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复合型麻醉的优点和使用情况

复合型麻醉的优点和使用情况
发表人:王泓源

麻醉剂主要分为局部麻醉剂、局部神经麻醉剂、椎管内麻醉剂和全身麻醉剂。复合型麻醉,是指两种麻醉药同时或连续使用,以满足患者麻醉和手术需要。复式麻醉的优点,是可以将两种麻醉药的优点集中,扬长避短,则不仅能起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各种方式的麻醉药的用量,并减少相应的副作用。复合麻醉,主要是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和全麻复合椎管内麻醉。

 

 

在临床上一般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相应情况,决定将哪两种麻醉方法联合使用。如果有些人不能完全耐受全麻,这时可采用神经阻滞或椎管内麻醉配合全身麻醉,不仅可以减少麻醉药物对病人的影响,而且还可以起到很好的麻醉效果,即既能满足手术要求,又能达到安全、舒适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经济成本。

 

复式麻醉是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优点是有些手术镇静镇痛,复式麻醉镇痛力度要大一些,将镇痛药放在首位。但是有时候镇痛效果不太好,需要使用镇静药。

复合麻醉的主要用途如下

镇痛:镇痛药有多种;

 

镇静:病人在手术中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

 

这种方式手术时间长,且会受到病人的年龄及体重、体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不同的药物,以达到在手术完成的同时,能以最短的时间恢复正常的感觉或知觉。

 

复式麻醉剂深度变浅是怎么回事?

麻醉剂需要一定的深度控制,在以前,是通过病人的血压、心率、心电图,以及肢体刺激下的一种反射,来判断病人的麻醉深度。随著科技的发展,如今许多医疗专用设备都可以进行麻醉深度控制。浅化与深化是一个相对概念,浅化是指单位时间内给药,血药浓度峰值下降,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药通过静脉循环进入人体后,随着循环的进行,血药浓度逐渐降低,要不断去补。过长的间隔,或过慢的间隔,一定会使浓度降低,血药浓度降低,复合麻醉的深度也会变浅。

 

混合麻醉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的优点,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持生理功能的稳定,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使手术适应于术后镇痛的需要。它的使用原则是:①合理用药,②优化组合用药,③正确判断麻醉深度,④加强麻醉期管理,⑤坚持个性化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局部麻醉可以暂时阻断一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其相应的部位受到这些神经的支配,从而产生麻醉效果。该方法可用于某些表浅、局限小的手术,而根据该方法,病人受生理干扰较小,且成本低,操作简单,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但局麻药中毒在临床上也并非罕见,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惊厥,甚至呼吸、心跳停止,应引起高度重视。

     

    局部麻药中毒,有什么表现?

     

    局部麻药毒性反应症状,多在早期有一些症状,如嗜睡,烦躁,多语及兴奋等。有的病人还会出现头痛、眩晕、口舌麻木、耳鸣等症状,这可通过病人的主诉来发现。

     

     

    另外,病人出现的一些症状,如呼吸加速,血压升高,脉搏加快,这些都可以用仪器监测到,并能在早期发现。

     

    此外,部分病人在局部注射小剂量麻醉药后,意识完全丧失,这可能是由于小剂量麻醉药进入中枢神经后,引起大脑皮层功能抑制所致。此时药物浓度仍较低,不足以引起明显的抽搐。

     

    如果上述情况没有及时发现或引起重视,反而会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必然会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

     

    很多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神志不清,面部肌肉痉挛,以及定向障碍等症状。此外,还会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全身抽搐,甚至心脏停止跳动。

     

     

    因此,我们在应用这些局麻药物时,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变化和精神状态,以及各种监测仪器的变化。

     

    若发现病人有明显异常症状或生命指标改变,应先想到局麻可能中毒,此时必须及时终止手术,做好积极抢救准备。

     

    局部麻毒,如何防治?

     

    第一,我们在麻醉前应全面了解病人的病理生理状况,评估病人对麻醉的耐受程度,根据病人的体格、体重准确计算局麻剂量。

     

    多局麻联合使用时,浓度、剂量应相对降低,对年老体弱者更应限制使用。此外,对于血运丰富的局部组织应用局麻时,还应控制其用量,还有在首次大剂量应用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时,即使病人有疼痛,也不能立即加用局麻,应适当延长时间或辅助其他麻醉方法或药物。

     

    第二,局麻注射前反复吸入注射器的针芯,在没有回血的情况下注射,可以避免注射时血管内发生中毒反应。另外注射速度宜慢,尤其是在血运丰富的部位,记得在注射时询问病人是否不舒服,并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

     

    第三,使用高浓度局麻或高毒性药物时,加适量肾上腺素可延缓药物吸收,降低毒性反应的发生。然而,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年老病人以及指尖手术的局麻药物中都忌用肾上腺素。

     

    最终,麻醉前常规给予巴比妥类药物和安定类药物,可减轻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紧张和恐惧,防止局麻中毒,但在临床应用时,起始剂量不可过大。

  • 1. 局部麻醉:

     

    术中局部注射局麻药产生麻醉效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麻醉来阻断神经末梢来麻醉一小块区域。局部麻醉适用于表皮手术、小面积手术、短距离手术等。如脂肪瘤切除、外伤清创缝合、整容手术等。

     

     

    2. 区域阻滞麻醉:

     

    将麻醉药物注射于控制手术区域的神经周围,产生麻醉效果。简而言之,就是把部分神经主干通过麻醉阻滞起到麻醉的一大块区域。就好像电源的开关,你把电源开关关上了,电线供电的家用电器就停止工作了。

     

    区域阻滞麻醉包括颈丛神经组织(颈部这部分不会痛)、臂丛神经组织(手臂这部分不会痛)、横筋膜神经阻滞(胃部这部分不会痛)、腰丛神经阻滞(大腿前侧+小腿前侧不会痛)、骶丛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足部不会痛)。

     

    其中,下肢手术常用的腰麻是区域阻滞麻醉。脊神经位于脊柱之间的骨缝(椎间隙)内,周围注射麻醉剂,可使整个下肢无痛,满足下肢手术要求。

     

    但腰麻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腰椎病变、背部剧烈疼痛、局部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不能使用腰麻。

     

     

    3. 全身麻醉:

     

    基本上全麻可适用于所有手术,不能实施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的手术均可采用全麻。简单来说,全身麻醉就像控制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全身麻醉。同时,包括意识都丧失了。全麻的好处是一路睡觉不疼。患者的心肺功能可以通过麻醉机和各种药物来控制,充分保证了安全性。全麻用于危重手术。

     

    手术前,麻醉医生为什么要问那么多问题?

     

    因为手术和麻醉都会对人体的正常运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麻醉师要尽可能了解自己的病人。麻醉师必须对你的身体状况非常熟悉,这样手术时才能提供最佳的麻醉剂治疗。

     

    麻醉医生除了在手术过程中缓解疼痛和舒适外,主要负责维持重要的生命功能,因此了解患者的医疗状况非常重要,包括既往病史、近期用药、过敏史、既往麻醉史等。

     

    详细的疾病知识有助于医生对所发生的事情做出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和治疗。比如有的患者还伴有糖尿病、哮喘、气管炎、心脏病等其他疾病。

     

    因此,麻醉师在术前访视患者时,应将过去详细的病史告知医生,以便麻醉师在麻醉期间做好治疗某些疾病的准备,以免影响生命安全。

     

    最后重复一遍,毕竟躺在手术床上的是病人。手术和麻醉的成功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生肩负着重担,不敢怠慢。作为病人,生活是自己的,别人不怕麻烦。你要照顾好一切,应当积极地配合我们医生。

  • 一、麻醉前准备

     

    1、掌握病情。

    2、患者体格和精神准备。

    3、麻醉用具和药品的准备与检查。

     

     

    二、麻醉前用药

     

    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1)缓解精神紧张和恐惧,达到手术前的睡眠或困倦状态;

    (2)控制不良反应,减少基础代谢,减少氧消耗,减少腺体分泌,有利于麻醉诱导;

    (3)提高痛阈,减少麻醉药用量;

    (4)抵抗麻醉剂的副作用,降低麻醉剂的毒副作用。

     

    2、麻醉前常用药物

     

    (1)镇静安定类:麻醉前常规用药,可减少病人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反应,并具有催眠、中枢性肌肉松弛、顺行性遗忘作用,对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常见的有安定,异丙嗪,氯丙嗪等。

     

    (2)催眠药:主要为巴比妥类药,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常用于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常用的药有苯已比妥(鲁米那)

     

    (3)麻醉性镇痛药:具有提高痛阈、增强麻醉性镇痛作用、术前缓解各种疼痛、稳定情绪、减轻恐惧、镇静睡眠等作用。常用药有吗啡、哌替啶、芬太尼和镇痛新等。

     

    (4)抗胆碱药物:可抑制气道腺体分泌,保持气道通畅,并能抵抗吗啡引起的呼吸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常用药有阿托品、东莨若碱。

     

    (5)稳定血流动力学药:稳定血流动力学是手术中重要的麻醉管理之一。麻醉前给药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

     

    (6)防治恶心、呕吐药:甲氧氯普胺(胃复胺)、阿托品。

     

    (7)误吸及其有害药物的预防:误吸是手术中最有害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严重的误吸性肺炎综合征。误吸量和胃液酸度的大小决定了度。常用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8)特殊用药:根据术前不同的病情需要使用相应的药物。

     

     

    3、麻醉前用药的选择: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和麻醉方法确定用药的种类、用量、给药途径和时间。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剂是局部麻醉剂,它能暂时阻断特定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其相应部位受这些神经支配而产生局部麻醉剂。

     

    局部麻醉具有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的优点。不仅能有效阻滞疼痛,还能完美阻滞各种不良神经反射,对预防手术创伤引起的过度应激反应有一定作用。

     

    (1)常用局麻药

    • 普鲁卡因
    • 丁卡因
    • 利多卡因
    • 布比卡因

     

    (2)局部麻醉的方法以及临床应用

    • 表面麻醉
    • 局部浸润麻醉
    • 区域阻滞麻醉
    • 神经阻滞麻醉

     

    (3)局麻药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局麻药虽注射于局部组织,但吸收进入血液后同样会出现某些全身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达到极严重的程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无论麻醉医师选择全麻药还是局麻药,注射到患者体内的剂量数量是否能达到合理或理想的标准,以及机体在吸收和分配后会如何发挥作用,麻醉疗效、维持时间与负面效应的关系,甚至手术后患者体内的麻醉剂残留量。麻醉师隐形不清,属于非直观执行,个体用药无法合理量化(由于个体差异,很难达到理想,只能靠临床经验。

     

     

    另一方面,虽然麻醉医生熟悉每种麻醉剂的常规剂量、剂量和毒性量,但一些患者对麻醉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即使服用常规剂量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kg/体重),年老体弱的患者、新生儿和婴儿仍可能导致过量或相对过量的剂量,尤其是复方药物。

     

    此外,麻药的常规临床剂量由体重决定,但体重与最大血药浓度无明显相关性,使得mg/kg剂量的计算方法显得不科学。一旦遇到特殊患者或高敏应答者,会直接造成机体血流动力学急剧下降,呼吸功能严重抑制,有时难以处理,容易引起并发症,甚至导致不良后果。

     

    如果面对手术台上的同一个病人,外科医生是在处理身体的宏观(比如某个组织或者某个器官),也就是用刀一层一层的切割,手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只要解剖结构清晰,避开大血管大神经的方向,再加上一点手术技巧,手术就完美了,手术顺利完成。麻醉师处理身体的微观方面(如全身麻醉药对高级神经系统靶器官的作用或局部麻醉药对周围神经组织的作用)。他们的药物是如何在体内发挥麻醉作用,产生毒副作用的,在宏观条件下是看不见的(不是直观的)、摸不着的、不清楚的。

     

    临床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

     

    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丰富实践。临床麻醉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平时没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很容易偏离对疾病的认识、判断和治疗,容易导致麻醉方法或麻醉药物的不合理选择,甚至出现错误和并发症。

     

    2.不熟悉的临床技能:

     

    刚开始临床工作的初学者或者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年轻医生的临床操作和技术都需要逐步成熟和提高。在此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出现错误,错误之后往往是虐待或处理不当。所以刚走上临床工作的年轻医生一定要谦虚谨慎,遇到问题要及时咨询上级医生,防止草率行事或盲目行事,导致突发事件,后悔莫及。

     

    3.麻醉判断错误:

     

    无论麻醉师的基础知识、技术能力、专业训练,都有可能出现决策失误或操作失误。这些人为因素不能完全消除,重要的是如何减少或减少这些隐藏的人为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高血压患者几乎都使用一种降压药,那就是复方利血平片,它如今很少用于降压治疗,曾经有一段时间几乎停产了,但后来有医学界专家呼吁重新使用它,因为在一些难治性高血压时这个药还是有神奇降压效果,不能弃用,如今复方利血平降压片仍然在降压市场有一席之地。

     

    复方利血平片是一种复方制剂由利血平、氢氯噻嗪、维生素B6、泛酸钙、三硅酸镁、氯化钾、维生素B6、硫酸双肼屈嗪、盐酸异丙嗪等成分组成。复方利血平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若使用该药物能有效控制血压,且无较明显不适者能够长期使用,但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并不包括该药物,原因是这个药长期使用导致胃溃疡等消化性溃疡、精神抑郁、高尿酸血症的副作用较大。

     

     

    为什么复方利血平片可以用于难治性高血压吗?

     

    1、利血平通过影响交感神经末梢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导致去甲肾上腺素被酶降解,使去甲肾上腺素被消耗,妨碍交感神经冲动的传递,进而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以及出现中枢神经的镇静和抑制作。

     

    2、硫酸双肼屈嗪为血管扩张药,直接松弛小动脉平滑肌,它的作用主要来自于减少后负荷,可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cGMP)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cGMP的含量,使平滑肌舒张,小动脉扩张,减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静脉作用小。

     

    3、氢噻嗪则为利尿降压药,通过增加水钠的排泄,减少血容量从而使血压下降。虽然以上几种成分联合应用有显著的协同血压作用,但药物随着成分的增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成倍增加,并且也无复方利血平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资料,所以存在一定风险。

     

    复方利血平片为何没能进入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之列呢?

     

    1、用于高血压一线治疗的五大类降压药作用机制相对于复方利血平片简单而明确,不良反应也较少。

     

    2、复方利血平没有心、脑、肾靶器官保护作用,仅仅是降压,故较适用于单纯性高血压,而用于高血压一线治疗的五大类降压药,不仅可以用于单纯的高血压治疗,还能用于高血压伴有其他疾病的治疗。如用于伴有各种心病(如: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衰等)、糖尿病、高血脂、肾病、甲亢、消化性溃疡及精神抑郁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等。 用于高血压一线治疗的五大类降压药分别为: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②、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剂(ARB),如:缬沙坦、氯沙坦等;③、钙通道阻滞药,如: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④、β受体阻断药,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⑤、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

     

     

    复方利血平成分较多,使用需注意以下7点:

     

    1、与洋地黄或奎尼丁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2、与左旋多巴合用可使多巴胺耗竭,导致帕金森氏症;

     

    3、有精神病、抑郁病史者禁用;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5、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禁用;

     

    6、高尿酸、高血脂患者慎用;

     

    7、红斑狼疮、心绞痛患者慎用等。

     

    综上所述,复方利血平片作为一种便宜老药,由于副作用较多,已经很少使用,但姜还是老的辣,危难时刻它能立下汗马功劳攻克难治性高血压,可谓戴罪立功!这里也提醒高血压患者用药前,应当到正规医疗单位诊治,明确自身疾病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由医师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具体情况选用最佳治疗方案,方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中国绝大多数老年人的营养都不均衡,其中有70%以上的老年人营养不足,有少部分老年人存在过度营养的状况!这话听起来一点都不夸张,因为老人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本身就容易发生代谢紊乱,导致营养缺乏病。再加上很多老人由于牙齿松动和脱落,变得不愿意再吃肉了,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摄入。如果老人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就更会阻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吸收了。

    复合维生素可助老人延缓衰老


      不过,老人也不用太紧张。悉尼大学营养学研究员、澳洲营养师学会委员刘遂谦告诉记者,要缓解这一情况,除了合理饮食,还应每天服一片复合维生素。

      据了解,目前我国老人最缺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A、B、D、E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的缺乏,会对老年人免疫力、心脏、血管、神经等有很大影响。而复合维生素基本都包括了这些东西,在正常饮食之余,老人每天吃一片,有助于全面补充各种营养素,基本能保证大多数老人的营养均衡。

      但刘遂谦提醒,在服用复合维生素的同时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很多老人认为,补充维生素C就是补充维生素了。其实不然,维生素C只具有抗氧化能力,远远不能替代其他营养素。

      其次,老人因为消化功能减弱,即使服用复合维生素片,有时也可能达不到理想的吸收效果。而只有在体内蛋白质的帮助下,复合维生素才能被充分吸收。因此老人在吃复合维生素的同时,还应适当吃些动物性食品。同时还要多晒太阳,以增加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

      再次,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老人都有吃钙片的习惯,而复合维生素片中就含有300-400毫克钙,所以服用时应听从医生建议,减少钙片的服用量。或者在时间上做个调整,比如今天服用钙片,明天服用复合维生素片,交替服用。

  • 我治疗上热下寒型的失眠,使用最多的一首方剂,就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而且此方总是给我和患者带来惊喜。我们学校一女教师总是失眠,易惊醒,胸闷,心烦,肩背外侧不适,去西医院检查,大夫告她没病,可她总觉的不舒服,我就给她开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3剂,出乎意料的是,三天后她告诉我她所有不适症状都消失了。

     

     

    说起柴胡龙骨牡蛎汤,不禁让我想起医院实习时跟师抄方开的最多的就是此方,本方可以治疗头痛、头晕、失眠、自汗、癫痫、阳痿、遗精等病的上热下寒,三焦运化失职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从条文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方,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其主症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在小柴胡基础上去掉甘草,加龙骨、牡蛎、铅丹、茯苓、桂枝、大黄构成。即柴胡12克,半夏6克,黄芩,党参,龙骨,牡蛎,磁石,茯苓,桂枝5克,大黄6克,生姜2片,大枣2枚,上述剂量只是参考,具体应用还需辨证加减。

     

     

    对照两个条文的临床表现和组成,我们分析发现小柴胡汤的“胸胁苦满、心烦”,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成了“胸满烦惊、谵语”,简言之就是柴胡证的基础上出现精神症状,所以加用龙骨、牡蛎、铅丹镇惊安神。因为铅丹现在不好找,所以常用磁石代替。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临床表现还有小便不利,治疗太阳蓄水的代表方剂就是苓桂剂,所以用桂枝、茯苓化饮利水。而“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因为手足少阳经在人身的侧面,少阳枢机不利,导致躯体的运动障碍。而导致少阳枢机不利的原因或许是水饮阻滞,或许是里虚经气不利。为什么强调水饮内停,因为三焦属少阳,同时是津液运行的通道,喝小柴胡汤后,津液正常输布,故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所以《伤寒论》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就是讲服用小柴胡汤可使津液上下通达,里和表畅。最后一个药大黄通腑泄热,治疗谵语,和降胃气。

     

    现在我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时,不禁会吟诵老师教我的口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上热下寒,三焦运化不利”。上热可见心烦、失眠、易惊、头痛、眩晕等症,下寒可见阳痿、遗精等症,三焦运化不利可见小便不利,肢体运动障碍。饮水思源,感念师恩,书写此文向引领我在中医道路上前行的老师们表达敬意。

     

    本文旨在普及中医药知识,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药了,至少有了两千年以上的天然药物入药史,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本经是这样描述它的:“味咸,平,无毒”。它生于东海,表面有纹,在经方中主要的作用是治疗“渴欲饮水不止者”,在经方之外则有软坚、化痰、治疗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清热的作用。

     

    药架上很难见到它,但是吃货们对它却很熟悉,它就是文蛤,别名海蛤。

     

    文蛤

     

    文蛤,为帘蛤科动物文蛤的贝壳,生于东海浅海泥沙中,一般4-10月采集,去肉,晒干,洗净,晒干即成,市面上不难找到。

     

    有学者例如清代《医宗金鉴》的作者吴谦,认为文蛤是“五倍子”。认为五倍子是江苏人所说的“文蛤”,它用五倍子来生津止渴,屡试屡效。有医家用五倍子500克,龙骨62克,云苓124克制成玉锁丹(每丸10克左右),治疗糖尿病之大渴,有效。但是,这只能说明在药架上没有文蛤的时候,可以用五倍子稍稍代之,并不能说明五倍子就是文蛤。因为五倍子首次出现,是在唐代的《开宝本草》中,仲景时代,五倍子尚未入药也。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匮要略》中对文蛤的记载,第一次它出现在“消渴小便不利琳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中: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文蛤散方:文蛤四两(宋本) 杵为散,取一方寸匕(2.74克)左右,倒入100毫升的温水中服用。

     

    此方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益水行水,除湿利尿之功。

     

    当然,单用文蛤散力量弱了一些,在严重的情况下,一般须用到文蛤汤加减。但是在使用文蛤汤时也需要取舍着用。

     

    金匮呕吐哕下利脉证治第十七中是这样描述文蛤汤的: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文蛤汤方: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

     

    以上七味药,用水1200毫升,熬到400毫升,每次温服200毫升,汗出即愈。

     

    使用这个方子,必须要注意“兼主微风脉紧,头痛”的描述,这提示了寒邪外束皮肤腠理,患者肌肤有郁热的情况,所以才会用到大剂量的麻黄以发汗解表;麻黄,杏仁宣通水道,让体内津液代谢恢复正常运行;石膏清解郁热;大枣,生姜合用以守护胃气,守护气津,同时防止石膏过于寒凉而伤胃气;大剂量甘草以生胃津。

     

    其中最妙的就是文蛤,江部洋一郎先生对于文蛤的论述值得一看,他认为当人体体内代谢失调时,机体往往不能将口渴后摄入的“水”,转换为人体的“津液”,由于此“水”,不能为人体所用,所以人就会猛喝水依然感觉“渴”。而文蛤就有着将人体外部的水,转换为人体内部的“津液”的作用。中医也把这种作用叫“滋阴”。

     

    文蛤

     

    当然,在没有风寒束表的情况下,就不必重用麻黄,杏仁了,减少其量,保存其宣肺通调水道的能力即可。麻黄可以减少到5-10克,杏仁可以减少到10-15克,其他药物剂量亦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而辩证加减。

     

    在治疗肾气有虚的口渴患者时,可以将麻黄减少到3-5克,再加上山药20克,阴虚甚者加山茱萸15克,龟板30克,熟地20克,伴有阳虚者可加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石膏的用量依患者的口渴和胃热程度而定。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民国时,有一位中医为一名感冒的病人治疗,用了含有麻黄的汤药,里面麻黄用了6克,病人服用两剂药没有效果,于是麻黄加量到12克,再去抓药,病人服后仍然没有发汗,第三次医生把麻黄加到了24克,第一、第二次家属买药都是在一家小药店,第三次换到了一家大药铺抓药,病人服药后大汗淋漓死亡。

     

    人命案惊动了官府,警察从前两次抓的中药残渣中找到了麻黄,是用炕席子剪成小段冒充麻黄,所以前两次抓的药麻黄都是假的,不能发汗,最后一次抓的麻黄是真的,发汗过度致人死亡。

     

    这个案件中,药店和医生都有责任。

     

    看完过用麻黄发汗致死的案例,大家对麻黄发汗的作用应该有了点认识。中医治病有汗法一说,就是用发汗治病,比如风寒感冒,出现头疼身体痛,鼻塞流涕的情况,给一剂有麻黄的发汗药,出出汗,感冒就好了。

     

    其实老百姓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经验,受了寒,怕感冒,回家熬点生姜水,热乎乎的喝下去,盖上被子捂一捂,出点汗,就不会发生感冒了。不同的是,生姜发汗力弱,麻黄发汗力强。

     

     

    一、麻黄发汗力强

     

    麻黄发汗力强,药性猛烈,所以有人称之为虎狼之药。

     

    唐朝上元二年,都督阎某重修了滕王阁,正好“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路过,受邀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阎都督连日操劳,贪杯又感冒,浑身发冷、身体疼痛,请来的大夫都说要用有麻黄的汤药发汗,阎都督不敢用麻黄这种虎狼之药,怕发汗过度伤津,最后王勃用药性平和的淡豆豉治好了都督的感冒,淡豆豉就是大家平时所吃的豆豉鲮鱼中的豆豉。

     

    曾有一个中医大学生自己家里开了诊所,打算学神农尝百草,从自家中药柜里抓了一把麻黄扔进嘴里嚼,过了一会,一阵一阵的出汗,中医说有是证用是药,就是说有了病用对证的药,本来没有风寒感冒,随便嚼麻黄,出汗更为明显。

     

    二、麻黄能提取毒品

     

    很多人可能会说麻黄真的不熟悉,其实我们常用的感冒药物康泰克,就用了麻黄的提取物盐酸伪麻黄碱。去药店买药,含有麻黄碱的感冒药比如康泰克、白加黑等都是凭身份证,限制购买的,一个人最多只能买5盒,是因为不法分子购买这些药物,用里面的麻黄碱提炼冰毒。

     

    三、麻黄能升高血压

     

    我们常用的滴鼻净里,主要成分也是麻黄的提取物,麻黄碱能够收缩血管,改善感冒或者鼻炎引起的鼻粘膜充血水肿,所以能改善鼻塞不通。但是麻黄也能升高血压,曾经有一位68岁的大爷,感冒了鼻子不通,不停的滴用滴鼻净,最后头痛难忍进了医院,医生检查大爷血压飙升,高压到了200mmHg,所以不能过量使用滴鼻净。

     

     

    四、运动员禁用麻黄

     

    我们都知道,兴奋剂的特点是短期内致人兴奋或抗疲劳。麻黄里含有的麻黄碱能升高血压、兴奋心脏,所以在比赛期间,运动员禁止使用含有麻黄的中药,或者含有麻黄提取物的西药,否则尿检呈阳性。因为麻黄的兴奋作用,失眠的病人也要谨慎使用。

     

    麻黄的地上部分发汗,地下的麻黄根却有止汗的功效,同一植物,地上地下部分作用完全相反,让人不得不赞叹造物之神奇,李时珍曾经在《本草纲目》里感慨:麻黄发汗之力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

  • 没有人喜欢漫长又难熬的夜!

     

    沾枕头就睡的状态,是体力劳动年代的常态。

     

    现代人经历着繁忙的白日,本该好好休息的。但晚上躺下就想娱乐会儿,“某音,某某视频,某站”一打开,翻起来就没完没了,慢慢发展成了“报复性熬夜”。

     

     

    久而久之,这些人白天醒不了,晚上却睡不着,不得不靠传说中的“安眠药”来维持。

     

    但是,安眠药用不对,不但会成瘾,还会有损健康…

     

    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张卫华老师,为大家讲讲安眠药的那些事儿。

     

    不是安眠药,是催眠药!

     

    在医学专业里,治疗失眠改善睡眠状况的药物被称为“催眠药”。

     

    而不是更被人熟知的“安眠药”,一字之差的专业含义却是大不相同的。

     

    这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加快入睡,也就是缩短睡眠潜伏期,同时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的主观感受。

     

    但是大家应该对催眠药的效果有合理的预期,避免因过于依赖或者“成瘾”。

     

    “任性吃”,不可以

     

    首先,催眠药都是处方药物,任何处方药物的使用,都有复杂性,都需要配合医嘱

     

    其次,我们目前使用的催眠药都有一定药物依赖性,存在发生药物依赖的潜在风险,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国家对这类药物进行较严格的管理控制,只允许凭处方在医院购买。

     

     

    第三,失眠非常常见,但也很复杂,它首先是一种临床症状或综合征,患者都说是失眠,背后的疾病却不尽相同。

     

    催眠药是帮助病人入睡并延长睡眠时间,但对其他的疾病,比如焦虑、抑郁情绪,就没有治疗作用了。

     

    用催眠药,有3大原则

     

    催眠药服用的原则有3个:

     

    1. 按需:

    只有在超过平时入睡时间仍不能入睡的情况下再用,服用3-10分钟后去卧床,不论能否入睡,当晚不再加服药量或其他催眠药。

     

    2. 间断:

    在连续使用2-3晚,睡眠基本满意后,就停一次,决定停用的当天,有可能出现难以入睡的情况,此时也不要轻易服用,要带着“大不了熬一夜”的决心按时卧床、按时起床。

     

    睡眠对人健康的意义和食物很类似,即总体上虽然不可或缺,但偶尔一天不睡觉,就像一天不吃饭一样,虽然会有一些不舒服的体验,但不会对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害。

     

    3. 足量:

    足量的意思是一次性服足剂量,但不要自行加量,甚至服用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最高剂量。

     

    哪种失眠才能用药?

     

    催眠药治疗基本上是对症治疗,患者只要是说“就是单纯的失眠”了,原则上就可以使用催眠药了。

     

    但要强调3点:

     

    1) 催眠药是处方药,属于比一般处方药管理更严格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因此要在医生处方、观察下使用,尤其是第一次使用一种催眠药。

     

    2) 使用后,要及时向医生反馈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便于医生评估,一定要按照正确服药方法来服用。

     

    3) 单纯的使用催眠药,或者换用其他催眠药,甚至是效果不满意时,都要及时复诊,请医生对病情进行下一步评估,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方案。

     

    如何避免催眠药依赖?

     

    催眠药虽然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和不良反应的风险,但正常使用这种风险并不高,因此不必过分担心。

     

    避免催眠药依赖,关键在于不自行增加服药剂量,包括自行超剂量范围服用一种或者同时服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避免与酒等其他精神活性物质联合服用。

     

    但有种情况,患者表述“离开”药就不能睡的“依赖”,哪怕吃很少剂量的催眠药就能入睡,不吃那一点药就睡不着,这种情况不是真正的药物依赖的表现。

     

    如果是吃那么“一点药”就能保持满意睡眠,是可以继续服用的;但如果情况出现了变化,吃药后的睡眠不能保持满意,就应该及时复诊。

     

    最后,祝广大读者都能“一夜好眠”,安心入睡。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