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精神障碍患者的职业康复

精神障碍患者的职业康复
发表人:吴华龙

工作是个体融入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帮助个体获得生活来源、建立自我认同感以及实现自我价值。在精神健康领域,工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精神性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作为精神康复领域近些年兴起的新形式,其主要采取职业劳动的方式,促使患者减缓精神衰退,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它是一种在西方较为成熟的心理社会治疗方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者通过帮助出院后症状稳定的精神障碍患者获取和维持职业,来帮助患者训练工作和社会技能,获取收入,增强自信和自我认同,提升生活质量,较好地回归社会。职业康复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它还是一种系统,是帮助残疾人就业的重要领域。在西方,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就业是康复的重要指标。

职业康复作为全面康复过程中的一部分,为精神障碍患者获得并保持适当的职业和使其参与或重新参与社会生活而进行帮助的过程。“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既是理解职业康复概念的关键,也是借助这一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职业康复为精神障碍患者完全回归社会、重新就业或者变换岗位进行的针对性训练,比如烹饪、烘焙、收银、调制饮品、汽车维修或清洁、电脑操作等。这类职业康复往往是在家属的支持下,对病情稳定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的患者实施,是目前最理想的康复方法之一。

那么,职业康复的具体形式有哪些呢?

一. “培训—就业”型

这类形式是先给予精神障碍患者足够的培训,然后再帮助其逐步就业,最终达到完全独立的工作状态。在我们国家,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职业康复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 (1)日间治疗:这种职业康复的方式主要是以基本技能训练和日间照顾为首要目标,具体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心理教育和咨询、职业技能训练。
  • (2)庇护性就业:这主要由政府、医院或民非组织提供工作场所,通过特别设计的职业环境,培养精神障碍患的工作习惯和发展潜能,以此逐渐适应工作,培养工作技能,达到融入社会的目的。
  • (3)职业俱乐部:这种方式主要是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模拟的工作,他们可以自愿选择愿意尝试的工作。俱乐部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选择为其提供相关教育、常规技能培训和工作训练。除了没有报酬,其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几乎与真实的工作场景一模一样。
  • (4)过渡性就业:这是一种职业俱乐部的特殊形式。俱乐部通过与雇主协商,为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表现较好的精神障碍患者争取短期的真实工作的机会,工作时间与薪酬根据其表现及个人情况作动态调整。

二. “就业-培训”型

这种类型的职业形式是先帮出院后的在社区进行康复的精神障碍患者积极就业,然后再提供在职培训。其主要目的是强调快速就业,整合职业康复和精神健康机构的服务,选择时更多的是考虑精神障碍患者的职业偏好,在真实的就业环境中提供能力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职业康复的过程和内容又是什么样的?

职业康复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训练和就业指导等。所有年满法定就业年龄、病情基本稳定、有就业欲望的精神障碍患者都是职业康复的对象。精神障碍患者经过职业康复全过程,最终逐步进入自己的工作岗位。

目前,在我们国内,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职业康复工作仍在探索过程中。我们除了借鉴西方相对成熟的经验外,也需要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进行本土优化。除了政府部门需要研究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作为依靠,专业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外,更需要大众对精神障碍患者予以接纳、理解和关爱,为精神障碍患者的职业康复提供支持与包容的环境,为患者回归社会与全面康复保驾护航。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器质性精神障碍疾病介绍:
精神障碍,这种疾病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的一种现象,其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并且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此病有典型的认知方面的损害;儿童注意缺陷障碍,此病的主要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这些不同程度的认知、情绪、行为的改变使的患者感到痛苦、功能受损或增加患者死亡、残疾等的危险性。而且不同严重程度的精神障碍选择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其中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心理等治疗方法。一般轻症患者通过积极有效地治疗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严重患者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采访专家 |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医师 李江波
    文 | 黑凤梨

     

    说起精神病,第一印象可能是「发疯」、「乱骂人」、「行为异常」,或者是失眠、抑郁、自杀、自残等,很多影视剧作品也喜欢把「犯罪」和精神疾病相关联。

     

    其实那只是冰山一角,精神疾病还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身体的各种疼痛、说不清的难过、痛苦、浑身不适、尿频、大便次数多、食欲不振或食欲亢进等。

     

    即使诊断为各种疾病,花钱无数却无法消除疾苦,使病人倍受煎熬,就是说身体的各种痛苦还可以以非常隐蔽的形式隐藏在精神疾病之中,使我们很难识别其庐山真面目,换句话说精神疾病才是这些身体病症的根源,治好了这些精神问题,才可以改善躯体不适症状。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3位患者患病的经历,起病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疼痛」是他们主要痛苦的症状……

     

    受访医生:李江波

     

    疼,是最突出的症状!

     

    故事1:

     

    19岁的刘甜甜(化名)在某大学读书,平素话少,不喜欢社交,很少和宿舍人说话,舍友们背地里说她「自命不凡」。一个人去食堂吃饭、独自去教室上课,不愿参加学校、班级、宿舍的活动,渐渐的各种活动大家也不叫她了。

     

    面临孤立的刘甜甜

     

    大三的下学期,班主任找到了刘甜甜,「你最近怎么总是旷课?再这样下去,都难毕业!」「老师,真的不是故意的。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觉得头疼的很,时不时还胸口疼,上述疼痛症状位置不固定,好像经常移动,已经看了好几家医院了,都查不出什么毛病来,只能回宿舍躺着……」

     

    故事2:

     

    兢兢业业的闫爽(化名)是名银行职员,35岁上升空间有限,身体也拼不过年轻一辈。

     

    经常因为身体难受休病假,半年没上班了,病情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觉得浑身疼,喜欢躺着,可是躺着症状也不能减轻,动起来就疼得厉害,终日卧床,根本下不了床!」

     

    不得不放弃银行工作的闫爽 

     

    闫爽告诉我们,某市的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按照此病治疗一段时间一点·没效果,又到外地另一个大医院诊断是“肌纤维痛”,又吃了许多药,治疗一段时间还是不见好转,而且到处都疼。

     

    家人听说是精神因素导致的,把她送到某大城市的三甲精神病院求治,被收入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吃了很多抗抑郁、抗焦虑药,疼痛症状有所改善,还是好不彻底。

     

    故事3:

     

    张德民(化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和竞争对手打「商业战」是他的日常。

     

    最近,他打了场败仗,营业额被对手吊打、碾压,那以后经常感觉腿疼、腰疼,没有力气,甚至都站不起来了…

     

    竞争压力山大的张德民 

     

    他怀疑自己患了重病,可是一直查不到原因,可是过一段时间又头疼起来,经常去医院检查头疼的问题,可是以往的毛病却不再提了,好像已经好了一样,为了搞清头疼原因,他住进医院,各专科会诊后,结论是「无器质性疾病,建议去心理科治疗」。这个结果使他很沮丧,几乎要崩溃了,七尺的男儿居然哇哇大哭了起来……

     

    疼痛背后的真相是......

     

    于是,我们走访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找到了3名患者的接诊医生——李江波主任。

     

    李江波从事精神科医疗工作已经30余年了,而且在日本研究森田疗法、心身医学多年,他告诉我们:“精神疾病的一部分症状很有迷惑性,往往以身体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身体各部位的疼痛、闷、晕、胀、无力等,为此无论病人还是家属都会认为是身体出了毛病,各科医师也是首先这样考虑的,会积极地做各种检查,帮助病人查找发病病因,而且给与对症治疗。”

     

    有时即使给予病人充分地治疗,症状还是没见好,医师才会考虑是否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建议到心理科治疗。

     

    反复就医,又找不到问题,让人奔溃 

     

    而很多患者仍无法同意医生的意见,继续换一家医院或换一个科室再重复检查和治疗,往往是几经周折,万般无奈才不得不半信半疑的去精神科或心理科求治。

     

    其实做了几十种检查也不过就是一类检查,即身体检查,若身体检查没问题,患者又不是装病,那一定还有其他原因,那就是心理方面因素,包括心理疾病、不良行为和性格、饮食、性行为异常、人际关系问题等,所以另一部分检查就是心理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去探索非器质性痛苦的真正原因。

     

    所谓术业有专攻,上面3位「各种疼」的病人,遇到李江波之前,也是四处求医,各种检查来了一遍,查不出明确的病变,吃了一些药也都不见好转,即使是吃了一些抗抑郁药物,症状有所改善,仍不能完全得到治愈,。

     

    最终,李江波主任给他们1个共同的诊断——躯体形式障碍,就是我们提到的「精神疾病」之一。

     

    你越关注它的症状,它就越欺负你

     

    国际上对这个病的病因仍没有弄清,在最近的国际疾病分类,把这个病的名称又改为躯体不适障碍。许多医学专家都认为情绪的压抑和对现实的逃避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病因,如果情绪没能表达出来,就会表现在躯体上。

     

    但是事实上其病因也许并不仅限于此,李江波主任告诉我们,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性格倾向于过于敏感、胆小,过度追求完美。

     

    药物可不是唯一的办法

     

    生活中经常由于劳累、被批评、失败、挫折、寒冷、炎热、紧张、恐惧、生气等因素导致躯体不适感,或者由于偶尔的失眠导致身体不适感觉,这种躯体不适本来是对这些刺激因素的正常反应和现象,正常的现象不去在意它很快就会消失,而具有上述性格特征的人,对于身体出现的哪怕一点不适感觉都特别敏感,容易往坏了想,越想越怕。

     

    因此对这些身体不适感觉引起“特别关注”,越是关注,其身体不适感觉就会越是被增强,这是一种精神交互作用,它使躯体不适症状越来越加强,形成恶性循环,逐渐加重而难以治愈。

     

    故事1的主人公比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同学不理她又很生气,经常生气就头疼,头疼就不上课,就更有时间去关注头痛,就更头疼,可是经常吃完饭就躺着,不容易消化,胃肠又不舒服了,开始关注胃肠,越关注就感觉越难受。

     

    性格孤僻

     

    故事2的主人公是银行职员,经常坐着,回家很累,家务都是丈夫做,自己坐着吃现成的,久坐不动很容易导致身体弱,肌肉僵硬疼痛,越是关注这种疼痛,就越痛,就越不爱动(精神交互作用),陷入恶性循环,疼痛久治不愈,心情越来越差,情绪越来越低落,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后情绪得到改善,躯体不适感得到减轻,然而不爱动的习惯没有改变,身体肌肉久坐导致的僵硬感仍没有改善。所以尽管服了很多抗抑郁药物,疼痛症状仍然不能彻底改善。

     

    故事3的主人公,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在电脑旁久坐,久之难免颈肩、腰部疼痛,由于工作失利,导致情绪消沉,身体不适感觉增强,为此却怀疑是患了躯体疾病,到医院又查不出器质性疾病,更是心怀疑虑,更加关注躯体不适症状,却没有改变久坐不动的状态,越是这样就越是容易身体不适症状加重。

     

    李江波主任的治疗策略

     

    第一个病人有个特点:闲着的时候疼加重、忙起来的时候疼痛减轻甚至不疼。所以,李江波主任在接诊她的时候,除了对应给与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的治疗外,还建议她发展点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比如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这种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大脑的快乐信号,还能让她通过这些活动变得开朗起来,打开心门,积极交友,这样就减少了对不适感觉的关注,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使疼痛等躯体不适症状减轻,心情就更加愉悦,也逐渐愿意与同学适当交往,形成良性循环,躯体疼痛症状逐渐消失。

     

    躯体形式障碍

     

    第二个病人,尽可能去改变久坐、不爱动的习惯,既然没有查出确切的身体各系统的问题,给予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改善睡眠、情绪,同时鼓励她在床上爬起来(因为以往经常躺着,身体不动,尽量休息并无疼痛改善效果);从开始每天走100步,一点一点的加到每天1千步,最后每天突破10000步,用这种「目标性激励」的方式,促使她活动起来,不去关注和放大躯体不适症状,转移注意力,切断精神交互作用,切断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

     

    第三位男病人把自己的疼痛症状想的很坏,认为可能是患了什么重病,越是这样就越害怕,反而症状就越严重,其实怕病就等于希望健康,那就建议他为了健康而多去进行身体锻炼,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改善情绪、睡眠,这样一来关注的焦点发生了改变,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改善了恶性循环,也改善了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

     

    通过上述治疗和指导,以及患者的配合,上述患者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结语

     

    精神类疾病一旦发生,有些患者症状来势凶猛,进展异常迅速;有些症状的诱因很难以被患者本人和家属察觉,医生有时也很难鉴别。

     

    但是如果没有器质性疾病证据,按照身体疾病不能使其身体不适症状得到改善的患者,一定要关注是否可能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一旦确定心理方面的异常改变,精神疾病的治疗要采取综合的方法,即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其不断关注躯体不适症状的状态。

     

    李江波主任把精神症状、躯体不适症状比喻成「火」,如果单纯用药治疗比喻成消防队灭火,不将持续的不良情绪和不断地对症状的关注掐断,就如同没有切断火源,病情就会反反复复,不能得到好转。

     

    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看医生 

     

    李江波主任有很多病人朋友,他们都亲切的叫他「知心李老师」。面对病人,他喜欢倾注120%的爱心和100%的专业,这也是病人「络绎不绝」、「好评如潮」的原因。

     

    如果您阅读完这篇文章,也发现了相关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卡片,找到我们的李江波主任进行线上咨询,祝您健康!

     

  • 精神分裂症患者如病情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患者会遗留部分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使社会功能受到损害。因此患者需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心理病病情的评估检查,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那么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饮食生活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让预防?

     

     

    一、饮食注意

     

    精神分裂症患者摄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会加重症状发作,叶酸维生素C和烟酸缺乏会加重症状,而均衡的饮食可以保持健康。

     

    1.戒烟戒酒;戒烟有益身体健康也会改善心理健康,酒精会导致抑郁和精神问题,抗精神药物和酒精也会混合出不良反应,应当停止饮酒。

     

    2.低碳水化合物:低碳水化合物、无麸质饮食能帮助改善症状发作。

     

    3.日常护理:尽管很多人不可避免症状复发,但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积极治疗下会达到临床恢复。坚持全程积极的药物治疗,已控制住病情,避免疾病对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要注意休息和疾病的监测。

     

    4.按时服药:日常要坚持服用药物,按处方服药很重要,必须遵医嘱持续用药,防止断药、停药,导致复发。患者会有严重的睡眠障碍,通过一些助眠方法,腹式呼吸、采用健康作息时间表,轻度运动、逐渐降低压力,提升睡眠质量。进行日常病情检测,学会观察记录疾病的迹象,学会自我监控不良思维和认知。

     

    5.病情监测:家人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观察和记录疾病的迹象,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治疗和制止。

     

    6.心理护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促进自知力恢复,纠正不良行为。耐心安慰患者,解除其自卑心理,协助患者维持身心平衡,鼓励患者说出对疾病和症状的认识及感受,做好支持和认知性心理护理。

     

    特殊注意事项:患者和家属要特别注意,患者在治愈前可能出现伤害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要进行及时制止,治愈后还要关注患者的情绪与行为,避免患者复发精神分裂症。

     

     

    三、精神分裂症如何预防

     

    针对精神分裂症目前没有可靠的方法来预防。首先要进行早期筛查,如果患者自己怀疑或者家属担心患者可能表现出了精神分裂症状,应当及时就医,由医生做出评估。出现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诊断和治疗。要特别关注家族里面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群,也要注意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对于家人中有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要更加的注意,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态度。父母对孩子要进行正确恰当的教育,不要过于严苛和放纵,相互关系要和谐。对于治愈后的患者也要时刻关注他的情绪和行为,多关心,多呵护,避免疾病的复发。

  • 对于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我们一定更要小心的护理他们,也需要重视和积极的配合治疗,尤其是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日常护理

    一、心衰患者的饮食保健问题

     

    对于心衰病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对于心衰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添加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少盐、多蔬菜。当心衰患者未出现心衰时,可以少盐饮食,一般而言,心衰患者每天钠盐的需要量尽量不要低于2克。若心衰患者已出现心衰状态,特别是在心衰患者有水肿症状时,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这类心衰患者的饮食中不能有盐,同时提醒心衰患者应戒烟戒酒,少吃多餐,以免加重其心脏负担。

     

    二、决不能心衰患者过度劳累

     

    应将心衰患者的活动限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同时,对心衰病人的娱乐活动也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决定。在心衰病人病情较稳定时,可适当让心衰病人到院子里走走,透气。如心衰患者无法登山,则尽量不要勉强心衰患者攀登登山和攀登楼梯。即心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患者,不应在体力上过重负担或消耗。

     

    三、患者家属必须督促心衰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坚持用药

     

    没有医生的同意,心衰患者不能自行停药,也不能减少药物剂量。当心衰病人的病情加重时,也不能由病人自己随意增加药物剂量,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饮食方面

    食品不宜太精致:太精致的食物不利于帮助排便,我们要荤素食搭配,粗粮与细粮搭配,适当选择含有膳食纤维的食品,有利于保持排便畅通。

     

    进食不能太饱:进食太饱,特别是大量难以消化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腹胀、膈肌增高,心肺功能受限,会出现心慌气短,甚至诱发或导致病情加重。

     

    不能吃太咸的食物:食盐中主要含有氯化钠,过量食用会导致血液容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选择硒加碘盐替代钠盐效果更好。

     

    尽量不要喝酒,特别是烈性酒和啤酒:酒会对心脏造成直接的损害,如心脏扩张,心律不齐等。啤酒厂内钠含量高,钠盐需要量高,必然造成水潴留,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以上是一些小知识,可以让我们有更多地了解,也可以更好地帮助身边的人。

  • 精神分裂药物往往是有效治疗的基础,也是精神分裂治疗的基石,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对帮助患者适应工作,提高社交应对与他人正常沟通有所助力,对减轻症状和健康生活至关重要。多数情况下,精神分裂症需要全程治疗,及时针对症状已经消退。

     

    1.药物治疗

     

     

    因为我们目前并没有确认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因此要想根治疾病还存在一些困难,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疾病发现,但是专家表示根治精神分裂还是要早期对疾病进行治疗。一般急性用药大概治疗6~8周,具体的治疗周期主要决定于患者的病情与患者治疗的效果。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适用于患者表现出来的妄想、幻觉、躁动等症状,药物包括有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等。苯甲胺类主要适用于焦虑、抑郁、妄想的症状,常用的药物为舒必利。


    2.心理治疗

     

    自我监控学习应对压力识别复发的早期预警。社会技能的培训,提高沟通,社会互动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家庭治疗为患者家庭提供教育支持职业康复和就业支持。大多数患者需要某种形式的日常生活支持,通过社会帮助计划,包括工作自助团体等,帮助患者提高适应性。

     

    3.其他治疗

     

    当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没有好的疗效必要时可进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导致患者大脑短暂痉挛,从而达到治疗的一种方法。

     

    4.哪些因素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

     

     

    经过治疗之后,以下因素预示着预后不良或不利于患者康复。慢性发病;发病无明显诱发因素;有精神病阳性家族史;儿童期和青少年早期发病;独身、分居、离婚、寡居者;病前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病前工作和社交能力较差;每次发作时间较长;患者主要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懒散、被动、行为退缩;具有反复洗手、反复思考一句话等类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不明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很多患者都在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是以预防为主,而且需要长时间的服药和观察,因此我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也不可忽视,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给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一份关爱,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

  • 癔症型人格障碍是固定处理行为模式,癔症是精神障碍,患得患失。一般由重大事件引起,表现精神失常,比如大哭大叫、学狗叫猫叫或者幼稚、做作的行为,有暗示和自我暗示现象。对此类型人格障碍我们的治疗方式有哪些呢?

     

     

    一、提高认识

     

    我们要帮助患者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其长避其短,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导致病情发作。

     

    二、情绪自我调整法

     

    癔症型人格的情绪表达太过分,旁人常无法接受。所以具有此种人格的人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便是问目己的亲朋好友作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看法。对他们提出的看法,千万不要反驳,要扪心自问,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坚决予以改进,而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强度上力求适中,对无意识的表现,可将其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不时自我提醒。此外,还可请好友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或在事后请好友对自己今天的表现作一评价,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度的效果。

     

    三、升华法

     

    癔症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我们不妨"将计就计",让她们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患者原有的淤积能量到表演中去得到升华。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份,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因此,癔症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四、移情焦点疗法

     

    移情焦点治疗是主要用Kernberg在发明的治疗癔症性人格障碍的动力学疗法,早年的创伤体验造成患者们神经生化的改变,主要是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从而使患者们容易激活攻击性和抑郁情绪,以及对某些刺激过度敏感。这些生物学改变铸造了患者们的气质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患者们与重要养育者的攻击性客体关系被内化,形成了BPO患者的自体和客体表象。内化的攻击性灌注的客体关系决定了患者们前俄狄浦斯期的固着,并且主要使用分裂和投射认同等原始防御机制来保护好自体-客体不受到攻击性的损害,这样在心理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身份认同弥散的症状。在此时此地的情景中,患者重复内化的病理性客体关系,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困难。特别是在和治疗师的移情关系中表现出来,通过治疗师对移情的处理,患者能够整合那些分裂或投射出去的心理成分,从而获得康复。

     

    特别注意:癔症型人格障碍很可能是抑郁症等症状的前兆,因为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不能接受不完美的事物,所以出现癔症的同时,亦要当心抑郁症发作危险。

  • 一、抑郁症可以治愈么?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心理障碍,其症状有自愈倾向,但也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如果这次抑郁了,它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后又缓解,但是可能遭受一些环境刺激或生活事件的影响后,再次出现抑郁的症状,一旦持续两周以上,就认为可能是抑郁症。此时如果经医生判断抑郁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无法正常的工作、学习,可诊断为抑郁症。抑郁症经规范科学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是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或者合并一些个人或者团体的心理治疗。总体而言,抑郁症是可以克服的,对于很多抑郁症患者,让我们感到非常遗憾的是在抑郁的状态下,他对周围的事物,包括对自己的康复都带有一种不正常的绝望。在这种绝望下,认为自己的抑郁是无法治愈的,所以选择了轻生,这是我们觉得特别遗憾的。实际上,只要患者决定来医院接受治疗,就已经有了一半以上被治愈的可能。

     

    二、对精神抑郁者家人注意什么? 

     

    对精神抑郁者家人注意什么?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病人群,我们的患者家属也都显得十分的头疼,不知道怎么才能把患者从这种抑郁的氛围中拉出来。抑郁症的家人要时刻的关心和留意我们的患者,以防患者做出什么不良行为。那么对精神抑郁者家人注意什么?

     

    一是干预抑郁症病人的负面情绪。一些抑郁症病人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认知能力恢复后,容易产生继发性抑郁,常表现情绪低落,感到自己得病给家人带来不幸,对生活丧失热情,担心无法找到工作,或会被人嘲笑歧视等。专家建议家属鼓励抑郁症病人走出家门散散心,如逛逛街、逛逛公园、看看花会等等,这对放松心情,唤起心理上的愉悦感十分有效。

     

    二是鼓励抑郁症病人说出内心感觉。抑郁症病人受病情控制,普遍出现思维缓慢,语言行为减少的情况。对精神抑郁者家人注意什么?家属可以耐心、缓慢、和蔼、热情的态度给其鼓励、劝告和指导。同时,家属还可以用亲切同情的目光,鼓励病人说出最担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从而逐渐引导病人开始注意外界。

     

     

    三是帮抑郁症病人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心理专家建议家属在考虑营养配餐时,既要照顾到病人的口味喜好,同时也要兼顾营养摄取。食欲不振、便秘是抑郁症病人常出现的问题,对此应选择病人平时较喜欢吃的并且含粗纤维食物。照顾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病人,家属应鼓励和陪伴病人在白天多参加文体活动,入睡前喝热饮,温水浴等,以促进病人睡眠。对因为患上抑郁症而变“懒”的患者,家属可帮助病人进行个人日常卫生的清理。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对抗抑郁症除了患者要及时就医,家人朋友也要给予关心理解。

     

    案例

     

    芳芳,女,33岁。

     

    我得抑郁症是不知不觉的。去年1月,我发现我的工作能力莫名其妙地不行了,对工作不像以前那样应对自如,记忆力也不像以前好,反应没有原来那么快,处理问题也不够决断了。

     

    慢慢地,情绪也出了问题,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甚至对吃、对玩,都觉得没意思。本来睡眠就不好,这个时候呢越来越糟糕,每天睡觉的时间,逐渐从五六个小时,减少到三四个小时,每天都很累、很疲惫。

     

    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不快乐。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

     

    抑郁症对人最大的伤害,不是情绪好不好。正常人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开心就不开心,有什么关系?谁能保证永远开心?

     

    开心不是生活的必备条件。抑郁症最痛苦和最可怕的,是动力缺失,能力下降,这会让你觉得自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当我发现自己可能有抑郁症时,我告诉了家人,家人认为我没有病,不能理解我。因生活所迫,我几度努力工作,都是被不可名状的烦恼而障碍,最后只有放弃工作。

     

    我常常以泪洗面,也曾有过轻生的念头,每天被恐惧,压抑,烦恼,嗔恨等情绪笼罩。

     

    家里一点细微的声音,小孩的欢声笑语,家人们进出房间的动静等足以让她我崩溃,我常常彻夜无眠,内心的痛苦莫可名状。

     

    后来,我几度寻医求治,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总结说问题不大,吃药就能缓解。我记得是一种白色的药片,一天三次,吃了一个星期后,之前仿佛在全身游走的烦躁情绪,渐渐平息下来,心情没那么差了。晚上虽然睡不好,但是能睡一点了。

     

    除了吃药,我还定期去看心理咨询师,她会帮我疏导自己的情绪,让我渐渐看到了久违的灿烂阳光,阴郁的心情也被一点一点照亮,病情逐渐好转。

     

    一个月后我去复诊,感觉自己像换了个人,原来那个活蹦乱跳的自己又回来了。

     

    虽然我现在也会有复发的时候,但是,克服了第一次抑郁症,就算后面复发,我也觉得很容易去战胜了。即使现在,我再想起那段靠安眠药都睡不着的日子,感觉也没那么可怕了。

     

    抑郁症虽然是心理疾病,但和躯体疾病一样,及时治疗是关键。通过接受正规治疗,按时服药,抑郁症也是可以战胜的。

     

    许多战胜抑郁症的人群,虽然抑郁症恢复的方法各有不同

     

    但是基本都离不开这几点

     

    一.正视自己的问题,及时就医,接受正规治疗

     

    很多抑郁症患者会想自己怎么会得了精神疾病?简直是奇耻大辱!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坚决不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因而讳疾忌医,不想让别人知道。但现在我想告诉大家,得抑郁症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抑郁只是因为你以前太累了,生命能量流失了,它提醒你需要调整,需要体养生息,得到更多的关照和支持。对于一个患者来说,打破病耻感,,积极治疗,树立信心,坚持到底,抑郁症就不可怕,是可以治好的。

     

    二.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抑郁症最痛苦和最可怕的,是动力缺失,能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这会让你觉得自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因此,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哪怕是正常人轻而易举都可以做到的,抑郁症患者也努力去做,你只要做成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例如,写出一段表达自己的话语,整理好自己的房间等等。

     

     

    曾经你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而现在通过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你发现了自己存在依然有价值,依然可以做很多事情。通过完成小事件,你积累了自己的成就感,你的自信心也会回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抑郁的症状也会一点点消失。

     

    三.亲人朋友的鼓励与支持

     

    亲人朋友的鼓励与支持相当于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一个抑郁症患者通过自己单打独斗去对抗抑郁是很难把抑郁症治好的。

     

    我们处在一个社会中,必须与这个社会建立起关系,身边最亲的人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人,利用好他们,从他们那里寻求帮助,你会恢复的更快。

     

    最后,我想提醒所有的抑郁症患者,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定要坚持一个底线,就是绝不自杀。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好起来的可能和希望。

     

    坚持做到几件事

     

    第一,就是不自杀;

     

    第二,按医嘱吃药,一粒都不少;

     

    第三,努力多吃点饭,增强抵抗力;

     

    第四,如果体力允许,哪怕多走一步路也行,加强锻炼。

     

    对抗抑郁症除了患者要及时就医,家人朋友也要给予关心理解。只有形成个人与家庭和社会的双向互动,抑郁症才能好得更快。​​​​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强迫症患者一般需要服用药物1-2年的时间,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

    一、症状较轻者对于症状比较轻微的强迫症患者来说,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后,通常在服药6个月左右就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此时可以遵医嘱逐渐减少用药量或者停止用药。

    二、症状严重者
    1.急性期: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长期服用抗抑郁类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如盐酸舍曲林片等,通常需要持续服药1年以上才能有效缓解症状。
    2.巩固期:当患者进入巩固阶段时,还需要继续使用上述药物,并且还要配合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比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能够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3.维持期:若已经度过急性期以及巩固期,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仍需坚持服用药物进行治疗,通常也需要持续服药1年以上。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来辅助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 在现代社会,抑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对于抑郁,我们往往存在许多误解。本文将结合专家观点和真实案例,带你深入了解抑郁的常见误区,揭示抑郁的真实面貌。

    首先,让我们破解几个关于抑郁的常见误区。误区一:抑郁只是一种情绪感冒。实际上,抑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它不仅仅是情绪低落,还可能伴随有认知、行为和生理上的改变。误区二:抑郁是个人问题,无需社会关注。事实上,抑郁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误区三:抑郁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完全治愈。虽然心理治疗对抑郁有显著疗效,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完全治愈。误区四:抑郁患者不会自杀。事实上,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较高,需要引起重视。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真实案例来了解抑郁患者的内心世界。作家许佑生在亲身经历抑郁后创作了《晚安,忧郁》一书,分享了自己的真实体验。胡因梦、曹可凡等明星也曾经经历过抑郁,他们的经历让我们更加了解抑郁患者的痛苦。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明星挑战抑郁的实验,以及如何与抑郁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文章从复原力的角度分析了抑郁患者如何应对压力,以及如何预防和消解抑郁。专家指出,中国文化和抑郁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需要深入探究。此外,文章还通过街头采访和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抑郁的认知和态度。

    总之,了解抑郁,破解误区,关爱抑郁患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 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对患者和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作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了解疾病知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至关重要。

    首先,要尽早寻求专业帮助。当家人出现精神症状时,如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等,应尽早陪同就医,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其次,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防范危险行为。家属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避免冲突和误解。

    此外,要掌握一定的精神疾病知识,了解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等,以便更好地照顾患者。同时,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了解疾病知识:学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2. 提供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关爱、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3.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督促服药: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擅自停药或换药。

    5. 参与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参加康复训练,提高社会功能。

    6. 寻求专业帮助:在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研究表明,强迫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如有强迫症病史,个体患病风险增加。这种遗传倾向可能与家族成员间共同的生活环境和心理压力有关。然而,并非所有强迫症患者都有家族史。环境因素、应激事件等也可能诱发强迫症。因此,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重视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定期进行心理咨询,以降低患病风险。

  • 失眠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其背后的原因。对于由短期压力事件引发的失眠,通常不需要服用安眠药,而是可以通过放松技巧和改善睡前习惯来缓解。然而,对于由慢性疾病或其他健康状况导致的失眠,安眠药可能成为必要的治疗手段。例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片和地西泮片,对于缓解精神紧张和情绪不稳,以及促进睡眠有显著效果。在决定是否使用安眠药之前,医生会评估失眠的原因和严重程度。此外,患者应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并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以优化睡眠质量。

    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等,以及精神障碍如焦虑和抑郁,都可能导致失眠。治疗失眠时,医生可能会推荐非药物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或者根据具体情况开具安眠药。长期使用安眠药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和耐受性,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用药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和有效。

  •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抑郁情绪成为常见情感成分,但持续性抑郁情绪可能发展为抑郁症,甚至引发身体疾病。孔庆梅主任医师指出,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等症状,持续两周以上需警惕。治疗抑郁症可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轻度抑郁可通过适度运动和改变生活方式改善。预防青春期抑郁症,家长应多与孩子交流,适当减压。老年期抑郁症表现为持久的抑郁心境,伴有痴呆样症状。轻度抑郁情绪可通过适度运动和改变生活方式调整。

  •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对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治疗多动症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治疗、教育干预、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包括家长的关爱、集体活动和专业疗法;教育干预则需学校降低期望值、灵活教学和社交技能辅导;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注意药物副作用;其他治疗方法如感统训练和生物反馈治疗也有助于改善症状。总之,针对多动症的治疗应个性化,以适合儿童的具体情况为最佳。

  • 我叫小A,今年28岁,生活在成都市。从小就有精神压力,经常失眠、焦虑,甚至出现过幻觉。2022年11月20日,我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为精神障碍。医生开了丙戊酸钠片、盐酸苯海索片和利培酮口崩片给我服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我需要继续服用药物来维持稳定状态。

    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我不想频繁去医院复诊。于是,我选择了使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随时随地与医生交流,申请续方药品,非常方便。

    在使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作为一个初次使用者,我对整个流程不是很熟悉,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适应。其次,虽然线上问诊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但有时候我还是希望能够面对面地与医生交流,特别是当我有复杂的疑问或者需要更详细的解释时。

    总的来说,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为我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就医方式。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及时地获取医生的建议和指导,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精神障碍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情感失控等。易感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和中年人,尤其是那些长期承受精神压力的人群。 推荐科室 精神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丙戊酸钠片、盐酸苯海索片和利培酮口崩片等。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3. 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例如深呼吸、冥想或寻求心理咨询等。 4.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保持适当的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 5.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精神心理科是医疗体系中专门针对精神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诊断与治疗的科室。它通过专业医生的面谈和问卷等方法,帮助患者识别和解决心理问题。及时就医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因为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缓解病情。良好的社交关系、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及适量的运动都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 不失眠并不代表没有健康问题,有时候它可能是躁郁症等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躁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与失眠相关,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失眠。以下是一些可能伴随不失眠症状的疾病及其特点:

    1. 躁狂症:患者在躁狂期可能会出现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干扰睡眠,导致不失眠。然而,在病情缓解期,患者的睡眠状态会恢复正常。

    2.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感高涨期可能会出现与躁狂症相似的症状,而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失眠。但在病情缓解期,失眠症状通常会消失。

    3. 精神分裂症和焦虑症:这些疾病会导致神经递质分泌紊乱,从而影响睡眠。在病情发作期,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失眠,但随着病情缓解,神经递质分泌状况改善,失眠症状可能会减轻。

    4. 脑血管疾病和痴呆: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精神亢奋,影响睡眠质量。随着病情进展,精神亢奋症状可能加重,甚至出现精神失常。

    需要注意的是,不失眠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没有精神健康问题。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患有某种精神疾病,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之,失眠与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患有精神疾病的唯一标准。对于任何疑似精神健康问题,都应保持警惕,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