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果血压降到 40 以下,属于非常严重的疾病了。
目前临床当中血压低于 90/60 就属于低血压状态,如果高压低于 80 就属于进入休克状态。
这里所说的血压 40,如果指的是低压 40,这时候患者也已经进入休克状态,这时候必须要积极治疗了,如果患者所说的这个 40 是高压降到 40 以下,而这时候患者随时都有什么危险,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已经进入到终末期状态,患者还有可能已经进入到是说或者昏迷状态了。
总而言之无论是高压还是低压降到 40 以下都属于非常严重的疾病,必须立即进行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引起血压下降的原因进行治疗,如果是心脏方面原因要积极的纠正患者的心脏病,如果是失血导致的就要积极的给患者补充血容量,来达到恢复患者血压的目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会引起其他疾病!
高血压治疗的基础是口服药物,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但是不是仅仅只进行药物治疗高血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答案当时不是。还要其他的一些注意事项!
1.按时服药是基础
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是需要终身服药的,有许多人认为口服药物后血压变得正常,就可以停用药物,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口服药物后,除非血压变得很低或者不能耐受降压药物或者其他需要,否则药物是不能停用的,必须坚持服药。
2.合理膳食是必须
高血压病人要清淡饮食,要低盐饮食,要低脂饮食,这些都可以改善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因为高盐高脂及高胆固醇饮食,会增加肥胖、高血脂的可能,而这些都不利于控制血压,所以要想控制血压,一定要合理膳食。
3.心情舒畅是关键
高血压病受情绪影响较大,需要合理的工作生活压力,适当的愉悦和放松心情,有利于血压控制于正常水平。
4.健康习惯是必要
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烟酒、拒绝熬夜、拒绝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合理的作息生活习惯,可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将血压控制在达标范围。
5.适量运动不能少
运动不仅不会增加血压,还会更有利于控制血压,所以,一旦罹患高血压,合理的运动计划和强度,有利于控制血压于正常水平。
当然,合理膳食也好,适量运动也好,健康习惯也好,这些都是作为高血压病治疗的辅助,最为重要的还是口服药物降压治疗。一定要按时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血压!
以上针对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对于继发性高血压病,我们还需要找到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针对病因对症治疗,比如垂体瘤、肾上腺腺瘤手术,以及针对其他原发病的对症治疗等等。
高血压分级,低压95,高压140属于高血压1级!
国际上是这样对高血压进行分级的!
1、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
2、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 和 舒张压80~89mmHg
3、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或 舒张压≥90mmHg
4、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
5、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
6、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 ≥180mmHg 或 舒张压≥110mmHg
7、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 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是这样的。
1、低位组:低位组包括年龄小于55岁的男性和年龄小于65岁的女性1级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危险因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低于15%。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性更低。
2、中危组:中危组包括不同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的患者,一些患者血压水平不高,但有多样危险因素。还有一些患者血压水平高,但没有或者有少量危险因素,这组患者必须诊断严格,治疗谨慎。
3、高危组:该组包括危险因素3个,有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的1级或者2级高血压患者,以及不伴有其他危险因素的3级高血压患者。高危组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性为20--30%。
4、极高危组:3级高血压患者,有一种或者一种以上危险因素,以及有临床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的所有患者。
所以低压95,高压140属于1级,但属于那一层需要根据情况来定!
高血压分级管理
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I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高血压患者的分级随访管理可分为3个级别,血压水平1级且无任何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为一级管理;将血压水平为1级且合并1~2个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纳入二级管理;而血压水平2级以上或合并3个以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合并靶器官损害,并有相关疾病的患者,或由上级医院转入的患者归为三级管理。对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不仅可以达到更大的高血压社区防治成本效益,其病情的发展也可得到控制。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是有规定的,正如提问者的问题一样,将高血压的血压降的过低,也是容易有危险的!
一、达标不是把血压降的更低
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是血压达标,而这里的达标,肯定不是越低越好,如果将血压降的过低,肯定是会增加相关疾病的风险的,道理很简单,灌注不足导致的心梗脑梗屡见不鲜。所以,把血压控制好可以,但降的太低也就不对了,我们不仅仅要把血压降下来,还得保证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太高,当然也不能过低。
二、血压降的过低是减药或者停药的一个标准
好多人问,那我高血压,如果血压降低过低或者太低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时候已经是我们血压药减量的标准了,此时我们就需要减量降压药物,比如把两种降压药物变成一种,或者只减量其中的一种降压药物。如果减量药物后血压仍然过低,那么就需要考虑再减量或者停药了。
三、不能为了吃降压药而吃降压药
降压药要吃,但不能为了吃降压药而吃降压药,吃降压药是有其一定的目的的,比如为了降压,为了保护靶器官,为了使得心率达标等等。我们不能盲目的为了吃降压药而吃,了解你吃降压药的目的,有时候也很重要。过犹不及,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为了降压,而把血压降低到另外一个极端,这也是降压中不允许的。
亲,听懂了吗?过犹不及,把血压降的过低,也是一种伤害。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我们生活上常常会遇到一些小的问题的,甚至出现一些饿肚子的情况的,此时有的患者可能是头晕的现象,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此时我们会怀疑是,饿了血压会升高,那么今天我们来研究下,这个会引起血压高吗。
一、饿了血压会升高
饿了血压会升高,由于身体内缺乏营养导致饥饿的情况,会出现心率加快,心脏输出量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这种情况下要及时进行营养的补充,每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如果经常饥饿,还要准备一些食物来缓解饥饿,比如巧克力、糖果等。此外还要去医院做甲状腺功能的检查,排除甲亢和糖尿病的可能,尤其是经常血压高的要去医院诊治。如果是原发性高血压,就要给予饮食控制并且进行血压控制治疗。
二、与病理性高血压鉴别
人体在饥饿的时候,身体的能量供应会不足,从而引起血压升高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是一种生理现象,它并不能够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所以饥饿状态下测量的血压并不能够作为判断高血压的标准。我们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之后,应该马上进食,均衡的补充各种营养,然后在正常的状态之下测量血压,这样才能够避免病情的混淆。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我们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小零食,比如饼干、巧克力等,以预防饥饿过度的情况。
三、还会引起血糖高
饿了之后不但会造成血压升高,而且还有可能导致低血糖等情况的发生,这样就会使患者出现头晕、昏倒等情况,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如果在正常的状态之下,患者发现自己的血压有升高的情况,那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饿了血压会升高,在是生理性变化时,这是正常现象,我们不必太担心,但如果患者仍有血压升高的症状,那么就需要用药物降压治疗,以尽可能避免意外。
很多人在蹲下站起来动作之后会感到脑袋发晕、头晕目眩、眼前一黑……再不扶下周围的东西,感觉快要跌倒了。这时候一定会心里一惊,难道是身体太虚弱,提醒自己要补血补气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医学上称为直立性低血压或者体位性低血压。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我们下蹲的时候,体势是“屈膝下蹲”,这时候血液全部集中在下肢,而身体的总血量保持不变的,这也导致了心脏回流的血液减少。当我们突然起身时,体势切换成“直立站起”,由于重力的影响下,心脏很难立即调动下半身的血液快速回流,这就造成了大脑出现血液短暂性供应不足。
体位性低血压需要治疗么?
当然大家不用过于担心,我们身体还是很厉害,就在大脑出现两眼一黑的情况下,动力十足的心脏会命令血液循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大脑的供应开始正常,人的不适感也会消除。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种短暂性血压调节失衡在休息后会得到纠正,并不会引发疾病。
但是,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最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而且要引起重视。老年人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硬化、狭窄,血压调节能力显著降低,很难对这种血压的变化做出反应,甚至会面临危险。所以,患有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长时间蹲下,而且蹲下后应慢慢起来,不要一下子站起。
体位性低血压和贫血有关吗?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蹲起后站起来头晕是贫血的现象,之后一定要多吃补血的食物。
贫血的典型症状的确会出现头晕、乏力,但它与久蹲并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贫血从字面上来说是身体血少了,其原理是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导致血液携氧量下降引起,导致头晕、困倦、面色苍白。
与蹲起头晕不同的是,贫血是时时刻刻都发生,并不会受到体位改变影响。
血压偏低,应该怎么办?
成年人高压低于90,低压低于60,就会被认为是低血压。除了上面介绍的直立性低血压,低血压还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
有一部分健康人群,虽然血压已经达到了低血压标准,但是器官并无缺血缺氧等异常,也没有发生任何其他症状。这种情况不必进行治疗,平时注意饮食营养,避免过度劳累。
病理性低血压一般由器官或疾病造成。慢性低血压者见于慢性营养不良症、特发性心肌病以及服用抗抑郁药、降压药都会引发低血压。
如果有头晕,感觉周围视物在旋转;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疲惫、困倦,睡眠不好;经常眼前发黑、眼花;怕冷,四肢经常冰冷。应尽快就医检查,平时要保证营养,多喝水少喝酒抽烟、避免久站、悲伤等诱发低血压的因素。
红薯是一种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物,但是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红薯最早其实并不是在我国种植,而是在明代被一个叫做陈益的人引进国内的。在那个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红薯的出现真的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静喜,因为红薯可以在比较贫瘠的土地种植,而且它的产量也比较高,据说比明清的普通作物的产量高20倍。
虽然现在大家的温饱没有问题了,但是由于红薯比较美味可口,依然有不少的群众基础。但是对于那些有高血压的人群来说,由于他们自己需要控制饮食,对于自己能否吃红薯的问题不甚了解。为了解答大家的疑惑,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高血压患者可以吃红薯吗?为什么?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考虑,红薯中含有的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不仅仅含有常见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E、B1、B2、胡萝卜素以及矿物质比如磷、钙、钾、铁等。可能说到这里,大家也不觉得红薯到底有多有营养,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根据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红薯的蛋白质的含量至少是大米的7倍,胡萝卜素的含量是胡萝卜的2倍;维生素A的含量至少是马铃薯的200倍。
高血压患者到底能否吃红薯,主要是看红薯的成分对血压的影响。我们常说的血压其实就是指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但是由于是指血液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压强。一般来说老年人的血压更容易偏高,这个主要是因为这类人多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这种血管和正常的血管相比,弹性会差很多,所以受到同样的血流冲击,血压的数值会有明显的升高。如果血管的弹性比较好,即便是血压升高了,那也能够缓冲血压的变化。可能说这么多大家还是不太懂,举个例子吧,我们去买牛仔裤的时候会考虑到买那种弹性比较好的,虽然有些人胖,但是由于裤子的弹性好,所以裤子穿起来并不会觉得太紧了。
红薯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这两种维生素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少氧自由基对血管的损伤,进而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血管的弹性变好以后,自然得高血压的风险也会降低很多。
另外,红薯中含有的钾离子也比较多,根据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吃的钾离子太少,就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而经常吃红薯可以补充足够多的钾离子,钾离子在某种程度上和钠离子是对抗的,要知道钠离子可是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之一。
除此之外,红薯和别的食物相比,本身含有的能量就低,所以经常吃红薯可以减少对别的食物的摄取,这样的话肥胖的概率就会下降很多。要知道人肥胖以后,发生胰岛素的抵抗的概率就比较高,这个时候人体为了维持血糖的稳定,就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虽然是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是它如果太多了话也会造成水钠潴留,主要的症状就是血压的升高。
不过需要注意,红薯虽然比较好,但是也不适合多吃。现实中有不少人因为吃红薯而出现反酸、烧心的症状,所以适当吃红薯还是正确的。还有一些人可能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这类人也不适合多吃红薯,因为容易引起血糖的升高。
要控制好血压,就需要注意很多事情: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应该注意低盐、低脂、低糖、低能量饮食,应该控制每天摄入的食盐量<8克,尽量不吃油炸或者油煎类似于,减少糖果的摄入量。平时可以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这个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的营养物质比较丰富,而且它们里面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对糖类、脂肪的吸收。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戒烟酒是必须的,虽然现实中有很多人难以做到。从短期来看,吸烟会降低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这样的话就不得不增加降糖药的剂量,这无疑给控制血压增加难度;另外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刺激心脏收缩,同时也可以刺激人体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这类激素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血压的作用)从而使血压升高。香烟和酒精长远来看对人的血管都不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所以从长远来看吸烟和饮酒是升高血压的。
在生活上应该注意不要熬夜,经常出去运动,与此同时也需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并且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一旦被确诊那就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物的,口服药物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脑卒中。我们的脑血管就类似于橡皮筋,如果反复牵拉他们,那它的寿命肯定会变短,血压忽高忽低增加脑卒中的风险的道理与这个类似。
在新疆能够接触到的高血压病人远远高于内地,这主要和当地人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相关。这也体现了我们内科学教科书上对于高血压的阐述,北方多于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多于汉族居住地区。在这里我见过血压240/ 120的患者,仍然在我面前谈笑风生,丝毫没有去医院的这种意思。也有去一个牧区义诊,竟然没有发现一个血压正常的情况,但这些人都没有去医院。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调血压多少才要去医院,很多时候跟个人意愿有关!但就医生的标准我们来讲一讲多高的血压需要去医院?
一、新近发现的高血压!
对于既往没有高血压的病人,无论什么时候发现高血压,只要是初次发现的高血压都建议到医院去就诊,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在医生那里得到合理的建议和治疗。
二、反复波动的高血压!
对于已经诊断高血压或者已经诊断高血压很久的病人,如果最近出现血压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血压持续反复波动,不能控制达标的情况,那么我们也建议到医院去找医生进行咨询,调整药物,控制血压达标。
三、伴有其他症状的高血压!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的高血压原来没有相关症状,但最近出现了新发的伴随症状,比如头疼、头晕、视物不清、言语不利、胸闷气短等症状,那么我们也建议患者到医院进行就诊,排除是否出现了高血压的相关并发症。
四、伴其他不能处理的情况!
当然不仅仅是以上三种情况需要到医院就诊,如果我们的高血压出现了,其他不能自行处理的一些情况,比如血压过低,比如有药物副作用等等,那么也建议到医院进行就诊。
其实我个人还是建议,如果您有血压控制不良或者是其他自己不能解释的情况,都建议到医院找医生进行就诊咨询,毕竟医生作为专业人士,他们所了解和所知道的情况会比我们更更多。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很多人都以为血压高才跟脑梗塞有关系,因为我们平时大家听到最多的就是高血压患者突发脑梗、心梗的病人。
但这不能说脑梗塞就只跟高血压有关,而血压太低就不会引发脑梗塞,实际上血压降的太低是真有可能会引发脑梗塞的!
首先,脑梗塞,又称之为脑梗死,而形容最准确的应该叫做缺血性脑卒中,怎么说呢?实际上这告诉我们脑梗塞与脑卒中还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在临床上,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出血性脑卒中两种。
只是在这两者之间,缺血性的占70%左右,是引起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其次,我们平时虽然说的最多的就是血管堵塞引起脑供血障碍引起的脑梗塞,当然是最主要的。但不代表引起脑梗塞的原因就只有这一种血管堵堵塞等血管源性的,实际上还包括有高血小板症、高红细胞症等血液因素引起的,还有心脏动脉掉了一个东西刚好堵住脑血管引起的,同时还有低灌注性引起的,也就是患者突然大失血,血压降低特别明显,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因此,只要是血压下降引起了脑供血不足就有可能脑梗塞。
最后,为什么我们总是叮嘱高血压患者不要一下子血压降的太快太多,还有就是血压不是降的越低越好,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低血压同样是一件要命的事,血压本身就是一种维持血液流动,保持各个脏器有充足血液流量最主要的原因,这一旦血压降的太低,都不能给我们的大脑等器官供足够的血量了,这大脑同样会因为缺血缺氧发生梗死的!
所以,血压太低是真的会诱发脑梗塞的,要注意预防,尤其是一直就有高血压的患者,除了要看血压是不是高了,还要及时监控血压的原因是防止它降的太低,要注意调整用药量,高血压药的服用肯定是按时按量服用的,切勿擅自调整,对于大失血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血压低,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具体由专业医生会处理,注意及时就诊即可!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常见病。我们常见的冠心病,脑梗塞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关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你又了解哪些东西呢?
一、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关系?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推手和诱因,也意味着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概率明显升高。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反过来也会诱发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所以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诱发,可谓是“狼狈为奸”“亢泄一气”。
二、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年龄有什么特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的减少等多数原因,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年龄一再降低,我们身边不乏一二十岁就出现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这些年轻的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比比皆是。但年龄仍然是左右患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年龄越高,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概率越高。但年龄不是决定其发生发展的唯一条件。
三、四十岁出现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应该怎么办?
事实上,无论哪一种年龄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处理方法都大致相同,首先,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血压的控制,并把血压控制达标,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则根据其程度,发生部位以及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进行药物介入手术等相关治疗。所以40岁并不是一个决定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方案的重要决定因素。所以,40岁的年龄就发生高血压,更需要严格的控制饮食、进行运动、戒除不良习惯,必要时合理的药物应用,才能避免悲剧在年轻时发生。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表现是循环动脉的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
在我国,平均每三位成年人人中就有一位高血压患者,而我们经常说的“高压140,低压90”是高血压与正常高值的分界线。
不少人在看到自己的血压高于这个数值时,就会非常紧张,甚至服用降压药。
是否血压140/90就一定是高血压吗?就一定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吗?
影响测量血压结果的因素
对于受测者的准备工作来讲,许多因素会干扰受测者本身的血压,例如吸烟、饮酒、肌肉紧张、憋尿、运动等。
在受测者讲话或者处于噪音环境时,也会有一定的误差,其中,不少人在私底下测量血压时往往会相互交流,以确定一个血压的大概范围,但这却反而给血压的测量带来了误差。
受测者的体位也会一定意义上影响这一结果,血压测量经常采用座位及卧位来测量。我们自行测量血压时,大多采用座位。
手臂所放的位置不对、后背或者前臂没有支撑、双腿姿势不正确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血压的测量。
在测量血压时的不规范操作也会引起血压测量的误差,比如袖带位置、缠绕松紧程度、充气及放气速度以及读数时的不良习惯,都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测量血压的正确方式
首先要在测量前做好准备工作,测量血压的最佳时机是在早晨起床后的1小时之内,或者晚上就寝之前。
在测量血压前要有不低于5分钟的休息,30分钟内不得吸烟、饮酒,且未有剧烈运动,保证排空膀胱。
在测量血压时,应将袖带紧贴于上臂,下缘位于肘部上2—3cm处,肘部位置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听诊器探头至于肘窝内,测量时快速充气,放气过程中要缓慢,且速度均匀。
听取声音时观察水银柱的高度时,要保证视线的水平,且读数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有特殊的“读单不读双、读整不读零”等习惯。
在测量时一定要保持环境的安静,被测者不可讲话,腿部摆放要尽量放松,在后背及前臂寻找适合的支撑以保证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同时,也不要因为害怕自己测量出高血压而紧张,这样更会影响血压的测量。
如何判断自己有无高血压?
在保证自己的测量正确之后也不可贸然断定。
每次测量血压后,建议在间隔2-3分钟之后再进行一次测量,若数值接近,则可取二次的平均值,若差异较大,则还需要后续的测量。
单单的一次测量是不能说明问题的,需要在7-30天内重复测量不少于3次才可确诊。
若自行在家测得自己血压高于140/90,则需要尽快就医,进行血液生化、血常规、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以及相关的体格检查。
这样做不仅能够使自己对自己的病情有全面的认识,也可以排除仪器精度不达标而带来的误差。
高血压病目前分为三期,在最早的功能紊乱器,只是全身的小血管发生间歇性痉挛所致,并无器质性改变。当解除诱因时,便可恢复正常。若在此时未能及时治疗,进入到动脉病变期与内脏病变期,则会对身体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尽早就医,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脉搏,作为心脏跳动的直接反映,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当脉搏跳动慢而无力时,可能预示着身体存在某些健康问题。
长期劳累过度、饮食营养不均衡以及体弱多病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气血不足,进而引发脉搏跳动慢而无力。这种情况下,建议患者加强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脉弱,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补血益气药物进行调理。例如,大枣、太子参、党参、人参和黄芪等都是常用的中药材,它们具有很好的补血益气功效。此外,贫血患者还可以通过补充红细胞和铁来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脉搏无力的症状。
除了气血不足外,慢脉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通常发生在大量运动或长期繁重体力劳动的人群中。如果没有伴随头晕、发黑等症状,则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脏停搏或心跳脱落等问题。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心脏起搏器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心电图检查才能确诊,因此,反复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以上因素外,以下原因也可能导致脉搏跳动微弱和虚弱:
1. 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当锁骨下动脉及其远端分支、肱动脉或桡动脉出现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时,会导致远端血供减少,进而引起脉搏跳动减弱。
2. 低血压:低血压会导致外周动脉灌注压相对降低,从而使脉搏跳动越来越弱。
3. 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房颤时,患者会出现短慢、脉搏节律不规则、脉搏强度不一致等症状。
4.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输出量减少,器官和组织的灌注压降低,这可能导致外周脉搏跳动减弱。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心脏健康的威胁。预防心脏病,除了定期体检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合理的饮食也至关重要。以下五种食物被誉为‘准疗愈系食物’,虽然其疗效尚未被完全证实,但长期食用对身体绝对无害,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心脏健康益处。
1. 全麦食品:守护心脏的卫士
全麦食品富含β葡萄糖,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燕麦作为一种常见的全麦食品,其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植物甾醇还能帮助降低血脂,改善心脏功能。
2. 鱼油:Omega-3的守护神
鱼油中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稳定心律、降低血压等作用,能有效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每周食用2-7次富含鱼油的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等,对心脏健康大有裨益。
3. 干果:心脏的天然保健品
干果如核桃、杏仁、开心果等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Omega-3脂肪酸、维生素E、纤维素、钾和蛋白质等成分,能降低胆固醇、预防血栓、保护心脏健康。
4. 橄榄油:抗氧化剂的守护者
橄榄油中含有丰富的多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能有效防止有害胆固醇氧化,保护心脏健康。特级初榨橄榄油含有更多多酚,是炒菜、拌沙拉的首选。
5. 豆类:心脏健康的守护者
豆类富含镁离子和叶酸,能降低血压、降低同半胱胺酸浓度,预防心脏病发作。黑豆、红豆等深色豆类含有更多有益成分,是心脏健康的天然保健品。
总之,预防心脏病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合理饮食只是其中之一。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以上五种‘准疗愈系食物’的摄入,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手脚冰冷,尤其是女性,在寒冷的冬季更是常见。不少女性朋友抱怨,即使穿上厚厚的手套和棉鞋,手脚依旧冰冷得难以入睡。那么,手脚冰冷是病吗?
据中医专家介绍,手脚冰冷主要源于阳气不足,这是一种身体不平衡的状态,而非疾病。女性更容易出现手脚冰冷的现象,这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有关。在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体虚,手脚冰冷更为常见。
除了生理原因,手脚冰冷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气滞血瘀会导致女性更容易畏寒肢冷。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雷诺氏现象,也可能导致手脚冰冷。
那么,如何缓解手脚冰冷呢?首先,加强运动,如做操、登山、打太极拳等,可以帮助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其次,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法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手脚冰冷。此外,还可以通过按摩阳池穴、涌泉穴、劳宫穴、气冲穴等穴位来改善手脚冰冷。
除了以上方法,中医还推荐服用姜糖来改善手脚冰冷。姜糖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养血散寒,对于气滞血瘀的女性尤为有效。
总之,手脚冰冷并非疾病,但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按摩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手脚冰冷的症状。
低血压,这个看似平常的词汇,却给无数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它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隐藏着潜在的健康风险。那么,低血压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为您揭开低血压的神秘面纱,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低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状态。根据血压下降的速度和程度,低血压可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
1. 急性低血压:血压突然下降,可能导致休克和晕厥。常见原因包括大量失血、严重脱水、药物副作用等。
2. 慢性低血压:血压持续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导致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体质虚弱、心脏病、内分泌疾病等。
二、低血压的原因与症状
低血压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以下几种:
1. 体质因素:部分人天生血压偏低,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2.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可能导致血压下降。
3. 疾病因素:心脏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可能导致血压下降。
4.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可能导致血压下降。
低血压的症状包括:
1. 头晕、头痛
2. 乏力、疲劳
3. 眩晕、恶心
4.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5. 易出汗、心慌、气短
三、低血压的治疗与预防
1. 治疗方法:
(1)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调整药物、治疗疾病等。
(2)改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均衡饮食等。
(3)必要时可使用药物治疗,如麻黄素、双氢麦角氨等。
2.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均衡饮食等。
(2)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3)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四、低血压的饮食调理
1. 荤素搭配:保证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
2. 补充铁质:多吃含有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等食物,纠正贫血、增强心排血量、改善大脑供血量、提高血压。
3. 适量摄入盐分:适量摄入盐分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五、低血压的就医指南
如果出现低血压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在就医过程中,应向医生提供详细病史,包括症状、用药史、生活习惯等,以便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逐渐发生变化,其中低血压和头晕是常见的症状之一。那么,老年人出现低血压头晕怎么办呢?本文将从疾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日常保养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
一、低血压的原因及症状
1. 原因:老年人低血压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血管硬化、心脏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等。
2. 症状:低血压的主要症状为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视力模糊等。
二、治疗低血压头晕的方法
1. 对症治疗:针对低血压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血管硬化可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心脏功能减退可使用强心药物;药物副作用可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2. 输血治疗:对于失血性疾病或血容量减少导致的低血压,可进行输血治疗,补充血容量。
3. 心肌再灌注治疗: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状态或发生心源性休克的老年人,应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
4. 调整降压药物:对于因高血压使用降压药剂量或种类过多而引起血压低的老年人,应暂时停用降压药物,调整剂量和种类。
三、日常保养
1. 改变体位时缓慢移动,避免血压波动。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3. 适量饮用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
4.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5. 每天定期测量和记录血压。
6. 低血压患者睡觉时头部适当垫高。
7. 洗澡时,水温不宜太热或太冷。
8. 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缺氧的环境中。
透析中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透析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透析中低血压的成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中低血压是指在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压低于正常水平。常见的表现为收缩压低于100mmHg,或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抽筋、视物模糊、心悸、胸闷等症状。
二、透析中低血压的成因
1. 脱水过多:透析过程中,患者会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导致血容量下降,引起血压降低。
2. 透析液温度过低:透析液温度过低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下降。
3. 药物影响:某些降压药物或心脏药物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
4. 心脏疾病:心脏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也会导致血压下降。
5. 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较为敏感,更容易出现低血压。
三、如何预防透析中低血压?
1. 严格控制透析液温度,避免过低。
2. 逐渐增加血流量,避免血压骤降。
3. 优化透析方案,合理设置超滤量。
4. 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及时发现低血压迹象。
5.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心脏疾病、高血压等。
四、如何治疗透析中低血压?
1. 临时性降压治疗: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或白蛋白等,快速提高血压。
2. 药物治疗:针对病因,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调整降压药物剂量、使用抗凝药物等。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五、总结
透析中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透析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了解其成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血压调节障碍,主要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立时,血压迅速下降,导致头晕、头痛、眼前发黑等症状。这种低血压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血容量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
血容量不足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包括:
1. 脱水:由于水分摄入不足或大量失水,导致血液容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下降。
2. 烧伤:严重烧伤会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
3. 药物副作用:长期使用血管扩张剂或利尿剂等药物,可能导致血压下降。
4. 心脏疾病:心包炎、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血压下降。
5. 神经源性因素: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神经源性疾病可能导致血压调节功能障碍。
为了预防和缓解体位性低血压,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1. 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
2.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神经和血管的调节功能。
3. 调整饮食,每顿饭不要太饱,适当增加饮水量。
4. 适量喝茶和饮酒,促进血液循环。
5. 如有需要,可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高血压作为心脏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血压的稳定,因此,控制饮食成为预防高血压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关于高血压饮食控制的专业建议,帮助您远离高血压的困扰:
1. 控制糖分摄入:过量摄入糖分会增加胰岛素水平,导致血压升高。建议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的摄入,选择低糖或无糖食品。
2. 限制钠盐摄入:过多的钠盐会导致水钠潴留,使血压升高。建议减少腌制食品、加工食品和含盐饮料的摄入,选择低钠或无钠食品。
3. 适量饮酒:饮酒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升高。建议高血压患者尽量避免饮酒,尤其是烈酒。
4. 限制反式脂肪酸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建议减少油炸食品、快餐和饼干等含反式脂肪酸食品的摄入。
5. 增加钾摄入:钾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建议多吃富含钾的水果、蔬菜和坚果,如香蕉、菠菜、土豆和杏仁等。
6.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有助于降低血压。建议选择低脂肪的肉类、鱼类、豆类和蛋类等食品。
7.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谷物、蔬菜和水果等食品。
8.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
9.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戒烟限酒等都有助于降低血压。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心中有些忐忑。因为屁股上突然长了个东西,已经三天了,我决定通过网络寻求帮助。
屏幕那头的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仔细分析了我的症状。他告诉我,可能是皮肤感染或炎症,并建议我继续使用之前涂抹的药膏。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让我有些担心。我最近出现了头晕、耳鸣、手麻的症状,医生告诉我这可能与低血压有关,需要进一步检查。
虽然有些担忧,但我对医生的专业和耐心感到非常放心。他不仅给我提供了治疗建议,还告诉我如何调整生活习惯,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这次互联网医院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疗的便利和高效。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医院排队,只需轻松一点,医生的专业建议就会送到我们的身边。
感谢那位不知名的医生,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对互联网医疗充满信心。
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循环问题,表现为血压持续低于正常水平。长期低血压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除了药物治疗外,合理的饮食调理也是治疗低血压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提升血压的食物:
1. 桂枝茶
将桂枝和肉桂切成薄片,与炙甘草一起泡水饮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血压。
2. 红枣母鸡汤
将母鸡与红枣一起炖煮,可以补充气血,提高血压。
3. 猪心汤
猪心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有助于提升血压。将猪心与远志、酸枣仁、茯神等食材一起炖煮,效果更佳。
4. 牛奶粳米粥
将粳米与牛奶一起煮成粥,具有补中益气、提升血压的作用。
5. 山药莲子粥
山药、莲子、糯米等食材煮成粥,可以补脾益肺,提升血压。
6. 生姜
生姜具有温中散寒、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提升血压。
除了以上食物外,以下食物应避免食用,以免降低血压:
芹菜、山楂、冬瓜、西瓜、绿豆、大蒜、苦瓜、海带、洋葱、葵花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