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坚果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选购食用指南

坚果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选购食用指南
发表人:段丽琴

常言道“人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人可以着手改善健康的管道。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饮食选择,坚果可能包含了更多出乎意料的益处。

坚果饮食中高血脂和高血压患者。

很多研究都发现,胆固醇是导致高血脂和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而坚果可以帮助降低心血管风险,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大型研究表明,每周食用超过5份坚果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14%。

 

 

果仁有助于降低总胆固醇,有害胆固醇,有助于防止心律失常;膳食纤维有助于人体对胆固醇的代谢;维生素E可以延缓动脉粥状硬化,而植物固醇能减少动物吸收的胆固醇。果仁有百种之多,各种果仁在营养上都有差异,一般都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提示高血压患者在选择坚果时,不妨选择“钾”含量高的坚果,因为钾能帮助身体代谢钠,帮助患者将血压控制在相对平稳的状态,如开心果,南瓜子,腰果。

 

而且血脂高的人由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已经很高,所以在坚果中推荐挑选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品种,比如杏仁,开心果,胡桃。

 

不要吃高糖的食物或饮料,不要选择白肉或植物蛋白来源,这也是控制血脂的关键,不要光靠坚果。

患有高尿酸的坚果饮食

尿酸是人体代谢普林后的产物,若尿酸累积过多,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引起高尿酸血症,引发痛风等关节炎症症状,或因尿酸沉积而引起泌尿道结石或肾结石。

 

 

一般而言,动物性普林物质的来源如红肉,海鲜,内脏等,都是引起高尿酸的主要原因。此外,豆芽、豆芽、坚果等植物性食品,虽然也含有普林,但对体内尿酸的影响较小。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一些临床病例仅因食用过多豆芽菜导致高尿酸或急性痛风,但对于大多数人,即使是高尿酸患者,食用正常的坚果或其他含有普林的植物性食品也是可以的。

 

因为油脂摄入过多会影响尿酸代谢,尿酸含量高的病人可以选择低脂肪含量的腰果、南瓜子、杏仁,补充必要的营养,而坚果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还有抗炎症的作用,有助缓解关节疼痛。

推荐食用的坚果。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坚果的推荐摄入量其实和普通人差不多,因为饮食是看整体的,如果只有坚果吃得好,在其他饮食上没有得到适当的控制,也是达不到健康的要求。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血管意外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吃奇异果五个好处!

    1.抗氧化力强

     

    奇异果中的高抗坏血酸和低单宁含量使他们不会轻易氧化。奇异果里丰富的维生素C能协助人体清除自由基和其它反应性氧和氮物种,因此能保护细胞防止DNA受到氧化的损伤。奇异果之中还含有一种维生素E,叫做δ-生育酚单烯醇,同样也能够协助清除身体内的自由基,其优秀的抗氧化能力有助于抗氧化。

     

    而除维生素C和E外,奇异果还含有其他抗氧化剂,包括类胡萝卜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叶绿素、奎宁酸、咖啡酸葡糖基衍生物、β-谷甾醇、绿原酸、丰富的酚类以及黄酮,降低氧化的损伤。

     

     

    2.增加免疫力

     

    奇异果里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在水果维生素C排行榜也榜上有名。维生素C有益于维持身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3.有益肠胃道

     

    奇异果富含奇异果酵素(actinidin),有助于胃和小肠中的蛋白质消化,对于消化、免疫和代谢健康大有益处。而奇异果中存在的可溶性和不溶性纤维、多酚和肌动蛋白的独特组合赋予胃肠道好处,有助改善肠胃松弛和减轻腹部不适。还有助于排便,增加排便的次数并改善肠胃道排遗的舒适程度。

     

    4.防血栓形成

     

    奇异果有助降低血脂、防血栓形成。曾有研究显示,每天吃3颗奇异果,持续3周便可显著降低血压,并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5.降低高血压

     

    奇异果也是钾的良好摄取来源,能降低血压。奇异果内涵的生物活性物质有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秋柿降低胆固醇,吃柿子的四大好处

    柿子从10月到12月都很丰富,非常适合在凉爽的秋天有一个盛开的甜柿。柿子有很多优点,营养丰富。吃干柿子也可以降低单独吃新鲜柿子引起的胃痛风险。

     

     

    吃柿子的四大好处。

     

    1.降低血压。

     

    单宁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保护心血管健康。

     

    2.方便排便。

     

    柿子是一种纤维含量高的水果,富含膳食纤维和水溶性纤维,能刺激胃肠蠕动,帮助排便。柿子还有助于满足每日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建议每天吃1-2个柿子,容易引起胃痛。

     

    3.降低胆固醇。

     

    柿子有降低胆固醇的营养成分,如降低血脂的抗氧化剂。补充柿子还可以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液胆固醇和体内甘油三酯含量,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所含的酚类化合物和膳食纤维还能保护心脏,保护血管,维护心血管健康。

     

    4.抗氧化损伤。

     

    柿子富含抗氧化剂,包括许多酚类化合物,如原花青素、单宁、儿茶素、类胡萝卜素、芥子碱、无色花色素苷、山奈酚、槲皮素等。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大多有助于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缓体内DNA的氧化损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老年人的身体和年轻人,基本上是区别挺大的,除非是自己保养和护理得比较好,或者懂得调理,不然人到老年,一般还是精神状态,身体各方面都不太好,所以,老人家要更加重视平常饮食方面的调理。


    对于老人家的饮食,总结了一部分针对于老人家防止血管堵塞的食物,希望能够帮助到老人家。
     

    老人家建议少吃的食物


    第一类:油炸食物,高油高盐的食物,因为老人家的肠胃功能,消化功能相对年轻人来说会比较弱一些,所以老人家在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食用过于油腻,或者味道太重的食物。

     

     

    第二类:老火靓汤,这是广州地区的最爱,但是我们并不建议老人家喝煲得太久的汤,两个小时或者以上的老火靓汤,会产生很多嘌呤,导致尿酸异常。


    第三类:巧克力,糖果等等,这些虽然是小朋友喜爱的食物,但是老人家也会有一种返老还童的情况,爱上这些食物,千万不要多吃。
     

    老人家血管堵塞,怎么办?


    老人家如果发生了血管堵塞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而血管堵塞,一般自己是不知道的,只是身体会有一些异常的反应,比如说心脏血管堵塞,就会有心慌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身体近期有一些比如皮肤发黑,心跳快,心痛,胃痛,长期头痛等等的异常的反应,我们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因为血管堵塞,特别是心脑血管堵塞,可大可小,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导致丧命,必要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为什么会发生血管堵塞?


    第一:长期不运动,或者长期不能运动,比如老人家瘫痪,或者老人家行走不便,其实老人家非常需要家人朋友们的陪伴下,进行适量的走动,这些缓和的运动对老人家来说,能够减低血管堵塞的几率。

     

     

    第二:吸烟喝酒,人到了一定年纪,要尽可能能戒烟戒酒,就戒了,这样不仅对于血管好,对于肺也好。


    第三:温差大,我们如果频发在温差大的地方切换,这样会影响到我们的血管,对于老人家而言,时而高,时而低的温差,很容易会发生血压异常的情况,这种情况也会容易导致发生血管堵塞。

     

    对于老人家而言,预防血管堵塞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以及多走路,只要条件允许的老人家,多走走,有益身心,但是不要吃完东西走,或者太早的时候到外面去,因为早上的空气二氧化碳比较多,吃完饭后,要休息半小时以上,因为吃饱饭就走路,会让老人家的消化系统雪上加霜。


    预防大于治疗,我们尽可能给予老人家血管堵塞的科普,以防老人家不懂,而发生了意外,每条生命来之不易,我们都要珍重。

  • 18 岁以上国人有 25.06%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则是 21.76%,平均来看,每五个成人里面就有一位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和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人都能着手改善健康的保健管道。而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饮食选择中,坚果可能蕴藏着更多令你意想不到的好处。

     

    高血脂与高血压病患的坚果饮食

    胆固醇是造成高血脂与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皆发现坚果有助降低心血管风险,如发布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一项大型研究表示,每周吃五份以上坚果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 14%,冠心病风险则降了 20%。

     

    坚果富含 Omega-3 或其它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降低总胆固醇、坏胆固醇,在预防心律不整上有所帮助;膳食纤维则可帮助人体代谢胆固醇;维生素 E 能减缓动脉粥状硬化,而植物固醇能协助减少动物性胆固醇的吸收。

     

    坚果数量百百种,不同坚果的营养素含量皆有差异,普遍皆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建议高血压患者在挑选坚果时,不妨选择“钾”含量高的坚果,因为钾可以帮助身体代谢钠,帮助患者血压控制在比较平稳的状况,如开心果、南瓜子、腰果。

     

    而高血脂患者的因为血液当中的胆固醇含量已经很高了,因此在坚果选择上建议挑饱和脂肪较低的种类,如杏仁、开心果、胡桃。

     

    当然,避免摄取精制糖量高的食品或饮料、选择白肉或植物性蛋白质来源,这些也是控制血脂的重要关键,而非只靠坚果就行。

    高尿酸病患的坚果饮食

    尿酸是人体代谢普林之后的产物,若体内积累过多尿酸,不仅会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症,引发痛风等关节发炎症状,或是因尿酸盐沉积导致泌尿道结石或肾结石。

     

    一般来说,动物性的普林来源如红肉、海鲜、内脏等,这是高尿酸引发的主因。而像坚果这些植物性食物,也含有普林,但是却对尿酸没什么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有临床个案只因吃了过量豆芽菜引起高尿酸或急性痛风,但对大多数人,甚至包含高尿酸患者来说,正常摄取坚果或其他含普林的植物性食物,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由于油脂摄取量较高会影响尿酸代谢,高尿酸患者可以选择总脂肪量较低的腰果、南瓜子、杏仁,补充所需营养,而且坚果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维生素 E 还有抗发炎的效果,有助缓解关节疼痛。

    坚果建议摄取量

    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坚果的建议摄取量其实跟一般人相仿,因为饮食看的是整体,如果只有坚果吃得好,在其他饮食上没有做出适当控制,也是达不到健康的诉求。

     

     

    每日坚果建议摄取量为一份(约 45 大卡),数量大概可以刚好装满一汤匙,或者以我们的大拇指来看,大拇指的第一个指节为一餐的坚果量,而整天的坚果量约为整只大拇指的大小。以腰果为例,一天可以吃五颗,若是花生则可以吃到十颗。

  • 无花果是真的不开花吗?无花果树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被誉为“生命之果”。据说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后把无花果叶当成了遮羞布。可惜大家都不熟悉无花果,无花果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神秘。你知道吗?无花果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纤维和多酚。洗完可以带皮吃。除了特殊的味道,它还有很多功能。让营养师来告诉你!

     

    无花果档:我们吃的是花!

    无花果不是没有花的。我们吃得整个无花果是一个大容器,里面包着许多小花!也就是说,我们吃的不是水果,而是它的花托、花朵和花蜜,学术上称之为“隐花头”。无花果成熟后,肉厚、软、甜、多汁,可直接整块食用,也可切片、泡茶或晒干。但是因为新鲜无花果很难保存(毕竟是花而不是果实),如果生产的干成本结果很难与进口货竞争。

    无花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效果显著。

    抗氧化活性。

     

    无花果含有大量多酚,包括类黄酮和花青素。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助于消除体内自由基,保护心血管系统,保持美丽。

     

    抗癌。

     

    除了刚才提到的抗氧化剂,无花果中还有一种微量元素“硒”,通过抑制正常细胞的突变和癌细胞血管的增生,达到抗癌的效果。此外,已经证明多糖可以增强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力,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消炎。

     

    无花果含有多种有机酸,包括柠檬酸、富马酸、琥珀酸、苹果酸、草酸等,具有消炎消肿的作用。在中医里,无花果的主要作用是“咳喘,利咽”。如果喉咙发炎发痒,用无花果干泡茶,有助于缓解。

     

    改善便秘和痔疮。

     

    无花果含有大量果胶,属于水溶性纤维。它通过高吸水性软化粪便,易于排出。此外,无花果还含有大量的脂质,可以通便。里面的草酸盐可以缓解便秘,吃多了会刺激胃肠黏膜,可能会引起腹泻。

     

    以下四种人要注意饮食。

    1.肾病患者:无花果含钾量高,每100克含钾离子898毫克。肾病人应慎用。

     

    2.胃肠功能差:无花果中的植物含量高,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实,对胃有很大的刺激,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因为它的通便作用,腹泻的人不应该吃它。

     

    3.花粉过敏:如前所述,无花果果实含有无花果的雌蕊,所以也含有大量的花粉,过敏者应避免服用!

     

    4.肥胖和糖尿病患者:虽然无花果提取物有助于降低血压,但新鲜或干燥的无花果含糖量较高,需要严格控糖的人要避免!

  • 核桃在我国的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这2000年里,中国人不只将核桃烹饪于各种美味佳肴,还玩出了花样,如文玩、核雕,可说是“入得了厨房,出得了厅堂”。

     


    直到现在,人们还在探索这小小坚果的奥秘。近日,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吃30~60克核桃(一个中等大小的核桃,果仁大约重6克),能显著降低炎症、预防心血管疾病。

     


    核桃对人的益处不仅于此,美国《营养学杂志》一项研究表明,核桃之所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相关,可能由于长期食用核桃能改善肠道健康。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解读核桃的营养价值,教你如何吃核桃收益最大。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国注册营养师 谭凯元

     

    每天一小把核桃,有益肠道健康

     

    英国《营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称,核桃可以促进肠道有益生菌的生长,有效改善肠道健康,长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人员对42名30~65岁超重的受试者(BMI>24)进行了6周的随机对照实验,将志愿者随机分配到3组不同的等热量饮食实验中,分别是:

     

    • 全核桃饮食组(57~99克/天核桃,含2.7%α-亚麻酸)
    • 不含核桃的脂肪酸饮食组(含2.6%α-亚麻酸)
    • 油酸代替α-亚麻酸的不含核桃饮食组(含0.4%α-亚麻酸)

     

    6周内,受试者所有摄入的饱和脂肪都用核桃或者植物油代替。在对受试者的大便进行技术检测后,研究人员发现全核桃饮食组的受试者肠道中有益生菌明显增多。


    尤其是毛螺菌科,这类真菌的增多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降低存在明显相关性,而且没有发现另外两组的受试者相关肠道微生物增长。


    一颗核桃里有什么?

     

    一颗核桃有12%~20%为蛋白质,60~70%为脂肪,它富含维生素E、多酚等抗氧化物质以及钙、镁、钾和铁等矿物质。

     


    核桃的欧米伽3脂肪酸比例也高,10克的核桃仁约含700毫克的欧米伽3脂肪酸。欧米伽3脂肪酸对健康有多种好处其产生的衍生物具有降低血压、炎症反应和血液凝固性等作用,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根据国际脂肪酸和脂类研究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500毫克的欧米伽3脂肪酸。《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两个核桃就能补充人体所需的欧米伽3脂肪酸。


    核桃究竟能不能“补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核桃具有补脑的功效。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多项研究支持,增加坚果类食物的摄入(特别是核桃),能改善中老年人的认知能力。


    因为核桃里的α-亚麻酸能在人体内被转换为DHA,这个成分有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延缓老年人大脑衰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说核桃“补脑”也是有物质基础的。

     

    核桃是坚果类中抗氧化能力最强的一个品种,除了果仁中的维生素E之外,果仁外面包裹的那层褐皮还富含多酚类物质。我们的大脑组织对氧化损伤十分敏感,摄入充足抗氧化物质是必要的。


    不过,上述营养成分不是核桃独有的,其他食物如坚果、蔬菜、水果等也富含抗氧化物质。

     

     

    然而,关于“补脑”,消费者的具体期望往往是:提升智力、快速缓解大脑疲劳、增强工作能力等。


    在这点上,很可惜,没有食物能达到吃了马上就“反应快了、记忆力好了、智力蹭蹭往上跑”的效果。


    核桃怎么吃最健康?

     

    虽然不能达到人们对“补脑”的期待,但核桃含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每天少量吃一点,是最简单、低成本的自我保健干预措施。

     

    1.最好现开现吃。打开的核桃仁会增加其与氧气接触的机会,从而促进氧化变质。


    如果没有阴凉干燥的环境存放核桃,可一次性取出果仁,用保鲜袋密封后放冰箱冷冻保存。


    2.尽量选择原味的,或者轻烤。不加盐、加糖,不用油炸或过度烤制。120摄氏度以上的加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则产生的促炎物质越多。


    3.皮越涩越营养。核桃仁外层的褐色皮富含多种酚类和黄酮类植物化学物,因此带有苦涩味,这些成分没有毒,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味道越涩,抗氧化能力越强。

     

    日常饮食中,吃核桃不必过度拘泥于是否达到“最佳食用量”,每天少量吃几颗,长期坚持就有利于健康。

     

    需要提醒的是,核桃脂肪含量高,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不宜多食。▲

     


    本期编辑:娄方宁

     

  • “——油炸食品吃多了,脸上会出现什么?
     ——笑容。”

     

    这个在美食界广为流传的段子,从侧面说明了「炸物」有多受当代人欢迎。

     

     

    走在街上,只要听到滋滋的油炸声,美食雷达就会自动开启,几乎无人能抵挡油炸食物的诱惑。

     

    除了过瘾的口感和香喷喷的味道,油炸食物还能带给你什么?我国科学家一项荟萃分析研究发现,吃油炸食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并邀请营养专家解读,教你科学控制身体“含油量”。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委员会委员 于俊民

    美国爱荷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包巍

     

    每周多吃114克油炸食品,

    心血管病风险增加

     

    这项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旗下心脏和心血管领域杂志《Heart》上。

     

    科学家汇总分析了17项相关研究数据,其中包括562445名参与者和36727起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数据,以评估吃油炸食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联系。

     

     

    研究人员发现,与食用油炸食品最少的参与者相比,食用油炸食品最多的参与者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28%,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2%,患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了37%。

     

     

    荟萃分析还发现,每周食用油炸食品每增加114克,心力衰竭的风险就增加12%,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增加3%。

     

    114克油炸食物是什么概念?范志红表示:

     

    1桶标准大的薯片是110克;1袋中等大的锅巴是100克;2根传统油条大约100克;快餐店的1份中号炸薯条是110克。

     

    当大家自行代入平时吃炸物的“剂量”后发现:一周要多吃114克油炸食物也太容易了……

     

    研究人员认为,尽管调查的数据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精确,但无论如何,油炸食物和心血管疾病健康风险之间的关联是存在的,而且有剂量反应关系。

     

    换句话说,吃得越多害处越大,这个关系是比较清晰的。

     

    吃得太油,身体有3重负担

     

    油炸食物如何偷偷升高心血管疾病风险?3个原因敲定了它的“罪名”。

     

    !热量增加

    油炸过程虽然会带来好口感,但这种口感本身就意味着高热量、高脂肪,促进肥胖发生,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1克脂肪产生9千卡热量,运动量和其他饮食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天多吃进去10克油脂,一年就会增重7斤多。

     

    !产生反式脂肪酸

    包巍解释,油炸产生的一种物质会使炎症反应增加,且油炸后,食物中健康的不饱和脂肪有所损失,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含量却会增加,这些都不利于血管健康。

     

    如果进行反复油炸,食物中所含的脂肪还会促进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生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产生有害物质和致癌物

    欧盟曾出台“薯条法”,规定薯条不能炸得过焦,并要求炸薯条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少地生成丙烯酰胺(有致癌风险)。

     

    淀粉类食品,120℃的高温处理就会产生丙烯酰胺,140℃~180℃是其生成的最佳温度。油炸、烘烤等烹饪手段是形成丙烯酰胺的绝佳条件。

     

    除了丙烯酰胺,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脂肪氧化分解产物发生反应,还会形成糖化反应末端产物(AGEs)。它们都具有促炎作用,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稳住身体的“含油量”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食用油41.8克,包括植物油37.1克和动物油4.7克,明显高于膳食指南推荐的25~30克。

     

    如何把控身体“含油量”?卫健委和营养专家提出下列建议。

     

     

    买个带刻度的油壶

    对于健康意识较薄弱的人来说,定量控制非常难坚持,也过于复杂。

     

    有了控油壶,可以把每天吃油的量计划好,比如一个两口之家,如果都在家吃饭,每天用油不超过50克即可。

     

    如果没有控油壶,使用普通瓷勺也可以。一般1瓷勺油约5克,每天不超过5瓷勺,平均一个菜不超过1~2瓷勺(5~10克)。

     

    选对煎炸用油

    除了食物原料,煎炸用油的选择也很关键。一图梳理7种常见食用油的优缺点和烹调建议️⬇️

     

     

    换种烹饪方式

    以蒸、煮、炖、焖、凉拌这些健康省油的方式为主,而不要采取煎炸这种高油型的。

     

    烹调工具也很重要,传统的铁锅炒菜难免就得多放油,不然容易糊锅,一些更现代化的烹调工具如不粘锅、烤箱、电饼铛、空气炸锅等,用好了都可以帮助我们省油。

     

    在食物外裹层淀粉

    于俊民表示,如果煎炸不能避免,建议做些改变。给原料裹层面粉,这层“外衣”可以保持原料内的水分和鲜味,并减少营养成分流失。

     

    搭配绿叶菜一起吃

    吃油炸食物时,要把量控制好。如果一餐中有一道菜是油炸的,其他菜就要清淡少油,最好是凉拌菜、蒸菜、炖菜等。

     

    绿叶菜中含大量叶绿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减少油炸速食带来的危害。

     

    此外,先吃些蔬菜水果后再吃油炸食品,会产生饱腹感,自然而然能少吃一些。

     

    ● 最后,生命君想告诉你:

     

    你没那么想吃油炸食物,但也不必因为偶尔吃一次而过分焦虑。

     

    只要日常按营养原则吃,少油食物为主,偶尔嘴馋一次没关系。

  • 生活中对于动脉硬化那更多患者来说饮食是一个更重要的调节方法,其实很多人在青少年的时候就患有动脉硬化,但是仍然在饮食上面大吃大喝这样,到了老年的时候就会增重动脉硬化的情况,所以在日常的饮食上面应该做到清淡不能够吃高胆固醇的食物。

     

     


    早期的动脉硬化患者总是会感觉到头晕或者是头痛,而且额头或者是后颈会感觉到钝痛,在体位变动时出现或原有头晕头痛症状加重,如基底动脉硬化时可有眩晕或眼球震颤,恶心面部肌肉麻痹感,有的并有吞咽困难,生活中想要预防动脉硬化这种疾病发生,那么在平时饮食的时候就应该注意热量的摄入,因为过高的热量摄入是会导致患者发生肥胖的,而肥胖之后是很容易导致一些疾病发生的,所以老年人在日常的时候就应该注意热量食物的摄入,只有将老年人的体重保持在一定的分为之内,并且增强体力活动,这样才可以避免动脉硬化这种疾病发生。


    生活中想要预防动脉硬化这种疾病发生,那么在日常的饮食当中还应该减少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肉类的食物更要严格的控制,比如猪肉、牛肉等,切勿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因为这些食物是很容易会导致患者的血脂增高的,而血脂增高就是导致动脉硬化发生的一种原因,所以患者在平时的时候就应该引起注意。

     


    生活中想要预防动脉硬化这种疾病发生,那么在日常的饮食就应该以清淡为主,切勿大鱼大肉,吃太多油腻食物。患者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多吃一些富含丰富维生素的生物,如形象的蔬菜和水果等,而且还有一些植物蛋白的食物也是可以多吃的,患者多吃这类的食物就有助于自身免疫力的提高,这样也就可以预防动脉硬化这种疾病发生了。


    通过上述的内容就可以了解到要想预防动脉硬化这种疾病发生,那么在平常的时候就应该做好自己饮食上的调理,只有这样患者的身体才会出资按一个正常的水平之下,只有这样患者的抗病能力才会提高,这样也就可以避免动脉硬化这种疾病发生了,如果患上这一种疾病,患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居民罹患人数最多,也是危害最大,造成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生命长度下降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我国居民死亡的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绝对的占据了头把交椅的位置,所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注程度,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家的焦点。今天咱们就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和讨论一下!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要查找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很多人可能会有所耳闻,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长期日积月累的一个病理生理过程,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脂质逐渐沉积于血管内皮,并造成血管损害,导致血管斑块形成、血管狭窄、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的一个过程。所以,心脑血管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二、吃什么食物可以软化血管?

     

    既然明白了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我们很多人都关心,吃真的和心脑血管病,也就是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而且吃喝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密切,高盐饮食、高脂饮食、高胆固醇饮食、高饱和式脂肪酸饮食、低钾饮食等,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诱因。所以,如果说吃什么食物可以软化血管,那么我们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低盐食物、高钾食物、低胆固醇食物、低饱和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可以有效的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而简单的归纳起来,就是多食果蔬、鱼类、杂粮,增加食物摄入的多样性,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这些食物的量有规律吗?

     

    这个真的还不是有特定的规律,但至少增加果蔬、鱼类、杂粮等的摄入,减少食盐等的摄入,是有明确的证据可以改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的有效饮食方案。在2019年4月《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就推荐,每日食盐少于6g,杂粮125g以上,水果250g以上,可以有效的减少疾病,增加健康质量。但至于鱼类、果蔬等其他食物的摄入量,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多食用这些食物,增加食物种类,增加食物摄入的多样性,保证膳食营养的平衡,可以增加我们的健康可能。

     

    看懂了吗?食物的使用,确实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所以,正确的饮食方法,你我都需要加以注意。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都是频繁“活跃”在中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疾病,是让人避之不及却又防不胜防的存在,要知道,全球每年有大约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居各种死因之首位。而在心血管疾病众多的诱发因素中,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可以说,很多的心血管疾病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吃出来的,因此,吃,对于每一位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

     

     

    一、主食搭配

     

    米饭、面条、馒头、饺子等等是人们最常吃的主食,但这些经过加工的精米、精面都属于高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注重提升主食摄入的合理性,科学搭配粗粮和细粮的摄入量,增加摄入膳食纤维丰富的粗粮[1],如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小米等等,每天尽量保证50-75克,既提升饮食丰富性的同时,还能实现营养的互补作用。

     

    二、肉类选择

     

     

    研究表明,大量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引起血液中“坏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从而增加血管垃圾,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在肉类的选择上,诸如肥肉、动物内脏等的摄入要严格控制,猪、牛、羊等瘦肉也应适当少吃,因为其中也含有大量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脂肪。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宜食用鸡肉、鸭肉等禽类以及鱼肉,尤其是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日吃肉控制在100-175克,其中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肉类50-100克为宜。

     

    三、钠钾摄入量

     

    有研究表明,每日盐摄入4克以下的人很少患高血压,而超过20克的人患高血压疾病的概率高于40%以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食盐摄入量以等于或低于5克为宜,而心脑血管病人应控制在2-3克。要注意的是,钠的摄入可不仅仅来自食盐,还包括酱油、味精、榨菜以及咸菜、大酱等所含的钠。平时可以尝试在做菜时放点醋来提高菜肴的鲜香味,或是加入柠檬汁、橙汁等均可,减少用盐量。此外,要少放糖,因为甜味会掩盖咸味,无形中增加盐的摄入量。

     

    四、食用油选择

     

    食用油宜选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因为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而像茶油、橄榄油中富含的是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花生油、玉米油等一般植物油,更有益心脏健康。每人每天油脂用量应控制在25-30克左右,但调查显示很多的城市居民用油已经超过50克。建议平时可以多使用清蒸、水煮、凉拌、炖等烹饪方式替代,以减少油的食用量。

     

    五、多吃新鲜蔬果

     

     

    研究表明,每天吃至少8份蔬果的人要比每天吃少于3份蔬果的人心脏死亡的风险降低了22%,因为新鲜的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叶酸、纤维素及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减少氧化反应对血管的损伤,增加血管的扩张力。每日饮食中应有不少于500克的新鲜蔬菜,多吃如西红柿、菠菜、胡萝卜等深色蔬菜,水果量不少于200克。

     

    以上就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些日常饮食原则,无论是对疾病的预防还是治疗,只要长时间的坚持,一定会有所裨益,希望大家都能吃出好身体!

     

    参考文献
    [1] 董延妍.饮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护的研究[J].饮食科学,2017(24):39.
  • 不药博士告诉您,有些食物对心血管病是大有好处的。自然界中,有一些食物有降低胆固醇,抵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或者基于它们本身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适合有心血管病的人食用。

     

     

    主食:

     

    玉米,燕麦:富含多种蛋白质和丰富的亚油脂,是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理想食物,可煮粥食用。

     

    肉类:兔肉,高蛋白,高铁,高钙,高磷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能预防血管栓塞。

     

    海产品:深海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ω-3,能改善血液循环,尤其是脑部的血液循环情况,预防血栓和中风。海带,海蜇,紫菜等,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搭配很合理,各种无机离子也很丰富,但要注意钠的摄入量。

     

    蔬菜:

     

    富含膳食纤维较丰富的蔬菜,能增加排便,使类固醇等及时排出,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芹菜,特别是旱芹,有辅助降压、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此外,竹笋,洋葱等食物经常食用,对防治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症有好处。

     

    黑木耳,作为血管清道夫,适宜各种心脑血管患者食用。

     

    葱,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延缓血栓形成,减少动脉硬化症。

     

    水果:

     

    富含VC的水果,对延缓心脑血管的老化有一定的效果。经常食用可降低患中风的危险。可在饭后食用猕猴桃,柠檬,山楂等等富含VC的水果。

     

    植物油:芝麻油、豆油、橄榄油等含有丰富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胆固醇。

     

    其他:心脑血管病患者宜食用植物蛋白,少吃单纯碳水化合物,而黄豆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长期食用,对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者极为有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Beta-胡萝卜素,能加速胆固醇的转化,减少蓄积。富含钾的食物,能调节血脑血管正常舒张和收缩功能,具有抗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

     

     

    低盐饮食,钠能增加血浆渗透压,促使血压升高,对心脑血管均是不利的;每天一杯酸奶,对于心血管疾病是极好的。

     

    温馨提示:气温温差大,血管易收缩和痉挛,干燥也容易造成血液黏稠,诱发冠心病。易发人群要注意保暖,避免血管过度收缩;及时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忌食生冷食物;保持情绪稳定。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1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我爷爷在县城医院接受治疗,医生也束手无策,只好让他今天出院。我爷爷感觉很疲惫,脚部肿胀。县城医生似乎已经放弃了,今天就让我们离院。情况看起来并不太乐观,但我们决定上大医院试试看。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手术,情况可能随时恶化,甚至有生命危险。于是我们决定上大医院进行治疗,希望能够挽救爷爷的生命。

  • 长期失眠虽然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持续存在的失眠状况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失眠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这些问题可能间接影响生存率。失眠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如抑郁症、焦虑症、慢性疼痛等,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预期寿命。严重心理压力或精神疾病患者,长期失眠还可能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血管事件,甚至可能导致猝死。因此,长期失眠需要引起重视,建议定期体检监测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睡眠管理措施,如规律作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改善睡眠质量。

  • 焦虑症通常不会直接导致死亡。它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紧张不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运动性不安等症状。虽然这些症状可能会引起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但通常不会直接影响器官功能或生命安全。然而,在极端情况下,严重的焦虑反应可能导致急性心理应激反应或心血管事件,存在一定的致死风险。值得注意的是,焦虑症是一种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来控制的疾病。

  •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通常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血管紧张度和心输出量来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调整药物或治疗方案。因此,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并定期监测血压,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和适量运动,以有效控制高血压。

  • 晚上休息不好,长期失眠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以下列举了失眠可能带来的五大危害:

    1. 认知功能下降:长期失眠可能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神经递质紊乱,影响信息加工和记忆存储。这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等问题,进而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2. 情绪调节障碍:失眠状态下,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持续的压力状态会干扰情绪调节中枢的功能。这可能导致情绪控制能力减弱,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理障碍。

    3. 免疫力降低: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和免疫因子分泌,削弱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长期如此,可能导致易患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增加癌症风险。

    4.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失眠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加。这可能导致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增加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5. 生活质量下降:失眠可能导致白天疲劳、嗜睡,限制日常活动和社交互动,从而降低生活质量。长期失眠还会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等问题,进一步损害心理健康。

    因此,睡眠管理是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建议定期评估并优化睡眠环境,确保充足的高质量睡眠,以减少失眠带来的危害。

  • 我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最近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开始尝试服用他达拉非。起初效果不错,但我开始担心长期服用是否安全。于是,我通过互联网医院向一位专业的医生寻求帮助。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达拉非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长期服用,尤其是像我这样有心脏支架的患者。医生解释说,他达拉非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这让我非常担忧。

    医生建议我停止服用他达拉非,并推荐了一些自然的调理方法,例如凯格尔运动和提肛下蹲锻炼。同时,医生也提醒我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卫生习惯,以保持阴茎的健康。

    虽然我不能再依赖药物来解决问题,但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得到专业的医生指导。通过这次经历,我也意识到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是多么重要。

    他达拉非的安全性与调理要点 常见症状 他达拉非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面部潮红、胃部不适等。长期服用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来说。 推荐科室 泌尿外科或男科 调理要点 1. 停止服用他达拉非,避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2. 尝试自然的调理方法,例如凯格尔运动和提肛下蹲锻炼。 3. 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卫生习惯,保持阴茎的健康。 4. 如果有任何不适,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5. 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自行用药。

  •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遇到一些危险。为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保护自己,本文将介绍一天中老年人需要特别提防的四个危险时段,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早晨6~10点:脑卒中高发时段

    早晨6~10点是脑卒中的高发时段,尤其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更需要引起重视。在这个时间段,人体会经历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这些变化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为了预防脑卒中,老年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在睡前服用长效药物,保证清晨时体内血药浓度。
    • 早上醒来后,遵循“3个半分钟”原则,即醒了躺半分钟,活动胳膊腿;坐在床上等半分钟;在床沿坐半分钟。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心脑血管疾病。

    2. 上午7~10点:受骗风险大

    老年人是上当受骗的高危人群,上午7~10点更是风险较高的时段。这个时间段,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和无聊,更容易受到骗子的欺骗。

    为了预防上当受骗,老年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与子女的密切联系,增强防范意识。
    • 遇到推销时,不要轻易相信,可咨询子女或社区工作人员。
    • 不贪图小便宜,提高警惕。

    3. 中午11~14点:内心最孤单

    中午是老年人内心最孤单的时段,很多老年人会选择独自用餐,容易产生孤独感。

    为了缓解孤独感,老年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与邻里保持良好关系,多参加社区活动。
    • 子女可以定期陪伴老人用餐。
    • 参加兴趣小组,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4. 傍晚18~20点:容易出意外

    傍晚18~20点是老年人容易发生意外的时段,尤其是交通意外。

    为了预防意外,老年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尽量避免在高峰时段外出。
    • 穿着醒目的衣服,提高安全性。
    • 量力而行,避免过度锻炼。

    总之,老年人需要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注意防范危险时段,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 先天性心脏病失眠通常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症状,一般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因此不属于严重的健康问题。但是,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人来说,失眠可能会加剧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需要及时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失眠时,可能与心理压力、环境因素或药物副作用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心率加快或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荷,长期失眠还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以减少失眠的发生。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不适症状。

  • 失眠贴虽然可以帮助改善睡眠,但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长期使用可能加重睡眠障碍,导致药物依赖,引发皮肤过敏或不良反应,增加心血管系统风险,甚至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因此,失眠患者应谨慎使用失眠贴,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作息规律,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 晚上休息不好,失眠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困扰。它不仅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更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首先,长期失眠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高和神经递质紊乱,会影响信息加工和记忆存储,进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等问题,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其次,失眠还会引起情绪调节障碍。在睡眠不足的状态下,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持续的压力状态会干扰情绪调节中枢的功能,导致情绪控制能力减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诱发心理障碍。

    此外,睡眠不足还会降低免疫力。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因子的分泌,削弱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增加患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风险,长期如此还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失眠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失眠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加,这可能加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增加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最后,失眠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白天疲劳、嗜睡,限制日常活动和社交互动,从而降低生活质量。长期失眠还可能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等问题,进一步损害心理健康。

    因此,睡眠管理是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建议采取规律作息时间表、睡前放松技巧和优化睡眠环境等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