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用药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用药的注意事项
发表人:周风波

糖尿病用药的注意事项:

1.很多餐前服用的药物,我们很多的医护人员跟患者交代的都是:饭前半小时;其实应该是去规定一个就餐与服药的时间差,就是说服药半小时内要去就餐,要不然:药物吸收开始发挥降糖作用了,患者还没就餐,势必造成部分达标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2.饭量与服药量之间的关系:少吃饭就要少用药,不吃饭就不用药,当然这仅限于单次就餐而言,同时就是要去监测血糖的变化,有理有据的调整药量,避免盲从!

3.用药一定要规律,避免漏服、重复服用;同时要尽量选择同一剂量、剂型、甚至于同一厂家的;

4.克服长期服药期间的一些惰性,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用药频次、剂量服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我是一个糖尿病家族的人,家里的亲戚,记不清已经有几个人因糖尿病并发症而过世了,就连我的师母也因糖尿病被截肢,最后也是因为这个病去世,因此糖尿病早早在我心里留下了阴影。


    2020年,我居然还是没有逃脱糖尿病的魔爪,我茫然失措,害怕、恐惧让我终日惶惶不安,今天担心这样,明天担心那样,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几乎感觉自己已经面临死亡一般。


    偶然机会我认识了很多糖友,这也让我从此看到了希望的光芒——居然那么多糖友活得好好的。


    后来我了解了很多关于糖尿病的知识,让我顿时茅塞顿开,心情好了很多,从此,我也终于懂得了糖尿病虽意味终身与它相伴,但是只要能控好糖,避免并发症发生,我们也可以与病共存,快乐生活。在这里我结合一年多学习实践体会,与糖友一起分享我的控糖经验!

     


    1、学会了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熬夜、久坐是我几十年工作形成的习惯,学习后得知这些行为会导致我们的血糖波动大,抵抗力下降 ,影响病情稳定, 必须要彻底改掉,我努力地改掉这些不良习惯,现在基本上约定晚上十点睡觉 ,平时多运动,至少每天三次运动,甚至在家看电视、聊天都在运动。


    2、坚持每天学习。


    我每天必会看一些糖尿病文章,有一些不够明白的还会反复学习呢,力求进一步了解糖尿病的知识、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办法、运动方法,学会了很多糖友餐的搭配与制作,也学会了较多的运动方式。


    3、坚持每天定期监控血糖。


    通过监测了解每一天自己的血糖状况,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从而达到控制血糖在稳定状态。

     


    4、坚持“管住嘴”。


    科学合理饮食不容忽视——控制热量、按时吃饭、慢嚼细咽、食物多样性是稳糖的保障。现在我也改掉了过去饮食坏习惯——暴饮暴食、酗酒、喝高汤、吃高糖、高热、高油食物等坏习惯。


    无论是平日还是节日,自己的饮食都是精心设计的,坚持做到了“三少一多”——少糖少盐少脂多品种,绝大部分时间每天食物达到十多种甚至二十多种。现在为了更好的控糖,我学会了新的食物搭配法,如杂粮饭,在米饭中加入各种豆类、杂粮让起升糖慢,混搭菜——几样菜一起煮,可以减少油和盐的用量,吃饭顺序基本按照:汤——蔬菜——肉——主食(少量配菜)。


    买了食物称以后,经常将吃的食物过称,测血糖,这样可以知道自己吃什么、吃多少,血糖保持得好。还经常进行食物测评,记录下来什么食物可以吃多少量,为以后吃东西懂得一个合适的量。


    5 、坚持“迈开腿”。


    曾经的“懒动虫”如今每天基本坚持“三段式锻炼法”。而且锻炼的地点、内容都是多样化的,因地制宜,确保锻炼的时间、运动量达标。


    6、坚持早睡早起。


    过去是熬夜王,不过12点不睡觉,甚至2—3点或通宵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为了控好糖,现在晚上10:00前睡觉,基本上保证8小时/天。


    7、保持乐观心态。


    不良情绪会刺激压力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血糖升高!经常出去跳舞、散步、旅游、聚会,开心每一天。


    曾经我也是美食狂、懒动虫、熬夜王,不知不觉成了“三高”人,后来通过学习、交流、实践让我有了巨大改变,如今,我已从“糖尿病”的“阴霾”中走出来了,自觉严格坚持以上几条规范自己,血糖控制也比较好,基本各项指标都达标了,自从病情控制好以后,人也开朗活泼了许多,轻松、开心每一天!


    2020年我开始了我“新的人生路”,我研究新美食,创新我的控糖“新美食”,我积极运动,是朋友圈的打卡达人,我坚持过自律的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也让我的血糖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棒,心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希望糖友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控糖方法,并且为之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糖人!

  • 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都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糖药物。那么,哪一种降血糖的速度更快呢?其实,药物并没有好与坏之分,但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这两种药物降糖的作用机理不同,很难去说哪种降血糖更快,患者应根据自身的血糖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


    下面将与你一一细说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想必您看完后会心中有数吧。

     


    二甲双胍


    大多数人糖尿病人对二甲双胍都很熟悉,二甲双胍,是非常经典有效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也是国际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甚至一些1型糖尿病的患者,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服用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作用


    二甲双胍,主要是可以抑制肝糖原输出,同时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以及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它不需要依赖胰岛细胞功能,所以2型跟1型糖尿病均可用。


    主要适用人群


    二甲双胍适用于通过饮食或者运动调理不能很好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也适用于糖尿病前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等,尤其适用于体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可与其他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联合应用,也可以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减轻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波动。


    用法用量


    根据糖尿病治疗指南,二甲双胍的常规剂量可以为1g,2次/天。


    但具体用量,还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年龄、体重等具体情况来定。


    常见副作用


    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口干、口苦、金属胃、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慢慢增加药物剂量,停药后不适症状往往可自行缓解。


    偶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等。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也可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但极少引发贫血。


    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容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尤其是在肝肾功能受损、心功能不全、缺氧的状态下。二甲双胍本身不会伤肝或伤肾,但肾功能不好的时候会影响药物的排泄,或会导致药物的蓄积或者乳酸酸中毒等问题,所以不太适合肾功能不全的情况。

     


    阿卡波糖


    阿卡波糖作用


    阿卡波糖片,也是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主要是通过抑制小肠壁细胞和寡糖竞争,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使肠道延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餐后血糖的升高。


    通俗点说,就是阿卡波糖能够抑制或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一个人餐后血糖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也就是米饭、馒头等主食的摄入量。所以阿卡波糖主要是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


    主要适用人群


    阿卡波糖片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升高者。


    用法用量


    用餐前即可正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一般一日3次,每次1片。具体用量还需听从医嘱。


    常与二甲双胍、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合用。一般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可以减轻肠道的副反应。


    常见副作用


    主要副作用是胃肠胀气、排气增多、肝酶升高、肠鸣音、皮疹或荨麻疹。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服用阿卡波糖后,患者出现了低血糖,不能通过进食碳水化合物来纠正,而是要喝甜饮料或者直接口服葡萄糖。


    综上所述,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主要是降糖的作用机理不同,所以也很难说哪种降糖速度快,患者需要根据身体情况及血糖情况来进行选择,下面再具体来对比一下。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


    作用机理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而降低血糖。


    阿卡波糖:通过延缓糖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适合人群


    二甲双胍:适合于糖尿病伴有肥胖者。如空腹血糖升高或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同时升高的患者;肝肾功能较好而BMI又高的青壮年,建议用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适合于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如单纯性的餐后血糖升高;以淀粉类食物为主的人群,建议用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都是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降糖药物,都属于一线药物,两者可以联合使用,并无好坏之分,也没有降糖速度的快与慢的区别。


    因为这两个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有所差异的,建议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药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虽然二甲双胍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但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包括胃肠道问题、食欲减退、乳酸酸中毒、肝功能异常、维生素 B12 缺乏等。

    1.胃肠道问题:

    如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和胃灼热感,通常这些症状在开始治疗时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减轻或消失;

    2.食欲减退:

    部分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后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导致食量减少;

    3.乳酸酸中毒:

    二甲双胍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乳酸酸中毒,尽管这种情况相对罕见,但可能会在肾功能受损或药物滥用时发生。乳酸酸中毒可能导致肌肉痛、呼吸困难、心悸和意识丧失等症状,属于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4.肝功能异常:

    二甲双胍在个别患者中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尤其是在有肝疾病史或饮酒过量的人群中;

    5.维生素 B12 缺乏: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导致维生素 B12 吸收不良,进而引发维生素 B12 缺乏。维生素 B12 缺乏可导致贫血、神经系统问题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如果正在使用二甲双胍并身体出现不适,应咨询医生,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提供适当的建议。

  •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药物的服用时间并没有严格限制,饭前饭后都可以吃,所以不存在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合适的说法。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属于复方剂,成分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酸、氯苯那敏等,可以缓解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头痛、打喷嚏、流鼻涕等。

    相关研究和临床没有发现服用时间不同,会影响身体对药物的吸收,所以没有对药物的服用时间作出限制。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不可以私自用药,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头晕、恶心、身体乏力等。禁忌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运动员慎用等。

  • 1929年青霉素横空出世,至今已有90年,可以说这是一个世纪经典药物,不知挽救了多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生命。在青霉素临床使用过程中,科学家研发出了头孢类抗生素,和青霉素同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问世后给人一种逐渐取代青霉素的感觉,因为在临床感染的药物治疗上,头孢菌素的用量的确比青霉素类大很多,在药物使用排名上,头孢菌素类更是远超青霉素类。

     

     

    为什么临床医师喜欢选用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呢?

     

    1.青霉素缺点

     

    青霉素容易过敏,每一种青霉素使用前均需要皮试;使用不方便,口服品种少,市面上常见也就是阿莫西林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即使口服药物使用前也最好皮试,其他大多需要注射给药。半衰期非常短,且需要皮试,不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2.头孢菌素类优点:

     

    1)相对青霉素不易过敏,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无过敏史者用药前无需进行皮试。但对青霉素类抗菌药有过敏既往使者慎用,必要时用所选头孢菌素原液做皮试,但头孢菌素皮试试验临床参考意义不大,皮试结果无论阳性还是阴性,一旦用药时,仍需密切观察,同时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类。

     

    2)使用方便,可供选择的口服品种多,重症时静脉给药,一旦病情减轻,可以改口服进行序贯治疗;或者病情轻,可以口服的患者可以直接选择头孢口服剂型。

     

    3)作为杀菌剂,且半衰期相对青毒素长,可作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根据指南,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中,像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头孢唑啉半衰期是1.5-2小时,头孢呋辛半衰期是1.2-1.6小时,头孢曲松半衰期更长达8小时,如无特殊情况(比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等),这些头孢类抗菌药物的有效时间可覆盖整个手术过程。

     

    从安全、经济、方便的给药途径来看,临床医师和患者当然更多的会选择头孢类抗菌药物而非青霉素,从而导致药物使用排名上,头孢菌素类更是远超青霉素类。

     

     

    青霉素有独特优势,有头孢类药物不能替代的功效

     

    青霉素独特优势有:

     

    1)对肠球菌、李斯特菌有效,头孢菌素对肠球菌、李斯特菌天然耐药。

     

    2)对不耐药的链球菌非常敏感,即使对链球菌中介,加大剂量仍敏感,但头孢菌素如对链球菌不敏感,加大剂量也于事无补。

     

    3)对梅毒螺旋体有效,且效果好,作为梅毒首选治疗。

     

    综上所述,从1929年英国学者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至今,青霉素仍造福于人类。不同感染,不同的病原体,不同的感染部位,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抗生素,而不是以偏概全的说头孢菌素可以取代青霉素。但青霉素的皮试试验,尤其是其耐药性的问题恐怕才是它应用面变窄的真正原因。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仍是目前全球亟待解决的难题。

  • 聚乙二醇4000散和乳果糖均可用于孕妇便秘的治疗。聚乙二醇4000散是一种渗透性的泻药,起效速度相对较快。聚乙二醇4300散对胃肠道功能紊乱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极少数人群可能会出现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禁用人群主要是对药物成分过敏者。乳果糖属于一种缓泻剂,主要是通过保留水分以及增加粪便体积来促使结肠蠕动,最终促使排便。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偶有腹痛和腹部胀气不适感。禁用人群主要包括低钾血症、糖尿病患者或低糖饮食者、胃肠道梗阻患者、尿毒症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以及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等。由于药物治疗时可能会出现个体差异,当孕妇需要选择药物治疗便秘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

  • 如果血糖测试晚了二十分钟,通常不会对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但确切的影响取决于的血糖水平是否稳定以及血糖控制目标。

    对于血糖水平相对稳定的人来说,晚了二十分钟可能只会产生轻微的影响,因为血糖水平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然而,如果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很严格,即使是轻微的偏差也可能对的治疗计划产生影响。

    如果担心测试时间的偏差会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建议在下次测试时尽量遵守准确的时间安排,确保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血糖测试。

  • 一、缬沙坦真的致癌吗?

     

    缬沙坦是一款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抗高血压类药物,该药物是起到使血管紧张素Ⅱ的I型(AT1)受体封闭,血管紧张素Ⅱ血浆水平升高,刺激未封闭的AT2受体,同时抗衡AT1受体的作用,从而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 其实致癌的真的不是缬沙坦,准确的说致癌的不是所有的缬沙坦,而且一部分缬沙坦使用了致癌的原料!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介绍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缬沙坦原料药中检出致癌物的情况。这种致癌物就是—— N-亚硝基二甲胺,其具有很强的肝脏毒性,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划分为2A类致癌物质。 N-亚硝基二甲胺急性中毒可引起肝脏损伤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还明显增加致癌作用!所以,能够致癌的是使用这种原料生产出来的缬沙坦,而其他缬沙坦不致癌!

     

     

    二、缬沙坦有什么功效?

     

    如果不是使用或者身边有人使用缬沙坦的人群,肯定不知道缬沙坦是干什么用的,缬沙坦是一种降压药,属于降压药五大类中ARB制剂中的一员!因为其临床证据多,而且疗效确切,所以使用广泛!其主要作用一是降压,作为降压药,不降压其说不过去吧!第二就是可以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衰预后,是心衰治疗的金三角之一!第三就是其改善冠心病预后,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急性事件!所以在高血压人群和心脏病人群中,其使用范围很广!

     

    三、缬沙坦还能继续吃吗?

     

    缬沙坦当然还可以继续吃,但不是吃含有致癌物的缬沙坦!不含有致癌原料N-亚硝基二甲胺的缬沙坦我们还可以继续使用!比如进口缬沙坦等!缬沙坦作为降压药的一类前线用药,其仍然是许多疾病降压的首选!也是冠心病,心衰患者血压如果能够耐受时的首选!

     

     

     

    我们谴责哪些不良商家和利欲熏心的商人,但对于没有辨识能力的我们,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含有致癌物?希望药监部门能够给我们一个安全的药物环境!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我不是药神》在现实中再次上演:2018年7月25日,罹患肝癌的翟一平被上海警方刑拘,罪名是销售假药。其从国外代购国内没有的抗癌药PD1回国卖给病友,在原售价基础上加5%卖给了病友,病友通过注射治疗后发现的确非常有效。

     

    由于我国的《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未经批准或检验进口的药开始被认定为假药,代购进口药因此被定罪。这一法律规定出发点是为了保证药品安全从保护民众健康,但现实中有一定滞后性,导致很多代购救命抗癌药的群众陷入困境,造成了类似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悲剧情景。

     

     

    一、代购进口抗癌药反映了众多癌症患者的真实困境

     

    《我不是药神》电影反映的社会问题引起国人共鸣,那就是社会中的顶级上层人士,拥有良好的医疗、教育资源,就有可能免于重大疾病的威胁,因为可以购买到救命药,而大部分中低阶层劳动者,一旦重大疾病找上门来,因病致贫足以毁掉他的生活。

     

    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参加病房查房,每当看到一些本来有抢救成功希望的患者因为无力支付医药费自动出院,或者本应该去重症病房的患者因为经济原因拒绝转科室最终导致病情加重,我内心莫名感觉无助,设身处地想想,你我如果遇到重大疾病,又何以能全身而退?

     

    进口抗癌药如果有代购渠道,可能远远低于国内合法渠道的药品价格,可想而知,如何能阻止低收入群体求购这些救命药?

      
    二、我国进口抗癌药价格昂贵和购买困难的深层原因

     

    目前而言,影响我国抗癌药价格和使用的还有其它政策因素。我国特有注册审批过程也是进口抗癌药价格高昂的部分原因,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进口药品皆需要在我国重新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而这在多数国家是不需要的。美国、欧盟和日本于 1990 年在布鲁塞尔启动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简称 ICH),为药品研发和审批上市制定一个统一的国际性指导标准,以便更好地利用临床、药学和药理数据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加快新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发使用。但中国未加入ICH,任何一种新药,无论拥有多么充足的全球数据,无论在国外已经安全使用了多少年,要想进口到中国就必须在国内重新进行临床试验。而这个时间一般需要 2-3 年甚至更长。

     

     

    三、期待抗癌药降价,才能杜绝非法代购抗癌药事件

     

    有人说,穷人所处的环境,将会越来越差,他们比富人更容易患病,也更容易死亡,因为贫穷,他们无法在工作之余改善自己的健康,在遭遇重大疾病的时候,很大概率只能等死。这话虽然有些极端,但确实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就是我们的抗癌药等稀缺资源尚不足以覆盖所有同胞,如同巨大的自然灾害来临,人们有时只能自求多福。

     

    国家层面其实已经在行动,其实在今年5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院士已经表示,降低抗癌药品费用三项措施拟于5月1日后启动:进口药品实行零关税;对已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施政府集中谈价和采购;对未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行医保准入谈判。可以说,这是广大肿瘤疾病患者的福音,虽然不是说立即解决所有患者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但至少降低肿瘤药物的价格方面确实有实质性突破了。

     

    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何患者不用国产仿制药?我国自己的仿制药不降低价格提高质量?这是因为我国2016年才开始真正地开始做生物等效试验,比欧美落后了20多年,可以说,一直以来对仿制药的重视程度依然远低于应有水平。业内专家确实建议:仿制药是国民用好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的最主要的办法。

     

    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抗癌药价格问题,我们乐观期待未来的抗癌药价格会逐渐回落到一个合理区间,让类似《我不是药神》的事件不再重演!

  • 糖尿病眼病,也被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它是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进而影响视力。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失甚至失明。因此,对于得了糖尿病眼病该怎么办,我们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通常是随着糖尿病的病程逐渐发展的。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做好日常的血糖控制,这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眼病的关键。

    其次,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迹象。如果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得了糖尿病眼病后,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目前,糖尿病眼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激光治疗是通过烧灼病变的视网膜组织,阻止其进一步恶化。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注射药物,抑制异常血管的生长。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糖尿病眼病,如视网膜脱离或者玻璃体积血等。

    在治疗的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保持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都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和发展。

    最后,心理调适也是非常重要的。得了糖尿病眼病,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有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这时,患者应积极面对,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亲友的支持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得了糖尿病眼病,我们要做好血糖控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眼病,保护我们的视力。

  •   在日常生活中,糖是许多人喜爱的食品之一,但你是否知道,过量摄入糖分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糖尿病这一代谢性疾病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糖尿病不仅会导致血糖升高,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吃糖是否会导致糖尿病呢?事实上,吃糖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过量摄入糖分会导致肥胖,进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据统计,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2-4倍。

      值得注意的是,糖上瘾的问题不容忽视。研究发现,精制糖可能比可卡因更容易让人上瘾。在动物实验中,研究者让大鼠选择含有白糖或可卡因的饲料,结果令人惊诧,94%的大鼠选择了糖,甚至包括那些对可卡因上瘾的大鼠。这说明,糖分对人体的诱惑力不容小觑。

      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糖分的摄入。其次,要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此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量摄入糖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检查,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中心副主任肖新华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盲目满足其饮食需求,而是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让我们共同关注糖尿病,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 糖尿病,作为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除了直接影响血糖水平,糖尿病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中,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更是备受关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首先,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神经病变。这种病变主要影响周围神经,患者常常出现对称性小腿或下肢疼痛,严重时甚至累及运动神经,导致肌张力降低。此外,植物神经的受累还可能导致泌汗异常、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顽固性腹泻等症状。

    其次,眼部病变也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眼科检查至关重要。

    此外,2型糖尿病还可能导致肾脏病变。肾小球硬化症、肾动脉硬化、肾盂肾炎等疾病,都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甚至导致肾功能不全。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尿液变化,以及血压、水肿等症状。

    心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另一大并发症。心肌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都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下肢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坏疽等症状。

    最后,皮肤感染也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皮肤化脓性、真菌感染等疾病,都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总之,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定期进行各项检查,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分为1型、2型和妊娠糖尿病等类型。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孕期出现的血糖异常,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巨大儿、早产等并发症。因此,妊娠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科学饮食和合理运动来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妊娠糖尿病患者应选择血糖指数低、高膳食纤维、易消化清淡的食物。蔬菜如黄瓜、西红柿、青菜、芹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果如柚子、猕猴桃、草莓、青苹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糖。蛋白质选择优质蛋白如瘦肉、牛奶、鱼类等,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主食最好选择粗粮如玉米面、荞麦面、燕麦面做成的馒头,有助于控制血糖。

    以下是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一日三餐建议:

    • 早餐:豆腐脑250克、杂粮馒头50克、水煮鸡蛋一个50克
    • 早点:苏打饼干25克
    • 午餐:盐水河虾100克、木耳炒白菜190克、虾皮冬瓜汤100克、荞麦面条100克
    • 午点:黄瓜汁150克
    • 晚餐:青椒肉丝130克、丝瓜鸡蛋汤100克、芹菜拌海米110克、二米饭(稻米和小米)100克
    • 晚点:牛奶220克

    除了饮食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还应加强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有助于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同时,定期进行产检,及时了解胎儿发育情况。

    妊娠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产检和治疗,如妇产科、内分泌科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妊娠糖尿病患者通过科学饮食、合理运动和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 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密切,不合理的饮食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长期饮食过量,尤其是多食肉类、奶类,容易导致肥胖、脂肪肝、胆囊炎、胰腺负担加重,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引发糖尿病。

    肥胖、脂肪肝、胆囊炎等疾病都与饮食过量有关,这些疾病会间接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引发糖尿病。此外,长期大量饮用牛奶,进食肉类过多,也容易导致肥胖,产生内热,进而引发糖尿病。

    徐之碌的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长期饮食过量,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导致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痛风、肥胖症等多种疾病。医生指出,他的病完全是吃出来的,必须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为了预防糖尿病,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控制饮食,避免过量进食,尤其是油腻、高热量食物。
    •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关键在于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和管理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选择和使用降糖药物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物的使用存在一些误区,以下列举了糖尿病用药的7大误区,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使用降糖药物。

    误区之一:治疗糖尿病只要按时服用降糖药就没问题。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按时服用降糖药是远远不够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整,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误区之二:口服降糖药饭前、饭后服都一样,漏服一次没关系。

    不同的口服降糖药有不同的服用时间,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服用。漏服一次药物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患者需要时刻注意药物的服用时间,避免漏服。

    误区之三:口服降糖药会损害肝脏和肾脏,能不用就不用。

    部分口服降糖药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并不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严重的损害。

    误区之四:只要能降血糖,用哪一种药都行。

    不同的降糖药物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患者不能自行更换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误区之五:胰岛素是“毒品”,一旦使用会成瘾

    胰岛素是人体内的一种正常激素,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是为了补充体内胰岛素的不足。胰岛素并不会导致成瘾,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误区之六:糖尿病的治疗只需降血糖就行。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还需要关注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误区之七:血糖降得越快越好,血糖恢复正常就是痊愈。

    血糖下降的速度应该循序渐进,过快的降糖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不能期望短期内完全治愈。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探讨糖尿病的病因。

    一、生活方式因素

    1. 缺乏运动: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缺乏运动,导致血液循环变慢,血管脂肪积累,从而引发糖尿病。

    2. 不良饮食习惯: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以及饮食不规律,都可能诱发糖尿病。

    3. 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会损害胰腺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引发糖尿病。

    二、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三、环境因素

    1. 环境污染: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污染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紊乱,进而引发糖尿病。

    2.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

    四、预防与治疗

    1.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坚持规律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糖。

    3. 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糖、血脂等检查,及早发现糖尿病。

    5.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

  • 炎炎夏日,冰棍、冰水、冰淇淋等冷饮成为人们消暑解渴的首选。然而,过量食用冰品是否真的能有效降温呢?本文将为您揭示夏季消暑的真相。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事实:冰品并不能真正降低体温。虽然吃冰棍或喝冰水可以让人感觉凉爽,但这种凉爽只是心理上的安慰,并不能真正达到降温的效果。事实上,过量食用冰品反而会刺激身体产生更多热能,导致体温升高。

    那么,为什么吃冰会让人感觉凉爽呢?这是因为冰品的温度低于体温,当冰品进入体内时,会吸收体内的热量,使体温暂时下降,从而产生凉爽的感觉。但这种凉爽只是短暂的,并不能持久。

    此外,过量食用冰品还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胃部突然受到大量冷饮的“侵袭”,会导致胃部骤然收缩,蠕动减缓乃至停止,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也随之减弱乃至停止。要一直等到胃部重新恢复到正常温度,消化功能才可能重新正常进行。这个时间至少需要30分钟左右。

    长此以往,将导致胃部功能紊乱,引发各种胃部疾病。更严重的是,吃饭时吃冷饮,胃部的骤然收缩可能导致胃粘膜撕裂,引起胃出血,或导致食物和胃酸直接接触胃壁,引起程度不同的痛感。因此,患有胃疾的人应尽量避免食用冷饮。

    那么,夏季如何正确消暑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多喝水:夏天出汗较多,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选择喝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饮用冰水。

    2. 避免过量食用冷饮:适量食用冷饮可以消暑解渴,但过量食用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3. 注意饮食卫生: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5. 适量食用清凉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等,可以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

  •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攀升,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管理的关键环节,其规范化程度显得尤为重要。近日,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与雅培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我国血糖监测规范化进程。

    据悉,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占全球四分之一,近9600万。然而,血糖监测的规范化程度却不容乐观。数据显示,仅18.98%的糖尿病患者能够接受标准规范的血糖监测,治疗规范化率仅为33.98%。如何提高血糖监测水平,成为我国内分泌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

    此次战略合作,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我国血糖监测难点,推动糖尿病管理的规范化进程。双方将开展大型人群调研,梳理血糖监测领域存在的难点和挑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雅培公司表示,将集合政府、学术机构、行业伙伴等多方力量,共同助力我国糖尿病管理的规范化。同时,雅培还将引进全球领先的创新技术,为我国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宁光教授表示,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降低并发症风险、管理疾病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战略合作,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监测的认知,改善治疗效果,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糖尿病健康科普信息。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之一就是皮肤瘙痒。那么,为什么老年人患有糖尿病会出现皮肤瘙痒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老年人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皮肤也会随之出现老化现象。皮肤老化会导致皮脂腺分泌减少,进而引发皮肤干燥。此外,糖尿病本身也会影响皮肤的健康。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皮肤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皮肤瘙痒。

    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主要表现为湿疹、丘疹、局部瘙痒和红肿等症状。尤其在出汗较多的情况下,瘙痒症状会更加严重。以下是老年人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几个主要原因:

    1. 衰老:衰老是导致老年人皮肤瘙痒的一个重要因素。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都会导致皮肤干燥,从而引发瘙痒。2. 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脂腺分泌减少会导致皮肤干燥,进而引发瘙痒。糖尿病等疾病也会影响皮脂腺的分泌。3. 皮肤干燥:皮肤干燥是导致瘙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秋冬季节,人体皮脂分泌减少,皮肤更容易出现干燥现象。

    针对老年人糖尿病皮肤瘙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缓解:

    1. 注意皮肤保湿:使用润肤剂、保湿霜等护肤品,保持皮肤滋润。2. 避免抓挠:抓挠会加重瘙痒症状,甚至导致皮肤感染。3. 饮食调整:避免摄入高蛋白、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4. 避免使用碱性肥皂:碱性肥皂会加重皮肤干燥,引发瘙痒。

    如果老年人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缓解。此外,老年人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皮肤瘙痒的发生。

  • 失眠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据统计,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受到失眠的困扰,而在中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38%。失眠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高血压和糖尿病。

    研究发现,睡眠不足5小时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是睡眠超过6小时的人的五倍。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进而引发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前期症状。此外,失眠还与心血管疾病、肥胖、抑郁症等疾病密切相关。

    导致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快、情绪问题、睡眠卫生习惯不良等。中医认为,失眠与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为了改善失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睡前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调整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对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保持良好的睡眠状况至关重要。建议他们积极改善睡眠质量,并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以降低疾病风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