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创伤 回忆 反思 ——写在十年之后

创伤 回忆 反思 ——写在十年之后
发表人:岳海
创伤 回忆 反思 ——写在十年之后
原创: 海的空间 海的心理工作号 2018-05-22
 
 
 

 

 
 
又一个五月快要过去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灾难性事件,在这些事件中我们作为灾难的目击者甚至是受害者,亲眼看到自己或者他人的生命丧失或身体残缺,身心都受到极大的伤害。
 

 

 
十年之前的那场地震灾难,我相信都会象树的疤痕一样印刻在许多人的脑海里,那段心理援助工作的经历更是我磨灭不掉的画面,它深深的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明,是一个活泼的二年级男孩。地震中他与死神擦肩而过,对他来说他是幸运的,被救以后他才知道他的许多同学并没有他的幸运。当他的身体创伤部分恢复后,随之而来的更是精神的创伤。敏感、情绪的易激惹、经常从噩梦中惊醒,更让这个孩子难受的是每到下午二点左右的时候,脑海里那翻天覆地,房屋倒塌,眼前的灰色、红色无比生动,无比真实,仿佛又一次地重新经历那一次刻骨铭心的时刻,看着、听着,在这个时刻我的心仿佛也跟着坍塌了。这些强迫性的重复体验,是孩子内心试图在心理上掌握这些发生的事件,房屋不会坍塌、同学不会被掩埋,因而不断增加对创伤事件的强迫性重复体验。

在病床旁,我们陪伴着这个孩子,与他聊天、讲故事、做游戏。他喜欢画画,他觉得画画能让他感到平静。我每天都会来陪伴这个小男孩,一个月后当分别到来时,他抱着我的脖子给了我一个湿湿的吻说“我们以后还能见到吗?”。
 
 
    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哪怕许多年后,那些经历了严重创伤、事件的人们,仍然很难面对创伤的自我,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些遭受到严重创伤的自我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并不能完全的理解。但是,守护与陪伴、陪伴与倾听是重要且具有修复功能的。
 
 
 
                                   

                 
 
 
 
 
作者简介:岳海  医师  心理治疗师   一个在灵魂探索道路上努力前行的人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老年精神病态疾病介绍:
自我挫败型人格障碍,是精神心理疾病,属于一种依赖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否认自我的成就,不愿过的开心,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一味的牺牲自我,不愿改变现在的这种现状的一类人。主要是因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性格原因,导致此种人格障碍。有的人格障碍患者,可能会有焦虑症状或者抑郁状态,更甚者会有自残及自杀情况,本病以抗精神性疾病药物和心理干预治疗为主。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人可能会逐渐出现细微的改善。
推荐科普文章
  • 是否会留下伤疤这件事,当下受伤之后其实就已经决定了。假如是简单的伤口,处理不同不会有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是开放性伤口,伤口很深,面积很大,但是没有处理好,很容易出现疤痕,所以伤后如何保护伤口很重要。

     

    伤口上肯定有疤痕,但你可以让它看不见

    首先要认识到,伤口要完全无疤是不可能的,但痕迹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消失,此时要达到三个条件,一是清除伤口愈合不利因素,二是创造适合伤口愈合的环境,三是避免疤痕生长。

    清除了伤口愈合的不利因素

    伤后,大家都很疑惑要不要用双氧水,优碘消毒,因为有人说需要消毒,有人说反而会让伤口愈合不好,因为这两种消毒都比较强,确实会伤害正常组织,不利于伤口愈合,但是面对比较脏的伤口,还是要彻底消毒,否则伤口愈合后可能化脓发炎,甚至更糟。

     

    但需要使用过氧化氢、抗生素的伤口,通常真的很脏,就像摔车那样程度,伤口溃烂,又夹着沙子,还是去医院给医生处理比较好,以免使伤口情况恶化。因此在面对伤口时,首先要把伤口清理干净,要用凉开水,或者是生理盐水来清洗伤口。关于烫伤,其实还是“保持清洁”最重要。

    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使伤口愈合

    对一般的小伤口,要懂得“伤口轻微湿润”是最佳的愈合环境,但同时也要保持伤口清洁,不要接触污染物,此时是选择包扎材料的时候;伤口是否干净,组织液是否多,都会影响包扎材料的选择;就像人造皮因为是防水的,所以相当于在伤口上盖一层新皮,不适合用在脏的伤口上,纱布是比较好的替代选择。

     

    创口在创口愈合前要在恒温、恒湿条件下保持良好,所以也尽量不要让创口直接吹风,或离创口太近或过热,在平时,尽量不要移动创口,以免影响愈合。

    避免留下疤痕生长

    想要抑制疤痕的生长,就要摄入足够的营养,还要避免伤口刺激,最后还要偶尔适度地给伤口加压。

     

    营养补充剂很重要,伤口愈合快,当然不会轻易长疤,所以每天摄入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C,有助于伤口愈合。热能是机体开始修复工作所需的能量,蛋白质是修复伤口所需的物质,而维生素C则能开始抗氧化,让炎症反应提前结束。

     

     

    当伤口慢慢愈合后,如果有空,想任何时候都可以按压5秒钟,可以给伤口适当的压力,避免疤痕增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思索了许久,终于还是鼓起勇气,把这件糗事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从我的亲身经历中吸取教训。

     

    一个月前的晚上,也像今天一样,是亮哥下夜班。整宿忙碌的夜班,让我疲惫不堪,中午才能回到家中。草草的吃了几口饭,便上床补觉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躺床上就呼呼大睡了。翻来覆去了许久才勉强入睡。睡醒之后,脑袋还是昏沉沉的。 

     

    因为早就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吃饭,尽管有些不舒服,还是如约参加了饭局。也许是过于劳累,也许是平时繁重的工作压抑太久,几杯酒下肚后,就有些把持不住了,频繁的和别人干杯,最后自己要酒喝。

     

     

    红的、白的、啤的掺杂在一起,大脑就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我只知道最后被朋友送回了家中。

     

    半夜里,应该是酒劲了过了大半,我从睡梦中痛醒。我下意识的摸了摸右脚大脚趾,感觉有点发热,而且明显肿了起来,胀胀的感觉。我忍着痛,托着腿走到厕所,由于没戴眼镜,模模糊糊的感觉有点发红的感觉。

     

    我思索着是不是痛风了,可是原本我没有痛风的情况啊,是摔倒了吗?喝断片了,也记不起来了。哎,算了,头沉沉的,索性倒头再睡吧。清晨醒来,头倒是不昏沉沉的了,但是脚疼的更厉害了,也更加肿胀了。戴上眼镜,明显发现大脚趾红红的,摸起来还是有热热的感觉。红肿热痛,都有了,是痛风?痛风?痛风?可是我怎么也不相信是痛风了。给送我回家的朋友打电话,问他是不是我摔倒了,也被他否定了。

     

    忍痛骑着电动车来到医院,从车棚里到科里,每一步都走的艰难。科里人看到我拖着腿走过来,都纷纷询问,我只好回答道是痛风发作了。交完班,忍着痛,我还是坚持查完房,每到一个病房,都有患者和家属关心的问候,心里五味陈杂,医生这下变成了患者。到底脚痛是怎么回事,自己还搞不清楚呢!

     

    干完活,我决定去骨科看看,由于记不起是否有外伤的情况,骨科主任也考虑痛风的可能,但是也有些疑问,其实这个疑问我也是有的,痛风一般都是掌趾关节,而我是大脚趾前端是最痛的。

     

     

    最后建议我还是拍个片去确定下,这里是出现的第一个错!

     

    提供病史很重要,如果我知道有明确的外伤情况,那么很快就会想到这就是骨折造成的,这样的话我就不至于一步一步忍着痛走到放射科了。就是因为不确定是骨折,所以我还是坚持走到了放射科,这是造成我骨折恢复比较慢的第一个因素。

     

    很快我被放射科的同事告知,右侧大拇指前段骨折了!38岁人生的第一次骨折,心里滋味难以言表。看来还是受外伤了。同事要用轮椅推我去骨科,碍于面子我拒绝了。这是第二个错,面子几个钱啊,身体最重要,就像以前我发的文章里提到的,碍于面子,怕别人嘲笑,忍着胸痛打车去急诊,差点酿成大祸44岁的他急急忙忙走进急诊室,告诉医生:他心梗了

     

    骨科同事说,如果想恢复的快,可以考虑打石膏,可是打完石膏,我怎么回家?自己喝多了,哪还有脸让爱人来接我?所以我拒绝了骨科同事的建议,这是第三个错。同事又建议我,可以买个跟腱鞋,走路的时候可以起到保护大脚趾的作用,建议我至少休息一个月。我们医院这种鞋需要定制,所以同事建议我从网上定一个,后来我还是倔强的放弃了,这是第四个错。和医院请了假,回了家中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

     

    给骨科同学发了信息,询问了将来恢复的情况,同学告诉我,骨折恢复至少一个月,三个月之后才无大碍。

     

    同事告知、同学讲解,都是非常可信之人,然后角色转换之后,我却成了一个不听话的患者。我天真的以为我这次骨折就是骨头裂个缝,有个七八天就会好的。

     

    侥幸心理、固执态度、盲目自信是导致悲剧的导火索。

     

    本应该抬高下肢,卧床静养,闲不住的我,开始前几天坐在电脑前,整理资料,每次脚涨得不行了才会靠沙发上休息会,就这样在艰难的恢复中挨到了第八天,脚没有最初那般疼痛了。我决定提前结束休假,回到了科里开始倒班。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快一个月了,仍然是一瘸一拐,稍稍走路过长,或是姿势不对,就会有明显的疼痛。这是第五错。

     

    想起之前有心梗的患者,胸痛缓解后就开始不听话,以为医生说的七天之后才能出风险期是危言耸听。当时我还很生气。现在我又何尝不是呢?

     

    别在自以为是,伤害的是你自己!哪怕你是个医生,也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相信科学、相信医生才是唯一选择!

     

    一个月的功夫,不能自由行走,不能健身,不能陪家人溜达,我损失了好多......

     

    脚什么时候能彻底恢复如常,我也不能确定......

     

    示己醒友:醉后失智人变魔,老天惩罚脚骨折,留仗为证行此诺,今后醉酒再无我。

     

    警醒世人,以我为戒!

     

    莫贪杯、少固执,信科学,从医嘱!

  • 创伤后患者在康复之后会长期存在一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这种病症被称为创伤性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头痛,神经过敏,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障碍,眩晕,失眠,疲劳等。但是从检查中看不出什么异常。若此组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且未见改善,则为脑外伤后综合征。此类患者多为轻、中度闭合性颅脑外伤,无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误解1

    事实上,颅脑损伤后病人在康复期间,首先要做的是功能锻炼和康复。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应从急性期延续到恢复期,甚至终生,有些颅脑损伤病人在康复期仍然卧床不能下地活动,在卧床期间,许多照顾病人的家人都“不敢动”,但是,长期卧床不仅会损害病人的皮肤完整性,还可能引起关节肌肉挛缩,使病人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活动,所以,在康复期甚至卧床期间,都应该帮助病人进行系统而有效的肢体活动,为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奠定基础。

    误解2

    在头部受伤之后,头部出血想要被充分吸收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即使出院或症状消失了,也不能代表头部出血被完全吸收了,且出血很可能会复发。因此,建议在出院后的第1到3个月内,回医院复查恢复情况。

    误解3

    颅脑损伤后的恢复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我国大多数综合性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医院都在承担“治疗与护理”的职能,而颅脑损伤后的恢复往往进入“康复医学”的范畴,在颅脑损伤稳定后,病人应听取医生的意见,适时出院或转院,进行系统的康复和功能锻炼。由于一些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往往会因一些赔偿和赔偿责任等问题,病人及其家属在病情已稳定后可回家休养时迟迟不愿出院,而医院内环境比较复杂,各种细菌病毒多见,尤其是年老体弱并有其它疾病的病人,一旦出现肺炎等问题,反而得不偿失。

     

    误解4

    颅脑损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表现,如语言障碍、听觉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记忆力减退、失眠、易怒等,绝大多数后遗症都不能靠“养育”来改善,康复期家属在照顾病人的同时,应视情况尽量维持病人的社会属性,让病人尽其所能,鼓励病人参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使病人在康复期能够干预创伤所致的心理障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张小姐的爷爷最近因为肝癌去世了。张小姐说,爷爷是肝癌晚期,这三个月基本没进食,也睡不好,全身疼痛,感觉。上个星期六,爷爷突然下床,来回走动,不但吃了一碗面,还叮嘱我以后要好好孝顺父母。

     

    张小姐当时还很高兴,以为爷爷还能撑一段时间,立马打电话告诉爷爷父亲,没想到父亲听了之后哭了。第二天下午,张小姐的爷爷就去世了。后来张小姐听父亲说,那其实是回光返照。

     

    那么,老人去世之前真有回光返照吗?确实是有,回光返照其实是身体在尽力挽留我们!

     

      

    回光返照其实是身体在尽力挽留我们

     

    濒临死亡的昏迷患者突然神志清醒,或药石无力回天的患者突然神采奕奕,不停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希望自己的病快点好起来;很多天没吃东西的人,突然要求进食;提出想见某个亲人,谈自己的后事或立遗嘱等。这些好像病情有所好转的现象,其实就是回光返照。

     

    现代医学实践表明,回光返照主要是人体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所导致的。肾上腺中的皮质分泌了两种激素,分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其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应急,可迅速缓解症状,帮助患者渡过危险的时期。

     

    肾上腺中的髓质分泌的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以及升高血压,因此能够挽救休克。人在濒临死亡的时候,在大脑皮质的控制下,迅速指示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分泌上述多种激素,这就调动了全身的一切积极因素,使患者回光返照,这些都是这些内分泌激素在起关键作用。

     

    出现回光返照,是不是意味着还能救活?

     

    回光返照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患者有所好转,而有经验者就会知道,这就是回光返照,是患者在弥留之际向亲人诀别的信号。回光返照能持续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一般4小时到5小时,个别的长达2天到3天时间),因为并没有从根本上治愈所患的疾病,所以最终还是得不舍地离开这个世界。

     

    此时,患者诸多脏器的损伤程度已非常严重,而且不可逆,身体之所以好转,只是因为内分泌激素在发挥作用。不过,回光返照可以看作是为延长生命,恢复身体器官所做的最后努力。

     

     

     

    结语

     

    总之,没有人能够永生,是人总会面对死亡。不过,回光返照还是有一定意义的,比如可以实现患者见到某个亲人最后一面的最后心愿;让患者有机会聆听亲人说完想说的话,这也是临终关怀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

  • 钟南山院士是一个很牛逼的人物,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我国呼吸内科领域的泰山北斗,单纯从“院士”这个称呼就能看出他的不一般。院士的全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个称呼是我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呼,属于终生荣誉,截止到2019年全国的院士人数都不足1000人,能被评为院士的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即便是屠呦呦这样获得诺贝尔奖的精英人物也没有院士的称号。


    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的时候,钟南山院士挑起来大梁,主动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当时在媒体上看到钟教授的时候,压根就没看出来他有80多岁,给人的感觉是他最多有60多岁。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钟南山教授曾经有一次因为没有休息好而诱发了心肌梗死,不过因为治疗及时,所以很快就恢复了。


    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让钟教授认识到自己应该改掉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了,经过自己的努力,这十多年他的心肌梗死没有再复发,而且身体还很好。在后来的多次采访中钟南山院士都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秘诀,为了让大家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我来分享一下具体的内容。

     


    1.坚持运动:


    钟南山院士在多次被采访的时候,曾经提到了他的永葆青春的秘诀之一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运动,无论自己多忙碌,都会在一个星期内抽出来几天锻炼身体。


    运动的好处


    运动的好处大家也都是知道的,长期坚持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而且还能舒缓压力、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但是并不是每种运动都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如果运动不恰当不仅仅没有好处,反而可能会伤害身体。如果运动的量太少,那肯定也起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比较合适的就是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快走、骑车、游泳等。每周的运动次数应该控制在5次左右,每次的运动时间可以控制在30~60分钟。如果是身体比较肥胖的人,可以选择游泳的运动方式,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关节的磨损和压力。


    运动并不是说越多越好,适当的运动才是最合适的。运动的量并没有什么标准,而是因人而异,同样是每天走1万步,有的人可能没有什么不舒服,但是有的人却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所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调整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是比较重要的。


    超负荷量的运动对身体有很多危害。首先过量的运动会消耗很多的能量,这会让人感觉到比较疲劳、全身乏力、反应能力下降。其次,高强度的运动使得血液重新分布、氧自由基大量堆积、血液流动速度加快,这会造成脑部的供血、供氧减少,而且大量乳酸的生成还会影响脑部的能量供应。最后,剧烈的运动会增加关节的磨损,有很多人长期超负荷的运动后出现了半月板的破坏,甚至膝关节积水。

     


    2.饮食不过饱,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增加素食的摄入:


    目前来说主流的预测生命的方法有3种,即性成熟期推算、生长期推算和细胞分裂次数推算;


    性成熟期推算法认为人的寿命大约是性成熟期的8~10倍,大多数人的性成熟期大约在14~15岁,这样算来人类的寿命应该在112~150岁;


    生长期推算法认为人的寿命大约是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周期在20~25年,所以人类的寿命在100~175岁;


    细胞分裂次数推算法认为细胞的分裂是有限度的,超过了分裂次数细胞就会衰老死亡,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分裂的次数在50~55次,细胞大约2.4年分裂一次,这样算来人的寿命应该在120~132岁;


    从上面的三种理论我们能看出人类的寿命应该在100岁以上,但是现实中真正活过100岁的人真的很少。当然了这个是很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个人的寿命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饮食、睡眠、心态等都有关系。


    钟南山院士曾经自曝说自己饮食口味重,虽然一直坚持运动,但是这依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自从得了心肌梗死以后,他开始清淡饮食,而且不吃的太饱。清淡饮食估计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吃饭七八分饱做到的人就少了。


    长期吃的太饱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加速消化系统的老化。消化系统对人来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吃进去的食物都需要它来帮助吸收,一旦它出现了问题,那就容易造成营养方面的问题。试问如果一个人营养有问题了,那免疫力会不会出问题呢?人体每天能产生很多的癌细胞,之所以大多数人没有得癌症,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强大的免疫力能及时发现异常的细胞,并及时杀灭它们。一旦免疫力下降以后,那对于癌细胞的监视和清除作用就会下降,这无疑会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吃饭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素食的摄入,比如蔬菜和水果,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特别是红肉,比如猪肉、羊肉、兔肉等。饮食不仅仅需要做到清淡,而且也需要注意荤素搭配,保持营养的均衡。吃饭的时候可以保持8分饱,不要吃到吃不下去才停止饮食。


    3.其他:


    要想获得健康和长寿,仅仅从运动和饮食下手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心态、不良习惯、定期体检、制定生活目标等方面下手;


    之前有人对那些长寿的人群进行过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存在良好的心态,无论外界发生多大的事,他们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心态不好,就容易造成情绪的问题,而情绪不好会降低免疫力,这无疑会增加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率。现代医学也明确指出,抑郁、焦虑、情绪低落等是癌症的高危因素。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另外,比较重要的就是去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和戒酒、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身材。之前有人总是举出身边特殊的案例,得出结论吸烟和喝酒对寿命和健康没有多大影响,很显然这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从特殊的案例并不能得出一般的结论。虽然说吸烟、喝酒者也有长寿的,然而事实上经常吸烟、饮酒的人更多的是寿命缩短的和有慢性病的;


    定期体检也是比较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人们早期发现疾病,避免耽误病情,但是现实中即便是土豪也可能因为没有这个健康的意识而不体检。每年至少一次的体检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中老年人。现在不少新闻媒体报道的猝死的人,很多就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自己得了某种疾病而存在安全隐患;


    现在有很多研究发现,有生活追求和目标的人更容易长寿。这是因为那些生活没有目标的人,通常情绪不好,可能存在迷茫、悲观、焦虑的情况,没有目标很容易让人迷失,让人失去活着的动力。

  • 37岁常先生突发大面积脑梗,不幸离世

     

    家住在河南驻马店的常先生,今年37岁,吃过晚饭后觉得胸闷难受,心跳的厉害,本想去楼下散散步,谁知刚站起来,感觉手脚一软,头晕目眩,随即倒在了地上。

     

    过了一个小时后,妻子下班回家,看到躺在地上的丈夫,赶快叫了救护车。

     

    经诊断发现,常先生的血压高达180,脑部血管大面积堵塞,确诊为急性大面积脑梗合并脑疝。

     

    虽然常先生发病后较快送往医院,但遗憾的是,常先生脑梗面积太大,脑疝严重,7天后离世。

     

    据了解,常先生患有遗传性高血压,医生叮嘱过在生活和饮食上要非常小心,不要抽烟喝酒,饮食尽量清淡。

     

    但常先生一直没当回事,抽烟、喝酒从没断过,血压高了,就靠药物来平稳。

     

    常先生格外偏好咸口,平时家里炒菜、煲汤,他都会在自己的碗里额外加点盐。

     

    常先生是家里顶梁柱,如今突然离世,家人哭得惊天动地,医生目睹此情景,忍不住含泪叹息:高血压者这3件事不要再做了!

     

     

    医生含泪苦劝:这3件事是高血压患者的“大忌”

     

    1、食盐过多

     

    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是因为食盐过多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摄入5-6g的盐分就足够了,如果摄入过多,会对血管造成伤害。

     

    盐分中的钠离子被过多摄入身体,容易损伤到血管,引起血管平滑肌肿胀,从而使血管回缩、管腔变窄,从而减弱其对血压的调节能力。

     

    此外,钠离子在人体中有维持渗透压的功能,若钠离子含量过多,会破坏渗透压的平衡,从而引起水分流失,钠离子大量滞留在体内,容易引起血压骤升。

     

    2、抽烟

     

    大家都知道,抽烟伤肺,其实抽烟对血管的伤害也非常大。

     

    实验证明,香烟中大约含有4000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中所占较多、毒性最强的是尼古丁与焦油。

     

    在香烟燃烧时,它们会随着呼吸进入血管,这不仅会损伤血管内壁,还会使血液中的垃圾、毒素、脂类物质等,吸附在受损的血管壁上,加速硬化斑块的形成。

     

    此外,抽烟后,人体的一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加速血小板的凝聚、沉淀,容易引起血管堵塞,不利于血压的稳定。

     

    3、酗酒

     

    很多人发现,喝酒后血压不会升高,反而还会降低,误认为酒精有降血压的功效,或者认为酒能软化血管,因此不愿意戒酒瘾。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之所以饮酒后血压不会立即升高,是因为酒精对血管有扩张作用,如果酒精作用消散,血管回缩,容易使血压飙升。

     

    此外,人在喝酒后,身体的交感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会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这会引起心脏跳动速度加快,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

     

     

    预防脑梗,保护血管是关键,常做2件事,血管通畅不堵

     

    1、饮食合理

     

    血压高的人,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养成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血压的稳定有很大好处。

     

    首先,要戒烟忌酒,还要少吃高油、高盐的食物,例如:酱菜、火腿肠、肥肉、蛋挞、奶油、咸鱼、咸鸭蛋、披萨等,油吃太多,会使血液中的脂肪微粒增加,使血液变得更黏稠,增加高血脂、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

     

    其次,多吃一些养护血管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制品、鱼类、瘦肉、牛奶等,这些食物中钾元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很高,对血管的健康大有益处。

     

    2、坚持锻炼,控制体重

     

    坚持适度运动锻炼,能控制体重,有益于三高控制,且有益心脑血管健康。

     

    最后,已经有三高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朋友,一定要注意规范诊治,定期复查复诊,这样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预防脑梗,避免悲剧发生。

  • 在家的时候,晚上玩完手机放在床头或枕头边上,总被爸妈“揪着耳朵”说晚上睡觉时手机要关机,不要放床头,因为有辐射,会致癌,真的是这样吗?那些年,被误解的辐射伤害你都知道多少呢?

     

     

    什么是辐射?

     

    辐射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一般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能释放一定的放射性元素,产生电离辐射;生活中比较常接触到的太阳辐射、电磁辐射及热辐射等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对辐射的认知误区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机、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和电磁炉、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我们一边享受着这些工具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一边又很担心它们产生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

     

    但其实我们对于辐射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从而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担忧。

     

    WiFi路由器有辐射,睡觉一定要关?

    如今互联网普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都逐渐离不开网络,路由器成为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这时有些人会担心Wi-Fi路由器有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

     

     

    Wi-Fi无线网络的无线路由器工作频率一般是2.4GHz到5GHz, 属于非电离辐射。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 (ICNIRP) 规定的辐射安全上限是10W/m2。

     

    无线路由器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很微弱的, 辐射瞬间最大值为0.2W/m2,不会损害人体健康;待机时辐射量更低,仅为0.01W/m2,睡觉时不关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1]

     

    微波炉有辐射,加热食物时要远离?

    微波炉加热食物方便、快捷,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微波炉辐射较强,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的说法,那么微波炉辐射到底有没有危害呢?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记者曾经请检验部门进行了检测,发现微波炉正常状态下的辐射值为278毫高斯,而低于833.3毫高斯的辐射值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还有的人担心微波泄露危害人体健康,实际上我国微波炉生产企业必须遵守《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微波炉, 包括组合型微波炉的特殊要求》和《家用和类似用途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的标准,这些标准对微波泄露有着严格的要求,规定微波泄漏应不超过5mW/cm2,不会损害人体健康[2]。所以微波炉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有通讯基站的小区辐射大,不能住?

    通信基站是是保障手机通信的必要基础设施,如果没有基站,手机也就没有办法正常使用。

     

    虽然通信基站很重要,但仍有很多人认为它可以存在,但是不能建在自己家的附近,因为通信基站会产生很大的辐射影响身体健康。其实并不是这样。

     

    我国通信基站电磁环境标准是周围功率密度小于40μW/cm2[3],远比欧盟450μW/cm2的标准更加严格;通信基站建立在基站塔上,基站塔的高度至少是20米,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程度与距离密切相关,其辐射量随着距离增加而下降,并且电磁波在穿透墙体时也会衰减,所以通信基站周围住户的健康不会受到影响。

     

    绿植可以防辐射?

    为了防辐射,很多人会选择在电脑旁放一盆绿植,但这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产生电磁辐射的电磁波是一种直线行进的能量波,绿植并不能吸收这些能量波[4];而且大部分人一般会将绿植放在电脑旁而不是电脑的正前方,也无法抵挡辐射。所以绿植并不能防辐射。

     

    我们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 电磁辐射是无处不在的, 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大部分辐射都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应科学看待辐射,不必过分担忧。

     

    参考文献:
    [1]陈竽秀.无线路由器也伤人?[J].环境,2013(09):74-76.
    [2]黄智成.正确认识微波炉辐射[J].日用电器,2015(09):31-39.
    [3]欧频,彭崇,刘庆云,俞添虹,岑旭,何贤文.移动通信基站电磁污染防治[J].大众科技,2016,18(07):41-42+45.
    [4]陈晓琨.仙人掌能不能防辐射[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7(02):60.
  • 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历过自身不能承受的创伤事件后,表现为极度惊恐和害怕。对周围事物的应对能力以及反应度降低,表现为淡漠、消极的精神状态。长期梦魇的出现,导致睡眠质量极度下降,以及对当时场景表现为极度回避。创伤后应激障碍一般去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比诊断临床抑郁症的患者对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反应更敏感。大多数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还表现尿液中皮质醇分泌减低、儿茶酚胺分泌增高,因此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比值比没有该诊断的患者更高。大脑中儿茶酚胺水平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浓度增高。
    PCL-5量表:该表是目前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常用的量表之一,虽然不能帮助自我诊断,但是可以更直截了当的描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在临床上,该量表是美国国家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心推荐,被广泛使用。
    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是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定式问卷,是目前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金标准。
    其他检查:包括SPAN、BPTSD、AV/DODPTSD等。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标准A:该个体曾经暴露于同时具备以下两点的创伤性事件:此人经历、目睹或者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者他人的实际死亡,或者受到死亡的威胁、严重的受伤、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此人的反应包括强烈的恐惧、无助或惊恐,儿童可能表现为混乱或激惹性的行为。
    标准B:创伤性事件在如下一个或多个方面持续性地重新体验:反复插入性的对事件的苦恼记忆,包括图像、想法或者感知。年幼儿童在重复性的游戏中可以出现创伤事件的某些主题或者方面。反复的有关事件苦恼的梦,儿童可能出现令人惊恐的梦,但是没有可辨识的内容。表现得或感觉到好像创伤性事件重现了(包括再体验创伤经历、错觉、幻觉、分离性闪回事件,包括发生在清醒或中毒状态),注意年幼儿童中,可能会出现创伤特异性的重演。当暴露在象征着创伤性事件的某些方面或者跟创伤性事件某些方面,相似的内在或者内在的提示时,强烈的心理苦恼。当暴露在象征着创伤性事件的某些方面,或者与创伤性事件某些方面相似的内在或者内在提示时的生理反应。
    标准C:对此创伤伴有的刺激作持久的回避,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在创伤前不存在这种情况),如下列三项以上:回避与创伤相关的想法。回避会促使回忆起此创伤的活动、地点或人物。无法回忆此创伤的重要方面。对重要活动的兴趣或者参与明显降低。与他人疏远隔离的感觉。情感受限(如无法拥有爱的感觉)。未来缩短的感觉(如不期望能有一份职业、婚姻、孩子或者正常的人生)。
    标准D:警觉性增高的症状(在创伤前不存在),表现为下列两项或以上:难以入睡或睡眠困难。激惹或易发怒。注意力集中困难。过度警觉。过分的惊吓反应。
    标准E:上述障碍(B、C及D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
    标准F:这些障碍导致了临床上明显的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受损。

  • 相信不少爱心人士都有献血的经历,一般是200毫升,400毫升这样子的,但是今儿说的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就是一位通过了献血身体检查的男生,献血10毫升以后就晕倒了,除了让人惊讶之余,也有点担心,现在的孩子,身体怎么了?这是个案,还是整体身体素质下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献血帮人是好事,但是也要量力而行


    这位男生也是觉得献血能够帮助到别人非常好,所以选择了献血,经过检查以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大概,身体状况良好,很开心的上了献血车,他是自己走上去的,但是却是被抬下来的。

     

     

    刚刚抽血没多久,这位男生就倒了,随着护士停止了自己正在进行的抽血行为,然后男生已经没有办法像进来时候那样自己走下献血车了,只能请几位同学帮忙,把这位男生抬回去,后来,这位男生做了一天的“土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不容易,才恢复正常。
     

    看了视频的网友们,留言以及评论


    哇,孕妇怀孕的时候,一抽就抽好几管血,还怀着孩子呢,这个孩子还好不是女的,不然怎么生孩子?产妇生产的时候,哪怕是顺产,非常顺利,也远远超过10毫升的血,10毫升血就晕倒了,现在的男生怎么了?哎呀,白白嫩嫩的小伙子,身子怎么这么虚弱,要锻炼锻炼自己才行,平常要多做运动。

     

    当然,还有很多风趣幽默的留言,这里就不一一说了,我们除了担忧未来孩子的身体素质以外,还有点焦虑孩子的情况,还好,现在这位男孩已经基本上恢复正常了,我们也希望他在未来能够多多锻炼自己,增强体质。
     

    献血晕倒是个案,还是孩子们的身体差?


    第一:我们看奥运会的健儿,不少90后,00后都表现得特别出色,各种奖牌也不少拿,就这一点我们可以放心,孩子们得身体素质并不差。


    第二:献血晕倒多数得情况是有的人会见血晕,也就是看到红色得血液就会眩晕,这种晕血是有的。

     

     

    第三:基本上献血车上的人都是走着上去,走着下来的,如果经常有人走着上去,躺着下来,那就不可能还有那么多热心人敢上去献血。


    所以,这只是个案,实际上,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中华的儿女们,身体还是没有到让人如此担忧的状况。
     

    献血的好处?


    第一:减低血液的粘稠度,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营养物质的运送,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第二:献血还可以加强我们自身的造血功能,加强我们自身的造血能力。


    第三:献血因为可以帮助他人,从我们心理方面,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有利于身体健康,心随善行而变善。


    第四:献血可以降低我们血液当中铁元素对于内脏的损害,改变铁元素的浓度。


    总体而言,如果我们身体允许,适当的献血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但是,如果本来自身已经是贫血的状态,或者有血液疾病,是非常不建议献血的,我们献血一定要量力而行,以免爱心成了家人的负担。

  • 脑梗死这个疾病在临床上也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它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供血出现异常,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坏死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在之前是不多见的,而且高发人群也主要是老年人,但是现在却不同了,50岁左右得脑梗死的人也不少见。


    脑梗死和别的疾病不太一样,它比较危重,而且很多病人出院后多数会留下后遗症,比如不能说话或者长期卧床。虽然也有那些没有什么后遗症的患者,但是那个比例真的很低。由于脑细胞是一种不能再生的细胞,所以对于脑梗死的预防的意义是大于治疗的。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防治脑梗死,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1.突发脑梗死离世,是一件事做的太多了,具体指什么?


    其实单纯从提出的这个问题来看,我也不知道具体指什么,而且这个问题明显有博人眼球的感觉。脑梗死这个疾病其实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对于每个脑梗死患者来说,发病的主要因素可能并不相同,所以这里很难说具体指什么行为。


    根据我在医院的所见所闻,比较常见的几点就是没有控制好慢性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等疾病。可能很多人对我的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大家可不要小看这类慢性病,虽然它们短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它们可是比较可怕的。


    急诊科很多的脑梗死病人很多都是因为没有控制好这些慢性病而出现脑梗死的,长期的血压、血糖控制不好,会损伤血管,进而诱发脑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当人处于情绪激动、暴饮暴食、血压的忽高忽低的时候,这些斑块特别容易脱落,脱落后的这些物质会随着血液流动,当遇到狭窄的脑血管的时候就可以堵塞它们,进而引起脑部缺血缺氧发生脑组织的坏死。

     


    2.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脑梗死?


    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吸烟、喝酒,短期它们带来的危害确实不明显,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们会增加脑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所以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最好去戒烟戒酒。在饮食上应该尽量做到低盐低脂低糖低能量饮食,每天摄入的食盐应该控制在6克以下,尽量不要吃油炸或者油煎类食物,不吃糖果或者甜品,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平时的时候尽量不要熬夜,尽量做到早睡早起,与此同时也要保持情绪的稳定,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而平和地去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定期体检:可能不少人都觉得体检的意义不大,但是我想说体检的意义是比较大的,特别是那些中老年人。很多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就存在了脑血管或者别处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只是不知道存在这些问题,也没有进行干预,当发生脑梗死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每年的体检可以发现脑血管和颈部血管是否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也可以发现心房颤动的问题,这些都是脑梗死潜在的高危因素。


    其他:包括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在目标范围内、经常坚持力所能及的运动、每天摄入适当的开水、保持合适的体重等。

  • 人格分裂,通常指存在人格障碍,其症状与精神分裂症相似但不同。主要症状包括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认知障碍、行为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思维障碍表现为联想和思维迟缓,情感障碍常见情感淡漠,认知障碍以近事记忆减退为主,行为障碍可出现怪异行为和过度活动,意志行为障碍则表现为行为冲动或退缩。此类人格障碍属于精神疾病,需与精神分裂症鉴别。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就诊。

  • 分离转换型人格障碍,也称为癔症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心境和人格转变为主的临床病症。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不稳、情感迟钝、人际关系紧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病因可能与遗传、神经发育、家庭、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治疗上主要采取心理治疗,辅助药物治疗,预后较好。

  • 偏执型人格障碍,又称偏执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表现出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等特点,常常对自己评价过高,容易与他人发生争执,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对他人产生敌意。这类患者往往只相信自己,不会主动寻求治疗,即使接受治疗,与医护人员的合作程度也较低。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自我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治愈偏执型人格障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冲动和焦虑情绪。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抗焦虑药。这些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它们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容易让患者产生依赖性。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可以向患者详细介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危害和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症状,建立信任感,并积极配合治疗。

    3. 自我治疗:患者需要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学会分析并放下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敌意和不信任。患者要学会尊重他人,感恩他人的帮助,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此外,患者的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理解、宽容和关爱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况:

    1. 增强自信: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学习新技能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2. 学会倾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尊重他人的观点。

    3. 保持乐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4.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5. 寻求帮助: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 大脑时不时出现不良幻想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脑器质性疾病或人格障碍。睡眠障碍可能导致梦境记忆清晰,改善睡眠卫生习惯或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可缓解症状。焦虑症患者大脑易产生担忧和恐惧,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识别并改变消极思维。抑郁症患者的神经递质失衡可能导致抑郁性幻想,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有助于调节大脑化学物质平衡。脑器质性疾病可导致异常思维或幻觉,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人格障碍可能导致扭曲的认知,心理治疗特别是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以人际关系不稳定、情绪波动、冲动行为和自我形象不稳定为主要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BPD患者的自杀风险较高,尤其是男性患者。本文将介绍BPD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BPD的病因

    目前,BP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和心理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

    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BPD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即家族中有人患BPD,其他成员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2. 环境因素: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如虐待、忽视等,可能与BPD的发生发展有关。

    3. 心理因素:情绪调节能力差、认知功能受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足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BPD的发生。

    二、BPD的症状

    BPD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际关系不稳定:难以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情绪波动大。

    2. 情绪波动: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抑郁等情绪交替出现。

    3. 冲动行为:容易冲动行事,如自伤、酗酒、赌博等。

    4. 自我形象不稳定:对自己的评价不稳定,容易自我否定。

    三、BPD的治疗方法

    BPD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1.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人际关系和认知功能。

    2.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情绪症状和冲动行为。

    四、BPD的预防措施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BPD的认识。

    2.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预防童年创伤。

    3.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为BPD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五、总结

    BP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通过了解BPD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对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极大的困扰。在疾病的早期,患者常常表现出情感淡漠的症状,具体表现为:

    1. 情感反应迟钝:患者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反应迟钝,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与亲人朋友关系疏远。

    2. 情绪波动: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时而情绪低落,消极厌世,时而情绪高涨,兴奋话多。

    3. 语言能力下降:患者与人交流的频率减少,语言简单单调,缺乏交流的意愿。

    4. 行为异常:患者可能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无故哭泣、大笑、自言自语等。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淡漠,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积极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可治性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2. 日常护理:家属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3. 饮食调整: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4.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增强体质。

    5.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疾病,调整心态。

  •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是由遗传、内分泌、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病因的复杂性,诊断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首先,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病程、家族史等信息。其次,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分类,如强迫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并进行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精神疾病。

    在诊断过程中,以下几种方法尤为重要:

    1. 强调症状评估:强迫症患者往往对自身症状缺乏认识,自我意识不完整,且不积极寻求治疗。医生会通过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强迫思维、强迫行为等症状,来判断是否为强迫症。

    2.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与反应性妄想状态的鉴别: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为全身性妄想,内容相对固定,很少伴有幻觉。而反应性妄想状态的患者则具有精神刺激,疾病围绕精神刺激发作,情绪反应清晰。

    3. 偏执性精神病的诊断:患者妄想内容可变或荒谬离奇,自相矛盾。医生会根据妄想内容、全身性妄想症状等,判断是否为偏执性精神病。

    4. 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患者具有精神障碍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木僵状态、神经系统症状等。医生会通过脑电图、CT、MRI等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脑部器质性病变。

    5. 神经系统、血液检查:医生会进行神经系统、血液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进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

    总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多种因素,以确定最终诊断。

  •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外表和自我价值。然而,过分迷恋自我、忽视他人的人并不少见。这种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关注自我、极端自我欣赏的行为,被称为“自恋型人格障碍”。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种心理障碍的特点、成因以及应对方法。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通常表现为以下特征:

    • 对批评极度敏感,容易产生愤怒、羞愧或耻辱的情绪;
    • 喜欢支配他人,要求他人为自己提供服务;
    • 过分自信,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词,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
    • 坚信自己关注的问题是独一无二的,无法被他人理解;
    • 对成功、权力、荣誉、美貌或理想爱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 认为自己应享有特权;
    • 渴望得到持续的赞美和关注;
    • 缺乏同情心;
    • 有很强的嫉妒心。

    那么,如何应对自恋型人格障碍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转移注意力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往往过度关注自己,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改善这种情况。例如,每天发现三个你欣赏的人,关注他们的优点,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出去。

    2. 客观评价自我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需要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接纳自己的“普通人”身份。

    3. 控制自我欣赏行为

    记录自己每天照镜子的时间和频率,尝试逐渐减少这种行为,并适时奖励自己的进步。

    4. 寻求专业帮助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通过了解其特点、成因和应对方法,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过上更加和谐、美满的生活。

  •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消极、被动、攻击性等行为特征。本文将详细介绍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生理教育、行为治疗和脱敏治疗等方面。

    首先,在青春期阶段,开展心理和生理教育对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患者可以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鼓励患者多关注学习和工作,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其次,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开展文体活动,有助于患者培养高雅的情操,缓解消极情绪。此外,深入细致的心理访谈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患者需要正视挫折,找出挫折的原因,并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应对。

    在行为治疗方面,脱敏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逐渐暴露患者于攻击性行为的情境中,帮助患者抑制攻击性行为的冲动。此外,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方法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在脱敏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培养必要的自制力,适度宽容,正确对待挫折。同时,与行为端正的同学接触,吸收积极力量,不断升华自己的人格。

    需要注意的是,人格改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短期治疗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对于一些症状明显的患者,行为矫正疗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长期心理治疗是治疗的基础。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了解焦虑的原因,并识别不良行为。

    总之,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与家人、朋友共同面对困难。同时,社会大众也需要关注这类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会对患者的情绪、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认知产生严重影响。面对这种疾病,患者需要积极寻求治疗,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帮助病情得到控制。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等。其中,氟哌啶醇片是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常用药物之一。这种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避免出现极端行为。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的关键。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形式。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学会如何识别和应对自己的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认知。

    三、日常调理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3. 多参与户外活动,保持心情愉悦。

    4. 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四、寻求专业帮助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系统的治疗。同时,患者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

    五、家庭支持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家庭也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家人应该了解患者的病情,学会如何与患者沟通,共同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