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九)正确解读肺癌肿瘤标志物上升下降的临床意义

(九)正确解读肺癌肿瘤标志物上升下降的临床意义
发表人:周晓

关于肿瘤标志物,病友们常常作为一个判断病情是否进展的标准,病友们可能对肿瘤标志物有所误解哦。对肿瘤标志物的正确理解记住这句话:

肿瘤标志物仅供参考,动态观察更有意义!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无数病友拿到化验单的时候,依然是不知所措。今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周晓医生把最常见的十大肿瘤标志物都做一个简明扼要的科普。

CEA(癌胚抗原)升高了,就意味着复发了吗?

如果要给肿瘤标志物做一个排名,CEA 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榜首,因为实在是太常用了:肺癌、乳腺癌、各种肠道肿瘤、甲状腺髓样癌……几乎每个肿瘤患者,如果要测肿瘤标志物,医生都会开上 CEA。

大约 70%的直肠癌、55%的胰腺癌、50%的胃癌、45%的肺癌、40%的乳腺癌、40%的尿道癌、25%的卵巢癌、以及胆管细胞癌/甲状腺癌患者,都可出现 CEA 升高。

但是,也有不少正常组织也会分泌少量的 CEA,比如:支气管、唾液腺、小肠、胆管、胰管、尿道、前列腺等。

因此,CEA 升高并不一定就是肿瘤复发或者肿瘤耐药,因为:

  • 吸烟人群 CEA 也会稍微升高。
  • 一些良性疾病,CEA 也会升高,比如胰腺炎、卵巢或阑尾的黏液囊腺瘤、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憩室炎、肝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糖尿病等各种急慢性炎症状态。

不过,这些良性疾病,CEA 一般只是轻到中度升高,一般都小于 20μg/L——如果某人体检发现 CEA 高的实在是离谱,几百、上千的高,那还是要警惕肿瘤,尤其要筛查肺癌、消化道肿瘤。

三种肺癌,三大肿标: Cyfra21-1、SCC、NSE

Cyfra21-1:中文又叫做细胞角蛋白 19。这个指标主要用于监测肺癌,肺鳞癌中阳性率高达 70%,肺腺癌阳性率 60%,大细胞肺癌阳性率 75%。同时对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也有一定的作用。个别良性肝脏疾病、肾功能衰竭的病人,Cyfra21-1 也会轻微上升(一般小于 10ng/mL)。

SCC:鳞状细胞癌抗原。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监测鳞状细胞癌的,常见于肺鳞癌、宫颈癌、食管鳞癌以及头颈部鳞癌中。肝炎、肝硬化、肺炎、肾功能衰竭、结核等疾病,SCC 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NSE:小细胞肺癌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征性标志物。小细胞肺癌中 NSE 阳性率 91%,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母细胞瘤患者,NSE 也经常升高。

因此,肺鳞癌通常有 SCC 和 Cyfra21-1 升高;而肺腺癌通常有 CEA 和 Cyfra21-1 升高;而小细胞肺癌,通过 NSE 显著升高。

再一次强调我们对待肿瘤标志物的态度:得癌了肿瘤标志物不一定会高,肿瘤标志物高了不一定是癌,因此肿瘤标志物仅供参考;动态观察,更有意义。

记住: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能作为判断耐药、复发等疾病进展的标准!进一步确认还需要做影像学等检查哦!病友们千万不要因为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影响到情绪哦,毕竟情绪也是影响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复查肿瘤标志物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复查肿瘤标志物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宣教科  高艳红

    文章首发于 | 南阳市口腔医院公众号

     

    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唇、舌、口底、腭部、牙龈、颊、牙槽黏膜和唾液腺的癌症,位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6位,以成年人好发,男性多见。口腔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酒、病毒感染、营养不良、饮食习惯和局部刺激均有关系。  

     

    饮酒、吸烟,或饮酒、口腔卫生差,两者有协同作用,可使口腔癌的发病率增加75%以上。吸烟可诱发口腔黏膜白斑等癌前病变,饮酒会引起黏膜烧伤,并增加致癌物质的吸收,增加舌癌与口底癌的危险性。口腔卫生不良或口腔内创伤性溃疡,或慢性炎症性溃疡,长期不愈可发生癌变,尤以舌癌最常见。

     

    口腔癌的警告症状和体征包括口腔内的溃疡两周以上尚未愈合口腔黏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口腔与颈部有不正常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口腔反复不明原因出血;口腔、面部、咽部和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与疼痛。患者如出现上述症状或体征,应提高警惕,及时确诊,早期治疗。   

     

    口腔癌的发病原因及预防

     

    随着信息的普及和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的提高,“口腔癌”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了。那么,到底口腔癌是怎样引起的?平时我们该怎样预防呢?

     

    口腔癌的发病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1、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吸烟、喝酒、嚼槟榔等。

    2、长期的口腔疾病:口腔内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等对黏膜长期刺激;口腔黏膜病如扁平苔藓、白斑等治疗不及时或未行治疗等。

    3、营养不良:长期酗酒导致的营养吸收障碍或饮食中维生素及部分微量元素的缺乏,也被认为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4、环境因素:过度接触紫外线和放射线是许多恶性肿瘤的诱发因素之一。

    5、遗传和感染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口腔癌比例比正常人群高,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和对烟酒致癌因素的易感性增加有关。

     

     

    口腔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大多数病人有以“上火”、“口腔溃疡”、“炎症”、“黏膜增生”等为病因的长期治疗史。而待症状明显时,口腔癌多已发展到中晚期,给根治带来困难。因此,认识口腔癌的病因、早期症状和癌前期表现,对预防和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出现下列口腔癌的早期症状时,应及早到专业医院就诊:
          

    1、口腔粘膜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且粘膜苍白,失去光泽,类似白斑,粘膜下发生纤维性索条硬结。

    2、突然出现牙齿松动或脱落,咀嚼食物时牙齿咬合不良,有假牙者自觉假牙不适,口腔与咽部麻木疼痛,经一般消炎及对症治疗不见好转。

    3、出现局限性唇粘膜增厚或鳞屑,伴有灰白色角化斑。

    4、口腔粘膜突然出现红斑、水肿、糜烂、白斑皲裂、扁平苔藓、隆起或颗粒状肉芽,虽无明显不适,但经治疗2-4周非但不愈,反而扩散增大。

    5、口腔内有些隆起赘生物虽是良性病变,如乳头状瘤、义齿刺激引起的增生,化脓性肉芽肿等,但也有少数会演变为鳞状细胞癌,也应予以警惕。

    6、突然出现舌运动受限,语言不清,说话和吞咽时感到咽部疼痛。

    7、口腔内有多次原因不明的出血和颌骨张闭困难。

    8、口腔癌的早期症状还包括突然出现唾液分泌增多,鼻涕带血,吞咽哽噎感,颌面部有肿块及淋巴结肿大,并且持续存在,甚至逐渐加重。


     

    针对其易发因素,我们在生活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预防:

     

    1. 戒除烟酒等不良生活嗜好,改变咀嚼烟草、槟榔等生活习惯;

    2.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正确的清洁口腔的方法和习惯;

    3. 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检查,装置假牙等修复体者,需找正规的口腔科专业人员,防止慢性刺激诱发肿瘤;有口腔黏膜病的患者需及时治疗,定期复查;

    4. 食用健康饮食,保持营养物质均衡摄入,特别是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水果、蔬菜,对降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我们常常“谈癌色变”,似乎一旦罹患癌症就被判了“死刑”。但是,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1]中明确指出,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胃癌也是如此。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的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90%[2],而晚期胃癌却仅为14%,末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甚至不足5%,由此可见,胃癌发现的早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换句话说,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胃癌生存率的关键。

     

    为了将还没有“发展壮大”的胃癌杀死在“襁褓”之中,我们就必须具备一双识别早期胃癌“”信号的“火眼金睛”,了解胃癌早期的症状,从而发现隐匿的早期胃癌。

     

    信号一、上腹不适

     

    全国胃癌协作组曾经对400例早期胃癌的症状进行了分析,其中上腹痛的人占到了83.3%。胃癌的疼痛有别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节律痛,表现得很“随心所欲”,说痛就痛,毫无规律可言。

     

    除了表现为疼痛,有的人还表现为轻度胃部膨胀沉重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起初常被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并加以治疗,症状可能暂时缓解,若不进一步做胃镜检查则可能延误病情。

     

     

    信号二、食欲减退、消瘦

     

    早期胃癌大概有40%的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患者进食量减少,即使增加各种调味品,也只是暂时性的改善自己的食欲,长期看仍是食量下降,长此以往,体重日渐消瘦减轻,逐渐发展成厌食,特别是厌恶肉类食物,如不就诊,可出现明显的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

     

    胃的“入口”和“出口”在医学上称为“贲门部”和“幽门部”,贲门部(入口)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而贲门部的肿瘤可导致幽门梗阻进而出现呕吐。但遗憾的是,这种明显吃的症状出现时,往往表明胃癌已经过了“早期”。

     

     

    信号三、“黑便”

     

    少部分早期胃癌可表现为轻微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表现在生活中就是出现黑便或体检显示大便隐血阳性,这是由于病灶表面糜烂或癌细胞侵犯毛细血管引起的,因此,“便便”的颜色不正常,一定要提高警惕。

     

    早期胃癌的症状与一些良性胃病的症状有重叠,极易被“轻视”和“误诊”,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早诊率还不到10%,远远低于日本。因此,我们要提高对胃癌早期症状的识别意识,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尤其是对于年龄大、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是如此,由此在“早发现”上下功夫,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杜奕奇,蔡全才,廖专,等.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8(01): 8-14.
    [2] de Dombal F T, Price A B, Thompson H, et al. The 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early gastric cancer/dysplasia survey: an  interim report[J]. Gut. 1990, 31(1): 115-120.
  • 肺癌是著名的“无声杀手”,它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步入晚期。所以,肺癌防治的关键就在于早期诊断。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低剂量螺旋CT,这种方法能检“揪”出非常微小的肺部结节。然而,我们都知道,CT具有一定的辐射性,也可能反过来增加我们患上癌症的几率。相较而言,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也有助于肺癌的早期筛查,那就是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我们一般会看哪些指标呢?对于肺癌来说,就是特有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顾名思义,是恶性肿瘤特有的标志[1]。它可以由恶性肿瘤自己分泌或者脱落,也可能来源于机体的“对抗”反应。肿瘤标志物还会进入组织液和血液,我们就可以通过常规的抽血对它进行检测,进而“佐证”恶性肿瘤的存在与否。那么,肺癌究竟有哪些肿瘤标志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酶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顾名思义,是神经细胞所特有的一类酸性蛋白酶。正常情况下,它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在血清内的含量极低。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最“凶险”的当属小细胞癌,它就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会大大提升血清中NSE的浓度。所以,NSE就是小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如果在血清中的浓度过高,往往提示着癌症的发生[2]

     

     

    2.  癌胚类

     

    主要有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两大类。它们一度存在于人体的胚胎中,其后则会在人体内消失。当肺癌“来袭”时,它们才会重新出现在血清中。不过,这两类标志物的特异性比较低,不但会出现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在其他癌症,如消化道癌症中也会出现[2]。所以,在临床上,我们还要联合检查其他肿瘤标志物,以便进一步的诊断。

     

    3.  蛋白类

     

    包括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5-3(CA15-3)、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2]。它们在正常人的血清中的含量极低,却在肿瘤细胞内被大量合成,随后释放到血液中。其中,两种糖链抗原被很多种恶性肿瘤所“偏爱”,因而特异性较低,主要用于辅助诊断[3]。而SCC-Ag和Cyfra21-1的特异性比较好,主要来源于肺癌细胞,特别是非小细胞癌,临床上常用它们来进行肺癌的诊断和分型[4-5]

      

     

    及早发现肺癌确实能救命!肿瘤标志物检查来帮你!抽血化验做检查,简便快速还准确!NSE、AFP、CEA、CA12-5、CA15-3、SCC-Ag、Cyfra21-1……化验单上的这些指标,你会读了吗?

     

    【参考文献】
    [1]杨丽萍,陈冬玲,陈振奋.联合检测血清SCC、TSGF和CEA在宫颈癌诊断与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0):52-54.
    [2]雷宇,赵洪文.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02):166-169.
    [3]张宝凯,张静,马希祥.临床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检验应用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22):3279-3280+3282.
    [4] Song WA, Liu X, Tian XD, et al. Utility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yfra 21-1 and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in lung cancer diagnosis: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China[J]. Chin Med J (Engl). 2011;124(20):3244-3248.
    [5] Pujol JL, Boher JM, Grenier J, Quantin X. Cyfra 21-1,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and progn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spective study in 621 patients[J]. Lung Cancer. 2001;31(2-3):221-231.
  • “我是来看肺炎的,为什么一检查居然是肺癌呢?”


    赵先生是一名年近50岁的中年男子,上有老下有小,有一阵子气温下降,他总是咳嗽,有些发热,一开始以为是感冒了,但吃了感冒药没有好转,去了附近诊所,医生认为是肺炎,开了药。


    但是一两个月过去,症状却更严重了,赵先生只好去了市医院,医生根据他的情况进行抗炎治疗,也无好转,经过反复检查以后,竟然得到了他最不想看到的结果——确诊肺癌。


    很遗憾,赵先生是个老烟民,所以咳嗽、喉咙不舒服都是常有的事情,平日有点不舒服,他也没放在心上,就像这次误以为得了肺炎一样,一直拖到实在不能再拖了,因为胸膜、咳嗽加重、胸痛才来了医院,查了CT,结果癌细胞已经开始转移了……


    目前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在我国,肺癌发病率、死亡率也居首位,而且,近些年来,四五十岁的肺癌患者人数在明显上升。其中,男性肺癌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女性。

     


    1、早期肺癌的误诊率达


    肺癌


    与大多数癌症一样,肺癌在早期没有很特异的症状,它有着很强的隐匿性,症状大多时候是很轻微的,甚至没有任何不适。


    在肺癌癌细胞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它会慢慢侵袭到身体的不同脏器,比如影响到了支气管,就会出现刺激性干咳,扩散到了肩部,患者或会经常出现肩部不适等,这些症状都很容易被人忽略。


    正是由于肺癌早期可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也导致肺癌在有高发病率的同时,还有较高的误诊率、偏低的治愈率。据数据统计,我国的治愈率仅为30%左右, 误诊率大概在30%-70%之间,这也让一些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曾经有一位70岁的女性患者前来就诊,她患有哮喘二十多年,出现反复咳嗽近1个月的现象,间断发热,初次诊断为肺炎,经过抗炎治疗后,各种不适症状有所缓解,但复查CT病灶还在,医生建议2个月后复查,但老人直到2年后才来复诊,这时候已经迟了,确诊了肺癌。


    其实肺癌如果发现得早,比如上面提到的女性患者只要及时来复诊,病灶还未发现远处转移,癌症小于2cm,那么早期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5年生存率也可以达到90%以上。但正是因为偏高的误诊率以及部分患者的不重视,让肺癌的治愈率也偏低。


    2、肺癌与肺炎的区别


    所以,如果您患有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出现了类似肺癌的一些症状,还是需要朋友们引起重视,仔细加以区分的:


    第一,临床症状和体征


    肺炎的患者多有感染的症状,比如发热、咳嗽、咳痰、外周血象白细胞增高等。


    而肺癌虽会有咳嗽、咳痰症状,但多为刺激性咳嗽,以干咳为主,而且很少会出现发热。同时还可能伴有并伴有胸痛、痰中带血等症状。

     


    第二,影像学上的表现不同


    肺炎是看到有肺部的一些纹理增粗等情况;在胸部CT上多表现为斑片状阴影或云雾状阴影,经过正规治疗后,阴影可以消散和明显好转。


    而肺癌表现为肺部肿块、占位肺不张等,多数情况下可能呈结节状、团块状,甚至有些病灶会出现明显的空洞,此外,肺癌还会出现气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阻塞等征象。


    不过,单纯从胸部CT很难鉴别肺炎和肺癌,还需要使用介入方法活检后病理检查来进行明确诊断。


    虽然早期肺癌症状并不明显,也容易与肺炎等各种呼吸疾病相混淆,但并不代表毫无迹象可寻,细心的朋友只要注意观察,还是可以发现身体的异常。#健康明星计划#


    ct扫描


    3、身体有这3大表现,考虑肺癌的可能性


    1)刺激性干咳


    咳嗽症状属于早期肺癌较为常见的一个症状,大约有50%-75%的肺癌患者可以出现咳嗽,它主要还是跟肿瘤生成的位置有关,多见于周围型肺癌,当肿瘤生长在支气管段以上位置时,癌细胞侵犯支气管上皮、支气管神经,常常会引起患者出现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痰。特别是如果累计到大气道时,咳嗽的频率会更加高。


    但很多长年吸烟的人群却往往容易忽视这一普通的症状,所以医生一般建议有长期吸烟史的40岁以上的男性,一旦近期频繁出现类似症状,而且吃消炎药、止咳药都不见好转,最好还是到医院进行常规低剂量的CT筛查。


    2)痰中带血、咯血


    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咳血、痰中带血的症状,常见于中央性肺癌,在晨起的时候会比较多见。


    咳血的症状与肿瘤生长位置血供丰富有很大关系,随着不断的刺激性干咳,再加上支气管黏膜上皮受到肿瘤侵犯,常常会引起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导致痰中带血或咯血症状的出现。


    但是临床上,对于有咯血症状的患者,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肺癌的比例较低,大概在2.5%-9%,同时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呼吸困难症状,或者发热、体重下降等等这时候一般代表患者病情开始加重了。


    肺癌细胞


    3)胸痛


    根据临床数据,大约有1/3到3/5的患者会出现胸痛的症状,早期肺癌出现的胸痛症状一般较轻,主要表现为闷痛、隐痛,部位不一定。


    有些患者到医院,主诉前胸后背疼痛,多数是因为肿瘤浸润纵隔组织使纵隔固定,牵拉后所导致的,如果患者出现胀痛持续发生的情况,一般说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


    总的来说,肺癌早期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可能会出现咳嗽、痰血、胸部胀痛、低热等与呼吸道疾病类似的相关症状,也可能毫无症状,所以早期肺癌主要还是靠体检,尤其是胸部CT来排查。


    医生建议年龄有高危因素的人,比如年龄超过40岁、有肺癌家族史、有长年大量吸烟史的人,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胸部的CT检查。若是近期有超过两周经治不愈的呼吸道症状,也许警惕肺癌的可能性。

  • 肿瘤标志物 CA72-4、CA19-9、CEA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筛查诊断就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

     

    1.     癌抗原72-4(Ca72-4)

    CA72-4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6u/mL,异常升高在各种消化道肿瘤、卵巢癌均可产生。对于胃癌的检测特异性较高,以>6U/mL为临界值。良性胃病仅<1%者升高,而胃癌升高者比例可高达400%。

    CA72-4,对于胃癌的检测特异性相对较高,CA72-4检测值的高低与胃癌肿瘤大小、术后是否有肿瘤细胞残存,是否有转移有重要相关性。

     

     

    2.     CA19-9

    CA19-9在大多数消化道肿瘤中均有表达,与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检测阳性率可达56%。

    在判断胃癌患者临床分期方面,CA19-9是比CEA更为敏感的指标。同时CA19-9值的高低,与肿瘤大小、转移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液中CA19-9值,明显升高时,提示胃癌患者可能生存时间缩短,治疗效果不好。

    3.     CEA

     CEA在健康人群血液中,含量比较低。在胃癌、肺癌、大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血清CEA水平往往明显升高,有研究表明,CEA在胃肠肿瘤中的阳性检测表达率达到50% ~80%。持续的CEA升高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好。

    4. CA72-4、CA19-9、CEA联合检测,检测值的高低,具有重要的意义。

    a.有利于胃癌的早期筛查诊断。

    b.有利于观察胃癌手术或化疗后的效果。

    c. 有利于监测胃癌是否复发,作为胃癌患者复发的监测指标。

     

    近几年来,对于 CA199、CEA、CA724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已经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应用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同时检测这3项,比单独检测一项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这对提高治疗疗效及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2]。

     

     

    参考文献:

    [1]宋杰,陈凤格,赵伟,赵冬.胃癌的发病率现状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09):704-707.

    [2]杨莉,李晓南,杨晓雪.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及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04):387-39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肺癌的早期症状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咳嗽咳痰,痰里面带有血丝,这个可以说是肺癌很早期的症状了,但是它往往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支气管炎或者肺炎。

     

    这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常见的,之前就有一个病人来广州旅游,突然复发咳嗽咳痰,来我院就诊,就发现他的左下肺有结节性病灶,而且还能看到一些影子,而当时这个北方病人在一个月之前在他们当地某家医院就诊过,以急性支气管炎用抗生素、化痰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好转才计划来广州旅游的,结果没想到刚到没几天就咳嗽咳痰的症状又出现了,结果最后被诊断为非小细胞癌。

     

    实际上,这个病人整个诊断确诊并不容易,我们是经过多个检查,CT,痰培养等等多个方面才发现它的癌细胞的,早期症状也不明显。所以,虽然我们说咳嗽咳痰可以说是肺癌比较早的早期症状,但实际上大家都能体会引起咳嗽咳痰的病因太多了,而且非常频繁,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

     

     

    因此,建议尤其是那些长期患有慢性基础病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人,更要注意自己早期肺癌症状被之前基础病症状所掩盖的风险!

     

    当然,除了咳嗽咳痰,还会有一些肺部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

     

    比如有些病人会出现胸痛。

     

    还有些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因为胸水把患者肺脏组织给压迫了,减少了其有效呼吸面积,就会造成呼吸困难。

     

    再比如还有些肺癌病人症状非常隐匿,会出现消瘦、低热等。

     

    注意:肺癌患者出现症状不是说所有的症状都会围绕着我们的肺部位置或者呼吸功能来发生的,而是会出现肺癌的一些肺外表现的,这点尤其需要引起大家的警惕的。

     

    像之前我遇到过一个病人,来的时候只是看起来脖子有点粗,后来诊断也是肺癌,这种往往是因为肺癌压迫了上腔静脉导致的;

     

     

    还有一些肺癌病人是从其他科转过来的被诊断肺癌的,比如有一些是因坐骨神经痛来就诊,还有的是因为颈椎病来看病的,结果住院常规胸部CT一拍,发现是肺癌骨转移,所以大家住院后为什么一定要拍片,其中有一部分意义就在这里,排除其他疾病;

     

    再比如还有一些肺癌患者还会开始只是表现为走路的肌无力、尿崩症等,还有1.7%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早期甚至会发生膝盖疼痛。因此,有很多都是肺癌的肺外表现,这往往也是造成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之一。这点医生和大家都要有所了解,一方面我们临床医生要提高我们的诊疗水平,另一方面大家也要知道有一些症状未必一定没有挂肿瘤科的必要,及早重视挂对室也是及早治疗肺癌的关键,一旦病情造成了贻误,对后续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但是不管症状怎么来,要想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最好的方式我们医生还是强调大家一定要做低剂量螺旋CT检查,去做肺癌的筛查,因为临床症状往往滞后于肺癌病情,通过症状来发现早期肺癌,晚期概率要多一些,尤其是对于肺癌的高危人群,要重视健康体检!

  • 肝功能检查的目的在于明确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肝功能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由于肝脏代偿能力很强,加上目前尚无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包括范围广的肝功能检测方法,因而即使肝功能正常也不能排除肝脏病变,特别是在肝脏损害早期,许多患者肝功能试验结果正常,只有当肝脏损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会出现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异常。

    下面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肝功能检查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正常值范围各医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反应肝细胞损害的指标

    • 谷丙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又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广泛存在于肝、心、脑、肾、肠等组织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肝细胞内谷丙转氨酶的浓度比血清高 1000~3000 倍,只要有 1%的肝细胞坏死,便可使血中酶活性增高 1 倍,因此谷丙转氨酶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正常参考值范围 0-40U/L。

      临床意义:

      轻度的升高(<80U/L)考虑生理性原因,包括饮酒、睡眠不好、熬夜、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疾病原因,包括感冒发烧、胆囊炎或胆道疾病、心肌炎、脑血管病等。

      中到重度的升高(>80U/L 甚至数倍、数十倍升高)需要考虑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代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的肝病、肝硬化、肝癌等。

    • 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又叫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肝病时当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大于 1 时,提示有肝实质的广泛损害,预后不良。

      正常参考值范围 0-40U/L。

      临床意义:

      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胆疾病方面与谷丙转氨酶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谷丙转氨酶,如果谷草转氨酶值高于谷丙转氨酶,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由于谷草转氨酶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故除了肝胆系统疾病外,谷草转氨酶升高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炎、肾炎、肌炎等。

    • 谷氨酰转移酶(GGT)

      谷氨酰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肝脏、肾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谷氨酰转移酶主要来自肝胆系统。谷氨酰转移酶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它在反映肝细胞坏死及损害方面作用不及谷丙转氨酶,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可用于对肝脏内排泄障碍、肝外梗阻、肝硬化的诊断和观察酒精肝损害的过程等。

      正常参考值范围 0-50U/L。

      临床意义:

      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都会引起谷氨酰转移酶升高。急性乙肝时,GGT 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 GGT 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GGT 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 ),ALT 和 AST 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 GGT 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等均可升高。

      其他引起 GGT 升高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前列腺癌等。

    • 碱性磷酸酶(ALP 或 AKP )

      碱性磷酸酶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临床上测定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对于不明原因的高 ALP 血清水平,可测定同工酶以协助明确其器官来源。

      正常参考值范围:女性 50~135U/L;男性 45~125U/L。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

      儿童在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碱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 1~2 倍。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以及孕妇和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均可以升高。

      病理性升高:

      (1)肝胆疾病:如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

      (2)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3)其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病理性降低:

      见于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等。

    二、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指标

    •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

      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间接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是指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难溶于水,不能通过肾随尿排出。间接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溶于水,能通过肾随尿排出体外。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肝细胞对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三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发生障碍,均可引起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出现黄疸。

      正常参考值范围:

      总胆红素(TBIL)3.4~17.1μmol/L

      直接胆红素(DBIL)0-6.8 μmol/L

      间接胆红素(IBIL)1.7~10.2μmol/L

      临床意义:

      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

      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抽血后溶血等。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 总胆汁酸(TBA)

      总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及肠-肝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与胆固醇的吸收、代谢及调节关系密切。人体的总胆汁酸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两大类。初级胆汁酸以胆固醇为原料,参与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经过胆道系统进入十二指肠后,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经水解反应生成次级胆汁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或肝内外阻塞时,胆汁酸代谢发生障碍反流入血,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升高。因此,总胆汁酸水平变化可敏感地反映肝脏功能。

      正常参考值范围 0-10μmol/L

      临床意义:

      总胆汁酸增高可见于各种急慢性肝炎、乙肝携带者或酒精性肝炎(TBA 对检出轻度肝病的灵敏度优于其他所有肝功能试验),还可见于绝大部分肝外胆管阻塞和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

    三、反应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 总蛋白(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总蛋白可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类,白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肝脏每天约合成 12g 一 20g 的白蛋白;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由机体免疫器官制造。总蛋白在机体中具有维持血液正常胶体渗透压和 PH、运输多种代谢物、调节被运输物质的生理作用和解除其毒性、免疫作用以及营养作用等多种功能。血清总蛋白不仅可用于机体营养状态的监测,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正常值参考范围:

      总蛋白 60-80g/L,白蛋白 40-55g/L,球蛋白 20-30g/L,白蛋白/球蛋白为 1.5-2.5: 1。

      临床意义:

      (1)白蛋白

      增高:各种原因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高热、休克);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过多等。

      降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不良、急性大失血、严重烫伤、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胸腹水、肾病、孕后期,白蛋白低于 20g/L 时,常可见水肿,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血中几乎无白蛋白,但不发生水肿)等。

      (2)球蛋白

      增高:主要是体内的某些疾病,引起免疫功能的增强,如慢性炎症和感染、慢性肝病、M 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降低: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导致的免疫力下降,服用免疫抑制剂,一些肝病(肝炎、肝硬化)等。

    • 前白蛋白(PAB)

      前白蛋白又称转甲状腺素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在电泳分离时,常显示在白蛋白的前方,其半衰期很短,仅约 1.9 天。因此,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比之白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正常值参考范围 280-360mg/L。

      临床意义:

      除了作为一种灵敏的营养蛋白质指标,前白蛋白在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硬化或肾炎时其血浓度下降。

    以上就是关于肝功能检查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的介绍,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能够有所收获。

  • 你知道吗?其实在100多年前,肺癌还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的癌症,而如今当它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时,也成为了全球性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所以无论是对疾病的预防,还是探索新的诊疗方法,对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疾病因素的研究都是尤为重要的。

     

     

    一、世界肺癌流行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中,肺癌都是主要的癌症发病和癌症死因之一。GLOBOCAN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肺癌新发例数为209.4万,死亡例数176.1万,居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第1位,其中男性肺癌新发例数为137.8万,占男性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14.5%,死亡118.8万例,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第1位;女性肺癌新发病例数为72.2万,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8.4%,居女性恶行肿瘤发病第3位,死亡58万例,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第2位。

     

     

    二、中国肺癌流行趋势

     

    根据2017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中显示,中国的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占全球的35.78%和37.56%,居世界首位,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且仍在继续上升。而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统计来看,在性别上,男性的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在地区上,城市地区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略高于农村地区,这可能与快速、不成熟的工业化以及城市中汽车的不断使用而引起的空气污染有关;在年龄上,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性高发年龄段为75岁及以上人群,而女性为60岁以上。

     

    三、致病因素

     

    1、吸烟与二手烟

     

    肺癌的流行已被证实是全世界卷烟广泛成瘾的结果,烟草燃烧后可产生多环芳烃等50余种致癌物质,而这些致癌物质可导致DNA的损伤、突变,最终发展为肺癌。据估计,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男性中80%的肺癌病例和女性中50%的肺癌病例是由吸烟引起的。而我国是世界上男性吸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烟民总人数在3亿左右,暴露于二手烟的不吸烟人群数量估计在7.4亿左右,虽然女性吸烟率显著下降,但女性肺癌发病率仍高于大多数恶性肿瘤,主要就是由二手烟暴露所致。

     

     

    2、空气污染

     

    一项研究显示,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预计超过一半的肺癌死亡患者可归因于环境中的细颗粒物。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二手烟草烟雾、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厨房油烟、室内燃料燃烧废气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肺癌的发病率会随着每天做饭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室外空气污染则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废气、交通废气等,早期的生态学研究发现,超过50%的肺癌发生在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相比,最有可能是工业来源的污染空气和机动车尾气。

     

    3、职业暴露

     

    铝的产生、砷、石棉、双氯甲基醚、铍、镉、六价铬、焦炭和煤气化烟气、结晶硅石、镍、氡和烟灰,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确定的对肺有致癌作用的12种职业暴露因素。例如大量接触石棉会导致肺癌、间皮瘤,根据对接触石棉工人的癌症死亡率进行的研究显示,肺癌死亡率显着升高。

     

    此外,遗传因素、饮食不均衡、辐射暴露、精神心理因素等也会导致肺癌发病率的上升,发现、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从病因学角度预防肺癌,制定有效、实用的公共卫生政策,例如控制空气污染、限制吸烟的法律、对青少年进行禁烟教育,以此减少肺癌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弗雷迪B,雅克F,伊莎贝尔S,等。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全球185个国家36例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GLOBOCAN估计[J].CA癌症杂志,2018,68(6):394-424.
    [2]康姗,马毅,刘超,等.XRCC1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风险的结合[J].Int J Clin Exp Pathol,2015,8(4):4171-4176.
  • 俗话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对于许多抽烟的朋友来说,餐前饭后点支烟吞云吐雾一番,实乃人生一大乐事。殊不知,吸烟一时爽,实则害己害人。

     

    烟草被列为国家一级致癌物,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肺癌死亡由吸烟所致,在家中或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雾也会增加罹患肺癌的风险。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吸烟者,如果身体出现“三处凸起”,应警惕肺癌可能,下面笔者为大家详细说明:

     

     

    何为“三处凸起”?

     

    (1)淋巴结凸起,即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系统,我们全身都有,平时浅表淋巴结是不肿大的,比如颈部淋巴结和腋窝的淋巴结,一般在有诱因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淋巴结的增大,大部分就是炎症可能多一点,也有可能是癌细胞转移到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

     

    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是根据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部位以及大小来看症状的。如果淋巴结转移压迫到了喉返神经,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的症状。如果淋巴结肿大压迫气道,可能会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相关症状,需根据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来确定。

     

    (2)肺部结节凸起,即有肺结节

     

    结节,是人体体表或者组织内部的一种小突起。肺结节,是生长在肺部的结节灶,也是目前最为多发的结节之一。许多人先罹患肺结节,后发展为肺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肺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只是作为早期肺癌提示的一个指征,患者也不用过于担心,定期检查随访即可。

     

    (3)手指有凸起,即杵状指

     

    杵状指,顾名思义,就是手指或脚趾末端出现增生肥厚,末端比较肥大像棒槌。杵状指表现为肺癌的早期首发症状,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肺癌这种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的疾病。

     

    国外报道,绝大多数肺癌患者早期有杵状指,且大部分在肺癌手术后消失。长期大量吸烟的朋友,也可参考该症状对身体进行自我检查。

     

     

    总之,吸烟有害自己和他人健康,建议尽早戒烟。对于长期大量吸烟肺癌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低剂量胸部CT筛查,可以有效筛查早期的肺癌。如果身体出现“淋巴结凸起、肺部结节凸起、手指凸起”这三处凸起,应引起高度注意,及时就医检查。

     

    参考文献:

    [1]烟草如何危害全世界人民的肺部健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07):506.

  • 肿瘤,这个名词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充满了恐惧。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相对较为温和,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在诊断肿瘤的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检查,并给出相应的检查结果。其中,低分化肿瘤就是检查结果中常见的一种。

    那么,低分化肿瘤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低分化肿瘤是指在病理切片上观察到的一种肿瘤类型。这种肿瘤的分化程度较低,也就是说,它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正常细胞相差较大,恶性程度较高。

    低分化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意味着它更容易发生转移和复发。对于低分化肿瘤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手术切除往往难以完全清除肿瘤细胞。因此,低分化肿瘤患者常常需要接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除了治疗手段,患者的生活习惯也对低分化肿瘤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降低低分化肿瘤复发风险的生活建议:

    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热量和高盐的食物。

    2. 适量运动: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肿瘤复发风险,因此,患者应戒烟限酒。

    4.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而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5. 定期复查:低分化肿瘤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的迹象。

  •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沉重。妈妈手术后的病理报告放在桌上,我无法掩饰心中的担忧。

    我拨通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电话,接通的是一位肿瘤内科的医生。我小心翼翼地描述了妈妈的病情,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没有打断我。

    我向医生询问了关于病情转移和复发的可能性。医生告诉我,虽然理论上都有可能,但妈妈的情况还比较早。他详细解释了目前的恢复情况和下一步的治疗建议。

    在交流中,我发现医生不仅专业知识丰富,而且非常细心和耐心。他不仅关注妈妈的病情,还关心我的情绪,给予了我很多安慰和建议。

    当我提到妈妈对基因检测的担忧时,医生耐心地解释了其作用和费用,并告诉我,现在的基因检测非常便宜,而且可以报销。这让我对妈妈的治疗更加有信心。

    医生还告诉我,血液检测虽然可以比影像学更早发现癌症,但目前还是以CT等影像学检查为标准。这让我对妈妈的复查更加放心。

    整个交流过程,我感受到了医生的真诚和专业。他的建议让我对妈妈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

    我真心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和那位肿瘤内科的医生,是他们给了我信心和希望。

  • 众所周知,p53蛋白在抑制肿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最新研究揭示了p53与另一种蛋白质RBM38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我们深入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发现,RBM38蛋白的水平对p53蛋白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当RBM38蛋白过多时,会降低p53蛋白的水平,从而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相反,当RBM38蛋白过少时,p53蛋白的表达会增加,这可能导致早衰等健康问题。

    这种p53与RBM38之间的相互调节关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循环。p53蛋白可以调节RBM38蛋白的表达,而RBM38蛋白则抑制p53蛋白。这种相互调节关系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高RBM38水平与某些乳腺癌和大肠癌有关,而在胶质母细胞瘤、卵巢癌等癌症中,RBM38的增加与预后较好相关。

    为了进一步探究RBM38对肿瘤的影响,研究人员敲除了RBM38基因。结果发现,敲除RBM38基因的小鼠表现出一系列衰老症状,如伤口愈合问题、贫血等,同时,p53蛋白水平升高导致细胞凋亡,从而缩短寿命。更令人惊讶的是,RBM38的缺失还增加了小鼠患癌症的风险,这可能与RBM38对一些与癌症相关的炎性基因的影响有关。

    这项研究提示我们,RBM38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针对RBM38,通过调节p53蛋白水平,可能会成为抑制肿瘤发展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 孩子患上肿瘤,对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儿童第二大死因,我国城市儿童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达四五千例。尽管肿瘤可怕,但只要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70%以上的患儿有望治愈。作为家长,关心孩子的身体,及时发现身体异常至关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小儿外科资深特级专家张金哲,根据多年一线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儿童肿瘤自查方法,帮助家长们及时发现孩子的身体异常。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自查方法:

    1. 洗澡自查法

    洗澡时,家长可以按照以下三条线进行排查:头颈上肢、前身下肢、后身会阴。家长的手指并拢,边涂肥皂边在孩子的皮肤表面擦洗。从头部到会阴、四肢、指、趾,每次洗澡顺序不乱不漏。正常淋巴结为可活动、无痛的、小豆形、橡皮样硬度的皮下颗粒,长圆扁形如蚕豆,最长径不超1厘米。

    自查线路一:头颈上肢

    包括头部:摸头皮是否平整,摸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和发迹淋巴结。颈部:摸颌下,沿耳后大筋摸颈侧。肩部:摸锁骨上,摸腋窝(沿肋骨)。臂:注意肘关节,摸手掌及手。

    自查线路二:前身下肢

    包括腹:摸前侧面全部,摸腹股沟。腿:摸大腿内侧,摸全足及趾。

    自查线路三:后身会阴

    包括背:摸后背及肩胛,摸脊骨。阴:摸尾骨及会阴,最后从后方摸肛沟前生殖器。

    2. 摸肚脐检查

    小儿睡熟仰卧位,家长右手五指并拢,以掌面轻按肚脐。慢慢向深层压下,达到脊骨,可感到有脉搏跳动。一般小儿不特殊肥胖、腹不胀,都能摸到清楚的跳动,并且能摸出一小段血管的粗细与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

    1. 腹部无肿物。小儿腹部容积很小,任何部位一个鸡蛋大的肿物都能把腹壁顶起,都可能使你摸不到脊骨前的跳动。

    2. 腹内无肿胀。肚脐到脊柱之间有很多器官和组织,任何肿胀,包括肠管、系膜、腹壁皮肤失去弹性柔软,都会使你摸不清脊柱前的跳动。

    3. 腹部无紧张感。腹部任何压痛,都会引发自然的腹壁紧张反射,阻止你摸到脊柱。

    学会摸小孩的肚脐,可以排除腹内有器质性致痛病灶,可以否定急需手术的外科性急腹症,这也是我多年经验积累的诊断技术。

  • 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它通过精准地识别并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从而实现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

    以肺癌为例,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使得靶向治疗变得更加精准。例如,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使用易瑞沙、特罗凯、凯美钠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能够针对EGFR突变,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除了EGFR突变,ALK突变也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克唑替尼等药物针对ALK突变,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肺癌,靶向治疗在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靶向治疗不仅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能够显著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靶向治疗并非适合所有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基因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靶向治疗作为一种精准、高效、低毒的治疗方式,为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靶向治疗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新兴的治疗方法和药品层出不穷,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治疗遗传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希望。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的出现,使得科学家能够精确地修改DNA序列,从而纠正遗传缺陷,治疗诸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

    此外,精准医疗的兴起也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可能。通过对患者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分析,医生可以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在药品方面,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型药物,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日常保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习惯,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当然,医疗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医院和医生。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医学领域能够取得更多突破,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 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医疗体系带来沉重的负担。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00万,死亡人数超过280万。如何应对这一严峻挑战,成为我国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因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许多人认为,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提前发现癌症风险,从而采取预防措施。然而,这种说法是否靠谱呢?听听国内知名肺癌专家、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吴一龙教授怎么说。

    吴一龙教授指出,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针对健康人群进行癌症风险预警的基因检测并不可取。首先,基因检测的结果并不能完全预测一个人是否会患上癌症,只能提供一定的风险概率;其次,过度关注癌症风险,可能会给健康人群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最后,基因检测的费用相对较高,并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那么,基因检测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又有哪些作用呢?吴一龙教授表示,基因检测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癌症的类型、分期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此外,基因检测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除了基因检测,我国在癌症防控方面还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加强癌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癌症的认识;推广癌症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癌症;加强药物研发,提高癌症治疗效果等。

    总之,面对癌症这一严峻挑战,我国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从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到康复等多个环节,全面提高癌症防控水平,减轻癌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 最近我去了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因为半月前我的CA199值达到了145,我非常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医生在问诊中非常耐心地为我解答了各种疑虑,让我感到很温暖。医生建议我可以考虑做PET-CT检查,但也告诉我这个检查的必要性不是太大,因为我之前做过很多其他检查,都没有发现有肿瘤的迹象。医生还告诉我,PET-CT检查有一定的提示意义,但不能够百分之百的全部筛查出肿瘤。医生还为我解释了这项检查的原理和适用情况,让我对这个检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问诊中,医生还非常耐心地回答了我的追问,让我感到很满意。医生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让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医生还为我提供了一些关于体检和医疗机构的建议,让我觉得非常贴心。

  • 我是一名中年女性,最近的体检报告显示我的肿瘤标志物偏高。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了我的心头,令我无法呼吸。每次去医院,看到那些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我的心跳就会加速,仿佛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致命的宣判。

    我开始频繁地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希望能找到一些安慰或者解决方案。然而,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让我更加迷茫和恐惧。

    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我找到了一个专业的医生。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虽然我的肿瘤标志物偏高,但医生告诉我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我患有癌症。有时候,中年女性的激素失调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医生建议我定期进行检查,并可以考虑中医调理。

    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放心。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人性化服务使我重新获得了信心和勇气面对未来的挑战。

    肿瘤标志物偏高的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肿瘤标志物偏高可能会引起焦虑和恐惧,但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中年女性的激素失调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 推荐科室 肿瘤科、内分泌科或妇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 2. 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全身CT或PET检查; 3. 考虑中医调理,平衡激素水平;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5. 如果有其他症状,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 1. 全身PETCT检查用于检测什么疾病
    全身PETCT检查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分期及复发的监测。它通过PET和CT的结合,能够全方位展示身体各部位的代谢活动和解剖结构,特别适用于肿瘤、脑部疾病、心脏病及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2. 全身PETCT检查异常说明什么
    全身PETCT检查异常通常反映身体某些区域的代谢活动异常,这可能是由于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原因引起。例如,代谢活跃的肿瘤细胞会在PET扫描中显示出高摄取的影像,而CT可以进一步提供其具体位置和形态学变化。

    3. 异常原因及可能的疾病诊断
    全身PETCT检查发现异常可以提示多种疾病。常见的包括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良性病变如甲状腺结节、炎症性疾病如肺炎、结核等;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具体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4. 如何处理全身PETCT检查异常
    当全身PETCT检查结果显示异常时,建议立即咨询专业医生。医生会根据影像结果、患者的病史及相关检查制定进一步的诊疗计划。可能需要进行组织活检、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或实验室检测,以确诊疾病性质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 全身PETCT检查的临床意义
    全身PETCT检查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肿瘤病变,还能准确定位和评估病变的范围及性质,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此外,它在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疾病复发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 全身PETCT检查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全身PETCT检查前,患者需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项,例如检查前6-8小时禁食、避免剧烈运动及携带相关病史资料等。检查过程中,需配合医生的指导,保持安静和稳定,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检查结束后,应多饮水促进示踪剂的排出,并遵循医生的后续建议。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