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现在人由于社会的压力太大,经常出现失眠等症状,失眠可能是小事,但是失眠还会引发其他的一些并发症就变得严重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睡眠不足也会引发心律失常,睡眠和心律失常这种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下面就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不良睡眠引发心律失常
睡眠质量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十分重要。专家指出,很多心律失常患者都是由于睡眠质量不高而导致的。睡眠质量不高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睡眠不足,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导致人体生物钟规律紊乱,引发窦性心动过速或者室上性心动过速,还会使原本已患有心脏病的病人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增加。其次是睡前不良行为,比如睡前吃得太饱,喝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睡前情绪过度激动和兴奋;睡前做一些激烈的运动或过度锻炼;睡前看一些刺激性的电视或电影等等,这些不良的睡前行为都会严重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引发心律失常,如各种早搏、房颤等等。另外,不良睡姿也会给心脏造成压力,引发心律失常,比如俯卧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因此心律失常患者最不宜采取俯卧的睡姿。
心律失常患者常伴发失眠
现实生活中,很多心律失常患者都有失眠、睡不好觉的习惯,这是因为一方面患了心律失常以后患者心理负担比较重,容易引发焦虑或抑郁导致失眠,另一方面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睡眠关系密切,睡眠不佳会加重心律失常患者的不适感觉,频繁发作的心律失常对睡眠肯定有害无益。因此专家指出,心律失常患者要摒弃上述那些不好的睡眠习惯,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睡觉时应注意采取右侧卧的睡姿,保持身体自然屈曲,这样有利于血液回流,可减轻心脏负担。如果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采取半卧位或30度角坡度卧位,这样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调律”同时改善患者睡眠
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近年来医学界提出了“调律”的新策略。因为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十分复杂,所以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仅靠对抗异常的心律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必须运用“调律”的方法,整合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功能异常、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心肌供血不足等四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才能真正让患者的心脏跳出正常的节律。
阅读完上面的内容,相信大家对睡眠不足也会引发心律失常这个问题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心律失常可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及时的解决睡眠不足的问题,才能保证自己的心脏不生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睡好觉这件“小事”,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没有那么容易了。白天,他们坐在公交、地铁甚至电影院里睡得香甜,晚上躺在床上却辗转难眠。
长期失眠不仅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还会给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一项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周刊(《Neurology》)的新研究发现,失眠与中风、心脏病或存在强关联,尤其是在年轻人和非高血压成年人中。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解读,我们的睡眠都去哪了,并告诉你一套应对失眠的办法。
受访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 黄悦勤
北京回龙观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心理治疗师 孟繁蕾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和余灿清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对近50万中国居民进行调查后发现,失眠症状与10年内中风等心脑血管发病率升高有关,尤其是在年轻人和非高血压中年人群中。
神经病学家研究了近50万名从未有过中风或心脏病史的对象,并询问他们每周是否至少有三个晚上出现过三种失眠症状(入睡困难、过早醒来以及因睡眠不佳,而导致白天出现身体机能障碍)中的一种。
研究结果显示,在平均长达9.6年的随访期间,通过疾病登记处等数据库,共记录到13,0032例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包括40,348例缺血性心脏疾病和45,316例中风。
其中,同时受3种症状困扰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梗风险分别增加了18%、22%和10%。
值得注意的是,在50岁以下人群以及研究开始时无高血压的人群中,失眠症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更为明显。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有超2亿人存在睡眠问题或睡眠障碍症。失眠这件看似寻常的小事,现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精神障碍。
据2013年睡眠指数数据报告,中国人均睡眠时间长度为8.8个小时;而2018年的最新数据报告显示,中国人均睡眠时长变为6.5个小时,短短6年时间就迅速缩减了2个多小时。
与此同时,失眠也越来越朝低龄化趋势发展。中国睡眠研究会2018年发布的报告发现,重度失眠患者中超六成为90后。
从前,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我们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究竟是什么,“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No.1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
睡眠是最容易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的生理功能之一。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容易造成人情绪紧张或者精神过度活跃,从而导致高级中枢神经的情绪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出现失眠的情况。
No.2饮食因素
饮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营养或摄入过多辛辣刺激、熏制、煎炸等高油高热量食物,也会影响睡眠。
No.3某些药物作用
常见可致失眠的药物有:
✦ 降压药:降压药物选得不合适或用量不当,可造成夜间低血压,导致失眠;
✦ 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机体的兴奋性增高,导致失眠;
✦ 利尿剂:若睡前服用,常因小便增多而影响睡眠;
✦ 平喘药:麻黄碱、茶碱等因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可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有些患者服用后会发生激动不安、失眠等;
✦ 抗抑郁药:常用的抗抑郁药丙咪嗪、氯米帕明、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均可引起失眠。
另外,强心药(洋地黄类)、抗结核药(异烟肼)、补血药(铁制剂)、抗病毒药(金刚烷胺)、镇痛药都有引起失眠的副作用。使用以上药物后若出现失眠,可咨询医生,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No.4不良生活习惯
如吃夜宵、临睡前运动、玩手机等。
✦ 晚上人们的肠胃功能减弱,晚餐后至少2-3小时再试图睡觉,夜宵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奶茶等饮品更是会影响入睡。
✦ 临睡前运动会使大脑过度兴奋,错过理想的入睡时间,导致睡眠效果不佳。建议临睡前3小时内不要运动。
✦ 睡前持续玩手机会刺激大脑兴奋,以致放下手机后也不能马上入睡;同时,光纤对睡眠的影响非常大,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显示屏所发出的“蓝光”会抑制通过睡眠所产生的人体黑激素含量,破坏体内昼夜节奏。
改善失眠症状,可通过以下方法调节。
No.1 注意睡前细节
营造助眠的卧室环境
✦ 卧室温度适宜,控制在15℃~24℃。
✦ 睡前关掉所有的插座,避免这种细小的“光污染”。
✦ 卧室里最好别放“滴答滴答”的机械钟,这会让你更加难以入睡。
使用适宜的床上用品
✦ 被子厚度适中,太薄,需要长时间用体温焐热,耗费人体热能,推迟入睡时间,或易睡眠不深。被子太厚会增加做噩梦的几率。
✦ 床垫软硬适中,平躺时将手分别伸入脖子、后背、腰及臀部至大腿下面,若基本没有空隙,曲线贴合,说明床垫比较适合。
✦ 枕头高度以10~15厘米为佳,正常人睡觉时以右侧卧位为宜。
No.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睡前剧烈运动、玩手机等会促使神经兴奋的行为;同时要规律进餐,不要空腹上床,也避免睡前吃难以消化的食物。
No.3 睡眠限制疗法
通过缩短卧床清醒时间,从而增加入睡的驱动力以提高睡眠效率(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在床上时间×100%)。建议避免日间睡觉时间过长,并保持起床时间规律,可以进行适当的午休。
No.4 松弛疗法
紧张、焦虑等情绪是诱发失眠的常见原因,松弛治疗可缓解上述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大家可以试试“4个7秒钟”呼吸法:
✦ 第一个7秒钟吸气,同时去感受自己的身体,从脚趾到膝盖,再到胯部、腹部、肩膀、双臂、头部,想象每一个部位都充满活力。
✦ 第二个7秒钟屏住呼吸,想象身体逐渐安静、放松。
✦ 第三个7秒钟呼气,想象身体在慢慢释放掉所有的负面情绪。
✦ 第四个7秒钟屏住呼吸,然后重复总共重复做7遍。
如果你存在以下状况中的任何一条,建议咨询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
1. 晚上睡不着导致影响白天状态,断断续续持续至少一个月,或者连续一周如此;
2. 晚上时睡时醒导致影响白天状态,断断续续持续至少一个月,或者连续一周如此;
3.晚上一直做梦、越睡越累导致影响白天状态,断断续续持续至少一个月,或者连续一周如此;
4. 天还没亮或天刚亮就醒,并且再也睡不着,导致影响白天状态。
当代社会,各种疾病不断在我们的身体上演。不管我们得到任何疾病,都应该及早的进行治疗,而且也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选择更利于疾病恢复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也是这样,好好的休息和睡眠才有利于心脏的。
心律失常患者如何休息睡眠,这个问题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睡好觉,没有休息好的话,就会加重我们的心脏负担,导致更加严重的症状产生,甚至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威胁到我们的生命,所以心律失常的患者一定要学会如何休息。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问题,同时也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的问题。
确保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心脏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有很多心律失常,都是因为长期睡眠质量差而导致的,想要保证有一个好的睡眠,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我们的睡眠环境要安静,嘈杂的环境是不利于我们休息和睡眠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休息时的场所要安静。另外在睡觉之前,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少喝一些刺激性的饮品,比如收浓茶和浓咖啡,这些饮品当中的成分都会刺激我们的神经,使大脑兴奋度提高,影响到睡眠质量。在日常生活当中,心律失常的患者们也要注意很多方面,才能够保证心脏的健康。
心律失常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的疲劳,长期过度疲劳会导致我们的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心脏疾病的产生,对于已经得了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更是如此,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才能让我们的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对于心脏健康才有好处。在日常生活当中,心律失常的患者们还要注意的是,尽量采用右侧卧的睡姿,也有助于减缓心脏压力,降低其他症状产生的几率。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心律失常患者应该如何休息和睡眠,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了解这些知识的,如果不注意日常休息和保养的话,我们的心脏就会不堪重负,特别是晚上睡眠质量差,难以入睡的话,就会使我们的心脏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甚至会引发猝死,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起对心脏的保养。
心律失常患者,如果睡眠得不到保障,那么很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加重。注重睡眠质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是做好心律失常保健的一个重要项目。心律失常患者在睡觉的时候,需要注意采取正确的睡姿,以免不良睡姿加重心脏负担。平时多吃有利于睡眠的食物,保护好心脏健康。
睡不好,对是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是会加重病情的事情。非心律失常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睡姿,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心律失常患者,如果没有选择对睡眠的姿势,那么就可能让流入心脏的血液变少,导致心脏射血减少。下面来看心律失常睡觉有啥讲究。
1、睡姿有讲究
心律失常患者,通常在睡眠的时候采取右侧卧位比较好。在睡觉时,采取右侧卧位,身体自然屈曲,这种姿势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减少心脏负担。如果是心功能不全的话,伴有有胸闷,呼吸困难的,就不要采用平卧,应该采取半卧位或30°角坡度卧位。心律失常患者尽量要保证心脏能够得到通畅的血液回流,这样才不容易发生心脏异常。
2、卧具有讲究
心律失常患者的卧具,应该温暖、柔软、舒适,不能选择让患者感到过冷或过热的卧具。另外,在卧具旁边,要摆放好急用的药品。通常急用的药品应放在离床较近的地方,以便伸手可以拿到。如果患者是有严重心律失常或伴有心功能不全的,还要准备一筒氧气备用。心律失常患者不能睡在没有保护措施的地方。
3、注意做好警报
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还需要在床头安装好报警器,以防出现意外的时候能够及时通过他人。由于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对于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的病人,住院监测可以适时报警。而非住院病人则可能发生意外,应尽快用药物或住院安装起搏器来解决。
心律失常患者睡觉是很有讲究的,除了睡眠的姿势要注意以外,卧具也要舒适并且合适。如果是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还要在睡眠的地方加装好警报器,以免患者出现病危情况没有办法及时通知救援。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吃香蕉、喝牛奶和小米粥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晚上11点,如果想结束和朋友的聊天,一般都会发一句:“早点睡觉,晚安!”
然后就开始玩起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如果不小心在朋友圈、游戏里遇到了对方,只能尴尬的装没看见。继续“奋战”,直到熬不住了才睡下。
俗话说,“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
随着亮屏时代的发展,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在夜里刷微博、看抖音、聊微信、打“农药”、开黑吃鸡……
本来漆黑的夜变得光亮闪耀,熬夜也变得习以为常。
很多人白天十分辛苦,完成了一天的“搬砖”工作后,急需在夜里放松放松,享受美好的生活,往往一不小心就熬到了深夜里。
再者,网上的“乐趣”越来越诱人,抖音把能人异士聚在一起,各显神通,引人入胜;直播里主播们变身段子手,即兴表演,精彩不断;“农药”、LOL、吃鸡,游戏开黑,让人通宵达旦,欲罢不能。
有些朋友是为了工作,不得已而熬夜,跑运输的司机、不知日夜的程序猿、夜里上班的打工仔、24小时便利店……
有些朋友是压力太大,精神不好,躺在床上睡不着。
或是因为感情不顺、事业受阻、情绪不佳、心绪杂乱等原因,精神内耗严重,从而出现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情况,不得已,只能熬夜度过。
熬夜虽爽,但长期熬夜一定会消耗身体,有害健康。
No.1 用生命熬出的熊猫眼:
碰到一个迷迷糊糊、眼眶一圈黑的人,不用想,他肯定是熬夜熬的,熬夜不仅导致熊猫眼,更重要的是长期熬夜,超负荷用眼,会导致视力功能下降。
No.2 感到脑子被挖空:
大脑每天接收处理各种信息,一天下来,早已处于疲惫状态,夜里还要加班加点,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恢复,将一直处于疲惫状态,出现精神不振、疲劳嗜睡、记忆下降、反应迟钝等情况。
No.3 被拉低的颜值:
皮肤在睡觉时进入保养状态,长时间熬夜,人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失调,使皮肤干燥、弹性差,更有可能长出各种痘痘、粉刺等,加上“熊猫眼”,秒变丑八怪!
No.4 熬夜和肥胖的关系:
熬夜肚子空空的?宵夜总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夜里不饿了,但睡着后,食物更容易转变成脂肪储存下来。而且熬夜导致胰岛素、皮质醇分泌,从而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从而增加肥胖和糖尿病风险。
No.5 好心情的终结者:
叫人起床,会有“起床气”。一个缺觉的人,同样不能惹。熬夜伤身也伤神,晚上熬夜,白天犯困,容易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症状,情绪不易控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No.6 年纪轻轻的顶个地中海:
就挺秃然的,现在的年轻人脱发情况愈发严重,和经常熬夜密切相关,熬夜使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紊乱,降低头皮毛囊生命力,进而导致头发大量脱落。
No.7 血压蹭蹭蹭,整个世界都开始摇晃:
熬夜时人的精神往往得不到放松,处于紧张状态,心脏负担加重,心跳增快,血管收缩异常,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出现。
No.8 我肝不动了:
晚上也是肝脏解毒、胃肠休息的时间,经常熬夜将导致肝功能异常,胃肠道负担加重,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出现。
No.9 增加患癌风险:
长期熬夜是致癌的风险之一,熬夜使生物钟紊乱,激素水平异常,细胞代谢异常,导致细胞突变,增加患癌风险。
说了这么多危害,就是希望大家能养成一个健康规律的睡眠习惯,晚上10点准时睡觉,最晚也要在11点前睡下,才能睡足睡好,精力充沛地迎接第二天的美好生活!
通常,老百姓会把打呼噜当做很平常的事,甚至认为是睡得香的表现。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很多疾病都跟睡觉打鼾密切相关,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的还有猝死得危险。那么,打鼾是如何危害心脏的呢?
这不是习惯,而是病
有一种疾病,叫做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就是以睡眠打鼾为主要症状,有些还会伴随憋气、呼吸暂停等临床表现,由此导致白天常出现嗜睡、头痛、疲劳等症状。呼吸暂停指口和鼻气流停止10秒以上。吸气流降低超过正常气流强度50%以上并伴有4%的氧饱和下降者称之为低通气。病理性睡眠呼吸暂停是指每晚7小时睡眠中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指数紊乱超过5次以上。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20%~40%。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AS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认为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SAS与高血压
许多调查研究提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有很强的相关性,是独立于年龄、性别、肥胖、吸烟、饮酒、心肾疾病以外的高血压危险因素之一。
SAS与冠心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由于反复低氧、高碳酸血症,引起交感兴奋,使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从而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诱发冠脉痉挛;如果存在易损斑块,则可能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
另外,OSAS患者由于低氧刺激红细胞生成增多,导致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血小板容易在受损内膜表面聚集而形成小血栓,更增加了危险系数。
SAS与慢性心力衰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左、右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均产生直接影响,这也是导致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基础。OSAS加剧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进程,而慢性心衰本身又会促进OSAS的发生。
SAS与心律失常
有资料提示,80%以上的OSAS患者在呼吸暂停期间有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10%以上患者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57%~75%的患者发生室性异位搏动,频繁的室性异位搏动发生率约为3%,这些症状都为健康甚至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危险隐患。
因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且,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大“杀手”。睡觉打鼾并不仅仅是一种不良习惯,而是一种疾病,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早进行检查治疗。
心律失常是什么?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什么样的疾病会引起心律失常?如果得了心律失常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在生活中那些行为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呢?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首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跳动,心脏的起源在传导过程受到障碍时会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异常,它可以是自己单独发作也可以是和一些血管疾病一起发生,它是可以突然发作导致猝死,也可以使持续的跳动累及心脏而衰竭。
其次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以及心功能对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都是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的症状,如果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引起心悸,胸闷,出汗头晕以及低血压,部分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1. 冠状动脉性如果供血不足的话对于冠心病的患者来说,心律失常可能会增加心肌缺血,会出现气短,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或者心肌梗死等现象;
2. 脑动脉如果供血不足,会导致头晕,视线模糊甚至会出现乏力,在严重时患者还能会出现昏迷,抽搐等脑损害的表现;
3. 肾动脉供血不足,如果心律失常,肾血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少,就会出现少尿,蛋白尿等症状;
4. 心律失常会导致血流量的降低,就会发生肠系膜动脉痉挛,会使肠道缺血,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现象;
5. 如果心功能不全的话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水肿等现象。
1. 生活要有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我们居住的环境要保持清幽,多种些花草,尽量避免喧闹的;
3. 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预防感冒;
4. 我们尽量保持标准的体重,不要贪吃,因为过多的脂肪或者发胖也会导致心脏的负荷加重;
5.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天气,季节的变化,提前做好防护,保护自己不受病毒的侵害;
6. 我们时刻应该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尽量学会消除紧张,恐惧,愤怒的不良清楚刺激;
7.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患者的变化,如果遇到紧急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也可以在家中常备一些应急的药物。
我们的心脏是个一刻也不能休息的器官,它无时无刻不在蹦咚、蹦咚地跳着,这种有节奏、有规律、匀称的心跳就是我们的心律。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心跳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原有的规律,这便出现了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有四大机制
据现代研究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是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我们的心脏在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两种自主神经的共同支配下,产生正常心跳,而且这两种神经还可根据人体的状态不同,比如运动或安静,而分别调节心跳的频率,使心律相应的增快或减慢。自主神经不受人体主观意识控制,但是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嗜好或悲伤、愤恨、惊吓等突然情绪刺激的影响下,会出现异常而导致心律失常,出现心率过快、过慢以及各种早搏等情况。
第二是起搏传导系统功能异常。
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心室内末梢传导纤维网组成,其中窦房结发出起搏电流,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心室内末梢传导纤维网等将起搏电流传播到每一块心肌,心肌受到起搏电流刺激后就会发生短时间的收缩,然后恢复舒张,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就形成了正常心跳。当起搏传导系统中任何一项出现异常时,都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第三是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
人体内存在许多离子,比如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我们的心肌细胞需要不断地进行离子交换,使心肌细胞内外离子保持特定比例,才能保证心脏的正常舒缩运动。因此,在心肌细胞的表面形成了许多离子通道,每个离子通道可以让特定的一种或几种离子通过。当离子通道功能出现异常的时候,离子无法正常通过,就会导致心肌细胞内外离子的比例失衡,心肌就无法协调地进行舒缩运动,引发心律失常。
第四是心肌供血不足。
心脏负责向全身供应血液,它在工作时也需要能量的供给,它对血液的需求远远超过其他器官,即使是轻微的心肌供血不足,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临床研究发现,引发心律失常的前三个发病机制大都是在心肌供血不足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心肌供血不足可以说是心律失常的基础病变。
治疗从“抗律”转向“调律”
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传统方法是选用对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这只针对心律失常的某一层面、某一局部,采取“抗律”的治疗方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并且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日益明显,不仅具有严重的心脏外毒性,而且有可能引发新的心律失常,甚至使原来的心律失常症状进一步恶化;更重要的一点是没法有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随着对心律失常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心律失常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病变类型繁多的难治性疾病,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专家指出单一的“抗律”解决不了导致心律失常的根本问题,必须从“抗律”转向“调律”,对心律失常的四大发病机制进行全面的整合调节,这样才能有效阻断心律失常的发生。
当前社会公认的三大健康标准包括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但令人吃惊的是,我国目前有大量睡眠不足的群体,人们对于睡眠的关注远远少于饮食和运动。
在生活节奏大大增快、各种诱惑不断增多的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像古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尤其是现代人普遍保持着“熬最深的夜,吃最好的夜宵”等自杀式养生的状态,年轻人有几个不熬夜的?早早睡还会让同龄人嘲笑“老年作息”,但年轻轻的,要孩子也是正经事儿呀,如何权衡睡眠与生育,就是年轻、中年夫妇要考虑的问题啦~
图片来源:GIPHY
先来看两个数据:
①2020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新冠疫情期间国人睡眠白皮书》中表明:有一半的人在零点后才就寝,80%的人有晚睡习惯,16%的人几乎天天晚睡。
②2月8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以下简称:2020年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而2019年的这个数字1179万,同比下滑14.89%。虽然这只是公安部的户籍登记数据,从人口统计上来说并不是最准确,但也从侧面反映了2020年生育率继续下滑的势头,这是一个大趋势。
那么,熬夜和生育力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1. 怎么判断生育力?
图片来源:GIPHY
体现生育力强弱的最直观指标就是精液质量。我们主要看以下几个参数:
精液量:单次射精,精液量达到两毫升以上为正常;
精子浓度:每毫升精液含2000万个精子为正常;
精子活动力:活动力分为a、b、c、d四大类,a类为快速往前运动的精子,b类为慢速向前运动的精子,a类大于25%或者a类加b类占比大于50%为活动力正常;c、d都属于又懒又丧的那种,传宗接代就别指望它们了。
精子形态:正常精子形态含量达到4%以上为正常。是不是很惊讶?也就是说,95%的精子存在形态异常,也算正常的范围。数值之所以设置的这么严苛,是因为对精子形态的判断标准也很严格:正常精子形状类似蝌蚪,头部是椭圆形的,中段细,尾部是直的、非卷曲的、均一的,比中段细。在精液检查中,如果见到头部为尖头、锥形头、不规则形、大头、小头、双头,中段增粗、有胞浆小体,尾部粗短、分叉、卷曲、双尾等情况,均被视为畸形精子。
头部含有遗传物质,它的缺陷对生育影响较大,胞浆小体大于精子头的一半,意味着精子不成熟;尾卷曲可能与锌元素含量有关,其他尾部缺陷可能与无症状生殖系统感染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
精液检查一般要查2-3次,根据结果综合分析才能够得出较为客观准确的结果!检查前最好让身体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没有熬夜、发烧、饮酒等因素。
2. 影响男性生育力的因素
图片来源:GIPHY
廉颇老矣,尚能干否?
年龄是影响生育力的重要因素,男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35岁,而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30岁,随着年龄的增加,最佳生育能力会有所下降。
生育力的强弱,也可以从夫妻备孕时间看出明显的差别。研究调查显示,男性年龄小于25岁且性生活和谐的夫妻,所需的平均备孕时间为6.4个月;男性年龄超过45岁后,所需要的平均备孕时间为31.3个月。并且,男性在25-35岁时,其精子形态正常的比率更高,超过35岁后,精子形态畸形的比率会增高,严重影响男性的生育力。
不良生活习惯
a)烟雾袅袅 精子弱小
2018年,中国性学会进行了一项吸烟与生育的关系调查,在参与受访的4364名不育患者中,吸烟人群占54.86%。
烟草中有多种物质都有毒性作用,不仅影响男子的精子质量,有研究还显示母亲在怀孕期间抽烟,也会影响到男孩子以后的精液质量。
b)推杯换盏 易出缺陷
酒精中的乙醇和乙醇代谢物会影响人体下丘脑、性腺、垂体功能,从而影响睾丸的生精能力,且长期过量饮酒会影响胚胎质量,造成孩子有出生缺陷及染色体异常等情况。
c)给蛋蛋一个容身之所
睾丸是产生精子的主要场所,这么重要的部位,是否需要好好保护起来呢?其实对睾丸来讲,比较合适的温度为 33.5℃—36.5℃。
在生理构造上,男性的睾丸外挂在体外,适应相对低温的工作环境,外界温度变化时,睾丸可通过阴囊皮肤的皱起和松弛,自行调节睾丸的温度。
如果有经常泡热水澡、穿紧身裤、跷二郎腿或久坐等不良习惯,将会使阴囊将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精索静脉局部血液循环功能下降,导致静脉迂曲怒张,患精索静脉曲张风险增加, 会损害睾丸生精功能,引起精子质量下降,导致少精、弱精甚至无精、精子畸形率等情况出现概率大增。
图片来源:GIPHY
我们在此讨论熬夜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什么,而不是给生活带来什么。
谁不是熬最深的液,敷最贵的面膜?谁不是一边陪客户大鱼大肉,一边吃健胃消食片?谁不是一边吃着麻辣火锅,一边喝着降火凉茶?知道盯着手机不健康,索性把系统主题换成绿色系,期待这样能让眼睛放松一下。
这就是社畜的常态。就算熬夜是成年人的一种自主选择,多少也透露了些许无奈。
工作996、生病ICU,生活就是这样,大家都已经”从心”(song)了。
……那么,我们的身体,会不会对熬夜这种状态做出一些生理反应呢?
成年人理想睡眠时长为7~9个小时,最科学的睡眠时间是晚上10点(最晚不要超过11点)至早晨6~7点,当然睡眠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如果用简易方法来判断睡够了,可以拿“第二天精力充沛”为前提,自我感觉清醒、不疲劳就行。熬夜即“睡眠剥夺”,通俗来讲,就是睡眠不规律、睡眠不足。
不要认为熬夜只是让你的皮肤粗糙、暗沉、长痘痘、黑眼圈和一点点疲劳而已。身体很诚实,它可能会掩饰,但很难会说谎。
1. 睡眠剥夺造成了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有过熬夜备考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越想通过熬夜记住的东西,越是记不住,即使以咖啡因和浓茶来代替必需的睡眠,也于事无补。这是因为记忆是远离刺激后的脑内后续信息加工处理过程,而睡眠可以对记忆进行提炼净化加工,这对记忆能力的储备十分重要。
2. 脱发、新陈代谢紊乱,最新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也许会导致脑细胞的永久性损害,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痴呆症患病风险也会增加。危害心脏导致猝死。
3. 凌晨2点到3点是褪黑素合成的主要时间,此时熬夜的你,褪黑素形成受到抑制,缺少褪黑素又会导致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
4. 熬最深的夜,吃最好的夜宵:熬夜导致机体“饥饿激素”分泌升高,增加食欲,摄入更多的热量,引发肥胖。
5. 免疫力下降。熬夜后更容易罹患感染性疾病,可能是因为睡眠不足影响人体免疫力。虽然具体机制不明,但最新研究发现控制生物钟的基因可能和某些免疫细胞密切相关。
6. 心脏病、脑卒中风险增加。熬夜人群较正常人群发生中风的风险增加5%,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3%。长期熬夜的人,血压、心率调节呈现较高负荷趋势,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最终导致心源性猝死。熬夜已被证实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7. 精神问题频发。研究发现睡眠不足者夜间交感神经兴奋,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5倍。
总之,熬夜带来的健康问题正以你看不见的姿态慢慢介入你的生命,若不加以重视,于你而言,长期熬夜很有可能等于慢性自杀!
图片来源:GIPHY
可能很多人认为,熬夜就熬夜呗,反正第二天通勤时间眯上几分钟,就能补回来。
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的睡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通俗点讲就是“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也叫 “浅睡眠”和“深睡眠”,睡眠过程就是这两个阶段循环,一般成人每晚循环3-5个周期。
你熬过的夜,不是眯上几分钟能补偿过来的。只有在睡眠中经历几个“深睡眠”过程后,才能充分消除疲劳感。
在通勤途中补觉,会受到声音、光线、空间等各种环境影响,基本上是碎片化的“浅睡眠”,而且是在醒与浅睡之间交替,别说一比一了,就是九浅一深也很难达到。肌体在放松和紧张间来回转换,得不到充分恢复,反而越睡越累。
那么,言归正传,熬夜对生育的影响,究竟能有几何呢?
1、熬夜影响精子质量
睡眠不足会会破坏荷尔蒙平衡,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包括减少精子数量和活力,降低精子质量。
2、熬夜导致精神压力
睡眠不足和压力或焦虑感经常并存。睡眠不足也会使人情绪低落,这种烦躁情绪可能会损害与伴侣的关系,对夫妻生活造成影响。
3、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睡眠不足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增加,这些情况可能会对生育能力产生有害影响。
4、熬夜会影响排卵
睡眠会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睡眠不规律会影响女性黄体生成素的释放,导致月经和生育能力异常。
由此可见,熬夜让”佳期有约”变得更难。生育或受孕的先决条件,是精与卵的结合,只要你的熬夜不是在忙着做夫妻间的那件事,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性爱频率下降,精与卵,只能在两个平行时空里独自哀伤,默默垂泪,无法相交。
最后给备孕期的男性一点忠告:
按时作息养精蓄锐
棋逢对手夫妻捉对
浓情蜜意无需吝啬
提刀上马何必耽搁
月排一卵何其珍贵
炮发十次增加机会
适量运动精益求精
果蔬优蛋也不算贵
权威审核 |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男科 主治医师 潘运高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睡眠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好的睡眠能帮助恢复体力和脑力,并能舒缓压力,增强记忆力。但倘若欠缺适量的睡眠,将有可能导致一些后遗症,如白天嗜睡、情绪不稳定、忧郁、压力、焦虑、失去应变能力、免疫力降低、记忆力减退、失却逻辑思考力、理解能力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等。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睡眠质量的确很糟糕,研究发现,大多数睡眠质量不好的人,主要来源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使得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缩短睡眠时间,因为巨大的心理压力,则长期失眠,甚至不得不借助催眠药物。
30岁的小王就属于这样的一个群体,最近一段时间工作压力特别大,小王每天都得熬夜加班,再加上失眠,这样他的睡眠时间就只有可怜的三个小时。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意外会在这一天的凌晨突然发生。
小王的妻子反应,小王这两天一直在做文案,忙的他是焦头烂额,他不停地抽烟,家人靠近他也会发脾气,凌晨妻子起来的时候,发现书房的灯还亮着,小王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妻子以为他睡着了,可过去喊他却怎么也喊不醒……
十分钟之后,救护车赶到了现场,只是,此时的小王早已没有了自主呼吸,颈动脉也停止了搏动,瞳孔散大到边缘固定,心电图为一条直线。
他已经死去多时了,听到医生这样说,小王的妻子瞬间瘫倒在地。
一个30岁的年轻人,平时身体健康,为何会突然死亡?
医生说,夺去小王生命的便是医学上所说的猝死,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猝死的定义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导致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长达26年的Framingham Study大规模的研究显示,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75%。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
很多人认为,心源性猝死必须要有冠心病的基础,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年轻人猝死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巨大的压力,工作强度,缺少睡眠,再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抽烟,酗酒,缺少运动,久坐,高脂饮食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心脏不堪重负,冠状动脉出现应激性痉挛,从而出现猝死的发生。
小王的妻子反应,这段时间小王总是说胸口痛,闷,心慌不适,自己虽然多次督促他去医院看看,但小王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30岁,而立之年,上有老下有小,为了整个家庭,小王拼命工作,最近更是一天只睡三个小时,医生说,这是典型的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研究发现,与体力活动者相比,脑力活动者更容易出现猝死,所以一些互联网工作人员,医生,创业者都是高危群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即便工作再忙再累,也得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尤其应该保证科学的水面。
如果你感到身体一直很疲倦,乏力,经常胸口痛,胸闷,心悸,睡眠质量很差,那么就应该引起重视,很多时候它们可能是猝死发生前的征兆!
心脏类疾病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特别事心律失常问题,很多人都在积极的咨询心律失常的症状,正确而了解心律失常的症状,对症治疗才能够更有效果,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心律失常的症状,看看心律失常的症状是什么?如何正确确诊,以此得出准确的确诊和治疗方法。
近年来,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在临床呈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年轻白领因为长期处在高压力、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很容易让心脏负累重重,诱发心律失常,所以学会调整生活节奏是防治心律失常的关键。前者由于疾病所致,治疗时由于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患者切忌自行服药,否则可能加重病情;而对于后者,最重要是保持“淡定”,只要放松情绪,心律失常也会不治而愈。
有不少人常觉得心慌、手抖,一些人经心电图检查后,被确诊为心律失常。专家表示,这类型的心律失常是因心跳突然急剧加快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心慌、心跳等。这类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常见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年轻人多于老年人,尤其是20~45岁的白领,男性稍多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在职场临更大的压力有关。但有一个年龄段则是女性发病率高过男性,那就是更年期,此时很多女性会感到烦躁、胸闷、心跳加速。这类较为单纯的非器质性心律失常发生前,病人往往没有任何先兆。它通常是患者在心态平静时心跳突然加速,随后又突然恢复正常,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秒,长则几天。
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哪怕没有、生气等极端情绪出现,也一样会让心脏负累重重,诱发心律失常。专家表示,预防心律失常首先应从生活规律、避免工作过劳、保持心态平和做起。在这点上白领应学会恬淡规律生活,切忌大喜大悲的情绪以及昼伏夜出的生活方式。由此也可以看出,都市的高强度工作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确实是重要诱因。年轻白领日复一日地过着劳累的生活,意味着其体质、心理、免疫力、内分泌功能都在缓慢下降,如果还有饮酒、吸烟、熬夜等不良行为,则会促使心跳不稳定,出现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
对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家一定得正确的把握,这涉及患者的健康,所以一定要积极对待,当然大家在把握了心律失常的症状之后,还有必要到正规医院治疗疾病,以避免疾病造成的伤害。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白领阶层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他们为了追求事业的成功,不惜牺牲健康,导致各种疾病接踵而至。本文将分析白领常见的九种危险生活模式,并探讨如何预防和改善这些不良生活习惯。
1. 缺乏体育锻炼
许多白领由于工作繁忙,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引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2. 有病不求医
一些白领认为“小病小痛”无需就医,自行买药解决,结果延误病情,导致病情恶化。
3. 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会导致血糖过低,影响上午的工作效率,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4. 与家人缺少交流
工作繁忙导致白领与家人缺少交流,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5. 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
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容易导致感冒、鼻炎、关节疼痛等疾病。
6. 常坐不动
久坐不动会导致颈椎、腰椎、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
7. 不能保证睡眠时间
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同时还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8. 面对电脑过久
长时间面对电脑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
9. 三餐饮食无规律
三餐饮食无规律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为了改善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白领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3.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4. 适当放松,缓解压力。
5.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营养均衡。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面临着35岁职业瓶颈的困境。本文将围绕这一现象,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一、35岁职业瓶颈的原因
1. 年龄歧视:许多企业在招聘时倾向于招聘年轻员工,认为他们更有活力、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这导致35岁以上的职场人面临着年龄歧视的问题。
2. 能力不足: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一些职场人可能因为缺乏新技能、新知识而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职场环境。
3. 职业规划不清:部分职场人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在35岁后陷入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
二、应对35岁职业瓶颈的策略
1. 提升自身能力: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竞争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环境。
2. 优化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并为之努力。
3. 积极拓展人脉:通过参加行业活动、社交活动等,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4. 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职场困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职业发展。
三、结语
35岁职业瓶颈是职场人普遍面临的问题,但通过积极应对,我们可以克服困难,实现职业发展。
失眠,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却困扰着无数人的生活。它不仅仅是晚上无法入睡那么简单,更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然而,很多人却错误地认为,只要服用安眠药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那么,失眠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失眠原因:
一、心理因素
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心理因素,都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生活中的压力、工作与学习的压力、未遂的意愿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都会使人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失眠。
二、环境因素
环境的改变也是导致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乘坐车、船、飞机时睡眠环境的变化;卧室内强光、噪音、过冷或过热等,都可能使人失眠。有些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有些人则非常敏感,环境一改变就睡不好。
三、药物因素
服用中枢兴奋药物,如减肥药苯丙胺等,可导致失眠。长期服用安眠药,一旦戒掉,也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睡眠浅、噩梦多。茶、咖啡、可乐类饮料等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碱,晚间饮用可引起失眠。酒精干扰人的睡眠结构,使睡眠变浅,一旦戒酒也会因戒断反应引起失眠。
四、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失眠。例如,晚上熬夜、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等,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五、疾病因素
一些疾病也会导致失眠,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等。
那么,如何应对失眠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
2. 避免晚上饮用咖啡、茶、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3. 避免晚上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等。
4. 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如温度、湿度、光线等。
5. 做好睡前准备,如泡澡、听轻音乐等。
6. 如果失眠问题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减弱,睡眠质量也随之下降。然而,并非所有夜间睡眠时间缩短都算是失眠。一般来说,老年人每天睡眠5-6个小时就足够了。如果他们能够利用白天的小憩来弥补睡眠不足,那么这种情况并不需要过于担心。
然而,如果老年人经常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并且第二天感到头昏脑胀、精神不振,那么就可能是失眠了。失眠是一种病态,需要引起重视。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躯体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睡眠节奏和时间的变化。为了改善睡眠质量,老年人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晚餐过饱、睡前过度饮水、饮浓茶或吸烟,以及避免剧烈运动。
2. 调整作息时间:每天固定入睡时间,睡前进行适当的运动,然后用温水泡脚。
3.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
对于老年人失眠的治疗,应尽量避免使用鲁米那、阿米妥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头昏脑胀、步态不稳等问题。安定类药物相对较为安全,但也要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定期更换药物,以减缓耐药性的产生。
此外,一些中成药也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
如果失眠情况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会随之减弱。为了提高身体对冬季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许多人会选择进行冷水浴锻炼。然而,冷水浴并非适合所有人,特别是对于一些特定人群。
冷水浴的原理是通过水温与体温的差异,刺激人体皮肤血管收缩和扩张,从而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秋季进行冷水浴,水温控制在15摄氏度左右为宜,时间最好不超过15分钟。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冬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进行冷水浴。对于患有冠心病、急性肝炎、高血压、活动性风湿病等疾病的人群,以及高烧病人、酒后及体质虚弱者、妇女经期等人群,都不宜进行冷水浴。此外,在冷水浴过程中,如果出现寒战不止、皮肤起鸡皮疙瘩、头晕不适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冷水浴。
除了冷水浴,提高身体对冬季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 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如慢跑、快走等,增强体质。
2.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 合理膳食,补充营养。
4.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想要减掉多余脂肪,改善睡眠质量吗?科学家们发现,减少看电视时间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减少看电视时间可以帮助成年人消耗更多能量,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研究发现,成年人平均每天看电视5小时,而长时间看电视会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进而增加肥胖风险。
研究人员对36名超重或肥胖人群进行了观察,其中20人被要求减少看电视时间,而另16人则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减少看电视时间的试验对象每天比对照组多消耗119卡热量。
除了减肥,减少看电视时间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研究表明,长时间看电视会影响人体生物钟,导致失眠等问题。
此外,减少看电视时间还有助于缓解慢性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减少看电视时间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制定看电视计划,控制看电视时间。
2. 找到其他兴趣爱好,替代看电视的时间。
3. 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减少独处时间。
4. 增加户外活动,提高身体活动量。
5. 逐步减少看电视时间,避免突然戒断。
导语:熬夜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长时间熬夜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中医养生,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在缓解熬夜带来的不适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养生方法,帮助熬夜族缓解身体不适,恢复健康。
一、穴位按摩,缓解疲劳
熬夜后,会出现头晕、眼花、乏力等症状,可以通过按摩以下穴位来缓解疲劳:
1. 合谷穴:位于手背,拇指与食指的掌骨之间,用力按揉,每次2-3分钟。
2. 太冲穴:位于脚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用力按揉,每次2-3分钟。
3. 风池穴:位于颈部,枕骨下方,用力按揉,每次2-3分钟。
4.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骨下缘下四横指处,用力按揉,每次2-3分钟。
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
二、食疗养生,补充营养
熬夜会导致身体消耗大量能量,需要及时补充营养。以下几种食物可以帮助熬夜族恢复体力:
1. 红枣: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合熬夜后食用。
2. 黑木耳:具有滋阴润燥、养血益气的功效,可以帮助熬夜族恢复体力。
3. 红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补充熬夜消耗的营养。
4. 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可以提供能量,缓解疲劳。
5. 黑芝麻: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润燥的功效,可以帮助熬夜族恢复体力。
三、中医茶饮,清热解毒
熬夜后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牙龈肿痛等症状,可以通过饮用以下茶饮来清热解毒:
1. 菊花茶: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养肝的作用。
2. 绿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作用。
3. 桂花茶:具有温中散寒、解毒消暑的作用。
4. 金银花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
四、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熬夜后,可以通过以下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1. 散步:散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2. 瑜伽:瑜伽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3. 太极拳:太极拳可以调节气血,增强体质。
4. 拉伸运动:拉伸运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提高身体柔韧性。
五、保证睡眠,恢复体力
熬夜后,最重要的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1. 睡前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有助于入睡。
2. 避免熬夜: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通过以上中医养生方法,可以帮助熬夜族缓解身体不适,恢复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熬夜对身体的损害是无法逆转的,因此要尽量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睡眠与食欲是人体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有些人可能会在失眠之后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这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那么,失眠后食欲不好怎么办呢?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到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失眠后食欲不振的原因。一般来说,失眠后食欲不振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生理因素:失眠会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进而影响食欲。此外,失眠还会导致人体能量消耗增加,从而降低食欲。
2. 心理因素:失眠会导致人体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这些情绪会影响食欲。
3. 生活习惯:失眠后,有些人可能会通过暴饮暴食来缓解情绪,这会导致肠胃负担加重,从而影响食欲。
那么,失眠后食欲不振怎么办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调整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改善食欲。
2.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等。
3.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食欲。
4. 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改善食欲。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失眠后食欲不振情况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此外,以下是一些与失眠、食欲不振相关的疾病、药品、治疗建议、日常保养、医院、科室等关键词,供您参考:
疾病:失眠、食欲不振、内分泌紊乱、焦虑、抑郁
药品:安神药、助消化药、调节内分泌药
治疗建议:调整作息、饮食调理、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寻求专业帮助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神经内科、消化内科
科室: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理科
女性生理期失眠是常见现象,尤其在月经前期和月经期间。这主要由于生理期荷尔蒙水平波动,导致情绪波动、焦虑、紧张等问题。为了缓解生理期失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放松身心:通过深呼吸、瑜伽、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2. 调整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确保充足的睡眠。
3.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
4.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
5. 药物辅助:如果失眠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安眠药或抗焦虑药。
6. 医疗咨询:如果长期失眠,建议咨询医生,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失眠。
除了以上方法,我们还应该关注以下方面:
1.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抑郁症、焦虑症等,也可能导致生理期失眠。因此,如果失眠症状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
2.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也可能导致失眠。如果正在服用此类药物,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3. 心理因素:心理压力、情绪波动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生理期失眠。因此,学会应对压力、调整情绪,对于缓解失眠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生理期失眠并非不可克服,通过合理的调整和生活习惯,我们完全可以战胜失眠,享受健康的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MP3播放器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许多人对MP3音量控制不当,长时间佩戴耳机,导致听力受损的风险增加。
长时间高音量使用MP3,会对听力造成严重损害。研究表明,长时间处于85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下降。MP3的最高音量可达120分贝,相当于飞机起飞时的噪音。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音量环境中,听觉细胞会受到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听力丧失。
为了保护听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合适的耳机:选择质量好、杂音小、音量可调节的耳机,并尽量使用耳罩式耳机,以减少对耳朵的伤害。
2. 控制音量:将MP3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最高不超过80分贝,以感觉舒适为宜。
3. 限制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每隔一段时间让耳朵休息一下,全天最长不超过3小时。
4. 选择安静的环境:避免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中使用MP3,以免对听力造成损害。
5. 避免在睡眠时使用MP3:睡觉时,耳朵仍会受到MP3的刺激,不利于听力保护。
除了MP3,其他噪音来源,如汽车鸣笛、建筑工地噪音等,也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听力,避免听力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