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有情绪障碍,或许我们应该看看他的父母

孩子有情绪障碍,或许我们应该看看他的父母
发表人:孙浩
失控的情绪如同脱缰的野马,把脚下的这片土地踩得面目全非。
你见过情绪障碍患者激动时的样子吗?
因为工作原因,我们接触到很多患有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孩子。刚开始时觉得他们的表现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没有任何问题。
 
但时间长了就发现,他们或许就像一颗深水炸弹,外面看着平静无波,但随时都会因一点小事而情绪激动,释放出巨大的破坏力。
一个以青少年情绪障碍收治入院的小女孩,因其父亲没给她买碳酸饮料而大发脾气。
在窗台上,把一只脚伸出窗外,身体紧贴玻璃。
父亲过来哄着求她,她却表现更加激烈,用头使劲撞击玻璃,用牙咬自己的手臂,拿乒乓球拍打自己的脸。
我们立即制止她这种自伤行为,在取得家属同意后将其带到监护室进行保护性约束。
这样的情况,我们见过不少。
很多患有情绪障碍的孩子在激动时会表现出自伤、自杀、冲动伤人及毁物等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常常发生迅速且比较有力。
在了解情绪障碍孩童的病程及日常观察中,我们发现家庭因素在孩子起病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父母教养方式不当,或家庭氛围恶劣,都会导致孩子出现情绪障碍。
有情绪障碍的孩子,内心有很多负性体验,比如悲观、不安、恐惧、不满、愤怒等等,加之年龄尚小,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很容易因一点小事不满意而表现激越,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青少年情绪障碍是什么?
青少年情绪障碍是指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的与发育和境遇有关的一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强迫等。
它主要是由于生理、心理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青少年的生活内容、思考方式或行为表现出现偏差,并且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情绪状态以及人际关系等。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它们可能持续一两天,也可能持续一两周,大多时候这些负面情绪都能随着外界事情的解决或个人心态的调整而逐渐消失。可是,真正的情绪障碍却是会持久地困扰住一个人,把他拽入负性情感的旋涡,挣扎不出。
青春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出现的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可小觑的不良影响。
然而,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忽略了孩子的情绪问题,尤其是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们常把他们的易怒、叛逆、对抗、沉默寡言或情绪持续低落等表现看作是发育过程中遇到的一过性轻度紊乱,认为这些表现会随着青春期的过去而自然消失。
事实却是,有相当部分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可持续至成年时期,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质量,甚至演化为更严重的精神问题或导致伤残死亡。
 
 
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及环境等方面,而环境因素又包括家庭和社会两个主要方面。我们这次想讨论的是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
从和小女孩及其父亲的谈话中了解到,她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家里人都宠着她,有求必应,什么事都得按着她的要求来,不然就要发脾气。久而久之,就养出她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一点小事不顺心意就会闹情绪。
每次通过冷战、绝食、哭闹来表达不满时,总能逼迫疼爱自己的父母妥协。而当父母一次次的妥协后,就会让她认为这个方法是有效的,继而在下一次加重发脾气的程度。长此以往,就会容易导致孩子情绪失控。失控的情绪就像脱缰的野马,常常会把脚下的这片土地践踏得面目全非。
她父亲就是觉得她现在的脾气越来越变化莫测,且时常有严重的自杀和暴力想法,才带她到医院就诊。
这个小女孩患情绪障碍与其家庭中不当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轶杰等人在情绪障碍儿童行为与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否,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过于娇惯溺爱、百依百顺,这容易让孩子形成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及依赖等不良心理。且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好发脾气的发生率高达35.36%,居所有问题的首位。
此外,余瑞高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父母的养育方式倾向于偏爱、过度保护和拒绝。溺爱孩子,会导致孩子自私任性,一旦要求未被满足就容易采取过激行为;过度保护孩子,会削弱孩子独立及权利意识发展,以致子女缺乏自信,过分的约束自我,且逐渐萌生自卑感和无助感;而拒绝否认孩子,则会让孩子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难以与人相处。
这些教养方式都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情绪障碍该如何治疗?
 
 
1、认知治疗
为患儿讲解认知在情绪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帮助青少年辨别生活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其与不合理信念进行斗争,最重要的是帮助其建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信念,同时辅以放松行为训练。
 
2、家庭治疗
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包括培训课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使家长更好的了解情绪障碍的病因、症状。这样家长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和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引导。
同时,帮助家长发现其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中的不良因素,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方案。父母自身也应该努力改变,以带动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发生积极变化。
 
3、人际关系治疗
 
鼓励青少年多与他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指导其人际交往的一些小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得与别人相处。
随着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能帮助其获得价值感与归属感,同时还能提高对自己的自信心。
 
4、艺术行为治疗
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手工等疗法。它们能够帮助青少年放松心神,感受深层次的内心体验,探索真实的自我,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即使是不善言谈的青少年也能获取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
 
5、药物治疗
目前许多新型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开始应用于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治疗,如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中的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疗效明确、半衰期长,每日仅服一次,且副作用较低。另外,碳酸锂、丙戊酸钠、丙戊酸镁等在临床应用也较普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形成。每个困在情绪障碍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帮助及个人的坚持,摆脱情绪障碍的困扰,身心轻快地拥抱这个世界。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适应障碍疾病介绍: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改变时产生的短期、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1]。典型触发事件包括离婚、失业、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根据病情特性,本病可分为四类:抑郁型、品行型、躯体型以及焦虑型。症状可表现为抑郁、焦虑、心慌、烦恼、失眠等。本病病程一般不超过六个月。可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提高处理应激事件的能力,早日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防止病情恶化;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转化为特定的、更为严重的其他精神障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一些家长以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也得了这种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年长年幼,这些年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多见,而且又各有特征,与非病理情绪行为具有相似性,往往令人难以分辨。家长、老师及非专业人员,倘若发现孩子有下列情况,并持续了一定时间(3个月以上),脑子里就该多一个问号:他们是否患了抑郁症?

     

     

    1.儿童抑郁症:

     

    主要见于小学生,年龄范围在7-12岁之间。诱发因素有:在学校受到某些小挫折和委屈,听见父母吵架,有的女生发病在月经初潮阶段。

     

    特殊表现:(1)情绪悲伤。变得经常哭泣,产生一些奇怪的念头,如“妈妈不要我了”,“老师不喜欢我了”,“没选上班干部”,“没得到小红花”,“我以前做过某某错事”等,有时会突然说出“活着有什么意思,死了算了”这种不着边际、令人费解的话来。(2)行为退缩。较长时间不去上学,对学校有种说不清理由的回避。无论家长如何做工作,孩子就是举步维艰。有的孩子也为耽误了课程着急,答应明天一定去上学,但到时还是不能去。(3)抑郁躯体化。孩子变得体弱多病,经常诉说头痛、胸闷、腹痛,不愿进食等,做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按躯体疾病治疗或吃些补养品也不管用。

     

    2.少年抑郁症。

     

     

    见于初中学生,年龄范围在12-16岁之间。诱发因素有:自尊心受挫,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父母离异,痴迷上网等。

     

    特殊表现:(1)过分自责。当一两次考试成绩下降,别人超过自己时,就持续郁郁寡欢,脑子钻进“自己很差,以后周围的人会瞧不起我”的牛角尖中,任凭家人如何劝说,始终不能从痛苦中摆脱出来。(2)情绪偏激。经常发脾气,见什么都烦。吃喝拉撒睡等生活节奏变得缓慢和杂乱无章,无论家长指出的对否,总是以对抗的姿态加以反驳。(3)心理闭锁。变得孤僻,无言无语,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与家人谈话交流,其内心想些什么,为何这样,说也说不清楚。(4)节食减肥。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原本体重正常却偏要减肥,每天三餐小心谨慎,斤斤计较,当减得面黄肌瘦、无法学习时也不思悔改,抑郁与厌食形成恶性循环。

  • 抑郁是心灵的感冒,每人都有抑郁情绪,不及时调节就会患抑郁症。抑郁症会成为病人沉重的负担,并带来严重的精神、情感和身体煎熬,对家庭、工作和社会都会带来损害。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尤其令人感到忧虑的是,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对此,家长、学校、社会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儿童行为突变应警惕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行为的异常突变就成为儿童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那么,儿童抑郁症有那些表现呢?

     

     

    性格突变。当一个外向乐观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自卑、内向、退缩时,或当一个文静、有礼貌的孩子突然变得急躁、容易激动、没礼貌,以及经常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时,就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

    学习突变。当一个一贯成绩优良,勤奋好学的学生突然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困难,成绩急剧下降,以及自暴自弃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失眠。儿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个孩子失眠、夜惊、多恶梦、睡眠中经常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日间精神萎靡不振,这就应警惕患抑郁症的可能。

     

     

    二、及时治疗是关键

     

    儿童抑郁症和成年人有较大的不同,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因此,重视儿童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防治,就显得非常重要。导致儿童抑郁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我们仍可从儿童的生活经历中找出某些原因。根据患儿发病的有关因素和症状特征,可以采取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暗示疗法等。同时要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患儿克服情绪上的障碍,逐步培养其坚强健全的性格。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改善情绪,增进与同学的交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家长要学会正确地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对孩子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必要的时候,须在医生指导下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家长切勿随便给孩子乱用药物。同时,家庭治疗必须贯穿治疗全过程。孩子的进步,离不开父母的配合,父母对孩子不要总是抱怨、打骂,对患儿的进步要满怀期待,并充满信心。坚持不断给患儿加油,而且要能够耐心地看待患儿的“过错”,给予宽容与引导。虽然治疗的过程中难免有反复,但只要坚持“给孩子尊重,多鼓励孩子”这条原则,就能还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      

  • 孩子活泼好动,是让父母开心的事,活泼好动原本不是错,但是如果得了多动症,那家长就需要留神了。

     

    什么是多动症?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英文缩写为ADHD。

     

    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多动症于学前起病,呈慢性过程.它不仅影响儿童的学校家庭和校外生活,而且容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低的自尊心。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儿童会持续终生。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活动过度 

     

    部分在婴儿早期就开始,格外活泼,会从摇篮或小车里向外爬。开始学步时,往往以跑代走。

     

    患儿稍大,看小人书看不了几页,就换一本,或干脆把书撕了。有时翻箱倒柜,搞得乱七八糟。

     

    注意力集中困难 

     

    注意很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散,因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

     

    玩游戏时往往也不专心。专心听课的时间短暂,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听不清,以致做作业时常出现遗漏,倒置和解释错误。

     

    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 

     

    由于缺乏克制能力,常做出过分反应,以致在冲动之下伤人或破坏东西。要求非得立刻满足,情绪不稳,会无故叫喊或哭闹,又无耐心。

     

    学习困难 

     

    多动症的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在做作业,从事重复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动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时,其注意力的维持最困难。有吸引力,新的情况下或不熟悉的环境中多动的症状可减轻。

     

    家长该如何做?

     

    家长要求要合理

     

    家长对于多动症的了解一定要充分,对于这些小孩不能跟正常孩子一样的要求,要适当的降低你的标准。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不过分的情况下,就是很不错的进步了,不要有太多的要求。

     

    要把孩子的精力引导出来

     

    对于有多动症的小孩,要给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通过运动来发挥出来,这个方法是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配合来完成的,在日常可以让小孩多去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可以经常跑步打球等,这些运动都可以帮助孩子释放精力。

     

     

    加强注意力的培养

     

    对于这类患儿来说,应该要在生活中逐渐去培养他们注意力几种的习惯。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事情,如看书、听故事,逐渐的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变长。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把他们的座位调到第一排,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

     

    家长一定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教会他们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和睡眠的习惯也要从小培养,让小孩子的睡眠时间充足。不要太过迁就儿童的兴趣爱好,让他们长时间看电影看动画片到深夜,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到睡眠。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消除孩子存在的紧张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可以自己去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在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更加有信心。

     

    孩子有多动症,家长要及时发现,不要过分苛责孩子,慢慢把孩子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习惯。

     

  • 从古至今,长辈们都比较喜欢活泼开朗的孩子。但有的时候,“过度开朗”让家长们感到格外负担。

     

    有不少爸妈跟我抱怨说孩子太闹腾了,感到心累,有些家长也询问我,孩子太活泼是不是多动症的表现。那么,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说说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事实上,小儿多动症并不只是表现为孩子太闹腾。儿童多动症,又被称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

     

    一般来说,患这类疾病的儿童的智力基本正常,但在学习、行为和情绪方面会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很难集中、注意短暂、活动量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来说较差,在家庭和学校里难与人相处,家长和老师教育困难。

     

    据国外报道,小儿多动症的患病率在5%-10%之间,国内的情况在10%以上,并且男孩多余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在6%以上。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有多动症没什么大不了的,就难管教一点,等到长大了就好了。但其实孩子患有多动症的严重性可大可小,各位家长千万不要忽略了!

     

    (1)学习方面困难

     

    首先,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会十分困难,因为注意力很难集中,孩子会经常被留堂、休学,很多情况严重的孩子都会被幼儿园劝退。

     

    而这些孩子如果学习跟不上同龄人的话,成年后就业率也是非常低的,有一些甚至需要依靠药物生活。

     

    (2)引发其他不良行为

     

    如果多动症情况加重,还有可能会引发其他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就是破坏行为。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很容易在外面和其他人发生严重冲突、打架,甚至是犯罪行为。还有一些多动症伴有抑郁症,这些精神方面的疾病合并起来,想要治好是非常棘手的。

     

     

    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有多动症的表现,千万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不要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目前,针对小儿多动症,主要有三种治疗手段:

     

    一是心理治疗。需要家长、老师和医生共同去启发、诱导和教育孩子。

     

    二是行为治疗。日常生活里,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多和孩子做一些亲子活动,培养孩子复述故事的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其训练集中注意力。

     

    三是药物治疗。可以服用一些帮助孩子心神安定,缓解不安的药物,但不能把这一治疗方法当成是“救命稻草”。

     

    孩子的童年是十分重要的,父母们一定要多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珍惜自己的身体,父母经常挂在耳边的一句话就是注意身体。 自残意识日(SIAD)是每年3月1日举行的全球性活动,其目的是消除自我伤害带来的耻辱感,鼓励父母、家庭成员、教育工作者和医护人员认识自残的迹象。

     

    在我们的成长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大大小小的磕磕碰碰,这些身体损伤往往会让我们经历十分痛苦的体验。

     

    疼,是我们身体本能的保护反应

     

    但身体上的痛苦,对于某些人来说,却反而会带来一种别样的心理安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自杀状况》来看,每年自杀人数几乎都会超过70万人,占据每年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一,也就是说有大约1%的人群在一些困境中会选择自残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每年因为自杀而去世的人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已经超过艾滋、疟疾或乳腺癌等疾病引起的死亡任务,甚至超过了因为战争而去世的人数。

     

    青少年,是其中一个特别的人群

     

    有关研究表明,在青少年中,11岁到15岁之间是自残行为发生的高峰。那些有过自残行为的孩子,在遇到困境时往往会选择继续通过自残来缓解压力。青少年选择的自残方式,通常会选择割伤皮肤,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自残形式。割伤的部位可以是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手、手腕、腹部和大腿。

     

    那些无法承受的悲伤,心中的焦虑、压抑,情感的麻木缺失,是导致自残发生的最主要触发因素,在许多青少年阐述自己为何想要自杀时,往往会提到——自残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管理情绪的方法,能够用来应对心中的焦虑,缓解压力以及其它消极情绪。

     

    因此,有些孩子进行自残行为,只是想让自己感觉更舒服一些。这种行为也能够得到一些科学理论的支持。

     

    我们的大脑会在感受到机体上的疼痛刺激时,释放有一种类似吗啡的镇痛剂——内啡肽。内啡肽不仅会有着镇静、镇痛作用,也会让人身心进行一种短暂的愉悦状态。在一些研究中,自残行为会激发身体内啡肽的释放,从而让进行自残的孩子们感受到缺失的快乐,从而减轻心中的焦虑,缓解压力。

     

    我们该如何预防孩子再次发生自残?

     

    首先,家长与孩子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亲子关系,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是扭转自残行为的基石。

     

    父母需要对青少年自残行为有一个及早识别与科学认识,从而及时沟通,并根据孩子情况去安排心理治疗。

     

    辩证行为疗法(DBT)、认知行为疗法(CBT),诸如此类的心理治疗能够帮助孩子逐渐走出阴影,优秀的心理治疗师会与孩子一起设定一个治疗目标,并让父母或朋友参与进来,从而一起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Suicide worldwide in 2019.
    2.   Whitlock, J.L., Muehlenkamp, J., Eckenrode, J. (2008). Variation in non-suicidal self-injury: Identification of latent classes in a community population of young adults.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37(4). 725-735
    3.   Whitlock, J., Eells, G., Cummings, N., & Purington, A. (2009). Nonsuicidal self-injury in college populations: Mental health provider assessment of prevalence and need.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sychotherapy, 23(3), 172-183.
  • 脾虚是什么,中医里脾的作用是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脾虚会导致运化失常,进而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贫血等症。

     

     

    脾虚的结果首先是营养不足,不管孩子是胖是度,都会感觉轻飘飘的没有力,肌肉没有正常发育起来。长期脾虚还会影响到肺,“脾吐生肺金,脾胃生发的“气”有益于肺气,肺气不足会让人体的毛发和皮肤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皮肤干黄、头发无光泽等。有些小孩儿头发发黄干枯,这就是肺气不足的缘故。如果孩子长期脾虚,那么就不仅仅是这些问题了,孩子的整个体质都发育不好,身心健康会受到很大影响。

     

    脾虚是一种不足之症,应对的方式自然就是“补不足”。可是在给孩子补脾之前,家长一定要弄清楚孩子脾虚是哪一种类型,不然一通乱补,很可能会运得其反。脾虚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牌阴虚和脾阳虚。分清了症型,给孩子补的时候才能够“对症下药”,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脾阴虛的特点

     

    脾阴虚还有个说法叫脾精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个部分都要依靠脾气散布脾精来滋养,所谓“脾精”可以理解为脾胃所运化的饮食中的营养物质。

     

    饮食营养不足是脾阴虚的一种原因。但现代社会温饱回题已经解决,饮食均衡也受到大多数人的重视,如果饮食营养来源充分的话,脾精怎么会不足呢?往往就是因为孩子特別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水果。因为肉类中的各种激素太多,进食过多的肉等于摄入了过多的激素,激素是阳性的,阳有余就害到阴,导致胃阴虚或者脾虚不运,从而造成没有足够的脾经可以布散。

     

     

    脾阴虚5个外在表现

     

    1、从中医的望闻回切角度逐一来看,望孩子面部,下眼袋明显肿大,与周围肤色相比微微发红,嘴唇则颜色鲜红,让孩子伸出舌头来,可以看到他舌头瘦小,同样颜色鲜红,尤其不正常的是舌苔很薄,甚至没有舌苔。闻倒是没有异常。

     

    2、问孩子自己,他往往觉得自己眼睛干、口干、心烦、大便干爆、手心脚心都发热,喜欢喝冷饮。

     

    3、问孩子家长可以知道孩子夜里盗汗,吃了饭以后孩子肚子鼓鼓的,半天下不去。

     

    4、切孩子的脉象会有脉搏特別快、脉象躁动的特点。

     

    5、脾阴虚的孩子闲不住,好像有多动症一样,整天又跑又跳的,有些家长觉得这孩子充满了活力,其实不是好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不知道各位父母有没有听说过南风效应?这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效应,主要告诉我们在教育方面,有的时候略带“人情味”的赞扬和鼓励会比“恐吓”、“打骂”等“北风式”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相比于大声责骂你的孩子,适当地给予你的孩子积极的赞扬和鼓励会让他更好地成长。

     

     

    但事实是,现在的大部分父母因为养育孩子的艰辛加上工作方面的压力等原因,常常会在面对孩子时失去耐心、脾气暴躁,甚至会对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父母吼完之后自己便轻松了,却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后果。大量事实证明,经常被吼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心理问题,有些甚至会影响终身。

     

    1. 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在《妈妈是超人》第三季里,霍思燕因为要照顾多个小孩过于忙碌,对儿子嗯哼的语气不免有些急躁催促,在小孩看来甚至有点凶。这就引起了嗯哼的不开心,他觉得妈妈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了,照顾别的小孩不照顾自己,还要“训”自己。


    孩子正是单纯活泼的年纪,做事的节奏和能力都和大人有着很大的差距。父母对孩子不耐烦的大吼,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甚至产生自我厌恶的情绪。有些孩子可能还会采取过激行为来引起父母注意,这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不健康的影响。

     

    2. 孩子自尊心受损,变得自卑、胆小,能力弱

     

    大部分孩子在看到父母忙于家务或是工作时,会出于帮助父母的心理上前帮忙,但由于小孩能力有限,往往结果会适得其反。这时候父母不忙还好,越忙的父母便越有可能对自己的孩子大吼,认为他是来捣乱的。

     

     

     

    但在小孩看来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们会因为父母的大吼颤抖害怕,会认为自己做了错事,甚至开始否定自己的做事能力,否定自己。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和胆小,他们会害怕社交,缺乏安全感,他们会畏惧做事,否定自己。

     

    3. 孩子脾气暴躁,情绪管理能力差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通俗点说就是:当你有意无意暗示某个人或某些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时,那么他们就有很大的可能成为那样的人。

     

    当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脾气暴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暗示”他们成为同样脾气暴躁的人。他们可能会在承受父母的吼叫之后,转而对自己的小宠物或是朋友又打又骂,渐渐失去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

     

    4. 孩子长大后容易叛逆,可能会造成性格走极端

     

    孩子年纪小时,对于父母的大喊大叫无法反抗。但当它们长大时,长久以来被压制的反抗意图爆发,他们就会变得非常叛逆,做事不愿听父母的建议,一意孤行。更有甚者可能会形成极端性格,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举动。


    由此可见,在父母看来自己只是一时发泄情绪的举动,却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这说明父母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亲近信赖的人,父母的行为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父母,也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提高管理情绪的能力,建立更加健全的人格。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的父母,会让自己的孩子变得自卑胆小,能力低下。

     

    因此,父母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在冲动发火之前要仔细分析自己生气的原因,冷静思考后再作出回应。同时也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心比心体谅孩子的不容易,用爱和温暖去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 现代生活中孩子是整个家庭的掌中宝,孩子的一点点问题就有可能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掀起滔天海浪。宝宝的发育和成长是最让人关注的,细心的宝妈宝爸会仔细观察自家宝宝的每一个动态。关于这一点,有个家长们都要学习的功课:小孩发育迟缓OR自闭症,怎么区分?

     

    什么是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是一个大名称,包含了自闭症、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社交障碍以及其他发育落后。

     

    发育迟缓如果仅仅是语言发育迟缓或运动发育迟缓,问题的确小一点。但如果是很多领域,例如智力、运动、语言、社交都落后(这很常见),其实问题可能比自闭症还严重,恢复起来更难。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是发育迟缓(社交发育迟缓)的一种,相对来说,单纯的自闭症(只有社交障碍),比起多重发育迟缓(指运动智力语言都迟缓)干预起来要容易一些。症候群性孤独症就是多重发育障碍,干预很难的。


    对于自闭症,困难不是在恢复快不快的问题,而是我们习惯的理念认为,我们花了时间教孩子,他不学,我们就会放弃,于是就想找专家、找机构。其实好的专家和机构无非就是更有信心,坚持社交为中心,坚持行为奖励强化,坚持结构化和随机训练相结合。家长不要认为自己会比专家水平差,其实很多家长水平很高!

     

    发育迟缓类型一:语言和言语迟缓

     

    语言和言语迟缓是发生在婴幼儿中最普遍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发育迟缓。
    言语指的是口头上的言语表达,包括词语是怎么形成的。语言则包括表达和接收信息,是一个更加广泛的系统,比如说能理解手势。 


    如果怀疑孩子有这方面问题,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尽快寻求语言病理学家给孩子进行评估,同时配合专家要求给予辅助练习。 

     

     

    发育迟缓类型二:视力发育迟缓

     

    新生儿在6个月以前视力通常是模糊的。6个月之后,孩子开始协调双眼的视觉运作后,他们的视力才随之慢慢改善。但也会有例外的情况,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孩子的视力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出现了其它视力问题。

     

    早期治疗可以帮助孩子纠正许多视力问题,但根据孩子眼睛问题的具体情况,他可能需要: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能帮助他矫正视力的特殊眼镜、进行矫正手术、一个保护眼睛的眼罩等。

     

    发育迟缓类型三:运动技能发育迟缓

     

    运动技能发育迟缓可能是因为大运动技能(比如爬行和行走)和精细运动技能(比如用手拿勺子)出现了问题。


    早产儿的肌肉发育缓慢是导致运动技能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当您的孩子出现运动技能发育迟缓,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在家给孩子做更多的运动。如果是大运动发育迟缓,可能要进行物理治疗;如果是精细运动问题或者感统失调,那可能还需要专门的物理或者职业治疗。

     

    发育迟缓类型四:社交和(或)情绪发育迟缓

     

    当儿童与成年人(或其他儿童)之间出现明显的沟通交流问题时,称为社交和(或)情绪发育迟缓,这种情况往往在儿童上学之前就已经显现。


    社交和情绪发育迟缓的一个常见原因——自闭症谱系障碍(ASD)。ASD可能导致儿童交流困难、重复行为和语言障碍。对于社交和情绪发育迟缓,目前没有确切的治疗手段。但治疗方式可能有两种,一是进行特殊行为和技能的锻炼,二是用药物辅助治疗过激行为。


    与大多数类型的发育迟缓一样,早期治疗可以对孩子的进步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结

     

    如果您的孩子在指定年龄段有任一方面的发育迟缓迹象,请及时联系医生,尽早治疗和干预。


    另外,孩子已经学过的技能,如果出现退化,请加强治疗和干预。 儿童的正常发育轨迹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儿童发育迟缓的情况并不严重,他们最终也会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


    即使是有严重延误的儿童,只要尽早开始治疗,也能取得很大的改善。

  • 儿童远视一定是病理性的么?

     

     

    小孩远视与自身的眼轴发育有关,远视眼大多是眼的前后轴比正视眼短,刚出生的新生儿眼轴长约16mm,呈远视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的发育,眼球由小变大,眼轴逐渐增长,约3—4岁左右,眼轴长度约20.5mm,4岁左右约有250度的生理性远视,并逐渐向正视化方向发展,约9岁左右形成正视眼状态。6至8岁前的小孩眼轴均较短,所以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低度的远视眼,随着小孩的发育成长,一部分孩子眼睛会恢复正常,但也有一部分孩子由于眼轴发育迟缓等原因,依然存在远视眼;当眼球的屈光力不足或其眼轴长度不足时就产生远视,这种眼的光学焦点在视网膜之后,因而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模糊不清的。

     

    二、儿童远视常由于哪些原因诱发?

     

    1、 眼睛发育。孩子刚出生时,由于眼球较小,而眼轴较短,需要远距离才能看清楚人和物,几乎所有孩子都是远视,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身体逐渐发育,眼睛会变为正常。如果眼睛没有发育完善,就有可能会出现异常,造成远视眼。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眼睛的可塑性强,病理性的远视只要能早发现,进行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这就需要家长留意孩子平时有无视力上的减弱。

     

    2、 用眼过度。在读小学之前,很多孩子都不会有用眼过度的情况,一旦进入小学后,用眼的时间多了,有不注意用眼卫生,会造成眼酸、流泪、眼胀等,早上时症状不明显,到了下午,症状会加重,这就会造成远视眼。家长需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孩子看书、看电视一段时间要稍作休息,以免孩子用眼过多。

     

    3、 药物使用。有时孩子身体出现一些小毛病,家长会自行给孩子服用一些药物,但是有些药物会对视力有影响,从而使眼睛疲劳或视力下降,甚至导致或加重孩子的远视。因此,在给孩子用药时,需要十分谨慎,最好在医师i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三、预防儿童远视的措施有哪些

     

     

    1、远眺按摩能预防远视眼的发生,每天早上较好闭目,眼球从右到左转动,然后再从左到右各转五次,然后突然睁开眼睛眺望远方,可以起到预防远视眼的作用,也可以预防近视眼的产生,能够让眼球得到放松,可以避免眼睛过度疲劳。

     

    2、闭目放松法能预防远视发生,尽量控制用眼的时间,不要在弱光下看书,静心闭目片刻,用手掌轻捂双眼能够缓解眼睛的疲劳感,可以让眼部肌肉得到放松,能很好的改善视力问题。

     

    3、转动眼球法预防远视眼,坐在椅子上平视前方片刻,每天早晚各做一次,不要间断长时间坚持下去,能达到非常好的预防远视的作用,能很好的缓解眼睛的疲劳感,可以解决眼部肌肉紧绷的感觉,经常转动眼球能让眼睛得到放松。

     

    父母要尽量帮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多去户外运动,这不仅有利于孩子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并且能让孩子的眼睛得到放松,能预防远视眼的发生,能很好的缓解孩子眼睛疲劳问题,同时家长也要尽量限制孩子的用眼时间。

  • 近些年,时常看到有关自闭症的新闻:很多家庭生了孩子,非常开心,可孩子长到一两岁,却迟迟不说话,到医院去检查,才发现是自闭症。自闭症发病率很高,在美国,每50个孩子里就有一个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较严重的自闭症孩子一生要花320万美元的护理费,这绝非普通家庭可以负担。

     

     

    有些人说自闭症的孩子个个天赋异禀,这可不是实际情况。那自闭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自闭症

     

    自闭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不能与他人正常的交流,生活方式机械、规律,有些孩子特别暴躁,甚至会出现暴力行为。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在某些方面,却有着天才般的能力。以至于有人说:自闭症患者看着像傻瓜,其实个个都是天才。

     

    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客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对一个家庭会造成多大的负担。在这种重担之下,除非家庭特别富裕,不然父母谋生尚且艰难,又有什么精力和钱来培养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再好的天赋也发挥不出来,难道大家都忘了《伤仲永》吗?所以,真正发挥出天才能力的,大多是那些受过特殊训练的孩子!

     

    事实是,自闭症发病年龄集中在出生前后,以三岁以内多见,也就是说,大多数自闭症的小孩出生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患了自闭症。自闭症的病因到现在也没有研究透彻,但是研究显示,遗传的可能性很大,高达90%。也就是说,这个病和基因关系密切。如果父母性格就是比较古板僵化,那孩子就特别容易得自闭症。除此之外,自闭症的发病还与化学因素、感染等有关,母亲高龄生产也是一大诱因。

     

     

    对于自闭症,现在并没有特效药,只有一些对症治疗的药。比如,有的药能让孩子说话多起来,有的药会减低孩子的焦虑、攻击行为。此外,心理疗法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训练孩子一些基本的技能,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生活。

     

    虽然我们不能治愈自闭症,但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它的发生。

     

    首先,怀孕期间要注意家庭和睦。这段时间,孩子虽然还没有出生,但是母亲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

     

    其次,就是要防治化学物质的刺激,像刚装修过的房子,因为苯含量较高,就不可以住进去。

     

    最后,也希望各位妈妈能够尽量避免高龄生产,这样不仅对孩子好,对妈妈也很好,可以避免高龄生产所带来的各种风险。

  • 在福山区征兵体检站,参加征兵体检的小姜体验了“2010年全国征兵心理检测系统”。该系统包含298道题目,旨在了解应征者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和人格习惯,评估其是否适应高强度训练和军营生活环境。测试并非考察智力水平,而是判定心理健康程度,避免有心理问题的青年进入军营。多数“90后”应征者表示对部队生活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够适应环境。测试前需要注意休息,遵循操作提示,并按时完成各个项目。

  • 我曾经是一个开朗的大学生,直到我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学。新的环境、陌生的面孔和与室友的不和让我感到孤独和压抑。白天我总是想哭,晚上独处反而会好一点。食欲也大不如前,到了学校之后,一天可能一口都不吃,食欲很差。即使吃一点东西,也会很胀反胀想吐。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抑郁症,但又觉得可能是我装的。直到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找到了医生,才真正开始了解自己的情况。

    医生首先问我跟人接触的情况,是否有不想跟人接触的倾向。我坦白地告诉他,我现在不太想与人接触。然后他又问我兴趣爱好有没有变化,是否经常哭或想哭,是否有自责和觉得活着没有意思的想法。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医生初步判断我可能是因为环境改变引起的适应障碍,有些抑郁情绪。他建议我平时适当运动,多沟通,做些放松心情的事情调整看看。如果没有改善,建议医院就诊详细检查。

    我开始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情况有所改善。虽然我仍然会有压抑和孤独的感觉,但至少我知道了如何去应对它们。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在外地上学中保持心态的平衡,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适应障碍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适应障碍常见于环境改变后,表现为情绪低落、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等。易感人群包括外地上学、工作调动等经历过大环境改变的人群。 推荐科室 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2. 多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3. 做些放松心情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影等; 4. 如果情况严重,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

  • 肠内营养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肠内营养。

    一、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1. 经口摄食不足或禁忌:如口腔和咽喉炎症、食管肿瘤手术后、厌食、抑郁症、恶心或呕吐等。

    2. 胃肠道疾病:如短肠综合征、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胰脏疾病、结肠手术与诊断准备等。

    3. 术前或术后营养补充:如择期手术的营养不良病人、腹部手术后等。

    4. 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恶病质时。

    5. 肝功能与肾功能衰竭:采用特殊应用肠内营养。

    6. 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

    二、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1. 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

    2. 小肠广泛切除后。

    3. 胃部分切除后。

    4. 空肠瘘。

    5. 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腹膜炎或腹泻急性期。

    6. 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衰弱的病人。

    7. 症状明显的糖尿病、接受高剂量类固醇药物的病人。

    8. 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的儿童。

    三、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1. 机械性并发症:如喂养管误入呼吸道、气胸、纵隔气肿等。

    2. 胃肠性并发症:如腹泻、呕吐、腹胀等。

    3. 代谢性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血糖异常等。

    总之,肠内营养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肠内营养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高功能自闭症并非仅在儿童期出现,成年后也可能出现症状。这种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特定兴趣、活动为特征。虽然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成年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可能难以适应成人生活的复杂环境和任务,需要个性化的支持和干预。以下是对该疾病的详细描述:

    高功能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及局限的兴趣、活动为特征的疾病。尽管病因尚不明确,但通常认为是多种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该病多起始于儿童期,但随着年龄增长,个体的认知水平和适应能力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即使进入成年阶段,仍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自闭症症状。高功能自闭症在成年时期也可能出现,因为患者的社交互动和沟通技巧可能受到限制,难以适应成人生活中的复杂环境和任务。面对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应提供个性化支持,并关注他们的需求与优势,促进其最大限度地融入社区。同时,建议定期评估和调整干预策略,以确保有效应对任何潜在的变化或挑战。

  • 婴儿水土不服,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如拉萨冬季。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婴儿体内的微生物群与新环境的微生物群不匹配所引起的。当婴儿从低海拔地区迁移到高海拔地区时,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包括氧气含量、湿度、温度和微生物群的变化。以下是针对拉萨冬季婴儿水土不服的一些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1. 逐渐适应:在迁移到拉萨之前,家长可以逐渐增加婴儿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婴儿逐渐适应较低海拔的环境。
    2. 注意保暖:拉萨冬季气温较低,家长应确保婴儿穿着适当的衣物,避免受凉。
    3. 保持水分:婴儿需要更多的水分来适应高海拔环境,家长应保证婴儿的水分摄入。
    4. 合理饮食: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帮助婴儿增强体质。
    5.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婴儿的生活环境清洁,减少感染的风险。
    治疗策略:
    1. 适量补液:确保婴儿充足的水分摄入,必要时可适量补液。
    2. 调整饮食:根据婴儿的症状,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使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如止吐药、抗病毒药物等。
    4. 注意休息:保证婴儿充足的休息,有助于恢复。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婴儿的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新鲜人们,大学生活已经进行了半年多,你感觉好不好?也许现实不及理想中美妙,但我们需要关注大学新鲜人的心理。最新一批的大学新生中,有35%的本科生对大学表示不满意。面对独立生活,学生们表现出不满意、不适应、不知道的状态。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间歇心理、茫然心理、落差心理、怀旧心理。为了适应大学生活,我们需要自我调适、学校调剂、社会调整、家庭调节、朋辈调处。

  • 我是一名老师,今年暑假换到了现在的学校。这个学校的工作压力、强度都比之前的学校高很多。自入职以来,心情一直很低落,经常情绪低落,晚上睡觉有时也会突然惊醒,有时候情绪会突然崩溃,经常哭泣,食欲不好,有时候会想吐。这些症状让我非常困扰,甚至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与一位专业的医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方法,还了解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我非常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便捷和高效的线上问诊服务。它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还让我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帮助。这种服务对于像我这样忙碌的老师来说,简直是福音。

    适应障碍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适应障碍症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焦虑、失眠、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推荐科室 精神科或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2. 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4.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 5. 尝试新的兴趣爱好和活动,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和焦虑。

  • 我曾经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小说家。每天早晨,我都会在阳光明媚的窗前,手握一杯热咖啡,开始构思新的故事。然而,最近几个月来,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失去了对工作的兴趣,变得易怒、暴躁烦躁,甚至连最简单的任务也无法完成。我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恐惧,仿佛一座即将崩塌的山峰。

    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改善自己的状态,但都无济于事。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搜索“肝郁脾虚的症状和调理”,偶然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决定给它一个尝试。

    通过视频咨询,我遇到了我的医生。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医生详细了解了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医生告诉我,我可能患有适应障碍伴焦虑抑郁共病强迫型人格特质,这种情况需要长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习基底神经节的知识,了解了扣带回、海马回和杏仁核的功能。同时,我也开始练习腹式呼吸训练,逐渐改善了自己的情绪状态。虽然治疗过程中还有很多挑战和困难,但我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如果你也在经历类似的情况,不要犹豫,寻求专业的帮助。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是一个非常方便和有效的选择。记住,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保护它。

    适应障碍伴焦虑抑郁共病强迫型人格特质就医指南 适应障碍伴焦虑抑郁共病强迫型人格特质 适应障碍伴焦虑抑郁共病强迫型人格特质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焦虑、抑郁和强迫性行为等症状。易感人群包括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生活中遭受重大变故或创伤的人群。 推荐科室 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改善症状。 2. 学习和实践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瑜伽、冥想等,帮助缓解焦虑和压力。 3.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4. 如果需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或其他相关药物进行治疗。 5. 加强社交支持,和家人、朋友或同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寻求理解和帮助。

  • 我是一名年轻的白领,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最近,我开始出现了失眠、手抖、胸闷等症状,影响了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起初,我以为只是暂时的身体不适,没太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开始影响我的情绪和社交活动。我感到非常困扰和无助。

    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由于工作繁忙,我选择了在线问诊的方式。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很快就预约到了一个专科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用药情况,并根据我的描述和病历,初步诊断我可能患有适应障碍和失眠症。

    医生建议我调整用药方案,停用米氮平,改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起初,我对这个新药物有些担心,但医生解释说它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副作用相对较小。于是,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用药调整。

    然而,停用米氮平后不久,我又开始出现了失眠、手抖、胸闷等症状。这些症状让我非常焦虑和恐慌,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我再次联系了医生,向他描述了我的情况。医生安慰我说这是正常的反应,建议我暂时恢复原来的用药方案,等待身体适应新药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治疗,我的症状逐渐缓解了。医生也在随后的在线问诊中,给予了我更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健康。现在,我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感谢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

    适应障碍和失眠症的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适应障碍和失眠症的常见症状包括失眠、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手抖、胸闷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推荐科室 精神科或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 2. 学会放松和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 3. 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按时服药; 4. 加强社交支持,和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 5. 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 感冒药的适应症状和使用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缓解症状,许多人会选择使用感冒药。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感冒药的适应症状和正确使用方法。以下是一些关于感冒药的科普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感冒药。

    感冒药的适应症状

    感冒药主要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以下症状:

    • 发热
    • 头痛
    • 咳嗽
    • 流鼻涕
    • 喉咙痛
    • 肌肉酸痛

    如果您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可以考虑使用感冒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感冒药并不能治愈感冒,只能缓解症状。

    如何选择合适的感冒药

    市面上的感冒药种类繁多,选择合适的感冒药非常重要。首先,需要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对应的感冒药。例如,如果您主要是咳嗽和喉咙痛,可以选择含有止咳成分的感冒药;如果您主要是流鼻涕和打喷嚏,可以选择含有抗组胺成分的感冒药。其次,需要注意药品的成分和剂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成分的药品。最后,需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指导正确使用感冒药,不要超量或长期使用。

    感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感冒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不要给儿童使用成人感冒药,应该选择专门针对儿童的感冒药。
    • 如果您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感冒药。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品,需要告知医生或药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 如果您的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出现了新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服务。这些服务可以让您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咨询和建议。如果您不确定自己是否需要使用感冒药,或者对感冒药的使用有疑问,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服务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您的症状和健康状况给出合适的建议。

    总结

    感冒药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感冒引起的不适症状,但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同时,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服务也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医疗咨询方式。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感冒药,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