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之前发了两片关于儿童骨折的文章,好多妈妈给我留言问了一些关于儿童骨折的问题,在这里发一篇关于儿童骨折家长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希望可以帮到各位爸爸妈妈。
以下问题均来自于日常工作以及网上提问的家长,如有其他的问题可在下方留言~~
️️孩子骨折了该挂儿科还是骨科?
一定要挂专业的儿童骨科!!!这个问题真的真的非常重要!首先挂儿科的家长比较少,即使挂了儿科,医生也会告诉家长转挂骨科。但是!最大的误区就在于很多家长挂了成人骨科。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这句话就道出了儿童骨科的特殊性。儿童骨折与成人骨折的治疗理念以及治疗方法天差地别,首先儿童独有的骨骺(骨的生长板,宝宝长个子全靠它)在术中是万万不能破坏的。曾经见过成人骨科医生给孩子做的下肢骨折手术,一年后孩子出现 K 字形腿,就是用成人骨科的思维嵌入内固定物,钉子打在了骨骺处刺激过度生长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给孩子带来了残疾。
另外儿童骨折的固定标准也与成人有很大差别,如不需要完全的对位对线,利用儿童的生长可以进行自我塑形纠正最后骨骼完全长好。这也是为什么儿童骨折很多情况下可以保守治疗以及闭合复位就可以完成的原因。
️️骨折了不想孩子遭罪可不可以不手术?
这恐怕是家长最爱问的问题,“手术孩子太遭罪了,可不可以打个石膏保守治疗呀?”“我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都是胳膊肘骨折,他家能保守治疗我家也可以吧?”实则不然,儿童骨折中有一特有的骨折叫做“青枝骨折”,因为儿童骨骼的弹性比较大,很多时候骨折骨头并没有完全断裂,还有一半是连着的,这种情况就可以保守治疗,经过医生的复位打上石膏基本可以了。但是有很多骨折是不能够保守治疗的,比如肘关节骨折,肱骨髁上、肱骨外髁、尺骨鹰嘴、孟氏骨折等等都是家长看到的“胳膊肘骨折”,由于分型不同以及各种骨折的特殊性有些可以保守治疗,有些则必须要进行手术复位,不然就会造成后期的肘关节功能障碍甚至畸形。
上面的三张图片就是前几周看过的一个六岁小患者,因为心疼孩子没在医院做手术,在一家私人骨科医院打上的石膏,石膏拆掉后因为功能不好家长在家暴力的练习,在最后一次拍的片子中已经发现了异位骨化,并且已经开始出现肘内翻的畸形。
️️手术了是不是就一定不会出现畸形?
不是的。家长们一定会说“我都手术了,并且别人家孩子都没畸形,我家孩子怎么可能会出现畸形?!一定是大夫水平不行,没给手术好!”(写不下了,转下一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感冒,对普通人来说大概是最司空见惯的病了。
甚至,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它可能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病”——“感冒啊?扛几天自己就好了”。
确实,我们的身体有着强大的自愈能力,对付感冒的确不是什么大事。
但值得注意的是:
感冒好恢复,但有一种由感冒引起的并发症,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比如,有家长就曾发现:孩子感冒好了之后,晚上睡觉却还是不踏实,夜里常常醒来哭闹,还不停用手抓耳朵,或是用头蹭枕头。
在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这是因感冒而引起的急性中耳炎。
感冒为什么会引发中耳炎?中耳炎还有哪些可能的原因?生活中又应该如何正确预防中耳炎?
今天,就让Dr.京来带领大家一探究竟吧~
急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多样,可能由感冒、飞行或潜水时气压变化、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烟酒过度等引起。
其中,感冒之所以会引发中耳炎,多是因为鼻咽部的致病菌通过咽鼓管感染中耳,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由于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更短、平、宽,且呈水平位,再加上孩子自身免疫力较差,因此婴幼儿往往更容易因感冒而引发中耳炎。
春季易感冒,自然也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发期,通常在感染中耳炎之后的48小时内就会发病。
它的早期症状为耳朵疼(通常是晚上疼,白天会稍微减轻,但注意这不意味着病情好转)。
太小的婴儿可能不会表达,而是表现出烦躁、哭闹、食欲不佳、抓耳摇头等。
大点的孩子则可能会反映说“耳朵嗡嗡作响、肿胀”,或是听力下降,听不清旁人说话,看电视或视频也要把声音调大(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在得了急性中耳炎之后,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就可能导致患儿的听力不可逆地下降,严重者可能引起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首先,如前所述,中耳炎常常继发于感冒,所以在气温变化期间,一定要注意帮孩子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真的感冒了,就要及时医治。
一般来说,只要治疗及时,就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听力也能完全恢复。可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急性中耳炎就可能转变为慢性中耳炎,日后会影响听力,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中耳炎的恢复情况,是不能依靠“是否感到耳痛”来判断的。所以有些家长看孩子好像不疼了,就认为病情好转了,不再回医院复查了。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造成鼓膜破溃、耳朵流脓的话,这时孩子的疼痛感却往往是减轻的,所以孩子的感受不一定准确。具体的康复情况,还是需要医生来判别。
在生活中,也要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预防中耳炎——
● 不要吸烟,更不能让孩子吸二手烟。
●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但如果是游泳跳水等活动的话,一定要注意分辨水质,避免接触不干净的水。
● 对婴幼儿来说,尽量保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因为母乳含有抗体,可以保护婴儿耳部免受感染(当然喂养姿势要正确:不要让孩子仰面躺着喝奶,以防乳汁经咽鼓管流入中耳,那可能反倒会诱发病症)。
● 坐飞机时,起降阶段的气压变化也可能损伤中耳,这时可以多做吞咽动作,以平衡中耳内外压力。
●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擤鼻涕”——交叉单侧擤鼻,即压住一边擤另一边,擤的力度也不要太大。否则,鼻咽部压力增高,细菌就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另外,还要告诫孩子不要“吸鼻子”,大量的鼻涕堆积不光可能引起急性中耳炎,还可能形成鼻后滴漏,引发更多并发症。
总而言之,急性中耳炎本身并不可怕,但关键是它有一定的隐蔽性,而且常常会因感冒这种常见病引起,所以往往需要我们多加留意。特别是做家长的,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况。一旦发现某些征兆,就尽快就医。
9岁的阿宝,是一个活泼帅气的小男孩,他这个年龄本应该像其他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学习。
而阿宝的表现似乎让父母很头疼,阿宝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上课不能安坐、喜欢招惹同学、好奇心重、喜欢翻拿物品、危险意识差等现象。
似乎特别好动,这种情形本来较前稍有改善,但现在仍然注意力不集中,喜欢翻拿物品,学习障碍,学习成绩差。
鉴于阿宝的这种情况,父母无奈只得去医院问医生,经过一系列的判断,最终,阿宝被确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其实,儿童多动症是很常见的疾病,患病儿童会出现行动不受控制、小动作多且行动障碍等症状。
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极大,严重时还会让孩子出现心理上的损伤和疾病问题。
因此,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据实验调查数据显示,儿童患多动症大多和这4点因素有关。
1、心理因素
儿童的身体还非常不成熟,同样他们的心智也很不成熟。
有些儿童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太和睦的家庭当中,或者在学校受到一些体罚和精神上的刺激,在精神方面就有可能受到较大的创伤,从而就有可能多动症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也可能导致自己的小孩患上多动症。可见,多动症的发生,不仅和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还和家长管教适合恰当有关。
2、孕期分娩因素
儿童多动症的发生和孕期及分娩过程也有一定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女性在孕期被病毒感染,或者不小心接触了有毒的物质,生出来的小孩更有可能出现多动症。
如果孕期女性不注意养护,饮食比较放纵,经常抽烟喝酒,那么生出来的小孩也很有可能患上多动症。此外,孕妇早产,过期产,剖腹产等方式也会加大多动症发生的概率。
3、铅中毒
无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一旦铅中毒,都会受到不小的危害。
如果铅中毒比较严重,小孩就有可能患上多动症,甚至还有可能产生更为严重的脑病。
但是并不是小孩铅中毒之后就一定会患上多动症,而且如果铅中毒比较轻微,多动症发生的概率往往也不是很大。
4、遗传因素
儿童出现多动症和遗传也有一定关系,父母当中有一个曾经有过多动症,生下来的小孩也会比其他小孩更容易出现多动症。
如果父母双方曾经都有过多动症,孩子出现多动症的概率将会更大。所以那些曾经有过多动症的父母,一定要多注意自己小孩的言行。
如果发现自己小孩出现类似多动症的行为,应当及时带去医院检查。
了解了多动症发生的相关原因,就能更好的预防疾病的发生。多动症的危害还是相当大的,有可能对孩子自身及其周围的人群都带去不利影响。
家长不仅要了解相关知识,更要主动参与到治疗当中。一定要多和多动症小孩多沟通,并且用自己积极的一面影响他们,这样疾病才有可能更快速的好转。
髌骨骨折之后,患者的身体就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疾病的治疗有很多的方面,我们只要及时的做好各种生活性的处理和护理,疾病的治疗效果就会出现,但是很多的情况下还是需要我们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现状,多角度的配合治疗髌骨骨折这种疾病,这样才会达到目的,从而有效的做好治疗。
对于骨折这种疾病来说是一种可以影响到患者工作和生活的疾病,为此就需要积极地做好护理和处理以及疾病的治疗,如果是髌骨出现骨折之后,患者的痛苦就会增加,但是我们对于疾病知识了解不够深入的时候,也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对于髌骨骨折的护理知识有什么呢?
髌骨骨折的患者可以多进食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比如说可以多吃一些含有蛋白质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促进伤口的恢复,当然了患者也会存在着疾病的不适感,有时候做好患者的疾病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还是需要积极地做好了解。
髌骨骨折的患者的患者最好做好心里护理,因为骨折之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做好患者的心里护理,增加疾病治疗的信心和耐心,这样才会达到处理疾病的目的,增加疾病治疗的效果。
髌骨骨折的患者需要休息,但是一定量的运动还是需要有的,患者最好及时的做好穿上运动,这样可以增加疾病治疗的效果,让患者能够更加的舒适和健康,患者对于自己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髌骨骨折可以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下降,为此康复治疗也是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就需要积极保持一定的生活方式,及时的做好各项生活护理,这样才是最好的。
其实专家仅仅是阐述了髌骨骨折疾病的重要方面,患者也会存在着其他的疾病处理药物,不同的人群对于疾病的形成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治疗和处理以及护理的时候,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治疗,只有这样髌骨骨折的患者才会增加治疗信心。
还记得2015年在外进修时,在儿科康复科门诊上碰到一位漂亮眉头紧蹙的妈妈,带着大概4岁的女儿,女儿长的也是特别漂亮。小女孩当时坐在接诊椅子上:双下肢绷直交叉上下来回搓,面部还发红,呼吸微促。那是我第一次碰到这种“夹腿综合征”疾病,也叫做“小儿交叉搓腿综合征”。
其实,这种病在小女孩身上多发,它是一种行为障碍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也只是猜想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或心理因素有关。这种病一般表现为:发作时不由自主的双下肢绷直交叉或交叉后上下搓腿,还有的会不自主的往双腿之间夹硬物或者坐在硬物上,发作时伴有面部潮红、呼吸急促。
女童发作时会伴有会阴部的收缩,阴道分泌物增多,男孩阴茎会勃起。神智也是清楚的,如果这时有外界干扰,患儿会嚎啕大哭,会生气,接着还会继续这样的动作。
一般,夹腿综合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患儿患有蛲虫感染、裤子过于紧绷、以及感染真菌性脚气等引起来的局部刺激;缺乏关爱、自己寻找这种兴奋刺激宣泄自己心中的情感,这种一般上升为与心理因素有关;另外一方面有可能接触过黄色视频或者其它类似的东西;还有就是从小穿开裆裤,过于玩耍生殖器造成的。
一、生活中要多观察自己的孩子,多关心自己孩子。当发现孩子有类似这种症状的情况下,家长也无需紧张,因为这种疾病对智力无影响,且很多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多多少少均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时家长要学会淡定的转移孩子注意力,给予正确的引导,尽量减少孩子独处的时间,尤其是在床上的时间。
二、不要给孩子穿过紧的内衣内裤,孩子衣服不要和大人衣物混洗,尤其是袜子。
三、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观看成人才能看的电视剧或者电影。有选择性的给予某些正能量的动画片。与孩子一起多做些动脑思考的游戏。
四、如果孩子频繁的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带其就诊心理医生或者儿科医生,在专科医生专业知识的指导下,正确的引导患儿,以及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和药物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常见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散发,但在春夏交季的时候多发,甚至可以有流行的趋势。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平时能做哪些来预防手足口病?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多久可以康复?
引起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有七十多种类型,其中以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最常见。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五岁以下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口腔的疼痛、厌食、低烧,以及手足、口腔等多个部位出现疱疹样,或者是糜烂溃疡的表现。
多数孩子在一周之内会自然痊愈,少数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和无菌性脑膜脑炎的并发症,个别重症孩子发展很快,会造成死亡。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会传染给大人吗?
手足口病的病原主要是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所以多数成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已经被感染过,但这并不排除有个别的成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触到这种病毒,也可以出现由婴儿传播给成人的这种可能性。
成人也可以得手足口病,往往都是由所护理的婴儿传染的,会出现一些比较轻的症状,如低烧、浑身乏力,也可能出现口腔炎的表现,比如纳差、口腔疼痛。多数症状比较轻,一般情况下三至五天就会逐渐地缓解。在临床上可以看到由孩子传染给大人的病例,但这种病例并非常见。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以急性起病的形式发生,表现为发烧、口腔的疼痛,会造成婴幼儿的哭闹不安、纳差、不愿意吃东西,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的疱疹或者糜烂,还有发红、溃疡的表现,往往位于舌部,颊黏膜和硬腭,也可以波及到软腭或牙龈,以及扁桃体、咽部。
另外在其他部位,包括手足、臀部,上肢以及腿部都会出现散在的斑丘疹,之后出现像疱疹一样的表现,并且周围有一些炎性的红晕。疱疹内部液体比较少,不容易被挤破,以手足部为多见,在掌背部也会出现。
手足口病病情加重,是否有前兆?
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都是一个良性的病程,但有少部分,尤其是在三岁以下,甚至一岁以下的孩子,会有一个病情急转直下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发病两三天之内出现了严重的合并症。
比如脑膜炎,脑炎,以及呼吸系统的一些严重的情况,极个别的病人病情危重,甚至可以造成死亡的情况,这些孩子即使存活下来,也会留有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
危重症的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高烧不退,同时合并精神反应差、嗜睡,有易惊跳的表现。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哭闹、头痛、呕吐的表现,也可以出现惊厥和昏迷的现象。
第二种情况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表现。这些孩子会出现呼吸浅表、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小婴儿会出现肋骨下缘的凹陷,就是随着吸气的动作出现凹陷,同时伴有鼻翼的煽动,口周的发干,剧烈的咳嗽,甚至会咳出来粉红色泡沫样的痰液,这一般是肺水肿的表现。
第三种情况是循环系统的表现,主要是皮肤发花,有四肢发凉,出冷汗,同时出现趾、指甲青紫的表现。
如果出现了以上三种系统的表现,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症状的话,往往都属于病情加重,危重症的表现。
手足口病该怎么预防?
为了预防儿童的手足口病,希望家长能做好以下几点:
No.1勤洗手
尤其是在饭前和便后,或者是外出回家以后,一定要用肥皂水给宝宝洗手。在孩子吃东西之前,要避免接触其他患病的儿童。
看护的护理员,在接触孩子之前,或者是给孩子换尿布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勤洗手,避免接触到一些污染的孩子的粪便、呕吐物,要进行妥善的处理。
No.2做好日常清洁消毒
婴幼儿食用的奶瓶、奶嘴,或者是碗筷,都要进行充分清洗。另外,每天要做到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包括餐具)进行清洁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的卫生,还要做好通风和勤晒被褥。
No.3避免交叉感染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流密集的场所。另外,空气要保持流动通畅,孩子如果出现相关症状,要尽快去医疗机构就诊。
No.4幼托机构注意做好对孩子的晨检
幼托机构也要对每一个入园的孩子进行常规的晨检。如果发现可疑症状,有发烧、口腔炎的孩子,要及时告诉家长,及时就医,或者回家休息。另外,对孩子的一些物品,要进行隔离和消毒的处理。
面对初生的婴儿,初为人母人父的他们也许做了十全的准备,可是孩子出生后依然手忙脚乱,然而,更然人手足无措的是,初生患有成骨不全的婴儿,父母往往不知道如何照料瓷宝贝,因为就连简单的喂食,换尿布,穿衣服等都会给他们心爱的孩子带来伤害,使得本就蹑手蹑脚的他们更加无助茫然。
因而父母需要学习相关技巧,让父母可以相信自己能照顾好脆弱的孩子。照顾脆弱的孩子,首先需要谨记所有动作都要缓慢、轻柔、有条不紊。其次,千万不要推、拉、扭转、弯曲、施加压力或是试图拉直婴儿的手臂和腿。不要把手放在腋下或环绕着肋骨抱起OI婴儿,以免导致肋骨骨折。最后,要抱起婴儿或给婴儿翻身时,家长要一只手托着头和身体,同时另一只手托着臀部。手指分开,增加支撑面积,保证受力均匀。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一只手从臀部下方伸到背后,给予头部一些支撑;另一只手放在胸部和腹部,两只手将婴儿 “夹” 在中间。
喂养可以增进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除患有最严重型成骨不全的婴儿之外,其他所有婴儿应该都能接受母乳喂养。患有最严重型成骨不全的婴儿,可能会存在呼吸困难,因此阻碍了吸吮能力,呼吸急促容易导致误吸。如果婴儿不能接受哺乳,妈妈可以把母乳挤到瓶中,用奶瓶喂养母乳。喂乳时,抱起和放下婴儿的注意事项与进行其他活动时一样。妈妈喂乳时要格外注意,不要让婴儿的手臂压在背下,或者腿抵着妈妈的身体,以免从不当的角度压到婴儿。
拍嗝时,动作要非常轻柔,以降低骨折,尤其是肋骨骨折的概率。建议:轻轻拍打,可能的话在手上戴上衬垫。抱起婴儿拍嗝时,护理人员弯腰抱起婴儿起身的过程中,要让婴儿仰卧着。抱起婴儿后,支撑着他/她的后背,将其放在肩上,来回走动时,护理人员的肩碰触婴儿时要非常轻柔。来回走动时轻轻揉一揉婴儿的后背也十分有益。
换尿布时,不要拉着脚踝把婴儿提起来(这可能会导致骨折)。手从婴儿的臀部下滑进去,轻轻地将婴儿侧卧,然后取下或更换尿布。为婴儿更换衣物或寝具时,应注意保护好婴儿的手臂、手腕和手指。给婴儿穿衣服时,要把衣服套在婴儿四肢上,不要拉着婴儿的手臂或腿穿过衣袖或裤腿。拉扯、扭转或被衣服缠住都有可能导致骨折。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婴儿要使用普通婴儿床垫,不要使用水床和软床。同时需要定时给婴儿调整姿势。保持任何一个姿势太长时间都有可能导致婴儿异常柔软的头骨被压平。
对患有成骨不全婴儿来说,接收关爱,得到家长和其他护理者的拥抱与抚摸对患儿健康是很重要的。他们需要更多无时无刻的关爱,他们的父母也需要学习更多婴儿的护理知识。
众所周知,人一到中年,各种骨骼问题就会出现,像骨质增生、腰腿疼痛等等。这些骨骼问题大部分都是骨密度下降导致的。如果想要避免中年骨骼问题,就要趁着年轻抓紧对骨密度进行储备!大多数人不了解,骨密度的储备,在我们孩童时代就应该开始了。如果在孩童时代有效的进行骨密度储备,到了中年,骨骼就会有扎实的基础!
一.骨质增长高峰
儿童青少年期是骨骼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孩子长身高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一旦错过,我们再怎么补充营养都不行了。所以,保证孩子的钙营养对他一生的身高尤其重要。中国儿童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钙,但实际的平均补钙量低于400毫克。这个时期的家长要特别注意给孩子补钙。
二.钙的储藏期
钙的储藏期在22~35岁。从22岁开始,骨骼虽然不会继续长,但是骨头会储存更多的钙质强健骨骼,直到35岁左右形成骨峰值,也就是存到一生中最多的骨质。这个阶段存钙就像存钱,中年的时候钱存得够多,老年的时候才够用,中年存得少,老年的骨质疏松就来得早。
三.钙的流失期
从35岁开始,骨骼中的钙大约以每年1%的速度在流失。如果一个人活到70岁,他的骨质流失将达到35%,这也意味着他那时的骨骼重量只有年轻时的65%。骨骼是支撑起我们身体体重的支柱,当中老年人体重增加时,骨质却疏松了,所以经常会腰酸背疼、弯腰驼背。所以中老年人需要注意多补钙。人体骨质变化有规律,抓住规律进行钙质的补充将事半功倍!补钙是人一生都应该重视的功课哦!
四、小孩如何增加骨密度
1.含钙食物:牛奶是钙质的最好来源之一,而钙是骨骼强健的基石。小孩增加骨密度可以多吃含钙的食物,例如牛奶、酸奶、奶油、奶酪等都可以帮助孩子们补充身体所需要的钙。
2.含锌食物:小孩多吃含锌的食物可以增加骨密度,含锌的食物有肉类、鱼虾、牛奶、鸡蛋、大豆以及贝壳类海鲜等。
3.含维生素D的食物: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促进钙沉积在骨骼中。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吃蛋黄、鱼、动物肝脏等食物。另外就是多鼓励孩子晒太阳。因为我们日常所需的维生素D,除食物供给一小部分以外,剩下的部分可以通过日光照射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而获得。大豆蛋白可以促进钙吸收利用,防止骨质疏松,增进骨密度,维护骨健康。蛋白质是钙铁锌等多种营养物质的载体和受体,能帮助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还能增强免疫、促进成长。
骨密度是我们骨骼健康年轻的一个指标。如果年轻时不多加注意,到老了我们的骨骼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大家要注意提前储备骨密度!孩童时期一定要补充优质的蛋白和钙。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今天和大家聊聊儿科中成药,给大家说说儿童用药指导原则。
很多人认为中药起效慢、副作用小,这真是“千古奇冤”。中药如果对证,疗效立竿见影,反之如果用药与证型不符,则危害甚大。
中药有汤药、药丸、药散、药膏、中药饮片等等。
汤药消化吸收快,荡涤五脏六腑,治疗急症更加高效,中成药以丸药为主,消化吸收需要一定时间,治疗急症不如汤药起效快。
小儿体质娇弱,用药更是要慎之又慎,如果各位家长想要把中成药作为孩子生病时的解决办法,平时就要对《辨体质、选药膳》和舌诊等内容好好系统的学习。
1、儿科用药原则第一条:治疗要及时、正确、审慎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患病,且病情变化快,要根据患儿发病时的身体状态,同时参考平时的体质,进行准确的辨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有效的控制疾病发展变化,避免延误病情,比如小儿普通感冒病情轻浅,只有发热、怕冷、咳嗽等症状。
但其中有一部分由于调护不当,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可逐渐发展为小儿肺炎,当然,准确的辨证对于家长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本应是中医儿科医师的职责,但是各位家长们,可以通过学习《辨体质选药膳》这套音频知识,了解辨别自家孩子体质,这对预防和调理孩子体质是大有好处的,在家通过符合孩子体质的药膳和食疗,让孩子边享用美味的食物,边调理好身体,比起让孩子吃药,药膳食疗是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是对身体好的。
但是辩证需要系统的学习,而不是琐碎零散的碎片化学习,很容易认知不全,而辨错体质,选错药膳,没调理好孩子的身体反而加重病情。
2、儿科用药原则第二条:力求精简,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小儿脏腑轻灵,对药物的反应比成年人敏感的多,再加上个头小、体重轻、新陈代谢旺盛,用药上一定要精简,不可杂药乱投,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服药难易等情况灵活掌握。
另外,要注意“中病即止”,意思是:用药一段时间后,如病情已明显好转,相关症状已比较轻浅时,应及时减少药量或停药,以免过度用药损伤正气。
例如:患儿实热体质,平时容易“上火”,使用清热泻火类中药本属正确的治疗,但如果没能中病即止,过度服用此类苦寒药物,很有可能损伤脾肾阳气,导致孩子出现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频数等虚寒表现。
再如:过量或过久的使用抗生素,导致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失调,一些平时存在于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成为致病菌,从而引起二次感染。
所以要根据患儿病情、体质针对性用药。
3、儿科用药原则第三条:不可乱投“补药”
中医治疗疾病时,有“虚则补之”这一概念,意思是:人体感受病邪开始发病后,由于身体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出现一系列虚弱的表现,这时需要使用补益类的药品来扶助人体正气以驱邪外出,虽然补益类的药物对体质虚弱的孩子非常有帮助,可以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
但如果孩子不属虚证,生病是因为外感风寒、风热实邪,或内有痰湿、食积、瘀血等有型实邪,这种情况下再投补益药非但不能祛除病邪,反而会起到“助纣为虐”负面效果。而且长期使用某些补药还可能导致性早熟。
4、最后一个原则是掌握药量
儿童用药剂量常常随年龄大小、发育状况、病情轻重而不同。切记不可自行判断用药量,药量需咨询医师或药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骨折是在外科疾病当中很常见的一种情况,而且发生的人群也是很多,骨折手术后的病人除了要补充丰富的钙物质之外,也要补充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吃些动物肝脏,对于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骨折就是指骨头发生完全或者部分性的中断,当出现骨折的状况时,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畸形等。当出现骨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的同时,患者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上多加注意。
骨折病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饮食注意事项
1、早期:
由于骨折早期,患部关节仍处於血水肿期,所以骨折的患者不能够吃太多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能够吃太多很补的食物,这样能够导致患者出现淤血瘀滞的问题。在骨折期间一定要多吃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尽量避免油炸、辛辣的食物,尽量不要饮酒等,茶也要少喝,因为茶中鞣质含量高,能影响钙、铁及蛋白吸收;醋、菠菜应少食,因为它们酸化血液导致骨质脱钙。
2、中期:
在中期时,还是不要着急给患者去进行滋补和强行自行服食各类保健品,保持着在早期时的食物禁忌。在这个基础上,要选择一些营养丰富,且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可以选择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和蛋白质。骨折手术后的病人除了要补充丰富的钙物质之外,也要补充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吃些动物肝脏,比如说鸡肝猪肝都可以,另外海产品,蘑菇,鸡蛋,豆类,绿色蔬菜,麦片,芥菜,乳酪等食物也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
3、后期:
在后期,可以适当解除早期时的饮食禁忌,但不能求之过急,也还是要循序渐进。按照顺序的一步一步来,选择一些优质骨头汤进行补充营养。骨折患者在恢复期间除了要多注意饮食方面的健康之外,也要注意保护好骨折的部位,睡觉的时候不要压到患处以免影响气血运行,后期情况稳定以后可以经常用手按摩骨折部位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还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防止肌肉僵硬萎缩,尽量多做些康复训练帮助正常的恢复。
除了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也要听从医生建议,不要为了好得更快就自己随意吃一些保健品。要与医生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要注意均衡营养,要均匀补充营养。此外,要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D、C、和B族维生素。还要保证每餐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的发生。特别强调的是,饮食要多样化,粗细搭配,可以少食多餐,甜食更要少吃。当然,还要少喝咖啡、浓茶,建议禁烟,烟草不利骨折恢复。
上述就是关于骨折的饮食禁忌的介绍,想必大家对骨折的饮食禁忌也有了一定了解,当发现骨折时要及时到医院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最后,祝愿您及您的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作者 | 李奇
文章首发于 | 儿科李奇大夫
冬季来临,流感肆虐,门诊患儿明显增加,很多宝宝出现高热的情况,部分患儿出现了抽搐,让家长非常担心,今天简单的跟大家说一下:热性惊厥。
宝宝发生热性惊厥,家长应该怎么办?
热性惊厥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发热抽搐,家长看到孩子抽搐常常惊慌失措,忙中出乱,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第一、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大多数热性惊厥急性发作期呈短暂发作,持续时间1-3分钟,可自行缓解,不必急于使用止惊药物治疗。
第二、要注意周围安全,挪开周围尖锐物品,防止跌落或受伤。
第三、如果抽搐期间口鼻腔分泌物较多,可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及时温和地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室息。
第四、记录好宝宝惊厥持续时间、体温、状态等,在抽搐停止后去医院,向大夫说明情况。足够镇静的家长可以录视频记录,便于医生诊断。
特别注意,发生热性惊厥时,不要这样做:
不要刺激患儿,不要按压或摇晃患儿,不要掐人中,不要撬嘴巴,不要塞勺子、压舌板,不要塞手指;这些都可能对患儿造成进一步伤害。
在清除口腔异物的前提下,热性惊厥通常不会导致窒息,一般也不会咬伤舌头;但是撬嘴巴、塞勺子、塞手指等等反而可能导致牙齿松动或刺伤上颚,引起出血。
患儿抽搐时牙关紧闭,一旦咬断塞入物,还可能导致下气道的损伤,诱发呛咳,甚至窒息。塞手指的家长也可能被咬伤手指。
退热药可以预防惊厥吗?
退热药不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发作,也不能降低热性惊厥的复发。
所以有热性惊厥的宝宝应常规使用退热药,不应过分积极。
有惊厥史的宝宝应该如何防治呢?
西医:需在儿童神经科大夫指导下,复杂性热性惊厥在发热开始即给予口服地西泮,可有效防止抽搐发生。
中医:热性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多因外感风邪,入里化热,热极生痰,化火动风,导致热性惊厥;治疗初期多选取清心泻火,凉肝息风的中药;后期选取补肝肾的中药调理,防止惊厥反复发作。
热性惊厥史的宝宝可以接种疫苗吗?
疫苗接种后发生热性惊厥的风险与其它发热疾病诱发的风险相似,故热性惊厥患儿原则上无预防接种禁忌。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的手指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意外伤害。当儿童的手指骨折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
1. 持续的哭闹:儿童对疼痛的感知较为敏感,手指骨折时可能会出现持续的哭闹。
2. 局部畸形肿胀:手指骨折后,局部会出现明显的畸形和肿胀。
3. 活动受限:儿童可能会将受伤的手指固定在某一位置,避免活动,以免加重疼痛。
4. 骨性畸形:部分损伤严重的儿童,还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骨性畸形。
5. X光检查:手指骨折后,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X光检查,以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
治疗方面,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复位和固定,手术治疗则可能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受伤的手指,给予充分休息。
2. 冷敷:在受伤初期,可用冰袋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3. 抬高患肢:将受伤的手指抬高至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
4. 康复锻炼:在骨折愈合后,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恢复手指的功能。
5. 饮食:增加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有助于骨折的恢复。
总之,儿童手指骨折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锻炼,以尽快恢复健康。
髌骨下极骨折的治疗与愈合情况一直是骨科领域关注的焦点。髌骨作为膝盖处的关键骨头,其骨折不仅会影响膝关节的功能,还可能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便。本文将针对髌骨下极骨折的治疗方法、愈合情况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髌骨下极骨折的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如果骨折分离移位小于4毫米,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如石膏外固定。这种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患者在家即可进行恢复。然而,如果骨折分离移位大于4毫米,或者是髌骨骨折成粉碎状,关节面破坏严重,则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髌骨的解剖结构,减少关节面损伤,提高膝关节的功能。
髌骨骨折的愈合情况也与治疗方法密切相关。保守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功能锻炼。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在术后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一般来说,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康复,髌骨骨折的患者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愈合效果。
髌骨骨折的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膝关节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2. 避免参与高强度的运动,减少髌骨骨折的风险。
3. 注意膝关节的保护,避免受到撞击和扭伤。
4. 如果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髌骨下极骨折的治疗与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属共同努力。只有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够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手部骨折是常见的损伤之一,很多人在骨折后都会出现手指无法弯曲的情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骨折后手指无法弯曲可能与骨折后的长期制动有关。为了促进骨折愈合,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在骨折后制动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手指活动受限,导致关节僵硬。
其次,骨折处的组织粘连也可能导致手指无法弯曲。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关节囊、肌腱等组织可能会发生粘连,限制手指的活动。
此外,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能导致手指无法弯曲。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手指的活动。
对于手骨折后手指无法弯曲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手指活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指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动,促进关节恢复。
2. 药物治疗: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关节僵硬,可以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3.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超声波等,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
4. 注意饮食:加强营养,禁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促进骨折愈合。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手指无法弯曲的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两个月前,李先生在下楼梯时不小心扭伤了踝关节,因为疼痛不是很剧烈,便没有到医院检查。近三个星期他感到疼痛加剧,这才来到医院就诊。
经过手术治疗,李先生的症状大部分消失,但走路多了后踝关节仍有一些疼痛。医生告诉他,这是由于错过了骨折的最佳治疗时间,关节面无法恢复到受伤前的平滑状态,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所致。
骨折要在刚发生时处理
一般骨折三周之内的称为新鲜骨折,而三周以后的称为陈旧性骨折。在新鲜骨折时进行治疗,可以让骨折处在第一时间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从而使骨折处的骨头和软组织均能够尽快在一个正常的位置进行修复重建,避免“盲目建设”。新鲜骨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常常会使骨折的程度加重,使一些简单的骨折变得复杂。结果“小病拖成大病”,治疗变得棘手,治疗效果也会“打折扣”。
陈旧性骨折复位难
陈旧性骨折患者,骨折断端和骨折周围往往存在大量纤维疤痕组织和骨痂,导致复位困难。一部分患者骨折在一个错误的位置长到一起,形成畸形愈合,严重者往往要将骨折“盲目建设”导致的畸形愈合处折断,重新恢复骨折处正常的解剖关系。
然后再“重复建设”让骨折在正常的位置愈合,既增加了患者痛苦,又延长了愈合时间。陈旧性骨折本身还可造成很多不可避免的后遗症,如创伤性关节炎、骨缺血坏死,骨骺损伤所致骨发育障碍等。
骨折后如何及时发现
首先,不能以疼痛作为判断骨折的唯一标准。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样,加上骨折的损伤机制和类型繁多,很多骨折患者并不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往往使一些新鲜骨折“漏网”,成为陈旧性骨折。
其次,不只是暴力和外伤才能导致骨折,很多慢性积累劳损一样可以导致骨折,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外力集中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点上可以使之发生骨折。常见的如“行军骨折”,属疲劳骨折中的一种,常见于持续高强度的行走者。还有一些重度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因咳嗽或者乘车颠簸发生骨折。
最后,不能迷信CT和X片。很多骨折患者在受伤后第一次拍片时,看不到骨折线,便以为万事大吉。事实上,有一种隐匿性骨折,就是患者已发生了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但由于X线照片本身的局限性,骨折线不易显示,极易被医师忽略而延误诊断。
对于这种情况,有条件的可行局部磁共振检查。也可动态观察,每周复查拍片一次,对于确实有骨折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观察到骨折线或骨痂形成,此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足部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其恢复过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本文将介绍一些足部骨折后的康复锻炼方法。
一、早期康复
1. 轻柔按摩:足部骨折初期,患者可以轻柔按摩伤患处,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肿胀和疼痛。
2. 冰敷:在受伤初期,患者可以适当进行冰敷,以减少肿胀和疼痛。
二、中期康复
1. 活动脚踝:当肿胀和疼痛有所缓解时,患者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脚踝活动,如轻柔转动脚踝。
2. 慢走: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慢走锻炼,逐渐增加活动量。
三、后期康复
1. 快走或跑步:当足部恢复良好,疼痛和肿胀感消失后,患者可以进行快走或跑步等有氧运动。
2. 功能性训练:为了提高足部功能,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如平衡训练、力量训练等。
四、注意事项
1. 遵医嘱: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遵循医嘱,不要擅自增加运动量。
2. 保护足部:康复期间,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 保持乐观: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众所周知,肥胖对身体健康有害,而近日却发生了一起令人惊叹的案例,证明了脂肪在某些情况下也能拯救生命。
33岁的杨先生在帮朋友清理空调外机时,不慎从17楼坠落。幸运的是,他在下坠过程中,先后被15楼、10楼的空调外机以及6楼的空调架所阻挡,最终被卡在空调架中,虽然全身多处骨折,但内脏无一损伤。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杨先生已经恢复健康,重返生活。
这起事件引发了对肥胖与安全问题的思考。虽然肥胖会增加骨折的风险,但杨先生的案例也证明了肥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内脏损伤。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安全防范,同时也要关注肥胖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肥胖和安全的建议:
1.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因此保持健康体重对于预防骨折至关重要。
2. 加强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增强肌肉力量:通过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可以减少骨折的风险。
4. 做好防护措施:在从事高空作业等危险活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安全。
5. 咨询医生建议:对于肥胖问题,要积极咨询医生,制定合理的减肥计划。
右距骨撕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踝关节损伤,主要由于踝关节扭伤引起。当踝关节受到突然的外力,如扭伤或撞击,踝关节韧带会突然收缩,导致距骨表面的骨骼发生撕脱骨折。
关于右距骨撕脱骨折的恢复时间,一般来说,经过4-6周的保守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具体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年龄、骨折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都会影响恢复速度。
在治疗方面,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石膏固定、支架固定等,目的是固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如果撕脱的骨块移位较大,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进行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易过敏的食物,多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吸烟和饮酒,因为吸烟和饮酒会降低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影响骨折愈合。
右距骨撕脱骨折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踝关节的肌肉锻炼,提高关节稳定性;避免参与高强度运动,尤其是容易导致踝关节扭伤的运动;穿着合适的鞋子,避免地面不平整等。
总之,右距骨撕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踝关节损伤,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康复,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踝关节功能。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功能障碍,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苋菜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其营养价值丰富,不仅口感佳,还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首先,苋菜含有丰富的钙、铁、维生素K等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预防骨质疏松,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对于老年人而言,苋菜中丰富的钙质和铁质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
其次,苋菜具有很好的补血功效。其丰富的铁质和维生素K可以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改善贫血症状。对于贫血患者来说,食用苋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此外,苋菜还具有很好的减肥作用。其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帮助排除体内毒素,达到减肥效果。
苋菜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
总之,苋菜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保健功效多的蔬菜,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食用。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它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本文将为您介绍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一、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通常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二、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三、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四、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钙剂、维生素D、双磷酸盐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五、结语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非常重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