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基因检测技术可以治疗癌症

基因检测技术可以治疗癌症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张正元
据《科学进展》杂志日前报道,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项研究证明,CRISPR/Cas9系统在治疗侵入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这是在寻找癌症治愈方法迈出的重要一步。
 
 
 
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基于脂质纳米颗粒的新型递送系统CRISPR—LNP,可专门针对癌细胞并通过基因操作将其破坏。该系统携带的一个遗传信使(信使RNA),可对CRISPR酶Cas9进行编码,Cas9作为剪切细胞DNA的分子剪刀会剪切癌细胞的DNA,从而使其失效并永久防止复制。
 
 
 
特拉维夫大学生物医学与癌症研究学院负责研发的副院长丹·皮尔教授称,这是世界上首个证明CRISPR基因组编辑系统可用于有效治疗活体动物癌症的研究。该方法并非化学疗法,无副作用,而且经此方法治疗的癌细胞将永远不会再具有活性。
 
 
 
为了验证使用该技术治疗癌症的可行性,皮尔教授及其团队选择了两种最致命的癌症——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性卵巢癌开展研究。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具侵入性的脑癌类型,诊断后的预期寿命为15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3%。研究证明,使用CRISPR—LNP进行的单次治疗,可使患有胶质母细胞瘤的小鼠的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一倍,从而将其总生存率提高了约30%。
 
 
 
卵巢癌是造成女性病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致命的癌症。当转移扩散到全身时,大多数患者被诊断为癌症晚期。尽管近年来治疗效果有所进展,但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能幸存。研究表明,在转移性卵巢癌小鼠模型中使用CRISPR—LNP进行治疗,可将其总生存率提高80%。
 
 
 
皮尔教授表示,能够识别和改变任何基因片段的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彻底革新了以个性化方式破坏、修复甚至替换基因的能力。尽管该项技术用途广泛,但其临床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开发一种有效的递送系统将CRISPR安全准确地递送至靶细胞。新研究开发出的递送系统则可靶向负责癌细胞生存的DNA,这是一种针对目前尚无有效疗法的侵入性癌症的创新方法。
 
 
 
研究人员指出,通过展示其在治疗两种侵入性癌症中的潜力,该技术为治疗其他类型的癌症以及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和慢性病毒性疾病(如艾滋病)开辟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exas)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设备,其能够给治疗癌症及其它疾病的药物运输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研究者指出,目前很多药物释放系统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采用特殊的最小剂量的药物来有效治疗疾病,但最大的限制就是我们并不知道这种药物释放系统中能够携带多少药物才能够使得患者没有副作用。

      由于这些限制,需要频繁剂量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就需要每天服药或者去找大夫进行药物注射,研究者开发的这项新型设备就免去了这些不必要的过程,因为这种设备是一种微型可植入的药物运输系统。Hood说道,这是一种可植入式的胶囊,利用药用液体进行填充,而这种特殊的药用液体能够利用大约5000个纳米通道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这样我们就能够给患者进行合适水平的药物供给,从而避免药物过量引发副作用。

      这种胶囊能够数天或数周运输药物,据研究者表示,这种新型胶囊还能够用于多种疾病中药物的释放,尤其在治疗癌症上表现尤为出色。在HIV疗法中我们可以利用药物来攻击病毒的要害从而使得患者的疾病症状得到缓解,但危险就是如果患者停止服药后,其机体药物的浓度会低于有效的作用剂量,这样病毒就会开始死灰复燃,并且对疗法产生耐受性。

      然而,研究者开发的这种新型胶囊或许就能够持续运输抵御HIV的药物来维持患者的疾病状况,Hood指出,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新型胶囊来将药物可的松运输到关节中避免关节疼痛、频繁注射,甚至还能够帮助癌症患者更好地进行免疫疗法。免疫疗法背后的想法实际上就是运输混合的免疫药物制剂来攻击患者机体癌细胞,因此免疫系统就会被激活来消灭癌细胞。

      最后研究者表示,该设备当前的原型并没有变化,其能够进行皮下注射,但研究者希望通过后期更为深入的研究来开发3D打印技术制造出能够被吞服的新型、易于进行生物降解的改进版设备。

  • 我国基因治疗现状如何


    我国基因治疗的研究工作开展得相对较早,1991年开展的B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之后,在基因导入和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恶性脑胶质瘤、恶性肿瘤、梗死性外周血管病等6种基因治疗方案已进入临床研究。在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我国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建立了靶向性高效非病毒型导入系统、通用型病毒载体-AAV、HSV载体、人造血干细胞的扩增、定向分化及基因导入技术。

     

    目前,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基因治疗已从实验室阶段过渡到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已用于治疗的包括恶性肿瘤、心脏病、关节炎、风湿病等疑难病症。值得一提的是,基因治疗现已在黑色素瘤、镰刀状贫血、LDL(低胆甾醇血症)、囊性纤维变、血友病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显著的疗效。此外,基因治疗还被用来预防病毒性疾病和肿瘤,以及人类亚健康状态的治疗,如肥胖、秃顶、疲劳、衰老等。

     


    基因治疗需要遵守哪些原则


    谈到基因治疗的原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选择目的基因的原则,一个是选择受体细胞的原则。


    选择目的基因的原则包括:


    ①待研究基因的异常是疾病发生的根源;


    ②该基因遗传的分子机制已经研究清楚;


    ③基因已经被克隆,且表达调控机制较为清楚;

     

     


    ④转移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最好能够完整地、稳定地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并能适量表达功能性蛋白质。基因治疗中选择的目的基因可以来自染色体的基因组,也可以来自mRNA的互补DNA(cDNA),而且以后者居多。另外,目的基因必须置于合适的启动子控制之下,且必须含有完整的信号肽,只有这样,目的基因才可能获得适当的表达。


    选择受体细胞的原则包括:①最好选择组织特异性细胞,以便使外源基因只在该特异性组织细胞中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不表达或表达水平很低。②细胞要易于从体内取出,有增殖趋势,且生命周期较长。③离体的细胞应能接受外源基因转染。④细胞经过体外基因操作后能够存活下来,并能安全输送回体内。

     

  •   癌症是人类医学界公认的第一大研究难题,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的传统治疗模式未能取得整体满意效果。为攻克癌症,各种高科技治疗手段不断创新应用使癌症的治疗取得新的成效。创新,是肿瘤治疗的希望所在!
    研究表明,在诸多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人体细胞内前癌基因被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长期演变而成癌症,因此癌症根本是一种基因病,基因治疗是癌症的“治本”方法,是21世纪人类攻克肿瘤的必由之路。基因治疗之父W.FrenchAnderson博士评价:没有任何一项其他疗法能像这基因治疗那样,为攻克困扰人类健康的癌症提供治愈的可能。“基因超导”就是将特定的外来遗传物质或基因治疗物质,如肿瘤自杀基因、肿瘤免疫基因等,通过特定的基因转移方式超选择导入到肿瘤细胞内,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基因超导是通过肿瘤细胞靶向置换平衡法来实现的。
      广州现代医院肿瘤治疗中心以创新治疗理念,突破传统治疗模式,组织不同学科专家形成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队伍,全面引进当今世界最先进科技成果和设备,形成以“基因超导”为主导的“靶向平衡”的综合治疗模式,治疗肿瘤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肿瘤的不同病期,不同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身体条件,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使每一个肿瘤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又不增加病人治疗痛苦,治肿瘤不伤身体,保护免疫力,维护生活质量,治疗更轻松更有效,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广州现代医院特别开通全国免费咨询热线(800—830—5080),并在生命之光——中华肿瘤网(www.22220888.com)上随时回答患者的问题。

  • 谈到基因治疗的原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选择目的基因的原则,一个是选择受体细胞的原则。选择目的基因的原则包括:

     

    ①待研究基因的异常是疾病发生的根源。

     

    ②该基因遗传的分子机制已经研究清楚。

     

    ③基因已经被克隆,且表达调控机制较为清楚。

     

    ④转移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最好能够完整地、稳定地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并能适量表达功能性蛋白质。基因治疗中选择的目的基因可以来自染色体的基因组,也可以来自mRNA的互补DNA(cDNA),而且以后者居多。

     

     

    另外,目的基因必须置于合适的启动子控制之下,且必须含有完整的信号肽,只有这样,目的基因才可能获得适当的表达。
    选择受体细胞的原则包括:

     

    ①最好选择组织特异性细胞,以便使外源基因只在该特异性组织细胞中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不表达或表达水平很低。

     

    ②细胞要易于从体内取出,有增殖趋势,且生命周期较长。

     

    ③离体的细胞应能接受外源基因转染。

     

    ④细胞经过体外基因操作后能够存活下来,并能安全输送回体内。


    我国基因治疗现状如何我国基因治疗的研究工作开展得相对较早,1991年开展的B型血友病的基因疗研究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之后,在基因导入和基因治疗临床试验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恶性脑胶质瘤、恶性肿瘤、梗死性外周血管病等6种基因治疗方案已进人末研究。

     

    在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我国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建立了靶向内客效非病毒型导入系统、通用型病毒载体-AAV、HSV载体、人造血干细胞的博、定向分化及基因导入技术。

     

     

    目前,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基因治疗已从实验金阶段过渡到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已用于治疗的包括恶性肿瘤、心脏病、关节炎、风湿病等疑难病症。

     

    值得一提的是,基因治疗现已在黑色素瘤、镰刀状贫血、LDL(低胆甾醇血症)、囊性纤维变、血友病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显著的疗效。此外,基因治方还被用来预防病毒性疾病和肿瘤,以及人类亚健康状态的治疗,如肥胖、秃顶、疲劳、衰老等。


    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VII(甲型血友病)或凝血因子IX(乙型血友病)基因缺陷引起的X性染色体隐性疾病。因抗血友病因子蛋白无须精确调节及不要求组织特异性表达,血友病很可能在遗传性疾病中最适合基因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陈培才 主治医师 枣庄市肿瘤医院 放射科

    对人们危害最大的疾病,恐怕就是癌症了,而肺癌就是癌症中的一种,很多的肺癌患者的内心都很痛苦,都认为自己离死亡不远了,其实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肺癌患者还是要去积极的接受治疗,那么治疗肺癌有哪些方法呢?

    1、化疗

    化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90%以上的肺癌需要接受化疗治疗。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无论早期或晚期均较肯定,甚至有约1%的早期小细胞肺癌通过化疗治愈。化疗也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缓解率为40%~50%。化疗一般不能治愈非小细胞肺癌,只能延长患者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化疗分为治疗性化疗和辅助性化疗。化疗需根据肺癌组织学类型不同选用不同的化疗药物和不同的化疗方案。化疗除能杀死肿瘤细胞外,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损害,因此化疗需要在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近年化疗在肺癌中的作用已不再限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而常作为全身治疗列入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系统,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可以应用人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血小板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分为治疗性化疗和辅助性化疗。

    2、放疗

    放疗对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鳞状细胞癌次之,腺癌最差。肺癌放疗照射野应包括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的纵隔区。同时要辅以药物治疗。鳞状细胞癌对射线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变以局部侵犯为主,转移相对较慢,故多用姑息性治疗。腺癌对射线敏感性差,且容易血道转移,故较少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常常需要联合化疗。放疗与化疗的联合可以视病人的情况不同,采取同步放化疗或交替化放疗的方法。

    3、手术

    外科治疗是肺癌首选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惟一能使肺癌治愈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肺癌的目的是:

    完全切除肺癌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达到临床治愈;

    切除肿瘤的绝大部分,为其他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即减瘤手术;

    减状手术:适合于少数病人,如难治性胸膜腔和心包积液,通过切除胸膜和心包种植结节,切除部分心包和胸膜,治愈或缓解心包和胸膜腔积液导致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减状手术需同时作局部和全身化疗。外科手术治疗常常需在术前或术后作辅助化疗、放疗治疗,以提高外科手术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肺癌外科治疗的五年生存率为30%~44%;外科手术治疗的死亡率1%~2%。

    化疗,放疗,手术这三个方面都可以起到治疗肺癌的作用,因此那些已经患上肺癌的人群就可以开始去采用以上三种方法去治疗自己的疾病,那样才可以减少自己所承受的痛苦,也就是可以让自己脸上多点微笑。

  • 结直肠癌也称为大肠癌,在我国已成为男性第二、女性第三的高发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其实这是一种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的癌症。

     

    早期结直肠癌90%以上可以治愈,且生活质量较好;有远处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只有12%,而且往往粪便无法再像普通人一样排出,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

     

     

    结直肠癌筛查的目的是希望在“正常的”人群中发现事实上已患癌症的患者,通过确诊和及时治疗,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专家指出,定期的结直肠癌筛查不仅使早期检出更容易治愈,而且有助于通过发现息肉或病灶,在其癌变之前摘除,从而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表示,在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是最值得推广筛查的癌种之一,这是因为结直肠癌有三个特点:早期症状不明显、干预窗口期长、早期干预患者生存获益良好。

     

    早期结直肠癌常常缺乏特异性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才会出现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以及便血等症状。同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较长,从增生性病变到腺瘤、癌变、临床期癌以致晚期肿瘤,通常会经历5-10年,因而患者有足够的筛查、预防机会[1]

     

     

    哪些人群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40岁开始上升,60-75岁达到峰值,其发病与否,不仅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年龄也是肿瘤筛查的重要参考因素。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包括: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即:大便习惯改变,如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如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结直肠癌筛查要点

     

    这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也不少,到底应该做哪种?多久做一次?也有讲究。

     

    1、40岁以上有症状的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粪便隐血试验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亦可直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1次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加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粪便隐血试验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且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史的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45岁以上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粪便隐血试验检查,每5年接受1次大肠镜检查。

     

    所以为了健康生活,早筛查,早治疗,才能将结直肠癌扼杀在摇篮中!

     

    参考文献
    [1]夏瑾.专家详解哪些人群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N].中国青年报,2021-4-27
  • 2019年1月,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癌症即恶性肿瘤,本质上是一类由于体内细胞异常分裂而导致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

     

    有人问,癌的形成其实是非常艰难和非常智慧的,可是聪明的癌组织为什么要置宿主于死地呢?笔者今天来回答这个问题,顺便说说哪几类人群是癌症发病的高危人群。

     

     

    癌症的真相:癌细胞其实和宿主同归于尽

     

    这个提问很有意思,把癌症细胞想象成有智慧的生物,事实上,癌症细胞是没有智慧的,只要致癌的危险够多,形成也不是那么艰难。虽然癌症细胞可以从逃脱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可这个并不是癌症细胞的本意,因此也就没有所谓聪不聪明这一说法,更也不会有意识地置宿主于死地。

     

    癌症是由人体正常细胞演变而来的,人体细胞在受到某些因素(比如射线照射、慢性炎症、遗传因素和病毒感染等刺)的刺激时发生病变,成为了有恶性行为的癌症细胞,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无法杀灭癌症细胞,从而导致癌症细胞不再受到人体基因的调控不断生长,异常增殖生长的癌症细胞不断掠夺人体的营养物质,侵害人体的正常器官,导致人体正常器官功能的衰退,最终威胁到癌症患者生命。

     

    癌症患者的生命到了尽头,癌症细胞也大去之期不远了。一句话总结就是:癌症细胞在无意识的异常增殖中,耗尽了癌症患者的生命,也“作死”了自己。

     

     

    癌症发病的高危人群有三类

     

    有大量研究表明,正常细胞之所以会发生癌变,根本原因是细胞自身基因组中存在癌基因,这是癌症发生的内因。物理(如香烟、空气污染、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紫外线等)、化学致癌因子或致癌病毒等外因的作用可导致相关癌基因突变,使细胞代谢方式和基因表达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细胞发生癌变。下列几类人群为癌症发病的高危人群,值得我们注意。

     

    1)常年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这类人群包含吸烟超过十年以上、每天喝酒量超过二两、常时间生活在油烟和雾霾中的人群。

     

    2)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

     

    这类人群,家中的父母、亲兄弟姐妹有曾患肿瘤疾病的人群会有大概率受遗传等因素影响有患同种肿瘤疾病的风险,这其中乳腺肿瘤是有明确家族特征的肿瘤疾病,如果母亲患有乳腺肿瘤,那么她的女性子女甚至她的亲姐妹患有乳腺肿瘤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有家族病史的人群需要格外注意,定时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3)因特殊原因长期处于辐射之下或者一次接触大剂量辐射的人群:

     

    这类人群在一定程度的辐射下人体的细胞会发生病变,从而导致肿瘤的产生。

  • 我们平时在就医过程中,无论大病、小病,总会听医生嘱咐说要保持心情愉快,因为良好的心态、情绪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良方,而长期负面情绪的积累会导致我们的免疫系统“破防”,轻则小病连连造访,重则癌症都有可能登门,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吓唬人的,这个说法从医学角度也是有理可循的。

     

     

    一个人情绪的好坏同他的健康、寿命是成正比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柏格尔博士认为,人体百分之八十的疾病均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也就是说,要想身体健康,免疫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武器,一个健全的免疫系统会大幅降低患病、甚至是患癌的几率,而不良情绪则会破坏免疫系统,成为导致癌症的罪魁祸首之一。

     

    因为其实人体神经系统中,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共用一套信号的,而一旦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活动的紊乱,器官功能活动失调,使得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免疫监视功能减弱,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容易导致癌细胞转换和突变。

     

    我国中医在《外科正宗》中对乳腺癌的病因分析,认为“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

     

    由此可见,不良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临床上发现,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胰腺癌受情绪的影响都非常明显:比如情绪压抑得不到释放的人,容易患肺癌;乳腺癌和无法解决的悲哀有关;和别人比较疏远以及容易招惹是非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消化系统和淋巴系统癌症;性格忧郁、感情不外露的人比性格开朗的人患癌症的风险高出15倍等等。

     

     

    对于癌症患者愈后的情绪护理方面,在术后的最初几日,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是被破坏的,尚有胃管、导尿管,甚至有腹腔引流管,加上伤口疼痛,很容易使癌症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甚至厌世情绪。这时,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向患者说明各种治疗的必要性,并适当让癌症患者发泄其不良情绪,给予贴心支持与安慰。

     

    在出院后,要多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果精神上高度紧张,情感上过于脆弱,情绪易于被动等都会引起食寝不安、身体抗癌能力下降,导致病情恶化;同时,生活要有规律,既不要卧床大养,也不要过度劳累,无论作息时间、学习、娱乐都要有规律,因为规律的生活可使机体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这样,肿瘤的复发、转移也就无机可乘。

     

    所以说,情绪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当生活中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把自己心里的烦恼、情绪对朋友或者亲人诉说出来,也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发泄物”,以此来保持心情舒畅,或者是通过一些活动,创造出一种情景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总之,要使不良情绪及时得到消解,而不至于堆积起来,危及身体的健康。

  • 作者 | 铭小道

    文章首发于 | 铭道健康

     

    免疫差,癌症来?

     

    社会上关于癌症最大的认识误区可能是:认为它是因免疫力低下而造成的,提高人体免疫力就可防范癌症。因此,当营销人员推销保健品、食品给癌症患者时,只要沾上“提高免疫力”的边,就能打开销路。因为人们总觉得: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吗?其实,免疫力不等于抗癌力,癌症也不是专挑免疫力低下的“软柿子”捏。

     

    与癌症发生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基因,环境,饮食,性格等等,但实际上和癌症发生率最相关的因素是年龄!

     

    2013年中国第一次发表了《肿瘤年报》,从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男女,癌症发病率从40岁以后直线上升。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得癌症的概率越来越高是不可避免的。为啥古代皇帝很少有得癌症的,真不是御医技术好,而是因为皇帝死的早……

     

     

    02 免疫高?还是低?

     

    首先,免疫力低了不好,容易引起细菌、病毒感染,但太高也是病,对人体同样有害。免疫反应太强烈,破坏力太大,易出现红斑狼疮、类风湿等难治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等,故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

     

    近年来, 我们经历了几次比较严重的传染病流行,从 SARS(非典),到 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 再到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间还有禽流感等。这些病的发生有个特点:同样被感染,孩子的病情往往较轻,比成年人治愈率高,很少有孩子因这些病而亡的。按理说,孩子的免疫力不如成年人,怎么反而被感染后却比成年人症状轻得多呢?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免疫力不如成年人,免疫反应不强烈,和外敌(病菌)斗争时,能动员的力量有限,“战斗”没有成年人那般激烈,其规模也要小得多,故对身体的伤害也就小了。

     

    其次,癌症患者发病前,免疫力不一定低下。临床上,癌症在那些平素身体壮实、几乎很少生病(包括感冒)的人身上也是很常见的。相反,那些平素病恹恹的,动不动就感冒生病的人,也不一定就会患癌症!可病恹恹的人,免疫力应该相对来说会更低吧?

     

    03 免疫失调是原罪!

     

    事实上,癌症的出现,免疫失调才是“元凶”。癌症的发生、发展,只是与免疫监视及清除功能密切相关。严格意义上,机体免疫失调,才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及发展。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带来的不仅仅是容貌的改变,还有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下降,导致人的免疫状况失衡。比如:

     

    NK细胞是走在最前方的战士,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会优先受到NK细胞的攻击。

     

    40岁以后,NK细胞的数量、活性、杀伤肿瘤的能力会逐渐降低;到60岁的时候,会下降到年轻时期50%的功能。正常人体的NK细胞比例最高值达23.8%,而一般肿瘤患者的NK细胞只有7%左右。

     

     

    此外,还有体内的杀手T细胞,它的表面有受体TCR,相当于能够识别异常细胞的眼睛,年轻时候多样性高,因此眼力好,看到癌细胞是见一个杀一个。25岁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多样性降低,无法消灭发生变异的癌细胞。这些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的降低,导致免疫系统失衡。

     

    所以,归根结底,如果能早期发现免疫功能的异常,及早干预,就能增加战胜癌症的胜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与抗原B而将血液分成4种血型。红细胞上仅有抗原A为A型,只有抗原B为B型,若同时存在A和B抗原则为AB型,这两种抗原俱无的为O型。不同血型的人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体,但不含有对抗自身红细胞抗原的抗体。如:在A型血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体。我国各族人民中A型、B型及O型血各占约30%,AB型仅占10%左右。

     

    医生,我是AB型血,网上都说,AB型血的人发生癌症的风险最高,是这样吗?


    的确,有很多自媒体都发过有关血型和癌症的文章,还直截了当地说,血型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指出了哪种血型的人,罹患癌症的风险更高。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到目前为止,被认为与癌症有关的因素分别是遗传,运动,饮食,吸烟,酗酒,年龄等因素,有关血型与癌症的关系,虽然医学界进行过很多研究,但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早在2009年的时候,美国就进行过血型与癌症之间关系的研究,这项研究一共调查了10万人,研究的是胰腺癌的发生与血型之间的关系,最终的研究发现,在这10万人里,O型血的人罹患胰腺癌的风险最低,相对于O型血,A型、B型和AB血型的人,发生胰腺癌的风险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其中增加最高的是B型,然后是AB型,最后是A型。


    这么看来,似乎B型血的人发生癌症的风险最高,O型的最低。


    但这并不是真相,这样的一次研究,其实也非常片面,只选择了10万人的样本,而且只选择了胰腺癌,这些都不能足以说明血型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认为,就现有的证据来说,没有证据表明血型一定与癌症的发生有关,我们的血型和基因相同,从胎儿时期就已经决定了,作为肿瘤科医生,在我接诊的癌症患者中,并没有哪种血型的人特别多,最终的比例可能都差不多。


    国际抗癌联盟认为,很多人认为癌症的发生与基因有关,但是大量的研究发现,80%的癌症与后天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也就是说后天的习惯其实更重要。


    所以,与其担心血型与癌症相关的风险,倒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生活的细节,更好预防癌症。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