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家庭医生科普之AIDS

家庭医生科普之AIDS
发表人:主治医师王存孝

2020 年 12 月 1 日是第 33 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 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英文缩写 HIV)引起的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令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发生高危行为后,72 小时内如何自救?

  • 发生暴露后,比如破损手指沾染艾滋病病人的血液、同 HIV 感染者发生了无保护的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阻断来自救,服药效果与起始用药时间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发生高危行为 2 小时以内进行药物阻断效果最好,原则上不超过 72 小时。

怎样预防感染艾滋病?记住以下 6 招

  • 目前,艾滋病不可治愈,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 1、保持一个稳定而且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性伴侣
  • 2、全称规范使用安全套
  • 3、不要以任何形式吸毒
  • 4、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或接受输血
  •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诊所打针、拔牙、针灸、纹身、打耳洞等
  • 6、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修脚刀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

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歧视,共享生命阳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有一位阿姨问我:为什么我们都是夫妻同时患糖尿病?糖尿病会传染吗?


    夫妻对拜,送进“糖”房


    呵!好多年没听过这个问题了。答案是肯定的:糖尿病不会传染。那为什么夫妻会同时患上糖尿病?


    用丁香医生的话说,原因有三:


    一拜天地,即拜基因所赐;


    二拜高糖,拜不良生活方式所赐;


    三夫妻对拜,拜相同不良生活方式所赐。


    三拜结束后,就送进“糖”房。

     


    这种看起来像传染的糖尿病包括3类人:


    1、 有血缘关系的人:如北京有一门5朵金花全部患上2型糖尿病,属于遗传性质;


    2、 有相同生活方式的人:比如夫妻同时患上糖尿病,这是因为有相同的不良生活方式,另外到了一定的年龄,比如50岁以上了,也是患糖尿病的高发年龄。


    曾经有媒体报道的“糖尿病村”,是因为整个村里以前很落后,后来开矿了,村里有钱了,吃得多动得少,因此一个接一个患上糖尿病了。当时村里人也以为糖尿病会传染。


    3、 到了50岁以上的人,50岁以上的年龄本来就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瑞典研究:糖尿病真的像会“传染”


    关于这种说法,瑞典的科学家曾经做过研究,主要观察 15 万名 2 型糖尿病患者及其 2 万名子女,结果发现:


    如果某个家庭中有人得了糖尿病,那么他家里人得糖尿病的风险大约是一般人的 2~30 倍。


    如果某人有两个兄弟姐妹都得了糖尿病,那么这个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 30 多倍。


    这也说明,兄弟姐妹之间相同的那一部分基因,在糖尿病发病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王卫庆教授在大众医学上也指出,我们中国的研究团队在2011~2012年选取全国25个社区中34 805对年龄在40岁或以上的夫妻开展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与配偶为非糖尿病的调查对象相比,配偶罹患糖尿病的调查对象具有更高的概率罹患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


    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之间,若有一方患有糖尿病,那么另一方夫唱妇随地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 1.3 倍。

     


    5个方法杜绝“传染”


    看到这里,很多已患糖尿病的就紧张了:你说影响老伴也就罢了,毕竟都老了,相互扶持;但万一遗传给孩子可怎么办?


    莫怕!虽然2型糖尿病有遗传因素,但想要预防它,其实也没那么难。而且自己患糖尿病,给身边亲人敲响警钟,这也算是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了。


    1、 防止太胖


    一胖毁所有!说的不只是视觉,还有健康。胖,真的会容易让人生病。努力保持BMI在18.5-23.9之间,最好能在22左右。


    男性腰围控制在90厘米以内,女性腰围控制在85厘米以内(记住这个腰围“985工程哦”)


    2、 健康饮食


    多选择新鲜的全谷物、蔬菜,避免太甜、太油、太咸、深加工、高热量油炸食物,适当吃一些杂粮、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3、 养成运动的习惯


    不只是要运动,还要把运动当做一种习惯。


    你以为运动的人表面上很风光,实际上……他们内心和表面一样阳光。运动给人带来的好处是你想象不到的。


    4、 定期体检


    如果你已经患糖尿病,可以定期给身边的亲人也测测血糖(视情况而定,比较肥胖、不爱运动人,可以每周或每个月测一次),一旦发现血糖偏高,及时干预;


    糖尿病发现得越早、干预得越早,花钱越少,受罪越少,健康越多。


    5、 放轻松


    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如果你和亲人做到了以上几点,一般会离糖尿病比较远。而且你会发现,与家人一起预防糖尿病,全家人越来越健康,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


    诺诺不打诳语,前不久就有这样一个故事,详情请阅读:没吃药,3个月通过饮食运动帮老公血糖达标,所有糖友都应该这样做


    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一定是你想象不到的!


    (注: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较少,更不存在“传染”,请那些自责“没有照顾好孩子导致他患1型糖尿病”的家长们摆正心态:我们不要后悔过去,要做的是认清疾病,照顾好他们的未来)

  • 一、一般治疗

     

    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二、抗病毒治疗

     

    1.抗HIV治疗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艾滋病的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而且需要终生服药。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2.抗反转录病毒

     

    ①国际现有药物:六大类30多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raltegravir)、融合酶抑制剂(FIs)及CCR5抑制剂(maraviroc)。

    ②国内ARV药物:有前4类,12种。某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合并结核、肝炎及静脉吸毒者)的抗病毒治疗均有其特殊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搬以上方案。

     

    特别注意:依从性很重要。抗病毒治疗前,应与患者有充分的交流,让他们了解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适、依从性的重要性、服药后必须进行定期的检测,以及在发生任何不适时应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同时要得到其家属或朋友的支持,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监测CD4+T淋巴细胞、HIV-RNA及常规血液检测,以评价疗效及副作用。

     

     

    三、艾滋病并发症的治疗

     

    对于各种感染均进行针对各种病原的抗感染治疗。如:念珠菌感染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用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局部应用干扰素;PCP应用复方新诺明,或联合克林霉素,重者联合糖皮质激素,甚至呼吸支持;细菌感染应用针对敏感菌的抗生素;活动性结核给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出现结核性脑膜炎或结核性心包积液时需联合糖皮质激素;鸟分枝杆菌感染需乙胺丁醇联合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重症可同时联合利福布汀或阿米卡星;深部真菌感染根据真菌的种类可选二性霉素B、卡泊芬净、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氟胞嘧啶等;巨细胞病毒感染应用更昔洛韦或膦甲酸钠,累及神经中枢时需二者合用;弓形体脑病需乙胺嘧啶联合磺胺嘧啶,过敏者用克林霉素。

     

    并发肿瘤者:子宫颈癌,根据分期不同需根治手术、放疗、化疗;淋巴瘤需联合化疗;卡波氏肉瘤:局限者仅需抗HIV治疗,播散者需化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撸管指手淫,手淫一般不会得艾滋病,单纯的手淫不满足艾滋病的传播条件,就没有传染艾滋病的风险。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乳汁中,可经性接触传播、血液和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手淫是一种自慰行为,是在具有规律的性生活之前,模拟性活动,促使精液排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性需求,手淫不会凭空滋生出艾滋病病毒,不满足艾滋病的传播条件,就不会直接导致艾滋病感染。

    手淫也要注意清洁卫生,平时要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 艾滋病患者发热可能与艾滋病进展、机会性感染、药物反应、其他原因等因素有关。

    1. 艾滋病进展:在艾滋病的中晚期,免疫系统受损,病毒复制增加,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发热。这种发热通常是由于体内的炎症反应和机体对抗感染的反应引起的。

    2. 机会性感染:由于免疫系统受损,艾滋病患者容易感染一些机会性感染,例如肺炎、结核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这些感染可能导致发热作为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反应。

    3. 药物反应:艾滋病患者常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这些药物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包括发热。一些抗病毒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发热。

    4. 其他原因:除了上述因素外,艾滋病患者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出现发热。例如,可以是非艾滋病相关的感染、炎症性疾病、药物过敏等引起的。此外,发热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有艾滋病或者病情进展,发热可能是艾滋病患者面临的一种常见症状,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如果患者出现持续性发热,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36岁的振辉全身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红斑不说,还骚痒无比,开始他以为是过敏,可是到药店买了抗过敏的药,吃下去却一点效果都没有。

     

    因为身上的红斑越来越严重,以致振辉根本不敢出去见人,这让他非常苦恼又异常恐惧。

     

    说实话,当振辉来到医院就诊的时候,我们也吓了一跳,当时的第一反应,什么东西引起的过敏,这么严重?

     

    的确,振辉的表现有些类似过敏性荨麻疹,但是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我们却发现,一切并没有如此简单。

     

    对于很多皮肤病,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思维里往往都有这么一个定向,过敏。

     

    虽然现实生活中过敏原非常多,但如果把所有的皮肤病都归类为过敏,不仅不够严谨,反而容易误诊或漏诊一些原发病。

     

    比如,我们半年前曾接诊过一名全身皮肤瘙痒的患者,去了很多家医院的皮肤科,均考虑是顽固性皮炎,但治疗后毫无效果,最终,通过细致检查,我们发现,导致患者皮肤瘙痒的罪魁祸首,其实是霍奇金淋巴瘤。

     

    那么,对于这名叫振辉的病人,真相又是什么呢?

     

    如果不考虑是简单的过敏性皮炎那么简单,作为医生,一定要想到两种疾病,一种是梅毒,一种则是艾滋病,梅毒分为三期,其中二期会引起全身皮疹,至于艾滋病,几乎100%的患者都会出现皮肤表现,在临床上的表现也非常多样,比如皮疹,红斑,瘙痒,荨麻疹等等。

     

    之所以会引起皮肤表现,与炎症和高度增殖有关,也与病毒,真菌,细菌感染有关,艾滋病患者更容易遭受寄生虫感染,比如皮肤表面的蠕螨会引起严重瘙痒的毛囊炎,还有继发的肿瘤,最常见的是Kaposi肉瘤。

     

    对于振辉来说,我们通过两次抽血,进行艾滋病的初筛,及送到疾控中心进行第二次比对,最终明确为艾滋病。

     

    通过询问病史,我们了解到,振辉不仅有多个性伴侣,而且有长期吸毒史,而这两种无疑都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因素。

     

    其实像振辉这样的感染患者,我们也并非是第一次碰到,虽然人们谈艾色变,但作为医生,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到这种疾病,艾滋病引起的很多症状都不典型,如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泻,皮肤病等等,如果给予治疗后依然没有缓解,或是原发病未明确,在既往史中有吸毒,或者高危性行为的,都需要警惕艾滋病的可能。

     

    作为医生,我们再次告诫大家,导致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是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所以一定要洁身自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艾滋病初期不会导致失眠,这两者并无直接关系。失眠可能是睡眠环境改变、心理压力过大、药物因素所致,而艾滋病的初期症状为发热、头痛、恶心、淋巴结肿大等。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而造成该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人免疫缺陷病毒,会经性接触、血液以及母婴传播。

    早期患者可能并无明显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就会出现发热、头晕、头痛、恶心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现象,并随着病程的进展,造成免疫细胞功能受损或缺陷,最终合并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艾滋病患者并不会引起患者出现失眠,而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睡眠环境不佳所引起的,如居室矮小、过冷或过热、噪声太大、光线过强等。也可能是由于情绪紧张、心情抑郁、思虑过多等因素所致。另外,皮质激素和抗帕金森病药物等,也会造成失眠。

    建议患者出现失眠症状后,应该要配合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并在了解原因后再做治疗。同时,也要积极的治疗艾滋病,避免有性生活而造成艾滋病传播。

  • 胳膊起疹子不一定是艾滋病,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过敏性皮炎、毛囊炎、接触性皮炎等。艾滋病急性期可能出现皮疹,但这些皮疹通常是全身性的,而不是仅限于胳膊。这些皮疹通常表现为大片的红疹,可能会伴有瘙痒,而且一般持续5~10天就会自动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急性期的皮疹表现不是固定的,特异性很弱,小红点可能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好艾滋病的预防,例如避免与艾滋病感染者以及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远离毒品,不随意做有创伤性的行为,如纹眉、打耳洞、纹身等。

    如果有高危行为,应该做艾滋病的抗体检测以明确诊断,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可以确诊感染艾滋病。

  •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大家都知道,艾滋病具有传染性,是一种能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致死性疾病。在很多的电视中我们都看到过关于艾滋病的场景,电影《最爱》讲述的就是两个同患艾滋病的人被同村的人所嫌弃而后相爱,最终两人双双病亡的故事,在电视剧《假如有明天》中,就进行了艾滋病的宣传与预防,诸如此类的电视还有很多,但是我们又真的了解吗?

      
    艾滋病主要是由于HIV病毒的感染,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下的青壮年。其传染源主要是HIV无症状携带者以及艾滋病患者。

     

    传播方式主要有:

     

    1、性接触传播,同性或异性间或者人工授精也会出现。

     

    2、血液传播,输注含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医务工作者高危人群。

     

    3、母婴传播,可在子宫内或分娩时传染给新生儿。人与人之间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该病毒的传播,我们要理性对待。

     

    该病潜伏期长,病程发展缓慢。其病程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机体感染1-3周后,感染者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感染2-4周后,上述症状减轻或消退。该期血液中并检测不到病毒,但人体是具有传染性的,病毒会在人体内继续播散 。

     

    2.无症状潜伏期:此期是病毒与免疫系统对峙阶段,可长达2-10年甚至更长,临床无症状。此期血液中可检测到HIV病毒和抗体,感染者具有传染性 。

     

    3.临床发病早期:随着感染者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出现了与HIV相关的综合征,主要有持续性发热、食欲缺乏、不明原因的消瘦,随后会出现腹泻、盗汗、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4.临床发病晚期:此期多伴有各种机会性感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损伤严重,致使其他病菌乘虚而入,常见的有弥散性隐球菌病、弓形虫病、分支杆菌感染型疾病等;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痴呆和消耗综合征。

     

    预防艾滋病就要从自身做起,要保持自爱,进行安全性行为,当患上性病后要积极的治疗,不可拖延;防止血液传播的途径,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其制品;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对于女性感染者应避免怀孕。

      
    我们对HIV感染一定要有理性的认识,不可过于激进,对于这类感染者我们应善待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

  • 引起胃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容易被忽视——幽门螺杆菌。

     

     

    我们的胃是一个高酸环境,一般情况下细菌很难在里面生存,但幽门螺杆菌是个例外,它能顽强地待在胃中,给身体捣乱,还会通过餐具、食物等进行传播。

     

    除了让你的胃受伤,一项新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还会悄悄影响血压。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为你解读幽门螺杆菌是如何影响健康的,并教你科学防住它。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成虹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杨爱明

    重庆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陈伟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副教授 孙凌宇

     

    幽门螺杆菌与高血压相关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联合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与高血压相关[1]

     

     

    研究共纳入17100名受试者,他们全部接受了尿素呼吸试验和常规健康检查。结果发现,受试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7.75%。

     

    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和饮酒状态、体重指数、血脂、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

     

    • 未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和感染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5.1%和57.5%;
    • 高血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8.8%,高于非高血压人群(46.4%);
    • 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相比,感染人群出现高血压的风险增加11.7%,平均舒张压高0.9毫米汞柱。

     

    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呈阳性的成年人血压明显高于呈阴性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较高的舒张压有关,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无关。

     

    近一半国人被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其进入人胃内酸性环境后生长繁殖,会引起组织损伤,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感染后,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有的会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

     

     

    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目前我国人群感染率在40%~50%,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就被感染了。

     

    我国由于感染因素导致的癌症负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癌症占45%,其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4~6倍。

     

    人体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正常的胃黏膜会产生炎症,即发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如不经治疗,部分患者会慢慢演变直至胃癌。

     

    感染后,胃黏膜细胞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它既可以在人的胃内生长和繁殖,也可在人类的粪便、唾液、牙垢和呕吐物中被检测出来。排出体外的幽门螺杆菌会污染水源和食物,苍蝇也可以通过接触粪便进而污染食物。

     

    4件事染上幽门螺杆菌

     

    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幽门螺杆菌来说也是如此。

     

     

    在餐桌上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吃进去的细菌”,它的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

     

    在外就餐,若餐馆的碗筷消毒不达标,或几个人一起吃饭时不使用公筷,互相夹菜,都可能会造成传染。

     

    刺激性食物

     

    此类食物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入侵,由于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致使胃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幽门螺杆菌入侵。

     

    生吃

     

    很多人钟爱西餐、日餐,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就吃,涮火锅肉还没烫熟就下肚了,这就为感染幽门螺杆菌埋下了隐患。

     

    接吻

     

    唾液中也可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如果情侣深度接吻,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将畅通无阻。

     

    5个细节预防感染

     

    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不必恐惧,只要规范治疗,90%以上患者可根除。

     

    建议以下6种情况根除幽门螺杆菌:

     

    ▶ 明确的消化性溃疡;

    ▶ 胃淋巴瘤;

    ▶ 胃癌;

    ▶ 胃大部切除术后;

    ▶ 长期服用镇痛药、计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 患有不明原因的血液病。

     

    预防幽门螺杆菌,最重要是管好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1.采用家庭分餐制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分餐,并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

     

    同时,应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2.注意饮食卫生

     

    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肉类,不喝生冷水。

     

     

    不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3.不要“口对口”喂饭

     

    杜绝用嘴喂孩子,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还有人会不自觉地用舌头感知食物温度,或在喂奶前先用奶嘴尝一口试试温度,有些家长还会跟孩子吃同一碗饭,这些习惯都应该摒弃。

     

    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情侣间亲热前,要充分清洁口腔。

     

    5.定期体检

     

    到医院体检时,可通过胃镜和碳13尿素呼气实验两种方式,有效检测幽门螺杆菌。一旦确诊,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对于年龄大于35岁、有胃癌家族史、有上胃肠道相关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了解胃内情况。

     

    参考文献:
    [1]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Chinese adults: The Dongfeng‐Tongji cohort. J Clin Hypertens, First published: 20 July 2020
  •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高血压人群才会患脑溢血,或者更容易患脑出血,其实这只猜对了一部分。现实生活中,导致脑出血的原因可不止这一种,很多因素都可以造成血压不稳,更可以造成脑出血,只不过这两种结局都跟血管异常有关,所以人们才会将高血压和脑出血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为什么没有高血压的人群,也会有患脑溢血的机率呢?今天,笔者就跟大家一起谈谈其中的奥妙,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血压增高和脑部出血之间的关系。

      


    其实,脑部的出血主要是由局部血管病变引起的。人体血管几乎遍布全身各处,有些地方的血管口径较大,有些地方的血管口径较窄,有些地方的血管弹性很好,有些地方的血管脆性很高,真是因为血管性能参差不齐,才会造成不同的血管疾病。那么,作为人体“司令部”的大脑,其中的血管也是十分丰富的,人的脑部不仅有丰富的大血管,还有分布于脑组织各处的小血管,这些血管在脑组织里面弯曲的走向、曲折的排列,因而更容易发生病变。随着机体的衰老,人体的血管也会遭受氧化应激的损害,血管的弹性也会变得越来越差,因此导致了血压不断升高。

      


    高血压是人体血管变差的一个重要信号,它不仅说明血管的弹性不再像以前那样柔韧,而且也表明血管的承压能力也在不断下降。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人体的血液容量是不会变的,但是官腔会变狭窄、血管的收缩能力会变差,这就相当于给脆弱的血管施加更多的压力,所以才会导致血管破裂。不仅如此,脑部的血管比较细小,因而在同等条件下也更容易发生破裂,这就是为什么即使血压不高的情况下,脑部也会有血管破裂出血的症状出现。

     

    那么,什么情况会导致脑部血管的破裂呢?很多原因都会导致血管发生病变,除了年龄增加,血管老化之外,还有很多的因素额可以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比如,经常性的熬夜使得机体内分泌容易出问题,造成激素的水平波动不一,最后直接影响血压的调节,造成脑部血管破裂出血;情绪的波动加剧血液流速加快,使得机体的血压出现一过性的增高,造成血管被骤增的压力影响,造成脑部血管破裂出血;血管的管腔有大量的脂质堆积,造成管道越来越狭窄,这会使血液通过的时候更加困难,这也会造成局部的血压骤增,造成脑部血管破裂出血;血管有畸形的人群,因为血管有先天性的狭窄或走向不好,因而更容易伴随着衰老问题出现,比如畸形的血管造成血压增高,最后造成脑部血管破裂出血。

     

     

    总而言之,大家不要以为引起脑部出血的原因就只有高血压这一种,平时多注意加强身体的锻炼,合理控制自己的饮食,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血管破裂等疾病的高发,从而减少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机率。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