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阿托伐他汀钙片有什么用?
阿托伐他汀钙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常用的一种降脂药物,我们统称为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阿托伐他汀是他汀中较为常用的一个。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他汀被赋予了很高的治疗地位,因为其降低胆固醇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被作为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经典用药。其不仅仅有降脂作用,最主要的是其调脂稳定板块的作用,从而使得冠心病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大大降低。
二、依折麦布有什么用?
依折麦布,一般指益适纯,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个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通过选择性抑制小肠胆固醇转运蛋白,从而有效抑制胆固醇被人体吸收的数量,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而冠心病经典的胆固醇学说,则有力的佐证了依折麦布的作用,但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仅仅他汀便可有效的把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到达标,所以,大多数时候不需要联合依折麦布联合降脂治疗。
三、哪什么时候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脂治疗呢?
依折麦布联合中低强度他汀,可以同时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两种机制互补协同增效,降LDL-C幅度即达50%以上,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冠脉PCI的患者,也就是支架植入后的患者,指南中明确的指出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到1.8mmol/L以下或者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50%。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患者是不能降低到如此低的水平的。而依折麦布联合他汀,则可以同时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两种机制互补协同增效,从而使比如支架植入后的患者等极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降脂达标。所以,依折麦布往往适用于对于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或不能耐受较大剂量他汀治疗的患者,可以联合降脂治疗。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当今社会,冠心病病人越来越多,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必然趋势。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人会患上冠心病,主要是因为如今的人十分不注意保健,由此身体素质一天天下降,冠心病也就应运而生。很多冠心病患者都很在乎这么个问题:得了冠心病是否还能做外科手术,下面就来听听专家的见解。
一般来讲,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有心电图缺血型迹象的隐性冠心病病人,由于心脏病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可以承受较大的手术,危险性也较小。对一般冠心病病人,如心脏病病情稳定,近期无反复心绞痛和心律失常,而且心功能较好,可以考虑手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的患者,做较大手术时可使心肌缺血加重,易发生严重的心律紊乱甚至心室纤颤、心力衰竭及术后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达10%~20%。
因此,对此类病人,除非急症,一般不宜进行较大的手术。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一般要在3~6个月以后,最好在梗塞两年后进行手术;手术与急性心肌梗塞相隔的时间愈短,术后再发心肌梗塞的机会愈大。对于只需要局部麻醉的小手术和简单的眼、耳、鼻、喉科等手术,不论病人患哪种心脏病病和心脏的程度如何,都可以耐受。对一些可选择的手术,如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体内的良性肿瘤等,则要选择在心脏功能最佳的时机做。而对那些病情紧急,不动手术就要危及生命的急症,如大出血、内脏穿孔、恶性肿瘤等,不论心脏病的性质和程度如何,都要在严密的心脏监护下进行手术。
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手术问题,需视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来决定。一般说,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如仅有偶发早搏时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但频发早搏或阵发性心动过速,严重的心跳缓慢及传导阻滞时,应先适当控制后再进行手术。有些病人手术时应给予相应的保驾措施。冠心病合并慢性房颤的病人,只要心室率控制在80次/分左右,心功能尚好时,并不明显增加手术的危险性。
看来,得了冠心病,如果需要做外科手术,需要分情况而定。这就要求患者在做外科手术之前必须先做下身体的检查,通过检查,来查看一下自己的身体素质是否符合手术标准,如果符合,则可以进行手术,如果不符合,就需要考虑其他治疗途径。
每年的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近些年来如何远离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是当下医疗领域的一个热点。我们都知道,冠心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一些药物,甚至备用一些急救的药物在身边,以防出现心血管事件。对于很多冠心病患者,医生会建议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或阿司匹林,来进行二级预防。除了这两类药物之外,还有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制剂,也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药物。那么问题来了,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可以长期服用吗?
冠心病能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吗?
首先,一个药物能否长期服用,除了要考虑到药物本身的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是否需要服用,所以应该在医生的专业评估和医嘱中决定是否长期服用,即使需要,也应该定期监测和复查。
(1)复方丹参滴丸
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和冰片,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临床研究证实,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稳定期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率和血压,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心绞痛急性发作,可以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长期治疗用药,尤其适合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以及运动耐量下降的患者。但是因丹参、冰片都是味苦性寒的食物,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建议长期服用。值得注意的是,复方丹参滴丸除了可以吞服,还可以下含服。
(2)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的主要成分为麝香、人参、牛黄、苏合香、肉桂、蟾酥、冰片等,主要功效为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现代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可以多靶向的保护心血管,可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同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糖脂代谢。
临床上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尤其适合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可以改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但是也要注意麝香保心丸中的蟾酥药性强烈,为有毒之品,所以也是要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服用。麝香保心丸除了一日三次口服,也可以在症状发作时服用,舌下含服时会偶尔有麻舌感。
结语
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都是冠心病、心绞痛等患者治疗不错的选择,但是是否能够长期服用,还是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此外,今天是世界心脏病日,从此刻起,我们更要关注自己的心脏、了解自己的心脏,远离那些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血压高、血糖高、肥胖或超重、长期吸烟或酗酒、胆固醇高、有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或习惯、缺乏适度的运动。
大家都知道中医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现代医学以西医为主,但在我国中医的地位仍不能忽视。随着现代医药学的发展,我国在中药生产上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中药饮片了,而是发展出了多种剂型,例如中药注射剂、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口服制剂等,在临床上我们会把中药口服制剂统称为中成药。
近年来中成药已经在医院的药品目录里稳占一席之地,在各个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中都能够看到中成药的身影,其中占比最大的应该要数心血管系统了。就以冠心病来说吧,许多冠心病患者在服用传统西药进行一二级预防的基础上,还会同时服用一些中成药如银杏叶片、脑心通胶囊等,以增强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管堵塞的作用。但中成药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它同样有着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冠心病常吃银杏叶片和脑心通胶囊,需要注意什么?
常吃银杏叶片需要注意什么?
我国很早就认识到了银杏的药用价值,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银杏入肺经、益肺气、定哮喘、缩小便。”银杏叶成分复杂,其成分主要为黄酮类、萜类内酯化合物和多糖类。而银杏叶片成分为银杏叶提取物,属于行气活血类中成药,功能主治主要为活血化瘀通络,用于淤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以及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许多冠心病患者都会长期服用银杏叶片,但在服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任何成分的中药或者中成药都可能会导致过敏,如果对银杏制剂过敏者禁用。
2. 过量服用会增强其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的作用,特别在与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合用时,因此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服用。
3. 服用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银杏叶片的不良反应。
4. 用药过程中还要时刻关注有无出血症状,如皮下出血点和无法解释的解黑便。
5. 如果因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或者要做手术,请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银杏叶片,以免导致手术止血困难。
常吃脑心通胶囊需要注意什么?
脑心通胶囊成分比较多,有黄芪、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制)、没药(制)、鸡血藤、牛膝、桂枝、桑枝、地龙、全蝎、水蛭等,同样属于行气活血类中成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及胸痹心痛、胸闷、心悸、气短;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从功能主治和适应症来看,它与银杏叶片区别不大,那长期服用脑心通胶囊需要注意什么呢?
1. 为了保证药物吸收,建议饭后服用。
2. 孕妇和对该药成分有过敏的患者禁用,有出血倾向、处于月经期的妇女或同时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的患者慎用。
3. 由于中药有十八反十九畏,所以脑心通胶囊不宜与藜芦同用。
4. 服用前同样要注意该药的不良反应,如果在服用过程中出现应及时停用。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根据我国《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药理或功能主治相同或相似的中成药不宜联用,所以银杏叶片和脑心通胶囊,建议选择其中一种长期服用即可。不合理的联合使用,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到那时将得不偿失。
豆浆对我们大家来说都非常的熟悉了,大豆醇香的味道,一直都被大家喜爱。豆浆是大家早餐的很好选择,配上它的伴侣--油条,美味的早餐就轻松得到了。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糖尿病病人的血糖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饮食的控制。所以糖尿病病人最关注的问题,就是那种食物可以吃,那种食物不可以吃。
那么,糖尿病病人可以喝豆浆吗?
首先市面上卖的豆浆分为很多口味,例如五谷的、红枣的、核桃的、原味的等等。并且这种豆浆并不是纯豆浆,为了增加口感,会加入大量的糖和奶。对于这种豆浆肯定不推荐糖尿病病人饮用,因为这种豆浆里含有的糖分是很高的。
糖尿病病人想要喝豆浆,可以自己在家中制作,操作简单,而且可以自己控制豆浆中的成分,不用担心含有过多的糖分而影响血糖的控制。所以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豆浆是可以喝的,但是要自己在家中制作,便利店或者是市面上买的豆浆含有的成分不好把握,不推荐给糖尿病病人食用。
自己制作豆浆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的红枣,核桃,花生,胡萝卜,黄瓜等等,可以制作出各种口味,且各种颜色的豆浆,真的是色香味俱全。对于爱喝豆浆的人来说,肯定会非常喜爱的。
豆浆是由大豆研磨而成中,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营养价值非常的高,并且易于消化,适合用各种人群。
人一旦患有了糖尿病,就意味着要拒绝各种各样的美食了,而对于天生吃货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糖尿病的饮食一直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有关各种成分的比例也是存着一定的争议。并且糖尿病的饮食指南也在不断的调整各种营养成分的适当比例。
对于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表现出了下降的趋势,蛋白质一直推荐摄入适当的含量来满足营养的需要。有趣的是,关于脂肪的含量,现在提出了一种高脂肪饮食的概念,用脂肪来代替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来解除由于碳水化合物带来的餐后血糖的快速升高。这种饮食是否能够被大家接受并且广泛使用,期待之后的进一步研究。
胆结石心脏病患者在平时的饮食方面应该多加注意,患者朋友们应该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患者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性质温和的蔬菜和水果,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这类食物合理食用可以让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除此之外,胆结石心脏病患者还应该少食脂肪多的食物,油酥点心、奶油蛋糕都是非常典型的。
对于胆结石和心脏病患者来讲积极的用药治疗非常有必要,如果患者病情非常严重,那么采用传统手术的方法治疗疾病也是非常合适的。患者朋友们在疾病被治愈之后一定要多注意饮食,那么胆结石心脏病患者吃什么食物好呢。在下文中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首先,患者朋友们应该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平时的时候可以多喝一些稀粥,小米粥、蔬菜粥都非常适合患者朋友们饮用。当然,患者朋友们还可以多喝一些蔬菜汤,蔬菜汤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且它们的刺激性相对较小,患者朋友们可以放心饮用。患者也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粗粮,这类食物对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患者朋友们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吃一些含维c丰富的食物,在很多的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柚子、苹果、香蕉、梨都是非常典型的,维生素c合理补充可以增强人体的应激性,也能够让人们的身体抵抗力更好。这样就可以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最后要说的是胆结石心脏病患者在平时的时候绝对不能暴饮暴食,而且不能吃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油酥点心或者是奶油蛋糕都是患者的禁忌食物。这类食物会加重患者的肠胃负担,也会让患者的血脂增高。
综上胆结石心脏病患者吃什么好呢?
从文中不难发现胆结石心脏病患者一定要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平时的时候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性质温和的水果也非常适合患者朋友们食用。应进大du量饮料(zhi1500~2000ml),以稀释胆汁。每2~3小时进食1次,dao以刺激胆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质,每天50g。勿吃动物脑、肾、蛋黄、油炸食物、辛辣品。在饮食规律方面,宜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宜过饱。在饮食结构上,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因为胆结石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不可饮酒和进食辛辣食物,宜多吃萝卜、青菜、豆类、豆浆等副食。萝卜有利胆作用,并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维生素、纤维素;豆类含丰富的植物蛋白。此外,还应补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弥补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维生素的损失.饮用德埔的愈石嗵茶溶石,促进结石排出,具有保护胆囊并能修复损伤,改变体内环境及尿液性状的作用。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一、冠心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冠心病的治疗,有很多方法,但常用的主要有三种,口服药物的基础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三种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药物的口服,都是最基础的治疗,无论是介入还是外科手术,都需要在药物口服的基础上进行。冠心病的治疗,基本上都是在这三种方法以外的延伸。
二、冠心病能治好吗?
要治疗冠心病能不能治好,首先要知道冠心病的原理,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而事实上,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必然结果,我不止一次的讲到过,冠心病是人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从出生以后一直到死亡,一直在进展的一个过程,所以,冠心病所有治疗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症状和预后,并且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所以,冠心病本身就是一个只能临床治愈,不能从根本上根除的一个疾病。
三、不做支架能治疗好冠心病吗?
当然也可以临床治愈,支架毕竟只是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除外支架治疗,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也可以使得许多冠心病临床症状消失,达到临床治愈。但如果真的需要支架植入治疗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能因为恐惧、担心或者厌恶这种治疗方法而拒绝。毕竟,在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治疗中,支架植入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
所以,支架植入,需要的时候不拒绝。不需要的时候不使用,才是最切合实际的治疗方法。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一、冠心病是咋回事?
了解了冠心病是怎么回事?你才能了解冠心病根治能不能,如果不了解冠心病的原理,咱们接下来聊的这些就都没有意义。冠心病是咋回事呢?冠心病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因为狭窄,导致狭窄血管所供血的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在这里,能够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必经过程,有证据显示,从人类出生,动脉粥样硬化就始终伴随我们终生。也就是说,冠心病,本身就是我们人类衰老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自然病程,就和年龄一样,势不可挡。
二、冠心病能治愈吗?
明白了冠心病的道理我们就理解了,我们所做的所有为冠心病作出的努力,其目的都是为了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使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缓慢而已,至于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理论上讲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冠心病能够治愈,从理论上讲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好像能够治愈逐年变老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所做的所有的治疗努力,都是为了延缓病情,改善症状而做出的努力。并不能真正治愈。
三、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太多了
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才是压垮中医的诸多稻草之一,在没有弄清楚事情原委之前,就有许多的打着“中医”幌子的非中医人来告诉你,这个事情我可以治愈。辩证法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所以,我讲得时候也不敢绝对怎样,包括冠心病能不能治愈,我也是从理论上讲,不会治愈。但或许随着医学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攻克冠心病,彻底治愈冠心病呢!但至少现在,真正的中医,也不会打着治愈的旗号来忽悠病人。
冠心病,临床治愈的数不胜数,但彻底根除或者治愈,或许需要时日。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一、大病和慢性病谁说了算?
首先明确一下,大病和慢性病,都不是医生决定的内容,所谓的大病和慢性病,都是医保或者新农合或者其他保险系设定的一种疾病除住院正常花费报销以外的一项救助措施,所以,大病的认定,慢性病的认定,都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
碰巧,张大夫今年就参加了本地区的慢性病鉴定。但我从来没有参加过所谓的大病鉴定,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所谓的大病救助,也都是需要医保或者新农合报销过以后,自费比例达到一定额度,才能认定为大病的!
所以,是不是大病,是不是慢性病,都不是医生说了算,而是病情和医保或新农合或者其他保险说了算。
二、冠心病也分好多种,算不算大病或者慢性病也要看情况!
冠心病也分轻重,比如冠心病中的变异性心绞痛,其造影可能连个病变都没有,但是在慢性病的鉴定中,其可能就鉴定不上;但如果变异性心绞痛非常重,在医院一直住院花费巨大,有可能就算得上大病。
由此,我自己总结一个经验,大病和疾病有关,也和花费有关。而慢性病则和单纯的疾病有关,不知道有无道理。
三、随着医保制度的完善,希望付费机制越来越完善!
可能各位看官看的有点摸不清头脑,但终归有一点,大病也好,慢性病也好,其初衷都是为了避免患者因病致贫或者看不起病的现象出现。
相信随着医保机制的完善,付费机制也会越来越完善!但希望国家医保兜底所有的治疗,我感觉希望不大,毕竟国家医保保障的是基本医疗,而如果想着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未来,可能我们还是需要大量的商业保险。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随着大家对健康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定期进行体检,而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冠心病在体检中能不能体检出来呢?
冠心病是心内科的常见病,也是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最大隐患之一,冠心病分五种类型,无症状型、心律失常型、心绞痛型、心肌梗塞型及猝死型。其中的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猝死,都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杀手,使得大家谈之色变。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常规的体检检查,会不会体检出冠心病呢?其实,体检本身只是一个筛查,也就是说,大多数体检的人,都是没有症状的健康人或者亚健康人群。而冠心病的诊断中,症状非常重要,所以,即使能体检出来,也是提示该体检者可能是冠心病或者高度怀疑冠心病,那么,体检中的那些检查可以提示高度怀疑冠心病呢?
1.心电图
冠心病的诊断,除了症状,最多的就是心电图了,心电图也是体检中必不可少的检查之一。常见的提示冠心病的心电图有很多表现,比如st段的抬高或者压低,T波的低平或者倒置,Q波的形成等等,都提示患者可能患有冠心病。
2.心脏彩超
心脏彩超也是某些体检中的常用体检项目,心脏彩超提示冠心病,会有很多改变,常见的有:室壁运动异常、室壁瘤形成、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附壁血栓等改变,而这些改变,很多时候也提示冠心病的可能。
3.血液学检查
对于抽血,是体检中的必有项目,但如果体检中有肌钙蛋白的升高、BNP的升高等变化时,也需要警惕冠心病。但体检项目中,往往较少查到肌钙蛋白和BNP等。
4.胸部X线、CT等检查
提示心脏扩大的检查中,除了心脏彩超就是胸片或者胸部CT了,心脏增大的原因中,常见的除了高血压之外,恐怕就是冠心病了。当然还有冠状动脉CTA的检查,也会明确有无冠脉狭窄,但作为一个常规体检项目,陈大夫还是不推荐无症状去做冠状动脉CTA的。
其实,冠心病的诊断,多数都是需要冠状动脉造影去证实的,如果体检中发现异常,而且追问病史患者有症状,高度怀疑冠心病,恐怕就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确诊了。
糖尿病被称为甜蜜的杀手,是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我国糖尿病的患者众多,随着老龄化、生活节奏、生活方式、肥胖等诸多因素的改变,糖尿病的患者也将越来越多。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糖尿病会不会导致冠心病?估计在没有回答之前,很多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糖尿病当然会导致冠心病。咱们还是走进真实的糖尿病的世界吧!
一、糖尿病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当然可以导致冠心病,而且是冠心病的诱因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原因。糖尿病对机体的损坏,主要体现在对动脉血管的影响上,他会诱发和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导致动脉血管的病变。所以糖尿病对心脏的影响,体现在冠状动脉上就是冠心病。而且糖尿病不仅仅会诱发和加重冠心病,还是脑血管、外周血管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二、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有其独特特点
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有着和非糖尿病患者不一样的特点,主要是因为糖尿病对冠心病的诱发更强于其他原因导致的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冠状动脉多数有小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多支病变、严重病变等诸多特点,而且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中,无论是支架介入治疗还是外科搭桥治疗,其效果和非糖尿病患者相比,都会大打折扣。
三、怎样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
很多人更关心的是怎样预防糖尿病?以及罹患糖尿病以后怎样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其实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基本也是控制饮食、控制体重、控制不良生活习惯、规律饮食、良好心态以及适量运动,这几乎可以成为预防所有疾病的一个标准化流程。但罹患糖尿病以后如何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控制好血糖,血糖达标是预防冠心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和因素。
看懂了吗?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罪魁祸首,同时也是其他疾病的重要诱因,所以预防糖尿病导致的冠心病,十分重要和紧迫。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心绞痛,表现为心前区的不适感,如胸闷、胸痛、心慌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大汗,可能是心肌梗死的表现。此外,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下出现的胸闷不适、咽部发紧,并可能向左肩部放射,也是心绞痛的典型症状。
冠心病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除了心绞痛,冠心病还可能表现为下颌痛、上腹部不适、肩痛、牙痛、晕厥、不明原因的乏力等症状,甚至突发心脏停止。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能够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典型的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可以发现心肌缺血或冠脉阻塞的证据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从而判断是否有心肌坏死。
治疗冠心病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包括抗血栓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纤溶药物等。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病情较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脂、低糖为主,多吃粗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冠心病,对于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中青年人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副主任医师、微博大V@急诊夜鹰王西富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猝死多源于突发的心脏骤停,而我国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却不到1%。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发生猝死,其中大部分与心脏病发作有关。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才能挽救生命。然而,很多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
王西富主任表示,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低,主要原因是人们缺乏急救知识和技能。因此,他呼吁大家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便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心脏骤停的救治需要遵循“生存链”原则,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1. 识别心脏骤停: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是否有呼吸,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则可能发生了心脏骤停。
2.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3. 开始心肺复苏: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身边有AED,应立即使用。
5. 高级生命支持:患者被送往医院后,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王西富主任强调,心脏骤停的救治时间非常有限,每一分钟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丧失。因此,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至关重要。
除了学习急救技能外,预防心脏病也是预防猝死的关键。王西富主任建议,人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
冠心病患者应避免长期饮用红酒。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它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内壁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狭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阻塞和心肌缺血。
红酒中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适量饮用可以扩张血管,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长期饮用红酒却存在风险。因为长期饮酒会给心肌组织、肾脏、肝脏等器官带来负担,并可能导致神经兴奋,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因此,冠心病患者应避免长期饮用红酒。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扩张血管药物,定期复查。
除了饮食调理,冠心病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保持情绪稳定。每天保暖防寒,避免感冒。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戒烟限酒,积极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在运动方面,冠心病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肌缺血。在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心绞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
总之,冠心病患者应避免长期饮用红酒,注重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积极治疗,定期复查,以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肚子疼和腹腔积液是两种常见的症状,它们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些症状的常见疾病:
1. 冠心病: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器质性心脏病。这种疾病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冠心病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人群。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上腹痛等症状。吸烟、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和感冒等都可能诱发冠心病。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必要时的心脏手术。
2. 肝硬化:肝硬化是由不同疾病因素对肝脏的长期作用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和弥漫性终末期肝病。肝硬化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细胞广泛坏死,形成结节和假小叶,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和血供。肝硬化的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肝硬化的症状包括乏力、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治疗肝硬化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等。
3. 腹膜炎:腹膜炎是指腹膜受到感染、炎症或其他刺激而引起的疾病。腹膜炎可能导致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腹膜炎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抗生素治疗、手术等。
4. 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道被阻塞,导致食物和消化液无法正常通过。肠梗阻可能导致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治疗肠梗阻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5. 肿瘤:肿瘤也可能导致腹痛和腹腔积液。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如果出现肚子疼和腹腔积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许多原因都可能导致反复出现头晕的情况。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反复头晕的常见原因,包括颈椎骨退变、神经系统疾病、贫血、血液黏度高、心脏病和冠心病的早期症状等。
1、颈椎骨退变:长期不正确的姿势或不正确的睡眠姿势会导致颈椎增生,颈部肌肉紧张或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头晕。此外,颈椎骨退变还可能导致柔韧性受限、手指麻木、疼痛,甚至感冒等症状。
2、神经系统疾病:小脑疾病、脑血管疾病、脑损伤、脑部疾病或某些类型的癫痫都属于神经系统疾病,都可能引起长时间头晕。
3、贫血:贫血会导致头晕、苍白或虚弱,尤其是在老年人中。老年人的造血组织逐渐衰退,红细胞衰老,如果不注意营养补充,就会引起贫血。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和胃肠道出血也可能导致继发性贫血。
4、血液黏度高:血小板增多和高脂血症可导致血液黏度增加,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头晕、疲劳等症状。高脂血症的原因很多,可能与长期食用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5、心脏病和冠心病的早期症状:心脏病或冠心病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四肢无力、无法集中注意力等。此时,头晕的病因可能更为严重,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和明显的头晕症状。
针对反复头晕的患者,建议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压、脑MRI、CT和颈部X线摄影等,以确定头晕的原因。同时,注意休息,选择合适的体位,避免强光和强声的刺激,有助于缓解头晕症状。
心脏钝痛,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却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危机。心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其每一次跳动都承载着生命的希望。然而,当心脏发出“钝痛”的信号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心脏钝痛,可能是冠心病的早期信号。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血液流通不畅,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隐匿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型冠心病。其中,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心肌缺血的证据却客观存在;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发作性疼痛,伴胸闷,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心肌梗死则表现为严重胸痛,持续时间长,伴随出汗、恶心等症状;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猝死型冠心病则可能瞬间夺走患者的生命。
面对心脏钝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盐、高糖食物;其次,要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降低冠心病风险;此外,要定期体检,关注心脏健康。
在治疗方面,冠心病患者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降血压等;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则针对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进行干预;康复治疗则有助于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2.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3.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4. 遵医嘱,按时服药;
5. 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慢性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合理用药问题日益凸显。12月18日,全国首家广州市老年慢病患者合理用药重点实验室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挂牌成立,旨在解决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问题。
老年慢性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用药种类繁多,存在用药不当的风险。实验室主任李健指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不合理用药不仅浪费医疗资源,更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实验室将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构建药物信息学、个体化用药检测和合理用药监护等平台,探索合理用药新技术和新模式。预计2019年前出台《常规老年慢病用药指南》,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
广州总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吴新荣表示,实验室将结合医院优势,解决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的关键问题,为老年慢性疾病的合理药物治疗提供技术支撑。
合理用药是保障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环节。广州市老年慢病患者合理用药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将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颈源性心脏病,又称颈性心脏综合征,是一种由颈椎病引起的特殊类型心脏病。
其病因主要在于颈椎骨质增生或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交感神经,导致心脏出现类似冠心病的症状,如心慌、胸闷、胸痛等。
针对颈源性心脏病,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他巴唑、654-2、烟酸等,以缓解心脏症状。
2. 物理治疗:颈椎牵引、颈部按摩、针灸等,以缓解神经根压迫,改善症状。
3. 中医治疗:使用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中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
4.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睡姿,避免长时间低头,适当锻炼颈部肌肉,提高免疫力。
5. 颈椎支撑:对于颈椎病较为严重者,可使用颈椎支撑器,减轻颈椎负担。
颈源性心脏病属于交感型颈椎病,颈椎和上胸椎小关节脱位会压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脏病症状。通过牵引拉伸颈椎周围的韧带,扩张椎管和椎间孔,纠正脊柱失衡,可以缓解症状。
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至关重要。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低强度、有节律、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是首选。这些运动包括步行、快走、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等。通过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缓解心理压力。
当然,在进行运动时,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除了运动,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s、钙通道阻滞剂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总之,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运动、饮食、药物、心理等方面的调整,以降低血压、改善生活质量。
心肌缺血与冠心病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心肌缺血并不等同于冠心病,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血管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氧供不足,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这种病理状态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如血管狭窄、血液粘稠度增加等。而冠心病则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等一系列症状。
虽然心肌缺血不一定是冠心病,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冠心病是导致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除了冠心病,其他一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
治疗心肌缺血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等。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
对于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日常保养同样重要。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患者还应该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总之,心肌缺血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等同。了解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