨基酚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出汗、皮肤苍白、腹痛等。长期、大剂量以及联合用药,更易诱发对乙酰氨基酚的严重不良反应。

    以下是一些提高对乙酰氨基酚安全性的建议:

    1. 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用药,避免超量服用。

    2. 避免饮酒,以免增加肝损害风险。

    3.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可能增加毒性的药物。

    4. 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5. 长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患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血常规。

    总之,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 片仔癀作为一款传统的中成药,凭借其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片仔癀的成分、作用、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

    首先,片仔癀的主要成分包括牛黄、麝香、三七和蛇胆。这些成分均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等疾病。

    在病毒性肝炎方面,片仔癀可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缓解肝细胞受损,提高肝功能。对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等外科疾病,片仔癀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此外,片仔癀在治疗跌打损伤、各种炎症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疗效。

    片仔癀的用法用量如下:口服,每次0.6克,每日2-3次;外用研末用冷开水或食醋少许调匀涂在患处,每日数次。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忌服,运动员慎用。另外,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在使用片仔癀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密封,置干燥处保存;

    2. 有效期60个月;

    3. 请按照说明书或医师指导使用。

    总之,片仔癀作为一种传统中成药,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然而,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以确保用药安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