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肝癌患者代购救命药被拘,期待抗癌药价格下调更猛些

肝癌患者代购救命药被拘,期待抗癌药价格下调更猛些
发表人:王老师讲中医

《我不是药神》在现实中再次上演:2018年7月25日,罹患肝癌的翟一平被上海警方刑拘,罪名是销售假药。其从国外代购国内没有的抗癌药PD1回国卖给病友,在原售价基础上加5%卖给了病友,病友通过注射治疗后发现的确非常有效。

 

由于我国的《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未经批准或检验进口的药开始被认定为假药,代购进口药因此被定罪。这一法律规定出发点是为了保证药品安全从保护民众健康,但现实中有一定滞后性,导致很多代购救命抗癌药的群众陷入困境,造成了类似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悲剧情景。

 

 

一、代购进口抗癌药反映了众多癌症患者的真实困境

 

《我不是药神》电影反映的社会问题引起国人共鸣,那就是社会中的顶级上层人士,拥有良好的医疗、教育资源,就有可能免于重大疾病的威胁,因为可以购买到救命药,而大部分中低阶层劳动者,一旦重大疾病找上门来,因病致贫足以毁掉他的生活。

 

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参加病房查房,每当看到一些本来有抢救成功希望的患者因为无力支付医药费自动出院,或者本应该去重症病房的患者因为经济原因拒绝转科室最终导致病情加重,我内心莫名感觉无助,设身处地想想,你我如果遇到重大疾病,又何以能全身而退?

 

进口抗癌药如果有代购渠道,可能远远低于国内合法渠道的药品价格,可想而知,如何能阻止低收入群体求购这些救命药?

  
二、我国进口抗癌药价格昂贵和购买困难的深层原因

 

目前而言,影响我国抗癌药价格和使用的还有其它政策因素。我国特有注册审批过程也是进口抗癌药价格高昂的部分原因,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进口药品皆需要在我国重新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而这在多数国家是不需要的。美国、欧盟和日本于 1990 年在布鲁塞尔启动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简称 ICH),为药品研发和审批上市制定一个统一的国际性指导标准,以便更好地利用临床、药学和药理数据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加快新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发使用。但中国未加入ICH,任何一种新药,无论拥有多么充足的全球数据,无论在国外已经安全使用了多少年,要想进口到中国就必须在国内重新进行临床试验。而这个时间一般需要 2-3 年甚至更长。

 

 

三、期待抗癌药降价,才能杜绝非法代购抗癌药事件

 

有人说,穷人所处的环境,将会越来越差,他们比富人更容易患病,也更容易死亡,因为贫穷,他们无法在工作之余改善自己的健康,在遭遇重大疾病的时候,很大概率只能等死。这话虽然有些极端,但确实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就是我们的抗癌药等稀缺资源尚不足以覆盖所有同胞,如同巨大的自然灾害来临,人们有时只能自求多福。

 

国家层面其实已经在行动,其实在今年5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院士已经表示,降低抗癌药品费用三项措施拟于5月1日后启动:进口药品实行零关税;对已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施政府集中谈价和采购;对未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行医保准入谈判。可以说,这是广大肿瘤疾病患者的福音,虽然不是说立即解决所有患者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但至少降低肿瘤药物的价格方面确实有实质性突破了。

 

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何患者不用国产仿制药?我国自己的仿制药不降低价格提高质量?这是因为我国2016年才开始真正地开始做生物等效试验,比欧美落后了20多年,可以说,一直以来对仿制药的重视程度依然远低于应有水平。业内专家确实建议:仿制药是国民用好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的最主要的办法。

 

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抗癌药价格问题,我们乐观期待未来的抗癌药价格会逐渐回落到一个合理区间,让类似《我不是药神》的事件不再重演!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56岁男子突发脑梗,服用安宫牛黄丸急救

     

    2019年1月30日,春节前夕,56岁莫先生晚上11点在家吃宵夜时,发现右手拿筷子不稳,继而发现自己右侧肢体明显没有力气,他喊妻子名字,却只说出了2个字,后面言语再也无法连贯起来,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呼吸困难。

     

    妻子见他这情况,说要呼叫120去医院,莫先生摇动左手示意拒绝去医院,指向家里柜子里的安宫牛黄丸,意思是要吃药,妻子只好让他服用安宫牛黄丸,然后扶他卧床休息,希望能尽快恢复正常。然而直到第二天晚上10点,莫先生症状仍然持续,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一点也没好转,他这才同意去医院看病。

     

    到医院急诊科,测血压:192/109mmHg,头颅CT: 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心电图、生化检查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医生给他诊断:急性脑梗塞;高血压3级,很高危。所谓高血压3级,相当于重度高血压,根据血压数值192mmHg得出的,而很高危,是根据他的脑梗塞并发症得出。莫先生既往有5年高血压病史,但他一直未服药治疗。医生安排莫先生住院神经内科治疗。

     

     

    医生指出:无视高血压的误区是脑梗发作祸根

     

    莫先生既往有5年高血压,他心太大了,直接无视高血压,一直拒绝服药治疗,可能是觉得高血压没啥特别症状,就不必治疗。像莫先生这样的情况还很多,这里特别呼吁,如果血压高了,一定要及时规范治疗,去正规医院看心内科,大部分高血压都要服用降压药治疗,并定期监测血压。忽视高血压,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在高压情况下破裂,或者斑块足够大就导致脑部血管阻塞,一旦脑部组织细胞血流供应受到影响,就会产生脑梗症状,如莫先生的言语不清和肢体无力症状。因此,忽视高血压可以说是脑梗发作的祸根。

      


    医生还警告:脑梗时自行服用安宫牛黄丸急救是致命误区

     

    很多人迷信安宫牛黄丸,相信脑梗(脑中风)发作时可服用安宫牛黄丸急救,卧床休息等待病情好转,不必立即去医院,这其实也是致命误区。因为安宫牛黄丸只适用于中风阳闭证和热证,证见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面赤气粗、喉间痰鸣、舌质红、苔黄腻者,如果脑梗(脑中风)不是这个症状,服用安宫牛黄丸并不能起效,反而耽搁病情。

     

     

    医生忠告:当发生一侧偏瘫半身不遂或一侧肢体感觉障碍、走路姿势不对劲;言语不清晰和(或)口角歪斜时,一定要第一时间打120去医院,否则会耽搁脑梗血管再通的治疗,如果在4.5小时之内得到溶栓治疗,脑梗患者可能最大程度恢复神经功能,不至于留下严重后遗症,给后期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 肝癌,是现代社会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

     

    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11万人,肝癌晚期的患者常常因为癌细胞扩散严重,导致死亡率非常高,所以,对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得了肝癌之后,我才发现那些“好习惯”害了自己!

     

    最近,临床上有一位肝癌患者表示,之前从来没关注过自己的健康,直到患上肝癌,听为他治疗的中医大夫讲了很多后,才感悟到健康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经过这次患癌,感觉自己经历了一场劫难,以前从来不喝酒、抽烟,平时也很注意锻炼身体,但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患上肝癌,看来在养生上还不够科学,得病后很折磨人,平时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早早预防,不至于得病后遭受种种的痛苦“。

     

    以上这段话是这位患者的自述,他说通过这次得病,也让他意识到,癌症离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很近,平时一定要科学养生,重视身体给我们的蛛丝马迹,珍爱生命。

     

     

    那么,这位45岁的患者平时并不抽烟喝酒,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患上肝癌呢,医生经过了解,发现他身上存在的很多坏习惯,才是诱发肝癌的”真凶“。

     

    肝癌“加速剂”已公布!并非烟酒,榜首是这2行为,常做伤肝不浅

     

    第4名:抽烟、喝酒

     

    吸烟过量会导致许多疾病,例如肺癌,肝癌等等。因为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对肝脏的危害非常大,如果长期吸烟,会影响肝功能,从而诱发肝癌。

     

    第3名:滥用药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很多人总喜欢自己买药吃,而药物进入人体后,大多通过肝脏进行代谢、解毒,长此以往,就会损害肝脏健康,为诱发肝癌提供机会。

     

     

    第2名:经常爱生气

     

    中医讲:”百病生于气“,如果情绪长期不稳定,动不动发火、或者闷闷不乐,会导致气机郁滞,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长时间下来,极易导致肝癌的发生。

     

    第1名:经常熬夜

     

    肝脏排毒的最佳时间,是晚上11点至凌晨1点,而现代很多人晚上都爱熬夜,长期如此,肝的解毒作用受影响,自然导致肝血不足,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肝癌。

     

    其实,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很多人身体一出问题,就想立刻就医,想通过医生给开个药方去治疗,但病根并没找到!肝癌也是如此,平时生活不注意,经常熬夜、生气、抽烟喝酒,糟蹋自己的身体。

     

     

    当身体一出问题,却想通过吃药解决,殊不知,这些坏习惯不改掉,将来还会发生重大疾病,所以,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肝癌前期”不痛不痒“!若身体发出8个信号,是肝在”求救“,及时调理‍‍

     

    1、口苦口臭、口干舌燥——胆代谢异常;

     

    2、疲劳乏力、易倦思睡——肝细胞受损;

     

    3、脸色黝黑、性欲减退、出现肝掌——激素代谢异常;

     

    4、尿色较深,大便干燥、便秘——下消化道异常;

     

    5、刷牙牙龈出血、鼻出血——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6、经常放屁、肚子存胀气——肝气郁结严重;

     

    7、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消化功能异常;

     

    8、情绪低落、爱发火、常叹气——肝气不舒;

     

    以上就是肝受损发出的信号,占的越多,说明体内肝毒越多,务必抓紧养肝,积极调理,这样才不会导致疾病恶化,最后诱发肝癌的发生。

     

     

  • 肝癌,是现代社会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

     

    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11万人,肝癌晚期的患者常常因为癌细胞扩散严重,导致死亡率非常高,所以,对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得了肝癌之后,我才发现那些“好习惯”害了自己!

     

    最近,临床上有一位肝癌患者表示,之前从来没关注过自己的健康,直到患上肝癌,听为他治疗的中医大夫讲了很多后,才感悟到健康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经过这次患癌,感觉自己经历了一场劫难,以前从来不喝酒、抽烟,平时也很注意锻炼身体,但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患上肝癌,看来在养生上还不够科学,得病后很折磨人,平时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早早预防,不至于得病后遭受种种的痛苦。

     

    以上这段话是这位患者的自述,他说通过这次得病,也让他意识到,癌症离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很近,平时一定要科学养生,重视身体给我们的蛛丝马迹,珍爱生命。

     

     

    那么,这位45岁的患者平时并不抽烟喝酒,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患上肝癌呢,医生经过了解,发现他身上存在的很多坏习惯,才是诱发肝癌的”真凶“。

     

    肝癌“加速剂”已公布!并非烟酒,榜首是这2行为,常做伤肝不浅


    第4名:抽烟、喝酒

     

    吸烟过量会导致许多疾病,例如肺癌,肝癌等等。因为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对肝脏的危害非常大,如果长期吸烟,会影响肝功能,从而诱发肝癌。

     

    第3名:滥用药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很多人总喜欢自己买药吃,而药物进入人体后,大多通过肝脏进行代谢、解毒,长此以往,就会损害肝脏健康,为诱发肝癌提供机会。

     

      


    第2名:经常爱生气

     

    中医讲:”百病生于气“,如果情绪长期不稳定,动不动发火、或者闷闷不乐,会导致气机郁滞,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长时间下来,极易导致肝癌的发生。

     

    第1名:经常熬夜

     

    肝脏排毒的最佳时间,是晚上11点至凌晨1点,而现代很多人晚上都爱熬夜,长期如此,肝的解毒作用受影响,自然导致肝血不足,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肝癌。

     

    其实,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很多人身体一出问题,就想立刻就医,想通过医生给开个药方去治疗,但病根并没找到!肝癌也是如此,平时生活不注意,经常熬夜、生气、抽烟喝酒,糟蹋自己的身体。

     

     

      
    当身体一出问题,却想通过吃药解决,殊不知,这些坏习惯不改掉,将来还会发生重大疾病,所以,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肝癌前期”不痛不痒“!若身体发出8个信号,是肝在”求救“,及时调理‍‍

     

    1、口苦口臭、口干舌燥——胆代谢异常;

     

    2、疲劳乏力、易倦思睡——肝细胞受损;

     

    3、脸色黝黑、性欲减退、出现肝掌——激素代谢异常;

     

    4、尿色较深,大便干燥、便秘——下消化道异常;

     

    5、刷牙牙龈出血、鼻出血——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6、经常放屁、肚子存胀气——肝气郁结严重;

     

    7、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消化功能异常;

     

    8、情绪低落、爱发火、常叹气——肝气不舒

     

    以上就是肝受损发出的信号,占的越多,说明体内肝毒越多,务必抓紧养肝,积极调理,这样才不会导致疾病恶化,最后诱发肝癌的发生。

  • 不少病例报道提示,有些依从性很好的患者,经过了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肝酶一直正常、DNA一直阴性,连表面抗原都清除了,但最终还是发生肝癌了。为什么不能完全杜绝乙肝相关肝癌的发生呢?

     

    其实,这些依从性很好的患者是经过了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这个长时间就是问题所在。

     

    乙肝病毒(HBV)具有强烈的嗜肝性,人肝细胞为其天然宿主。所以只要查出是HBV阳性,不管大三阳还是小三阳,这些患者的部分肝细胞已经被HBV病毒占领。


    通常癌症的发生一般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感染了HBV病毒后,患肝癌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20%的慢性乙肝患者将发展成为肝硬化,进而发展成肝癌。反过来统计,临床上约95%的肝癌患者是由于乙肝导致。HBV慢性感染的人罹患HCC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100倍。

     

    这部分人经过治疗,转氨酶正常,血中也查不到HBV的DNA片段,不代表病毒被完全清除,而也不代表肝细胞没有受损。而实际上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只是抑制了病毒的复制,却很难清除干净,这是为什么目前乙肝不能根治的表面原因。

     

    深层次原因,不药博士尝试用通俗语言让大家明白是为什么。

     

    HBV病毒别看它基因组小,却能够表达出4个非常重要的蛋白质,供它自身的复制和侵袭。其中有一个叫做X的蛋白。功能非常强大。它不但能够帮会组HBV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和传播。更重要的是,它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怎么回事呢?一旦X蛋白表达了,就能启动人体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包括癌基因。我们都知道,人体有原癌基因,通常被抑制着,所以不得癌症。但是偏偏X蛋白就能启动它,癌基因一旦启动,就不得了了。

     

     

    此外,HBV病毒还能随机插入到人肝细胞的染色体基因组中。导致人肝细胞正常基因组的紊乱,再加上X蛋白的表达启动了一些抗凋亡基因(可以理解为不死基因)的表达。这样一来,出现错误的肝细胞就容易逃过免疫监视,对HBV病毒免疫不应答,那么很容易癌变。

     

    乙肝患者如何降低患肝癌风险


    不药博士分析了HBV患肝癌的原因。但是全球有3.5亿的HBV携带者,楼主提到的少数案例肯定会出现,但是一定是少数。而且这部分案例很可能前期就是大三阳,肝细胞已经受损严重,才会在后期的积极治疗过程后不幸患癌。

     

    不药博士仍然建议一旦查出HBV感染,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乙肝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需要长期吃药。通常情况下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而且中间不能自行停药。

     

    数据来源:

     

    1、Lavanchy D. Hepatitis B virus epidemiology, disease burden, treatment, and current and emerg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J Viral Hepat. 2004; 11: 97-107.

     

    2、Young-Suk Lim, Dong Jin Suh. Current Antivir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J Korean Med Sci. 2004; 19: 489-494.

     

    欢迎关注不药博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胃气是中医学特有的名词,通常泛指人的消化功能。《素问·平人气象论》言:“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可见胃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胃气者。知饥也。”通俗讲就是饥饿感!胃气在中医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癌症病人在接受放化疗后,往往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这其实就是胃气受损的表现。所以癌症病人放化疗后,要特别注意调护胃气,才能让病人减少不良反应,尽快恢复营养摄入,从而提高放化疗的依从性和预后。

     

    放化疗病人胃气损伤最突出的三点表现:吃不下(没食欲、恶心呕吐)、吃不香(口味异常)、吃不爽(胃脘不适,难消化)。能反映患者胃气情况的莫过于舌苔和脉象。我们重点根据患者的舌苔和脉象来辨证施治。

     

    第一步看舌苔

    放化疗病人一般有两种舌象:厚苔或少苔(无苔)。厚苔易治,少苔难治。苔厚表明患者有痰湿之邪阻碍了胃气,多以驱邪为主;少苔说明胃气、胃阴受损严重,应以扶正为主,治疗时间相对较长。

    第二步问症状

    患者症状往往很多,除了原有癌症固有症状,还有全身各种不适,主诉难抓。重点应该询问食纳情况。可根据第一步的舌苔情况考虑选方。

     

    1、厚苔,吃不下→三消+半夏厚朴汤/蒿芩清胆汤,吃不香→藿香、佩兰、苍术、石菖蒲,吃不爽→枳实消痞丸/保和丸。

     

    2、少苔,吃不下→三消+健脾丸,吃不香→益胃汤/沙参麦冬汤,吃不爽→建中汤系列。

    第三步切脉搏

    放化疗病人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情志问题。首先癌症造成了身心的负担,加上化疗的种种不良反应,让患者身心俱疲。肝气郁滞在放化疗病人身上极为常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气郁滞的脉象是什么?初学者都知道,是弦脉啊!那缺乏胃气的脉呢?也是弦脉啊。《素问·玉机真脏论》:“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张景岳曰:若平人脉滑而冲和,此是荣卫充实之佳兆。肝脏真气败露时,脉弦劲如按于刀锋上,称为“但弦无胃”。

     

    所以,若放化疗病人出现弦脉,必须要柔肝、疏肝、健脾。但疏肝之药大多温燥,这类药物选用要特别谨慎。胃不和则卧不安,若能在疏肝的同时养血安神则最佳,推荐百合、郁金、白芍、酸枣仁。

     

    以上是对放化疗病人治疗的基本思路,流程图如下。

     

     

    最后给两点建议:癌症病人,一些医生定势思维习惯予以大剂量清热解毒,如白花蛇舌草、半边莲、蒲公英、半边莲等,但放化疗本身就是一种严重损伤正气的治疗方式,苦寒之药会进一步损伤胃气,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放化疗病人最忌呆补、滥补,殊不知补益药碍滞脾胃,病人吃不进,也不受补,应当补而不滞,消补兼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国内第一个PD-1类抗癌药物上市,历史性突破!

     

    2018年6月15日,对中国的肺癌患者而言,这一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因为就在这一天,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了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nivolumab injection)上市!

     

    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属于PD-1免疫抑制剂,该药可用于治疗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欧狄沃的上市,开启了中国肿瘤治疗新篇章,正如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肺癌研究大咖吴一龙教授的评价:”作为第一个在中国获批的免疫肿瘤治疗药物,欧狄沃将为医生及中国经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并让部分患者实现长期生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能够成为第一个国内上市的PD-1免疫抑制剂,欧狄沃经历了大型国内临床试验的考验,也就是说,欧狄沃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认可!通过在启动的PD-1抑制剂临床研究,研究对象90%为中国人,和传统化疗药比较,使用欧狄沃后1年生存率明显提高。伴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我们很有希望看到中国第一批把肺癌变成慢性病的长期幸存者。这真的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福音!

      
    那么PD-1免疫抑制剂究竟是什么药?

     

    近年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是肿瘤免疫疗法研究的热点,作为免疫哨点单抗药物,其应答之广度、深度、和持久性均十分罕见,是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研究的热点。

     

     

    此类药物研发成功,能够阻断肿瘤细胞内的PD-1的过度活性,要知道,肿瘤细胞的PD-1分子过度表达,会抑制免疫细胞,而PD-1免疫抑制剂能阻断这一通路,恢复免疫功能,使这些细胞能够继续杀伤肿瘤细胞。

     

    但让人非常遗憾的一点是,此药费用昂贵,一瓶2万元左右,年花费百万!这对很多家庭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

     

    目前,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大力改革,为促进抗癌新药尽快上市做出了卓越努力,目前国内高发的肝癌、胃癌、食管癌等疾病的III期大规模临床试验也正在积极进行,PD-1免疫抑制剂的成功上市无疑是打响了头炮,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它激励我们把癌症变成慢性病,让我们一起努力实现这个伟大目标!

  • 营养+医学”逐渐受到重视。过去,营养学被认为只是研究单一营养素的好处,许多营养学家也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相关的营养研究。但是,由于这种想法不能满足当前医学的进展,“营养”合作“医学治疗”的意识逐渐提高“营养”的治疗方式也可以通过营养介入协助治疗癌症患者,使患者预后更好,生存率更高。简而言之,营养医学是通过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应用于医学技术。

     

     

    为什么要把营养学应用到医学上?这是因为某种疾病的患者与普通人的营养吸收完全不同,所需的营养素也不同。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况与普通人不同,饮食计划与普通人不同,如何制定正确的营养战略,是营养医学发挥作用的地方。

     

    癌症患者不应该吃太多碳水化合物,一般人以碳水化合物为能源,但对癌症患者来说反而不是好事。癌细胞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路径不同于普通细胞。如果葡萄糖摄入过多,癌细胞会产生大量乳酸,并积聚在体内,导致身体不适。癌细胞影响身体营养的吸收,癌症患者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能力下降,癌症患者的脂肪大量分解,但不能代谢,形成高脂血症。

     

    癌症患者体内蛋白质大量消耗,肌肉蛋白分解,支链氨基酸数量下降,影响肌肉细胞的正常运行。由于身体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癌症患者的饮食状况不能和过去一样,需要重新设计饮食比例,有效地帮助患者。

     

    肿瘤病人的饮食策略!

    癌症患者建议调整饮食: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减少,蛋白质的摄取量增加,脂肪多吃脂肪。糖类建议:减少精制糖类的摄取,如精制白米、面包、面条等,增加粗米、五谷米等非精制糖类。

     

    蛋白推荐: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豆类等,肉类每天至少要吃20克白肉,相当于扑克牌大小的鸡。脂肪建议:多摄取芥末油、亚麻油、鱼油等食物,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取。其他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建议通过天然食物摄取营养素,尽量避免人工合成。

     

    在维生素e中,天然来源的维生素e有8种类型,各自的吸收率不同,但人工合成的维生素只有1种类型,吸收效率最差,当然效果也不太好。在癌症的治疗中,营养医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癌症的营养补充不是单一的,而是只吃某种营养素,尽量通过蔬菜水果摄取天然形态的营养素,通过全营养素的补充,协助体内肠道细菌群的健全,协助够的营养素。

  • “医生,能不能让我不再那么疼!”这是王女士见到医生说的第一句话,听着让人顿时感到阵阵酸楚。47岁的王女士,身患甲状腺癌晚期骨转移,全身剧烈的疼痛折磨的她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消瘦的身体不时地辗转反侧,额头晶莹的汗珠也随之而下。安静的时候,蜷缩的背影让人感到更加心疼。言语之间都不离“疼”这个字眼。“以前吃过止疼药吗?”医生问到,“吃过,不过没敢多吃,怕上瘾了,就和吸毒一样了!”身旁的姐姐连忙说道,“有时候,她要是能忍住,就不吃了,怕吃时间长了,耐药了,就不管用了。

     

     

    对于癌痛的患者,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就是阿片类止痛药,阿片类药是从阿片(罂粟)中提取的一种衍生物。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剂量增加的现象,于是就出现了王女士和家属所担心的“吸毒上瘾”。其实,镇痛≠吸毒。患者服药剂量增加可能是因为产生药物耐受或是疼痛强度增加。我们不能把这种现象当作“成瘾”的信号,更不能把它与吸毒划上等号。事实上,随着治疗措施的跟进,疼痛症状的改变,药物的剂量也是会随之变化的。

     

    现如今,临床上应用的阿片类药物大都是控缓释制剂,医源性成瘾的可能性极低。1984年,WHO在日内瓦举行的“癌症疼痛综合治疗会议”上面向全世界范围推广三阶梯止痛原则。在规范化治疗的前提下,即便长期使用止痛药物也很安全,所以癌痛患者是不需要等到忍受不住才使用的。

     

     

    癌痛现状调查显示:

     

    我国癌痛发生率为61.6%,每天约有200万人忍受癌痛折磨,其中50%的疼痛级别为中至重度疼痛,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长期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导致神经系统的中枢敏化,产生“wind-up”效应,即增加阿片剂量也无法控制疼痛,进而发展为难治性疼痛,成为姑息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常见原因,就是疼痛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以及不能按时按剂量的服用止疼药。

     

    癌痛治疗必须遵循规范化用药的原则:

     

    1、按阶梯给药:以非甾体类药(代表药物阿司匹林)为起始,从低级到高级,逐层递进;

     

    2、无创给药:优先推荐口服给药(简单,容易调节剂量,不容易产生耐药,还可以稳定血药浓度)、肛塞等;

     

    3、按时给药:无论患者服药时,疼痛有没有发作,都必须按时按剂量服用;

     

    4、个体化服药:药物作用于每个机体是有差异的,所以说能使患者的疼痛缓解并且副作用最少,那么该剂量就为该患者的最佳剂量;

     

    5注意具体细节:切莫忽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多数出现在用药的早期和用药过量的情况下,例如:便秘、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尿储留等。

     

    在癌痛治疗的过程中,由于不能正规合理化的用药,从而使得机体对止痛药物不敏感了,也就是机体产生了耐受。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并不影响使用,治疗中可以通过加大剂量或者缩短用药时间来维持原有的治疗效果。阿片类药物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最高剂量的限制,也就是没有“天花板的效应”。

     

    换句话说就是,当原有的剂量不能达到镇痛效果时,我们可以继续加大剂量直到疼痛的情况改善为止。值得注意的是,像阿司匹林这类非甾体类的药物在服用时,剂量是有限制的。正规治疗下,如果服用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镇痛效果不好,那么就要及时的更换其他的阿片类药物了,而不能再增加剂量了。当然阿片类药物服用剂量增加后,它产生的副作用也会随之增大。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出适当的镇痛剂量是指整个用药期间既可以达到理想镇痛而又不产生不可耐受的副作用的剂量。

     

    关于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其实上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其目的不是镇痛,而是寻求一种“欣快感”。WHO癌痛和姑息专家组认为,癌痛病人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造成成瘾者是及其少见的的。只要选对方法,采取正规合理化的治疗,癌痛也可以变得不那么可怕。

  • 肝脏癌症在10大癌症中,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即使做完手术切除肿瘤,5年内复发率也高达70%左右,特别是前两年,是最危险的时期。肝细胞癌患者要有终身跟踪的心理准备,因为许多肝癌因子是不能去除的。

     

    为什么肝癌容易复发?

    肝细胞癌容易复发的原因,是因为肝功能已经不好了,比如B型、丙型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炎,本来就是肝癌的危险因素,即使切除了已经长出来的肿瘤,但是这些因素并没有完全去除,所以再患肝癌的几率也很高。

     

    而且肝炎导致肝硬化,肝纤维化,是整个肝脏都出了毛病,又不能清除,“肝癌是比较容易有多发性得癌症,因为是整个肝脏都有异状,也许这一次切开的是已经发现的病灶,但是其他地方也有潜伏的癌细胞,0.5公分以下的肿瘤几乎不可能被立即被发现。”

     

    因此即使其他癌症会“多切一点”以防止转移,在肝癌的情况下,多切一点就无法达到预防复发的效果。而且肝癌如果与糖尿病配合使用,复发率也会特别高,所以要想不复发,必须将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纤维化等危险因素控制好,简单地说,肝癌不是一次就能形成的,当然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做完手术。

    肝脏移植能行吗?

    由于肿瘤不知道何时会再次复发,如果条件允许,又有肝源,治疗肝癌的首选当然还是肝移植,“因为肿瘤不仅仅是被切除,它还能清除掉那些会再次复发的危险因素。”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肝脏移植手术,而做出判断的标准是“米兰条件”,就像那些肿瘤已经侵犯了血管,或者已经转移了血管一样,肝脏移植手术并不适合。

    在肝脏肿瘤手术切除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获得肝癌的病人,要有终生跟踪的心理准备,刚开始的两年要密集跟踪,最少3个月一次抽血、超声、影像检查,最少3个月。最危险的两年后,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定身体状况。

     

     

    HCC最多的是肝癌因子B,丙肝,乙肝可以持续服药控制病毒数量跟活性,丙肝现在也有药物可以治疗,所以这些病人都要持续控制他们的肝炎情况;如果是酒精性肝炎,当然是不能饮酒,脂肪肝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状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药品降价即刻销声匿迹  改头换面价格反而暴涨

      从平价药店生存危机引出的话题

        让平价药店老板王安然越来越担心的是,每次药品调价之后,很多常用的平价药都不得不退架,“平价药房”的概念还能存在多久?

        王安然,北京某平价药房的老板。在他的办公室里,呛人的烟味盖过了浓浓的药味,烟灰缸和地上都是烟头。

        “王总最近总是这样,每天都抽很多烟。”工作人员说。

        “现在很闹心,逼得我们都快没有退路了。”这位来自东北的汉子对记者直言不讳,国家不断调整药品的价格,使他们这些走平价药路子的药房已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

        按照王安然的计划,利用国庆节这个机会到各药厂“跑跑”、进些货,然后在节后上一大批新药,“也算是给老百姓‘献礼’了。”

        然而,在国庆节前夕就开始四处“跑跑”的王安然,节后却依然一无所获。“主要是因为,国家发改委这次降价的焦点集中在了抗微生物药品和心血管药品上。”王安然指的是从8月28日起开始执行的国家第19次药品价格调整。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此次药价下调涉及99种抗微生物药品和心血管药品、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达30%、最大降幅达76.8%,降价金额为43亿元。

        “抗微生物药品和心血管药品是一些常用药品、治疗慢性病的药,但现在降价之后在大药厂却很难拿到货单。”

        王安然进一步解释说,部分药品的国家限价已经接近甚至低于出厂价,因此,有些药厂都暂停了部分降价药的生产。他举例说,在此次降价的药品中,青霉素V(250mg×12片/盒)的最高零售价是5.2元,而他们药店该种药的进价则是5.8元。

        因此,在青霉素V的最高零售价公布之后,王安然就从药架上撤了货。他指着墙角一排纸箱说,那里面装的都是从药架上撤下的降价药。“在这次调价中,我们这里有几种药品的进价都高于此次规定的最高零售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好把降价药品先撤架,然后再退回厂家,要不然我们药店就会亏。”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种名为利巴韦林胶囊(150mg×10粒/盒)的常用抗病毒消炎药物,王安然是4.3元进的货,然而发改委的限价则是3.9元,“利巴韦林我们的零售价格是4.8元,最高的时候卖过5.1元。” 

        据王介绍,这些年来,每次药品降价许多药店都会有几种药品出现这样的现象,普遍的做法是将这些降价药撤架然后再退还给厂家,转而进其他不在限价范围内的药品。

        “我们的利润本来就很低,一般是5个点到10个点。”王安然说,平价药房一般是直接从厂家进货“直销”,把中间流通的利润让出来,从而降低药品的零售价格。“另外一种模式就是跟厂商签订类似于代理的协议,由厂家定价,药店再根据销售量从厂家那里返点。”

        然而,让王安然越来越担心的是,每次药品调价之后,很多常用的平价药都不得不退架,“平价药房”的概念还能存在多久?

        “我的两个平价药房都开在五环路之外,地处偏僻、交通一般,药房装修也很简单,目的就是为了把药价降下来,把平价药卖给老百姓。但这次降价把我们搞得很尴尬,比如前面提到的利巴韦林胶囊和青霉素V等下架之后,许多老顾客都开始质问和指责我们,说平价药房不卖平价药,但我又能够说什么呢?”

        这正是王安然的忧郁之所在。

      老百姓离实惠还很远

        “降价药从药架上撤下来之后,并不意味着这些药会从市场上消失,或者说这种‘消失’只是暂时的,其很快就会重新粉墨登场,平价药房卖不出平价药了。”

        8月28日,国家第19次药品价格调整拉开了序幕。

        “抗微生物药品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价格虚高、矛盾突出,患者经济负担沉重、群众反映强烈。”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这样解释第19次药价调整的动因。

        在这次调整中,一盒12粒、每粒250毫克的头孢拉定,最高零售价格由11.4元降低到了6.9元;一盒60粒、每粒100毫克的磷霉素,最高零售价格由超过70元降低到了19.8元。降价幅度为历年之最。

        不言而喻,调整药价的根本目的直指药价虚高。尽管老百姓看着药品一轮轮降价,但离实惠还是很远。在王安然们看来,“每一次药品降价都意味着一批廉价药品的退市和新药品的出世。”

    页次:[1] [2]      下一页

        王安然担心“平价药房”存亡的原因也在于此:“降价药从药架上撤下来之后,并不意味着这些药会从市场上消失,或者说这种‘消失’只是暂时的,其很快就会重新粉墨登场,平价药房卖不出平价药了。”

        据知情人士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以往的十几次药品降价中,“涉及到了800多种化学药品和300多种中成药,而且平均降价幅度达到了15%。”

        “按理说,老百姓看病贵、买药难的问题应该得到一些解决,起码可以得到一些缓解吧。而实际情况是,伴随着药品的一次次降价,老百姓看病难、买药难的现象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表现出了越来越难的趋势。”王安然告诉记者,药品降价必然意味着利润空间的缩水,因此厂家也主张退回降价药。“一方面,厂家对这些被降了价的药进行重新包装、改变剂型,以一种新药的身份出现,但这种新药肯定比旧药的价格要高得多。因此,降价对于厂家而言损失的只是一个品牌。由于现在病患者在药品选择上首先是选择厂家,因此品牌的消失对药厂的影响远远不及其他行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厂家其实并不在意降价,或者说降价对其来说并不是坏消息,只要给被降了价的药换个脸面、换个商品名,反而可以高价待沽。”

        王安然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在某医院门诊部,一位在取药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常服用青岛某制药厂生产的一种快胃片,以前是瓶装60粒、价格9元多,可以吃10次。后来,这种规格的快胃片在市场上找不到了,换成了压缩片,一盒24粒、价格14元多,只能有8次口服量。

        “改换药品包装和规格,就意味着变相加价。”这已经成为药品市场一种新的游戏规则,也是药厂对付药品降价一种心照不宣的“变脸术”。

        “对于药品‘改头换面’的工作很多,如将注射剂改成片剂、胶囊等;药还是原来的药,审批时换个商品名,称为‘新药’;有些药原来用的是塑料小袋包装,改成铝箔片或添加少许无关紧要的成分,再以‘新药’报管理部门审批,规格一变就不在降价之列了,又可以高价售给患者。为什么呢?首先是新药的研发成本太高。其次,如果生产另一种药,那么将意味着对既有技术和生产线的放弃。”王安然说。

      药品降价走到十字路口

        在新一轮药品降价后,王安然进货时惊异地发现,被列入第19次降价药名单的药品有八成已经销声匿迹,“阿司匹林降价后反而涨了20倍,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笑话。”

        药品的价格还要不要降?应该如何降?这已经是政策制定者们不得不开始正视的问题了。

        在新一轮药品降价后,王安然进货时惊异地发现,被列入第19次降价药名单的药品有八成已经销声匿迹,“阿司匹林降价后反而涨了20倍,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笑话。在企业与政府价格调控的博弈之中,政府显然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事实上,对药品降价后的市场惊诧和无奈的并不仅仅是王安然们。“我们也很无奈,药品降价达不到老百姓的预期,关键原因在于现有体制的诸多不合理之处。”曾经多次以顾问身份参与药品价格调整调研的一位专家说,“按照市场规律,我们只能对市场做出指导和引导,并不能用行政命令强制企业如何如何。因此,一种药品调整价格之后,企业有权做出选择。”

        在这位不愿公开身份的专家看来,“新药进入市场的门槛太低了,这是药品价格调整难以实现预期效果的一个大障碍。”不过,他并不愿意就此做深入分析。

        与该专家熟悉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期望借药价调整来改变“看病贵”的想法并不完全现实。“在1998年的第一次药品降价时便有人预言,降价将成为无用功。在医药不分家的我国,医必然需要药来养活。”

        “其次,代理商和药厂之间的利益是共存的。一家大型药厂的某种药品往往就有几百个代理商,这种利益共存的结果是,当药品降价后,代理商就会逼着制药企业生产档次更高、价格更贵、利润更大的产品。对于药价虚高的质问,这些代理商给出的理由同样是为了生存。这是第二个链条,而这个链条是最可怕的,因为其游离于了政府控制和政策之外。”在接近发改委的这位知情人士看来,对发改委每次药品调价影响消融最大的力量就在于此。

        上述人士同样承认新药上市的低门槛削弱了药品降价的影响力,“一种药只要做出任何改变(包括包装、剂量等等)都必须重新申请,这种谨慎的态度反而为降价药的‘重生’提供了机会,发改委的降价措施便被化解了。”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该人士认为,要让药品降价取得效果,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我国的医药管理格局十分复杂——发改委负责药价的调控;卫生部门管医院;药监局分管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此外,还有人民代表大会的宏观监管。因而,药品降价是需要各有关部门协作与配合的,单凭任何一个部门唱‘独角戏’,无论其表演多么出众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要想有效降低药价,必须要有各个部门的配合。”

        “但这并不意味着药价就不调整了,调整药价是必然的,关键是怎么操作。”上述人士表示,国家发改委已经在做这方面的考虑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第17次调整药价就与以往历次药品降价不同了,该次降低的价格是患者从医院拿到的终端药价,而不是制药企业的药品出厂价。

        “我相信,药品价格改革很快就会有新思路,”该知情人士说,“不久前出台的《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药品最终降价,需要靠‘以药养医’的财政体制改革、医疗机构职能调整和布局优化改革、基本医疗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及医药产业合理发展基础上的医药购销体制改革的联动来解决。这可以看成是对19次药品价格降价进行反思的成果。据我所知,他们正在考虑下一轮药品价格调整,将从单一的药品价格管制制度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两个环节入手。”



    2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