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对于痘印的祛除,激光大概现在很好的选择。我们通过选择不同的激光,进行治疗。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激光治疗,我们还是要慎重对待。因为激光治疗,有激光治疗的禁忌症,
第一,有些人有光敏症,或者吃光敏性的药物,或者是食物,做激光后,产生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第二,有些人对色素的,炎症性的色素刺激,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反应,如果通过有创的治疗,有可能会激发色素的合成,从而形成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就是在治疗,有些人合并有严重的糖尿病,切口愈合,各方面会产生一些障碍,或者有凝血障碍的情况下,激光治疗也可能会造成一些创伤,达到创面愈合不理想,或者造成更严重后果的可能。所以这些,还是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判断和指导,进行有效的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日,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截至7月10日,我国境内已报告的猴痘感染病例数量已增至10例。
北京:2例
6月6日,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2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
广东广州:2例
6月10日,广东省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
辽宁沈阳:1例
6月29日,辽宁省沈阳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7月3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湖南长沙:3例
7月5日,湖南省长沙市监测发现3例猴痘确诊病例。
天津:1例
7月6日,天津市通过监测发现并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7月7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陕西:1例
7月10日,陕西省发现1例猴痘病例。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猴痘病例为何突然增多?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病例当中可能已经出现了本土传播,而不仅仅是境外输入病例。
2022年猴痘疫情在全球范围暴发后,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今年5月,世卫组织宣布终结猴痘疫情紧急状态。尽管全球猴痘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期一些国家和地区报告的病例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亚太地区。
对此,专家呼吁保持冷静,称这种疾病不太可能导致大规模传播,因为猴痘病毒相对容易检测、控制和治疗。
“虽然我国的猴痘病例有所增加,但这不会造成病毒大规模的传播,这主要是由于有快速检测试剂盒以及有效的隔离措施,猴痘传播的风险相对容易控制。”一位猴痘病毒专家7月10日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猴痘感染基本上不会出现无症状。”
专家还表示,频繁和无保护的性行为是猴痘感染的主要原因,这种行为也会导致其他性疾病的传播,但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较低。专家补充称,我国近期病例数的增多主要与人员的流动性增加有关。
猴痘病例增多是否应该引起警惕?多位临床感染科专家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均表示: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无需恐慌。
“基于现有的研究,感染动物和感染患者是猴痘传染源,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猴痘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7月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普通人群日常外出,正常工作、生活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极低。且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可能持续2至4周,临床症状普遍较轻。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猴痘形成规模传播的三大途径。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多,不排除接下来接触者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零星关联确诊病例,但形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此外,目前没有证据证明病毒传播跟温度有关,普通人群只要注意做好防范,感染风险极低。”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
李侗曾建议,接触者中如出现发烧、淋巴结肿大、疱疹等,应该及时到医院的皮肤科或感染科就诊,由专业的医务人员通过各种检测方法进行诊断;普通人群则要避免和猴痘患者、接触者密切接触,同时主动学习猴痘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月11日,李侗曾医生在其个人微博发文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批准暴露后预防的疫苗和药物,猴痘病例发病后症状比较明显,但是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的时候已经有传染性了,高风险人群需要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
近日,北京、广州等地,
接连监测发现猴痘病毒感染病例。
猴痘严重吗?有哪些临床表现?
有哪些传染源?
治疗效果如何?能自愈吗?
6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
关于猴痘病毒的健康提示。
↓↓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
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从发病至结痂脱落2~4周。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体温高者,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予解热镇痛药退热,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发虚脱。
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
并发症治疗
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
预后良好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中国疾控中心昨日(14日)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是否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国家疾控局今天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有男男性接触史,猴痘主要局限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和通过性接触传播,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比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根据6月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调结果,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370多人,其中仅有一个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所以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较低。
专家介绍,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地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原则上应及时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病人的临床表现好转,病变部位结痂,经过评估可以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这个结痂部位自然脱落解除隔离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具有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患者,经过临床和疾控机构的共同评估可以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居家隔离期间病人要单人单间居住,要避免与家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要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要穿上长衣长裤,戴上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与其他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 ,会指导他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从境外回国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检测的证明,预防控制主要是采取健康教育宣传干预,加强重点人员出入境人员医疗机构的监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病例,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他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
有公众担心猴痘感染后出现的疱疹是否会留下永久疤痕,国家疾控局邀请的专家表示,目前从全球来看,总体上重症率低,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以痊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传染病,它的病毒叫猴痘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和以前的天花病毒、牛痘病毒、制作天花疫苗的痘苗病毒都是同一个属,它引起的症状主要是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这些皮疹疱疹有可能会痒痛。如果我们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和曾经有类似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以后,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专家表示,目前国外已有猴痘疫苗上市使用,国内猴痘疫苗正在研发中,目前尚无可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在治疗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从2022年5月份开始以来的全球的猴痘病例,发现他的重症率死亡率还是非常低的,目前来看需要住院的比例大概在6%左右,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大概在1‰左右。猴痘病例绝大多数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他的疱疹比较深,比较大,治疗又不及时,有可能会留下瘢痕,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色素沉着。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猴痘)一阳之后他会获得一个持久的免疫力,通常是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的。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戴口罩有用吗?专家对公众做出提示。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猴痘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者黏膜以及病例的污染物,猴痘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需要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不要与猴痘样症状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要加强个人的手卫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首先是尽量避免和有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另外我们如果是说像医护人员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的时候,还是要戴上口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以前皮肤上长红包只是看着心烦,现在却心惊——我不会是长猴痘了吧?
别慌,先把痘分清!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皮肤疾病,为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这意味着感染猴痘的动物也具有传染性。
猴痘最初被发现于一个研究猴群的实验室中并被命名,至今已表明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草原犬、灵长类等动物易感。
传播途径
猴痘病毒可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如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目前而言,猴痘的传播途经主要是性传播,其它传播途径是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猴痘的特征及症状
猴痘的皮损呈进展性,皮损形态为深在性且边界清楚的皮损,中央常有脐凹。
进展规律遵循着「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的顺序,并伴有瘙痒感,通常集中在面部和四肢。
多数患者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猴痘病程
1. 猴痘病毒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2. 潜伏期结束后,首先出现的临床表现多为寒战、发热(多在38.5℃以上),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
3.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和角膜等。皮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4. 2~4周后结痂脱落,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治疗方法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单间隔离。
目前对于猴痘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方案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需要注意多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
预后情况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易出现严重病例。
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但会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重则留下瘢痕。
注意事项
1. 避免与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
2. 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或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4.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和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虽然猴痘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皮肤疾病,但只要我们积极预防和治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有效避免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老年人一活动就喘,大体上有几种可能,但怎样缓解,需要根据是什么疾病来判断!咱们一起来看看一活动就喘的可能性都有那些?
一、心功能不全
心衰病人,尤其是左心功能不全以及全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会出现一活动就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动耐量下降的情况。而鉴别是否是心功能不全,除外症状以后,还需要有心脏彩超的支持,以及BNP的升高,可以诊断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主要是改善症状及改善预后治疗。
二、肺动脉高压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会出现活动后就喘的情况,诸如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肺栓塞后引起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需要结合胸部x线或者胸部CT等发现肺动脉增宽,心脏彩超证实肺动脉压力升高,才能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主要是降低肺动脉高压以及延缓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的患者,到肺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活动后就喘的情况,而慢阻肺的诊断,需要肺部CT以及肺功能的测定才能诊断,而诊断后的治疗,需要氧疗以及改善肺功能预后及对症处理。
四、严重肺部感染
严重的肺部感染,因为感染较重,也会出现活动后就喘的情况,此时诊断主要依据感染学的相关指标,比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肺部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治疗主要是抗感染以及对症处理,注意相关并发症。
五、哮喘
哮喘会出现活动后就喘,但哮喘的病人有明确的发作性的规律,诊断需要有肺功能测定以及影像学检查来诊断。治疗主要是缓解气道痉挛,以及相关并发症。
六、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也会出现活动后就喘,因为神经官能症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表现,其诊断主要是排除器质性疾病才能确诊,治疗也主要是心理疏导、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
其他疾病也会出现活动后就喘的症状,比如甲亢,比如严重的恶病质,比如电解质紊乱等等,需要综合考虑,根据证据做出正确判断,并给以对症处理,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活动后就喘,也需要因病试治。
三氧医学中国行元旦报道:直肠三氧灌注对Covid-19有显著效果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22-01-02 13:50:01)[编辑][删除]转载▼
(三氧医学中国行、麻沸散俱乐部 报道)Covid-19给全球生命健康和经济带来重创,由于没有特效疗法, Lokmanya 医学中心的waidya团队完成了一项三氧直肠灌注疗法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现直肠三氧疗法加五毫升小自体血疗法对Covid-19有显著疗效。
研究人员将确诊的60例轻中度Covid-19随机分为两组(在重症监护和使用呼吸机的不列入),每组30人,对照组按国家制定的标准治疗程序,而三氧治疗组直肠灌注三氧40微克/毫升X150毫升,每日一次,共十次,辅以小自体血每次5毫升25微克/毫升三氧和2-3毫升自体血。疗效观察包括:SpO2、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国家制定Covid-19评分、病毒转阴RT-PCR检测天数。在第5天和第10天重复RT-PCR试验。此外,作者还评估了:1. 咳嗽、呼吸困难、持续疼痛和胸闷的临床症状表现(仅针对有症状的患者)的变化,按5点顺序排列: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极重度(5);2.是否转入重症监护病房;3.住院天数,5 死亡,等。
结果显示:直肠三氧灌注组病人的所有上述指标都优于标准治疗组;统计学又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包括病毒转印RT-PCR反应(P=0.01)、咳嗽等症状改善(P<0.05),以及转入重症监护治疗率(P<0.05);标准治疗组2例死亡,而三样组没有死亡,也未报告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认为直肠三氧灌注治疗Covid-19安全有效。作者建议其政府和立法机关积极考虑三氧疗法,不仅可以降低重症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可以减少对贵重医疗仪器的依赖。
编译:三氧医学中国行发起人 安建雄 MD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高能量、高蛋白精细食物进入人们的餐桌;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这些都会在无形当中增加了患有便秘的风险。当然,这些只是诱发因素,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如年龄、不良的生活习惯、肛肠疾病和其他全身系统疾病、心理因素等均会不同程度的造成便秘。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种机能都在减退,肠道分泌液的减少,大肠蠕动的减慢,腹腔盆底肌肉的松弛,都会使大便在肠道中存留过久,大便干燥,引起长时间没有便意或者排除困难;不良的生活习惯,除了文章开头所说的食物当中精细食物比重过大之外,平时喝水较少,食量较小,富含纤维素食物摄入过少也会引起大便排出困难。
平时活动较少,导致刺激大肠蠕动的功能减退亦容易引起便秘;抑郁、情绪低落等情志心理因素也会造成便秘:临床中许多相关疾病亦能引起便秘,如痔疮、肠道炎性疾病、肠道肿瘤、直肠前突等肛肠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低钾血症等其他疾病;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中观察到许多年轻女性朋友通过长时间节食减肥,最终引起便秘。
长时间便秘不仅影响生活的质量,而且会引起许多其他并发症,如会加重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便秘时排便需要的力气要比平时要大,这样会增加腹压,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会诱发脑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会加重或引起痔疮、直肠脱垂等肛肠类疾病;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会引起患者情志改变;除此之外,少数还会引起患者皮肤的改变。
当出现了便秘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要确定是否为器质性便秘,如果是疾病引起来的便秘,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病一旦治愈,便秘的症状自然会消失,然而临床中更多常见的是功能性便秘,这类便秘的病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治疗的困难性。
其次,可以适当改变一下生活方式,经常做一些户外运动,把自己的生活节奏放慢,减轻压力;饮水要充足,饮水量一天要在1500ml以上,饮食结构要均衡,不仅包含米饭、馒头、肉、蛋、奶等精细食物,还有包括红薯、南瓜、玉米等富含纤维素的粗粮。
再次,学会排便,养成规律排便的好习惯,一次蹲厕所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在厕所不宜进行玩手机、看书等其他活动,应该全神贯注。
最后,如果便秘严重,可以咨询医生选择一些治疗便秘的药物。市场上有许多大力宣传的治疗便秘的药物,但是一定要学会辨别药物的所含成分,含有大黄类的泻药效果确实立竿见影,但是长时间口服这种泻药容易引起黑便病,副作用较大,最好选择一些刺激性小的口服药。
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改善便秘症状,建议去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人体有两套重要的循环管道,一套是静、动脉血管,另一套就是淋巴管。
淋巴主管免疫功能,当我们生病时,身体会发烧、发炎,这就是免疫系统与病菌作战的信号。
然而淋巴也很脆弱,一旦淋巴细胞出了问题,就可能患上各种疾病,甚至淋巴瘤。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7.5%,是近10年来增速较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日,《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护好免疫功能的主力军“淋巴”,并远离淋巴瘤。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专科主任医师 曹军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吕方芳
我们平时所说的淋巴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器官,具体包括淋巴管、淋巴液、淋巴结和淋巴细胞。
淋巴系统对外是人体和细菌、病毒、异物等作战的前线哨所,对内要监视体内衰老、恶变的细胞和组织。
如果淋巴细胞发生突变增殖,并聚集到不同部位,特别是淋巴结中,就形成了「淋巴瘤」。
淋巴瘤,俗称淋巴癌,是发生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淋巴瘤的治愈率相对较高。
霍奇金淋巴瘤
占恶性淋巴瘤的4.7%,治愈率非常高,约有80%的患者可通过化疗达到治愈。
非霍奇金淋巴瘤
亚型非常多,达近百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但也有不少年轻的患者,其治愈率也可达到60%。
淋巴瘤好发于15~30岁和>50岁的人群,尤其是霍奇金淋巴瘤,男女比例接近,男性略高。
近些年的明显变化是,淋巴瘤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且以男性偏多。
淋巴瘤又被称为会“跑”的肿瘤,因为它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相比其他肿瘤,淋巴瘤的表现非常多,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
+淋巴结肿大
临床上,超过2/3淋巴瘤患者就诊时有外周淋巴结肿大,通常没有压痛,其中60%左右为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也有一些患者的首发表现是深部的淋巴结肿大,如淋巴结肿大位于腹膜后,会出现腰背部酸痛;如果位于纵隔,可能会出现胸闷。
+发热、瘙痒
有些患者发病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等症状。其中,盗汗是指发生在夜间的大量出汗;体重减轻指6个月内体重不明原因地下降10%或更多。
+出血倾向
淋巴瘤容易侵犯到骨髓,造成血细胞减少。如果血小板减少,会有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流鼻血、皮肤紫癜等。
这些异常并非所有患者都出现,有这些症状也不一定就是淋巴瘤。淋巴瘤的最终确诊,要依靠淋巴结或其他部位病灶的活检组织学诊断。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人,属于淋巴瘤高危人群:
生活中,可多留意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洗澡时是自我检查的最好时机。
自查淋巴结以“扪”为主,建议以食指、中指、无名指3根手指的末端指腹,在体表进行触摸和轻度按压,感受淋巴结的大小、质地、界限等。
注意不要掐捏,因为有可能会把皮下组织误以为淋巴结肿大而虚惊一场。
淋巴结的质地、滑动性等,是判断其性质的重要依据:
如果发现可疑淋巴结,建议选择血液科或普通外科就诊,接受精准的病理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慢性感染(如牙龈炎、上呼吸道感染),结核,肿瘤等都可能破坏淋巴系统。保护淋巴,就要从生活细节着手。
避免过度劳累
长期过劳会拖垮淋巴系统,学会休息和释放压力,劳逸结合,是保护淋巴、预防淋巴瘤的重要方法。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任何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对淋巴来说都是伤害。熬夜、焦虑等不良习惯,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均可导致免疫力下降。
坚持锻炼,规律作息有助调节免疫功能。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晚入睡时间不晚于23点。
少接触有毒化学品
射线和化学污染物会刺激淋巴系统。少接触有机溶剂、杀虫剂、除草剂,每年染发不建议超过2次,新房充分通风再入住。
及时治疗慢性炎症
某些细菌、病毒感染,常被认为是淋巴异常的风险因素。遇到牙龈炎、皮肤感染等应及时治疗,控制长期慢性感染。
至少每年一次体检
对于深层淋巴结肿大,需定期体检才能发现。建议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胃癌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1.5~2.5倍,大约90%的胃癌属于腺癌,可分为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高,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80岁。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胃癌年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胃癌占癌症死亡人数接近四分之一。
一、胃癌可以治愈么?
早期胃癌没有转移时,及时行手术切除肿瘤,有机会治愈,进展期胃癌基本无法治愈。胃癌的预后直接与诊断时的分期有关。迄今为止,手术仍然是胃癌的最主要治疗手段。
但由于胃癌早期诊断率低,约10%。大部分胃癌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约7%~34%。
二、胃癌患者的饮食调理
胃癌对机体造成很大的消耗,为了保证患者体力和营养的需要,应给予足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热量的摄入。平时应少食多餐,不吃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忌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胃黏膜。
做过胃切除术后,病人一般在1~3天内逐渐恢复肠功能。当肠内气体从肛门排出后,就可进食少量清流食,如米汁、稀藕粉、蜂蜜水、面汤、青菜汤等,每次饮用100~150ml,一日饮服6~7次。
3~5天后应改为流食,如大米粥、小米粥、鸡蛋汤、蒸蛋羹、鸡蛋面糊等,一日吃5~6次。术后1周可吃半流饮食,如面条、馄饨、米红枣粥、烩豆腐等。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以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黄豆芽、洋葱等均不宜食用。
三、胃癌的预防
胃癌的预防主要是减少或消除高危人群所面临的各种致癌因素,降低胃癌发病率。其次,早发现、早治疗。注意身体不适症状,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早期胃癌尽早手术,可延长生存期,增加治愈率。另外,治疗胃癌时,应尽可能采取各种综合治疗方,以法预防复发和转移。
早期筛查
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信好多的爸爸妈妈都都在为宝宝的疝气发愁,好不容易当上了父母,但是宝宝却被疝气所困扰,好多的爸爸妈妈都对疝气的治疗不是特别的了解,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治疗,因此而耽误了治疗的时机,下面我就说说疝气应该怎么治疗:
1.疝气带疗法
能阻止疝的凸出,从而阻止疝气的发展,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对部分儿童及未成年人有效,对成年人及老年患者治愈率甚微。其缺点是使用不便且无法根治。
2.药物疗法
能缓解疝气导致的症状,如腹胀、腹痛、便秘等。
但药物的有效成份很难进入疝囊,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控制疝气脱出,更无法根治疝气,反而会延误治疗。
保守治疗只能暂时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任何药物和疝气带都不可能治疗疝气,疝气是腹壁的物理缺损,手术是治疗疝气的唯一方法。
而且保守疗法不起效转而进行手术治疗,有可能会造成手术部位解剖不清,导致手术困难。
3.如患儿已逾2岁而脐疝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
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
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无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
回纳肠管,切除疝囊,于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
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4.“四联疝愈闭合疗法”治疝气,开辟了一条非手术治疗疝气的捷径。
使我国疝气的治疗提高了一个层次,“四联疝愈闭合疗法”以无创伤、无痛苦、一次性、不复发为特色。
闯出了传统疝气手术治疗的围城,在当今疝气治疗领域,独具一格。
卫生部十年百项(PCC)项目全新科研成果,被世卫组织(WHO)和中国疝和腹壁协会评价为:“处于国内疝气治疗领先水平”,是当前无创治疗疝气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其实疝气没有什么可怕的,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它的治疗方法,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这样就可以完全的治好疝气,相信你看完了上面的治疗方法,也知道了疝气应该怎么治疗效果最好,祝愿你们的宝宝能早日康复。
我是一名上海静安区的患者,最近发现皮肤长了个猴子类的东西,感到非常不安。于是我决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医生提醒我,医生必须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开始诊疗行为,并且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需要确认患儿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我开始与医生进行问诊,医生非常友善地询问我问题,让我尽量详尽地描述我的问题。问诊已开始,本次问诊可持续2天。医生建议我尽早及时到当地大医院就医,因为这种症状考虑尖锐湿疣可能。我很担心,询问医生应该怎么处理,医生告诉我可以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去除,或者手术切除后病理化验。医生非常耐心地提醒我不要乱抠乱抓乱挤,应该尽早去处理掉,挂皮肤科就诊。医生告诉我不尽早处理,就会导致传染增多,希望我能重视起来。我很感激医生的提醒,询问医生可以治愈吗,医生告诉我可以治好,并且告诉我一般激光治疗多久可以完全恢复。医生还告诉我一般不需要口服药。问诊结束后,医生再次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我感到非常感激医生的专业建议和耐心沟通,决定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猴痘病毒是一种古老的病毒,最早在1958年从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实验室的猴子体内分离出来。这种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正痘病毒属,具有相似的致病性。除了猴子,非洲的松鼠、大鼠、小鼠、兔类、豪猪和穿山甲等动物也可能是猴痘病毒的宿主。
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感染者的体液、血液、病损等,以及通过空气传播。与天花相比,猴痘的传染性较低,但仍然需要注意防范。
猴痘病毒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肌肉痛等全身症状,以及面部、四肢、生殖器等部位的皮疹。皮疹初起为红色丘疹,逐渐发展为水疱、脓疱,最后结痂脱落。猴痘病毒感染通常呈自限性,症状持续2-4周后可自行缓解。
针对猴痘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预防猴痘病毒感染的关键是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感染动物或感染者接触,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猴痘病毒感染虽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了解猴痘病毒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于预防猴痘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羊痘,一种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羊和山羊,也能传染给人,引发羊痘。这种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丘疹、脓疱、痂皮以及鼻黏膜分泌物中。当病羊体温升高时,其血液中会含有大量病毒,成为主要的传染源。羊痘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
羊痘的典型症状是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特殊的丘疹和疱疹。预防羊痘的主要措施包括避免接触患羊痘的羊只,对羔羊进行疫苗接种,以及实验室制备疫苗的工作人员要做好自我防护。
治疗羊痘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疫苗接种。药物治疗方面,初期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如二花、升麻、葛根等;痘疹破溃时,可以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如连翘、黄柏、黄连等;痘疹趋愈时,可以采用补气养血、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如当归、黄瓦、亦芍等。同时,也要加强日常保养,保持羊舍卫生,避免羊只过度拥挤。
需要注意的是,患病的羊只其肉中含有病毒,食用后可能会使人感染。因此,在羊痘治愈前,不建议食用病羊的肉。
羊痘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羊只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要加强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和治疗病羊,防止疫情扩散。
我在晚上发现手上长了一个类似茧子的东西,摸着有一点硬,有一个月了,刚开始没注意,刚才洗脸发现又大了。我很着急,于是决定在网上找医生咨询一下。我登录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经过简单的注册和填写资料,我就可以开始和医生进行在线问诊了。
医生很快就开始了问诊,他很亲切地和我打招呼,并告诉我可以持续2天进行问诊。我感到很温暖,觉得这位医生一定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他告诉我这个是寻常疣,俗称猴子,让我不要担心,同时给出了治疗方案,让我去皮肤科门诊做液氮冷冻治疗。他还解释了瘊子的成因,让我对这种疾病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结束问诊的时候,医生还特意告诉我不用客气,并再次嘱咐我去医院治疗。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很有耐心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让我感到很温暖和踏实。
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对京东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表示感谢。我相信经过治疗,我的手上的猴子会很快消失,我会继续关注自己的健康,避免类似的感染。感谢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服务。
猴B病毒和猴痘病毒是两种不同的病毒,它们在病毒类型、发现时间、潜伏期、传播途径、致死率和感染后的症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 病毒类型
猴B病毒是猕猴体内的一种地方性α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而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
2. 发现时间
猴B病毒最初于1932年被分离出来,主要在非洲中部和西部流行。而猴痘病毒是在1958年在猴子身上发现的,主要在非洲中西部流行。
3. 潜伏期
猴B病毒的潜伏期一般在2-20天,猴痘病毒的潜伏期通常是7-14天,但也可能长达5-21天。
4. 传播途径
猴B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交换身体分泌物水平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性较小。而猴痘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大的呼吸道飞沫发生。
5. 致死率
猴B病毒的致死率高达70%-80%,猴痘病毒的致死率约为10%。
6. 感染后的症状
猴B病毒感染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肌肉痛、疲劳、头痛、淋巴管炎、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猴痘病毒感染后的典型症状包括面部和身体表面出现大面积皮疹,引发疼痛的痘痘呈珍珠状凸起,充满液体,周围皮肤通常呈圆圈状泛红,病变最后结痂,可在两到三周的时间内痊愈。
为了预防猴B病毒和猴痘病毒感染,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避免接触任何与患病动物接触过的物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最近在家里感觉背上有些地方偶尔痒,所以很担心。昨天前天开始的,背上偶尔痒,有些红色斑点,是上个月得水痘留下的疤。我很担心自己得了猴痘,所以特地来到***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医生助理可能会辅助医生了解您的病情,方便医生更快的给您诊疗建议,感谢您的配合!问诊已开始,本次问诊可持续2天。医生问我多久呀,痒不痒?发烧吗?有没有到国外或者接触外国回来的人?我回答说我现在在纽约,没有发烧,胸前也有点痒,但不确定是不是被衣服勒得痒。医生根据我的病史和图片条件来看,判断不考虑猴痘,而是考虑过敏导致的,可以外擦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者地奈德乳膏,每天两次。我很担心自己没有过敏过,而且我两周前在地铁上被狗狗舔了手,有可能被传播病毒吗?医生详细解释了猴痘的表现和传播途径,并给予了安抚和建议。
我再次询问医生我胸口这里也起了白色小包,有点痒,确定不是猴痘吗?医生再次耐心解释并给予安抚。最后,医生放心我不用担心,正常生活。问诊已结束。
那天,我接到公司入职体检的通知,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体检结束后,我收到了一份报告,上面显示了一些指标异常。虽然医生说问题不大,但我心里总是有些不安。
于是,我决定在网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我选择了当地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问诊的方式,向一位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咨询。医生非常耐心,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并让我上传了图片以便更准确地判断。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细致。他不仅根据我的症状进行了初步判断,还建议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虽然我有些担忧,但医生的耐心解释让我安心了许多。
第二天,我按照医生的指导去了医院,挂了感染科。虽然等待的时间有些漫长,但当我拿到结果时,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医生的诊断是毛囊炎,并非我所担心的猴痘。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线上问诊的便捷和专业。在忙碌的生活中,互联网医院成为了我守护健康的小助手。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它还会继续陪伴在我身边,为我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今天我在网上问诊了一个皮肤医生,因为最近脚上长了一些刺猴,感觉很不舒服。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情况,然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需要等结痂脱落修复好后可以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晚一次抗病毒试试。虽然冷冻治疗感觉很疼,但医生建议冷冻是最合适的方案,另外也可以考虑联合涂药试试。我对医生的建议感到很满意,同时也很感激他的耐心和专业。在问诊结束时,医生还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有需要,应前往医院就诊。我觉得这次网上问诊非常顺利,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很满意。
今天我在网上看医生,因为手上长了很多刺猴,特别痒。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我的情况,还提醒我要注意保护伤口,不能随便抠。医生给我开了药方,并告诉我药膏需要在冷冻后一周才能使用。他还建议我在使用药膏前,先用温水泡手,再涂药,这样药效会更好。医生还给我提供了很多注意事项,让我在平时生活中避免一些诱发因素。他的专业建议和细心关怀让我对治疗更加有信心,我对这次网上问诊非常满意。
那天,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卧室的每一个角落,我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然后拿起手机,准备去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我的线上问诊。自从工作繁忙,我就习惯了这样的便捷服务。
我预约了上午的挂号,选择了皮肤科,因为我的朋友最近生殖器附近突然长了很多丘疹。挂号后,很快就进入了医生的咨询界面。
医生很亲切,一开始就询问了丘疹出现的时间、数量以及是否有发烧等症状。我朋友说,丘疹是最近才出现的,并没有发烧,身上也没有其他痘痘。医生根据这些信息,初步判断可能是猴痘。
医生询问了我的朋友是否有无保护性性接触史,得知大概2-3周前有过,医生又详细解释了猴痘的传播途径和症状。虽然目前没有特效药,但医生告诉我们,早干预,发展的痘就少了。
医生建议我们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我朋友立刻去了急诊,医生安排他明天再去就诊。医生还告诉我,虽然目前没有特效药,但他们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
在询问了医院的科室选择后,医生告诉我,应该去传染科。由于我朋友在长春市,医生还特别提醒我,可以去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就诊,或者联系当地的疾控中心。
挂断电话后,我朋友对我说:“看来,虽然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但面对疾病,我们还是需要去医院才能得到更专业的治疗。”我笑了笑,心里想,是啊,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健康始终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