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药忌口,是中医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关系到每一付药疗效的成败。
关于中药忌口,主要为辛辣味、海鲜类、寒凉类、油炸类、粘腻类、发物类等
辛辣味:主要针对大部分服用中药或是针灸时,主要以辣椒、葱、蒜、韭菜、圆葱、香菜。辣椒可损伤消化道粘膜,引起痔疮、溃疡等;其他的辛味药气味过重,也会应该服药效果,非医嘱下能忌口则忌口。
海鲜类:包括鱼、虾、螃蟹等,这类食物可引动旧疾;过于寒凉,又可重伤脾胃阳气;其他还有过敏的风险。尤其是服用温阳散寒的中药,或是皮肤病的患者要忌口。
寒凉类:包括上述的海鲜类,以及酸奶、水果,冷冻制品(如雪糕、冰镇饮料、冰镇西瓜),长期食用易折伤人体阳气,导致各种关节疼痛、宫寒、胃寒,甚至是不孕不育。服用中药,主要靠人体阳气来进行代谢,这类食物也是要忌口的。
发物类:包括海鲜类、牛羊肉、鸡肉、豆类、辛辣味、酒。这类食物可引动旧疾,导致皮肤病、部分肿瘤类疾病难愈,故需忌口。
粘腻类:如糯米、蛋糕、甜食、奶制品等,这类食物湿气较重,易恋邪气,导致疾病迁延难愈。故需忌口。
最后弱弱的问一句,到底服用中药期间,能吃点啥,可多食蔬菜,水果煮着或是蒸着吃,米饭、馒头、五谷等,这些占 7 分,还有三分猪肉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提起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人会说“喝枸杞茶”“喝当归黄芪茶”“吃阿胶”之类的,总之就是,各类中药吃起来。什么?难道说中医养生就是买买买?NO!中医养生可不是“中药养生”!
中医养生是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消除不适、已病促愈、病后复原的保健目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其深度思想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点。《黄帝内经》中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调整。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阴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阳则为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
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保养,更注意心境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二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千万别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而且养生也不仅仅是为了长寿。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有必要的。
但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地域的人,养生方法不可“一刀切”。
好的身体不是“吃”出来的,而是“顺”出来的。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感冒了应该怎么处理?
第一步,学会自我判断,正确区分感冒
西医上的普通感冒一般就是上呼吸道感冒(上感),明显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也伴有咳嗽、发烧等症状,治疗多以缓解上述症状为主。普通感冒对应中医的风寒与风热,实际也是对症治疗。
90%的感冒均是由病毒引起,比如上感多数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所以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也不能归为风寒与风热。流感多伴有高烧发热的症状,严重会出现晕厥、器官衰竭等症状。
第二步,选择用药
启示不管是西药还是中成药,对于治疗感冒而言,都是治标的。要想治本,其实需要抗病毒治疗。再根本一点,就是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也不是常见感冒中成药能达到的效果。
不可否认,在缓解症状方面,西药确实疗效迅速。而中药如果用的对,也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部分感冒中成药中的组分相对比较复杂,或许有抗菌抗病毒的效果,但还是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为主。
第三点,咳嗽的治疗
感冒了咳嗽是正常现象,是一种应激反应。但对于高烧及反复剧烈的咳嗽,要注意肺炎的发生,这是一种不能自行解决的疾病,一定要由医生诊断后进行药物治疗,选择的药物多数是西药,迅速控制感染,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第四点,风热感冒多于风寒
就感冒而言,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风热感冒多于风寒感冒。这是因为风寒感冒入里化热是非常常见的。刚开始风寒,很快(差不多一天左右),就会出现咳嗽有痰,嗓子疼等情况。而风热感冒则是直接出现上述症状。现实情况多为身体不舒服,口干,嗓子疼等外寒内热的证型。
第五点,急于求愈
普通感冒能自愈,但是对于伴有高烧的流感而言,应该尽早确诊后,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感冒的西药和中成药复方的情况很多,如对成分不了解,会造成过量用药的情况,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如果不是高烧的流感,想缓解症状,建议选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即可。
总结
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对应中医的风寒或风热,可自愈,可不用药。如想用,西药起效快,但用对了中药同样可以起到好的效果。对于普通感冒,症状较为严重的,建议选用西药治疗。对于流感,伴有高烧,特别是出现急性肺炎等情况,建议明确诊断后,由医生选用西药治疗。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半夜时分,急诊诊室中,妈妈抱着孩子风风火火地来就医求助
一问情况,原来是没有按照医嘱用药
孩子吃完药后半夜又哭又闹
可真是吓坏了妈妈
这一幕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按医嘱用药、乱吃药、吃错药、误食药后影响健康的案例屡见不鲜。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关于"吃药"的事。
每次大家拿到琳琅满目的药物时,总会被五颜六色的包装和说明书搞糊涂,出现吃错药的情况,同时也有不良服药习惯导致药品失效、不良药物反应的问题。
那么我们在服用药物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药品附带的说明书是药品情况说明的重要根据,不但是医师、药师、护师给患者选择治疗用药时的科学依据,也是患者服药时的参考指南。
药品说明书还是药品生产、供应部门向医药卫生人员和人民群众宣传介绍药品特性、指导合理安全用药和普及医药知识的主要载体。
目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内容包括:
药品名称、结构式及药物成分的分子式(制剂应当附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毒剧药品应有极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有效期贮藏、生产企业、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等多项内容。
因此,我们在服药时,首先一定要遵循药品说明书的要求服药,用药量与用药频率、禁忌、不良反应等一定要熟知,不然很容易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比如很多药品的说明书上写着"一日三次",不少人就觉得那就跟着一日三餐服用就行了,其实一日三次≠一日三餐,而正确的做法是每隔8小时服一次药,以保证血药浓度的稳定,从而使得药物发挥最大效用。
并且,如果药物说明书中没有特别注明饭前饭后用药时,一般可放在饭后吃。
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可以选择饭后半小时吃一次,再隔半个小时吃一次,以此类推。间隔用药,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后产生药理反应。
很多人在用药时有很多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但会影响药物效果,严重者可能还会产生不良反应。
服药不用水
有时很多人在吃药时不喝水,反而选择牛奶、果汁、茶、咖啡等饮品送药。
尤其是当给家里的小孩子吃药时,由于药物太苦,小孩子往往会抗拒。家长们竭尽全力才哄着孩子用甜甜的饮料把药吃下去,孰不知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研究发现有50多种药物都会与牛奶、果汁等饮料发生反应。
例如小孩子发热时常用的退热药,老人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心脏病的β受体阻滞剂,还有居家常用的消炎药红霉素、黄连素、碱性药物小苏打等等。
发生反应后药物的分子结构会被破坏,药效丧失,甚至产生毒性副作用 [1]。
同样,茶叶中的各种茶多酚、咖啡因、鞣酸等物质也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物效果,产生不良反应 [2]。
因此在吃药时,应尽量用温水或常温水送服药物,不要用上述饮品送服!
擅自调整服药量、盲目联合用药
也有很多人在吃药时会单纯地想让病早点好起来,于是擅自更改服药量。
例如说明书中明明要求的是一天3次,一次1颗,但有人偏偏自行改为一天5次,一次2颗,孰不知这可犯了吃药的大忌。
药物进入身体后会由胃肠道吸收入血,由血液将药物成分运往全身抵达病灶处发挥药物疗效,而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称为血药浓度。
通俗来讲,血药浓度可以分为治疗浓度、副作用浓度。即在某一适宜范围内药物可起到治疗作用,然而超出这个范围后便发生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
而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服药频率、剂量是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而定制的,即根据我们肾脏、肝脏的排泄能力而计算出来的 [3]。
按照说明书的规定用药,能让药物在摄入-排出之间保持平衡,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治疗浓度。
如果我们擅自更改服药剂量、频率,会导致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不断增高,超出了肾脏、肝脏的分解代谢和排出速度。
血药浓度就会超过治疗浓度,进入副作用浓度,药效得不到保证不说,还会对身体带来毒性作用,也给肾脏和肝脏的分解、排泄带来沉重负担。
除此之外,还有人自行选用药效相近的药物联合用药,这和擅自加大服药剂量是一个道理,最终会损伤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反应。
不过,也有人考虑到药物有如此不良反应,因此在症状稍微减退后就快速停止服药,这也是不对的。
我们要遵从医生医嘱、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服药周期来吃药,让身体的血药浓度维持在治疗浓度区间内并保持一定治疗周期,这样才能根治疾病,避免复发。
儿童用药误区
有些家长在给孩子吃药时,会经验性地选择自己曾经使用过并觉得效果不错的药物推荐给孩子服用,孰不知这样也进入了服药误区。
前文提到药物在体内的分解、代谢和排出主要依赖肾脏和肝脏的功能。
然而儿童的肾功能和肝功能并没有成人强大,因此同样的药物剂量对成人来说是治疗浓度,在儿童体内就可能成为了副作用浓度。
并且有些药物压根就不适合给儿童服用,会对儿童尚未生长发育完全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器官带来影响。例如,常见的止咳药大都含有可待因成分(麻醉类药物主要成分)。
这类药物对成人来说尚且具有一定成瘾性,儿童服用更是容易形成药物依赖、甚至上瘾,并且影响儿童视力、听力系统成熟。因此,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都禁止使用此类药物 [4]。
同样,含有异丙嗪(抗组胺药)的药物也禁用于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儿童需严格禁止 [5]。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成人常用的药物儿童都是不可使用的。
并且,对于儿童用药时应遵循"简而精"的原则。即尽量避免联合用药,选择药效好、副作用小的单一用药方法,切忌为了追求疗效擅自增加服药剂量、用药种类,最终酿成悲剧。
其实不只是儿童,就算成人在生病后也应该及时就医,在公立医院的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用药,避免自己盲目用药,延误治疗时机还损伤身体。
若想了解更多用药、服药的知识,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愿和大家一起学习药物知识,一起强健体魄,保持健康。
要想口腔溃疡尽快好起来,当然要用药物了,但是药物那么多,该用什么药?哪些药可以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哪些药只能暂时止疼?一起来揭秘一些常见的口腔溃疡药物。
1、喉疾散/喉风散/冰硼散/西瓜霜
这一类的药,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消肿止痛,二是清热解毒,三是生肌。通常会含有薄荷脑、西瓜霜、珍珠等消肿止痛功效的药物,含有黄连、牛黄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含有冰片、硼砂、青黛等辅助去腐生肌功效的药物。这类药物的特点是表面的解毒生肌,不能预防复发性口腔溃疡。
2、意可贴
化学名: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它是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意可贴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常用的一种药,局部使用具有抗炎作用。但是由于糖皮质激素能够诱发或加重一些疾病,目前已经较少使用。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骨质酥松的患者更要避免使用。此外,口腔溃疡的诱因之一是胃肠道溃疡,糖皮质激素可以加重溃疡,所以要分清楚溃疡产生的原因,再使用药物。
3、华素片
化学名:西地碘含片,每片含碘1.5mg。碘具有广谱杀菌效果,杀菌力强。含在口中,可以破坏细菌菌体,达到杀灭细菌、芽胞等致病微生物的目的。可以控制创口感染,治愈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牙周炎等各种口喉疾病。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要避免使用。
4、蜂胶口腔膜
蜂胶口腔膜目前是治疗口腔溃疡的首选药物。主要成分是蜂胶膏、薄荷脑。其实,蜂蜜治疗口腔溃疡,在历代医书有很多记载。主要是利用蜂蜜中的高浓度的糖分,强烈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再加上薄荷脑的清热解毒作用,所以蜂胶口腔膜对口腔溃疡有很好的止痛止溃作用。蜂胶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预防或治疗因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口腔溃疡。当然这个药作用较其他药物缓慢。
5、维生素B、C片
口腔溃疡与维生素B族缺乏有关,尤其是B12,所以如果身体对维生素B族吸收有障碍,也会造成口腔溃疡。维生素C具有抗坏血病作用,能促进创口愈合。而且能提高身体免疫力,避免口腔溃疡的复发。
6、其他
口腔溃疡的治疗,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杀灭导致溃疡的细菌,而是保护溃疡部位,避免破损及感染。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如经常复发,则要及时寻找病因,并进行积极治疗。找到病因并及时的进行身体调理,避免再次复发。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每当到换季的时候,总有很多人感冒。感冒了,又不想上医院看病,很多人都是到药店自行购药。
面对琳琅满目的药品,我们该如何选择中成药呢?
看了今天的文章,相信你也可以对号入座,选到适合自己症状的药品。
(一)风热感冒
如果你自我感觉身体发热,有点怕吹风,头胀痛,嗓子疼,打喷嚏,流黄涕,咳嗽痰少或咳不出来,口渴,想喝很多水,舌体发红,苔偏黄或薄白。
这就是风热感冒啦,风热感冒的话,中成药可以选择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桑菊感冒片等。
如果喉咙疼得厉害,可以加配复方鱼腥草片(或合剂)或者西瓜霜润喉片。
如果咳嗽得厉害,可以加配蛇胆川贝枇杷膏。
(二)风寒感冒
如果你感觉特别怕冷,没什么发热的感觉,头痛,肢体酸痛,有时候鼻塞声重,有时候鼻子痒痒的,想打喷嚏,流清涕,咽喉总觉得痒痒的,想咳嗽,有痰偏稀白,舌苔薄白。
这就是风寒感冒啦,中成药可以选择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如果咳嗽严重的话,可以加配通宣理肺丸。
风寒感冒初期,发现受了风寒,就可以用生姜红枣煮水喝,有很好的调和营卫的效果,驱寒暖身。
(三)流行感冒
如果突然间发热,高热不退,甚至还打冷战,周身酸痛,咳嗽,嘴巴干干的,喉咙疼痛,同时伴有全身的明显症状,呈现流行性发作,舌红苔黄。
流行性感冒,可以选用莲花清瘟胶囊、清开灵口服液、羚羊感冒片。
(四)淋雨后夹湿的感冒
如果你淋了雨,感冒了,怕冷,头痛,浑身酸痛,打喷嚏。
这时候,你的身体不仅是风寒入侵,还有湿气入侵,中成药可以选择九味羌活丸或荆防颗粒。
(五)气虚感冒
如果你一年四季总是反复性感冒,又发热,又怕冷,头痛鼻塞,身体倦怠,咳嗽,但是咳痰无力,舌淡苔白。
这是因为卫气不固、外感风寒所致的气虚感冒,要注意养护正气,中成药可以选择参苏丸或玉屏风颗粒。
玉屏风颗粒由炙黄芪、防风、白术组成,炙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白术健脾,防风疏风散邪,三味药既固表,又抵御外邪,就像一道屏风,把人体保护起来,不受外邪入侵。
日常养生可以吃一些补中益气的药膳,例如黄芪鸡汤。
(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夏季桑拿天引起的感冒,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还有肠胃型感冒,主要症状有:头痛昏重、胸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用藿香正气水(丸),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藿香正气水含有40%以上的酒精,所以藿香正气水不能与头孢、阿莫西林同吃,否则将会产生中毒反应,甚至丧命。藿香正气丸不含酒精,就没有关系哈~
(七)外感风寒,内伤食积
如果如果你外感风寒,同时内伤食积,又怕冷,又发热,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用午时茶颗粒。
好了,今天的感冒用药分享到此为止,希望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哦~
我们的舌头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是中医望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的变化中,察舌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病邪凶吉进退。《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诊主要是观察舌体的色泽、形态的变化,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灵枢.脉度》还指出:“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一般舌中对应脾胃,两边对应肝胆,舌尖为心,舌根对应肾。
正常舌象为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舌色比正常较浅,白色偏多红色偏少,提示气血两虚,阳虚。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色称为红苔,较红舌更深或略带暗红色为绛苔。一般认为绛舌为红舌的进一步发展。这两种舌色多主热证。舌两边红多为肝经热盛,舌红有苔多为外感热证,脏腑阳热偏盛。舌红无苔提示胃肾阴虚。全舌呈均匀的青色或紫色,或在舌色中泛现青紫色,称为青紫舌,见于阴寒内盛或热毒炽盛深入营血,或由于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舌面干燥见于伤阴;舌苔厚腻多为体内湿比较重,也可见于积食,厚腻中带黄为湿热,白厚腻为寒湿。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常见于脾虚或兼见有湿。
舌面上见有裂纹,提示体内阴虚津伤,现在在临床上发现这种舌头如果不是天生的,多伴有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引起注意。
一般来说,感冒咳嗽都是一些寻常的疾病,很多人对此也并没有太过重视。但是咳嗽这个疾病可不能小瞧了它,要是放任不管,很有可能酿成更大的疾病。在治疗咳嗽这种疾病时,老中医们也是各有奇招,创下了不少止咳名方。
然而,有一个方子,止咳的效果相当不错,甚至说,咳嗽咳得痰中带血了,都可以治好,可见它在止咳方面的功底颇深。那么这个方子究竟姓甚名谁呢?老中医答道,那就是出自《医方集解》的百合固金汤。对于百合固金汤的出处,也有人认为出自《慎斋遗书》。其实出自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搞事情”。
百合固金汤由生地黄二钱,熟地黄、当归身各三钱,芍药炒、甘草各一钱,百合、贝母、麦冬各一钱半,桔梗、玄参各八分组成。具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等作用,适用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的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这个方子为何要叫“固金汤”呢?实际上这个方子取名“固金汤”,是有“固若金汤”的含义,寓意服用这个方子,可以让肺气健固,犹如“金城汤池”一般。这个方子妙在肺肾同治,患者服用后能使肺肾得养、阴液充足,虚火自清,痰嗽得止,是治疗肺肾阴亏咳嗽的常用方。
那么,这个方子为何在治疗肺肾阴亏咳嗽之症方面有如此奇功呢?最关键的还是这个方子配伍的比较奇妙,全方以百合命名,自然,这个百合一定是这个方子的主药。纵观全方,由百合和生地、熟地三味药领衔主演,起到滋养肺肾阴液的作用,为君药。
麦冬和玄参两药辅助三味君药,行使宰辅之职,为臣药,其中麦冬助百合以养肺阴,清肺热,玄参助生熟地以益,肾阴,降虚火。当归和芍药养血和营,贝母、桔梗化痰止咳,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君臣佐使,配伍得当,这些药联合起来,就能使阴液恢复,肺金得固,所以咳嗽、吐血等证就能治愈。
在百合固金汤中的佐药中,当归和桔梗两药又是妙不可言,为啥呢?因为当归不仅引血归经,最重要的是当归还有一个不传之秘,那就是《神农本草经》所记载当归有主“咳逆上气”的妙用;而桔梗具有利咽喉而宣上部之结热的作用。两味药实则暗含了升降枢纽的妙用,而这一亮点却被“从墨色深处被隐去”了。
百合固金汤在现代还被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自发性气胸等属于肺肾阴虚的患者,也算是将百合固金汤的功效给发扬光大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子里的药物大多属于甘寒滋腻之品,如果是脾虚便溏,饮食减少的患者就需要慎重使用了。
感冒了,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其实只需5步就可自己处理了。
第一步,学会自我判断,正确区分感冒
西医上的普通感冒一般就是上呼吸道感冒(上感),明显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也伴有咳嗽、发烧等症状,治疗多以缓解上述症状为主。普通感冒对应中医的风寒与风热,实际也是对症治疗。
90%的感冒均是由病毒引起,比如上感多数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所以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也不能归为风寒与风热。流感多伴有高烧发热的症状,严重会出现晕厥、器官衰竭等症状。
第二步,选择用药
启示不管是西药还是中成药,对于治疗感冒而言,都是治标的。要想治本,其实需要抗病毒治疗。再根本一点,就是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也不是常见感冒中成药能达到的效果。不可否认,在缓解症状方面,西药确实疗效迅速。而中药如果用的对,也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部分感冒中成药中的组分相对比较复杂,或许有抗菌抗病毒的效果,但还是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为主。
第三点,咳嗽的治疗
感冒了咳嗽是正常现象,是一种应激反应。但对于高烧及反复剧烈的咳嗽,要注意肺炎的发生,这是一种不能自行解决的疾病,一定要由医生诊断后进行药物治疗,选择的药物多数是西药,迅速控制感染,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第四点,风热感冒多于风寒
就感冒而言,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风热感冒多于风寒感冒。这是因为风寒感冒入里化热是非常常见的。刚开始风寒,很快(差不多一天左右),就会出现咳嗽有痰,嗓子疼等情况。而风热感冒则是直接出现上述症状。现实情况多为身体不舒服,口干,嗓子疼等外寒内热的证型。
第五点,急于求愈
普通感冒能自愈,但是对于伴有高烧的流感而言,应该尽早确诊后,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感冒的西药和中成药复方的情况很多,如对成分不了解,会造成过量用药的情况,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如果不是高烧的流感,想缓解症状,建议选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即可。
总结
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对应中医的风寒或风热,可自愈,可不用药。如想用,西药起效快,但用对了中药同样可以起到好的效果。对于普通感冒,症状较为严重的,建议选用西药治疗。对于流感,伴有高烧,特别是出现急性肺炎等情况,建议明确诊断后,由医生选用西药治疗。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3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坦率说,咳嗽比胃痛更容易治疗。
原因在于,胃痛往往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系,而人体的胃会持续不断、源源不绝地分泌胃酸。人每天都得频繁进食,每次进食后,胃酸的分泌就会攀登高峰一次。当人体的胃黏膜有损伤时,胃酸就可能持续灼伤胃黏膜,导致疼痛,导致胃黏膜损伤迟迟不愈。胃痛,中医病证名。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胃是主要病变脏腑,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胃气郁滞、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机。
若强力抑制胃酸呢?长期强力抑制胃酸的分泌,就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少,胃酸分泌过少,无力担负起消化与防腐制酵的工作,就有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胃脘痞闷, 长期而言还可能导致有害菌的过度繁殖,进一步损伤胃黏膜,以及因为胃黏膜“用进废退”而出现萎缩性胃炎。
所以,治疗胃痛,特别慢性胃痛,是两难,不抑制胃酸分泌,不妥,长期强力抑制胃酸分泌,也不妥,必须小心翼翼地寻找到一个平衡。
而对于咳嗽,多数咳嗽是能自愈的,剩下的顽固咳嗽中,从中医观点看,多数又是因为正气不足,且痰饮深藏于机体深处导致的。
正气不足,这个比较容易解决。
尺脉弱,肾气不足,重用五味子,淫羊藿,山茱萸。
关脉弱,胃气不足,重用炒白术。
寸脉弱,肺气不足,重用黄芪。
而对于深藏于机体深处的黏稠的痰饮,要擅长用贝母,瓜蒌,半夏,桔梗四味药。
贝母擅开郁散结,瓜蒌润滑散结,两者合用,有助于“处于黏稠状态的老痰”化为相对清稀、相对容易排出的“痰饮”。
半夏则擅长化解有形无形之“痰饮”,将“相对清稀的痰饮”化解为更为稀疏的“湿”,于其配合的桔梗则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功效,有助于把痰最终从口腔排出体外。
总之,临床观察下来,咳嗽,乃至慢性咳嗽的患者,最终多数都能彻底痊愈。而要彻底治好胃病,还是比较困难的。
俗话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刚过,又有好多人去医院开膏方、去药店买补品用来调补身体,在冬季适当地进补对一些大病体虚、手术后或者各种慢性疾病导致身体虚弱者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妄服补药却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搞不好还会出大问题的。
《余听鸿医案》中就记载了这样的一个医案:广东有一郑某人,将上好的人参放到老鸭腹中,煮熟后食用,五天后视物模糊,十天后两目失明。随后就诊于清代名医费伯雄处,费老对患者说此病不须服药,每日喝一碗梨汤,保持大便通利每日达两到三次。患者服用梨汁十天后,“双目见物”,一月后,视力完全恢复,“能察秋毫”。费老不愧是一代名医,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案,却能用食疗的方法治愈,对于一般临床大夫来说很难做到,正如书中所说:“治法虽极平淡,非伯雄先生做不到”。
那么为何食用人参会出现突发性的双目失明呢?费老为何用人人熟知的梨汤就能治疗这样的患者呢?
余听鸿进一步解释:“能容各物者,其气必虚。其体本实,再充而益之,气有余,即是火,煎熬津液为痰,清窍充塞不灵。”意思就是体虚之人,适当地进补是可以的,这时药物在体内也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但若是体健之人,进补人参、党参、黄芪、阿胶、甚至冬虫夏草、三七之类的药物的话就会出现充而满溢、郁而化火、壅塞阻滞之象,这时的药物不但不能发挥其功效,反而成了致病的毒药。这也是中药在古时不叫中药而名毒药的原因。
我们的双目之所以能视物、辨色,是 “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的原因,若气机壅塞阻滞,精气不能上注于目,于是出现双目失明。
当然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更多的过服补药的患者是气机郁而化火的情况,出现诸如便秘、流鼻血、口舌颜面生疮、月经先期等多种多样的症状。
如何治疗呢?《黄帝内经》云:“益者损之”、“实者泻之”,所以本医案中费老用性寒凉,具有清热、生津、化痰、润燥的青梨来泻有余的实火,通过让患者泄泻的方法清内热、泻实火,畅气机,开郁滞,从而达到气机通畅,阴阳平调的目的。
如果大家服用补药后出现类似的情况,可以试着熬煮梨汤来喝,但慢性肠炎、糖尿病患者或者脾胃虚寒的人还是少喝为好。
该医案告诫我们补药不能滥用,临证处方要时刻心存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