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家庭医生科普之药物副作用

家庭医生科普之药物副作用
发表人:主治医师王存孝
1.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导致前列腺素增加,前列腺素的吸入易导致咳嗽产生,另外缓解肽或特殊的细胞纤维刺激剂可以诱导支气管收缩,引起剧烈干咳,此类干咳多具有持续性和刺激性的特点,咳嗽时无分泌物排出,有时呈阵发性,卧位以及夜间加重,常影响睡眠。
 

这类药物一般在服药后3-7天内出现干咳症状,并随持续时间延长而加重,止咳药或者抗菌药物治疗往往无效,通常停药后症状会逐渐缓解。

2.氢氯噻嗪不仅具有利尿作用,还具有降压作用,多在服药数小时内诱发咳嗽,以干咳最为常见,严重时会导致哮喘,通常停药后症状逐渐好转。

3. 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常诱发咳嗽,主要与患者过敏体质有关,停药数分钟后症状会慢慢好转。

4. 色甘酸钠在使用后容易对气道粘膜产生刺激作用,从而诱发咳嗽,一般在服药后数分钟内出现,停药或减量后症状会有所好转,因此在用药时应格外注意剂量上的调整。

5.由于阿司匹林不阻断5-脂氧合酶,大量未能破坏的氧化酶利用花生四烯酸底物通过脂氧化酶生产大量的白三烯物质,对气道粘膜产生刺激从而诱发咳嗽,通常在服药后30分钟内出现,停药后症状会逐渐好转。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中药分为三种,饮片,注射剂,中成药。

     

    先亮观点,如果不算“中药注射剂”,那么——“中药饮片,经典方剂副作用小,西药副作用大”,这个观点虽“匪夷所思”,可从实践来看,却是正确的。

     

    很多人,不信这个观点,是因为中药药物成分不明确,但药物成分不明确,不等于副作用不明确。

     

    实际上,人类对植物药的研究还不够,对于植物药的某些单体,比如“甘草”中的“甘草酸苷”( Glyeyrrhizin , GL),或者“甘草酸二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有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对于中药本身,以及成分更加复杂的“中药复方”,仍处于探索的阶段。

     

     

    不过,是不是必须把成分弄得清清楚楚,才能服用呢?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人类至今服用的食物,植物,全部都是先服用,再去研究其成分和结构,而不是先研究成分和结构,再服用。好了,观点亮完后,我开始亮证据。

     

    很多人不信中国的证据,担心中国的“中药科研系统”和“中药不良反应监控系统”会有一些问题。所以,我想举出日本的证据。所谓日本汉方,其实就是中国经方,这些方子多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万病回春》。

     

    1976 年,汉方药被纳入日本医疗保险,1987年有147 种基础中药纳入医保,至 2000 年增至 200 种,在日本,汉方药被广泛应用于老年疾病及慢性病治疗,目前使用汉方药的医师约占72%。日本有一个东洋医学会,大家现在都可以在网上查到,其中多是日本通过了执业医师考试的临床医师,多毕业于日本的顶级医学院。

     

    之所以选用日本汉方为证据,理由如下:

     

    1、日本有非常严格的,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控体系。

     

    2、日本汉方药,1976年开始接受汉方医学药物进入健康保险允许使用的药物名单,汉方药也进入日本的不良反应监控体系。

     

    3、日本汉方药,均使用中国经典医学著作的“原方,原比例,原组合”,不轻易加减,所以,纳入不良反应检测系统后,也便于检测。

     

    从1976开始,中医经方,已在日本药品管理部门的监控下广泛使用了41年。日本的药品副作用报告是由厚生省药务局负责收集整理的有关医药品副作用的信息资料,目的是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它首先发表在«日本医师会杂志»上.然后在«药务公报»、«日本药剂师会杂志»、«日本病院药剂师会杂志»、«临床药物疗法»等6种刊物上全文转载。

     

    自 1991年以来,该报告先后对小柴胡汤引起间质性肺炎、生药制剂(包括汉方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IFN-a制剂与小柴胡汤并用引起间质性肺炎、汉方制剂(柴朴汤、柴苓场、小柴胡扬、柴胡桂枝汤)引起膀胱炎样症状等进行了报道,受到日本医学界和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

     

    初步检测下来,结果是什么呢?

     

    1、汉方药(中医经典方剂)的确是有副作用的,所以,日本人把它的副作用标注得一清二楚,你们在日本药品代购网上就可以查得一清二楚。

     

    2、根据厚生省“医药品监控报告”的统计, 汉方药在全部医药品副作用发病例中所占的比率,1985年为 0. 49%,1990年为 0. 62%, 1993年为1. 23%。从副作用发生频率看,汉方药是比较安全的药物。

     

    那么拿汉方药物和西药做比较呢?

     

     

    以被诟病最多的会引起“间质性肺炎”的“小柴胡汤”为例:流行病学角度看, 1989年日本出现第1例小柴胡汤引起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报道,至1998年达138例, 其中包括死亡病例 。

     

    而从1989年至1998年10年间(含1989年),日本每年服用小柴胡汤的人数为100万~200万,至1998年服用小柴胡汤并发间质性肺炎为138例,死亡10例,也就是说服用小柴胡汤间质性肺炎发病率不会高于13/10 万,死亡率不会高于1/100 万。

     

    而间质性肺炎的自然发生率,在美国ILD 发病率为20/10 万~40/10 万。而干扰素发生率仅仅低于0.1%,抗癌药、免疫抑制药和抗风湿药则更高。

     

    小柴胡汤引起的间质性肺炎的概率,从目前文献来看,不仅仅低于干扰素,免疫抑制药和抗风湿药,甚至低于间质性肺炎的自然发生率(欢迎打脸)。

     

    所以说,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汉方是有副作用的,可副作用确实比西药少。

  • 麻黄是外感首药,是药三分毒,说的基本就是副作用。使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这里强调的是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比如用于治疗感冒鼻塞症状,那么除此以外引起的例如血压升高等症状都属于副作用的范围。随着对麻黄、麻黄碱以及伪麻黄碱的深入研究,他们的副作用已经相对比较明确了。

     

    麻黄

     

    作为治疗外感风寒导致的感冒以及哮喘疾病的使用的,针对实证有效,用于胸闷喘咳,风湿痹痛等症的治疗。中药很怕用错了药,不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麻黄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和阴虚盗汗等情况下禁用。而且麻黄含有麻黄碱,能兴奋心脏,升高血压,所以失眠、多汗、高血压患者慎用。

     

    麻黄碱

     

    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可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α、β),主要药理作用是兴奋心脏、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外周血管、升高血压。滴鼻后可以收缩粘膜血管,减轻鼻粘膜充血。

     

     

    如果通过减轻鼻粘膜充血治疗感冒引起的鼻塞,则效果不错。但治疗目的以外的,比如同时兴奋了心脏,升高了血压,这就是它的副作用了。所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等患者禁用含麻黄碱的药物。而且,如果连续使用含麻黄碱的药物时间过长,可出现“反跳”现象,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塞。

     

    伪麻黄碱和麻黄碱只有立体异构的区别。上述中枢兴奋作用相对较弱一些。

     

    还要注意,服用含麻黄碱的药物时,避免与其他药品同时应用的问题。或可导致血管收缩,导致严重高血压或外围组织缺血。

     

     

    成瘾性

     

    麻黄碱类物质本身成瘾性很弱,正常使用含有麻黄碱的感冒药则不会担心成瘾或不良反应的问题,因为产生的症状停药后即可缓解,无需其他处理。

     

    麻黄碱类物质通过简单的化学加工,就可以制成毒品甲基苯丙胺,即俗称的冰毒。2013年国家药监局发文,要求对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在内的6类含麻黄碱超过30mg的药品进行说明书修订,并转为处方药管理。

  • 家庭常用药现在是很多家庭都会常备的,但是往往很多人存放不对,今天就来认识下~

      

    1.都是药就能放一起?

     

    许多家庭都喜欢将常用药放在同一个小药箱里,实际上这样非常不科学!

     

    一是因为,在药物长期存放过程中,会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外用药和内服药存放在一起,会产生相互影响。

     

    二是有可能混淆药物的用药方法,造成伤害。如外用药炉甘石洗剂,外观很像草莓口味的混悬液,容易造成误服。

     

    三是成人药和儿童药混放也不安全,因两者可能名称相同、外观相似,但规格不同,如果家长错误地将成人的药物给儿童服用,可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建议

     

    外用药和内服药分开保存,成人药和儿童药分开保存。

     

     

    2.把药放冰箱就行了?

     

    很多人买回药物就放到冰箱,觉得这样储存最安全。可是,不同的药物储存条件不同。

     

    药品的储存温度分为:

    常温(0~30℃),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阴凉(0~20℃),如桔贝合剂;

    冷藏(2~8℃),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部分药品还要求密封、避光、干燥等。

      

    所以,并不是所有药品都适合放入冰箱保存,例如糖浆剂在过低的温度下,药物的溶解度可能会降低,导致药物浓度与标注的不符;乳膏保存温度过低,可能引起基质分层,影响其均匀性与药效。

     

    建议:按照药品外包装或说明书上“贮藏” 项的要求储存。

     

    3.药品包装别更换

     

    现在有方便人们在短时出门时服药的小药盒,很多人喜欢把一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的药全部拆包装后,放入一个小药盒内。

     

    然而,丢掉药品原包装、把药品长期混放在一起的做法是错误的。

     

    丢弃原包装,可能会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及药效,将不同的药品混在一起,相互之间甚至会发生反应。

     

     

    建议

     

    药品最好放在原包装里。目前大多数药片都采用铝箔独立包装,可将药片连同包装起剪下后,再放入小药盘,同时别忘了标明有效期。

     

    4. 别忘了要定期清理

     

    很多人会问,药品开封后,是不是仍可以参照原包装的保质期呢?

     

    药品未开封时,保质期可至药品包装标示的有效期;一旦开封,有效期会因为贮藏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

     

    片剂、胶囊等容易干燥、破裂;颗粒剂、滴丸等药物容易吸潮;液体剂应在疗程内服用完毕,尤其是糖浆剂因其特殊性,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而产生霉变,即使药品开启后冷藏保存,也不适合长期储存。

     

    未冷藏保存的口服液,即使严格按照贮藏条件保存,一般开封一个月后也不建议再服用。

     

    建议

     

    3-6个月要清理家中备药一次,不要服用过期或性状有明显变化的药品。

  • 一、不论中西医,不能接受批评的医学都不会进步

     

    提到中医,就可以分为两派,一派就是典型的中医黑,只要和中医挂边的,都会一概否定,因为在他们心目中,中医就是伪科学的代表。另一派则是中医粉,认为中医流传几千年,肯定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其经验科学护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但我一致认为,不管中西医,都需要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如果有一个极力维护自己声誉,不能有半点诋毁的医学,那么这个医学就不会进步。所以,方舟子批判中医也好,有人批判西医也好,我们需要接受不同的声音,我们也需要接受不同的观点,哪怕是批判,只要其有一定的道理。

     

     

    二、中医的毒副作用,确有其事,容不得质疑

     

    中医的毒副作用,确有其事,容不得半点质疑。而且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中药有一大部分有非常明确而且比较大的毒副作用,都已经被明确发现。中药的毒性源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而且未知的毒副作用还会有更多,随着检验技术的提高,相信还有更多的毒副作用被发现。不管是马兜铃酸导致的肾病,还是最近刚刚被禁用于儿童的柴胡,其毒副作用的存在,不是靠辩驳就能抹去的。但我始终认为,发现其毒副作用会让中医更好的发展,毕竟,每一种科学都是在进步,如果故步自封或者执拗的认为中医无毒副作用,那么中医必定会自食其果。

     

    三、发展是主旋律,中医也不例外

     

    许多人一直认为,经方都是老的好!个人一直觉得,正是这样的传统经验阻碍了中医的发展。如果你还固执的认为中医几千年的传承是越老越好,那么中医必定会有更多的人不愿意去相信。发展是必要的,中医也不例外。不要把经验当科学,要把科学当经验用,这样才能促进中医的发展。

     

     

    四、理性看待争论,争论促进发展

     

    争议,一直都是促进学科发展的最大动力。如果别人连说都说不得,我觉得就谈不上中医的发展。西医也是如此,西医一直被诟病脱离整体,也正是如此,全科医学才得到蓬勃发展。中医被诟病也是中医发展的动力,因为只有争论才能促进发展。

     

    毒副作用的确存在,如何避免才应该是中医应该努力讨论的重要议题。

     

  •  对于有血脂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他汀类药物一定不会陌生。这类药物是目前用于调节血脂,稳定斑块,降低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病死率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主要药物之一。

     

    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合理使用他汀导致药效不佳或副反应过重的情况仍然不少,部分是由于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认识不充分,以致于一些患者使用剂量不足,影响疗效;而有些却认为他汀类药物要吃一辈子,盲目服用而忽略了它的安全性,甚至引起了严重的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上虽然重要,但出现以下4种情况时,应该果断停药。

     

     

    出现以下4种副反应,需要果断停药

     

    1.严重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并不少见,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青霉素,但其实许多药物都会引起过敏反应,也包括了他汀类药物。总的来说,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大都比较轻微,通常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等,多数出现在初始用药的一周内,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停药。

     

    但有极少数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可能会发生特异质反应,服用他汀后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表现为剥脱性皮炎,有文献在2003年就报道过1例普伐他汀致剥脱性皮炎的案例,当出现这种严重过敏反应时就需要及时停药。

     

    2.肝功能损害

     

    他汀类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所以目前认为所有他汀类药物都可能会引起肝转氨酶升高导致肝功能损害。通常来说他汀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幅度较轻,很少会超过正常值的3倍,这时可以在严密观察下继续使用他汀。

     

    但如果转氨酶升高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时,就需要暂时停用并且进行护肝降酶治疗。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服用他汀后的4-8周需要复查肝功能,如没有异常,可6-12个月复查一次。

     

    3.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症是他汀类药物最著名的不良反应,所有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他汀诱发横纹肌溶解症呈剂量依赖性,发生风险约为0.04%-0.2%,但有极少数会导致死亡。并且在一些特殊的患者或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如年龄大于80岁的患者,体型瘦小、虚弱的患者,存在多系统疾病的患者,多种药物并用时,处于感染、创伤、围术期或强体力劳动时,或者患者服用了他汀后酗酒时。

     

    所以患者在服用他汀时应该时刻注意有无肌肉疼痛、乏力的症状,如果有明显的症状并且实验室检查发现肌酸激酶超过10倍正常值上限,就需要及时停用或者更换其他种类的他汀。

     

    4.其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

     

    他汀还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血糖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时,也应该停止服用,或更换为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的他汀服用。

     

     

    总之,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患者不仅要合理使用他汀,还要充分认识它的安全性,该停用时及时停用,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2014》

    [2]程滨,温海,吴建华.普伐他汀致剥脱性皮炎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0):594

  • 我们都知道,肝脏是药物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因此,药物本身或者其代谢产物也能损害肝脏,导致药物性肝损伤,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药物性肝损伤系药物本身或者其代谢产物经过肝脏代谢和转化中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脏的损害,主要有副作用、变态反应、毒性反应和特异质反应等多种表现形式。尽管许多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是轻微的或无明显症状,但是严重的和致命的药物性肝损伤也不少见,应引起足够重视。那么,问题来了,什么药物最伤肝?

     

     

    什么药物最伤肝?

     

    药物性肝损伤作为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之一,越来越引起医药界、制药业、药监管理部门及公众的重视,也已成为药品审批失败、药物警戒以及撤市的主要原因。由于当代社会的药物品种急剧增多,使用药物的人数大大增加,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大幅提高,而且与年龄、性别、药品品种等相关。最新的研究显示,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包括各类中草药、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等。

     

    常见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主要有:

     

    1)中药

     

    很多国人以为中药就是天然药物,完全没有肝肾毒性,其实,统计结果恰恰相反,我国药物性肝损伤,最多见的就是中药引发。

     

    常见伤肝的,如单味中药如芫花、蓖麻子、白芍、黄药子、何首乌、雷公藤、川楝子、斑蝥、大黄、土三七、马钱子、贯众等;中成药如蒺藜消白丸、骨通胶囊、感冒清热颗粒、逍遥丸、小柴胡汤、首乌片、百消丹、大活络丹、百蚀丸、补肾益寿胶囊、克银丸、壮骨关节丸、天麻丸、小柴胡汤等。

     

    2)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对肝脏的损伤也不容忽视,通过近几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明显减少,但仍需继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常见伤肝抗菌药物有如异烟肼、利福平、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等)、红霉素等。

     

    3)解热镇痛药:

     

    很多感冒药甚至含有解热镇痛药物成分,其中存在伤肝可能性,因此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要过量服用,如对乙酰氨基酚、吡罗昔康、双氯芬酸等。

     

    4)其它西药

     

    如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他汀类调脂药: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降压药如氯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甲基多巴等。其他西药:丙硫氧嘧啶、水杨酸类、拉贝洛尔、烟酸、奎尼丁等。

     

     

    结语

     

    排名第一的中成药,看似安全,其实往往更容易导致肝损伤,这就提醒我们,即使是中成药,甚至是保健品,也不能随意服用!

     

    远离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在于预防。因此,我们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掌握用药的指征,避免不合理用药;尽可能小剂量和短疗程治疗;孕妇、老人、新生儿等特殊人群用药须甚至;避免在饥饿或空腹状态下服药或酒后服药;定期检查肝功能等。

  •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他汀种类很多,从最开始的辛伐他汀,但后来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等等,他汀家族以其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中,越来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所有的药物都有其副作用,他汀也不例外,今天咱们就一起看看他汀都有哪些副作用?

     

     

    一、肝功能损害

     

    肝功能损害是他汀的一种副作用,但其发生率并不算太高,在欧美最新的指南中,已经去除了常规复查肝功能监测他汀损害的要求,可见他汀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之低!但有报道说,亚洲人群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欧美,所以进行肝功监测可以发现其肝脏副作用!

     

    二、横纹肌溶解症

     

    许多药物可以引起横纹肌溶解症,他汀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药物之一!他汀引起的骨骼肌损害,轻者可以表现为肌肉疼痛、酸沉感、乏力感,重者可以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口服他汀出现的肌肉疼痛,一定要进行心肌酶的监测!

     

    三、新增糖尿病风险

     

    他汀可以使得空腹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糖代量异常,而且有报道显示他汀新增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口服他汀后进行血糖监测很有必要,而且研究显示,对于其新增糖尿病风险和预防心脑血管病的获益两者相比,口服他汀还是获益的!

     

     

    四、过敏反应

     

    口服他汀后出现皮疹,或者出现瘙痒不适,在他汀药物的副作用中也不少见,此时更换他汀或者调整他汀剂量后,大多数可缓解,如仍不能缓解,需要考虑停药的可能!

     

    五、消化道反应

     

    口服他汀后出现纳差、食欲不振、腹胀等不适的情况较少见,如果出现相应症状,需要考虑调整药物或者减少药物剂量!

     

    他汀类药物的总体副作用还是比较少见,但以上这些并发症都是需要我们警惕和加以注意的!一旦出现,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才可使得副作用最小化!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苯溴马隆在临床上主要用来降低患者的血清尿酸,用来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的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性关节炎非发作期的治疗。这个药物在我们国家也使用了一段时间,通过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数据库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在苯溴马隆的严重不良反应中,肝损害这个问题比较突出。虽然苯溴马隆有肝损害,但是随着食品药品监督总局针对此问题展开的风险效益评估结果发现,苯溴马隆在我国用于治疗痛风或者高尿酸血症,人获得的益处是大于风险的。古人常言“两害相权取其轻”,相较于苯溴马隆的副作用,痛风对人体的风险和危害更大一些。

     

    苯溴马隆的不良反应


    苯溴马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有:腹泻、胃口不舒服、恶心、风疹、瘙痒、转氨酶增高等。这些症状意味着苯溴马隆这个药物对患者的肝脏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所以,当医生要求患者服用苯溴马隆降尿酸的时候,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并且在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肝功。尽可能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果患者在刚开始服用的时候没有不适,但是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出现食欲不振、腹泻、胃口不舒服、恶心或者皮肤发痒以及肝酶指标改变时,提示肝脏受损,这时候需要及时复查肝功,停用苯溴马隆。


    已经患有痛风,需要服用苯溴马隆降尿酸的患者需要注意,如果有中度或者重度肝功能损害,或者患者有肾结石的情况下,禁止服用苯溴马隆。并且患者在服用苯溴马隆期间,需要足够量的饮水,每天保证饮水量在1.5—2L,以免患者因为尿液中尿酸过多,在输尿管和膀胱形成尿酸盐结晶。


    苯溴马隆联合中药护肝方


    因为苯溴马隆本身有一定的肝损害,所以建议患者在服用苯溴马隆的过程中,搭配中药护肝方一起。这样既能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又能够通过调节肝脏代谢,来减少体内尿酸盐的产生。

     


    护肝方剂根据患者平素的体质来选用,如果患者平时肝火旺盛,口干口苦,舌苔黄腻,属肝经湿热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如果患者平时脾气大,容易郁闷,嗳气,口苦咽干等症状,属于肝气郁结者,可以选用加味逍遥散加减;如果患者平时眩晕耳鸣、胁肋疼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属肝阴不足者,可以选用一贯煎加减。

     


    在使用苯溴马隆的同时,配合中药护肝方剂,从临床来看,更有益于患者肝肾代谢的恢复。

  • 药物可以治病,但用不好也能致病!上周,门诊来了一位68岁的女子林某,因为突发少尿、双下肢浮肿3天到医院就诊,门诊检查发现林某的尿中出现蛋白质,并且血肌酐值显著升高,于是林某被收进了肾内科。

     

    在肾内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林某的24小时尿量不足500ml,结合血肌酐值最后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下一步显然是要找到林某急性肾衰的原因,据林某叙述,她在两个月前曾经进行体检,当时肝肾功能检查正常,并且以前并没有肾病史,家族中也没有类似病史。只是在两周前林某因牙疼到了当地的村卫生所看病,医生为她开了2种药物,具体什么药也不清楚。

     

    但吃了两天感觉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林某就又到镇上的牙科诊所去看,牙科诊所诊断为牙周炎,又开了3种药物给林某吃,阿莫西林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甲硝唑片。

     

    林某把这些药带回了家,但看到家里还有之前村医开的药片,舍不得丢弃,想着一起吃好得快,于是就5种药物凑一起吃了。至此,医生找到了林某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药物性急性肾损害。

     

    医生推测,村医给林某开的药物中,也含有止痛药,与林某第二次到镇诊所开的双氯芬酸钠为同类药物,这两种药一起吃,就很容易导致急性肾衰竭。

     

     

    为何两种止痛药一起吃会导致急性肾衰竭?

     

    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两种非甾体抗炎药一起吃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双氯芬酸钠就属于非甾体抗炎药,而医生推测村医也给林某开了另外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止痛的作用。

     

    但由于COX和前列腺素在调节肾血流灌注、水钠转运及肾素释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非甾体抗炎药在发挥止痛作用的同时,也容易引起肾血流量和肾素释放减少,导致肾功能损害。当两种非甾体抗炎药同时使用时,会使COX活性被过度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进一步减少,所以就发生了急性肾衰竭。

     

    还有哪些药物会引起急性肾损害?

     

    除了非甾体抗炎药外,还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肾功能损害,例如抗菌药物中的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抗病毒药阿昔洛韦,肿瘤化疗药物阿霉素、顺铂、甲氨蝶呤,碘造影剂,以及含有含有马兜铃成分的中药关木通、防己、青木香、天仙藤、细辛和厚朴等。

     

     

    医生提醒:吃药的这些错误别再犯了

     

    1.乱吃药

     

    在吃药前一定要先清楚药物的成分,不要吃不明成分的药物。

     

    2.随意加大药物剂量

     

    有些人认为加大药物剂量会使药效加倍,疾病就好得快,但许多药物其实治疗剂量与毒性剂量非常接近,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吃药不要随意加大剂量。

     

    3.随意联合用药

     

    从药物安全性的角度来说,用药品种越多,药物相互作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会越高,所以能少用药最好少用,尽量减少药品品种,更不要随意联合用药。

     

    总之,药物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药到病除,用不好会反受其害,因为药物大都经肝脏解毒肾脏排泄,如果错误用药往往导致肝脏和肾脏受损,临床肾内科医生就经常见到,因为错误服药导致肾脏功能损伤甚至肾脏功能衰竭的患者!

     

    因此医生提醒,药最好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1]周建华.非甾体抗炎药物所致的肾损害[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2):884-886.

  • 高血压患者生活中常见疾病,对于血压正常范围值是140/90,患者高压超过140,低压超过90,证明发生高血压疾病。所谓的高压就是收缩压,低压就是舒张压。长期高血压会引起并发症,除了用药治疗,勤测量血压。患者出现血压下压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应该怎么治疗呢?

    患者在量血压时出现下压升高,上压正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血管壁弹性差,属于高血压,但是比普通的高血压要危险很多。除此之外,交感神经兴奋时全身血管痉,也会引起下压偏高。为了更好的判断疾病,在静息的状态下多测量几次,持续偏高,要引起重视,积极治疗。

    控制低压偏高的方法很多,可以从饮食来进行调理。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少盐饮食。发现自己舒张压偏高时,应该注意少盐饮食,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要超过六克,口味清淡,不要吃腌制食物,更不能吃含钠高的时候。

    第二,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只要不稳定时,除了控制盐的摄入量,还要减少脂肪的摄入量。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包括肥肉、动物的肝脏、油炸食品,这些食物要尽量避免。

    第三,多参加运动。患者需要多运动,但避免剧烈运动,散步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外周血管扩张,降低血压,预防各种并发症。

    以上文章是关于血压下压高的介绍。高血压是慢性疾病,高血压不稳定时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通过药物控制,轻微患者通过饮食来缓解。除此之外,在平时要戒烟戒酒,烟里有大量的尼古丁,可以收缩血管,因此患者应该戒烟限制饮酒量。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