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妊娠性瘙痒症

妊娠性瘙痒症
发表人:主治医师李慧娟

孕妇在怀孕期间惨惨,会感觉身上皮肤瘙痒,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内的雌性激素增加迅速,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特殊症状,例如妊娠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睡眠不好等等,而有些孕妇,经常会感觉身体皮肤发痒,用手抓完之后就会变得发红皮肤,下面来看一下,具体是什么?

妊娠性瘙痒症是一种发生于妊娠期妇女的瘙痒疾病。

首次妊娠孕妇发病率为 0.06%-0.43%,患者再次妊娠时发病率 47%,85%的患者是由于雌激素增多引起的肝胆汁淤积导致。

本病常发生于妊娠末期,也有可能发生在妊娠早期,瘙痒为弥漫性,偶尔比较严重。部分患者伴有黄疸,多数患者在分娩之后瘙痒黄疸,可自行缓解或痊愈。

本病一般不会引起孕妇死亡,但可导致早产,胎儿窘迫,甚至使死胎。

临床实验室检查可见碱性磷酸酯酶血清胆红素升高,转氨酶正常。

那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 当孕妇发生瘙痒症时,不要用过热的水洗澡,尽量减少接触肥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心情舒畅与大便通畅,要少吃辣椒、大蒜、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食物,尽量少搔抓,避免再刺激而加剧痒感,搔抓皮损后易造成皮肤感染。

治疗:主要是还以外涂药物为主,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或者氧化锌软膏。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不可擅自乱用药,谨防发生胎儿畸形或药物性皮炎。

新手妈妈们要记住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一同学打电话咨询皮肤病问题,对方是个女性,没结婚但年龄也不小了。她的问题相当简单,就是突然出现外阴和肛门部位瘙痒红肿,偶尔还会出现疼痛的症状,不知道为什么? 

     

    由于皮肤病比较特殊,一般咨询我都会让患者拍照片给我看看,但是对方是女同学,加上疾病位置特殊,所以我没有提这样的要求。只是询问她的情况。

     

    以前没事,这几天突然出现瘙痒,红肿疼痛。自己是学医的,就胡乱买点药上了,刚开始有用,慢慢效果不行了。近来一个月反复好多次了。没办法,就咨询老同学了。

     

     

    听描述,过敏症状。但是什么过敏的呢?一般来说,女性这个部位过敏通常来说会有几个原因,比如卫生巾过敏,一般在月经期出现;还有就是洁癖,造成反复清洗也会过敏;内裤造成的过敏,比较符合她的情况。 

     

    的确是内裤造成的。她两个月前换了一批内裤。我不知道女孩换内裤也有讲究,她一下子买了好多,然后轮流穿,过一段时间就换一批。这次买的内裤和以前不一样,好看,但不是棉的。刚开始穿没啥事,慢慢的就出问题了。

     

     

    她没想到是内裤的问题,我提示她买些棉内裤,发现问题慢慢就没有了。内裤的材质很多,棉的、化纤的还有莫代尔的等等吧。有些人是敏感肤质,就会对化纤材质的衣服尤其是内裤过敏,所以也就出现同学所说的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找到原因,先从接触的物品开始,比如内裤。其次,就是换回原来常穿的内裤材质。如果瘙痒不缓解,可以用凉白开水坐浴解决,慢慢就没问题了。

     

    现在人不知道咋弄的,简单的生活常识,往往也没有了!

     

    (附:外阴瘙痒是妇科疾病中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外阴是特别敏感的部位,妇科多种病变及外来刺激均可引起瘙痒,使人寝食难安、坐卧不宁。外阴瘙痒多发生于阴蒂、小阴唇,也可波及大阴唇、会阴和肛周。

     

    临床表现:外阴瘙痒多发生于阴蒂、小阴唇,也可波及大阴唇、会阴和肛周。多为阵发性发作,一般夜间重。瘙痒重者,可见皮肤抓痕。

     

    根据病史,全身、局部检查,血、尿、便、阴道分泌物的实验室检查及必要的病理检查,进行诊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很多肝病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有60-70%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

     

    20-50%黄疸患者,10%病毒性肝炎患者,18%肝硬化患者,以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女性均可出现皮肤瘙痒。

     

    临床上皮肤瘙痒是胆汁淤积的并发症之一,但不是所有的胆汁淤积患者都会出现瘙痒。

     

     

    如果患者肝功能下降,胆汁分泌障碍,出现胆汁淤积时,胆汁中胆汁酸盐结合胆红素等返流入血。

     

    随血液循环流至全身,当胆汁酸盐沉积于皮肤,刺激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末梢,从而使患者感到全身瘙痒。

     

    肝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呈顽固性,一般不会自行或通过搔抓得到缓解。

     

    肝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上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不要饮酒、喝浓茶,可多食用有活血清热作用的食物如芹菜,山楂、菊花菜等食物。

     

    2)皮肤瘙痒难耐时,尽量避免用力抓挠

     

    应将指甲剪短,将手套入手套后轻轻抓挠;用温热水淋浴减轻瘙痒,忌用肥皂等碱性淋浴用品。

     

     

    3)多做感兴趣的活动

     

    如听音乐、阅读等分散注意力,减少抓挠。

     

    在临床上可以配合中药、中医外治等缓解皮肤瘙痒。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以及疱疹病毒家族的病毒都会引起肝病,这些病毒感染可能与妊娠同时发生。包括肝硬化在内的急性或慢性肝衰竭都与不良妊娠结局高风险相关。此外,一些病毒感染,包括乙型和丙型肝炎,会导致胎儿或围产期传播和后代慢性感染的风险,以及肝硬化和肝癌过早死亡风险。近日,《美国妇产科杂志》在线发表了怀孕期间肝炎病毒感染的管理策略,下文重点介绍了甲肝(HAV)、乙肝(HBV)、丙肝(HCV)病毒感染的管理策略。

     

    甲肝病毒感染

    推荐的妊娠期甲肝病毒暴露后预防策略包括免疫球蛋白单次注射,应基于体重进行静脉注射(0.1ml/kg)。该策略可以提供被动和暂时性免疫,但针对孕妇的数据很有限,在暴露后14天内注射,有效性达到80%-90%。

     

    甲肝疫苗用于预防已经超过25年。 怀孕期间接种甲肝疫苗的建议与非孕期女性相同:适用于有感染风险或严重后果的女性。 如果没有免疫球蛋白,接种疫苗也可以作为暴露后的预防措施,这对于有甲肝长期暴露风险的女性很关键。

     

    甲肝疫苗接种后报告的常见反应包括发热(16%)、注射部位红斑(15%)和注射部位肿胀(10%)。最近,美国疫苗安全数据库对孕妇接种甲肝疫苗的安全性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包括1140名活产婴儿,70%的疫苗接种发生在孕早期。怀孕期间接种疫苗很少见,约为1.7/1000。大多数出生结局与接种疫苗无关,有可能与小于胎龄儿(SGA)风险相关。

     

    暴露于甲肝的婴儿可以通过胎盘抗体转移获得免疫力。这种被动免疫可提供几个月的保护,到12个月大时检测不到抗体水平。

     

    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感染在怀孕期间对胎儿和母亲都会产生影响。母体血清病毒载量高(乙肝DNA水平>200000 1U/ml)是预防失败的一个常见原因,即使进行了主动和被动免疫,围产期垂直传播率仍可达到9%。

     

    一些专业组织建议,如果母体乙肝DNA>200000IU/ml,作为一种保守的选择,考虑采取抗病毒预防措施,以尽量减少乙肝的垂直传播。 在妊娠28-32周开始抗病毒预防,为分娩前抑制乙肝病毒载量和预防垂直传播提供了时间窗口。妊娠期抗病毒开始和停止的理想时间还没有确定。

     

    具有疗效和安全性的抗病毒疗法包括 核苷/核苷类似物聚合酶抑制剂: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基于对非怀孕成人的许多研究结果和两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了TDF在亚洲HBeAg+感染女性中的疗效和安全性,TDF是孕妇的首选抗病毒药物,与老的抗病毒药物相比,TDF的抗病毒耐药要少得多。孕妇使用TDF的一个小问题是有磷酸盐流失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是一种新药,具有较小的肾脏和骨骼毒性,在中国一组孕妇进行的研究中,证明了其对围产期乙肝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过还需要更多关于TAF在妊娠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

     

    怀孕期间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重要风险是停药后疾病复发的风险。肝病复发是由乙肝 DNA病毒载量和宿主免疫学活性增加引起的,定义是ALT水平突然增加到正常上限的5倍以上。估计在女性中的患病率在4-25%之间。针对这一问题的处理, 在停止治疗后的头6个月,应每2-3个月随访产妇的ALT水平。如果持续存在恶化,重新开始妊娠期使用的相同抗病毒治疗药物可能会有帮助。

     

    TDF在婴儿中吸收较差,转移到母乳中的情况极少。据估计,婴儿总暴露量约为口服剂量的0.03%。TAF的哺乳期研究很少。

     

    对于没有临床指征进行持续治疗且其婴儿接受了HBIG和疫苗接种的母亲,TDF可在分娩后0-12周停止。虽然母乳中存在乙肝病毒,但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并不会明显高于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因此不应推迟母乳喂养。为了发现乙肝垂直传播或疫苗接种失败的情况,应在婴儿9-12个月大时,以及在首次疫苗接种后至少2个月,对婴儿进行HBsAg和抗HBs的血清学检测。

     

    丙肝病毒感染

    如果有必要进行侵入性的产前诊断检查,建议采用羊膜穿刺而不是绒毛取样。剖宫产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减少丙肝的母婴传播,因为垂直传播的确切时间未知。较早的队列研究表明,可能有部分丙肝病毒载量升高的女性在临产前进行剖宫产是有益的,不过还需要更多的前瞻性、设计良好的研究进行验证。

     

    感染丙肝的女性都应该戒酒。对于肝功能正常的丙肝患者,大多数药物的剂量不需要调整,包括乙酰氨基酚。怀孕期间一般不需要对肝功能或病毒载量进行常规的连续性实验室监测,孕妇应转诊到肝病或传染病科。 丙肝女性所生的婴儿应在>18个月大时进行抗丙肝抗体筛查,或在1个月大后进行2次丙肝RNA筛查

     

    丙型肝炎的治疗和实现持续病毒学缓解与肝脏相关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DAA)治疗现在被推荐给几乎所有的慢性丙肝感染患者。评估DAAs在妊娠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很少。雷迪帕韦/索非布韦的经验仅限于最近发表的1期试验,治愈率为100%,没有安全性问题。

     

    目前对索非布韦/维帕他韦的早期研究正在进行中。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 应劝告患有丙肝的育龄女性在怀孕前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改善健康状况并消除垂直传播的风险。在接受DAA治疗(使用或不使用利巴韦林)期间发现怀孕的女性,应与医生讨论继续治疗的风险和益处。 利巴韦林在怀孕期间是禁忌使用的,因为其致畸风险在停止治疗后可持续6个月。

     

    参考文献:

    Am J Obstet Gynecol. 2021 Sep 10;S0002-9378(21)00998-4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梁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流行病学。

  •   因激素增加,准妈妈不仅身体会出现变化,就连皮肤也显得特别敏感,容易起疹子,感觉瘙痒,严重时会影响生活作息与情绪,这可绝对不能轻忽!一旦有任何不适,准妈妈不要隐忍,也不能自己随意买药涂抹,以免加重病情,最好还是请皮肤科医生做正确的诊治,才能让自己舒服地度过整个孕期。

      20%的准妈妈有困扰

      从怀孕到生产后1个月左右,约有1/5的准妈妈会有皮肤瘙痒方面的问题,这些皮肤问题大部分与怀孕并无直接关系,反而是由一些皮肤疾病,例如湿疹、荨麻疹、药物疹以及细菌感染所造成,只有少数是因怀孕而产生。因此,医生诊治时必须先排除常见原因,才能怀疑是否单纯是因妊娠而引起的皮肤问题。

      在不同的季节,准妈妈会有不同的皮肤问题,如夏季因气候潮湿,流汗多,容易出现湿疹或皮肤毛囊炎等病兆;冬季则因为皮脂分泌减少,皮肤显得干燥,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皮肤龟裂,而引发冬季湿疹或缺脂性湿疹等,这些症状会在全身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

      3项良性的皮肤疾病

      以下3种孕期发生的皮肤瘙痒,对母体与胎儿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只要妥善治疗与保养,就可恢复正常。

      1.多型性妊娠症

      多型性妊娠症(Pruritic Urticarial Papules and Plaques of Pregnancy,简称PUPPP)在怀孕期间才会出现,发生原因可能因妈妈对胎儿的免疫反应所导致,一旦发生,会持续整个孕期,如果未加以治疗,准妈妈往往会因瘙痒而严重影响睡眠。除了影响准妈妈生活之外,由于这类皮肤疾病多属良性,对胎儿和妈妈本身的健康并不会造成影响。

      症状:出现类似荨麻疹或不规则的丘疹,感觉很痒,通常到生产后一周,症状会逐渐消失。

      发生部位:多发生在肚皮周围,再往大腿、手脚等其他部位扩散。

      发生阶段:怀孕后期,而且最常发生在第一胎,第二胎以后发生几率比较少,多胞胎或孕期体重增加快速的准妈妈也较容易发生。

      治疗:感到很不舒服时,准妈妈可寻求医生诊治,使用口服抗组织胺或局部类固醇药膏涂抹,以缓解症状。这类药品在分级上多属于B级,所以安全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2.妊娠痒疹

      妊娠痒疹,发生的原因目前仍无法确知,可能与怀孕期间激素变化以及外来刺激物等因素有关,对胎儿和妈妈并无明显影响。

      症状:出现红色或淡粉红色丘疹,患者会感到瘙痒,生产后会逐渐痊愈,不过容易留下色素痕迹。发生原因可能与孕期激素分泌或皮肤干燥、受到外来刺激有关。

      发生部位:好发于四肢近端伸侧,包括大腿或手臂。

      发生阶段:怀孕中、后期(约怀孕4~9个月之间)。

      治疗:主要以外用类固醇药膏为主。

      3.痒性毛囊炎

      痒性毛囊炎也是孕期间常见的痒症。

      症状:患者皮肤会出现一颗颗小丘疹或小脓包。

      发生部位:以上半身最多。

      发生阶段:较容易发生在怀孕第4~9月。

      治疗:大约在产后两星期就会自动消失,无须刻意治疗。

      3种影响胎儿的皮肤疾病

      上面提到的3种常见孕期痒症,对母体与胎儿不会造成影响,但是以下3种皮肤疾病,是有可能会影响到腹中的胎儿的,所以在孕期过程中准妈妈仍是要妥善做好皮肤保养工作。

      1.胆汁郁积性瘙痒症

      发生阶段:多发生在怀孕后期。

      成因:因肝脏代谢与胆汁郁积问题,进而产生的瘙痒症状,严重时会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胆酸升高等现象,也可能因此导致死胎、早产,准妈妈必须特别小心。

      发生率:此疾病的发生几率并不高,约在0.02%~2.4%。

      2.妊娠型类天疱疮

      发生阶段:通常发生在怀孕后期。

      成因:属自体免疫性疾病,是一种罕见疾病,由腹部出现很痒红疹或水泡,而后迅速扩散,可能引发胎儿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发生率:约1/60000~1/40000。

      3.疱疹样脓痂疹

      成因:属于一种脓疱型干癣,患者皮肤会有脓疱,而且可能会发热、发冷,抽血检查会发现有血钙下降情形,也可能造成死胎、早产、流产。

      其他4大常见皮肤问题

      1.血管扩张

      怀孕期间,准妈妈因血量增加,体温也跟着增加,会较为怕热,此外,也较容易发生血管扩张的情形,导致脸上、乳房以及四肢皮肤会出现微血管扩张痕迹,甚至出现血管瘤。

      2.肌肤较敏感

      准妈妈对外来的刺激像是日晒、磨擦或化学药品等,会有比较敏感的反应。

      3.孕斑

      因为孕期间受到激素变化所影响,准妈妈很容易出现孕斑(即所谓肝斑)。孕斑多发生在双颊,呈现猪肝色,很多人误以为肝不好,其实是孕期激素增加所造成。准妈妈如果能做好防晒,别让皮肤晒黑,通常生产后会逐渐淡掉。

      4.汗疹

      此为流汗所造成,最容易出现在腹股沟、腋下等皮肤容易磨擦的部位。夏天时可多使用电扇或冷气,来缓和瘙痒症状。

  • 高危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婴儿有较高危险性,可能导致难产及或危及母婴者,称高危妊娠。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称为高危孕妇。孕妇患有各种急慢性疾病和妊娠并发症,以及不良的环境、社会因素等,均可导致胎儿死亡、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先天畸形、早产、新生儿疾病等,构成较高的危险性,从而增加了围产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凡列入高危妊娠范围内的孕妇,就应接受重点监护,尽量降低围产期发病率及死亡率。

     

    怀孕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如果孕妇患上了高危妊娠的话,就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打击,因为大家都知道,高危妊娠对于孕妇和孩子来说都是很危险的。那么,哪些原因会引起高危妊娠呢?

     

     

    孕前高危因素


    1.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35岁。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属于高龄产妇,怀上染色休不正常胎儿的几率较大,早产机会较多,容易发生妊娠期并发症。而且由于骨骼及生理因素,高龄孕妇顺产的机会也可能减低,新生儿遗传缺陷发生率明显较高。


    2.身高:身高在145厘米以下,体重不足40公斤或超过85公斤,骨盆狭窄,容易发生难产。


    3.血型:女方血型是O型,而丈夫血型是非O型;或女方血型为Rh阴性而丈夫血型为Rh阳性者,则会出现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症。

     

    4.患有内科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脏病、肝炎、贫血、内分泌疾病等。


    5.有过异常孕产史:如流产次数过多;有过早产、过期妊娠、死胎及各种难产;分娩过巨大儿及低体重儿、先天性畸形儿;有手术产(产钳、部宫产)及有子痫前期症状或子痫病史者等。


    孕后高危因素


    1.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病毒性肝炎等。


    2.病毒性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3.妊娠早期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农药、化学毒物及服用对胎儿有害药物。

     


    4.妊娠期异常情况: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孕期出血、胎盘异常、过期妊娠、羊水过多、胎儿过大或过小、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位置异常、母子血型不合。


    5.妊娠期估计分娩有困难:如骨盆狭窄、胎位不正、脐带异常、头盆不称以及可能出现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或产后休克等。


    6.其他情况:巨大儿、多胎妊娠等情况。


    上面就是对高危妊娠原因的介绍,其实,高危妊娠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所以大家要放轻松,尤其是女性朋友,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患病就郁郁寡欢,这样的话,是有可能会引起抑郁症的,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只要大家定期检查,认真治疗,一定可以安全的生下孩子。

  • 生完孩子得了痔疮的患者也是比较多的,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采用饮食调理,平时尽量多吃点清淡的东西,而且避免烟酒和辛辣食物的刺激,一般情况下症状就会慢慢的减轻,而且还可以使用点肛泰之类的药物进行治疗,要是严重的话,就要到医院手术治疗了。

     


    妻子是在生了孩子之后一两个月的时候感觉到自己大便的时候肛门会有疼痛的症状,现在也发现是得了痔疮了,总是会感觉大便干燥的时候痔疮就会严重,也会有便血的症状,那么,生完孩子得了痔疮怎么办。


    1、生了孩子之后得了痔疮的患者,一般都是由于生产或者是坐月子的时候出现便秘造成的,这个时候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一般有痔疮的患者,首先要保持大便通畅,这样才会避免痔疮的症状加重,而且也可以帮助痔疮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要是想保持大便通畅的话,首先就要进食一些易消化、有润肠效果的食物,可以选择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而且还需要注意饮食应粗细搭配,少饮浓茶、咖啡、酒类及辛辣的食物比较好,因为这类的食物会对肛管有很大的刺激,也会很容易导致便秘的症状更加的严重。


    2、患者在便后的时候需要温水坐浴,局部应用痔疮栓或痔疮膏进行治疗就会有很好的作用了,而且平时还需要注意多运动,只有保持一定的运动,患者才会有更好的消化,也会避免大便干燥的症状出现,而且还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取注射治疗、冷冻治疗及物理治疗等办法进行调理,要是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了,包括:结扎法、胶圈套扎法、痔切除等。

     


    3、出现痔疮的患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办法进行治疗,而且平时还需要及时的纠正便秘的症状,只有保持通畅的大便,痔疮的症状和病情才会有更好的治疗和控制,而且大便通畅还可以预防痔疮治疗之后复发的情况出现,患者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


    最后,产后出现痔疮的患者,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只有及时的调理,患者的病情才会慢慢的改善,而且患者还需要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着急上火的情况出现,而且平时多喝点果汁,蔬菜汁对缓解痔疮也会有好处。

  • 说到皮肤瘙痒症,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一位相声界的泰斗级人物马三立先生。他在当时相声界可谓是年纪最长、资历最老、辈分最高、造诣最深的相声泰斗,在天津更是形成了“无派不宗马”的说法。他创作的相声雅俗共赏,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其中有一个经典的单口相声《祖传秘方》,就说了这么个有关皮肤瘙痒的故事。马老先生的“表弟穆翔凤”,因皮肤痒痒花5毛钱买了一份家传秘方,回家一层一层打开包装纸,发现里面的纸条写着两个字——挠挠!让人忍俊不禁一笑!

     

     

    单纯性的皮肤发痒,可能这个“挠挠”的祖传秘方就能管用,但皮肤瘙痒症,恐怕光挠还不够!因为搔抓和刺激往往容易造成恶性循坏,导致瘙痒反复发作,反而使病程延长,不易治愈。皮肤瘙痒症是指无原发性皮肤损害,临床表现以瘙痒为主的皮肤感觉异常的皮肤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特点就是阵发性的皮肤瘙痒,患者难以忍受,用手或器具搔抓来缓解,但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性损害。皮肤瘙痒症根据瘙痒发作的部位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种类型。

     

    中医将皮肤瘙痒症称为“风瘙痒”、“痒风”、“痒症”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所致。而痒产生的机理,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载:“虚邪之中人也,……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简单地理解就是,风邪侵犯人体肌表,正气与邪抗争,由于皮肤腠理开泄,风邪游窜于毛腠之间,所以出现痒的感觉。

     

     

    而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则认为:“诸痒为虚。血不荣肌肤,所以痒也。”两种观点恰好说明皮肤瘙痒症的存在邪实和正虚两种不同情况。因此,临床在运用中医药治疗时,也需要辨识清楚证型虚实再用药治疗。皮肤瘙痒症属血热证,选用消风散加减;风寒证,选用竹叶柳蒡汤加减;湿热内蕴证,选用银花解毒汤加减;血虚风燥证,选用养血润肤汤加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皮肤瘙痒症有时不单独发病,常常由其他疾病导致,诸如糖尿病、尿毒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及艾滋病等等。临床在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时候,不可大意,应仔细询问病史,切勿舍本求末,贻误病情。

     

    本文旨在科普,文中涉及方药需要医师指导下服用。

  • 俗话说“房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断”,香椿是很多人非常喜爱的季节性美食,有“树上蔬菜”之美誉。北方有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四川有椿芽炒鸡丝,陕西有炸香椿鱼,安徽有春芽辣子汤、五香椿芽等等,安徽太和县的香椿从唐代起就成为贡品,进献给皇家。

     

     

    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平,无毒,具有健胃消食,祛风理气,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皮肤病、脱发、白带过多,上火等病症。科学研究表明:每100克香椿芽中,含有碳水化合物9克,蛋白质1.7克,膳食纤维1.8克,胡萝卜素0.7毫克,维生素C28毫克,维生素E0.7毫克,钙90毫克,铁1.9毫克,硒1.17毫克,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天然醇和芳香油。

     

    中医素有芳香醒脾的理论,就是使用气味芳香的药物治疗脾胃湿邪阻滞的疾病,脾胃有湿邪阻滞者主要表现为:食欲差,腹胀,口淡无味,大便黏腻等。香椿香味浓郁,能激发食欲,健胃消食,清热利湿。

     

    香椿中含有一定量的的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水解产物为生育酚,对于助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药理实验证实:香椿芽煎剂可以抑制与杀灭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细菌,所以香椿可以辅助治疗腹泻与痢疾。历来中医用来治疗腹泻和痢疾,更多的使用香椿的根皮与树皮,椿根皮味苦、温,性收涩,有止泻、止痢、止带、止血的作用,可以用于腹泻、痢疾、白带过多、妇科出血等等。

     

    有报道指出,有人因为食用香椿导致喉头水肿及荨麻疹,所以,从未食用过香椿的人应谨慎食用。此外,香椿中含有较多亚硝酸盐,为致癌物质。有实验研究证实,用热水焯45秒时可将香椿内的亚硝酸盐含量降低84%,焯的时间如果过长则亚硝酸盐成分不会继续下降,还可能加速维生素C、香椿多酚等有效成分的流失。一般做饭的时候,很难精确到秒,大家记住焯1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在很多乡村,野香椿幼苗和漆树幼苗杂生,二者的叶子极其相似,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区分清楚。漆树的嫩叶毒性特别强。我有个门诊病人,就是误把漆树叶当成了香椿,结果中毒了,浑身奇痒,浮肿,严重时化脓流水,治疗了很久才痊愈。因此,不熟悉当地乡情的朋友,最好不要去野外随意采摘香椿。

  • 患者唐某,女,41岁,因全身起风疹团5天来诊。患者先前曾接受抗过敏治疗,病情缓解。昨日因受风后病情加重,服前药无效,于是求助于中医。症见风疹团遍体,色红,瘙痒难耐,入夜更甚,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时值桂圆上市,嘱患者购买桂圆3斤,取桂圆壳,分三份,每日一份,煎水洗澡。用药一次后瘙痒大减,三次后疹消痒止。

     

     


     时下正值桂圆上市,其果肉晶莹剔透,鲜嫩多汁,甘甜爽口,老少皆宜。古称龙目,又名龙眼、圆眼、福圆、益智等。 唐《岭表录异》:“荔枝方过,龙眼即熟,南人谓之荔枝奴,以其常随于后也。”

     

     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功能补心脾,益气血,主治心脾两虚之惊悸、怔忡、失眠、健忘及气血不足之证。内服用10~30克,煎汤、熬膏、浸酒或入丸剂。湿阻中满,或有停饮、痰火者忌用。

     

    龙眼肉应用广泛,尤其龙眼膏,治疗心脾两虚、气阴不足的失眠、健忘、疲劳、心慌、心悸等证,疗效卓然。本人应用该方治疗多例失眠患者,均在1~ 3料之间取得一定疗效。取龙眼肉1000克,隔水加盖蒸48小时,可每日蒸12个小时,4天熬好,蒸好后加入西洋参粉100克,和匀,冰箱冷藏,每日取10克睡前温水化服,功能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益气养阴。

     

     

    《滇南本草图说》认为龙眼壳味甜性温,功能祛风散邪,聪耳明目,可治心虚头晕、水火烫伤及痈疽久不愈合等,内服3~6克。煅存性,研磨干撒或桐油调,治疗外伤,能止痛,愈后少瘢痕。近代上海名医邹孟城认为龙眼壳具有散风疏表,凉血清热的功效,煎水外洗可治荨麻疹、瘙痒症、夏季皮炎等皮肤病。

     

     龙眼核:味涩性平,功能止血定痛,理气散结。用法:煅研外敷,治创伤出血,足趾痒烂,烫伤、疥癣;治疗疝气、瘿瘤。煎服3~9克。该药出自明代范洪《滇南本草图说》。

     

    近代上海名医邹孟城先生在其临床经验中对桂圆的应用有很多心得体会,本人据此将龙眼壳、肉、核于临床,多次获得满意疗效。

     

    本文旨在科普并供中医同行参考。患者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以前跟师学习时,遇到一个结节性痒疹的女性患者,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却被顽固性瘙痒折磨了七八年。该患者皮肤上布满了黄豆大的硬结,硬结里异常瘙痒。挠!挠!挠!皮肤上出现一道道血痕,但一点都挠不到痒处。这种痛苦,让她几乎崩溃。

    说起皮肤病的瘙痒,一般都是夜间比白天要严重得多,因此很多患者都是在安静的夜里被折磨得痛不欲生,而且皮肤病的瘙痒会因为抓挠而加剧,形成“瘙痒—搔抓—更加瘙痒”的恶性循环。

     

     

    一些慢性反复发作性皮肤病,比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西医也并没有完善的治疗方案,常常是内服西药配合外用激素类药膏,或者加上冷冻、封包等一些物理疗法,其价格昂贵、副作用大,并且疾病的反复发作常常令患者失去信心。中医在上述疾病的治疗中,其疗效越来越受到认可与重视。

     

    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位被顽固性瘙痒困扰很多年的结节性痒疹患者,老师在诊断过后,为其处方中药汤剂10剂,嘱其每日早晚饭后1小时温服。10天以后,那位患者来复诊,很激动地跟老师反映:“大夫,我吃了这药以后还真挺管用,现在痒得没那么严重了,晚上可算能睡个好觉了!真得感谢您!”老师又问道:“如果原先的瘙痒一共有10分的话,你觉得好了有几分?”患者略思考后回答说:“好了7分或8分吧,我觉得是。”于是老师对处方略作调整,嘱患者继续服用。

     

     

    七八年的顽固性瘙痒,10剂药下去就能有这么明显的效果,笔者当时感觉很不可思议!后来老师告诉我,这个方子叫“全虫方”,是近代著名的中医皮肤病泰斗赵炳南前辈的经验方。原方组成为:全蝎6g,皂角刺12g,猪牙皂角6g,刺蒺藜15~30g,炒槐花15~30g,威灵仙12~30g,苦参6g,白鲜皮15g,黄柏15g。方中全蝎息风解毒、散结通络,皂角刺辛散温通、消肿托毒,刺蒺藜祛风止痒,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而散风祛湿、疏风通络,白鲜皮、苦参清热燥湿、散风止痒,黄柏、槐花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以清理肠胃之湿热。

     

    此方具有祛风止痒、除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慢性顽固瘙痒性皮肤病,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是很多中医皮肤科大夫临床常用的验方。笔者在临床运用时,一般以皮肤病慢性顽固性剧烈瘙痒伴皮损局部增厚、硬结为外在指征,综合中医四诊合参给予加减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等人群应酌情减量使用,对于皮肤病属血虚风燥者不宜使用。

     

    文章仅作科普,并供同行参考。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治疗,不可盲目照搬。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