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住院期间输液后还要吃口服药?医生给你解释清楚

住院期间输液后还要吃口服药?医生给你解释清楚
发表人:邸亮

经常会有住院的患者,拿着口服药来问,我来输液就行了,吃这么多口服药,多伤胃啊,我不想吃。甚至有患者明确表态看,我不吃口服药,我只要一年输两次疏通血管的药就行了。那么输液用药真的能代替口服药吗?今天给你解释清楚。

 

 

据统计,中国人平均每年使用输液8瓶(袋)远远超过国际上2.5-3.3瓶(袋)的水平。很多人认为打针挂盐水病好得更快。也跟部分医生的认知水平相关,喜欢把输液当成营养品和第一选择,而且要输够疗程。

 

的确相对于口服而言,静脉输液优点是药物直接进入体内,避开了消化系统的影响,能保证在体内用药物达到预期剂量,缺点是安全性差。

 

根据大多数报道,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所有不良反应的70%-80%,《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占57.8%,远超口服和肌注给药。

 

 

过度输液可能出现以下危害

 

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二、输液微粒可堵塞微血管

 

三、刺激血管加重心肾负担

 

四、增加感染风险

 

五、伤害皮肤、胃肠系统等,甚至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六、致热原反应,空气栓塞

 

需要输液的3种情况:

 

①确实需要用药的患者,如有吞咽困难或选用的药物肌肉注射吸收效果不好时。

 

②患者虽能口服,但存在严重的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需要大量补充营养和体液时。

 

③病情危重、神志不清,药物必须在体内迅速起到效果时。

 

如果不是这3种情况,建议最好不用或少用输液这种治疗方式。

 

世卫组织确定合理用药原则是,

 

“能口服的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输液并不是万能的”。

 

有人说注射用药起效快,快是快点,但也没有人们想象的快。起效时间与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有关。脉注射最快,1~5分钟药物全进入体内,口服药1~2小时完成吸收过程,肌肉注射0.5~3小时完成吸收过程。静脉滴注时间人为控制的差异较大,最常见的一瓶250毫升的液体一般在0.5~2小时内滴完。

 

由此可见,相对于口服,静脉注射最多快2小时,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最多快1.5小时。平时,有多少疾病要争取这2小时呢?

 

为了早起效2小时,就要冒4倍的安全风险,值得吗?如果你没有以下情况:抢救、重危、吞咽障碍、胃肠道吸收能力差、胃肠道不能耐受药物刺激、无相应口服剂型等,还是选择口服吧。

 

需要输液、肌注还是口服药,看来是要根据患者情况决定的,那么在不得不输液情况下,是否就能替代口服药呢?

 

我们不妨用肺炎来举个实例:

 

如果肺炎较重,给了静脉的抗生素,那么口服的抗生素,根据情况就可以暂时不用了,等病情相对稳定了,静脉的抗生素停了,可以序贯口服抗生素治疗。而肺炎病程中,可能会有止咳的口服药及化痰的口服液,也是不能单纯用抗生素输液替代的。

 

而对于冠心病的患者,比如心梗了,暂时需要输硝酸甘油作为扩管药物,那么口服的硝酸酯类药物暂时可以不服用,但是对于抗血小板、他汀类等药物是不能用输液药物替代的,所以还是药继续口服。

 

再比如我们心内心衰的患者,因为心衰加重住院了,平时口服利尿剂效果不好了,这时候就要先停止口服,给予静脉利尿剂,而对于其他抗心衰的药物,比如螺内酯、倍他受体阻滞剂及某某普利(某某沙坦)抗心衰的金山角药物,也是不能用输液替代的。

 

入冬以后医院急诊量增加,患者就诊时应遵从医嘱。对给药方式不主动要求,也不过分抗拒。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上呼吸道感染,其实指的就是感冒。只不过感冒是四季病,一年365天,天天都有人患病而已。婴儿由于年龄小,身体抵抗能力弱,所以感冒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感冒不一定就需要吊水,吊水吊多了对身体不好,而且只有严重的感冒才需要吊水,小感冒可以自愈。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就是到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说是上呼吸道感染了。而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在鼻部,鼻子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所以上呼吸道感染的另一个名称是感冒,只不过是普通的感冒。感冒属于是四季病,一年365天,天天都有人感冒。

     

    一般情况下,小感冒是可以自愈的,就算不吃药不打针也能好。而如果是严重的感冒,那么为了没那么难受,最好就是吃药治疗或者是打针治疗。不管感冒有没有吃药打针,感冒开始之后,一般都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才可以康复,就算是大人也一样。

     

     

    宝宝输液了,感冒就好得快吗?

     

    我们总是认为,不管是什么病,只要输液了就好的很快。输液确有优势,对于急救病人来说,确实是必要的。可对来感冒来说呢,就真的会好的快吗?答案是:并不会!

     

    首先我们要确定婴儿的感冒情况严不严重,如果婴儿的感冒情况严重,那么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就是给婴儿吊水;而如果婴儿感冒情况并不严重,只不过是小感冒而已,那么就没必要吊水,吃点感冒药就行了。我们要知道,吊水不是万能的,而且吊水吊多了对身体不好。

     

    只要及时带婴儿到医院及时治疗就行,医生会根据婴儿感冒的实际情况决定要不要给婴儿吊水。一般情况下,能不吊水医院都会尽量不给婴儿吊水的,除非婴儿的感冒情况已经很严重。虽然说吊水有可能会好得快,但是婴儿还那么小,吊水对身体不好。婴儿的年龄小,身体抵抗能力比较差,患上感冒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感冒本来就是有一个周期的,输液不能立马见效的,宝宝输入的水大都有生理盐水,药液直接输到血管里,也直接被人体吸收,我们感觉很快就好了,其实这是表面现象, 病程也还是没有缩短。

     

    综上所述,婴儿上呼吸道感染不一定就需要吊水。我们都知道,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感染,这种病毒不管你怎么治疗,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离开。也就是说,婴儿感冒就算打针吃药治疗了,也是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康复。而且婴儿小,婴儿的血管更小,吊水需要找准血管才行,不然是很痛的。

     

     

  • 脑梗死是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神经科常见无传染性疾病[1],又称缺血性卒中。是一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为患者脑动脉硬化后出现血流受阻现象,导致患者脑组织供氧、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脑组织坏死、缺氧、缺血问题[2],随着近几年临床医疗技术提升,脑梗死病死率得到一定控制,但脑梗死再发风险仍较高,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高脂血症、基础心脏病、精神压力、过量饮酒、糖尿病、运动不足、饮食不当、高血压等有关。该病前驱症状不显,常表现为无力、一时肢体麻木、头昏等症状[3],患者容易忽视,病情进展后致残、致死风险极大,易对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医生对于如何降低首发脑梗患者复发率较为关注,再发脑梗死病因主要包括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等[4]。其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偏高不但会造成患者血小板聚集、血浆黏度增高,还会致使患者脑血管内膜粥样斑块形成[5]。故实际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病因难度较大,有研究表示在干预该病高危因素情况下对患者做阻碍动脉斑块形成、逆转脑动脉粥样硬化、调整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措施较为关键[6]。

     

    临床预防脑梗死再发问题常应用拜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作相应治疗,拜阿司匹林是一种可长期服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患者血流指标有一定良性作用,不良反应较少,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可抑制患者血栓形成的化学药物[7],可有效控制患者炎症因子,调节患者血脂水平。

     

     

    脑梗死患者需要长期口服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使肝脏中的胆固醇的合成明显减少。还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使斑块更加稳定。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抗血栓与保护神经功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小动脉斑块面积,对心脏梗死也有相同作用,此类药物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仍有一些副作用需要重视,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引发大问题。张医生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为您总结出常见的副作用及相关应对办法。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

     

    • 血糖升高:用药后血糖升高是他汀类药物最常见的副反应。,一般发生在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但他汀类药物带来的血管方面的益处要远大于血糖的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口长期大量口服他汀类药物,需要严密监测血糖,必要时增加降糖药物的用量。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血糖升高,需密切监测,如只是轻微升高,可以暂时观察,如果升高特别明显,需要到医院进行调整药物,或者加用降糖药物。

       

    • 头痛,头晕:多较轻微,还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多非严重性,为可逆性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

       

    • 便秘,恶心,腹泻:极少数患者服药后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均为可逆性反应,停药后即可恢复。

     

    • 横纹肌溶解症: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是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严重肌肉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但总体发生率很低。在服药过程中一旦发生肌肉酸痛,则可能为横纹肌溶解症。严重患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患者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只要出现了肌肉不适的症状,就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以免加重病情。

       

    • 尿蛋白升高:在少数服用他汀类的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尿蛋白升高。尿蛋白大多数是来源于肾小管。一般多发生于大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在正常剂量的患者中,尿蛋白可以从无到轻度升高。一般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后,蛋白尿会自动减少或消失。

       

    • 肝功能异常:所有他汀类药物均有可能引起肝脏的转氨酶升高,但发生率很低。单纯的转氨酶升高,并不代表肝脏损害,由于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导致的肝脏衰竭病例特别罕见,如果没有肝肿大,黄疸和直接胆红素升高等器质性肝脏损害。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只要患者的转氨酶无进行性升高。并且不大于正常值的三倍,可继续服药。

     

     

    二什么样的患者禁用他汀类药物

     

    • 过敏:少数患者会对他汀类药物过敏,对于过敏患者禁止服用。

     

    • 活动性肝病:由于他汀类药物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对于活动期的肝病患者会加重病情,所以禁止服用。

       

    • 肾功损害:他汀类药物会导致尿蛋白升高,加重肾功能损害,故禁止使用。

     

    • 使用某些药物:使用环孢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的患者加用他汀类药物会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可能导致患者血药浓度产生波动,增加了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服药期间不要大量食用西柚。

     

    • 怀孕或哺乳:由于胆固醇和其他胆固醇生成物对胚胎的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很重要,所以对于孕妇或打算怀孕的妇女,哺乳期妇女他汀类药物是禁用的。

     

    • 不建议儿童使用:对于8周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何服用

     

    大部分他汀类药适合在晚餐后或临睡前服用,这是因为药物主要作用于胆固醇。而肝脏合成胆固醇往往在夜间,睡前用药能使药物作用在午夜达到高峰,从而达到更好的降胆固醇效果,食物可以促进部分他汀类药物的吸收,故晚餐后服用效果较好。

     

    总之,他汀类药物是控制心脑血管病复发的重要药物,适合在晚餐后或临睡前服用,由于需要长时间服用,所以必须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我是神外医生张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点赞,留言加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 曹娟,李平,陈方,等.依达拉奉联用阿托伐他汀片干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相关性研究[J]. 当代医学,2016,22(29):129-130.[2] 廖伟数,严国山,陈华,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临床效果、血小板参数及预后分析[J]. 当代医学,2018,24(2):87-88.

    [2] 廖伟数,严国山,陈华,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临床效果、血小板参数及预后分析[J]. 当代医学,

    [3]2018,24(2):87-88.[3] 梁文华,王跃慧.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以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8):2147-2150.

    [4] 杨保华,叶晓林.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6):1201-1204.

    [5] 夏永梅,于玲,李兰君,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及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3):337-339.

    [6] 毕峰,杨明妍.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他汀类药物作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变化[J].当代医学,2017,23(35):103-104.

    [7] 王红,龚平.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5):441-443,446.

  • 我们不止一次的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没有人喜欢一直吃药,所以总是希望能不吃药,但是放过支架以后需要终生服药,只是,前提是并不是因为支架而终生服药,是冠心病本身需要长期服药。

     

     

    一、冠心病本身需要长期服药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一旦确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几乎是需要终生服用的,这是因为冠心病确诊以后,可以明确的就是冠状动脉已经出现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此时患者不管用不用放支架,或者用不用搭桥,对于已经出现的冠心病,都是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以避免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

     

    二、支架只是一种治疗手段

     

    支架只是冠心病治疗的一种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需要放支架,还有的不需要,还有的需要搭桥,所以,不必拿支架说事。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支架植入后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更需要严格的药物服用依从性,因为支架的植入,不高强度的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稳定板块,那么支架内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的形成,会出现新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

     

    三、该支架的情况都有哪些?

     

    事实上,需要支架植入的冠心病,都已经是比较严重或者是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差的病变,此时的支架植入的目的是改善生活质量。而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植入的支架,则是挽救心肌的最好的办法,所以,无论哪种需要支架植入的情况,冠心病的情况都已经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情况或者程度,此时的冠心病和比较轻微不需要植入支架的冠心病相比,更需要我们良好的服药依从性。

     

    不管怎样,支架植入也好,支架不植入也好,一旦确诊冠心病,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把药吃好,避免更不好的情况出现,才是最基本的道理。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什么是药品的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也叫毒性作用,是指药物引起身体较重的功能紊乱或组织病理变化。一般是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它药物引起敏感性增加而引起的。那些药理作用较强,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为接近的药物容易引起毒性反应。此外,肝、肾功能不全者,老人、儿童易发生毒性反应。少数人对药物的作用敏感,或者自身的肝、肾功能等不正常,在常规治疗剂量范围就能出现别人过量用药时才出现的症状。

     

     

    什么叫药物的过敏反应?


    药品对于人是一种外来的“异物”,人的身体生来就有一种对“外来异物”作出反应的能力,这本来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但是这种反应如果超出一定的限制,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过敏反应是人体对药物一种超出限度的反应,它本质上属于一类免疫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属于药品不良反应。

     

    为什么药品的不良反应不可预言?

     

    药品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有非药品因素及药品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等;后者包括药品的毒副作用、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型剂的影响等。因此,同一药品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感应性、不同适应证、不同共存疾病的病人中可能表现不尽相同,再加上药物及其制剂中赋型剂的影响,问题更为复杂,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不可预言的原因。

     

    为什么有的人原来对某种药品不过敏,后来却过敏?
       

    人体原本没有接触过某种药品,体内没有对这种药品的抗体,就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接触过这种药品后,身体里有了这种抗体,再遇到这种药品,就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另外,有些人的过敏反应主要是对药品里的杂质、辅料、增加剂过敏。不同厂家采用不同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不同的辅料,添加剂、产品的杂质情况不同,也会出现“原来不过敏,后来过敏”的情况。

     

    是不是药品使用说明书里列举的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列举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

     

     

    不能这样认为。目前,国际上对药品使用说明书的不良反应部分,其详细情况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该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写的很少,实际上发生的不一定少。一个负责任的厂家,应该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把产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详细的告诉用药者,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消费者的投诉。

  • 很多人喜欢边吃饭边喝点东西,认为这样有助于消化;也有一种说法称“吃饭时喝水对胃不好”。

     

    吃饭的时候到底能不能喝水?《生命时报》综合央视财经的报道,采访专家告诉你吃饭时能否喝水,以及怎么喝才健康。

     

    受访专家

    北京老年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消化分会委员 付万发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 马冠生

     

    吃饭时喝太多水影响消化

     

    吃饭的时候喝点水润润嘴,会让食物更容易下咽。有条件的时候,不少人还会喝点汤或其他饮品。

     

    不过,吃饭时喝水真的会影响消化功能吗?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李景南在接受央视财经《是真的吗》栏目采访时,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1.稀释胃酸

     

    胃酸对于消化功能来说十分重要。吃饭时大量喝水会稀释胃液,从而影响胃的初级消化功能。

     

    2.影响胃蠕动

     

    胃可以通过蠕动“碾压”和“研磨”食物,将其变成食糜,从而加速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大量喝水会影响胃蠕动,从而影响消化。

     

    3.减少咀嚼

     

    边吃饭边喝水,饭菜会更容易下咽。如果用汤、水来泡饭,会减少咀嚼次数,让一些没来得及嚼碎的食物直接进入肠胃,增加肠胃负担。

     

    吃饭时这样正确喝水

     

    吃饭时大量喝水确实会影响消化,但并不等于不能喝水,控制好喝水的量即可。

     

     

     水量:一小杯

     

    进食期间,唾液的润滑作用能帮助食物咀嚼和吞咽。如果食物比较干涩造成吞咽困难,适当辅以水、汤或粥,有利于吞咽和消化。

     

    喝水量在一小杯(100~200 mL)以内比较合适,咕嘟咕嘟大口猛喝、一次喝下300~400毫升是医生不提倡的。

     

    时机:饭前喝更好

     

    饭前半小时喝一杯水,能喝个水饱,帮助我们控制食欲。想减肥可在饭前半小时喝点水。

     

    不过,消化功能较差或经常胃胀的老年人,最好在两餐之间喝水。

     

    6种情况喝水要限量

     

    除了吃饭的时候,这6种情况下一定要控制饮水量。

     

     

    胃肠道疾病

     

    喝水过多,胃酸被过多稀释,肠道负担加重,可能会加重腹痛、呕吐、腹胀等不适症状。

     

    高血压

     

    血管如同水管,水多,水管压力就高。如果一次性大量饮水或喝水过多,血液中水分增多,就会像水管一样,迫使血压升高。

     

    心脏疾病

     

    喝水过多,心脏就不得不加大输送血液的力度和速度,有可能会引起胸闷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心衰患者,每天饮水量一般不能超过1.5升。

     

    肾脏疾病

     

    肾脏是完成体液代谢的重要器官,它可以过滤出好的成分留在体内,过滤出坏的成分,使其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肾功能不好的人,要遵医嘱控喝水量。

     

    肝脏疾病

     

    肝功能受损,代谢能力变弱,会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常造成腹水(腹腔内游离液体过量积聚),喝水过多会加重水肿、肚胀等症状。

     

    急性胆囊炎

     

    进食和饮水可使胆囊收缩,饮水量太大,会使胆囊收缩频率增加,加重疼痛症状。

     

    以上几种情况,最好不要一次大量饮水,建议少量多次喝水,每次200毫升左右,一天6~8杯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品,安全卫生且不含能量,不会对糖尿病、超重等慢病造成进一步风险。▲

     


    本期编辑:张杰 

  •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

     

     

    高血压服药后,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高血压服药后,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才能确保最大限度的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减少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出现和发生!
    咱们来一起看看,服药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一、改变生活方式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不当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患者持续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如果仅仅服药而不改变生活方式,就是耍流氓!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戒烟限酒,还需要运动减肥,低盐低脂,避免熬夜,劳逸结合,心态平和等等等,改变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控制血压,还有利于血压趋于平和,减少相关并发症!
     


    二、监测血压使其达标

     

    仅仅服药是不够的,改变生活方式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的目的是把血压控制达标!高血压服药率本来就不高,达标率更是不尽人意!所以,定期监测血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仅仅能知道血压情况,还能指导用药,使血压控制好,控制满意!
     

     

    三、定期体检尽早发现并发症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但高血压的并发症,诸如脑出血,脑梗塞,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眼病等等等等,一个一个让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所以,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早处理,才能做到亡羊补牢尤未晚!
    高血压,不仅仅是吃上药那么简单,只有坚持不懈,良好的依从性,才能做到尽可能减少并发症!

     

    你,做到了吗?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陈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何谓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的诱发性疾病是由某种药物或数种药物之间互相作用而引起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药物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所发生的持续时间较长,反应程度较严重,造成某种疾病状态或器官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器质性损害时,就称药源性疾病。如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肼屈嗪引起的红斑狼疮等。药源性疾病比药物不良反应要严重些,如果发现得早,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可以减轻症状或者痊愈。但若不能发现,耽误了治疗和抢救,则可能引起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终身致残直至死亡等。

     


    何谓耐药性?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有些人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后,由于病原体通过各种方式使药物作用减弱,如产生使药物失去作用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等。这些方法都能使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抵抗性能,亦即抗药性。对产生抗药性后的病原体使用抗菌药物往往导致治疗失败。在剂量不足或不恰当地长时间使用某一种药物时更易产生药物耐受性。因此使用抗菌药物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合理使用。

     

    何谓依赖性?


    某些药物被人们反复应用后,使用者对这些药物产生一种强烈的继续使用的欲望,以便从中获得满足或避免断药引起的不舒适。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药物依赖性。药物依赖性可分为两种:(1)身体依赖性。它是由反复用药,使身体形成一种适应状态,用药者渴求不定期使用某种药物,以得到欣快感。中断用药后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造成躯体方面的损害,使人非常痛苦,甚至有生命威胁。能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物有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2)精神依赖性:也称生理依赖性。为了追求欣快感而定期连续地使用某种药物,中断用药后引起严重的戒断反应,但用药者有追求用药的强烈欲望,产生强迫地用药行为,也称“觅药行为”。某些催眠药多产生精神依赖性。药物依赖性过去称为成瘾性,它可使人丧失意志,削弱劳动能力,行为堕落,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危害社会。

     

    何谓耐受性?

     

     

    某些人连续服用某种药物后,身体对该药物的敏感性(反应性)降低,需要增加用量,甚至接近中毒量才能产生原有的治疗作用,这种现象叫药物耐受性。就像长期喝酒的人对酒的耐受性较大一样。当反复应用某药逐渐产生的耐受性叫做后天获得耐受性。对于这种耐受性只要经过足够的停药时间,其耐受性便可消失。为了防止耐药性产生,避免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可采取间歇用药或同类药物中其他药物交替使用。有时,个别病人对从来没用过的药物也能耐受很大的药量,这种先天耐药性可长期保留。

  • 以前看见过一个新闻说别人献的血由于血液过期了,输血科,无法再给给病人输入,觉得血液直接扔掉浪费就直接浇花,这是一种极为不恰当的处理方式。这个新闻一经曝出,引起大众的一片热议。

     

    很多人质疑大家主动献爱心的血液,为什么要把它浪费浇花呢?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更好的处理方式吗?这不是把我们的爱心踩踏到脚底下吗?那么医院里的血如果做完给病人做完检测之后,一般如何处理呢?

     

    肯定是要废弃的,那么如何废气也是有讲究的,必须要经过标准化的流程处理才能废弃,不能随便的丢弃到垃圾箱,首先血液标本它属于医疗废弃物,它是不能随意的跟生活垃圾一样丢弃的,必须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处理。在医疗活动产生的废物总量中,约85%相当于生活垃圾的一般性无害废物,余下的15%被认为可能具有传染性、毒性或放射性的有害物质。

     

     

    这些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利器、化学品、药物、基因毒性废物、放射性废物以及无害或一般废物。实验室检测后的废弃血液标本属于感染性废物。医疗废物中潜在的有害微生物,可能感染医院的患者、医疗工作者以及普通民众。

     

    合适的条件下,乙肝病毒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生存1周,甚至在70%乙醇和某些消毒剂中生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在室温下生存3~7天。医疗废物管理不严,处理或处置不当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威胁健康,危害很大,因此,需要对检验后血液标本的隔离、储存、消毒等环节进行把控。

     

     

    废弃血液标本使用标有高度传染性生物危害标志的黄色防漏塑料袋或可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容器在实验室内进行收纳并记录时间、数量。储存地点必须标有生物危害标志,地面和墙面平整易于消毒,条件允许情况下设有感染性废物专用污水管道,温度3~8℃为宜。

     

    如果不具备制冷条件,温带气候/热带气候冬季储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48小时,夏季不超过48小时/24小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实验室对传染性血液处理的理想方法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流体循环高压消毒,然后焚烧。所有流程均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文章首发于 |  何氏眼科沈阳医院

     

    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患者的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应当特别珍惜

     

    患者出院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认识到,手术出院后并非万事大吉,仍要经常复查,密切配合治疗,保证睡眠质量,防止眼部碰撞,注意珍惜和保护已恢复的视力,确保手术疗效。

     

    2、部分患者出院后在一定时间内要保持每天几个小时的头低位,故出院后要严格按照医嘱采取俯卧位。

     

    3、术后一个月可恢复一些轻体力劳作,应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等剧烈体育活动。)出门乘坐汽车时,要尽量坐在车的前部,平衡的坐在座椅上,尽量避免头震荡,以免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尽可能不坐摩托车,术后三个月不宜乘飞机。

     

     

    4、洗澡或洗头时间不宜过长,洗头应尽量在家人帮助下,采用仰卧位洗头法,动作要轻柔,注意保护好术眼,勿使头部剧烈运动,做好保暖,预防感冒、咳嗽及用力打喷嚏。

     

    5、出院后一般休息三个月,以后可恢复力所能及的工作,禁止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6、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过度用眼,避免眼睛过度疲劳。

     

    7、饮食方面注意营养摄入要均衡,宜增加粗纤维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肝脏等,保证眼睛恢复时的足够营养。忌吸烟、禁饮酒,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过度用力大便。

     

    8、出院后遵医嘱正确点眼药水。学会正确的点眼药水的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A、家属点眼药时:患者本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头稍后仰,双眼向上注视,并用左食指将下眼睑轻轻拉开,右手持药瓶,距眼1.5-2cm将药水滴入下眼睑内1一2滴(切勿直接滴在角膜上),然后轻闭眼2分钟。

     

    B、自点眼药时:最好卧位,患者眼睛朝上看,头略往后仰左手握拳,隐藏拇指,用左手食指根部将下眼睑拉开,将下穹窿作成兜状;右手持眼药瓶,方式为执笔式,将右手小指贴紧左手小指根部,保持点眼的高度,避免眼药瓶触及睫毛及眼睛,防止交叉感染。

     

    C、点眼后勿用力挤眼、揉眼及压迫眼球。

     

    D、悬浊液如氟美瞳眼液用前必须摇匀。

     

    9、出院后要遵医嘱定期检查,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以确保手术的疗效。

     

    总之,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眼睛的保养应从多方面着手,全面考虑,日常生活的调整及工作中保持心情舒畅也是十分重要的。

     

     

    温馨提醒

     

    如果出院后眼部有任何不适的感觉,请勿惊慌,及时与我们进行电话联系或到就近医院检查。以上内容为一般性出院指导,具体情况请遵医嘱!

     

    祝您早日康复!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在生活中,大家都认为口服是较安全、方便和经济的给药方法,是药物疗法中最常见的给药途径。有人认为吃口服药这么简单的事,还煞有其事的发一篇文章,那真是吃饱了撑的。如果你真是这么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曾经有一个因为一片泡腾片导致18个月大的婴儿死亡的案例,现在想想还不寒而栗,如果孩子的母亲能够仔细阅读说明书,就会避免该悲剧的发生。所以口服药物并不是简单的事。

     

    首先介绍一下口服药物剂型及不同剂型药物不同的口服方法。

     

    糖衣片、薄糖衣片、肠溶衣片。包衣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稳定性,掩盖药物气味,防止药物在胃液中破坏及对药物的刺激。应该整片吞服。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晨起空腹或者睡前整片吞服。


    泡腾片为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遇水可产生气体一般为二氧化碳,服用时先将药物置于容器内,加半杯水使泡腾片溶解,等气泡完全消失、药物完全溶解后,摇匀服下,不能直接吞服。


    咀嚼片,药片经嚼碎后表面积增大,可促进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和吸收,也可吞服,最好嚼服。


    舌下含片 置于舌下迅速融化,主要用于急诊治疗,比如硝酸甘油,不能直接吞服,吞服时经胃肠道吸收发生首关消除反应,无法较好起效。


    普通含片,比如草珊瑚含片、西瓜霜等咽喉用药起到局部消炎、杀菌、止痛等作用。应注意含在口腔或颊部,不要吃东西和饮水。


    胶囊制剂 一般整粒吞服。


    缓释片和控制片 一般来说要整粒吞服,不可掰开、碾碎或咀嚼后服用,以免药突然释放过强产生严重后果。仅有个别缓释剂可分剂量服,一般均有刻痕,应按说明书用。典型代表就是硝苯地平控制片—拜新同,只能整粒吞服,此药物应用先进控释技术恒速释放,最后代谢完毕,排出体外后可见药物空壳。
     

    口服药物的常见服药误区

     

    对每日服药次数的误区 误以为是随一日三餐服药,其实不然,一种药物需要每日三次口服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定的,一般来说需要3/日口服药物,需要每8小时一次。这样来看的话早6点,午后2点,晚上8点分次口服是不错的时间点。对于每天2次的药物采用早8点、晚8点口服。但是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对于高血压患者用药次数的问题,多数人血压成勺形分布。之前文章了有讲述,今日再降调一次。人的血压1天24小时中,9:00-11:00时、16:00—18:00最高,次日凌晨2:00-3:00最低。 轻度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只能服白天量的三分之一。 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包括控释片剂)多在7:00服药 。1天服用2次降压药,以上午7:00和下午14:00-16:00两次服药为宜。 短效抗高血压药一天三次,第一次应该在清晨醒来,中午一点,下午六点之前最后一次 。
     

    2.干咽药物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而是借唾液干咽。干吞药一方面可能卡在食道,损伤食道,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不利于药物的崩解,释放,影响药物发挥作用,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

     

    3..用饮料、茶水服药、甚至用酒服药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开水送服。牛奶、果汁、茶水、可乐、咖啡、酒精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4.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还会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服用的几种药物可能产生不良相互作用,一定要主动向医师或药师咨询,但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换药。

     

    5.喝水过多 因为这样会稀释胃酸,不利于药物的溶解吸收。一般来说,服固体药物时,喝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建议喝完糖浆5分钟内不要喝水。

     

    6、服药后马上运动 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而发挥作用,其间需要充足的血液参与循环。而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影响药物的吸收、疗效。

     

    7.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当然特殊药物除外:硝酸甘油,应该坐位口服,以防止扩血管作用导致的低血压,站立有摔倒的风险。

     

    正确服用口服药物的方法是:

     

    (1)先洗净双手,倒一杯温开水;

     

    (2)先喝一口水,润润喉咙和食管;

     

    (3)把药含入口中,再抿一口水,咽下药物,陆续将小半杯水喝完。

     

    (4)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动一分钟,以便药物完全进入胃里。

     

    总之,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治疗的关键,既能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又可减少毒副反应。患者使用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正确服药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服药期间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自我监测、评估,有利于早发现,早防控。有用药方面的疑惑可以向医生咨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