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抽烟有害身体健康,这句话相信经常抽烟的朋友一点也不陌生了。无论是电视上,还是生活中,都会听到有关讲述抽烟对身体的危害性。但肯定也会有很多人好奇,为什么生活中会见到一些经常抽烟的人身体比那些不常抽烟的人还要健康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吧!
身体是否健康与个人体质和排毒能力有关
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是和个人体质还有排毒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人经常抽烟,但平时却经常锻炼身体,身体的各项机能也非常的好,排毒能力和抵抗力很好,所以不会轻易的生病。而有些人虽然不抽烟,但缺乏锻炼,生活作息不规律等都会导致个人体质,身体免疫力下降。所以那些不经常抽烟反而经常生病的朋友,要对照下自己了。
抽烟的危害有多大呢?
经常抽烟,身体却还很健康,这并不能说明抽烟不会影响你的健康。相反,抽烟的危害是很大的。经常抽烟会影响生育功能,香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经常吸食尼古丁会使人的受精能力比不抽烟的人下降75%。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新婚夫妻准备要孩子前,医生都会建议要戒烟。
其次,经常抽烟的人容易导致肺部疾病,烟草现在已经被国家列为一级致癌物,很多老人去医院体检时查出肺癌晚期,大多数是和经常抽烟有关,有的老人甚至抽了一辈子的香烟。有些相关资料表明,经常抽烟的人要比不常抽烟的人患肺癌的概率提高了10-20倍,喉癌发病率提高6-10倍,冠心病发病率提高2-3倍。看到这个数据你还敢抽烟吗?
经常抽烟的朋友需要注意什么呢?
经常抽烟的朋友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戒烟就下定决心把烟戒掉。虽然戒烟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毅力的,但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还是尽早把烟戒掉的好。根据调查,戒烟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刚开始戒烟的时候,很多人肯定接受不了这种痛苦,这个时候可以转移一下注意力,出去多接触一些新鲜事物,交一些新的朋友,也可以去参加一些体育运动。这样就不会把心思放在烟上面了。
同时,如果想抽烟时也可以用别的东西替代,嘴里难受的时候,可以喝茶漱口,或者吃些瓜子、口香糖;头晕时,可以洗把脸,或者洗个热水澡;感觉到无聊时,可以听听音乐,深呼吸;虽然这些方法不一定能帮你一定把烟戒掉,但也是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虽然有些人经常抽烟,但身体比不经常抽烟的人还要好,这并不代表抽烟没有影响到你的身体健康,如果你能把烟戒掉,相信无论是对于你自己还是对于家庭,都是有很大益处的。另外,生活中,一定要适当的锻炼身体,饮食作息都要规律,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一个好的身体。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种现象,是不是感觉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变成了「过敏小能手」?是我们的体质变差了吗?
No!过敏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于体质变差。
过敏除了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外,后天的环境因素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心理因素的作用,都可能是导致过敏患者增加的原因。
环境中的过敏原
环境中过敏原的变化可了不得,它们可是导致过敏患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科技发展得飞快,空气污染、化学物质暴露、气候变化随之而来,这些都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增加过敏反应的风险。
不仅仅是大自然的环境,连我们居住的小环境也要小心翼翼,家中积尘、霉菌、宠物皮屑等,它们可都是过敏原的重要来源。
还有装修时,一些材料中会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等有害物质,长期暴露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饮食和行为习惯
现在的饮食越来越现代化了,加工食品、添加剂等海克斯科技泛滥,一旦吃多就可导致我们的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增加过敏的风险。
所以,吃得健康可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要注意哦,缺乏锻炼、过度消毒,这都可能干扰我们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所以除了吃得好,我们的行为习惯也要调整一下,让我们的免疫系统保持健康活力~
心理因素
你知道吗,我们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着超复杂的互动关系。
心理因素可以通过神经途径来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调节,从而影响过敏反应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举个例子,心理应激会让我们身体感到压力,然后引起各种反应,包括免疫系统的变化。
有研究表明,长期或重复的心理应激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活跃,增加过敏反应的风险。
所以,除了注意饮食和行为习惯,我们的心情也要保持愉快,别让过敏找上门来。
吃穿住行、从简进行
心态也很重要
过敏是很常见的疾病,只要及时治疗,一般都能很快缓解,不必过分焦虑。
所以,让我们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干净、行得留心,过敏就远离我们啦!
当发现自己过敏时,最重要的就是去除过敏原!
扔掉过敏的食物,逃离过敏的环境,并且要做好记录,以免将来再次遭遇过敏的困扰!
大量饮水非常重要的,喝水可以帮助我们补充体内的水分,保持身体的水平衡,还能促进过敏食物、过敏物质等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让它们别再捣乱啦。
确认过敏后,我们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帮助减轻炎症反应和瘙痒。
优先选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如果是小孩,还有西替利嗪滴剂,这样就不用担心吞咽困难啦!
对于很多已婚的夫妇,正常的夫妻生活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通过同房,夫妻之间可以增进感情、可以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有利于陶冶情操,这对平时的工作也是有好处的。心情顺畅,工作的效率自然会高了。因此,夫妻之间的生活质量应该得到保证。
在夫妻双方过夫妻生活的时候,一般情况下男性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同房时间过段,严重影响夫妻生活。那造成同房时间过短的原因有哪些呢?
夫妻同房时间过短的原因
心理压力大或者是太紧张
心理状况会对人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夫妻同房的时候有任何一方精神比较紧张,或者是工作压力较大的时候都可能会影响时长,尤其是男性压力大的时候更加会影响时长。平时精神过度紧绷的时候很可能会造成不少男性的“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同房时间大大缩短。如果偶尔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调整下心态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经常有这种状况那就应该及时就医了。
长期抽烟
迄今为止我国男性的抽烟概率非常的高。它除了会影响人的呼吸系统,还会影响广大男性的生殖系统,会很大程度上降低人的性能力,情节严重者还非常有可能带来性功能障碍。所以为了更好的夫妻质量,男性朋友应该少抽,要尽量减少频率,以免对正常的生活造成干扰和破坏。
经常纵欲导致肾虚
平时的夫妻生活一定要保持适当的频率,性生活太频繁的话会影响人的肾脏。拥有一个良好的状态,不论是对于男性的身体健康还是生殖能力都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如果平时放纵过多,或者是长期熬夜等,极有可能会耗伤人的肾精,很有可能会出现早泄等的症状。
经常熬夜
长期熬夜也会对夫妻间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经常熬夜的话,不仅会影响人的精神正常,还会对人的身体造成破坏,这一点在平时的夫妻生活中会有体现。如果伴侣中有一个人常年晚睡的话,会使得夫妻生活质量下降,进而影响时长。
所以不论是为了自身的健康,还是伴侣的幸福,夫妻双方都应该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双方还应该加强身体活动,另外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情绪,以免同房的时候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的来说,应该避免一些坏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息习性,这样对健康、对同房生活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所以如果夫妻双方同房时间过短的话,要先从自身找原因了。
抽血前不饮水是错误的观念
最近有一个患者准备投诉我,为什么呢,因为她以前化验抽血前,一滴水都不喝,每次都把自己弄得口干舌燥,喉咙冒烟,结果,每次检查下来,化验单上老有几个值偏高。这次她又来检查,我看到她口渴不已的样子,好心告诉她抽血前的早晨,可以适当喝几口水,只要不是猛灌水,就没有问题。
结果检查下来,她以前飘高的几个值降下来了。于是她不满意了,为什么呢,因为她去网上搜索,网上很多文章说:“抽血化验前得空腹。”既然化验前空腹,我又告诉她能少量饮食,在她看来,我就是不负责任啊!
在许多人的理解中,既然是空腹,就得一滴水不能沾,一口面包不能吃,结果把自己饿得眼冒金星,甚至还有一些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检查下来成了“低血糖”!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健康常识”不够普及,许多人不理解抽血前“空腹”的正确含义。
抽血前“空腹”,并非指极端禁食,禁水
抽血前“空腹”,是因为人的血液是由复杂的成分组成的,其中一些成分,很容易受到外界饮食的影响。比如,血液中的脂类,糖,蛋白,在进食含糖高,含脂高的食物后,就会发生改变,化验出来后,一些指标,比如血糖,甘油三酯,就会升高。
但是,空腹也不是指绝对禁水。检查前若禁食,禁水的时间过长,某些检查结果就会发生异常,比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会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转化为“低血糖”。所以,现在糖尿病患者住院后都要查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餐前指餐前30分钟,餐后指餐后2小时),睡前(一般晚上十点),只查一个时间点的血糖,极易出现误诊。
而且,禁水时间过长,还容易出现“血液浓缩”,导致化验单上各种检验结果假性增高,从而影响医师判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血液浓缩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数值明显偏高,不明白的,网上搜索后,还以为自己得了“红细胞增多症”,弄得人心惶惶,其实复查时,早上喝点水,这些值就会回归正常。
正确的抽血前饮食和饮水方法
1、抽血的前一天晚上,和清晨,都可以适量饮水,以免缺水导致血液浓缩,各种检验结果假性增高。其实体检前,医师总是叮嘱不要饮水,是因为饮水会造成“胆囊”收缩,导致B超医师看不清胆囊的图像,对“腹部B超”检查造成干扰,与化验抽血关系不大。
2、抽血前,清晨喝水要少于200毫升,猛喝水,也会导致化验结果失真。
3、喝白开水可以,喝浓茶,酒,牛奶则不行,因为这些饮品容易导致人的体内代谢受到影响。
4、不同的化验项目,对“空腹”的严厉程度是不同的:
严厉程度五星级:空腹血糖,肾功能,肝功能。严厉程度:检查前一晚20:00后,不再进食。第二天早上可以喝几口水,但饮水不能超过200毫升。
严厉程度四星级:血脂肪类测定(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脂,载脂蛋白等等),凝血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血沉,传染病(甲肝,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相关检测,各种激素水平的检测,心肌标志物,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自身抗体等。严厉程度:在采血前24小时内,避免服用高脂、高糖类食物。在抽血前,可以少量喝一点水,吃点食物。
有特殊要求的检查项目: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抽血检查前3日内禁止食肉,享受咖啡和茶。
血脂检查:3日内要避免高脂食物。
餐后项目:比如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需要严格按照要求,服糖后算准时间抽血。
后记:普及正确的健康知识,不但可以保护医务人员,也可以保护患者自己。抽血前几天内猛吃大餐,或抽血前不饮水,都会影响抽血的结果,影响医师的判断。
所以,如果患者搞不清“化验抽血”前需要怎么准备,可以多咨询医师,切勿自行网上搜索,盲目听信不实的健康知识;医师也要努力学习,避免错误的指示给患者以误导。
人们也许会觉得奇怪,为何民间盛行“酒是穿肠的毒药”一话,却仍然有很多人“对酒当歌”;在古老的《黄帝内经》中说“以酒为浆”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仍然很多人对此话充耳不闻,照旧对美酒乐此不疲;还有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发出“后世之愚钝,皆杯中之物所贻害”的酒后真言,仍旧没有起到警世钟的作用,人们对饮酒作乐还是趋之若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酒从刚开始发明的时候,是用来解除疲劳、缓解压力的,比如曹操口中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后来逐渐演变成交际中的应酬必备产品了,尤其是王安石的 “无酒不成礼仪”一句,更是深入人心,无论是古代邦交的歃血为盟,还是古代结拜的;无论是古代高谈阔论的青梅煮酒,还是古代婚礼中的合卺交杯,这一切都把喝酒变成了一种礼仪。
也有朋友曾经感慨道,这酒也不是什么蜜糖啊,入口还有一股辣味,也没那么好喝啊?为啥那么多人对此津津乐道呢?如果只是从味道来确定是否被人喜欢的话,不具有说服力。比如辣椒味道也不怎么好,花椒的味道也不怎么好,但是辣椒和花椒却很受欢迎。
然而,酒在早期就是一种可以治病的中药,从医学的医字演变来看,早期的医疗是有酒参与的。那么,酒究竟有些什么作用呢?中医认为,白酒味甘苦辛,性温,具有散寒气、助药力、活血通脉、增进食欲、消除疲劳、御寒提神等功效。适用于用于痹证,经脉不利,肢体疼痛,拘挛;胸痹,胸阳不宣,胸部隐痛,或胸痛彻背;血瘀或阴寒内盛的病证;劳累后体倦神疲,肢体酸痛等症。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过量饮酒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伤害。医学研究表明,短时间大量饮酒,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轻则会出现烦躁多语、恶心呕吐,重者昏睡、昏迷、面色苍白、呼吸缓慢、脉快而弱、体温下降等症,须及时救治;长期较大量饮酒,可造成慢性酒精中毒,出现智力减退,精神淡漠,并可引起维生素缺乏,出现慢性胃炎,心、肝、肾的变性,以及神经炎、肝硬化等疾病。
中医认为,湿热或痰湿蕴结、失血、阴虚、痔疮、痛风等病患者不要喝酒;现代医学认为,凡是有神经、精神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肝炎、肝硬变,糖尿病,食管炎、溃疡,以及肺结核等疾患的要忌饮酒;还有肥胖者、体弱的老年人、儿童或孕妇也应忌饮白酒。
既然酒是一把双刃剑,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是对酒还是情有独钟呢?想必与古代文人墨客的渲染有关吧,比如李白举杯邀明月的雅兴,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洒脱;又比如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欧阳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还比如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意境,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
酒有好的一面,高兴的时候能够助兴,恰当少量饮酒还可治病;酒有坏的一面,酒喝多了,容易让人麻痹,不清醒从而进行失去理智的行为,轻则伤肝呕吐,重则诱发犯罪。所以要珍惜生命,适度饮酒,切不可养成嗜酒的习惯,以免害人害己。
为什么要采集不同来源的血液标本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流体组织。血液在沟通内外环境及机体各部分之间、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多种物质的运输、免疫、凝血和抗凝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用于实验室检查的血液标本按来源可分为动脉血、静脉血和末梢血。不同来源血液标本所含物质浓度不全相同。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运送的血液称为动脉血,含氧较多,呈鲜红色。
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0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可反映肺通气状态。
静脉血起于毛细血管静脉端,在向心回流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其属支,逐级汇合注入心房,呈暗红色。静脉血与动脉血差异最大的是PaO2,其他诸如pH、血细胞比容、乳酸、血浆氨、葡萄糖等也存在差异。末梢血采自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之间呈网状的微细血管,管壁薄,血流慢,有选择通透性,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生理状况下,血液化学成分含量波动范围小,如血液中某些成分在较长时间或较大幅度波动且超过正常范围,则反映体内某些代谢失常或重要脏器发生病变。采集不同来源的血液,可为临床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判断提供各自不同而有用的信息。
为什么血液标本有不同类型
实验室检查的血液标本分为全血、血浆和血清,不同类型标本所含物质不全相同。
①全血:由液态血浆与混悬在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组成;
②血浆:离体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有形成分后所得的浅黄色上清液;
③血清:不加抗凝剂的离体血液自然凝固后或离心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上清液。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参与血液凝固的成分在量和质上的不同。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经常要采集全血、血浆及血清三种血液标本。
静脉全血用于血细胞计数、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等;动脉全血用于血气分析;血浆标本因不必等候血液凝固即可分离出血浆,适用于急诊检查;血清标本用于生化、免疫学等检查。
一、并不是所有的抽烟者都会罹患肺癌
有人抽一辈子烟,也没有得肺癌,貌似是一个为抽烟者开脱的有力的证据。但事实是,不能以个例来否定全部,如果哪一个个体来代表全部的话,有失公允。
我们需要看看罹患肺癌的大数据,一项关于我国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表明:目前影响中国人群肺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吸烟,室内环境污染,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精神因素等。在诸多的因素中,吸烟作为肺癌罹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得到大量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的证实。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的危险因素,肺癌死亡有87%是由于吸烟所引起的。所以,吸烟不罹患肺癌是相对的,但吸烟增加肺癌的患病率是绝对的。
二、吸烟导致肺癌的因素都有哪些?
并不是所有的吸烟者都会罹患肺癌,那么哪些吸烟者的高危因素和肺癌有关系呢?有研究显示:烟草的种类、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的年限、吸烟量、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吸烟者是否罹患肺癌。
其实道理很简单和一目了然,所吸香烟越是致癌物质含量高、吸烟年龄越早、吸烟时间越长、家族史越高发、吸烟越多,那么肺癌的罹患率也就越高,也就是说,烟草和肺癌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越多越重,越多越可能。
三、抽烟者可能没有死于肺癌,但有可能死于这些疾病!
抽烟者不一定罹患肺癌,有可能在抽烟者罹患肺癌之前,就已经罹患了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动脉性疾病、食道疾病等相关疾病已经去世了。
也就是说,如果肺癌没有要了吸烟者的命,只能说是其他疾病抢先一步要了吸烟者的命,而这些疾病,绝大多数都是和吸烟是有关系的!
四、作恶者没有受到惩罚,不等于作恶就是对的
作恶者没有受到惩罚,就认为作恶是对的,这个道理其实是最简单的悖论!所以,没有罹患肺癌和抽烟有益不能划等号,抽烟有害健康,已经板上钉钉,即使百般狡辩,也不能改写烟草对人类健康所犯下的滔天大罪!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吸烟有害健康”的警告语,我们听了几十年,但是仍然有不少人还以为,“烟”只是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产生损伤。
其实,吸烟对我们的伤害远不止如此,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国民“吸烟率”相当高,其中,成年男性有超过50%有吸烟史。而经常暴露于二手烟的非吸烟人口,更是高达7.4亿。已有研究显示,非吸烟人群受到二手烟的危害,并不比长期吸烟者小。
而二手烟所危害的健康,除了肺,还有“心”。
近期,有研究人员利用了小鼠进行了实验,探究二手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在这个浓度的二手烟下,小鼠“撑不过”12周。
他们模拟了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公共场合的二手烟的浓度,并模拟了我们的生活工作规律,保持每周有5天,每天有6小时的“工作强度”,为小鼠提供二手烟的空气。研究人员分别在第4、第8和第12周时,取出小鼠心脏进行了实验。
最终发现,在12周时,对比呼吸正常空气的对照组小鼠,呼吸二手烟的小鼠,心脏功能出现了明显变化,其心脏发生了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显著增加。
尽管小鼠与人类存在巨大差异,但是临床研究也发现,二手烟暴露,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早前有研究表明,二手烟会导致非吸烟者的增加30%的卒中风险。
二手烟的影响,可能传到下一代
在先心病的研究中,相关数据显示,在剔除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以及诊断不详等因素后,分析结果发现,胎婴儿患先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孕妇被动吸入二手烟有明显关系。各项数据对比显示,围孕期吸入二手烟的孕妇,子女患先心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未吸入二手烟者。
总而言之,吸烟,危害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健康。它影响的不止是亲人朋友,还可能会影响到陌生人的生活,甚至影响到自己未出生的宝宝。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尽早戒烟吧,身体才是生活的本钱。
烟危害健康,大家都知道的道理,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吸烟呢?广大吸烟群众做出了回答,他们认为,吸烟是能缓解精神压力,调节情绪的好帮手,还有些年轻人,是因为好奇,觉得这样很帅等等原因开始尝试吸烟,等时间长了,养成习惯了,就戒不掉。
吸烟危害健康,但都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危害呢?以下几点告诉你。
使骨头更脆弱
吸烟会使骨头变得脆弱,几十年以来,人们都知道,吸烟会破坏骨骷的完整性,容易引发骨质疏松,这种病症经常会出现与老年人身上,如果骨头变得又松又脆的话,一点小小的压力,就会导致骨头锻炼,曾经有位科学家表明,吸烟会让人体产生过量的蛋白质,经过人体分解后会降低骨骷密度,使骨头变得更为脆弱,更容易受到损伤。
诱发牙齿发炎,口臭,牙齿脱落
吸烟会对你的口腔产生危害,除了会涨皱纹,吸烟还会使你的身体难以抵抗牙龈发炎带来的痛楚,由于免疫系统的削弱,也导致你更容易患上牙齿类疾病,还可能导致牙齿脱落。
增加血液粘稠度
吸烟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它会使血液凝结成沉淀物,使一些基本物质变成更加粘稠的液体,从而迫使心脏加速将它分布全身,吸烟还会像血液注入胆固醇和脂肪,从而使血液血凝状。
引发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
肺的损害
吸烟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它对肺的伤害,吸烟会导致呼吸通道的堵塞,使简单的呼吸变得困难,它会导致肺部的迅速老化,摧毁它们的防御功能,导致身体内的氧气减少,最后,吸烟会损坏肺部的清洁剂——纤毛,导致烟草中的有害物质粘在肺泡上,从而导致吸烟的人肺部发黑。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高脂血症已经成为三高中名副其实的一高,除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后天获得的高胆固醇高脂血症也非常的多,那么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罹患高脂血症呢?
一、吃的太好了!
现代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原来每年只能吃一次的肉,现在竟然已经每顿都成为我们的盘中餐了!原来吃不到的鸡鸭鱼肉,也成为我们的每日必需品,吃的好了,就使得高脂血症自然而然的多了起来!要想避免高脂血症,我们要从嘴做起!要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合理规划好我们日常的一日三餐!
二、吃得太多了!
现在我们不仅仅是吃的好了,吃的也比原来多了!大家想着法的让食物变得更美味、更多样,许多许多的人经不住美食的诱惑,使得我们情不自禁的就吃的多了起来,吃的多了,吃的好了,高脂血症也就多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三、吃的很不规律!
现在我们不仅仅是吃的好,吃得多,随着吃越来越简单,各种速食、简食、零食也越来越多,吃的越来越频繁,暴饮暴食等不规律饮食,也使得高脂血症增多!并且现代的我们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强大的压力下,我们拼命工作,更使得我们的饮食越来越不规律,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健康隐患!
四、动的太少了!
吃的花样百出,而运动越来越少,原来步行上班,远了骑车上班!现在动不动汽车出行,运动已经成为奢侈品,那么高脂血症也就自然多了起来!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一定要动起来!管住嘴迈开腿!
五、不良习惯越来越多!
除外饮食运动,还有和高脂血症有关的,可能就是不良生活习惯了,抽烟、喝酒、熬夜等等,也是高脂血症的罪魁祸首之一!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高脂血症增多的根本原因,要想避免这些情况,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张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现在数据来了,我们先看一看钟南山院士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的数据来看一下。 钟南山院士的文章里面有一个数据说的就是吸烟人群的患病率。
在1099例感染患者中,927例患者从未吸烟,占85.4%,曾经吸过烟的有21名患者占1.9%,现在的还在吸烟的有137名患者,占12.6%。 我们再查一下百度,根据百度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吸烟者达3.01亿,15岁以上的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为52.9%,女性为2.4%。 从以上数据来看仿佛是吸烟者更不容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看到这个数据许多吸烟者已经理直气壮,振振有词说,看吧,吸烟对预防病毒感染有益吧,你还说吸烟对身体有害?
先不要高兴太早,我再为你慢慢分析这个数据到底有没有代表性: 首先,这个数据才是一千多例,数据比较少,偶然性也较大。需要等大数据,才能尽量降低偶然性。如果综合现在几万的数据来分析的话,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其次,在这个1099的数据中,女性459名,男性患者是540位。再按照男性与女性的吸烟率来看,男性为52.9%,女性为2.4%,女性吸烟者较少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么算来真实数据应该是137/540,概率是25.3%也就是说其实比例是一样的。
再次,此前柳叶刀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长期吸烟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进展成重症甚至危重症的概率较高。而且从钟南山院士这篇论文的数据分析发现,其中25.2%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而吸烟就是引起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癌症(包括肺癌、膀胱癌)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最后,再加上最新版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诊疗方案》中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普遍易感性的特点,并不存在吸烟者不易感或者不吸烟者易感的情况。
最后小结:吸烟无益,吸烟百害而无一利,大家不要心存侥幸,认为吸烟有助于预防病毒感染,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还研究药物干什么,还研究疫苗干什么,一支烟就可以解决的事,又何必到现在还在苦苦寻找特效药呢。 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该戴口罩就戴口罩,该洗手就洗手,这才是科学的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