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治愈的标准是什么?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病,也是老年常见病,甚至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罹患冠心病。许多人经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冠心病能不能治愈?其实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治愈的标准不一样,其衡量起来也就有天壤之别了。首先有一个叫临床治愈,什么是临床治愈呢?就是如果你是个心绞痛,给予对症处理后心绞痛不发作了,那么就被称之为临床治愈。其次就是我们脑海中的“彻底治愈”,这个治愈的深层含义就是治疗以后彻底好了,以后也不会再有这个疾病,这也别称之为彻底治愈 。先搞清了我们说的治愈的标准,再来讨论冠心病能不能治好的问题。其实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临床治愈的几率是相当的高的,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方法,让你这次心血管病事件不再发病,就是这一次治疗的成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治愈的病例还应该是占据了大多数。但至于彻底治愈,咱们再来讨论一下!
二、冠心病的彻底治愈不现实!
想着把冠心病彻底治愈,这辈子不再发生冠心病,这样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在出生以后便开始了,也就是说只要你活着,动脉粥样硬化就在一直发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使得冠心病随着年龄越大,其发生概率越高,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伴随终生的过程,所以在理论上可以认为,只要你活的年龄足够大,那么你就肯定会罹患冠心病。所以,从理论上讲,彻底治愈冠心病是不可能的!
三、冠心病的治疗目的是什么?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就是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中主要就是支架植入,而外科手术主要是搭桥治疗。但你们知道我们选择这些治疗方法的目的是什么吗?其实选择这些治疗方法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改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所以治疗的首要目的是让我们的冠心病不再发病,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另一个目的是改善我们的冠心病的预后,让我们在带病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活的更久。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其实我们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法,其实质都是为了活的更好和活的更久。如果选择一种治疗方法,不能给我们带来这些获益的话,那么这项治疗的意义就丧失了。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且莫盲目自信,贻误治疗时机,当然,也不要过分害怕,从而过度去干预疾病。
所以,支架不能根治冠心病,吃药也不能,搭桥也不能,我们所做这些的目的就是改善生活质量,尽可能的改善预后。
亲,明白了吗?关注我们,每天更通俗的科普推送给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当今社会,冠心病病人越来越多,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必然趋势。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人会患上冠心病,主要是因为如今的人十分不注意保健,由此身体素质一天天下降,冠心病也就应运而生。很多冠心病患者都很在乎这么个问题:得了冠心病是否还能做外科手术,下面就来听听专家的见解。
一般来讲,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有心电图缺血型迹象的隐性冠心病病人,由于心脏病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可以承受较大的手术,危险性也较小。对一般冠心病病人,如心脏病病情稳定,近期无反复心绞痛和心律失常,而且心功能较好,可以考虑手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的患者,做较大手术时可使心肌缺血加重,易发生严重的心律紊乱甚至心室纤颤、心力衰竭及术后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达10%~20%。
因此,对此类病人,除非急症,一般不宜进行较大的手术。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一般要在3~6个月以后,最好在梗塞两年后进行手术;手术与急性心肌梗塞相隔的时间愈短,术后再发心肌梗塞的机会愈大。对于只需要局部麻醉的小手术和简单的眼、耳、鼻、喉科等手术,不论病人患哪种心脏病病和心脏的程度如何,都可以耐受。对一些可选择的手术,如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体内的良性肿瘤等,则要选择在心脏功能最佳的时机做。而对那些病情紧急,不动手术就要危及生命的急症,如大出血、内脏穿孔、恶性肿瘤等,不论心脏病的性质和程度如何,都要在严密的心脏监护下进行手术。
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手术问题,需视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来决定。一般说,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如仅有偶发早搏时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但频发早搏或阵发性心动过速,严重的心跳缓慢及传导阻滞时,应先适当控制后再进行手术。有些病人手术时应给予相应的保驾措施。冠心病合并慢性房颤的病人,只要心室率控制在80次/分左右,心功能尚好时,并不明显增加手术的危险性。
看来,得了冠心病,如果需要做外科手术,需要分情况而定。这就要求患者在做外科手术之前必须先做下身体的检查,通过检查,来查看一下自己的身体素质是否符合手术标准,如果符合,则可以进行手术,如果不符合,就需要考虑其他治疗途径。
冠心病,如果你没有听说过那么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你肯定听说过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都是冠心病中的一种类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在我们身边非常的多见,所以说冠心病也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它严重的危害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怎么引起的又该怎样预防呢?咱们一起走进冠心病的世界来看一看。
一、冠心病是怎么引起的?
冠心病的发病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我们的心脏心肌细胞也需要营养、能量和血液供应,而冠状动脉是给我们的心肌供血供氧的主要通道。当我们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较重的狭窄和堵塞,这就是冠心病的整个发病过程,所以说冠心病是怎么引起的呢?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
二、冠心病有什么危害?
冠心病既然如此多见,那么冠心病有哪些危害呢?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畏惧和害怕冠心病呢?冠心病的危害有很多,它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导致心绞痛频发,还会导致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的出现,而这些不仅仅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当然罹患冠心病以后还会消耗大量的金钱、人力、物力,以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害。
三、冠心病又该如何预防呢?
冠心病危害这么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冠心病呢?其实所有疾病的治疗都远远没有预防意义更大,怎样预防冠心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其次是控制好冠心病的相关等危症,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等。第三就是良好的心态对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也关系密切!最后就是如果有必要进行药物的使用,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尤为重要。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带您看不一样的科普知识。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冠心病和心脏病,估计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两个词汇,但两个词汇是不是表达一样的意思呢?我估计广大读者也是一知半解,今天咱们就来科普一下冠心病和心脏病的关系,然后解答读者的这个问题,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科普知识。
一、冠心病和心脏病一样吗?
不一样!心脏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只要心脏有疾患都可以称之为心脏病,也就是说心脏生病以后的统称。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脏疾病,当然属于心脏病。冠心病是怎么回事呢?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缩写,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脏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闭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疾病。所以两者并不一样,但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病,心脏病包括了冠心病。
二、冠心病是如何确诊的?
记得原来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不要轻易扣上冠心病的帽子》。很多人去医院看病,医生会给告诉他,你的情况考虑冠心病。然后如果患者不进行确诊的话,就会长期带着冠心病的帽子,他自己再去看病,都会告诉第二个医生,自己原来有冠心病。殊不知,这样带着冠心病帽子的人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冠心病,这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假冠心病”。因为冠心病的确诊是需要冠状动脉的影像学检查才能确诊的,比如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如果患者仅仅是门诊上看一眼,只是怀疑冠心病,需要确诊的话,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才可以。
三、确诊的冠心病,还能恢复吗?
不知道提问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和思想?是为了说明冠心病能不能症状治愈?还是为了说明冠心病能不能被彻底治愈和没有发病一模一样?我也不止一次的科普过,冠心病的患者,临床治愈也就是没有症状,是很容易做到的,没有症状意味着可以和正常人几乎一样的带病生存。但把冠心病彻底治愈,以目前的医学技术和手段,还是达不到的。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冠心病,恢复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还是可以达到的。但想让冠心病彻底治愈和没有发生过一样,目前还做不到。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得科普推送给您!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是心内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我们身边几乎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罹患心血管疾病,而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冠心病的诊断是如何确诊的?冠心病到底能不能治愈呢?
一、如何判断得了冠心病?
冠心病的诊断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首先冠心病的诊断大多数依赖有典型的冠心病症状,如果患者有活动后胸闷气短等情况,那么需要考虑是否罹患冠心病,但并不是每一个冠心病患者都有典型的症状,在冠心病中有些病人症状不典型或者没有症状,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冠心病。其次,冠心病的诊断依赖于冠状动脉的相关检查,冠状动脉的检查主要包括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影像学资料。当然如果有需要冠心病的确诊,还需要心脏彩超,血液检查和磁共振等相关检查来辅助,确认诊断冠心病。
二、冠心病能不能根治?
我们永远都想着某一种疾病得到根治,得到根除,得到治愈,但事实上许多疾病都是不能彻底根治的,包括冠心病在内。冠心病的实质是冠状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本身就是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的规律。所以我们对于冠心病的治疗,还局限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以及尽可能延缓患者的预后,而不能彻底根治和消除冠心病。
三、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既然冠心病不能根治,那么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冠心病的治疗首先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前提下,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其次,如果患者有血运重建的必要性,那么有可能就需要介入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进行血运重建。随着大家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冠心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生活,也成为辅助治疗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些几乎囊括了冠心病治疗的大多数方法。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一、冠心病是咋回事?
了解了冠心病是怎么回事?你才能了解冠心病根治能不能,如果不了解冠心病的原理,咱们接下来聊的这些就都没有意义。冠心病是咋回事呢?冠心病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因为狭窄,导致狭窄血管所供血的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在这里,能够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必经过程,有证据显示,从人类出生,动脉粥样硬化就始终伴随我们终生。也就是说,冠心病,本身就是我们人类衰老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自然病程,就和年龄一样,势不可挡。
二、冠心病能治愈吗?
明白了冠心病的道理我们就理解了,我们所做的所有为冠心病作出的努力,其目的都是为了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使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缓慢而已,至于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理论上讲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冠心病能够治愈,从理论上讲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好像能够治愈逐年变老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所做的所有的治疗努力,都是为了延缓病情,改善症状而做出的努力。并不能真正治愈。
三、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太多了
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才是压垮中医的诸多稻草之一,在没有弄清楚事情原委之前,就有许多的打着“中医”幌子的非中医人来告诉你,这个事情我可以治愈。辩证法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所以,我讲得时候也不敢绝对怎样,包括冠心病能不能治愈,我也是从理论上讲,不会治愈。但或许随着医学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攻克冠心病,彻底治愈冠心病呢!但至少现在,真正的中医,也不会打着治愈的旗号来忽悠病人。
冠心病,临床治愈的数不胜数,但彻底根除或者治愈,或许需要时日。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首先声明一点,就是可降解支架的确已经在国内上市,已经不是传说,是真的。可降解支架之所以被很多人关心,是因为可降解支架的确符合很多人的心理预期。但关于可降解支架的前前后后,还有很多大家所不知道的情况,咱们今天就走进神秘的可降解支架,看看这个可降解支架,到底靠谱不靠谱?
一、可降解支架有哪些好处?
可降解支架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介入无植入,植入的支架在一段时间以后可以被完全吸收,进而达到体内无残余的目的。其次就是更容易被心理接受,无论其效果如何,在患者的内心层面上,可降解支架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最后就是可降解支架有利于再次介入治疗,因为吸收后的支架部位,如果再次出现狭窄,再次植入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植入金属支架后的再狭窄患者。也正因为这三点,使得可降解支架更容易被很多人接受。
二、为什么可降解支架没有火?
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可降解支架没有火遍大江南北呢?其实可降解支架在国外是最先上市的,但国外的可降解支架在进行了远期的循证医学试验以后发现,可降解支架的远期预后,逊色于金属支架。这主要可能是因为远期支架被吸收以后,其支撑力大不如前,进而导致支架部位弹性回缩,导致再狭窄率高于金属支架。
也因为此,国外的可降解支架撤市了。国内的可降解支架,是国内研发上市的,但因为国外的循证医学试验,使得可降解支架的使用并没有那么广泛。
三、可降解支架的适应症很严格
可降解支架没有火,还和另外一个因素有关系,那就是可降解支架的适应症很严格,多数情况下都是单支架可以解决的简单病变,才选择可降解支架,但对于有分叉、长病变、多支架、多血管的冠心病病变,是没有相关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也正因为此,可降解支架的使用也局限于简单的A型病变,毕竟其他病变使用以后,其效果会更差。
所以这也是可降解支架没有火的另一个原因。
看懂了吗?可降解支架,至少现在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远期实验数据还逊色于金属支架,所以至少在现在,可降解支架仍然是不太被医生所接受的,虽然广大患者盼望已久,但仍然不是大多数患者的首选。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猝死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平时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的人群,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原因而导致的死亡,被称之为猝死。
猝死有什么特点呢?
1.发病急:
大多数猝死发生在发病后即刻或者至一小时或者数小时以内的死亡,所以,猝死的预防相当困难,因为毫无征兆又发病太急,往往不易被发现和注意。
2.进展快:
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具体的量化时间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有人认为其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由此可见整个综合征的进展过程之快。
3.结局差:
猝死是以死亡为结局的综合征的统称,所以,没有死亡就没有猝死的概念。而一旦发生猝死,其结局就是——死亡。
4.人数多:
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其中心脏性猝死人数达54万。可见猝死人数之多。
5.难预防
正是因为是看起来健康的人群,而且是毫无防备的突然间发病,所以猝死的预防非常难,你对一个正常人讲你会猝死,我估计你是找骂型的,但猝死就是发生在不可能发生的人群身上才是猝死。
冠心病很容易发生猝死吗?
在猝死的分类中,就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也称之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心源性猝死的时间节点,多数人认为是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瞬间至一小时之内发生。
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源性猝死占75%之多。从我国猝死死因的表格可以看到,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所致。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死因,而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主力军,冠心病患者也是最容易发生猝死的人群,所以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回答,由数字就可以得出结论——冠心病最容易发生猝死。
一旦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脏器质性疾病的人群,做好冠心病二级预防等治疗,才能改善预后和减少猝死。
一、心脏血管中的血栓是如何形成的?
心脏血管,也就是常说的冠状动脉,而冠状动脉中的血栓,和其他部位的血栓一样,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部位形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其形成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中的斑块变得不稳定,从而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另一种其他部位的血栓,则是其他部位形成的血栓脱落,从而导致冠状动脉栓塞,其较为少见,往往见于左室系统的血栓脱落导致!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血管造影是诊断血栓的参照标准。
二、现代取栓术能够取出血管中的血栓吗?
取栓术就是通过在患者的动脉内置入一根导管,从导管中取出患者体内的栓子的治疗方式,微创的方式,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小。现代取栓术当然能够取出血管中的血栓,无论是下肢动脉静脉系统的血栓,还是冠状动脉血管中的血栓,甚至是脑血管中的血栓,现在也开始尝试取栓治疗!而冠状动脉系统中的血栓,其取出术相对来讲已经趋于成熟,无论是器械还是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和安全!有专门的心脏血管取栓工具和导管,如果有需要,其取出技术还是可以很快实现的!
三、那是不是所有的血栓都可以取栓呢?
当然也不是,心脏血管中的血栓,其取栓适应症比较严格,在新修订的欧洲和美国指南中,还有我国的指南中,均把取栓的推荐级别下调了,说明对于是否取栓,大家趋于更加谨慎的态度,这主要是由于冠脉病变的性质取栓的实质决定的!这些性质决定了取栓后很快再发的可能性很大,而且风险很高!冠脉取栓不能根除根治不稳定的冠状动脉,所以其推荐级别下调了!
所以,想象中取栓可能效果更好,但研究证实其逊色于其他治疗,所以,心脏血管的取栓治疗,就显得不那么普及了!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并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需要做造影,也并不是所有的非冠心病都不需要做造影,心脏造影检查就是将一根很细的导管插入到你的主动脉里,然后通过导管前面的小口向主动脉血液注入造影剂,使X射线可以将沿血管流动的造影剂在显示屏中显示出来血管及心脏的形态来。我们需要明白这两个问题需要了解我们造影的目的是什么?
一、冠心病一定需要造影吗?
当然不是,如果所有的冠心病都需要做造影的话,那么对于3亿的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心内科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
造影的目的一是为了评估患者的病变情况,指导治疗,二则是为了进一步的血腥重建。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鉴别患者到底是不是冠心病,鉴别诊断和明白情况!所以对于某些稳定性冠心病,我们已经知道其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后如果对其愈后有一定的把握,那么完全可以不做造影。
二、不是冠心病就一定不需要造影吗?
当然也不是,刚才我们已经讲到,有时候冠心病造影是为了鉴别我们到底是不是冠心病,所以对于一个虽然不是冠心病,但临床症状非常像的,又让医生高度怀疑冠心病的患者来说,造影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造影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
是否要进行造影取决于很多因素,而不单单取决于患者的诊断。我们必须明白,造影只是一种检查,只是了解我们血管情况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也不是冠心病必然选择。
但如果我们的冠心病出现变化,比如出现了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或者是出现了其他需要做造影的情况,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尽快造影,而不是在犹豫要不要做了!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各种你想不到的事情可能就被爆出来了,但是真是假,需要我们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否则你的脑子里,装的都是别人让你去思考的东西,那么你就彻底的成为了别人洗脑后的韭菜了。
80%的心血管狭窄,在心内科已经是比较严重的狭窄了,至少在目前世界上的心血管领域的报道中,还没有见到过80%的狭窄完全消失的个案报道。所以对于这个新闻,我个人还是建议持审慎的态度。
一、血管急性血栓狭窄能消失?
如果是急性的血栓导致的狭窄,血栓经过抗凝等治疗后是可以消失的,这样的狭窄也是为数不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血栓一旦形成,患者可能还没有机会使用上中药,因为心肌梗塞的患者,如果没有充分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等治疗的话,患者的死亡率还会回到原来高的惊人的地步。所以这种血栓恐怕不在讨论之列。
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稳定狭窄难消除?
除外了急性血栓形成出现的血管狭窄,那么就剩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导致的血管狭窄了,这样的狭窄,多是日积月累和长期慢性的过程导致的结果。对于这样的狭窄,目前是没有有效方法让狭窄消除的,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这样的狭窄是难以消除的。
三、细想一下,真伪自明
其实细细想一下,你就知道这个新闻到底是真是假了。如果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被抑制和逆转,人类寿命或许可以延长到让你意想不到的年龄。因为目前影响居民寿命最多的脑梗塞、脑出血、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疾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
所以如果一款中药可以让这个过程逆转,诺贝尔奖是没的说了。我建议这个新闻的主人公可以去申请诺贝尔奖,同时还能把祖国医学发扬光大,这事儿如果是真的,恐怕主流媒体比如央视早就全球播报,不用这样人传人的小道消息传播。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相信这些都会有定论,但肯定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如果真的可以逆转,医学指南早就修改了,也不用我们在这里争论了。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不够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这类心肌梗死患者,往往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诊或漏诊,给治疗带来困难。
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主要诊断依据包括心肌酶的异常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肌酶是心肌细胞受损时释放的酶类物质,其异常可以间接反映心肌的损伤程度。冠状动脉造影则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情况,从而确诊心肌梗死。
不典型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其严重程度不容忽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梗死等。其中,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针对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在饮食方面,要避免高脂肪、油腻、厚味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在运动方面,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同时,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当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应该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原地休息,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如果症状无法缓解,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医院就诊。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治疗。
心率,这个看似简单的生理指标,却蕴含着丰富的健康信息。它不仅是衡量心脏健康的重要指标,更是预示着人体健康状况的“健康密码”。
一、心率与心脏病的关系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心率的变化往往预示着病情的进展和预后。研究表明,心率过高或心率变化幅度过小,都可能导致患者一年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因此,稳定和减慢心率的治疗措施对于心脏病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二、心率与运动量的关系
心率也是衡量运动量大小的重要指标。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心率保持在最佳范围内,可以帮助提高运动效果,降低运动风险。例如,对于中年人来说,运动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8~144次/分钟之间。
三、心率与寿命的关系
心率与寿命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研究发现,心率越快,寿命越短。因此,保持心率稳定,让心脏跳得从容,是延年益寿的关键。
四、心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研究表明,心率比正常人快12次/分钟的人,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要比正常人高27%。因此,关注心率变化,及时发现并调整心率,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五、心率与过劳的关系
长期过度劳累会导致心率加快,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通过监测心率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过度劳累的迹象,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心肌缺血,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上的脂质沉积逐渐增多,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血流受阻,进而引发心肌缺血。
其次,冠状动脉痉挛也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情绪激动、吸烟等因素的刺激下,冠状动脉会发生痉挛,导致血管腔狭窄,血流减少,引发心肌缺血。
此外,冠状动脉微小血管病变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由于微小血管壁的病变,血管壁的舒缩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血管不能在需要时扩张,从而引发心肌缺血。
针对心肌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2. 生活方式干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等。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心肌缺血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等。
4. 心理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重视心肌缺血的预防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心前区隐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将为您介绍心前区隐痛的常见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情况。
一、心前区隐痛的常见原因
1. 冠心病:冠心病是心前区隐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时,心肌供血不足,会引起心前区隐痛,并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2.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心前区隐痛。这些疾病与饮食、饮水等因素有关,可能伴有反酸、烧心等症状。
3. 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种心脏肌肉疾病,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前区隐痛。
4. 颈椎病:颈椎病可能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心前区隐痛。
5. 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导致胃酸倒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心前区隐痛。
二、心前区隐痛的处理方法
1. 休息:心前区隐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到安静、空气流通的地方休息,避免紧张、激动,放松心情。
2. 吸氧: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吸氧,以改善心肌缺氧症状。
3.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对于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4. 避免诱因: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劳累、熬夜、吸烟、饮酒等诱因。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心前区隐痛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冠心病,作为我国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逐渐老化,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家族遗传史、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冠状动脉是负责为心脏提供血液的重要血管。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管壁上会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或堵塞,血液流通受阻,从而引发心肌缺血,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冠心病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降血脂药、抗高血压药等;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除了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此外,定期体检、及时就医也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如胸痛、胸闷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农村地区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纠正对心血管疾病的误区,提高防范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误区一:年轻人不会有心脏病
事实上,年轻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熬夜劳累、情绪紧张和缺乏运动,是导致年轻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硬化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同样需要警惕。
误区二:以往病历、验单随手扔
保存以往的病历、检验单等资料,对于今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年轻时患有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的患者,这些资料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心血管疾病。
误区三:总希望治疗能立竿见影
高血压是最容易治疗,也是最难治疗的疾病。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以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患者应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随意更换药物。
误区四:平时不重视,病急乱投医
重视急性病、传染病,忽视慢性病是当前患者的一个误区。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预防疾病发生。
正确的生活方式:
1. 严格控制盐和油摄入量;
2. 正确对待剩菜剩汤,避免摄入过多油脂和盐分;
3. 多吃清淡食品,如蔬菜、水果等;
4. 多运动,减少熬夜;
5. 戒烟限酒。
心率增快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过快的心率可能暗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以下是一些导致心率增快的原因:
1. 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导致身体组织缺氧。贫血会导致心跳加快,以增加心脏泵血量。贫血的原因可能包括营养不良、月经失血、慢性疾病等。治疗贫血通常需要补充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
2. 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可能会在运动、情绪激动或心脏负担增加时增快。治疗冠心病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和手术治疗。
3. 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心肌组织受到炎症或感染而受损。心肌炎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从而引起心率增快。治疗心肌炎通常包括抗病毒治疗、抗炎治疗和营养心肌治疗。
4. 神经系统疾病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可能导致心率增快。这些疾病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影响心率。
5. 压力和情绪因素
压力和情绪因素也可能导致心率增快。长期处于压力和情绪紧张状态,可能导致心率持续增快,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果出现心率增快,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时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的饮食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冠心病患者应严格控制盐分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建议每天摄入盐分不超过6克。
其次,要限制脂肪摄入。高脂肪食物会增加血脂水平,加重冠状动脉狭窄。应避免油炸、油腻食物,选择低脂、高蛋白的肉类,如鱼、鸡胸肉等。
此外,冠心病患者应减少糖分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血糖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建议控制水果摄入量,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梨等。
在主食方面,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全谷物、糙米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稳定血糖。同时,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除了饮食调整,冠心病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药物治疗方面,冠心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血脂药物等,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最后,冠心病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身体不适的情况,其中睡觉时左手麻木的情况较为常见。那么,睡觉左手麻木是否是心脏问题引起的呢?这需要结合患者的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如果患者平时没有出现胸痛、胸闷、心慌等冠心病的症状,只是单纯在睡觉时出现左手麻木,并且检查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也完全正常,那么可以初步排除心脏问题的可能性。
那么,左手麻木的原因是什么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
1. 睡眠姿势不当:长时间保持同一睡姿,尤其是压迫到左手的睡姿,如侧睡时手部弯曲,可能会压迫神经,导致左手麻木。
2. 颈椎问题:颈椎病可能导致颈段神经根或脊髓受到压迫,进而引发手麻症状。尤其是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如趴在桌子上睡觉,更容易引发颈椎问题。
3.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肌缺血,进而导致左手麻木。
4. 其他因素:如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也可能导致手腕和手指麻木。
那么,如何预防和缓解左手麻木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改善睡眠姿势:尽量选择平躺或右侧卧位睡觉,避免压迫到左手。
2. 注意颈椎健康:适当进行颈椎锻炼,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 控制慢性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
4. 适当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5. 注意饮食:保持清淡饮食,避免甜腻、刺激的食物。
总之,睡觉时左手麻木并不一定与心脏问题有关,但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持续性的左手麻木,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疾病的风险。
国庆长假期间,亲朋好友聚会频繁,不少糖尿病患者放松了对饮食的管控,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引发住院。城阳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江梅菊指出,长假期间糖尿病患者住院人数较节前增加约30%,这与过度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在长假期间容易放松警惕,过度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以及酒精等,导致血糖和血脂升高。黄先生就是其中一例。他表示,由于假期期间饮食不节制,加上平时缺乏运动,导致血糖和血脂升高,出现眼睛发花、重影等症状。
江梅菊主任指出,长假期间糖尿病患者住院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江梅菊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或加重:
此外,感冒、肠胃不适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血糖异常。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低,天冷容易感冒,进而导致血糖升高。患有冠心病的人也应该定期检查血糖,以防血糖升高。
为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重视饮食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和秋季养生。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饮食宜淡是指糖尿病患者应减少钠盐摄入,调和饮食五味,有利于身体健康。饮食宜缓是指饮食时不要暴饮暴食,粗嚼急咽。饮食温度要适中,过烫或过寒的饮食都将引起不良反应。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以控制血糖,维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