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出生后没左手,十几次产检为啥没发现

宝宝出生后没左手,十几次产检为啥没发现
发表人:赵彦鹏医生

“哇哇哇……”随着清脆的哭声,在一家人的期盼中,赵女士的宝贝降生了,七斤二两,哭声清脆有力。筋疲力尽的赵女士兴奋地问医生,“男孩女孩?”医生告诉她,是个帅小伙儿。赵女士高兴极了,“老公是家里三代单传的唯一男丁,自己生的老大就是个姑娘,这下总算是给老公家里添了个大胖小子了!”

 

 

“不过……”医生支支吾吾地想说些什么。“快把孩子抱给我看看!”赵女士并没有察觉到医生有点不对劲,激动地说。医生把孩子抱了过来。赵女士这一看,可傻了眼。孩子肉嘟嘟的左臂末端是个圆圆的肉墩儿,孩子竟然没有左手!赵女士当即晕了过去……

 

得知消息的赵女士家属顿时炸了锅,还没来得及享受得子的喜悦,就遭受如此大的打击,心情可想而知。赵女士的家属当即提出质疑:“产前检查大大小小做了十几次,难道之前的检查就没看出孩子没有左手吗?”

 

有过孕史的妈妈们都知道,从确定怀孕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医院做一次产前检查,抽血、B超、糖筛、胎心监测……大大小小要做十多次检查。其中,20—24周要做的四维(或三维)彩超最是满怀期待,也最忐忑不安。这是因为,此时孕妈妈会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小宝贝,从四维(或三维)彩超上可以看到宝贝的面孔,幸运的妈妈还能看到宝贝在肚子里高兴地笑呢!

 

但也正是这次检查,要进行胎儿的大排畸检查,也就是说要看看孩子有没有发育异常,如无脑儿、脑积水、脊柱裂、内脏翻出、心脏畸形、唇裂等。其中,只有严重影响孩子生存的疾病,才是允许引产的指标,如无脑儿。其他的畸形有些后期可以治愈,但也有些则会伴随孩子终生。孕妈妈们难免会有些“闹心”。

 

然而,产前大排畸并不能清楚地看到胎儿的所有器官和肢体。通常,20—24周的胎儿仅有18—25厘米,此时胎儿头大身子小,就像我们常说的“小萝卜头”,因此胎儿的面部看看得比较清楚,还能看得宝宝的表情。除此之外,胎儿的脊梁骨、四肢长骨、心脏等比较大的部位也较容易看到。至于手指、脚趾等这些细小的骨头要想看得一清二楚就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胎儿在母体内如果是握拳状态,就更难以看清了。

 

 

有人提出,等宝宝长大一些再看不就看清了吗?事实上,到了怀孕后期,随着胎儿越长越大,而子宫的范围有限,胎儿在母体内缩成一团,要想再看到胎儿的手脚就更加困难了。这些就是宝宝没有左手产检却没看出来的原因。

 

在目前现有的医学条件下,医生确实不能通过产前检查看出胎儿的全部发育情况。但医务人员如果在检查中怀疑胎儿有发育异常,应反复多次查看。如确诊一名胎儿“手缺如”,必须要多名富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反复多次查看,确实都看到胎儿没有手掌时,才能告知产妇家属,再由家属与产妇本人沟通。即便有些异常并不能成为允许引产的指标,也要让产妇及其家属知晓胎儿的发育状况,不应有所隐瞒。以便让产妇及其家属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也不至于在胎儿出生后才感到措手不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胚胎发育不良疾病介绍:
胎儿生长受限,是指受母体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等影响,胎儿生长潜能受损,表现为胎儿超声估测体重或腹围低于相应胎龄10%。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本病病因复杂,应结合各项胎儿生长发育指标,和子宫胎盘的灌注等动态观察,尽早诊断。本病的围产儿死亡率为正常新生儿6~10倍,目前尚没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法。如在产前进行早期预测和诊断FGR,规范化管理,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其预后取决于导致本病的病因。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孕妇关注肚子宝宝的信息要比关注自己更多一些,一个女人不怀孩子永远不能理解为人父母的辛苦,也不知道父母为自己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心血,怀个宝宝总是希望给他最好的营养,孕妇也想知道自己的宝宝长多大了,那么怀孕18周胎儿有多大。

     


    怀孕18周胎儿有多大


    1、18周,现在胎儿开始频繁地胎动了,在这一周,胎儿原来偏向两侧的眼睛开始向前集中。胎儿的骨骼差不多已成为类似橡胶的软骨,并开始逐步硬化。胎儿的身长已经接近14厘米,体重大约200克。从现在开始,在几周内你会真切地感受到胎儿的胎动,胃部感到飘来飘去,许多孕妇都记录下了第一次感到胎动的时间。你的兴奋会让丈夫大开醋坛子,他现在一定心痒难耐,因为他体会不到胎儿在身体内的运动,但是你可以让他把手放在你的腹部,让他感觉一下胎儿的存在。


    胎儿18周症胎儿发育状况


    1、怀孕18周胎儿薄薄的皮肤下的血管清晰可见,耳朵已长到正常的位置。他(她)的胸脯不时地鼓起来、陷下去,这是胎儿呼吸的表现,但是在胎儿的口腔里流动的却是羊水而不是空气。此时宝宝的肺部正在发育,肺泡还未发育成熟,还不能工作。胎儿的指尖和脚趾上的肉垫已经形成。


    2、此时胎儿非常活跃,经常戳、踢、扭动和翻转。现在你应该坚持有规律地数胎动了,时间最好固定在每天晚间8-9点,胎动一般平均每小时3-5次。每天坚持数胎动,是一种直接胎教,当你对胎儿高度注意时,可以想象胎儿的各种体态,胎儿也会回应你的感受,这样会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交流。


    3、胎儿18周的时候建议您到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检查,通过B超您可以看到宝宝各种姿势和运动时的动作如踢,摸,滚动,吸吮手指等。千万别错过了这样的机会,和您的丈夫一起分享这快乐幸福的时光吧!可能的话,向医生索要B超图,这可是宝宝的第一张照片呀!这时候也是您和宝宝交流的大好机会,宝宝在您的肚子里面可什么都知道,您只要和他(她)说话,他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18周是还算是孕早期,这时候的妈妈们对肚子里的宝宝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当然越往后就越不舒服,也就从期待转换成了些许的无奈,不过就算是无奈也是非常幸福的,毕竟是身体里边掉下的一块肉,那么怀孕18周胎儿有多大就介绍到这里了。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发热是儿科常见症状,多数可从伴随症状可以找到线索查明发热原因。若没啥明显的伴随症状,孩子还一个劲的发热,要注意排查一些隐匿的易被忽略的但会引起孩子发热的病因。

     

    比如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并不少见。

     

     

    儿童中发病率4%,高峰期年龄段是1-2岁,这个年龄段孩子恰恰还不会说耳痛,容易造成漏诊。往往等到孩子耳道流脓了,家长才意识到是耳朵出了问题。急性中耳炎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上呼吸道感染中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达10%。

     

    急性中耳炎如不进行规范化处理,轻者可导致患儿听力下降,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包括耳后和耳下脓肿,以及脑膜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脓肿、脑脓肿等颅内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不说了,不说了,吓坏我的粉丝了。

     

    如何发现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可以有细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引发。

     

    年长儿可以诉说有持续性儿童,小宝宝可表现为易烦躁,有时表现为捂耳朵和拽耳朵,甚至影响睡眠,还可伴有高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其症状直到耳道流脓后缓解。

     

    部分患儿早期听力下降。如果怀疑宝宝有中耳炎需及时到耳鼻喉科给医生检查下。

     

     

    如何治疗急性中耳炎?

     

    儿童急性中耳炎疑为细菌感染引起的,特别是对于重症(耳流脓或伴高热≥39℃),以及年幼患儿,应及时积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可以选择阿莫西林或阿奇霉素或头孢霉素。

     

    使用疗程

     

    1. 对于<2岁和临床症状严重的患儿,口服抗菌药物标准疗程为10天。
    2. 对于有轻度或中度临床症状的2~6岁患儿口服抗菌药物标准疗程为7天。
    3. 对于有轻度或中度临床症状的>6岁患儿,口服标准疗程为5-7天。另外还可以抗菌药物滴耳和鼻腔局部用药缓解咽鼓管咽口炎性黏膜的肿胀,降低中耳腔负压,减少渗出,缓减疼痛。
  • 宝宝发烧手脚冰凉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孩子本来发高烧却手足冰冷,待体温逐渐下降后,手脚又慢慢热起来,其实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尽管孩子的手脚冰冷,但内脏却处于发热状态,这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为多见。小儿四肢含血量少于内脏,四肢的供血不足,较成年人容易发凉。此外,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植物神经易发生紊乱,导致高热初发时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而发凉。遗憾的是,不少家长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以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结果使得小儿的体温得不到及时散发而越升越高,发生高烧、抽筋,给孩子身体康复带来不良影响。遇到孩子手足发凉时,家长可用体温表测量孩子的体温,也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腋下,或面对面地感觉一下孩子呼出气体的温度;哺乳的妈妈还可以在哺乳时,通过乳头感觉孩子口腔的温热来判断小儿是否发热。

     

     

    假如小儿手足冰冷,而腋下、额部、口腔等部位灼热,应及时采取退热降温措施,并到医院找出发热的病因。


    小孩发烧怎么办?

     

    小孩发烧体温发烧38.5度以下时建议家长选择物理降温的方法为孩子退热药,大于38.5度时,家长才可以给宝宝吃退热药,同时为孩子做物理降温退热。每次服药要间隔4-6小时。但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可适当积极退热。常见的退烧药物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

     


    水剂退烧药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3个月内婴儿宜用物理方法,3-23个月的宝宝可服用幼儿对乙酰氨基酚滴剂,2-3岁的宝宝可服用儿童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或咀嚼片,间隔4-6小时服1次。剂量可以根据说明书上的方法按年龄或体重来计算。


    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年龄比较小的宝宝一般会拒绝吃退热药药,这时选择退热栓是一个非常方便的选择,但用量宁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门,造成腹泻。退热栓间隔4-6小时给药1次。

  •  

     

    作者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消化科 主任医师 黄志恒

     

    黄志恒医生没有想到,这个在门诊遇到的慢性腹泻的患儿,会让他终生难忘……

     

    几经波折治“怪病”

     

    家住西北的小语(化名),生得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自出生之日起,便是爸爸妈妈的心头宝,也非常受亲戚朋友们的喜爱。一直以来,小语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慢慢长大,本以为这个成长过程会愉快而又平安喜乐,却不料在1岁时患上了“怪病”,急煞父母。

     

    起初,小语的表现是慢性腹泻,父母也很重视,直接送往了当地县医院,但当地县医院却对这“简单”的腹泻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只能又转到了市医院,然而奇怪的是,医生化验了血常规、大便常规等,并未发现异常。难道孩子真的没什么事?市医院的医生也一筹莫展,于是只能先使用蒙脱石散和益生菌进行治疗,幸运的是,小语的情况有所好转,便由父母带回家治疗。

     

     

    可没曾想,没过几天,小语的腹泻再次复发,且病情竟有愈发严重的趋势,只因回家后父母为小语添加了苹果泥的辅食!市里医院去了好几次,还是三天两头腹泻伴随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有了上回的前车之鉴,父母不敢再大意,便又将小语转至当地省级医院。在进行了肝肾功能、电解质、遗传代谢、过敏源等十几项检查后,终于发现了疑点:小语体内血清钾最低竟只有1.7mmol/L!要知道,正常的数值应该是3.5-5.5mmol/L。

     

    针对这种情况,医生提供了口服和输液两种方式治疗,经过努力,总算是把低钾血症改善了。但肠镜检查结果出来后发现,有过敏性肠炎可能,又为小语更换了氨基酸配方粉,终于,小语腹泻的症状稍有减轻,频率为每天4-5次。

     

    小语父母本以为能松一口气,打算精心照料小语,期盼孩子恢复健康。谁曾想,在经过一次感冒发热后,孩子腹泻再次加重,增加到每天6-10次,这次连当地的省级医院医生也束手无策,只能建议父母去其他医院换个医生看看。

     

    千里东行求名医

     

    就在夫妻二人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是好之时,小语爸爸忽然想起以前关注的一位消化科医生,在小语降生之后,他经常关注这位医生所发的消化科普文章。但这位医生远在上海,而小语家却在西北,且不说路途遥远是否会耽误病情,就说这令多家医院都束手无策的“怪病”,这位医生是否能解决,小语父母心里也是没底。

     

    经过再三考虑,小语一家还是决定不远千里,从中国的西北来到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求助多年致力于小儿消化系统疑难杂症的黄志恒医生。

     

     

     

    初次会面,小语一家人便给黄医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的父母善良而温柔,属于那种十分通情达理的患儿家属,而小语那双大眼睛惹人喜爱,只是她那张饱受疾病折磨的苍白小脸令人心疼不已。

     

    小语到底得了什么病?为什么接连看了好几家医院都未能彻底治愈?对于孩子的慢性腹泻,黄医生研究得还是比较多的,但面对眼前的孩子,却是百思不得解,这令他回忆起住院医生轮转期间,带教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们消化科看病就像猜谜一样,而且坑比较多,一定要当心。”毕竟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有时对同一个症状的认识是千差万别的。

     

    黄志恒医生立即为小语进行了门诊所能做的腹部B超等必要检查,随后又请教了内分泌遗传代谢科的同事,并未发现腹腔、肾上腺等脏器器官异常,也没有遗传方面的疾病问题。小语的腹泻让黄志恒医生感到棘手,因床位紧张,他只好暂时将小语安排了重症留观,并叮嘱观察室的同事一定要细心照顾,有什么消息第一时间通知他。

     

    抽丝剥茧解迷团

     

    “黄哥,你前天看的那个小语,你知道是什么病吗?是肿瘤!”黄医生下午下班时,突然接到了病房同事的电话,立马打开手机查看检验报告,看到图片后瞬间愕然。

     

     

    图中红色圈圈内就是心脏后面的肿瘤

     

    胸片检查发现,有个巨大肿块赫然出现在脊柱旁,左侧的肋骨已经被肿瘤破坏了,由于炎症渗出左侧胸腔已经出现积液。

     

    看罢,黄志恒医生立即邀请了肿瘤科医生进行会诊,并进行了胸腹部CT、同位素检查,最终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而且已经出现了骨骼转移!黄志恒医生叹了一口气,他心想,可怜的小语一定很痛苦,只是因为年龄太小,不会表达。

     

     

    后来,小语转去了肿瘤科继续进行治疗,由于肿瘤长在胸腔内,手术切除非常困难,而且已经出现了骨转移,只能进行化疗。面对这种情况,黄医生没有和小羽爸妈再联系,他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们,这个时候,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小语早日康复。这也让黄医师想起了带教老师说的一句话——“三年成了大医生,十年成了小医生。”看门诊越久,就越谨小慎微,生怕因出错,给他人造成伤害。

     

    其实,给腹泻的孩子拍胸片,若是放在门诊,哪怕患儿家长不投诉,医生自己也会觉得太离谱,而不好意思的。但有时看似离谱的事情,真相往往就在那一刹那,也正是因为这“离谱”,诊断出了小语腹泻的“真凶”,不禁令人慨叹:有时候抽丝剥茧仍难解的谜团,真相却藏在你想不到的地方。

     

    黄志恒医生说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肿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肿瘤,约占6-10%。有将近一半的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死亡率高达15%。

     

    神经母细胞瘤的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没有力气、容易贫血、烦躁等。腹部起源的神经母细胞瘤会出现腹部肿块、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例如腹泻或便秘等。

     

    神经母细胞瘤多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发病,所以,早一天发现就多一分治愈希望。对于孩子反复腹痛或便秘、腹部肿块、声音嘶哑、眼睛前凸、局部腰疼、没力气、难治性腹泻等,都需要当心这个病。

  • 每到秋冬季节,孩子的手上总是爱长倒刺,一根一根细小的小皮在指甲上方浮动,严重的可能出现一大块皮肤脱落。有些孩子还特别爱“拔倒刺”,常常一边玩耍,一边啃手指头,稍不注意,手指上便是鲜血淋漓,孩子也痛得啼哭不止。更有甚者,由于常常拔倒刺,导致细菌感染,出现甲沟炎等。

     

     

    碰到这种情况,常常有宝妈就会说,这是缺维生素了啊,赶紧多吃蔬菜水果,补一补就好!

     

    倒刺在医学上称为“逆剥”,当因为各种原因手指端接近指甲根部的皮肤裂开,会形成三角形的肉刺,就是我们俗称的倒刺。

     

    倒刺是一种皮肤损伤,并不是严重的皮肤问题,但是孩子会觉得难受,因此用手去撕扯,或者用嘴巴啃,反而会导致皮肤真皮层暴露,甚至引发细菌感染。小孩子们皮肤娇嫩,为什么会长倒刺呢?


    建议补充维生素的宝妈并没有错,维生素的缺乏确实会导致倒刺出现,但是,现在生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孩子手上长倒刺,缺乏维生素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1.频繁使用洗护用品洗手

     

    我们常常强调病从口入,因此很多家庭特别注重卫生,尤其是孩子,经常给孩子洗手。本身洗手并没有错,但是家长们迷信各种洗手液、洗手皂,频繁给孩子使用。

     

    其实,我们的皮肤是拥有自我防护机制的,过多使用这类产品进行清洁,反而会清理掉保护皮肤的油脂,破坏皮肤本身的防御功能,导致手部皮肤干燥缺水,纤维弹性减弱,易发生干裂现象。

     

     

    2. 皮肤干燥,呵护不当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应该使用护肤用品,认为这些都是化学用品,会刺激到宝宝幼嫩的肌肤。实际上,在干燥的秋冬季节,宝宝由于肌肤幼嫩,更容易出现缺水症状,宝妈们也应该细心呵护,但是应该选用温和的,幼儿专用的品牌,做好皮肤的滋润和补水,这样才能呵护宝宝细嫩的肌肤,尽量减少倒刺出现。


    3. 孩子贪玩好动

     

    爱玩爱闹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孩子们的手是一刻也闲不住,不是抓起这个玩具,就是碰碰那个物件。

     

    这样,手指一直处在和坚硬物件的不停碰触和摩擦之中,不知不觉就造成了皮肤损伤,倒刺也就随之而来了。

     

    孩子手上长了倒刺该怎么办呢?

     

    一方面,我们确实需要多给孩子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另外一方面,也要做好防护工作,平常洗手后要涂上护肤品进行保护,并轻轻按摩促进吸收。

     

    如果已经长了倒刺,千万不要生拉硬拽,也不要用嘴巴去啃,要用温水侵泡后再用剪刀修剪,再涂上橄榄油等护肤品,促进肌肤再生,防止倒刺再出现。


    关于孩子饮食和营养

     

    只要孩子选择的食物不是过甜,过咸或过分油腻的,就由着孩子。

     

    家长平时可以通过建议态度,给孩子尝试一些新种类的食物,千万不要强迫孩子一次吃太多没吃过的食物,很容易把孩子吃“伤”,以后孩子会抗拒这种食物。

     

    针对这个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的职责就是确保孩子每顿饭摄入均衡的营养,只要孩子的选择是健康的,你可以放心地让他们自己选择吃什么。


    如果碰到挑食的孩子,如孩子不愿意是蔬菜,家长不要任由发展,也不要沮丧,每次都坚持给孩子吃这种食物,久而久之,孩子的观点就会被改变,慢慢地就会喜欢上这些曾经讨厌吃的食物。

     

    注意:3岁的孩子正是建立一些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时期,所以请家长要耐心地引导。

     

    一些研究表明,每周看电视时间超过22个小时,平均每天看3个小时,孩子可能过度肥胖。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容易被电视广告的糖果、油炸食品、垃圾食品所诱惑。

     

    俗话说“病从口入”一点也不假,多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今天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睡眠对生长发育的一些影响,孩子长个,比较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

     

    是体内的生长激素,对于孩子的生长十分关键,这也是大部分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从出生开始,我们的骨骼就是在不停的生长,直到——骨骺线闭合之后,就不长了。


    在孩子的长个期间最重要的是咱们体内的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它可以促进我们孩子的生长发育,它还会促进孩子的物质代谢,这就是孩子长个的原因。

     

    生长激素不仅对骨骼是有影响的,他同样对咱们的肌肉啊,内脏器官促进的作用更大。


    你想孩子的代谢发育吸收好,会不会长得更高,更好呢?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骨、软骨细胞的分裂、增殖,从而加速孩子的骨骼生长,当骨骼发育到一定程度,骨骺就会闭合。此时的骨骼就不会再生长了,也就是说不会再长高了。如果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异常,那孩子的身高也是要受到影响的。

     

    巨人症的就是因为生长激素分泌的太多了;而侏儒症分泌的太少了。

     

    一个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低于正常水平,骨骼就会发育比较缓慢,通常来说会出现骨龄落后的现象,身高也会低于同龄人。

     

    一般来说,女孩15岁、男孩16岁左右,骨骺就基本接近或达到闭合状态,骨骺一旦闭合身高也就失去了线性增长的空间。但是,每个孩子得起情况不一样,想要确定的话,可以去医院拍个片子。

     

    至于能不能打生长激素,是医生评估的,不是你要求医院打就会给你打的,打生长激素其实有点疼的。

     

    生长激素在我们体内分泌是波动的,不是全天都是分泌高峰,它的分泌是有一定的昼夜节律。

     

    不同的睡眠时间,生长激素分泌的浓度是不一样的,如图

     


    睡眠是影响生长发育的一个因素,有一些孩子睡眠晚有很多原因

     

    比如:电子产品非常的泛滥,一玩就停不下来,手机画面又特别的亮,刺激孩子的神经兴奋,一直睡不着;还有午休的时间太长,有的家长觉得午睡多睡一会也能长个。

     

    其实我们从前面的图中也能看到,白天的时候生长激素也并没有分泌的高峰,但是中午睡得太多或者太晚,直接影响到晚上睡觉的时间。

     

    之前舌诊群里就有家长让孩子从下午两点睡到4点,晚上十点多还不睡觉,兴奋的不行;有的孩子甚至和成人一样,整天熬到十二点才睡觉,所以一定要调整。

     

     
    家长们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睡前的环境一定要保持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
    • 睡前一小时就不能再吃东西;
    • 水也要少喝;
    • 白天的时候还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晚上可以睡得香;
    • 有家长问喝奶可以吗?最好睡前一小时就别喝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急诊科平静的夜晚被一位父亲急促的喘息声打破,只见一位焦急的父亲抱着3岁左右的小孩儿快步跑入急诊室,身后是同样焦急、疑惑、无奈的一家人。“大夫,你快看看我家娃娃,突然就不让碰手臂了,平常喜欢玩的玩具,今天说什么也不碰,给他好吃的,他也不伸手拿”父亲激动的问道。

     

    医生马上开始检查,先是伸手准备去拉小孩儿的左手,小孩躲闪了几下便开始嚎啕大哭起来;一旁的爷爷显得有些激动:“前几天我都是牵着他的手玩耍,今天怎么都不牵我”。“来,用那只手拿住叔叔的笔”大夫打趣的逗着小孩,小孩眼里充满了好奇,想要去拿,却又怎么都不伸手。在医生再三的“哄诱”下,小孩侧了下身子,试图换只手拿。“用另一只手,好吗?”医生说道。重复了好几次,孩子就是不肯拿。“来,宝宝,把手给叔叔看看”。小孩逐渐平静下来,只见医生一手抓住小孩的上臂,一手放在小孩的手肘下。

     

     

    前后拉伸,旋转了一下,小孩停止了哭泣。“你们有牵过小孩的手臂吗,或者有摔倒什么的吗?”医生问道。“有!前天接小孩回家,他非要荡秋千,说是在幼儿园没玩够,我和他妈妈就抓着他的手臂,来回荡了好几次”父亲回答道。“这是桡骨小头半脱位”医生解释到。

     

    相信很多家庭都碰到过这种问题,那么,给大家科普一下桡骨小头半脱位。肘关节是有桡骨、尺骨以及肱骨组成的一个关节,外周有韧带和肌肉组织包绕。但是对于刚开始发育的小孩来说,这些韧带、软组织是薄弱的,在外力的牵拉下,桡骨小头很容易脱出,造成小孩的手肘不能动,韧带、软组织一旦受损,恢复速度缓慢,脱位的可能性就会变大,很大的可能再次发生脱位。

     

     

    肘关节的韧带和软组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厚实,因而这个病好发于小孩子,而随着小孩长大,一般不在发生。小孩子因为太小,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当桡骨小头脱位发生的时候,为了避免疼痛加重,他们都会选择不在去运动手臂、肘关节。

     

    那么,怎样避免宝宝桡骨小头半脱位呢?避免大人领小儿上台阶、牵拉胳膊,避免小儿自己提重物,观察小孩是否有外伤史。当发现小儿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时候应该及时就医、复位,复位后予以屈肘位悬吊一周左右,在平常穿衣中应注意先穿患肢,在穿健侧的衣袖,避免再次牵拉,限制小儿患肢的活动量,防治脱位的再次发生。

  • 家里有孩子的估计都深有体会,说到手足口病,每个家长都谈之色变。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这一病症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一到早春,手足口病就开始高发,在孩子之间的传染性非常高,令许多家长为此烦恼。而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一般会出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等部位会出现小疱疹或是小溃疡,让孩子痛苦难耐。通常来说,患儿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但是少数患儿会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如果情况更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死亡。

     

    所以,当宝宝得了手足口病,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高度注意。这种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口),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以及密切的接触等途径传播。也就是说,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接触过的食物、玩具、或是患有手足口病的其他孩子等等。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一些家庭护理方式来减轻孩子的不适感。

     

    (1)饮食调整

     

    患上手足口病的宝宝,会因为发热、口腔长疱疹导致胃口差,不愿进食。家长应给孩子吃点清淡、温性、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而生姜、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进食,同时还要少吃鱼虾蟹和鹅肉。

     

    一般来说,在手足口病初期,应该让孩子少吃多餐,可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

     

    如果宝宝有发烧的症状,可以给孩子喂一些红萝卜马蹄水。红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而马蹄有利尿的功效,可以减少宝宝发热期间聚集在膀胱的毒素,同时还能补充发烧时的体力消耗。

     

     

    (2)清洁口腔

     

    在患病期间,孩子会因为口腔疼痛而哭闹不止,这时候需要注意保持孩子的口腔清洁。在饭前饭后都要用生理盐水漱口。如果宝宝太小不会漱口,那么可以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此外,也可以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孩子口腔糜烂部位,或是涂鱼肝油,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宝宝的疼痛感,促使口腔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3)注意卫生

     

    除了给孩子做好口腔卫生清洁之外,还要帮助和引导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玩耍后。孩子使用的餐具和玩具也要经常消毒。

     

    室内要保持痛风,尽量不要让孩子在传染高峰期出去玩,接触太多人。

     

    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远离手足口病,健康地长大~

  • 洋洋是一个两岁半的小朋友,她漂亮可爱,招人喜欢,但是她却已经在医院儿童康复科治疗将近三个月了。表面上她除了比同龄的小朋友娇小一些以外,看起来并无异常,她究竟是怎么了呢?

     

     

    老人们常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这是对小宝宝成长过程的一个简单概括。也就是说,婴幼儿三个月基本可以翻身,六个月可以自己坐,七个月可以滚,八个月可以爬。当然,这也并不是绝对的。每个小宝宝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的成长也会有自己的轨迹,这中间可能存在一两个月的差异,但如果差的太多,也许就有问题了,需要引起宝爸、宝妈的重视。

     

    洋洋虽然已经两岁半了,但个头很小,走路总是摇摇晃晃,显得有些头重脚轻。尽管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有些字却总是说不清楚。经过多方面的检测与评估,洋洋竟然是发育迟缓。

     

    生长发育迟缓(发育迟缓)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发病率在6%~8%之间。在正常的内外环境下儿童能够正常发育,一切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发育,从而造成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

     

    什么样的宝宝会被诊断为发育迟缓呢?发育迟缓的表现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婴儿身体发软,运动明显减少;反应迟钝;头围异常;体重增加不良,进食减少,哺乳无力;固定姿势;不笑或是推迟发笑时间;小手紧握;身体扭转等。所以,宝宝成长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是在向家长们传递自己健康与否的信息。

     

    专家研究表明,一些3岁以上的孩子,存在认知水平较差、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可能就是由于早期的发育迟缓导致的。因此,宝宝早期发育迟缓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洋洋的问题最早是由姥姥发现的,起初家里人并不能接受,总认为孩子只是长得娇小一些,慢慢长大就好了,是姥姥坚持带洋洋到医院就诊。现如今每个小宝宝都承载了全家人的希望与幸福,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最好的营养,最好的生活条件与家庭环境,还需要每一位家长的细心与呵护,家长必须留心宝宝的每一步成长。

     

    当然,如果宝宝被诊断为发育迟缓,家长们也不要过度担心。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非常必要,要在医生的帮助下寻找源头,积极治疗。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宝宝几个月会翻身?

     

    几个月会爬行?

     

    几个月会走路?

     

    几个月会自己穿衣服?

     

    这可是新手爸妈们非常关心的话题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套宝宝发育图谱

     

    宝宝的每个发育阶段清晰明了

     

    每个宝宝的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以下时间是平均值,自家宝宝发展的早点或者晚些都是正常的,不必介意。

     

    1个月

     

     

    俯卧、握拳、蹬腿、挥动手臂、听声音有反应、感官敏锐、视力比较模糊。


    2个月

     

     

    开始学习抬头,发现自己的手,偶尔会露出笑容,会有各种情绪的反应。


    3个月

     

     

    俯卧可以撑起上身,头可以抬45度,开始把看和做联系起来。


    4-5个月

     

     

    会翻身,会大笑,喜欢注视镜子中的自己。


    5-6个月

     

     

    有支撑能够独立坐一会,会喃喃自语引起别人注意,躺着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滚动身体。

     

    6-7个月

     

     

    可以自己坐、能够灵活翻身、表情更丰富。


    7-8个月

     

     

    开始爬行、发出的声音增多,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增强。


    8-9个月

     

     

    可以扶物站立、喜欢敲打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手部动作更加灵活。


    10个月

     

     

    能够站起来,偶尔可以走几步,可以自己用杯子喝水。


    11-12个月

     

     

    能够扶物行走、手指灵活性大大增强,变得好动,能说简单的单字。


    12-15个月

     

     

    学会走路,会弯腰捡东西,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够简单交流。


    15-18个月

     

     

    喜欢尝试自己洗手、洗脸、能够自如蹲下,能说简单的句子。


    18-21个月

     

     

    能够搬动小物品,身体平衡力发展良好,开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能够表达自己的一些意愿和要求。


    21-24个月

     

     

    能够独立做一些事情,如洗手、上厕所等;手眼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浇花等。


    24-30个月

     

     

    独立穿衣服、折衣服;也可以做些家务,如擦桌子、擦鞋等;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跟别人展开对话。

     

    30-36个月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独立做切、洗、种植等工作;可以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开始主动和小伙伴们打招呼了。

     

    宝宝从出生到3岁

     

    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错过哦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一直是准妈妈们关注的焦点。由于胎儿在母体内无法直接观察,因此医生们会通过一些指标来评估胎儿的发育情况。其中,胎儿顶臀径是评估胎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胎儿顶臀径是指胎儿头顶到臀部的距离,通过B超可以测量。这个数据可以反映胎儿的身体长度和发育状况。一般来说,胎儿顶臀径的标准范围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以下是一份胎儿顶臀径标准对照表,供准妈妈们参考:

    孕周 胎儿顶臀径平均值(cm)
    12周 4.58±0.25
    13周 2.52±0.25
    14周 2.83±0.57
    15周 3.23±0.51
    16周 3.62±0.58
    17周 3.97±0.44
    18周 4.25±0.53
    19周 4.52±0.53
    20周 4.88±0.58
    21周 5.22±0.42
    22周 5.45±0.57
    23周 5.80±0.44
    24周 6.05±0.50
    25周 6.39±0.70
    26周 6.68±0.61
    27周 6.98±0.57
    28周 7.24±0.65
    29周 7.50±0.65
    30周 7.83±0.62
    31周 8.06±0.60
    32周 8.17±0.65
    33周 8.50±0.47
    34周 8.61±0.63
    35周 8.70±0.55
    36周 8.81±0.57
    37周 9.00±0.63
    38周 9.08±0.59
    39周 9.21±0.59
    40周 9.28±0.50

    如果胎儿顶臀径偏大,可能与准妈妈营养过剩、活动量过少有关。但只要胎儿头部发育正常,无需过度担心。如果怀疑胎儿发育异常,应及时进行B超检查。

    总之,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需要准妈妈们密切关注。定期进行产检,及时了解胎儿发育情况,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

  • 我是一名孕妇,今天是18周1天,去做了中期检查,结果却让我心如刀绞。医生告诉我,胎儿偏瘦偏小,建议做羊水穿刺检查。但我不想做羊穿,这让我的心情更加沉重。作为一个即将成为母亲的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是难以言喻的。我开始担心胎儿的健康,担心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导致胎儿发育不良。这种无助和不安的情绪笼罩着我,让我感到非常困扰。

    我决定寻求线上问诊的帮助,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联系了一位专业的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情况,并查看了我的检查报告。经过分析,医生告诉我,胎儿的大小与孕周相符,报告数值也在正常范围内。医生解释说,羊水穿刺的建议主要是因为高龄孕妇的风险较高,而不是因为胎儿本身有问题。医生还建议我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并注意营养和休息。

    听完医生的解释,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我仍然担心胎儿的健康,但至少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通过线上问诊,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这种便捷的就医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和放心。

    早发型胎儿生长受限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早发型胎儿生长受限的常见症状包括胎儿偏瘦偏小、孕周与胎儿大小不符等。易感人群主要是高龄孕妇和有慢性疾病的孕妇。 推荐科室 妇产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 2. 注意营养和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 3.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4. 如果有慢性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和控制。 5.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叶酸等营养素,促进胎儿健康发育。

  • 足月低体重儿,指的是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但大于1500克的新生儿。这类新生儿在银川春季可能面临更多的健康挑战,因为春季气温变化大,湿度适中,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以下是对足月低体重儿的疾病介绍以及该地区相关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足月低体重儿的病因较多,包括母亲孕期营养不良、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等。这些新生儿可能存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功能障碍,需要特别关注。
    预防措施: - 孕期营养:孕妇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支持胎儿的正常发育。 - 定期产检:通过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问题。 - 避免早产:孕妇应避免早产,尤其是在春季,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家庭护理: - 温度控制:春季气温变化大,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新生儿受凉或过热。 - 湿度控制: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 - 呼吸道护理:加强新生儿呼吸道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 - 消化道护理: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卫生,预防消化道感染。 治疗策略: -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 综合治疗:根据病情,医生会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 - 家庭护理:家庭护理在足月低体重儿的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家长应学会正确的护理方法。 足月低体重儿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家长的密切关注和配合,只有做好家庭护理,才能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 我是一名36周孕妇,最近在网上找了一个医生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了我的情况,对我的胎儿生长受限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专业建议。医生告诉我,胎儿的偏小可能导致潜在的问题,建议我考虑引产。在和医生的沟通中,我逐渐明白了引产的必要性,虽然这个决定让我感到很焦虑,但我相信医生的专业意见。

    我一开始想通过催生针顺产,但医生告诉我由于羊水过少和胎心微弱,顺产可能会有风险。现在孩子预计只有4斤,偏小三周,医生建议尽快进行引产。虽然我很担心孩子的健康,但我相信医生的决定是为了保护我和孩子的安全。

    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一直耐心倾听我的问题,详细解答我的疑惑。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责任,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手术更加放心。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和孩子都会平安度过这个关键时刻。

  • 那天,阳光明媚,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踏入了互联网医院的大门。35+1的孕期,胎儿体重只有4斤,腹围271,医生诊断说可能有生长受限的风险。我立刻联系了在线的产科医生***。

    在询问了我的孕期体重增加、血糖血压以及彩超检查结果后,***医生详细地分析了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各种因素,包括孕妇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因素和脐带因素。

    我了解到,我的血糖血压前期都正常,但后期没有监测,这可能是导致胎儿偏小的原因之一。***医生建议我加强营养,注意休息,进行间歇吸氧,并针对病因进行药物的治疗。

    当我担心营养摄入过多会导致体重增加时,***医生耐心地解释了加强营养对胎儿发育的重要性,并告诉我,即使我体重增加,只要饮食均衡,也不会对胎儿造成负面影响。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她不仅解答了我的疑问,还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新的孕期生活。

    现在,我已经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了饮食和生活习惯,期待着宝宝的顺利出生。

  • 我怀孕38周了,胎儿偏小,这让我非常担心。我的妊娠糖尿病控制得不错,期间也没有打胰岛素。之前在28周时,胎儿就已经偏小,29周时住院打营养针,打了一周后,30周到33周都正常。但是37周2时,胎儿又小了。医生说如果不涨就要住院了。我做了无创检查,结果显示没有问题。我的脐血流也正常。我的身高165cm,老公173cm,我们都不是偏瘦体型。医生说可能是生长受限,但我还是很害怕是染色体异常,怕生出来有别的问题。每次去医院,看到其他孕妇的宝宝都比我的大,心情就很复杂。希望能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 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严重的孕期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胎心率异常、胎动减少、羊水污染、胎儿生长受限以及胎儿头皮血S-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这些症状通常提示胎儿可能处于缺氧或其他压力状态,需要紧急医疗干预。胎心率异常可能表明胎儿缺氧或其他潜在问题,胎动减少可能是由于脐带绕颈等压迫造成。羊水污染和胎儿生长受限也可能加重胎儿窘迫。S-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则可能反映胎儿缺氧引起的代谢改变。针对这些症状,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和胎心监护,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氧疗、促胎肺成熟药物以及适时终止妊娠。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产检,以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

  • 2024年9月5日,12:42:43,朝阳区的李女士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李女士孕22周+2天,近期进行了早孕期超声检查,并收到了羊水穿刺检查结果。医生首先核对了孕周,确认无误后,告知李女士NT超声结果正常,但胎儿生长受限的诊断明确。医生建议进行Torch、B19、EB病毒检查,凝血易栓症等检查,以排除可能的影响因素。李女士透露自己和丈夫的身高、孕期体重变化等信息,医生根据这些信息进一步分析了情况。李女士曾经有过一次胎停经历,并在此次怀孕前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异常。医生建议等待羊水穿刺结果,以排除染色体问题的可能性。同时,医生也询问了李女士的饮食情况,并推荐了一些营养补充品。整个过程中,医生展现了专业、耐心和细心的品质,赢得了李女士的信任和好评。

  • 孕期对于准妈妈来说,既充满期待又充满挑战。许多准妈妈都会经历腰酸、水肿、孕吐等不适症状,但只要胎儿发育正常,她们都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然而,当孕检结果显示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时,准妈妈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担忧。为了帮助准妈妈们了解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主要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是指胎儿的大小明显低于同孕龄胎儿的平均体重。这种情况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孕妇营养不良、不良个人习惯以及脐带问题等。

    1. 遗传因素:如果孕妇家族中存在一些遗传性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导致宫内生长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孕妇应及时就医,听取医生的专业建议,避免胎儿遗传严重疾病或出现身体畸形。

    2. 孕妇营养不良:孕期营养不良是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常见原因之一。一些孕妇为了控制体重而刻意减少食量,或者食物单一,缺乏必要的营养素,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3. 不良个人习惯:孕妇在备孕期间或孕期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也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此外,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4. 脐带问题:脐带是胎儿获取氧气和营养的重要通道。如果脐带出现扭转、过细或打结等问题,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为了预防和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孕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孕妇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以满足自己和胎儿的需要。

    2. 戒烟戒酒:孕妇应戒烟戒酒,避免不良习惯对胎儿造成伤害。

    3. 定期产检: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问题。

    4. 积极治疗身体疾病:孕妇应积极治疗自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以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孕妇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 2024年9月5日,广州市的一位孕妇在37周时进行了B超检查,结果显示胎儿整体偏小,实际孕周比自述孕周小了3周。孕妇非常担心,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功能,向一位经验丰富的妇产科医生求助。医生详细询问了孕妇的末次月经日期、既往产检情况、四维超声结果以及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孕妇提供了NT报告和四维超声报告单,医生仔细查看后,确认了胎儿偏小的情况,并初步判断可能存在重度的胎儿生长受限(FGR)。但同时也注意到脐血流正常,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医生建议孕妇一周后再次进行B超复查,并在此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焦虑和疲劳。孕妇对医生的专业建议表示感激,并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整个过程中,医生展现了出色的沟通技巧和耐心,帮助孕妇缓解了紧张情绪,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心。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