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熬粥只喜欢大米,小米吗?缺了这一杂粮,营养亏一半多

熬粥只喜欢大米,小米吗?缺了这一杂粮,营养亏一半多
发表人:孙希娟

喝粥是多少年来人们的饮食习惯,晚餐很多人喜欢喝点粥然后再吃一些清淡的蔬菜,觉得这样既有饱腹感又不缺营养。常见的粥就是大米粥及小米粥,刚刚熬出来的粥香气扑鼻,忍不住会多喝一碗。

其实我们买的这些精制大米,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含量都较低。大米粥里面更多的只是水分,因此大米粥的营养价值是偏低的,在熬粥的时候,更要注意食材搭配,这样的粥营养价值才更全面。比如添加红豆黑米的杂粮粥、加了菠菜的蔬菜粥,以及瘦肉粥等等。

小麦胚芽可能大家比较陌生,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是麦粒中营养价值最高的部分。小麦胚芽的蛋白质含量高,仅次于大豆。小麦胚芽蛋白是一种完全蛋白, 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 。小麦胚芽还富含、亚油酸 、亚麻酸 、二十八碳醇 , 以及多种生理活性组分, 是优质的植物脂肪酸。亚油酸能与人体血管中的胆固醇起醋化反应。具有防治人体动脉硬化的功效 ,对调节人体血压、降低血胆固醇、减轻肌肉疲劳疼痛、增强爆发力和耐力等有一定功效, 并且对糖尿病预防也有一定作用。

当然喝粥也要因人而异,大病初愈体力较差的人,有糖尿病的人,尽量少喝粥。同时煮粥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放油盐和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总有很多人在问:吃什么可以降糖?我虽然知道大家都在问食物,但每次都只能很欠揍地回答一个字:药!


    显然大家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而且经常有糖友在分享经验的时候会提到:喝玉米须泡水可以降糖;生吃苦瓜可以降糖,吃南瓜可以降糖,还有一些人转发不知道什么平台发来的“振聋发聩”的消息:吃秋葵把糖尿病治好了。

     


    那么,这些真的靠谱吗?


    玉米须:是玉米繁殖器官的一部分


    植物学博士史军在丁香园里指出:所谓的玉米须其实是玉米的花粉管,作为植物繁殖器官的一部分,玉米须确实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比如黄酮类物质、氨基酸、矿物质以及部分氨基酸。


    但是这些物质就目前来看,很难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代谢系统。


    在人类身上是否有效,还是个未知数。就更别说,仅有的几个动物实验本身,都存在样本量过少、没有后续重复实验等诸多问题了。


    简单来说就是,玉米须煮水的降三高的功效,目前为止仍缺乏确切的证据。


    生吃苦瓜可以治疗糖尿病?


    曾经遇到一个画家,说自己每天生吃一大盘苦瓜。“虽然很难吃,但想想能控制血糖,也就忍了。而且吃久了,觉得味道还不错。”


    我看着他的肚腩,问他为何不通过运动去控制血糖。他回答没时间。


    然后我问他的血糖如何,他说很不错,空腹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则不知道,没测过。


    但确实有动物研究发现,苦瓜中的某种提取物能降血糖。为何就不能通过吃苦瓜能降低血糖呢?


    看样子,我们有必要巩固一下语文知识,人家说的是“动物研究”和“苦瓜提取物”。还没有研究说过苦瓜用在人身上可以降血糖,而且苦瓜提取物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才能提取出来,平时做饭的方法是提取不出来的。


    这就如同:班廷可以从狗身上提取出胰岛素来,但你不能靠吃狗肉来降低血糖呀!


    此外,就算我们能把这些降血糖的成分吃下去,也会被肠胃消化掉,它根本没有机会发挥降血糖的作用。


    除此以外,还有苦瓜晒干泡水喝、苦瓜藤泡水喝、苦瓜根泡水喝、把苦瓜晒干碾成粉泡水喝……都没有研究证明他们能降血糖。


    苦瓜已经够苦了,人类就不要使劲折腾人家了!

     


    既然不能降糖,为何还要吃这些蔬菜?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很失望。不过,虽然这些食物不具备直接降低血糖的功效,但如果合理摄取,还是可以帮助控制餐后血糖的。


    比如吃饭前先吃凉拌苦瓜、空心菜、黄瓜、西红柿、冬瓜、油菜等等,填饱肚子后,适当吃一点米饭,就可以解决平时“吃饭太少容易饿,吃饭太多血糖容易高”的问题了。


    至于玉米须泡水,喝一点不会有坏处,但不要指望它可以替代药物,比喝矿泉水或白开水肯定会好一些,毕竟还有一点心理治疗作用嘛。

  •  

    近年来,食用粗粮,成了一种精致生活的体现。

     

    “粗粮”,是相对于经过了精细加工的精粮(也称细粮)而言的。

     

    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及各种干豆类。

     

     

    研究发现,食用粗粮能给人体带来不少好处——有助于肠道蠕动、控制血糖、预防中风、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体重等等。

     

    粗粮因此成了健康、养生食品的代表之一。

     

    部分人群不宜多吃粗粮

     

    虽然粗粮的营养比精粮更丰富,但不易消化,吸收率低。

     

    粗粮中富含的纤维素会影响人体对钙、铁等营养素的吸收。因此,一些人群不宜多吃粗粮。

     

    ● 老人和小孩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退化,而儿童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善,粗粮中大量的食物纤维对于他们的胃肠而言,是很大的负担。

     

    ● 儿童和青少年

    人体对粗粮中所含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率较低,不利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

     

    ● 重体力劳动者

    重体力劳动者应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粗粮不适合这类人群经常食用。

     

    ●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

    患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是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食用太多粗粮可能会导致静脉破裂出血和溃疡出血。

     

     

    ●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的人,每天摄入的纤维素超过50克时,时间一长,会影响蛋白质的补充、降低脂肪利用率,损害骨骼、心脏、血液的功能。

     

    健康人群不宜“弃精取粗”

     

    那么,健康的中青年人群,对粗粮的摄入就没有限制了吗?也不是这样的。

     

    如果完全用粗粮代替精粮,这样的饮食结构会让健康人患上缺铁性贫血。

     

    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铁元素后就能被细胞所利用。

     

    但当全谷物、杂豆等粗粮摄取过多时,粗粮中的膳食纤维、植酸、多酚类物质,就会在体内形成一道屏障,导致铁元素无法进入细胞而流失掉,诱发缺铁性贫血。

     

     

    贫血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组织器官和细胞无法获取足够的氧气。心脏就会启动代偿功能,增加收缩力和排血量,因此导致血压增高、心脏扩大。

     

    不过,研究证实,补充维生素C能有效提高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率,不会影响人体对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元素的吸收。

     

    由此可见,只要膳食中含有适量鱼、肉、动物肝脏等动物性食物,常吃粗粮就不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粗粮怎么吃才健康

     

    一般情况下,每天吃多少粗粮是一个合适的量呢?

     

    纤维食品指导大纲

    健康人每天的常规饮食中应该含有30-50克纤维。我国营养专家建议,一天摄入的粗粮不要超过150克。老人和儿童应该减半。

     

    吃粗粮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晚餐时食用,人体能更好地利用粗粮中的膳食纤维来消除体内的垃圾,降血脂。

     

    而且,吃粗粮时需多喝水。有了充足的水,粗粮中的膳食纤维才能够保障肠道的正常工作。

     

    总之,在健康这个大舞台上,不存在能唱独角戏的食物。

     

    吃的太精不好,只吃粗粮也非优选。Dr.京建议大家,饮食中以6分粗粮+4分精粮的搭配最为适宜。

  • 不是每一种谷物都适合放在一起研磨打碎

     

    每种食材都有一个最佳的加热温度。例如:燕麦粉的最佳加热温度为80℃、时间为20分钟,红豆、黑豆的最佳加热温度为120℃、时间为40分钟,黑米的最佳加热温度为80℃、时间为20分钟。所以如果把黑豆、黑米同时放在一起加热40分钟,那么黑米中的营养成分就会有较大的损失。

     

    不是谷物种类越多越好

     

    要学会选择最佳搭配,把养生价值发挥最大。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有侧重点的选择一些谷物杂粮养生食用。比如上述提到的脾虚体弱的人群,可以小米为主,同时搭配上同样有补益脾胃的山药、板栗玉米等杂粮更有效果。对于经常出虚汗、手心发热的朋友,可以以黑米为主,同时搭配上黑豆、黑芝麻、核桃等滋补肾精的杂粮更有益处。

     

     

    糊状就一定容易消化吸收嘛?

     

    正常人进食五谷,会有充分的咀嚼,刺激口腔分泌消化酶,更利于胃肠有效吸收其营养成分。各类养生粉被研磨成了粉状,有的甚至还较粗糙,就用开水冲后,不用怎么咀嚼,直接喝到肚子里了,无法与口腔中的消化酶充分接触,反而会影响其营养成分的吸收(糖类除外)。

     

    这里的随意指的是代餐用,要说没吃早饭,喝一点养生粉,未尝不可,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长时间的替代早餐用,可能会有以下几个问题:

     

    1、不可随意的搭配中药食用,或者认为是无害的药食同源类中药,盲目选择添加中药成分的养生粉可能适得其反。

     

    2、生薏苡仁偏于清利湿热,熟薏苡仁则偏于健脾胃。现在大多数的养生粉是熟制的,如果想清湿热而食用,可能就没啥效果了。

     

    3、从营养学的角度,虽然五谷打磨后,营养有损失,且又不容易吸收,但是其中的糖类却更容易转化了,所以这类往往升糖指数比较高。特别是对于早餐,基本处于空腹,血糖的低谷,很容易会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

     

     

    真实案例

     

    我有一个朋友,两年前,爱上了养生,一天三顿五谷粥。不过,没出半个月,眼皮就出现了浮肿。刚开始觉得可能是没休息好,还是一直坚持喝粥,又过了一个周,发现手脚也开始浮肿了,这才意识到,是五谷粥喝多了惹的祸。所以不要认为五谷粥就是人人适合的,喝多了照样对身体有害。喝五谷粥,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的选择。

     

    科学的食用,平常做个营养补充,还是不错的,如果哪位朋友正巧也在吃,不妨分享出来看看,不药博士可以为大家把把关。

     

    【不药博士】:和不药博士一起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手把手调养出一个健康的你!

     

  • 生姜大家都不陌生,既可以做调味品又可以作为治感冒的中药。生姜辛而微温,益脾胃,善温中降逆止呕,除湿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呕为长。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现在只要是说有谁感冒了,大都会想到熬一碗葱姜水,发发汗去去寒气。生姜用的这么普遍,但晒干后的姜也是中药,而且和生姜的作用还不一样,大家估计就不知道了吧。

     

     

    《本草纲目》: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干姜辛温,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痰。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喜唾涎沫,方用理中汤,药物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泄泻可用干姜研末,3~l0g饮服。另外也可以用于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药物组成就是人参,干姜,半夏三味药。

     

    干姜较为辛热,所以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2、《本草经疏》:炮姜,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血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治肠僻,亦其义也。


    3、《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僻下痢,生者尤良。

  • 在这个“吃嘛嘛香”的年代,你是不是也听说过“养胃”?这已经是广为流传的了,所以,大家也都知道了很多养胃常识,但是你知道的常识真的可以养胃吗?例如许多人都知道喝牛奶,米粥可以养胃?现在就来告诉你那些传统的“养胃”食品不可信,都是骗人的。

     

    大米粥养胃?

     

    大米粥,即人们常说的白米粥,其营养丰富的说法传遍千家万户,很少有人不知道,但事实却令人失望。

     

     

    比如粗粮粥来说,营养还会全面一些,可大米粥的营养价值很低,再加上熬煮过程中,米饭被充分糊化后,虽无脂肪但其他营养物质也损失差不多了,刚做过胃部手术的人可以饮用。

     

    但是,如果健康人群或胃酸分泌过多的人饮用,则完全是加重病情和使胃蠕动能力越来越差的行为。

     

    牛奶养胃?

     

    牛养胃也不是很准确,而且,目前尚无任何研究能充分证明牛奶养胃的作用。

     

    尽管如此,牛奶还是很好的饮品,作为中老年人补钙预防骨质疏松,以及在吃完了辣的食物之后,作为解辣的饮品,也是可以的。

     

    粗粮粥养胃?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米粥不养胃,那就喝粗粮粥也行!

     

    你不必急,粗粮也是因人而异,这是因为对从不吃粗粮,而且肠胃消化能力差的人,直接喝粗粮粥,反而会出现肠道不适。

     

    此时腹痛,腹泻,肠鸣等会比较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会觉得喝粗粮粥可以养胃。

     

    馒头养胃?

     

    馒头也是养胃界的老主顾,可惜它也不算是养胃食品,虽然对于容易胃酸分泌过多,反酸的人来说,吃一些包子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吃多了就会腹胀,特别是喝水以后,你会感觉更难受。因为馒头里含有大量的淀粉,多吃还容易升高血糖,对糖尿病人不利。

     

     

    猪肚养胃?

     

    在我国,“以形补形”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虽然现代人的思想比较开放,但也很容易受到老一辈人的影响。

    其实猪肚并不养胃,它也含有很多胆固醇和钠。猪肚每百克含胆固醇165mg,钠75.1mg,每份50g左右,每月食用一至两次为宜。

     

    面条养胃?

     

    很多北方人在主食上一向偏爱面条,也一直认为面条可以养胃。但是这种食物,早经过精加工处理过,越软越不能起到锻炼肠胃的作用,再加上人们喜欢用大块的肉做汤面,或者是用炒面的方法,都不是一个好方法哦。

  • 中国自古就有"五谷养五脏"的说法,五谷在饮食中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作为五谷之首的小米,对补益脾胃有很好的食疗养生作用。所以体虚人群常食小米,可以补中益气。其他谷类如高粱、小麦、大米、玉米等也都是最普通,却最能养人的东西。

     

     

    我们一般把米和面以外的东西称为杂粮。五谷杂粮加在一起,种类就更多元化了,甚至山药、红薯、土豆等都可以被纳入五谷杂粮的范畴。

     

    从营养学上讲,最好的饮食就是膳食的均衡。所以现在市场上混合的谷物杂粮研磨后的混合粉很受欢迎。但是把五谷杂粮磨成粉冲成糊状再食用,养生价值会比直接吃有损失吗?有的朋友会说,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该有的营养还都有,养生价值没有损失。

     

    事实却不是这样。

     

    五谷杂粮粉的制作工艺中,有三个工艺步骤对于营养的保存非常关键,咱们先来看看制作工艺:

     

    1、炒熟工艺

     

    生的豆类非常难以消化吸收,所以加工成粉的过程中,一定有个炒熟的过程。加热对脂溶性维生素的损失最大,特别是B族维生素,具体的损失率与加热的时长和受热温度有关。粗略计算,100℃加热30分钟,维生素B1的损失率在20%左右。而脂溶性维生素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他们对怕的是与空气的持续接触。所以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

     

    2、研磨工艺

     

    炒熟的五谷,会进行研磨,直到变成粉状。研磨本身对于营养素的损伤并不大,所以核心问题不在于研磨,而在于空气对于营养素的氧化。尤其是对维生素A、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研磨持续时间越长,损失越大。

     

    3、过筛工艺

     

    研磨后的五谷杂粮,会过一道筛子,去除一些粗糙的谷皮等,这样产出的杂粮粉口感细腻。但其实这一步却是营养损失最最严重的。可以磨的细一些,但是不建议过筛,谷皮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过筛后的营养素会大大的损失,尤其是不能过极细的筛子。建议食用直接研磨未经过筛的五谷杂粮粉。

     

    磨粉和过筛工艺,到底对营养素的损失有多大?我们以小麦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小麦的研究数据最多,从研磨粉碎的加工工艺上,对比一下一些可能损失的营养素情况:

     

    小麦经过研磨和过筛等工艺后,膳食纤维从每百克含10.8克降低到了只含0.6克,损失了近20倍。维生素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维生素B1降低57%,维生素B2降低43%,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也不较大程度的降低。当然损失掉的还有大量的矿物质。

     

    保存

     

    磨成粉的五谷杂粮,保存条件对于营养的保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最好是干燥处避光密封保存,尽量减少与阳光、空气的接触。有条件的可以分装成小袋包装。

     

    每种食材都有一个最佳的加热温度。例如:燕麦粉的最佳加热温度为80℃、时间为20分钟,红豆、黑豆的最佳加热温度为120℃、时间为40分钟,黑米的最佳加热温度为80℃、时间为20分钟。所以如果把黑豆、黑米同时放在一起加热40分钟,那么黑米中的营养成分就会有较大的损失。

     

    不是谷物种类越多越好

     

    要学会选择最佳搭配,把养生价值发挥最大。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有侧重点的选择一些谷物杂粮养生食用。比如上述提到的脾虚体弱的人群,可以小米为主,同时搭配上同样有补益脾胃的山药、板栗玉米等杂粮更有效果。

     

    对于经常出虚汗、手心发热的朋友,可以以黑米为主,同时搭配上黑豆、黑芝麻、核桃等滋补肾精的杂粮更有益处。

     

     

    糊状就一定容易消化吸收嘛?

     

    正常人进食五谷,会有充分的咀嚼,刺激口腔分泌消化酶,更利于胃肠有效吸收其营养成分。各类养生粉被研磨成了粉状,有的甚至还较粗糙,就用开水冲后,不用怎么咀嚼,直接喝到肚子里了,无法与口腔中的消化酶充分接触,反而会影响其营养成分的吸收(糖类除外)。

  • 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绿色健康”和“好身材”,立志要做素食主义者:不吃肉类食品,甚至蛋奶也戒掉,只吃蔬果和主食。这其实是不健康的,肉蛋奶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食物,长期只吃素反倒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食物多样性[1]

     

    每种食物都有其不同的营养特点,只有食物种类多样,才能满足平衡膳食模式的需求。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达40余种,而且都需要从食物中获得。人体需要的基本食物一般可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坚果类和油脂五大类,不同食物的营养素以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

     

    除了6月龄以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单一性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和全部营养。因此,只有食物组成丰富多样才可能达到平衡膳食。

     

     

    餐餐有蔬菜[1]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一般能量较低,可以满足人体对微量营养素的需要。蔬菜的摄入可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胃肠道癌症、糖尿病等的发病风险,并且循证研究科学证据等级很高。

     

     

    另外,蔬菜中所含有的各类植物化合物、有机酸、芳香物质、色素等,能够增强食欲,帮助消化。我们每餐应吃一大把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g,而且深色蔬菜应占1/2以上;尽量使用健康的烹饪方式,保持蔬菜营养。

     

    经常吃豆制品[1]

     

    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维生素E、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营养素。所以,大豆及豆制品也是要经常吃的。

     

     

    适量食用瘦肉和蛋类[1]

     

    肉和蛋同样是平衡膳食重要的组成部分。鱼肉、肉禽、蛋类和瘦畜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维生素A、维生素B族、铁、锌等营养素。但由于肉蛋类食物脂肪含量一般较高,甚至还有一些含有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如果摄入过多可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肉蛋类食物既要摄入,还不宜多吃,应适量食用。而且,最好优先选择鱼肉和禽肉,建议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

     

     

    鱼肉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些鱼类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作用,可作为肉类食物的首选。禽肉的脂肪含量也相对较低,脂肪酸组成优于畜肉脂肪,可以优先选择禽肉类烹饪。

     

    值得注意的是,吃鸡蛋的时候不要丢掉蛋黄,因为蛋黄是蛋类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尤其富含磷脂和胆碱,对健康十分有益;尽管胆固醇含量较高,但一般人群如果不过量摄入,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食物多样性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我们千万不要掉入一些保健“误区”而最终造成营养不良。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  最近一段时间,王女士胃病又犯了,她患胃病已经多年了,但是每次都不很严重,所以一般也就是吃点常见的胃药就能管事。

     

    但是,经常的这么时不时犯一下胃病,也是一件比较烦恼的事情,长久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她就开始有病乱求医了,她吃了很多的药,用了不少的胃病“偏方”,但基本都不奏效,总是反反复复。

     

    后来听邻居说自己的胃病是吃花生米好的,但她疏忽了问邻居是不是跟她的症状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她也就吃起了花生米。

     

    结果反而越吃越严重了,最后不得不去了医院检查。

     

     

    78岁的消化科王主任接待了她,经过检查和问诊后发现,原来她是由于胃粘膜受损才出现的胃痛。

     

    但是,这种情况下吃花生米的话不细细嚼碎是比较伤胃的,花生米属于比较硬的坚果,是具有一定养胃作用的。

     

    但是,如果吃的时候囫囵吞枣式的吞咽,只会造成胃粘膜进一步被刮伤,引起胃痛。

     

    胃痛的人能吃花生米吗?78岁王主任:若想胃健康,少吃这3物

     

    1、咖啡

     

    很多人都知道咖啡是一种提神醒脑的饮品,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是比较受欢迎的,但是咖啡中部分可以刺激胃粘膜的物质。

     

    长期喝咖啡容易导致胃痛,且对胃不好,所以要是胃不好就要控制喝咖啡的次数了,以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2、巧克力

     

    不少人都很喜欢吃巧克力,但是巧克力对我们的健康并不是很好,经常吃巧克力甚至还会引起胃病的出现。

     

    由于巧克力含有大量的可可碱,这种物质可以让食道括约肌放松,从而加大了胃酸反流食道的风险。

     

    3、火锅

     

    不管是海鲜火锅还是一般的火锅,都是对胃有一定伤害的食物,火锅中含有丰富的油脂、

     

    这类物质在经过高温以后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它不易溶于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代谢不正常,从而出现胃病。

     

     

    后来在王主任的建议下,她改变了养胃方法,这次她知道了胃粘膜受损的原因和养护的方式,胃粘膜是我们胃部的表皮细胞。

     

    胃不好的人吃了刺激的食物就会造成粘膜损伤,但是胃粘膜代谢比较快,如果养护好的话就不会影响下一次的生长。

     

    消化科医生还提到,要想养胃,应该补充养胃的微量元素。

     

    我国是比较注重在饮食上保持营养均衡和病理成因之间的关系的,微量元素是一种可以直接作用于胃病的营养元素。

     

    由于它是一种温和不刺激的食补,所以可以日常补充,猴头菇是《中医药典》中记载具有养胃作用的一种植物。

     

    猴头菇中就含有这样的微量元素,它可以帮助胃部重塑菌群,帮助保证胃肠PH值,有一定的养胃护胃作用,可以保护胃粘膜,减少食物对它的刺激。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胃部保暖。

     

    胃是一个喜温怕寒的部位,长期吃寒凉的食物可导致胃寒等症状的发生,由于胃感受到的温度和我们体感温度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平时不要贪凉。

  • 早饭不吃,晚上大吃一顿,以零食代替正餐是现在许多年轻人的日常。长此以往,“十胃九病”让“胃”变得更加艰难…提到“养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白粥,小粥,馒头,山药,猪肚,牛奶…于是问题出现了:这食品真的可以「养胃」吗?究竟还有「养胃食品」吗?

     

    对胃病患者,由于胃的功能受损,为了减轻胃的负担,医生常常会推荐一些好的消化的食物作为辅助治疗。但如果胃功能正常的人把好消化的食物误以为是“养胃食物”,把它们当作“神药”,一日三餐只吃这些食物,最终会给自己的胃带来严重的后果。

     

    白粥,小米粥,面条:不要经常吃。

     

    不管是白粥还是小米粥,它的蛋白含量都很低,几乎没有脂肪,又处于流食状态,消化迅速,不会给胃带来负担。因此,许多人在胃部不适时喝点稀饭就会感到舒畅。面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不能长期的以粥为主,当胃不舒服的时候,喝粥可以养活自己,当胃没什么问题的时候,就不可以长期以粥为主食。胃具有“用进废退”的特点:如果长时间一直吃特别好消化的粥、软饭,胃消化其他食物的能力就会下降。

     

    如果不觉得胃不舒服,建议多吃些糙米、燕麦等纤维素较高、消化速度较慢的杂粮做杂粮饭,或者混合主食,促进胃机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面包,馒头,各种饼干:小心反酸

     

    馒头和面包在制作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发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一部分的成分转化为糖,能去除植酸干扰营养消化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因此有利于消化。

     

    但馒头和面包吃多了胃里的淀粉含量会出现胃胀或者是胃酸,我们买的面包大多是高糖、高盐、高油的,吃多了胃疼,体重也会下降。

     

    现在的很多饼干都打着养胃的称号,其实,它的油脂太多达不到养胃的功效,还是少吃为好。

     

     

    养胃茶:可能对胃部更有害。

     

    “养胃茶”现在是很流行的。其实,其实根本就没有养胃的茶。由于茶中都含有茶多酚,茶多酚对胃有刺激作用。红茶叶属于全发酵茶,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大大降低,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不伤胃也很好。

     

    牛奶:促进胃酸分泌。

     

    许多人在胃不舒服时,喝杯热牛奶可以缓解疼痛。现在的很多人认为,牛奶能够缓解胃酸,对胃形成一定的保护,但医生会告诉你,牛奶对胃酸分泌的刺激作用,强于对中和胃酸的抑制作用。患有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的胃病,不要选牛奶。

  • 研究表明,五谷杂粮可养五脏。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五谷有小米、大米、小麦、大豆、高粱。其中小米可养脾、大豆可养肾等等。中医认为,五谷不仅可以裹腹,还是五脏食疗养生的好食材。今天咱们就说说小米。

     

    熬个小米粥,谁不会熬?这问题看似简单,但是怎么熬最有营养口感最好是有很大学问的,不信您继续看!

     

    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小米的营养

     

    中医上说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肾、脾、胃经;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除热,解毒之功效。小米是身体虚弱人的进补上品,脾胃好则人神清气爽!

     

    从营养学方面讲,小米富含维生素B1、B2,含铁、磷,锌等微量元素,能促进食欲,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特别适合小孩子。

     

    小米通常的食用方法就是熬制小米粥了,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所以熬制方法和过程对于小米粥的营养发挥尤其重要。

     

    小米粥的最佳熬制方法:

     

    洗米:想要保留营养,就不能过度搓洗,小米富含维生素B1、B2等,而这些维生素很容易在洗涤时流失。一般快速冲洗两遍即可,第一遍快速洗去杂质,再快速重复一遍即可。

     

    下锅:下锅之前可浸泡,不推荐冷水煮粥,建议开水下锅。下锅后大火煮开,再文火煮30分钟即可。

     

    熬制过程

     

    熬制过程中可进行适当搅动,也可以用高压锅焖制,熬制时不建议太稀薄,当粥呈现酥稠状时,就可以出锅了。

     

    小米虽然淀粉含量高,但是成颗粒状,用量少,容易稀薄。所以水和米的比例要搭配合理。

     

    要想入口鲜滑,可滴几滴食用油,色泽好看,而且口感有提升。上层的米油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一定不要浪费哈!

     

    推荐小米与下列食材搭配食用:

     

    1、加南瓜,养胃效果增强。

     

    2、加山药或枸杞,胃肾同养,补益明目。

     

    3、加红豆,又兼具有补血利水的功效。

     

     

    其实,小米怎么吃都好,再推荐一个小米八宝饭

     

    材 料:小米260g,红糖80g,植物油30g,豆沙馅按个人喜好,葡萄干适量,坚果仁适量

     

    步 骤:

     

    1、将小米洗净,浸泡一夜。

     

    2、放入蒸锅,加水蒸半熟。

     

    3、把红糖放到米饭头上一块蒸,蒸一会搅拌一下,在蒸一会在拌,直到红糖化完小米熟透。

     

    4、放入植物油拌匀。

     

    5. 把坚果仁放进微波炉叮一分钟,然后加大枣、葡萄干之类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在碗底,放一半的小米,把豆沙搓成圆按扁放在中间,再把另外一半的小米放进碗里压实。

     

    6、做好的小米八宝饭用保鲜膜封好放进冰箱储存,吃的时候丢到蒸锅里蒸一下就可以吃了。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小儿糖尿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小儿糖尿病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会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引发糖尿病。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

    除了病毒感染,遗传因素也是导致小儿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中,如果一人患有1型糖尿病,另一人患病的概率高达50%。然而,父母遗传给子女的概率却较低,大约只有2%~5%。

    此外,接触某些有毒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小儿糖尿病。例如,杀鼠剂等化学物质可能会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也是导致小儿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肥胖儿童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糖尿病。

    为了预防和治疗小儿糖尿病,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肥胖和病毒感染。同时,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

    在治疗方面,胰岛素治疗是治疗小儿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此外,家长还需要教会孩子如何自我管理,包括监测血糖、饮食控制、运动等。

    总之,小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孩子战胜疾病,过上健康的生活。

  • 糖尿病患者的脚麻木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麻木、刺痛、烧灼感或袜套样的感觉。这种麻木感通常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所致,尤其是多发性的神经炎。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神经末梢受损,进而引起脚部不适。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胰岛素分泌和/或功能缺陷。除了脚麻木外,糖尿病还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血管疾病等。

    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对于脚麻木的治疗,除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外,还可以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来改善症状。此外,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并保证蛋白质和脂肪的适量摄入。在运动方面,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眼科、肾病等专科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出现脚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脚麻木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富贵病饮食保健

    1. 全麦食品: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

    富贵病,顾名思义,与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密切相关。其中,糖尿病是富贵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全麦食品富含麸糠和胚芽,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维持血糖稳定,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燕麦片、粗面面包和糙米等全麦食品,都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选择。

    2. 蔬菜和水果:抗氧化,预防心脏病和癌症

    蔬菜和水果富含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预防心脏病、癌症等富贵病。尤其是深色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蓝莓、草莓等,抗氧化效果更为显著。此外,蔬菜和水果中的膳食纤维还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3. 鱼类、禽类、蛋类:优质蛋白,维护心血管健康

    鱼类、禽类和蛋类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中,鱼类富含ω-3脂肪酸,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鸡肉、火鸡等禽类脂肪含量低,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鸡蛋虽然胆固醇含量较高,但适量食用并不会对心血管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 坚果和带壳豆:健康脂肪,补充营养

    坚果和带壳豆富含健康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其中,杏仁、核桃、花生等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带壳豆如黑豆、蚕豆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胆固醇。

    5. 奶制品和代用钙: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

    奶制品是钙质的重要来源。适量摄入奶制品,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对于乳糖不耐受或不喜欢奶制品的人群,可以选择代用钙食品,如钙片、豆腐等,以保证每日钙质摄入。

    6. 多种维生素: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

    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富贵病。

    7. 适量饮酒: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需注意,饮酒需适量,过量饮酒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弘扬中医文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于6月5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以下简称《素养》)和《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以下简称《基本内容》)两个文件。

    《素养》分为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常用养生保健内容、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四个部分,共42条。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强调预防为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基本内容》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中医药基本知识、养生保健理念和方法、常见疾病预防和保健等内容为主,旨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中医药养生保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以下将结合《素养》和《基本内容》,对中医药养生保健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念

    中医养生保健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倡导“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脏腑协调”的理念。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情志调节等手段,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

    1. 饮食调养: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食物进行调理,如春季宜食辛温之品,夏季宜食清淡之品,秋季宜食甘润之品,冬季宜食温补之品。

    2. 起居调摄: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 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情绪波动。

    4. 运动保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 中药养生: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如人参、黄芪、枸杞子等。

    三、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见疾病预防和保健

    1. 高血压:通过饮食调养、运动保健、情志调摄等手段,降低血压。

    2. 糖尿病:通过饮食调养、运动保健、中药调理等手段,控制血糖。

    3. 脂肪肝:通过饮食调养、运动保健、中药调理等手段,改善肝脏功能。

    4. 老年人保健:通过饮食调养、运动保健、中药调理等手段,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四、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养生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中医药养生保健将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在医学领域,肥胖、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被统称为代谢综合征。这一综合征对心血管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研究发现,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3倍,脑卒中的风险会增加4倍。其中,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因素。而腰围则是衡量腹型肥胖的重要指标。

    当腰围超过90厘米(男性)或80厘米(女性)时,我们就进入了“腰围黄色预警”阶段,这时需要引起重视,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代谢综合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饮食调整

    规律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糖分和盐分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选择低脂、高蛋白的食物。

    2. 运动治疗

    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每周至少进行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

    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代谢综合征。

    当腰围超过102厘米(男性)或88厘米(女性)时,就进入了“腰围红色预警”阶段,这时需要积极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

    除了上述措施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预防代谢综合征:

    1. 保持良好的心态

    情绪波动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进而影响代谢。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

    2. 睡眠充足

    睡眠不足会影响代谢,导致体重增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代谢。

    3.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会加重代谢综合征的症状,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代谢。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预防和治疗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代谢综合征,维护心血管健康。

  • 孕期,对于每一位准妈妈来说都是一段充满喜悦和期待的美好时光。然而,在这甜蜜的孕期里,妊娠糖尿病这个“甜蜜的负担”却让许多准妈妈忧心忡忡。

    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孕期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其发病原因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关。据统计,我国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5%-1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孕妇而言,妊娠糖尿病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等并发症;对于胎儿而言,妊娠糖尿病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妊娠糖尿病呢?

    首先,孕期定期进行血糖筛查非常重要。对于有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如高龄、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应更加重视血糖监测。

    其次,孕期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控制血糖至关重要。孕妇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膳食纤维的摄入;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压力。

    此外,孕妇应定期到产科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血糖水平,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妊娠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就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保障母婴健康。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代谢功能,还会导致性功能障碍。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并非由性生活本身引起,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首先,心理因素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性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的疾病困扰、焦虑、抑郁等情绪都会影响患者的性功能。此外,糖尿病患者的激素分泌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性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影响性功能。

    其次,微血管病变和神经损伤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会导致生殖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影响性兴奋度;神经损伤则会导致感觉减退,影响性快感。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性功能障碍,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药物治疗则可以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改善微血管病变等方式改善性功能;生活方式干预则包括控制血糖、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等。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性生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
    •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
    • 遵医嘱,按时服药。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积极面对性功能障碍问题,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保养,提高生活质量。

  • 一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其中,胰岛素抵抗是1型糖尿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面对1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1型糖尿病的病因。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主要是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此外,环境因素如肥胖、高热量饮食、低运动量等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

    针对1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1. 加强锻炼: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患者应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瑜伽、跳绳等,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

    2. 控制饮食: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适当补充高纤维食物。同时,可以选择一些低糖水果,如西红柿、山楂、柠檬等。

    3. 使用药物:治疗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增敏剂、降糖药等。常见的药物有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和葡萄长春西汀抑制类等。此外,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也有密切关系,如有必要,可以使用降脂药物。

    1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酮症并发症,因此,患者应多喝水,避免因酮症就诊。此外,1型糖尿病患者多为青少年,心理压力较大,因此,给予心理安慰,注意培养健康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病毒感染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

    早在20世纪初,就有研究报道腮腺炎病毒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随后,柯萨奇B4病毒也被发现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感染这些病毒后,可能会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细胞受损,进而引发糖尿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夏末、秋初和冬季较高,这与柯萨奇B4病毒的流行季节相吻合,提示病毒感染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此外,病理学研究也证实了病毒感染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柯萨奇B4病毒和脑炎心肌病毒感染小鼠后,其胰岛组织会出现细胞浸润、变性及坏死等病理改变,与I型糖尿病的胰岛病理改变相似。

    尽管病毒感染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证实,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和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除了病毒感染,其他外在因素,如饮食、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也可能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因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改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总之,病毒感染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了解其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 孕期体重增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若体重增加过多,导致孕期肥胖,则会给母亲和胎儿带来诸多危害。

    肥胖对母亲的影响:

    1. 增加妊娠期并发症风险:肥胖孕妇更容易患上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影响母婴健康。

    2. 分娩困难:肥胖孕妇的产道阻力增大,分娩时容易出现宫缩乏力、难产或大出血等风险。

    3. 手术风险:肥胖孕妇的腹壁脂肪充盈,手术视野受限,手术风险增加。

    肥胖对胎儿的影响:

    1. 增加出生缺陷风险:肥胖孕妇的胎儿更容易出现出生缺陷,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2. 增加婴儿肥胖风险:肥胖孕妇的婴儿出生后更容易出现肥胖,增加成年后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

    3. 影响婴儿智力:肥胖孕妇的胎儿更容易出现脑部发育不良,影响婴儿智力。

    如何控制孕期体重:

    1. 合理膳食:孕妇应遵循营养均衡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2. 适量运动:孕妇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每周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

    3. 定期产检: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监测体重增长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4. 遵医嘱:孕妇应遵医嘱,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