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偏头痛与心血管之间有无关联

偏头痛与心血管之间有无关联
发表人:梁继春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病因复杂,主要累及女性。临床诊断依赖于某些偏头痛特征的存在。偏头痛的特征是反复发作头痛,通常持续 4-72 小时。疼痛是单侧的,有搏动性,中度到重度,通常因体力活动而加重。此外,偏头痛发作常伴有畏光、畏音、恶心和或呕吐。在一些患者中,通常在头痛发作之前,会出现偏头痛先兆,其特征是短暂的神经系统症状,最常影响视力。

有研究报道,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支持偏头痛和缺血性中风之间具有关联,但这似乎仅限于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最近的发现进一步表明偏头痛先兆与其他血管缺血性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存在关联。然而,偏头痛与缺血性血管病之间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机制可能很复杂。研究发现许多数据似乎支持潜在内皮功能障碍的假设,这与偏头痛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受到环境(年龄、吸烟、口服避孕药)和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一结论相一致。此外,研究表明偏头痛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可能与缺血性中风和心肌梗死有关,虽然偏头痛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似乎仅限于那些有先兆的患者,但目前对于偏头痛特征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心血管知之甚少。

另有文献报道,在参与女性健康研究的一个大型队列中发现,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只发生在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中,而非无先兆的偏头痛患者中。此外,偏头痛发作频率可能会影响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频繁的偏头痛发作会导致血管改变,最终导致损害搏动,从而产生搏动疼痛感。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深入了解个体偏头痛特征的潜在机制也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复杂性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并揭示偏头痛先兆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血管意外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是心脏缺血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觉的疼痛。

     

    心肌梗塞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

     

    1.冠心病和心绞痛、心肌梗塞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冠心病分为五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律失常心衰型、无症状型及猝死型。

     

     

    由此可见,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则是冠心病的不同类型或者是不同阶段!

     

    心绞痛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从而导致狭窄血管所供应的区域缺血从而出现相关症状的综合征。所以,心绞痛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所致。

     

    而心肌梗塞则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急性闭塞,从而导致堵塞血管所供应的区域缺血坏死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所以,心肌梗塞为血管闭塞所致。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有无心肌的坏死,因为心肌的坏死为不可逆的,心绞痛无心肌坏死,在狭窄缺血后休息、使用药物或者其他方法缺血会很快纠正,往往不发生心肌坏死。

     

    而心肌梗塞则是突发的血管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其一旦发生坏死,往往是不可逆的,也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一个严重状态。

     

    3.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心绞痛久了可以出现心肌梗塞;心绞痛是血管狭窄引起的,血管狭窄到一定阶段,其必然结果就是血管的急性闭塞,所以,心绞痛发生发展后,往往出现心肌梗塞。心绞痛的频发,发作时间延长,活动耐量下降等,往往提示可能要发生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后也会出现心绞痛——我们称之为心梗后心绞痛。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绞痛,心肌梗塞后血管自溶,或者血管侧枝循环建立,即使闭塞血管自溶或者侧枝建立起来后,所供血的对应心肌仍处于缺血状态,活动后仍会出现心肌缺血导致的各种症状,则称之为心肌梗塞后心绞痛。

     

    所以,心绞痛会发生心梗,而心梗也会出现心绞痛,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鸡蛋一磕就破,而橘子却不容易摔碎?

     

    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蛋壳没有弹性。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逐渐变硬、出现斑块。如果有钙盐沉积在血管壁上或斑块里,血管壁就像长出了一粒粒“小石头”,血管弹性也会更差,甚至变得像蛋壳一样,这在医学上称为血管钙化。

     

    熊小知今天就告诉你,血管钙化的危害,并教你赶走血管里的“小石头”。

     

    80%血管损伤跟“钙化”有关

     

    血管钙化是钙磷在血管壁异常沉积的表现,它不同于心血管系统血管硬化。临床数据显示,80%的血管损伤和90%的冠心病患者伴有血管钙化。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钙、磷是按照一定比例“和平共处”的。人体从外界摄入的钙,经过胃肠道的消化作用,会以钙离子的形式,通过血液运至骨骼。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某一种元素的含量超标,骨骼对钙的吸收就可能受到抑制,血液中的钙含量会随之上升,形成钙盐,并沉积在血管壁上。如果血管内皮受损,钙质还可能渗入到斑块内,导致钙化。

     

     

    钙化最容易发生在斑块、血管分叉处。正常的血管如同一根根橡胶管,内壁光滑、富有弹性。

     

    硬化的血管,内壁上会慢慢形成斑块沉积,这种斑块分为两类。

     

    易损斑块:多由脂质构成,类似“皮薄馅大”的饺子,容易破裂引发血栓。
     

    稳定斑块:内部脂质少,外层的纤维帽较厚,不易破裂。由于血管的内膜功能受损,钙磷会慢慢沉积,促使斑块发生蛋白诱导,纤维细胞逐渐钙化。

     

    钙化斑块(常常是稳定斑块)硬度相对较高,会使血管更加失去弹性,管腔变窄,脏器供血不足,一旦斑块脱落更容易诱发血栓。如果钙化发生在冠状动脉或者脑部血管上,还可能增加心梗、脑梗风险。

     

     

    “动脉血管钙化”被认为是强有力的心血管病死率和总死亡率预测因子,其危害性被提升到与动脉粥样硬化同样重要的层次。有研究表明,血管钙化与心血管10年风险升高相关,还会增加中风风险。

     

    补钙会让血管钙化吗?

     

    随着年龄增长,大家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钙现象,严重时会导致骨质疏松,增加跌倒、骨折的风险。

     

    正因为如此,补钙观念深入人心。但也有人担心,钙片吃多了会不会让血管钙化?

     

    事实上,钙的沉积是对血管内膜损伤的一种反应,是损伤后内膜修复的程序,也就是俗称的“瘢痕形成”,而补钙并不是原因。

     

     

    适量、适时补钙是不会造成血管钙化的,但依赖钙补充剂或大剂量补钙可能存在危险。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钙补充剂(如钙片)大量补钙,可能会促使动脉血管壁上产生斑块。

     

    研究对象中,有些人从来不吃钙补充剂、但每天通过食物摄入1022毫克以上的钙,他们在10年间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并没有增加。而服用钙补充剂的人,他们的冠状动脉钙化概率则增加了22%。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补钙要点,那就是:不要一次性补太多,能食补就别药补。

     

    优先选择食补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荐,成年人每日钙摄入量为800毫克,50岁以上、准妈妈、哺乳妈妈的推荐量均为 1000 毫克。

     

    健康成人每天至少要摄入:

     

    300克乳制品(一杯牛奶加一杯酸奶,或两杯牛奶);
    400~500克蔬菜(其中深绿叶菜最好占一半);
    25~35克大豆及各种全谷杂粮、坚果、芝麻酱等。

     

     

    不盲目服用钙剂

     

    建议大家补钙前先评估是否缺钙,缺钙程度如何,消化道吸收功能如何,采用何种方式补钙更恰当,尽量不要盲目购买、大量吃钙补充剂。

     

    钙片要多次、小剂量吃

     

    如果需要吃钙片,最好选择100~300 毫克的小量钙片,一天分两三次吃。睡前或早饭后1~2小时吃更为合适。

     

    吃海鲜要限量

     

    除了钙元素,血管钙化与血液中的磷含量也密切相关。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中,磷含量比较高的当属海鲜。

     

    海鲜中的某些物质与钙结合,会增加血管钙化风险。健康成年人每天磷摄入上限是1000毫克,下表为每100克食物中的磷含量。

     

     

    也就是说,健康成年人每天最多吃1斤螃蟹、或者八两虾、或者半斤鱿鱼、或者二两虹鳟鱼。

     

     

    5招延缓钙沉积的速度

     

    归根到底,血管钙化与动脉斑块、血管内皮受损有关,生活中除了要合理补钙、控制好饮食中的磷水平外,还要重点预防动脉斑块。

     

    1.管好血脂

     

    务必远离能够导致内皮细胞屏障损伤的致病因素,如保证血脂、血压正常,警惕睡眠呼吸暂停,尤其应控制好血脂水平。

     

    这是因为血脂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旦增多,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同时,血管本身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如炎症),使沉积在血管壁上的“坏胆固醇”渗入到血管壁内,累积形成斑块。斑块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血管狭窄。

     

     

    所以,控制好血脂水平,是预防血管斑块的重要一步。避免高糖、高油、高脂、高盐“四高”饮食,此外,深海鱼(如金枪鱼、三文鱼、沙丁鱼)中富含有益心血管的欧米伽3脂肪酸(鱼油),建议每周吃2~3次。

     

    2.坚决戒烟

     

    烟草是公认的心血管敌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缺氧,还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此外,大量饮酒会升高血压,高压血流会加重对血管壁的冲击,使脆弱的血管内膜进一步受损。生活中最好戒烟、限酒。

     

    3.能动则动

     

    久坐不动也是引起血管斑块和钙化的一大杀手。

     


    建议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时运动。如果上班需要久坐,最好每40分钟左右起身走动一下,伸个懒腰、动动胳膊腿。

     

     

    工作时可一边思考,一边原地活动四肢,比如:

     

    转脚踝、抬脚跟、绷脚尖等,每个动作坚持15秒,促进小腿的肌肉群收缩;

    还可以缓慢抬起膝关节,尽量往胸部靠近,以锻炼大腿肌肉群;

    或者像骑自行车那样原地踩踏,并适当拍打、按摩腿部。

     

    4.注重体检

     

    50岁左右的人最好每年做一次斑块筛查,有吸烟、酗酒、肥胖、糖尿病或家族遗传史的人,可将筛查时间适当提前。

     

    5.调整情绪

     

    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老化。老生气、压力大,血管也容易变硬。实际上,不少心脑血管疾病都与情绪波动过大有关。

     

    最后,熊小知想提醒你,钙化是血管老化的一种表现,一般不可逆转。熬夜过劳、大吃大喝,虽然痛快了一时,血管却不堪重负。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提前做好预防,你要相信,健康不会辜负自律的人。▲

     

    本期编辑:郑荣华   美术设计:王傅佳

  • 睡眠,是人体生命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而如果存在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问题,身体将会因此受到惩罚。

     

    比如,最近有医院的一项研究就发现,睡眠不规律的老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睡眠规律者的2倍。而这里的睡眠不规律,是指上床和起床时间不固定,每晚睡眠时间不相同等现象。

     


    研究显示:作息不规律,增加罹患心血管病风险

     

    为探讨作息与心血管疾病二者之间的联系啊,研究人员以1992名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志愿者手上佩戴的记录仪,可以对他们的作息情况进行持续的跟踪。

     

    5年后,研究者发现那些睡眠不规律的人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风险,是睡眠规律者的2倍。睡眠不规律的人群中,甚至已经存在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案例!

     

    此项试验可说明,睡眠与心血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呵护心血管健康,需要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且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美国麻省总医院及哈佛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同样显示,不受干扰的睡眠,可对心血管健康起到保护作用。据研究团队的报告称,与对照组的小鼠相比,长期睡眠片段化的小鼠显得更加焦虑,而且身体会产生更多的炎症细胞,并且会形成更大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怎样的睡眠才算好睡眠?

     

    那么,怎样的睡眠才算好睡眠,才能对心血管有利呢?睡眠好不好,通常可根据睡醒后的状态来判断,如果醒后精神颓靡,说明睡眠质量较差。

     

    好的睡眠还可以通过以下5个方面来综合判定:

     

    一是入睡快,即半个小时内就能快速入睡;

     

    二是睡得深,不容易惊醒,几乎没有起夜现象;

     

    三是没惊梦,即很少做梦,或者做梦时不会被惊醒;

     

    四是醒来后很快就忘记梦境;

     

    五是醒来后身体与精神状态较佳,白天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总而言之,好的睡眠对人体十分重要,长期睡眠不规律不仅会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同时还会引发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和内分泌紊乱,最终诱发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好好对待身体。

  • 介绍了肺与心脏的关系,气短,有器质性的和生理性区分。

     

    有器质性的原因有三:


    1、有的人过去有过肺部疾病,虽已治愈,但肺部功能受到影响,常感觉吸气不足,呼吸费劲,这是由于肺组织弹性减弱及小支气管狭窄,肺部的呼吸面积减少所引起的。


    2、有的人心脏功能较差,肺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心脏泵出到肺部的血液去完成。如果心脏功能不太好,泵出的血液流量不足,也会出现气短。这种气短的特点是劳动时加重,休息时缓解或不出现;仰卧位时加重,坐位时减轻。


    3、有的慢性病人也会出现气短现象,如患重度贫血和糖尿病等。

     


    生理性气短也叫一过性气短。只要注意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气短就会消失。引起这种短暂气短的原因有:


    1、吸气中枢出现了抑制现象。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肺部均匀的一呼一吸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但有时由于二氧化碳在肺部的积聚,刺激吸气中枢的兴奋,使吸气加剧,产生短暂的深吸气,随之出现长出一口气的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伏案工作时,因低头呼吸,会出现憋气和气短现象,当抬头挺身解除压抑后,又会出现深吸一口气的补偿现象。


    3、当人们全身贯注,精力高度集中地工作,而坐姿不好时,因呼吸长时间处于浅表状态,致使肺泡换气不足,这时深吸一口气,是对浅表呼吸的补偿。


    4、腹部脂肪较多的肥胖者,因横膈膜上下活动受限制,影响肺呼吸功能,易出现气短现象。


    5、还有的人因思虑过分,心中闷闷不乐,情绪不好,有时也会抑制呼吸中枢,当呼吸中枢恢复正常时就会不自觉地深吸一口气,这是大脑兴奋和抑制间的补偿。

     

     

    以上不同原因所引起的生理性气短与心脏没有关系,只要注意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气短就会消失。

  • 很多人都认为,心梗是因为血管堵塞,血管堵塞是因为血管里有很多垃圾,用一些药物清除血管垃圾,就能使血管恢复畅通,因此不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其实我们的血液中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多垃圾。如果说血液里真有什么东西浮在其中,恐怕生命早就结束了!另外,如果说铁管内有水垢,可以用铁刷刷,用铁钩划破,用硫酸烧掉,但是血管不行。

     

     

    血管子又长又硬,要是真有药物能把血管子里的所谓“垃圾”融化,恐怕血管子也会紧随其后,人还能活下去吗?所以,不要听别人的瞎话!

     

    要用什么神药来溶解斑块,首先要溶解血管内膜,这不是要命吗?

     

    因为血管里没有所谓的“垃圾”,所以我们常说的阻塞、狭窄又是怎么来的呢?

     

    事实上,当人们出生时,动脉壁是光滑和有弹性的。运动时,脂肪和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壁增厚、硬化和钙化。这个过程被称为粥样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管阻塞。

    1、少吃油腻的食物。

    油炸过的食物不能离手…长期食用大量高油食品,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含量。这种物质会附着在血管上,形成粥样硬化的斑块,使血管失去弹性,变得狭窄。

    2、不要抽烟,喝酒,弄伤血管!

    据调查,经常吸烟对血管壁造成结构损伤,使人的血管老化进程提前十年。而且喝酒太多,血管容易失去弹性,硬化,出现高血压。

    3、不要吃得太咸,会破坏血管!

    血压升高和动脉硬化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而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

    不要让你的身体太胖,血管“坏”得更快!胃部增大的人,血管“坏”得快。2013年,吕树铮博士对健康时报说,那些腹部肥胖者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速度相对比其他人群更长。

    4、别让自己压力过重!

    吕树铮博士在2013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还表示,压力大、情绪激动的人也是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必须学会管理感情。比较心理,抱怨等对血管不利,保持开放的心情,立即释放压力。

     

     

    人生,血管阻塞的速度和状况也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年龄有关,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治好心脑血管疾病。

  • 偏头痛的人,最想知道偏头痛是怎么回事,怎么就无缘无故头痛了呢?

     

    因为偏头痛疼起来不仅非常烦人,有一些人还特别频发,我有一个女病人,直接基本上吃不好睡不着,天天都有这样的头痛症状。

     

    偏头痛可以说是医学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人为何会偏头痛的病因非常多,有一些人可能是长期过度紧张情绪,工作压力,熬夜加班等导致的,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得了重病以后出现精神焦虑引起的,但更多的人偏头痛跟周围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

     

     

    我刚开始说的那个天天头痛的女病人就是属于那种遗传因素导致的,家里一问有偏头痛家族史。关于偏头痛的遗传因素,其实发生偏头痛的病人差不多有三分之二了,而且发现凡是家族中有成员曾经出现过偏头痛的,其后代发生偏头痛的几率就会增加3-6倍。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头痛是偏头痛?

    典型偏头痛往往是一侧疼痛,但是可以影响到对侧,疼痛感觉往往表现为搏动性的,有的人痛2个多小时,但有的人甚至能痛3天3夜,而且还会出现一些恶心、呕吐、怕吵、怕光以及一动就感觉疼痛加剧的伴随症状,年轻时候男的发病率比女的多,但是成年后,我们就发现女的比男的频发。

    那么,如遇到偏头痛,我们应该怎么办?

    主要分两类人:

    偶发性的偏头痛的人

    • 轻微的偏头痛可以考虑中药天麻,天麻是兰科植物的干燥块茎,而且头痛是天麻的适应症;
    • 西药方面可以选用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缓解,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如果效果不佳,还可以选用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
    • 偏头痛的人要注意避光,离开吵闹环境,缓解自身紧张焦虑情绪;
    • 偏头痛千万别疼的撞墙,只会越来越痛,反而容易造成脑部伤害;
    • 偏头痛的人还要避免一些诱发因素:比如奶酪、腌制品、巧克力、味精、红酒以及葡萄酒;
    • 还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
    • 对于有偏头痛的女性患者,禁止使用口服避孕药避孕,这是会诱发偏头痛的!

     

     

    频发性的偏头痛

    在上面提到的偶发性的偏头痛预防治疗基础上,要加上一些预防偏头痛的药物治疗。通常采用的药物有抗癫痫药(丙戊酸、托吡酯)、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氟桂利嗪等)。注意注意:这类药物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禁止个人擅自购买服用!

  • 一些颈椎病患者有时候会发现自己有心绞痛的现象,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病况严重了,又或者引发了其它的并发症,所以就会特别的紧张。其实有可能是颈椎病引起的,因为颈椎病会引发心绞痛和颈性心律不齐等一些症状。

     

     

    在临床上,由颈椎病引发的心绞痛、心律不齐和高血压等类似心血管疾病的一系列症状,分别被称为颈性心绞痛、颈性心律不齐和颈性高血压,统称为颈心综合征,属于颈原性疾病范畴。此类疾患在临床上虽屡见不鲜,但人们对此缺乏认识。尤其当患者的颈部症状不明显,而心血管症状较重时,往往更容易被误诊误治。


    颈心综合征发生的确切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颈椎及椎旁软组织损伤或颈椎骨刺、骨赘,颈间盘突出或颈椎失稳等退行性变导致颈椎发生了无菌性炎症,进而压迫刺激颈神经根或交感神经链而引发了上述的一系列症状。颈部的交感神经干位于颈椎横突前方,一般有3-4对神经节,即颈上、颈中、中间和颈下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别形成心上、心中和心下神经且分布于心脏。当颈椎病变使位于横突前方的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兴奋时,可使冠状动脉急剧收缩,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导致病人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悸或血压升高等类似冠心病的症状;若上中段颈椎发生病变,则会使颈上、颈中交感神经节受到刺激而兴奋,通过颈上心支和颈中心支引起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若下段颈椎发生病变,则会使颈下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患者也可出现胸闷、心悸等类似冠心病的症状。


    1.颈心综合征中的心绞痛,常表现为阵发性胸闷、气紧、心前区疼痛、颈部酸胀不适或有压榨感和窒息感。这种疼痛常突然发作,多在患者低头工作过久、突然的扭头或甩头后发生。疼痛的部位多在胸骨上段或中段的后面,亦可波及心前区的大部分,疼痛常放射至肩背部及上肢,以左侧多见。但在确诊颈性心绞痛时要与冠心病、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和胃溃疡相区别。


    2.颈心综合征中的心律不齐,多表现为心慌、心跳、胸闷、头痛、头晕、失眠、多梦、颈项酸痛或隐痛、活动不灵活等。查体可见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棘突偏移、颈椎伴有压痛。在颈项韧带处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滑动感。经心脏听诊虽可闻及心律不齐,但无病理性杂音。经心电图检查,虽有心律失常图形而无器质性改变图形,经血常规、血三脂、血沉、抗“O”以及血清钾、钠、钙各项检查,结果均无异常;经X线检查显示颈椎有退行性变。但此症应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甲亢、发热性疾病以及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相鉴别。


    3.颈心综合征中的高血压,其患病率约占颈椎病患者的6.7%,占高血压人群的15%-21.9%。患者的临床表现除血压升高外,常伴有失眠、健忘、眩晕、耳鸣、头痛、恶心、呕吐、出汗和颈部疼痛等。若上段颈髓受到压迫刺激时,常合并延髓损害,引起延髓的血管运动和其它严重的内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律不齐、血管舒缩障碍或麻痹性血管扩张、呼吸困难、眼球震颤与共济失调、站立不稳,严重时会使病人昏倒。颈性高血压多呈阵发性,常因患者情志波动或颈部过劳而被诱发。查体可见颈部活动受限,颈枕部多有压痛。经X线检查可见环枢关节错位,或环椎横突向左、右偏移等颈椎退变征象。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的是,此种高血压患者无血管、心、脑和肾等器质性病变,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无效。

     


    治疗颈心综合征通常可按颈椎病医治,可用中药内外合治,在患者颈椎的第5-6节处贴敷一种磁药贴,使药效透过皮肤渗入机体直达病所,这样不仅能消炎镇痛,还可祛风除湿、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此药贴还含有一种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促使骨刺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包裹,以包围骨刺,从而起到绝妙的缓冲作用。同时患者可内服中药神凤丹和通痹丹,以使药力叠加,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在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若能酌情辅以颈椎“米”字操或“凤”字操,则效果更佳。采用上述方法已治愈了诸多颈心综合征患者,其中不乏重症患者。这种治疗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患者无需住院无需手术,可普遍推广。


    以上就是关于颈椎病可以导致心绞痛的介绍,希望大家看了之后都会有所理解。对于疾病,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去猜测,而是需要检查。如果身体有什么不适的话,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最后小编感谢各位的阅读。

  •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普通人的正常心率被认定为60—100次/分,而超过100次/分往往被认定为心率增快,而低于60次/分往往被认定为心率减慢。当然,心率增快或者减慢有无意义,这些都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的!

     

     

    高血压也比较常见,只要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的情况,我们都称之为高血压,我国目前有2.9亿高血压的患者,可见高血压患病人数还是比较多的。

     

    心率和血压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一、大多数情况下心率增加和血压增高往往呈正比

     

    心率快慢,往往是一个人交感神经张力的有效反应,所以,心率增加和血压升高往往呈正比!但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就好像提问者描述的心率缓慢合并高血压,这样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所以,心率往往是反应一个人基础代谢率的小窗口,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却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心率减慢和高血压不一定有关系

     

    心率减慢,和高血压不一定有关系,因为高血压的神经反馈机制,往往体现在心率增快上,较少反应为心率减慢。所以,提问者描述的心率缓慢,不一定和高血压有关系!但心率减慢未闭是好事,如果出现因为心率减慢而引起相关症状,比如头晕、乏力、黑懵,甚至晕厥,那么就可能是病态的心率减慢,就需要进行干预治疗了。

     

    三、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是需要控制的

     

    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是需要进行控制的,如果就是单纯的高血压,不合并其他疾病的话,往往建议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应该控制在75次以下。所以,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如果比较高,往往建议将其控制在75次/分以下。当然,如果是合并了其他疾病,比如冠心病或者心功能不全,往往其心率控制目标值会更低。

     

     

    所以,心率缓慢也需要有标准,高血压患者的心率也有标准,并不是越快越好,当然,也不是越慢越好!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冠心病患者多为男性,因为男性更容易产生诱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而女性在55岁或绝经后才进入冠心病的高发年纪。但在10年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罗年桑副教授接诊了一名48岁的女性患者张女士(化名),张女士没有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身材也较瘦,也没有绝经,却诊断出冠心病。经过罗年桑副教授详细的了解,这很可能是因为情绪的影响,造成了冠心病的发生。

    张女士因为家庭出现变故,爱人出事,在三年间天天以泪洗面,不但承受了心理上的痛苦,还要独自照顾儿子。当张女士出现剧烈的胸痛后向罗年桑副教授求助,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后,罗年桑副教授发现张女士心肌缺血严重,出现了“三支血管”的现象,也就是说张女士心脏的三条主要血管都发生了病变。

    当然,罗年桑副教授帮助张女士进行了支架治疗和药物调整,张女士如今也恢复了健康的生活,目前儿子已经结婚生女,孙女也健康活泼。

    罗年桑副教授介绍说,当年还没有教科书提到情绪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但因为张女士的案例,罗年桑副教授也开始关注情绪对患者的影响。目前卫计委新版的医科院校统编教材中已公认,情绪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长期情绪不佳会影响到下丘脑,而下丘脑则会影响体内部分激素的水平,从而对心脏血管的内皮功能产生不利的作用,带来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出现弥漫性的狭窄,冠心病也就可能随之而来。

  •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患者主诉胸部不适,首先想到的大多为冠心病,选择就诊的是心脏专科医院和心内科。医院的门诊急诊挂号也基本都把他们分诊到心内科。实际上,胸闷、胸痛可有数十种原因,绝非仅仅是冠心病心绞痛。

     

    心绞痛的诊断最主要靠症状学,靠医生仔细倾听患者对其自觉不适的描述。而当下医生问诊时间仅几分钟,时常误诊误判。什么是心绞痛的临床特征呢?现在来具体说说。

     

     

    1,心绞痛发生的部位范围和放射的部位

     

    心绞痛常发于前胸正中部位的胸骨后、左侧胸部心前区(胸骨的左侧),也可出现在咽部、左下颌或上腹部。

     

    请注意:不同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的部位可不同,但同一患者心绞痛发作部位是固定的,反复在同一部位发生。部位不固定的游走性胸部不适不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心脏缺血时,在体表的反射性不适,其范围不是患者用手指可明确指向的一个点或一条线,而是拳头或手掌大小的“一片”。

     

    心绞痛可向左肩、左上肢小拇指所在一侧(尺侧)放射,也可无放射。

     

    2,心绞痛的性质

     

    心绞痛系翻译过来的医学术语,这个“痛”字有时很误事!心绞痛的性质是上述部位的紧缩感、压迫感、沉重感、憋闷感,并非针扎或刀割样锐利痛疼。不适为持续性,而非一下一下跳痛。

     

    3,心绞痛持续的时间

     

    心绞痛持续时间大多为几分钟,如3—5分钟。如痛一下即消失,或几秒钟就缓解,不是心绞痛。心绞痛极少持续超过15分钟。如果症状可持续几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甚至数小时至数天,肯定不是心绞痛。

     

    注意: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部不适如超过15分钟或更长时间不缓解,心脏持续缺血,就会导致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部位、性质都与心绞痛类似,但程度更为剧烈,症状持续时间更长,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心肌梗死时,一是常常有心电图的异常有规律的动态变化;二是心肌坏死后,在血液中可检测出心肌的组成成分——肌钙蛋白升高。如这两种检查都正常的持续胸部不适,应考虑症状的其他原因。

     

    4,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心绞痛最常见的类型是劳力型心绞痛,它发生于不同程度的体力活动中(而非其后)。例如,为赶一班公共汽车,紧走几步;持重物行走,尤其上坡,上楼时;冬季迎风用力向前行走。饱餐后更容易发生。

     

    另一种类型心绞痛为“静息型心绞痛”,它发生于未从事体力活动中。但发作的部位、症状的性质和缓解方式都与心绞痛的特点一致。

     

     

    5,心绞痛缓解方式

     

    劳力型心绞痛在终止诱发它的体力活动后3-5分钟大多可缓解。劳力型和静息型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后1-3分钟,即药片在舌下接近含化完或刚刚化完时,胸部不适缓解。有些静息型心绞痛可用短效硝苯地平缓解。

     

    6,两类特殊表现的心绞痛

     

    (1)清晨第一次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清晨可在很轻的体力活动时,如洗漱时出现心绞痛,而在下午从事强度大得多的体力活动时无心绞痛发作;

     

    (2)走过性心绞痛:患者在行走中发生心绞痛,不终止行走,在继续行走中心绞痛消失。

     

    7,其他需注意的情况

     

    有的患者查体,冠状动脉CT发现有临界病变(狭窄60%-80%),但主诉的症状根本不是心绞痛,是一种病(变)与症(状)分离不相关的情况。给这些患者做了支架非但不减轻症状,反而由于患者对支架的纠结不安,症状反而明显恶化加重。一些做CT前毫无症状的患者,检查发现了病变,开始“虑病”,出现胸部不适;被过度支架后,症状进一步加重,又加上了“虑支架”。有些患者既有心绞痛,也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胸部不适,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疼痛。

     

    我跟邵耕老师学临床多年,他多次提到,问清楚胸痛的原因,一般15分钟都不一定够。而我们现在的医疗模式倒逼医生每3--5分钟要看完一个患者!何谈医疗安全?何谈医疗质量?何谈医患和谐?

     

    上面我们说了心绞痛五个方面的特征。哪些患者易发生心绞痛呢?

     

    冠心病是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的疾病,这些危险因素包括:血胆固醇升高,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和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

     

    女性绝经期前,如没有上述危险因素,患冠心病心绞痛的可能性很小,有胸部后背不适,心悸、出汗、乏力,应更多考虑其他原因。

     

    判断胸部不适的症状,一要看具不具备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背景,危险因素越多,发生冠心病心绞痛的可能性越大;二要看胸部症状的特点符不符合心绞痛的特征。

     

    心绞痛的哪些情况预示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大?

     

    (1)新近(一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过去从无心绞痛症状,首次发生了心绞痛,这是警示信号,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2)恶化加重的心绞痛。症状控制、病情稳定的心绞痛,发生了恶化加重的情况:心绞痛发作比先前频繁,持续时间延长,含服硝酸甘油的疗效变差,诱发心绞痛的运动强度变小。

     

    (3)接受支架或搭桥后一个月内心绞痛又复发了。

     

    由于我们现在的医院只卖汽车,不办4s店,做完支架和搭桥就完事了,缺乏后续康复服务和关爱,术后患者对病、对支架心中都没数,害怕再出事。或见到亲朋好友放支架后猝死了、复发了、有心肌梗死了,焦虑惊恐会更易发,更严重。这种焦虑抑郁引起的并非心绞痛的胸痛、胸闷、气不够用、喜长出气、心悸出汗、后背痛……很泛化的症状。如作一下对比,与支架前典型心绞痛的症状完全不一样。但医疗信息不对称,每当有这些不适,患者仍认为心脏出了事,支架出了事。

     

    有的患者除放了支架的血管外,还有其它血管有较轻度的狭窄(如30%—40%,50%—60%,60%—70%),患者心有余悸,担心这些血管狭窄是不是加重,会不会出事,有些患者会有急性焦虑发作,即惊恐,甚至有濒死感。如果多次去医院门诊或急诊,查过①心电图无变化,②查血肌钙蛋白不高,应想到去有“双心服务”的医院看病。

     

    专科医院专科医生专做支架,注重生物医学技术而不重视患者精神心理问题,往往会再给患者做CT,做造影,把患者的症状冠以“冠状动脉痉挛”,继续增加“不靠谱”的药物。

     

    我一直不能理解,每年做上万例支架的医院挣了那么多钱,就说“双心”服务不挣钱,难道不应对患者多尽点责任?难道感兴趣的只是做支架,收数据,发SCI,而对广大患者的痛苦无动于衷?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医疗行为和医学模式,也根本培养不出名符其实的医生,不过是造就一批又一批熟练的“管道工”,这是很可怕,很可悲的。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甲亢患者的寿命因人而异,个体差异较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程度、治疗及管理的有效性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症是影响患者寿命的关键因素。轻症甲亢患者通过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碘-131治疗通常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心血管风险,对寿命影响不大。然而,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的重度甲亢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持续升高,可能会加速心脏损害,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从而影响寿命。患者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改善病情和生活质量。

    治疗甲亢的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通过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心血管并发症,从而保障患者的寿命。同时,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生活的调整,以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 长期失眠虽然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持续存在的失眠状况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失眠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这些问题可能间接影响生存率。失眠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如抑郁症、焦虑症、慢性疼痛等,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预期寿命。严重心理压力或精神疾病患者,长期失眠还可能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血管事件,甚至可能导致猝死。因此,长期失眠需要引起重视,建议定期体检监测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睡眠管理措施,如规律作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改善睡眠质量。

  • 我爷爷在县城医院接受治疗,医生也束手无策,只好让他今天出院。我爷爷感觉很疲惫,脚部肿胀。县城医生似乎已经放弃了,今天就让我们离院。情况看起来并不太乐观,但我们决定上大医院试试看。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手术,情况可能随时恶化,甚至有生命危险。于是我们决定上大医院进行治疗,希望能够挽救爷爷的生命。

  •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时有发生,而有些意外却令人匪夷所思。来自宁夏的龚先生就经历了这样一件神奇的事情:一根针意外刺入他的心口,却近3个月没有任何感觉。

    2010年11月,龚先生在酒后不慎将一根针刺入自己的胸腔,但当时并没有感觉到疼痛。直到2011年1月,他回到老家过年时才向父亲提起这件事。老父亲得知后,赶紧带他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发现,针已经插入了心脏室间隔,建议他们到北京的大医院进行治疗。

    在北京安贞医院,医生为龚先生进行了手术。然而,令医生们惊讶的是,手术过程中发现心脏上的针已经不见了。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们终于发现,这根针已经沿着血管游走到大腿,并从血管里穿出,留在了肌肉里。

    为了取出这根针,医生们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手术。最终,他们成功地将这根长约5厘米的针从龚先生的体内取出。令人惊奇的是,整个过程中龚先生并没有出现大出血,也没有任何不适。

    这起病例引起了医生们的广泛关注。他们表示,虽然类似的情况曾经出现过,但如此神奇的经历却十分罕见。这也提醒我们,意外伤害无处不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意外发生。

    以下是关于这起病例的几个科普知识:

    • 心脏室间隔:心脏室间隔是心脏壁的一部分,将心脏分为左右两部分。心脏室间隔的损伤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 血管游走:血管游走是指异物或病变沿着血管移动的现象。血管游走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 心脏手术:心脏手术是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方法。心脏手术的种类很多,包括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等。
    • 医疗安全:医疗安全是保证患者权益的重要方面。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 意外伤害预防:意外伤害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要加强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总之,这起病例提醒我们,意外伤害无处不在,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然而,药物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本文将带您回顾GSK在p38抑制剂领域的研究失败,并探讨CETP抑制剂的研究历程。

    首先,我们来看看GSK在p38抑制剂领域的失败案例。p38MAP激酶是细胞内重要的激酶,在炎症、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药企试图开发p38MAP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关节炎、COPD等疾病。然而,GSK并不是第一个在这条路上失败的药企。其用于治疗关节炎和COPD的p38MAPK抑制剂dilmapimod已经停在了II期临床。这次,GSK的p38MAP激酶抑制剂Losmapimod在III期临床试验中再次失败,令人惋惜。

    那么,为什么p38抑制剂的研究会如此困难呢?原因在于,虽然p38激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功能复杂,且与多种信号通路相互作用。这使得p38抑制剂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除了GSK,其他药企在CETP抑制剂领域也遭遇了挫折。CETP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降脂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的活性,从而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然而,多个药企在研发CETP抑制剂的过程中都遭遇了失败。例如,辉瑞的Torcetrapib和罗氏的Dalcetrapib都因增加患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被中止开发。

    目前,默沙东的Anacetrapib是唯一一款正在进行后期试验的CETP抑制剂。虽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待进一步验证,但Anacetrapib的成功与否将决定CETP抑制剂的研究方向。

    总之,药物研发之路充满挑战。靶点失败、临床试验失败等问题都可能导致药物研发的失败。因此,药企在进行药物研发时,需要充分了解靶点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严谨的临床试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失眠三天三夜未眠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现,还可能诱发心理疾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对于连续三天三夜无法入睡的患者,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若伴随失眠三天三夜的症状,可能表明病情加重。治疗长期失眠的关键在于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睡眠模式,并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法:

    1. **调整作息时间**: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2. **保持睡眠环境舒适**:确保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3. **放松身心**: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冥想或温水泡澡,有助于入睡。

    4. **避免刺激性饮料和食物**:晚餐不宜过晚,避免咖啡、茶和酒精等刺激性饮料和食物,以免影响睡眠。

    5.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能需要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来促进睡眠。

    6. **心理治疗**:若失眠伴随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可能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

    总之,对于严重失眠,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至关重要。

  • 一位患者的心路历程:在线医疗的温暖陪伴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安静的客厅里。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家的宁静。电话那头是父亲的声音,语气中带着焦急和不安。‘***,你快回来,爷爷他……’

    我急忙赶到医院,看到父亲和母亲焦急的面容,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爷爷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眼神无神。医生告诉我们,爷爷从那天开始就不想吃饭,不喝水,而且病情一直在恶化。经过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爷爷多器官衰竭,情况十分严重。

    医生建议我们尽快将爷爷转院到一家大医院进行治疗,因为当地医院的治疗水平有限。听到这个消息,我和父母都感到十分无助。我们深知大医院的医疗水平更高,但我们又担心爷爷的身体能否承受得住转院的颠簸。

    在犹豫不决之际,我们想到了在线医疗。通过互联网医院,我们联系到了一位心血管内科的专家。专家在详细了解了爷爷的病情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们,爷爷的病情确实很严重,但只要及时治疗,仍然有好转的可能性。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为爷爷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虽然治疗过程中充满了艰辛,但在医生的精心照料下,爷爷的病情逐渐稳定。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在线医疗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便利,更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生命。

    如今,爷爷已经康复出院,我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回顾这段经历,我感慨万分。感谢那位心血管内科的专家,是他在线上为我爷爷提供了及时的救治,让我们有信心面对生活的困境。

  • 2008年3月31日,第57届美国心脏学院学会(ACC)年会上公布了HYVET研究,这是一项涉及13个国家、3845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研究旨在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至150mmHg和80mmHg,结果显示以吲达帕胺缓释片为基础的降压方案,在5年观察期内显著降低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卒中死亡率,并显著降低了心血管事件。该研究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问诊和互联网医院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新趋势。这种模式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也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然而,对于一些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如心血管事件,线上问诊是否适用?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提供一些关于心血管事件的基本知识和在线医疗的相关信息。

    心血管事件是指一系列与心脏和血管相关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因此,对于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来说,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线问诊和互联网医院在处理心血管事件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虽然一些轻微的症状可以通过视频或文字交流进行初步的诊断和建议,但对于需要紧急干预的病例,线上医疗显然不够。例如,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胸痛、呼吸困难或意识丧失等症状,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最近的医院就诊。

    然而,线上医疗在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和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线问诊,患者可以获得关于心血管健康的专业建议,包括如何控制高血压、如何改善饮食习惯、如何增加运动量等。此外,一些互联网医院还提供远程监测服务,帮助患者跟踪他们的健康状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虽然线上问诊和互联网医院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医疗服务,但它们在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和管理方面提供了新的选择。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医方式。

  • 中国内地心血管疾病患者众多,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患病,每年死亡人数超过300万。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霍勇教授指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强调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降低心血管总体风险。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比例高,为此,中国医师协会、中国高血压联盟与诺华公司启动了高血压心血管风险全面管理研究。

    霍勇教授在第三届中美心血管高层交流峰会上提到,高血压患者中每10位就有5位存在糖代谢异常,其中3.5位未被检出。这一现象已成为中国高血压的重要流行趋势。

    为提高高血压心血管风险管理水平,研究将覆盖全国30个城市、150家医院、1000名内科医生以及5000名高血压患者,旨在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