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骨密度检查是怎么回事

骨密度检查是怎么回事
发表人:覃志
                      骨密度检查是怎么回事呢?
 
         随着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逐步深入,中老年人的骨质状况调查情况令人堪忧。生理情况下,人体骨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到老年人时期,钙质流失的比较多。而尤其以女性老年人钙质丢失的比较多,也是比较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那么平时怎么去检查骨质疏松症呢?临床上采用比较多的就是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其实是一种检查身体骨骼健康程度常用的方法。现在这个检查的方法已经逐渐被大众所认识。现在比如说怀疑骨头本身出现了问题,有时候需要判断一下,骨头是否坚强是否健康,那么这个时候需要做什么检查呢?这个时候首选的就是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又叫双能x线吸收法。其实它的过程操作也是像拍x片一样,只需要人躺在机器上,然后骨密度检测仪就会自动的发出一种射线,透过人体特定的部位来获取特定部位骨质的强度信号,从而得到一个具体的数值。这个这个数值会在电脑系统中显示结果,这个结果就是被检测的骨骼的骨质情况。骨密度的结果一般是分为正常,低密度,中密度还是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的放射量,其实只有拍胸片的1/30,而相当于ct的1/100放射量,所以是相对来说危害比较小的。而且,骨密度检查一个部位的费用大概是100块钱左右。所以说比如长期卧床,女性45周岁以后绝经或者临近绝经期,以及男性60岁以上的老年人,需要做评估骨骼的健康的话,建议可以做骨密度的检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骨密度和结构疾患 NOS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骨密度和结构疾患 NOS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当人们迈入到中老年的阶段之后,身体的各项功能相比之前都会有所退化。特别对于进入到50岁之后的人群而言,骨质疏松是他们比较常患的疾病之一。而且据有关数据统计,人们在骨骼到达的峰值之后,也就是35岁之后,这个时候身体中的骨骼会有一个下滑式的状态,也就是骨质会处在一种流失的状态中。特别是当人们到达50岁以后,身体内的骨质流失状况会更加严重。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这方面的养护的话,很容易导致发生骨折或者是一些其他关节方面的疾病,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呢?


    1:抽烟喝酒


    众所周知,抽烟喝酒对于健康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无论是对于男性朋友还是女性朋友而言,抽烟喝酒都会对健康造成很大的隐患,因为烟草中不仅含有尼古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而且还含有一种名叫烟碱的成分,这种成分不仅会妨碍骨细胞的正常生长,还会减弱破骨细胞,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处在一种失衡状态中,从而导致骨质流失,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除此之外,人们如果过度摄入酒精,会加剧骨密度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2:高盐食物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如果日常饮食,含盐量过高,特别是喜欢吃一些比如腌制食物,像火腿和咸菜等,这些食物中的含盐量已经远远超出人体所需正常的含盐量,而且因为经过腌制,已经破坏了食物的本身的营养,人们食用过多后,不仅会造成血压异常,还会导致钠元素异常流失,长期食用此类食物很容易诱发骨质疏松。

     

     

    3:缺乏锻炼


    长时间的坚持锻炼,对于加强人们的身体素质是十分有益的,而且还能强健骨骼,还能够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现在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改变,人们沉迷于电子产品,不进行锻炼的话,不仅会有一些健康隐患,而且会使骨质流失加快,容易诱发骨质疏松。


    4:喝咖啡


    咖啡虽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如果每天摄入咖啡的量过多的话,会破坏人体中其他物质的吸收,会使缺钙的情况更加严重,极其容易诱发骨质疏松。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这三物,有利于帮助增加骨密度,降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第一种:豆制品


    像豆腐这一类的豆制品中,富含人体中所需的一些营养元素,含有钙元素和维生素d,众所周知,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的吸收,而人体中骨质流失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缺乏钙,通过食用豆制品,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常常食用它们,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改善骨骼钙质缺乏,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


    第二种:绿色蔬菜


    蔬菜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角色,每一餐都要吃它们,像一些菠菜,芹菜,油麦菜等,它们本身的营养元素对人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一些绿色蔬菜中含钙量是很高的,常食用绿色蔬菜不仅能够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加人体骨密度。


    第三类:菌类食物


    菌类在我们的餐桌上是常见到的食物之一,可以炖汤喝也可以做菜,而且含有很多的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含量丰富。所以常常食用这类食材,对人体中钙的吸收十分有益,而且还能帮助强壮骨骼,而且它们含有的氨基酸成分和肉蛋中的蛋白质成分相差无几,常食用这类食物的话,也可以促进人体正常骨骼的生长发育。


    除了介绍的这三种食物之外,还有可以多吃鱼肉,鱼肉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欢,而且鱼肉中的氨基酸含量是十分丰富的,氨基酸可以促进人体中蛋白质的合成,中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鱼肉,可以降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而且鱼肉本身的脂肪含量很低,对于一些血脂和血压异常的患者,也可以食用,没有忌口。


    总结,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做这些伤害人体骨骼的行为,比如说抽烟喝酒、饮食中多食用一些高盐食物,日常不锻炼和过量摄入咖啡等,还要注意多吃豆制品、绿色蔬菜、菌类、食物、鱼肉等,提升人体骨密度,注意通过体育锻炼来养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

  • 据统计,我国有1亿左右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也就是说,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这个数字触目惊心~

     

    近几年,随着补钙的宣传广告朝着消费者涌来,骨质疏松是什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大家都有意识的在预防“它”,但是,近来年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为什么还是这么多?

     

    说明,我们对于它的了解还不够,本文今天带你来深入了解,人体骨结构的规则~骨质为什么会出现疏松?

     

      

    一,人体骨结构会随生长变化吗?

     

    答案是肯定的。

     

    骨是有强度的,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结构,伴随着我们身体的生长再不断更新,在儿童和青春期一直在增加,30 多岁时达到峰值骨量(PBM),即骨骼发育的顶峰时期,骨吸收和骨丢失达到平衡。

     

    但之后,随着步入中年后,男女两性约在40岁时便开始出现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且为持续性丢失。

     

    尤其处于绝经期的妇女丢失的速度会更快,为什么呢?

     

    这里额外补充一个点,据近几年研究,人体的骨骼有两种细胞,一种为成骨细胞,一种为破骨细胞!

     

    而雌激素可调节专门分解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的寿命,从而达到维持骨钙含量、避免骨质疏松的效果。

     

    因此,绝经期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下降,导致骨质量降低,骨质变轻、更弱,失去应有的强度,常伴有骨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导致骨质疏松症。

      

     

    此外,我们还要了解一点,骨骼是有重建的周期性过程,先有多核破骨细胞挖孔并分泌细胞因子,而后吸引成骨细胞参与填补缺口并分泌胶原和基质,骨破坏多于骨新建,形成骨量负平衡,即可导致骨质疏松;反之则可修复骨骼的破坏和吸收。

     

    所以,人在30岁之前将钙补足,以获得最佳峰值骨量;是目前预防骨骼发生骨质疏松的最为有效的办法。那我们记下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骨质疏松以及引起的原因!

     

    二,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由于生理,如:年龄、绝经或病理如运动损伤、炎症、代谢内分泌疾病等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三,骨质为什么会出现疏松?

     

    诱发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大致有:

     

    ①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中长期缺钙、磷或维生素D,这类情况建议改变饮食结构,多摄入一些牛奶,深海鱼类,动物肝脏,干果类,豆制品等食物,多运动;

     

    ②妇女在停经或切除卵巢后,体内一种能保持骨质强硬的激素一雌激素的分泌减弱,这类情况建议要多补充一些豆制品类的食物,辅于钙剂 ;

     

    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会大量流失钙,这类人群处于特殊的生理,建议除了饮食的增加,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相应的钙剂等;

     

    ④活动量小,户外运动少,这类人群建议要增加运动和饮食补充;

     

    ⑤大量和长期的饮酒、喝咖啡、吸烟,这类人群,建议改变生活结构,调整饮食结构;

     

    ⑥长期服用药物,尤其是糖皮质激素,这类人群,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补充。

     

    综上所述,建议大家定期体检,在30岁之前补充充足的钙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血浆脂蛋白的其中一类。人体血液中有4类脂肪,胆固醇、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和磷脂类。低密度脂蛋白是由中密度脂蛋白在肝脏内转化而来,肝脏也可以直接合成,分泌少量。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大约胆固醇的含量在一半以上,65%的血浆胆固醇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中,是所有血浆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硬化性脂蛋白,所以,被称之为”坏的胆固醇”。

     

    “低,低点好;高,高点好”这是我们医生常说的一句话,也许你有点不明白,其实它所说的就是血脂四项中的两项:低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高则是高密度脂蛋白。

     

     

    那么为什么我们说高密度脂蛋白高点好,低密度脂蛋白低点好呢?


    按我们正常对检验报告单的理解,只要不高不低,在标准范围内最好,可是到了血脂四项的检查结果的时候,我们往往看到的结果却是低密度脂蛋白低点好,高密度脂蛋白高点好!

     

    高密度脂蛋白(HDL)其实由胆固醇(C)、磷脂、载脂蛋白和少量脂肪酸组成,但是临床上测定时候,测定血液中HDL—C就是HDL水平!正常值单位在1.16-1.55mmol/L。但其并不是说说高了不好,而是高点好更好,因为高密度脂蛋白可以把血液中多余的脂肪类物质运输至肝脏中分解,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就像是运货车,坐力越大越有利于血脂的控制,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大的作用。

     

     

    相反,低密度脂蛋白低点好,它也是运货车,那可能你就想,运货车那不是越多越好吗?那可不是,运货也得看你从哪里送往哪里,方向不对,适得其反,而低密度脂蛋白就是这样的,把肝脏中脂肪类物质运到细胞中去,供细胞利用的,这时候如果把过多的脂肪类组织送细胞,会影响细胞正常形态,而且最主要的是运输脂肪过程是在血液血管中进行的,太多车,容易拥堵,导致沉积使得血管变厚,容易形成斑块,会提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最后可能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性疾病。所以低密度脂蛋白也被称为“坏”胆固醇!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降低血脂的药物,都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对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药物比较少!

  • 不少家长已经认识到定期给孩子做骨龄检查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孩子成年的身高,还能较为准确的反应孩子身体生长发育的水平和成熟程度。

     

    但对于骨密度检查,很多家长并不理解它的意义,甚至分不清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青少年儿童骨密度和骨龄发育之间的关系。

     

    骨密度VS骨龄

     

     

    要知道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骨密度和骨龄到底指的是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意义?

     

    骨密度的全名是骨骼矿物质密度,它是衡量孩子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骨密度体现的是单位面积“骨头里”矿物质的含量,并间接反映孩子的身体钙营养状况。

     

    而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骨发育的关键阶段,骨密度会随着年龄、身高、体质量的增加逐渐增大,人体大约在20岁以前能获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的骨量,30岁骨量达到最高值。

     

    骨龄,顾名思义,就是骨骼的年龄,由骨骼的钙化程度决定,是将儿童骨骼实际发育程度与标准发育程度进行比较而得到的一个骨骼发育年龄。

     

    骨龄测定不仅在儿童卫生保健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能预测生长突增期及青春期到来的时间、评价小儿生长发育状况,尤其在临床上身高异常的遗传、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护及疗效观察,以及矫形外科手术时机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骨密度与骨龄的关系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身高是由骨骼来决定的,骨骼如果发育的好,身材自然就高大,但如果骨骼发育出了问题,身材自然就矮小,所以,要想孩子长得高,骨骼的生长发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要如何判断孩子的骨骼发育是否健康呢?骨密度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骨骼健康与否的指标,它能够反应出骨骼的矿物质含量,通常使用T值来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

     

    • 骨龄-生活年龄(即日历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的称为发育正常。
    • 骨龄-生活年龄(即日历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提前,俗称“早熟”。
    • 骨龄-生活年龄(即日历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落后,俗称“晚熟”。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骨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如果只是短暂的骨密度低,对孩子的身高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若是长期处于低下水平,会导致骨骼矿化坚硬无法完成,阻碍孩子的生长发育,或出现高低肩等形体问题。

     

    同时,有学者发现,骨密度较低的儿童青少年发生骨折的风险较高,其中10-14岁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风险最高[2],还可能会导致过早出现骨质疏松等症状,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所以要想孩子长得高、长得好,父母们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身高增长速度,还需定期监测骨密度,保障孩子的骨骼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如果经过检测,发现孩子的骨密度偏低,应及时干预治疗。

     

    参考文献
    [1] 徐海青,周爱琴,刘兴莲.骨龄与骨密度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08):1091-1093.
    [2]纳兰杰·斯姆,埃拉利·拉,华纳Wj, et铝.儿科骨折的流行病学呈现给美国急诊部门[J].J 佩迪亚特矫形,2016,36(4):e45-e48.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很多人做B超的时候都会发现肝内有钙化灶,那么这个钙化灶到底是怎么回事?

     

    肝内钙化灶到底是什么?要不要紧?需不需要治疗?

     

    肝内钙化灶在临床很常见,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钙化灶的意义,有的人担心这是不是肝硬化,是不是肝癌。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钙化灶既不是硬化,更不是肝癌。

     

    肝内钙化灶的成因多是因为肝实质细胞在炎症后留下的瘢痕。

     

    除了肝内钙化灶外,还有很多其他位置的钙化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钙化一般形容的是局部组织中的钙沉积和硬化,比如动脉斑块钙化,或者骨骼钙化等等。

     

     

    可见肝内钙化灶并非都和钙沉积有关系,肝内钙化灶常见情况是肝病局部炎症愈合后留下的“疤痕”,无需治疗。注意这个是局部性的,不是弥漫性的。单纯的钙化灶对我们的肝脏没有什么影响,是无需治疗的。

     

    肝内的钙化灶要注意和肝内胆管结石相区别。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为多个钙化灶,而且集中位于肝内胆管之中,可能为胆管结石。这个需要进一步的确诊。

     

    但如果是直径超过3cm的钙化灶,有可能是转移到肝区的癌组织,可以通过CT、核磁共振做进一步的确认。现在你明白了,小的,单发的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大的、多发的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

     

     

    肝内钙化灶形成的原因

     

    1、肝内慢性炎症或者创伤。尤其见于肝脏结核或者肝脓肿的患者。

     

    2,寄生虫感染:如肝包虫病、血吸虫病。

     

    3、由先天性因素。在肝实质形成的非特异性钙化灶。部分患者在胎儿时期就已形成。

     

    4、肝炎、肝囊肿等疾病相关。肝炎病人的肝内钙化发病率比健康人群要高,但与患病时间长短、患者年龄基本无关。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打个喷嚏导致骨折真不是耸人听闻,前几天不到50岁的杨女士,一个喷嚏过后感到腰背部剧痛,到医院检查发现竟然骨折了。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这种听起来像是老年人才得的病,现在已经向年轻化发展,尤其绝经后的女性是高危人群。

     

     

    骨质疏松悄无声息的杀手

     

    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发生初期并没有明显的感觉,悄无声息,等出现疼痛、变形甚至骨折后已经处于中晚期了。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与筛查就显得特别重要。

     

    预防骨质疏松,饮食、运动、筛查一个都不能少


    钙与维生素D的适量补充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础,食物中的钙是最安全有效的来源,每天保证至少300~500毫升牛奶,100克豆腐,300克绿叶蔬菜等,基本能提供800~1000毫克的钙。维生素D在食物中含量很有限,一般通过晒太阳或者吃维生素D补充剂来获得,每天补充400~600IU即可。

     

     

    最新研究发现,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对促进骨骼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近日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的研究发现,高纤维饮食能影响骨骼健康,原因是高纤饮食在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短链脂肪酸,而短链脂肪酸能够抑制骨吸收功能,增强骨密度。这里的膳食纤维主要是富含果胶、菊粉、低聚果糖等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如豆类(红小豆、绿豆等)、根茎类蔬菜(胡萝卜、红薯等)、水果(桃子、苹果等)、藻类(海带、紫菜等)。

     

     

    体力劳动、适当运动都会提升骨密度,同时也增加人体对钙的需求量。一般来说,慢跑、跳绳、爬楼梯等负荷运动可以保持强壮的骨头。另外,抗阻运动如举哑铃、拉弹力带、静力靠墙蹲等同样也可以促进骨健康。

     

    一分钟测测你的骨质疏松风险:(仅作为初步筛查,不能用于诊断)

     

    1.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或曾在轻摔后骨折?

     

    2.父母中一人有驼背?

     

    3.实际年龄超过40岁?

     

    4.是否成年后因为轻摔后发生骨折?

     

    5.是否经常摔倒(去年超过一次),或因为身体较虚弱而担心摔倒?

     

    6.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

     

    7.40岁后的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3厘米以上?

     

    8.是否体质量过轻?(BMI小于19)

     

    9.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10.是否被诊断出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型糖尿病、克罗恩病或乳糜泻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

     

    11.经常过度饮酒吗?

     

    12.目前习惯吸烟或曾经吸烟?

     

    13.每天运动量少于30分钟?(包括做家务、走路和跑步等)

     

    14.是否不能食用乳制品,又没有服用钙片?

     

    15.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少于10分钟,又没有服用维生素D?

     

    16.女士回答:是否在45岁或之前就停经?

     

    17.女士回答:除了怀孕、绝经或子宫切除外,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月经?

     

    18.女士回答:是否在50岁前切除卵巢又没有服用雌/孕激素补充剂?

     

    19.男士回答:是否出现过阳痿(ED)、性欲减退或其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

     

    如果上面任何一条问题的答案为“是”,提示你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建议你去医院做身体筛查。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能准确地检测并发现骨质疏松,可以有效预防骨折。

  • 我们的骨骼是有骨龄的,骨龄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的骨骼就会出现老化,而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骨科疾病,其中骨质疏松就是比较典型的一种。而要想在得了骨质疏松之后及时治疗,就要了解一下它的症状。

     

     

    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呢?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2、身长缩短、驼背:

     

    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着。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

     

    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着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得了骨质疏松之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以腰部和背部的疼痛为主。此外就是出现身长缩短,驼背的症状,严重的时候将会导致骨折或者是呼吸功能下降,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 骨质增生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很多老年人尝试过各种方法治疗骨质增生,但收效甚微,逐渐放弃治疗。实际上治疗骨质增生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前提是要用对方法,那么老年人骨质增生怎么办?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种有助于治疗骨质增生的方法。

     

     

    自诊断方法1:

    因为骨质增生多发生在颈椎和腰椎,手指、膝盖和脚后跟也可以发生。头和上肢有颈部增生的症状,也会影响全身,但上肢较常见。一般一侧(左侧或右侧)出现增生,从肩关节到上臂和下臂肌肉及手指,一侧会有疼痛、肿胀、麻木的感觉。

    自诊断方法2:

    如果,当右臂出现这种症状时,一旦头部向右倾斜,症状就会加重。这些症状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只与活动有关。

    自诊断方法3:

    而在腰部增生时,症状则不在腰部,而是从臀部坐骨神经开始,沿坐骨神经向脚跟反射,特别是腿部肌肉。这说明是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所致,基本可以确诊。

    自我诊断方法4:

    此外,其他肌肉部位的疼痛与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也不同。其它疼痛可同时出现红肿发热的症状,而骨质增生的疼痛不会产生其它症状,只是疼痛麻木等,时重时轻,病程长,多年后越来越严重。

    如何预防?

    1.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如维生素a,B1,B6,B12,c和d.

     

    2.防止睡在潮湿的地方,出汗后不要洗冷水澡或洗脚,以防风、湿、冷的邪气损伤膝关节。膝关节不要太累,也不要过载。

     

    3.关节肿胀、疼痛,应休息。尽量避免下蹲,负重,上下楼梯等活动,同时请医生进行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停药后症状改善,坚持上述训练。

     

    4.户外运动适量增加,防止经常卧床休息。

     

     

    5.吃高钙食物,保证老年人骨代谢的正常需要。建议多吃牛奶、鸡蛋、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补钙。

     

    6.超重的人要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减肥,这样有助于减轻关节负荷。

     

    7.早期患者的关键治疗是稳定关节,坚持双腿四块肌肉收缩的静态训练,即采取卧位或坐位,伸直下肢,收紧大腿前部肌肉10~20秒。放松5~10秒;重复20~30次;每天4~5次。3周有效。每天散步0.5~1小时,自己按摩腿部。

     

    8.蛋白质的摄入应该受到限制。食物中过量的蛋白质会促进钙从体内排出。

     

  • 骨骼对人体是起到了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作用,是一种坚硬的组织,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和磷酸钙,是人还有颈椎动物都有的,是会因为某些原因而骨质疏松的,那么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怎么办呢。

     

     

    骨质疏松其实就是骨质疏松症,是会让人体内的骨组织量减少的,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也是很大的,会出现骨骼疼痛的,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骨折的,让患者非常的痛苦的,中老年人是更加容易骨质疏松的,那么该怎么样治疗呢。

     

    1、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办法是有很多的,首先就是可以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是可以组织还有治疗骨质疏松的,可以进行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还有二磷酸盐的,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不过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的,是可以分为两类药物的,一种是抑制骨吸收药,还有一种是促进骨性成药。

     

    2、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患者也应该多运动运动的,因为多种运动是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的,绝经期的女性每周坚持三个小时的运动,总体的钙量是会增加的,也可以提高灵敏度还有平衡能力的,所以患者也可以适当的运动的,不过如果运动过度的话反而会让骨量快速丢失的,要科学的进行运动,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

     

    3、患者也要减少摔倒的几率的,要远离一些比较滑的地方,鞋子也应该选择不滑的,也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还有蛋白质,这些营养素一般食物里都有,尤其是瓜果蔬菜还有骨头,如果觉得摄入的不够的话,也能吃这样的药物。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是可以进行这些治疗的,这样才不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出现的,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办法,要有一个良好年轻化的心态,可以每周或者每天早上都去锻炼一次,像太极拳还有广场舞都是比较适合患者来进行的。

     

     

  • 骨质疏松症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对个体进行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能为疾病早期防治提供有益帮助1,2。但是,骨头是否发生变化,我要怎么知道呢?

     

    简单自测

     

     

    临床上评估骨质疏松风险的方法较多,推荐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作为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的初筛工具1,2

     

    (1)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1,2:是根据患者的简单病史,从中选择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问题,由患者回答是与否,从而初步筛选出可能具有骨质疏松风险的患者。该测试题简单快速,易于操作,但仅用于初步筛查疾病风险,不能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2)OSTA 1,2:OSTA主要是根据年龄和体重筛查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计算方法:OSTA指数=[体重(kg)- 年龄(岁)]×0.2。结果评定:指数>-1为低风险,-4~-1为中风险,<-4为高风险。但由于OSTA所选用的指标过少,特异性不高,需结合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判断,且仅适用于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基于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骨密度测定、影像学检查及必要的生化测定1。临床上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应包括两方面:确定是否为骨质疏松症和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1

     

     

    骨密度

     

    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体积密度) 或者是单位面积(面积密度) 所含的骨量1。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2;DXA也是目前通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指标1

     

    骨转换标志物(骨代谢转换率评价) 2

     

    骨转换标志物是骨组织本身的代谢产物,分为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前者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及骨形成状态,主要有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等;后者代表破骨细胞活性及骨吸收水平,主要有空腹2h尿钙/肌酐比值(UCa/Cr)、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S-CTX)等。

     

    这些标志物的测定有助于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判断早期疗效及患者依从性,可作为更换治疗方案的辅助参考,判断骨转换类型,预测骨丢失速率,评估骨折风险,了解病情进展,选择干预措施,监测药物疗效等2

     

     

    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 1

     

    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如髋部或椎体发生脆性骨折,不依赖于骨密度测定,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不是小事,积极预防、早筛早治才能更好的守护我们的骨骼健康。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7, 33(10).
    2. 中华医学会, 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4).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