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临床表现】
本病男女差别不大,但其中直肠癌男性较多见,年轻结肠癌患者男性多见。我国结直肠肿瘤(包括结直肠癌和腺瘤)发病率从 50 岁开始明显上升,75~80 岁间到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我国发病年龄多在 40~60 岁,发病高峰在 50 岁左右,但 30 岁以下的青年结直肠癌并不少见。结直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仅见粪便隐血阳性,随后可出现下列临床表现。
(一)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常为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以血便为突出表现,或有痢疾样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有时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形状变细。也可表现为腹泻与糊状大便,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粪质无明显黏液脓血,多见于右侧结直肠癌。
(二)腹痛多见于右侧结直肠癌。表现为右腹钝痛,或同时涉及右上腹、中上腹。因病变可使胃结肠反射加强,可出现餐后腹痛。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时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
(三)腹部肿块提示已届中晚期,其位置则取决于癌的部位。
(四)直肠肿块多数直肠癌患者经指检可以发现直肠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呈结节状,有肠腔狭窄,指检后的指套上有血性黏液。
(五)全身情况可有贫血、低热,多见于右侧结直肠癌。晚期患者有进行性消瘦、恶病质、腹水等。右侧结直肠癌以全身症状、贫血和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左侧结直肠癌则以便血、腹泻、便秘和肠梗阻等症状为主。并发症见于晚期,主要有肠梗阻、肠出血及癌肿腹腔转移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左侧结直肠癌有时会以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为首次就诊原因。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粪便隐血粪便隐血试验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 1 亦非确诊手段,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检或早期诊断的线索。(二)结肠镜对结直肠癌具确诊价值。通过结肠镜能直接观察全结直肠的肠壁、肠腔的改变,并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初步判断浸润范围,取活检可获确诊。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下形态分为隆起型和平坦型。结肠镜下黏膜染色技术可显著提高微小病变尤其是平坦型病变的发现率。采用染色放大结肠镜技术结合腺管开口分型有助于判断病变性质和浸润深度。超声内镜技术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对结直肠癌的 T 分期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判定是否适合内镜下治疗。
(三)X 线钡剂灌肠临床上可采用钡灌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分析用于结直肠肿瘤的辅助检查,但其诊断价值不如内镜。可发现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皱襞破坏等征象,显示癌肿部位和范围。对结肠镜检查因肠腔狭窄等原因未能继续进镜者,钡剂灌肠有助于对肠镜未及肠段的检查。
(四)CT 结肠成像主要用于了解结直肠癌肠外浸润及转移情况,有助于进行临床病理分期,以制订治疗方案,对术后随访亦有价值。但对早期诊断价值有限,且不能对病变活检,对细小或扁平病变存在假阴性、因粪便可出现假阳性等。
(五)其他结直肠癌的血清学诊断尚不够灵敏和特异,CEA 和 CA125、CA19-9 等传统肿瘤抗原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可能对结直肠癌手术效果的判断与术后复发的监视有一定价值。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年龄越大患上大肠直肠癌的风险越大,需要及早筛检,及早就医有保障。
近几年来,大肠直肠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老年人患病的几率比较大。但是,很多老年人会出现肠胃没有不适,就不去检查的习惯。然而大肠直肠癌早期症状其实不是很明显,如果没有定期检查,就有可能会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增加患病的风险。患有大肠直肠癌常见症状会出现血便、排便的习惯也会改变、体重会出现异常的减轻、甚至会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我们应该及时就诊,判断是否患上大肠直肠癌的风险。
为了保证病情判断的准确性,我们可以检查大肠潜血,检查用肉眼无法从粪便表面看到的血液,但检查本身存在就风险,只能是作为初步诊断的标准。如果本身就是疾病高危的人群,我们就应该定期地安排大肠镜检查,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如果治疗是以手术切除为主,那么在术后再配合化疗、放射治疗及靶向药物等辅助治疗,可减少未来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如果是不能手术的晚期转移型患者,也可以通过化疗配合标靶治疗,先使肿瘤缩小并降低复发的几率,然后在安排手术切除,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
对大肠直肠癌的治疗比较复杂,在治疗的过程中会突然出现副作用或并发症。所以当今大肠直肠癌的治疗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意见,共同来制定治疗的方案,不但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而且可以增加患者面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希望。
除积极治疗外,我们也要充分的了解治疗的方案,及早地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降低患有疾病的风险,近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肠癌筛检和主动就诊的人数均明显减少。但是如果本身就是大肠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建议进行定期检查,若已出现可疑症状,也应主动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我们要注意多摄取一些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平衡饮食,还可以帮助我们加快肠胃的蠕动,集中废物的排泄,也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患病的几率。另外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面对疾病要有信心,用平常心去对待各种疾病。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疾病是在不知不觉中就闯进我们的生活里,它们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疾病的知识并不了解,特别是在预防知识这方面,如果我们能多了解一些疾病的预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加小心,也能避免接触可以引起疾病的因素。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下面就给大家讲一讲结肠癌的预防措施有哪几种。
一、结肠癌的预防要从饮食习惯开始。每天应摄食高纤维素食物,例如冬菇、木耳、紫菜、荞麦、红薯、黄豆、青豆、玉米和各种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时间。
二、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以减少结肠癌发病的。
三、结肠癌的预防还需要防治血吸虫病。
四、防治结肠癌的癌前期病变。对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病,须及早切除病灶。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
五、给有结肠、直肠癌家族史和有高度结肠、直肠癌发病趋势的人口服钙剂,可使癌症发病率下降。化学预防目前应用最多的药物是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也常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预防息肉形成。
六、做好身体锻炼,最好每天有30分钟活动身体。研究发现,工作时活动量大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比坐着办公的人低40%到50%。由于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结肠内存有粪便,大活动量有助于粪便快速通过结肠。粪便里有致癌物,它在结肠里停留的时间越长,致癌物接触肠内壁的机会就越多,患结肠癌的可能性就越大。增加活动量可以减少肠内类激素含量,从而减少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所以结肠癌的预防还需要每天坚持活动30分钟。
为了大家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做好结肠癌的预防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一旦发现有了结肠癌的症状,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免导致病情恶化,同时也对你的生活很工作上带来阻碍。
筛查和早期发现可以降低结直肠癌(CRC)的死亡率。仅十年来,出现了多种侵入性、半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筛查方式。随着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重视,提高了结直肠癌筛查和预防的效果,新技术在检测肿瘤方面的作用,如人工智能,也正在迅速崛起。
为了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者对各种筛查方式进行了研究。这些方式包括 基于粪便的方式,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胶囊内窥镜的半侵入式方法,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直接观察远端或整个结肠。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基于愈创木酯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gFOBT)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降低CRC的死亡率。目前还没有发表结肠镜作为筛查工具的临床对照试验;然而,前瞻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支持其应用。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lT)尚未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测试,但其有效性是有理论支持的,其对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gFOBT更高。CT结肠造影和多靶点粪便DNA检测还没有在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中进行过探索,有一些研究对它们检测CRC的能力与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下文总结了结直肠癌筛查的建议和具体筛查方式的证据。
筛查建议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建议对结直肠癌进行筛查,但没有确定首选方案;美国多社会工作组(USMSTF)提出了一种分层筛查方法,建议将结肠镜检查或FIT作为首选方案,然后再选择其他方案。
在大多数进行CRC筛查的国家, 建议的初始筛查年龄为50岁。USMSTF和美国内科医生学会建议,对于一般人群,初始筛查年龄为50岁。美国癌症协会(ACS)最新的CRC筛查指南建议,初 始筛查年龄为45岁,因为早发CRC的发病率大幅上升。USPSTF最近的建议草案也将开始筛查的年龄降低到45岁,但它将这一建议证据等级定为B类,对50-75岁人群进行筛查为A类建议。
美国胃肠病学会的临床指南建议将筛查年龄降低到45岁,这是一个基于极低质量证据的有条件建议。ACS和USPSTF的建议都是基于CRC流行病学以及计算机模型分析的结果,还没有研究证实CRC筛查对45岁-49岁人群的有效性。 CRC风险较高人群被建议在较早的年龄开始筛查,包括一级亲属中有CRC患者。建议这类人在40岁时开始筛查,或相对家族中被诊断出CRC最小年龄提前10年开始筛查。
对于患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结肠炎)、有CRC家族史或基因突变携带者的人来说,开始筛查的年龄和连续筛查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因为这些人群CRC的终生风险一直在增加。
在所有指南中,一致强烈建议对50岁-75岁人群进行CRC筛查(例如,USPSTF为A级)。一般来说, 大多数指南不建议在85岁以后进行筛查。对75-85岁的人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如果以前没有接受过筛查,或者他们的估计寿命在10年以上,则建议接受筛查。一项评估了≥85岁年龄组筛查的研究显示,这一人群的预期寿命的增长很小,建议对老年人筛查的风险和益处进行仔细评估。
筛查方式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法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式包括gFOBT、FIT和包括FIT的多靶点粪便DNA检测。基于粪便的方法的主要原理是,CRC会引起隐性出血,可以从粪便中检测出来。基于粪便的筛查的好处是无创、低成本。gFOBT检测伪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对粪便中血红蛋白的间接测量,某些饮食和药物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Hemoccult Sensa(高灵敏度FOBT)对CRC的单次测试灵敏度达76%,特异度>85%。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使用基于粪便的筛查对降低CRC的死亡率有好处。这些临床试验表明了 每年或每两年筛查一次筛查的益处。
与gFOBT相比,FIT直接测量粪便,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大多数指南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检测,以筛查CRC,但美国医师协会建议 每两年进行一次gFOBT或FIT,而不是每年一次。这是基于一项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比较了每年或两年一次的gFOBT筛查效果,结果显示两个筛查队列的死亡率没有差异。
与FOBT相比,FIT有几个优点,包括使用一份而不是三份粪便样本,检测前没有饮食限制。一些研究将FIT与gFOBT和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一项纳入1996-2003年间1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 FIT在检测CRC方面的总体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94%。
结肠镜检查
粪便检查显示阳性都需要进行后续的结肠镜检查,有研究探索了粪便筛查阳性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的临床影响。一项研究报告称, 粪便试验阳性后肠镜检查延迟超过6个月会增加死亡率。另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在FlT阳性后超过6个月才进行结肠镜检查,则整体CRC和IV期结肠癌的发生风险更高。
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CT结肠造影(CTC)或虚拟结肠镜检查是一种评估CRC的半侵入性方式,USPSTF和USMSTF认为可 每五年评估一次。对于大于10mm的病变,其灵敏度从67%到94%不等。这种检测方式的不利因素有:成本高、偶然发现的病变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来进行评估,但整体效益较低,且在大多数中心没有基础设施可以在CTC检查的同一天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息肉,需要进行第二次肠道准备以进行后续结肠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较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2009年推出了第二代名为Pillcam-2的CCE检查,其对大于6mm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82%。CCE已被FDA批准用于因技术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还没有学会组织推荐CCE用于结直肠癌筛查。
基于血液的筛查测试
检测早期CRC和癌前息肉的血液测试非常受欢迎,可以提高筛查的接受率,减少筛查的危害和成本。检测mSEPT9 DNA的血液测试是FDA批准的检测,可用于拒绝其他筛查方式人群的筛查。对19项筛查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其检测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和92%。
该方法并未得到USMSTF或USPSTF的推荐,因为其灵敏度较低,成本较高,且有遗漏高风险病变的风险。其他潜在的血液标志物,如检测循环肿瘤DNA或基于血液的多组学标志物正在研究中。
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柔性乙状结肠镜作为一种筛查工具,已被证明能够大幅减少CRC的死亡数。切除癌前息肉,尤其是晚期病变,并在最早阶段诊断出CRC是这种检查方式的优势。队列研究表明,结肠镜检查可以大大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没有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其有效性。波兰的一项国家级CRC筛查项目报告称,在超过17年的随访中,与普通人群相比,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CRC 发病率降低了72%,死亡率降低了81%。
参考文献:
BMJ 2021;374:n1855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也是癌症的一种,所以它的治疗方法与别的癌症有相似之处,比如手术与化疗。该病有治愈的希望,但是不能到晚期才送到医院,一定要早些发现,才能治愈。还有要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对预防大肠癌有一定作用。
1.手术治疗
(1)治疗结肠癌的方案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I、II和III期患者常采用根治性的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根据癌肿所在部位确定根治切除范围及其手术方式。IV期患者若出现肠梗阻、严重肠出血时,暂不做根治手术,可行姑息性切除,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直肠癌根治性治疗的基础是手术。直肠手术比结肠困难一些。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经肛门切除术(极早期近肛缘)、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低位前切术、经腹肛门括约肌腹会阴联合切除。对于II、III期直肠癌,建议术前进行放射、化学治疗,缩小肿瘤,降低局部肿瘤期别,再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2.综合治疗
(1)辅助化学治疗的方案是目前III期结直肠癌和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结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时间为6个月。适用于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放射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需要进行辅助放射治疗者。
(2)IV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化学治疗为主,常用化疗方案有:FOLFOX、XELOX、FOLFIRI等,在化疗基础上酌情联合靶向药物治疗。
3.放射治疗
目前效果较好、研究较多的要属外科和放疗的综全治疗,其中包括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三明治”式放疗等,各有特点。对晚期直肠癌患者、局部肿瘤浸润者、有外科禁忌证者,应用姑息性放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结肠癌如果不严重的话,手术可以直接做,直肠癌通过手术治疗前可以进行术前放射,化疗,缩小肿瘤,这点要注意到。另外也可选择近几年才出现的放射治疗,痛苦较少,效果也不错。如果能在治疗期间再服用一些螺旋藻,盐藻之类抗癌良药,治疗效果也会更佳。
2018年5月份,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发布了一项最新指南[1],推荐意见指出, 一般人群从45岁就可以开始结直肠癌的筛查(有条件推荐),50岁以上人群定期筛查结直肠癌是强推荐。指南还指出:① 身体健康、未来预期寿命超过10年的人群,应持续筛查至年龄75岁;② 针对76岁至85岁的人群,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意愿、预期寿命、健康状况和既往筛查情况,制定个体化筛查策略;③ 年龄大于85岁的人群,不推荐继续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有:每年进行粪便免疫化学检测;每年进行高灵敏度愈创木脂大便潜血测试;每三年进行一次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每5年进行一次CT结肠造影检查;每5年进行一次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
ACS新指南引争议
如果按照这个新指南提出的筛查建议,美国可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人群数量增加了2200万,指南发布后也引起了关于筛查风险获益以及对医疗资源影响的讨论。
50岁以下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直接有效性证据很少,大多数证明结直肠癌筛查益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都是针对50岁以上的人群。这次指南更新的内容是基于2017年一项对SEER数据库(注:美国权威的癌症统计数据库)的分析结果[2],显示 从2000年到2013年,40-49岁人群结直肠癌(即早发结直肠癌)发病率相对增加了22%,从5.9例/10万人年增加到7.2例/10万人年。虽然看起来数字增加了,但是 众多专家对提前筛查年龄持批评态度,因为50岁以下的人群发生结直肠癌的绝对风险依然非常低,而且缺乏支持这个年龄组进行筛查有效的有力证据。
修订后的这一指南建议,并未考虑提早筛查年龄带来的社会成本增加,不论是医疗花费还是医疗资源都会从疾病风险更大的人群中分散出去,疾病风险更大的人群才是筛查的重点对象。
年轻成人结直肠癌风险有多高?
在上述背景下,《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内科学年鉴)期刊上近期发布了一项新报告[3],对SEER数据库进行一次更新、更全面的分析,描述了年轻成人的结直肠癌风险,包括20-29岁、30-39岁、40-49岁以及50-54岁年龄组的人群。
2017年的SEER数据库研究将“结直肠癌”作为一个整体,而在近期的这项报告中,作者将结直肠癌腺癌(筛查的主要类型)和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结直肠癌分割开来,后者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不推荐对这个类型进行筛查)。新报告的分析表明,既往研究中提到的结直肠癌, 4%到20%不是腺癌,而是类癌。既往研究中早发结直肠癌中发病率增幅最大的部分,即直肠癌,多达34%是类癌而并非腺癌。
针对癌症预防性干预措施(如癌症筛查)的指南建议,应基于癌症绝对风险和筛查后绝对风险降低的数据来制定。这项新报告给出的结果很有价值,因为它阐明了结直肠腺癌的风险要低于ACS指南中估计的风险,基于这项新数据,2018年ACS指南中估计的45岁至49岁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应下调。
有必要对50岁以下人群进行筛查吗?
40至49岁人群的结直肠癌绝对风险为7.2例/10万人年,约为50至59岁人群的三分之一,60岁及以上人群的十分之一。结肠镜检查相关的30天死亡率估计为3/10万检查。由于没有针对40至49岁人群的临床筛查试验,因此无法量化该年龄组筛查带来的获益,只能基于模型来估算。即使是乐观的情况,假设在40至49岁的人群中进行筛查可将CRC发病率降低达50%,计算一下,每10万例结肠镜检查导致3例死亡的危害,也超过了每10万人年可避免3.6例结直肠癌发生的收益。此外,对45至49岁年龄组筛查的成本也会很高。
正如最新报告指出的那样,类癌不是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但这一发现还值得进一步思考。类癌通常为惰性,比大多数其他癌症类型的预后更好。这项新研究发现,类癌的发病率上升最快的人群是年龄在50至54岁之间的人群,这类人群的筛查已经很普遍了。因此,筛查确定了大多数类癌,代表了多数都是偶然发现的。实际上,很多可能是被过度诊断的肿瘤,这也增加了筛查的负担和危害。
2020年10月,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了结直肠癌筛查建议的更新[4],该建议考虑将结直肠癌开始筛查的年龄降低到45岁。自2016年USPSTF指南更新以来,未出现任何新的有力证据可证明50岁以下人群进行筛查的有效性。和2018年ACS指南一样,工作组完全依赖模型估计。上述新报告提供的新数据应促使研究人员重新计算对筛查的益处和危害的估计。
毫无疑问,早发性结直肠癌是一个重要但仍知之甚少的领域。但是,也不应该根据次优数据来制定筛查决策,尤其是当这一建议可能影响数百万人时。ACS在2018年指南中将该建议标记为有条件推荐(B级)。尽管这样看起来比较严谨,但在美国,45至49岁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已经增加了50%以上。一些患者不管其推荐强度如何,只会关注指南推荐的内容。许多医疗机构也在不完全了解数据或潜在影响的情况下,迅速遵循了新的指南建议。
结合《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新报告的数据,并考虑到基于建模数据制定指南推荐意见的不确定性, 在评估50岁以下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益处时,应格外谨慎。结直肠癌筛查在年轻成人中的功效,仍不确定,要求进行更严格的临床试验,而不是广泛实施指南推荐。
结直肠癌也称为大肠癌,在我国已成为男性第二、女性第三的高发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其实这是一种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的癌症。
早期结直肠癌90%以上可以治愈,且生活质量较好;有远处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只有12%,而且往往粪便无法再像普通人一样排出,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
结直肠癌筛查的目的是希望在“正常的”人群中发现事实上已患癌症的患者,通过确诊和及时治疗,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专家指出,定期的结直肠癌筛查不仅使早期检出更容易治愈,而且有助于通过发现息肉或病灶,在其癌变之前摘除,从而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表示,在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是最值得推广筛查的癌种之一,这是因为结直肠癌有三个特点:早期症状不明显、干预窗口期长、早期干预患者生存获益良好。
早期结直肠癌常常缺乏特异性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才会出现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以及便血等症状。同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较长,从增生性病变到腺瘤、癌变、临床期癌以致晚期肿瘤,通常会经历5-10年,因而患者有足够的筛查、预防机会[1]。
哪些人群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40岁开始上升,60-75岁达到峰值,其发病与否,不仅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年龄也是肿瘤筛查的重要参考因素。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包括: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即:大便习惯改变,如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如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结直肠癌筛查要点
这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也不少,到底应该做哪种?多久做一次?也有讲究。
1、40岁以上有症状的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粪便隐血试验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亦可直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1次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加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粪便隐血试验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且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史的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45岁以上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粪便隐血试验检查,每5年接受1次大肠镜检查。
所以为了健康生活,早筛查,早治疗,才能将结直肠癌扼杀在摇篮中!
现在很多人一到医院去检查就发现自己是癌症,据调查显示得知:直肠癌现在的发病越来越高,癌症很多人一听就非常的害怕,也不愿意了解此病的相关知识,导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病症,那么,生活中怎么预防直肠癌呢?
直肠癌的预防:
(1)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健康饮食:
“通肠便,排肠毒”,很多人对这句话已经耳熟能详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即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摄入脂肪和蛋白质,即肉蛋类;少吃或不吃腌制品。可适当喝些酸奶,摄入肠道有益菌,调节菌群失调,从而减少或避免肠道炎症的发生,进而降低炎症相关性直肠癌的发生率。如能配合适当的运动,效果更佳。
(2)轻微不适,及时就医:
如果发现大便习惯改变,经常伴有腹泻或便秘,排便不畅,便中带血或黏液,腹胀、腹痛、下腹坠胀或不适感,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下降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求医,切不可乱用药。因为这些是直肠癌早期可寻的蛛丝马迹,应给予足够重视,摒除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
(3)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大量数据表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直肠癌的危害,提高远期生存率。这就告诉我们,要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我们要转变观念,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可以行之有效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直肠癌。体检的花销相较患病后的治疗费用显得微乎其微,但其收效却十分巨大。
直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目前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并不非常理想,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反而还会严重削弱患者的免疫力,这更让经过备受煎熬的患者换来的可能是渺茫的希望。无疑达到了更加紧迫的局面,而多细胞生物免疫治疗相当于“灵巧炸弹”,对特定的癌症患者,采用量身定做的细胞免疫治疗方案,比如说直肠癌,当我们把γδT细胞输给直肠癌患者的时候,γδT能够非常精准的找到直肠癌细胞,然后直接杀灭它,而对其他的正常细胞没有损害作用。
温馨提示:
直肠癌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晚期,一般是大家没有及时发现,病症越来越严重才导致的,直肠癌患者在早期会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的想象,所以大家在平时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有问题及时就医,保障健康。
肉眼“便血”有真有假,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有可能是虚惊一场,也可能是病情恶化!
正常人的粪便因含粪胆素而呈黄色或褐素,当然婴儿的粪便跟正常的成年人有所区别,因含有胆绿素会呈黄绿色。
但是注意:前几天便血,这几天就没有了,有可能是肉眼“假便血”。因为大家粪便的颜色很容易受到食物或药物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假阳性”。
因此,出现肉眼便血,大家先要识别这种“假便血”,识别这些假便血一点都不难,先回想下,自己近段时间是否服用或者摄入上述食物或药物。如果有,那么一旦停止服用这类药物或者摄入该类食物,如果这种“血便”会自动消失。
所以,题主遇到的这个问题,很像一种“假便血”,前几天便血,这几天没有了,可对比上述食物和药物,做一个初步排查!
相反,如果这便血没有完全消失,那是真便血,一定要尽快就医!
当然,还会遇到一些其他特殊,就是虽然看起来便血消失了,但实际上还是真便血,这时候其实对大家的识别能力要求就有点高了,像我们胃肠道如果只是少量的出血,粪便外观颜色是可以没有任何明显变化的,因红细胞被溶解破坏了,哪怕是用显微镜都是无法观察到红细胞的,这时候我们得上医院做隐血试验才能证实!
因为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天的消化道出血量只要达到在5ml以上,潜血即可呈阳性,而这时候大便的颜色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改变的。
同样要提醒大家,潜血实验弱阳性,即我们的检验单上只标有一个“+”号,这时候也未必一定是便血,也是要排除摄入食物或者服用药物造成潜血的假象。
最后,注意分辨以下几种常见血便可能的病因。
鲜血便。一般提示是下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肛裂、痔疮、直肠息肉及结肠癌等;
脓血便。一般见于细菌性感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或直肠癌等;
柏油样便。这也是一类常见的便血,一般由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呈黑色或褐色,看起来比较软,有点反光感觉,所以称之为柏油样便,一般只要上消化道出血量达到50ml以上,就可以见到柏油样血便。
*本文章转载于雅培医学营养公众号,版权均归原机构或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内容仅供大家学习和分享,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
如果大肠直肠癌发现得早,就是一种预后很好的癌症,存活率可达95%以上,但除了众所周知的手术切除外,大肠直肠癌还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3期以后,只有直肠癌才可采用放射线治疗,大肠癌不能全用,因此,并非所有的治疗方法都能被广泛应用。
大肠直肠癌的分期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是位置不同,要注意的也不一样。周围的大肠也有小肠、膀胱,因此,周围的器官、血管如何保持完整,在治疗大肠癌时需要注意;直肠距离较远,但有肛门问题,因此,更需要考虑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0期:原位癌,癌细胞只在上皮层表面,尚未侵犯到深层,通常经手术切除后可100%治愈。
1期:肿瘤仅局限于黏膜表面,如果第一次手术非常成功地清除了全部肿瘤,存活时间约为5年左右。
2期:癌细胞侵袭肠壁肌肉层,但未发生淋巴腺转移,存活率约8~9成。
3期:癌细胞有淋巴腺转移,此时5年的存活率约为40%左右,平均3~4年左右。
4期:癌细胞已发生远端器官转移,5年生存率仅剩5%,平均生存率为1~3年。
1期和2期大肠癌都只需手术,基本上不需要化疗,除非有高复发风险的病人可以多次联合用药;3期还需在手术后进行完整的辅助化疗,以确保肿瘤全部消失;4期则建议采用化疗联合标靶治疗,以消除远端转移。
由于大肠癌95%是由息肉演变而成,一般要10年以上才会变成癌症,而且还得再过5~10年才会进入第4期,因此,一般第4期的病人年龄较大,都会到60、70岁以上,目标主要是让远端转移的器官消除毒性,使身体更舒适。但目前只有前18~24次的靶点药物有健保付款,后面要自费,每针约3~5万元。
而且在这个时候,也有病人会怀疑,如果化疗没有效果,靶子太贵了,那我能不能用放射疗法杀死癌细胞?放射线是一种高能损伤,每次损伤一点点,健康组织本身就会慢慢恢复,但是癌细胞不会;但是大肠的部位还有小肠、膀胱、子宫,特别是小肠非常敏感,对于身体已经比较虚弱的人,放射线太多,需要修复的器官太多,过程很痛苦,而且对身体也有很大负担,所以不推荐这么做。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互联网医院,想通过线上问诊了解一下对直肠癌的治疗方案。于是我开始了线上问诊,医生很快接诊了我,并告诉我本次问诊可以持续2天。我向医生咨询直肠癌应该吃点什么药,但医生告诉我直肠癌没有什么药物可用。我告诉医生,我不打算化疗,只想在网上买点药吃。医生耐心地告诉我,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对症处理,缓解症状。我还是希望医生能推荐一些药物给我,但医生再次强调,目前没有治疗直肠癌的药物,只能缓解症状。我有些失望,但医生仍然很耐心地和我沟通,告诉我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最后,我对医生的建议表示感谢,医生也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还是要前往医院就诊。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虽然我并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但医生始终以友善的态度和我沟通,给予了我必要的建议。我也意识到,医生的工作并不容易,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尤其是一些绝症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尊重医生的建议,也希望医生能够继续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帮助。
我是一名正在经历直肠癌手术后放疗的患者,最近出现了肠子经常流出液体,导致肛门口溃烂的情况。我感到非常焦虑和痛苦,于是我选择了线上问诊,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评估,医生给出了诊断和治疗建议。医生耐心地解释了我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放心。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知道了该如何进行日常护理和用药,并且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直接预约药品,非常方便快捷。
最后,我要感谢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在线上问诊中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近日,一位患者就肠癌复发问题向医生进行了咨询。患者表示,父亲在2020年接受了结肠癌手术,而今年6月的全身增强CT显示有肝转移的情况。此后,父亲进行了射频消融手术,并开始了化疗治疗。
然而,患者对医生频繁要求进行全身增强CT的做法产生了质疑。患者担心频繁的CT检查会增加辐射对父亲身体的危害,并认为肠镜和CT检查的频率是否合理需要重新评估。
医生回应称,复发与否并非仅仅通过CT检查就能确定,而应该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因素。医生建议患者可以进一步咨询肠癌的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复发的情况。
综上所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患者应当充分信任医生的专业意见,而医生也应当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并给予合适的解释和建议。
那是一个深秋的午后,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安静的小屋里。我,一个普通的天津滨海新区居民,此刻正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挑战——我父亲的健康。
父亲被诊断出直肠癌晚期,消息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击碎了我所有的平静。为了给他带来一线生机,我们选择了在京东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肛肠科的专家。
专家医生在视频通话中,耐心地询问了父亲的病情,并针对手术过程进行了详细解释。父亲的手术分为两次,第一次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第二次则是因为术后伤口崩开,小肠脱出,不得不再次手术。尽管过程艰难,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手术后,父亲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不爱吃饭,特别虚弱。但医生总是能及时关注到父亲的病情变化,给予恰当的治疗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为父亲输了五天白蛋白,虽然效果并不明显,但我们依然充满希望。
昨天,父亲出院了,取了支撑杆。在造口门诊,护士为他清理了脓,并安排了三天后的换药。医生告诉我们,只要大便能排出,不建议再次手术,因为再次手术也是创伤,而且伤口也好不了。我们虽然有些担忧,但依然选择了相信医生。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他们不仅关注病情,更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我们无尽的鼓励和支持。
现在,我父亲的身体状况还在恢复中,但我知道,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专家医生的守护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病魔。
那天,我走进了一家名为‘网络健康驿站’的互联网医院,满怀忐忑地开始了我的问诊之旅。初诊的医生***,一位经验丰富的普通外科专家,他首先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然后耐心地查看我的病例记录。在得知我可能患有低位直肠癌后,他并未急于给出治疗方案,而是建议我等待活检病理结果。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但在‘网络健康驿站’,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心。医生***会定期询问我的病情,给予我心理支持,让我不再感到孤单和恐惧。
终于,病理结果出来了,医生告诉我,明确诊断后,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我犹豫了,毕竟手术风险较高。但***医生告诉我,只有手术才可能根治,而且他将会全程关注我的治疗过程,让我安心了许多。
在手术前,***医生为我安排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肺部CT、肝脏彩超等,以确保手术安全。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也比我预期要好。在‘网络健康驿站’,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治疗,还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现在,我已经度过了术后恢复期,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每当想起这段经历,我都由衷感谢‘网络健康驿站’的医生们,是他们给了我重生的希望。
‘网络健康驿站’不仅仅是一个互联网医院,它更是一个充满爱的港湾。在这里,我找到了专业、关爱和希望。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充满活力、充满热情的人。他们不畏疾病,积极面对生活,用乐观的心态和行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今天,就让我们来讲述一位患有绝症的老人,他凭借坚定的信心和摩托车,焕发出了青春活力的故事。
老汪,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曾是一名优秀的电影放映员。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98年,他被诊断出患有直肠癌。面对病魔,他没有放弃,积极寻求治疗,并在手术后坚持每天走路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
三年前,老汪萌生了一个想法:将健身与旅游结合起来。于是,他买了一辆摩托车,开始了骑车在本市及周边地区的“出游”。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他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周边的乡村、景点,拓宽了视野,充实了生活,身体也越来越健康。
老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力量。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面对疾病,我们不能屈服,要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战胜病魔,焕发青春活力。
那么,对于患有直肠癌的患者,有哪些治疗方法和日常保养建议呢?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1. 治疗方法: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2. 日常保养:患有直肠癌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希望老汪的故事能够给广大患者带来鼓舞和信心,让我们携手共进,战胜病魔,拥抱美好的人生!
那是一个平凡的周五,我的父亲突然被诊断出直肠癌晚期,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我感到无助和焦虑。在朋友推荐下,我选择了在线问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
医生***在了解了我父亲的病情后,耐心地询问了他的症状,包括术后恢复情况、是否有进行基因检测等。尽管我父亲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但医生***始终保持着乐观和专业的态度,让我感到安心。
在等待基因检测结果的过程中,医生***建议我们在我父亲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先进行保守治疗。这让我松了一口气,觉得至少在目前阶段,我们还有办法可以尝试。
在得知基因检测结果后,医生***给出了治疗方案:稳定病情,养好身体,尽早开始辅助治疗。虽然这个结果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坚信,只要我们积极配合治疗,就有可能战胜病魔。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父亲在当地医院进行了治疗。虽然过程艰辛,但每次看到父亲病情有所好转,我都倍感欣慰。在这个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让我深深感动。
如今,我父亲已经度过了难关,正在康复中。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在线问诊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医生的专业和耐心同样重要。感谢医生***,是他给了我父亲新的生命。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有些沉重。我是一名68岁的患者,最近被诊断为直肠癌。肿瘤离肛门只有3厘米,医生告诉我,如果进行手术,保肛的机会几乎为零。我感到非常无助,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找到了一位来自中医肿瘤科的医生。虽然隔着屏幕,但我感受到了医生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并耐心地为我解答了所有的问题。
医生告诉我,我可以选择手术、放疗、化疗、中药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他解释说,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免疫力,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和转移。听到这些,我感到一丝希望。
医生还告诉我,术后是否采用放化疗和靶向治疗,要根据手术以后的病理诊断来确定。中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比如放化疗期间可以减轻放化疗副反应,所有的治疗结束以后也可以用中药,提高免疫力(扶正)和抗肿瘤(祛邪),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转移。
虽然治疗的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但我决定勇敢面对。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战胜病魔。
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和高效。在这里,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治疗建议,还感受到了医生们无私的关爱。感谢互联网医疗,让我在家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那天,我带着心中的焦虑和不安,通过网络预约了那位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工作的普通外科医生。那天下午,我坐在电脑前,等待与医生的线上会诊。很快,屏幕那头出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面孔,他微笑着向我问好,让我感到一丝安慰。
我老公的直肠癌手术已经进行了几个月,术后病理显示淋巴结有转移。我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放疗。医生耐心地为我解释了放疗的利弊,并告诉我,根据他的评估,一般不需要放疗。这让我松了一口气,但同时也有些担忧。
在接下来的会诊中,医生详细询问了我老公的治疗情况,包括手术、化疗的细节。我老公的化疗方案也经历了变化,我担心这对他的后期治疗会有影响。医生告诉我,化疗方案的调整是根据病情变化而做出的决定,对后期治疗不会有太大影响。这让我放心了许多。
在询问完治疗细节后,我向医生请教了复查的注意事项。医生为我列出了需要检查的项目,并告诉我如何安排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我老公的复查工作顺利进行。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耐心和关爱。他不仅为我解答了心中的疑惑,还给予了我很多生活上的建议。这让我对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信心。
如今,我老公的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相信在医生的专业治疗和我的细心照顾下,他一定会战胜病魔,重获健康。
服务已开始。
一位温柔的声音在电话那头响起,我心中涌起一丝温暖。这是我的主治医生,一位在肛肠科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他提醒我,医生在诊疗前必须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并且根据规定,互联网医院不能开具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这让我对他们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更加放心。
我迫不及待地询问医生术后恢复的情况。他告诉我,术后第一天就可以喝水,两三天后可以开始口服流质。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
随后,我提出了关于手术根治性的疑问。医生耐心地解释说,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都属于直肠癌根治术,而肿瘤是否能够根治,还和肿瘤的分期有关,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都有根治的可能,早期更高一些。
我接着询问是否需要做造口,医生告诉我,如果肠镜的距离准确的话,一般不需要做造口。但当我提到其他医生的建议时,他提醒我可能需要了解清楚,是否是预防性的小肠造口。
当我提到病人已经83岁了时,医生表示这个年纪比较大了。我告诉他,确实如此,基于安全考虑,他们估计要做造口,以防术后肠子接起来漏掉,那样后果不堪设想。
医生还提到,今天也和我说过这个问题。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位医生不仅专业,还如此关心我的家人。
最后,医生告诉我,目前来看,病情没有转移。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医生说,具体是否属于早期,还需要看术后病理。
服务结束后,我感到非常安心。感谢这位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在康复的道路上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