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今天的问题有关宝宝的睡眠,想必很多家庭都碰到过这样的“小睡渣”,半夜醒的次数多、哄不睡、有动静就醒、睡眠不规律......
最新数据显示,超过80%的宝宝都会有夜醒,其中超过22%的宝宝夜醒在3次以上的。婴儿睡眠周期相对较短,睡眠机制尚未成熟,在深睡眠和浅睡眠转换时醒来。
宝宝不能自主入睡跟家长的喂养方式、生活习惯有关,其实这都是爸爸妈妈一手造成的,宝宝的睡眠受爸妈影响,宝宝睡不好又反过来影响爸妈,陷入了恶性循环。归结根本原因是父母缺少耐心与陪伴,还可能会将生活中的焦虑带给孩子。
孕晚期就开始培养宝宝睡眠规律
当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他感受到的全是黑夜,隐约能区分出白天和黑夜的情况,是根据妈妈活动量来判断的,白天妈妈活动多,晚上妈妈活动少,所以孕妈妈要保证规律作息、不熬夜才可以哦!
当宝宝出生后,3-4个月会有白天黑夜的区分,主要靠光线、声音等来判断,例如宝宝白天睡觉家人生活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声音都可以存在,不必刻意静音,但是晚上宝宝睡后就要全家彻底静下来营造睡眠氛围。
1、抓住睡眠信号
宝宝犯困的表现是最直观的提示,家长要及时发现并哄睡。一般,宝宝犯困的信号有:打哈欠、揉眼睛、眼睛没神、反应不那么灵敏、啃手、咬东西、晃头、抓头发、小手胡乱挥舞、尖叫。
2、准备睡眠仪式
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特点,准备睡眠仪式,例如,在大人陪伴下睡前洗澡、抚触、听音乐、光线调暗、熟悉的枕头被褥等。关键是要每天坚持按一样的顺序做一样的活动,时间久了,宝宝就能把这些活动和睡觉联系起来,知道做完这些就要睡觉了。
3、必要安抚
当困意袭来,对宝宝是一种难过的体验,会不自觉地哭闹,而吸吮、拥抱和拍打会使宝宝达到相对平静状态,这些方式的 “哄”,是积极正面的。妈妈们可以尝试从在房间里小范围来回走动,左右左右摇摆,注意不要猛晃脑袋,待安静下来后轻轻放下;或者使用安抚巾、安抚奶嘴辅助安抚。
很多妈妈认为安抚奶嘴、安抚巾不好,其实不然!
家长不用刻意拒绝宝宝喜欢的小安抚物,使用安抚奶嘴和安抚巾是为了让宝宝学会自我安抚,培养自主入睡能力。安抚奶嘴要注意控制使用频率,只在宝宝睡前或哭闹时使用,以免过度依赖。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要定期清洗晾晒宝宝的安抚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些家长无意间发现宝宝两边阴囊大小不一样,宝宝还小的时候可能还不是特别担心。当孩子几岁的时候还是两边不一样,便开始着急。
对于孩子隐睾的情况, 是否严重?为什么会出现隐睾?需不需要手术?
什么是隐睾?
隐睾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畸形。是指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降至阴囊,停在下降路径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睾丸在阴囊以外的位置,也可以包含睾丸缺失(有证据显示睾丸缺失患儿最初睾丸存在,但在发育过程中消失,其最大可能为精索扭转或血管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隐睾?
其实在胎儿早期,蛋蛋不是在阴囊里而是在肚子里,跟肾脏一样都在腹膜的后方,随着胎儿的发育,蛋蛋会逐渐沿着腹膜后向腹股沟再向阴囊下降。如果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的下降过程发生障碍,“抛锚”于下降途中,阴囊里找不到睾丸,就发生了隐睾症。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目前的说法有很多。比如孩子早产,这个下降过程还没完成就生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早产的孩子隐睾发病率高的原因。再比如妈妈怀孕的年龄大了、太胖了、内分泌有问题等等。
隐睾在男性新生儿发病率为3%-4%,早产儿中发病率约为30%,是正常成熟儿的6倍左右。出生后睾丸仍有自行下降可能,一般在出生后3-6个月。1岁以后睾丸基本不会自行下降。1周岁时发生率为1%,成人约0.7%。单侧约占75%,双侧约占25%,右侧明显多于左侧。
隐睾有什么危害?
睾丸未降及其相关疾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包括腹股沟疝、睾丸扭转、睾丸外伤、生育能力低下和睾丸癌。其中生育能力下降和睾丸癌最为严重。睾丸的生精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孩子出现隐睾需要手术吗?
宝宝在出生时多数下降不全的睾丸可在半年内自行下降。若睾丸仍下降不全,在 1 周岁前开始影响生育力。对于先天性睾丸下降不全,推荐手术治疗在 6 月龄后尽早进行,一定要在 2 周岁前完成。对于后来在儿童期出现睾丸上升的患儿,一般来说应当在发现后 6 个月内进行手术。
目的为保全患者生育能力,避免精神心理不良影响,减少性功能不正常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常建议在0-6个月时采取观察等待的方法,等待患儿隐睾自行下降;6个月-2岁时候优先采取内分泌治疗,促使睾酮升高以促进睾丸下移。如内分泌治疗失败,加以采取手术治疗即睾丸下降固定术,最佳的手术时间是18个月以内;对于青春期睾丸仍未下降的患儿,推荐行睾丸切除术,预防以后癌变。
这里要注意,睾丸回缩这种生理现象。
男性的睾丸有提睾肌,当受凉或者受到刺激后提睾肌就会收缩,睾丸会回缩到阴囊的上方。当我们在比较高的温度下或者洗热水澡时,观察阴囊内的睾丸是否会下降到阴囊内,如果能下降到阴囊内就是正常现象。睾丸回缩不代表有疾病,它只要不在腹股沟区就没有任何问题。睾丸在阴囊内,可以发挥睾丸的正常生精功能。当阴囊收缩时就会导致睾丸回缩,阴囊的收缩和舒张可以调节阴囊的温度,大家不要担心。
所以,如果发现睾丸不在阴囊内,不要着急,建议多次不同时间给予检查阴囊内是否有睾丸。当然,是不是要手术,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手术,应该先去医院好好检查,交给专业的医生判断和处理。
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结合组成一个家庭,就会期盼一个小生命的诞生,但是宝宝的诞生就让许多的新手爸妈出现各种焦虑和各种恐慌,因为宝宝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它在适应世界的变化时就会出现很多症状,他自己不会说,那就需要我们细心来观察发现了,但是也会导致很多的家庭因宝宝的一些症状而出现家庭的矛盾,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宝宝缺少钙有哪些表现吧。
钙是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的必要营养元素,如果钙的摄入量不足就会导致宝宝出现发育缓慢,骨骼不健全等等疾病。除了这些如果还严重的缺钙还有哪些症状呢?
1. 宝宝睡觉困难,不容易进入睡眠状态,在晚上的时候还会经常出现突然惊醒和哭闹不止;
2. 如果宝宝缺钙,在入睡之后头部常常还会出很多汗,尤其哭闹之后更明显;
3. 宝宝在如果缺钙就会表现出很烦躁,坐立不安,不容易被哄好;
4. 如果钙缺失会导致宝宝的上个方面和长牙齿方面会比同龄不缺钙的小朋友晚一些;
5. 由于缺钙的原因会导致宝宝骨骼不能正常的发育,因此会导致宝宝学走路推迟;
6. 宝宝如果缺钙还会引发腹痛;
7. 能添加辅食的宝宝如果钙的缺失还会出现厌食或者挑食的现象,指关节也会变大,但是指节会变得瘦小而且没有力气;
8. 如果严重缺钙还会引起抽搐症状。
1. 我们适当去医院买一些婴儿专用的钙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改善宝宝缺钙的症状;
2. 我们也可以给宝宝哦喂一些含钙量比较的奶粉来补充钙的缺失;
3. 年龄比较大的宝宝可以喝一些骨头汤拉补充钙,里面的微量元素有很多,因此也是补钙的;
4. 如果宝宝比较小,那么我们就要保证妈妈的钙充足,通过母乳来补充;
5. 还可以经常的带着宝宝晒晒太阳,也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维生素d来促进对钙的吸收。
婴儿宝宝缺钙的话对身体影响是比较大的,缺钙的宝宝也会出现一些症状,因为不会表达,那就需要我们家长去细心的观测宝宝的变化了,如果宝宝出现以上几点,建议带着宝宝去检测一下是不是钙的缺失,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宝宝是一个新的希望,既然选择带他来到这世界,就要去给他的健康负责。
母乳喂养建立起的亲子关系是妈妈与宝宝之间最温暖的回忆。虽说母乳喂养再久都不嫌累,可总有不得不结束的一天,这一天到来时,妈妈应该如何帮助自己和宝宝科学平稳地共同度过“难关”?来听听特邀儿保专家叶芳博士的建议吧!
专家简介
叶芳,医学博士,儿童保健医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就职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要负责儿童常见病的诊治,各月龄儿童体检,免疫接种咨询等。擅长儿童营养性疾病的诊治及幼儿智力早期开发,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指导,儿童疾病预防等。
断奶是一个让人揪心的过程。为了全面了解这一过程,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介绍:
什么是断奶→为什么要断奶→什么时候断奶→什么时候不要断奶→重点介绍如何断奶
WHAT 断奶是什么?
断奶的真正定义是在宝宝饮食中开始引入辅食,逐步脱离母乳的过程。也就是说,从给宝宝添加第一种母乳以外的食物开始,宝宝就进入了断奶的阶段。
断奶分两类:自然离奶和计划断奶。
自然离奶是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逐步进行断奶,也叫做宝宝主导的断奶,是宝宝主动脱离母乳的过程。当宝宝逐渐接受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辅食,同时仍给予母乳喂养,通常在2-4岁之间宝宝可以完全断奶。
计划断奶是妈妈根据情况决定开始断奶,也叫做妈妈主导的断奶。考虑计划断奶的主要因素包括:休完产假回到职场、母乳不足、哺乳体验不佳或患有不宜哺乳的疾病、再次怀孕等。
WHY 为什么要断奶?
宝宝4-6个月开始,体内的铁储存已经耗尽,而母乳中铁含量较低使得需要额外给予宝宝含铁食物以保证铁的摄入;宝宝一岁左右开始,母乳已经不能为其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因此需要添加包括肉、鱼、蛋黄、豆腐、奶酪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延迟辅食添加的时间可导致宝宝出现缺铁性贫血和其他微量营养素缺乏。因此,宝宝需要逐步接受包括配方奶、辅食在内的其他食物,进入逐步脱离母乳(断奶)的阶段。
WHEN 什么时候断奶?
对于断奶,国内外没有一个明确推荐的时间段。通常认为在13-15月龄或3岁左右,是普遍意义上断奶的最佳时机,即错过1岁半-2岁半这个自我意识和独占欲增长的小高峰阶段,同时该时期宝宝的短期记忆力明显增强,能长时间寻找妈妈而不容易转移注意力。
即便有规律可言,断奶也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即每个家庭、每个妈妈和每个宝宝,都有适合自己的断奶时间。
WHEN NOT 什么时候不要断奶?
湿疹—国内外研究结果都表明,纯母乳喂养可减少婴儿早期的皮肤湿疹和过敏。如果因添加辅食或配方奶导致少量湿疹,为避免湿疹严重,应恢复部分母乳并推迟断奶时间。
宝宝生病—如果宝宝正在生病,应当坚持母乳喂养,适当推迟断奶的时间。
生活环境出现较大转变—当家庭出现一些变化(如近期搬家、装修等引起家庭环境变化),应当推迟断奶的时间,待宝宝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后再行断奶。
how 如何断奶?
母乳喂养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妈妈可以选择哺乳和断奶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逐步断奶、偶尔满足宝宝的强烈需求进行哺乳。一般来说,每天进行3-4次哺乳,奶量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每天仅哺乳2次,奶量会更少。每天仅哺乳一次,奶量几乎会降到0。断奶的首要前提是: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根据宝宝的月龄不同,需要关注的重点也不同。以下按照月龄不同进行断奶的介绍。
0-6月龄宝宝
给6月龄内的宝宝断奶,妈妈需要完成两个重点任务。
1、逐步适应奶瓶 逐步适应奶瓶就是依次将母乳减量,用奶瓶代替哺乳,避免突然断奶。
2、观察宝宝对配方奶有无不适应部分 6月龄内的宝宝肠道屏障功能还未发育完全,从母乳过渡到配方奶时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以咨询医生意见,为宝宝更换最适合的奶粉:
宝宝口唇周围发红;面部、身体皮肤出现散在的红色小疙瘩;大便带血丝;大便发绿;肚子鼓鼓的,放屁较多;大便中奶瓣等,都在提示对配方奶中的部分物质过敏或不消化,或喂奶方式有问题。
另外需要观察宝宝是否出现脱水症状:前囟凹陷、嘴唇发干、哭闹时没有眼泪、皮肤没有弹性等。当宝宝出现一个症状时需要恢复部分母乳喂养,出现两个以上症状时需要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6-12月龄宝宝
除了以上提到的断奶技巧外,对于6-12月龄的宝宝,还需注意适当延迟每次哺乳的时间。当宝宝提出要求时,不要绝对拒绝,答应他会在某项活动之后再哺乳,尽可能通过讲故事、外出活动、玩游戏等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增加与除妈妈以外其他人的互动,等到宝宝与其他照顾者熟悉之后,就可以由他来喂奶瓶和辅食了。
如果妈妈还在哺乳,每次哺乳时要逐渐缩短时间。可以试着用一个计时器,当设定时间结束时,就要停止哺乳。一段时间后,当宝宝意识到时间一到就不能吃奶了,但每天还能吃到妈妈的奶,几次之后就会接受这一现实了。这个阶段可以给宝宝添加少量水或果汁,但建议每日包括水、果汁在内的饮水量不超过120ml,以免影响吃奶量。
1岁以上宝宝
给1岁之后的宝宝断奶难度较大,随着月龄的增大,此阶段的母乳对于宝宝来说,不再仅仅是营养来源,更是安全感的来源和与妈妈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断奶阶段要注意:
1、不要主动提供 也不要一味拒绝
当宝宝一再要求哺乳,可以哺乳一次,但不要每次想吃奶时都满足他。
2、规律给宝宝喂辅食和水
尽可能减少宝宝饿和渴的感觉,要知道,此时期的宝宝大多是因为无聊、困倦、舒适等原因,而非饥饿,会要求妈妈哺乳,因此当宝宝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后,分情况想办法来代替哺乳,例如:
当宝宝感到无聊时,可以给他一块小点心(如磨牙棒、婴儿饼干、或自制胡萝卜条等)来分散注意力,或带他进行户外活动;
在平时的哺乳时间不断地向他介绍能带来安全感的新食物,新玩具(如毛绒玩具)等。要注意,分散宝宝注意力的时候尽量选择与之前哺乳时不同的地方。
大部分宝宝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或每晚入睡时,对于母乳的需求特别强烈。如果你的宝宝属于其中一个,可以在这一时间段进行哺乳。
3、给宝宝直接使用杯子喝奶
4、尽可能多与宝宝进行亲密接触
但要尽量避免像以往哺乳那样抱着宝宝,否则会给宝宝带来错觉,以为妈妈要开始哺乳了。可以试着竖抱宝宝,并增加皮肤的直接接触。
还有想问的?点此和叶芳医生直接交流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生完娃刚觉得十月怀胎终于结束了,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喂奶又是一关,好不容易奶水慢慢补上来了,孩子又半夜不睡觉,哄睡太难了,眼袋都快掉地上了......
睡不好整个人精神状态就会很差,原本在生完孩子后,妈妈身体的激素水平大幅回落,情绪波动就大,再睡不好,妈妈们在暴躁的边缘徘徊,“一孕傻三年”其实还是跟妈妈睡眠质量有关系。
每个妈妈都希望养出一个“好好睡觉”的乖娃娃。
1、宝宝半夜醒来别着急喂奶
有的妈妈一见孩子醒了,在扑腾,迷迷糊糊的就给宝宝喂上奶了,喂奶的过程中宝宝就彻底醒过来了,需要再次哄睡,一旦彻底醒过来,再想入睡就比浅睡入深睡难多了。
其实宝宝有的时候扑腾一小会就会重新进入睡眠的,是宝宝由深度睡眠转换浅度睡眠的往返过程,此时如果你把他抱起来喂奶,就彻底醒过来了。
不如先等一等,如果彻底醒了,哭闹那就是饿了或者拉尿了,根据对自己宝宝的观察,来判断宝宝的需求。
2、给宝宝一个优质睡眠环境
用遮光的窗帘,可以点个小夜灯方便半夜喂奶或换尿布,也不用太过安静,一点声音都不能有,可以比正常的音量稍小一些就好,太过安静宝宝适应不了普通噪音,不利于以后到其他环境睡眠。
3、睡宝宝床
建议宝宝睡在床边单独的床里,一个是为了防止大人翻身压到孩子,另一个就是大人在翻身过程中床垫会有晃动,会影响到宝宝睡眠, 可以用那种拼接在大床边的宝宝床,方便半夜喂奶。
4、白天尽量缩短睡眠时间
我们成人如果白天睡得多了,晚上就会不那么困,熬夜到很晚,一直有精神,宝宝也一样,白天都在睡觉,晚上就该活跃了,最后养成昼夜颠倒,和妈妈的生物钟截然相反,都睡不好。
5、增加活动量
小时候玩游戏、打篮球,出了不少汗,身体比较累,到家躺床上就睡了,运动量消耗掉宝宝过剩的精力,这样晚上睡得就容易多了,宝宝小的话可以学宝宝游泳,到有专业资质的婴幼儿游泳馆,由专人监护的机构去游泳,切勿自己在家diy,容易发生危险。
6、多加陪伴增加安全感
很多宝宝半夜总是惊醒也和安全感有关,从妈妈的子宫里到外面陌生的环境,宝宝不免会有些恐惧,有不少妈妈说自己剖宫产的宝宝安全感更差,容易惊醒,对于安全感比较差的宝宝,妈妈的安抚陪伴很重要,让宝宝熟悉自己的气味、触感,增加彼此亲密度,母乳喂养的宝宝安全感更高一些,奶粉喂养的宝宝因为喂奶可能是多个人,宝宝记不住那么多,就有可能建立不了亲情联系。所以即便不母乳喂养,也要固定喂奶和陪伴,让孩子熟悉自己。
7、提前准备进入睡眠状态
当我们还处兴奋的状态下,是很难很快入睡的,即便躺在床上,大脑也还在兴奋状态,所以睡前尽量不要让宝宝处于很兴奋的状态,尽量平和。
1、白噪声
可以找一些生活噪音片段,比如流水声、吹风机声、吸尘器声、蝉鸣声等等,或者给宝宝唱摇篮曲,哄睡小歌曲等等促进宝宝入睡。
2、侧卧姿势哄睡
小婴儿可以让宝宝侧卧在妈妈的臂弯里,脸枕着妈妈的手臂,脸部朝内,轻轻拍打背部,让宝宝听到妈妈的心跳,营造在子宫里时的姿势和声音环境,促进入睡。大一点的可以让宝宝抱个小抱枕
3、吮吸
可以选用宝宝接受的安抚奶嘴
4、睡前洗澡、抚触
在宝宝睡觉前洗澡,清洁皮肤,再来点按摩抚触,放点美妙的摇篮曲,养成洗完澡就该睡觉的习惯,形成动作关联。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数据显示,超过80%的宝宝都会有夜醒,其中超过22%的宝宝夜醒在3次以上的。婴儿睡眠周期相对较短,睡眠机制尚未成熟,在深睡眠和浅睡眠转换时醒来。
宝宝不能自主入睡跟家长的喂养方式、生活习惯有关,其实这都是爸爸妈妈一手造成的,宝宝的睡眠受爸妈影响,宝宝睡不好又反过来影响爸妈,陷入了恶性循环。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如何培养宝宝自主入睡。
当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他感受到的全是黑暗,「白天」和「黑夜」对宝宝来说是根据妈妈活动量来判断的,白天妈妈活动多,晚上妈妈活动少,所以孕妈妈要保证规律作息,不可以熬夜!
宝宝出生后,3-4个月大时开始有白天黑夜的区分,主要靠光线、声音等来判断。宝宝白天睡觉时,家人生活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声音都可以存在,不必刻意静音,但是晚上宝宝睡后就要全家彻底静下来营造睡眠氛围。
01 抓住睡眠信号
宝宝的睡眠习惯是越困越睡不着,所以,咱们得看好宝宝的睡眠信号和清醒时间,让宝宝刚刚有困意的时候就去入睡,会更顺利。
宝宝犯困的表现是最直观的提示,一般宝宝犯困的信号有:打哈欠、揉眼睛、眼睛没神、反应不灵敏、啃手、咬东西、晃头、抓头发、小手胡乱挥舞、尖叫。
02 准备睡眠仪式
根据家庭习惯,准备相对固定的睡前仪式。例如:在大人陪伴下睡前洗澡、抚触、听音乐、光线调暗、熟悉的枕头被褥等。
关键是每天坚持按一样的顺序做同样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宝宝踏实期待,从兴奋状态逐渐变得平静,从而减少哭闹。时间久了,宝宝就能把这些活动和睡觉联系起来,知道做完这些就要睡觉了。
03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舒适的睡眠环境对成儿和宝宝都必不可少。比如昏暗的灯光、不过分吵闹的环境、合适的温度、舒适的睡衣和床品、安抚玩具的陪伴等,减少外界的刺激,建立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
04 必要安抚
「困意」对宝宝是一种难过的体验,会不自觉地哭闹,而吸吮、拥抱和拍打会使宝宝达到相对平静状态,这些方式的 「哄」,是积极正面的。
妈妈们可以尝试从在房间里小范围来回走动,左右左右摇摆,注意不要猛晃脑袋,待安静下来后轻轻放下;或者使用安抚巾、安抚奶嘴辅助安抚。
很多妈妈认为安抚奶嘴、安抚巾不好,其实不然。家长不用刻意拒绝宝宝喜欢的小安抚物,使用安抚奶嘴和安抚巾是为了让宝宝学会自我安抚,培养自主入睡能力。
安抚奶嘴要注意控制使用频率,只在宝宝睡前或哭闹时使用,以免过度依赖。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要定期清洗晾晒宝宝的安抚物。
宝贝吃奶时经常睡着,也不知道他究竟吃饱了没有,有时甚至害怕宝贝是不是生病了。其实,如果宝贝没有哭闹或需要频繁哺喂,体重增加正常,则属于正常现象。
小儿睡眠时间与其年龄成反比
新生儿及生后2个月的宝贝,几乎全部时间都处于半睡眠状态或睡眠状态。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成熟,才逐渐出现醒觉与睡眠交替的现象。一般在刚开始喂奶时,宝贝是不会睡觉的。当他逐渐吃饱后,就会减慢吸奶的速度,因而渐进梦乡。其实,小宝贝的胃容量并不像妈咪想象的那么大。因此,不用担心宝贝吃得不够量。
哺乳时妈咪要与宝贝适当的感情交流
宝贝吃着奶睡着,除了正常的生理需求外,还与妈咪在喂奶时不注意与宝贝交流有关。喂奶时妈咪应该面带微笑,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宝贝,轻轻抚摸宝贝的小手和头发,并且可以用轻柔的声音与宝贝交谈(尽管此时的宝贝根本听不懂)。随着宝贝的一天天长大,你会发现宝贝也在注视着你,似乎是在用他那清澈、明亮的眼睛与你进行无声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宝贝自然就不会睡着了。
如果宝贝真的睡着了,妈咪可以轻轻拉拉他的小耳朵,揪揪他的小耳垂,或者刺激一下他的小脚心,尽量让他醒过来吃饱后再睡,这样有利于形成规律性的哺喂。
按需喂养,不是超量喂养
健康足月的宝贝一般每隔2-3小时喂奶一次,最初每次吸吮时间不超过5分钟,然后会增加到10分钟。喂奶次数不要过于频繁。有的时候宝贝哭并不是因为饿,新手妈咪往往分辨不清,也许宝贝只是需要抱一抱,在这种情况下,宝贝还没有饥饿感,吃两口可不就睡着了。
与母乳不足有关
如果宝贝频繁吃奶、吃几口就睡,同时伴随体重不增或减轻,可能是因为母乳不足。因为母乳不足会使宝贝在吃奶时感到很疲劳。
这种情况下就要设法增加泌乳量以满足宝贝的要求。增加乳汁分泌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尽量让宝贝多吸吮乳头,同时在妈咪的日常饮食中注意多进汤汁等食物,当然也不是越多越好,还要注意适度,以免引起乳汁淤滞。
如果采取以上方法效果仍不明显,可咨询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催乳药。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宝宝学会独立吃饭真的这么难么?为什么有的宝宝2岁就能自己吃饭,有的宝宝到了4、5岁还得大人喂?原因其实还是在家长身上,有的家长在引导宝宝自主进食上方法不得当,才是导致宝宝迟迟学不会自主进食的主要原因。
吃饭不仅是营养需要,也是消化系统成熟的需要,同时对宝宝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协调宝宝呼吸与口腔的动作,为宝宝学习发声、开口说话打下良好的基础。咀嚼时还可以促进牙齿的生长。自主进食过程中要求宝宝的手、眼、嘴的高度协调和上半身的配合,对于专注力也有很好的提升。
1、培养正确吃饭方式
宝宝第一口辅食一定是一家人一起坐下来吃饭,营造良好就餐氛围,家庭成员可以给宝宝做正确的示范,例如该如何咀嚼、吞咽食物,宝宝都可以通过观察爸爸妈妈怎么做从而模仿并学习到正确的就餐方式。
2、避免吃饭时的各种干扰
吃饭环境太嘈杂,例如开着电视、大声喧哗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胃口。在嘈杂的环境下,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也无暇顾及食物的味道,久而久之会对吃饭越来越没兴趣。
3、固定吃饭时间和位置
为宝宝固定吃饭时间,最好安排和大人同一时间的正餐,配合适合宝宝高矮的固定餐位,进餐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为宜。正餐前2个小时不要吃零食及水果,避免剧烈运动。
4、多种食材搭配
选用不同的食材、颜色搭配,加上漂亮有趣的摆盘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自主进食成是功率会大大提升。
5、活动量要跟上
另外,平时要增加孩子的活动量,多锻炼多运动,这样身体能量消耗了,孩子才会有进食的需求。还要养成孩子定时入睡起床的习惯,生活规律了才会有正常食欲的。
“换了住的地方,我可能会因为少了月亮枕睡不好,宝宝也会因为环境的不熟悉,而睡不着,我该怎么办?“
注意,拥有这些困扰时,可以这样做!
熬夜追剧、玩乐.对孕妇及胎儿都有害
过年期间不用上班,熬夜追剧、玩牌往往成了必做的娱乐,因为过年是个放松的节日,孕妇比平常晚睡约1至2小时,并无任何大碍,但若是在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表示‘身体在抗议!’建议先暂停手上的娱乐,赶紧睡觉、休息。
孕妇别以为只有几次的熬夜,对于身体不会有伤害,由于怀孕后的身体与孕前不同,各项身体部位都会产生变化,像是孕期视网膜变得较水肿,熬夜过度使用眼睛,就可能让视力恶化,提早出现老化现象;在该休息的时间没有休息,容易导致身体缺水、皮肤松弛、弹性变差,不仅会让妊娠纹变深,也易让身体色素沉淀更深、斑点更多,更严重的结果,孕妇还可能出现子宫收缩、血压突然升高等状况。
熬夜不仅对孕妇本身有害,对于胎儿也会造成影响,像是孕妇熬夜容易导致胎盘功能不足,进而使得胎儿发育过慢,另外孕妇若没获得充分的休息,相对的胎儿休息的时间也会减少,就会变得较为躁动,不只出生后会变得难带,智力方面也能造成影响。
月亮枕带不出门,棉被是最佳替代品
在过年期间,多数人都喜欢躺在床上翻手机追剧,一口气追完,觉得这真是一大享受,但孕妇可要特别留意了,由于肚子变大,压迫到下肢神经,建议不要同个姿势维持太久时间,以免造成血液不循环。
除了看剧的姿势须留意,睡眠的姿势也是!怀孕后期的孕妇,仰睡容易腰酸背痛,侧睡又会觉得背部没有支撑,不论哪种睡法都会觉得不舒服,多数人会用月亮枕作为辅助,但要到外头过新年,体积大的月亮枕不方便带出门,这时要怎么让自己在外头也能睡得舒服?
其实运用身边的物品就能解决这样的困扰,孕妇可使用一般枕头直直地夹在双腿之间,或是将小被子卷成长条状,放在侧边或是腰后,都能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市面上也有充气式抱枕,买来时小小的,到达目的地之后再充气,方便好携带,也能根据不同孕妇调整抱枕大小,是孕妇的另一项好选择。
维持日常作息,被吵醒时给予适当安慰
睡眠环境的改变,加上家中成员变多,不免让宝宝无法拥有一个好的睡眠品质,即使是在过年期间,宝宝也应维持与平日相同的作息时间,维持几点该喝奶、几点该吃饭等,一旦这样的作息被打乱,宝宝就可能以哭闹表示抗议,若是爸妈无法帮宝宝彻底遵守,建议可多准备宝宝平常熟悉的小物,像是:玩偶、小毛巾等,陪伴其睡眠,也能增加对于不熟悉环境的安全感。
然而,由于习俗缘故,过年时的半夜总是热闹滚滚,别说是宝宝,就连大人都可能因此被吵醒。好不容易入睡的宝宝,这时若被吓醒,想必是大哭不止,爸妈可先视宝宝的需求,观察其是要喝奶、吃奶嘴,或是要大人抱,通过这些方式先行安抚。但如果都无法缓解宝宝烦躁的情绪,爸妈就多多抱着孩子,唱唱歌或是小声地说说话,让孩子知道你在身旁,同时稳定情绪也能达到安慰。
自组婴儿床,厚重棉被不可行
合适的婴儿床也是能让宝宝安稳入睡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亲戚家、婆家,甚至是游玩住所,能备有婴儿床,若家有6个月以内的宝宝,建议爸妈可购买市面上的携带式睡篮,由于体积不大,轻松收纳,方便出门游玩使用,若不想特地购买,能利用手边较轻薄的棉被,替宝宝围出一个睡觉空间,能避免被大人压伤,也能避免宝宝掉下床。
同时,务必不要使用厚重的棉被,数量也不要太多,避免在夜晚因没有堆叠好,整坨棉被掉落在宝宝身上,因此造成窒息的悲剧。
过敏宝宝,房间应先提前打扫、通风
现今过敏宝宝的数量不断上升,每换一个居住环境,或是天气变化太大,就会开始不断地打喷嚏,离开平常居住的家过年,回到亲戚家、或是爷爷奶奶家时,住的可能都是长时间没人走动的房间,为了避免宝宝出现过敏不适,建议爸妈可先提前1至2周告知家人,希望能将房间内的棉被、毯子先清洗并晒太阳,能减少过敏原,同时也要将房间的窗户开启通风,大多能降低宝宝过敏的机率。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前天豆豆妈给我发了一个小豆豆睡觉的视频,小豆豆睡得好香呀,像小猪一样“呼哧呼哧”地打呼噜特别可爱。我看完视频不禁翻了个白眼,也太粗心大意了。
打呼噜(打鼾)其实是孩子健康的隐形杀手。
打鼾在中医里被称为“酣眠”,源自《诸病源候论》的“酣眠者,眠里喉咽间有声也。”孩子在睡觉时会产生酣眠是因为上呼吸道由于某些原因变窄,呼吸气流产生的阻力增高,从而引起咽腔软组织震动。酣眠在现在医学中叫做“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又叫“睡眠呼吸障碍”。
豆豆妈听到呼吸暂停、呼吸障碍立马就着急起来了,宝宝睡眠像小猪呼噜竟然是什么呼吸暂停,这也太可怕了,抱着豆豆就要往医院冲,我急忙按下来,让豆豆妈听我说完。
孩子在睡觉时候打呼噜,说明是有呼吸不通畅,身体会处在慢性缺氧的状态,由此会引发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千万不要忽略孩子打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连续7小时睡眠中发生30次以上的呼吸暂停,每次气流中止10秒以上(含10秒),或平均每小时低通气次数(呼吸紊乱指数)超过5次。
目前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般是用“多导睡眠监测”,同时监测并分析睡眠的眼电、脑电、心电、肌电、呼吸气流、胸腹运动、氧饱和度、体位、鼾声等,涉及指标全面且没有侵入性,只需要在医院睡一觉就行。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为3型:
阻塞型:鼻和口腔没有气流,但是胸腹式呼吸仍然存在。
中枢型:鼻和口腔没有气流胸腹式呼吸运动也同时暂停
混合型:指一次呼吸暂停过程中,开始时出现中枢型呼吸暂停,然后出现阻塞性呼吸暂停。
除了小婴儿睡眠时周期性低通气多为中枢型,幼儿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类型便是阻塞型,多与呼吸道慢性炎症密切相关,常见的就是扁桃体腺样体肥大、鼻炎、支气管炎、肥胖。
上面三种已经科普过很多次了,在这里不强调了,这个肥胖为什么也会影响呼吸呢?
这个世界对胖子总是不那么友善。竟然还影响到呼吸了,这是因为“小胖子”们的呼吸道周围被脂肪填塞,压缩了气管的位置,导致没办法顺畅地呼吸,当软腭与咽喉壁之间的震动频率超过30赫兹时,就会出现鼾声。
如果打鼾的孩子肥胖,就需要先帮孩子减肥,让口咽部消瘦些,气道变宽,呼吸也会变得通畅一些。
这里可以用体质指数BMI来判断孩子体型是否健康。当BMI数值在24~27间属于过重,28~32就是属于肥胖了,超过32那就是非常肥胖了。
BMI计算公式=体重(千克)/身高(米)²
母乳喂养的孩子比非母乳喂养的孩子发生睡眠呼吸障碍的可能性更低一些,即便发生,症状也会比非母乳喂养的孩子轻一些。
如果孩子过度肥胖需要先把体重减下来,然后排查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慢性炎症,如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或过敏性鼻炎等等。如果检查一切正常,再考虑其他可能造成的原因比如肌肉或神经因素。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每每看到身高一米八的大长腿欧巴,总是忍不住感叹一声“为什么他们那么高而我却那么矮?都怪我爸妈...”
长得高不高跟睡得好不好有关,可别单方面责怪基因的问题,后天的饮食、锻炼等等对身高的影响也很大。
为什么睡得好不好跟长得高不高有关?
生长激素,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个生长激素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分泌主要在晚上,特别是21:00-凌晨1:00是生长激素分泌高峰,一旦晚睡错过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样的,有研究表明,大约在23∶00~24∶00深度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且一般是在宝宝深度睡眠两小时之后,出现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往前推算,长高的关键时间点应是21:00~22:00,在这期间入睡,才不会错过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
很多爸爸妈妈初为人父母,都是育儿新手,容易踩坑,导致宝宝半夜惊醒大哭,闹了一夜大人小孩都没有休息好,那么如何让宝宝安睡一夜呢?这里教你避开三个错误的做法,赶紧拿本子记起来!
正确做好这三点、宝宝安睡一整夜
1. 培养宝宝的入睡习惯
很多爸爸妈妈一遇到孩子哭闹,就是抱着、哄着入睡,殊不知这样培养了孩子不良的入睡习惯,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宝宝不愿意睡的时候可以不睡,更多地让宝宝自己选择入睡,在白天把入睡的习惯培养好了,省得晚上“折腾”全家。
2. 劳逸结合适当午休
适当接触外界环境,对于孩子的发育来说有积极作用,早上溜娃晒晒太阳还能促进钙的吸收,更有利于孩子长高。午饭后宝宝更容易感到疲倦,就会养成午休的习惯,但是注意如果超过下午三点半,就不再建议让宝宝午睡了,这样会影响晚上的休息。
3. 规律喂养时间
很多宝宝半夜常常是饿醒,因此会哇哇大哭。其实夜间喝奶容易让孩子喝多,而且容易错过夜间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同样是长高,可能横向发展了,变成肥胖或超重宝宝。
因此应该从规律饮食方面进行调整,宝宝一天24小时的总奶量是基本恒定的,夜奶断掉了,自然白天的奶量就增加了。
你长得矮,很可能是在你还是宝宝的时候,没有睡够、没有睡好的原因。作为新手爸妈,别再让孩子重蹈覆辙啦,让宝宝安睡一夜,快高长大~